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5202A - 一种负载分担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载分担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5202A
CN112235202A CN202011135444.8A CN202011135444A CN112235202A CN 112235202 A CN112235202 A CN 112235202A CN 202011135444 A CN202011135444 A CN 202011135444A CN 112235202 A CN112235202 A CN 1122352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width
homing
bandwidth information
load sharing
route advertis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354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乃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3544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352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35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520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负载分担方法,方法应用于多归属组网中的第一PE设备,归属组网还包括第二PE设备及CE设备,CE设备多归属接入所述第一PE设备,且第一PE设备与所述第二PE设备属于不同归属系统,方法包括:获取第一PE设备与CE设备之间的带宽信息;向第二PE设备发送包含带宽信息的路由通告,以使第二PE设备根据带宽信息,对要发送到CE设备上的流量采用非等价负载分担方式转发到CE设备上,以优化因各个PE设备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不一致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负载分担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载分担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EVPN(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以太网虚拟专用网络)是一种二层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技术,控制平面采用MP-BGP(MultiProtocol-Border Gateway Protocol,多协议边界网关协议)通告路由信息,数据平面采用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封装方式转发数据报文。
在EVPN中,为了提高可靠性,采用多归属接入组网,即CE(Customer Edge,用户网络边缘)设备接入多个PE(Provider Edge,服务提供商边缘)设备,并且这些PE设备在多活冗余备份模式下,采用的是等价负载分担方式进行数据报文的转发,这样就会因各个PE设备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不一致导致的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的一种负载分担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负载分担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多归属组网中的第一PE设备,所述多归属组网还包括第二PE设备及CE设备,所述CE设备多归属接入所述第一PE设备,且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第二PE设备属于不同归属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CE设备之间的带宽信息;
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包含所述带宽信息的路由通告,以使所述第二PE设备根据所述带宽信息,对要发送到所述CE设备上的流量采用非等价负载分担方式转发到所述CE设备上。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负载分担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多归属组网中的第二PE设备,所述多归属组网还包括多个第一PE设备及CE设备,所述CE设备多归属接入所述多个第一PE设备,且所述多个第一PE设备与所述第二PE设备属于不同归属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每个所述第一PE设备的路由通告,根据接收到的路由通告中的带宽信息计算各个第一PE设备与所述C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比例;
在接收到要发送到所述CE设备上的流量时,根据所述链路带宽比例将所述流量非等价负载分担到每个第一PE设备上。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负载分担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多归属组网中的第一PE设备,所述多归属组网还包括第二PE设备及CE设备,所述CE设备多归属接入所述第一PE设备,且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第二PE设备属于不同归属系统,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CE设备之间的带宽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包含所述带宽信息的路由通告,以使所述第二PE设备根据所述带宽信息,对要发送到所述CE设备上的流量采用非等价负载分担方式转发到所述CE设备上。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负载分担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多归属组网中的第二PE设备,所述多归属组网还包括多个第一PE设备及CE设备,所述CE设备多归属接入所述多个第一PE设备,且所述多个第一PE设备与所述第二PE设备属于不同归属系统,所述装置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每个所述第一PE设备的路由通告,根据接收到的路由通告中的带宽信息计算各个第一PE设备与所述C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比例;
负载分担处理模块,用于在接收到要发送到所述CE设备上的流量时,根据所述链路带宽比例将所述流量非等价负载分担到每个第一PE设备上。
