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67984A - 一种用于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67984A
CN112267984A CN202011104661.0A CN202011104661A CN112267984A CN 112267984 A CN112267984 A CN 112267984A CN 202011104661 A CN202011104661 A CN 202011104661A CN 112267984 A CN112267984 A CN 112267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ollecting
bag
funnel
lea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046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67984B (zh
Inventor
赵耀华
陈中兴
单文斌
马海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Yanchang Petroleum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Yanchang Petroleum Northwest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Yanchang Petroleum Northwest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Yanchang Petroleum Northwest Rub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0466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679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67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7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67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79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17/00Pump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 F04B17/03Pump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driven by electric m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及方法,属于应急抢险技术领域,能够解决目前油液泄漏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不能回收再利用的问题。应急抢险收集系统包括移动载体:移动载体上放置有供电装置、集油装置,以及油泵;当工作时,供电装置与油泵电连接,供电装置用于为油泵供电;泄漏油液通过管道输入油泵,油泵再通过管道输入集油装置;集油装置至少包括集油油囊,集油油囊包括封闭的第一囊体,第一囊体上表面设置有透气口,第一囊体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进出油口,用于输入或输出油液。本发明用于油液泄漏时的应急抢险。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急抢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对石油等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世界各国石油的进口、储备、开采、炼化、销售等领域都在逐年地增加。由于各类原油储罐、油田集油站、成品油罐、加油站、原油输油管线,以及油田等在石油储运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其数量也越来越多,目前各类原油储罐、油田集油站、成品油罐、加油站、原油输油管线,以及油田等泄漏事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严重危害到人民人生安全,造成国家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油液泄漏后,常用的应急措施是就地挖个坑填埋,或者用收集袋收集后进行焚烧,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而且油液不能回收再利用,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及方法,能够解决目前油液泄漏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不能回收再利用的问题。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包括移动载体:所述移动载体上放置有供电装置、集油装置,以及油泵;当工作时,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油泵电连接,所述供电装置用于为所述油泵供电;泄漏油液通过管道输入所述油泵,所述油泵再通过管道输入所述集油装置;所述集油装置至少包括集油油囊,所述集油油囊包括封闭的第一囊体,所述第一囊体上表面设置有透气口,所述第一囊体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进出油口,用于输入或输出油液。
可选的,所述集油油囊还包括配套的排油气囊;所述排油气囊设置于所述集油油囊底部,形状与所述第一囊体形状一致,充气后对应于第一囊体进出口位置的高度低于其他位置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集油装置包括:支撑单元和油液收集单元;所述油液收集单元用于收集油液;所述支撑单元与所述油液收集单元外侧壁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油液收集单元。
