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57194B - 一种惯性比自适应调节惯容器的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惯性比自适应调节惯容器的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57194B
CN112257194B CN202011067382.1A CN202011067382A CN112257194B CN 112257194 B CN112257194 B CN 112257194B CN 202011067382 A CN202011067382 A CN 202011067382A CN 112257194 B CN112257194 B CN 1122571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ywheel
inertia
mass block
container
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673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57194A (zh
Inventor
孙希明
段楠
吴玉虎
仲崇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106738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571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57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57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57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571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惯性比自适应调节惯容器的设计方法,属于控制系统设计中的控制器结构设计与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丝杠‑飞轮惯容器,通过改变飞轮上质量块沿飞轮径向的位置,从而实现飞轮转动惯量的变化,进而实现惯容器惯性比的自适应调节。具体地,丝杠所受外力载荷的变化引起飞轮角速度的变化,角速度改变了弹簧‑质量块结构中质量块所受的离心力,由离心力与弹簧恢复力的平衡关系确定质量块在飞轮径向的位置,从而达到了设计目的;并通过数值方法验证了本发明可以实现惯性比随外力载荷变化的自适应调节。本发明首次设计了惯性比自适应调节惯容器的结构,并首次建立了惯性比自适应调节的理论原理。

Description

一种惯性比自适应调节惯容器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结构设计与分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惯性比自适应调节惯容器的设计,并对该惯容器进行仿真验证。
背景技术
惯容器是一种能够提供远超其结构质量的惯性比的机械结构,已经在车辆悬挂系统、桥梁、建筑物及机械等领域的振动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地研究。惯容器以其惯性比大、结构质量小的特点,在减小振动控制器结构质量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惯容器主要是通过利用结构的转动惯量大于其质量带来的惯性这一效应,再通过使用齿轮或者滚珠丝杠等结构进一步增大其惯性比。但是这类惯容器的惯性比都是定值,难以跟随主结构振动情况的变化而做出必要的调整,存在惯性比不可调等不足,难以达到最佳的振动控制效果。本发明基于振动控制对系统惯性的需求,设计了一款转动惯量可依据主结构振动响应的变化自适应调节惯性比的惯容器。本发明是在滚珠丝杠-飞轮惯容器的基础上,通过降低飞轮的基本转动惯量,并在飞轮盘面上增加了密度大、飞轮径向移动的弹簧-质量块结构,利用飞轮转动时质量块受到的离心力与弹簧恢复力之间的力平衡改变质量块质心与转动中心的径向距离,从而实现根据主结构的振动情况自适应调节飞轮转动惯量,进而达到自动调节惯容器惯性比的目的。最后利用仿真方法验证了本发明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目前为止,没有专利公开关于惯性比自适应调节惯容器的设计。
发明内容
为了更好地解决在振动控制过程中,控制器对可变惯性的需求,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惯性比自适应调节的惯容器。
本发明通过振动控制过程中对惯性的需求分析,以及对惯容器原理的理解,将原始的丝杠-飞轮惯容器的飞轮改为基础转动惯量和可调转动惯量两部分。其中,基础转动惯量部分为一般的飞轮,其上加工了用于安装可调转动惯量部分的安装机构,同时为了增大整体转动惯量的变化范围,基础转动惯量部分使用密度小且有足够强度的铝合金加工而成。所述可调转动惯量部分基于弹簧-质量块结构设计,利用质量块在飞轮旋转时受到的离心力与弹簧恢复力之间的力平衡自动调节质量块质心与飞轮转动中心的距离,实现对飞轮转动惯量的自动调节。考虑到要增大转动惯量的可调范围,质量块材料选用密度较大且具有良好的自润滑特性的铜或铜合金加工而成。最后,利用数值方法仿真了惯性比随外力载荷的变化情况以验证本发明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惯性比自适应调节惯容器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惯性比自适应调节惯容器的基本理论设计
