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60789B - 时钟源系统、时钟同步系统和时钟同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时钟源系统、时钟同步系统和时钟同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60789B
CN112260789B CN202011123143.3A CN202011123143A CN112260789B CN 112260789 B CN112260789 B CN 112260789B CN 202011123143 A CN202011123143 A CN 202011123143A CN 112260789 B CN112260789 B CN 1122607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ck
subsystem
source system
clock signal
dev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231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60789A (zh
Inventor
刘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ku Technology Beij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Zeku Technology Beij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ku Technology Beij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Zeku Technology Beij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2314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607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60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07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607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07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时钟源系统、时钟同步系统和时钟同步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时钟源系统包括第一定时器模块,用于分别获取时钟源系统的第一时钟信号和子系统的第二时钟信号;偏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获取时钟偏差;其中,第一定时器模块还用于获取时钟偏差,并向子系统发送时钟偏差以指示子系统对第二时钟信号进行校准,以与该时钟源系统的本地时钟同步,从而保证时钟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通讯完全同步,可以有效解决具有不同时钟源或时间基准的模块间数据传输不同步问题,同时保证时钟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一致性。

Description

时钟源系统、时钟同步系统和时钟同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时钟同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时钟源系统、时钟同步系统和时钟同步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各类较大规模的实时电气系统中,经常会给主系统和每个子系统来配置一个时钟源或时间基准来给各系统(主系统和子系统)提供实时时钟。示例性的,主系统A由时钟源A提供时钟,子系统B由时钟源B提供时钟源或时间基准,两个系统通过相关的端口连接起来后,发生数据交互。但是由主系统A和子系统B分别工作在各自的时钟源或时间基准上,主系统A和子系统B之间的通讯就会存在失同步的风险或现象,甚至会导致数据丢失。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源系统、时钟同步系统和时钟同步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保证时钟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通讯完全同步。
一种时钟源系统,用于对与所述时钟源系统进行通信的子系统进行时钟校准,所述时钟源系统包括:
第一定时器模块,用于分别获取所述时钟源系统的第一时钟信号和所述子系统的第二时钟信号;
偏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获取时钟偏差;其中,
所述第一定时器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时钟偏差,并向所述子系统发送所述时钟偏差以指示所述子系统对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进行校准。
一种时钟同步系统,包括:
如上述的时钟源系统,
至少一子系统,所述子系统用于获取第二时钟信号,并向所述时钟源系统发送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还用于根据所述时钟源系统发送的所述时钟偏差对各所述子系统的第二时钟信号进行进校以与所述时钟源系统的时钟同步。
上述时钟源系统、时钟同步系统,时钟源系统包括第一定时器模块,用于分别获取时钟源系统的第一时钟信号和子系统的第二时钟信号;偏差获取模块,与第一定时器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获取时钟偏差;其中,第一定时器模块还用于获取时钟偏差,并向子系统发送时钟偏差以指示子系统对第二时钟信号进行校准,以与该时钟源系统的本地时钟同步,从而保证时钟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通讯完全同步,可以有效解决具有不同时钟源或时间基准的模块间数据传输不同步问题,同时保证时钟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一致性。
一种时钟同步方法,应用于时钟源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时钟源系统的第一时钟信号和子系统的第二时钟信号,其中,所述子系统与所述时钟源系统连接;
根据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获取时钟偏差;
向所述子系统发送所述时钟偏差以指示所述子系统对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进行校准。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的时钟同步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时钟同步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分别获取所述时钟源系统的第一时钟信号和子系统的第二时钟信号,其中,所述子系统与所述时钟源系统连接;根据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获取时钟偏差;向所述子系统发送所述时钟偏差以指示子系统对第二时钟信号进行校准,以与该时钟源系统的本地时钟同步,从而保证时钟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通讯完全同步,可以有效解决具有不同时钟源或时间基准的模块间数据传输不同步问题,同时保证时钟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时钟源系统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时钟源系统的结构框架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定时器模块的结构框架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时钟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时钟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又一个实施例中时钟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定时器模块称为第二定时器模块,且类似地,可将第二定时器模块称为第一定时器模块。