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56156B - 显示装置和压力感应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和压力感应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56156B
CN112256156B CN202011284316.XA CN202011284316A CN112256156B CN 112256156 B CN112256156 B CN 112256156B CN 202011284316 A CN202011284316 A CN 202011284316A CN 112256156 B CN112256156 B CN 1122561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sensing
lines
substrate
line
metal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843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56156A (zh
Inventor
陆志涛
张鑫
江淼
陈黎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8431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561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56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561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561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561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2Light pens for emitting or receiving ligh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和压力感应检测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压力感应面板、光感显示面板、信号处理单元、控制单元,压力感应面板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为柔性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条第一金属导电线;所述多条第一金属导电线分为相互并列设置的第一驱动线和第一读出线;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条第二金属导电线;所述多条第二金属导电线分为相互并列设置的第二驱动线和第二读出线;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线和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线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信号处理单元驱动所述光感显示面板和所述压力感应面板工作,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显示面板工作。上述压力感应面板无需在基板上额外设置压力感应电容或传感器,不仅降低了压力感应面板的制作成本,更提高了压力检测效率,控制单元不仅可展示信号相应的显示内容,还可结合光照位置和压感位置进行坐标位置矫正,进而得到更加准确的位置信息以便响应用户操作。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和压力感应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和压力感应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触控式显示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其中包括对压力触控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压力触控技术,是一种在显示模组的边缘设置压力感应装置对用户的按压操作进行感知,并依据所感知的不同按压力度实现不同操作与菜单调用的新技术。
然而,该技术通常需采用大量电容实现触控压力检测,不仅对面板柔性造成影响,还提高了面板制作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面板制作成本的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压力感应面板、光感显示面板、信号处理单元、控制单元以及与所述压力感应面板中第二基板背向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线的一侧相连的显示面板,所述压力感应面板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为柔性基板;
在所述第一基板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条第一金属导电线;所述多条第一金属导电线分为相互并列设置的第一驱动线和第一读出线;
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条第二金属导电线;所述多条第二金属导电线分为相互并列设置的第二驱动线和第二读出线;
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线和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线之间呈夹角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均为透明基板。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多条第一金属导电线包括至少三条第一金属导电线;所述至少三条第一金属导电线分为至少一条所述第一驱动线和至少两条所述第一读出线;所述第一驱动线和所述第一读出线相互并列且间隔错开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线的数量为奇数时,所述第一读出线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驱动线的数量,且所述第一读出线与所述第一驱动线之差为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线和/或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线为非直线型导电线。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基板为柔性基板。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线和所述第二驱动线上负载有驱动电压,所述第一读出线和所述第二读出线不加电压或负载有参考电位,以感应所述第一驱动线和所述第二驱动线上的驱动电压。