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0172A - 陷波装置及磁共振系统 - Google Patents

陷波装置及磁共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0172A
CN112230172A CN202010995351.6A CN202010995351A CN112230172A CN 112230172 A CN112230172 A CN 112230172A CN 202010995351 A CN202010995351 A CN 202010995351A CN 112230172 A CN112230172 A CN 1122301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optical fiber
switch
trap
magnetic reson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953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30172B (zh
Inventor
关晓磊
侯方焰
侯祥明
姚贇磊
车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9535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301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30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01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301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01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2Excitation or detection systems, e.g. us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 G01R3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sonators, specially adapted to MR
    • G01R33/34007Manufacture of RF coils, e.g. us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technology; additional hardware for providing mechanical support to the RF coil assembly or to part thereof, e.g. a support for moving the coil assembly relative to the remainder of the MR syste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44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 G01R33/48NMR imaging systems
    • G01R33/4818MR characterised by data acquisition along a specific k-space trajectory or by the temporal order of k-space coverage, e.g. centric or segmented coverage of k-spa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陷波装置及磁共振系统。陷波装置包括多条支路。多条支路用于并联连接于第一线缆的屏蔽层。每条支路上至少连接一个电容。至少一条支路连接有开关。开关用于控制开关所在的支路是否与屏蔽层电连接。陷波装置用于消除第一线缆的共模效应。屏蔽层相当于感性元件,与并联的多个电容起到谐振作用。通过调节开关的闭合状态,控制开关所在的支路与屏蔽层电连接状态。通过开关改变并联的支路数量,进而改变并联的电容的数量,进而改变了所述陷波装置的总电容值。陷波装置的总电容值不同,陷波装置的谐振频率不同,适用于不同振动频率的设备。因此,陷波装置的兼容性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陷波装置及磁共振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磁共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陷波装置及磁共振系统。
背景技术
MR系统中信号链路常规的信号线规划是:来自局部线圈的信号线(包括多个射频线,多个控制线,以及多个供电线)通过软管从线圈本体以混装线的方式引出,与病床插口对接,再从病床插口继续通过混装长线缆,与贯穿整个床板下的射频陷波组件,最终与磁体测的射频电子部件(如,开关矩阵,或接收机)对接。
磁共振系统不同,系统频率不同。检测的选层不同,发射频率不同。现有磁共振系统中的陷波装置的最佳陷波频点固定,兼容性差。怎样才能提高磁共振系统中陷波装置的兼容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怎样才能提高磁共振系统中陷波装置的兼容性的问题,提供一种陷波装置及磁共振系统。
