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90342B - 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90342B
CN112290342B CN202011143790.0A CN202011143790A CN112290342B CN 112290342 B CN112290342 B CN 112290342B CN 202011143790 A CN202011143790 A CN 202011143790A CN 112290342 B CN112290342 B CN 1122903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ing
auxiliary
grid
distributed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437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90342A (zh
Inventor
熊莉
项兴尧
张萍
杨俊涛
曾麟钧
程丽
王丹
李鑫
刘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yan Changneng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hiy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yan Changneng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hiy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yan Changneng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hiy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yan Changneng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4379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903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90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0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90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03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01R4/66Connections with the terrestrial mass, e.g. earth plate, earth pi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2/00Towers; Masts or poles; Chimney stacks; Water-towers; Methods of erecting such structures
    • E04H12/02Structures made of specified materials
    • E04H12/08Structures made of specified materials of metal
    • E04H12/10Truss-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Measurement Of Resistance Or Imped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获取临坡杆塔单向辅助接地网散流特性及影响因素的步骤、获取多向辅助接地网散流特性及差异化分布措施的步骤、获取杆塔辅助接地网分形结构与最优分布的步骤、基于临坡地貌三维精细化建模获取多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最优分布策略的步骤、通过接地模拟试验验证分布式辅助接地网最优布置计算结果的步骤、通过电网杆塔分布式辅助接地改造工程实现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效果的步骤。本发明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解决因地形、地质、征地等原因造成的接地施工问题;降低了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接地施工难度低,节约接地网接地降阻施工费、成本费、运维检修费等。

Description

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
背景技术