所述惯容器中可调转动惯量结构的理论基础为,弹簧-质量块结构在飞轮旋转时质量块所受离心力与弹簧恢复力之间的力平衡,其运动方程表示为如下形式:
Figure BDA0002714176090000021
其中,等号左边为质量块所受惯性力;等号右边第一项为质量块所受的离心力,等号右边第二项为弹簧的恢复力;m为质量块的质量,ω(t)为飞轮的角速度,R(t)为质量块质心到飞轮转动中心的距离(即转动半径),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R0为质量块质心与飞轮转动中心的最小距离,t为时间变量。
基于丝杠-螺母运动副的运动原理,飞轮的角速度ω(t)与丝杠所受载荷之间运动方程表示为如下微分方程形式:
Figure BDA0002714176090000031
其中,p为丝杠的螺距;Fl(t)为丝杠所受的载荷;J(t)为飞轮的转动惯量,表示为:
J(t)=J0+nmR2(t) (3)
其中,J0为飞轮的固定转动惯量;等式右边第二项表示飞轮的可调转动惯量部分,其中n为弹簧-质量块结构的数量,考虑到对称性和转动的平衡,n取2的整数倍。
联合式(1)-(3)得到本发明惯容器的自适应惯性比为:
Figure BDA0002714176090000032
以上为所设计的惯容器惯性比自适应调节的理论原理。
步骤2:惯性比自适应调节惯容器可调转动惯量飞轮的结构理论设计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较大的范围内调节惯容器的惯性比。由式(4)可知,要实现此目的,需要使飞轮的固定转动惯量J0尽量小,并且增大质量块的质量m。将飞轮看作是绕中心做定轴转动的匀质圆盘,则其固定转动惯量用下式表示:
Figure BDA0002714176090000033
式中,r为飞轮的半径,ρ为飞轮的密度,V为飞轮的总体积。结合式(4)和(5)可知,在飞轮半径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密度较小的材料,并减小飞轮的体积来减小飞轮的固定转动惯量J0。因此,本发明的飞轮主体部分采用密度较小的铝合金加工而成,并去除了飞轮盘面的一部分材料以进一步减小飞轮的固定转动惯量。
为获得较大的惯性比可调节范围,根据式(3),并充分考虑惯容器的尺寸限制、飞轮回转半径等约束问题,增加质量块的质量m和数量n是增加惯容器可调惯性比的合理途径。在综合考虑常用材料的密度、成本、可加工性、自润滑性等性能后,质量块的材料定为铜。
步骤3:基于上述理论的惯容器自适应可调飞轮的结构设计
本发明所设计的惯容器主要包括如下核心部件:壳体3、丝杠4、飞轮5和螺母6。
其中,螺母6与飞轮5固连且螺母的轴线与飞轮的转动中心同轴;所述丝杠4的顶端为惯容器的端点B2,丝杠4与螺母6连接,丝杠4与螺母6组成丝杠-螺母运动副,将惯容器的端点B2受到的直线运动转换为飞轮的旋转运动。
所述飞轮5包括飞轮的基本部分9、弹簧7和质量块8。其中,飞轮的基本部分9通过去除飞轮5盘面的一部分材料构成;飞轮5沿径向开有多个导向槽,质量块8安装导向槽内,并能沿飞轮的径向做直线运动。弹簧7一端与质量块8连接,另一端与导向槽靠近飞轮转动中心的一侧相连,为质量块提供指向飞轮转动中心的拉力。
所述壳体3为空心结构,其将飞轮5、螺母6及丝杠4组成的结构包裹在内,从而给惯容器的飞轮部分提供一个相对密封且干净的环境,减少惯容器工作时所受的外界干扰。
步骤4:仿真验证
由于(1)和(2)为复杂的微分方程,其解析解难以获得,为了验证本发明的可行性,搭建了自适应惯容器的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并用模拟的载荷信号对本发明进行了相应的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本发明能够对其所受外载荷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响应,达到了设计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基于离心力和弹簧恢复力的动力学特性,建立了自适应惯容器对其所受载荷变化而自适应调节惯性比的理论基础,该理论基础能够有效地支撑起自适应惯容器的设计及后续相关的适应性改进需求;
2)基于惯性比自适应调节的理论基础,本发明设计了惯性比自适应可调的丝杠-飞轮惯容器基本结构,能够对后续类似的发明及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
3)基于模拟载荷信号对惯容器做了相应的仿真,结果表明本发明所设计的惯容器能够根据载荷的变化情况自动调节惯容器的惯性比,这个性能恰是一些被动振动控制器所需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惯性比自适应调节惯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转动惯量自适应调节飞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仿真中模拟外载荷的谐波信号。
图4是本发明设计的惯容器在模拟外载荷下转动惯量的变化情况。
图5是本发明设计的惯容器在模拟外载荷下惯性比的变化情况。
图中:1惯容器的端点A;2惯容器的端点B;3壳体;4丝杠;5飞轮;6螺母;7弹簧;8质量块;9飞轮的基本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自适应惯性比理论基础的推导过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设计及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具体过程是针对图1所示自适应惯容器结构所进行,详细设计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自适应惯容器惯性比自适应可调结构的数学模型,如图1所示自适应惯容器的物理结构,当惯容器的端点A1和惯容器的端点B2受到外力载荷时,在丝杠-螺母运动副的作用下,外力载荷转换为飞轮受到的扭矩,进而带动飞轮转动。当飞轮以角速度ω(t)转动时,质量块m受到的离心力Fc(t)表示为
