CN108899721B - 充电互联模组 - Google Patents

充电互联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99721B
CN108899721B CN201810678634.0A CN201810678634A CN108899721B CN 108899721 B CN108899721 B CN 108899721B CN 201810678634 A CN201810678634 A CN 201810678634A CN 108899721 B CN108899721 B CN 1088997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terminal
module
connector
electric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786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99721A (zh
Inventor
刘华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7863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997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99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997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997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997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05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held in engagement by a magn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1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telephon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互联模组,其包括:终端模块和充电连接模块;终端模块包括终端壳体以及设置于终端壳体内的蓄电元件,在终端壳体上具有传导区域,传导区域设置有充电连接件,充电连接件与蓄电元件电连接;充电连接模块,能够与终端模块配合组装,充电连接模块包括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的一端能够与充电连接件电连接,电连接器的另一端能够与传输导线电连接,以在传输导线连接至电源后,通过电源对蓄电元件进行充电。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在手机等终端中,有利于提升受终端模块影响的其它模块的性能,另一方面,制备的成本低,再一方面,不需要在电路板上设置传统的充电结构,从而还能够有利于优化电路板的布局,以提升全局性能。

Description

充电互联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和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互联模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目前手机市场上主流的充电接口包括Micro USB、Type C接口以及Lightning接口等,由于ID的设计构思、主板堆叠以及为了充电方便,目前的USB充电接口通常都设置于手机的底部居中位置,导致存在以下缺陷:
但是由于靠近天线区,且刚好位于底部天线的中部,使得天线的中低频段性能大受影响,尤其是手机充电期间,整机无线性能下降严重。
另外,虽然无线充电设备可以解决USB充电对天线性能造成的影响,但是无线充电配套成本高,充电效率低,发热大,所以很难得到推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互联模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充电互联模组,包括:终端模块,包括终端壳体以及设置于终端壳体内的蓄电元件,在终端壳体上具有传导区域,传导区域设置有充电连接件,充电连接件与蓄电元件电连接;充电连接模块,可拆卸的与终端模块配合组装,充电连接模块包括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的一端能够与充电连接件电连接,电连接器的另一端能够与传输导线电连接,在传输导线连接至电源后,所述电源通过电连接器和充电连接件对蓄电元件进行充电;或者
所述终端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终端壳体内的数据传输模块,所述充电连接件还与数据传输模块连接;在所述传输导线连接至外部设备后,通过电连接器和充电连接件在外部设备与数据传输模块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在该技术方案中,充电模块包括外置的装置壳体以及设置在装置壳体内的,在装置壳体上限定出传导区域,以在传导区域设置充电连接件,充电连接件的一端连接至蓄电元件的充电端,另一端连接至充电连接模块中的充电连接件,以将充电连接件作为可拆卸的外置充电转换连接件,与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方案相比,能够不受充电插头位置的限制,设置于对其它部件影响较小的位置,一方面,在手机等终端中,有利于提升受终端模块影响的其它模块的性能,另一方面,制备的成本低,再一方面,不需要在电路板上设置传统的充电结构,从而还能够有利于优化电路板的布局,以提升全局性能。
其中,蓄电元件具体为可充电电池。
