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5841B - 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5841B
CN112235841B CN202011111053.2A CN202011111053A CN112235841B CN 112235841 B CN112235841 B CN 112235841B CN 202011111053 A CN202011111053 A CN 202011111053A CN 112235841 B CN112235841 B CN 1122358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ment
session
base station
target base
se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110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35841A (zh
Inventor
任驰
马瑞涛
穆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1105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358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35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5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35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58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通过会话切换,提高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具体方案包括:接收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指示消息包括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和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根据指示信息,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向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分配后的两套N3隧道信息;与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完成隧道建立。

Description

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采用“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或“冗余N3隧道传输模式”传输终端的超高可靠与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业务数据。“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是指:同时利用主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Unit,PDU)会话和次PDU会话传输URLLC业务数据。“冗余N3隧道传输模式”是指:利用一个在用户面包括双N3隧道的PDU会话传输URLLC业务数据。
现有标准规定:在终端从支持“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的基站的覆盖区域移动到支持“冗余N3隧道传输模式”、且不支持“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的基站的覆盖区域的情况下,需要释放“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中的一个PDU会话,以保障URLLC业务数据的连续性以及满足基站的能力。
但是,释放“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中的一个PDU会话,无法有效保障URLLC业务数据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保证用户URLLC业务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用于目标基站,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目标基站接收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指示消息包括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和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目标基站根据指示信息,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目标基站向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分配后的两套N3隧道信息;与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完成隧道建立。
本公开提供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AMF网元将UPF网元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和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发送给目标基站,目标基站根据UPF网元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和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AMF网元将分配后的两套隧道信息发送给UPF网元,从而完成隧道建立。将“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切换为“冗余N3隧道传输模式”,使用两条隧道进行数据包传输,仍然具有冗余的功能,从而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用于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MF网元获取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并向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发送第一请求;其中,第一请求包括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AMF网元接收到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的回复信息;其中,回复信息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AMF网元向目标基站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指示消息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AMF网元接收到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向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发送第二请求,其中,第二请求中包括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N3隧道信息。
本公开提供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AMF网元获取到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向SMF网元发送第一请求,通过SMF网元得到UPF网元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AMF网元将UPF网元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和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发送给目标基站,从而获得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AMF网元将分配后的两套隧道信息发送给UPF网元,从而完成隧道建立。实现“冗余N3隧道传输模式”的两套N3隧道数据包传输,从而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用于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SMF网元响应于第一请求,判断是否执行会话切换;其中,第一请求中包含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若执行,SMF网元向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发送第一会话更新请求,其中,第一会话更新请求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指示;SMF网元接收到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SMF网元向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回复信息,其中,回复信息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SMF网元接收到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的第二请求;SMF网元向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发送第二会话更新请求,其中,第二会话更新请求中包括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SMF网元接收到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的响应,向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隧道建立完成消息。