一种陷波装置包括多条支路。多条所述支路用于并联连接于第一线缆的屏蔽层。每条所述支路上至少连接一个电容。至少一条所述支路连接有开关。所述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所在的所述支路是否与所述屏蔽层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陷波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开关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外部指令,并根据所述外部指令控制所述开关的通断。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条所述支路上的所述开关为机械开关,所述机械开关用于手动控制所述机械开关所在的所述支路的通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陷波装置还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外部指令,并将所述外部指令输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陷波装置还包括储能单元。所述储能单元与所述支路并联连接于所述屏蔽层。所述储能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单元用于与所述第一线缆的内芯电连接。
一种包括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陷波装置的磁共振系统包括:床体、接收机和中央控制装置。
所述接收机设置于所述床体。所述接收机用于与局部线圈连接。
所述中央控制装置通过所述第一线缆与所述接收机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装置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线缆为所述接收机供电。所述陷波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线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机为多个。所述磁共振系统还包括连接装置和多个第二线缆。所述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床体。所述连接装置通过所述第一线缆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连接。
多个所述第二线缆的一端与多个所述接收机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所述第二线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装置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床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靠近检测孔径设置。所述连接装置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所述第一线缆沿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陷波装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陷波装置沿所述第一线缆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磁共振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一光纤线缆组。每个所述第一光纤线缆组包括一个第一光纤接收线缆和一个第一光纤发射线缆。所述第一光纤接收线缆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光纤发射线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接收机连接。所述第一光纤接收线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光纤发射线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光纤线缆组在靠近所述连接装置的位置捆扎成一束。多个所述第一光纤线缆组贴合所述第一线缆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磁共振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和第二光纤线缆组。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开关连接。所述第二光纤线缆组包括第二光纤接收线缆和第二光纤发射线缆。所述第二光纤接收线缆和第二光纤发射线缆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光纤接收线缆和所述第二光纤发射线缆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中央控制装置接收外部指令,并根据所述外部指令控制所述开关的通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陷波装置包括多条支路。多条支路用于并联连接于第一线缆的屏蔽层。每条支路上至少连接一个电容。至少一条支路连接有开关。开关用于控制开关所在的支路是否与屏蔽层电连接。所述陷波装置用于消除所述第一线缆的共模效应。所述屏蔽层相当于感性元件,与并联的多个所述电容起到谐振作用。通过调节所述开关的闭合状态,控制所述开关所在的所述支路与所述屏蔽层电连接状态。通过所述开关改变并联的所述支路数量,进而改变并联的电容的数量,进而改变了所述陷波装置的总电容值。所述陷波装置的总电容值不同,所述陷波装置的谐振频率不同,适用于不同振动频率的设备。因此,所述陷波装置的兼容性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陷波装置的电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磁共振系统的电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接收机和所述连接装置的电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磁共振系统的陷波示意图。
