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59171A - 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59171A
CN112259171A CN202011178630.XA CN202011178630A CN112259171A CN 112259171 A CN112259171 A CN 112259171A CN 202011178630 A CN202011178630 A CN 202011178630A CN 112259171 A CN112259171 A CN 1122591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st
gdc
sintering
nanocluster
molecular dynamic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786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59171B (zh
Inventor
梁超余
袁金良
冯祥
王家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ingbo University
Publication of CN112259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59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59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591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10/00Computational theoretical chemistry,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oretical aspects of quantum chemistry, molecular mechanics, molecular dynamics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20/00Chemoinformatics,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f physicochemical or structural data of chemical particles, elements, compounds or mixtures
    • G16C20/80Data visua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其包括:采用分子建模软件分别构建LST‑GDC纳米团簇模型,并转换成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可识别的数据文件;选取能够反映LST‑GDC所包含的所有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势函数;设定系统弛豫与分子建模软件中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参数,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计算并输出烧结LST‑GDC模型坐标文件,导入可视化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通过切面分析得到烧结结构内部的信息。本发明的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能够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出LST‑GDC烧结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并可视化观察烧结过程。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SOFC复合阳极材料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属于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电极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多孔电极是SOFC的重要部件之一,其孔隙、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以及形成的三相界面(Three Phase Boundaries,TPB)是同时发生电化学反应和物质传输的唯一区域,并存在复杂的多相、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传递过程。固态烧结对电极反应物/产物在孔隙中有效传输、致密性、孔隙率以及有效的电/离子电导率具有决定作用。从原子/分子尺度入手,以SOFC复合阳极材料LST-GDC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研究烧结条件下的电极微观结构演变规律及并可视化观察电极形貌在烧结过程中的变化,对优化电极微结构从而改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其包括:
选取能够反映LST-GDC体系所包含的所有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势函数;
采用分子建模软件分别构建LST纳米团簇模型和GDC纳米团簇模型,并转换成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可识别的数据文件;
设定系统弛豫与分子建模软件中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参数,包括设定边界条件、等温等压系综控温条件、烧结条件;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计算并输出烧结LST-GDC模型坐标文件,再导入可视化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通过切面分析得到烧结结构内部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包括:通过分子建模软件MaterialStudio软件的观察模块导入LST与GDC的晶胞模型,并通过Build nanocluster分别建立起LST纳米团簇和GDC纳米团簇;并将LST纳米团簇与GDC纳米团簇放置于模拟盒子中,并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Lammps自带的msi2lmp工具转换为Lammps可识别的模型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势函数由描述短程相互作用力的Born-Mayer-Huggins与描述电荷长程作用力的库仑势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势函数为:
Figure BDA0002749445930000021
其中,Uij是距离rij的所有原子i和j的总势能,Zi、Zj是有效电荷,ai、aj、bi、bj是排斥力系数,Ci、Cj是吸引力系数,f0为尺寸转换系数,并且f0为4.19kJ/(mol·A)。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包括: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LST-GDC多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该方法能够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出LST-GDC烧结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并可视化观察烧结过程;
2)本发明采用的微观孔隙结构表征方法与传统介尺度模型测量方法相比,从原子/分子尺度考虑了LST-GDC中存在的微孔隙,考虑了团簇结构对其内部微观结构的本质影响,对于表征真实情况电极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微结构变化具有实际意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典型实施案例中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典型实施案例中LST-GDC多纳米团簇初始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一典型实施案例中经过结构优化及弛豫处理后的LST-GDC多纳米团簇构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典型实施案例中经过烧结模拟后的LST-GDC多纳米团簇烧结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一典型实施案例中烧结模拟过程中的LST-GDC均方位移曲线图;
