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87381A - 一种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系统与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系统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87381A
CN112287381A CN202011558542.2A CN202011558542A CN112287381A CN 112287381 A CN112287381 A CN 112287381A CN 202011558542 A CN202011558542 A CN 202011558542A CN 112287381 A CN112287381 A CN 112287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verification
module
character string
encry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585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87381B (zh
Inventor
宋廷宇
龚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Vishe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Vishe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Vishe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Vishe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585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873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87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873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87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873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72Structure-related asp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5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 for stimulating central or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 A61N1/36128Control systems
    • A61N1/36142Control systems for improving safe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09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ingle file or object, e.g. in a secure envelope, encrypted and accessed using a key, or with access control rules appended to the object itsel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06F21/6227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where protection concerns the structure of data, e.g. records, types, que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8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 G06K7/1086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sensing of data fields affixed to objects or articles, e.g. coded label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4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e.g. scheduling maintenance or upgra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ioeth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Neur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系统与方法,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系统包括加密编码生成模块、带加密信息的电极、电极识别模块、验证装置。在生产时通过对验证信息加密,生成密文二维码,印刷在电极上,使用时进行扫码解密验证的方式,实现电极的防伪、专人专用,及有效次数验证,保证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系统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反馈电刺激电极如阴道电极、直肠电极是多次使用的,专人专用,并且具有一定使用次数限制,保证有效与安全性,同时电极生产设备商需要进行防伪,避免病人使用假冒电极。传统方法是电极保存在医院,通过纸质标注、专册记录等方式标明姓名、ID、使用次数;或者患者自行保管。这些方法都容易出错,不能避免使用假冒电极,也容易产生错误混用的风险,或者使用超过安全次数等风险。
CN104766176提出的防止医用电极交叉使用的系统及方法,通过对编码信息进行直接比对,注册到病人名下,防止交叉使用。但是其电极编码信息未进行加密处理,直接保存在治疗软件数据库中,在治疗软件中直接处理,容易被绕开或者破解;其编码信息只包括简单的一次性电极和多次电极区别和唯一识别码,规则简单,容易被破解伪造;如果要升级编码方式,还必须升级治疗软件,工程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交叉使用、通过两次验证提高安全性、验证装置和治疗主机软件分离、工程维护成本低的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系统与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密编码生成模块、带加密信息的电极、电极识别模块、验证装置;
所述的加密编码生成模块生成加密编码;
所述的带加密信息的电极设有与电极对应的唯一加密编码;
电极识别模块包括电极加密信息获取模块、电极加密信息传送模块、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二次验证模块、用户信息数据库;
