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5181A - 弱社交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弱社交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5181A
CN112235181A CN202010891006.8A CN202010891006A CN112235181A CN 112235181 A CN112235181 A CN 112235181A CN 202010891006 A CN202010891006 A CN 202010891006A CN 112235181 A CN112235181 A CN 1122351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erson
communication
chat
vide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910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宇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angm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angm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angm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angm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9100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3518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2368 priority patent/WO202204117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235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51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for supporting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1Social networ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6Interoperability with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or servic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弱社交方法、客户端及系统,涉及通信交互技术领域。一种弱社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接收视频或图片,所述视频或图片中包括至少一个人的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对应前述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的所在位置或邻近位置生成聊天触发区域;采集第一联系人对前述聊天触发区域的触发操作消息;将前述人作为第二联系人,获取其对应的通信联系方式,建立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聊天通信。本发明基于网络社交平台满足了用户对弱社交交互的需求,丰富了弱社交方式。

Description

弱社交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交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系统市场中,有一类系统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人们对这一类系统有着独特的兴趣和需求,那就是社交类系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SNS(SocialNetworking Services)相关电子产品已有上万种,主要的SNS系统有以下几种比较大的类型:校园生活型,用户以学生为主;职业商务型,用户以白领为主;交友型,用户更偏向于适龄的男女青年;开放型,用户入门门槛较低,方便沟通。目前,视频在线社交系统及其视频在线社交方法正受到各年龄段人群的追捧,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等视频社交平台成了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社交工具。
但是,目前的社交工具及平台应用,不论是以即时通信为主的微信、QQ、陌陌,还是以视频社交为主的抖音、火山小视频,这些社交工具在使用时,非好友的陌生用户的搜索及添加都是在未见过面的基础上实现的。一方面,对于在用户可视范围内的陌生用户,即使是和他面对面,用户也不能通过社交工具和他交流。即便是通过地理位置搜索周围的人以及微信附近的人这些功能,搜寻到的人也未必是你眼前的人,更不能确定眼前的人在社交工具系统里的身份。另一方面,对于用户在视频或图片中看到的陌生用户,由于不知道他在社交工具系统里的身份信息,也不能通过这些社交工具和平台与他进行交流。
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成为好友或联系人后进行社交的方式(比如家人、亲密的朋友、熟悉的同事、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圈等熟人圈之间的社交,成为强连接社交或强社交)相区别,上述这种社交方式我们称为弱连接社交或弱社交,弱社交的对象通常是我们不认识或不太认识的人,比如那些只见过一面或接触过一次的泛泛之交的陌生人。
如何基于当前的网络社交平台进行弱社交,从而满足不同用户对社交的需求,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弱社交方法、客户端及系统。本发明针对人的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设置聊天触发区域,以此便于用户启动与前述人的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二联系人的聊天通信,满足了用户对弱社交交互的需求,丰富了弱社交方式。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弱社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接收视频或图片,所述视频或图片中包括至少一个人的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对应前述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的所在位置或邻近位置生成聊天触发区域;采集第一联系人对前述聊天触发区域的触发操作消息;将前述人作为第二联系人,获取其对应的通信联系方式,建立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聊天通信。