申请人在近年来从事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网接地现场施工发现:制约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网接地施工的因素除了接地材料外,最主要的仍然是施工面积。具体表现在:(1)杆塔接地施工很多处于非平原地带,山区、丘陵地带的杆塔接地施工绝大多数施工都很困难,沟壑、峭壁、岩石、灌木、植被等多种自然地质因素,使得接地外延施工很难按照既定方案进行施工,采用传统外延降阻措施往往需要在现场更改方案,影响了架空输电线路接地降阻效果。(2)部分地区人口稠密,建筑密集,耕地稀缺,一些输电线路杆塔在靠近建筑、耕地、植被时,杆塔接地网施工往往涉及到复杂的征地赔偿等,使得接地施工面积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3)长期施工经验表明,杆塔接地网采用外延施工所需的费用也随之增加,挖掘接地沟的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也逐渐提高,甚至施工成本大幅度超过接地材料成本。盲目的外延施工造成整个杆塔接地施工的成本过高,技术经济性较低。(4)申请人所在的电网针对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杆塔接地施工尚未形成系统性、规范性的标准参考依据,一些接地施工仅凭经验,一方面造成接地电阻过高,另一方面也使得部分杆塔投入过高,造成材料成本与施工成本的浪费。
自2016年起,申请人一直致力于新型降阻材料与高效降阻策略的研发与应用,但对于有限施工面积下杆塔接地装置的最优施工策略,尤其是山区输电线路杆塔的规范化、标准化、实用化的降阻方案仍有待深入研究。(1)杆塔接地施工很多处于非平原地带,山区、丘陵地带的杆塔接地施工绝大多数施工都很困难,沟壑、峭壁、岩石、灌木、植被等多种自然地质因素,使得新建线路的杆塔接地施工很难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对于已经投运架空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网,传统降阻措施一方面降阻效率有限,往往需要在现场更改方案,影响了架空输电线路接地降阻效果。一些输电线路杆塔在靠近建筑、耕地、植被时,杆塔接地网施工往往涉及到复杂的征地赔偿等,使得接地施工面积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2)以往的接地改造中,针对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杆塔接地施工尚未形成系统性、规范性的标准参考依据,一些接地施工仅凭经验,造成材料与施工成本浪费。临近水源或地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杆塔接地网往往未能充分利用地质、地形特点,在低土壤电阻率地区单独敷设辅助接地网可以实现接地降阻。(3)传统的钢接地体有效散流长度有限,申请人近年来研发的柔性石墨复合接地材料使得接地体的有效散流长度可增大数倍,这给杆塔辅助地网施工提供了可能。基于各类非金属接地材料柔性弯曲、便捷改向、可塑性强的材料特点,完成申请人所在地区电网输电线路杆塔分布式辅助接地降阻示范应用。
杆塔接地网作为输电线路最基本的防雷设施,限制杆塔接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是降低塔顶过电压,预防绝缘子因反击造成沿面闪络的关键。由于输电线路杆塔跨越不同的地形、地貌及地质区域,不同地区无法采用统一的杆塔接地网接地降阻策略。长期的运行经验表明,现行的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杆塔接地网多采用以下几种施工方式进行接地降阻,包括:采用外延接地体降阻、采用垂直接地降阻,采用辅助降阻材料(降阻剂、接地模块)降阻。不同的降阻方式受制于地形、土质等影响因素,实际施工时往往无法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降阻施工。采用辅助降阻材料还经常面临着降阻效率低,降阻长效性差,加速金属接地体腐蚀等技术瓶颈。采用降阻效率高、实效长的降阻措施同时使得降阻施工达到技术经济性的最优是输电运维工作中面临的重要工程问题。但目前为止,行业内还没有优良的、有效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揭示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第一步、获取临坡杆塔单向辅助接地网散流特性及影响因素:采用仿真计算软件,建立临坡杆塔单向辅助接地网仿真计算模型,分别构建:单边辅助接地网、双边辅助接地网、方框辅助接地网和垂直辅助接地网;获取接地材料、终端结构、辅助地网连接线布置方式对单向辅助地网散流特性的影响规律,确定典型接地材料构成的临坡单向辅助接地网最优分布方式;
第二步、获取多向辅助接地网散流特性及差异化分布措施:获取研究常见山脊地形条件下的杆塔多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相关信息,获取多向辅助接地网散流比例,分析杆塔基础、根开外围、各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散流比例,通过仿真计算确定多向辅助接地网最优布置方式;
第三步、获取杆塔辅助接地网分形结构与最优分布:在获取单向与多向分布式辅助地网及分析的基础上,细化分布式辅助地网的结构布置,确定临坡输电线路杆塔多分支形辅助接地网降阻策略;分析多分支形辅助接地网各支路之间的分流比率,获取接地材料参数对多分支形辅助接地网各分形支路的屏蔽效应影响规律,确定不同土壤条件下各材料的最优分形维度;
第四步、基于临坡地貌三维精细化建模获取多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最优分布策略:针对具体地形地貌特征下的分布式辅助接地网布置进行仿真计算,具体的:首先,建立分块土壤结构三维精细化仿真计算模型,确定临坡自然条件下电流密度分布特征;其次,获取山坡、山脊、山顶等地形、地貌条件下土壤分块结构对接地散流的影响规律;最后,获取杆塔塔基、近杆塔根开外围接地网、多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分流比重,确定分块土壤条件下分布式辅助接地网最优分布策略;
