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58021A - 用于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建筑的能效评估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建筑的能效评估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58021A
CN112258021A CN202011124576.0A CN202011124576A CN112258021A CN 112258021 A CN112258021 A CN 112258021A CN 202011124576 A CN202011124576 A CN 202011124576A CN 112258021 A CN112258021 A CN 1122580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efficiency
comprehensive
link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245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58021B (zh
Inventor
陈磊
陈彦宇
张天翼
张娣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to CN20201112457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580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58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58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580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580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70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nergy generation s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Fuel Cell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建筑的能效评估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用于燃料电池建筑物设计及运营阶段的能效评估方法,首先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配置和能效评价,再对其进行优化,详细的用数学方法将建筑基础能效和能量利用率效率相结合,确定了能效等级,并给出了建筑物评价基准,从而在全过程对建筑物进行较为全面能效评估,可在设计阶段对设计指标进行能效评估,确定方案的能效等级,同时,在运行阶段可以确定建筑内部多尺度指标统计,并给出建筑物评价基准,从而在全过程对建筑物较为全面评估其能源利用率;同时,还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设计初期及时进行诊断,及时调整有关参数,并在运行阶段实时进行优化运行。

Description

用于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建筑的能效评估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建功能系统配置及筑物能效评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建筑的能效评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从全球范围来看,建筑能耗占一次能源消耗的20—40%,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建筑能耗占比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建筑与工业、交通成为能源使用的三大主力行业,其中又以建筑节能的潜力最为巨大到2030年,全球建筑领域可形成每年60亿吨CO2当量的减排潜力,建筑节能是未来减少CO2排放,解决全球能源困境的重要途经,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低能耗、低排放,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
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无论从宏观国家层面上,还是从微观区域层面上,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国家层面上建筑节能对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性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发展意义;从区域层面上,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建筑总量的上升成为必然的趋势,城镇化率的提升使得建筑能耗在全社会终端能耗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从长远来看,为减少碳排放,一方面需要进行节能,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占比,逐渐替代化石能源的使用。
燃料电池可以高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同时产生的热能可以回收利用,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装置。特别是氢燃料电池,由于其良好的工作特性,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燃料电池,在家庭热电联产领域具有良好的前景。但是,利用燃料电池给热电联产系统供热、电的工作刚刚起步,目前存在热电供需总量不匹配、能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需要建立一套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并据此给优化系统提供参考。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用于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建筑的能效评估方法及系统,对使用家用燃料电池系统的居住建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能效评估以及节能诊断,分别从设计和运营两个阶段对居住建筑能源利用情况进行完备的评价,同时对于影响其能效水平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为相关系统或设备的优化运行管理提供指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建筑的能效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确定采用燃料电池的能源系统中能源转换环节、能源传输环节以及能源储存环节的能源利用率,结合需求结构因素、系统配置方案因素以及可再生能源因素,得到综合能源系统配置;所述能源包括外购电、天然气、燃料电池用氢气以及CHP热电联产机组;
S200,建立S100所述综合能源系统配置阶段的综合指标体系;即能源转换环节的效率G、能源传输环节损失的能量占所有一次能源消耗的比例T、储能环节损失的能量占所有一次能源消耗S与能源综合利用效率ηtotal的关系,
