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83898B - 风噪控制方法、装置、移动式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风噪控制方法、装置、移动式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83898B
CN112283898B CN202011144506.1A CN202011144506A CN112283898B CN 112283898 B CN112283898 B CN 112283898B CN 202011144506 A CN202011144506 A CN 202011144506A CN 112283898 B CN112283898 B CN 1122838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ight
wind noise
target
microphone array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445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83898A (zh
Inventor
张新健
霍伟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4450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838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83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83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83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838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式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风噪控制方法、装置、移动式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通过麦克风阵列接收到风扇调控指令时,确定所述风扇调控指令对应的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控制风扇升高至所述目标高度及麦克风阵列升高至预设麦克高度,并控制所述风扇转向至所述目标角度;以及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直至检测到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风噪强度为最小风噪强度,由此,通过根据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动态调控麦克风阵列的高度,从而实现麦克风阵列规避风噪区域,进而达到最优的收音效果。

Description

风噪控制方法、装置、移动式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式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噪控制方法、装置、移动式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产品的小型化设计,已出现了形态类似机器人的移动式空调,进一步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具备语音识别功能的家电产品也层出不穷,比如具备语音识别技术的移动式空调,移动式空调不仅可以实现与用户对话,还可以主动移动,随处制冷、加湿等,然而当移动式空调的风道吹向至麦克风阵列时,麦克风阵列因受到风噪的影响,导致收音效果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噪控制方法、装置、移动式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实现移动式空调的麦克风阵列可规避移动式空调的风噪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噪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移动式空调,所述方法包括:
在通过麦克风阵列接收到风扇调控指令时,确定所述风扇调控指令对应的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
控制风扇升高至所述目标高度及麦克风阵列升高至预设麦克高度,并控制所述风扇转向至所述目标角度;以及
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直至检测到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风噪强度为最小风噪强度。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直至检测到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风噪强度为最小风噪强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并确定所述麦克风阵列处于多个高度时接收到的最小风噪强度;以及
确定最小风噪强度对应的最优高度,并将所述麦克风阵列调控至所述最优高度。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目标高度大于第一预设高度,且所述目标角度大于第一预设角度,则按照梯度下降法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或则,
若所述目标高度小于第二预设高度,且所述目标角度小于第二预设角度,则按照梯度升高法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其中,第一预设高度大于第二预设高度,第一预设角度大于第二预设角度。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的步骤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高度大于第一预设高度,且所述目标角度小于第二预设角度,则将所述麦克风阵列调控至预设最小高度;或则,
若所述目标高度小于第二预设高度,且所述目标角度大于第一预设角度,则将所述麦克风阵列调控至预设最大高度。
优选地,所述确定最小风噪强度对应的最优高度,并将所述麦克风阵列调控至所述最优高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最小风噪强度大于预设风噪强度,则确定所述风扇调控指令对应的声源方向;以及
控制所述麦克风阵列的拾音孔转向至所述声源方向。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直至检测到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风噪强度为最小风噪强度的步骤还包括:
获取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声音信号,并确定所述声音信号对应的各个频带信号帧;
确定各个频带信号帧对应的低频能量比;以及
若根据所述低频能量比确定所述声音信号中包含风噪信号,则确定所述风噪信号对应的风噪强度。
优选地,所述若根据所述低频能量比确定所述声音信号中包含风噪信号,则确定所述风噪信号对应的风噪强度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低频能量比中存在处于预设能量范围内的目标低频能量比,则判定所述声音信号中包含风噪信号;
确定所述目标低频能量比对应的目标频带信号帧;以及
