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52942B - 可保持通风稳定性的智能调节门窗 - Google Patents

可保持通风稳定性的智能调节门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52942B
CN112252942B CN202011279351.2A CN202011279351A CN112252942B CN 112252942 B CN112252942 B CN 112252942B CN 202011279351 A CN202011279351 A CN 202011279351A CN 112252942 B CN112252942 B CN 1122529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sliding
electromagnet
door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793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52942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Hongtao Building Material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Hongtao Building Material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Hongtao Building Material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Hongtao Building Material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7935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529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52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52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52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529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7/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doors or windows
    • E06B7/02Special arrangements or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doors or windows for providing ventilation, e.g. through double windows; Arrangement of ventilation ro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保持通风稳定性的智能调节门窗,包括通风单元和调节单元,通风单元包括在竖直门窗上开设的第一通风区域,调节单元包括在门窗上开设的第二通风区域,第二通风区域的正上方设置有固定在门窗的室内侧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设置有可左右横向滑动的滑动轴,滑动轴与方形的测风板固定连接,测风板可带动滑动轴沿靠近和远离门窗的方向转动;在第二滑槽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在两电磁铁的共同作用下,滑动轴可在第二滑槽内左右滑动,从而带动移动挡板左右移动;第二通风区域内还设置有调级结构,以对风力大小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风力大小,对通风单元中的实际通风区域进行调节,从而保证门窗的通风稳定性。

Description

可保持通风稳定性的智能调节门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门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保持通风稳定性的智能调节门窗。
背景技术