第五步、通过接地模拟试验验证分布式辅助接地网最优布置计算结果:采用专业接地模拟试验平台,通过工频与冲击接地模拟试验,测量不同单向辅助终端、典型接地材料、多向分布式辅助终端、非平衡式辅助地网布置、接地网分形维度等接地网模型的接地特性,并与仿真计算结论进行对比;
第六步、通过电网杆塔分布式辅助接地改造工程来实现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效果:选取典型输电线路,完成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示范应用;通过施工及测量,验证输电线路杆塔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实际降阻效果;同时,制定标准化施工规范及应用手册。
上述所述的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包含以下步骤:
①分别采用CDEGS与COMSOL有限元仿真计算软件,建立临坡杆塔单向辅助接地网仿真计算模型,分别构建:单边辅助接地网、双边辅助接地网、方框辅助接地网和2m短垂直辅助接地网;
②获取接地材料对单向辅助地网散流特性的影响,包括:Φ10mm圆钢接地体、Φ28mm石墨复合接地体、Φ42mm低感石墨复合接地体和柔性平面复合接地材料,确定材料电导率、磁导率、结构尺寸等材料参数对辅助接地网散流特性的作用规律,获取不同接地材料构成下单向辅助接地网外延有效散流长度变化规律;
③获取临坡单向辅助地网的终端结构对接地电阻的影响规律,对比不同入地电流频率及幅值条件下,各辅助终端接地体的散流密度和土壤泄流密度;
④获取辅助接地网地表电位及跨步电压分布规律,分析辅助地网与塔基根开边框的连接线布置方式对散流特性及跨步电压的影响规律,确定临城镇区域杆塔采用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安全阈值与防范措施;
⑤优化临坡单向外延接地网连接线与辅助终端的比例结构,确定不同土壤电阻率条件下,典型接地材料构成的临坡单向辅助接地网最优分布方式。
上述所述的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包含以下步骤:
①获取常见山脊地形条件下的杆塔多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分析各向辅助地网终端和连接线长度对降阻效率的影响规律;
②获取多向辅助接地网散流比例,分析杆塔基础、根开外围、各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散流比例;
③优化各方向外延接地网连接线与辅助终端的比例结构,通过仿真计算确定多向辅助接地网最优布置方式;
④针对不同地形条件及海拔高度,分析辅助地网数量对杆塔基础与根开方框的分流作用,分析杆塔多向辅助接地网差异化分布对散流特性的影响规律。
上述所述的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包含以下步骤:
①基于石墨复合接地材料柔性弯曲、便捷改向、可塑性强的材料特点,分析并获取临坡输电线路杆塔多分支形辅助接地网降阻策略;
②获取临坡输电线路杆塔多分支形辅助接地网各支路之间的分流比率,分析临坡输电线路杆塔多分支形辅助接地网分形系数与降阻效率的关系;
③获取接地材料参数对多分支形辅助接地网各分形支路的屏蔽效应影响规律,确定不同土壤条件下各材料的最优分形维度。
上述所述的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中包含以下步骤:
①采用有限元仿真计算软件进行临坡条件下的土壤结构三维精细化建模,确定临坡自然条件下电流密度分布特征;
②获取典型地貌条件下土壤分块结构对接地散流的影响规律,分析典型山坡、山脊、山顶等地形条件下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降阻效率;
③分析并获取杆塔塔基、近杆塔根开外围接地网、多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分流比重,确定分块土壤条件下分布式辅助接地网最优分布策略。
上述所述的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五步中包含以下步骤:
①采用专业接地模拟试验平台,通过工频与冲击接地模拟试验测量不同单向辅助终端接地网的实际散流特性与降阻效率;
②通过工频与冲击接地模拟试验,测量典型接地材料构建的辅助接地网的散流规律;
③搭建多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测试平台,测量不同分布式辅助终端条件下的散流特征,验证非平衡式辅助地网布置对降阻效率的作用规律;
④测量分布式辅助接地网各分形支路的散流值,验证辅助接地网分形维度对接地体屏蔽效应和降阻效率的影响。
本发明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解决因地形、地质、征地等原因造成的接地施工问题;显著降低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减少接地施工难度,节约接地网接地降阻施工费、成本费、运维检修费等。
附图说明
图1为单边辅助地网示意图。
图2为双边辅助地网示意图。
图3为方框辅助地网示意图。
图4为垂直辅助地网示意图。
图5为单向临坡辅助接地网示意图。
图6为多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示意图。
图7为分布式辅助接地网分流示意图示意图。
图8为单向辅助地网示意图。
图9为双向辅助地网示意图。
图10为三向辅助地网示意图。
图11为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一种分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又一种分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分块土壤条件下的接地散流研究示意图。