附图标号:
陷波装置10
支路20
第一线缆110
屏蔽层111
内芯112
电容210
开关220
控制单元230
存储单元240
储能单元250
磁共振系统100
床体30
第一端301
第二端302
线圈插口40
局部线圈400
接收机50
电源模块510
光电转换模块520
接收控制模块530
数模转换模块540
线圈识别模块550
模拟处理模块560
线圈控制模块570
线圈供电模块580
时钟模块590
中央控制装置60
供电模块610
数据处理模块620
上位机600
连接装置70
第二线缆500
第一光纤线缆组80
第一光纤接收线缆810
第一光纤发射线缆820
第二光纤线缆组90
第二光纤接收线缆910
第二光纤发射线缆9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不同的磁共振系统,系统频率不同。不同的选层需求,发射频率不同。现有磁共振系统中的陷波装置的最佳陷波频点固定,兼容性差。兼容性差指:现有的磁共振系统中的陷波装置的最佳陷波频点固定,无法使所有的射频激发频率都达到最佳的射频发射场均匀性,影响发射效率。
不同的核磁共振系统的中心频率由于升场工艺不可避免的浮动会有微小差异,另外有些厂家将1.5T磁共振下调到1.4T来规避一些非技术层面的商务问题,频率也就从64M下调到了61M附近,此时原64M为中心频点的陷波装置在61M频段的陷波的效果会变差。这种效果的变差等效于更容易吸收RF大功率,等效于更容易与射频发射场相互影响,等效于影响射频发射系统的发射效率,等效于使得射频发射场的均匀性变差。所述陷波装置具有陷波作用。陷波装置英文是Trap,类似带阻滤波器。在某一频点上形成串联L-C谐振,力求在这一频点上的阻抗无穷大,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使得在这一频点附近的功率无法通过,这一频点附近的大功率信号的耦合以及传播路径被阻断。就好比给这一频点的能量制造了陷阱一样,让其无法通过。频率响应也会类似一个在该频点向下的凹陷,就像陷阱一样。
请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陷波装置10包括多条支路20。多条所述支路20用于并联连接于第一线缆110的屏蔽层111。每条所述支路20上至少连接一个电容210。至少一条所述支路20连接有开关220。所述开关220用于控制所述开关220所在的所述支路20是否与所述屏蔽层111电连接。
所述陷波装置10适用于生产设备、生活设备以及医疗器械等。如果将所述陷波装置10应用于磁共振系统中,所述陷波装置10沿着所述第一线缆110并入所述电容210形成并联谐振,进而消除床板内长屏蔽线缆的共模天线效应,即避免其与磁体孔径内的射频发射场的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包括了耦合射频大功率对与电源线直接相连的电子设备造成损坏和射频发射场分布受屏蔽电源线影响而造成图像均匀性变差。现有技术中,多线捆扎,陷波器的电容固定。沿着床板轴向的若干个陷波器的陷波效果一致性也难以保证。另外针对不同发射频率的磁共振系统,发射频率不同(如1.5T的64MHz及3.0T的128MHz),陷波器针对不同发射频率的磁共振系统进行完全不同的设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陷波装置10用于消除所述第一线缆110的共模效应,避免所述屏蔽层111中形成感应电流。所述屏蔽层111相当于感性元件,与并联的多个所述电容210起到并联谐振作用。通过调节所述开关220的闭合状态,控制所述开关220所在的所述支路20与所述屏蔽层111电连接状态。通过所述开关220改变并联的所述支路20数量,进而改变并联的电容的数量,进而改变了总电容值。总电容值不同,所述陷波装置10的谐振频率不同,适用于不同振动频率的设备。因此,所述陷波装置10的兼容性得到提高。并联谐振电路与串联谐振电路不同:并联谐振电路在谐振频率点呈阻性状态。串联谐振电路在谐振频率点呈导通状态。
根据所述陷波装置10的使用环境不同,总电容值要求不同。所述支路上设置的所述电容21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所述支路20上可以设置所述开关220,也可以不设置所述开关220。在一个实施例中,实现所述陷波装置10的总电容值的可调性,至少一条所述支路20连接有开关22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路20上的所述电容20可以是可调节电容。通过调节所述支路20上的所述电容20的电容值也可以实现所述陷波装置10的总电容值的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陷波装置10还包括控制单元230。所述控制单元230与所述开关220连接。所述控制单元230用于接收外部指令,并根据所述外部指令控制所述开关220的通断,以实现自动化调节,避免操作失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220为所述程控开关(如,射频开关,模拟开关)。所述控制单元230通过所述程控开关进行整体并联电容值的微调,以使得所述陷波装置10到达抑制共模的谐振频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条所述支路20上的所述开关220为机械开关,所述机械开关用于手动控制所述机械开关所在的所述支路20的通断。所述机械开关的内阻较低,能够保证所述陷波装置10的谐振陷波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条所述支路20上连接一个所述电容210和一个开关220。所述支路20为多条。多个所述开关220中的至少一个为所述机械开关,其余的所述开关220与所述控制单元230连接,接收所述控制单元230的控制。
