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49149A - 分体式转向机 - Google Patents

分体式转向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49149A
CN112249149A CN202010919737.9A CN202010919737A CN112249149A CN 112249149 A CN112249149 A CN 112249149A CN 202010919737 A CN202010919737 A CN 202010919737A CN 112249149 A CN112249149 A CN 112249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bearing
split
worm
en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197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香帅
张博
芦勇
张小乐
罗来军
李晋甲
黄剑
樊峰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AS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IAS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AS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IAS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1973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491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49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491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00Steering gears
    • B62D3/0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 B62D3/04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worm type
    • B62D3/06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worm type with screw and n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00Steering gears
    • B62D3/0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 B62D3/1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rack-and-pinion type
    • B62D3/126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rack-and-pinion type characterised by the r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式转向机,包括上壳体结构包括第一腔体用于容置输入输出轴系总成;第二腔体形成于第一腔体的侧壁上,且其与第一腔体通过连接窗连通,其用于容置蜗杆总成;下壳体结构包括:第三腔体形成于第四腔体上,其上端部用于连接第一腔体,其下端部连通第四腔体;第四腔体用于穿设齿条衬套和齿条;第一固定结构形成于第四腔体旁侧的第三腔体上,其用于连接固定副车架;其中,转向机输入输出轴系总成和蜗杆总成通过所述连接窗齿合传动,输入输出轴系总成将输入的转向源传动至蜗杆总成和齿条。本发明将转向机设计为分体结构易于出模,分体式结构能形成模块化生产、组装,不仅有利于后续维修,也有利于降低转向机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分体式转向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P-EPS分体式转向机。
背景技术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在传统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利用电动机产生的动力来帮助驾驶员进行转向操作,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信号传感装置,转向助力机构及电子控制装置。
一般来讲,按结构不同分C-EPS,P-EPS和R-EPS三种。本申请主要涉及P-EPS的分体式转向机。P-EPS是Pinion EPS,小齿轮式EPS,也有人叫针式EPS,电机通过小齿轮加力在齿条上,即转向柱与电机在同一个机构(如滚珠丝杠或循环球)里并行耦合于齿条;基本原理是转矩传感器与转向轴(小齿轮轴)连接在一起,当转向轴转动时,转矩传感器开始工作,把输入轴和输出轴在扭杆作用下产生的相对转动角位移变成电信号传给ECU,ECU根据车速传感器和转矩传感器的信号决定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和助力电流的大小,从而完成实时控制助力转向。因此它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在车速不同时提供电动机不同的助力效果,保证汽车在低速转向行驶时轻便灵活,高速转向行驶时稳定可靠。
目前,在EPS转向系统中,机械结构设计对整个EPS转向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但是现有的一体式壳体经常出现难出模,补料多,结构复杂的情况不利于生产,对于EPS 的制造加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设计一款容易加工出模且重量较轻便于模块化生产制造的转向机对于提升EPS系统的性能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P-EPS,相对现有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出模,能实现模块化生产,且重量更轻的分体式转向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分体式转向机,包括:固定连接的上壳体结构和下壳体结构;