具体地,电连接器的一端与充电连接件接触连接,电连接的另一端可以设置传统的充电结构,以与传输导线电连接,从而实现充电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充电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磁体,电连接器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一定位磁体吸合的第二定位磁体,其中,在第一定位磁体与第二定位磁体吸合后,电连接器的一端与充电连接件电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一定位磁体与第二定位磁体,以通过第一定位磁体与第二定位磁体吸合,使充电连接件与电连接器相对固定的同时,实现电连接,一方面,可以不需要其他辅助固定结构,即可实现充电连接件与点连接器,操作方式简单,可靠性高,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定位磁体,能够实现充电连接件与点连接器之间的准确定位,进而实现充电连接件与点连接器之间的可靠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连接器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端子,电连接器的另一端设置有充电端口,充电端口能够通过传输导线与电源电连接;充电连接模块还包括:承载壳体,可拆卸地与终端壳体配合组装,电连接器能够固定在承载壳体上,以在承载壳体装配在终端壳体上时,连接端子与充电连接件电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用于承载充电连接件的承载壳体,一方面,承载壳体能够与装置壳体互相配合,从而能够起到对充电互联模组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承载壳体能够容置电连接器,从而防止电连接器外露过多导致美观性差,再一方面,通过在电连接器的另一端设置外露的充电端口,以实现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传输导线通过连接电源进行充电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承载壳体上与充电连接件相对的区域设置有容置凸槽,连接端子设置于容置凸槽内,当承载壳体装配在终端壳体上时,连接端子能够与充电连接件电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作为电连接器的一种设置方式,在承载壳体上设置容置凸槽,以将连接端子设置于容置凸槽内,从而实现了点连接器的隐藏,通过将充电端口暴露在外部,实现插接充电功能。
其中,承载壳体的内表面可以与装置壳体的外表面贴合设置,容置凸槽可以为凸出承载壳体的外表面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端子与充电端口相邻固定连接,以使电连接器全部设置于容置凸槽内;容置凸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充电口,以通过充电口暴露充电端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端子与充电端口之间不具有柔性的导线,即连接端子与充电端口相邻固定连接,从而使电连接器作为一个整体容置于容置凸槽中,另外,通过在容置凸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充电口,以通过充电口暴露充电端口,从而方便传输导线插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端子与充电端口相邻连接,以使电连接器全部设置于容置凸槽内,电连接器上设置有转轴,以使充电端口能够绕转轴转动;设置于外部的容置凸槽的槽底相对容置凸槽为可拆卸连接结构;其中,在电源未对蓄电元件进行充电时,充电端口与连接端子并排置于容置凸槽内,在电源对蓄电元件进行充电时,槽底被打开,通过旋转充电端口以暴露充电端口与传输导线电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连接端子与充电端口相邻连接时,作为进一步的一种优化方式,还可以将电连接器设置为可转动结构,即通过设置转轴,使充电端口相对连接端子转动,再进一步地,将槽底设置为底盖可打开的结构,在充电时,通过打开底盖打开可以,并进一步旋转充电端口以暴露充电端口,从而进一步提升承载壳体后的外观的美观性。
另外,连接端子与充电端口之间通过柔性导线连接,以使充电端口延伸至承载壳体的外部或将充电端口固定于承载壳体的指定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端子与充电端口之间具有柔性的导线,一方面,可以将充电端口延伸至承载壳体的外部,或固定与指定位置,从而能够使充电端口的设置位置更灵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承载壳体能够与终端壳体完全贴合设置;传导区域设置有容置凹槽,充电连接件嵌设于容置凹槽内;承载壳体与终端壳体贴合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电连接器,其中,在承载壳体装配在终端壳体上时,电连接器能够容置于容置凹槽内以与充电连接件接触并电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作为电连接器的另一种设置方式,承载壳体的内表面为平面结构,在内表面上固定设置电连接器,而是对应的在装置壳体的传导区域设置容置凹槽,与将充电连接件嵌设在容置凹槽内,在承载壳体与装置壳体对应组装时,电连接器也能够延伸至凹槽内与充电连接件接触并电连接,相比于容置凸槽的设置方式,美观性更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充电互联模组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能够分别与蓄电元件以及充电连接件电连接,以由控制电路板控制通过充电连接件对蓄电元件充电。