本公开提供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SMF网元根据第一请求判断是否可以进行会话切换,当可以执行会话切换时,发送第一会话更新请求使UPF网元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并将UPF网元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和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通过AMF网元发送给目标基站,再通过AMF网元获得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从而完成隧道建立。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第四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用于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UPF网元响应于第一会话更新请求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UPF网元向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发送两套N3隧道信息;UPF网元接收到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的第二会话更新请求;UPF网元与目标基站完成冗余N3隧道建立。
本公开提供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UPF网元根据SMF网元发送的第一会话更新请求分配两套N3隧道。并将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发送至SMF网元,SMF网元将接收到目标基站分配的N3隧道信息发送至UPF网元,UPF网元接收到目标基站分配的N3隧道信息从而完成隧道建立。
第五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装置,用于目标基站,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切换请求;其中,切换请求包括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指示消息包括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和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指示信息,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
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分配后的两套N3隧道信息;
处理模块,还用于与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完成隧道建立。
第六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装置,用于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并向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发送第一请求;其中,第一请求包括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到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的回复信息;其中,回复信息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目标基站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指示消息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到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发送模块,还用于向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发送第二请求,其中,第二请求中包括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N3隧道信息。
第七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装置,用于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请求,判断是否执行会话切换;其中,第一请求中包含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若执行,向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发送第一会话更新请求,其中,第一会话更新请求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指示;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到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回复信息,其中,回复信息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到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的第二请求;
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发送第二会话更新请求,其中,第二会话更新请求中包括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到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的响应,向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隧道建立完成消息。
第八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装置,用于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包括:
分配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会话更新请求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发送两套N3隧道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到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的第二会话更新请求;
处理模块,用于与目标基站完成冗余N3隧道建立。
第九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公开中第五方面和第九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第一方面中的详细描述;并且,第五方面和第九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实现方式中的有益效果分析。
本公开中第六方面和第九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第二方面中的详细描述;并且,第六方面和第九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二方面实现方式中的有益效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中第七方面和第九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第三方面中的详细描述;并且,第七方面和第九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三方面实现方式中的有益效果分析。
本公开中第八方面至第九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第四方面中的详细描述;第八方面至第九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四方面实现方式中的有益效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的管理架构;
图2是“冗余N3隧道传输模式”的管理架构;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电子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先对本公开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术语/名词进行解释说明。
1、AMF网元(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如用户位置更新、用户注册网络、用户切换等。
2、SMF网元(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会话管理功能。如会话建立、修改、释放等。
3、UPF网元(User Plane Function):用户面管理功能。
4、NG-RAN(Next Generation Radio Access Node):下一代无线接入节点(基站)。
5、GTP(GPRSTunnelingProtocol):是一组基于IP的高层协议,位于TCP/IP或UDP/IP等协议上,主要用于在GSM和UMTS和LTE网络中支持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的通讯协议。
6、DN(Data Network):数据网络。指的是为用户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的服务网络。
为满足超高可靠与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s,URLLC)业务的高可靠性业务需求,国际通信标准组织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标准中定义了两种冗余传输模式分别为:“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和“冗余N3隧道传输模式”。
“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建立两个用户面路径互不交叉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包括PDU会话和次PDU会话),进行业务数据包的传输。如图1所示,为“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即双PDU会话)对应的会话管理架构。其中,“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中包括两个NG RAN(M-NG RAN和S-NG RAN)、两个UPF网元(M-UPF网元和S-UPF网元)、AMF网元和SMF网元。
“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双PDU会话)的用户面路径分别为:
PDU会话1:终端→M-NG RAN→M-UPF→数据网络;
PDU会话2:终端→S-NG RAN→S-UPF→数据网络。
其中,M-NG RAN和M-UPF为PDU会话对应的NG RAN和UPF;S-NG RAN和S-UPF为从PDU会话对应的NG RAN和UPF,N1~N11(如果存在的话)表示消息。如AMF网元与SMF网元之间的消息N11。