图14为分布式辅助接地网接地模拟试验方案示意图。
图15为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示范应用工程示意图。
为了使所在技术领域人员能更准确、清楚地理解及实施本申请,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于附图标记作进一步说明,图中:L0—表示外引线、L1—表示垂直长度、H1—表示引下长度、M1—冲击电流发生器、M2—信号采集系统、M11—罗氏线圈、M12—分压器、M13—示波器、M3—接地模拟池、M31—回流线、M32—注流线、M33—半球形回流极、Ich—入地电流、If—外延辅助地网分流、Ik—边框分流、D—根开边框、H—混凝土桩基、I1—桩基分流、X11—引下线、X12—混凝土、X13—钢筋架构、X21—根开边框散流、X22—分布式辅助地网散流、X23—塔基散流、X31—辅助地网1、X32—辅助地网2、X31—辅助地网3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实例1
请见图1至图15,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第一步、获取临坡杆塔单向辅助接地网散流特性及影响因素:采用仿真计算软件,建立临坡杆塔单向辅助接地网仿真计算模型,分别构建:单边辅助接地网、双边辅助接地网、方框辅助接地网和垂直辅助接地网;获取接地材料、终端结构、辅助地网连接线布置方式对单向辅助地网散流特性的影响规律,确定典型接地材料构成的临坡单向辅助接地网最优分布方式;
第二步、获取多向辅助接地网散流特性及差异化分布措施:获取研究常见山脊地形条件下的杆塔多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相关信息,获取多向辅助接地网散流比例,分析杆塔基础、根开外围、各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散流比例,通过仿真计算确定多向辅助接地网最优布置方式;
第三步、获取杆塔辅助接地网分形结构与最优分布:在获取单向与多向分布式辅助地网及分析的基础上,细化分布式辅助地网的结构布置,确定临坡输电线路杆塔多分支形辅助接地网降阻策略;分析多分支形辅助接地网各支路之间的分流比率,获取接地材料参数对多分支形辅助接地网各分形支路的屏蔽效应影响规律,确定不同土壤条件下各材料的最优分形维度;
第四步、基于临坡地貌三维精细化建模获取多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最优分布策略:针对具体地形地貌特征下的分布式辅助接地网布置进行仿真计算,具体的:首先,建立分块土壤结构三维精细化仿真计算模型,确定临坡自然条件下电流密度分布特征;其次,获取山坡、山脊、山顶等地形、地貌条件下土壤分块结构对接地散流的影响规律;最后,获取杆塔塔基、近杆塔根开外围接地网、多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分流比重,确定分块土壤条件下分布式辅助接地网最优分布策略;
第五步、通过接地模拟试验验证分布式辅助接地网最优布置计算结果:采用专业接地模拟试验平台,通过工频与冲击接地模拟试验,测量不同单向辅助终端、典型接地材料、多向分布式辅助终端、非平衡式辅助地网布置、接地网分形维度等接地网模型的接地特性,并与仿真计算结论进行对比;
第六步、通过电网杆塔分布式辅助接地改造工程来实现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效果:选取典型输电线路,完成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示范应用;通过施工及测量,验证输电线路杆塔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实际降阻效果;同时,制定标准化施工规范及应用手册。
上述所述的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包含以下步骤:
①分别采用CDEGS与COMSOL有限元仿真计算软件,建立临坡杆塔单向辅助接地网仿真计算模型,分别构建:单边辅助接地网、双边辅助接地网、方框辅助接地网和2m短垂直辅助接地网;请见图1至图4;
②获取接地材料对单向辅助地网散流特性的影响,包括:Φ10mm圆钢接地体、Φ28mm石墨复合接地体、Φ42mm低感石墨复合接地体和柔性平面复合接地材料,确定材料电导率、磁导率、结构尺寸等材料参数对辅助接地网散流特性的作用规律,获取不同接地材料构成下单向辅助接地网外延有效散流长度变化规律;
③获取临坡单向辅助地网的终端结构对接地电阻的影响规律,对比不同入地电流频率及幅值条件下,各辅助终端接地体的散流密度和土壤泄流密度;
④获取辅助接地网地表电位及跨步电压分布规律,分析辅助地网与塔基根开边框的连接线布置方式对散流特性及跨步电压的影响规律,确定临城镇区域杆塔采用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安全阈值与防范措施;
⑤优化临坡单向外延接地网连接线与辅助终端的比例结构,确定不同土壤电阻率条件下,典型接地材料构成的临坡单向辅助接地网最优分布方式。
上述所述的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包含以下步骤:
①获取常见山脊地形条件下的杆塔多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分析各向辅助地网终端和连接线长度对降阻效率的影响规律;请见图5和图6;
②获取多向辅助接地网散流比例,分析杆塔基础、根开外围、各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散流比例;请见图7;
③优化各方向外延接地网连接线与辅助终端的比例结构,通过仿真计算确定多向辅助接地网最优布置方式;请见图8至图10;