S300,根据S200所得配置阶段的综合指标体系,分别对需求结构因素、系统配置方案因素、可再生能源因素进行优化符合实际工况最优结果后,得到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与能源供应环节、能源转换环节和能源需求环节之间的关系;
S400,获取经过S300优化后的综合能源系统实际运行参数,包括冷、热、电等能源系统的指标体系和重要设备的能效指标,计算其各项指标;
S500,根据S400所得结果,收集综合能源系统所供用户不同时间的用电数据,对不同年份同一月份的用能指标进行分级,用电情况进行能效评估,获得最终能效评估结果。
S100具体如下:
计算能源转换环节的转换效率、能源传输环节的效率以及储能设备的效率;
根据所述能源转换环节的转换效率、能源传输环节的效率以及储能设备的效率,计算用户纯电需求、热量需求、冷量需求和机械能需求,
根据所述用户纯电需求、热量需求、冷量需求和机械能需求,再结合需求结构因素、系统配置方案因素以及可再生能源因素计算得到综合能源系统配置。
结合能质系数可得能源供应环节所输入的一次能源量Eprim
Eprim=EcoalCcoal,e+EgasCgas+EcelleCcell,e+EcellhCcell,h
其中,Egas表示消耗的天然气的能量,Ecelle表示用来发电的燃料电池输入量,Ecellh表示用来发热的燃料电池输入量,C表示相应的一次能源的能质系数;
能源转换环节的电输出等于能源转换环节生产的电量与能源转换环节消耗的电能的差,其中生产的电能包括电网购入电能,燃料电池发电量,CHP热电联产机组发电量;能源转换环节消耗的电能包括:地源热泵消耗的电能,电制氢设备消耗的电能,做功元件消耗的电能;
能源转换环节的热输出有四个途径,分别是CHP热电联产设备直接供热、地源热泵机组供热、燃气锅炉供热和燃料电池供热,
能源转换环节的冷输出有两个途径,分别是吸收式制冷机组供冷和地源热泵机组供冷;
将能源转换环节输出的冷、热、电三种能量的和除以输入的一次能源可得能源转换环节的转换效率。
对于能源传输环节效率ηtr等于传输环节输出的能量与能源转换环节输出的能量之比。
能源储存环节中储能设备的效率为各储能设备的实际储能量之和与总储能容量之比,各储能设备的实际储能量为各储能设备的储能容量乘以其储能效率。
S200中,综合能源利用效率ηtotal为用户纯电需求、热量需求、冷量需求和机械能需求的总量与一次能源输入量的比值,根据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计算获得能源转换环节的效率、传输环节损失的能量占所有一次能源消耗的比例以及储能环节损失的能量占所有一次能源消耗的比例。
S300中,将综合能源系统的综合能效公式中与数量相关的量都转换为与比值相关的量,通过比值量和设备的能效水平,求得S100所得综合能源系统中各个部分的效率与系统综合能耗的关系,根据所述关系得到能够减少系统综合能耗的策略,根据策略选择适用于用户侧的设备参数,优化能源配置至符合实际工况下的最优参数配置。
S400中,所述指标包括单位面积综合能耗、供暖系统单位面积能耗指标、分户或分栋供暖方式的供暖能耗指标、重要能源转换设备的效率、设备实际容量与额定容量之比、不同能源转换设备的效率、建筑中能源转换设备效率以及计算清洁能源供能占比。
S500中进行最终能效评估具体如下:
S501,结合S400中关于能源转换设备的参数、重要设备的参数,能源转换设备效率、设备负载率需要分别达到各设备相关国家标准,并以国家标准准入值作为下限值,国家先进水平作为上限值,定下限值为1,上限值为10,将国家先进水平和国标准入值之间的区间均分为10份,每一份即为一个等级,分为:1,2,3,4,5,6,7,8,9,10个等级;利用下式计算能效等级,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041
S502,对于家庭建筑,利用S300所得综合能耗/面积获得单位面积能耗最优值,并以所述最优值作为为上限,国家标准规定家庭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准入值作为下限值,定下限值为1,上限值为10,分为:1,2,3,4,5,6,7,8,9,10个等级,计算能耗等级,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042
S503,收集不同年份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数据,分别评估每一年的能效等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建筑的能效评估系统,包括综合能源配置模块、综合指标体系构建模块、综合能源优化模块、运行参数获取和计算模块、建筑综合效能评估模块;综合能源配置模块用于确定采用燃料电池的能源系统中能源转换环节、能源传输环节以及能源储存环节的能源利用率,结合需求结构因素、系统配置方案因素以及可再生能源因素,得到综合能源系统配置;
综合指标体系构建模块建立所述综合能源系统配置阶段的综合指标体系;即能源转换环节的效率G、能源传输环节损失的能量占所有一次能源消耗的比例T、储能环节损失的能量占所有一次能源消耗S与能源综合利用效率ηtotal的关系;
综合能源优化模块根据所得配置阶段的综合指标体系,分别对需求结构因素、系统配置方案因素、可再生能源因素进行优化符合实际工况最优结果后,得到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与能源供应环节、能源转换环节和能源需求环节之间的关系;
运行参数获取和计算模块用于获取经过优化后的综合能源系统实际运行参数,包括冷、热、电等能源系统的指标体系和重要设备的能效指标,计算其各项指标;
建筑综合效能评估模块根据综合能源系统实际运行参数,收集综合能源系统所供用户不同时间的用电数据,对不同年份同一月份的用能指标进行分级,用电情况进行能效评估,获得最终能效评估结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对家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建筑提出了能效评估方法,分别从设计阶段和运营阶段建立建筑物能效评估和能效基准线对标方法,首先构建出初步的综合能源系统进行,再对其进行能效评价和优化,得到更加符合实际运行的综合能源系统,较为详细的用数学方法将建筑基础能效和能量利用率效率相结合,计算重要设备用能数据、建筑用能数据和建筑用能数据,确定了能效等级,并给出了建筑物能效评价基准,从而在全过程对建筑物进行较为全面能效评估;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准确性和实时性;确立了通过可在设计阶段对设计指标进行能效评估的方法,确定方案的能效等级,同时,在运行阶段可以确定建筑内部多尺度指标统计,并给出建筑物评价基准,从而在全过程对建筑物较为全面评估其能源利用率;同时,还可根据本发明所述方法在设计初期及时进行诊断,及时调整有关参数,并在运行阶段实时进行优化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可实施的一种建筑能效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系统综合能效和发热量与发电量比值的关系。
图3为系统综合能效和制冷量与发电量比值的关系。
图4为系统综合能效和压缩能量与发电量比值的关系。
图5为系统综合能效和锅炉制热量与制热量比值的关系。
图6为系统综合能效和电制热量与总制热量比值的关系。
图7为系统综合能效和电制冷量与总制冷量比值的关系。
图8为系统综合能效和燃料电池发电量与总发电量比值的关系
图9为系统综合能效和燃料电池占总发热量比例的关系
图10为能效等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能源系统示意如图1所示,
家用热电联供能源系统的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确定采用燃料电池综合能源系统的各项综合参数,结合需求结构因素、系统配置方案因素以及可再生能源因素,各环节能源利用率,得到综合能源系统配置;
所述能源包括外购电电量、天然气需求量、燃料电池用氢气需求量以及CHP热电联产机组;
S101计算能源转换环节的转换效率、能源传输环节的效率以及储能设备的效率;
对于能源转换环节:
外购电的一次能源消耗量Ecoal等于外购电的量Ein,e除以网电的平均发电效率ηe,net,利用下式计算:
Ecoal=Ein,ee,net
结合能质系数可得能源供应环节所输入的一次能源量Eprim,式中Egas表示消耗的天然气的能量,Ecelle表示用来发电的燃料电池输入量,Ecellh表示用来发热的燃料电池输入量,Ccoal.e表示一次能源的能质系数,Cgas表示天然气的能质系数,Ccell,e表示用来发电的燃料电池的能质系数,Ccell,h表示用来发热的燃料电池的能质系数;Eprim利用下式计算:
Eprim=EcoalCcoal,e+EgasCgas+EcelleCcell,e+EcellhCcell,h
能源转换环节的电输出Ec,out,e等于能源转换环节生产的电量与能源转换环节消耗的电能的差,其中生产的电能包括:电网购入电能Ein,e,燃料电池发电量Ecell,e,CHP热电联产机组发电量Echp,e;能源转换环节消耗的电能包括:地源热泵消耗的电能Ehp,e,电制氢设备消耗的电能Ep2g,e,做功元件消耗的电能Ecompress,e,CHP装置的发电效率ηchp,e,CHP中所用的燃气占所有燃气的比例λchp;Ec,out,e利用下式计算:
Ec,out,e=Ein,e+Ecell,e+Echp,e-Ehp,e-Ep2g,e-Ecompress,e
=Ein,e+Ecellηcell+(Egas+Ep2g,gaschpηchp,e-
Ehp-Ep2g,e-Ecompress,e
能源转换环节的热输出Ec,out,h主要有四个途径,分别是CHP热电联产设备直接供热、地源热泵机组供热、燃气锅炉供热和燃料电池供热。Ec,out,h利用下式计算,式中λb为锅炉中所用的燃气占所有燃气的比例,λhp,h为热泵中能量用于供热的比例,λh,ab为CHP系统中用于制热的能源在CHP总能源的比例,ηchp,h为CHP制热的能效,ηb为锅炉制热的能效,ηcell,h为燃料电池制热的能效,ηhp,h为热泵制热的能效: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081
能源转换环节的冷输出Ec,out,c主要有两个途径,分别是吸收式制冷机组供冷和地源热泵机组供冷,COPeh为CHP中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制冷系数,COPhp,c为地源热泵机组的制冷系数利用下式计算:
Ec,out,c=Cc((Egas+Ep2g,gaschpηchp,hλh,abCOPeh+Ehp,eλhp,cCOPhp,c)
将能源转换环节输出的冷、热、电三种能量的和除以输入的一次能源量可得能源转换环节的转换效率ηconv利用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082
对于能源传输环节:
电能传输环节中,Ek为电能传输环节消耗的总电量,包括热能传输设备消耗的电能和冷能传输设备消耗的电能,ηlost,t,e表示电能传输环节的效率,Etr,out,e利用下式计算:
Etr,out,e=(Ec,out,e-Eklost,t,e
热能传输环节:ηlost,t,h表示热能传输环节的效率,Etr,out,h利用下式计算:
Etr,out,h=Ec,out,hηlost,t,h
冷能传输环节:ηlost,t,c表示冷能传输环节的效率,Etr,out,c利用下式计算:
Etr,out,c=Ec,out,cηlost,t,c
压力能传输环节:ηlost,t,p表示压力能传输环节的效率,Etr,out,p利用下式计算:
Etr,out,p=Ecompressηlost,t,p
综上可得传输环节效率ηtr等于传输环节输出的能量与能源转换环节输出的能量之比,ηtr利用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091
对于能源储存环节:
能源储存环节的设备包括蓄电池、蓄热设备、蓄冷设备和储气设备;储能设备的效率ηstore通常需要经过一个完整的充放能周期才能测算出来,储能环节的效率直接用储能设备的容量进行计算,Se表示蓄电池的容量,ηlos,s,e表示蓄电池的效率;Sh表示蓄热设备的容量,ηlos,s,h表示电蓄热设备的效率,Ch电蓄热设备的能质系数;Sc表示冰蓄冷设备的容量,ηlos,s,c表示蓄冷设备的效率,CC表示冰蓄冷设备能质系数;Sp表示储气设备的容量,ηlos,s,p表示储气设备的效率。储能设备的效率ηstore用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092
综合考虑能源转换环节输出、能源传输环节和能源存储环节损耗,用户纯电需求lu,e、热量需求lu,h、冷量需求lu,c和机械能需求lu,m可分别利用下式计算:
lu,e=Etr,out,e-Se(1-ηlose,s,e)
lu,h=Etr,out,h-Sh(1-ηlos,s,h)Ch
lu,c=Etr,out,c-Sc(1-ηlos,s,c)Cc
lu,p=Etr,out,p-Sp(1-ηlos,s,p)
得到如图1所示的家用热电联产建筑能源系统,根据实际要求及客户需要分为以下几类:需求结构因素、系统配置方案因素以及可再生能源因素,这三种因素的计算方法具体如下:
对于需求结构因素
需求结构因素主要关注用户需求的改变,由于用户需求的改变直接会影响到转化环节各种能源的输出,将转化环节的输出结构视为需求结构,在四种能源中,选择发电量作为参考变量,用其他能源的输出量与发电量的比值表示需求结构因素,因此需求结构因素包括三个,分别是发热量与发电量的比λh/e、制冷量与发电量的比λc/e和输出压缩能与发电量的比λcompress/e,具体表达式如下文所示。
转化环节的发热量与发电量的比值利用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01
式中,Ec,out,h为设计阶段转化环节的平均发热量,Ec,out,e为设计阶段转化环节的平均发电量。
转化环节的制冷量与发电量的比值利用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02
式中,Ec,out,c为设计阶段转化环节的平均发热量,Ec,out,e为设计阶段转化环节的平均发电量。
转化环节输出压缩能与发电量的比值利用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03
系统配置方案因素
由于用能设备较多,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流中有许多分叉点,分配点处分配给各设备的能源比例不同,会导致系统的用能方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系统的综合能效改变。
电制冷量Ec,hp占总制冷量Ec,out,c的比值ce/c利用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11
锅炉制热量Eh,b占总制热量Ec,out,h的比值hb/h利用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12
电制热量Eh,hp占总制热量Ec,out,h的比值he/h利用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13
锅炉燃气消耗量Fb与CHP机组燃气消耗量FCHP的比值Fb/CHP利用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14
外购电产气的比重λp2g/net利用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15
可再生能源利用因素
为了考察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对系统综合能效的影响,构造与可再生能源有关的因素,在本系统中,主要的可再生能源装置是燃料电池。其在本系统既能提供电能,又能给制冷系统提供热能,相对于其它仅能提供单一能源的装置来说,它在本因素中占有主要地位。
燃料电池制热量占总发电量的比值λce/e利用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16
燃料电池制热量占总制热量的比值hc/h利用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17
S200,建立所述综合能源系统能效评估设计阶段的综合指标体系,即通过建立能源转换环节的效率G、传输环节损失的能量占所有一次能源消耗的比例T、储能环节损失的能量占所有一次能源消耗S与能源综合利用效率ηtotal的关系,定性得到这些环节对系统总能效的影响。