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压力感应面板,以及与所述压力感应面板中第二基板背向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线的一侧相连的显示面板。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信号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读出线输出的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读出线输出的第二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确定所述压力感应面板上的光照位置或压感位置;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光照位置或所述压感位置,驱动所述光感显示面板展示所述光照位置和/或所述压感位置对应的显示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压力感应检测方法,用于压力感应面板,所述压力感应面板为上述所述的压力感应面板,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压力感应面板的第一驱动线和第二驱动线上施加驱动电压后,接收用户在所述压力感应板上的触控操作;
确定所述第一读出线和所述第二读出线中的目标读出线;所述目标读出线为负载电压变化的第一读出线和第二读出线;
根据所述目标读出线,确定所述压力感应板上的压力大小和触控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目标读出线包括至少两条第一读出线和至少两条第二读出线,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读出线,确定所述压力感应板上的压力大小和触控位置,包括:确定所述目标读出线中第一读出线的数量和第二读出线的数量;获取所述目标读出线中至少两条第一读出线之间的第一水平距离,以及至少两条第二读出线之间的第二水平距离;根据所述第一水平距离、所述第二水平距离以及所述第一读出线的数量和第二读出线的数量,确定所述压力感应板上的压力感应面积;根据所述压力感应面积,确定所述压力大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目标读出线在所述压力感应面板中的坐标位置;根据所述坐标位置,确定所述触控位置。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压力感应面板,通过在面板中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置具有导电性能的金属导电线,同时将该金属导电线分为施有驱动电压的驱动线和不带驱动电压的读出线,使得面板在受到外界压力变形后,其上下两层金属导电线因交叉接触而引起读出线负载上驱动电压,从而利用带有驱动电压的读出线检测压力感应面板的压力大小和触控位置。本实施例中的压力感应面板无需在基板上额外设置压力感应电容或传感器,不仅降低了压力感应面板的制作成本,更提高了压力检测效率;在显示装置内容,控制单元不仅可展示信号相应的显示内容,还可结合光照位置和压感位置进行坐标位置矫正,进而得到更加准确的位置信息以便响应用户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力感应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力感应面板中金属导电线的俯视布局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运作模式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运作场景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压力感应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压力感应检测方法的场景应用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压力感应检测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压力感应检测方法的压力感应面积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位置检测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激光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感光原理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压力感应面板100,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
具体地,所述第一基板101为柔性基板。所述第一基板101的材料包括半导体材料或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例如玻璃。而在所述第一基板101面向所述第二基板102的一侧,设置有多条第一金属导电线1011,多条第一金属导电线1011分为相互并列设置的第一驱动线1011a和第一读出线1011b。
更具体地,在所述第二基板102面向所述第一基板101的一侧,同样设置有多条第二金属导电线1021,多条第二金属导电线1021分为相互并列设置的第二驱动线1021a和第二读出线1021b,并列方式包括平行。
基于上述设置,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线1011和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线1021之间呈夹角设置,即第一金属导电线1011与第二金属导电线1021之间非同向设置。如图2所示,为该压力感应面板100中金属导电线的俯视布局示意图,图2中可观察到由第一金属导电线1011与第二金属导电线1021构成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金属导电线1011(包括第一驱动线1011a和第一读出线1011b)沿X轴设置、第二金属导电线1021(包括第二驱动线1021a和第二读出线1021b)沿Y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101和所述第二基板102均为透明基板。本申请提出将第一基板101和所述第二基板102同时设为透明基板,目的在于当压力感应面板100应用于具有感光装置的其他设备中时,其他设备结合压力感应面板100所具有的压感功能,仍然能够无障碍接收到透过压力感应面板100的光信号,实现压感功能与光感功能的无障碍结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线和所述第二驱动线上负载有驱动电压,所述第一读出线和所述第二读出线不加电压或负载有参考电位,以感应所述第一驱动线和所述第二驱动线上的驱动电压。
