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73721A -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73721A
CN112273721A CN201910630853.6A CN201910630853A CN112273721A CN 112273721 A CN112273721 A CN 112273721A CN 201910630853 A CN201910630853 A CN 201910630853A CN 112273721 A CN112273721 A CN 1122737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housing
generating device
aerosol generating
aeros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308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毅
杜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308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737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73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737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3/00Colloid chemistry, e.g. the production of colloidal materials or their solu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 B01J13/0095Preparation of aeroso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主体和壳体,主体容置于壳体的容置空间,用于雾化气溶胶形成基材以产生气溶胶,当主体或壳体受外力作用时,主体与壳体可相对运动。主体包括近端、与近端相对设置的远端、位于近端和远端之间的表面,壳体包括第一开口端,当主体与壳体相对运动时,主体的近端与壳体的第一开口端产生相对位移形成空间区域,以使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本申请气溶胶产生装置在闭合,即未使用状态下气流通道未与外界连通,而当主体与壳体之间形成空间区域时,即设备在使用状态下,气流通道才与外界连通,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不会受内外部气压差的影响,从而能够避免设备出现气溶胶形成基材泄露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雾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产生装置(即电子雾化设备)包括雾化器和电源装置,设备的进气口通常设置在底部或利用电源装置和雾化器外壳之间的间隙作为进气口,设备的出气口设置雾化器的吸嘴处,设备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直接连通外界。由于设备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与外界连通,因此设备内部气压与外部大气压力之间存在气压差,在设备运输过程中,尤其在空运情况下,设备内部气压与外部大气压力存在较大的气压差,此时由于设备受内外部气压差的影响,雾化器内储存的气溶胶形成基材容易从雾化器的出液孔漏出而导致气溶胶形成基材流向进气口、出气口等地方,从而出现气溶胶形成基材泄露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旨在避免气溶胶产生装置受内外部气压差的影响而出现气溶胶形成基材泄露现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
主体,用于雾化气溶胶形成基材以产生气溶胶,具有用于流通空气和/或气溶胶的气流通道;所述主体包括近端、与所述近端相对设置的远端、位于近端和远端之间的表面;以及
壳体,具有容置所述主体的容置空间;所述主体或所述壳体受外力作用时,所述主体与所述壳体可相对运动;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不覆盖所述近端;
当所述主体与所述壳体相对运动时,所述近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端产生相对位移形成空间区域,使得所述气流通道与外界连通。
优选地,所述表面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近端连接,且被所述壳体覆盖;
所述第一部分设置有通气部,所述通气部与所述气流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空间区域形成出气口,所述通气部通过该出气口与外界连通。
优选地,当所述主体与所述壳体相对运动时,所述第一部分露出所述第一开口端,所述近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端之间的外围空间形成所述空间区域;
或者,当所述主体与所述壳体相对运动时,所述近端伸入所述壳体,所述近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端落差形成所述空间区域。
优选地,所述表面还包括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远端连接;所述壳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端对应设置的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二开口端不覆盖所述远端;
所述第二部分暴露于所述壳体外;
当所述主体与所述壳体相对运动,使得所述近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端之间形成所述空间区域时,所述第二部分至少一部分暴露于所述壳体外,或者所述第二部分伸入所述壳体;
或者,
所述第二部分被所述壳体覆盖;
当所述主体与所述壳体相对运动,使得所述近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端之间形成所述空间区域时,所述第二部分露出所述壳体外,或者所述远端伸入所述壳体。
优选地,当所述主体与所述壳体相对运动,使得所述近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端之间形成所述空间区域时,所述第二开口端与所述主体之间形成进气口,气流通道的入口通过该进气口与外界连通。
优选地,当所述近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端之间形成所述空间区域时,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
优选地,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启动指示灯;
所述启动指示灯设置于所述主体或所述壳体上,在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时发光并向外部透出。
优选地,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模块;
所述位置检测模块在所述主体或壳体运动时,检测所述主体或壳体的位置信息,获取所述主体或壳体当前的位置信息;
所述位置检测模块在检测到该当前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启动位置信息不匹配时,反馈异常信号,以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不启动;
所述位置检测模块在检测到所述主体或壳体运动的位置信息先后与预设的初始位置信息、预设的启动位置信息匹配时,确定所述主体或壳体运动依次历经预设的初始位置和预设的启动位置,反馈启动信号,以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
优选地,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时间检测模块;
所述时间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主体或壳体依次历经预设的初始位置和预设的启动位置所需的运动时间;且在检测到该运动时间超过预设的启动时间时,反馈异常信号,以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不启动;在检测到该运动时间小于预设的启动时间时,反馈启动信号,以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
优选地,所述时间检测模块还用于在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后,检测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工作时间,且在检测到气溶胶产生装置当前的工作时间超过预设的工作时间时,反馈关机信号或待机信号,以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关机或进入待机状态。
