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55801A - 光机支架以及头戴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机支架以及头戴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55801A
CN112255801A CN202011266948.3A CN202011266948A CN112255801A CN 112255801 A CN112255801 A CN 112255801A CN 202011266948 A CN202011266948 A CN 202011266948A CN 112255801 A CN112255801 A CN 112255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frame
housing
hole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669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55801B (zh
Inventor
周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6694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558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55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55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55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558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6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机支架以及头戴式设备,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光机支架包括机架主体,机架主体开设有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两个光机安装孔,机架主体在第二表面上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分别位于光机安装孔的两侧,支撑板向远离机架主体的一侧延伸设置。本申请中的光机支架设计为一体结构,便于加工时一体成型,整个光机支架可将光机安装在安装孔处,可将分光镜以及反射镜安装在支撑板上,提高了光机支架集成度,可以大幅度减小光机支架结构件数量,减小体积,降低重量。

Description

光机支架以及头戴式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光机支架以及头戴式设备。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可以给用户带来与现实场景相差无几的视觉感受,是当前热门的研究领域。为了使用户能够更好地体验VR和AR技术,VR和AR通常使用头戴式设备进行显示。
目前左右光机模组都采用独立分体式结构,即左右光机模组各自独立的光机支架承载了其所需要的光机光学器件,之后再固定在另外的光机支架结构上;有少数光机采用了一体式结构,但只承载了与光机光学相关的器件,与整机相关的其他结构器件则是通过单独设计的结构支架支撑固定。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机支架,包括机架主体,所述机架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四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机架主体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两个光机安装孔,所述机架主体在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分别位于每一所述两个光机安装孔的两侧,所述支撑板向远离所述机架主体的一侧延伸设置。
本申请中的光机支架设计为一体结构,便于加工时一体成型,整个光机支架可将光机安装在安装孔处,可将分光镜以及反射镜安装在支撑板上,提高了光机支架集成度,可以大幅度减小光机支架结构件数量,减小体积,降低重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揭露了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图3揭露了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图4揭露了本申请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和图8分别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揭露了本申请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揭露了本申请图9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壳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揭露了本申请图9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壳体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揭露了本申请图3所示实施例中装饰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和图15分别揭露了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揭露了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7揭露了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中光机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18揭露了本申请图17所示实施例中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揭露了本申请图17所示实施例中机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0和图21分别揭露了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中鼻托组件不同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22揭露了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中主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揭露了本申请图22所示实施例中主板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4揭露了本申请图22所示实施例中主板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揭露了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中摄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揭露了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中散热组件的爆炸分解图;
图27和图28分别揭露了本申请图26所示实施例中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揭露了本申请图29所示实施例中视力调节眼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揭露了本申请图30所示实施例中眼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揭露了本申请图32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揭露了本申请图32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5揭露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图34所示主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可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揭露了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100的爆炸分解示意图。头戴式设备100可包括壳体组件10、与壳体组件10两相对端连接的支撑组件20、收容于壳体组件10内的主机30a以及安装在壳体组件10上的鼻托组件40。其中,壳体组件10、支撑组件20和鼻托组件40可构成一框架,以便于将头戴式设备100戴于用户头上,并在支撑组件20和鼻托组件40处分担用户头部所承受的头戴式设备100的重量。
该主机30a可包括光机组件30、主板组件50、摄像组件60、散热组件70等。由于该壳体组件10用于收容和保护主机30a,因此该壳体组件10又可称为主机壳体或保护壳体。壳体组件10与其所收容的主机30a可构成主机组件10a。头戴式设备100可以为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眼镜、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眼镜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以AR眼镜为例进行描述。
在AR眼镜的示例中,头戴式设备100可被配置成通过信号连接将数据传递到外部处理设备并从外部处理设备接收数据,信号连接可以是有线连接、无线连接或其组合。
然而,在其他情形中,头戴式设备100可用作独立设备,即在头戴式设备100自身进行数据处理。信号连接可以被配置成承载任何种类的数据,诸如图像数据(例如,静止图像和/或完全运动视频,可包括2D和3D图像)、音频、多媒体、语音和/或任何其他类型的数据。外部处理设备可以是例如游戏控制台、个人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话或其他类型的处理设备。信号连接可以是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Wi-Fi连接、蓝牙或蓝牙低能量(BLE)连接、以太网连接、电缆连接、DSL连接、蜂窝连接(例如,3G、LTE/4G或5G)等或其组合。附加地,外部处理设备可以经由网络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外部处理设备通信,网络可以是或可包括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内联网、城域网(MAN)、全球因特网或其组合。
头戴式设备100的壳体组件10可安装显示组件、光学器件、传感器和处理器等。在AR眼镜的示例中,显示组件被设计成,例如,通过将光投影到用户眼睛中,在用户对其现实世界环境的视图上覆盖图像。头戴式设备100还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并且还可包括电子电路系统以控制上述部件中的至少一些并且执行相关联的数据处理功能。电子电路系统可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请参阅图2和图3,图3揭露了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的爆炸分解示意图。该壳体组件10可包括第一壳体11、与第一壳体11通过扣合连接而配合的第二壳体12、罩设于第一壳体11远离第二壳体12一侧的面罩13以及围设在第一壳体11未被面罩13罩设的外表面上的装饰件14。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文中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另外,对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外壳”、“主机壳体”和“保护壳体”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第一壳体”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壳体”。
请参阅图3、图4和图5,图4揭露了本申请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的结构示意图,图5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壳体11的材质可为硬性材料。第一壳体11可包括第一壳体主体111、在第一壳体主体111一侧设置的安装框112以及与第一壳体主体111连接且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主体111两侧及安装框112两侧的连接臂113。
第一壳体主体111可为板状结构。第一壳体主体111远离第二壳体12的一侧罩设面罩13。第一壳体主体111朝向面罩13一侧的表面可为弧面或平面,当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第一壳体主体111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第一壳体主体111的第一通孔111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11的数量可为三个,分别为第一通孔1111a,1111b,1111c。第一通孔1111a,1111b,1111c依次并排设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1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例如,第一通孔11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四个,在此不做限定。