目前,门窗为了实现通风,通常在门窗上设置通风窗并在通风窗上设置向内倾斜的第一挡板,如此一方面可以实现通风,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风力太大时过多的风流灌入室内,吹动室内存放物,使室内存放物杂乱无章。虽然现有门窗上的通风窗可以在实现通风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避免风力过大,但是通风窗上的倾斜第一挡板是固定的,在风力小的时候,可能存在通风效果较差的缺点。可见,目前的门窗无法适应于风力对其通风稳定性进行保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保持通风稳定性的智能调节门窗,以解决目前门窗无法适应于风力对其通风稳定性进行保持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保持通风稳定性的智能调节门窗,包括通风单元和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用于对风力大小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风力大小,对所述通风单元中的实际通风区域进行调节,从而保证门窗的通风稳定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风单元包括在竖直门窗上开设的方形的第一通风区域,沿着该第一通风区域的四个边分别垂直于门窗向室内延伸出四个等高的支撑板,在上下两个支撑板内分别设置有匹配的且左右设置的第一滑槽,移动挡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该两个第一滑槽滑动连接,其可在左右两个支撑板之间滑动,该移动挡板的上下两侧延伸至与上下支撑板抵接,其面向室外的一侧延伸至该第一通风区域处,且其面向右支撑板的一侧与竖直设置的滑板固定连接,该右支撑板的右侧与实心方块紧贴固定连接,该滑板穿过该右支撑板插入该实心方块内开设的凹槽中,其在该移动挡板的带动下可沿左右方向滑动,该滑板的竖直长度与移动挡板的竖直长度相等,且水平长度与该第一通风区域的水平长度相等。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移动挡板左右移动,带动滑板左右移动,滑板可阻止风从其正下方的第一通风区域吹入室内,从而对第一通风区域的实际通风区域进行调节。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在门窗上开设的方形的第二通风区域,该第二通风区域的正上方设置有固定在门窗的室内侧且与该第二通风区域水平边同长的第二滑槽,该第二滑槽内设置有可沿着该第二滑槽左右横向滑动的滑动轴,该滑动轴与方形的测风板固定连接,该测风板可带动该滑动轴沿靠近和远离门窗的方向转动且该测风板竖直设置时的竖直长度大于该第二通风区域的竖直长度;
在该第二滑槽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在该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共同作用下,该滑动轴可在第二滑槽内左右滑动,从而带动该移动挡板左右移动;
该第二通风区域内还设置有调级结构,该调级结构包括多个与该第二滑槽平行的第一横杆,其中各个第一横杆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分布且高度逐渐降低,每相邻上下两个第一横杆的相对端位于垂直于门窗的同一竖直面上且上侧第一横杆的右端通过第一连杆与下侧第一横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最右侧第一横杆的右端通过第一连杆与门窗上的一点连接,且最右侧第一横杆的右端与该点位于垂直于门窗的同一竖直面上,最左侧第一横杆的左端与垂直于该最左侧第一横杆的竖直杆固定连接,该竖直杆的上端比该测风板转动至水平状态时的水平面高;每个第一横杆与第二滑槽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小于该测风板的竖直长度,且每个第一连杆的右侧为光滑面;每个第一横杆的上表面都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测风板是否与对应第一横杆抵接。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和各个压力传感器连接,该控制器根据各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信息,控制该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通断电,使该滑动轴带动测风板沿着第二滑槽左右移动,风吹动该测风板,使该测风板朝着远离和靠近门窗的方向转动,初始状态下,第一电磁铁处于通电状态,在该第一电磁铁的吸引力作用下,受到该调级结构的限制,该测风板逐级向左侧移动,从而带动移动挡板向左侧移动,测风板在向左侧移动过程中,若风力减小,测风板与对应第一横杆抵接,该第一横杆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后将该压力信号发送给该控制器,此后该控制器控制该第一电磁铁断电和第二电磁铁通电对应时长,以使该测风板向右移动至当前第一横杆的右侧,该当前第一横杆为设置有检测到压力信号的压力传感器的第一横杆,控制器在控制该第一电磁铁断电和第二电磁铁通电对应时长后,控制该第一电磁铁通电,第二电磁铁断电,该测风板向左移动,直至与一个第一连杆抵接,该测风板的左右移动带动通风单元中的移动挡板左右移动,对第一通风区域中与室内连通的实际通风面积进行调节,从而基于风力大小实现门窗通风稳定性调节,在风力大小发生变化时门窗通风稳定性仍得以保持。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滑动轴的右端与第一连接杆轴向固定连接,水平的第一连接杆的右侧与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该第二连接杆依次穿过该通风单元中的左支撑板、移动挡板上开设的通孔,与位于该移动挡板右侧的挡块固定连接,该第一连接杆和该挡块的截面积大于该移动挡板上通孔的截面积,用于阻挡该第一连接杆左右移时从该移动挡板上的通孔中移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可适应于风力对门窗的通风稳定性进行保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保持通风稳定性的智能调节门窗的一个实施例正视图;