优选的,所述生物特征部分为人脸图像,所述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为动物图像。
进一步,还包括步骤,
使用脸部识别技术搜索当前视频或图片所在的网络社交平台,获取前述人脸图像对应的第二联系人在前述网络社交平台的认证信息;
在认证信息中查找第二联系人的通信识别号,基于该通信识别号建立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实时聊天。
进一步,所述通信识别号为前述网络社交平台的通信识别号时,生成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临时通信交互界面;
和/或,所述通信识别号为其它网络社交平台的通信识别号时,获取第一联系人对应的前述其它网络社交平台的通信识别号,在该其它网络社交平台向第二联系人发出打招呼信息。
进一步,对应前述人的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生成除聊天触发区域之外的关联信息触发区域;
采集第一联系人对前述关联信息触发区域的触发操作消息;
输出第二联系人的关联数据信息,所述关联数据信息为文字、图像、音频和/或视频信息。
优选的,输出所述关联数据信息时,采用缩略图和/或网址链接的形式进行呈现。
进一步,建立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聊天通信之前,还包括步骤,
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联系人向所述第二联系人发送加入当前社交网络的邀请操作来起始所述聊天通信。
进一步,设置有邀请数量阈值,当所述参与邀请的第三联系人达到所述邀请数量阈值时,建立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聊天通信。
进一步,对应于第二联系人设置有通信触发项,所述通信触发项用于在邀请数量达到前述邀请数量阈值时,向第二联系人对应通信联系方式发送聊天通信请求;
所述邀请数量阈值由第二联系人、第二联系人的代理用户和/或所在网络社交平台设置。
进一步,所述视频或图片为用户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传的数据;
所述网络社交平台为直播平台、小视频平台、视频播放平台、视频购物平台或其它视频交流平台。
进一步,所述视频或图片的上传用户针对所述聊天触发区域具有管理权限,使得所述上传用户能够设置权限,来限定能够触发前述聊天触发区域的用户类型。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弱社交客户端,包括如下结构:
图像接收模块,用以接收视频或图片,所述视频或图片中包括至少一个人的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
图像处理模块,用以对应前述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的所在位置或邻近位置生成聊天触发区域;
信息采集模块,用以采集第一联系人对前述聊天触发区域的触发操作消息;
通信交互模块,用以将前述人作为第二联系人,获取其对应的通信联系方式,建立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聊天通信。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弱社交系统,其包括网络社交客户端和后台系统;
所述网络社交客户端,用以获取用户上传的视频或图片,所述视频或图片中包括至少一个人的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以及,
采集用户的操作指令,并将指令发送至后台系统;
所述后台系统,用以接收前述视频或图片,并对应前述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的所在位置或邻近位置生成聊天触发区域;以及,
在接收到第一联系人对前述聊天触发区域的触发操作消息时,将前述人作为第二联系人,获取其对应的通信联系方式,建立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聊天通信。
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作为举例而非限定,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针对人的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设置聊天触发区域,以此便于用户启动与前述人的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二联系人的聊天通信,满足了用户对弱社交交互的需求,丰富了弱社交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弱社交方法的流程图。
图2至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立聊天通信的操作示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客户端的模块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
用户100;
智能终端200,显示结构210,短视频220,聊天触发区域230,关联信息触发区域240;
客户端300,图像接收模块310,图像处理模块320,信息采集模块330,通信交互模块340;
系统400,视频社交客户端410,社交后台系统420,广告检测发布平台43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弱社交方法、客户端及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在下述实施例的附图中,各附图所出现的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的特征或者部件,可应用于不同实施例中。
需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实施例
参见图1所示,一种弱社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接收视频或图片,所述视频或图片中包括至少一个人的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人的生物特征部分,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包括但不限于是人脸图像、发型特征、肢体特征等能够从群体中区分以及进一步识别该人的特征。
所述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是与前述人关联的生物比如儿童、宠物等信息。与前述生物特征部分相同,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也能够将该人从群体中区分以及进一步识别。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生物特征部分为人脸图像,所述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为动物图像——比如饲养的宠物狗照片。
以下以人脸图像为例来描述本实施例。