第一壳体主体111在罩设面罩13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围框1112。围框1112可围设在第一通孔1111例如第一通孔1111a,1111b,1111c的周围。围框1112在第一壳体主体111的表面上围设的形状可为梯形,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圆形、正方形和多边形等,不再赘述。围框1112的设置可将第一壳体主体111罩设面罩13的一侧表面分割为三个区域,以与面罩13配合。在一实施例中,围框1112自第一壳体主体111的表面向远离第二壳体12的一侧凸伸设置。可以理解地,围框1112与第一壳体主体111的表面形成一凹槽,所以围框1112也可以用凹槽替代,而凹槽自第一壳体主体111的表面向内凹陷设置。在一实施例中,围框1112也可以省略。
第一壳体主体111在第一通孔1111例如第一通孔1111a,1111b,1111c的两侧开设有贯穿第一壳体主体111的第二通孔1113。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113的数量可为两个,分别为第二通孔1113a,1113b。第二通孔1113a,1113b分别位于第一通孔1111的两侧。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11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例如,第二通孔111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可以为三个,也可以为四个,不做限定。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113a或1113b可以省略。
第一壳体主体111在罩设面罩13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走线槽1114,以对电路走线例如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进行让位。第一走线槽1114与第二通孔1113相通,并分别向第一壳体主体111远离安装框112一侧的边缘处延伸设置。电路走线可从第一走线槽1114延伸至第二通孔1113内。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走线槽1114自第一壳体主体111的表面向内凹陷设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走线槽1114的数量可为两个,例如第一走线槽1114a,1114b。第一走线槽1114a,1114b分别位于第一通孔1111的两侧。第一走线槽1114a与第二通孔1113a相通。第一走线槽1114b与第二通孔1113b相通。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走线槽1114可以省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走线槽1114a或1114b可以省略。
第一壳体主体111在第一通孔1111的两侧开设有贯穿第一壳体主体111的第三通孔1115。在一实施例中,第三通孔1115的数量可为两个,分别为第三通孔1115a,1115b。第三通孔1115a,1115b分别位于第一通孔1111的两侧,第三通孔1115a,1115b可对称设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三通孔1115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不做限定。
对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通孔”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第一通孔”也可以被称为“第二通孔”。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113a设置在第一通孔1111和第三通孔1115a之间。第三通孔1115a设置在第一壳体主体111靠近连接臂113的位置处。第二通孔1113b设置在第一通孔1111和第三通孔1115b之间。第三通孔1115b设置在第一壳体主体111靠近连接臂113的位置处。
第一壳体主体111在设置连接臂113的两侧边缘以及设置安装框112的一侧边缘设置凸沿1116。凸沿1116自第一壳体主体111的边缘向第二壳体12的一侧弯折设置。第一壳体主体111在与安装框112连接的边缘未设置凸沿1116。也就是说,凸沿1116在第一壳体主体111与安装框112连接的边缘处断开。
请一并参阅图6,图6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壳体主体111在朝向第二壳体1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件1117,以与第二壳体12连接,以与主机30a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1117可包括与主机30a连接的第一卡扣结构1117a和与第二壳体12连接的凸柱1117b。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文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卡扣结构1117a设置在第一壳体主体111靠近第二壳体12一侧的表面,且位于第一通孔1111的周围。第一卡扣结构1117a可为多个。例如,第一卡扣结构1117a可设置在第一壳体主体111远离安装框13一侧的边缘。例如,第一卡扣结构1117a可设置在第一通孔1111靠近第二通孔1113a的一侧。例如,第一卡扣结构1117a可设置在第一通孔1111靠近第二通孔1113b的一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卡扣结构1117a可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主体111上的板状结构以及设置在板状结构上的凸块。
凸柱1117b设置在第一壳体主体111靠近第二壳体12的一侧。凸柱1117b具体可设置在第一壳体主体111的边缘处。例如凸柱1117b位于第一壳体主体111设置连接臂113处的边缘。例如凸柱1117b位于第一壳体主体111设置安装框112处的边缘。在一实施例中,凸柱1117b内可开设螺纹孔,以拧入螺钉。
请参阅图5和图6,安装框112的数量可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安装框1121和第二安装框1122。第一安装框1121和第二安装框1122分别对称且间隔设置。第一安装框1121和第二安装框1122之间的间隙可对人体例如鼻梁进行让位,便于头戴式设备100的佩戴。
安装框112例如第一安装框1121和第二安装框1122可包括自第一壳体主体111的边缘向一侧延伸设置的安装框主体1123。安装框主体1123远离第二壳体12一侧的表面罩设面罩13。安装框主体1123的边缘设置凸沿1124。凸沿1124自安装框主体1123的边缘向第二壳体12的一侧弯折设置。安装框112在与第一壳体主体111连接的边缘处未设置凸沿1124。也就是说,凸沿1124在安装框112与第一壳体主体111连接的边缘处是断开的,且凸沿1124被断开所形成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凸沿1116被断开形成的两个端部。即,凸沿1116与凸沿1124形成一个围设第一壳体主体111及安装框112的完整的凸沿。
安装框主体1123的中部设置贯穿安装框主体1123的安装孔1125。光线可从面罩13透过,然后透过安装孔1125。安装框主体1123在安装孔1125处的边缘设置第一抵接凸沿1126。第一抵接凸沿1126自安装框主体1123在安装孔1125处的边缘向第二壳体12一侧弯折设置。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框主体1123还设置有与第一抵接凸沿1126连接的加强肋1127,以对第一抵接凸沿1126的稳定性进行加固,提高第一抵接凸沿1126的强度。当然,也对安装框主体1123的稳定性、抗弯性进行提高。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抵接凸沿1126可以省略。
安装框主体1123在朝向第二壳体1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件1128,以与第二壳体12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1128可包括与第二壳体12连接的第二卡扣结构1128a和凸柱1128b。
第二卡扣结构1128a可设置在安装框主体1123的边缘。例如,第二卡扣结构1128a可设置在凸沿1124上或紧靠凸沿1124设置。第二卡扣结构1128a可为多个。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卡扣结构1128a可包括设置在凸沿1124或安装框主体1123上的板状结构以及设置在板状结构上的凸块。
凸柱1128b设置在安装框主体1123靠近第二壳体12的一侧。凸柱1128b具体可设置在安装框主体1123的边缘处。例如,凸柱1128b可设置在第一安装框1121的安装框主体1123远离第二安装框1122的边缘处。例如,凸柱1128b可设置在第二安装框1122的安装框主体1123远离第一安装框1121的边缘处。例如,凸柱1128b可设置在安装框主体1123与第一壳体主体111连接的位置处。在一实施例中,凸柱1128b内可开设螺纹孔,以拧入螺钉。
可以理解地,安装框11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即第一安装框1121的安装框主体1123与第二安装框1122的安装框主体1123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请参阅图7和图8,分别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连接臂113的数量可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接臂1131和第二连接臂1132。第一连接臂1131位于第二通孔1113a远离第一通孔1111的一侧。第二连接臂1132位于第二通孔1113b远离第一通孔1111的一侧。
连接臂113例如第一连接臂1131和第二连接臂1132可包括与第一壳体主体111远离安装框112一侧的边缘连接的第一侧板1133、与第一侧板1133相对设置且与凸沿1116连接的第二侧板1134、连接第一侧板1133和第二侧板1134的第三侧板1135以及连接第一侧板1133和第二侧板1134且与第三侧板1135相对设置的连接筋1136。其中,第一侧板1133、第二侧板1134和第三侧板1135围设形成一侧有开口的容置通道1137。第一连接臂1131的容置通道1137的开口朝向远离第二连接臂1132的一侧设置,第二连接臂1132的容置通道1137的开口朝向远离第一连接臂1131的一侧设置。即第三侧板1135设置在第一侧板1133及第二侧板1134靠近第一壳体主体111的一侧。可以理解地,第三侧板1135也可设置在第一侧板1133及第二侧板1134远离第一壳体主体111的一侧,即第一连接臂1131的容置通道1137的开口朝向靠近离第二连接臂1132的一侧设置,第二连接臂1132的容置通道1137的开口朝向靠近第一连接臂1131的一侧设置。对于容置通道1137的开口朝向也可不做限定。
对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侧板”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第一侧板”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侧板”。
凸沿1116与第一侧板1133、第二侧板1134、第三侧板1135围设形成散热通道1138。连接筋1136设置在第一侧板1133和第二侧板1134远离第一壳体主体111的一端,并分别与第一侧板1133和第二侧板1134连接。第一侧板1133、第二侧板1134和第三侧板1135在远离第一壳体主体111的一端与连接筋1136围设形成穿孔1139。穿孔1139与容置通道1137相通。
第一侧板1133远离第二侧板1134的一侧设置有与容置通道1137连通的第二走线槽1140,以对电路走线例如FPC让位。第二走线槽1140可与第一走线槽1114连通。以便电路走线从容置通道1137伸出并通过第二走线槽1140、第一走线槽1114以及第二通孔1113伸入壳体组件10内部。例如,第一连接臂1131的第二走线槽1140可与第一走线槽1114a连通。以便电路走线从第一连接臂1131的容置通道1137伸出并通过第二走线槽1140、第一走线槽1114a以及第二通孔1113a进入壳体组件10内部。例如,第二连接臂1132的第二走线槽1140可与第一走线槽1114b连通。以便电路走线从第二连接臂1132的容置通道1137伸出并通过第二走线槽1140、第一走线槽1114b以及第二通孔1113b进入壳体组件10内部。可以理解地,第一连接臂1131的第二走线槽1140和第二连接臂1132的第二走线槽1140可与同一条第一走线槽1114连通,以便从第一连接臂1131的容置通道1137伸出的电路走线及从第二连接臂1132的容置通道1137伸出的电路走线通过同一个第二通孔1113进入壳体组件10内部。
第一侧板1133远离第二侧板1134的一侧设置凹位1141,以对第二壳体12让位。凹位1141可为凹槽状。凹位1141向第一壳体主体111一侧延伸设置。第一侧板1133在凹位1141内设置连接孔1142,以便对第二壳体12进行固定。
第一侧板1133在设置连接筋1136的一端开设有贯穿第一侧板1133的枢接孔1143,以便连接臂113与支撑组件20枢接,以便第一壳体11与支撑组件20连接。枢接孔1143与容置通道1137连通。可以理解地,枢接孔1143也可以设置在第二侧板1134上。