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控制电路板,一方面,通过控制电路板上的充电电路实现对蓄电元件的可靠稳定的充电,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控制电路板,还能够通过充电连接件与电连接器实现充电功能外的数据传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充电连接件包括多个金属触点,多个金属触点沿周向分布于第一定位磁体的外侧;连接端子包括多个金属弹片或多个pogopin,多个金属弹片或多个pogopin分别与多个金属触点接触并电连接,其中,金属触点通过模内一次注塑工艺或二次固定工艺固定设置于终端壳体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充电连接件包括多个pogopin,多个pogopin沿周向分布于第一定位磁体的外侧;连接端子包括金属贴片,金属贴片与多个pogopin接触并电连接,其中,pogopin通过模内一次注塑工艺或二次固定工艺固定设置于终端壳体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承载壳体为套设在终端壳体上的保护套。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承载壳体设置为保护套,在实现提供放置电连接器的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对充电互联模组的保护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传输导线为Micro USB、Type-C、Lightning数据线中的任意一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终端模块还包括:设置于终端壳体内的天线模块,传导区域远离天线模块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远离天线区设置充电互联模组中的充电连接件以及电连接器,一方面,能够优化天线的射频性能,防止由于充电导致的无线性能下降,另一方面,与无线充电设备相比,制备成本低,再一方面,充电连接模块可以以保护套的形式组装,在实现保护功能的同时,能够对充电连接件与电连接器起到良好的隐藏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天线模块设置于终端壳体的底部;传导区域靠近终端壳体的顶部并设置于终端壳体的背面或长边的侧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传导区域靠近终端的顶部设置于终端壳体的背面或长边的侧面上,在不影响放置的前提下,实现便捷充电。
以手机为例,在手机的背面或侧边上设置传导区域,传导区域远离天线区,从而能够使对通讯天线的影响降至最低,然后在此传导区域使用模内注塑工艺形成一些相对独立的金属触点,或者使用模内二次注塑工艺在此区域镶嵌一些用于互联电连接的金属部件如pogo pin,金属触点和pogo pin都是用于电连接充电连接模块与传输导线的媒介,同时也可用于数据传输。
承载壳体具体地为保护套,在保护套对应整机充电触点位置设置一些电连接器,电连接器最终与传统充电的传输导线(Micro USB或Type C)相连,进一步通过折叠设置,让手机保护套上的充电端口在不使用时可以隐藏起来。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将充电连接件作为可拆卸的外置充电转换连接件,与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方案相比,能够不受充电插头位置的限制,设置于对其它部件影响较小的位置,一方面,在手机等终端中,有利于提升受终端模块影响的其它模块的性能,另一方面,制备的成本低,再一方面,不需要在电路板上设置传统的充电结构,从而还能够有利于优化电路板的布局,以提升全局性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互联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互联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充电互联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充电互联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终端模块,102终端壳体,104充电连接件,1042金属触点,106第一定位磁体,20充电连接模块,202电连接器,2022第二定位磁体,2024连接端子,2026充电端口,2028柔性导线,206承载壳体,208容置凸槽,210充电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至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充电互联模组,包括:终端模块10,包括终端壳体102以及设置于终端壳体102内的蓄电元件(图中未示出),在终端壳体102上具有传导区域,传导区域设置有充电连接件104,充电连接件104与蓄电元件电连接;充电连接模块20,可拆卸的与终端模块10配合组装,充电连接模块20包括电连接器202,电连接器202的一端能够与充电连接件104电连接,电连接器202的另一端能够与传输导线电连接,在传输导线连接至电源(图中未示出)后,通过电源对蓄电元件进行充电。
或者,所述终端模块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终端壳体102内的数据传输模块(图中未示出),所述充电连接件104还与数据传输模块连接;在所述传输导线连接至外部设备(图中未示出)后,通过电连接器202和充电连接件104在外部设备与数据传输模块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了数据传输功能。
在该实施例中,充电模块包括外置的装置壳体以及设置在装置壳体内的,在装置壳体上限定出传导区域,以在传导区域设置充电连接件104,充电连接件104的一端连接至蓄电元件的充电端,另一端连接至充电连接模块20中的充电连接件104,以将充电连接件104作为可拆卸的外置充电转换连接件,与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方案相比,能够不受充电插头位置的限制,设置于对其它部件影响较小的位置,一方面,在手机等终端中,有利于提升受终端模块10影响的其它模块的性能,另一方面,制备的成本低,再一方面,不需要在电路板上设置传统的充电结构,从而还能够有利于优化电路板的布局,以提升全局性能。