图2是通风单元的正视图;
图3是图2去除疏风机构后的通风单元的正视图;
图4是图3去除第一传送装置和第二传送装置后的调节单元的正视图;
图5是通风单元的仰视图;
图6是疏风机构的正视图;
图7是调节单元的正视图;
图8是图7中第二滑槽的右视图;
图9是调节单元中调级结构的左视图和正视图对比关系示意图;
图10是调节单元的另一个实施例正视图;
图11是调级结构中各个第一横杆设置的空间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保持通风稳定性的智能调节门窗,其可以包括通风单元1和调节单元2,所述调节单元2用于对风力大小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风力大小,对所述通风单元1中的实际通风区域大小进行调节,从而保证门窗的通风稳定性。
结合图2至图6所示,所述通风单元1可以包括在竖直门窗上开设的方形的第一通风区域11,沿着该第一通风区域11的四个边分别垂直于门窗向室内延伸出四个等高的支撑板13,在上下两个支撑板13内分别设置有匹配的且左右设置的第一滑槽14,移动挡板1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该两个第一滑槽14滑动连接,其可在左右两个支撑板13之间滑动,该移动挡板15的上下两侧延伸至与上下支撑板13抵接,其面向室外的一侧延伸至该第一通风区域11处,且其面向右支撑板13的一侧与竖直设置的滑板17固定连接,该右支撑板13的右侧与实心方块16紧贴固定连接,该滑板17穿过该右支撑板13插入该实心方块16内开设的凹槽中,其在该移动挡板15的带动下可沿左右方向滑动,该滑板17的竖直长度与移动挡板15的竖直长度相等,且水平长度与该第一通风区域11的水平长度相等。
结合图3和图5所示,该移动挡板15面向室内的一侧的前侧依次设置有第一传送装置181、第二传送装置182,该第一传送装置181和第二传送装置182均为两个且均可沿左右方向传送,两个第一传送装置181的传送面和两个第二传送装置182的传送面分别位于对应的相同的竖直面上,两个第一传送装置181中的传送轮分别固定在上下支撑板13上且传送带的下侧面分别通过一个第一连接块191与该移动挡板15固定连接,两个第二传送装置182中的传送轮也分别固定在上下支撑板13上且传送带的上侧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连接块192与疏风机构20固定连接,该疏风机构20位于四个支撑板13的前侧且与该四个支撑板13抵接。针对上支撑板13上的第一传送装置181和第二传送装置182,两者的传送轮上分别设置有齿轮183,其中每对应两个传送轮上的齿轮啮合;同样针对下支撑板13上的第一传送装置181和第二传送装置182,两者的传送轮上分别设置有齿轮183,其中每对应两个传送轮上的齿轮啮合。如图6所示,该疏风机构20包括四方形的框架结构201,在框架结构201内设置有橡胶块202,该橡胶块202为与该框架结构201匹配的四边形且其左右两边分别与该框架结构201的左右两边固定连接,该橡胶块202上还设置有通风孔203。
该移动挡板15左右移动,带动滑板17左右移动,滑板17可阻止风从其正下方的第一通风区域11吹入室内,从而对第一通风区域11的实际通风区域进行调节,该移动挡板15左右移动的同时通过该第一连接块191带动第一传送装置181传送,该第一传送装置181通过匹配齿轮带动第二传送装置182的上侧面朝着与该移动挡板15相同的方向传送,并且通过对该第一传送装置181和第二传送装置182啮合的齿轮进行设计,使得该第二传送装置182的传送距离仅为该移动挡板15的移动距离的一半,由此保证该疏风机构20中框架结构201的中心始终与该移动挡板15左侧允许风通过的实际通风区域的中心保持一致。
本实施例中,由于移动挡板15的上下两侧延伸至与上下支撑板13抵接,其面向室外的一侧延伸至该第一通风区域11处,且其面向右支撑板13的一侧与竖直设置的滑板17固定连接,而滑板17在该移动挡板15的带动下可沿左右方向滑动,且该滑板17的竖直长度与移动挡板15的竖直长度相等,因此该移动挡板15、滑板17右支撑板13、上下支撑板13的对应部分所围成的空间为闭合空间,从该闭合空间内的通风孔吹入的风流,不会流入室内。
对于被移动挡板15隔开的该第一通风区域11的左侧实际通风区域,风从该实际通风区域吹入后,由于风力大小随机变化,风力过大时仍然可能将通风正对区域所放置的物品吹乱,为此本发明在实际通风区域面向室内一侧的上方设置了疏风机构20,该疏风机构20包括四方形的框架结构201,在框架结构201内设置有橡胶块202,该橡胶块202为与该框架结构201匹配的四边形且其左右两边分别与该框架结构201的左右两边固定连接,该橡胶块202上还设置有通风孔203,当风吹动橡胶块时,橡胶块会朝室内被吹起变形,此时风可以通过该第二橡胶块17的上下两侧及其上的通孔,从各个方位吹入室内,而不会正对着室内某个位置吹风,因而可以避免风力过大而使风口正对位置处摆放的物品被吹乱。此外,本发明还设计了包括第一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和齿轮的传送机构,使移动挡板15左右移动时通过传送机构带动疏风机构移动,且疏风机构的移动距离仅为该移动挡板15的移动距离的一半,保证该疏风机构20中框架结构201的中心始终与该移动挡板15左侧允许风通过的实际通风区域的中心保持一致,由此风吹动橡胶块时,橡胶块的变形可以始终呈半弧形,从而可以保证从各个方位吹入室内的风的均匀性。
