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60435B - 转子结构及永磁同步曳引机 - Google Patents

转子结构及永磁同步曳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60435B
CN112260435B CN202011184873.4A CN202011184873A CN112260435B CN 112260435 B CN112260435 B CN 112260435B CN 202011184873 A CN202011184873 A CN 202011184873A CN 112260435 B CN112260435 B CN 1122604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rotor structure
magnetic pole
pole
permanent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8487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60435A (zh
Inventor
詹奉明
皮志峰
郑美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Elevator Motor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Elevator Motor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Elevator Motor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Elevator Motor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8487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604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60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04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604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04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6/00Machines with more than one rotor or stator
    • H02K16/04Machines with one rotor and two st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子结构及永磁同步曳引机,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沿着磁腔的周向分布,且相邻两个磁性件的充磁方向相反,因此,导磁件的相对两侧面均分布着相同的磁极。由此可知,分布两侧的第一磁极分别导通至其中一个导磁件上,构成组合的第一磁极;分布两侧的第二磁极分部导通至另一个导磁件上,构成组合的第二磁极。形成组合的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充分利用导磁件所占空间,有效扩大磁性件的磁场发散空间,如此,有效改善转子结构的磁场分布,使得整机具有转矩波动小、响应快、加速度大等特点,从而有利于提高永磁同步曳引机的转矩输出稳定性。此外,又由于导磁件的侧面能与磁性件卡扣配合,因此,本转子结构设计简单,制作方便。

Description

转子结构及永磁同步曳引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曳引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转子结构及永磁同步曳引机。
背景技术
永磁同步曳引机,也称为无减速箱传动器,用于安装在电梯机房内或电梯井道内,一般在建筑物顶层之上或井道内部,是电梯的动力装置。永磁同步曳引机的动力部分主要由定子绕组和转子构成。其中,转子包括转子铁芯与永磁体,转子铁芯由多片硅钢片叠压而成,再将永磁体沿圆周方向内嵌排布在转子铁芯内。然而,这样制备的转子结构复杂,导致转子的制作难度和成本均增加。同时,由于受限于传统转子结构限制,容易影响永磁体的磁场分布,降低永磁同步曳引机的转矩输出。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提供一种转子结构及永磁同步曳引机,简化结构设计,降低制作难度和制作成本;同时,有利于改善磁场分布,提高转矩输出。
一种转子结构,所述转子结构包括:磁性件,所述磁性件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磁性件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并围合形成磁腔,所述磁性件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所述第一磁极与所述第二磁极沿着所述磁腔的周向分布,从所述第一磁极至所述第二磁极的方向为充磁方向,且相邻两个所述磁性件的充磁方向相反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磁极为北磁极,所述第二磁极为南磁极;导磁件,任一相邻两个所述磁性件之间均设有所述导磁件,所述导磁件的相对两侧面分别对应与两个所述磁性件卡扣配合,且所述导磁件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磁极或者两个所述第二磁极导通,所述导磁件用于装设在制动轮上。