计算所述目标频带信号帧对应的共振峰的最大峰值,并将所述最大峰值作为所述风噪信号对应的风噪强度。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风噪控制装置,所述风噪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通过麦克风阵列接收到风扇调控指令时,确定所述风扇调控指令对应的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风扇升高至所述目标高度及麦克风阵列升高至预设麦克高度,并控制所述风扇转向至所述目标角度;以及
调控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直至检测到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风噪强度为最小风噪强度。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式空调,所述移动式空调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风噪控制程序,所述风噪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风噪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风噪控制程序,所述风噪控制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风噪控制方法的步骤。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噪控制方法、装置、移动式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通过麦克风阵列接收到风扇调控指令时,确定所述风扇调控指令对应的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控制风扇升高至所述目标高度及麦克风阵列升高至预设麦克高度,并控制所述风扇转向至所述目标角度;以及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直至检测到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风噪强度为最小风噪强度,由此,通过根据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动态调控麦克风阵列的高度,从而实现麦克风阵列规避风噪区域,进而达到最优的收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各实施例涉及的移动式空调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风噪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风噪控制方法涉及的移动式空调的移动子机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风噪控制方法涉及的移动式空调的移动子机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风噪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风扇及麦克风阵列升高至目标高度的场景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风噪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一场景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风噪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另一场景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风噪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是本发明各实施例涉及的移动式空调的硬件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式空调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信总线1002,输入端口1003,输出端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输入端口1003用于数据输入;输出端口1004用于数据输出,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硬件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继续参照图1,图1中作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应用程序模块以及风噪控制程序。在图1所示的终端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制热待机室内机控制程序。
在本实施例中,制热待机室内机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1005、处理器1001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005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001上运行的风噪控制程序,其中,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风噪控制程序时,并执行以下操作:
在通过麦克风阵列接收到风扇调控指令时,确定所述风扇调控指令对应的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
控制风扇升高至所述目标高度及麦克风阵列升高至预设麦克高度,并控制所述风扇转向至所述目标角度;以及
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直至检测到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风噪强度为最小风噪强度。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风噪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并确定所述麦克风阵列处于多个高度时接收到的最小风噪强度;以及
确定最小风噪强度对应的最优高度,并将所述麦克风阵列调控至所述最优高度。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风噪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若所述目标高度大于第一预设高度,且所述目标角度大于第一预设角度,则按照梯度下降法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或则,
若所述目标高度小于第二预设高度,且所述目标角度小于第二预设角度,则按照梯度升高法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其中,第一预设高度大于第二预设高度,第一预设角度大于第二预设角度。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风噪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若所述目标高度大于第一预设高度,且所述目标角度小于第二预设角度,则将所述麦克风阵列调控至预设最小高度;或则,
若所述目标高度小于第二预设高度,且所述目标角度大于第一预设角度,则将所述麦克风阵列调控至预设最大高度。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风噪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若所述最小风噪强度大于预设风噪强度,则确定所述风扇调控指令对应的声源方向;以及