Fc(t)=mω2(t)R(t) (1)
考虑到质量块m沿飞轮径向运动时所受的弹簧恢复力Fk(t)为
Fk(t)=k[R(t)-R0] (2)
由牛顿运动定律可以得到,质量块m在飞轮转动时所受合外力如下
Figure BDA0002714176090000061
其中,a为质量块m在飞轮径向方向的加速度。
将式(1)和(2)代入(3)式得到飞轮在水平面内转动时的运动方程
Figure BDA0002714176090000062
为了得到飞轮的角速度ω(t),需要得到飞轮在外力载荷下的运动方程。对于飞轮存在如下关系
J(t)β=N(t) (5)
式中,β为飞轮的角加速度且
Figure BDA0002714176090000063
N(t)为合外力矩,考虑到丝杠-螺母运动副特性可得N(t)为
Figure BDA0002714176090000064
其中,Fl(t)为丝杠所受外力载荷。将式(6)及β代入式(5)得到外力作用下飞轮的运动方程为
Figure BDA0002714176090000071
式(6)中飞轮的转动惯量J(t)由飞轮的固定转动惯量和可调转动惯量两部分组成,即
J(t)=J0+nmR2(t) (8)
式(4)、(7)和(8)即为本发明所设计惯容器的转动惯量自适应可调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进而可得惯容器的惯性比为
Figure BDA0002714176090000072
至此,得到本发明所设计惯容器惯性比随载荷自适应调节的基本原理。
步骤2:考虑到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较大的范围内实现惯容器惯性比的自适应可调,即实现飞轮的转动惯量自适应可调。绕中心转动的飞轮可以认为是一个密度均匀分布的绕中心转动的圆盘,则其固定转动惯量部分(如图2中飞轮的基本部分9)的转动惯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714176090000073
结合式(8)可知,减小基础转动惯量J0能够有利于增大飞轮整体的转动惯量J(t)可调范围。考虑式(10),在回转半径r给定的情况下,飞轮的基本转动惯量可以通过减小飞轮体积V以及使用密度ρ更小的材料来实现降低基本转动惯量J0的目标。
因此,本发明惯容器中飞轮的基本部分9采用的材料为铝合金,其密度为2.7g/cm3。为了进一步的减小飞轮的基本转动惯量,并在保证飞轮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的条件下,去除了飞轮盘面上的部分材料(对比图1中的5和图2中的9)。基于上述参数和条件,确定本设计惯容器中飞轮的基本转动惯量J0=2×10-4kg·m2
从式(8)等号右边第二项可知,在飞轮直径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质量块的质量m和增加质量块的数量n是增大飞轮转动惯量可调范围的重要手段,因此质量块选择密度较大且带有自润滑性的铜加工而成,其为长宽高都为20mm的正方体,并且在质量块两端留有滑块与飞轮上滑轨配合实现质量块在离心力Fc(t)和弹簧恢复力Fk(t)的作用下沿飞轮径向运动。确定质量块质量为0.072kg,数量为4个。如图2所示,质量块8通过弹簧7与飞轮5相连,从而实现质量块质心与飞轮转动中心的位置R(t)=10~96mm的变化。
步骤3:基于上述理论的惯容器自适应可调飞轮的结构设计
所设计的惯容器主要包括如下核心部件:壳体3、丝杠4、飞轮5和螺母6。
其中,螺母6与飞轮5固连且螺母的轴线与飞轮的转动中心同轴(如图2中螺母6的位置所示),螺母6与丝杠4组成丝杠-螺母运动副,目的是将惯容器的端点B受到的直线运动转换为飞轮的旋转运动。丝杠4以及与丝杠配套的螺母6可以根据需求选用,丝杠4螺距选为p=10mm。
所述飞轮5由飞轮的基本部分9、弹簧7及质量块8组成。质量块8安装在飞轮5上的沿径向开的导向槽内,质量块8能沿飞轮的径向做直线运动。弹簧7一端与质量块8连接,另一端与导向槽靠近飞轮转动中心的一侧相连,为质量块提供指向飞轮转动中心的拉力。
所述壳体3为空心结构,其目的是为了给惯容器的飞轮部分提供一个相对密封且干净的环境,减少惯容器工作时所受的外界干扰;壳体3另一个作用就是便于惯容器的安装,因此壳体的结构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和安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并没有统一的样式、材质等要求,本发明中暂不对壳体的设计进行过多的说明。
步骤4:仿真验证
对图1所示的惯容器在外力载荷时的响应情况进行仿真验证与分析。根据惯容器的性质,其所受外力载荷
Fl(t)=F2(t)-F1(t) (11)
式中,F1(t)和F2(t)分别是本发明所设计的惯容器的端点A1和惯容器的端点B2所受的外力载荷。考虑到惯容器在应用中常将惯容器的端点A1作为固定点的实际情况,在这一步的仿真验证中将惯容器的端点A1设置为固定端,即F1(t)=0。根据实际情况,将所受外力载荷设置为如图3所示的谐波载荷,谐波幅值为10N。本发明所设计的惯容器的相关参数设置为n=4,m=0.28kg,k=500N/m,J0=0.0002kg·m2,R0=0.01m,p=0.01m。再通过数值仿真的仿真来验证惯容器的转动惯量及惯性比随载荷的变化情况。