综合能源利用效率ηtotal的定义是用户纯电需求、热量需求、冷量需求和机械能需求的总量与一次能源输入量的比值,利用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21
对上式进行变形得到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22
进而获得能源转换环节的效率G: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23
传输环节损失的能量占所有一次能源消耗的比例T: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24
储能环节损失的能量占所有一次能源消耗的比例S利用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25
首先针对G进行变形,将分子分母同时除以能源转换环节生产的电能: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31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32
与燃气消耗相对应的分母: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33
与外电网购电相对应的分母: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34
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有关的分母项: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35
对G项变形完成后,针对T进行变形。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36
将分子分母同时除以能源转换环节生产的电能: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41
分母的转换方法与G相同,传输环节的熵增损失相对于阻力损失可以忽略不记,则T项的最终形式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42
针对S进行变形,将分子分母同时除以能源转换环节生产的电能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43
将综合能源系统的综合能效公式中与数量相关的量都转换为与比值相关的量,只通过比值量和设备的能效水平就可以求得系统的综合能效。
S300,根据S200所得设计阶段综合能效评估结果,分别对需求结构因素、系统配置方案因素、可再生能源因素进行优化符合实际工况最优结果后,得到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与能源供应环节、能源转换环节和能源需求环节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影响系统综合能效的比值量求偏导,判断其偏导数的符号,可以定性判断其对系统综合能效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例如对锅炉制热量占总制热量的比值的分析。为方便计算设定分母为: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51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52
设定分子为:
f=1+λh/eChc/eCccompress/e
则有: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53
从综合能效公式可以看出,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与能源传输环节和能源存储环节之间具有明确的关联关系,即传输环节和存储环节效率越高,综合能源利用率越高,因此,为了便于后续分析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与能源供应环节、能源转换环节和能源需求环节之间的关系,在下面的影响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假设综合能源系统传输和存储参数(T,S)均是零。
锅炉制热量占总制热量的比值,转换环节能效对hb/h求偏导可得: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54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55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61
由上式可以知,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62
是恒小于0的,所以,随之锅炉制热量的增加,G增大,即锅炉制热量占总制热量的比值的增加对系统综合能效是有积极影响的如图5所示。
电制热量占总制热量的比值,转换环节能效针对he/h进行分析: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63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64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65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66
时,综合能效随着he/h的增大而提高,即为提高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应增加电制热设备的配置容量;当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67
时,综合能效随着he/h的增大而降低,即为提高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如图6所示,应增加燃气制热设备的配置容量。
电制冷量占总制冷量的比值,转换环节能效针对ce/c进行分析: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68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69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71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72
时,综合能效随着ce/c的增大而提高,即为提高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应增加电制冷设备的配置容量;当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73
时,综合能效随着ce/c的增大而降低,即为提高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应增加吸收式制冷设备的配置容量。从上式可以看出,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74
的符号主要与地源热泵制冷的COP和吸收式制冷的COP的相对大小有关,如图7所示。
燃料电池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值,对燃料电池发电进行分析: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75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76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77
燃料电池发热量占总发热量的比值,对燃料电池发热量占比的分析: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78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79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81