控制所述麦克风阵列的拾音孔转向至所述声源方向。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风噪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声音信号,并确定所述声音信号对应的各个频带信号帧;
确定各个频带信号帧对应的低频能量比;以及
若根据所述低频能量比确定所述声音信号中包含风噪信号,则确定所述风噪信号对应的风噪强度。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风噪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若所述低频能量比中存在处于预设能量范围内的目标低频能量比,则判定所述声音信号中包含风噪信号;
确定所述目标低频能量比对应的目标频带信号帧;以及
计算所述目标频带信号帧对应的共振峰的最大峰值,并将所述最大峰值作为所述风噪信号对应的风噪强度。
基于图1所示的硬件结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噪控制方法。
参照图2,图2是本发明风噪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风噪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式空调,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在通过麦克风阵列接收到风扇调控指令时,确定所述风扇调控指令对应的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出的风噪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式空调,其中,所述移动式空调设有可移动式子机,参考图3及图4,移动式子机包括一移动式风扇及移动式麦克风阵列,优选地,移动式麦克风阵列安装于移动式子机的四角处,且在移动子机未启动运行时,移动式麦克风阵列与移动式风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移动式风扇及移动式麦克风阵列的位置高度及角度均可调控,通过本实施例的麦克风阵列可接收用户发出的语音指令,以根据用户发出的语音指令控制风扇,具体地,在通过麦克风阵列接收到语音消息时,可选地,基于ASR或NLP技术分析语音消息,以获取语音消息对应的语音指令,如通过麦克风阵列接收到风扇调控指令时,确定风扇调控指令对应的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
可选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为用户预设的高度及角度,比如,当通过麦克风阵列接收到“启动”或“运行”的语音消息时,通过NLP技术获取“启动”或“运行”的语音消息对应的风扇调控指令,并将用户预设的风扇启动时的预设高度及预设角度作为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进一步地,若不存在用户预设的风扇启动时的预设高度及预设角度,且用户发出的语音指令中不包含风扇高度及风扇角度的调控信息,则可选地,确定当前历史记录中的停留频次最多的高度及角度,并将停留频次最多的高度及角度作为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或则确定用户发出的语音指令对应的声源位置信息,进而根据声源位置信息确定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
可选地,当用户发出的语音指令中包括高度信息及角度信息时,则根据语音指令中的高度信息及角度信息确定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比如当前接收到“风扇升高20cm,并朝向东南方向吹”时,则将20cm作为目标高度及将东南方向作为目标角度。
步骤S20:控制风扇升高至所述目标高度及麦克风阵列升高至预设麦克高度,并控制所述风扇转向至所述目标角度;以及
步骤S30: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直至检测到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风噪强度为最小风噪强度。
该步骤中,在确定风扇调控指令对应的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之后,优选地,风扇调控指令对应的目标高度与预设麦克高度的高度相等,即先控制风扇及麦克风阵列一并升高至目标高度,如图5,控制风扇及麦克风阵列一并升高至目标高度,再控制风扇转向至目标角度,或则风扇调控指令对应的目标高度与预设麦克高度的高度不相等,比如控制风扇升高至目标高度及一并控制麦克风阵列升高至预设麦克高度之后,再控制风扇转向至目标角度。
进一步地,在风扇启动运行之后,检测当前风扇是否接收到风噪信号,若当前风扇接收到风噪信号,且风噪信号的风噪强度大于预设风噪强度时,根据当前风扇所处的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直至检测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风噪强度为最小风噪强度,其中,本实施例的预设风噪强度为可影响麦克风阵列的拾音效果时的最小风噪强度。
具体地,步骤S30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直至检测到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风噪强度为最小风噪强度的步骤还包括:
步骤S3010:获取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声音信号,并确定所述声音信号对应的各个频带信号帧;
步骤S3011:确定各个频带信号帧对应的低频能量比;以及
步骤S3012:若根据所述低频能量比确定所述声音信号中包含风噪信号,则确定所述风噪信号对应的风噪强度。
该步骤中,获取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声音信号,然后将声音信号分割成信号帧,可选地,继续通过WOLA分析滤波器组将信号帧从初始时域信号转换成初始频域信号,以获得信号帧对应的频谱数据,即多个频带信号帧,进一步地,确定各个频带信号帧对应的低频能量比,其中,低频能量比是指在能量谱中,低频区域对高频区域的能量比值,需要说明的是,风噪与用户发出的声音的频谱特征不同,因此通过低频能量比可以区分出声音信号中是否包含风噪信号。
在确定各个频带信号帧对应的低频能量比之后,判断低频能量比中是否存在处于预设能量范围内的目标低频能量比,若存在。则判定声音信号中包含风噪信号,并确定风噪信号对应的风噪强度。
具体地,所述若根据所述低频能量比确定所述声音信号中包含风噪信号,则确定所述风噪信号对应的风噪强度的步骤包括:
步骤S30121:若所述低频能量比中存在处于预设能量范围内的目标低频能量比,则判定所述声音信号中包含风噪信号;
步骤S30122:确定所述目标低频能量比对应的目标频带信号帧;以及
步骤S30123:计算所述目标频带信号帧对应的共振峰的最大峰值,并将所述最大峰值作为所述风噪信号对应的风噪强度。
该步骤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风噪与用户发出的声音的频谱特征不同,因此通过低频能量比可以区分出声音信号中是否包含风噪信号,其中,预设能量范围为风噪信号对应的低频能量比范围,可选地,通过本实施例的麦克风阵列采集处于安静环境内时的风噪信号,并将该风噪信号对应的低频能量比范围作为预设能量范围,进一步地,将存在处于预设能量范围内的目标低频能量比对应的目标频带信号帧作为风噪信号,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声音信号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目标频带信号帧对应的共振峰的最大峰值数值作为风噪强度的判定参数。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方案,在通过麦克风阵列接收到风扇调控指令时,确定所述风扇调控指令对应的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控制风扇升高至所述目标高度及麦克风阵列升高至预设麦克高度,并控制所述风扇转向至所述目标角度;以及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直至检测到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风噪强度为最小风噪强度,由此,通过根据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动态调控麦克风阵列的高度,从而实现麦克风阵列规避风噪区域,进而达到最优的收音效果。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风噪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直至检测到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风噪强度为最小风噪强度的步骤包括:
步骤S3020: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并确定所述麦克风阵列处于多个高度时接收到的最小风噪强度;以及
步骤S3021:确定最小风噪强度对应的最优高度,并将所述麦克风阵列调控至所述最优高度。
该步骤中,当风扇的风口与麦克风阵列处于同一方位时,优选地,根据风扇所处的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直至检测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风噪强度为最小风噪强度,或则当风扇的风口与麦克风阵列处于不同方位时,则可选地,控制风扇与麦克风阵列处于不同高度。
进一步地,在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时,确定麦克风阵列处于各个高度时接收到的风噪强度,即控制麦克风阵列在各个高度停留预设时间,直至检测到当前高度对应的风噪强度,最后确定多个高度对应的多个风噪强度中的最小风噪强度,并将最小风噪强度对应的高度作为最优高度,并将麦克风阵列调控至最优高度。
具体地,步骤S3020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的步骤包括:
步骤S30201:若所述目标高度大于第一预设高度,且所述目标角度大于第一预设角度,则按照梯度下降法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或则,
步骤S30202:若所述目标高度小于第二预设高度,且所述目标角度小于第二预设角度,则按照梯度升高法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其中,第一预设高度大于第二预设高度,第一预设角度大于第二预设角度。
该步骤中,如图6,若当前风扇所处的目标高度H1大于第一预设高度,且风扇的目标角度a大于第一预设角度,则按照梯度下降法逐步调控麦克风阵列的高度,若当前风扇所处的目标高度小于第二预设高度,且风扇的目标角度小于第二预设角度,则按照梯度升高法逐步调控麦克风阵列的高度,其中,基于当前风扇所处的目标高度与风扇的最大高度(最小高度)之间的高度差,确定梯度下降(梯度升高)时的幅度。
进一步地,步骤S3020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的步骤还包括:
步骤S30203:若所述目标高度大于第一预设高度,且所述目标角度小于第二预设角度,则将所述麦克风阵列调控至预设最小高度;或则,
步骤S30204:若所述目标高度小于第二预设高度,且所述目标角度大于第一预设角度,则将所述麦克风阵列调控至预设最大高度。
该步骤中,若当前风扇所处的目标高度大于第一预设高度,且风扇的目标角度小于第一预设角度,即当前风扇的下方区域均存在风噪,且当前麦克风不能继续升高高度,则将麦克风阵列调控至预设最小高度,或则若当前风扇所处的目标高度小于第二预设高度,且风扇的目标角度大于第一预设角度,即当前风扇的上方区域均存在风噪,且当前麦克风不能继续降低高度,则将麦克风阵列调控至预设最大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当前风扇所处的目标高度处于第一预设高度与第二预设高度之间时,依次将麦克风阵列调控至第一预设高度与第二预设高度,并确定第一预设高度与第二预设高度对应的第一风噪强度及第二风噪强度,然后确定第一风噪强度与第二风噪强度之间的最小风噪强度,比如若第一风噪强度为第一风噪强度与第二风噪强度之间的最小风噪强度,则控制麦克风阵列在第一预设高度附近逐步调控,优选地,依次将麦克风阵列调控至第一预设高度的上方预设高度位置处(即第三高度)及第一预设高度的上方预设高度位置处(即第四高度),确定第一预设高度、第三高度及第四高度中风噪强度最小的最优高度,并将麦克风阵列调控至最优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最小风噪强度对应的最优高度,并将所述麦克风阵列调控至所述最优高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3022:若所述最小风噪强度大于预设风噪强度,则确定所述风扇调控指令对应的声源方向;以及
步骤S3023:控制所述麦克风阵列的拾音孔转向至所述声源方向。
该步骤中,如图7,在将麦克风阵列调控至最优高度之后,若最优高度对应的最小风噪强度大于预设风噪强度,则确定风扇调控指令对应的声源方向,控制麦克风阵列的拾音孔转向至声源方向,以使麦克风阵列上的拾音孔的拾音更清晰,或则在将麦克风阵列调控至最优高度之后,最优高度对应的最小风噪强度大于预设风噪强度,则对麦克风阵列接收的声音信号进行去噪处理,以获取更准确的语音指令,去噪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方案,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并确定所述麦克风阵列处于多个高度时接收到的最小风噪强度;以及确定最小风噪强度对应的最优高度,并将所述麦克风阵列调控至所述最优高度,由此,将麦克风阵列调控至风噪强度最小对应的最优高度,从而实现麦克风阵列规避风噪区域,进而达到最优的收音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风噪控制装置。参照图8,图8为本发明风噪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风噪控制装置为虚拟装置,存储于图1所示的移动式空调的存储器1005中,以实现风噪控制程序的所有功能:用于在通过麦克风阵列接收到风扇调控指令时,确定所述风扇调控指令对应的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用于控制风扇升高至所述目标高度及麦克风阵列升高至预设麦克高度,并控制所述风扇转向至所述目标角度;以及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直至检测到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风噪强度为最小风噪强度。
具体地,参照图8,所述风噪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10,用于在通过麦克风阵列接收到风扇调控指令时,确定所述风扇调控指令对应的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
控制模块20,用于控制风扇升高至所述目标高度及麦克风阵列升高至预设麦克高度,并控制所述风扇转向至所述目标角度;以及
调控模块30,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直至检测到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风噪强度为最小风噪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调控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并确定所述麦克风阵列处于多个高度时接收到的最小风噪强度;以及