图4为本发明所设计的惯容器的转动惯量随外力载荷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在t=4s当外力载荷开始改变时(如图3所示),惯容器的转动惯量也开始增加开始变大。在t=5s时(如图3所示在外力载荷改变到半个周期时其变化率最大时),惯容器的转动惯量迅速的增大并达到一个周期内的最大值(4.8×10-4kg·m2),之后迅速减小并在t=6s附近时惯容器的转动惯量恢复到2.8×10-4kg·m2(基础转动惯量加上质量块在最小位置时带来的转动惯量部分)。图4中后面周期进一步说明了本发明所设计惯容器的转动惯量能够实现根据外力载荷的变化而改变。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所设计的自适应惯容器,惯容器的惯性比bv被仿真如图5所示。结合图3可以看出,随着外力载荷的变化,本发明设计的自适应惯容器的惯性比在很大的范围内自适应调节(89.8kg~279.6kg),表明该惯容器能够满足根据外力载荷自适应调节惯性比的设计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

1.一种惯性比自适应调节惯容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基于丝杠-飞轮惯容器,对飞轮进行结构设计,降低飞轮的基础转动惯量,同时在飞轮盘面上增加弹簧-质量块结构;当丝杠受外力载荷致使飞轮转动,质量块在离心力和弹簧恢复力的共同作用下沿飞轮径向运动,质量块位置的变化使得飞轮的转动惯量随之改变,进而使惯容器的惯性比随外力载荷的变化而自适应调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惯性比自适应调节惯容器的理论设计
飞轮的转动惯量与其质量分布有关,在飞轮盘面上设计弹簧-质量块结构,利用飞轮转动时质量块所受离心力与弹簧恢复力之间的力平衡,得到质量块在飞轮径向方向位置与飞轮角速度的关系:
Figure FDA0002714176080000011
其中,等号左边为质量块所受惯性力;等号右边第一项为质量块所受的离心力,等号右边第二项为弹簧的恢复力;m为质量块的质量,ω(t)为飞轮的角速度,R(t)为质量块质心与飞轮转动中心的距离,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R0为质量块质心与飞轮转动中心的最小距离,t为时间变量;
基于丝杠-螺母运动副的运动原理,飞轮的角速度ω(t)与丝杠所受载荷之间的运动方程表示为如下微分方程形式:
Figure FDA0002714176080000012
其中,p为丝杠的螺距;Fl(t)为丝杠所受的载荷;J(t)为飞轮的转动惯量,表示为
J(t)=J0+nmR2(t) (3)
其中,J0为飞轮的固定转动惯量;等式右边第二项表示飞轮的可调转动惯量部分,n为弹簧-质量块结构的数量,n取2的整数倍;
由式(1)-(3)得到惯容器的自适应惯性比为:
Figure FDA0002714176080000021
步骤2:可调转动惯量飞轮的结构理论设计
由式(4)可知,通过减小飞轮的固定转动惯量J0,并增大质量块的质量m,以实现在较大范围内调节惯容器的惯性比;将飞轮看作是绕中心做定轴转动的匀质圆盘,则其固定转动惯量表示为:
Figure FDA0002714176080000022
式中,r为飞轮的半径,ρ为飞轮的密度,V为飞轮的总体积;结合式(4)和(5)可知,在飞轮半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小飞轮的密度及体积来减小飞轮的J0;因此飞轮主体部分采用铝合金加工而成,并去除飞轮盘面的一部分材料以进一步减小飞轮的固定转动惯量;
根据式(3),并充分考虑惯容器的尺寸限制、飞轮回转半径约束问题,增加质量块的质量m和数量n,所述质量块的材质为铜;
步骤3:惯容器自适应可调飞轮的结构设计
所述惯容器包括壳体(3)、丝杠(4)、飞轮(5)和螺母(6);
所述螺母(6)与飞轮(5)固连且螺母(6)的轴线与飞轮(5)的转动中心同轴;所述丝杠(4)的顶端为惯容器的端点B(2);丝杠(4)与螺母(6)连接,并与螺母(6)组成丝杠-螺母运动副,将惯容器的端点B(2)受到的直线运动转换为飞轮的旋转运动;
所述飞轮(5)包括飞轮的基本部分(9)、弹簧(7)和质量块(8);其中,飞轮的基本部分(9)通过去除飞轮(5)盘面的一部分材料构成;飞轮(5)沿径向开有多个导向槽,质量块(8)安装导向槽内,并能沿飞轮的径向做直线运动;弹簧(7)一端与质量块(8)连接,另一端与导向槽靠近飞轮转动中心的一侧相连;
所述壳体(3)为空心结构,其将飞轮(5)、螺母(6)及丝杠(4)组成的结构包裹在内;
步骤4:仿真验证
搭建惯性比自适应调节惯容器的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并用模拟的载荷信号对所述惯容器进行验证。
CN202011067382.1A 2020-10-06 2020-10-06 一种惯性比自适应调节惯容器的设计方法 Active CN1122571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7382.1A CN112257194B (zh) 2020-10-06 2020-10-06 一种惯性比自适应调节惯容器的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7382.1A CN112257194B (zh) 2020-10-06 2020-10-06 一种惯性比自适应调节惯容器的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57194A CN112257194A (zh) 2021-01-22
CN112257194B true CN112257194B (zh) 2022-09-20

Family

