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5829A -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5829A
CN112235829A CN202011104328.XA CN202011104328A CN112235829A CN 112235829 A CN112235829 A CN 112235829A CN 202011104328 A CN202011104328 A CN 202011104328A CN 112235829 A CN112235829 A CN 1122358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s
buffer area
buffer
data
data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043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明科
瞿鑫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0432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358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35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582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4220 priority patent/WO2022078517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4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intermediate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取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缓冲区用于存储待发送的数据包和/或未响应的已发送数据包;在所述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的容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终端设备丢弃并重传所述缓冲区中的N个数据包,所述N个数据包在所述缓冲区中的存储时刻早于M个数据包在所述缓冲区中的存储时刻,所述M个数据包为所述缓冲区中除所述N个数据包之外的其它数据包;M和N为大于0的整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减少了RTT时间,提高了上行速率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通讯设备(如手机等终端设备)的使用越来越频繁。终端设备的通讯性能将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
相关技术中,当终端设备开始做上行业务后,例如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灌包等,这时会产生对应的IP数据(IP包),并存放到上行链路(UpLink,UL)缓冲区Buffer中,然后对IP包添加描述信息,并以PDU的形式通过射频信号RF发送给服务器。当终端设备处在弱场或者上行衰减较大的情况下,底层的传输性能较差,导致部分数据发送不出去,而发送不出去的数据(IP包)只能存储在UL Buffer中,按照次序等待发送。而当数据不断的涌入UL Buffer,ULBuffer数据会溢出,新来的数据会丢包,导致往返时延(Round-Trip Time,RTT)也将不断的增加,上行速率也会降低,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如何保持上行速率的稳定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以提高上行速率的稳定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获取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所述缓冲区用于存储待发送的数据包和/或未响应的已发送数据包;
在所述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的容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终端设备丢弃并重传所述缓冲区中的N个数据包,所述N个数据包在所述缓冲区中的存储时刻早于M个数据包在所述缓冲区中的存储时刻,所述M个数据包为所述缓冲区中除所述N个数据包之外的其它数据包;M和N为大于0的整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所述缓冲区用于存储待发送的数据包和/或未响应的已发送数据包;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的容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丢弃并重传所述缓冲区中的N个数据包,所述N个数据包在所述缓冲区中的存储时刻早于M个数据包在所述缓冲区中的存储时刻,所述M个数据包为所述缓冲区中除所述N个数据包之外的其它数据包;M和N为大于0的整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终端设备获取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在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的容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即在缓冲区的容量未满时,终端设备丢弃并重传缓冲区中的N个数据包,N个数据包在缓冲区中的存储时刻早于其他M个数据包在所述缓冲区中的存储时刻,从而较快收到服务器的响应,降低RTT时间,释放N个数据包的存储空间,以便移动发送窗口,提高了上行速率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数据传输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RTT时间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速率及RTT时间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增加buffer容量后的RRT时间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首先对本申请所涉及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指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另外,本申请中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或者增强的长期演进(evolved Long Term Evolution,e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或者是下一代演进型基站(next generation-evolved NodeB,ng-eNB)、还可以是WLAN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或者中继站,也可以是5G NR中的gNB,也可以是未来通信网络中的接入设备等,在此不作限定。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基于如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该网络架构中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100,通过无线接口与网络设备200通信,为清楚起见,图1中只示出一个终端设备和一个网络设备。