上壳体结构包括:
第一腔体,其用于容置输入输出轴系总成;
第二腔体,其为形成于第一腔体的侧壁上,且其与第一腔体通过连接窗连通,其用于容置蜗杆总成,;
下壳体结构包括:
第三腔体,其形成于第四腔体上,其上端部用于连接第一腔体,其下端部连通第四腔体;
第四腔体,其用于穿设齿条衬套和齿条;
第一固定结构,其形成于第四腔体旁侧的第三腔体上以及第四腔体远离第三腔体的一端,其用于连接固定副车架;;
其中,转向机输入输出轴系总成和蜗杆总成通过所述连接窗齿合传动,输入输出轴系总成将输入的转向源传动至蜗杆总成和齿条。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第一腔体包括:
桶体和盖体,盖体盖装于桶体的桶口,盖体和桶体底壁上分别形成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中设置有第一轴承,第二通孔中设置有第二轴承,输入输出轴系总成穿设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中。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还包括:
第一凹槽,其形成于桶体桶体桶口侧壁端面;
第一密封件,其设置于第一凹槽中,其用于使桶体和盖体形成密封。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还包括:
下壳体连接结构,其形成于第一腔体下部外侧壁,其用于上壳体结构连接下壳体结构。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下壳体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止口,其形成于第一腔体下部外侧壁,位于第二通孔的周缘,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还包括:
第二凹槽,其形成于第一止口上;
第二密封件,其设置于第二凹槽中。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还包括:
第一凸沿,其形成于桶体底壁内侧第二通孔周缘;
第三凹槽,其形成于第一凸沿内侧;
定位件,其设置于第三凹槽中,其用于对第二轴承进行轴向定位。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还包括:
第二止口,其形成在桶体桶口侧壁端面,其用于桶体连接盖体。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还包括:
第四凹槽,其形成于桶体上部内壁,其用于固定传感器定子固定架,固定传感器定子固定于固定传感器定子固定架。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还包括:
线束孔,其形成在桶体侧壁上,其用于传感器线束穿出桶体。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第二腔体为锥桶体,其小端口形成有底壁,其大端口为桶口;
第三轴承,设置于第二腔体小端口处;
第四轴承,设置于第二腔体大端口处;
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用于穿设蜗杆总成。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还包括:
转向电机连接结构,其形成于第二腔体桶口外侧壁上,其用于第二腔体连接转向电机。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还包括:第三止口,其形成在第二腔体桶口端面,其用于第二腔体连接转向电机。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加强件,其形成在沿蜗杆总成轴向的第二腔体外侧壁上。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还包括:
轴承套,其设置在蜗杆总成和第三轴承之间。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还包括:
O型圈,其设置在轴承套和蜗杆总成之间,其用于蜗杆与轴承间的缓冲减振。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轴承调整组件,其设置在第三轴承和第二腔体内壁之间,其用于调整第三轴承的位置。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第三轴承是薄壁轴承,第四轴承是自调心轴承。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还包括:
多个第二加强件,其形成于第三腔体外侧壁上。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还包括:
多个第三加强件,其形成于第一固定结构外侧壁上。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还包括:
第一定位结构,其形成于第四腔体内侧壁上,其位于齿轮轴轴向下方下壳体的第四腔体内,其用于定位固定在第四腔体内的第五轴承。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还包括:
第二定位结构,其形成于第四腔体内侧壁上,其用于定位齿条衬套。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还包括:
第四止口,其形成在第三腔体上端部,其用于连接第一腔体。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所述输入输出轴系总包括:
输入轴,其为空心轴,其上端部用于连接转向输入源,其部分下端部插入齿轮轴的第一内孔;
齿轮轴,其上端部的端面形成有第一内孔,其下端部上形成有齿;