可选的,所述集油装置为集油池;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三个支架,至少三根支撑杆,所述支架与所述支撑杆数量一致;所述支架为“A”字形,所述支架的第一斜边从顶端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均设置有安装孔;至少三个所述支架围成圈,每个所述支架的所述第一斜边远离第二斜边的侧面朝向圈内,至少三根所述支撑杆两端依次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架的安装孔上;所述油液收集单元为第一收集池,所述第一收集池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围成的圈内,所述第一收集池外侧壁与所述支撑杆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孔后,两端分别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架的安装孔上;所述第一收集池外侧壁与所述支架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绑带,所述绑带用于绑住所述支架。
可选的,所述集油装置为集油围堰;所述支撑单元为至少三个柱状气囊;所述油液收集单元为第二收集池,所述第二收集池的侧面数量与所述柱状气囊数量一致,至少三个所述柱状气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收集池的外侧壁,所述柱状气囊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收集池的底面。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增压设备,所述增压设备放置于所述移动载体;当工作时,所述增压设备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增压设备用于为所述排油气囊或所述柱状气囊充气。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接油装置;所述接油装置放置于所述移动载体;当工作时,所述接油装置用于接收泄漏点的泄漏油液后,用管道输送给所述油泵,所述油泵再通过管道输入所述集油装置。
可选的,所述接油装置为漏斗形接油装置;所述漏斗形接油装置包括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下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圆环和所述第二圆环,并形成一个漏斗形内腔;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圆环和所述第三圆环固定连接;所述漏斗形接油装置还包括漏斗形油囊,所述漏斗形油囊设置于所述漏斗形内腔,所述漏斗形油囊上端开口,上边沿与所述第一圆环固定连接,所述漏斗形油囊下端连接快速接头,所述快速接头再连接弯头阀。
可选的,所述接油装置为防漏油池;所述防漏油池包括至少三根横杆,至少三根竖杆,至少三个斜称,所述横杆、竖杆、斜称数量一致;至少三根所述横杆两端依次固定连接,形成封闭框;至少三根所述竖杆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横杆的一端,以实现所述竖杆的位置变化,所述位置变化为所述竖杆垂直或平行所述封闭框所在平面;至少三个所述斜称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竖杆,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横杆;所述防漏油池还包括第三收集池,所述第三收集池边数与所述横杆数量一致,至少三个所述横杆分别与所述第三收集池的上边沿固定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液体泄漏的应急抢险方法,基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液体泄漏的应急抢险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将移动载体移动至油液泄漏应急地点;将接油装置放置于漏油液点,收集泄漏油液;用管道将所述泄漏油液输入油泵;油泵再通过管道将所述泄漏油液输入集油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通过设置移动载体,移动载体上设置有供电装置、集油装置、油泵,供电装置给油泵供电,泄漏油料通过管道输入油泵,油泵再通过管道输入集油装置,相较于现有当油液泄漏后,常用的应急措施为就地挖个坑填埋,或者用收集袋收集后进行焚烧,本申请由于能够将设置有供电装置、集油装置,油泵的移动载体随时运输到事故现场,将各个设备连接后,泄漏油料通过管道输入油泵,油泵再通过管道输入集油装置,能够将泄漏油液回收再利用,从而保护了生态环境,减小了经济损失。集油油囊重量轻,折叠体积小,展开撤收方便,装卸容易,环境适应能力强,使本系统的应用更广泛、便捷。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还包括接油装置,接油装置用于接收泄漏点的泄漏油液后,用管道输送给油泵,油泵再通过管道输入集油装置。接油装置的设置可以使油液紧急泄漏情况下,泄漏油液先迅速被收集,稍后再安装其他设备,可以更及时的收集泄漏油料,给安装其他设备争取了宝贵时间,避免了更多油液被浪费。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收集方法,通过将移动载体移动至油液泄漏应急地点,再将接油装置放置于漏油液点,收集泄漏油液,之后用管道将泄漏油液输入油泵,最后油泵再通过管道将泄漏油液输入集油装置。操作简单、方便、迅速,能够及时将泄漏油液回收再利用,从而保护了生态环境,减小了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放置于移动载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油池的支架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油池的支撑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油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油围堰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油围堰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漏斗形接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漏斗形接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漏油池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漏油池