确定最小风噪强度对应的最优高度,并将所述麦克风阵列调控至所述最优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调控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目标高度大于第一预设高度,且所述目标角度大于第一预设角度,则按照梯度下降法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或则,
若所述目标高度小于第二预设高度,且所述目标角度小于第二预设角度,则按照梯度升高法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其中,第一预设高度大于第二预设高度,第一预设角度大于第二预设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调控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目标高度大于第一预设高度,且所述目标角度小于第二预设角度,则将所述麦克风阵列调控至预设最小高度;或则,
若所述目标高度小于第二预设高度,且所述目标角度大于第一预设角度,则将所述麦克风阵列调控至预设最大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调控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最小风噪强度大于预设风噪强度,则确定所述风扇调控指令对应的声源方向;以及
控制所述麦克风阵列的拾音孔转向至所述声源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调控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声音信号,并确定所述声音信号对应的各个频带信号帧;
确定各个频带信号帧对应的低频能量比;以及
若根据所述低频能量比确定所述声音信号中包含风噪信号,则确定所述风噪信号对应的风噪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调控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低频能量比中存在处于预设能量范围内的目标低频能量比,则判定所述声音信号中包含风噪信号;
确定所述目标低频能量比对应的目标频带信号帧;以及
计算所述目标频带信号帧对应的共振峰的最大峰值,并将所述最大峰值作为所述风噪信号对应的风噪强度。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风噪控制程序,所述风噪控制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风噪控制方法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风噪控制方法、装置、移动式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通过麦克风阵列接收到风扇调控指令时,确定所述风扇调控指令对应的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控制风扇升高至所述目标高度及麦克风阵列升高至预设麦克高度,并控制所述风扇转向至所述目标角度;以及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直至检测到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风噪强度为最小风噪强度,由此,通过根据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动态调控麦克风阵列的高度,从而实现麦克风阵列规避风噪区域,进而达到最优的收音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风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移动式空调,所述方法包括:
在通过麦克风阵列接收到风扇调控指令时,确定所述风扇调控指令对应的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
控制风扇升高至所述目标高度及麦克风阵列升高至预设麦克高度,并控制所述风扇转向至所述目标角度;以及
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直至检测到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风噪强度为最小风噪强度;
其中,检测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风噪强度包括:
获取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声音信号,并确定所述声音信号对应的各个频带信号帧;
确定各个频带信号帧对应的低频能量比;
若所述低频能量比中存在处于预设能量范围内的目标低频能量比,则判定所述声音信号中包含风噪信号;
确定所述目标低频能量比对应的目标频带信号帧;以及
计算所述目标频带信号帧对应的共振峰的最大峰值,并将所述最大峰值作为所述风噪信号对应的风噪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直至检测到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风噪强度为最小风噪强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并确定所述麦克风阵列处于多个高度时接收到的最小风噪强度;以及
确定最小风噪强度对应的最优高度,并将所述麦克风阵列调控至所述最优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目标高度大于第一预设高度,且所述目标角度大于第一预设角度,则按照梯度下降法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或者,
若所述目标高度小于第二预设高度,且所述目标角度小于第二预设角度,则按照梯度升高法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其中,第一预设高度大于第二预设高度,第一预设角度大于第二预设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的步骤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高度大于第一预设高度,且所述目标角度小于第二预设角度,则将所述麦克风阵列调控至预设最小高度;或者,
若所述目标高度小于第二预设高度,且所述目标角度大于第一预设角度,则将所述麦克风阵列调控至预设最大高度,其中,第一预设高度大于第二预设高度,第一预设角度大于第二预设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最小风噪强度对应的最优高度,并将所述麦克风阵列调控至所述最优高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最小风噪强度大于预设风噪强度,则确定所述风扇调控指令对应的声源方向;以及
控制所述麦克风阵列的拾音孔转向至所述声源方向。
6.一种风噪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噪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通过麦克风阵列接收到风扇调控指令时,确定所述风扇调控指令对应的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风扇升高至所述目标高度及麦克风阵列升高至预设麦克高度,并控制所述风扇转向至所述目标角度;以及
调控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高度及目标角度逐步调控所述麦克风阵列的高度,直至检测到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风噪强度为最小风噪强度;
调控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到的声音信号,并确定所述声音信号对应的各个频带信号帧;确定各个频带信号帧对应的低频能量比;若所述低频能量比中存在处于预设能量范围内的目标低频能量比,则判定所述声音信号中包含风噪信号;确定所述目标低频能量比对应的目标频带信号帧;计算所述目标频带信号帧对应的共振峰的最大峰值,并将所述最大峰值作为所述风噪信号对应的风噪强度。