在本发明非限定的实施例中,蓄电元件具体为可充电电池。
具体地,电连接器202的一端与充电连接件104接触并电连接,电连接的另一端可以设置传统的充电结构,以与传输导线电连接,从而实现充电功能。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充电连接件104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磁体106,电连接器202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一定位磁体106吸合的第二定位磁体2022,其中,在第一定位磁体106与第二定位磁体2022吸合后,电连接器202的一端与充电连接件104电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一定位磁体106与第二定位磁体2022,以通过第一定位磁体106与第二定位磁体2022吸合,使充电连接件104与电连接器202相对固定的同时,实现电连接,一方面,可以不需要其他辅助固定结构,即可实现充电连接件104与点连接器,操作方式简单,可靠性高,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定位磁体,能够实现充电连接件104与点连接器之间的准确定位,进而实现充电连接件104与点连接器之间的可靠连接。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电连接器20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端子2024,电连接器202的另一端设置有充电端口2026,充电端口2026能够通过传输导线与电源电连接;充电连接模块20还包括:承载壳体206,可拆卸地与终端壳体102配合组装,电连接器202能够固定在承载壳体206上,以在承载壳体206装配在终端壳体102上时,电连接器202能够与充电连接件104电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用于承载充电连接件104的承载壳体206,一方面,承载壳体206能够与装置壳体互相配合,从而能够起到对充电互联模组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承载壳体206能够容置电连接器1202,从而防止电连接器202外露过多导致美观性差,再一方面,通过在电连接器202的另一端设置外露的充电端口2026,以实现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传输导线通过连接电源进行充电操作。
下面基于充电连接器与电连接件不同的设置方式对本申请的充电互联模组进一步阐述。
作为电连接器202的一种设置方式,在承载壳体206上设置容置凸槽208。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承载壳体206上与充电连接件104相对的区域设置有容置凸槽208,连接端子2024设置于容置凸槽208内,在承载壳体206装配在终端壳体102上时,连接端子2024能够与充电连接件104电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电连接器202的一种设置方式,在承载壳体206上设置容置凸槽208,以将连接端子2024设置于容置凸槽208内,从而实现了点连接器的隐藏,通过将充电端口2026暴露在外部,实现插接充电功能。
其中,承载壳体206的内表面可以与装置壳体的外表面贴合设置,容置凸槽208可以为凸出承载壳体206的外表面设置,
基于充电连接器与电连接件不同的设置方式对本申请的充电互联模组,进一步还包括:连接端子2024与充电端口2026相邻固定连接。
具体地,如图3与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端子2024与充电端口2026相邻固定连接,以使电连接器202全部设置于容置凸槽208内;容置凸槽208的侧壁上开设有充电口210,以通过充电口210暴露充电端口2026。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端子2024与充电端口2026之间不具有柔性的导线,即连接端子2024与充电端口2026相邻固定连接,从而使电连接器202作为一个整体容置于容置凸槽208中,另外,通过在容置凸槽208的侧壁上开设有充电口210,以通过充电口210暴露充电端口2026,从而方便传输导线插拔。
基于充电连接器与电连接件不同的设置方式对本申请的充电互联模组,进一步还包括:电连接器202上设置有转轴。
具体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端子2024与充电端口2026相邻连接,以使电连接器202全部设置于容置凸槽208内,电连接器202上设置有转轴,以使充电端口2026能够绕转轴转动;设置于外部的容置凸槽208的槽底相对容置凸槽208为可拆卸连接结构;其中,在未充电时,充电端口2026与连接端子2024并排置于容置凸槽208内,在充电时,槽底被打开,通过旋转充电端口2026以暴露充电端口2026与传输导线电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在连接端子2024与充电端口2026相邻连接时,作为进一步的一种优化方式,还可以将电连接器202设置为可转动结构,即通过设置转轴,使充电端口2026相对连接端子2024转动,再进一步地,将槽底设置为底盖可打开的结构,在充电时,通过打开底盖打开可以,并进一步旋转充电端口2026以暴露充电端口2026,从而进一步提升承载壳体206后的外观的美观性。
基于充电连接器与电连接件不同的设置方式对本申请的充电互联模组,进一步还包括:连接端子2024与充电端口2026之间通过柔性导线2028连接。