图6a-图6c是本发明一典型实施案例中烧结模拟过程中的模型(111)切面细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发明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其包括:
选取能够反映LST-GDC体系所包含的所有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势函数;
采用分子建模软件分别构建LST纳米团簇模型和GDC纳米团簇模型,并转换成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可识别的数据文件;
设定系统弛豫与分子建模软件中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参数,包括设定边界条件、等温等压系综控温条件、烧结条件;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计算并输出烧结LST-GDC模型坐标文件,再导入可视化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通过切面分析得到烧结结构内部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分子建模软件MaterialStudio软件的观察模块导入LST与GDC的晶胞模型,并通过Build nanocluster分别建立起LST纳米团簇模型和GDC纳米团簇模型;并将LST纳米团簇模型与GDC纳米团簇模型放置于模拟盒子中,并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Lammps自带的msi工具转换为Lammps可识别的数据文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还包括:完成Lammps模拟控制文件in文件代码的编写。
在一些实施例之中,所述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分子建模软件Material Studio构建复合阳极替代材料LST-GDC多纳米团簇模型,并转化为分子动力学仿真软件Lammps可识别的data文件;
步骤二:完成Lammps模拟控制文件,即in文件代码的编写;
步骤三: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并根据需要在LAMMPS中通过dump命令得到原子坐标文件,同时分别计算出体系中LST与GDC的均方位移(mean square displacement,MSD)与步长的关系曲线;
步骤四:将所述分子动力学模型输出至可视化Ovito软件进行可视化,并通过切面分析得到烧结结构内部的信息。
本发明所述微观孔隙结构表征方法与传统介尺度模型测量方法相比,从原子/分子尺度考虑了LST-GDC中存在的微孔隙,考虑了团簇结构对其内部微观结构的本质影响,对于表征真实情况电极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微结构变化具有实际意义。
在一些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之中,所述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建立LST与GDC的团簇模型:通过Material Studio软件的观察模块导入LST与GDC的晶胞模型,并通过Build Nanocluster分别建立起直径为3nm的纳米团簇;并将10个LST团簇与10个GDC团簇随机放置于一个模拟盒子中,总共包括22170个原子,并使用Lammps自带的msi2lmp工具转化为为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Lammps所需的Data文件。
(2)势函数的选取:势函数类型采用Born-Mayer-Huggins与库仑势作为描述LST-GDC的混合势函数,因其能够反映LST-GDC此类复杂金属氧化物所包含的所有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系统弛豫与模拟条件的设置:选择等温等压系综(NPT)进行平衡约束,利用Nose-Hoover热浴法来调节系统温度,并不断调整盒子大小以调整模型的初始孔隙率以与实验值相吻合;对于LST-GDC材料,实验中常采用的烧结一般温度在高于1400℃、常压下进行,所以采用NPT系综设置在1673K、1bar的模拟条件下进行500ps的烧结;
(4)烧结可视化:将动力学模拟后的构型坐标导入可视化软件Ovito进行可视化分析。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LST纳米团簇模型、GDC纳米团簇模型等每个纳米团簇的直径为4nm,所述LST纳米团簇模型与GDC纳米团簇模型的数量比为1:1,与实验中LST与GDC的掺杂比例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的势函数由描述短程相互作用力的Born-Mayer-Huggins(BMH)与描述电荷长程作用力的库仑势组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选择等温等压系综进行平衡约束,利用Nose-Hoover热浴法来调节系综温度、Berendesen控压机制来调节压力,并调整LST-GDC模型的初始孔隙率以与实验值相吻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界条件为周期边界条件,所述等温等压系综控温条件中初始温度为1673K,所述烧结条件包括:烧结温度大于1400℃,压力为常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3)中所述LST-GDC模型的初始孔隙率一般为35%~40%,此处将该体系在等温等压(NPT)系综下弛豫后的孔隙率调整为40%,弛豫后的模拟盒子大小为
Figure BDA000274944593000005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包括: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Lammps计算并输出烧结LST-GDC模型坐标文件,再导入可视化软件Ovito进行烧结过程的可视化,并通过切面分析烧结过程中结构内部微观结构变化。
其中,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步骤一中,构建LST-GDC分子动力学仿真模型是指基于Materials Studio软件建立的多团簇三维分子动力学仿真模型,LST和GDC为两种材料,建立好模型后保存为car和mdf文件,然后用msi2lmp工具转化为为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Lammps所需的Data文件。
2.步骤二中,设定Lammps软件中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参数:边界条件为周期边界条件、系统控温方法(设定初始温度为1673K并保持该温度)、系综NPT(Constant-pressure,constant-temperature)、势函数为Born-Mayer-Huggins与库仑势组成,其具体表现形式为:
Figure BDA0002749445930000061
其中,Uij是距离rij的所有原子i和j的总势能,Zi、Zj是有效电荷,ai、aj、bi、bj是排斥力系数,Ci、Cj是吸引力系数,f0为尺寸转换系数,并且f0为4.19kJ/(mol·A)。
3.步骤三中,由Lammps语句compute msd命令计算出烧结过程中的两种材料的MSD值,以此来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4.通过步骤三Lammps计算并输出的烧结构型坐标文件,运用Ovito软件进行烧结过程的可视化,并通过其Slice切面功能研究烧结过程中的内部的微观结构变化并得出相关结论。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LST-GDC多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该方法能够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出LST-GDC烧结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并可视化观察烧结过程。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发明一典型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确定本次计算机模拟实验的基础配方,首先,通过Materials Studio软件构建此体系的模型图,10个相同的LST和10个相同的GDC纳米团簇(单个纳米颗粒直径都为3nm),总共包括22170个原子,被随机放置在尺寸为
Figure BDA0002749445930000074
Figure BDA0002749445930000073
模拟盒内。图2显示了LST-GDC多纳米颗粒模型中烧结前的快照,模型建立之后通过Lammps自带的msi2lmp程序将模型读入。
(2)首先对该初始结构在NPT(Constant-pressure,constant-temperature)下设置温度为300K,1bar的压力,并不断调整模拟箱的尺寸,使结构弛豫后的孔隙率达到40%,最终得到弛豫后满足孔隙率条件的模拟盒子的尺寸为