上述的转子结构,应用于永磁同步曳引机时,将转子结构与至少一个定子套设配合;再将导磁件装设在制动轮上;安装后,对定子进行通电,使得定子产生旋转磁场。由于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沿着磁腔的周向分布,且相邻两个磁性件的充磁方向相反,因此,导磁件的相对两侧均分布着相同的磁极,即,一个导磁件的相对两侧均分布有第一磁极,另一导磁件的相对两侧均分布有第二磁极。此时,相对于相邻两个导磁件而言,分布两侧的第一磁极分别导通至其中一个导磁件上,构成组合的第一磁极;分布两侧的第二磁极分部导通至另一个导磁件上,构成组合的第二磁极,降低气隙对磁力线的影响,有效传递磁力线。由于组合的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充分利用导磁件所占空间,有效扩大磁性件的磁场发散空间,避免磁性件与磁性件之间因需固定而导致两者之间空间被浪费,因此,组合的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会产生更强的磁场,该磁场与定子产生的旋转磁场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电磁转矩,以驱使转子结构带动制动轮在机座上进行转动,实现永磁同步曳引机的驱动。如此,有效改善转子结构的磁场分布,使得整机具有转矩波动小、响应快、加速度大等特点,从而有利于提高永磁同步曳引机的转矩输出稳定性。此外,又由于导磁件的侧面能与磁性件卡扣配合,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将磁性件与导磁件沿着圆周方向依次交替排布;再将磁性件卡扣在导磁件的侧面,即可形成稳定环状的转子结构。如此,相比于传统转子结构,本转子结构设计简单,制作方便,有效提高永磁同步曳引机的组装效率。同时,在相同的转矩需求下,有利于节省制作材料,降低转子结构的制作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磁件的相对两侧面均设有第一扣位,所述磁性件的相对两侧面均设有与所述第一扣位卡扣配合的第二扣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位为卡槽,所述第二扣位为凸部,在相邻两个所述导磁件之间,两个所述凸部分别对应卡入相邻两个所述导磁件上的卡槽中,且相邻两个所述导磁件之间留有隔磁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槽的槽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与第二槽壁,所述凸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所述凸部卡入所述卡槽中时,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槽壁贴合,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槽壁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槽的槽壁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二槽壁之间的抵触壁,所述凸部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抵触面,所述抵触面与所述抵触壁贴合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性件与两个所述凸部为一体化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磁件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所述导磁件相对于转子轭进行定位与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性件为永磁体。
一种永磁同步曳引机,包括制动轮、转轴、机座、定子及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结构,所述制动轮通过所述转轴装设在所述机座上,所述转子结构装设在所述制动轮上,至少一个所述定子装设在所述机座上,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结构套设配合。
上述的永磁同步曳引机,采用以上的转子结构,将转子结构与至少一个定子套设配合;再将导磁件装设在制动轮上;安装后,对定子进行通电,使得定子产生旋转磁场。由于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沿着磁腔的周向分布,且相邻两个磁性件的充磁方向相反,因此,导磁件的相对两侧均分布着相同的磁极,即,一个导磁件的相对两侧均分布有第一磁极,另一导磁件的相对两侧均分布有第二磁极。此时,相对于相邻两个导磁件而言,分布两侧的第一磁极分别导通至其中一个导磁件上,构成组合的第一磁极;分布两侧的第二磁极分部导通至另一个导磁件上,构成组合的第二磁极,降低气隙对磁力线的影响,有效传递磁力线。由于组合的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充分利用导磁件所占空间,有效扩大磁性件的磁场发散空间,避免磁性件与磁性件之间因需固定而导致两者之间空间被浪费,因此,组合的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会产生更强的磁场,该磁场与定子产生的旋转磁场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电磁转矩,以驱使转子结构带动制动轮在机座上进行转动,实现永磁同步曳引机的驱动。如此,有效改善转子结构的磁场分布,使得整机具有转矩波动小、响应快、加速度大等特点,从而有利于提高永磁同步曳引机的转矩输出稳定性。此外,又由于导磁件的侧面能与磁性件卡扣配合,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将磁性件与导磁件沿着圆周方向依次交替排布;再将磁性件卡扣在导磁件的侧面,即可形成稳定环状的转子结构。如此,相比于传统转子结构,本转子结构设计简单,制作方便,有效提高永磁同步曳引机的组装效率。同时,在相同的转矩需求下,有利于节省制作材料,降低转子结构的制作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子为两个,两个所述定子间隔装设在所述机座上,所述转子结构通过所述磁腔套设在两个所述定子之间。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圈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磁性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导磁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子结构与定子配合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永磁同步曳引机结构示意图。