如图2所示,当终端设备开始做上行业务后,例如TCP、UDP灌包等,这时会产生对应的IP数据(IP包),并存放到上行缓存UL Buffer中,然后通过DSM模块对IP包添加描述信息,DSM模块将添加的描述信息以链表的形式传递给接入层,图2中以LTE系统为例,当接入层PDCP获取到描述信息的链表后,通过硬件加速器,LTE系统中为SEC,获取IP数据包并构造PDU,以PDU的形式发到底层,即物理层PHY,最后通过射频信号RF发送给服务器。当终端设备处在弱场或者上行衰减较大的情况下,底层的传输性能较差,导致部分数据发送不出去,而发送不出去的数据(IP包)只能存储在UL Buffer中,按照次序等待发送。而当数据不断的涌入UL Buffer,发送到UL Buffer的数据会溢出,导致RTT也将不断的增加,上行速率也会降低,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如何保持上行速率的稳定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图2中接入层PDCP、MAC和PHY模块包括在通信处理器CP中。
如图3所示,当灌包的窗口大小足够大(例如10M),上行数据会不断堆积在ULBuffer中,发出的数据由于底层链路性能的约束没法在预期时间内收到服务器的确认,导致RTT时间也将不断的增加,发送到UL Buffer的数据会溢出,新的数据包出现丢包。而当终端设备处于弱场或者上行衰减较大的情况下,上行数据会持续发送不出去,导致出现多次丢包,从而影响上行速率。
如图3、图4所示,每当上行Buffer被填满后,RTT时间会陡然增加,对应可以看到上行速率会降低,如果RTT时间一直不能恢复,则会持续处于速率掉底的状态,这样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如图5所示,如果将Buffer的总容量增大,速率掉底的频率会变低,但是对于的RTT会增大。
图5中相比图3将Buffer的总容量大小提高了25%,对比图3和图5,可以看到当buffer总容量增大后,Buffer溢出对应的RTT时间也提高了将近1s(图5中箭头所指A2处的RTT时间与图3中箭头所指A1的RTT时间相比),同时重传的数据包对应的RTT时间也增加了近1.5s(图5中箭头所指B2处的RTT时间与图3中箭头所指B1的RTT时间相比),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Buffer的总容量小的情况下,速率掉底的情况会更加频繁,连续掉底出现的频率也会提升,影响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通过设置合理的阈值,在剩余存储空间的容量小于或等于阈值时主动丢弃并重传缓存buffer中最早的数据包,减少RTT时间,提高上行速率的稳定性,以释放N个数据包的存储空间,保证用户在弱场或者上行衰减较大的情况下的用户体验。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终端设备获取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缓冲区用于存储待发送的数据包和/或未响应的已发送数据包。
具体的,如图2所示,终端设备将待发送的数据包存储至缓冲区Buffer中,终端设备按照Buffer中数据包的存储时刻的先后依次发送数据包,后一数据包需要在前一数据包收到响应之后发送。
终端设备将多个数据包存储至缓冲区之后,若终端设备处在弱场或者上行衰减较大的情况下,底层的传输性能较差,导致部分数据发送不出去,和/或发送数据包之后得不到响应,而发送不出去的数据包和/或未响应的数据包只能存储在Buffer中,按照次序等待发送或重传。而当数据不断的涌入Buffer,Buffer的数据就会溢出。
因此,终端设备获取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在缓冲区的容量还未达到最大容量时,即还有一定的剩余存储空间时,尽早丢包并触发重传,以使服务器快速响应,尽快释放Buffer存储空间。
步骤102、在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的容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终端设备丢弃并重传缓冲区中的N个数据包,N个数据包在缓冲区中的存储时刻早于M个数据包在缓冲区中的存储时刻,M个数据包为缓冲区中除N个数据包之外的其它数据包;M和N为大于0的整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保持buffer的总容量大小不变,在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的容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终端设备丢弃并重传缓冲区中的N个数据包,使得缓冲器的存储空间不被占满,以保证buffer还有剩余存储空间处理后续的数据包,减少出现持续速率掉底的情况。
终端设备主动丢弃并触发向服务器重传N个数据包,N个数据包为存储时刻最早的数据包,早于缓冲区中其他数据包的存储时刻,从而较快收到服务器的响应,降低RTT时间,以释放N个数据包的存储空间,以便移动发送窗口,速率回弹时间快,确保上行速率的稳定性,用户体验影响较小。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后一个数据包的发送必须在前一个数据包接收到响应之后,因此N例如为1。
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获取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在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的容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即在缓冲区的容量未满时,终端设备丢弃并重传缓冲区中的N个数据包,N个数据包在缓冲区中的存储时刻早于其他M个数据包在所述缓冲区中的存储时刻,上述方案中,主动重传buffer中缓存最早的数据包,从而较快收到服务器的响应,释放N个数据包的存储空间以便移动发送窗口,降低RTT时间,提高了上行速率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第一阈值大于buffer总容量的A%,且小于buffer总容量的B%,其中,A小于B。例如A为10,B为20。
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若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则对所述缓冲区中存储的至少一个数据包添加描述信息,将添加描述信息后的各个数据包生成各自对应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并按照存储时刻的先后顺序依次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各自对应的PDU。
具体的,若确定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的容量较大,则无需对缓冲区中最早的数据包进行丢弃并触发重传,继续按照存储时刻的先后顺序依次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
在发送数据包之前,对缓冲区中存储的数据包添加描述信息,例如数据包长度、占用内存大小等描述信息,并将添加描述信息后的数据包生成对应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向网络设备发送PDU。
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终端设备将至少两个数据包存储至缓冲区中;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包括: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
在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响应消息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缓冲区中删除所述第一数据包,并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存储时刻晚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存储时刻。
具体的,终端设备将至少两个数据包存储至缓冲区中,缓冲区中的数据包是按照存储时刻的先后顺序依次发送的,后一个数据包必须在前一个数据包收到响应消息之后发送。
例如,第二数据包的存储时刻晚于第一数据包的存储时刻,第一数据包已发送,则需要发送第二数据包时,需在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响应消息后,终端设备在缓冲区中删除第一数据包,并发送第二数据包,例如收到ACK消息,终端设备在缓冲区中删除第一数据包,并发送第二数据包;若收到NACK消息,则终端设备还需重传第一数据包。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02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终端设备将缓冲区中各数据包按照存储时刻进行降序排列,获取数据包序列;