优选地,所述时间检测模块还用于在气溶胶产生装置待机后,检测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待机时间,且在检测到气溶胶产生装置当前的待机时间超过预设的待机时间时,反馈关机信号,以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关机。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具有充电接口;
或者,所述主体上具有充电接口,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不覆盖所述充电接口,且所述开口的边缘与所述充电接口接合。
优选地,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设置有磨砂层、防滑部、多边棱角、平齐顶端、平齐底端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通过主体或壳体受外力作用相对运动时,主体与壳体产生相对位移形成空间区域,使得气流通道与外界连通。本申请气溶胶产生装置在使用状态下,气流通道才通过空间区域与外界连通,而在闭合状态,即未使用状态下气流通道未与外界连通,而当主体与壳体之间形成空间区域时,即设备在使用状态下,气流通道才与外界连通,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不会受内外部气压差的影响,从而能够避免设备出现气溶胶形成基材泄露现象。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装置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装置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装置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装置打开状态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装置打开状态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气溶胶产生装置一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主体;101、主体的近端;102、主体的远端;110、主体表面的第一部分;111、吸孔或吸管;120、主体表面的第二部分;
200、壳体;201、第一开口端;202、第二开口端;
301、空间区域;302、内凹区域;
401、位置检测模块;402、时间检测模块;411、传感器组件;412、第一微控制器;413、计时器;414、第二微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如1a和图1b所示,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主体100和壳体200,其中,壳体200具有容置空间(图未标出),主体100安装在该容置空间内,主体100或壳体200受外力作用时,主体100与壳体200可相对运动。
主体100用于对气溶胶形成基材进行雾化,以产生气溶胶,主体100内部具有气流通道(图未示出),气流通道用于流通空气和/或气溶胶。在实际应用中,主体100内部储存有气溶胶形成基材,主体100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时,主体100对气溶胶形成基材进行雾化后产生气溶胶,所产生的气溶胶通过气流通道向外部释出,或者有外部空气进入气流通道将所产生的气溶胶带出外部,以供用户使用气溶胶。
主体100包括近端101、远端102和表面(图未标出),该远端102与该近端101相对设置,该表面位于该近端101和远端102之间,在气溶胶产生装置闭合状态下,主体100的表面被壳体200包覆不可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主体100的近端101和远端102,只是用于表示主体100的两个末端,只是相对而言,并不限定“近端”和“远端”具体含义。
壳体200包括第一开口端203,该第一开口端203不覆盖主体100的近端101。当主体100或壳体200受外力作用相对运动,即主体100受外力作用相对于壳体200运动,或者壳体200受外力作用相对于主体100运动时,主体100的近端101与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产生相对位移形成空间区域303,使得气流通道与外界连通。
当主体100的近端101与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形成空间区域303时,气溶胶产生装置从闭合状态打开,气流通道通过空间区域303与外界连通。
由于在气溶胶产生装置打开状态,即使用状态下,气流通道才通过空间区域与外界连通,而在闭合状态(未使用状态),在主体100或壳体200未受外力作用相对于壳体200产生相对位移形成空间区域303情况下,气流通道未与外界连通,使得在气溶胶产生装置在静置状态下,或者在运输、携带过程等情况下不会受内外部气压差的影响,有效避免由于受内外部气压差的影响而导致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气溶胶形成基材泄露等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00的表面包括第一部分103;该第一部分103与主体100的近端101连接,且被壳体200覆盖。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设置有通气部111,通气部111与气流通道的出口连通。通气部111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半圆形、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
上述空间区域303形成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出气口,通气部111通过该出气口与外界连通。
在一种情况中,当主体100与壳体200相对运动时,第一部分103露出第一开口端203,主体100的近端101与第一开口端203之间的外围空间形成上述空间区域303,即空间区域303可以是设备打开状态的外部空间区域。
具体地,如图1b所示,当主体100受外力作用相对壳体200运动,或者壳体200受外力作用相对于主体100运动,使得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从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露出壳体200时,主体100的近端101与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之间形成的空间区域303为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周围的外部空间区域。
在附图未示出的其他种情况中,当主体100与壳体200相对运动时,主体100的近端101伸入壳体200,主体100的近端101与第一开口端203落差形成上述空间区域303,即空间区域303可以是设备打开状态的内部空间区域。
具体地,当主体100受外力作用相对壳体200运动,或者壳体200受外力作用相对于主体100运动,使得主体100的近端101从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伸进壳体200时,主体100的近端101与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之间形成的空间区域303为主体100的近端101与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落差形成的内部中空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00表面还包括第二部分104,该第二部分104与主体100的远端102连接。
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和第二部分104一体设置或分体设置,当主体100受外力作用时,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与第二部分104可以联动,也可以不联动,即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与第二部分104可做相同的运动,也可以做不相同的运动。
壳体200还包括第二开口端204,第二开口端204不覆盖主体100的远端102。第一开口端203和第二开口端204相对设置,分别为壳体200的两个末端。第一开口端203、第二开口端204分别与主体100接合。
如图1a和图1b所示,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暴露于壳体200外,即壳体200不覆盖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第二开口端204与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连接,且不覆盖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