第三侧板1135在容置通道1137内可设置有安装座1144,以便与支撑组件20连接。在连接臂113的延伸方向上,第三侧板1135较第一侧板1133及第二侧板1134的长度短,使得穿孔1139向第一壳体主体111一侧延伸。以便支撑组件20弯折。
连接筋1136用于强化第一侧板1133和第二侧板1134的固定连接。连接筋1136还可用于对支撑组件20的转动进行限位。例如,第一连接臂1131上的连接筋1136在一定旋转角内避免支撑组件20向远离第二连接臂1132一侧运动。例如,第二连接臂1132上的连接筋1136在一定旋转角内避免支撑组件20向远离第一连接臂1131一侧运动。
第二壳体12用于与第一壳体11扣合形成容纳空间,以便收容主机30a例如光机组件30、主板组件50、摄像组件60、散热组件70等。请参阅图9和图10,图9揭露了本申请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的结构示意图,图10揭露了本申请图9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壳体12的材质可为硬性材料,例如可与第一壳体11采用同样的材料制成。第二壳体12可包括第二壳体主体121、在第二壳体主体121一侧设置的装配框122以及与第二壳体主体121连接且分别设置在第二壳体主体121两侧及装配框122两侧的装配臂123。
第二壳体主体121可为板状结构。第二壳体主体121与第一壳体11例如第一壳体主体111相对设置。第二壳体主体121的中部设置有贯穿第二壳体主体121的第一通孔1211。第一通孔1211与容纳空间相连通。
第二壳体主体121在第一通孔1211的两侧开设有贯穿第二壳体主体121的第二通孔1212。第二通孔1212与容纳空间相连通。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212的数量可为两个,分别为第二通孔1212a,1212b。第二通孔1212a,1212b分别位于第一通孔1211的两侧。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2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例如,第二通孔12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可以为三个,也可以为四个,不做限定。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212a和1212b可以省略。
第二壳体主体121在四周边缘处设置侧壁1213。侧壁1213自第二壳体主体121的边缘向第一壳体11例如第一壳体主体111一侧延伸设置,以便与凸沿1116及第一壳体主体111的边缘抵接。第二壳体主体121在与装配框122连接的边缘未设置侧壁1213。也就是说,侧壁1213在第二壳体主体121与装配框122连接的边缘处断开。
在一实施例中,侧壁1213可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主体121远离装配框122一侧边缘的侧壁1213a、设置在第二壳体主体121靠近装配框122一侧边缘的侧壁1213b、连接侧壁1213a一端与侧壁1213b一端的侧壁1213c以及连接侧壁1213a另一端与侧壁1213b另一端的侧壁1213d。侧壁1213b在第二壳体主体121与装配框122连接的边缘处断开。在一实施例中侧壁1213b可以省略。
侧壁1213例如侧壁1213a,1213b,1213d上开设有贯穿侧壁1213的散热孔1214。其中,侧壁1213c上的散热孔1214与靠近第一连接臂1131处的散热通道1138连通。侧壁1213d上的散热孔1214与靠近第二连接臂1132处的散热通道1138连通。
侧壁1213a用于与第一壳体11例如第一壳体主体11远离安装框112一侧的边缘抵接。侧壁1213a与第一壳体11上第一通孔1111相对的位置设置凹口1215,以对主机30a让位。凹口1215自侧壁1213a的边缘向内延伸设置。
侧壁1213a可用于与第一连接臂1131的第一侧板1133抵接,用于与第二连接臂1132的第一侧板1133抵接。侧壁1213a的外表面与第一连接臂1131的第一侧板1133外表面以及与第二连接臂1132的第一侧板1133的外表面平齐。以提升头戴式设备100的外观表现力。侧壁1213a上设置有第三走线槽1216,用于连通第一走线槽1114和连接臂113的第二走线槽1140。
对于“第一走线槽”、“第二走线槽、“第三走线槽”和“走线槽”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第一走线槽”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走线槽”。
第三走线槽1216可为两个,分别为第三走线槽1216a和第三走线槽1216b。第三走线槽1216a用于连通第一走线槽1114a和第一连接臂1131的第二走线槽1140。第三走线槽1216b用于连通第一走线槽1114b和第二连接臂1132的第二走线槽1140。在一实施例中,第三走线槽1216可以省略。
侧壁1213b用于与第一壳体11例如第一壳体主体111靠近安装框112一侧边缘设置的凸沿1116抵接。侧壁1213b上设置有贯穿侧壁1213b且与鼻托组件40配合的贯穿孔1217。
侧壁1213c用于与第一壳体11例如第一壳体主体111靠近第一连接臂1131一侧边缘设置的凸沿1116抵接。侧壁1213c在朝向侧壁1213d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1218,用于与主机30a例如散热组件70配合。在一实施例中,限位板1218可以省略。
侧壁1213d用于与第一壳体11例如第一壳体主体111靠近第二连接臂1132一侧边缘设置的凸沿1116抵接。侧壁1213d在朝向侧壁1213c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1219,用于与主机30a例如散热组件70配合。在一实施例中,限位板1219可以省略。
第二壳体主体121在朝向第一壳体11例如第一壳体主体11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连接件1117例如凸柱1117b连接的连接件1220。连接件1220具体可设置在第二壳体主体121的边缘处。例如连接件1220位于第二壳体主体121设置装配臂123处的边缘。例如连接件1220位于第二壳体主体121设置装配框122处的边缘。连接件1220与连接件1117例如凸柱1117b相对设置。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1220可为凸柱。连接件1220具体可为开设螺纹孔的凸柱,便于用螺钉连接连接件1220和连接件1117例如凸柱1117b。
请参阅图9和图11,图11揭露了本申请图9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装配框122用于与第一壳体11例如安装框112扣合连接,以安装光机组件30。装配框12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装配框1221和第二装配框1222。第一装配框1221和第二装配框1222分别对称且间隔设置。第一装配框1221和第二装配框1222之间的间隙可对人体例如鼻梁进行让位,便于头戴式设备100的佩戴。
装配框122例如第一装配框1221和第二装配框1222可包括自第二壳体主体121的边缘向一侧延伸设置的装配框主体1223。装配框主体1223向第一壳体11一侧弯折设置,以与安装框主体1123抵接,并形成一棱角,便于安装光机组件30,也便于在装配框122远离第一壳体11一侧安装视力调节眼镜。
装配框主体1223的边缘设置侧壁1224,以与安装框112的凸沿1124抵接。侧壁1224自装配框主体1223的边缘向第一壳体11的一侧延伸设置。装配框122在与第二壳体主体121连接的边缘未设置侧壁1224。也就是说,侧壁1224在装配框122与第二壳体主体121连接的边缘处是断开的,且侧壁1224被断开所形成两个端部分别连接侧壁1213被断开形成的两个端部。即,侧壁1224与侧壁1213形成一个围设第二壳体主体121及装配框122的完整的侧壁。
第一装配框1221的装配框主体1223与第一安装框1121的安装框主体1123相对设置。第二装配框1222的装配框主体1223与第二安装框1122的安装框主体1123相对设置。第一装配框1221的侧壁1224与第一安装框1121的凸沿1124抵接。第二装配框1222的侧壁1224与第二安装框1122的凸沿1124抵接。
装配框主体1223的中部设置贯穿装配框主体1223且与安装框112例如安装孔1125相对设置的装配孔1225。装配框主体1223在装配孔1225的边缘设置第二抵接凸沿1226。第二抵接凸沿1226自装配框主体1223在装配孔1225处的边缘向第一壳体11的一侧弯折设置。
装配框主体1223在朝向第一壳体1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件1227,以与第一壳体11例如连接件1128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1227可包括与第一壳体11例如第二卡扣结构1128a连接的第三卡扣结构1227a以及与第一壳体11例如凸柱1128b连接的凸柱1227b。
第三卡扣结构1227a可设置在装配框主体1223的边缘,以与连接件1128例如第二卡扣结构1128a卡扣连接。例如,第三卡扣结构1227a可设置在侧壁1224上或紧靠侧壁1224设置在装配框主体1223上。
第三卡扣结构1227a可为多个。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三卡扣结构1227a可包括设置在侧壁1224上的卡勾结构,以与第二卡扣结构1128a卡扣连接。可以理解地,本申请中的第二卡扣结构1128a和第三卡扣结构1227a,并不限于卡勾、凸块,卡槽、凹槽,通孔等。只要能使第二卡扣结构1128a和第三卡扣结构1227a两个结构相互卡扣连接在一起即可。
凸柱1227b设置在装配框主体1223靠近第一壳体11的一侧,以与连接件1128例如凸柱1128b相对设置。凸柱1227b具体可设置在装配框主体1223的边缘处。例如,凸柱1227b可设置在第一装配框1221的装配框主体1223远离第二装配框1222的边缘处。例如,凸柱1227b可设置在第二装配框1222的装配框主体1223远离第一装配框1221的边缘处。例如,凸柱1227b可设置在装配框主体1223与第二壳体主体121连接的位置处。在一实施例中,凸柱1227b内可开设螺纹孔,以用螺钉与连接件1128例如凸柱1128b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装配框主体1223在朝向第一壳体1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1228。安装部1228位于装配框主体1223与第二壳体主体121连接的边缘处。安装部1228可包括凹槽以及卡设在凹槽内的第一磁性件。凹槽可自装配框主体1223向内凹陷设置,也可以由自装配框主体1223向第一壳体11一侧凸伸设置的凸起围设而成。第一磁性件可为磁铁。第一磁性件可为多个。多个第一磁性件可并排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第一磁性件朝向第一壳体11一侧的磁极相异。在一实施例中,凹槽可以省略,第一磁性件可采用胶粘接、卡接固定、螺接固定等方式固定在装配框主体1223上。
可以理解地,装配框12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即第一装配框1221的装配框主体1223与第二装配框1222的装配框主体1223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多个第一磁性件的排布方式可以不做限定,排布方式可为矩阵排列,也可以杂乱无章的进行排列。
请参阅图9、图10和图11,装配臂12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装配臂1231和第二装配臂1232。第一装配臂1231设置在第二壳体主体121靠近第一连接臂1131的一侧,并与第一连接臂1131连接固定。第二装配臂1232设置在第二壳体主体121靠近第二连接臂1132一侧,并与第二连接臂1132连接固定。
装配臂123例如第一装配臂1231和第二装配臂1232可包括嵌入连接臂113中凹位1141内的嵌入部1233。嵌入部1233自侧壁1213a边缘延伸设置。即,嵌入部1233可为侧壁1213a的一部分,侧壁1213a整体可呈月牙形,其外表面可呈流线型设置或平滑设置等,以增加产品外观的美观性。
在一实施例中,嵌入部1233上设置贯穿嵌入部1233的穿孔1234。以便在嵌入部1233置于凹位1141内时,穿孔1234,1139相通,便于用螺钉依次穿过穿孔1234,1139,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固定在一起。在一实施例中嵌入部1233可不设置穿孔1139,可设置与穿孔1139配合的插接柱等结构,以便伸入穿孔1139内实现插接固定。可以理解地,装配臂123和连接臂113并不仅限于嵌入部1233与凹位1141的配合关系,其他可以连接两者的结构即可。
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组装时,请参阅图3、图5和图9,将第一装配臂1231的嵌入部1233嵌入第一连接臂1131的凹位1141,将第二装配臂1232的嵌入部1233嵌入第二连接臂1132的凹位1141。将第一安装框1121的连接件1128例如第二卡扣结构1128a和第一装配框1221的连接件1227例如第三卡扣结构1227a两个结构相互卡扣连接在一起,将第二安装框1122的连接件1128例如第二卡扣结构1128a和第二装配框1222的连接件1227例如第三卡扣结构1227a两个结构相互卡扣连接在一起。利用螺钉依次穿过第一装配臂1231的穿孔1234和第一连接臂1131的穿孔1139,将第一装配臂1231与第一连接臂1131连接固定。利用螺钉依次穿过第二装配臂1232的穿孔1234和第二连接臂1132的穿孔1139,将第一装配臂1231与第一连接臂1131连接固定。此时,侧壁1213c上的散热孔1214与第一连接臂1131形成散热通道1138相通。侧壁1213d上的散热孔1214与第二连接臂1132形成散热通道1138相通。