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PE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或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第六方面提出了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所述处理器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或上述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基于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所述的负载分担方法,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路由通告中增加带宽字段,使得提供多归属接入服务的第一PE设备与CE设备之间的带宽信息可以通告,进而负责分配流量的第二PE设备能够根据各个第一PE设备通告的带宽信息对流量实现非等价负载分担。因此上述方案能够优化因各个PE设备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不一致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负载分担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2B为一种示例性的ESI Label扩展属性格式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负载分担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负载分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负载分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PE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负载分担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采用多归属接入组网的EVPN。在EVPN中,为了提高可靠性,可以通过至少两个PE设备提供多归属接入服务。参见图1所述,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以通过两个PE设备为CE设备提供多归属接入服务为例,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通过更多的PE设备为CE设备提供多归属接入服务,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PE设备1和PE设备2用于为CE设备1提供多归属接入服务,PE设备1与CE设备1之间的链路、PE设备2与CE设备1之间的链路同属于一个ES(Ethernet Segment,以太网段),并通过一个唯一的不为零的ESI(Ethernet Segment Identifier,以太网段标识)来表示该ES。也就是说,PE设备1与CE设备1之间的链路和PE设备2与CE设备1之间的链路,对应相同的ESI,属于同一个归属系统,如PE设备1与CE设备1之间链路的ESI为1,PE设备2与CE设备1之间链路的ESI也为1。
对于PE设备3,用于为CE设备2提供单归属接入服务,因此PE设备3所属的归属系统与PE设备1、PE设备2所属的归属系统不同。
在现有技术中,如果CE设备2要将流量转发到CE设备1上,PE设备3是采用等价负载分担(Equal-Cost Multi-Path routing,等价多路径路由)方式将流量分配到PE设备1和PE设备2上转发到CE设备1上。
然而,对于多归属接入的CE设备1与PE设备1的链路带宽和CE设备1与PE设备2的链路带宽可能是不等的,如果采用等价负载分担方式进行流量分配,会导致链路上带宽资源的浪费,并且对于最小带宽的链路还可能出现拥塞丢包的问题。
假设CE设备1与PE设备1的链路带宽为10Gbps,CE设备1与PE设备2之间的链路带宽为100Gbps,如果CE设备2要转发到CE设备1上的流量为30G,PE设备3采用等价负载分担将30G流量中的15G流量分配到PE设备1,另外15G流量分配到PE设备2,由于CE设备1与PE设备2之间的链路带宽100Gbps大于15G,因此CE设备1与PE设备2之间的链路可以正常转发15G的流量,并且会有一部分带宽处于空闲状态,由于CE设备1与PE设备1的链路带宽10Gbps小于15G,因此CE设备1与PE设备2之间的链路在转发15G流量时会出现拥塞,严重时会出现丢包问题。
由此可见,在多归属组网中,因各个PE设备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不一致会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
下面定义第一PE设备和第二PE设备为属于不同归属系统的PE设备,即上述图1中的PE设备1和PE设备2称为第一PE设备,PE设备3称为第二PE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改进的负载分担方法,即通过在路由通告中增加带宽字段,使得提供多归属接入服务的第一PE设备与CE设备之间的带宽信息可以通告,进而负责分配流量的第二PE设备能够根据各个第一PE设备通告的带宽信息对流量实现非等价负载分担(UCMP,Unequal Cost Multiple Path)。因此上述方案能够优化因各个PE设备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不一致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提出的负载分担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图2A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负载分担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该负载分担方法应用于多归属组网中的第一PE设备,即上述图1中的PE设备1或PE设备2,本申请实施例中的CE设备即为上述图1中的CE设备1,如图2A所示,该负载分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第一PE设备与CE设备之间的带宽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PE设备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作为带宽信息,因此直接获取第一PE设备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即可。
其中,连接CE设备与PE设备的物理电路或虚拟电路称为接入电路(AC,AttachmentCircuit),CE设备与PE设备之间的连接接口(即AC口)可以是聚合口,也可以是普通接口,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连接接口的带宽即为CE设备与P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
在另一实施例中,对于连接接口为普通接口时,其带宽值为标准带宽,例如1Gbps、10Gbps、25Gbps、40Gbps、100Gbps、400Gbps等,而对于连接接口为聚合口时,其带宽值为各成员口带宽的总和,可以有各种不同带宽值的组合,属于非标准带宽,因此第一PE设备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的规格种类繁多,不适合用几个编号来表示。并且这些标准带宽中会有一个最小的带宽(即基准带宽),而路由通告中的带宽字段能够覆盖的带宽范围又有限,因此还可以将带宽权重作为带宽信息,即获取第一PE设备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后,基于该链路带宽和预设的基准带宽计算带宽权重,并将带宽权重作为带宽信息填充到带宽字段中,以使带宽字段能够覆盖更广的带宽范围。
其中,带宽权重的具体计算方式为链路带宽与预设的基准带宽之间的商,该基准带宽为物理接口的最低带宽。