扭杆,其固定连接在齿轮轴和输入轴之间,其上端部自输入轴下端部端面的第二内孔插入直至输入轴上端部,其下端部插入齿轮轴上端部第一内孔内的内的第三内孔中;
蜗轮,其固定在齿轮轴上端部的第一台阶结构上;
传感器转子,其固定在齿轮轴上端部的传感器转子定位孔上;
其中,所述齿用于与转向机蜗轮轴和转向机齿条齿合传动。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还包括:
隔离盖,其中心形成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中固定有第六轴承,第六轴承套装在齿轮轴上端部第一台阶结构上方的第二台阶结构上。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隔离盖侧壁上形成第五凹槽,第五凹槽中设有第四密封件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第一内孔其内壁形成有多个花键槽。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齿轮轴上端部的端面边缘形成有多个传感器转子定位孔。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输入轴上端部和扭杆上端部通过销固定连接。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扭杆的两端部内径大于中间部位内径。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扭杆上端部上形成有第六凹槽,第六凹槽中设有O型圈,该O型圈用于密封。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输入轴下端部和扭杆下端部之间设有自润滑衬套。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第六轴承是4P轴承,4P轴承是4点接触球轴承。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第六轴承和齿轮轴之间形成有预设间隙。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蜗杆总成包括;
蜗杆,其通过第二腔体内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固定,其第一端安装于第三轴承,其第二端伸出第四轴承,其杆体上形成蜗齿,蜗杆通过蜗齿与转向机输入输出轴系总成蜗轮齿合传动;
联轴器,其固定于蜗杆第二端,其与转向机电机连接。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蜗杆第二端的端面中心形成有第一固定孔,锁固件穿过联轴器中心的第二固定孔后插入第一固定孔将蜗杆和联轴器固定连接。
本发明组装过程如下:
S1,蜗杆第一端装入O型线圈中,用压机将第四轴承(自调心轴承)压入靠近蜗杆第二端的台阶处,将联轴器压入蜗杆第二端(端面),用螺钉穿过联轴器的通孔,将联轴器和蜗杆锁固定;
S2,将自润滑衬套压入输入轴下端部内孔中(台阶处)形成输入轴总成,将蜗轮压入齿轮轴上端部台阶处形成涡轮轴总成;将第六轴承压入隔离盖中心的第三通孔中,将第四密封件装入隔离盖侧壁上形成第五凹槽中,形成隔离盖总成,将隔离盖总成压装入齿轮轴上端部;将扭杆下端部压入齿轮轴上端部第一内孔口的台阶处,将扭杆O型圈套装在扭杆上端部第六凹槽中形成齿轮轴总成;将扭杆上端部自输入轴下端部端面的第二内孔插入直至输入轴上端部,将传感器转子铆接到齿轮轴上端部,形成输入输出轴总成;将固定传感器定子固定架固定在第一腔体上部内壁的第四凹槽中,将传感器定子固定于固定传感器定子固定架;
S3,将第一密封件和第一轴承压入上盖的第一通孔形成上盖总成;将第二轴承外圈过盈压入上壳体的桶体底壁的第二通孔,并将定位件(孔用挡圈)装入第二通孔内第三凹槽中对第二轴承进行轴向定位;轴承调整组件压装到蜗杆装配方向第二腔体底部内孔中(锥桶体小端底部内孔),并压入第三轴承;以齿轮轴下端部穿入第二轴承,将锁紧螺母自齿轮轴下端部穿入,齿轮轴与第二轴承相邻的位置形成有台阶结构,将锁紧螺母锁紧使齿轮轴轴固定于第二轴承;将蜗杆第一端压入第三轴承,将蜗杆第二端压入第四轴承,将联轴器固定在蜗杆第二端端面;将传感器线束装配到上壳体的第一腔体侧壁上,将上盖总成以设置于第一凹槽中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一轴承内圈穿过输入轴装配到第一腔体的桶体上,通过螺钉固定。将第二密封件套装在第一止口上的第二凹槽中形成上壳体总成;
S4,将齿条衬套压入第四腔体,将衬套装入用于连接固定副车架第一固定结构;将第五轴承(滚针轴承)压入位于齿轮轴轴向下方下壳体的第四腔体的第一定位结构(内孔)中,将齿条通过齿条衬套内孔装入下壳体第四腔体,形成下壳体总成;
S5,将第二密封件(O型圈装入)第一止口上的第二凹槽中,将齿轮轴下端部装入第五轴承(滚针轴承)中,齿轮轴与齿条中位齿合,蜗轮和蜗杆齿合,将上壳体结构和下壳体结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相应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步骤中的各个总成(输入轴总成、涡轮轴总成……等) 不代表构成结构性限定,其仅是为了描述方便而进行的命名,各个总成连接构件之间不应当存在限定的划分。例如,第一轴承其可以划分为第一腔体组成部分,也可以划分为输入输出轴系总成的组成部分,其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的不同描述方式。
再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步骤的安装顺序也不构成实施顺序性限定,上述各步骤的安装顺序,仅是示例性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安装顺序,安装顺序并不影响分体式转向机的构成。