第一定时器模块和第二定时器模块两者都是定时器模块,但其不是同一定时器模块。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一个,例如一个,两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时钟源系统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包括时钟源系统10和与该时钟源系统10进行通信的至少一子系统20。其中,时钟源系统10通过总线与所述子系统20连接。总线例如为PCTE总线、Hyper Transport总线、或InteIQuickPath Interconnect总线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总线的具体类型不做进一步的限定。其中,时钟源系统10可以理解为任一用于产生第一时钟源的模块、装置。子系统20可以理解为任一用于产生第二时钟源的模块、装置。示例性的,该时钟源系统10、子系统20可以为射频前端模块、音频装置、射频通信系统等。
具体的,该时钟源系统10包括用于产生第一时钟源的时钟源A,时钟源系统10还包括第一总线端口;子系统20包括用于产生第二时钟源的时钟源B,子系统20还包括第二总线端,所述第一总线端口通过总线连接至第二总线端口。其中,子系统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为多个时,子系统20时钟源的时钟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三个子系统20时钟源可分别为时钟源B、时钟源C、时钟源D。时钟源系统10和各子系统20通过第一总线端口和第二总线端口连接起来后,发生数据交互,且第一总线端口和第二总线端口分别工作在各自的时钟源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钟源系统10,可以与各子系统20进行时钟校准,以使工作在第一总线端口和第二总线端口上的时钟源同步。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钟源系统。该时钟源系统10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定时器模块110和偏差获取模块120。其中,第一定时器模块110用于分别获取时钟源系统10的第一时钟信号和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具体的,第一定时器模块110会分析计算该时钟源系统10的时钟频率,生成时钟源系统10的第一时钟信号。其中,时钟源系统10的时钟频率可以理解为该时钟源系统10的本地时钟或基准时钟。第一定时器模块110还可以将该获取的第一时钟信号生产对应的时钟频率快照,并以时钟频率快照的方式进行存储。第一定时器模块110还可以获取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其中,第二时钟信号可以理解为子系统20的本地时钟或基准时钟。
需要说明的是,时钟源系统10的本地时钟或基准时钟可以来源于时钟源系统10自身的硬件晶振时钟,也可以源于更高级别、更高精度的外部时钟,例如以太网时钟等,子系统20的本地时钟或基准时钟可以来源于子系统20自身的硬件晶振时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定时器模块110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获取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具体的,时钟源系统10和各子系统20可以遵循相应的通信协议,通过第一总线端口和第二总线端口以及相关的获取指令,例如,可以向子系统20发送获取第二时钟信号的获取指令,以获取第二时钟信号。可选的,子系统20也可以基于内部的硬件结构,例如数字逻辑电路等,周期性向第一定时器模块110发送同步信号,第一定时器模块110可以根据子系统20发送的同步信号来获取的第二时钟信号。
偏差获取模块120可从第一定时器模块110中获取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其中,并根据接收的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获取时钟偏差。具体的,该时钟偏差可以理解为子系统20的本地时钟相对于时钟源的基准时钟的差值。例如,某时刻,时钟源系统10的数据发送的时钟沿与数据接收的时钟沿之间的差值。具体的,该偏差获取模块120可以将获取的时钟偏差发送给子系统20,以使该子系统20能够该根据该时钟偏差对子系统20的运行时钟基准进行校准,以与该时钟源系统10的本地时钟同步,从而保证时钟源系统10与子系统20之间的通讯完全同步。
上述时钟源系统10,包括第一定时器模块110和偏差获取模块120,第一定时器模块110可分别获取所述时钟源系统10的第一时钟信号和所述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偏差获取模块120根据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获取时钟偏差,以使第一定时器模块110向子系统20发送时钟偏差以指示该子系统20能够对子系统20的运行时钟基准进行校准,以与该时钟源系统10的本地时钟同步,从而保证时钟源系统10与子系统20之间的通讯完全同步,可以有效解决具有不同时钟源或时间基准的模块间数据传输不同步问题,同时保证时钟源系统10与子系统20之间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一致性。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定时器模块110包括定时器核心单元111、任务比较控制器112和任务序列控制器113。
定时器核心单元111,用于根据时钟源系统10的时钟频率,获取第一时钟信号,还用于接收子系统20发送的同步信号,并在同步信号的触发下获取第二时钟信号。具体的,该定时器核心单元111可以向任务比较控制器112和任务序列控制器113提供精准的时钟基准,以使定时器核心单元111、任务比较控制器112和任务序列控制器113三者的数据传输同步,并工作在该时钟源系统10的时钟基准下。
定时器核心单元111可以接收子系统20发送的同步信号,并在该同步信号的触发下,获取各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具体的,子系统20可以获取各自的第二时钟信号,并生成第二时钟信号的时钟频率快照,并将该时钟频率快照对应存储在子系统20的存储单元以备用。子系统20可以周期性的向时钟源系统10的定时器核心单元111发送同步信号。其中,该同步信号的时钟频率与第二时钟信号的时钟频率相同,也即,同步信号携带了该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例如,子系统20可以每隔100ms或200ms发送同步信号,也可以实时向时钟源系统10发送同步信号。定时器核心单元111可对应接收子系统20发送的同步信号,并对该同步信号进行解析得到该同步信号的时钟频率,进而可以对应获取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时器核心单元111还用于接收至少两个同步信号,并根据至少两个同步信号获取第二时钟信号。定时器核心单元111可根据获取的至少两个同步信号对应获取至少两个第二时钟信号。也即,一个同步信号对应一个第二时钟信号。需要说明的是,该同步信号可以理解为子系统20的硬件同步信号。其中,该硬件同步信号的时钟频率与第二时钟信号的时钟频率相同。其中,定时器核心单元111获取的同步信号的数量可以为2个、3个、4个或者更多个,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该同步信号的数量不做进一步的限定。定时器核心单元111可根据获取的至少两个同步信号来计算获取第二时钟信号。示例性的,可以对应获取多个同步信号的平均时钟频率,并将该平均时钟频率作为第二时钟信号,也可以将多个同步信号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时钟频率作为第二时钟信号。
具体的,相邻两个同步信号之间至少间隔两个完整的时钟参考周期。可以理解为,子系统20可以向定时器核心单元111发送至少两个同步信号,且相邻两个同步信号之间至少间隔两个完整的时钟参考周期。其中,该时钟参数周期指的是时钟源系统10的基准时钟或本地时钟的时钟周期。也即,相邻两个同步信号的间隔周期为时钟源系统10本地时钟的整数倍。通过设置两个同步信号的间隔周期,子系统20可以给定时器核心单元111提供更多的数据样本,例如,可以对应采集在有效使用周期内传输数据样本,也可以采集在两个同步信号的中间间隔内传输的输样本。也即,增加了采集数据样本的时间跨度,以提高数据样本的数量。其中,该数据样本越多,其同步信号的时钟频率的获取也就越准确。