另外,如图7至图9所示,所述调节单元2可以包括在门窗上开设的方形的第二通风区域21,该第二通风区域21的正上方设置有固定在门窗的室内侧且与该第二通风区域21水平边同长的第二滑槽22,该第二滑槽22内设置有可沿着该第二滑槽22左右横向滑动的滑动轴23,该滑动轴23与方形的测风板24固定连接,该测风板24可带动该滑动轴23沿靠近和远离门窗的方向转动且该测风板24竖直设置时的竖直长度大于该第二通风区域21的竖直长度。如图8所示,该第二滑槽2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28,用于阻挡滑动轴23从该第二滑槽22的左右两侧滑出,且该第一挡板28只挡住部分该滑动轴23,便于第一电磁铁25和第二电磁铁26对滑动轴23进行吸引。其中,该第二滑槽22垂直于门窗的截面可以为弧形,弧度大于180度且小于或者等于270度,该滑动轴23可以为与该第二滑槽22的弧形截面匹配的圆柱体,该第二滑槽22和滑动轴23的圆心相同,由此不仅测风板24可带动滑动轴23绕着该第二滑槽22的圆心轴,沿着靠近和远离门窗的方向转动,而且可以避免滑动轴23在转动过程中从第二滑槽22中滑出,并且滑动轴23还可沿着第二滑槽22在左右方向滑动。
该滑动轴23的右端与第一连接杆271轴向固定连接,水平的第一连接杆271的右侧与第二连接杆272固定连接,该第二连接杆272依次穿过该通风单元1中的左支撑板13、该移动挡板15上开设的通孔,与位于该移动挡板15右侧的挡块29固定连接,该第一连接杆271和该挡块29的截面积大于该移动挡板15上通孔的截面积,用于阻挡该第一连接杆271左右移时从该移动挡板15上的通孔中移出,该第二连接杆272的截面积小于该移动挡板15上通孔的截面积,以使第一连接杆271和第二连接杆272可随滑动轴23转动。在该第二滑槽2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铁25和第二电磁铁26,在该第一电磁铁25和第二电磁铁26的共同作用下,该滑动轴23可在第二滑槽22内左右滑动,从而带动该移动挡板15左右移动。此外,如图8所示,该第二滑槽22的右端的第一挡板28可以只对该滑动轴23中除该第一连接杆271连接部外的区域的部分进行阻挡,以便于第二电磁铁26对该滑动轴23进行吸附,使该滑动轴23沿该第二滑槽22向右移动。
另外,如图7和图9所示,该第二通风区域21内还设置有调级结构3,该调级结构3可以包括多个与该第二滑槽22平行的第一横杆31,其中各个第一横杆31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分布且高度逐渐降低,每相邻上下两个第一横杆31的相对端位于垂直于门窗的同一竖直面上且上侧第一横杆31的右端通过第一连杆32与下侧第一横杆31的左端固定连接,最右侧第一横杆31的右端通过第一连杆32与门窗上的一点连接,且最右侧第一横杆31的右端与该点位于垂直于门窗的同一竖直面上,最左侧第一横杆31的左端与垂直于该最左侧第一横杆31的竖直杆34固定连接,该竖直杆34的上端比该测风板24转动至水平状态时的水平面高。每个第一横杆31与第二滑槽22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小于该测风板24的竖直长度,且每个第一连杆32的右侧为光滑面。每个第一横杆31的上表面都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测风板24是否与对应第一横杆31抵接,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磁铁25、第二电磁铁26和各个压力传感器连接,该控制器根据各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信息,控制该第一电磁铁25和第二电磁铁26通断电,使该滑动轴23带动测风板24沿着第二滑槽22左右移动,风吹动该测风板24,使该测风板24朝着远离和靠近门窗的方向转动,初始状态下,第一电磁铁25处于通电状态,在该第一电磁铁25的吸引力作用下,受到该调级结构3的限制,该测风板24逐级向左侧移动,从而带动移动挡板15向左侧移动,测风板24在向左侧移动过程中,若风力减小,测风板与对应第一横杆31抵接,该第一横杆31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后将该压力信号发送给该控制器,此后该控制器控制该第一电磁铁25断电和第二电磁铁26通电对应时长,以使该测风板24向右移动至当前第一横杆31的右侧,该当前第一横杆31为设置有检测到压力信号的压力传感器的第一横杆,控制器在控制该第一电磁铁25断电和第二电磁铁26通电对应时长后,控制该第一电磁铁25通电,第二电磁铁26断电,该测风板24向左移动,直至与一个第一连杆32抵接,该测风板24的左右移动带动通风单元1中的移动挡板15左右移动,对第一通风区域中与室内连通的实际通风面积进行调节,从而基于风力大小实现门窗通风稳定性调节,在风力大小发生变化时门窗通风稳定性仍得以保持(当通风稳定期间单位时间内吹入的通风量几乎保持不变)。