终端设备丢弃并重传数据包序列中前N个数据包。
具体的,终端设备在将数据包存储至缓冲区时,例如可以按照存储时刻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形成数据包序列,或,终端设备将缓冲区中各个数据包按照存储时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丢弃并重传存储时刻最早的N个数据包,例如按照存储时刻进行降序排列,获取数据包序列;终端设备重传数据包序列中前N个数据包,例如N为1。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的容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即在缓冲区的容量未满时,终端设备丢弃并重传数据包序列中前N个数据包,即主动丢弃并重传buffer中缓存最早的数据包,从而较快收到服务器的响应,释放N个数据包的存储空间以便移动发送窗口,降低RTT时间,提高了上行速率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02之后还可以进行如下操作:
终端设备确定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的容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
若否,则终端设备按照存储时刻的先后顺序依次将缓冲区中M个数据包发送给网络设备。
具体的,终端设备在重传最早的N个数据包之后,进一步确定剩余存储空间的容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例如确定缓冲区是否已满,或达到快溢出的状态。
若否,则按照存储时刻的先后顺序依次将缓冲区中M个数据包发送给网络设备。
进一步,发送剩余的M个数据包之前,需要收到N个数据包的响应消息。
其中,将M个数据包发送给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M个数据包添加描述信息;
将添加描述信息后的M个数据包生成各自对应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并按照存储时刻的先后顺序依次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各自对应的PDU。
具体的,在发送M个数据包之前,分别对缓冲区中存储的M个数据包添加描述信息,例如数据包长度、占用内存大小等描述信息,并将添加描述信息后的M个数据包生成各自对应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按照存储时刻的先后顺序依次向网络设备发送PDU。发送后一个数据包必须在前一个数据包收到响应之后。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终端设备丢弃并重传数据包序列中前N个数据包之后,即主动丢弃并重传buffer中缓存最早的数据包之后,此时能够较快收到服务器的响应,释放N个数据包的存储空间以便移动发送窗口,按照存储时刻的先后顺序依次将缓冲区中M个数据包发送给网络设备,降低RTT时间,提高了上行速率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将数据包存储至缓冲区中;
终端设备的通信处理器(communication processor,CP)执行步骤101、步骤102的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当用户开始做上行业务时,根据TCP/IP协议,在AP侧会产生对应的数据包;
产生的数据包会先放在上行缓冲区(UL Buffer)中,按照存储时刻的先后次序发送;
终端设备会实时或周期性的监测UL Buffer的情况,如果Buffer中存储的数据包的容量超过一定阈值,即剩余存储空间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终端设备会主动丢弃并重传Buffer中最早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来控制RTT时延,并且下一数据包在收到该重传的数据包的响应消息后仍然会继续发送,直到UL Buffer被填满,再次丢包重传。
重传最早的数据包时,进一步确定Buffer是否溢出,即剩余存储空间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若是,则被迫丢弃Buffer中的数据包,以释放Buffer内存;若否,则继续执行重传操作。
在对数据包进行重传时,即从Buffer丢弃的数据包,通过DSM模块添加描述信息,并将数据包的描述信息以链表的形式传递给接入层PDCP;PDCP根据描述信息获取数据包并生成各自对应的PDU,发送到物理层PHY,通过RF发送给网络设备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的容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即在缓冲区的容量未满时,终端设备丢弃并重传缓冲区中最早的前N个数据包,即主动丢弃并重传buffer中缓存最早的数据包,从而较快收到服务器的响应,释放N个数据包的存储空间以便移动发送窗口,使得后续的数据包能够正常发送,降低RTT时间,提高了上行速率的稳定性。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10,用于获取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所述缓冲区用于存储待发送的数据包和/或未响应的已发送数据包;
处理模块111,用于在所述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的容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丢弃并重传所述缓冲区中的N个数据包,所述N个数据包在所述缓冲区中的存储时刻早于M个数据包在所述缓冲区中的存储时刻,所述M个数据包为所述缓冲区中除所述N个数据包之外的其它数据包;M和N为大于0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111具体用于:
将所述缓冲区中各数据包按照存储时刻进行降序排列,获取数据包序列;
丢弃并重传所述数据包序列中前N个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111还用于:
确定所述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的容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若否,则按照存储时刻的先后顺序依次将所述缓冲区中所述M个数据包发送给网络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111具体用于:
对所述M个数据包添加描述信息;
将添加描述信息后的M个数据包生成各自对应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并按照存储时刻的先后顺序依次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各自对应的P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111还用于:
若所述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则对所述缓冲区中存储的至少一个数据包添加描述信息,将添加描述信息后的各个数据包生成各自对应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并按照存储时刻的先后顺序依次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各自对应的P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111具体用于:
通过应用处理器AP将所述数据包存储至缓冲区中;
通过通信处理器CP获取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
通过CP丢弃并重传所述缓冲区中的N个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111还用于:
将至少两个数据包存储至缓冲区中;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包括: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响应消息后,在所述缓冲区中删除所述第一数据包,并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存储时刻晚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存储时刻。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9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121,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121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122。
可选的,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23,用于实现与其他设备的通信。
上述部件可以通过一条或多条总线进行通信。
其中,处理器121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的方法,其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的方法,其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如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模块与通信接口,该处理模块能执行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进一步地,该芯片还包括存储模块(如,存储器),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处理模块用于执行存储模块存储的指令,并且对存储模块中存储的指令的执行使得处理模块执行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程序,当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可选地,上述处理器可以为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获取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所述缓冲区用于存储待发送的数据包和/或未响应的已发送数据包;
在所述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的容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终端设备丢弃并重传所述缓冲区中的N个数据包,所述N个数据包在所述缓冲区中的存储时刻早于M个数据包在所述缓冲区中的存储时刻,所述M个数据包为所述缓冲区中除所述N个数据包之外的其它数据包;M和N为大于0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丢弃并重传所述缓冲区中的N个数据包,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缓冲区中各数据包按照存储时刻进行降序排列,获取数据包序列;
所述终端设备丢弃并重传所述数据包序列中前N个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丢弃并重传所述缓冲区中的N个数据包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的容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若否,则所述终端设备按照存储时刻的先后顺序依次将所述缓冲区中所述M个数据包发送给网络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按照存储时刻的先后顺序依次将所述缓冲区中所述M个数据包发送给网络设备,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M个数据包添加描述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将添加描述信息后的M个数据包生成各自对应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并按照存储时刻的先后顺序依次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各自对应的PDU。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缓冲区中存储的至少一个数据包添加描述信息,将添加描述信息后的各个数据包生成各自对应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并按照存储时刻的先后顺序依次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各自对应的PDU。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AP将所述数据包存储至缓冲区中;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的通信处理器CP获取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
所述终端设备丢弃并重传所述缓冲区中的N个数据包,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的CP丢弃并重传所述缓冲区中的N个数据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将至少两个数据包存储至缓冲区中;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包括: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
在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响应消息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缓冲区中删除所述第一数据包,并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存储时刻晚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存储时刻。
8.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所述缓冲区用于存储待发送的数据包和/或未响应的已发送数据包;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缓冲区的剩余存储空间的容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丢弃并重传所述缓冲区中的N个数据包,所述N个数据包在所述缓冲区中的存储时刻早于M个数据包在所述缓冲区中的存储时刻,所述M个数据包为所述缓冲区中除所述N个数据包之外的其它数据包;M和N为大于0的整数。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011104328.XA 2020-10-15 2020-10-15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2358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4328.XA CN112235829A (zh) 2020-10-15 2020-10-15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CT/CN2021/124220 WO2022078517A1 (zh) 2020-10-15 2021-10-15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4328.XA CN112235829A (zh) 2020-10-15 2020-10-15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5829A true CN112235829A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18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04328.XA Pending CN112235829A (zh) 2020-10-15 2020-10-15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35829A (zh)