本实施例中,定时器核心单元111可获取多个同步信号,并根据多个同步信号来确定该第二时钟信号,且相邻两个同步信号之间至少间隔两个完整的时钟参考周期,可以使得确定的第二时钟信号更为精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定时器模块110还包括存储单元114,该存储单元114可分别与偏差获取模块120、定时器核心单元111、任务比较控制器112和任务序列控制器113连接。定时器核心单元111可将获取的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对应存储在存储单元114,以便任务比较控制能够从该存储模块中获取相应的信号做下一步处理。具体的,该存储单元114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单元114还可以为寄存器等。
需要说明的是,该存储单元114也可以外置于该第一定时器模块110。在本申请书实施例中,对存储单元114的位置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任务比较控制器112,分别与定时器核心单元111、偏差获取模块120连接,用于获取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并根据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获取时钟预制值,并将时钟预制值传输至偏差获取模块120以获取时钟偏差。具体的,任务比较控制器112可以从定时器核心单元111中实时获取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也可以从时钟源系统10的存储单元114中获取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并将根据获取的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获取时钟预制值。其中,该时钟预制值指的是一个第一时钟信号与一个第二时钟信号之间的时钟偏差。示例性的,任务比较控制器112可以获取多个第二时钟信号,当第二时钟信号的数量为n个时,该时钟预制值的数量也可以为n个,n大于或等于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偏差获取模块120还可以将获取的时钟偏差存储在存储单元114,也可以将获取的时钟偏差存储在偏差获取模块120。
需要说明的是,该任务比较控制器112获取时钟预制值的时机可以是接收到该定时器核心单元111发送的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时,也可以是任务比较控制器112接收到该定时器核心单元111发送的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之后,由任务比较控制器112或定时器核心单元111触发,例如,任务比较控制器112还用于接收定时器核心单元111发送的触发指令,并根据该触发指令获取时钟预制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任务比较控制器112还用于接收定时器核心单元111发送的状态改变指令,例如,改变外围一些输出信号的状态,比如GPIO通信接口的关断的控制,比如输出特定脉冲信号等等。
任务序列控制器113,与任务比较控制器112连接,用于在任务比较控制器112的控制下,向偏差获取模块120发送时钟预制值。其中,任务比较控制器112还用于触发任务序列控制执行预设的任务序列,该预设的任务序列可以理解为向偏差获取模块120发送时钟预制值。具体的,当任务序列控制器113接收到任务比较控制器112或该时钟源系统10发送的触发指令时,可以向偏差获取模块120发送时钟预制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定时器模块110还包括通信接口115,该通信接口115分别与任务序列控制器113、任务比较控制器112、存储单元114、偏差获取模块120连接。具体的,任务序列控制器113可控制任务比较控制器112通过通信接口115向偏差获取模块120发送时钟预制值,也可以控制任务序列控制器113通过通信接口115向偏差获取模块120发送时钟预制值,还可以控制存储单元114通过通信接口115向偏差获取模块120发送时钟预制值。偏差获取模块120可根据多个时钟预制值来计算时钟源系统10与子系统20之间的时钟偏差。示例性的,当有多个时钟预制值时,偏差获取模块120可以将多个时钟预制值的平均值作为该时钟偏差,偏差获取模块120也可以将出现频次做多的时钟预制值作为该时钟偏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任务序列控制器113被配置有多个任务序列,每个任务序列与子系统20的任务需求相关联。也可以理解为,任务序列控制器113包括多个可被配置的多个任务序列。示例性的,任务序列可包括向偏差获取模块120发送时钟预制值、获取子系统20的设备标识、中断获取子系统20的设备标识、获取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获取子系统20的温度信息、获取子系统20的时钟老化信息等。其中,部分共享的任务序列存储在存储单元114,任务序列控制器113可以通过通信接口115从存储单元114里主动获取到相关的指令和任务序列。时钟源系统10的系统复位后,所有的任务序列都处于待命状态,各任务序列会被时钟源系统10的系统软件的触发指令或者任务比较控制器112输出来触发指令来触发。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定时器模块110中设置任务序列控制器113,可以针对子系统20的任务需求来配置不同的任务序列,可以通过软件任务序列的方式,随时根据子系统20的需求来对应优化对应的任务序列,提高了该时钟源系统10的灵活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子系统2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时钟源系统10的第一定时器模块110可以分别获取每个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并能够每个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获取每个第二时钟信号对应的时钟预制值,同时,该时钟源系统10的第一定时器模块110中的任务序列控制还可以对应获取每个子系统20的设备标识。该子系统20的设备标识具有唯一性,用于标识子系统20的身份信息。示例性的,该设备标识以用数字、字母、字符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标识。同时,该偏差获取模块120可以根据每个子系统20的时钟预制值获取每个子系统20的时钟偏差,并将获取的子系统20的时钟偏差存储在存储单元114还可以将获取子系统20的时钟偏差对应发送给各子系统20。
进一步的,该偏差获取模块120还可以从第一定时器模块110每个子系统20的设备标识,并可根据每个子系统20的设备标识和时钟偏差构建补偿列表。其中,该补偿列表中包括每个子系统20的设备标识和时钟偏差之间的映射关系。该补偿列表可以对应存储在存储单元114。
本实施例中的时钟源系统10可以对应获取多个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并可对应获取时钟源系统10的本地时钟与每个子系统20的本地时钟之间的时钟偏差,进而可以构建映射关系,可以根据该映射关系向各个子系统20发送相应的时钟偏差,以使各个子系统20能够对各自的本地时钟进行校准,以与该时钟源系统10的本地时钟同步,从而保证时钟源系统10与每个子系统20之间的通讯完全同步,可以有效解决具有不同时钟源或时间基准的时钟源系统10、子系统20间数据传输不同步问题,同时保证时钟源系统10与子系统20之间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一致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子系统20的数量为多个时,第一定时器模块110包括多个成对设置的任务比较控制器112、任务序列控制器113。示例性的,当子系统20的数量为M个时,可对应设备m个成对设置的任务比较控制器112、任务序列控制器113。其中,2≥M≥m。其中,成对设置的任务比较控制器112、任务序列控制器113电连接。每对任务比较控制器112、任务序列控制器113用于管理至少一个子系统20,并对应获取管理的子系统20的时钟预制值。示例性的,以子系统20、成对设置的任务比较控制器112、任务序列控制器113的数量相等,且均为M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第一对任务比较控制器112、任务序列控制器113可用于接收第一个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并可对应计算出第一子系统20的第一时钟预制值,以向偏差获取模块120输出第一时钟预制值。其中,第一对任务比较控制器112和任务序列控制器113均用于管理第一子系统20的时钟预制值,还可用于管理第一子系统20的设备标识、第一子系统20的其他任务序列的触发、执行等操作。