Figure BDA0002749445930000072
Figure BDA0002749445930000071
初始构型压缩了约12%左右,如图所示3。其次,以弛豫后的构型作为初始模型,进行了500ps烧结MD模拟,烧结温度设置为1673K,时间步长设置为1fs,边界条件为XYZ三个方向的周期边界条件,系综为NPT系综,烧结后的结构形貌如图所示4,可以看出,在黑色圆圈部分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烧结情况,GDC与LST初始的圆形团簇构型经过烧结已经完全融合在了一起,LST-GDC复合材料的烧结行为被成功表征。
(3)将MSD数据绘制成MSD对步长的曲线:MSD对步长曲线如图5所示,以确定烧结过程中LST与GDC团簇的扩散情况,由图5可以看出在烧结颈形成之前,两种纳米团簇原子的MSD值由于热力学扩散在0-36ps这一时间段迅速增加。在36ps后MSD基本上表现出非常缓慢的增长,这表明纳米颗粒结构形成的烧结颈逐渐增长至稳定。此外还可以看出,LST纳米团簇原子的MSD值显著高于GDC,表明LST团簇的原子在烧结过程中的运动更加强烈,其团簇的原子运动主导了LST-GDC复合材料的烧结过程。
(4)烧结结构更多的内部细节可以运用Ovito软件对得到的烧结构型进行进行可视化以及切面分析,从其细节图6a-图6c可以看出:模拟的初始阶段,LST与GDC纳米团簇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在36ps时,LST纳米团簇接触并形成烧结颈(黑色圆圈区域),烧结颈稳定之后烧结进入缓慢阶段,相比之下,GDC团簇的运动相对较慢,烧结发生的时间也相对较迟,最终构型得(111)切面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出典型的烧结形貌。
从构型切面观察得到的烧结机制与烧结过程中MSD值的变化趋势是相对应的,证明了该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LST-GDC共烧结的可靠性。
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出LST-GDC烧结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并可视化观察烧结过程。
最后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取能够反映LST-GDC体系所包含的所有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势函数;
采用分子建模软件分别构建LST纳米团簇模型和GDC纳米团簇模型,并转换成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可识别的数据文件;
设定系统弛豫与分子建模软件中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参数,包括设定边界条件、等温等压系综控温条件、烧结条件;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计算并输出烧结LST-GDC模型坐标文件,再导入可视化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通过切面分析得到烧结结构内部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分子建模软件MaterialStudio软件的观察模块导入LST与GDC的晶胞模型,并通过Build nanocluster分别建立起LST纳米团簇和GDC纳米团簇;并将LST纳米团簇与GDC纳米团簇放置于模拟盒子中,并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Lammps自带的msi2lmp工具转换为Lammps可识别的模型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ST-GDC纳米团簇模型的单个纳米颗粒直径都设置为3nm,其中LST纳米团簇与GDC纳米团簇的数量比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势函数由描述短程相互作用力的Born-Mayer-Huggins与描述电荷长程作用力的库仑势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势函数为:
Figure FDA0002749445920000011
其中,Uij是距离rij的所有原子i和j的总势能,Zi、Zj是有效电荷,ai、aj、bi、bj是排斥力系数,Ci、Cj是吸引力系数,f0为尺寸转换系数,并且f0为4.19kJ/(mol·A)。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完成Lammps模拟控制文件in文件代码的编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运用LAMMPS进行烧结动力学计算并通过输出命令得到烧结结构的原子坐标文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选择等温等压系综进行平衡约束,利用Nose-Hoover热浴法来调节等温等压系综的温度,并调整LST-GDC模型的初始孔隙率以与实验值相吻合;
和/或,所述边界条件为周期边界条件,所述等温等压系综控温条件中初始温度为1673K,所述烧结条件包括:烧结温度大于1400℃,压力为常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ST-GDC模型在等温等压系综下弛豫后的孔隙率约为40%,弛豫后的模拟盒子大小为
Figure FDA000274944592000002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Lammps计算并输出烧结LST-GDC模型坐标文件,再导入可视化软件Ovito进行烧结过程的可视化,并通过切面分析烧结过程中结构内部微观结构变化。
CN202011178630.XA 2020-06-22 2020-10-29 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 Active CN1122591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74547.8A CN111724862A (zh)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
CN2020105745478 2020-06-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59171A true CN112259171A (zh) 2021-01-22
CN112259171B CN112259171B (zh) 2023-11-10

Family

ID=7256998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74547.8A Pending CN111724862A (zh)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
CN202011178630.XA Active CN112259171B (zh) 2020-06-22 2020-10-29 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74547.8A Pending CN111724862A (zh)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172486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2764A (zh) * 2021-03-05 2021-06-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生物活性玻璃结构及xrd计算的模拟方法
CN113270149A (zh) * 2021-04-30 2021-08-17 上海大学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铁液中钛氧团簇生长及结构的表征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5283B (zh) * 2021-01-12 2022-08-23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多层富勒烯单向压缩的模拟方法
CN112992279B (zh) * 2021-03-02 2022-08-26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氢化石墨烯纳米盒的模拟方法
CN113012765B (zh) * 2021-03-08 2022-08-12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纳米尺度金刚石摩擦磨损过程模拟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33440A1 (en) * 2006-03-29 2007-10-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duced message count for interaction decomposition of N-body simulations