具体地,金属导电线中驱动线负载驱动电压的作用将结合下述实施例,在下述实施例中详细描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参阅图2,所述多条第一金属导电线1011包括至少三条第一金属导电线1011,所述至少三条第一金属导电线1011分为至少一条所述第一驱动线1011a和至少两条所述第一读出线1011b,所述第一驱动线1011a和所述第一读出线1011b相互并列且间隔错开设置。
具体地,由于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中的第一金属导电线1011和第二金属导电线1021呈夹角设置,若压力感应面板100受到外力,一定程度下会使得第一基板101和/或第二基板102发生形变,进而导致第一金属导电线1011和第二金属导电线1021中的部分线因相交而接触,闭环线形成不同大小的接触面,此时若需根据接触面分析压力大小,则须设置第一金属导电线1011和第二金属导电线1021均包括多条。
同时,由于本申请提出通过对第一驱动线1011a和第二驱动线1021a施加驱动电压,第一读出线1011b和第二读出线1021b不加电压或负载有参考电位,以感应第一驱动线1011a和第二驱动线1021a上的驱动电压,因此当压力感应面板100发生形变时,第一金属导电线1011和第二金属导电线1021接触导致第一读出线1011b和第二读出线1021b的电位从无电位(或参考电位)变为驱动电压,此时通过检测电压变换的读出线所构成的接触面,即可分析得到压力大小,因此本申请提出第一基板101与第二基板102各自所包括的金属导电线包括至少三条,而其中需包括至少两条读出线,即当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线1011的数量为奇数时,所述第一读出线1011b与所述第一驱动线1011a之间的数量之差为1。例如,第一读出线1011b-第一驱动线1011a=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线和/或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线为非直线型导电线,例如波浪形或网格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板为柔性基板。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均为柔性基板,即两侧均可检测压力,可优化压力感应面板的压力检测准确率。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面板中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置具有导电性能的金属导电线,同时将该金属导电线分为施有驱动电压的驱动线和不带驱动电压的读出线,使得面板在受到外界压力变形后,其上下两层金属导电线因交叉接触而引起读出线负载上驱动电压,从而利用带有驱动电压的读出线检测压力感应面板的压力大小和触控位置,此时的压力感应面板无需在基板上额外设置压力感应电容或传感器,不仅降低了压力感应面板的制作成本,更提高了压力检测效率。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压力感应面板100,以及与所述压力感应面板100中第二基板102背向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线1021的一侧相连的显示面板200。
具体地,该显示面板200可以是内置光感传感器的光感显示面板,而光感传感器可用于识别待识别光源(如激光)的光点位置电信号、强度电信号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信号处理单元300和控制单元400。
所述信号处理单元300,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读出线1011b输出的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读出线1021b输出的第二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确定所述压力感应面板100上的光照位置或压感位置;
所述控制单元400,用于根据所述光照位置或所述压感位置,驱动所述显示面板200展示所述光照位置和/或所述压感位置对应的显示信息。
具体地,可参阅图5中的(a)图、(b)图,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结合外部触发工具(如激光笔)实际可存在两种运作模式:如图5中(a)图所示的远程控制模式,显示装置可接收并响应激光笔发出的光信号;如图5中(b)图所示的手写控制模式,显示装置可接收并响应笔(或激光笔)接触而产生的电信号。可以理解的是,在如图5中(b)图所示的手写控制模式中,虽然本实施例仅说明了通过笔实现压感触控的形式,但不排除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手指或指挥棒等实现压感触控,因此本申请提出对触控压力感应面板的物体不作限制。同样地,在如图5中(a)图所示的远程控制模式中,当激光笔为红外(不可见)激光笔时,其相应坐标(光感位置)下的虚拟光点可被展示于显示装置,且该虚拟光点紧随激光笔的移动而移动。
更具体地,如图6中的(a)图所示,设置信号处理单元300和控制单元400的作用在于:信号处理单元300驱动显示装置中的光感显示面板(光感模块)工作,控制单元400驱动显示装置中的光感显示面板(显示模块)工作。在激光笔的激光操控下,光感传感器可以识别光点位置和强度的电信号,将电信号传输到信号处理单元300中,使得激光笔的光源数据信息(包括光照位置)经由信号处理单元300传输至控制单元400,进而由控制单元400获取分析,并基于其分析结果控制显示装置展示相应内容。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单元400可以是PC(personal computer)、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ECU(Electronic ControlUnit)、MCU(Microcontroller Unit)、MPU(Micro Processor Unit)以及SOC(System-on-a-Chip)中的任意一个。
进一步地,如图6中的(b)图所示,信号处理单元300驱动显示装置中的光感显示面板(光感模块)和压力感应面板(压感模块)工作,控制单元400驱动显示装置中的光感显示面板(显示模块)工作。在激光笔的接触操控下,显示装置获得第一读出线1011b输出的第一电信号和第二读出线1021b输出的第二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输到信号处理单元300中,使得激光笔的触控数据信息(如压感位置)经由信号处理单元300传输至控制单元400。此时,控制单元400不仅可展示信号相应的显示内容,还可结合光照位置和压感位置进行坐标位置矫正,进而得到更加准确的位置信息以便响应用户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提及的激光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外形接近手写笔形式的外形,以期满足用户需求。同时,该激光笔中除包括电池、主控IC、激光产生模组、激光准直透镜组之外,还可内置陀螺仪,使之能够检测到笔的倾斜角和加速度等信息。还需说明的是,基于其需要具备出射光线的功能,本申请还提出该激光笔的笔尖需采用透明笔尖,以便于内部产生的激光能够顺利出射至显示装置上。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压力感应面板的基础上设置具有光感功能的显示面板,使得两面板组合而成的显示装置不仅能检测压力大小,还能检测由触控或光照产生的触控位置,使得显示装置在原有基础上具备远程交互能力,该显示装置不仅降低了制作成本,更提高了感应效率,满足了用户的业务需求。