“冗余N3隧道传输模式”:建立一个包含用户面路径中的NG RAN和UPF网元之间设有双N3隧道PDU会话。如图2所示,为“冗余N3隧道传输模式”对应的会话管理架构。其中,“冗余N3隧道传输模式”包括NG RAN、UPF网元、AMF网元和SMF网元。上行方向由NG RAN对终端的上行数据包进行复制,通过双N3隧道传输给UPF网元,UPF网元根据GTP序列号在接收端进行复制包的消除;下行方向通过UPF网元进行包复制,通过NG RAN进行复制包消除,实现冗余N3隧道传输模式功能。
当终端从支持“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的基站覆盖区域移动到不支持“冗余N3接口传输模式”的基站覆盖区域的情况时,现有的3GPP标准要求,释放“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路径模式”的一个PDU会话,保留一个PDU会话。当只保留一个PDU会话,容易出现数据包传输异常的问题,从而降低其传输的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及装置。通过切换传输方式,使得终端通过“冗余N3接口传输模式”进行传输,由于“冗余N3接口传输模式”中具有双N3隧道,使得传输的数据也有冗余,从而保证切换后的传输方式仍然能保证传输数据的可靠性。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URLLC会话切换装置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URLLC会话切换方法可以应用于该URLLC会话切换装置中。如图1所示,该URLLC会话切换装置可以包括:目标基站31、AMF网元32、SMF网元33和UPF网元34。其中,目标基站31、AMF网元32、SMF网元33和UPF网元34通过无线通讯方式进行通信。
本公开实施例中涉及的目标基站31,是为终端设备提供接入服务的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5G网络架构中,称为RAN设备或者gNB(5G NodeB);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络架构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eNB或者eNodeB);在第三代(3rd generation,3G)网络架构中,称为节点B(Node B)等。
下面结合各个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URLLC会话切换方法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当该方法应用于目标基站时,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401-步骤404。
401、接收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指示消息包括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和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
在本步骤之前,还包括向AMF网元发送切换请求。
为了满足本方案的适用性更广,URLLC会话切换可以基于Xn接口执行切换也可以基于N2接口进行切换。其中,Xn接口配置在源基站和目标基站之间。N2接口配置在NG RAN和AMF网元之间。
若为基于Xn接口切换操作,当终端移动到源基站覆盖范围之外时,终端和目标基站建立空口连接;同时“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下的PDU会话对应的M-NG RAN发起释放流程,在此过程中经过次PDU会话的S-NG RAN和S-UPF网元的PDU会话被同时释放。
其中,本公开实施例中涉及的终端,可以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手持终端、笔记本电脑、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智能电话(smart phone)、无线数据卡、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脑、平板型电脑、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手持设备(handheld)、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无绳电话(co rdless phone)或者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台、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终端或是其他可以接入网络的设备。终端设备与目标基站之间采用某种空口技术相互通信。
终端与目标基站空口建立完成后,目标基站向AMF网元发送切换请求,其中,切换请求包括目标基站为该PDU会话分配的N3隧道信息(目标基站侧的N3隧道的IP地址及隧道端点ID)和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
若为基于N2接口切换操作,当终端移动到源基站覆盖范围之外时,终端向源基站上报无线测量报告,源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无线测量报告向AMF网元发送切换请求,该切换请求中携带目标基站的无线接入网信息(RAN ID);同时“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下的PDU会话对应的M-NG RAN发起释放流程,在此过程中经过次PDU会话的S-NG RAN和S-UPF网元的PDU会话被同时释放。
AMF网元根据切换请求中携带的目标基站的RAN ID,根据RAN ID找到对应的目标基站,并向目标基站发送无线能力上报请求;目标基站向AMF网元回复无线能力上报响应,其中,无线能力上报响应中携带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
因此,当切换请求是基于Xn接口执行时,则AMF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中,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中的一套隧道信息是依据切换请求中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N3隧道信息得来的。
402、根据指示信息,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
本步骤中,当切换请求是基于Xn接口执行时,由于在切换请求中,目标基站已为PDU会话分配了一套N3隧道,则接收到该指示信息时,目标基站仅需要为PDU会话再分配了一套N3隧道即可。
当切换请求是基于N2接口执行时,由于在切换请求中,只包含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因此目标基站需要为该PDU会话再分配了两套N3隧道。
403、向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分配后的两套N3隧道信息;
本步骤中,依据不同的接口,目标基站向AMF网元发送不同的N3隧道信息即可。
404、与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完成隧道建立;
本步骤中,当分配的隧道信息通过AMF网元发送给UPF网元时,即已完成隧道建立。
示例性地,当终端移动到源基站覆盖范围之外时,AMF网元获取到切换请求,根据切换请求中的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通过SMF网元,得到UPF网元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AMF网元将UPF网元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和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发送给目标基站,目标基站根据UPF网元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和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AMF网元将分配后的两套隧道信息发送给UPF网元,从而完成隧道建立。将“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切换为“冗余N3隧道传输模式”,使用两条隧道进行数据包传输,仍然具有冗余的功能,从而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还包括通过Xn接口获取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如上,切换请求中,还包含通过Xn接口获取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通过该能力信息来指示是否可以进行切换,从而保证后续切换顺利进行。
进一步地,还包括通过N2接口获取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如上,切换请求中,还包含通过N2接口获取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无论采用何种接口进行切换,都需要获取到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能力信息具有指示的作用。其中,能力信息为目标基站不支持建立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支持建立冗余N3接口传输。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当该方法应用于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时,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501-步骤505。
501、获取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并向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发送第一请求;其中,第一请求包括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
在本步骤之前,还需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切换时基于Xn接口和N2接口。
若为基于Xn接口切换操作,终端与目标基站空口建立完成后,目标基站向AMF网元发送切换请求,其中,切换请求包括目标基站为该PDU会话分配的N3隧道信息(目标基站侧的N3隧道的IP地址及隧道端点ID)和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
若为基于N2接口切换操作,终端向源基站上报无线测量报告,源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无线测量报告向AMF网元发送切换请求,该切换请求中携带目标基站的无线接入网信息(RAN ID)。