所述的电极加密信息传送模块,使电极加密信息获取模块得到的加密编码被发送至验证装置;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接收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结果;当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接收到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通过的结果,则二次验证模块查找电极的加密编码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的记录,验证电极与当前用户是否匹配;
所述的验证装置,接收电极识别模块发送的加密编码,进行解密,对解密信息(指明文字符串)进行初次验证,初次验证的内容包括电极的剩余使用次数。
当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接收到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则二次验证模块不工作(即不进行二次验证),同时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将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反馈(即发送)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拒绝使用该电极(即不弹出“治疗”窗口)。
优选地,所述的电极识别模块设置于电刺激治疗主机中,所述的电刺激治疗主机还包括治疗模块,当带加密信息的电极通过验证装置的初次验证和二次验证模块的二次验证,则调用治疗模块(指弹出“治疗窗口”)。
优选地,所述的加密编码为加密字符串。
进一步地,所述的加密编码生成模块还根据加密字符串生成验证二维码,所述的验证二维码也设置于电极上。
优选的,验证装置初次验证的内容还包括是否有产品合法标识、是否在电极有效期限内。
所述的二次验证模块,查找电极的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的记录;
当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不存在,则将该电极注册到当前用户名下;取验证装置返回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为有效的电极剩余使用次数,返回验证通过结果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弹出“治疗窗口”;
当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已存在,则判断该加密字符串是否属于当前用户;当该加密字符串不属于当前用户,则直接返回验证不通过结果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不弹出“治疗窗口”;当该加密字符串属于当前用户,则比较用户信息数据库得到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和验证装置返回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取最小值为有效的电极剩余使用次数,当有效的电极剩余使用次数为正整数时,返回验证通过结果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弹出“治疗窗口”。
“治疗窗口”包括“开始治疗”按钮(与治疗功能是否开放有关,即开放治疗模块),当电极验证不通过(初次验证不通过、二次验证不通过)时,返回验证不通过结果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不弹出“治疗窗口”,则无法点击“开始治疗”按钮,因此形成了对电极的拒绝使用。此外,“治疗窗口”还可包括现有的电刺激治疗主机的治疗软件所自带的一些功能模块,例如“方案治疗”按钮(与方案治疗功能模块关联),由于是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所述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系统还包括扫码设备;所述的电极加密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扫码设备扫描电极上的验证二维码以得到加密字符串,或通过录入方式输入电极上的加密字符串。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方法,加密编码生成模块生成加密编码;
带加密信息的电极设有与电极对应的唯一加密编码;电极识别模块使电极加密信息被发送至验证装置,所述的电极加密信息为加密编码;验证装置接收电极识别模块发送的电极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对解密信息进行初次验证,初次验证的内容包括剩余使用次数;电极识别模块接收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结果;当电极识别模块接收到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通过的结果,则查找电极的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的记录;
当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不存在,则将该电极注册到当前用户名下;取验证装置返回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为有效的电极剩余使用次数,通过二次验证,返回验证通过结果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弹出“治疗窗口”;
当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存在,则判断该加密字符串是否属于当前用户;当该加密字符串不属于当前用户,则直接返回验证不通过结果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不弹出“治疗窗口”;当该加密字符串属于当前用户,则比较用户信息数据库得到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和验证装置返回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取最小值为有效的电极剩余使用次数,当有效的电极剩余使用次数为正整数时,返回验证通过结果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弹出“治疗窗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开始使用电极时,电极识别模块的电极加密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扫码设备扫描二维码得到加密字符串,或者扫码设备不可用时,通过手工录入方式输入电极上的加密字符串;
步骤2.电极识别模块的电极加密信息传送模块通过加密通信方式将加密字符串发送给验证装置;
步骤3.验证装置调用内置解密算法对加密字符串进行解密,得到明文字符串;
步骤4.验证明文字符串是否为合法字符串,如果不是合法字符串,则直接返回验证不通过结果给电极识别模块,电极识别模块的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接收到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则二次验证模块不工作,同时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将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反馈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拒绝使用该电极;