具体地,初始状态下,该滑动轴23与第二滑动槽22的右端接触,该调级结构3位于该测风板24的左侧。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步骤为:
步骤S101、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铁25通电并实时检测是否接收到各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信息,其中设每个第一横杆31与第二滑槽22的中心轴构成的平面为测风面,该测风面与门窗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测风板24与门窗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在风力作用下,测风板24朝着远离门窗的方向转动,按从右到左的顺序对该调级结构3中的各个第一横杆31进行编号,从右到左的第1~N个第一横杆31对应的第一夹角依次为第1~N个第一夹角且该第1~N个第一夹角逐渐增大,第1~N个第一横杆31上设置的压力传感器依次为第1~N个压力传感器,对应地与第i个第一横杆31的右端连接的第一连杆为第i个第一连杆,i为大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N的整数,N表示第一横杆31的个数。其中,该测风板的第二夹角等于第i个第一夹角时,检测到的通风量等于第一单位通风量*i,即测风板每检测到通风总量增加该第一单位通风量,就会向左移动一个第一横杆31,此时本发明中各个第一横杆31的长度可以相等。
步骤S102、设定测风板24当前与第i个第一连杆32抵接,当第二夹角大于第i个第一夹角时,在第一电磁铁25的吸力作用下,测风板24通过第i个第一横杆31,向左移动至与第i+1个第一连杆32抵接,由于各个第一连杆32的右侧面为光滑面,因此可以忽略第一连杆32与测风板24之间的摩擦,测风板24仍能检测到风力大小的变化。测风板24在移动至与第i+1个第一连杆32抵接后,风力可能会增大,也可能会减小。当风力增大时,若风力促使测风板24对应的第二夹角大于第i个第一夹角,小于第i+1个第一夹角,则测风板24在第i+1个第一连杆32的阻挡下不会向左移动,若风力促使测风板24对应的第二夹角大于或者等于第i+1个第一夹角,则在第一电磁铁25的吸力作用下,测风板24通过第i+1个第一横杆31,向左移动至与第i+2个第一连杆32抵接。当风力减小时,测风板24将对第i个第一横杆31施压,此时第i个第一横杆31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并将压力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第i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信号后,统计第i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信号的时长,当该统计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时,控制该第一电磁铁25断电并控制该第二电磁铁26通电对应时长,以使滑动轴23带动测风板24向右移动到第i个第一连杆32的右侧,在控制该第二电磁铁26通电对应时长后,控制该第一电磁铁25通电,第二电磁铁26断电,在第一电磁铁25的吸力作用下,该滑动轴23带动测风板24向左移动,若此时测风板24对应第二夹角小于第i个第一夹角,则测风板24被第i个第一连杆32阻挡,若此时测风板24对应第二夹角大于第i个第一夹角,则测风板24向左移动至与第i+1个第一连杆抵接。
为了避免风从调节单元中的第二通风区域21吹入室内,在门窗上还设置有罩住该调节单元2的方形的盒体,该盒体面向室内的一侧与该门窗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该测风板24的竖直长度,由此保证测风板24在风力的作用下可以处于水平状态。
上述实施例虽然无论风力如何变化,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门窗的通风性大致一致,但是用户无法对门窗的通风性强弱(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的吹入的通风量多少来表示)进行调节,为此本发明对调级结构3做了进一步设计,通过对该调级结构3进行上下移动,对门窗的通风性强弱进行调节,如图10所示,该调级结构3中从右到左的第1个第一连杆32的自由端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板4,在该门窗朝向室内的一侧开设有第四滑槽5,两个固定板4位于该第四滑槽5内且可在该第四滑槽5内上下滑动,当两个固定板4滑动到该第四滑槽5的顶端时,该调级结构3滑动到最上端,此时螺钉依次穿过第四滑槽5上的通孔以及对应固定板4上的通孔,对该两个固定板4进行固定,从而对该调级结构3进行固定;当两个固定板4滑动到该第四滑槽5的底端时,该调级结构3滑动到最下端,同样地此时螺钉依次穿过第四滑槽5上的通孔以及对应固定板4上的通孔,对该两个固定板4进行固定,从而对该调级结构3进行固定。