AMF网元根据切换请求中携带的目标基站的RAN ID,根据RAN ID找到对应的目标基站,并向目标基站发送无线能力上报请求;目标基站向AMF网元回复无线能力上报响应,其中,无线能力上报响应中携带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
本步骤中,在AMF网元接收到切换请求后,通过目标基站获取到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AMF网元向SMF网元发送第一请求(第一PDU会话管理上下文更新请求),请求中携带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即指示目标基站不支持建立“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路径”,但支持建立“冗余N3接口传输”。当为基于Xn接口切换操作时,还携带目标基站为终端URLLC业务的PDU会话分配的N3隧道信息;当为基于N2接口切换操作时,携带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即可。
502、接收到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的回复信息;其中,回复信息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本步骤中,获取到SMF网元的回复信息,用于指示目标基站执行操作。
503、向目标基站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指示消息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本步骤中,指示目标基站执行指示信息。
504、接收到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本步骤中,接收到目标基站基于指示信息所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当切换请求是基于Xn接口执行时,由于在切换请求中,目标基站已为PDU会话分配了一套N3隧道,则接收到该指示信息时,目标基站仅需要为PDU会话再分配了一套N3隧道即可。
当切换请求是基于N2接口执行时,由于在切换请求中,只包含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因此目标基站需要为该PDU会话再分配了两套N3隧道。
505、向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发送第二请求,其中,第二请求中包括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N3隧道信息;
本步骤中,AMF网元通过SMF网元告知UPF网元,目标基站已分配两套N3隧道接口。
示例性地,AMF网元根据切换请求获取到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向SMF网元发送第一请求,通过SMF网元得到UPF网元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AMF网元将UPF网元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和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发送给目标基站,从而获得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AMF网元将分配后的两套隧道信息发送给UPF网元,从而完成隧道建立。实现“冗余N3隧道传输模式”的两套N3隧道数据包传输,从而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通过Xn接口获取。
进一步地,第一请求中还包括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第一套N3隧道信息,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第一套N3隧道信息通过Xn接口获取。
进一步地,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通过N2接口获取。
示例性的,如上,本公开的切换方案基于Xn接口和N2接口。若为基于Xn接口切换操作,目标基站向AMF网元发送切换请求,其中,切换请求包括目标基站为该PDU会话分配的N3隧道信息(目标基站侧的N3隧道的IP地址及隧道端点ID)和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
若为基于N2接口切换操作,源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无线测量报告向AMF网元发送切换请求,该切换请求中携带目标基站的无线接入网信息(RAN ID)。AMF网元根据目标基站的RAN ID获取到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其中,能力信息为目标基站不支持建立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支持建立冗余N3接口传输。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当该方法应用于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时,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601-步骤607。
601、响应于第一请求,判断是否执行会话切换;其中,第一请求中包含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
本步骤中,若为基于Xn接口切换操作,AMF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中包括目标基站为该PDU会话分配的N3隧道信息(目标基站侧的N3隧道的IP地址及隧道端点ID)和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
若为基于N2接口切换操作,AMF网元发送第一请求中包括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
SMF网元根据第一请求判断是否能够将终端的URLLC会话从“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切换为“冗余N3接口传输模式”。其中,SMF网元基于SMF本地配置,用户会话管理签约数据,用户会话管理策略等信息判断是否支持URLLC模式的切换。
其中,能力信息为目标基站不支持建立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支持建立冗余N3接口传输。
602、若执行,向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发送第一会话更新请求,其中,第一会话更新请求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指示;
本步骤中,SMF网元判断可以执行切换时,向UPF网元发送请求以使UPF网元分配两套N3隧道。
若SMF网元根据SMF本地配置,用户会话管理签约数据,用户会话管理策略等信息判断不能够进行URLLC会话模式的切换,则SMF根据运营商策略释放PDU会话,或保留单PDU会话完成切换但不建立冗余N3接口传输。
603、接收到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本步骤中,SMF网元接收到UPF网元分配的两套N3隧道。
604、向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回复信息,其中,回复信息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本步骤中,SMF网元发送UPF网元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和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至AMF网元。
605、接收到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的第二请求;
本步骤中,SMF网元接收到AMF网元发送的目标基站分配的N3隧道信息。
606、向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发送第二会话更新请求,其中,第二会话更新请求中包括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本步骤中,将接收到的目标基站分配的N3隧道信息发送至UPF网元。
607、接收到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的响应,向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隧道建立完成消息。
本步骤中,将隧道建立完成消息告知AMF网元。
示例性地,SMF网元根据第一请求判断是否可以进行会话切换,当可以执行会话切换时,发送第一会话更新请求使UPF网元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并将UPF网元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和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通过AMF网元发送给目标基站,再通过AMF网元获得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从而完成隧道建立。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具体的,第一请求被发送用于使用N2接口或使用Xn接口的切换过程。在使用Xn接口的切换时,第一请求中还包括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第一套N3隧道信息。
具体的,本公开实施例中,接收到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中的一套N3隧道信息与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N3隧道信息相匹配。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当该方法应用于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时,如图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701-步骤704。用于,其特征在于,包括:
701、响应于第一会话更新请求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
702、向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发送两套N3隧道信息;
703、接收到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的第二会话更新请求;
704、与目标基站完成冗余N3隧道建立。
示例性地,UPF网元根据SMF网元发送的第一会话更新请求分配两套N3隧道。并将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发送至SMF网元,SMF网元将接收到目标基站分配的N3隧道信息发送至UPF网元,UPF网元接收到目标基站分配的N3隧道信息从而完成隧道建立。