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漏油池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囊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排油气囊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收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载体:移动载体上放置有供电装置1、集油装置,以及油泵2;当工作时,供电装置1与油泵2电连接,供电装置1用于为油泵2供电;泄漏油液通过管道输入油泵2,油泵2再通过管道输入集油装置;如图1、图13所示,集油装置至少包括集油油囊9,集油油囊9包括封闭的第一囊体91,第一囊体91上表面设置有透气口93,第一囊体91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进出油口94,用于输入或输出油液。
其中,移动载体可以是移动车辆的车厢,可以是集装箱,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优选的,移动载体为集装箱,因为集装箱便于人工搬运,对于一些车辆等大型运输设备不便到达的地方,可以人工随时搬运集装箱至需要应急抢险收集油液的地方,方便快捷,为排除事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供电装置1可以为汽油发电机,取力发电机等,供电装置1的配备,使本系统使用时不需要外接电源,使用更灵活、方便、独立,适应性更广。管道通过CRJ快速接头与油泵2连接。
集油油囊9用于临时储存汽油、柴油、变压器油、喷气燃油等轻质燃料及非饮用水。集油油囊9有根据容积大小,有不同的规格,如5立方米集油油囊、10立方米集油油囊等。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囊体91侧面设置环状提手92,便于集油油囊9的移动。透气口93用于当第一囊体91内压强过大时,打开透气口可以给第一囊体91放气。进出油口94根据需求设定个数,至少为一个。在实际应用中,应急抢险系统还会配备防护垫,在使用集油油囊9时,先铺设防护垫,再放置集油油囊,可减少集油油囊的磨损,保持集油油囊表面的洁净度。
第一囊体91为软质材料制作而成,是由双面覆胶的宽幅胶布经特定工艺高频粘合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一定功能的储油容器,此容器和钢制容器相比,重量更轻、易折叠、折叠后体积小、展开撤收方便、装卸容易、环境适应能力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通过设置移动载体,移动载体上设置有供电装置、集油装置、油泵,供电装置给油泵供电,泄漏油料通过管道输入油泵,油泵再通过管道输入集油装置,相较于现有当油液泄漏后,常用的应急措施为就地挖个坑填埋,或者用收集袋收集后进行焚烧,本申请由于能够将设置有供电装置、集油装置,油泵的移动载体随时运输到事故现场,将各个设备连接后,泄漏油料通过管道输入油泵,油泵再通过管道输入集油装置,能够将泄漏油液回收再利用,从而保护了生态环境,减小了经济损失。集油油囊重量轻,折叠体积小,展开撤收方便,装卸容易,环境适应能力强,使本系统的应用更广泛、便捷。
在实际应用中,集油油囊9还包括配套的排油气囊95;排油气囊95设置于集油油囊9底部,形状与第一囊体91形状一致,充气后对应于第一囊体91进出口位置的高度低于其他位置的高度。
一般排油气囊95固定设置于第一囊体91的下面,当第一囊体91内油液较少,由于排油气囊95充气膨胀后对应于第一囊体91进出口位置的高度低于其他位置的高度,故能够将油液集中于第一囊体91进出口位置,使油液易于从进出油口流出,从而使第一囊体91内的油液全部排出回收。
排油气囊95有多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示例的,如图14所示的排油气囊内部结构示意图,排油气囊95包括:封闭的第二囊体,第二囊体形状与第一囊体91形状一致;充气口,充气口位于第二囊体上表面;至少一个拉筋96,拉筋96包括梯形片961、第一矩形片962,以及第二矩形片963,第一矩形片962和第二矩形片963表面与梯形片961侧边固定连接且垂直于梯形片961表面,第一矩形片962和第二矩形片963远离梯形片961的表面与第二囊体内表面固定连接;梯形片961短边所在的一端与进出油口94所在位置对应设置。其中,拉筋96均由软体材料制作而成,以便于排油气囊95的打开和收纳。
可选的,集油装置包括:支撑单元和油液收集单元;油液收集单元用于收集油液;支撑单元与油液收集单元外侧壁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油液收集单元。集油装置有很多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的,集油装置为集油池3;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三个支架31,至少三根支撑杆32,支架31与支撑杆32数量一致;如图3所示,支架31为“A”字形,支架的第一斜边311从顶端延伸形成延伸部,延伸部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均设置有安装孔313;至少三个支架31围成圈,每个支架31的第一斜边311远离第二斜边312的侧面朝向圈内,至少三根支撑杆32两端依次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支架31的安装孔313上;油液收集单元为第一收集池33,第一收集池33放置于支撑单元围成的圈内,第一收集池33外侧壁与支撑杆3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孔331,固定孔331的轴线平行于支撑杆32,支撑杆32一端穿过固定孔331后,两端分别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支架31的安装孔313上;第一收集池33外侧壁与支架3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绑带,绑带用于绑住支架31。
其中,安装孔313有多种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示例的,第一种结构:安装孔313可以为直径大于或等于支撑杆32两边端口直径的圆孔;第二种结构:安装孔313也可以如图3所示,先设置垂直于第一斜边311的“一”字形开口,开口末端再设置圆孔,当支撑杆32两端未开设凹槽时,“一”字形的宽度和圆孔直径均大于或等于支撑杆32两边端口直径,便于支撑杆32装入安装孔313,如图4所示,当支撑杆32的两端设置有一圈凹槽321时,凹槽321的的直径小于安装孔313的直径,支撑杆32其余部分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安装孔313的直径,以使支撑杆32安装后更稳固,不易掉落。优选的,安装孔313采用第二种结构,支撑杆32两端设置有凹槽321,便于支撑杆32的安装与拆卸,进而使整个系统的使用更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而且整个支撑单元也更稳固。