④针对不同地形条件及海拔高度,分析辅助地网数量对杆塔基础与根开方框的分流作用,分析杆塔多向辅助接地网差异化分布对散流特性的影响规律。
上述所述的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包含以下步骤:
①基于石墨复合接地材料柔性弯曲、便捷改向、可塑性强的材料特点,分析并获取临坡输电线路杆塔多分支形辅助接地网降阻策略;
②获取临坡输电线路杆塔多分支形辅助接地网各支路之间的分流比率,分析临坡输电线路杆塔多分支形辅助接地网分形系数与降阻效率的关系;请见图11至图12;
③获取接地材料参数对多分支形辅助接地网各分形支路的屏蔽效应影响规律,确定不同土壤条件下各材料的最优分形维度。
上述所述的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中包含以下步骤:
①采用有限元仿真计算软件进行临坡条件下的土壤结构三维精细化建模,确定临坡自然条件下电流密度分布特征;请见图13;
②获取典型地貌条件下土壤分块结构对接地散流的影响规律,分析典型山坡、山脊、山顶等地形条件下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降阻效率;
③分析并获取杆塔塔基、近杆塔根开外围接地网、多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分流比重,确定分块土壤条件下分布式辅助接地网最优分布策略。
上述所述的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五步中包含以下步骤:
①采用专业接地模拟试验平台,通过工频与冲击接地模拟试验测量不同单向辅助终端接地网的实际散流特性与降阻效率;请见图14;
②通过工频与冲击接地模拟试验,测量典型接地材料构建的辅助接地网的散流规律;
③搭建多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测试平台,测量不同分布式辅助终端条件下的散流特征,验证非平衡式辅助地网布置对降阻效率的作用规律;
④测量分布式辅助接地网各分形支路的散流值,验证辅助接地网分形维度对接地体屏蔽效应和降阻效率的影响。
上述所述的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六步中,申请人选取十堰电网辖区典型输电线路3基杆塔,采用仿真与试验得出的典型地形地貌条件下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最优布置方法,完成十堰电网杆塔分布式辅助接地降阻示范应用工程;请见图15;通过示范应用工程施工及接地测量,验证输电线路杆塔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实际降阻效果;制定了实用化的杆塔分布式辅助接地降阻标准化施工规范和典型施工应用手册,为输电线路运维人员提供实用参考。
本申请中,确定了临坡杆塔单向分布式辅助地网、分块土壤条件下多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最优分布策略,完整获得了架空线路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仿真计算、理论分析与专业测试平台的模拟试验验证;完成了申请人所在地区电网典型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接地降阻示范应用工程,验证了输电线路杆塔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实际降阻效果,完成了3基架空线路杆塔分布式辅助接地降阻改造,接地电阻达标,且比标准要求值降低了50%以上;并制定了实用化的杆塔分布式辅助接地降阻标准化施工规范,为输电线路运维人员提供实用参考。本申请有效地解决因地形、地质、征地等原因造成的接地施工问题。降阻策略以可以显著降低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减少接地施工难度,节约接地网接地降阻施工费、成本费、运维检修费等,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解决因地形、地质、征地等原因造成的接地施工问题;显著降低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减少接地施工难度,节约接地网接地降阻施工费、成本费、运维检修费等。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第一步、获取临坡杆塔单向辅助接地网散流特性及影响因素:采用仿真计算软件,建立临坡杆塔单向辅助接地网仿真计算模型,分别构建:单边辅助接地网、双边辅助接地网、方框辅助接地网和垂直辅助接地网;获取接地材料、终端结构、辅助地网连接线布置方式对单向辅助地网散流特性的影响规律,确定典型接地材料构成的临坡单向辅助接地网最优分布方式;
第二步、获取多向辅助接地网散流特性及差异化分布措施:获取研究常见山脊地形条件下的杆塔多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相关信息,获取多向辅助接地网散流比例,分析杆塔基础、根开外围、各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散流比例,通过仿真计算确定多向辅助接地网最优布置方式;
第三步、获取杆塔辅助接地网分形结构与最优分布:在获取单向与多向分布式辅助地网及分析的基础上,细化分布式辅助地网的结构布置,确定临坡输电线路杆塔多分支形辅助接地网降阻策略;分析多分支形辅助接地网各支路之间的分流比率,获取接地材料参数对多分支形辅助接地网各分形支路的屏蔽效应影响规律,确定不同土壤条件下各材料的最优分形维度;