步骤5.对明文字符串进行验证,是否为合法的产品标识,如果不是合法产品标识,直接返回验证不通过结果给电极识别模块,电极识别模块的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接收到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则二次验证模块不工作,同时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将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反馈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拒绝使用该电极;
步骤6.通过明文字符串得到生产日期,判断电极是否在有效期内;如果不在有效期内,直接返回验证不通过结果给电极识别模块,电极识别模块的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接收到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则二次验证模块不工作,同时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将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反馈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拒绝使用该电极;
步骤7.通过明文字符串得到产品唯一识别码和最大使用次数,查找该电极是否在验证装置里有使用记录,通过使用记录判断该电极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是否大于0,如果为0,直接返回验证不通过结果给电极识别模块,电极识别模块的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接收到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则二次验证模块不工作,同时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将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反馈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拒绝使用该电极;
步骤8.如果使用记录中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大于0,则当前剩余使用次数减1得到更新后剩余使用次数;
如果该电极无使用记录,则当前剩余使用次数初始化为从明文字符串得到的电极最大使用次数;电极最大使用次数减1得到更新后剩余使用次数;
步骤9.保存该电极的唯一识别码和对应的更新后剩余使用次数;
步骤10.返回验证通过结果给电极识别模块;
步骤11.电极识别模块得到验证装置验证通过的结果后,首先查询该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的记录;
步骤12.当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不存在,则注册到该用户名下;
步骤13.当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存在,则判断该加密字符串是否属于当前用户,如果不属于当前用户,则直接返回验证不通过结果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拒绝使用该电极;
步骤14.当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存在且该加密字符串属于当前用户,则比较用户信息数据库得到的加密字符串当前剩余使用次数和验证装置返回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取两者的最小值为有效的剩余使用次数;
当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不存在,取验证装置返回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为有效的剩余使用次数;
步骤15.该加密字符串对应的剩余使用次数减1,得到更新后剩余使用次数;
步骤16.保存加密字符串对应的更新后剩余使用次数到用户信息数据库;
步骤17.二次验证通过;
步骤18.治疗模块可使用该电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电极编码信息是加密信息;
2)电极编码信息包含生产日期、批次、供应商、型号、本电极的唯一标识、最大使用次数中的一种或几种和/或其他用于加密识别的有效信息等丰富的信息,不但能防止交叉使用、还具有效期验证、使用次数限制、防伪、市场管控防止串货等丰富的功能;
3)解密验证在专门的验证装置中加密的可信执行环境中进行,具有极高的安全性,能有效防伪和防破解;
4)验证装置和电极识别模块分离,可通过验证装置更换的方式升级电极加密的算法,降低工程维护成本;
5)具有验证装置验证和电极识别模块二次验证的双重验证方式,进一步有效提高了安全性;
6)可根据实际需要,加密解密算法可灵活选择使用对称性和非对称性加解密算法,只需要更换/升级验证装置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系统的构成图;
图2为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本发明的电极加密系统包括:生产工具软件(即加密编码生成模块,该模块位于生产主机中),带加密信息的加密电极,电刺激治疗主机软件(包括电极识别模块和治疗模块,其位于电刺激治疗主机中),扫码设备,验证装置。
一.生产工具软件
在生产线上进行电极生产时使用;
制定编码规则,如信息编码字段的定义、格式、长度、字段顺序等(其为现有技术,不再详细赘述),根据规则编制和设置需要进行验证的信息,用于后期进行有效验证,这些信息通过加密生成加密字符串,这些信息包括生产日期、批次、供应商、型号、本电极的唯一标识、最大使用次数和其他用于加密识别的有效信息等;值得一提的是,最低限度下,这些信息应包含本电极的唯一标识、最大使用次数;
批量生成的加密字符串,保存在生产主机数据库中;
批量加密字符串导出为excel文件格式,保存到生产主机默认输出目录中,并在生产工具软件界面上显示路径和文件名。Excel文件用于生产线上进行验证二维码生成及电极上印刷;
加密保存密钥。
二.带加密信息的加密电极
加密信息唯一识别该加密电极;
电极上印刷有本电极的验证二维码;
电极上二维码下方同时印刷二维码对应的加密字符串;
字符串基于加密规则生成;
使用次数到0后作废。
三.电极识别模块
只有电极验证通过(通过验证装置的初次验证和电极识别模块的二次验证)后,才能进行电刺激治疗操作;
通过验证装置是否返回验证通过或不通过的结果来检测验证装置的存在,如果验证装置不存在,则不能使用电刺激相关的功能(即不得调用治疗模块);
通过扫码设备获取加密电极的加密信息;
也提供手工输入框,在扫码设备不可用时,手工录入电极的加密字符串;
发送加密信息到验证装置进行解密验证;
获取验证装置的验证通过结果和电极剩余使用次数,对加密字符串进行二次验证,进一步保证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二次验证是针对未解密的加密字符串(即扫描得到的加密字符串)进行验证的;
记录使用过的加密字符串。
四.扫码设备
扫描获取加密电极的二维码;
可用扫码枪,也可用普通摄像头实现。
五.验证装置
验证装置中加密存储解密验证算法与密钥;
接收电极识别模块发送的加密信息(即加密字符串);
调用解密算法进行解密;
在装置内对解密后的信息进行初次验证;
将解密验证后的信息(指当前剩余使用次数以及验证通过或不通过的信息)返回给电极识别模块;