当主体100与壳体200相对运动,使得主体100的近端101与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之间形成上述空间区域303时,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至少一部分暴露于壳体200外,或者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伸入壳体200,即主体100或壳体200受外力作用运动后,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可以是全部暴露于壳体200外,也可以是其中一部分暴露于壳体200外,另一部分伸入壳体200内,也可以是全部伸入壳体200内。
例如,对于主体100的远端102受到外力按压作用,使得主体100朝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方向纵向运动的情况,若主体100朝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方向纵向运动后,又朝壳体200的第二开口端204纵向运动,恢复到原来位置,则此时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全部暴露于壳体200外;若主体100朝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方向纵向运动,当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的一部分伸进壳体200内,而另一部分仍暴露在壳体200外时即停止运动,则此时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其中一部分暴露于壳体200外,另一部分伸入壳体200内;若主体100朝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方向纵向运动,直至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全部伸入壳体200,则此时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全部伸入壳体200,即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被壳体200覆盖。
在本实施例中,当主体100与壳体200相对运动,使得主体100的近端101与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之间形成空间区域303时,壳体200的第二开口端204与主体100之间形成气溶胶产生装置的进气口,具体为主体100的远端102或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与壳体200的第二开口端204之间产生间隙形成进气口,气流通道的入口通过该进气口与外界连通。
在其他变形的具体实施例中,壳体200上设置有通孔,当主体100的近端101与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形成上述空间区域303时,空间区域303形成出气口,使得气流通道的出口通过该出气口与外界连通,且通孔与气流通道的入口对齐形成进气口,进气口与气流通道的入口连通,使得气流通道的入口通过该进气口与外界连通,从而使得气流通道与外界连通。
具体地,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a所示,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为半开式的曲面开口,例如斜面开口,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为斜面,被壳体200覆盖。
主体100所受的外力作用或者壳体200所受的外力作用包括受外力旋转、按压等作用,以主体100受外力作用相对于壳体200运动为例,当主体100的远端102或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受外力作用旋转一定角度,例如180°时,主体100在壳体200内做周向运动,具体地,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在壳体200内旋转做周向运动,且朝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方向产生周向位移,使得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旋转到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的开口位置,此时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上的通气部111暴露于壳体200外,从而与外界连通;同时,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也做周向运动,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仍暴露于壳体200外,壳体200不覆盖表面的第二部分104,如图1b所示。
在图1a和图1b未示出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为全开式的横向端面开口或曲面开口,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被壳体200覆盖。
以主体100受外力作用相对于壳体200运动为例,在图1b未示出的第一种情况中,当主体100的远端102或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受外力旋转一定角度,例如180°时,主体100在壳体200内做周向运动,具体地,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在壳体200内旋转做周向运动,且朝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方向产生纵向位移,使得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伸出第一开口端203之外,此时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上的通气部111暴露于壳体200外,从而与外界连通;同时,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也做周向运动,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仍暴露于壳体200外,壳体200不覆盖表面的第二部分104。
在图1b未示出的第二种情况中,当主体100的远端102受外力按压时,主体100在壳体200内做纵向移动,具体地,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朝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在壳体200的轴线方向上做纵向移动,使得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从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伸出,通气部111暴露于壳体200外,从而与外界连通;同时,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朝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在壳体200的轴线方向上纵向移动,使得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的至少部分区域伸进壳体200内,即壳体200至少覆盖表面的第二部分104的部分区域,可以是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全部伸进壳体200内,且主体100的远端102刚好与壳体200的第二开口端204平齐,也可以是主体100的远端102亦内陷到壳体200内,即主体100的远端102与壳体200的第二开口端204之间形成落差,还可以是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的一部分区域仍暴露在壳体200外,且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的另一部分区域伸进壳体200内;或者,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相对于壳体200做往复运动,即在主体100的远端102受外力按压时,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伸进壳体200内之后又弹出壳体200外回位。