7.一种移动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空调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风噪控制程序,所述风噪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噪控制方法的步骤。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风噪控制程序,所述风噪控制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风噪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011144506.1A 2020-10-22 2020-10-22 风噪控制方法、装置、移动式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2838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4506.1A CN112283898B (zh) 2020-10-22 2020-10-22 风噪控制方法、装置、移动式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4506.1A CN112283898B (zh) 2020-10-22 2020-10-22 风噪控制方法、装置、移动式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83898A CN112283898A (zh) 2021-01-29
CN112283898B true CN112283898B (zh) 2021-12-17

Family

ID=74424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44506.1A Active CN112283898B (zh) 2020-10-22 2020-10-22 风噪控制方法、装置、移动式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8389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41274B1 (ko) * 1999-12-23 2002-06-22 고재우 레인지후드 음성제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04185254A (ja) * 2002-12-03 2004-07-02 Hitachi Ltd 冷却システム
CN103383134B (zh) * 2013-08-06 2016-12-28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空调系统及空调控制方法
CN203810647U (zh) * 2014-03-12 2014-09-03 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控制空调器的定向麦克风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US20170219240A1 (en) * 2016-02-03 2017-08-03 Avay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fan auto adaptive noise
CN210799444U (zh) * 2019-09-24 2020-06-19 上海市格致中学 一种声控电风扇
CN110925234A (zh) * 2019-12-06 2020-03-27 怀化学院 电风扇控制装置和电风扇
CN111261182B (zh) * 2020-05-07 2020-10-23 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人工耳蜗的风噪抑制方法及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83898A (zh) 2021-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4573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band split compressors in a hearing aid
EP2503794B1 (en) Audio processing device, system, use and method
US8233642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apturing an audio signal based on a location of the signal
US8626502B2 (en) Improving speech intelligibility utilizing an articulation index
US6912289B2 (en) Hearing aid and processes for adaptively processing signals therein
EP1172020B1 (en) Adaptive dynamic range optimisation sound processor
CN103915103B (zh) 语音质量增强系统
US2006026907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adjusting a listening area for capturing sounds
CN107388509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US10979839B2 (en) Sound pickup device and sound pickup method
CN110806849A (zh) 智能设备及其音量调节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7236603B2 (en) Device and method to adapt a hearing device
CN110169083A (zh) 麦克风阵列波束形成
CN113436623A (zh) 一种空调器的语音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US10873810B2 (en) Sound pickup device and sound pickup method
CN112283898B (zh) 风噪控制方法、装置、移动式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091208A (zh) 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5002644A (zh) 降低不需要的声音传输
JPH06208395A (ja) ホルマント検出装置及び音声加工装置
EP160117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An Audio Signal
CN110173864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4283773A (zh) 用于语音设备降低环境噪声的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CN112333530B (zh) 音频调节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76857A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KR20240041154A (ko) 인공지능 스피커의 음성 피드백 효과음 출력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