前述实施例中的时钟源系统10,通过为每个子系统20在第一定时器模块110中设定多对任务比较控制器112、任务序列控制器113,其架构简单、成本低,可集中对多个子系统20的本地时钟进行管理,具有可推广性,可以提高时钟源系统10和多个子系统20之间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还可以对应提高时钟源系统10的本地时钟与每个子系统20的本地时钟之间的时钟偏差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该时钟源系统10可适用于系统之间的应用,提高了该时钟源系统10的拓展性,尤其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很高的系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偏差获取模块120分别与多个任务比较控制器112连接,用于对应获取每个子系统20的时钟预制值,并根据每个子系统20的时钟预制值获取每个子系统20的时钟偏差,以制定时钟补偿列表,其中,时钟补偿列表包括时钟偏差与子系统20的设备标识的映射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偏差获取模块120还用于获取子系统20反馈的第二时钟信号、温度信息和时钟老化信息;其中,偏差获取模块120还用于根据温度信息和时钟老化信息对时钟偏差进行预估。其中,该偏差获取单元可以根据每个子系统20的温度信息和时钟老化信息对补偿列表中的时钟偏差进行预估。示例性的,当温度信息和/或时钟老化信息超过各自的预设范围时,可以在对应时钟偏差的基础上增加一预估因子,该预估因子的大小也根据温度信息和/或时钟老化信息来确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该预估因子的大小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本实施例中,时钟源系统10中的偏差获取模块120可根据温度信息和时钟老化信息对时钟偏差进行预估,可以进一步提高该时钟偏差的准确性,即便是该子系统20处于恶劣的天线环境或子系统20的时钟源老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子系统20的本地时钟进行校准,以与该时钟源系统10的本地时钟同步,从而保证时钟源系统10与子系统20之间的通讯完全同步,可以有效解决具有不同时钟源或时间基准的模块间数据传输不同步问题,同时保证时钟源系统10与子系统20之间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一致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时钟同步系统,包括至少一子系统2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时钟源系统10。其中,各子系统20分别与时钟源系统10连接,子系统20用于获取第二时钟信号,并向时钟源系统10发送所述第二时钟信号。具体的,可将获取的第二时钟信号通过同步信号的方式传输给时钟源系统10。
可选的,该各子系统20还可以接收时钟源系统10发送的获取指令,并根据该获取指令将子系统20的本地时钟通过同步信号传输给时钟源系统10,或根据该获取指令直接将给子系统20的本地时钟的时钟频率快照传输给时钟源系统10。
各子系统20还用于根据时钟源系统10发送的时钟偏差对各子系统20的本地时钟进行进校以与时钟源系统10的时钟同步。具体的,子系统20可以根据接收的时钟偏差来对应调节各子系统20中时钟电路,以调节时钟源的本地时钟,以使调节后的本地时钟与时钟源系统10的本地时钟同步。可选的,该时钟源系统10可以基于该时钟偏差调节子系统20数据接收的时钟沿,以使时钟源系统10数据发送的时钟源与子系统20数据接收的时钟沿重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基于该时钟偏差采用其他方式来对子系统20的本地时钟进行校准,以与时钟源系统10的本地时钟同步。
本实施例中的时钟同步系统可以对应获取至少一个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并可对应获取时钟源系统10的本地时钟与每个子系统20的本地时钟之间的时钟偏差,以使各个子系统20能够对各自的本地时钟进行校准,以与该时钟源系统10的本地时钟同步,从而保证时钟源系统10与每个子系统20之间的通讯完全同步,可以有效解决具有不同时钟源或时间基准的时钟源系统10、子系统20间数据传输不同步问题,同时保证时钟源系统10与子系统20之间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一致性。同时,本实施例中的时钟同步系统的结构简单、逻辑清楚,成本低,具有很好的移植性,可以应用到各类系统中,又提供了很好的子系统20扩展性和方案演进的能力。
参考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子系统20包括:第二定时器模块210、通信模块220和偏差补偿模块230。其中,第二定时器模块210用于获取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第二定时器模块210会分析计算该子系统20的时钟频率,生成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其中,子系统20的时钟频率可以理解为该子系统20的本地时钟或基准时钟。第二定时器模块210还可以将该获取的第二时钟信号生产对应的时钟频率快照,并以时钟频率快照的方式进行存储。
通信模块220,分别与第二定时器模块210、第一定时器模块110连接,用于向第一定时器模块110发送第二时钟信号。其中,第二时钟信号可以通过同步信号的方式发送给第一定时器模块1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时钟源系统10和各子系统20可以遵循相应的通信协议,通过第一总线端口和第二总线端口以及相关的获取指令,例如,可以向子系统20发送获取第二时钟信号的获取指令,子系统20根据接收的获取指令向时钟源发送携带该第二时钟信号的同步信号。
偏差补偿模块230分别与第二定时器模块210、偏差获取模块120连接,用于接收偏差获取模块120发送的时钟偏差,并根据时钟偏差对第二时钟信号进进行校准。示例性的,子系统20可以根据接收的时钟偏差来对应调节各子系统20中时钟电路,以调节时钟源的本地时钟,以使调节后的本地时钟与时钟源系统10的本地时钟同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基于该时钟偏差采用其他方式来对子系统20的本地时钟进行校准,以与时钟源系统10的本地时钟同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子系统20也可以基于内部的硬件结构,例如数字逻辑电路等,周期性向第一定时器模块110发送同步信号,第一定时器模块110可以根据子系统20发送的同步信号来获取的第二时钟信号。示例性的,以子系统2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记为第一子系统20和第二子系统20为例进行说明。其中,该数字逻辑电路包括第一或门和第二或门。其中,第一或门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子系统20连接,第一或门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子系统20连接,第一或门的输出端与第一定时器模块110连接。相应的,第二或门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子系统20连接,第二或门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子系统20连接,第二或门的输出端与第一定时器模块110连接。其中,第一或门与第二或门的输入端被配置有用于标识各子系统20的标识信息。示例性的,第一或门的输出端用标识信息“0”来标识第一子系统20,第二或门的输出端用标识信息“1”来标识第二子系统20。可以将第一子系统20输出的同步信号定义为第一同步信号Sync1,可以将第二子系统20输出的同步信号定义为第二同步信号Sync2。时钟源系统10的第一定时器模块110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同步信号Sync1,就可以对应获取第一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相应的,可以根据接收的第二同步信号Sync2的对应获取第二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进而,可根据第一时钟信号和各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可以对应获取各子系统20的本地时钟相对于时钟源系统10的本地时钟的时钟偏差。