支撑杆32可以为横杆,也可以为两端设置有一定弯度的弯杆,弯杆主要用于连接集油池3转角处两个相邻的支架。
第一收集池33为软质材料制作而成,是由双面覆胶的宽幅胶布经特定工艺高频粘合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一定功能的储油容器,此容器和钢制容器相比,重量更轻、易折叠、折叠后体积小、展开撤收方便、装卸容易、环境适应能力强。
固定孔331可以为第一集油池3的翻边与外侧壁固定粘接后形成,也可以为单独的一块平面材料的两侧与外侧壁粘接后形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第一收集池33外侧壁与支架3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绑带,绑带用于绑住支架31,具体的,绑带用于绑定支架31的第一斜边311。绑带的数量没有限制,在对应每个第一斜边311的位置,沿平行于每个第一斜边311的方向上,绑带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等。
示例的,支架31数量可以为三个,三个支架31的第一斜边311远离第二斜边312的侧面朝向圈内,此时支撑杆32为三根,第一收集池33的三个外侧壁与支撑杆3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轴线平行于支撑杆32的固定孔331,三根支撑杆32一端穿过固定孔331后,两端分别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支架31的安装孔313上,第一收集池33外侧壁上的绑带再绑住支架31,此时集油池3俯视图为三角形的集油池;支架31数量可以为八个,八个支架31的第一斜边311远离第二斜边312的侧面朝向圈内,此时支撑杆32为八根,第一收集池33为正方形的收集池,其外侧壁与支撑杆3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轴线平行于支撑杆32的固定孔331,八根支撑杆32一端穿过固定孔331后,两端分别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支架31的安装孔313上,第一收集池33外侧壁上的绑带再绑住支架31,此时集油池3俯视图为正方形集油池,每条边上放置有两个支撑杆32;如图5所示,支架31数量可以为二十二个,二十二个支架31分成四组,两组为六个,两组为五个,相同数量的支架31放置在对面,且支架31的第一斜边311远离第二斜边312的侧面朝向圈内,此时支撑杆32为二十二根,第一收集池33为四边形收集池,四个外侧壁与支撑杆3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轴线平行于支撑杆32的固定孔331,二十二根支撑杆32一端穿过固定孔331后,两端分别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支架31的安装孔313上,第一收集池33外侧壁上的绑带再绑住支架31,此时集油池3俯视图为矩形集油池。
集油池3主要用于时间、人力、地质条件、施工机械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临时快速收集管道泄漏油液或大型罐类、囊类泄漏油液,以及用于其他不便于开设土质集油池(即在地上挖个集油坑)时的集油。集油池3有不同大小规格,可根据现场实际需求选择集油池规格。集油池3使用时可迅速展开,稳定性好,安全可靠,可以长期放在室外临时储存各种介质。
集油池3使用完毕后,对集油池3进行迅速撤收,具体过程为:用油泵2抽出集油池3内的油液,集油池3内的油液液位下降时,可通过收拢集油池3,使集油池3的液面升高,便于油液的排出,集油池3的油液无法用油泵2排出时,可打开集油池3下端的排油口排出,油液排完后,展开集油池3,用吸油毡擦干净,按照原来的折叠方法折叠集油池3,并用包装布把集油池3包装,放回集装箱原来的位置。
可选的,集油装置为集油围堰4;支撑单元为至少三个柱状气囊41;油液收集单元为第二收集池42,第二收集池42的侧面数量与柱状气囊41数量一致,至少三个柱状气囊41分别设置于第二收集池42的外侧壁,柱状气囊41的轴线平行于第二收集池42的底面。如图6-7所示,当第二收集池42有四个侧面时,一般会在第二收集池42的四个外侧壁分别设置四个柱状气囊41。
其中,每个柱状气囊41上都有气阀43,打开后可为柱状气囊41充气/放气,关闭以后可防止柱状气囊41漏气。柱状气囊41设置于第二收集池42的外侧壁,可以在第二收集池42外侧壁固定设置与柱状气囊41形状一致的套袋,将柱状气囊41充好气以后,放入套带中,以使柱状气囊41设置于第二收集池42的外侧壁,进而支撑第二收集池42。
第二收集池42为软质材料制作而成,是由聚醚型聚氨酯(TPU)双面覆胶的宽幅胶布经特定工艺高频粘合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一定功能的储油容器,此容器和钢制容器相比,重量更轻、折叠后体积小、展开撤收方便、装卸容易、环境适应能力强。
集油围堰4具有重量轻、容量大、折叠体积小、搬运轻便、铺设和撤收方便、安装固定简便、耐老化、耐油、耐水、耐磨、防霉、抗紫外线较长的储存、较长的使用寿命等优异性能;工作温度为-40~46℃,环境适应性强;配有简易维修和紧急堵漏工具,维修操作方法简单易学,具有其他池类容器无法比拟的优势。
集油围堰4使用完毕后,用油泵2抽出集油围堰4内的油液,集油围堰4内的油液液位下降时,可通过收拢集油围堰4,使集油围堰4的液面升高,便于油液的排出,集油围堰4的油液无法用油泵2排出时,可打开集油围堰4下端的排油口排出,油液排完后,给柱状气囊41放气,展开集油围堰4,用吸油毡擦干净,按照原来的折叠方法折叠集油围堰4,并用包装布把集油围堰4包装,放回集装箱原来的位置。
如图1所示,系统还包括增压设备5,增压设备5放置于移动载体;当工作时,增压设备5与供电装置1电连接;增压设备5用于为排油气囊95或柱状气囊41充气。其中,增压设备5一般为气体压缩机,如空气压缩机。给柱状气囊41充气时,打开柱状气囊的气阀,增压设备与柱状气囊41通过压缩空气风管与气阀连接后,之后打开增压设备5为柱状气囊41充气;给排油气囊95充气时,打开排油气囊充气口,连接好增压设备和排气口后,打开增压设备即可为排油气囊充气。