如图5与图6所示,具体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端子2024与充电端口2026之间通过柔性导线2028连接,以使充电端口2026延伸至承载壳体206的外部或将充电端口2026固定于承载壳体206的指定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端子2024与充电端口2026之间具有柔性导线2028,一方面,可以将充电端口2026延伸至承载壳体206的外部,或固定与指定位置,从而能够使充电端口2026的设置位置更灵活。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承载壳体206能够与终端壳体102完全贴合设置;传导区域设置有容置凹槽,充电连接件104嵌设于容置凹槽内;承载壳体206与终端壳体102贴合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电连接器202,其中,在承载壳体206装配在终端壳体102上时,电连接器202能够容置于容置凹槽内以与充电连接件104接触并电连接。
作为电连接器202的另一种设置方式,对应的在装置壳体的传导区域设置容置凹槽。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电连接器202的另一种设置方式,承载壳体206的内表面为平面结构,在内表面上固定设置电连接器202,而是对应的在装置壳体的传导区域设置容置凹槽,与将充电连接件104嵌设在容置凹槽内,在承载壳体206与装置壳体对应组装时,电连接器202也能够延伸至凹槽内与充电连接件104接触并电连接,相比于容置凸槽208的设置方式,美观性更高。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充电互联模组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能够分别与蓄电元件以及充电连接件104电连接,以由控制电路板控制通过充电连接件104对蓄电元件充电。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控制电路板,一方面,通过控制电路板上的充电电路实现对蓄电元件的可靠稳定的充电,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控制电路板,还能够通过充电连接件104与电连接器202实现充电功能外的数据传输。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充电连接件104包括多个金属触点1042,多个金属触点1042沿周向分布于第一定位磁体106的外侧;连接端子2024包括多个金属弹片或多个pogopin,以与多个金属触点1042接触并电连接,其中,金属触点1042通过模内一次注塑工艺或二次固定工艺固定设置于终端壳体102上。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充电连接件104包括多个pogopin,多个pogopin沿周向分布于第一定位磁体106的外侧;连接端子2024包括金属贴片,以与多个pogopin接触并电连接,其中,pogopin通过模内一次注塑工艺或二次固定工艺固定设置于终端壳体102上。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承载壳体206为套设在终端壳体102上的保护套。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承载壳体206设置为保护套,在实现提供放置电连接器202的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对充电互联模组的保护功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传输导线为Micro USB、Type-C、Lightning数据线中的任意一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终端模块还包括:设置于终端壳体内的天线模块,传导区域远离天线模块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远离天线区设置充电互联模组中的充电连接件以及电连接器,一方面,能够优化天线的射频性能,防止由于充电导致的无线性能下降,另一方面,与无线充电设备相比,制备成本低,再一方面,充电连接模块可以以保护套的形式组装,在实现保护功能的同时,能够对充电连接件与电连接器起到良好的隐藏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天线模块设置于终端壳体102的底部;传导区域靠近终端壳体102的顶部设置于终端壳体102的背面或长边的侧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传导区域靠近终端的顶部设置于终端壳体的背面或长边的侧面上,在不影响放置的前提下,实现便捷充电。
以手机为例,在手机的背面或侧边上设置传导区域,传导区域远离天线区,从而能够使对通讯天线的影响降至最低,然后在此传导区域使用模内注塑工艺形成一些相对独立的金属触点,或者使用模内二次注塑工艺在此区域镶嵌一些用于互联电连接的金属部件如pogo pin,金属触点和pogo pin都是用于电连接充电连接模块与传输导线的媒介,同时也可用于数据传输。
承载壳体具体地为保护套,在保护套对应整机充电触点位置设置一些电连接器,电连接器最终与传统充电的传输导线(Micro USB或Type C)相连,进一步通过折叠设置,让手机保护套上的充电端口在不使用时可以隐藏起来。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充电互联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模块,包括终端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终端壳体内的蓄电元件,所述终端壳体具有传导区域,所述传导区域设置有充电连接件,所述充电连接件与所述蓄电元件电连接;
充电连接模块,可拆卸地与所述终端模块配合组装,所述充电连接模块包括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的一端能够与所述充电连接件电连接,所述电连接器的另一端能够与传输导线电连接;