上述时钟同步系统包括时钟源系统10和至少一个子系统20,可以对应获取至少一个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并可对应获取时钟源系统10的本地时钟与每个子系统20的本地时钟之间的时钟偏差,以使各个子系统20能够对各自的本地时钟进行校准,以与该时钟源系统10的本地时钟同步,从而保证时钟源系统10与每个子系统20之间的通讯完全同步,可以有效解决具有不同时钟源或时间基准的时钟源系统10、子系统20间数据传输不同步问题,同时保证时钟源系统10与子系统20之间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一致性。同时,本实施例中的时钟同步系统的结构简单、逻辑清楚,成本低,具有很好的移植性,可以应用到各类系统中,又提供了很好的子系统20扩展性和方案演进的能力。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时钟同步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时钟同步方法,以运行于图2中的时钟源系统10上为例进行描述。如图4所示,时钟同步方法包括步骤402至步骤406。
步骤402,分别获取时钟源系统的第一时钟信号和子系统的第二时钟信号。
时钟源系统10包括第一定时器模块110,其中,第一定时器模块110会分析计算该时钟源系统10的时钟频率,生成时钟源系统10的第一时钟信号。其中,时钟源系统10的时钟频率可以理解为该时钟源系统10的本地时钟或基准时钟。其中,第二时钟信号可以理解为子系统20的本地时钟或基准时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定时器模块110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获取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具体的,时钟源系统10和各子系统20可以遵循相应的通信协议,通过第一总线端口和第二总线端口以及相关的获取指令,例如,可以向子系统20发送获取第二时钟信号的获取指令,以获取第二时钟信号。可选的,子系统20也可以基于内部的硬件结构,例如数字逻辑电路等,周期性向第一定时器模块110发送同步信号,第一定时器模块110可以根据子系统20发送的同步信号来获取的第二时钟信号。
步骤404,根据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获取时钟偏差。
时钟源系统10还包括偏差获取模块120,偏差获取模块120可从第一定时器模块110中获取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其中,并根据接收的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获取时钟偏差。具体的,该时钟偏差可以理解为子系统20的本地时钟相对于时钟源的基准时钟的差值。例如,某时刻,时钟源系统10的数据发送的时钟沿与数据接收的时钟沿之间的差值。
步骤406,向子系统发送时钟偏差以指示子系统对第二时钟信号进行校准。
时钟源系统10的偏差获取模块120可以将获取的时钟偏差发送给子系统20,以使该子系统20能够该根据该时钟偏差对子系统20的运行时钟基准进行校准。示例性的,该子系统20可以根据接收的时钟偏差来对应调节各子系统20中时钟电路,以调节时钟源的本地时钟,以使调节后的本地时钟与时钟源系统10的本地时钟同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基于该时钟偏差采用其他方式来对子系统20的本地时钟进行校准,以与时钟源系统10的本地时钟同步。
本实施例中的时钟同步方法,时钟源系统10可分别获取所述时钟源系统10的第一时钟信号和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其中,所述子系统20与所述时钟源系统10连接;根据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获取时钟偏差;向所述子系统20发送所述时钟偏差以指示所述子系统20对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进行校准,该时钟偏差用于指示该子系统20能够对子系统20的运行时钟基准进行校准,以与该时钟源系统10的本地时钟同步,从而保证时钟源系统10与子系统20之间的通讯完全同步,可以有效解决具有不同时钟源或时间基准的模块间数据传输不同步问题,同时保证时钟源系统10与子系统20之间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一致性。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时钟同步方法包括步骤502至步骤510。
步骤502,获取时钟源系统的第一时钟信号;
步骤504,接收子系统发送的至少两个同步信号,并根据同步信号对应获取第二时钟信号;其中,相邻两个同步信号之间至少间隔两个完整的时钟参考周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定时器模块110包括定时器核心单元111、任务比较控制器112和任务序列控制器113。定时器核心单元111可以接收子系统20发送的同步信号,并在该同步信号的触发下,获取各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具体的,子系统20可以获取各自的第二时钟信号,并生成第二时钟信号的时钟频率快照,并将该时钟频率快照对应存储在子系统20的存储单元114以备用。子系统20可以周期性的向时钟源系统10的定时器核心单元111发送同步信号。其中,该同步信号的时钟频率与第二时钟信号的时钟频率相同。例如,子系统20可以每隔100ms或200ms发送同步信号。定时器核心单元111可对应接收子系统20发送的同步信号,并对该同步信号进行解析得到该同步信号的时钟频率,进而可以对应获取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时器核心单元111还用于接收至少两个同步信号,并根据至少两个同步信号获取第二时钟信号。定时器核心单元111可根据获取的至少两个同步信号对应获取至少两个第二时钟信号。也即,一个同步信号对应一个第二时钟信号。需要说明的是,该同步信号可以理解为子系统20的硬件同步信号。其中,该硬件同步信号的时钟频率与第二时钟信号的时钟频率相同。其中,定时器核心单元111获取的同步信号的数量可以为2个、3个、4个或者更多个,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该同步信号的数量不做进一步的限定。定时器核心单元111可根据获取的至少两个同步信号来计算获取第二时钟信号。示例性的,可以对应获取多个同步信号的平均时钟频率,并将该平均时钟频率作为第二时钟信号,也可以将多个同步信号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时钟频率作为第二时钟信号。
具体的,相邻两个同步信号之间至少间隔两个完整的时钟参考周期。可以理解为,子系统20可以向定时器核心单元111发送至少两个同步信号,且相邻两个同步信号之间至少间隔两个完整的时钟参考周期。其中,该时钟参数周期指的是时钟源系统10的基准时钟或本地时钟的时钟周期。也即,相邻两个同步信号的间隔周期为时钟源系统10本地时钟的整数倍。通过设置两个同步信号的间隔周期,子系统20可以给定时器核心单元111提供更多的数据样本,例如,可以对应采集在有效使用周期内传输数据样本,也可以采集在两个同步信号的中间间隔内传输的输样本。也即,增加了采集数据样本的时间跨度,以提高数据样本的数量。其中,该数据样本越多,其同步信号的时钟频率的获取也就越准确。
步骤506,根据第一时钟信号和每一第二时钟信号获取时钟预制值。
任务比较控制器112可以从定时器核心单元111中实时获取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也可以从时钟源系统10的存储单元114中获取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并将根据获取的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获取时钟预制值。其中,该时钟预制值指的是一个第一时钟信号与一个第二时钟信号之间的是时钟偏差。示例性的,任务比较控制器112可以获取多个第二时钟信号,当第二时钟信号的数量为n个时,该时钟预制值的数量也可以为n个,n大于或等于2。
步骤508,根据至少两个时钟预制值获取时钟偏差。