优选的,如图1所示,系统还包括接油装置;接油装置放置于移动载体;当工作时,接油装置用于接收泄漏点的泄漏油液后,用管道输送给油泵2,油泵2再通过管道输入集油装置。接油装置有很多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一般管道通过CRJ快速接头与油泵2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还包括接油装置,接油装置用于接收泄漏点的泄漏油液后,用管道输送给油泵,油泵再通过管道输入集油装置。接油装置的设置可以使油液紧急泄漏情况下,泄漏油液先迅速被收集,稍后再安装其他设备,可以更及时的收集泄漏油料,给安装其他设备争取了宝贵时间,避免了更多油液被浪费。
可选的,如图8-9所示,接油装置为漏斗形接油装置6;漏斗形接油装置6包括第一圆环61、第二圆环62、第三圆环63、第一支撑部64,以及第二支撑部65;第一支撑部64上下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第一圆环61和第二圆环62,并形成一个漏斗形内腔;第二支撑部6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圆环62和第三圆环63固定连接;漏斗形接油装置6还包括漏斗形油囊66,漏斗形油囊66设置于漏斗形内腔,漏斗形油囊66上端开口,上边沿与第一圆环61固定连接,漏斗形油囊66下端连接快速接头,快速接头再连接弯头阀67。
第一圆环61、第二圆环62,以及第三圆环63可采用Ф30 mm的铝管制作而成。第一圆环61直径为Ф800mm,第二圆环62直径为Ф300mm,第三圆环63的直径为Ф400mm。第一圆环61和第二圆环62之间的距离为900mm,第二圆环62和第三圆环63之间的距离为300mm。快速接头一般采用DN50CRJ快速接头,用于出油,再连接DN50弯头阀。漏斗形油囊66上端开口,上大下小,设置于第一圆环61、第二圆环62和第一支撑部64形成的漏斗形内腔内。
其中第一支撑部64可以为竖杆,竖杆的数量可以为2个、3个、4个…,可采用Ф30的铝管制造而成;第一支撑部64也可以为上端口与第一圆环61直径相同,下端口与第二圆环62直径相同的筒状,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第一支撑部64上下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第一圆环61和第二圆环62,方便第一支撑部64的安装和拆卸,当第一支撑部64为竖杆时,第一圆环61和第二圆环62外侧分布有与竖杆数量一致的安装孔,且安装孔等距分布,竖杆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圆环61和第二圆环62;当第一支撑部64为圆筒时,第一圆环61的下侧和第二圆环62的上侧分别设置有卡槽,圆筒的上端、下端分别卡设在第一圆环61和第二圆环62上的卡槽上。
其中第二支撑部65可以为竖杆,竖杆的数量可以为2个、3个、4个…,亦可采用Ф30mm的铝管制造而成;第二支撑部65也可以为上端口与第二圆环62直径相同,下端口与第三圆环63直径相同的筒状,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漏斗形油囊66上边沿与第一圆环61固定连接,可采用方式为:漏斗形油囊66上边沿外翻后,包住第一圆环61后,靠近漏斗形油囊66外壁的一面与漏斗形油囊66外壁固定连接。当第一支撑部64为竖杆时,为了使漏斗形油囊66更稳固,漏斗形油囊66在竖杆安装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稳固孔,稳固孔的轴线平行于竖杆,安装时,竖杆一端穿过稳固孔后,两端安装在第一圆环61和第二圆环62上的安装孔上。每个竖杆对应位置,稳固孔的个数可以为1个、2个、3个,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漏斗形接油装置6可作为罐车装卸油液时,为防止油液渗漏的一种临时保护措施。具体使用方法为:罐车装卸油液发生渗漏时,可把漏斗形接油装置6上口放在渗漏口的下方,把渗漏的油液收集在漏斗形油囊66内,油液可通过弯头阀67下端的管道输送到要处理的容器(如集油装置)内进行收集和处理。漏斗形接油装置6使用完毕后,放干净漏斗形油囊66的油液,关闭漏斗形油囊66下端的弯头阀67,用吸油毡把漏斗形油囊66擦干净,放入集装箱内。
可选的,接油装置为防漏油池7;防漏油池7包括至少三根横杆71,至少三根竖杆72,至少三个斜称73,横杆71、竖杆72、斜称73数量一致;至少三根横杆71两端依次固定连接,形成封闭框;至少三根竖杆72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于横杆71的一端,以实现竖杆72的位置变化,位置变化为竖杆72垂直或平行封闭框所在平面;至少三个斜称73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于竖杆72,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横杆71;防漏油池7还包括第三收集池77,第三收集池77边数与横杆71数量一致,至少三个横杆71分别与第三收集池77的上边沿固定连接。
示例的,如图10-12所示,防漏油池7包括四根横杆71,四根竖杆72,四个斜称73,四根横杆71,四根横杆71两端依次固定连接,形成矩形框,选择矩形框平行的两条横杆71,两根竖杆72的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于其中一根平行横杆71的两端,另外两根竖杆72的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于另一条平行横杆71的两端,四个斜称73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竖杆72,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于安装该竖杆72所对应的横杆71,第三收集池77有四条边,四根横杆71分别与第三收集池77的四个上边沿固定连接。
其中,竖杆72与横杆71的活动连接的实现方式为:如图10、11所示,设置两个定位片74,横杆71和竖杆72的一端分别放置于两个定位片74的中间,螺丝等固定件穿过定位片74上端和横杆71,从而将定位片74和横杆71固定连接,销轴等固定件穿过定位片74下端和竖杆72上端,竖杆72可以沿垂直于固定件轴线的平面转动,从而实现定位片74和竖杆72上端活动连接;在连接该竖杆的横杆,靠近定位片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螺丝75,斜称73一端通过螺丝等固定件与竖杆72活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卡口,当需要竖杆72垂直于横杆71时,即防漏油池7使用状态,则将斜称73卡在第一螺丝75上,使竖杆72的支撑更稳定,竖杆72靠下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螺丝76,当需要竖杆72平行于横杆71时,即防漏油池7为非使用状态,则将斜称73卡口从第一螺丝75上取下,再卡入第二螺丝76,之后旋转竖杆72使之与横杆71平行,即可将竖杆72收纳起来,从而实现竖杆72垂直或平行封闭框所在平面的位置变化,即实现防漏油池7的展开和折叠。第二螺丝76的设定可使收纳状态时,斜称73位置固定,而不随意摇晃。