在图1b未示出的第三种情况中,当主体100的近端101受外力按压时,主体100在壳体200内做纵向移动,具体地,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朝壳体200的第二开口端204在壳体200的轴线方向上做纵向移动,使得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从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伸进壳体200内落差形成内部中空区域,通气部111通过该中空区域连通外界;或者,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相对于壳体200做往复运动后伸出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具体与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中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伸出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的情形相同;同时,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朝壳体200的第二开口端204在壳体200的轴线方向上做纵向移动,使得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伸出壳体200外,或者在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做纵向运动伸进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或做往复运动伸出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时,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仍处于原来位置,即此种情况下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和第二部分104不联动。
在本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装置设置有信息显示区,该信息显示区用于显示标识信息、气溶胶形成基材余量信息、环境信息、工作状态信息、电量信息、自身参数信息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气溶胶形成基材余量信息可透明显示,也可数据显示;环境信息包括外部环境信息和/或内部环境信息,外部环境信息包括外部环境温度、湿度等,内部环境信息包括设备内部温度、部件温度等,自身参数信息包括设备内外部气压差、部件阻值等。
通过信息显示区进行信息显示,使得用户在使用气溶胶产生装置时能够获悉当前的状态信息,有助于用户对使用状态进行预判,例如当气溶胶形成基材余量过少的情况下,用户可预判此时可添加气溶胶形成基材,或者更换储存有气溶胶形成基材的容器,或者停止使用设备;当设备内外部气压差过大时,可能导致体验感不佳,从而可选择停止使用等。
具体地,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壳体200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有信息显示区。
在主体100受外力作用相对于壳体200运动,或者壳体200受外力作用相对于主体100运动,使得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显露出来的情况下,可通过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的信息显示区显示信息。对于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不被壳体200覆盖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的信息显示区显示信息。
壳体200在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第二部分104外露或者不外露的情况下,均可通过信息显示区显示信息。壳体200的信息显示区可以是壳体200的部分区域,也可以是壳体200的全部区域。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当主体100与壳体200相对运动,使得主体100的近端101与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之间形成上述空间区域303时,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
具体地,主体100的近端101与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之间形成空间区域303触发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可以仅是触发气溶胶产生装置上电,即使得主体100上电进入待机状态,在待机状态下再受到正常工作信号的触发时气溶胶产生装置才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此时主体100正常工作,对气溶胶形成基材进行雾化以产生气溶胶。
例如,在用户对气溶胶产生装置操作,使得主体100相对于壳体200运动,且主体100的近端101与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之间形成空间区域303时,气溶胶产生装置上电,在气溶胶产生装置上电后,当用户再对气溶胶产生装置进行其他操作(如抽吸、吹气等动作)时,气溶胶产生装置进入才正常工作状态,对气溶胶形成基材进行雾化以产生气溶胶。
或者,主体100的近端101与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之间形成空间区域303触发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可以是触发气溶胶产生装置上电,同时气溶胶产生装置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即触发气溶胶产生装置上电就是气溶胶产生装置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例如,在用户对气溶胶产生装置操作,使得主体100的近端101与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之间形成空间区域303时,气溶胶产生装置上电,在气溶胶产生装置上电时,用户无需再对气溶胶产生装置进行其他操作,气溶胶产生装置即进行气溶胶形成基材的雾化以产生气溶胶,也就是说,气溶胶产生装置上电后即可产生气溶胶。
本申请通过主体100或壳体200受外力作用相对运动可以触发气溶胶产生装置自启动,从而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可以设置机械式电源开关,也可以不设置机械式电源开关。对于气溶胶产生装置不设置机械式电源开关的情况下,通过主体100与壳体200的相对运动即可触发启动;对于气溶胶产生装置设置机械式电源开关的情况下,通过按压电源开关或者壳体与主体100的相对运动均可触发设备启动,从而实现设备功能实现方式的多样化,能够提升用户体验。而且,对于气溶胶产生装置不设置机械式电源开关的情况,还可以不影响设备外观的一致性,而且简化设备结构,有利于缩小设备体积,实现设备的小型化。
本实施例优选地,气溶胶产生装置不在壳体200上设置机械式开关,而在气溶胶产生装置内部设置电子开关元件,例如MOS管、三极管或继电器等,当然也可以在气溶胶产生装置内部设置机械式开关。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本申请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启动指示灯(图未示出),当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时,该启动指示灯发光,该启动指示灯发出的光向外部透出,启动指示灯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于主体100或壳体200上。
具体地,启动指示灯可以设置在主体100内部,当主体100与壳体200相对运动形成上述空间区域303时,启动指示灯发出的光依次通过气流通道、空间区域303,或者依次通过主体100与壳体200之间的间隙、空间区域303,或者直接通过主体100与壳体200之间的间隙向外部散射;或者壳体200对应的区域设置有透光区,启动指示灯通过该透光区向外部散射光源。
或者,启动指示灯还可以设置在主体100的近端101、主体100的表面或壳体200的内表面,当主体100与壳体200相对运动形成上述空间区域303时,启动指示灯发出的光通过空间区域303,或者依次通过主体100与壳体200之间的间隙、空间区域303,或者直接主体100与壳体200之间的间隙向外部散射;或者壳体200对应的区域设置有透光区,启动指示灯通过透光区向外部散射光源。
或者,启动指示灯还可以设置在壳体200上,启动指示灯的光直接向外部发出;启动指示灯还可以是壳体200的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壳体200直接发光指示。
通过在启动指示灯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时发光指示,以提示用户设备已启动,同时通过从内部向外部发出光源,或者通过壳体200自身发光方式,也使得设备显示动态色彩,具有酷炫感等,增强客户体验度。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申请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模块401。