由上式可知,燃料电池的利用与燃料电池设备效率有关,当燃料电池设备较高时,随着燃料电池热占比的增加综合能效增加,当燃料电池设备能效极低时,随着燃料电池占比的增加综合能效降低,如图8图9所示。
通过以上方法,得到S100所得综合能源系统中各个部分的效率与系统综合能耗的关系。根据所述关系,找出能够减少系统综合能耗的策略,根据策略修改用户侧的设备参数,挑选适当的设备,优化能源配置。
S400,获取经过优化能源配置的综合能源系统实际运行各项参数,包括冷、热、电能源系统的指标和各重要设备的效率。
单位面积综合能耗、计算建筑物单位面积综合能耗、供暖系统单位面积能耗指标、分户或分栋供暖方式的供暖能耗指标、重要能源转换设备的效率。
单位面积综合能耗表征建筑物单面面积的能量利用能力,计算在统计期内单位面积建筑物内各种能源的综合能耗,利用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82
式中:
ei,b-type-sub单位面积综合能耗,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83
第n个区域的综合能耗,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84
第n个区域的面积。
供暖系统单位面积能耗体现了供暖单位供暖节能的能力,供暖温度应不低于18℃,集中供热方式的建筑能耗指标实测值Ebh,f利用下式计算:
Ebh,f=(qs+edis
qs=ΣQi/As
β=HDD0/HDD
其中:Ebh,f为建筑能耗指标实测值,qs为热源能耗实测值,β为修正系数,edis为供热管网水泵电耗实测值,As为系统承担的总的供暖面积,Qi热源热量,HDD0为以18℃为标准计算的标准供暖期供暖度日数,HDD为以18℃为标准计算的当年供暖期供暖度日数。
分户或分栋供暖方式的供暖能耗指标实测值Ebh利用下式计算:
Ebh,d=Esβ/A
Es为供暖系统供暖期所消耗的燃煤;A为供暖建筑面积。
需要考虑统计期内,设备实际容量与额定容量之比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94
评价各负载的状态。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95
利用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91
式中:Wj为设备实际负荷大小,可根据评价分析需要选择设备实时负荷或者平均负荷;WN为设备额定容量大小。
需要考虑不同能源转换设备的效率,本发明对于重要设备的效率计算式如下:
燃气轮机的一次能源利用率Cr为: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92
式中:
W——燃气轮机发电量;Gr——燃气轮机天然气消耗量;Hr——消耗天然气的低位热值。热泵Cp的一次能源利用率为: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193
式中:Q0——热泵的制冷量;W——热泵消耗的电功率;ηw——发电效率;ηf——电网的输配效率;ηy——压缩机的效率。
余热锅炉的一次能源利用率Cb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201
式中:Qh——为余热锅炉的供热量;Q——为燃气轮机的余热回收量;ηrec——为余热锅炉的余热回收效率。
常见的分布式能源系统都采用溴化锂机组进行制冷,机组的相关参数如下:
溴化锂制冷机组的性能系数COP: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202
式中:Qc,c——溴化锂制冷机组消耗的制冷量,Qc,h——溴化锂制冷机组消耗的热量。
对于电锅炉,(1)电锅炉输出热功率Qs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203
Qs电锅炉输出热功率,Cp水的比热容,m流量,ρ密度,T2锅炉出口水温,T1锅炉入口水温。
(2)电锅炉效率: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204
其中,ηi为第i次计算电锅炉效率,Qsi为第i次计算电锅炉输出热功率,Ngi为第i次采样电锅炉有功功率,统计时间段Δt内的平均热效率ηpj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205
(3)平均效率(差值最小的两个效率的平均值):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211
其中,η为平均效率,η1第1个锅炉效率,η2第2个锅炉效率
热水锅炉系统正平衡效率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212
式中:η1为锅炉正平衡效率,Dgs为给水流量,hsc为给水焓值,Dsc为输出热水流量,hsc为输出热水焓值,Gs为锅水取样量(排污量),hs为取样量焓值,B为燃料消耗量,Qr为输入热量,对于饱和蒸汽锅炉系统,饱和蒸汽锅炉系统正平衡效率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213
式中:hbq为饱和蒸汽焓,γ为汽化潜热,ω为蒸汽湿度,
建筑中其余能源转换设备如未有统一标准计算,其效率ηtrs可利用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214
式中:ηtrs为能源转换设备效率(%);QE,out为设备输出能量,QE,in为设备输入能量。
本发明考虑能源转换指标需要达到在进行能效评估时,应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清洁能源供冷量占比φC供热量占比φH利用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215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216
式中:QCrenew为可再生能源能够提供的建筑供冷量,QHrenew为可再生能源能够提供的可供干燥、炊事等较高温用途的热量,QC为建筑物空调需要的耗冷量,QH为建筑物空调需要的耗热量,Eused为获取某种可再生能源而需要消耗的电量;COPC为普通冷水机组的制冷能效比,以满足现行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限定值为基准;COPH为普通高温热泵的制热能效比,以满足现行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限定值为基准。
S500,收集综合能源系统所供用户不同时间的用电数据,对不同年份同一月份的用能指标进行分级,用电情况进行能效评估,获得最终能效评估结果,找出节能潜力。
S501,结合S400中关于能源转换设备的参数、重要设备的参数,能源转换设备效率、设备负载率需要分别达到各设备相关国家标准,并以国家标准准入值作为下限值,国家先进水平作为上限值,定下限值为1,上限值为10,将国家先进水平和国标准入值之间的区间均分为10份,每一份即为一个等级,分为:1,2,3,4,5,6,7,8,9,10个等级;利用下式计算能效等级,能效等级如图5所示: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221
S502,对于家庭建筑,利用S300中(综合能耗/面积)获得单位面积能耗最优值,并以所述最优值作为为上限,国家标准规定家庭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准入值作为下限值,定下限值为1,上限值为10,分为:1,2,3,4,5,6,7,8,9,10个等级,如图10所示;利用下式计算能耗等级:
Figure BDA0002733162270000222
S503,收集不同年份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数据,分别评估每一年的能效等级。