在实际应用中,第三收集池77是由聚氨酯材料制作而成,外形尺寸为1200mm×800mm×300mm。防漏油池7用于地面加油或地面输送油液时,接头在关闭后,接头的管头内还有少量的油液;管和管连接处出现的渗漏油液;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油液溢出等紧急情况。具体使用方法为:将防漏油池7放在渗漏油点的正下方,渗漏的油液收集在防漏油池7内。防漏油池7可减少油液的损失,保护环境不受油液的污染。防漏油池7使用完毕后,把防漏油池7下口对准收油容器,把油液倒入收油容器内,将防漏油池7用吸油毡擦干净,折叠后放入集装箱内。
如图2所示,系统还包括吸油毡、管道、备品备件8等,一般移动载体为集装箱,集装箱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从左到右依次放置防漏油池7、集油池3、集油油囊9、吸油毡,漏斗形接油装置6放置于上层的左上角,放置位置与防漏油池7、集油池3、集油油囊9相邻;下层最左侧放置集油围堰4,再放置管道和备品备件8,最后放置增压设备5、油泵2和供电装置1。
其中,吸油毡用于清理防漏油池7,集油池3,漏斗形接油装置6,集油围堰4等上的油液。管道一般为DMSD胶管、2寸聚氨酯(或PVC)输油软管等。备品备件8包括应急的小零件,象补漏胶布,砂纸,剪刀、电笔、螺丝、螺母、橡胶垫圈、快速接头、急救塞、急救夹,以及粘接剂等。
实际中,第一收集池33、第二收集池42、第三收集池77、漏斗形油囊66、第一油囊91等均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储油容器,由于高分子材料本身存在易老化、强度低等缺陷,再加上人为因素,易造成它们的破损,如刺穿、扎穿、弹穿、刮破侧壁、表面出现渗点,接缝出现渗点、密封条开裂、附件安装处渗油等问题,备品备件8用于储油容器紧急防漏不可或缺。示例的,储存油液期间,如果发现渗漏点,用汽油或者酒精清洗干净渗漏点,待干燥后用粘接剂反复涂覆被清洗处三次即可;如果发现小孔漏油或长口漏油,可用急救塞或急救夹临时堵住漏油口。
本发明除不仅可用于油液泄漏应急抢险收集,还可用于煤矿渗水、消防、城市防洪排涝、管道破裂,以及非腐蚀性液体渗漏时临时应急抢险,即一些液体泄漏的状况也可使用本系统来应急抢险,而且本系统可军用、民用、国家应急中心等相关部门均可使用,故使用非常广泛。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液体泄漏的应急抢险方法,基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液体泄漏的应急抢险系统,如图1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将移动载体移动至油液泄漏应急地点;
步骤II:将接油装置放置于漏油液点,收集泄漏油液;
步骤III:用管道将泄漏油液输入油泵;
步骤IV:油泵再通过管道将泄漏油液输入集油装置。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方法为:将移动车辆、集装箱等移动载体移动至油液泄漏应急地点,将漏斗形接油装置、防漏油池等接油装置放置于漏油液点,收集泄漏油液,用胶管、软管等管道将泄漏油液输入油泵,油泵再通过胶管、软管等管道将泄漏油液输入集油油囊、集油池、集油围堰等集油装置,再根据需求将集油装置中的油液输入其他回收设备进行处理。
本发明提供六种油液泄漏时的应急抢险收集情况及方法:
1.当泄漏油液有挥发性未被污染:首先将移动载体运送至油液泄漏应急地点,用管道将泄漏油液输入油泵2(油泵2与发电机1连接,发电机1给油泵2供电),油泵2再通过管道将泄漏油液输入5立方米集油油囊9或10立方集油油囊9内暂时储存,并可直接输入设备使用。
2.当泄漏油液无挥发性未被污染:首先将移动载体运送至油液泄漏应急地点,用管道将泄漏油液输入油泵2(油泵2与发电机1连接,发电机1给油泵2供电),油泵2再通过管道将泄漏油液输入集油池3内暂时储存,并可直接输入设备使用。
3.泄漏油液无挥发性被污染:首先将移动载体运送至油液泄漏应急地点,管道靠近油泵2的一端装过滤头,泄漏油液通过管道和过滤头后输入油泵2(油泵2与发电机1连接,发电机1给油泵2供电),油泵2再通过管道将泄漏油液输入集油池3或集油油囊9内暂时储存,最后可用转运车转运到油液处理工厂进行处理。
4.现场发生事故后,将存放油液转移到安全位置:首先将移动载体运送至油液泄漏应急地点,用管道将泄漏油液输入油泵2(油泵2与发电机1连接,发电机1给油泵2供电),油泵2再通过管道将泄漏油液输入集油池3内暂时储存,事故处理完毕后,再把油液输送到运输车油罐内运送到目的地。
5.加油站加油时管头阀门失灵或关闭不严发生泄漏:首先将移动载体运送至油液泄漏应急地点,将漏斗形接油装置6放置在渗漏处的正下方,使渗漏的油液流入漏斗形接油装置6,再在漏斗形接油装置6的弯头阀67上连接管道,打开弯头阀67后,用管道将泄漏油液输入油泵2(油泵2与发电机1连接,发电机1给油泵2供电),油泵2再通过管道将泄漏油液输入集油装置内暂时储存。
6.加油站给车辆油箱加油时,管头阀门失灵或关闭不严发生泄漏:在加油前,将移动载体运送至油液泄漏应急地点,把防漏油池7预先放在车辆油箱下方,使渗漏的油液流入防漏油池7,用管道将泄漏油液输入油泵2(油泵2与发电机1连接,发电机1给油泵2供电),油泵2再通过管道将泄漏油液输入集油装置内储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收集方法,通过将移动载体移动至油液泄漏应急地点,再将接油装置放置于漏油液点,收集泄漏油液,之后用管道将泄漏油液输入油泵,最后油泵再通过管道将泄漏油液输入集油装置。操作简单、方便、迅速,能够及时将泄漏油液回收再利用,从而保护了生态环境,减小了经济损失。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载体:
所述移动载体上放置有供电装置、集油装置,以及油泵;
当工作时,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油泵电连接,所述供电装置用于为所述油泵供电;泄漏油液通过管道输入所述油泵,所述油泵再通过管道输入所述集油装置;
所述集油装置至少包括集油油囊,所述集油油囊包括封闭的第一囊体,所述第一囊体上表面设置有透气口,所述第一囊体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进出油口,用于输入或输出油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油囊还包括配套的排油气囊;