以互联网视频/直播等视频社交APP为例,智能终端安装有视频社交APP,智能终端上设置有定位装置比如GPS定位结构,以及智能识别结构比如人脸识别结构、指纹识别结构等。GPS定位结构可以获取智能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智能识别结构可以识别输入智能终端的特征信息比如人脸图像、身份证号、指纹信息等。所述智能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话、笔记本电脑或佩戴式智能终端。
视频社交APP可以包括用户管理模块,其可以用于用户注册、登录以及信息维护等用户身份信息的管理。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比如用户注册时,可以通过用户管理模块上传身份特征信息——比如面部图像数据——作为标准身份特征信息,后续登录时,用户可以通过面部识别功能登录客户端。
用户登录该APP后,即可通过自己的账户上传自己拍摄的视频内或图片。当然,用户可以在拍摄视频后通过链接入口将视频共享至该APP中,具体方式应不做限制。
所述的视频或图片中包括至少一个人脸图像。用户通过视频社交APP上传视频后,该视频即可以在该视频社交APP上输出,参见图2所示。
S200,对应前述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的所在位置或邻近位置生成聊天触发区域。
以人脸图像为例,在检测到视频或图像中存在人脸图像时,即可以对应前述人脸图像所在位置生成聊天触发区域;或者,在人脸图像所在位置的邻近位置(人脸周围区域)生成聊天触发区域。
所述聊天触发区域,可以由视频社交平台或关联的代理服务器基于人脸识别技术自动生成,也可以由视频上传用户进行手动设置。
S300,采集第一联系人对前述聊天触发区域的触发操作消息。
作为举例,比如用户李孝丽在逛前述视频社交APP时,看到了用户张三上传前述视频,点开了视频,进入视频播放界面,参见图3所示。
在观看视频时,李孝丽想与视频中的人物小萌萌进行聊天,则可以点击当前视频界面中小萌萌的人脸图像,相当于触发了聊天触发区域230,参见图4所示。
上述触发操作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比如用户还可以采用画圈的方式或者涂鸦的方式来作为触发操作,比如用户在聊天触发区域画了一个圈,也可以作为触发聊天触发区域230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触发的方式,还可以是语音触发、视觉触发、手机动作触发(执行预设动作)等其它触发方式,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S400,将前述人作为第二联系人,获取其对应的通信联系方式,建立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聊天通信。
参见图5所示,基于用户的触发,视频社交APP追踪小萌萌的通信识别号,在获取小萌萌的通信识别号后,即可以启动用户李孝丽与小萌萌的聊天通信。
所述的聊天通信,优选为语音聊天,视频聊天等实时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人脸图像为可识别特征,追踪对应的第二联系人,上述实施方式作为举例而非限制,追踪第二联系人使用的可识别特征还可以包括其饲养的宠物图像等。为增加识别的准确度,还可以结合多个可识别特征进行综合识别。
区别于目前常用的网络社交工具和平台,本发明能够促进陌生人之间的通信交互。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成为好友或联系人后进行社交的方式(比如家人、亲密的朋友、熟悉的同事、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圈等熟人圈之间的社交,成为强连接社交或强社交)相区别,本发明促进的这种社交方式我们称为弱连接社交或弱社交。本发明所称的弱社交的对象,通常是我们不认识或不太认识或者记忆中模糊的人,比如那些只见过一面或接触过一次的泛泛之交的陌生人,或者由于年代久远而丧失印象或记忆模糊的人。
现有技术中,不论是以即时通信为主的微信、QQ、陌陌,还是以视频社交为主的抖音、火山小视频,交流是在知晓了对方通信联系方式(比如微信号、抖音号等)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对于非好友的陌生用户的搜索及添加都是在未见过面的基础上实现的。一方面,对于在用户可视范围内的陌生用户,即使是和他面对面,用户也不能通过社交工具和他交流。另一方面,对于用户在视频或图片中看到的陌生用户,由于不知道他在社交工具系统里的身份信息,也不能通过这些社交工具和平台与他进行交流。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促进用户与陌生人之间的弱社交,比如那些只见过一面或接触过一次的泛泛之交的陌生人,或者由于年代久远而丧失印象或记忆模糊的人。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可以使用脸部识别技术搜索当前视频或图片所在的网络社交平台,获取前述人脸图像对应的第二联系人在前述网络社交平台的认证信息。
在认证信息中查找第二联系人的通信识别号,基于该通信识别号建立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实时聊天。所述的通信识别号,可以是用户注册网络社交平台的用户名、昵称、手机号、邮箱和社交平台随机分配的识别号中的一种。
进一步,当所述通信识别号为前述网络社交平台的通信识别号时,可以直接生成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临时通信交互界面;
当所述通信识别号为其它网络社交平台的通信识别号时,获取第一联系人对应的前述其它网络社交平台的通信识别号,在该其它网络社交平台向第二联系人发出打招呼信息。
即,当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具有同一交互平台的通信识别号时,可以直接进入聊天界面。当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不具有同一交互平台的通信识别号时,可以向第二联系人所注册的通信交互平台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发出打招呼信息,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比如打招呼信息可以是“抖音短视频的用户李菲菲在抖音短视频中向发出聊天需求,是否进入抖音”。
当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进行聊天状态时,聊天内容根据用户设置,可以直接在当前的视频播放视窗上输出,像弹幕一样,而视频仍可以正常播放。
优选的,可以在视频播放视窗的特定区域输出——比如视窗右上角区域输出;和/或,在视频播放视窗中以特色字体输出聊天内容。当然,也可以拆分出单独的聊天窗口,供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聊天使用。
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参见图6所示,还可以设置关联信息触发区域240,所述关联信息触发区域240在被触发后,能输出该第二联系人的关联数据信息,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比如第二联系人发布的视频、博客、文章信息等,或者其它与该第二联系人相关的流媒体信息。
具体的,可以对应前述人脸图像所在位置或邻近位置,生成除聊天触发区域230之外的关联信息触发区域240;
采集第一联系人对前述关联信息触发区域240的触发操作消息;
输出人脸图像对应的第二联系人的关联数据信息,所述关联数据信息为文字、图像、音频和/或视频信息。