ID=74234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7382.1A Active CN112257194B (zh) 2020-10-06 2020-10-06 一种惯性比自适应调节惯容器的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571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7569B (zh) * 2021-02-09 2021-08-21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隔震裝置
CN114012240B (zh) * 2021-11-04 2022-04-22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一种用于调节惯性摩擦焊接转动惯量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6122A (zh) * 2011-10-08 2012-06-20 江苏大学 可变惯质系数的齿轮齿条式惯容器装置
CN108964342B (zh) * 2018-06-22 2020-07-14 河海大学 一种可在线连续控制惯容量的半主动惯容
CN110735886B (zh) * 2019-10-21 2021-03-30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商用车自适应工况惯质系数可变的惯容器
CN110778672A (zh) * 2019-11-13 2020-02-11 江苏科技大学 行星滚柱丝杠式惯容器及其惯质系数计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57194A (zh) 2021-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57194B (zh) 一种惯性比自适应调节惯容器的设计方法
WO2022073152A1 (zh) 一种惯性比自适应调节惯容器的设计方法
Shen et al. Improved design of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by using the inert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vehicle suspension
JP5254248B2 (ja) 構造物の振動制御装置
CN102506122A (zh) 可变惯质系数的齿轮齿条式惯容器装置
CN103322105B (zh) 一种仿生空气弹簧系统
CN108086513A (zh) 形状记忆合金型多级惯容减震系统
Zapoměl et al. A computational investigation on the reducing lateral vibration of rotors with rolling-element bearings passing through critical speeds by means of tuning the stiffness of the system supports
CN106407607B (zh) 一种机载多轴隔振系统及优化方法
Dong et al. Magneto-rheological variable inertia flywheel
Yao et al. A new method for torque balancing of planar linkages using non-circular gears
RU2719844C1 (ru) Инерционный демпфер и способ уменьшения амплитуды колебаний
Ge et al. Modeling, testing, and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a planetary flywheel inerter
CN207905153U (zh) 形状记忆合金型多级惯容减震系统
WO2020155644A1 (zh) 自适应机械驱动调节转动惯量式控制系统
CN113341714A (zh) 一种磁悬浮轴承转子控制系统同频干扰的抵消方法
CN209509215U (zh) 自适应机械驱动调节转动惯量式控制系统
US20150128750A1 (en) Linkage mechanism, robot working platform and design method for robot working platform
CN109165414A (zh) 一种空间非合作目标抓捕过程中振动冲击抑制机构优化设计方法
CN107972890A (zh) 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太阳能电池阵振动抑制系统及方法
Zobairi et al. Kineto-elastodynamic balancing of 4R-four-bar mechanisms by internal mass redistribution
CN113263519A (zh) 一种基于拮抗控制的变刚度旋转关节
Wei et al. Nonlinear dynamics of an electrorheological sandwich beam with rotary oscillation
Wu et al. Lever-Based Semiactive Inert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Vibration Absorbers
CN107939908A (zh) 抑制磁悬浮飞轮章动的液体阻尼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