所述排油气囊设置于所述集油油囊底部,形状与所述第一囊体形状一致,充气后对应于第一囊体进出口位置的高度低于其他位置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装置包括:支撑单元和油液收集单元;
所述油液收集单元用于收集油液;
所述支撑单元与所述油液收集单元外侧壁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油液收集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装置为集油池;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三个支架,至少三根支撑杆,所述支架与所述支撑杆数量一致;
所述支架为“A”字形,所述支架的第一斜边从顶端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均设置有安装孔;至少三个所述支架围成圈,每个所述支架的所述第一斜边远离第二斜边的侧面朝向圈内,至少三根所述支撑杆两端依次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架的安装孔上;
所述油液收集单元为第一收集池,所述第一收集池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围成的圈内,所述第一收集池外侧壁与所述支撑杆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孔后,两端分别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架的安装孔上;所述第一收集池外侧壁与所述支架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绑带,所述绑带用于绑住所述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装置为集油围堰;
所述支撑单元为至少三个柱状气囊;
所述油液收集单元为第二收集池,所述第二收集池的侧面数量与所述柱状气囊数量一致,至少三个所述柱状气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收集池的外侧壁,所述柱状气囊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收集池的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增压设备,所述增压设备放置于所述移动载体;
当工作时,所述增压设备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增压设备用于为所述排油气囊或所述柱状气囊充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接油装置;
所述接油装置放置于所述移动载体;当工作时,所述接油装置用于接收泄漏点的泄漏油液后,用管道输送给所述油泵,所述油泵再通过管道输入所述集油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装置为漏斗形接油装置;
所述漏斗形接油装置包括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下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圆环和所述第二圆环,并形成一个漏斗形内腔;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圆环和所述第三圆环固定连接;
所述漏斗形接油装置还包括漏斗形油囊,所述漏斗形油囊设置于所述漏斗形内腔,所述漏斗形油囊上端开口,上边沿与所述第一圆环固定连接,所述漏斗形油囊下端连接快速接头,所述快速接头再连接弯头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装置为防漏油池;
所述防漏油池包括至少三根横杆,至少三根竖杆,至少三个斜称,所述横杆、竖杆、斜称数量一致;至少三根所述横杆两端依次固定连接,形成封闭框;至少三根所述竖杆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横杆的一端,以实现所述竖杆的位置变化,所述位置变化为所述竖杆垂直或平行所述封闭框所在平面;至少三个所述斜称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竖杆,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横杆;
所述防漏油池还包括第三收集池,所述第三收集池边数与所述横杆数量一致,至少三个所述横杆分别与所述第三收集池的上边沿固定连接。
10.一种用于液体泄漏的应急抢险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液体泄漏的应急抢险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将移动载体移动至油液泄漏应急地点;
将接油装置放置于漏油液点,收集泄漏油液;
用管道将所述泄漏油液输入油泵;
油泵再通过管道将所述泄漏油液输入集油装置。
CN202011104661.0A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用于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22679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4661.0A CN112267984B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用于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4661.0A CN112267984B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用于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67984A true CN112267984A (zh) 2021-01-26
CN112267984B CN112267984B (zh) 2022-09-13

Family

ID=74337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04661.0A Active CN112267984B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用于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6798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81139A (zh) * 2023-01-31 2023-05-09 大庆宏昌艾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式井口危废液体环保收集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42237U (zh) * 2011-11-30 2012-11-21 青岛光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大型浮动油囊