请参阅图12,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扣合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扣合后,第一壳体主体111和第二壳体主体121形成第一腔体11b。安装框112例如第一安装框1121和第二安装框1122与装配框121例如第一装配框1211和第二装配框1222配合后,可形成两个第二腔体12b。第一腔体11b和两个第二腔体12b相连通,两个第二腔体12b也可以相连通为一个腔体。
可以理解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扣合后,第一壳体主体111和第二壳体主体121可定义为第一壳体11a;而安装框112例如第一安装框1121和第二安装框1122与装配框121例如第一装配框1211和第二装配框可定义为第二壳体12b。
上述各种名称,例如:容纳空间、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申请并不限于对上述名称的限定,根据实际情况同类结构的名称可以进行互换。
为了将头戴式设备100的尺寸尽量压缩,实现小型化、轻便化,更倾向于将该面罩13直接作为外观面,即,将面罩13罩设在第一壳体11远离第二壳体12的表面。请参阅图3,该面罩13可呈半透明状。该面罩13可包括左右对称的第一面罩部131、第二面罩部132以及位于第一面罩部131和第二面罩部132中间的第三面罩部133。第一面罩部131、第二面罩部132以及第三面罩部133可为三个独立的个体,以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壳体主体111被围框1112分割的三个区域以及安装框112例如第一安装框1121和第二安装框1122。
第一面罩部131可贴附在第一壳体主体111中第二通孔1113a和第三通孔1115a所在区域的表面以及第一安装框1121远离第二壳体12一侧的表面上。
第二面罩部132可贴附在第一壳体主体111中第二通孔1113b和第三通孔1115b所在区域的表面以及第二安装框1122远离第二壳体12一侧的表面上。
第三面罩部133可贴附在第一壳体主体111位于围框1112内的表面。
可以理解地,面罩13也可以与第一壳体11间隔设置。对于“第一面罩部”、“第二面罩部、“第三面罩部”和“面罩部”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第一面罩部”也可以被称为“第二面罩部”。
该面罩13具有光学特性的透光性,至少在对应第一通孔1111例如第一通孔1111a,1111b处、第三通孔1115例如第三通孔1115a,1115b处以及安装孔1125处满足透光性能,以达到如下性能:
外部光线能够通过面罩13,而人眼不能依次透过该面罩13、第一通孔1111、第三通孔1115以及安装孔1125看到壳体组件10里面的物体。例如,通过对面罩13进行处理将其透光度下降,达到半透明效果,使得人眼依次透过该面罩13、第一通孔1111、第三通孔1115以及安装孔1125无法看到壳体组件10里面的物体,但是壳体组件10内的摄像组件60可以透过面罩13看到外面,从而能够对外面的物体等进行成像。该面罩13的材料可包括塑胶或五金等。
当从该面罩13的正前方观察时,该面罩13的覆盖面积可等于该第一壳体主体111以及安装框112的覆盖面积。以提升外观表现力。可以理解地,第一面罩部131、第二面罩部132以及第三面罩部133可为一体结构,在一实施例中,面罩13可在对应于围框1112的位置设置有凹槽,以对围框1112让位。
在面罩13和第一壳体11组装时,请参阅图3,将第一面罩部131贴附在位于围框1112靠近第一连接臂1131一侧的区域,将第二面罩部132贴附在位于围框1112靠近第一连接臂1131一侧的区域,将第三面罩部133贴附在围框1112围设的区域内。第一面罩部131、第二面罩部132和第三面罩部133中任意相邻两个部分用围框1112间隔。围框1112与第一面罩部131、第二面罩部132和第三面罩部133表面平齐。
请参阅图13,其揭露了本申请图3所示实施例中装饰件14的结构示意图。装饰件14可用于对第一壳体11未被面罩13贴附的位置进行贴附,同时对面罩13的边缘以及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的连接处的缝隙进行包裹,以提升头戴式设备100的外观表现力,以提升壳体组件10的整体强度。
装饰件14可采用硬质金属材质制作而成,可提高头戴式设备100的强度。装饰件14可包括第一装饰部141、第二装饰部142、第三装饰部143以及第四装饰部144。其中,第一装饰部141、第三装饰部143、第二装饰部142以及第四装饰部144可依次连接形成闭环结构。
其中,第一装饰部141贴设在第一壳体主体111远离安装框112一侧的边缘,以覆盖第一壳体主体111与第二壳体主体121的侧壁1213a抵接的缝隙、凹口1215、以及连接臂1131例如第一连接臂1131、第二连接臂1132的第一侧板1133远离第二侧板1134一侧的表面。即第一装饰部141可覆盖在枢接孔1143以及凹位1141处,可对枢接孔1143内的枢接轴进行覆盖,可对置于凹位1141内的装配臂123进行覆盖。
第二装饰部142可贴设在安装框112中的凸沿1124的外侧面上、第一连接臂1131中的第二侧板1134上以及第二连接臂1132中的第二侧板1134上。
第三装饰部143可设置在第一连接臂1131中容置通道1137的开口处,以用于覆盖第一连接臂1131的容置通道1137。
第四装饰部144可设置在第二连接臂1132中容置通道1137的开口处,以用于覆盖第二连接臂1132的容置通道1137。
由于连接臂113通过第一侧板1133以及第二侧板1134与凸沿1116连接,并形成散热通道1138,所以会出现连接不稳固的情况,而第一装饰部141、第二装饰部142以及第三装饰部143对连接臂113例如第一连接臂1131进行稳固,增强第一壳体主体111与连接臂113例如第一连接臂1131的强度。另外,第一装饰部141、第二装饰部142以及第四装饰部144对连接臂113例如第二连接臂1132进行稳固,增强第一壳体主体111与连接臂113例如第二连接臂1132的强度。
装饰件14可围设在第一壳体11的外表面,以覆盖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连接的缝隙、第一壳体11与支撑组件20连接的支撑部位以及连接臂113上设置的容置通道1137、第二走线槽1140,而且装饰件14的边缘与面罩13的表面平齐,提升了头戴式设备100的外观表现力。
请参阅图14和图15,分别揭露了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0的结构示意图。支撑组件20可包括两个支腿,分别为连接于连接臂113例如第一连接臂1131的第一支腿21和连接于连接臂113例如第二连接臂1132的第二支腿22。
支腿例如第一支腿21和第二支腿22可包括支腿主体211以及连接支腿主体211的枢接端2111和连接臂113的枢接关节212。其中,支腿主体211整体呈条形状结构,用于抵靠在耳朵与头部的之间,实现对头戴式设备100的重量分担。支腿主体211在远离枢接端2111的一端可设置电连接部2112,以与外部设备例如电池、可用于图像处理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电脑进行连接。可实现为头戴式设备100供电,可实现利用外部设备例如用于图像处理的电子设备为头戴式设备100处理需要的图像资源。可通过将电池、可用于图像处理的结构从头戴式设备100中去除,大大地减轻了头戴式设备100的重量,实现了头戴式设备100的小型化和轻型化。当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中,也可以将电池和用于图像处理的结构、模块、电路等集成在头戴式设备100中。
电连接部2112设置在支腿主体211的端部,可以减少外接数据线、导线对使用者在使用头戴式设备100时的干扰。当然,电连接部2112也可以设置在支腿主体211的其他部位。在一实施例中,电连接部2112可为USB、Type-C等接口端的一种,当然也可以为可将头戴式设备100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连接结构,只要能实现头戴式设备100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即可。可以理解地,电连接部2112可设置在第一支腿21和/或第二支腿22上。
支腿主体211内嵌设FPC2113。FPC2113一端可与支腿主体211内的电子元器件例如按键组件(也可以为触摸屏上的虚拟按键,也可以为起到按键作用相应的传感器)、扬声器组件、指示灯组件或其他传感器电连接,当然在设置有电连接部2112的支腿中,也可以与电连接部2112电连接。FPC2113的另一端从枢接端2111伸出,与头戴式设备100的主机30a电连接。也就是说,支腿主体211内可设置电子元器件例如按键组件(也可以为触摸屏上的虚拟按键,也可以为起到按键作用相应的传感器)、扬声器组件、指示灯组件或其他传感器等。当然电子元器件例如按键组件(也可以为触摸屏上的虚拟按键,也可以为起到按键作用相应的传感器)、扬声器组件、指示灯组件或其他传感器等可设置在第一支腿21和/或第二支腿22。
请一并参阅图14、图15和图16,图16揭露了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FPC2113伸出支腿主体211的一端,可通过容置通道1137、第二走线槽1140、第三走线槽1216、第一走线槽1114和第二通孔1113进入壳体组件10内部。例如,第一支腿21中FPC2113伸出支腿主体211的一端,可通过第一连接臂1131的容置通道1137、第二走线槽1140、第三走线槽1216a、第一走线槽1114a和第二通孔1113a进入壳体组件10内部。例如,第二支腿22中FPC2113伸出支腿主体211的一端,可通过第二连接臂1132的容置通道1137、第二走线槽1140、第三走线槽1216b、第一走线槽1114b和第二通孔1113b进入壳体组件10内部。
支腿主体211上可设置有与支腿主体211中扬声器组件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出音孔2114。其中,第一支腿21中的出音孔2114朝向第二支腿22一侧设置。第二支腿22中的出音孔2114朝向第一支腿21一侧设置。在用户佩戴头戴式设备100时,出音孔2114靠近用户耳朵处,可以使用户方便听到设置在头戴式设备100内的扬声器组件播放的声音。
枢接关节212用于实现支腿主体211相对于连接臂113例如第一连接臂1131和第二连接臂1132转动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地范围内,枢接关节212可包括安装在连接臂113中安装座1144上的第一关节(图未示),安装在支腿主体211枢接端2111处的第二关节(图未示)以及可从连接臂113中枢接孔1143伸入容置通道1137中以连接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的枢接轴(图未示)。
通过枢接关节212中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的相对转动,可实现支腿的转动。而在转动时,连接筋1136对支腿例如第一支腿21和第二支腿22进行限位,使得支撑组件20可佩戴。而第三侧板1135较第一侧板1133及第二侧板1134的长度短,使得穿孔1139向第一壳体主体111一侧延伸,使得支腿可向远离连接筋1136一侧弯折以进行收纳。
请参阅图17,其揭露了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中光机组件30的爆炸示意图。光机组件30可包括机架31、安装在机架31上的光机32、安装在机架31并与光机32相对设置的透镜组件35和分光镜34以及安装在机架31上并与分光镜34相对设置的反射镜35。
请参阅图17和图18,图18揭露了本申请图17所示实施例中机架31的结构示意图。机架31可采用高导热率的五金件加工而成,具有传导头戴式设备100主机30a热源热量与匀热功能,就可以省去用于传导热量的热管、石墨层、铜箔层等为散热设计的结构,进而降低空间与成本,减小组装难度,实现了头戴式设备100的小型化和轻型化。当然机架31也可以采用其他硬质材料制成。
机架31安装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扣合连接形成的容纳空间内。由于机架31可用于安装光机32,所以机架31也可以被称为光机支架。
机架31可包括机架主体311。机架主体311具有有第一表面3111、与第一表面3111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3112、连接第一表面3111和第二表面3112的第三表面3113及连接第一表面3111和第二表面3112且与第三表面3113相对设置的第四表面3114。机架主体311朝向侧壁1213a一侧的表面(即第一表面3111)中部设置有容置槽312以与鼻托组件40、主板组件50配合。容置槽312底部开设有贯穿机架主体311的贯穿孔3121,3122。贯穿孔3121与贯穿孔1217相对设置。贯穿孔3122可用于固定鼻托组件40,也可用于实现空气的流通,进而实现提升机架31的散热能力。容置槽312靠近第一壳体11的槽壁(即容置槽312在第三表面3113一侧的槽壁)向侧壁1213a一侧延伸设置以形成可伸入凹口1215内的安装板3123。安装板3123开设有贯穿安装板3123且与容置槽312连通的通孔3123a,3123b。其中,通孔3123a,3123b与第一通孔1111相对设置。安装板3123的边缘设置有与连接件1117例如第一卡扣结构1117a卡扣连接的第四卡扣结构3123c,第四卡扣结构3123c可为凹槽。
可以理解地,本申请中的第一卡扣结构1117a和第四卡扣结构3123c,并不限于卡勾、凸块,卡槽、凹槽,通孔等。只要能使第一卡扣结构1117a和第四卡扣结构3123c两个结构相互卡扣连接在一起即可。容置槽312靠近第二壳体12的槽壁(即容置槽312在第四表面3114一侧的槽壁)边缘处开设有开口3124,以对主板组件50让位。
请参阅图17、图18和图19,图19揭露了本申请图17所示实施例中机架3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机架主体311在朝向侧壁1213a一侧的表面(即第一表面3111)并在容置槽312的两侧开设有用于安装光机32、透镜组件33的光机安装孔313,314。光机安装孔313,314贯穿机架31的第一表面3111和第二表面3112。机架主体311在远离侧壁1213a一侧的表面(即第二表面3112)并在光机安装孔313,314的排列方向上依次设置有支撑板315例如第一支撑板3151,3152、第二支撑板3153,3154,以与分光镜34和反射镜35配合。其中,第一支撑板3151,3152设置在光机安装孔313的两侧,第二支撑板3153,3154设置在光机安装孔314的两侧。而第一支撑板3152和第二支撑板3153之间为容置槽312。