本发明将原有一体成型的转向机设计为分体结构,分体式转向机的上壳体用于容置转向机输入输出轴系总成和蜗杆总成,分体式转向机的下壳体结构用于穿设齿条衬套和齿条。本发明将转向机设计为分体结构易于出模,分体式结构能形成模块化生产、组装,不仅有利于后续维修(只替换损坏部分),也有利于降低转向机生产成本。并且,通过设置止口、密封件等结构本发明提供的上壳体结构装配简单,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本发明附图旨在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结构和/或材料的一般特性,对说明书中的描述进行补充。然而,本发明附图是未按比例绘制的示意图,因而可能未能够准确反映任何所给出的实施例的精确结构或性能特点,本发明附图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定或限制由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涵盖的数值或属性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分体式转向机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腔体的第一可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发明第一腔体的第一可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发明第二腔体的第一可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腔体的第二可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下壳体结构一可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发明下壳体结构一可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本发明输入输出轴系总成一可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一。
图9是本发明输入输出轴系总成一可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二。
图10是本发明输入输出轴系总成一可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三。
图11是本发明输入输出轴系总成一可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四。
图12是本发明蜗杆总成一可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上壳体结构 1
下壳体结构 2
第一腔体 3
桶体 3.1
第一凹槽 3.1.1
第一密封件 3.1.2
下壳体连接结构 3.1.3
第一凸沿 3.1.4
第三凹槽 3.1.4.1
定位件 3.1.4.2
第三凹槽 3.1.5
第一止口 3.1.3.1
第二凹槽 3.1.3.2
第二密封件 3.1.3.3
第二止口 3.1.5
第四凹槽 3.1.6
传感器定子固定架 3.1.7
传感器定子 3.1.8
线束孔 3.1.9
盖体 3.2
第一通孔 3.3
第一轴承 3.3.1
第二通孔 3.4
第二轴承 3.4.1
第二腔体 4
第三轴承 4.1
第四轴承 4.2
转向电机连接结构 4.3
第三止口 4.4
第一加强件 4.5
轴承套 4.6,
O型圈 4.7
轴承调整组件 4.8
连接窗 5
下壳体结构 6
第三腔体 7
第二加强件 7.1
第四止口 7.2
第四腔体 8
第三加强件 8.1
第一定位结构 8.2
第二定位结构 8.3
齿条衬套 9
齿条 10
第一内孔 10.1
齿 10.2
第一固定结构 11
输入轴 12
第二内孔 12.1
齿轮轴 13
第一内孔 13.1;
第三内孔 13.3
第一台阶结构 13.4
传感器转子定位孔 13.5
第二台阶结构 13.6
扭杆 14
扭杆上端部 14.1
扭杆下端部 14.2
蜗轮 15
传感器转子 16
隔离盖 17
第三通孔 17.1
第六轴承 17.2
第五凹槽 17.3
第四密封件 17.4
蜗杆 18
蜗杆第一端 18.1
蜗杆第二端 18.2
蜗齿 18.3
第一固定孔 18.4
联轴器 19
第二固定孔 19.1
锁固件 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技术效果。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加以应用,在没有背离发明总的设计思路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发明下述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发明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具体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作“连接”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不同的是,当元件被称作“直接连接”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
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分体式转向机,包括:固定连接的上壳体结构1和下壳体结构2;
上壳体结构1包括:
第一腔体3,其用于容置输入输出轴系总成;
第二腔体4,其为形成于第一腔体的侧壁上,且其与第一腔体通过连接窗5连通,其用于容置蜗杆总成,;
下壳体结构6包括:
第三腔体7,其形成于第四腔体8上,其上端部用于连接第一腔体,其下端部连通第四腔体;
第四腔体8,其用于穿设齿条衬套9和齿条10;
第一固定结构11,其形成于第四腔体8旁侧的第三腔体7上以及第四腔体8远离第三腔体7的一端,其用于连接固定副车架;
其中,转向机输入输出轴系总成和蜗杆总成通过所述连接窗5(请参考其他附图)齿合传动,输入输出轴系总成将输入的转向源传动至蜗杆总成和齿条。
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在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不同的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当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是用来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来。因此,在不脱离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教导的情况下,以下所讨论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第二实施例,如图2、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分体式转向机上壳体结构第一腔体的第一可行实施例,包括:
第一腔体3包括:
桶体3.1和盖体3.2(请参考其他附图),盖体3.2盖装于桶体的桶口,盖体3.2 和桶体3.1底壁上分别形成第一通孔3.3和第二通孔3.4,第一通孔3.3中设置有第一轴承3.3.1,第二通孔3.4中设置有第二轴承3.4.1,输入输出轴系总成穿设于第一轴承3.3.1和第二轴承3.4.1中。
第三实施例,继续参考图2、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分体式转向机上壳体结构第一腔体的第二可行实施例,包括:
第一腔体3包括:
桶体3.1和盖体3.2(请参考其他附图),盖体3.2盖装于桶体的桶口,盖体3.2 和桶体3.1底壁上分别形成第一通孔3.3和第二通孔3.4,第一通孔3.3中设置有第一轴承3.3.1,第二通孔3.4中设置有第二轴承3.4.1,输入输出轴系总成穿设于第一轴承3.3.1和第二轴承3.4.1中;
第一凹槽3.1.1,其形成于桶体3.1桶口侧壁端面;
第一密封件3.1.2,其设置于第一凹槽中3.1.1,其用于使桶体3.1和盖体3.2形成密封;
下壳体连接结构3.1.3,其形成于第一腔体3下部外侧壁,其用于上壳体结构连接下壳体结构,下壳体连接结构3.1.3包括:
第一止口3.1.3.1,其形成于第一腔体3下部外侧壁,位于第二通孔3.4的周缘,
第二凹槽3.1.3.2,其形成于第一止口3.1.3.1上;
第二密封件3.1.3.3,其设置于第二凹槽中;
以及,第一凸沿3.1.4,其形成于第一腔体3底壁内侧第二通孔3.4周缘;
第三凹槽3.1.4.1,其形成于第一凸沿3.1.4内侧;
定位件3.1.4.2,其设置于第三凹槽3.1.4.1中,其用于对第二轴承3.4.1进行轴向定位;
第二止口3.1.5,其形成在桶体3.1桶口侧壁端面,其用于桶体3.1连接盖体3.2;
第四凹槽3.1.6,其形成于桶体3.1上部内壁,其用于固定传感器定子固定架3.1.7,固定传感器定子3.1.8固定于固定传感器定子固定架3.1.7。
线束孔3.1.9,其形成在桶体3.1侧壁上,其用于传感器线束穿出桶体3.1。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下”、“在……之上”、“下面的”、“在……上方”、“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之下”的元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方”或“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之上”。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符做出相应解释。
第四实施例,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分体式转向机上壳体结构第二腔体的第一可行实施例,包括:
第二腔体4为锥桶体,其小端口形成有底壁,其大端口为桶口;
第三轴承4.1,设置于第二腔体4小端口处;
第四轴承4.2,设置于第二腔体4大端口处;
第三轴承4.1和第四轴承4.2用于穿设蜗杆总成;
转向电机连接结构4.3,其形成于第二腔体桶口外侧壁上,其用于第二腔体3连接转向电机。
第五实施例,继续参考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分体式转向机上壳体结构第二腔体的第二可行实施例,包括:
第二腔体4为锥桶体,其小端口形成有底壁,其大端口为桶口;
第三轴承4.1,设置于第二腔体4小端口处;
第四轴承4.2,设置于第二腔体4大端口处;
第三轴承4.1和第四轴承4.2用于穿设蜗杆总成;
转向电机连接结构4.3,其形成于第二腔体桶口外侧壁上,其用于第二腔体3连接转向电机。
第三止口4.4,其形成在第二腔体桶口端面,其用于第二腔体连接转向电机;
参考图5所示,至少一个第一加强件4.5(由于角度问题,加强件显示在其他附图中),其形成在沿蜗杆总成轴向的第二腔体外侧壁上;
轴承套4.6,其设置在蜗杆总成和第三轴承4.1之间。
O型圈4.7置在轴承套和蜗杆总成之间;
轴承调整组件4.8,其设置在第三轴承4.1和第二腔体4内壁之间,其用于调整第三轴承4.1的位置。
其中,第三轴承4.1可选择薄壁轴承,第四轴承4.2可选择自调心轴承。
第六施例,如图6、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分体式转向机下壳体结构一可行实施例,其在上述第四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上进一步改进,包括:
第三腔体7,其形成于第四腔体8上,其上端部用于连接第一腔体,其下端部连通第四腔体;
第四腔体8,其用于穿设齿条衬套9和齿条10;
多个第二加强件7.1,其形成于第三腔体7.1外侧壁上;
多个第三加强件8.1,其形成于第一固定结构11外侧壁上;
第一定位结构8.2,其形成于第四腔体8内侧壁上,其位于齿轮轴轴向下方下壳体的第四腔体内,其用于定位固定在第四腔体8内的第五轴承(滚针轴承);
第二定位结构8.3,其形成于第四腔体8内侧壁上,其用于定位齿条衬套9;
第四止口7.2,其形成在第三腔体7上端部,其用于连接第一腔体3。
第七实施例,如图8-图11所示,本发明提供分体式转向机输入输出轴系总成一可行实施例,包括:
输入轴12,其为空心轴,其上端部用于连接转向输入源,其部分下端部插入齿轮轴的第一内孔13.1;
齿轮轴13,其上端部的端面形成有第一内孔13.1,其下端部上形成有齿10.2;
扭杆14,其固定连接在齿轮轴13和输入轴12之间,其上端部14.1自输入轴12 下端部端面的第二内孔12.1插入直至输入轴上端部,其下端部14.2插入齿轮轴13上端部第一内孔13.1内的第三内孔13.3中;
蜗轮15,其固定在齿轮轴13上端部的第一台阶结构13.4上;
传感器转子16,其固定在齿轮轴13上端部的传感器转子定位孔13.5上;多个传感器转子定位孔13.5形成在齿轮轴上端部的端面;
其中,所述齿用于与转向机蜗轮轴和转向机齿条齿合传动;
隔离盖17,其中心形成有第三通孔17.1,第三通孔17.1中固定有第六轴承17.2,第六轴承17.2套装在齿轮轴上端部第一台阶13.4结构上方的第二台阶结构13.6上。