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力感应检测方法。本实施例主要以该方法应用于上述图1中的压力显示面板100来举例说明。参照图7,该压力感应检测方法具体包括步骤S701~步骤S703,具体如下:
S701,在所述压力感应面板的第一驱动线和第二驱动线上施加驱动电压后,接收用户在所述压力感应板上的触控操作;
S702,确定所述第一读出线和所述第二读出线中的目标读出线;所述目标读出线为负载电压变化的第一读出线和第二读出线;
S703,根据所述目标读出线,确定所述压力感应板上的压力大小和触控位置。
具体地,在检测压力感应面板所承受压力大小之前,首先需在压力感应面板的第一驱动线和第二驱动线上同时施加驱动电压,使得第一金属导电线中的第一驱动线负载有区别于第一读出线的驱动电压、第二金属导电线中的第二驱动线负载有区别于第二读出线的驱动电压,如此即可在压力感应面板受到外部压力产生形变而使得第一金属导电线与第二金属导电线部分或全部接触后,使得原先不带电压或仅带参考电位的第一/第二读出线负载上与第一/第二驱动线相同的驱动电压,出现电位变换的读出线即可作为目标读出线,继续作用于分析压力感应板上的压力大小和触控位置。
更具体地,由于当用户在压力感应板上实施一个触发操作(点击、滑动或长按等),压力感应板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一金属导电线与第二金属导电线因接触会形成一个接触面,而该接触面的大小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与压力大小具有正相关关系,因此本申请提出通过识别目标读出线来确定当前所形成的接触面,基于接触面面积大小与压力大小之间的预设关系,由接触面分析确定压力感应板上的压力大小。同时,由于接触面实际存在于压力感应面板中的某个坐标位置,因此同样可通过分析接触面对应目标读出线在压力感应面板中的坐标,来确定压力感应面板上的触控位置。
例如,可参阅图8,用户使用激光手写笔在压力感应面板100上触控操作,由于用户的出力,激光手写笔的笔尖会使得压力感应面板100上的第一基板101出现形变,进而使得该第一基板101上的第一金属导电线1011与第二基板102上的第二金属导电线1021相交而接触,此时由于各个基板层中的驱动线均负载有驱动电压,金属导电线接触而使原本不带驱动电压的读出线转变为负载驱动电压,此时电压变换的读出线即作为目标读出线,可用于作为后续分析依据,分析得到激光手写笔施加在压力感应面板100上的压力大小,以及该激光手写笔在压力感应面板100上的触控位置。
如图9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读出线包括至少两条第一读出线和至少两条第二读出线,步骤S70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7031,确定所述目标读出线中第一读出线的数量和第二读出线的数量;
S7032,获取所述目标读出线中至少两条第一读出线之间的第一水平距离,以及至少两条第二读出线之间的第二水平距离;
S7033,根据所述第一水平距离、所述第二水平距离以及所述第一读出线的数量和第二读出线的数量,确定所述压力感应板上的压力感应面积;
S7034,根据所述压力感应面积,确定所述压力大小。
其中,第一水平距离可以是指压力感应面板的第一基板中,第一读出线两两之间的距离,其单位可依据实际应用情况设定,如5mm、5μm等;第二水平距离可以是指压力感应面板的第二基板中,第二读出线两两之间的距离,其单位可依据实际应用情况设定,如5mm、5μm等;第一水平距离与第二水平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均可表示为:“p”。
其中,压力感应面积可以是指压力触控下第一读出线与第二读出线相交所形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在本实施例中可表示为:“S”。
具体地,若目标读出线中第一读出线的数量为N(x)、目标读出线中第二读出线的数量为N(y),而第一水平距离与第二水平距离均为p,则在N(x)>1、N(y)>1时,压力感应面积S可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得到:
S≈[N(x)-1]*[N(y)-1]*p2
例如,可参阅图10中的(a)图,若目标读出线中第一读出线的数量为N(x)=2、第二读出线的数量N(y)=2、第一水平距离与第二水平距离p=2mm,则压力感应面积S=4mm2;参阅图10中的(b)图,若目标读出线中第一读出线的数量为N(x')=3、第二读出线的数量N(y')=3、第一水平距离与第二水平距离p=2mm,则压力感应面积S=16mm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仅说明了在第一水平距离与第二水平距离相等时的情况,但不排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水平距离与第二水平距离不相等,如第一水平距离为2、第二水平距离为3,因此本申请对第一水平距离与第二水平距离之间的关系不作具体限制。
如图1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703具体还包括如下步骤:
S7035,确定所述目标读出线在所述压力感应面板中的坐标位置;
S7036,根据所述坐标位置,确定所述触控位置。
具体地,本申请提出在压力感应面板100中配置金属导电线时,即可按照一定规则布置导电线,如基于平面直接坐标系在压力感应面板的两个基板内测布置金属导电线,如此即可在压力感应面板100受到外界压力而产生部分金属导电线接触时,判定目标读出线在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定位到目标读出线所在的坐标位置,即可直接得到用户在压力感应面板100上的触控位置,进而基于该触控位置执行相应操作。
上述压力感应检测方法,通过对压力感应面板上的驱动线施加驱动电压,使得面板在受到外界压力变形后,带有驱动电压的驱动线与不带驱动电压的读出线因交叉接触而引起读出线负载上驱动电压,从而利用带有驱动电压的读出线检测压力感应面板的压力大小和触控位置。采用本方法,不仅降低了压力感应面板的制作成本,更提高了压力检测效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7、9、11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7、9、11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深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应用场景,以下将结合图6中的(a)图、(b)图说明显示装置在该应用场景中的具体应用。
但在说明之前,需要了解的是,本申请所提出的显示装置涉及触控式显示技术,而触控式显示技术目前仍存在无法实现远程交互的问题,虽然通过摄像头进行动作捕捉分析可以实现远程交互,但其识别精准度较低、响应不灵敏,极有可能导致误操作等问题,因而本申请提出在显示装置中集成感光传感器,使之同时具备远程交互功能与触控功能。