100、转子结构;110、磁性件;111、第一磁极;1111、北磁极;112、第二磁极;1121、南磁极;113、第二扣位;1131、凸部;11311、第一侧面;11312、第二侧面;11313、抵触面;120、导磁件;121、第一扣位;1211、卡槽;12111、第一槽壁;12112、第二槽壁;12113、抵触壁;122、定位孔;123、隔磁间隙;130、磁腔;200、定子;210、定子铁芯;220、线圈绕组;300、制动轮;310、转子轭;400、机座;410、安装环槽;500、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2,一种转子结构100,转子结构100包括:磁性件110与导磁件120。磁性件110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磁性件110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并围合形成磁腔130。磁性件110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磁极111与第二磁极112。第一磁极111与第二磁极112沿着磁腔130的周向分布,从第一磁极111至第二磁极112的方向为充磁方向,且相邻两个磁性件110的充磁方向相反设置。任一相邻两个磁性件110之间均设有导磁件120,其中,第一磁极111为北磁极1111,第二磁极112为南磁极1121。导磁件120的相对两侧面分别对应与两个磁性件110卡扣配合,且导磁件120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一磁极111或者两个第二磁极112导通。导磁件120用于装设在制动轮300上。
上述的转子结构100,应用于永磁同步曳引机时,请继续参考图5与图6,将转子结构100与至少一个定子200套设配合;再将导磁件120装设在制动轮300上;安装后,对定子200进行通电,使得定子200产生旋转磁场。由于第一磁极111与第二磁极112沿着磁腔130的周向分布,且相邻两个磁性件110的充磁方向相反,因此,导磁件120的相对两侧均分布着相同的磁极,即,一个导磁件120的相对两侧均分布有第一磁极111,另一导磁件120的相对两侧均分布有第二磁极112。此时,相对于相邻两个导磁件120而言,分布两侧的第一磁极111分别导通至其中一个导磁件120上,构成组合的第一磁极111;分布两侧的第二磁极112分部导通至另一个导磁件120上,构成组合的第二磁极112,降低气隙对磁力线的影响,有效传递磁力线。由于组合的第一磁极111与第二磁极112充分利用导磁件120所占空间,有效扩大磁性件110的磁场发散空间,避免磁性件110与磁性件110之间因需固定而导致两者之间空间被浪费,因此,组合的第一磁极111与第二磁极112会产生更强的磁场,该磁场与定子200产生的旋转磁场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电磁转矩,以驱使转子结构100带动制动轮300在机座400上进行转动,实现永磁同步曳引机的驱动。如此,有效改善转子结构100的磁场分布,使得整机具有转矩波动小、响应快、加速度大等特点,从而有利于提高永磁同步曳引机的转矩输出稳定性。此外,又由于导磁件120的侧面能与磁性件110卡扣配合,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将磁性件110与导磁件120沿着圆周方向依次交替排布;再将磁性件110卡扣在导磁件120的侧面,即可形成稳定环状的转子结构100。如此,相比于传统转子结构,本转子结构100设计简单,制作方便,有效提高永磁同步曳引机的组装效率。同时,在相同的转矩需求下,有利于节省制作材料,降低转子结构100的制作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充磁方向为使磁性物质磁化或使磁性不足的磁体增加磁性的方向,由磁性物质或者磁体的北磁极1111指向南磁极1121的方向。为了便于理解充磁方向,以图3为例,充磁方向为图3中S0表示的方向。
还需说明的是,转子结构100与至少一个定子200套设配合应理解为:转子结构100可与单定子200套设配合,也可与双定子200套设配合。当转子结构100与单定子200套设配合时,转子结构100可通过磁腔130套设在定子200的外部;或者,可直接套设在定子200的内部。当转子结构100与双定子200套设配合时,转子结构100则套设在两个定子200之间,即,转子结构100通过磁腔130套设在内定子200的外部,直接套设在外定子200的内部。其中,定子200主要包括定子铁芯210及缠绕在定子铁芯210上的线圈绕组220,由于定子200结构并非本实施例所改进的对象,因此,定子200结构在此不作详细介绍,可直接参考现有产品和现有文献。
可选地,导磁件120的材质可为纯铁、不锈钢、低碳钢、铌-钛合金、钒三镓等。同时,磁性件110的材质可为永磁体,比如,铝镍钴系永磁合金、铁铬钴系永磁合金、永磁铁氧体、稀土永磁材料和复合永磁材料等。
具体地,磁性件110为永磁体。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与图4,导磁件120的相对两侧面均设有第一扣位121。磁性件110的相对两侧面均设有与第一扣位121卡扣配合的第二扣位113。由此可知,当磁性件110与导磁件120顺序交替圆周分布后,通过第一扣位121与第二扣位113配合,使得磁性件110与导磁件120依次稳定连接,从而完成转子结构100的组装,如此,有效提高了转子结构100的制作效率。由于磁性件110与磁性件110之间仅采用导磁件120连接,因此,有效减小转子结构100整体体积,使得转子结构100更容易安装在永磁同步曳引机内。
可选地,第一扣位121为凹部,第二扣位113为凸部1131;或者,第一扣位121为凸部1131,第二扣位113为凹部。其中,凹部可为槽状或者孔状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扣位113为凸部1131时,磁性件110一端可额外设置凸部1131,当然,也可将磁性件110的一端直接作为凸部1131。