请参阅图18和图19,支撑板315例如第一支撑板3151,3152、第二支撑板3153,3154可为三角形。其中,支撑板315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一边3155、第二边3156和第三边3157。第一边3155与机架主体311连接,支撑板315的第二边3156朝向第二壳体12,并向第三边3157一侧倾斜,以与第三边3157形成一锐角。可以理解地,支撑板315也可为其他形状,只要可以支撑分光镜34和反射镜35即可。
机架主体311设置有连接机架主体311并稳固支撑板315的加强肋3158,以对支撑板315的稳固性进行加强。其中,与支撑板315例如第一支撑板3151,3152连接的加强肋3158设置在支撑板315例如第一支撑板3151,3152远离光机安装孔313的一侧。与支撑板例如第二支撑板3153,3154连接的加强肋3158设置在支撑板315例如第二支撑板3153,3154远离光机安装孔314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在光机安装孔313,314的排列方向上,靠近机架主体311边缘的加强肋3158可设置连接孔3159,以便通过螺钉依次穿过凸柱1117b、连接孔3159以及连接件1220,将第一壳体11、机架31和第二壳体12固定在一起。当然,机架主体311上也可以设置连接孔,以加强第一壳体11、机架31和第二壳体12连接的稳定性。
在光机安装孔313,314的排列方向上,在机架主体311的相对两侧边缘设置有让位槽316例如第一让位槽3161、第二让位槽3162,以与散热组件70配合。让位槽316例如第一让位槽3161、第二让位槽3162的靠近第一壳体11的槽壁(即,让位槽316例如第一让位槽3161、第二让位槽3162在第三表面3113一侧的槽壁)上开设有与让位槽316连通的通孔3163和连接孔3164。以便通过螺钉依次穿过凸柱1117b、连接孔3164以及连接件1220,将第一壳体11、机架31和第二壳体12固定在一起。
让位槽316例如第一让位槽3161、第二让位槽3162并没有设置远离容置槽312一侧的槽壁,也没有设置与通孔3163相对的槽壁,以便在让位槽316例如第一让位槽3161、第二让位槽3162处安装散热组件70。
机架主体311靠近第二壳体12一侧的表面(即第四表面3114)设置有限位结构317,以用于布置散热组件70的电路走线。限位结构317可包括限位板3171和与限位板3171错位设置或相对设置并与限位板3171形成限位空间的卡勾3172。
请参阅图17、图18和图19,该光机3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在光机安装孔313,314处。例如,光机32安装在机架主体311朝向侧壁1213a一侧的表面(即第一表面3111),光机32与机架主体311之间可设置弹簧,利用弹簧调节光机32与机架主体311之间的距离,另外通过螺钉贯穿光机32固定在机架主体311上。通过弹簧和螺钉的配合,光机32固定在支架主体311上,并可在六个维度进行自由调节,而通过对光机32的调节,可以使得图像进行左右双目融合,实现光学目的。
该透镜组件33也为两个,分别安装在光机安装孔313,314内。以对光机32发出的图像进行聚焦或扩散等处理。
该分光镜34也为两个,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一支撑板3151,3152的第二边3156上,另一个安装第二支撑板3153,3154的第二边3156上。使得安装在第一支撑板3151,3152上的分光镜34与安装在光机安装孔313处的光机32相对设置,安装在第二支撑板3153,3154上的分光镜34与安装在光机安装孔314处的光机32相对设置,便于光机32发出图像光束,以投射在分光镜34上。该反射镜35也为两个,一个安装在第一支撑板3151,3152的第三边3157上,另一个安装在第二支撑板3153,3154的第三边3157上。使得安装在第一支撑板3151,3152上的分光镜34和反射镜35两者相对设置,安装在第二支撑板3153,3154上的分光镜34和反射镜35两者相对设置。使得分光镜34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图像光束反射至反射镜35,反射镜35将图像光束发射至分光镜34一侧,和从反射镜35透过并向分光镜34一侧传播的现实世界环境的视图上进行耦合,然后透过分光镜34,传播至人眼。实现了对现实世界环境的视图上覆盖图像的现实增强技术。
在光机组件30与壳体组件10组装时。将光机组件30置于壳体组件10内,使得一个分光镜34位于第一装配框1221的装配孔1225处,并与第二抵接凸沿1226抵接。使得另一个分光镜34位于第二装配框1222的装配孔1225处,并与第二抵接凸沿1226抵接。使得一个分光镜34位于第一安装框1121的安装孔1125处,并与第一抵接凸沿1126抵接。使得另一个分光镜34位于第二安装框1122的安装孔1125处,并与第一抵接凸沿1126抵接。通过螺钉依次穿过凸柱1117b、连接孔3159以及连接件1220,将第一壳体11、机架31和第二壳体12固定在一起。通过螺钉依次穿过凸柱1117b、连接孔3164以及连接件1220,将第一壳体11、机架31和第二壳体12固定在一起。
在这里,可以在分光镜34和反射镜35分别支撑板315、第一抵接凸沿1126、第二抵接凸沿1226之间可采用胶粘接的形式进行固定,也可采用胶粘接的形式进行密封。
请参阅图20和图21,其分别揭露了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中鼻托组件40不同视角的爆炸示意图。该鼻托组件40可包括安装在机架主体311例如容置槽312内的安装座41和置于壳体组件10外且伸入壳体组件10内与安装座41连接的鼻托42。
安装座41可包括可置于容置槽312内与机架主体311连接固定的安装座主体41。安装座主体41开设有贯穿孔412。贯穿孔412与机架主体311的贯穿孔3121、第二壳体主体121的贯穿孔1217相对设置,以便鼻托42依次穿过贯穿孔1217,3121伸入安装座主体41的贯穿孔412内。安装座主体41在贯穿孔412内设置有可与鼻托42卡接的卡接件413,卡接件413可包括板状结构以及形成在板状结构上的凸块。安装座主体41开设有贯穿安装座主体41的连接孔414,连接孔414与机架主体311的贯穿孔3122相对设置,以便通过螺钉进行固定。安装座主体41与容置槽312底部抵接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柱415。连接柱415可置于贯穿孔3122中实现对安装座41定位的作用。安装座主体41与设置连接柱415相对的一侧设置支撑柱416,以便与主板组件50配合。支撑柱416上可开设螺孔,便于拧入螺丝。
鼻托42可包括支撑件421和抵接件422。其中支撑件421可架设在人体的鼻梁两侧,以支撑头戴式设备100。支撑件421可包括可置于贯穿孔412内与卡接件413卡接的卡接部4211及与卡接部4211连接的支撑部4212。卡接部4211上设置凹槽4213,以便于与卡接件413上的凸块配合。支撑部4212可包括两个与卡接部4211连接的板状结构。两个板状结构在远离支撑部4212的一端相互背向弯折,以便两个板状结构分别架设在鼻梁两侧,以支撑头戴式设备100的重量。板状结构可具有弹性,以便根据鼻梁的形状以及头戴式设备100的重量调节弯折程度。支撑部4212例如板状结构远离卡接部4211的一端开设枢接孔4214,以便于安装抵接件422。
抵接件422可包括抵接部4221和枢接部4222。抵接部4221可用弹性材料制成,以便通过形变增大抵接件422与鼻梁的接触面积。枢接部4222用于置于枢接孔4214中与支撑件421枢接。便于抵接件422相对于支撑件421转动,已调整抵接件422的位置,使得用户佩戴舒服。
可以理解地,安装座41可与机架31为一体结构,鼻托42固定在机架31上。在一实施例中,安装座41也可以省略。在一实施例中,安装座41也可以省略,鼻托42可直接与第二壳体12连接。
请参阅图22、图23和图24,图22揭露了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中主板组件50的结构示意图,图23揭露了本申请图22所示实施例中主板组件5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4揭露了本申请图22所示实施例中主板组件50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主板组件50可包括置于容置槽312内的第一主板51、与第一主板51层叠设置的第二主板52以及连接第一主板51和第二主板52的主板FPC53。
第一主板51开设有穿孔511,穿孔511与支撑柱416相对设置,便于通过螺钉穿过穿孔511与支撑柱416连接,实现第一主板51与安装座41的连接。第一主板51在容置槽312内靠近开口3124处设置有第一连接端512,在靠近第一壳体11一侧设置有摄像头连接端513。
第二主板52置于第一主板51远离安装座41的一侧,并设置在散热组件70上。第二主板52开设有穿孔521,便于拧入螺钉与散热组件70连接固定,便于螺钉穿过穿孔521、散热组件70和安装座41上的连接孔414,实现第一主板51、第二主板52、散热组件70与安装座41的固定,便于螺钉穿过穿孔521、散热组件70和机架主体311上的连接孔,实现第一主板51、第二主板52和机架主体311的固定。
第二主板52与开口3124相对的位置设置第二连接端522。第二主板52与第一通孔1211相对的位置第一FPC523。第一FPC523向靠近第二壳体12一侧延伸设置,并贴附固定在机架31与第一通孔1211相对的部位(即第四表面3114与第一通孔1211相对的部位)。在一实施例中,第一FPC523上可设置距离传感器,可实现主板组件50对距离传感器的控制,进而通过第一通孔1211对距离传感器与人体头部的距离进行测定,判断是否佩戴头戴式设备100。
第二主板52在靠近第一壳体11一侧(即第三表面3113)设置有第二FPC524,525,以便于第二FPC524与第一支腿21上的FPC2113电连接,第二FPC525与第二支腿22上的FPC2113电连接实现主板组件50与外部设备进行电能、信息的交换。第二FPC524,525向靠近第一壳体11一侧延伸设置。其中第二FPC524贴附固定在机架31与第二通孔1113a相对的部位(即第三表面3113与第二通孔1113a相对的部位)。第二FPC525贴附固定在机架31与第二通孔1113b相对的部位(即第三表面3113与第二通孔1113b相对的部位)。
第二主板52在靠近第二壳体12的一侧且在与光机3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三FPC526,527。以便第三FPC526,527分别与一个光机32电连接,实现主板组件50对光机32的控制。第三FPC526,527向靠近第二壳体12一侧延伸设置。
第二主板52在靠近第二壳体12的一侧(即第二主板52在第四表面3114的一侧)且在第三FPC526,527的两侧设置第四FPC528,529。以便与摄像头连接,实现主板组件50对摄像头的控制。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主板52还可以在第四FPC528,529上设置连接器压板,实现了对第四FPC528,529与摄像头的连接处进行压持,避免连接松动。连接器压板可为五金压板支架通过连接器压板的压紧,可在使用过程中如遇到跌落情况或者剧烈晃动,能保护连接器不松脱,保持电气功能正常,提高整机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第四FPC528,529向靠近第二壳体12一侧延伸设置,并固定在机架31的第四表面3114上。
主板FPC53一端与第一主板51上的第一连接端512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主板52上的第二连接端522电连接。
请参阅图25,其揭露了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中摄像组件60的结构示意图。该摄像组件60安装于光机组件30的支架31上。摄像组件60可包括TOF(Time of flight,即飞行时间,简称TOF)摄像头61、RGB摄像头62、以及鱼眼摄像头63,64。
该TOF摄像头61可固定在安装板3123的通孔3123a中,TOF摄像头61可包括与第一通孔1111b相对设置的光发射模块611、与第一通孔1111a相对设置的感光接收模块612以及分别与光发射模块611和感光接收模块612连接且与第一主板51的摄像头连接端513连接的FPC613。光发射模块611具有前端部,该前端部也可作为TOF摄像头61的前端部。
该TOF摄像头61工作时,光发射模块611用于发射经过调制的光束,该光束经目标物体反射后被感光接收模块612接收,感光接收模块612通过解调可以获得光束在空间中的飞行时间,进而计算出对应的目标物体的距离。因此,通过TOF摄像头61,当用户佩戴头戴式设备100在例如房间的环境中走一圈,就可以把房间的形状和模型建模出来;也就是说,通过测量每个点到用户佩戴的头戴式设备100的距离就可以判断用户所在房间的形状和模型,从而构建出场景。
该RGB摄像头62可固定在安装板3123的通孔3123b中。该RGB摄像头62可用于采集二维彩色图像、拍摄图像的色差等,该RGB摄像头62可包括与第一通孔1111c相对设置的摄像头主体621和与摄像头主体621连接且与第一主板51的摄像头连接端513连接的FPC 622。摄像头主体621具有前端部,该前端部也可作为RGB摄像头62的前端部。
鱼眼摄像头63可包括固定在第一让位槽3161处的通孔3163中且与第三通孔1115a相对设置的摄像头主体631和与摄像头主体631连接且与第四FPC528连接的FPC 632。该摄像头主体631具有前端部,该前端部也可作为鱼眼摄像头63的前端部。
鱼眼摄像头64可包括固定在第二让位槽3162处的通孔3163中且与第三通孔1115a相对设置的摄像头主体631和与摄像头主体631连接且与第四FPC529连接的FPC 632。该摄像头主体631具有前端部,该前端部也可作为鱼眼摄像头63的前端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TOF摄像头61和RGB摄像头62相邻设置并且通过第一通孔1111接收外部光线,鱼眼摄像头63,64位于TOF摄像头61和RGB摄像头62两侧。鱼眼摄像头63,64主要可用于配合成像。当然这些摄像头的位置排布并不限制与此,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另外,摄像头的种类也不限于此,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取不同类别的摄像头。