此外,本发明还对该调级结构3中各个第一横杆31的空间位置进行了设计,该调级结构滑动至最上端时,各个第一横杆31对应的第一夹角作为调节前第一夹角,按从右到左的顺序,各个调节前的第一夹角逐渐增大,并且该调级结构滑动至最下端时,各个第一横杆31对应的第一夹角作为调节后第一夹角,按从右到左的顺序,各个调节后的第一夹角逐渐增大,且从右到左的第i个调节前的第一夹角大于第i个调节后的第一夹角,i为大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N的整数,N表示第一横杆的个数。其中,该测风板的第二夹角等于第i个调节前第一夹角时,检测到的通风量等于第一单位通风量*i,该测风板的第二夹角等于第i个调节后第一夹角时,检测到的通风量等于第二单元通风量*i,第二单元通风量小于第一单元通风量,各个第一横杆31的长度可以相等。该调级结构滑动到最上端和最下端时,各个第一横板与第二滑槽之间的距离均小于该测风板的竖直长度。
为了满足该调级结构滑动至最上端时,各个第一横杆31对应的第一夹角作为调节前第一夹角,按从右到左的顺序,各个调节前的第一夹角逐渐增大,并且该调级结构滑动至最下端时,各个第一横杆31对应的第一夹角作为调节后第一夹角,按从右到左的顺序,各个调节后的第一夹角逐渐增大,且从右到左的第i个调节前的第一夹角大于第i个调节后的第一夹角,结合图11所示,可以按照以下步骤确定各个第一横杆31的空间位置:
步骤S201、以第二滑槽22的中心轴为Z轴,垂直于Z轴的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通过XYZ坐标系的中心点,绘制出与Y轴的夹角分别等于各个调节前第一夹角的第一直线,至此绘制出N条第一直线(如图11中实线所示),其中按照与Y轴夹角从小到大的顺序,将该N条第一直线分别记为调节前的第1~N条第一直线;
步骤S202、通过XYZ坐标系的中心点,绘制出与Y轴的夹角分别等于各个调节后第一夹角的第一直线,至此绘制出N条第一直线(如图11中虚线所示),其中按照与Y轴夹角从小到大的顺序,将该N条第一直线分别记为调节后的第1~N条第一直线;
步骤S203、确定该调级结构从最上端滑动到最下端的滑动距离L,针对调节前第i条第一直线上每点,做与调节后第i条第一直线相交的竖直线,判断该竖直线是否等于该滑动距离L,若是,则使从右到左的第i个第一横杆通过该点并与该Z轴平行。在确定各个第一横杆的空间位置后,如图11所示,调级结构滑动到最下端时各个第一横杆分别与对应的调节后第一直线相交,由此可以实现通风性强弱的调节。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管制。

Claims (4)

1.一种可保持通风稳定性的智能调节门窗,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单元和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用于对风力大小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风力大小,对所述通风单元中的实际通风区域进行调节,从而保证门窗的通风稳定性;
所述通风单元包括在竖直门窗上开设的方形的第一通风区域,沿着该第一通风区域的四个边分别垂直于门窗向室内延伸出四个等高的支撑板,在上下两个支撑板内分别设置有匹配的且左右设置的第一滑槽,移动挡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该两个第一滑槽滑动连接,其可在左右两个支撑板之间滑动,该移动挡板的上下两侧延伸至与上下支撑板抵接,其面向室外的一侧延伸至该第一通风区域处,且其面向右支撑板的一侧与竖直设置的滑板固定连接,该右支撑板的右侧与实心方块紧贴固定连接,该滑板穿过该右支撑板插入该实心方块内开设的凹槽中,其在该移动挡板的带动下可沿左右方向滑动,该滑板的竖直长度与移动挡板的竖直长度相等,且水平长度与该第一通风区域的水平长度相等;
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在门窗上开设的方形的第二通风区域,该第二通风区域的正上方设置有固定在门窗的室内侧且与该第二通风区域水平边同长的第二滑槽,该第二滑槽内设置有可沿着该第二滑槽左右横向滑动的滑动轴,该滑动轴与方形的测风板固定连接,该测风板可带动该滑动轴沿靠近和远离门窗的方向转动且该测风板竖直设置时的竖直长度大于该第二通风区域的竖直长度;
在该第二滑槽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在该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共同作用下,该滑动轴可在第二滑槽内左右滑动,从而带动该移动挡板左右移动;
该第二通风区域内还设置有调级结构,该调级结构包括多个与该第二滑槽平行的第一横杆,其中各个第一横杆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分布且高度逐渐降低,每相邻上下两个第一横杆的相对端位于垂直于门窗的同一竖直面上且上侧第一横杆的右端通过第一连杆与下侧第一横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最右侧第一横杆的右端通过第一连杆与门窗上的一点连接,且最右侧第一横杆的右端与该点位于垂直于门窗的同一竖直面上,最左侧第一横杆的左端与垂直于该最左侧第一横杆的竖直杆固定连接,该竖直杆的上端比该测风板转动至水平状态时的水平面高;每个第一横杆与第二滑槽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