具体地,第二扣位113为凸部1131,两个凸部1131及磁性件110为一体化结构,即,凸部1131为磁性件110的端部。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与图4,第一扣位121为卡槽1211。第二扣位113为凸部1131。由于磁性材料大多为较脆,无法进行复杂的开槽或者开孔操作,因此,本实施例将卡槽1211设置于导磁件120上,凸部1131设置于磁性件110,方便导磁件120和磁性件110进行加工,保证各自结构更加稳定。同时,合理设置第一扣位121与第二扣位113的形状,也便于导磁件120与磁性件110稳定结合,降低转矩波动,提高永磁同步曳引机的输出稳定性。另外,在相邻两个导磁件120之间,两个凸部1131分别对应卡入相邻两个导磁件120上的卡槽1211中,且相邻两个导磁件120之间留有隔磁间隙123。由此可知,将相邻两个导磁件120通过隔磁间隙123进行隔开,避免相邻两个导磁件120接触而导致组合后的第一磁极111与第二磁极112相互导通形成磁场回路,从而有效避免减弱磁性件110在磁腔130内或者磁腔130外的磁场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隔磁间隙123尺寸大小不作具体限定,只需满足相邻两个导磁件120之间不接触即可。
还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卡槽1211和凸部1131的形状,只需满足凸部1131能卡入卡槽1211内即可,比如,卡槽1211可为半圆柱曲面、半球面、多棱柱面等。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隔磁间隙123的间距D从隔磁间隙123朝向磁腔130内的一端至隔磁间隙123背向磁腔130的一端逐渐增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与图4,卡槽1211的槽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12111与第二槽壁12112。凸部11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1311与第二侧面11312。凸部1131卡入卡槽1211中时,第一侧面11311与第一槽壁12111贴合,第二侧面11312与第二槽壁12112贴合。如此,保证磁性件110与导磁件120紧密结合,避免转子结构100在旋转过程中结构发生松动。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与图4,卡槽1211的槽壁还包括连接在第一槽壁12111与第二槽壁12112之间的抵触壁12113。凸部1131还包括连接在第一侧面11311与第二侧面11312之间的抵触面11313,抵触面11313与抵触壁12113贴合设置,如此,进一步保证导磁件120与磁性件110紧密结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导磁件120上设有定位孔122。定位孔122用于导磁件120相对于转子轭310进行定位与固定。由此可知,在转子结构100与制动轮300之间的安装过程中,只需将转子轭310插入定位孔122中,如此,有效提高永磁同步曳引机的组装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磁件120还通过其他方式安装在制动轮300上,比如:粘接、焊接、螺栓连接、销接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与图6,一种永磁同步曳引机,包括制动轮300、转轴500、机座400、定子200及以上任意一实施例中的转子结构100。制动轮300通过转轴500装设在机座400上。转子结构100装设在制动轮300上。至少一个定子200装设在机座400上,定子200与转子结构100套设配合。
上述的永磁同步曳引机,采用以上的转子结构100,将转子结构100与至少一个定子200套设配合;再将导磁件120装设在制动轮300上;安装后,对定子200进行通电,使得定子200产生旋转磁场。由于第一磁极111与第二磁极112沿着磁腔130的周向分布,且相邻两个磁性件110的充磁方向相反,因此,导磁件120的相对两侧均分布着相同的磁极,即,一个导磁件120的相对两侧均分布有第一磁极111,另一导磁件120的相对两侧均分布有第二磁极112。此时,相对于相邻两个导磁件120而言,分布两侧的第一磁极111分别导通至其中一个导磁件120上,构成组合的第一磁极111;分布两侧的第二磁极112分部导通至另一个导磁件120上,构成组合的第二磁极112,降低气隙对磁力线的影响,有效传递磁力线。由于组合的第一磁极111与第二磁极112充分利用导磁件120所占空间,有效扩大磁性件110的磁场发散空间,避免磁性件110与磁性件110之间因需固定而导致两者之间空间被浪费,因此,组合的第一磁极111与第二磁极112会产生更强的磁场,该磁场与定子200产生的旋转磁场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电磁转矩,以驱使转子结构100带动制动轮300在机座400上进行转动,实现永磁同步曳引机的驱动。如此,有效改善转子结构100的磁场分布,使得整机具有转矩波动小、响应快、加速度大等特点,从而有利于提高永磁同步曳引机的转矩输出稳定性。此外,又由于导磁件120的侧面能与磁性件110卡扣配合,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将磁性件110与导磁件120沿着圆周方向依次交替排布;再将磁性件110卡扣在导磁件120的侧面,即可形成稳定环状的转子结构100。如此,相比于传统转子结构,本转子结构100设计简单,制作方便,有效提高永磁同步曳引机的组装效率。同时,在相同的转矩需求下,有利于节省制作材料,降低转子结构100的制作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转子结构100与至少一个定子200套设配合应理解为:转子结构100可与单定子200套设配合,也可与双定子200套设配合。当转子结构100与单定子200套设配合时,转子结构100可通过磁腔130套设在定子200的外部;也可直接套设在定子200的内部。当转子结构100与双定子200套设配合时,转子结构100则套设在两个定子200之间,即,转子结构100通过磁腔130套设在内定子200的外部,直接套设在外定子200的内部。其中,定子200主要包括定子铁芯210及缠绕在定子铁芯210上的线圈绕组220,由于定子200结构并非本实施例所改进的对象,因此,定子200结构在此不作详细介绍,可直接参考现有产品和现有文献。