CN204815911U (zh) * 2015-07-28 2015-12-02 宋秀华 过滤下流式环保吸油器
CN209939464U (zh) * 2018-12-05 2020-01-14 陕西延长石油西北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充气式围油堰
CN210170998U (zh) * 2019-06-08 2020-03-24 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分公司 多功能吸油车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42237U (zh) * 2011-11-30 2012-11-21 青岛光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大型浮动油囊
CN204815911U (zh) * 2015-07-28 2015-12-02 宋秀华 过滤下流式环保吸油器
CN209939464U (zh) * 2018-12-05 2020-01-14 陕西延长石油西北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充气式围油堰
CN210170998U (zh) * 2019-06-08 2020-03-24 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分公司 多功能吸油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81139A (zh) * 2023-01-31 2023-05-09 大庆宏昌艾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式井口危废液体环保收集装置
CN116081139B (zh) * 2023-01-31 2024-04-26 大庆宏昌艾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式井口危废液体环保收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67984B (zh) 2022-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0848B (zh) 一种盾构机带压进仓气囊密封装置及方法
CN112267984B (zh) 一种用于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及方法
CN104246335B (zh) 用于收容来自管道的纵向部分的管道泄漏部的装置及方法
ES2433137T3 (es) Contención de vapor
CN105113381A (zh) 充气浮桥
CN101648632B (zh) 自动布放式储油囊
US9701523B2 (en) Buried pipeline repair system
CA2778306A1 (en) Telescopic frac water tank
CN213807958U (zh) 一种用于油液泄漏的应急抢险收集系统
EP2904366B1 (en) Transportable hose-test containers,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ES2663727T3 (es) Tratamiento móvil de agua y cubo de transferencia de resina
WO2013181284A1 (en) System for containment, measurement, and reuse of fluids in hydraulic fracturing
CN216618985U (zh) 一种油气田地面工程快速堵漏装置
CN102966841B (zh) 多功能组合式气囊装置
US20210300176A1 (en) Fuel Tank with Internal Bladder and Method
CN210372525U (zh) 组合式快速围油堰
CN214738447U (zh) 一种配水系统
CN108181061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测试系统
CN215084945U (zh) 一种用于高沸点芳烃溶剂生产的防泄漏装置
RU2616038C1 (ru) Мобиль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для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круглогодичны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нефтегазовых скважин
CN216888217U (zh) 一种充气展开柔性储液罐
CN20767539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测试系统
CN206288956U (zh) 一种车载空气扫线系统
CN201651754U (zh) 便携式单管lng充装装置
WO1991017919A1 (en) Land-based spill collec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06

Address after: 710086 No.1, Unified Road, Fengdong New City, Xixian New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RUBBER CO., LTD. OF SHAANXI YANCHANG PETROLEUM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000 in No.1 Xihua Road, Qindu District, Xianyang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ANXI YANCHANG PETROLEUM NORTHWEST RUBBE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