位置检测模块401在主体100或壳体200运动时,检测主体100或壳体200的位置信息,获取主体100或壳体200当前的位置信息。位置检测模块401可以是实时检测主体100或壳体200的位置信息,也可以是检测主体100或壳体200开始运动和停止运动时的位置信息。位置检测模块401对所获取到的当前位置信息进行存储。
位置检测模块401在获取到主体100或壳体200当前的位置信息后,将主体100或壳体200当前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启动位置信息进行比对,若主体100或壳体200当前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启动位置信息不匹配时,确定主体100或壳体200运动未历经预设的启动位置,从而反馈异常信号,以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不启动。
具体地,在主体100与壳体200相对运动,例如主体100相对于壳体200运动使得主体100的近端101与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之间形成空间区域303时,若主体100沿壳体200运动的当前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启动位置信息不匹配,即主体100运动未历经预设的启动位置,此时主体100与壳体200相对运动形成的空间区域303不是主体100运动历经预设的启动位置后所形成的区域,则气溶胶产生装置不启动。
从而,在非用户行为情况下使得主体100相对于壳体200运动,但在主体100停止运动时,主体100未历经预设的启动位置,则气溶胶产生装置判断此时为误操作使得主体100相对于壳体200运动而不启动,因此能够避免在非用户行为情况下的误操作导致气溶胶产生装置自启动,避免因误操作使得设备自启动导致资源浪费、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本实施例另一方面,位置检测模块401在检测到主体100或壳体200运动过程中的位置信息先后与预设的初始位置信息、预设的启动位置信息匹配时,确定主体100或壳体200运动依次历经预设的初始位置和预设的启动位置,反馈启动信号,以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即在主体100或壳体200运动过程中,位置检测模块401在检测到主体100或壳体200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初始位置信息匹配之后,主体100或壳体200继续运动后某一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初始位置信息匹配时,确定主体100或壳体200运动先后历经预设的初始位置和预设的启动位置,进而确定主体100或壳体200是在正常用户行为作用下运动,从而反馈启动信号,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
具体地,以主体100受外力作用相对于壳体200运动的情况为例,位置检测模块401在主体100运动过程中获取主体100的位置信息,将主体100当前的位置信息分别与预设的初始位置信息和预设的启动位置信息进行比对。若主体100前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初始位置信息匹配,则确定此时主体100历经预设的初始位置;若主体100当前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启动位置信息匹配,则确定此时主体100历经预设的启动位置。从而,若在主体100运动过程中,位置检测模块401先检测到主体100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初始位置信息匹配,再检测到主体100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启动位置信息匹配,则确定主体100运动过程中先后历经预设的初始位置和预设的启动位置,此时,位置检测模块401反馈启动信号,从而触发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
具体地,如图3所示,位置检测模块401包括传感器组件411,以及与该传感器组件411电连接的第一微控制器412。
传感器组件411用于在主体100或壳体200运动时,检测主体100或壳体200的位置信息,获取主体100或壳体200当前的位置信息。第一微控制器412用于根据主体100或壳体200的位置信息,反馈启动信号或异常信号,以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或不启动。
传感器组件41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于检测主体100与壳体200相对运动过程中是否历经预设位置的传感器,本申请对具有此功能的传感器的类型不做限制。例如,传感器组件411可以是检测主体100在壳体200内的运动轨迹的传感器,例如加速度传感器,传感器组件411至少包括一个传感器。第一微控制器412设置在主体100内部,传感器组件411可以设置在主体100内部,也可以设置在主体100表面,还可以设置在壳体200内部,当传感器组件411包括多个传感器的情况下,还可以分设在这三种位置。
具体以主体100受外力作用相对于壳体200运动为例,当主体100沿壳体200的第一方向,例如沿壳体200周向的逆时针方向运动过程中,当传感器组件411未检测到主体100当前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启动位置信息匹配,即未检测到主体100运动历经预设的启动位置时,第一微控制器412确定主体100运动未历经预设的启动位置,从而反馈异常信号,以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不启动。
主体100运动未历经预设的启动位置可以是运动过程中历经预设的初始位置,但未历经预设的启动位置的情况,也可以是从预设的初始位置与预设的启动位置之间的任一位置开始运动,且未历经预设的启动位置的情况。
而当传感器组件411检测到主体100当前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启动位置信息匹配,且主体100在此之前的某一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初始位置信息也匹配时,第一微控制器412确定主体100运动依次历经预设的初始位置、预设的启动位置,从而反馈启动信号,以触发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
在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后,当传感器组件411检测到在主体100再沿壳体200的第二方向,该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例如主体100沿壳体200周向的顺时针方向历经预设的启动位置,即从预设的启动位置离开,或者依次历经预设的启动位置、预设的初始位置,即从预设的启动位置到达预设的初始位置时,第一微控制器412反馈关机信号或待机信号,以触发气溶胶产生装置从启动状态切换为关机状态或进入待机状态。
或者,传感器组件411可以是检测主体100在壳体200内历经某个位置点的传感器,例如光电传感器,传感器组件411至少包括在主体100和/或壳体200上间隔设置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检测主体100运动是否历经预设的初始位置和预设的启动位置。
具体地,以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为例,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主体100相对于壳体200运动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初始位置信息匹配,且第二传感器未检测到主体100相对于壳体200运动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启动位置信息匹配时,说明传感器组件411检测到主体100在壳体200内运动未历经预设的启动位置,此时第一微控制器412反馈异常信号,以触发气溶胶产生装置不启动。
而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主体100相对于壳体200运动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初始位置信息匹配,且第二传感器检测到主体100相对于壳体200运动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启动位置信息匹配时,说明传感器组件411检测到主体100在壳体200内运动依次历经预设的初始位置和预设的启动位置,此时第一微控制器412反馈启动信号,以触发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
当第二传感器检测到主体100相对于壳体200沿相反方向运动再次历经预设的初始位置,即从预设的初始位置离开时,第一微控制器412反馈关机信号或待机信号,以触发气溶胶产生装置从启动状态切换为关机状态或待机状态。或者,在第二传感器检测到主体100相对于壳体200沿相反方向运动再次历经预设的启动位置之后,第一传感器也检测到主体100相对于壳体200沿该相反方向运动再次历经预设的初始位置,即主体100从预设的启动位置运动到预设的初始位置时,第一微控制器412反馈关机信号或待机信号,以触发气溶胶产生装置从启动状态切换为关机状态或待机状态。