根据本发明所得数据对当年与上一年同一个月中所有参数进行对比,找到耗能较大的设备,挖掘节能潜力,并对比前后清洁能源的占比,提高系统中清洁能源在系统中的占比。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建筑的能效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0,确定采用燃料电池的能源系统中能源转换环节、能源传输环节以及能源储存环节的能源利用率,结合需求结构因素、系统配置方案因素以及可再生能源因素,得到综合能源系统配置;所述能源包括外购电、天然气、燃料电池用氢气以及CHP热电联产机组;
S200,建立S100所述综合能源系统配置阶段的综合指标体系;即能源转换环节的效率G、能源传输环节损失的能量占所有一次能源消耗的比例T、储能环节损失的能量占所有一次能源消耗S与能源综合利用效率ηtotal的关系,
S300,根据S200所得配置阶段的综合指标体系,分别对需求结构因素、系统配置方案因素、可再生能源因素进行优化符合实际工况最优结果后,得到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与能源供应环节、能源转换环节和能源需求环节之间的关系;
S400,获取经过S300优化后的综合能源系统实际运行参数,包括冷、热、电等能源系统的指标体系和重要设备的能效指标,计算其各项指标;
S500,根据S400所得结果,收集综合能源系统所供用户不同时间的用电数据,对不同年份同一月份的用能指标进行分级,用电情况进行能效评估,获得最终能效评估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建筑的能效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S100具体如下:
计算能源转换环节的转换效率、能源传输环节的效率以及储能设备的效率;
根据所述能源转换环节的转换效率、能源传输环节的效率以及储能设备的效率,计算用户纯电需求、热量需求、冷量需求和机械能需求,
根据所述用户纯电需求、热量需求、冷量需求和机械能需求,再结合需求结构因素、系统配置方案因素以及可再生能源因素计算得到综合能源系统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建筑的能效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结合能质系数可得能源供应环节所输入的一次能源量Eprim
Eprim=EcoalCcoal,e+EgasCgas+EcelleCcell,e+EcellhCcell,h
其中,Egas表示消耗的天然气的能量,Ecelle表示用来发电的燃料电池输入量,Ecellh表示用来发热的燃料电池输入量,C表示相应的一次能源的能质系数;
能源转换环节的电输出等于能源转换环节生产的电量与能源转换环节消耗的电能的差,其中生产的电能包括电网购入电能,燃料电池发电量,CHP热电联产机组发电量;能源转换环节消耗的电能包括:地源热泵消耗的电能,电制氢设备消耗的电能,做功元件消耗的电能;
能源转换环节的热输出有四个途径,分别是CHP热电联产设备直接供热、地源热泵机组供热、燃气锅炉供热和燃料电池供热,
能源转换环节的冷输出有两个途径,分别是吸收式制冷机组供冷和地源热泵机组供冷;
将能源转换环节输出的冷、热、电三种能量的和除以输入的一次能源可得能源转换环节的转换效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建筑的能效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能源传输环节效率ηtr等于传输环节输出的能量与能源转换环节输出的能量之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建筑的能效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能源储存环节中储能设备的效率为各储能设备的实际储能量之和与总储能容量之比,各储能设备的实际储能量为各储能设备的储能容量乘以其储能效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建筑的能效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S200中,综合能源利用效率ηtotal为用户纯电需求、热量需求、冷量需求和机械能需求的总量与一次能源输入量的比值,根据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计算获得能源转换环节的效率、传输环节损失的能量占所有一次能源消耗的比例以及储能环节损失的能量占所有一次能源消耗的比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建筑的能效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S300中,将综合能源系统的综合能效公式中与数量相关的量都转换为与比值相关的量,通过比值量和设备的能效水平,求得S100所得综合能源系统中各个部分的效率与系统综合能耗的关系,根据所述关系得到能够减少系统综合能耗的策略,根据策略选择适用于用户侧的设备参数,优化能源配置至符合实际工况下的最优参数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建筑的能效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S400中,所述指标包括单位面积综合能耗、供暖系统单位面积能耗指标、分户或分栋供暖方式的供暖能耗指标、重要能源转换设备的效率、设备实际容量与额定容量之比、不同能源转换设备的效率、建筑中能源转换设备效率以及计算清洁能源供能占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建筑的能效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S500中进行最终能效评估具体如下:
S501,结合S400中关于能源转换设备的参数、重要设备的参数,能源转换设备效率、设备负载率需要分别达到各设备相关国家标准,并以国家标准准入值作为下限值,国家先进水平作为上限值,定下限值为1,上限值为10,将国家先进水平和国标准入值之间的区间均分为10份,每一份即为一个等级,分为:1,2,3,4,5,6,7,8,9,10个等级;利用下式计算能效等级,
Figure FDA0002733162260000031
S502,对于家庭建筑,利用S300所得综合能耗/面积获得单位面积能耗最优值,并以所述最优值作为为上限,国家标准规定家庭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准入值作为下限值,定下限值为1,上限值为10,分为:1,2,3,4,5,6,7,8,9,10个等级,计算能耗等级,
Figure FDA0002733162260000032
S503,收集不同年份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数据,分别评估每一年的能效等级。
10.用于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建筑的能效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综合能源配置模块、综合指标体系构建模块、综合能源优化模块、运行参数获取和计算模块、建筑综合效能评估模块;综合能源配置模块用于确定采用燃料电池的能源系统中能源转换环节、能源传输环节以及能源储存环节的能源利用率,结合需求结构因素、系统配置方案因素以及可再生能源因素,得到综合能源系统配置;
综合指标体系构建模块建立所述综合能源系统配置阶段的综合指标体系;即能源转换环节的效率G、能源传输环节损失的能量占所有一次能源消耗的比例T、储能环节损失的能量占所有一次能源消耗S与能源综合利用效率ηtotal的关系;
综合能源优化模块根据所得配置阶段的综合指标体系,分别对需求结构因素、系统配置方案因素、可再生能源因素进行优化符合实际工况最优结果后,得到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与能源供应环节、能源转换环节和能源需求环节之间的关系;
运行参数获取和计算模块用于获取经过优化后的综合能源系统实际运行参数,包括冷、热、电等能源系统的指标体系和重要设备的能效指标,计算其各项指标;
建筑综合效能评估模块根据综合能源系统实际运行参数,收集综合能源系统所供用户不同时间的用电数据,对不同年份同一月份的用能指标进行分级,用电情况进行能效评估,获得最终能效评估结果。