进一步地,在显示装置中集成感光传感器,以激光作为操控源实现精确远程地交互,再结合触控笔精确输入特性,本申请提出一种激光笔,其不仅可与显示装置配套组成远程交互显示系统,还能组成触控显示系统,该激光笔的结构示意图可参阅图12。
由此,如图6中的(a)图所示,用户可通过激光笔实现其与显示装置之间的远程交互,激光笔的主控IC控制激光产生模组生成激光,激光经由激光笔中的激光准直透镜组和透明笔尖,投射至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中的光感传感器可识别该激光光点位置和强度的电信号,进而显示与之相关的显示内容。
具体地,光感显示原理可参阅图13所示的电路图,其中的SVDD表示感光传感器的data电位,SVGG表示感光传感器的gate电位,Sense TFT表示用来感应光的薄膜晶体管(三极管),Cst表示储存电容,gate表示栅极,Switch TFT表示开关薄膜晶体管,Cint表示积分电容,Vref表示参考电位,Vout表示输出电位。
如图6中的(b)图所示,用户可通过激光笔实现其与显示装置之间的触控交互,在激光笔的接触操控下,显示装置可读出激光笔上透明笔尖的电信号,进而将电信号传输到信号处理单元中,使得激光笔的触控数据信息(如压感位置)能够经由信号处理单元传输至控制单元。此时,控制单元不仅可展示信号相应的显示内容,还可结合光照位置和压感位置进行坐标位置矫正,进而得到更加准确的位置信息以便响应用户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不仅具备触控交互功能,还具备远程交互功能,大大满足了用户的业务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压力感应面板、显示装置和压力感应检测方法分别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压力感应面板、光感显示面板、信号处理单元、控制单元以及与所述压力感应面板中第二基板背向第二金属导电线的一侧相连的显示面板,所述光感显示面板包括传感TFT、开关TFT、读出电路、处理系统,所述传感TFT的源极连接SVDD信号线,所述传感TFT的漏极与所述开关TFT的源极相连,所述传感TFT的栅极连接SVGG信号线,所述开关TFT的栅极连接Gate信号线,所述开关TFT的漏极与所述读出电路相连,所述压力感应面板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为柔性基板;
在所述第一基板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条第一金属导电线;所述多条第一金属导电线分为相互并列设置的第一驱动线和第一读出线;
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条第二金属导电线;所述多条第二金属导电线分为相互并列设置的第二驱动线和第二读出线;
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线和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线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信号处理单元驱动所述光感显示面板和所述压力感应面板工作,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显示面板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均为透明基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第一金属导电线包括至少三条第一金属导电线;所述至少三条第一金属导电线分为至少一条所述第一驱动线和至少两条所述第一读出线;所述第一驱动线和所述第一读出线相互并列且间隔错开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线的数量为奇数时,所述第一读出线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驱动线的数量,且所述第一读出线与所述第一驱动线之差为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导电线和/或所述第二金属导电线为非直线型导电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为柔性基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线和所述第二驱动线上负载有驱动电压,所述第一读出线和所述第二读出线不加电压或负载有参考电位,以感应所述第一驱动线和所述第二驱动线上的驱动电压。
8.一种压力感应检测方法,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压力感应面板的第一驱动线和第二驱动线上施加驱动电压后,接收用户在所述压力感应面板上的触控操作;
确定所述第一读出线和所述第二读出线中的目标读出线;所述目标读出线为负载电压变化的第一读出线和第二读出线;
根据所述目标读出线,确定所述压力感应面板上的压力大小和触控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力感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读出线包括至少两条第一读出线和至少两条第二读出线,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读出线,确定所述压力感应面板上的压力大小和触控位置,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读出线中第一读出线的数量和第二读出线的数量;
获取所述目标读出线中至少两条第一读出线之间的第一水平距离,以及至少两条第二读出线之间的第二水平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水平距离、所述第二水平距离以及所述第一读出线的数量和第二读出线的数量,确定所述压力感应面板上的压力感应面积;
根据所述压力感应面积,确定所述压力大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力感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读出线在所述压力感应面板中的坐标位置;
根据所述坐标位置,确定所述触控位置。
CN202011284316.XA 2020-11-17 2020-11-17 显示装置和压力感应检测方法 Active CN1122561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4316.XA CN112256156B (zh) 2020-11-17 2020-11-17 显示装置和压力感应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4316.XA CN112256156B (zh) 2020-11-17 2020-11-17 显示装置和压力感应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56156A CN112256156A (zh) 2021-01-22
CN112256156B true CN112256156B (zh) 2023-10-13

Family