具体的,第一会话更新请求被发送用于使用N2接口或使用Xn接口的切换过程。在使用Xn接口的切换时,第一会话更新请求中还包括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N3隧道信息。
具体的,本公开实施例中,响应于第一会话更新请求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中的一套N3隧道信息与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N3隧道信息相匹配。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负荷分配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801-步骤819。
801、获取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并向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发送第一请求;其中,第一请求包括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
802、响应于第一请求,判断是否执行会话切换;其中,第一请求中包含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
803、若执行,向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发送第一会话更新请求,其中,第一会话更新请求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指示;
804、响应于第一会话更新请求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
805、向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发送两套N3隧道信息;
806、接收到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807、向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回复信息,其中,回复信息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808、接收到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的回复信息;其中,回复信息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809、向目标基站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指示消息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810、接收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指示消息包括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和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
811、根据指示信息,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
812、向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分配后的两套N3隧道信息;
813、接收到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814、向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发送第二请求,其中,第二请求中包括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N3隧道信息;
815、接收到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的第二请求;
816、向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发送第二会话更新请求,其中,第二会话更新请求中包括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817、接收到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的第二会话更新请求;
818、与目标基站完成冗余N3隧道建立。
819、接收到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的响应,向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隧道建立完成消息。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当终端移动到源基站覆盖范围之外时,AMF网元获取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发送第一请求通过SMF网元,使UPF网元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并发送给目标基站,目标基站根据UPF网元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和URLLC会话切换指示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通过AMF网元、SMF网元告知UPF网元已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从而与UPF网元建立隧道连接。通过两套N3隧道进行数据包传输,优化了在移动性管理过程中终端URLLC会话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公开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的范围。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装置的框图,用于目标基站,该URLLC会话切换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4所示的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作为一种可实现方式,该装置可以包括接收模块910、处理模块920和发送模块930。
接收模块910,用于接收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指示消息包括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和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例如,结合图4,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步骤401。
处理模块920,用于根据指示信息,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例如,结合图4,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步骤402。
发送模块930,还用于向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分配后的两套N3隧道信息;例如,结合图4,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步骤403。
处理模块920,还用于与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完成隧道建立。例如,结合图4,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步骤403。
进一步地,还包括通过Xn接口获取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和为PDU会话分配的第一套N3隧道信息,其中,能力信息为目标基站不支持建立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支持建立冗余N3接口传输。
进一步地,还包括通过N2接口获取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其中,能力信息为目标基站不支持建立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支持建立冗余N3接口传输。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装置的框图,用于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该URLLC会话切换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作为一种可实现方式,该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1010、接收模块1020、和发送模块1030。
获取模块1010,用于获取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并向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发送第一请求;其中,第一请求包括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例如,结合图5,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S501。
接收模块1020,用于接收到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的回复信息;其中,回复信息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例如,结合图5,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步骤502。
发送模块1030,用于向目标基站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指示消息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例如,结合图5,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步骤503。
接收模块1020,还用于接收到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例如,结合图5,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步骤504。
发送模块1030,还用于向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发送第二请求,其中,第二请求中包括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N3隧道信息;例如,结合图5,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步骤505。