优选的,在输出所述关联数据信息时,采用缩略图和/或网址链接的形式进行呈现。
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在建立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聊天通信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联系人向所述第二联系人发送加入当前社交网络的邀请操作来起始所述聊天通信。
本实施方式中,加入了第三联系人,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联系人向第二联系人发出邀请来启动聊天。
优选的,还可以设置有邀请数量阈值,当所述参与邀请的第三联系人达到所述邀请数量阈值时,才可以建立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聊天通信。
上述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发动用户的交际圈对自己进行助力,以帮助用户与期望的对象进行聊天。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比如用户李四在张三发布的视频中看到了王五,李四觉得王五特别像自己儿时的小学同学,但是由于时间久远,李四并不能确定视频中的人就是王五,于是希望与王五聊天。但是,李四并不能基于张三的视频随意发起与王五的聊天,他需要其它用户来助力共同发出邀请,参见图7所示,当助力的用户超过1000之后,李四才还可以与照片中的人启动聊天通信。
进一步,本实施方式中,对应于第二联系人设置有通信触发项,所述通信触发项用于在邀请数量达到前述邀请数量阈值时,向第二联系人对应通信联系方式发送聊天通信请求。所述邀请数量阈值可以由第二联系人、第二联系人的代理用户和/或所在网络社交平台预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达到预设的邀请数量阈值才发送聊天通信请求,没达到之前不用发送聊天通信请求,防止受邀请的聊天对象受到信息轰炸。
本实施例中,所述视频或图片为用户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传的数据;
所述网络社交平台为直播平台、小视频平台、视频播放平台、视频购物平台或其它视频交流平台。
优选的,所述视频或图片的上传用户针对所述聊天触发区域具有管理权限,使得所述上传用户能够设置权限,来限定能够触发前述聊天触发区域的用户类型。
如此,对能够触发聊天区域的用户进行限制,需要达到要求——比如前述上传用户的铁粉或者关注者——才能在上传用户发布的视频或图片中触发聊天触发区域。
参见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弱社交客户端。
所述客户端300包括如下结构:
图像接收模块310,用以接收视频或图片,所述视频或图片中包括至少一个人的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
图像处理模块320,用以对应前述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的所在位置或邻近位置生成聊天触发区域;
信息采集模块330,用以采集第一联系人对前述聊天触发区域的触发操作消息;
通信交互模块340,用以将前述人作为第二联系人,获取其对应的通信联系方式,建立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聊天通信。
所述人的生物特征部分,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包括但不限于是人脸图像、发型特征、肢体特征等能够从群体中区分以及进一步识别该人的特征。
所述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是与前述人关联的生物比如儿童、宠物等信息。与前述生物特征部分相同,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也能够将该人从群体中区分以及进一步识别。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生物特征部分为人脸图像,所述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为动物图像——比如饲养的宠物狗照片。
本实施例中以人脸图像为例来详细描述。
所述客户端300优选为直播客户端、小视频客户端或视频播放客户端。
用户登录该客户端300后,即可通过自己的账户上传自己拍摄的视频内或图片。当然,用户可以在拍摄视频后通过链接入口将视频共享至该APP中,具体方式应不做限制。
用户通过视频社交APP上传视频后,图像接收模块310能够接收视频或图片,该视频或图片即可以在该视频社交APP上输出。
在检测到视频或图像中存在人脸图像时,所述图像处理模块320可以对应前述人脸图像所在位置或邻近位置生成聊天触发区域。
所述聊天触发区域,可以由视频社交平台或关联的代理服务器基于人脸识别技术自动生成,也可以由视频上传用户进行手动设置。
作为举例,比如用户李孝丽在逛前述视频社交APP时,看到了用户张三上传前述视频,点开了视频,进入视频播放界面。在观看视频时,李孝丽想与视频中的人物小萌萌进行聊天,则可以点击当前视频界面中小萌萌的人脸图像,相当于触发了聊天触发区域。
上述触发操作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比如用户还可以采用画圈的方式或者涂鸦的方式来作为触发操作,比如用户在聊天触发区域画了一个圈,也可以作为触发聊天触发区域的操作。
基于用户的触发,视频社交APP追踪小萌萌的通信识别号,在获取小萌萌的通信识别号后,即可以启动用户李孝丽与小萌萌的聊天通信。
所述的聊天通信,优选为语音聊天,视频聊天等实时通信。
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交互模块340还包括通信许可单元和通信助力单元。
所述通信许可单元,用以判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是否满足聊天通信条件。
所述通信助力单元,用以将用户的助力请求信息发送至第三联系人。
如此,在建立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聊天通信之前,由通信许可单元判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是否满足聊天通信条件,在不满足通信条件时,提示用户执行助力操作,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联系人向所述第二联系人发送加入当前社交网络的邀请操作,以启动前述聊天通信。
在用户选择了助力的情况下,通过通信助力单元向至少一个第三联系人发送请求助力的信息。
所述通信许可单元,还可用于设置邀请数量阈值,当所述参与邀请的第三联系人达到所述邀请数量阈值时,才可以建立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聊天通信。
上述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发动用户的交际圈对自己进行助力,以帮助用户与期望的对象进行聊天。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比如用户李四在张三发布的视频中看到了王五,李四觉得王五特别像自己儿时的小学同学,但是由于时间久远,李四并不能确定视频中的人就是王五,于是希望与王五聊天。但是,李四并不能基于张三的视频随意发起与王五的聊天,他需要其它用户来助力共同发出邀请,当助力的用户超过1000之后,李四才还可以与照片中的人启动聊天通信。