ID=74266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84316.XA Active CN112256156B (zh) 2020-11-17 2020-11-17 显示装置和压力感应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5615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37425A1 (en) * 2011-09-13 2013-03-21 Albert-Ludwigs-Universität Freiburg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 position of a force
CN105404430A (zh) * 2015-12-25 2016-03-16 义乌修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d压感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以及3d压感触控实现方法
CN205899510U (zh) * 2016-06-14 2017-01-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CN106775099A (zh) * 2016-12-28 2017-05-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7168591A (zh) * 2017-07-05 2017-09-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触控面板、显示设备
CN109407880A (zh) * 2017-08-16 2019-03-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包括感测单元的显示装置和使用该显示装置的感测方法
CN111176486A (zh) * 2019-12-30 2020-05-1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60072B (en) * 2007-07-26 2012-03-11 Au Optronics Corp Touching panel
CN107608549B (zh) * 2017-09-08 2020-08-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感应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37425A1 (en) * 2011-09-13 2013-03-21 Albert-Ludwigs-Universität Freiburg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 position of a force
CN105404430A (zh) * 2015-12-25 2016-03-16 义乌修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d压感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以及3d压感触控实现方法
CN205899510U (zh) * 2016-06-14 2017-01-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CN106775099A (zh) * 2016-12-28 2017-05-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7168591A (zh) * 2017-07-05 2017-09-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触控面板、显示设备
CN109407880A (zh) * 2017-08-16 2019-03-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包括感测单元的显示装置和使用该显示装置的感测方法
CN111176486A (zh) * 2019-12-30 2020-05-1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56156A (zh) 2021-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3014B (zh) 顯示裝置
TWI387908B (zh) 物體位置偵測裝置與方法及應用該物體位置偵測裝置之影像顯示系統
CN101882031B (zh) 用于识别触摸的方法和装置
US8049726B2 (en) Optical trace detecting module
US20130194240A1 (en) Optical Input Devices with Sensors
CN103221908B (zh) 具有内含位置图案的电极的触敏装置
TWI387913B (zh) Optical touch devic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JP2011501307A (ja) 圧力センサーアレイを有するシングルタッチ型またはマルチタッチ型の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またはタッチパッド、および圧力センサーの製造方法
TWI384386B (zh) An optical input device,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n optical input system
US20140132854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JP2015170178A (ja) 感圧センサ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2007272898A (ja) 力イメージング入力のデバイスとシステム
JP2012068893A (ja) 表示装置
JP2000347807A (ja) 指やペンなどにより入力可能な座標入力装置
CN101441540A (zh) 光学触控装置
TW201506711A (zh) 觸控顯示裝置
TW200947275A (en) Optical trace detection module
JP2007241405A (ja) 手書きシステム
BRMU8800499U2 (pt) dispositivo eletrânico
KR20050018882A (ko) 초소형 정보기기용 촉각형 정보 입력 시스템 및 장치
CN101634920A (zh) 显示装置及确定在显示装置上的接触位置的方法
CN112256156B (zh) 显示装置和压力感应检测方法
US20100128005A1 (en) Touch panel by optics unit sensor
WO2007046604A1 (en) Device for inputting digital information
WO2018137356A1 (zh) Oled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触控操作区域的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