以100Mbps的基准带宽为例,单接口最大带宽为400Gbps,考虑到聚合因素,假设聚合口由两个成员口组成,那么CE设备与P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最大是800Gbps,其对应的最大带宽权重为800Gbps/100Mbps=8000,利用16bit位的带宽字段足够覆盖到。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仅为一种示例性说明,聚合口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成员口聚合。
进一步地,对于16bit位的带宽字段,可以最大支持6553Gbps的链路带宽,这样足够应对一段时间内技术发展的需求。
步骤202:向第二PE设备发送包含该带宽信息的路由通告,以使第二PE设备根据该带宽信息,对要发送到所述CE设备上的流量采用非等价负载分担方式转发到CE设备上。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01获取到带宽信息后需要通过BGP协议进行传参,考虑到技术的兼容性以及可操作性,参数传递可以采用已有的扩展属性,不再新增扩展属性传参,并且只对于涉及多归属的PE设备才需要传递带宽信息,即配置有ESI的PE设备需要传递带宽信息,根据RFC规定,EVPN的1类路由信息是多归属情况下多个归属端的PE设备的属性传递,例如单活、多活、ESI等,因此带宽信息由用于传递1类路由信息的路由通告承载更为合理。
基于此,可以通过将带宽信息封装在用于传递1类路由信息的路由通告的扩展团体属性中,向第二PE设备发送该路由通告,以通告第一PE设备与CE设备之间的带宽。
具体实施时,根据RFC标准规定,用于传递1类路由信息的扩展团体属性即为ESILabel扩展属性,参见图2B所示,ESI Label扩展属性中有16bit位的预留字段,可以将该预留字段置为带宽字段,从而将带宽信息填充到该字段进行传递。
由于ESI Label扩展属性中预留字段为已存在字段,各厂商设备在支持时不必对程序进行过大改动,需要使用本方案则进行解析,无需使用则跳过即可。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然还可以在路由通告中新增自定义的字段,以将带宽信息填充在新增的字段中进行传递。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涉及RFC标准的修改,考虑设备兼容性,可以通过增加功能开关,用户操作开启后,第一PE设备接收到功能开启命令,基于该功能开启命令,若本设备处于多活冗余备份模式下,则再执行上述步骤201的过程。
其中,多活冗余备份模式指的是PE设备属性为多活属性,流量是要经过多条链路的负载分担转发到CE设备。功能开关开启后,表示第一PE设备支持链路带宽通告的功能。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PE设备可以检测自身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则再次触发上述步骤201至步骤202的流程,以触发第二PE设备依据新的带宽信息进行非等价负载分担。
其中,触发第一PE设备检测链路带宽的条件可以是聚合成员口变化操作、或者设备重启等。
至此,完成上述图2A所示的流程,通过将第一PE设备与CE设备之间的带宽信息跟随路由通告进行传递,使得提供多归属接入服务的第一PE设备与CE设备之间的带宽信息可以通告,进而负责分配流量的第二PE设备能够根据各个第一PE设备通告的带宽信息对流量实现非等价负载分担。因此上述方案能够优化因各个PE设备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不一致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
图3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负载分担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该负载分担方法应用于多归属组网中的第二PE设备,即上述图1中的PE设备3,本申请实施例中的CE设备即为上述图1中的CE设备1。在上述图2A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该负载分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接收来自每个第一PE设备的路由通告,根据接收到的路由通告中的带宽信息计算各个第一PE设备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比例。
其中,路由通告中携带有带宽信息。
基于上述步骤202所描述的,路由通告中的带宽信息具体为带宽权重,该带宽权重承载在路由通告的扩展团体属性包含的预留字段中,因此直接解析预留字段即可得到带宽信息。
举例来说,假设PE设备1传递的带宽权重为10,PE设备2传递的带宽权重为100,那么这两个属于同一归属系统的链路带宽比例为10:100=1:10。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有的第一PE设备的路由通告没有传递到,每接收一个路由通告进行一定时间的延时,即第二PE设备接收来自一个第一PE设备的路由通告时,启动计时,从而当计时未超出预设时间且接收到另一个第一PE设备的路由通告时,并重置计时,当计时超出预设时间时,根据各个第一PE设备所发送的路由通告中的带宽信息计算链路带宽比例。
步骤302:在接收到要发送到CE设备上的流量时,根据链路带宽比例将该流量非等价负载分担到每个第一PE设备上。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接收路由通告的第二PE设备,需要解析识别路由通告中的带宽信息,并支持UCMP功能的实现,因此也可以通过在增加功能开关,用户操作开启后,接收到功能开启命令,再基于该功能开启命令,执行解析每个第一PE设备的路由通告中的带宽信息的过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针对根据链路带宽比例对流量进行非等价负载分担的具体实现,可以采用相关技术实现,本申请在此不再详述。
至此,完成上述图3所示的流程,第二PE设备通过接收到的路由通告,获取到提供多归属接入服务的第一PE设备与CE设备之间的带宽信息,进而第二PE设备能够根据各个第一PE设备通告的带宽信息对流量实现非等价负载分担,因此以优化因各个PE设备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不一致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
结合上述图2A和图3所示的流程,以图1为例,对本申请提出的负载分担流程进行详述,首先开启PE设备1、PE设备2、PE设备3的功能开关,以使得这三个PE设备均支持带宽通告和带宽字段识别的功能,并支持UCMP的功能,然后PE设备1和PE设备2均计算各自与CE设备1之间的带宽权重,并向PE设备3发送包含带宽权重的路由通告,PE设备3分别解析来自PE设备1和PE设备2的路由通告中的带宽权重,并根据解析得到的带宽权重计算PE设备1与CE设备1之间及PE设备2与CE设备1之间的链路带宽比例,进而在接收到CE设备2发送的要转发至CE设备1的流量时,根据链路带宽比例进行非等价负载分担,以将该流量分配到PE设备1和PE设备2上,从而PE设备1和PE设备2可根据链路带宽不同而分担不同比例的流量,使得负载分担更合理。
与前述负载分担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负载分担装置的实施例。
图4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负载分担装置的实施例流程图,该负载分担装置应用于多归属组网中的第一PE设备,在上述图2A所示实施例基础上,如图4所示,该负载分担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410,用于获取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CE设备之间的带宽信息;