CN103117404A (zh) * 2013-01-30 2013-05-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维纳米纤维状lst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利用该阳极材料的复合阳极及其制备方法
KR20160058275A (ko) * 2014-11-14 2016-05-25 한국기계연구원 금속지지형 고체산화물 연료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8491569A (zh) * 2018-02-07 2018-09-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根据分子动力学模拟预测纳米多层膜自蔓延反应过程扩散系数的方法
CN109858110A (zh) * 2019-01-15 2019-06-07 燕山大学 基于分子动力学仿真的非晶合金中的缺陷表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33440A1 (en) * 2006-03-29 2007-10-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duced message count for interaction decomposition of N-body simulations
CN103117404A (zh) * 2013-01-30 2013-05-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维纳米纤维状lst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利用该阳极材料的复合阳极及其制备方法
KR20160058275A (ko) * 2014-11-14 2016-05-25 한국기계연구원 금속지지형 고체산화물 연료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8491569A (zh) * 2018-02-07 2018-09-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根据分子动力学模拟预测纳米多层膜自蔓延反应过程扩散系数的方法
CN109858110A (zh) * 2019-01-15 2019-06-07 燕山大学 基于分子动力学仿真的非晶合金中的缺陷表征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2764A (zh) * 2021-03-05 2021-06-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生物活性玻璃结构及xrd计算的模拟方法
CN113012764B (zh) * 2021-03-05 2022-04-1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生物活性玻璃结构及xrd计算的模拟方法
CN113270149A (zh) * 2021-04-30 2021-08-17 上海大学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铁液中钛氧团簇生长及结构的表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4862A (zh) 2020-09-29
CN112259171B (zh) 2023-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59171A (zh) 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lst-gdc纳米团簇烧结模拟的方法
JP4924460B2 (ja) 燃料電池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及び燃料電池
AU2020104167A4 (en) A Preparation Method for Low-stress Electrode Material Sintering Based on the Mesoscale Model
CN112084685B (zh) 一种催化剂层微观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应用
Liu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microstructures and macroscopic properties of nickel/yttria-stabilized zirconia (Ni-YSZ) anodes: Meso-scale modeling and deep learning wit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109033619B (zh) 一种18650型锂电池放电循环的瞬态温度模型建模方法
Zhu et al. Multiscale modeling of an angled gas diffusion layer for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s: Performance enhancing for aviation applications
So et al. Simulation of fabric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with ductile particles
Lai et al. Thermal impact performance study for the thermal management of ammonia-fueled single tubular solid oxide fuel cell
Zhang et al. Progress in 3D electrode microstructure modelling for fuel cells and batteries: transport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CN116679231A (zh) 基于格拉姆角场和VGG16模型的锂电池SoH估计方法
CN109616162B (zh) 一种研究氢气在钐钆掺杂二氧化铈表面氧化反应的方法
CN104867680A (zh) 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的NiCo2O4@NiCo2O4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Yuan et al.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in high-performance cathodes for protonic solid oxide fuel cells and machine learning-guided perspectives
CN110287632B (zh)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接触电阻数值模拟方法
Zhang et al. Modeling nanostructured catalyst layer in PEMFC and catalyst utilization
Abdeljawad et al. Microstructural coarsening effects on redox instability and mechanical damage in solid oxide fuel cell anodes
CN111415346B (zh) 一种基于网格化的颗粒模型损伤表征方法
CN110040789A (zh) 一种铁酸镍微球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Malik et al. Complex electrode microstructure simulations using a smoothed boundary method with adaptive mesh refinement
CN106484956B (zh) 一种基于图像像素点阵坐标的数值模型构建方法
CN113486528A (zh) 钼/银高温结构诱发合金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CN114597965A (zh) 基于lasso回归确定新能源消纳模型的方法及系统
CN106527179A (zh) 一种应用于sofc‑mgt耦合系统的多尺度半实物仿真方法
Kishimoto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e of solid oxide fuel cell anode: observation, quant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to numerical analy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