任务序列控制器113可在任务比较控制器112的控制下,向偏差获取模块120发送时钟预制值。其中,任务比较控制器112还用于触发任务序列控制执行预设的任务序列,该预设的任务序列可以理解为向偏差获取模块120发送时钟预制值。具体的,当任务序列控制器113接收到任务比较控制器112或该时钟源系统10发送的触发指令时,可以向偏差获取模块120发送时钟预制值。偏差获取模块120可根据多个时钟预制值来计算时钟源系统10与子系统20之间的时钟偏差。示例性的,当有多个时钟预制值时,偏差获取模块120可以将多个时钟预制值的平均值作为该时钟偏差,偏差获取模块120也可以将出现频次做多的时钟预制值作为该时钟偏差。
步骤510,向子系统发送时钟偏差以指示子系统对第二时钟信号进行校准。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定时器模块110中设置任务序列控制器113,可以针对子系统20的任务需求来配置不同的任务序列,可以通过软件任务序列的方式,随时根据子系统20的需求来对应优化对应的任务序列,提高了该时钟同步方法的灵活性。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时钟同步方法还包括步骤602-步骤606。
步骤602,获取各子系统的温度信息和子系统的时钟老化信息。
时钟源系统10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获取子系统20的温度信息和子系统20的时钟老化信息。具体的,时钟源系统10和各子系统20可以遵循相应的通信协议,通过第一总线端口和第二总线端口以及相关的获取指令,例如,可以向子系统20发送获取温度和时钟老化信息的获取指令,以获取子系统20的温度信息和子系统20的时钟老化信息。可选的,子系统20也可以基于内部的硬件结构,例如数字逻辑电路等,周期性向时钟源系统10发送同步信号,该同步信号中可携带子系统20的温度信息和子系统20的时钟老化信息。
步骤604,根据温度信息和/或时钟老化信息对子系统的时钟偏差进行预估。
步骤606,向子系统发送预估后的时钟偏差。
时钟源系统10的偏差获取模块120还用于根据温度信息和时钟老化信息对时钟偏差进行预估。其中,该偏差获取单元可以根据每个子系统20的温度信息和时钟老化信息时钟偏差进行预估。示例性的,当温度信息和/或时钟老化信息超过各自的预设范围时,可以在对应时钟偏差的基础上增加一预估因子,该预估因子的大小也根据温度信息和/或时钟老化信息来确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该预估因子的大小不做进一步的限定。时钟源系统10可以将获取的预估后的时钟偏差发送给子系统20,以指示子系统20根据预估后的时钟偏差对子系统20的本地时钟进行校准。
本实施例中,时钟源系统10中的偏差获取模块120可根据温度信息和时钟老化信息对时钟偏差进行预估,可以进一步提高该时钟偏差的准确性,即便是该子系统20处于恶劣的天线环境或子系统20的时钟源老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子系统20的本地时钟进行校准,以与该时钟源系统10的本地时钟同步,从而保证时钟源系统10与子系统20之间的通讯完全同步,可以有效解决具有不同时钟源或时间基准的模块间数据传输不同步问题,同时保证时钟源系统10与子系统20之间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一致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子系统20的数量为多个时,时钟同步方法还包括:获取各子系统20的设备标识,并根据各子系统20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时钟偏差制定补偿列表的步骤。
具体的,子系统2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时钟源系统10的第一定时器模块110可以分别获取每个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并能够每个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获取每个第二时钟信号对应的时钟预制值,同时,该时钟源系统10的第一定时器模块110中的任务序列控制还可以对应获取每个子系统20的设备标识。该子系统20的设备标识具有唯一性,用于标识子系统20的身份信息。示例性的,该设备标识以用数字、字母、字符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标识。同时,该偏差获取模块120可以根据每个子系统20的时钟预制值获取每个子系统20的时钟偏差,并将获取的子系统20的时钟偏差对应发送给各子系统20。
进一步的,该偏差获取模块120还可以从第一定时器模块110每个子系统20的设备标识,并可根据每个子系统20的设备标识和时钟偏差构建补偿列表。其中,该补偿列表中包括每个子系统20的设备标识和时钟偏差之间的映射关系。该补偿列表可以对应存储在存储单元1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子系统20的数量为多个时,第一定时器模块110包括多个成对设置的任务比较控制器112、任务序列控制器113。示例性的,当子系统20的数量为M个时,可对应设备m个成对设置的任务比较控制器112、任务序列控制器113。其中,2≥M≥m。其中,成对设置的任务比较控制器112、任务序列控制器113电连接。每对任务比较控制器112、任务序列控制器113用于管理至少一个子系统20,并对应获取管理的子系统20的时钟预制值。示例性的,以子系统20、成对设置的任务比较控制器112、任务序列控制器113的数量相等,且均为M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第一对任务比较控制器112、任务序列控制器113可用于接收第一个子系统20的第二时钟信号,并可对应计算出第一子系统20的第一时钟预制值,以向偏差获取模块120输出第一时钟预制值。其中,第一对任务比较控制器112和任务序列控制器113均用于管理第一子系统20的时钟预制值,还可用于管理第一子系统20的设备标识、第一子系统20的其他任务序列的触发、执行等操作。
前述实施例中的时钟源系统10,通过为每个子系统20在第一定时器模块110中设定多对任务比较控制器112、任务序列控制器113,其架构简单、成本低,可集中对多个子系统20的本地时钟进行管理,具有可推广性,可以提高时钟源系统10和多个子系统20之间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还可以对应提高时钟源系统10的本地时钟与每个子系统20的本地时钟之间的时钟偏差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该时钟源系统10可适用于多设备(系统)之间的应用,提高了该时钟源系统10的拓展性,尤其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很高的系统。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4-6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4-6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电子设备的运行。存储器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内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所执行,以用于实现以下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时钟同步方法。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提供高速缓存的运行环境。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 of Sales,销售终端)、车载电脑、穿戴式设备等任意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时钟同步方法的步骤。
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时钟同步方法。
本申请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时钟源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对与所述时钟源系统进行通信的子系统进行时钟校准,所述时钟源系统包括:
第一定时器模块,包括:定时器核心单元、任务比较控制器和任务序列控制器;其中,所述定时器核心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时钟源系统的时钟频率,获取第一时钟信号,还用于接收所述子系统发送的同步信号,并在所述同步信号的触发下获取第二时钟信号;所述任务比较控制器,与所述定时器核心单元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获取时钟预制值;其中,所述时钟预制值指的是一个所述第一时钟信号与一个所述第二时钟信号之间的时钟偏差;所述任务序列控制器,与所述任务比较控制器连接,用于在所述任务比较控制器的控制下发送所述时钟预制值;