小于该测风板的竖直长度,且每个第一连杆的右侧为光滑面;每个第一横杆的上表面都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测风板是否与对应第一横杆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保持通风稳定性的智能调节门窗,其特征在于,该移动挡板左右移动,带动滑板左右移动,滑板可阻止风从其正下方的第一通风区域吹入室内,从而对第一通风区域的实际通风区域进行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保持通风稳定性的智能调节门窗,其特征在于,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和各个压力传感器连接,该控制器根据各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信息,控制该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通断电,使该滑动轴带动测风板沿着第二滑槽左右移动,风吹动该测风板,使该测风板朝着远离和靠近门窗的方向转动,初始状态下,第一电磁铁处于通电状态,在该第一电磁铁的吸引力作用下,受到该调级结构的限制,该测风板逐级向左侧移动,从而带动移动挡板向左侧移动,测风板在向左侧移动过程中,若风力减小,测风板与对应第一横杆抵接,该第一横杆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后将该压力信号发送给该控制器,此后该控制器控制该第一电磁铁断电和第二电磁铁通电对应时长,以使该测风板向右移动至当前第一横杆的右侧,该当前第一横杆为设置有检测到压力信号的压力传感器的第一横杆,控制器在控制该第一电磁铁断电和第二电磁铁通电对应时长后,控制该第一电磁铁通电,第二电磁铁断电,该测风板向左移动,直至与一个第一连杆抵接,该测风板的左右移动带动通风单元中的移动挡板左右移动,对第一通风区域中与室内连通的实际通风面积进行调节,从而基于风力大小实现门窗通风稳定性调节,在风力大小发生变化时门窗通风稳定性仍得以保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保持通风稳定性的智能调节门窗,其特征在于,该滑动轴的右端与第一连接杆轴向固定连接,水平的第一连接杆的右侧与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该第二连接杆依次穿过该通风单元中的左支撑板、移动挡板上开设的通孔,与位于该移动挡板右侧的挡块固定连接,该第一连接杆和该挡块的截面积大于该移动挡板上通孔的截面积,用于阻挡该第一连接杆左右移时从该移动挡板上的通孔中移出。
CN202011279351.2A 2020-11-16 2020-11-16 可保持通风稳定性的智能调节门窗 Active CN1122529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9351.2A CN112252942B (zh) 2020-11-16 2020-11-16 可保持通风稳定性的智能调节门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9351.2A CN112252942B (zh) 2020-11-16 2020-11-16 可保持通风稳定性的智能调节门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52942A CN112252942A (zh) 2021-01-22
CN112252942B true CN112252942B (zh) 2022-11-11

Family

ID=74266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79351.2A Active CN112252942B (zh) 2020-11-16 2020-11-16 可保持通风稳定性的智能调节门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52942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659683U (zh) * 2019-06-14 2020-06-02 石家庄盛和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无合页断桥铝型材门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63680B2 (ja) * 2016-03-30 2020-09-30 大和ハウス工業株式会社 通風システム
CN106837120A (zh) * 2016-12-23 2017-06-13 苏州安飞荣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节的智能通风窗及其控制方法
CN108222732B (zh) * 2018-01-22 2023-05-12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可调节风量的无动力气窗