隔离盖侧壁上形成第五凹槽17.3,第五凹槽17.3中设有第四密封件17.4;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七实施,第一内孔13.1其内壁形成有多个花键槽13.1.1,输入轴12上端部和扭杆14上端部通过固定销12.2固定连接。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七实施,扭杆14的两端部内径大于中间部位内径。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七实施,扭杆14上端部上形成有第六凹槽14.3,第六凹槽14.3中设有O型圈14.4。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七实施,输入轴12下端部和扭杆14下端部之间设有自润滑衬套12.3。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七实施,第六轴承和齿轮轴之间形成有预设间隙。
其中,第六轴承可以选择4P轴承,4P轴承是4点接触球轴承。
第八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分体式转向机蜗杆总成一可行实施例,包括:
蜗杆18,其通过第二腔体4内第三轴承4.1和第四轴承4.2固定,其第一端18.1 安装于第三轴承4.1,其第二端18.2伸出第四轴承4.2,其杆体上形成蜗齿18.3,蜗杆 18通过蜗齿18.3与转向机输入输出轴系总成蜗轮15齿合传动;
联轴器19,其固定于蜗杆15第二端18.2,其与转向机电机连接。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第八实施例,蜗杆第二端18.2的端面中心形成有第一固定孔18.4,锁固件20穿过联轴器19中心的第二固定孔19.1后插入第一固定孔18.4将蜗杆18和联轴器19固定连接。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全部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都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的意思。还将理解的是,除非这里明确定义,否则诸如在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这类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语境中的意思相一致的意思,而不以理想的或过于正式的含义加以解释。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6)

1.一种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的上壳体结构和下壳体结构;
上壳体结构包括:
第一腔体,其用于容置输入输出轴系总成;
第二腔体,其为形成于第一腔体的侧壁上,且其与第一腔体通过连接窗连通,其用于容置蜗杆总成,;
下壳体结构包括:
第三腔体,其形成于第四腔体上,其上端部用于连接第一腔体,其下端部连通第四腔体;
第四腔体,其用于穿设齿条衬套和齿条;
第一固定结构,其形成于第四腔体旁侧的第三腔体上以及第四腔体远离第三腔体的一端,其用于连接固定副车架;
其中,转向机输入输出轴系总成和蜗杆总成通过所述连接窗齿合传动,输入输出轴系总成将输入的转向源传动至蜗杆总成和齿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第一腔体包括:
桶体和盖体,盖体盖装于桶体的桶口,盖体和桶体底壁上分别形成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中设置有第一轴承,第二通孔中设置有第二轴承,输入输出轴系总成穿设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凹槽,其形成于桶体桶体桶口侧壁端面;
第一密封件,其设置于第一凹槽中,其用于使桶体和盖体形成密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下壳体连接结构,其形成于第一腔体下部外侧壁,其用于上壳体结构连接下壳体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止口,其形成于第一腔体下部外侧壁,位于第二通孔的周缘。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凹槽,其形成于第一止口上;
第二密封件,其设置于第二凹槽中。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凸沿,其形成于桶体底壁内侧第二通孔周缘;
第三凹槽,其形成于第一凸沿内侧;
定位件,其设置于第三凹槽中,其用于对第二轴承进行轴向定位。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止口,其形成在桶体桶口侧壁端面,其用于桶体连接盖体。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凹槽,其形成于桶体上部内壁,其用于固定传感器定子固定架,固定传感器定子固定于固定传感器定子固定架。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线束孔,其形成在桶体侧壁上,其用于传感器线束穿出桶体。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第二腔体为锥桶体,其小端口形成有底壁,其大端口为桶口;
第三轴承,设置于第二腔体小端口处;
第四轴承,设置于第二腔体大端口处;