进一步地,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时间检测模块402。
该时间检测模块402用于检测主体100或壳体200运动依次经过预设的初始位置和预设的启动位置所需的运动时间;且在检测到该运动时间超过预设的启动时间(如1s)时,反馈异常信号,以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不启动;在检测到该运动时间小于预设的启动时间时,反馈启动信号,以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
具体地,以主体100受外力作用相对于壳体200运动的情况为例,当位置检测模块401检测到主体100运动历经预设的初始位置时,时间检测模块402开始计时,或者记录当前的时间点,而且在位置检测模块401检测到主体100运动历经预设的启动位置时,时间检测模块402停止计时,获取所记录到的时长,或者时间检测模块402记录当前的时间点,获取两个时间点的时间间隔,此时,若时间检测模块402检测到所记录的时长或时间间隔超过预设的启动时间时,确定为异常现象,则反馈异常信号,以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不启动;只有在时间检测模块402检测到所记录的时长或时间间隔小于预设的启动时间时,气溶胶产生装置才自启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实际应用中,在正常的用户行为使得主体100相对于壳体200运动时,用户动作的连贯性使得主体100运动从预设的初始位置运动到预设的启动位置,此时主体100的运动时间必然小于预设的启动时间,则主体100与壳体200的相对运动触发气溶胶产生装置自启动。而在非用户行为的情况下,即在误操作的情况下,主体100被非用户行为的外力作用相对于壳体200运动时,主体100从起始位置开始运动后,会由于作用力不到位,导致主体100运动未历经预设的启动位置就停止运动,在停止运动一段时间后,又因非用户行为的外力作用再次运动后才历经预设的启动位置,此时,位置检测模块401检测到主体100运动历经预设的启动位置,确定为可触发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的条件,然而,由于是非用户行为的误操作引起的主体100经过多次运动才历经预设的启动位置,此过程中,主体100从预设的初始位置到达预设的启动位置所需的运动时间,即主体100从预设的初始位置到达预设的启动位置的过程中,主体100每次运动的时间,以及中途停止运动的时间总和必然超过预设的启动时间,从而,时间检测模块402反馈异常信号,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不启动。
由此可知,在误操作的情况下,虽然主体100相对于壳体200运动依次历经预设的初始位置和预设的启动位置,但主体100从预设的初始位置到达预设的启动位置所需的时间超过预设的启动时间时,气溶胶产生装置也不启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地对误操作进行检测,通过位置检测模块401和时间检测模块402的双重的误操作检测,能够有效避免气溶胶产生装置因误操作而自启动,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等现象。
进一步地,在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后,时间检测模块402检测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工作时间。当检测到气溶胶产生装置当前的工作时间超过预设的工作时间(如10s)时,时间检测模块402反馈关机信号或待机信号,以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关机或进入待机状态。
从而,能够在用户使用设备的时间过长时,而设备自身进行的保护,也可避免用户过度使用设备提供的功能而不利于健康等情况;还可以避免由于误操作导致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工作的时间过长,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此外,在气溶胶产生装置处于待机状态下,时间检测模块402检测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待机时间。当检测到气溶胶产生装置当前的待机时间超过预设的待机时间(如2min)时,时间检测模块402反馈关机信号,以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关机。
从而,能够在长时间待机情况下,未有用户启用设备时,设备自动进入关机状态,能够在用户忘记关机或误操作导致设备长时间待机等情况下自动关机,节省资源,也能够避免安全隐患。
具体地,如图3所示,时间检测模块402包括计时器413,以及与该计时器413电连接的第二微控制器414。计时器413用于记录主体100或壳体200运动依次经过预设的初始位置和预设的启动位置所需的运动时间,第二微控制器414根据该运动时间反馈启动信号或异常信号,以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或不启动。而且,在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后,计时器413记录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工作时间,第二微控制器414根据该工作时间,控制气溶胶产生装置维持正常工作状态,或者控制气溶胶产生装置关机或进入待机状态。在气溶胶产生装置处于待机状态下后,计时器413记录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待机时间,第二微控制器414根据该待机时间,控制气溶胶产生装置维持待机状态或切换为关机状态。
本实施例以主体100受外力作用相对于壳体200运动为例,当计时器413记录主体100运动依次经过预设的初始位置和预设的启动位置所需的运动时间超过预设的启动时间时,第二微控制器414反馈异常信号,以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不启动;当计时器413所记录的运动时间小于预设的启动时间时,第二微控制器414反馈启动信号,以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
在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后,计时器413记录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工作时间,第二微控制器414检测到计时器413所记录的工作时间超过预设的工作时间时,反馈关机信号或待机信号,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从正常工作状态切换为关机或待机状态;而当计时器413所记录的工作时间小于预设的工作时间时,第二微控制器414仍反馈启动信号,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维持正常工作状态。
在气溶胶产生装置处于待机状态的情况下,计时器413记录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待机时间,第二微控制器414在检测到计时器413所记录的待机时间超过预设的待机时间时,反馈关机信号,以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从待机状态或切换为关机状态,而当气溶胶产生装置当前的待机时间小于预设的待机时间时,气溶胶产生装置仍处于待机状态。在气溶胶产生装置处于待机状态时,若气溶胶产生装置收到启动触发,则从待机状态启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预设的初始位置和预设的启动位置,是对于气溶胶产生装置从闭合状态下开始运动的先后两个不同位置,而对于,气溶胶产生装置从打开状态下开始运动的情况,预设的启动位置、预设的初始位置分别是先后两个不同位置。上述预设的初始位置和预设的启动位置可以是主体100或壳体200运动的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也可以是主体100或壳体200运动的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之间的先后两个不同位置。上述历经预设的初始位置可以是从预设的初始位置开始运功,也可以是运动过程中经过预设的初始位置,也可以是停止运动时到达预设的初始位置;同理,上述历经预设的启动位置可以是从预设的启动位置开始运功,也可以是运动过程中经过预设的启动位置,也可以是停止运动时到达预设的启动位置。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主体100上可以设置有充电接口,壳体200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开口,此开口不覆盖该充电接口,例如,主体100的远端102设置有电接口,壳体200的第二开口端204不覆盖充电接口,且第二开口端204的开口的边缘与充电接口接合。
当然,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充电接口可以设置在壳体200上。