加密记录解密后的电极唯一标识和剩余使用次数;
验证装置可以是硬件方式(如加密狗),也可以是远程服务实现,远程服务时采用加密传输。验证装置与电刺激治疗主机通过USB接口连接;或者验证装置位于服务器中,服务器与治疗主机通过以太网连接;
可通过更换/升级验证装置的方式替换加密方式,实现加密电极加密方式的更新换代,无需升级电刺激治疗主机软件。
六. 加解密算法
可使用对称加密算法,也可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
使用对称加密算法时,密钥通过加密方式存储于生产工具软件和验证装置中;
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时,生产工具软件使用私钥生成产品的唯一加密字符串;验证装置以加密方式保存公钥,使用公钥解密加密字符串。
方法步骤如图2所示。
解密使用步骤:
解密使用时主要包括两个阶段,验证装置验证和电极识别模块二次验证;
步骤1.开始使用电极时,电极识别模块的电极加密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扫码设备扫描二维码得到加密字符串,或者扫码设备不可用时,通过手工录入方式输入电极上的加密字符串;
步骤2.电极识别模块的电极加密信息传送模块通过加密通信方式将加密字符串发送给验证装置;
步骤3.验证装置首先调用内置解密算法使用加密存储的密钥对加密字符串进行解密,得到明文字符串;
步骤4.对明文字符串进行格式与内容验证(即验证是否为合法字符串),如果不是合法字符串,则直接返回验证不通过结果给电极识别模块,电极识别模块的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接收到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则二次验证模块不工作(即不进行下述的二次验证),同时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将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反馈(即发送)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拒绝使用该电极(即不弹出“治疗”窗口,也就无法用电极进行治疗);
步骤5.对明文字符串进行验证,是否为合法的产品标识(例如供应商、型号),如果不是合法产品标识,直接返回验证不通过结果给电极识别模块,电极识别模块的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接收到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则二次验证模块不工作(即不进行下述的二次验证),同时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将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反馈(即发送)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拒绝使用该电极(即不弹出“治疗”窗口,也就无法用电极进行治疗);
步骤6.通过明文字符串得到生产日期,判断电极是否在有效期内;如果不在有效期内,直接返回验证不通过结果给电极识别模块,即电极识别模块的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接收到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则二次验证模块不工作(即不进行下述的二次验证),同时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将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反馈(即发送)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拒绝使用该电极(即不弹出“治疗”窗口,也就无法用电极进行治疗)。
步骤7.通过明文字符串得到产品唯一识别码和最大使用次数,查找该电极是否在验证装置里有使用记录,通过使用记录判断该电极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是否大于0(当前剩余次数为正整数或0,且当前剩余次数不大于最大使用次数),如果为0,直接返回验证不通过结果给电极识别模块,即电极识别模块的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接收到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则二次验证模块不工作(即不进行下述的二次验证),同时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将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反馈(即发送)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拒绝使用该电极(即不弹出“治疗”窗口,也就无法用电极进行治疗);使用记录包括所有经过验证装置验证过的电极的唯一识别码以及对应的剩余使用次数。
步骤8.如果使用记录中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大于0,则当前剩余使用次数减1得到更新后剩余使用次数。
如果该电极无使用记录,则当前剩余使用次数初始化为从明文字符串得到的电极最大使用次数(即当前剩余使用次数为最大使用次数)。电极最大使用次数减1得到更新后剩余使用次数,此步骤目的是在验证装置中更新该电极的剩余使用次数。
步骤9.保存该产品(即电极)唯一识别码和对应的更新后剩余使用次数;
步骤10.返回验证通过结果给电极识别模块;
上述3-9步均在验证装置里面在加密的可信执行空间中实现;
步骤11.电极识别模块得到验证装置验证通过的结果后,首先查询该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的记录;
步骤12.如果该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不存在,则注册到该用户名下(将当前用户信息、与当前用户关联的此加密字符串,一起保存于用户信息数据库中);
步骤13.如果该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存在,则判断该加密字符串是否属于当前用户,如果不属于当前用户,则直接返回验证不通过结果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拒绝使用该电极(即不弹出“治疗”窗口,也就无法用电极进行治疗);用户信息数据库中包含电极识别模块获取到的所有加密字符串(对应电极)以及每个加密字符串所关联(对应)的用户信息(例如病人姓名、就诊卡卡号)以及每个加密字符串对应的电极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一个加密字符串只关联一个用户的信息(专人专用)。当前用户的信息(例如病人姓名、就诊卡卡号)通过扫描就诊卡或手动录入方式输入至电刺激治疗主机;或者,一般来说,当前用户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扫描就诊卡则能直接调出当前用户信息。二次验证模块比较该电极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关联的用户信息与当前用户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该加密字符串属于当前用户;若不一致,则该加密字符串不属于当前用户。