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用于穿设蜗杆总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向电机连接结构,其形成于第二腔体桶口外侧壁上,其用于第二腔体连接转向电机。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止口,其形成在第二腔体桶口端面,其用于第二腔体连接转向电机。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加强件,其形成在沿蜗杆总成轴向的第二腔体外侧壁上。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上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轴承套,其设置在蜗杆总成和第三轴承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O型圈,其设置在轴承套和蜗杆总成之间,其用于缓冲减振。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轴承调整组件,其设置在第三轴承和第二腔体内壁之间,其用于调整第三轴承的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第三轴承是薄壁轴承,第四轴承是自调心轴承。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第二加强件,其形成于第三腔体外侧壁上。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第三加强件,其形成于第一固定结构外侧壁上。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定位结构,其形成于第四腔体内侧壁上,其位于齿轮轴轴向下方下壳体的第四腔体内,其用于定位固定在第四腔体内的第五轴承。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定位结构,其形成于第四腔体内侧壁上,其用于定位齿条衬套。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止口,其形成在第三腔体上端部,其用于连接第一腔体。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所述输入输出轴系总包括:
输入轴,其为空心轴,其上端部用于连接转向输入源,其部分下端部插入齿轮轴的第一内孔;
齿轮轴,其上端部的端面形成有第一内孔,其下端部上形成有齿;
扭杆,其固定连接在齿轮轴和输入轴之间,其上端部自输入轴下端部端面的第二内孔插入直至输入轴上端部,其下端部插入齿轮轴上端部第一内孔内的第三内孔中;
蜗轮,其固定在齿轮轴上端部的第一台阶结构上;
传感器转子,其固定在齿轮轴上端部的传感器转子定位孔上;
其中,所述齿用于与转向机蜗轮轴和转向机齿条齿合传动。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离盖,其中心形成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中固定有第六轴承,第六轴承套装在齿轮轴上端部第一台阶结构上方的第二台阶结构上。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隔离盖侧壁上形成第五凹槽,第五凹槽中设有第四密封件。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内孔其内壁形成有多个花键槽。
2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齿轮轴上端部的端面边缘形成有多个传感器转子定位孔。
29.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输入轴上端部和扭杆上端部通过销固定连接。
30.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扭杆的两端部内径大于中间部位内径。
31.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扭杆上端部上形成有第六凹槽,第六凹槽中设有O型圈。
32.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输入轴下端部和扭杆下端部之间设有自润滑衬套。
33.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第六轴承是4P轴承,4P轴承是4点接触球轴承。
34.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第六轴承和齿轮轴之间形成有预设间隙。
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蜗杆总成包括;
蜗杆,其通过第二腔体内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固定,其第一端安装于第三轴承,其第二端伸出第四轴承,其杆体上形成蜗齿,蜗杆通过蜗齿与转向机输入输出轴系总成蜗轮齿合传动;
联轴器,其固定于蜗杆第二端,其与转向机电机连接。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分体式转向机,其特征在于:
蜗杆第二端的端面中心形成有第一固定孔,锁固件穿过联轴器中心的第二固定孔后插入第一固定孔将蜗杆和联轴器固定连接。
CN202010919737.9A 2020-09-04 2020-09-04 分体式转向机 Pending CN1122491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9737.9A CN112249149A (zh) 2020-09-04 2020-09-04 分体式转向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9737.9A CN112249149A (zh) 2020-09-04 2020-09-04 分体式转向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49149A true CN112249149A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23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19737.9A Pending CN112249149A (zh) 2020-09-04 2020-09-04 分体式转向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4914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49259A (zh) * 2021-03-31 2021-05-28 杭州世宝汽车方向机有限公司 方向机及其壳体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515735A (ja) * 1999-12-04 2003-05-07 ローベルト ボツシユ ゲゼルシヤフト ミツト ベシユ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回転角度及び/又はトルクを検出するためのセンサ装置