第四步、基于临坡地貌三维精细化建模获取多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最优分布策略:针对具体地形地貌特征下的分布式辅助接地网布置进行仿真计算,具体的:首先,建立分块土壤结构三维精细化仿真计算模型,确定临坡自然条件下电流密度分布特征;其次,获取山坡、山脊、山顶等地形、地貌条件下土壤分块结构对接地散流的影响规律;最后,获取杆塔塔基、近杆塔根开外围接地网、多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分流比重,确定分块土壤条件下分布式辅助接地网最优分布策略;
第五步、通过接地模拟试验验证分布式辅助接地网最优布置计算结果:采用专业接地模拟试验平台,通过工频与冲击接地模拟试验,测量不同单向辅助终端、典型接地材料、多向分布式辅助终端、非平衡式辅助地网布置、接地网分形维度等接地网模型的接地特性,并与仿真计算结论进行对比;
第六步、通过电网杆塔分布式辅助接地改造工程来实现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效果:选取典型输电线路,完成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示范应用;通过施工及测量,验证输电线路杆塔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实际降阻效果;同时,制定标准化施工规范及应用手册;
其中,第一步中包含以下步骤:
①分别采用CDEGS与COMSOL有限元仿真计算软件,建立临坡杆塔单向辅助接地网仿真计算模型,分别构建:单边辅助接地网、双边辅助接地网、方框辅助接地网和2m短垂直辅助接地网;
②获取接地材料对单向辅助地网散流特性的影响,包括:Φ10mm圆钢接地体、Φ28mm石墨复合接地体、Φ42mm低感石墨复合接地体和柔性平面复合接地材料,确定材料电导率、磁导率、结构尺寸等材料参数对辅助接地网散流特性的作用规律,获取不同接地材料构成下单向辅助接地网外延有效散流长度变化规律;
③获取临坡单向辅助地网的终端结构对接地电阻的影响规律,对比不同入地电流频率及幅值条件下,各辅助终端接地体的散流密度和土壤泄流密度;
④获取辅助接地网地表电位及跨步电压分布规律,分析辅助地网与塔基根开边框的连接线布置方式对散流特性及跨步电压的影响规律,确定临城镇区域杆塔采用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安全阈值与防范措施;
⑤优化临坡单向外延接地网连接线与辅助终端的比例结构,确定不同土壤电阻率条件下,典型接地材料构成的临坡单向辅助接地网最优分布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包含以下步骤:
①获取常见山脊地形条件下的杆塔多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分析各向辅助地网终端和连接线长度对降阻效率的影响规律;
②获取多向辅助接地网散流比例,分析杆塔基础、根开外围、各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散流比例;
③优化各方向外延接地网连接线与辅助终端的比例结构,通过仿真计算确定多向辅助接地网最优布置方式;
④针对不同地形条件及海拔高度,分析辅助地网数量对杆塔基础与根开方框的分流作用,分析杆塔多向辅助接地网差异化分布对散流特性的影响规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包含以下步骤:
①基于石墨复合接地材料柔性弯曲、便捷改向、可塑性强的材料特点,分析并获取临坡输电线路杆塔多分支形辅助接地网降阻策略;
②获取临坡输电线路杆塔多分支形辅助接地网各支路之间的分流比率,分析临坡输电线路杆塔多分支形辅助接地网分形系数与降阻效率的关系;
③获取接地材料参数对多分支形辅助接地网各分形支路的屏蔽效应影响规律,确定不同土壤条件下各材料的最优分形维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中包含以下步骤:
①采用有限元仿真计算软件进行临坡条件下的土壤结构三维精细化建模,确定临坡自然条件下电流密度分布特征;
②获取典型地貌条件下土壤分块结构对接地散流的影响规律,分析典型山坡、山脊、山顶等地形条件下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降阻效率;
③分析并获取杆塔塔基、近杆塔根开外围接地网、多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的分流比重,确定分块土壤条件下分布式辅助接地网最优分布策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五步中包含以下步骤:
①采用专业接地模拟试验平台,通过工频与冲击接地模拟试验测量不同单向辅助终端接地网的实际散流特性与降阻效率;
②通过工频与冲击接地模拟试验,测量典型接地材料构建的辅助接地网的散流规律;
③搭建多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测试平台,测量不同分布式辅助终端条件下的散流特征,验证非平衡式辅助地网布置对降阻效率的作用规律;
④测量分布式辅助接地网各分形支路的散流值,验证辅助接地网分形维度对接地体屏蔽效应和降阻效率的影响。
CN202011143790.0A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 Active CN1122903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3790.0A CN112290342B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3790.0A CN112290342B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0342A CN112290342A (zh) 2021-01-29
CN112290342B true CN112290342B (zh) 2024-01-16

Family