在使用过程中,先通过所述机械开关控制所在所述支路20与所述屏蔽层111连接,进行整体并联电容值的粗调,再通过所述程控开关进行整体并联电容值的微调。所述机械开关内阻较低,可以保证整体的电容值和并联谐振陷波效果。所述控制单元230控制所述程控开关以使总电容值达到预定电容值,提高精度,进一步保证陷波效果,更好的消除共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陷波装置10还包括存储单元240。所述存储单元240与所述控制单元230连接。所述存储单元240用于存储所述外部指令,并将所述外部指令输送给所述控制单元230。所述外部指令包括系统默认的程控档位信息。所述存储单元240用于预存系统默认的程控档位信息,方便自动化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陷波装置10还包括储能单元250。所述储能单元250与所述支路20并联连接于所述屏蔽层111。所述储能单元250与所述控制单元230连接。
一般射频发射功率是10kW级别,即使陷波效果优化到极致也会有射频功率泄露到调谐电容的两端,所述储能单元250从调谐电容的两端的感应电压获取能量,并储存起来。这样就形成全浮空的所述陷波装置10。所述储能单元250用于为所述控制单元230提供电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单元250包括能量收集模块和电池模块。所述能量收集模块与所述支路并联连接于所述屏蔽层111。所述能量收集模块用于收集所述屏蔽层111的电量。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能量收集模块连接。所述电池模块用于储存所述电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单元250用于与所述第一线缆110的内芯112电连接。所述储能单元250可以从所述第一电缆110获取电能,以保证所述控制单元230的正常工作。
请一并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陷波装置10的磁共振系统100包括床体30、接收机50和中央控制装置60。所述接收机50设置于所述床体30。所述接收机50用于与局部线圈400连接。所述中央控制装置60通过所述第一线缆110与所述接收机50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装置60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线缆110为所述接收机50供电。所述陷波装置10连接于所述第一线缆11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所述磁共振系统100中所述陷波装置10消除所述第一线缆110的共模效应。所述屏蔽层111相当于感性元件,与并联的多个所述电容210起到谐振作用。通过调节所述开关220的闭合状态,控制所述开关220所在的所述支路20与所述屏蔽层111电连接状态。通过所述开关220改变并联的所述支路20数量,进而改变并联的电容的数量,进而改变了总电容值。总电容值不同,所述陷波装置10的谐振频率不同,适用于不同振动频率的设备。因此,所述陷波装置10的兼容性得到提高。所述陷波装置10与所述磁共振系统的B0场相适应,优化射频发射场均匀性,进而优化射频发射效率以及图像均匀性。
所述中央控制装置60设置在磁体孔径外,电磁感应较少。所述陷波装置10主要消除所述第一线缆110对射频发射装置、接收机、和主磁场的影响。
请一并参见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共振系统10还包括线圈插口40。所述线圈插口40设置于所述床体30。所述线圈插口40与所述接收机50连接。所述线圈插口40还用于与局部线圈400电连接。
在使用时,所述局部线圈400插接在所述线圈接口40上,所述局部线圈400与所述接收机50电连接。所述接收机50用于接收所述局部线圈400上的检测信号。所述接收机50还将开关信号发送给所述局部线圈400,以控制所述局部线圈400的工作状态。
所述局部线圈400会包裹住待扫描的目标人体部位,所述局部线圈400包括了线圈本体和线缆。所述线圈本体和所述线缆连接。磁共振扫描工作流开启后,床板载着患者移动至磁体孔径中心,然后启动序列,打出射频大功率以及梯度波形,对人体进行扫描。人体在扫描过程中感应的磁共振信号通过软管内的线缆引出到病床上的插口(如,图示椭圆)。另外,对线圈的供电,调失谐控制,以及线圈识别读写等信号也通过软管内的线缆引至线圈本体上。
与传统的影像链路的硬件设计不同的是,所述接收机50前移到所述床体30内,使得外漏的所述线圈插口40可以直接安装在所述接收机50模块上,如此节省了数量巨大的长距离线缆,如多根射频信号线,调失谐控制线,线圈识别控制线,供电线。
经过所述接收机50之后,硬件链路只剩一组电源直流线和一对光纤线。直流线缆中最少可含2根电源线和一根地线。此时通过双芯同轴线缆即可实现。光纤线缆内含一对收发线缆由于传输的是光信号,与磁体孔径内的射频大功率不会互相干涉。
所述线圈插口40的硬件的形态可以是多芯混合板端连接器,与所述局部线圈400进行各种信号的对接。接收来自所述局部线圈400的多个通道的射频感应信号给到模拟处理模块进行放大,滤波等模拟信号处理。从所述接收机50输出调失谐控制直流信号,以使特定的局部线圈单元处于调谐或失谐状态。从线圈供电为所述局部线圈400内部的有源器件,如,LNA(低噪声放大器)供电;通过线圈识别模块从所述局部线圈400内读取线圈的识别号ID信息以及出场信息。从上述信息可见,所述局部线圈400与所述接收机50之间需要大量的信号对接,例如,对于某种线圈,需要12根射频同轴线,6根直流控制线,2根LNA供电线,3根线圈识别接口信号,总共需要23根线缆,数量众多,并需要特定的臃肿的混装线缆将线缆捆绑到一处。而所述线圈插口40直接安装在所述接收机50上(比如,作为电路板端连接器直接焊接在所述接收机50的电路板上),众多的信号线就自然不存在了。所述局部线圈400即为射频线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机50为多个。所述磁共振系统10还包括连接装置70和多个第二线缆500。所述连接装置70设置于所述床体30。所述连接装置70通过所述第一线缆110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60连接。