进一步地,通过Xn接口获取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和为PDU会话分配的第一套N3隧道信息。
进一步地,通过N2接口获取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
具体地,能力信息为目标基站不支持建立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支持建立冗余N3接口传输。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装置的框图,用于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该URLLC会话切换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6所示的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作为一种可实现方式,该装置可以包括判断模块1110、发送模块1120和接收模块1130。
判断模块1110,用于响应于第一请求,判断是否执行会话切换;其中,第一请求中包含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例如,结合图6,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步骤601。
发送模块1120,用于若执行,向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发送第一会话更新请求,其中,第一会话更新请求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指示;例如,结合图6,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步骤602。
接收模块1130,用于接收到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例如,结合图6,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步骤603。
发送模块1120,还用于向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回复信息,其中,回复信息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例如,结合图6,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步骤604。
接收模块1130,还用于接收到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的第二请求;例如,结合图6,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步骤605。
发送模块1120,还用于向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发送第二会话更新请求,其中,第二会话更新请求中包括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例如,结合图6,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步骤606。
接收模块1130,还用于接收到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的响应,向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隧道建立完成消息。例如,结合图6,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步骤607。
进一步地,第一请求被发送用于使用N2接口的切换过程。
进一步地,第一请求被发送用于使用Xn接口的切换过程,其中,第一请求中还包括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第一套N3隧道信息。
进一步地,接收模块1130中的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中的一套N3隧道信息与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N3隧道信息相匹配。
具体地,能力信息为目标基站不支持建立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支持建立冗余N3接口传输。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装置的框图,用于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该URLLC会话切换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7所示的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作为一种可实现方式,该装置可以包括分配模块1210、发送模块1220、接收模块1230和处理模块1240。
分配模块1210,用于响应于第一会话更新请求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例如,结合图7,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步骤701。
发送模块1220,用于向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发送两套N3隧道信息;例如,结合图7,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步骤702。
接收模块1230,用于接收到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的第二会话更新请求;例如,结合图7,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步骤703。
处理模块1240,用于与目标基站完成冗余N3隧道建立。例如,结合图7,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步骤704。
进一步地,第一会话更新请求被发送用于使用N2接口的切换过程。
进一步地,第一会话更新请求被发送用于使用Xn接口的切换过程,其中,第一会话更新请求还包括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第一套N3隧道信息。
进一步地,分配模块1210中的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中的一套N3隧道信息与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N3隧道信息相匹配。
当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URLLC会话切换的装置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模块,例如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存储模块可以用于存储该URLLC会话切换的装置的程序代码,还可以用于存储URLLC会话切换的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生成、接收到的数据等。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的电子设备,上述电子设备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服务器中。如图13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1310和处理器1320,该存储器1310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1320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可以位于计算机网络的多个网络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320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如图8的步骤。
可选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3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电子设备也可以是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s,MID)、PAD等终端设备。图13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设备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电子设备还可包括比图13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如网络接口等),或者具有与图13所示不同的配置。
其中,存储器131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和装置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32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310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存储器1310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31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32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其中,存储器1310具体可以但不限于用于储存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的程序步骤。此外,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URLLC会话切换的装置中的其他模块单元,本示例中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的传输装置1330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有线网络及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330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网线与其他网络设备与路由器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或局域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330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此外,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器1340,用于显示可疑帐号的告警推送;和连接总线1350,用于连接上述电子设备中的各个模块部件。