进一步,本实施方式中,对应于第二联系人设置有通信触发项,所述通信触发项用于在邀请数量达到前述邀请数量阈值时,向第二联系人对应通信联系方式发送聊天通信请求。所述邀请数量阈值可以由第二联系人、第二联系人的代理用户和/或所在网络社交平台预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达到预设的邀请数量阈值才发送聊天通信请求,没达到之前不用发送聊天通信请求,防止受邀请的聊天对象受到信息轰炸。
其它技术特征参考在前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弱社交系统。
所述系统400包括:
所述弱社交客户端410,用以获取用户上传的视频或图片,所述视频或图片中包括至少一个人的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以及,
采集用户的操作指令,并将指令发送至后台系统;
所述后台系统420,用以接收前述视频或图片,并对应前述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的所在位置或邻近位置生成聊天触发区域;以及,
在接收到第一联系人对前述聊天触发区域的触发操作消息时,将前述人作为第二联系人,获取其对应的通信联系方式,建立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聊天通信。
本实施例中,所述网络社交客户端410优选为直播客户端或小视频客户端。
网络社交客户端410和后台系统420之间通过通讯网络进行信息连接,网络形态一般为互联网,也可以局部互联网或者局域网。
所述后台系统420包括有硬件服务器,所述硬件服务器的构成,通常可以包含以下结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进行计算处理;存储,具体为内存、外存和网络存储,用于保存计算所需要的数据,以及可运行程序;网络接口,用于连接网络;所述硬件单元通过,计算机总线(bus)或者信号线连接。
进一步,所述后台系统420还包括通信许可单元和通信助力单元。
所述通信许可单元,用以判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是否满足聊天通信条件。
所述通信助力单元,用以将用户的助力请求信息发送至第三联系人。
如此,在建立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聊天通信之前,由通信许可单元判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是否满足聊天通信条件,在不满足通信条件时,提示用户执行助力操作,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联系人向所述第二联系人发送加入当前社交网络的邀请操作,以启动前述聊天通信。
在用户选择了助力的情况下,通过通信助力单元向至少一个第三联系人发送请求助力的信息。
所述通信许可单元,还可用于设置邀请数量阈值,当所述参与邀请的第三联系人达到所述邀请数量阈值时,才可以建立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聊天通信。
其它技术特征参考在前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面的描述中,虽然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的所有组件可以被解释为被装配或被操作地连接为一个模块,但是本公开内容并不旨在将其自身限于这些方面。而是,在本公开内容的目标保护范围内,各组件可以以任意数目选择性地且操作性地进行合并。这些组件中的每个组件自身还可以实现成硬件,同时各个组件可以部分地合并或选择性地总体合并且实现成具有用于执行硬件等同体的功能的程序模块的计算机程序。用以构建这种程序的代码或代码段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地导出。这种计算机程序可以储存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其可以被运行以实现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磁记录介质、光学记录介质以及载波介质。
另外,像“包括”、“囊括”以及“具有”的术语应当默认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开放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或封闭性,除非其被明确限定为相反的含义。所有技术、科技或其他方面的术语都符合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其被限定为相反的含义。在词典里找到的公共术语应当在相关技术文档的背景下不被太理想化或太不实际地解释,除非本公开内容明确将其限定成那样。
虽然已出于说明的目的描述了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方面,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述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弱社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视频或图片,所述视频或图片中包括至少一个人的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
对应前述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的所在位置或邻近位置生成聊天触发区域;
采集第一联系人对前述聊天触发区域的触发操作消息;
将前述人作为第二联系人,获取其对应的通信联系方式,建立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聊天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部分为人脸图像,所述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为动物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使用脸部识别技术搜索当前视频或图片所在的网络社交平台,获取前述人脸图像对应的第二联系人在前述网络社交平台的认证信息;
在认证信息中查找第二联系人的通信识别号,基于该通信识别号建立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实时聊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识别号为前述网络社交平台的通信识别号时,生成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临时通信交互界面;
和/或,所述通信识别号为其它网络社交平台的通信识别号时,获取第一联系人对应的前述其它网络社交平台的通信识别号,在该其它网络社交平台向第二联系人发出打招呼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应前述人的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生成除聊天触发区域之外的关联信息区域;
采集第一联系人对前述关联信息区域的触发操作消息;