充电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以给气溶胶产生装置充电。该充电接口为无线充电接口或有线充电接口,无线充电接口例如可以是接触式磁吸充电接口或无线感应充电接口,有线充电接口例如可以是micro USB充电接口或Type-C充电接口。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气溶胶产生装置的使用和放置,气溶胶产生装置设置有磨砂层、防滑部、多边棱角、平齐顶端、平齐底端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壳体200的外表面设置有磨砂层,壳体200的外表面设置有凸条、凸点等防滑部,壳体200设置为多边棱角形状,从而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在使用过程起到防滑作用,而且在停置时起到防滚落作用,另外使得设备外形美观,且有触感。再者,若气溶胶产生装置设置有顶端和/或底端平齐,则气溶胶产生装置不仅可以横向停置,也可以竖向停置而不倒下。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壳体200套设有软质护套,对设备起保护作用,例如设备摔落时能够减缓冲击力,此外,还可以增加触感,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壳体200外部设置有温感层,或者壳体200为温感壳,在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当设备内部变化时,壳体200随温度变化显示不同颜色,或者各区段呈不同颜色或渐变色显示。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壳体200外部设置有光感层,或者壳体200为光感壳,当在较低光线环境下时,壳体200自发光。
区别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a至图2c所示,壳体200覆盖表面的第二部分104,第二开口端204与主体100的远端102连接,且不覆盖主体100的远端102。
当主体100与壳体200相对运动,使得主体100的近端101与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落差形成空间区域303时,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露出壳体200外,或者主体100的远端102伸入壳体200。
具体地,如图2a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为全开式的横向端面开口,也可以是曲面开口,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被壳体200覆盖。
以主体100受外力作用相对于壳体200运动为例,在第一种情况中,当主体100的远端102受外力按压时,主体100在壳体200内做纵向移动,具体地,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朝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在壳体200的轴线方向上做纵向移动,使得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从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伸出,通气部111暴露于壳体200外,从而与大气连通,如图2b和图2c所示;同时,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朝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在壳体200的轴线方向上纵向移动,使得主体100的远端102伸进壳体200内形成内凹区域304,该内凹区域304中壳体200内部与主体100的远端102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形成进气口,如图2c所示;或者,在图2c未示出的情形,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做往复运动,使得主体100的远端102伸进壳体200后又回位。
在图2b和图2c未示出的第二种情况中,当主体100的远端102受外力旋转一定角度,例如180°时,主体100在壳体200内做周向运动,具体地,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在壳体200内旋转做周向运动,且朝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方向产生纵向位移,使得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伸出第一开口端203之外,此时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上的通气部111暴露于壳体200外,从而与外界连通;同时,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也做周向运动,主体100的远端102位于原处或伸进壳体200内,即壳体200仍覆盖表面的第二部分104。
在图2b和图2c未示出的第三种情况中,当主体100的近端101受外力按压时,主体100在壳体200内做纵向移动,具体地,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朝壳体200的第二开口端204在壳体200的轴线方向上做纵向移动,使得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从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伸进壳体200内落差形成内部中空区域,通气部111通过该中空区域连通外界,同时,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朝壳体200的第二开口端204在壳体200的轴线方向上做纵向移动,使得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伸出壳体200外。或者,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相对于壳体200做往复运动后伸出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具体与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中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伸出壳体200的第一开口端203的情形相同;同时,主体100的远端102及主体100表面的第二部分104仍处于原来位置,即此种情况下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和第二部分104不联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上述空间区域303、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及第二部分104仅为定义表示,对于在各种作用力情况下涉及的空间区域303、主体100表面的第一部分103及第二部分104,各种情况下的空间区域303的面积大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且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同理,各种情况下的第一部分103的面积大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且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同理,种情况下的第一部分103的面积大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且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此均不做限制。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
主体,用于雾化气溶胶形成基材以产生气溶胶,具有用于流通空气和/或气溶胶的气流通道;所述主体包括近端、与所述近端相对设置的远端、位于近端和远端之间的表面;以及
壳体,具有容置所述主体的容置空间;所述主体或所述壳体受外力作用时,所述主体与所述壳体可相对运动;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不覆盖所述近端;
当所述主体与所述壳体相对运动时,所述近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端产生相对位移形成空间区域,使得所述气流通道与外界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近端连接,且被所述壳体覆盖;
所述第一部分设置有通气部,所述通气部与所述气流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空间区域形成出气口,所述通气部通过该出气口与外界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体与所述壳体相对运动时,所述第一部分露出所述第一开口端,所述近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端之间的外围空间形成所述空间区域;