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6,定子200为两个。两个定子200间隔装设在机座400上,转子结构100通过磁腔130套设在两个定子200之间。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永磁同步曳引机为双定子200的曳引机,两个定子200在转子结构100的内外均产生旋转磁场,提高转子的电磁转矩,使得永磁同步曳引机实现大转矩输出。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6,机座400上设有安装环槽410,两个定子200分别装设在安装环槽410的上下两槽壁上,转子结构100套入安装槽中,并位于两个定子200之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转子结构,用于套设在外定子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结构包括:
磁性件,所述磁性件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磁性件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并围合形成磁腔,所述转子结构通过所述磁腔套设在内定子的外部,所述磁性件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所述第一磁极与所述第二磁极沿着所述磁腔的周向分布,从所述第一磁极至所述第二磁极的方向为充磁方向,且相邻两个所述磁性件的充磁方向相反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磁极为北磁极,所述第二磁极为南磁极;
导磁件,任一相邻两个所述磁性件之间均设有所述导磁件,所述导磁件的相对两侧面分别对应与两个所述磁性件卡扣配合,且所述导磁件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磁极或者两个所述第二磁极导通,所述导磁件用于装设在制动轮上,相对于相邻两个导磁件,分布两侧的第一磁极分别导通至其中一个导磁件上,构成组合的第一磁极;分布两侧的第二磁极分别导通至另一个导磁件上,构成组合的第二磁极;相邻两个所述导磁件之间留有隔磁间隙,且通过所述隔磁间隙进行完全隔开,以防止相邻两个所述导磁件接触而导致组合后的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相互导通形成磁场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件的相对两侧面均设有第一扣位,所述磁性件的相对两侧面均设有与所述第一扣位卡扣配合的第二扣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位为卡槽,所述第二扣位为凸部,在相邻两个所述导磁件之间,两个所述凸部分别对应卡入相邻两个所述导磁件上的卡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槽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与第二槽壁,所述凸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所述凸部卡入所述卡槽中时,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槽壁贴合,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槽壁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槽壁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二槽壁之间的抵触壁,所述凸部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抵触面,所述抵触面与所述抵触壁贴合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与两个所述凸部为一体化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件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所述导磁件相对于转子轭进行定位与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为永磁体。
9.一种永磁同步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轮、转轴、机座、定子及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结构,所述制动轮通过所述转轴装设在所述机座上,所述转子结构装设在所述制动轮上,至少一个所述定子装设在所述机座上,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结构套设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永磁同步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为两个,两个所述定子间隔装设在所述机座上,所述转子结构通过所述磁腔套设在两个所述定子之间。
CN202011184873.4A 2020-10-29 2020-10-29 转子结构及永磁同步曳引机 Active CN1122604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4873.4A CN112260435B (zh) 2020-10-29 2020-10-29 转子结构及永磁同步曳引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4873.4A CN112260435B (zh) 2020-10-29 2020-10-29 转子结构及永磁同步曳引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60435A CN112260435A (zh) 2021-01-22
CN112260435B true CN112260435B (zh) 2023-02-28

Family