采用不同的摄像头,不同的布置位置,使得成像原理和效果都会不同。例如,TOF摄像头61、RGB摄像头62和鱼眼摄像头63,64这四个摄像头可进行相互补充;其中,鱼眼摄像头63,64拍摄角度较大,可为广角摄像头,但是其分辨率可比较低。RGB摄像头62的分辨率可比较高,但是其拍摄角度可比较小,通过结合RGB摄像头62与鱼眼摄像头63,64,可形成拍摄角度较大,又比较清晰的图像。
请参阅图26,其揭露了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中散热组件70的爆炸分解图。该散热组件70可包括夹设在第一主板51和第二主板52之间的散热板71以及设置在机架31的让位槽316例如第一让位槽3161和第二让位槽3162内的风冷模组72。
请参阅图27和图28,其分别揭露了本申请图26所示实施例中散热板71的结构示意图。散热板71可用导热金属或其他导热材料例如石墨制成。散热板71可包括覆盖在机架31第一表面3111上的散热板主体711以及设置在散热板主体711上的多个散热片712。其中散热板主体711开设有贯穿散热板主体711的穿孔7111,以便通过螺钉穿过穿孔7111固定在机架31上,以便通过螺钉穿过穿孔7111实现与第一主板51和第二主板52的连接固定。散热板主体711朝向机架31的一侧设置有与支撑柱416相对设置的定位部7112,以便定位部7112与支撑柱416连接固定,起到支撑散热板主体711、主板组件50的作用。
散热板主体711朝向机架31的一侧可与光机32朝向侧壁1213a一侧的表面抵接,以对光机32进行散热。散热板主体711与容置槽312相对的部位可与第一主板51抵接,以对第一主板51进行散热。通过散热板主体711远离机架31的一侧可与第二主板52抵接,以对第二主板52散热。在一实施例中,可将第一主板51和第二主板52一起固定在散热板主体711上。散热板主板711朝向安装板3123的一侧可与TOF摄像头61和RGB摄像头62抵接,以便对TOF摄像头61和RGB摄像头62进行散热。
多个散热片712并排竖立在散热板主体711朝向侧壁1213a的一侧上,并分别位于第二主板52的两侧。散热片712与侧壁1213a上的散热孔1214相对设置。散热片712的竖立设置,可以使散热板主体711与侧壁1213a之间形成流通气体的通道。便于外部气体从侧壁1213a上的散热孔1214进入壳体组件10内,并对散热片712进行冲刷,带走热量。
请参阅图26,风冷模组72可通过在壳体组件10内产生流动的气流,实现对壳体组件10内的主机30a进行散热。风冷模组72可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风冷模组721和第二风冷模组722。第一风冷模组721可设置在让位槽316例如第一让位槽3161中。第二风冷模组722可设置在让位槽316例如第二让位槽3162中。风冷模组72例如第一风冷模组721和第二风冷模组722可包括风机安装座723和风机724。其中,风机安装座723在第一让位槽3161和第二让位槽3162的排列方向上,较风机724更靠近容置槽312。使得第一风冷模组721的风机724更靠近侧壁1213c,并与侧壁1213c上的散热孔1214相对设置。使得第二风冷模组722的风机724更靠近侧壁1213d,并与侧壁1213d上的散热孔1214相对设置。
风机安装座723可为框架结构,以便形成气流流动的空间。风机安装座723朝向第一壳体11一侧与鱼眼摄像头63,64抵接,以便将鱼眼摄像头63,64固定在通孔3163内。例如,第一风冷模组721的风机安装座723朝向第一壳体11一侧与鱼眼摄像头63抵接,实现了鱼眼摄像头63与机架31的固定,而且第一风冷模组721的风机安装座723内的气体流动可以对鱼眼摄像头63进行降温。例如,第二风冷模组722的风机安装座723朝向第一壳体11一侧与鱼眼摄像头64抵接,实现了鱼眼摄像头64与机架31的固定,而且第二风冷模组722的风机安装座723内的气体流动可以对鱼眼摄像头64进行降温。
风机724可包括固定在风机安装座723上的风机主体7241和连接风机主体7241与第二主板52例如第一FPC523的导线7242。
其中,第一风冷模组721的风机主体7241更靠近侧壁1213c,风机主体7241的出风口与侧壁1213c上的散热孔1214相对设置,风机主体7241与侧壁1213c上的限位板1218抵接。限位板1218、风机安装座723、机架31的配合实现了鱼眼摄像头63、风机724的安装固定。第二风冷模组722的风机主体7241更靠近侧壁1213d,风机主体7241的出风口与侧壁1213d上的散热孔1214相对设置,风机主体7241与侧壁1213d上的限位板1219抵接。限位板1219、风机安装座723、机架31的配合实现了鱼眼摄像头64、风机724的安装固定。
导线7242布置在机架31朝向第二壳体12的一侧。具体的可通过限位结构317固定在机架31上。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头戴式设备100的散热效果,可在光机组件30(例如光机32)、主板组件50(例如第二主板)以及摄像组件60(例如光发射模块611、感光接收模块612、FPC613、摄像头主体621、FPC 622、摄像头主体631、FPC632、摄像头主体641、FPC642)上贴附石墨散热片,以提高散热效果。
散热组件70工作时,在风冷模组72例如第一风冷模组721和第二风冷模组722工作时,壳体组件10内部产生负压,外部气体可从侧壁1213a上的散热孔1214以及第二壳体主体121上的第二通孔1212进入壳体组件10内部。气体经过散热板71将分别向第一风冷模组721和第二风冷模组722两处流动,气体流通的过程将带走光机组件30、主板组件50、TOF摄像头61以及RGB摄像头62产生的热量,气体然后流向风机安装座723,在风机安装座723处进一步带走鱼眼摄像头63,64的热量,最后在风机主体7241的作用下从侧壁1213c,1213d的散热孔1214排出至散热通道1138内。
本申请所述头戴式设备100在组装时,还可以在想接触且容易损坏的部位例如FPC、摄像头、主板等部位之间设置垫片。该衬垫用于组装时可夹在任意两个部位之间,避免两个部位硬性接触,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该衬垫可采用柔性橡胶、泡棉等可压缩或弹性材料。另外,在需要密封防水的部位还可以设置密封件进行密封防水。
对于“第一FPC”、“第二FPC、“第三FPC”、“第四FPC”、“主板FPC”和“FPC”等名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第一FPC”也可以被称为“第二FPC”。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9,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头戴式设备100可包括上述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支撑组件20、光机组件30、鼻托组件40、主板组件50、摄像组件60以及散热组件70。另外,还可包括视力调节眼镜80。视力调节眼镜80可安装在第二壳体12远离第一壳体11的一侧。具体可安装在装配框122例如第一装配框1221和第二装配框1222的安装部1228处。
请参阅图30,其揭露了本申请图29所示实施例中视力调节眼镜80的结构示意图。视力调节眼镜80可包括两个眼镜单元81。其中一个眼镜单元81与装配框122例如第一装配框1221的安装部1228连接固定。另一个眼镜单元81与装配框122例如第二装配框1222的安装部1228连接固定。
请参阅图30和图31,图31揭露了本申请图30所示实施例中眼镜单元81的结构示意图。眼镜单元81可包括眼镜片811和形成在眼镜片811一侧且与安装部1228连接固定的眼镜框812。其中,眼镜框812自眼镜片811的边缘向一侧弯折设置。由于上述实施例中记载了装配框主体1223向第一壳体11一侧弯折设置,以与安装框主体1123抵接,并形成一棱角,所以在用户佩戴头戴式设备100时,入射到人眼的光线不能垂直透过装配框主体1223。进而视力调节眼镜80贴附在装配框主体1123上时,入射到人眼的光线也不能垂直透过眼镜片811。因此,将眼镜框812弯折设置,以使得头戴式设备100装配视力调节眼镜80时,入射到人眼的光线可垂直或趋近于垂直透过眼镜片811。
眼镜框812在其延伸方向上可并列排布多个可与安装部1228中的第一磁性件相吸的第二磁性件8121。其中,第二磁性件8121均可为磁铁。相邻两个第二磁性件8121朝向安装部1228的一端的磁极相异。视力调节眼镜80采用分体式安装方式,充分利用了光学方案的形态特点,将头戴式设备100最小化、眼镜片811的轻薄化,同时不破坏头戴式设备100整机本身的外观完整性。在安装眼镜单元81时,受磁铁的吸斥力影响,眼镜单元81靠近安装部1228对应区域时,会自动贴合到第二壳体12上,无须额外的定位结构如插孔、骨位、卡扣甚至螺钉等结构。在摘取眼镜单元81时,直接掰取透明眼镜片811部位,在眼镜框812的第二磁性件8121和第二壳体12分离一小段距离后,即可完全取下。
可以理解地,视力调节眼镜80也可以为一个整体。例如两个眼镜单元81中眼镜片811利用同一个眼镜框812固定在一起。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保护眼镜片811,在一个眼镜单元81中,眼镜框812可以设置在眼镜片811的周围。另外,多个第二磁性件8121的排布方式与多个第一磁性件的排布方式相匹配,排布方式可为矩阵排列,也可以杂乱无章的进行排列。
接下来阐述一种头戴式设备,请参阅图32,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200的结构示意图。该头戴式设备200例如可以为VR眼镜、AR眼镜、MR(Mix Reality,混合现实)眼镜,或者还可以为其他可戴于头部的智能眼镜等。该头戴式设备200例如可以如图1和图2所示呈眼镜形状,具有支撑组件20和光机组件30、主板组件50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不限制头戴式设备200的形状和/或式样,图1和图2仅为示例,而非限制本公开。
请参阅图32,头戴式设备200可包括:数据采集模块91、数据输出模块92、串行接口93及集成电路模块94。
串行接口93例如可以为满足USB 2.0规范、USB3.0规范及USB3.1规范的USB接口,可包括:Micro USB接口或USB TYPE-C接口。此外,串行接口93还可以为图15中的电连接部2112。甚至串行接口93还可以为其他任意类型的能够用于串行数据传输的串行接口。
集成电路模块94可包括:数据转换模块941及接口模块942,数据转换模块941通过接口模块942分别与数据采集模块91和数据输出模块92连接。集成电路模块94可设置在图24中的第一主板51和/或第二主板52上。
数据转换模块941用于对通过接口模块942从数据采集模块91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串行化转换,并将转换后的串行数据通过串行接口93输出,以对转换后的串行数据进行处理,例如传输给外部设备例如电子设备进行处理等。
数据转换模块941还用于对通过串行接口93接收的串行数据进行转换,以将接收的串行数据转换为与接口模块942的接口协议相匹配的接口数据,并将转换后的接口数据通过接口模块942传输给数据输出模块92,以通过数据输出模块92将转换后的接口数据输出给用户。
集成电路模块94例如可以被实施为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数据整合处理芯片,或者还可以实现为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设备,在头戴式设备中使用集成电路芯片,通过集成电路芯片中的接口模块进行数据的采集,并通过数据转换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和从主机单元接收的数据集中地进行转换,一方面可以极大地缩小头戴式设备的空间和体积,有利于实现头戴式设备轻薄化;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芯片的功耗,减少头戴式设备的发热,提升用户体验;此外,集中式转换还可以降低头戴设备的整体数据处理延迟。
请参阅图33,其揭露了本申请图32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200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该头戴式设备200中的集成电路模块94可包括多个接口模块942,例如多个接口模块942可以分别为I2C接口模块、SPI接口模块、I2S接口模块、SLIMBus接口模块及MIPI(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接口模块。
I2C接口模块与连接的模块之间使用I2C总线进行通信,I2C总线是一种简单、双向二线制同步串行总线。它只需要两根线即可在连接于总线上的器件之间传送信息。主器件用于启动总线传送数据,并产生时钟以开放传送的器件,此时任何被寻址的器件均被认为是从器件.在总线上主和从、发和收的关系不是恒定的,而取决于此时数据传送方向。如果主器件要发送数据给从器件,则主器件首先寻址从器件,然后主动发送数据至从器件,最后由主器件终止数据传送;如果主器件要接收从器件的数据,首先由主器件寻址从器件.然后主器件接收从器件发送的数据,最后由主器件终止接收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主器件负责产生定时时钟和终止数据传送。通常I2C是控制接口,用于传输控制信令。
SPI接口模块与连接的模块之间使用SPI总线进行通信。SPI总线是一种高速的全双工同步的通信总线。SPI通信原理很简单,它以主从方式工作,这种模式通常有一个主设备和一个或多个从设备,需要4根线,分别用于主设备数据输入、主设备数据输出、时钟信号传输、主设备输出的使能信号传输。通常SPI接口也是控制接口,用于传输控制信令。
I2S接口模块与连接的模块之间使用I2S总线进行通信。I2S总线是针对数字音频设备(如CD播放器、数码音效处理器、数字电视音响系统)之间的音频数据传输而制定的一种总线标准。它采用了独立的导线传输时钟与数据信号的设计,通过将数据和时钟信号分离,避免了因时差诱发的失真,为用户节省了购买抵抗音频抖动的专业设备的费用,广泛应用于各种多媒体系统。标准的I2S总线电缆是由3根串行导线组成的:1根是时分多路复用(简称TDM)数据线;1根是字选择线;1根是时钟线。
SLIMBus接口模块与连接的模块之间使用SLIMBus总线进行通信。SLIMBus总线是MIPI联盟指定的一种音频接口,用于连接基带/应用处理器和音频芯片,通常用于传送音频数据。SLIMBus总线两端由一个接口设备和一到多个功能设备组成,接口设备和功能设备之间用一到多个端口连接,端口可以是只输入、只输出或者双向。SLIMBus总线支持动态停止和重启,并支持所有的采样频率。