在所述传输导线连接至电源后,所述电源通过电连接器和充电连接件对所述蓄电元件进行充电;或者
所述终端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终端壳体内的数据传输模块,所述充电连接件还与数据传输模块连接;在所述传输导线连接至外部设备后,通过电连接器和充电连接件在外部设备与数据传输模块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终端模块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终端壳体内的天线模块,所述传导区域远离所述天线模块设置;
所述电连接器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端子;
所述充电连接模块还包括:
承载壳体,可拆卸地与所述终端壳体配合组装,所述电连接器能够固定在所述承载壳体上,以在所述承载壳体装配在所述终端壳体上时,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充电连接件电连接;
所述承载壳体上与所述充电连接件相对的区域设置有容置凸槽,所述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容置凸槽内,当所述承载壳体装配在所述终端壳体上时,所述连接端子能够与所述充电连接件电连接;
所述容置凸槽凸出所述承载壳体的外表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互联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磁体,所述电连接器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定位磁体吸合的第二定位磁体;
其中,在所述第一定位磁体与所述第二定位磁体吸合后,所述电连接器的一端与所述充电连接件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互联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器的另一端设置有充电端口,所述充电端口能够通过所述传输导线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互联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充电端口相邻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电连接器全部设置于所述容置凸槽内;
所述容置凸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充电口,以通过所述充电口暴露所述充电端口;或者
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充电端口相邻连接,以使所述电连接器全部设置于所述容置凸槽内,所述电连接器上设置有转轴,以使所述充电端口能够绕所述转轴转动;
设置于外部的所述容置凸槽的槽底相对所述容置凸槽为可拆卸连接结构;
其中,在所述电源未对所述蓄电元件进行充电时,所述充电端口与所述连接端子并排置于所述容置凸槽内,在所述电源对所述蓄电元件进行充电时,所述槽底被打开,通过旋转所述充电端口以暴露所述充电端口与所述传输导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互联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壳体能够与所述终端壳体完全贴合设置;
所述传导区域设置有容置凹槽,所述充电连接件嵌设于所述容置凹槽内;
所述承载壳体与所述终端壳体贴合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所述电连接器;
其中,在所述承载壳体装配在所述终端壳体上时,所述电连接器能够容置于所述容置凹槽内以与所述充电连接件接触并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互联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连接件包括多个金属触点,所述多个金属触点沿周向分布于所述第一定位磁体的外侧;
所述连接端子包括多个金属弹片或多个pogopin,所述多个金属弹片或多个pogopin分别与所述多个金属触点接触并电连接;
其中,所述金属触点通过模内一次注塑工艺或二次固定工艺固定设置于所述终端壳体上;或者
所述充电连接件包括多个pogopin,所述多个pogopin沿周向分布于所述第一定位磁体的外侧;
所述连接端子包括金属贴片,所述金属贴片与所述多个pogopin接触并电连接;
其中,所述pogopin通过模内一次注塑工艺或二次固定工艺固定设置于所述终端壳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互联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壳体为套设在所述终端壳体上的保护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互联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模块设置于所述终端壳体的底部;
所述传导区域靠近所述终端壳体的顶部并设置于所述终端壳体的背面或长边的侧面上。
CN201810678634.0A 2018-06-27 2018-06-27 充电互联模组 Active CN1088997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8634.0A CN108899721B (zh) 2018-06-27 2018-06-27 充电互联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8634.0A CN108899721B (zh) 2018-06-27 2018-06-27 充电互联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99721A CN108899721A (zh) 2018-11-27