CN202011124576.0A 2020-10-20 2020-10-20 用于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建筑的能效评估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22580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24576.0A CN112258021B (zh) 2020-10-20 2020-10-20 用于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建筑的能效评估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24576.0A CN112258021B (zh) 2020-10-20 2020-10-20 用于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建筑的能效评估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58021A true CN112258021A (zh) 2021-01-22
CN112258021B CN112258021B (zh) 2023-06-06

Family

ID=74245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24576.0A Active CN112258021B (zh) 2020-10-20 2020-10-20 用于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建筑的能效评估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5802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48768A (zh) * 2021-02-26 2021-06-11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基于二次能源等值化的能源转换系统能效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3253646A (zh) * 2021-05-12 2021-08-13 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零能耗零碳建筑的判定方法及能源控制系统
CN114527247A (zh) * 2021-12-20 2022-05-24 广州奇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锅炉水质综合监测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6432896A (zh) * 2022-12-08 2023-07-14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一种基于结构参数偏导数的综合能源系统能效提升分析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7903A (en) * 1988-01-29 1994-05-03 Hitachi, Ltd. Method and system of controlling elevators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inputting requests to the control system
CN103345662A (zh) * 2013-07-12 2013-10-0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小波网络法的商业能效综合评价方法
CN105243611A (zh) * 2015-11-11 2016-01-1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负荷能效评估的集群建筑协调容量分配方法
CN105373842A (zh) * 2014-08-29 2016-03-0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全能流模型的微电网能量优化与评估方法
WO2016131228A1 (zh) * 2015-02-17 2016-08-25 重庆大学 机床多源能耗系统多信息在线检测系统
CN108846518A (zh) * 2018-06-13 2018-11-20 上海朗诗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能源评估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9784573A (zh) * 2019-01-24 2019-05-21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能源互联网多目标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9919480A (zh) * 2019-03-01 2019-06-2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层目标的能源互联网规划方法及设备
CN110147568A (zh) * 2019-04-04 2019-08-20 清华大学 综合能源系统能效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1768032A (zh) * 2020-06-24 2020-10-13 上海电力大学 基于双模式热泵储能协调的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优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7903A (en) * 1988-01-29 1994-05-03 Hitachi, Ltd. Method and system of controlling elevators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inputting requests to the control system
CN103345662A (zh) * 2013-07-12 2013-10-0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小波网络法的商业能效综合评价方法
CN105373842A (zh) * 2014-08-29 2016-03-0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全能流模型的微电网能量优化与评估方法
WO2016131228A1 (zh) * 2015-02-17 2016-08-25 重庆大学 机床多源能耗系统多信息在线检测系统
CN105243611A (zh) * 2015-11-11 2016-01-1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负荷能效评估的集群建筑协调容量分配方法
CN108846518A (zh) * 2018-06-13 2018-11-20 上海朗诗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能源评估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9784573A (zh) * 2019-01-24 2019-05-21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能源互联网多目标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9919480A (zh) * 2019-03-01 2019-06-2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层目标的能源互联网规划方法及设备