偏差获取模块,与所述任务序列控制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时钟预制值,并根据所述时钟预制值获取时钟偏差;其中,
所述第一定时器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时钟偏差,并向所述子系统发送所述时钟偏差以指示所述子系统对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进行校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钟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器核心单元还用于接收至少两个所述同步信号,并根据至少两个同步信号获取所述第二时钟信号,其中,相邻两个所述同步信号之间至少间隔两个完整的时钟参考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时钟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任务比较控制器还用于接收至少两个所述同步信号,根据每个所述同步信号对应获取一个所述时钟预制值,所述任务比较控制器还用于向所述任务序列控制器输出多个触发指令;
所述任务序列控制器被配置有多个任务序列,每个所述任务序列与所述子系统的任务需求相关联,所述任务序列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触发指令,并根据所述触发指令执行所述任务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钟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时器模块包括多个成对设置的任务比较控制器、任务序列控制器,其中,每对所述任务比较控制器、任务序列控制器用于管理一个所述子系统,并对应获取管理的所述子系统的时钟预制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时钟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差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子系统的时钟预制值,获取每个所述子系统的时钟偏差,以制定时钟补偿列表,其中,所述时钟补偿列表包括时钟偏差与所述子系统的设备标识的映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钟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时器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子系统发送的所述第二时钟信号、温度信息和时钟老化信息;
其中,所述偏差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信息和时钟老化信息对所述时钟偏差进行预估;
所述第一定时器模块还包括存储单元,分别与所述定时器核心单元、任务序列控制器、任务比较控制器、偏差获取模块连接,用于存储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第二时钟信号、时钟预制值和时钟偏差。
7.一种时钟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时钟源系统,
至少一子系统,所述子系统用于获取第二时钟信号,并向所述时钟源系统发送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还用于根据所述时钟源系统发送的所述时钟偏差对各所述子系统的第二时钟信号进行校准以与所述时钟源系统的时钟同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时钟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系统包括:
第二定时器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子系统的第二时钟信号;
通信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定时器模块、第一定时器模块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一定时器模块发送所述第二时钟信号;
偏差补偿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定时器模块、偏差获取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时钟源系统发送的时钟偏差,并根据所述时钟偏差对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进行校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时钟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包括数字逻辑电路,分别与各所子系统的第二时钟模块连接,用于周期性的向所述时钟源系统发送各所述子系统的第二时钟信号,其中,所述数字逻辑电路被配置有用于标识各所述子系统的标识信息。
10.一种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时钟源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时钟源系统的第一时钟信号和子系统的第二时钟信号,其中,所述子系统与所述时钟源系统连接;
根据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获取时钟预制值;
根据所述时钟预制值获取所述时钟偏差;
向所述子系统发送所述时钟偏差以指示所述子系统对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进行校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子系统的第二时钟信号包括:
接收所述子系统发送的至少两个同步信号,并根据所述同步信号对应获取所述第二时钟信号;其中,相邻两个所述同步信号之间至少间隔两个完整的时钟参考周期;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获取时钟偏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和每一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获取时钟预制值;
根据至少两个所述时钟预制值获取所述时钟偏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各所述子系统的温度信息和所述子系统的时钟老化信息;
根据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时钟老化信息对所述子系统的时钟偏差进行预估;
向所述子系统发送预估后的时钟偏差。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子系统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各所述子系统的设备标识;
根据各所述子系统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时钟偏差制定补偿列表。
14.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时钟同步方法的步骤。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时钟同步方法的步骤。
CN202011123143.3A 2020-10-20 2020-10-20 时钟源系统、时钟同步系统和时钟同步方法 Active CN1122607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23143.3A CN112260789B (zh) 2020-10-20 2020-10-20 时钟源系统、时钟同步系统和时钟同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23143.3A CN112260789B (zh) 2020-10-20 2020-10-20 时钟源系统、时钟同步系统和时钟同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60789A CN112260789A (zh) 2021-01-22
CN112260789B true CN112260789B (zh) 2023-08-22