可选地,本公开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方法流程中URLLC会话切换的装置执行的各个步骤。
可选地,在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方法流程中URLLC会话切换的装置执行的各个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终端设备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上述本公开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上述实施例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上述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或多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在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客户端,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仅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用于目标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 息包括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和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
向所述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分配后的两套N3隧道信息;
与所述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完成隧道建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Xn接口获取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和为PDU会话分配的第一套N3隧道信息,其中,所述能力信息为目标基站不支持建立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支持建立冗余N3接口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N2接口获取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其中,所述能力信息为目标基站不支持建立端到端冗余用户面传输模式,支持建立冗余N3接口传输。
4.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用于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并向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发送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包括所述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
接收到所述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的回复信息;其中,所述回复信息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 息包括所述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所述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接收到所述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向所述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发送第二请求,其中,所述第二请求中包括所述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N3隧道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Xn接口获取所述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和为PDU会话分配的第一套N3隧道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N2接口获取所述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
7.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用于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第一请求,判断是否执行会话切换;其中,所述第一请求中包含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
若执行,向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发送第一会话更新请求,其中,所述第一会话更新请求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指示;
接收到所述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向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回复信息,其中,所述回复信息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所述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接收到所述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的第二请求;
向所述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发送第二会话更新请求,其中,所述第二会话更新请求中包括所述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接收到所述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的响应,向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隧道建立完成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被发送用于使用N2接口的切换过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被发送用于使用Xn接口的切换过程,其中,所述第一请求中还包括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第一套N3隧道信息。
10.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用于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第一会话更新请求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
向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发送两套N3隧道信息;
接收到所述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的第二会话更新请求;
与目标基站完成冗余N3隧道建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会话更新请求被发送用于使用N2接口的切换过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会话更新请求被发送用于使用Xn接口的切换过程,其中,所述第一会话更新请求还包括所述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第一套N3隧道信息。
13.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装置,用于目标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 息包括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和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
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分配后的两套N3隧道信息;
处理模块,还用于与所述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完成隧道建立。
14.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装置,用于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并向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发送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包括所述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到所述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的回复信息;其中,所述回复信息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 息包括所述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所述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到所述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发送第二请求,其中,所述第二请求中包括所述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N3隧道信息。