CN110147568A (zh) * 2019-04-04 2019-08-20 清华大学 综合能源系统能效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1768032A (zh) * 2020-06-24 2020-10-13 上海电力大学 基于双模式热泵储能协调的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优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MUKHTAR: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building optimization and passive design strategies on natural ventilation systems in underground buildings: The state of the art",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 *
刘晓鸥;葛少云;: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效定义及其相关性分析", 电力系统自动化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48768A (zh) * 2021-02-26 2021-06-11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基于二次能源等值化的能源转换系统能效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2948768B (zh) * 2021-02-26 2024-03-26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基于二次能源等值化的能源转换系统能效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3253646A (zh) * 2021-05-12 2021-08-13 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零能耗零碳建筑的判定方法及能源控制系统
CN114527247A (zh) * 2021-12-20 2022-05-24 广州奇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锅炉水质综合监测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4527247B (zh) * 2021-12-20 2023-12-22 广州迪森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锅炉水质综合监测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6432896A (zh) * 2022-12-08 2023-07-14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一种基于结构参数偏导数的综合能源系统能效提升分析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58021B (zh)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58021B (zh) 用于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建筑的能效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08832656B (zh) 基于电转气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微能源网多目标规划方法
CN111738502B (zh) 促进富余风电消纳的多能互补系统需求响应运行优化方法
CN110619110B (zh) 一种含热泵的综合能源系统协调运行优化方法
Chen et al.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an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against energy, supply-demand matching and exergo-environmental cost over the whole life-cycle
CN111724045B (zh) 基于数据驱动的综合能源系统能效评价与提升方法
CN111463836A (zh)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CN105160159A (zh) 一种多能源技术量化筛选方法
CN111737884B (zh) 一种含多种清洁能源微能源网多目标随机规划方法
CN112421642B (zh)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ies可靠性评估方法和系统
CN112600253A (zh) 基于用能效率最优的园区综合能源协同优化方法及设备
CN111539584A (zh) 一种用户级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法、系统以及设备
CN112085263A (zh) 一种用户侧分布式能源系统混合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和系统
CN114742276A (zh) 一种考虑㶲效率的含orc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
Tang et al. Multi-objective optimal dispatch for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 based on a device value tag
CN113158547B (zh) 计及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方法
Fu et al.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biomass-gasification-based fuel cell trigeneration system in exergy-based cost and carbon footprint method considering energy level
CN113553718A (zh) 一种绿色数据中心综合供能系统设备容量的配置方法
CN110544033B (zh) 热电厂灵活性改造后的电力系统风电消纳评估方法
CN117081143A (zh) 促进分布式光伏就地消纳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协调优化运行方法
CN114396822B (zh) 一种能源综合利用配置与运行方法
CN113298164B (zh) 一种基于光伏出力不确定性的楼宇用能优化方法
Ma et al.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phase change energy storage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system based on GA+ BP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CN112465228B (zh) 一种用户侧综合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方法
CN114330835A (zh) 一种综合能源微网中电/热混合储能系统的优化配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