步骤14.当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存在且该加密字符串属于当前用户,则比较用户信息数据库得到的加密字符串当前剩余使用次数和验证装置返回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取两者的最小值为有效的剩余使用次数;两者指用户信息数据库得到的加密字符串当前剩余使用次数、验证装置返回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用户信息数据库得到的加密字符串当前剩余使用次数为在用户信息数据库直接读取到的剩余使用次数,而非减1后的剩余使用次数;验证装置返回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为验证装置中直接读取到的剩余使用次数,而非减1后的剩余使用次数。
当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不存在,取验证装置返回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为有效的电极剩余使用次数(由于验证装置通过验证才进行二次验证,因此,验证装置返回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必为>0的正整数);
步骤15.该加密字符串对应的剩余使用次数减1,得到更新后剩余使用次数;该加密字符串对应的剩余使用次数分为两种情况:针对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存在的加密字符串,为用户信息数据库中该加密字符串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针对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不存在的加密字符串,取验证装置返回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为该加密字符串对应的剩余使用次数。
步骤16.保存加密字符串对应的更新后剩余使用次数到用户信息数据库;
步骤17.二次验证通过(即通过二次验证,向治疗模块反馈验证通过结果);
步骤18.治疗模块可使用该电极(弹出治疗窗口);
上述11-17步是验证的第二阶段,在电极识别模块中实现。
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初次验证时,也可省略步骤4-6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例如,初次验证时,仅执行步骤3、7、8、9。
需注明的是,电极最大使用次数为正整数。验证装置使用记录中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为正整数或0且不大于电极最大使用次数,更新后剩余使用次数为正整数或0且不大于电极最大使用次数减1。电极识别模块中用户信息数据库中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为正整数或0且不大于电极最大使用次数,更新后剩余使用次数为正整数或0且不大于电极最大使用次数减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电刺激治疗个人专用电极的加密与使用方法,通过对验证信息加密,生成密文二维码,印刷在电极上,使用时进行扫码解密验证的方式,实现电极的防伪、专人专用,及有效次数验证,保证使用安全性;验证算法和电刺激治疗主机软件分离的方式有利于通过定期只更新验证算法或者验证装置的方式来提升安全性,降低了维护成本。同时降低了医院电极管理的难度,提高了医院康复治疗师的工作效率。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密编码生成模块、带加密信息的电极、电极识别模块、验证装置;
所述的加密编码生成模块生成加密编码;
所述的带加密信息的电极设有与电极对应的唯一加密编码;
电极识别模块包括电极加密信息获取模块、电极加密信息传送模块、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二次验证模块、用户信息数据库;
所述的电极加密信息传送模块,使电极加密信息获取模块得到的加密编码被发送至验证装置;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接收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结果;当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接收到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通过的结果,则二次验证模块查找电极的加密编码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的记录,验证电极与当前用户是否匹配;
所述的验证装置,接收电极识别模块发送的加密编码,进行解密,对解密信息进行初次验证,初次验证的内容包括电极的剩余使用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识别模块设置于电刺激治疗主机中,所述的电刺激治疗主机还包括治疗模块,当带加密信息的电极通过验证装置的初次验证和二次验证模块的二次验证,则调用治疗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密编码为加密字符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密编码生成模块还根据加密字符串生成验证二维码,所述的验证二维码也设置于电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验证装置初次验证的内容还包括是否有产品合法标识、是否在电极有效期限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验证模块,查找电极的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的记录;
当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不存在,则将该电极注册到当前用户名下;取验证装置返回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为有效的电极剩余使用次数,返回验证通过结果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弹出“治疗窗口”;
当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已存在,则判断该加密字符串是否属于当前用户;当该加密字符串不属于当前用户,则直接返回验证不通过结果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不弹出“治疗窗口”;当该加密字符串属于当前用户,则比较用户信息数据库得到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和验证装置返回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取最小值为有效的电极剩余使用次数,当有效的电极剩余使用次数为正整数时,返回验证通过结果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弹出“治疗窗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系统还包括扫码设备;所述的电极加密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扫码设备扫描电极上的验证二维码以得到加密字符串,或通过录入方式输入电极上的加密字符串。
8.一种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密编码生成模块生成加密编码;