输出第二联系人的关联数据信息,所述关联数据信息为文字、图像、音频和/或视频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输出所述关联数据信息时,采用缩略图和/或网址链接的形式进行呈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聊天通信之前,还包括步骤,
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联系人向所述第二联系人发送加入当前社交网络的邀请操作来起始所述聊天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邀请数量阈值,当所述参与邀请的第三联系人达到所述邀请数量阈值时,建立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聊天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应于第二联系人设置有通信触发项,所述通信触发项用于在邀请数量达到前述邀请数量阈值时,向第二联系人对应通信联系方式发送聊天通信请求;
所述邀请数量阈值由第二联系人、第二联系人的代理用户和/或所在网络社交平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或图片为用户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传的数据;
所述网络社交平台为直播平台、小视频平台、视频播放平台、视频购物平台或其它视频交流平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或图片的上传用户针对所述聊天触发区域具有管理权限,使得所述上传用户能够设置权限,来限定能够触发前述聊天触发区域的用户类型。
12.一种弱社交客户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结构:
图像接收模块,用以接收视频或图片,所述视频或图片中包括至少一个人的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
图像处理模块,用以对应前述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的所在位置或邻近位置生成聊天触发区域;
信息采集模块,用以采集第一联系人对前述聊天触发区域的触发操作消息;
通信交互模块,用以将前述人作为第二联系人,获取其对应的通信联系方式,建立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聊天通信。
13.一种弱社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社交客户端,用以获取用户上传的视频或图片,所述视频或图片中包括至少一个人的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以及,
采集用户的操作指令,并将指令发送至后台系统;
后台系统,用以接收前述视频或图片,并对应前述生物特征部分或者与其关联的第三方生物特征信息的所在位置或邻近位置生成聊天触发区域;以及,
在接收到第一联系人对前述聊天触发区域的触发操作消息时,将前述人作为第二联系人,获取其对应的通信联系方式,建立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聊天通信。
CN202010891006.8A 2020-08-29 2020-08-29 弱社交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Pending CN1122351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1006.8A CN112235181A (zh) 2020-08-29 2020-08-29 弱社交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PCT/CN2020/112368 WO2022041173A1 (zh) 2020-08-29 2020-08-31 弱社交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1006.8A CN112235181A (zh) 2020-08-29 2020-08-29 弱社交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5181A true CN112235181A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17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91006.8A Pending CN112235181A (zh) 2020-08-29 2020-08-29 弱社交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35181A (zh)
WO (1) WO202204117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2746A (zh) * 2022-06-29 2022-10-25 赤子城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社交应用用户的安全处理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8728A (zh) * 2014-08-29 2014-11-1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社交网站的加群方法、加群系统和服务器
CN104202319A (zh) * 2014-08-28 2014-12-10 北京淘友天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社交关系推荐方法及装置
US20170220601A1 (en) * 2008-03-20 2017-08-03 Facebook, Inc. Tag Suggestions for Images on Online Social Networks
CN107395780A (zh) * 2017-06-23 2017-11-24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的社交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处理设备
CN109194824A (zh) * 2018-08-10 2019-01-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终端
CN111026995A (zh) * 2019-12-02 2020-04-17 深圳市云歌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间信息关联的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57366B2 (en) * 2008-12-12 2013-06-0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tching faces
CN103167146A (zh) * 2012-09-20 2013-06-19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实现数据传输匹配的系统及方法
CN103076879A (zh) * 2012-12-28 2013-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信息的多媒体交互方法及装置及终端