或者,当所述主体与所述壳体相对运动时,所述近端伸入所述壳体,所述近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端落差形成所述空间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还包括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远端连接;所述壳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端对应设置的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二开口端不覆盖所述远端;
所述第二部分暴露于所述壳体外;
当所述主体与所述壳体相对运动,使得所述近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端之间形成所述空间区域时,所述第二部分至少一部分暴露于所述壳体外,或者所述第二部分伸入所述壳体;
或者,
所述第二部分被所述壳体覆盖;
当所述主体与所述壳体相对运动,使得所述近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端之间形成所述空间区域时,所述第二部分露出所述壳体外,或者所述远端伸入所述壳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体与所述壳体相对运动,使得所述近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端之间形成所述空间区域时,所述第二开口端与所述主体之间形成进气口,气流通道的入口通过该进气口与外界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近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端之间形成所述空间区域时,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启动指示灯;
所述启动指示灯设置于所述主体或所述壳体上,在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时发光并向外部透出。
8.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模块;
所述位置检测模块在所述主体或壳体运动时,检测所述主体或壳体的位置信息,获取所述主体或壳体当前的位置信息;
所述位置检测模块在检测到该当前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启动位置信息不匹配时,反馈异常信号,以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不启动;
所述位置检测模块在检测到所述主体或壳体运动的位置信息先后与预设的初始位置信息、预设的启动位置信息匹配时,确定所述主体或壳体运动依次历经预设的初始位置和预设的启动位置,反馈启动信号,以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时间检测模块;
所述时间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主体或壳体依次历经预设的初始位置和预设的启动位置所需的运动时间;且在检测到该运动时间超过预设的启动时间时,反馈异常信号,以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不启动;在检测到该运动时间小于预设的启动时间时,反馈启动信号,以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启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具有充电接口;
或者,所述主体上具有充电接口,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不覆盖所述充电接口,且所述开口的边缘与所述充电接口接合。
CN201910630853.6A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Pending CN1122737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0853.6A CN112273721A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0853.6A CN112273721A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73721A true CN112273721A (zh) 2021-01-29

Family

ID=74418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30853.6A Pending CN112273721A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7372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72788B (zh) 具有帶檢測器的可移動關閉件之氣溶膠產生裝置
US20220407326A1 (en) Re-charging pack for an e-cigarette
EP3125707B1 (en) Re-charging pack for an e-cigarette
CN103933596B (zh) 挥发性物质的运动传感蒸发器装置
CN106102492B (zh) 电子吸烟装置
KR20190049628A (ko)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190049389A (ko)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211323050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06455699A (zh) 电子烟
CN106572700A (zh) 用于电子烟的再充电包
US10092080B2 (en) Deodorant product application device
US20180318461A1 (en) Scent-emanating apparatus
CN211323042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JP2010540356A (ja) スプレー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方法
KR20180072933A (ko) 방향제의 스마트 분사장치
GB2474635A (en) Air treatment agent dispensing device
KR20190049647A (ko)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2273721A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2205673A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1323041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1323049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1482982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2273723A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2205674A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2273722A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100 workshop B, No.2, Gongye 3rd road, Langxi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zhuolin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0 the 1st, 2nd, 3rd, 4th and 5th floors of workshop B, No.2, Gongye 3rd road, Langxi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re located in the workshop 4-3 of tongfuyu Industrial Zone, Aiqun Road, Shangwu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which is engaged in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zhuoline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