发送模块420,用于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包含所述带宽信息的路由通告,以使所述第二PE设备根据所述带宽信息,对要发送到所述CE设备上的流量采用非等价负载分担方式转发到所述CE设备上。
在一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带宽信息为带宽权重,所述获取模块410,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C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根据所述链路带宽与预设基准带宽计算带宽权重。
在一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420,具体用于将所述带宽信息封装在用于传递所述1类路由信息的路由通告的扩展团体属性中;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所述路由通告。
在一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图4中未示出):
判断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C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则重新执行所述获取模块410的过程。
图5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负载分担装置的实施例流程图,该负载分担装置应用于多归属组网中的第二PE设备,在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基础上,如图5所示,该负载分担装置包括:
计算模块510,用于接收来自每个所述第一PE设备的路由通告,根据接收到的路由通告中的带宽信息权重计算各个第一PE设备与所述C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比例;
负载分担处理模块520,用于在接收到要发送到所述CE设备上的流量时,根据所述链路带宽比例将所述流量非等价负载分担到每个第一PE设备上。
在一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模块510,具体用于接收来自一个第一PE设备的路由通告,启动计时;当计时未超出预设时间且接收到另一个第一PE设备的路由通告时,重置计时;在计时超出预设时间时,根据各个第一PE设备所发送的路由通告中的带宽信息计算链路带宽比例。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图6为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PE设备的硬件结构图,该PE设备包括:通信接口601、处理器602、机器可读存储介质603和总线604;其中,通信接口601、处理器602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603通过总线6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602通过读取并执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603中与负载分担方法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文描述的负载分担方法,该方法的具体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累述。
本申请中提到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603可以是任何电子、磁性、光学或其它物理存储装置,可以包含或存储信息,如可执行指令、数据,等等。例如,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类似的存储介质。具体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603可以是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存储驱动器(如硬盘驱动器)、任何类型的存储盘(如光盘、DVD等),或者类似的存储介质,或者它们的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所述处理器实现上述实施例公开的负载分担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负载分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多归属组网中的第一PE设备,所述多归属组网还包括第二PE设备及CE设备,所述CE设备多归属接入所述第一PE设备,且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第二PE设备属于不同归属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CE设备之间的带宽信息;
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包含所述带宽信息的路由通告,以使所述第二PE设备根据所述带宽信息,对要发送到所述CE设备上的流量采用非等价负载分担方式转发到所述CE设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宽信息为带宽权重,所述获取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CE设备之间的带宽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C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
根据所述链路带宽与预设基准带宽计算带宽权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包含所述带宽信息的路由通告,包括:
将所述带宽信息封装在路由通告的扩展团体属性中,所述路由通告用于传递所述1类路由信息;
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所述路由通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C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是否发生变化;
若发生变化,则重新执行获取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CE设备之间的带宽信息的过程。
5.一种负载分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多归属组网中的第二PE设备,所述多归属组网还包括多个第一PE设备及CE设备,所述CE设备多归属接入所述多个第一PE设备,且所述多个第一PE设备与所述第二PE设备属于不同归属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每个所述第一PE设备的路由通告,根据接收到的路由通告中的带宽信息计算各个第一PE设备与所述C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比例;
在接收到要发送到所述CE设备上的流量时,根据所述链路带宽比例将所述流量非等价负载分担到每个第一PE设备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来自每个所述第一PE设备的路由通告,根据接收到的路由通告携带的带宽信息计算各个第一PE设备与所述C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比例,包括:
接收来自一个第一PE设备的路由通告,启动计时;
当计时未超出预设时间且接收到另一个第一PE设备的路由通告时,重置计时;
当计时超出预设时间时,根据各个第一PE设备所发送的路由通告中的带宽信息计算链路带宽比例。
7.一种负载分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多归属组网中的第一PE设备,所述多归属组网还包括第二PE设备及CE设备,所述CE设备多归属接入所述第一PE设备,且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第二PE设备属于不同归属系统,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PE设备与所述CE设备之间的带宽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包含所述带宽信息的路由通告,以使所述第二PE设备根据所述带宽信息,对要发送到所述CE设备上的流量采用非等价负载分担方式转发到所述CE设备上。
8.一种负载分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多归属组网中的第二PE设备,所述多归属组网还包括多个第一PE设备及CE设备,所述CE设备多归属接入所述多个第一PE设备,且所述多个第一PE设备与所述第二PE设备属于不同归属系统,所述装置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每个所述第一PE设备的路由通告,根据接收到的路由通告中的带宽信息计算各个第一PE设备与所述CE设备之间的链路带宽比例;
负载分担处理模块,用于在接收到要发送到所述CE设备上的流量时,根据所述链路带宽比例将所述流量非等价负载分担到每个第一PE设备上。
9.一种PE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权利要求5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所述处理器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权利要求5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1135444.8A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负载分担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Withdrawn CN1122352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5444.8A CN112235202A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负载分担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5444.8A CN112235202A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负载分担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5202A true CN112235202A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10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35444.8A Withdrawn CN112235202A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负载分担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3520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8174A (zh) * 2021-06-15 2021-09-2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8174A (zh) * 2021-06-15 2021-09-2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3438174B (zh) * 2021-06-15 2022-07-0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67363B2 (en) Resilient forwarding of packets with a per-customer edge (per-CE) label
CN112087386B (zh) 一种报文处理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936717A (zh) 针对网络的网络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互联网协议地址绑定代理通告
US10367680B2 (en) Network relay apparatus, gateway redundancy system, program, and redundancy method
EP3169024A1 (en) Designated forwarder (df) election based on static df election procedure
EP3588868B1 (en) Coordinating pseudowire conne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ulti-homed provider edge device capabilities
CN109691031B (zh) 业务报文传输方法及节点设备
US11356372B2 (en) Data traffic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20230198885A1 (en) Network layer reachabl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and network device
CN107634907B (zh) 一种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的数据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12235202A (zh) 一种负载分担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EP2832055B1 (en) Pseudowire groups in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KR101566139B1 (ko) 패킷 교환망 내의 슈도와이어 확장 그룹 메시징
CN106209634B (zh) 地址映射关系的学习方法及装置
CN112367238A (zh)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954259A (zh) 一种实现ptn业务收敛的方法及pe
CN113132220B (zh) 一种路由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EP2832056B1 (en) Pseudowire extended group actions in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JP2023549512A (ja) 情報処理方法、ノード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