15.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装置,用于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请求,判断是否执行会话切换;其中,所述第一请求中包含目标基站的能力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若执行,向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发送第一会话更新请求,其中,所述第一会话更新请求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指示;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到所述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回复信息,其中,所述回复信息包括URLLC会话模式切换指示和所述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到所述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的第二请求;
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发送第二会话更新请求,其中,所述第二会话更新请求中包括所述目标基站为PDU会话分配的两套N3隧道信息;
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到所述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的响应,向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隧道建立完成消息。
16.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装置,用于用户面管理功能UPF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配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会话更新请求为PDU会话分配两套N3隧道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发送两套N3隧道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到所述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的第二会话更新请求;
处理模块,用于与目标基站完成冗余N3隧道建立。
17.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CN202011111053.2A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2358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11053.2A CN112235841B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11053.2A CN112235841B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5841A CN112235841A (zh) 2021-01-15
CN112235841B true CN112235841B (zh) 2022-09-02

Family

ID=74118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11053.2A Active CN112235841B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358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2408B (zh) * 2021-09-26 2024-04-3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实现TtT通信模式的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及实现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2008842A (zh) * 2018-08-03 2020-02-16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一種保證數傳輸可靠性的方法及裝置
WO2020036424A1 (ko) * 2018-08-13 2020-02-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WO2020091449A1 (en) * 2018-11-01 2020-05-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ssion setup method, 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al entity, base st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586892A (zh) * 2019-02-19 2020-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0178159A1 (en) * 2019-03-04 2020-09-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stablishing a protocol data unit session
KR102160005B1 (ko) * 2019-04-18 2020-09-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동안의 저지연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2008842A (zh) * 2018-08-03 2020-02-16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一種保證數傳輸可靠性的方法及裝置
WO2020036424A1 (ko) * 2018-08-13 2020-02-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WO2020091449A1 (en) * 2018-11-01 2020-05-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ssion setup method, 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al entity, base st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586892A (zh) * 2019-02-19 2020-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0168693A1 (zh) * 2019-02-19 2020-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0178159A1 (en) * 2019-03-04 2020-09-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stablishing a protocol data unit session
KR102160005B1 (ko) * 2019-04-18 2020-09-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동안의 저지연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3-201096 "(TP for NR_SON_MDT for TS 38.423): QoS monitoring for URLLC";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_ran\wg3_iu》;202002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5841A (zh) 2021-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46995B2 (en) Management method, device,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for mobile handover
CN108738086B (zh) 一种用户面重选的方法及装置
KR102289879B1 (ko) 셀룰러망에서 세션의 다양한 ssc 모드 지원을 위한 upf 변경 방안
US20190141585A1 (en) Method of Distributing Security Key Context,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and Base Station
CN110167082B (zh) 网络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切换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1925042B (zh) 控制隧道标识分配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AU2005290973B2 (en) Transfer of a user equip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897420A1 (en) Network selection
EP1886530A1 (en) A method for seamless session transfer of a mobile station
CN108353334B (zh) 业务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636568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9788544B (zh) 一种层2处理方法、cu及du
KR20100059800A (ko) 셀룰러 시스템에서의 향상된 이웃 정보 갱신
US7940701B2 (en) Network selection
CN102404809A (zh) 数据传输通道迁移方法及系统
CN111050332B (zh) 通信方法、辅网络节点和终端
KR20110121580A (ko) 사용자 단말 재배치 장치 및 방법
CN112235841B (zh) 一种urllc会话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10740023B (zh) 控制信令的发送方法及装置、服务基站、存储介质
CN112105092A (zh) 双连接重建立中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EP4084573A1 (en) Network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1272607A (zh) 指示数据发送结束的方法
CN109076405B (zh) 异制式小区间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12469077B (zh) 一种业务数据包转发的方法及装置
CN103079189A (zh) 控制隧道标识分配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