MIPI接口模块与连接的模块之间采用MIPI接口规范进行通信。MIPI是MIPI联盟发起的为移动应用处理器制定的开放标准和一个规范。目的是把手机内部的接口如摄像头、显示屏接口、射频/基带接口等标准化,从而减少手机设计的复杂程度和增加设计灵活性。MIPI多媒体规范主要分为三层,即应用层、协议层和物理层。主要应用于摄像头、显示器等设备的接口,其中可包括摄像头接口CSI(Camera Serial Interface)、显示接口DSI(Display Serial Interface)等。
如图33所示,头戴式设备200可包括多个数据采集模块91,例如多个数据采集模块91可以分别为:音频数据采集模块、视频数据采集模块(例如图25所示的摄像组件60)、眼动追踪模块及传感数据采集模块。
其中,音频数据采集模块例如可以包括麦克风及音频编解码器(Codec)。音频编解码器对通过麦克风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音频编码。
视频数据采集模块例如可以包括摄像头,如普通相机的镜头、IR(Infrared Ray,红外线)相机的IR镜头等。
眼动追踪是一项科学应用技术,当人的眼睛看向不同方向时,眼部会有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会产生可以提取的特征,计算机可以通过图像捕捉或扫描提取这些特征,从而实时追踪眼睛的变化,预测用户的状态和需求,并进行响应,达到用眼睛控制设备的目的,例如用户无需触摸屏幕即可翻动页面。从原理上看,眼动追踪主要是研究眼球运动信息的获取、建模和模拟,用途颇广。而获取眼球运动信息的设备除了眼动仪之外,还可以是图像采集设备,甚至一般电脑或手机上的摄像头,其在软件的支持下也可以实现眼球跟踪。
眼动追踪模块如上述可以包括眼动仪、图像采集设备等。
传感数据采集模块例如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Proximity Sensor)、IMD(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惯性测量装置)、可见光传感器(Ambient Light Sensor)等。
其中,接近传感器(例如第一FPC523上设置的距离传感器,)是代替限位开关等接触式检测方式,以无需接触检测对象进行检测为目的的传感器的总称。能检测对象的移动信息和存在信息转换为电气信号。感应型接近传感器的检测原理是通过外部磁场影响,检测在导体表面产生的涡电流引起的磁性损耗。在检测线圈内使其产生交流磁场,并检测体的金属体产生的涡电流引起的阻抗变化进行检测的方式。此外,作为另外一种方式,还可包括检测频率相位成分的铝检测传感器,和通过工作线圈仅检测阻抗变化成分的全金属传感器等。
IMD用于测量物体三轴姿态角(或角速率)以及加速度的装置。一般的,一个IMU包含了三个单轴的加速度计和三个单轴的陀螺,加速度计检测物体在载体坐标系统独立三轴的加速度信号,而陀螺检测载体相对于导航坐标系的角速度信号,测量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角速度和加速度,并以此解算出物体的姿态。
可见光传感器将可见光作为探测对象,并转换成输出信号的器件。可见光传感器可以感受有规律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请参阅图33,音频数据采集模块91如可以通过SLIMBus接口模块942及SPI接口模块942与数据转换模块941连接。其中,音频数据采集模块91与SPI接口模块942之间可以传输控制信号,音频数据采集模块91与SLIMBus接口模块942之间可以传输音频数据。
视频数据采集模块91如可以通过MIPI接口模块942及I2C接口模块942与数据转换模块941连接。其中,视频数据采集模块91与MIPI接口模块942之间可以传输视频数据,视频数据采集模块91与I2C接口模块942之间可以传输控制信号。
眼动追踪模块91如可以通过MIPI接口模块942及I2C接口模块942与数据转换模块941连接。其中,眼动追踪模块91与MIPI接口模块942之间可以传输眼动追踪数据,眼动追踪模块91与I2C接口模块942之间可以传输控制信号。
传感数据采集模块91如可以通过I2C接口模块942与数据转换模块941连接。传感数据采集模块91与I2C接口模块942之间可以传输传感数据,此外也可以传输控制信号。
请继续参阅图33,头戴式设备200例如也可以包括多个数据输出模块92。多个数据输出模块92如可以包括显示模块92及音频数据输出模块92。其中,显示模块92例如可以为如图2中所示的光机组件30。
音频数据输出模块92例如可以包括扬声器(支腿主体211中的扬声器组件)和/或耳机接口,通过外接耳机来输出音频数据。
显示模块92如可以通过MIPO接口模块942及I2C接口模块942与数据转换模块941连接。其中,显示模块92与MIPO接口模块942之间可以传输待显示的视频数据,显示模块92与I2C接口模块942可以传输控制信号。
音频数据输出模块92如可以通过I2S接口模块942及I2C接口模块942与数据转换模块941连接。其中,音频数据输出模块92与I2S接口模块942之间可以传输待输出的音频数据,音频数据输出模块92与I2C接口模块942之间可以传输控制信号。
此外,集成电路模块94还可以包括时钟模块943,分别与数据转换模块941及各接口模块942连接,用于为各模块输出时钟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成电路模块94还可以包括:数据压缩模块944及数据解压模块945。
其中,数据压缩模块944及数据解压模块945分别连接于数据转换模块941与串行接口93之间。
数据压缩模块944用于在数据转换模块941将转换后的串行数据通过串行接口93输出之前,对待输出的串行数据进行压缩,并将压缩后的串行数据通过串行接口93输出。
数据解压模块945用于在数据转换模块941通过串行接口93接收串行数据之前,对通过串行接口93接收的串行数据进行解压缩,并将解压缩后的串行数据传输给数据转换模块941以进行转换。
通过对待传输的数据进行压缩,可以节省传输带宽,提高传输速率,从而进一步保证数据的实时性,提升用户的体验。但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不限制采用的数据压缩/解压缩算法,具体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200还可以包括:电源管理模块95,与串行接口93连接,用于通过串行接口93接收与串行接口93连接的电源提供装置提供的电能,以为头戴式设备200进行供电。
请参阅图34,其揭露了本申请图32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200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头戴式设备2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主机单元96。主机单元96可包括:处理模块961、串行接口962及集成电路模块963。
其中,处理模块961与集成电路模块963连接。处理模块961例如可以为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用于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视频数据和/或音频数据)通过集成电路模块963返回至集成电路模块94进行输出。
对应于串行接口93,串行接口962也可以为满足USB 2.0规范、USB3.0规范及USB3.1规范的USB接口,可包括:Micro USB接口或USB TYPE-C接口。此外,串行接口962还可以为其他任意类型的能够用于串行数据传输的串行接口。可在串行接口962与串行接口93之间连接缆线。
集成电路模块963可包括:数据转换模块9631及接口模块9632。数据转换模块9631通过接口模块9632与处理模块961连接。数据转换模块9631用于对通过串行接口962接收的串行数据进行转换,以将接收的串行数据转换为与接口模块9632的接口协议相匹配的接口数据,并将转换后的接口数据通过接口模块9632传输给处理模块961。
数据转换模块9631还用于对通过接口模块9632从处理模块961接收的处理后的数据(音频数据和/或视频数据)进行串行化处理,并将转换后的串行数据通过串行接口962输出给串行接口93。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主机单元96如可以为与头戴式设备200配套的专用设备,或者主机单元96还可以为配置有上述集成电路模块963的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其中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如CPU或AP)可以为上述处理模块961,通过在电子设备中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使得其处理器可以对通过集成电路模块963接收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
请参阅图35,其揭露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图34所示主机单元96的结构示意图。主机单元96中的集成电路模块963可以包括多个接口模块9632,多个接口模块9632相应地也可以为I2C接口模块、SPI接口模块、I2S接口模块、SLIMBus接口模块及MIPI接口模块。
其中,数据转换模块9631可以通过SLIMBus接口模块9632及SPI接口模块9632,将转换后的音频数据传输给处理模块961;数据转换模块9631可以通过MIPI接口模块9632及I2C接口模块9632将转换后的视频数据传输给处理模块961;数据转换模块9631可以通过MIPI接口模块9632及I2C接口模块9632将转换后的眼动追踪数据传输给处理模块961;数据转换模块9631可以通过I2C接口模块9632将转换后的传感数据传输给处理模块961。
集成电路模块963还可以包括时钟模块9633,用于向数据转换模块9631及各接口模块9632发送时钟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成电路模块963还可以包括:数据压缩模块9634及数据解压模块9635。
其中,数据压缩模块9634及数据解压模块9635分别连接于数据转换模块9631与串行接口962之间。
数据解压模块9635用于在数据转换模块9631通过串行接口962从串行接口93接收串行数据之前,对通过串行接口962接收的串行数据进行解压缩,并将解压缩后的串行数据传输给数据转换模块9631以进行转换。
数据压缩模块9634用于在数据转换模块9631将转换后的串行数据通过串行接口962输出之前,对待输出的串行数据进行压缩,并将压缩后的串行数据通过串行接口962输出给串行接口93。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数据压缩模块944使用的压缩算法应与图33中主机单元96中的数据解压模块9635使用的解压缩算法相匹配,而主机单元96中的数据压缩模块9634使用的压缩算法应与图33中数据解压模块945使用的解压缩算法相匹配。
通过对待传输的数据进行压缩,可以节省传输带宽,提高传输速率,从而进一步保证数据的实时性,提升用户的体验。但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不限制采用的数据压缩/解压缩算法,具体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单元96还可以包括:电源管理模块964与电池965。电源管理模块964分别与电池965和串行接口962连接,用于将电池965提供的电能通过串行接口962提供给串行接口962,以为集成电路模块94、数据采集模块91、数据输出模块92供电。
如上述,主机单元96还可以被实施为电子设备。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2)

1.一种光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主体,所述机架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四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机架主体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两个光机安装孔,所述机架主体在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分别位于每一所述两个光机安装孔的两侧,所述支撑板向远离所述机架主体的一侧延伸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主体在所述第一表面的中部设置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位于所述两个光机安装孔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主体在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容置槽在所述第三表面一侧的槽壁边缘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在所述第四表面一侧的槽壁开设有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主体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二表面且连通所述容置槽的贯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光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主体在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分别位于所述机架主体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槽在所述第三表面一侧的槽壁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三表面且与所述让位槽相通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主体在所述第四表面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相对设置或错位设置的限位板和卡勾。