CN208846622U (zh) * 2018-08-13 2019-05-10 佛山市集美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CN109914980B (zh) * 2018-12-14 2020-11-10 佛山市瑞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智能开关的门窗
CN209877263U (zh) * 2019-05-15 2019-12-31 张佳怡 一种高层建筑的通风结构
CN111411686B (zh) * 2020-03-27 2021-05-18 深圳市方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设计用节能通风结构
CN111350446A (zh) * 2020-04-08 2020-06-30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用于节能建筑的窗户进风自动调节装置
CN111720941B (zh) * 2020-06-16 2021-01-26 金恪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建筑用室内通风调节系统
CN111827853A (zh) * 2020-07-27 2020-10-27 北京建企动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节能减排用换气通风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659683U (zh) * 2019-06-14 2020-06-02 石家庄盛和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无合页断桥铝型材门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52942A (zh) 2021-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5069745A3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3906981A (zh) 空调室内机
KR20220060521A (ko) 공기조화기
CN112252942B (zh) 可保持通风稳定性的智能调节门窗
US20140315482A1 (en)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CN106052067A (zh) 一种空调摆叶限位机构及空调器
CN104236041A (zh) 空调导风板及空调器
CN112252941B (zh) 通风强弱可调的智能门窗
CN112282610B (zh) 风力检测位移调节单元及其智能调节门窗
CN106393547B (zh) 一种门体发泡线上的发泡模架定位装置
CN209274603U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贯通式送风道
CN112392383A (zh) 通风单元及其智能调节门窗
KR100893730B1 (ko) 제트팬
EP3450869A1 (en) Air deflector assembly, air guide mechanism, air outlet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7621006A (zh) 出风组件及具有该出风组件的壁挂式空调器
CN203593698U (zh) 集风箱
CN208173144U (zh) 一种升降式互动led显示屏
CN103291159A (zh) 用于冰箱的铰链装置和具有其的冰箱
CN110668181A (zh) 一种平板玻璃上片装置
CN209459173U (zh) 空调器
CN203441050U (zh) 高架地板气流调节装置及高架地板系统
CN209371385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导风板及其空调器
CN208312590U (zh) 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CN110822553A (zh) 风口组件及空调器
CN103663949A (zh) 一种玻璃钢化用平风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4

Address after: 330500 No.16 Chuangye West Road, Anyi Industrial Park,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xi Hongtao Building Materials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50600 Limu formation, Yashui Town, Huishui County, Qiannan Buyi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Guizho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Cen Tuxiu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