Family

ID=74244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23143.3A Active CN112260789B (zh) 2020-10-20 2020-10-20 时钟源系统、时钟同步系统和时钟同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607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9122A (zh) * 2021-04-26 2021-06-08 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同步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35467B (zh) * 2021-09-26 2024-03-29 深圳市杰普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钟同步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84602B (zh) * 2022-03-22 2023-05-3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时钟同步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134203B (zh) * 2022-06-27 2024-04-09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941150B (zh) * 2022-10-20 2023-09-29 深圳市金科泰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时钟输出方法、时钟模块、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3079A (zh) * 2014-10-09 2014-12-24 四川省绵阳西南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实时以太网的微秒级时钟同步方法
CN108882356A (zh) * 2017-05-10 2018-11-23 深圳市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时钟同步的方法、时间基准源设备和时钟复现设备
CN110224778A (zh) * 2019-06-14 2019-09-1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分布式系统的时钟同步方法
CN111416617A (zh) * 2020-03-18 2020-07-14 广州土圭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时钟同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3079A (zh) * 2014-10-09 2014-12-24 四川省绵阳西南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实时以太网的微秒级时钟同步方法
CN108882356A (zh) * 2017-05-10 2018-11-23 深圳市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时钟同步的方法、时间基准源设备和时钟复现设备
CN110224778A (zh) * 2019-06-14 2019-09-1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分布式系统的时钟同步方法
CN111416617A (zh) * 2020-03-18 2020-07-14 广州土圭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时钟同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60789A (zh) 2021-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60789B (zh) 时钟源系统、时钟同步系统和时钟同步方法
US10110367B2 (en) High precision timer in CPU cluster
EP3149896B1 (en) Group scheduled sensor data acquisition in a wireless sensor system
US20150207877A1 (en) Time synchronization client, a system and a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11224733B (zh) 时间校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EP344497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tdma time slot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master and slave machines
CN111148211A (zh) 时钟同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67137B (zh) 用于实现时钟源选取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6177090A1 (zh) 时钟同步方法及装置
WO2015156977A1 (en) Time-synchronizing a group of nodes
CN112448874B (zh) 车载通信装置及其时间同步方法
US2022036035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quiring timestamp of data stream,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18041108A1 (zh) 确定时间同步报文的时钟时间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EP2947739A1 (en) Protective relay system and protective relay device
CN107003691B (zh) 用于基于全局时钟对计数器进行同步采样的技术
US10912052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ynchronization sequence,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ynchronization detection
EP3987710A1 (en) Clock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network
JP2020195056A (ja) 時刻同期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時刻同期方法
US9882705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ing propagation delay for time synchronization
CN110768694B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节点唤醒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30246438A1 (en) Data alignment method, differential protector and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system
CA3014595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dma slot synchronization and calibration of master and slave
CN115173984A (zh) 一种多控制器同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357243A (zh) 总线系统的用户设备、运行方法及总线系统
CN109274451B (zh) 一种时间获取方法、装置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