CN101596915A (zh) * 2009-07-10 2009-12-0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线控的汽车转向系统
US20150047919A1 (en) * 2013-08-15 2015-02-19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Universal cartridge torque overlay assembly
CN105346592A (zh) * 2015-11-10 2016-02-24 苏州先锋物流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可通用的驱动模块
CN209492589U (zh) * 2018-10-24 2019-10-15 杭州新世宝电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电动助力转向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515735A (ja) * 1999-12-04 2003-05-07 ローベルト ボツシユ ゲゼルシヤフト ミツト ベシユ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回転角度及び/又はトルクを検出するためのセンサ装置
CN101596915A (zh) * 2009-07-10 2009-12-0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线控的汽车转向系统
US20150047919A1 (en) * 2013-08-15 2015-02-19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Universal cartridge torque overlay assembly
CN105346592A (zh) * 2015-11-10 2016-02-24 苏州先锋物流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可通用的驱动模块
CN209492589U (zh) * 2018-10-24 2019-10-15 杭州新世宝电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电动助力转向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49259A (zh) * 2021-03-31 2021-05-28 杭州世宝汽车方向机有限公司 方向机及其壳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41790A (en) Electro mechanical actuator
US20070209864A1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US11186309B2 (en) Active steering system using planetary gear set with less tooth differen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040221668A1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EP0921050A1 (en) Electric steering system with plastic motor tube
US20130248278A1 (en) Power steering device and housing for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US20040168849A1 (en) Electronic control power steering device
JP5141681B2 (ja) モータ、動力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12249149A (zh) 分体式转向机
CN215398893U (zh) 一种齿轮式汽车线控电动助力转向器
CN114321334A (zh) 一种电驱动总成的动力轴结构
US20210016822A1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KR20200144973A (ko) 스티어 바이 와이어식 조향장치
CN113044111A (zh) 汽车用电动助力转向器
US11384827B2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polymer drive pulley
CN213384436U (zh) 分体式转向机蜗杆总成
CN213384435U (zh) 分体式转向机上壳体结构
KR20140047857A (ko) 랙구동형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
CN213384434U (zh) 分体式转向机下壳体结构
CN112193315A (zh) 转向机转向轴及其构成的输入输出轴和输入输出轴系总成
CN209617253U (zh) 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的转动轴结构
JP3328719B2 (ja) 動力舵取装置
CN217804896U (zh) 一种转向柱与路感电机或助力电机的连接结构
GB2449340A (en) Torque sensor in a power assisted vehicle steering column
JP4504531B2 (ja)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