ID=74268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84873.4A Active CN112260435B (zh) 2020-10-29 2020-10-29 转子结构及永磁同步曳引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6043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65930A (ja) * 1994-08-10 1996-03-08 Ikeda Densoo Kk 磁石式発電機
JP2000197289A (ja) * 1998-12-28 2000-07-14 Kusatsu Denki Kk モ―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957237A (zh) * 2011-08-22 2013-03-06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无刷电机及其电机转子
CN103457430A (zh) * 2013-08-28 2013-12-18 日立电梯电机(广州)有限公司 外转子永磁同步磁阻式曳引驱动装置
CN105217423A (zh) * 2015-09-21 2016-01-06 苏州润吉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节能型永磁同步曳引机
CN110829649A (zh) * 2018-08-08 2020-02-21 江苏皑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表贴式永磁同步伺服电机转子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62448A (ja) * 2003-12-05 2005-06-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FR2915033B1 (fr) * 2007-04-11 2009-11-13 Leroy Somer Moteurs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a fort couple et double stator
CN201206076Y (zh) * 2008-03-20 2009-03-11 浙江西子富沃德电机有限公司 双定子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65930A (ja) * 1994-08-10 1996-03-08 Ikeda Densoo Kk 磁石式発電機
JP2000197289A (ja) * 1998-12-28 2000-07-14 Kusatsu Denki Kk モ―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957237A (zh) * 2011-08-22 2013-03-06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无刷电机及其电机转子
CN103457430A (zh) * 2013-08-28 2013-12-18 日立电梯电机(广州)有限公司 外转子永磁同步磁阻式曳引驱动装置
CN105217423A (zh) * 2015-09-21 2016-01-06 苏州润吉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节能型永磁同步曳引机
CN110829649A (zh) * 2018-08-08 2020-02-21 江苏皑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表贴式永磁同步伺服电机转子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60435A (zh) 2021-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04904B1 (en) Coil tooth assembly
EP1850454B1 (en) Traction drive for elevator
US9577502B2 (en) Transverse flux permanent magnet rotatory device
US8304949B2 (en) Axial gap motor
JP6397571B2 (ja) 平板型モーターの固定子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平板型モーター
CN113691041A (zh) 转子铁芯
CN212627616U (zh) 一种具有齿轮保护机构的电动自行车轮毂电机
TW201347358A (zh) 電動機之定子與轉子
EP1502347A1 (en) Rotary electric motor having at least two axially air gaps separating stator and rotor segments
JP2009201343A (ja) 永久磁石回転電機
CN218829294U (zh) 一种电机转子冲片、铁芯及电机
CN115065181A (zh) 转子组件和电机
JP2013115899A (ja) 永久磁石式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永久磁石式電動機
CN112260435B (zh) 转子结构及永磁同步曳引机
CN213521436U (zh) 切向充磁方向转子结构及永磁同步曳引机
CN213521437U (zh) 径向充磁方向转子结构及永磁同步曳引机
JP2004350345A (ja) 永久磁石電動機
CN115085430A (zh) 电机
CN113746225A (zh) 一种采用销钉连接的拼块定子结构及双转子电机
CN214590802U (zh) 一种应用于农业机械自动驾驶的力矩电机
CN110556995A (zh) 一种新型高功率密度爪极永磁电机
CN218940788U (zh) 一种轴向磁通永磁电机
CN221767683U (zh) 转子组件、电机及其压缩机
CN118074389B (zh) 转子、电机和压缩机
CN213305078U (zh) 电机及其转子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