带加密信息的电极设有与电极对应的唯一加密编码;电极识别模块使电极加密信息被发送至验证装置,所述的电极加密信息为加密编码;验证装置接收电极识别模块发送的电极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对解密信息进行初次验证,初次验证的内容包括电极的剩余使用次数;电极识别模块接收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结果;当电极识别模块接收到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通过的结果,则查找电极的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的记录;
当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不存在,则将该电极注册到当前用户名下;取验证装置返回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为有效的电极剩余使用次数,返回验证通过结果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弹出“治疗窗口”;
当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存在,则判断该加密字符串是否属于当前用户;当该加密字符串不属于当前用户,则直接返回验证不通过结果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不弹出“治疗窗口”;当该加密字符串属于当前用户,则比较用户信息数据库得到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和验证装置返回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取最小值为有效的电极剩余使用次数,当有效的电极剩余使用次数为正整数时,返回验证通过结果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弹出“治疗窗口”。
9.一种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开始使用电极时,电极识别模块的电极加密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扫码设备扫描二维码得到加密字符串,或者扫码设备不可用时,通过手工录入方式输入电极上的加密字符串;
步骤2.电极识别模块的电极加密信息传送模块通过加密通信方式将加密字符串发送给验证装置;
步骤3.验证装置调用内置解密算法对加密字符串进行解密,得到明文字符串;
步骤4.验证明文字符串是否为合法字符串,如果不是合法字符串,则直接返回验证不通过结果给电极识别模块,电极识别模块的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接收到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则二次验证模块不工作,同时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将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反馈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拒绝使用该电极;
步骤5.对明文字符串进行验证,是否为合法的产品标识,如果不是合法产品标识,直接返回验证不通过结果给电极识别模块,电极识别模块的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接收到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则二次验证模块不工作,同时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将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反馈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拒绝使用该电极;
步骤6.通过明文字符串得到生产日期,判断电极是否在有效期内;如果不在有效期内,直接返回验证不通过结果给电极识别模块,电极识别模块的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接收到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则二次验证模块不工作,同时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将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反馈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拒绝使用该电极;
步骤7.通过明文字符串得到产品唯一识别码和最大使用次数,查找该电极是否在验证装置里有使用记录,通过使用记录判断该电极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是否大于0,如果为0,直接返回验证不通过结果给电极识别模块,电极识别模块的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接收到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则二次验证模块不工作,同时初次验证结果接收模块将验证装置返回的验证不通过的结果反馈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拒绝使用该电极;
步骤8.如果使用记录中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大于0,则当前剩余使用次数减1得到更新后剩余使用次数;
如果该电极无使用记录,则当前剩余使用次数初始化为从明文字符串得到的电极最大使用次数;电极最大使用次数减1得到更新后剩余使用次数;
步骤9.保存该电极的唯一识别码和对应的更新后剩余使用次数;
步骤10.返回验证通过结果给电极识别模块;
步骤11.电极识别模块得到验证装置验证通过的结果后,首先查询该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的记录;
步骤12.当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不存在,则注册到该用户名下;
步骤13.当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存在,则判断该加密字符串是否属于当前用户,如果不属于当前用户,则直接返回验证不通过结果给治疗模块,治疗模块拒绝使用该电极;
步骤14.当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存在且该加密字符串属于当前用户,则比较用户信息数据库得到的加密字符串当前剩余使用次数和验证装置返回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取两者的最小值为有效的剩余使用次数;
当加密字符串在用户信息数据库中不存在,取验证装置返回的当前剩余使用次数为有效的剩余使用次数;
步骤15.该加密字符串对应的剩余使用次数减1,得到更新后剩余使用次数;
步骤16.保存加密字符串对应的更新后剩余使用次数到用户信息数据库;
步骤17.二次验证通过;
步骤18.治疗模块可使用该电极。