CN108899721B true CN108899721B (zh) 2020-07-28

Family

ID=64346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78634.0A Active CN108899721B (zh) 2018-06-27 2018-06-27 充电互联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997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5150A (zh) * 2019-03-28 2019-07-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壳体组件、传输装置及终端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81542B2 (en) * 2008-09-08 2013-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ceive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wireless power
CN103633436B (zh) * 2012-08-20 2016-06-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装置及具有该天线装置的电子设备
CN203251102U (zh) * 2013-03-12 2013-10-23 李�杰 移动电源及便携终端保护壳
CN204334055U (zh) * 2015-01-04 2015-05-13 张汝良 一种磁性保护壳易连充电装置
CN204481506U (zh) * 2015-01-30 2015-07-15 蔡丽丽 车载手机保护与充电装置
CN204559146U (zh) * 2015-01-30 2015-08-12 蔡丽丽 手机保护与移动充电装置
CN204947153U (zh) * 2015-09-09 2016-01-06 东莞市荣合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磁吸连接器
US9941627B2 (en) * 2015-09-30 2018-04-10 Apple Inc. Magnetic surface contacts
KR101875103B1 (ko) * 2015-10-06 2018-07-06 이동훈 휴대용 배터리 및 충전기구
CN205122878U (zh) * 2015-10-23 2016-03-30 深圳市爱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磁控结构及具有磁控充电和数据传输功能的平板电脑
CN205490753U (zh) * 2016-04-11 2016-08-17 深圳市联讯发数码有限公司 手机保护壳
CN205611989U (zh) * 2016-04-15 2016-10-05 刘银秋 一种磁力360度无线充电数据保护套
CN206041106U (zh) * 2016-08-17 2017-03-22 东莞市普旭实业有限公司 磁性充电线
CN206117200U (zh) * 2016-08-29 2017-04-19 王江飞 一种磁性充电座及保护壳
CN206977091U (zh) * 2017-05-03 2018-02-0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99721A (zh) 2018-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88030B2 (en) Charger uni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system for protective storage of an adapter plug
US8944845B2 (en) Power plug, electrical plug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harger assembly
CN209949357U (zh) 无线耳机组件
CN108899721B (zh) 充电互联模组
CN209823830U (zh) 手持设备保护壳
CN207490163U (zh) 一种适配器的组装结构
CN214707215U (zh) 磁吸式充电设备
CN211908402U (zh) 一种无线充电式麦克风以及麦克风充电组件
KR200385075Y1 (ko) 휴대전화 충전용 커넥터 수납 구조체
CN209748765U (zh) 一种与蓝牙耳机配套使用的充电收纳盒
CN210437633U (zh) 多功能带配件收纳功能的收纳盒
CN202134932U (zh) 手机座充组件
CN217114931U (zh) 电源适配器
CN210608618U (zh) 一种简易的充电座
CN202134933U (zh) 手机座充机构
CN218039876U (zh) 充电器
CN219610815U (zh) 充电器
CN220209978U (zh) 一种带插脚的折叠式移动电源
CN220510369U (zh) 侧面接触用电单元和无线充电器
CN215956063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器
CN217036257U (zh) 一种充电转接器
CN213642073U (zh) 一种移动充电艾灸盒
CN214479688U (zh) 充电盒
EP1852955B1 (en) Charger uni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protective storage of an adapter plug
CN214314649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充电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