9.根据权利要求1-3、7-8任一项所述的光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主体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的连接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3、7-8任一项所述的光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具有依次相连接的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所述支撑板在所述第一边处与所述机架主体连接,所述第二边位于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第四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三边位于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二边向所述第三边一侧倾斜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主体设置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12.一种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主体;和
安装框,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主体的一侧,开设有贯穿所述安装框的安装孔;
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形成容纳空间,包括:
第二壳体主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主体相对设置;和
装配框,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与所述安装框相对设置,所述装配框向所述安装框一侧弯折设置,并与所述安装框远离所述第一壳体主体的一侧连接,所述装配框在与所述安装孔相对的位置开设有装配孔,所述安装孔及所述装配孔与所述容纳空间相通;以及
光机支架,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光机支架包括机架主体,所述机架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四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机架主体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两个光机安装孔,所述机架主体在所述第二表面设置有置于所述安装框与所述装配框之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分别位于每一所述两个光机安装孔的两侧,所述支撑板向远离所述机架主体的一侧延伸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安装框及第二安装框,所述第一安装框及第二安装框间隔设置,所述装配框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装配框及第二装配框,所述第一装配框及第二装配框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框与所述第一装配框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框与所述第二装配框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在所述安装孔的边缘设置第一抵接凸沿,所述第一抵接凸沿自所述安装框在所述安装孔处的边缘向所述装配框的一侧凸伸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框在所述装配孔的边缘设置第二抵接凸沿,所述第二抵接凸沿自所述装配框在所述装配孔处的边缘向所述安装框的一侧凸伸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具有依次相连接的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所述支撑板在所述第一边处与所述机架主体连接,且所述第二边与所述第二抵接凸沿间隔设置,第三边与所述第一抵接凸沿间隔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设备还包括光机组件,所述光机组件包括:
光机,安装在所述机架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与所述光机安装孔相对设置;
分光镜,安装在所述装配孔处,与所述光机相对设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所述第二边与所述第二抵接凸沿之间;以及
反射镜,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处,与所述分光镜相对设置,设置在所述所述支撑板的第三边与所述第一抵接凸沿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2-17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主体在所述第一表面的中部设置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位于所述两个光机安装孔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主体在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容置槽在所述第三表面一侧的槽壁边缘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安装板相对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扣结构,所述安装板的边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扣结构连接的第二卡扣结构。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主体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二表面且连通所述容置槽的贯穿孔,所述头戴式设备还包括鼻托组件,所述鼻托组件包括:
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容置槽内;以及
鼻托,一端穿设于所述贯穿孔,并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2-17、19-21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设备还包括:
支撑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相连接形成一框架,包括:
第一支腿,与所述第一壳体一端连接;和
第二支腿,与所述第一壳体另一端连接。
CN202011266948.3A 2020-11-13 2020-11-13 光机支架以及头戴式设备 Active CN1122558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66948.3A CN112255801B (zh) 2020-11-13 2020-11-13 光机支架以及头戴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66948.3A CN112255801B (zh) 2020-11-13 2020-11-13 光机支架以及头戴式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55801A true CN112255801A (zh) 2021-01-22
CN112255801B CN112255801B (zh) 2022-08-05

Family

ID=74266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66948.3A Active CN112255801B (zh) 2020-11-13 2020-11-13 光机支架以及头戴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5580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00254A1 (zh) * 2020-11-13 2022-05-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鼻托组件及头戴式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2099A (zh) * 2016-05-27 2016-08-24 北京云视智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眼镜
CN206557476U (zh) * 2017-01-23 2017-10-1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KR20190110494A (ko) * 2019-08-28 2019-09-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머리에 착용할 수 있는 전자 디바이스
CN110888235A (zh) * 2019-12-06 2020-03-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受力件和头戴式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2099A (zh) * 2016-05-27 2016-08-24 北京云视智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眼镜
CN206557476U (zh) * 2017-01-23 2017-10-1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KR20190110494A (ko) * 2019-08-28 2019-09-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머리에 착용할 수 있는 전자 디바이스
CN110888235A (zh) * 2019-12-06 2020-03-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受力件和头戴式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00254A1 (zh) * 2020-11-13 2022-05-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鼻托组件及头戴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55801B (zh) 2022-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94518A (zh) 用于头戴式设备的壳体组件以及头戴式设备
US20230258956A1 (en) Connecting assembly for wearable device, wearable device, and wearable apparatus
CN107209382B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柔性热管道
CN107209385B (zh) 具有防护护目镜的头戴式显示器设备
US9874936B2 (e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2255802B (zh) 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及头戴式设备
EP4071538A1 (en) Head-mounted device
CN112394520B (zh) 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及头戴式设备
CN211149071U (zh) 头戴式设备
EP4071539A2 (en) Head-mounted device
WO2021109903A1 (zh) 保护壳体和头戴式设备
CN112291977B (zh) 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及头戴式设备
US10642050B1 (en) Modular accessory systems for wearable devices
CN110927968A (zh) 头戴式设备
CN112255801B (zh) 光机支架以及头戴式设备
CN213814143U (zh) 头戴式设备
CN211149070U (zh) 头戴式设备
CN112255804A (zh) 头戴式设备
CN213814144U (zh) 头戴式设备
CN213814145U (zh) 用于头戴式设备的壳体组件以及头戴式设备
CN112558306B (zh) 颈戴式设备和可穿戴设备
CN110989170B (zh) 头戴式设备
US20180321497A1 (en) Virtual Reality Device And Its Virtual Reality Support Device
CN112379521A (zh) 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CN211426931U (zh) 头戴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