WO (1) WO202207851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78517A1 (zh) * 2020-10-15 2022-04-2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39646B (zh) * 2023-05-30 2023-08-11 西安中飞航空测试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飞行试验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2281A (zh) * 2007-08-16 2008-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大量数据上报时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02521057A (zh) * 2011-12-31 2012-06-27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6488505A (zh) * 2015-08-24 2017-03-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
CN110138678A (zh) * 2018-02-08 2019-08-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网络传输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90306745A1 (en) * 2018-04-03 2019-10-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ata receiving rat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73620B2 (en) * 2003-12-24 2010-08-10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for overrun identification
CN102378065A (zh) * 2011-10-19 2012-03-14 江西省南城县网信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mpeg-4的流媒体服务器端配置缓冲区的方法及系统
CN110213167A (zh) * 2018-02-28 2019-09-06 吴瑞 一种传输控制协议在网络拥塞时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235829A (zh) * 2020-10-15 2021-01-1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2281A (zh) * 2007-08-16 2008-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大量数据上报时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02521057A (zh) * 2011-12-31 2012-06-27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6488505A (zh) * 2015-08-24 2017-03-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
CN110138678A (zh) * 2018-02-08 2019-08-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网络传输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90306745A1 (en) * 2018-04-03 2019-10-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ata receiving rat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78517A1 (zh) * 2020-10-15 2022-04-2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78517A1 (zh) 2022-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34948B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zzino et al. X-TCP: A cross layer approach for TCP uplink flows in mmWave networks
CN109474651B (zh) 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KR2007012159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이후의 상태 보고 핸들링방법 및 장치
CN109714136B (zh) 一种通讯方法和终端
EP3443697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using arq processes in a relay device
EP3504821B1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22078517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EP371329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transmission
US10524256B2 (en) Method of adaptive TTI tuning
CN112187414B (zh) 指示数据传输情况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178854A1 (zh) 重传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171607A1 (zh) 通信方法、数据单元及控制单元
KR20220004165A (ko) 다중 링크 시스템을 위한 mpdu 송신 및 수신 방법들 및 장치들, 저장 매체, 송신기 및 수신기
US20210377816A1 (en) Handover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518401B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42868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rlc实体及pdcp实体
CN112702765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200605B (zh) 一种基站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6963175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270742B (zh) 处理数据包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2047670A1 (zh) 处理数据包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654360B (zh) 一种非激活态的切换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WO2022206267A1 (zh) 一种harq反馈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4007392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