CN202011558542.2A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系统与方法 Active CN1122873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8542.2A CN112287381B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系统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8542.2A CN112287381B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系统与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87381A true CN112287381A (zh) 2021-01-29
CN112287381B CN112287381B (zh) 2021-04-23

Family

ID=74426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58542.2A Active CN112287381B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系统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8738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3629A (zh) * 2021-09-18 2021-10-26 新大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硬件的授权方法及系统
CN113593682A (zh) * 2021-07-15 2021-11-02 丹源医学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携带产品信息的设备管理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6176A (zh) * 2015-04-21 2015-07-08 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医用电极交叉使用的系统及方法
CN105740680A (zh) * 2014-12-30 2016-07-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基于生物信号对用户进行认证的方法和设备
CN110960213A (zh) * 2019-12-10 2020-04-07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盆底探头、盆底一体机、盆底探头防伪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0680A (zh) * 2014-12-30 2016-07-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基于生物信号对用户进行认证的方法和设备
CN104766176A (zh) * 2015-04-21 2015-07-08 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医用电极交叉使用的系统及方法
CN110960213A (zh) * 2019-12-10 2020-04-07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盆底探头、盆底一体机、盆底探头防伪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3682A (zh) * 2021-07-15 2021-11-02 丹源医学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携带产品信息的设备管理系统
CN113593682B (zh) * 2021-07-15 2023-12-01 丹源医学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携带产品信息的设备管理系统
CN113553629A (zh) * 2021-09-18 2021-10-26 新大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硬件的授权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87381B (zh) 2021-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43041B2 (en) Technologies for private key recovery in distributed ledger systems
CN112287381B (zh) 一种电刺激医用电极加密识别系统与方法
Nagar et al. Securing fingerprint template: Fuzzy vault with minutiae descriptors
CN110324143B (zh) 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7818067B2 (en) Cryptographic authentication for telemetry with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US10594688B2 (en) Privacy-enhanced biometrics-secret binding scheme
Uludag et al. Biometric cryptosystems: issues and challenges
RU2012123020A (ru) Обработка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шифрования
CN1675876A (zh) 个人保密复合体
US20100310070A1 (en) Generation and Use of a Biometric Key
US20140263616A1 (en) Method of Tele-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of a Medical Device and a Medical Device Thereof
CN106610995B (zh) 一种创建密文索引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900100A (zh) 用于身份验证的设备和方法
KR20140037071A (ko) 원격 생체인식 동작들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3155478A (zh) 加密装置及加密方法
US967911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an authorization key to use a product
CN112565265B (zh) 物联网终端设备间的认证方法、认证系统及通讯方法
JPH11282982A (ja) 利用者カード、通信端末機、通信サーバ、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の利用者認証方法
CN112017761A (zh) 一种电子医学影像中嵌入医疗信息的系统及方法
CN104965986B (zh) 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医疗信息识别卡生成系统和方法
CN1195275C (zh) 安全设备
CN1252626C (zh) 内容发送方机器、内容接收方机器、认证方法及认证系统
CN108696508A (zh) 基于cn39码认证居民身份证号码的系统及方法
CN114329634A (zh) 一种电子签章文档的防伪方法
CN113312606B (zh) 电子雾化装置的激活方法、装置、系统、认证端和电池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