ID=74424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43790.0A Active CN112290342B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9034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1376A (zh) * 2014-07-28 2014-10-22 王涵宇 一种变电站接地网特性参数的数值计算与分析方法
CN105490041A (zh) * 2015-12-21 2016-04-13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输电线路杆塔接地体及其冲击接地电阻的计算方法
CN105929241A (zh) * 2016-06-15 2016-09-07 国网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降低杆塔接地网冲击接地电阻的地网设计方法
CN111541122A (zh) * 2020-05-14 2020-08-14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十堰供电公司 一种石墨基柔性接地材料杆塔接地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1376A (zh) * 2014-07-28 2014-10-22 王涵宇 一种变电站接地网特性参数的数值计算与分析方法
CN105490041A (zh) * 2015-12-21 2016-04-13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输电线路杆塔接地体及其冲击接地电阻的计算方法
CN105929241A (zh) * 2016-06-15 2016-09-07 国网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降低杆塔接地网冲击接地电阻的地网设计方法
CN111541122A (zh) * 2020-05-14 2020-08-14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十堰供电公司 一种石墨基柔性接地材料杆塔接地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山脊风电机组多向辅助接地网散流特性与影响因素研究;胡元潮;可再生能源;第38卷(第8期);1129-1136 *
输电线路杆塔分布式辅助接地网散流与结构优化研究;胡元潮;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3卷(第5期);88-9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0342A (zh) 2021-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64057B (zh) 一种配网线路雷电参数相对值的风险评估方法
CN104901030B (zh) 一种变电站降阻接地装置施工方法
CN107910663B (zh) 一种冻土地区的变电站接地网及其设计方法
CN104698313B (zh) 多直流接地极不同运行方式下直流偏磁电流影响站点的预测方法
CN103457044B (zh) 10kV配电网架空线路杆塔的接地装置及其敷设方法
CN110119544B (zh) 一种适用于复杂环境区域的螺旋接地极尺寸参数设计方法
CN107045669B (zh) 基于区域化的配电线路雷害风险评估方法
CN105929241A (zh) 一种降低杆塔接地网冲击接地电阻的地网设计方法
CN211182560U (zh) 新型杆塔防雷接地装置
CN207994094U (zh) 一种变电站接地网
CN114820957B (zh) 一种铁路沿线场坪三维智能设计方法
CN104810632A (zh) 确定输电线路杆塔的接地装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3647270B (zh) ±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接地的设置方法及系统
CN106597114A (zh) 用于接地材料的模拟接地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12290342B (zh) 一种山区杆塔输电线路分布式辅助降阻方法
CN205092323U (zh) 一种集总式接地装置、电站接地系统
CN203707350U (zh) 一种提高杆塔接地安全的接地装置
CN105186147B (zh) 一种集总式接地装置、电站接地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2348359A (zh) 一种城市输电线路钢管塔接地装置安全设计指标的确定法
CN110749777A (zh) 一种土壤电阻率测量方法
Wang et al.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ower footing impedance in various transmission line grounding systems
CN206401540U (zh) 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
CN112395750B (zh) 一种降低城市输电钢管塔接地装置工频跨步电压的方法
CN100575646C (zh) 山前坡地变电所的竖向建造方法
CN205141163U (zh) 一种占地面积小的杆塔接地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