CN106484737A (zh) * 2015-09-01 2017-03-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社交方法及网络社交装置
CN106559558A (zh) * 2015-09-30 2017-04-0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获取和激活通讯方式的方法及装置
CN108108012B (zh) * 2016-11-25 2019-12-0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交互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20601A1 (en) * 2008-03-20 2017-08-03 Facebook, Inc. Tag Suggestions for Images on Online Social Networks
CN104202319A (zh) * 2014-08-28 2014-12-10 北京淘友天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社交关系推荐方法及装置
CN104158728A (zh) * 2014-08-29 2014-11-1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社交网站的加群方法、加群系统和服务器
CN107395780A (zh) * 2017-06-23 2017-11-24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的社交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处理设备
CN109194824A (zh) * 2018-08-10 2019-01-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终端
CN111026995A (zh) * 2019-12-02 2020-04-17 深圳市云歌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间信息关联的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桐羽: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产物的传播学探析――以腾讯微信为例", 《东南传播》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2746A (zh) * 2022-06-29 2022-10-25 赤子城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社交应用用户的安全处理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41173A1 (zh) 2022-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74452B2 (en) Preferred images from captured video sequence
RU2637886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мена фотографиями
EP3234794B1 (en) Gallery of messages with a shared interest
JP6027243B2 (ja) ビデオ通話内での人の特定
US8990329B1 (en) Access control list for a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session
US8620385B2 (en) Implicit group formation around feed content for mobile devices
WO2017020484A1 (zh) 照片共享方法和装置
US9794200B2 (en) Server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US20180097856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Presentation Devices Using Selection Criteria
CN108897996B (zh) 标识信息关联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154890A (zh) 社交网络中添加联系人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560223B2 (en) Personal photographer mobile application
US20130031606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KR20170002485A (ko) 현재 사용자 활동의 관련된 저장된 미디어 컬렉션으로의 연결
US20240048572A1 (en) Digital media authentication
CN103905430A (zh) 一种实名认证的方法及系统
CN112235181A (zh) 弱社交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US20160094651A1 (en) Method of procuring integrating and sharing self potraits for a social network
KR102048618B1 (ko) 이벤트 컨텐츠 스트림에 대한 적절한 컨텐츠를 결정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150358318A1 (en)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of content for social networks
US20190260705A1 (en)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covering computerized connections between persons and generating computerized introductions
US20130262573A1 (en) Dynam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tegrated with community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US1013588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1314557B (zh)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22037703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social networking among us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