多个所述第二线缆500的一端与多个所述接收机50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所述第二线缆500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装置70连接。
所述第一线缆110用于为主供电线。所述连接装置70实现了多向供电。所述第二线缆500为分支供电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床体30包括第一端301和第二端302。所述第一端301用于靠近检测孔径设置。所述连接装置70靠近所述第一端301设置。所述第一线缆110沿所述床体30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端302。
所述检测孔径即为所述磁体孔径。所述第一线缆110和多个所述第二线缆500在连接装置70处形成电气网络。所述第一线缆110从所述床体30的所述第一端301延伸至所述第二端302,避免传统系统硬件链路中的多困屏蔽混装线。
上述实施例中的布线方式线缆线路清晰,将所述陷波装置10能够实现对电源主输电线的陷波调整。相对于床板内轴向长屏蔽线缆的数量从多根变为一根,因此整体陷波效果会得到优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磁共振系统100还包括多个第一光纤线缆组80。每个所述第一光纤线缆组80包括一个第一光纤接收线缆810和一个第一光纤发射线缆820。所述第一光纤接收线缆810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光纤发射线缆820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接收机50连接。所述第一光纤接收线缆810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光纤发射线缆82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60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光纤线缆组80在靠近所述连接装置70的位置捆扎成一束。多个所述第一光纤线缆组80贴合所述第一线缆110延伸。多个第一光纤线缆组80走线整齐,为其他检测器件预留安装空间。多个第一光纤线缆组80实现检测数据的上传和控制指令的下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共振系统100还包括上位机600。所述上位机600用于对所述检测数据进行空间重建,形成三维图像。
对上位机的重建软件的数据上传和控制软件的指令下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陷波装置10为多个。多个所述陷波装置10沿所述第一线缆1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陷波装置10通过选择性导通,可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共振系统100还包括控制单元230和第二光纤线缆组90。所述控制单元230与所述开关220连接。所述第二光纤线缆组90包括第二光纤接收线缆910和第二光纤发射线缆920。所述第二光纤接收线缆910和第二光纤发射线缆920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60连接。所述控制单元230分别与所述第二光纤接收线缆910和所述第二光纤发射线缆920连接。所述控制单元230用于通过所述中央控制装置60接收外部指令,并根据所述外部指令控制所述开关220的通断。所述控制单元230通过所述第二光纤线缆组90实现了外部主动控制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模块50包括:电源模块510、光电转换模块520、接收控制模块530、数模转换模块540、线圈识别模块550、模拟处理模块560、线圈控制模块570、线圈供电模块580和时钟模块590。
所述电源模块510、所述光电转换模块520、所述时钟模块590、所述接收控制模块530、所述线圈识别模块550、所述模拟处理模块560和所述线圈控制模块570与所述接收控制模块530分别连接。
所述线圈识别模块550、所述模拟处理模块560、所述线圈控制模块570和所述线圈供电模块580分别与所述线圈插口40连接。
所述数模转换模块540还与所述模拟处理模块560和所述时钟模块590连接。
来自射频线圈的射频接收小信号经过所述模拟处理模块560之后,经过所述数模转换模块540变成数字信号。所述数字信号进入所述接收控制模块530进行数字信号处理,最终生成数字中频或K空间原始数据(K-Space Raw data)。所述接收控制模块530对多个通道的经过数字处理的原始数据与“其它信息”进行协议打包,并生成高速数字信号给到所述光电转换模块520,最后以光信号的形式输出。所述光信号最终到所述中央控制装置60中的所述数据处理模块620进行进一步处理。所述光电转换模块520同时接受光信号形式的控制指令,转换成高速电信号给到所述接收控制模块530进行序列协议以及底层协议的解析,生成线圈的调失谐控制信号。所述调失谐控制信号用于数字信号处理的频率字及相位字信息,并同时通过时钟数据恢复(CDR)机制生成参考时钟给到所述时钟模块590作为所述接收机50整机的同步参考系统时钟(CDR Clock)。所述时钟模块590同步输出所述接收控制模块530的系统工作时钟,高速接口参考时钟,所述数模转换模块540的采样时钟等。另外,所述接收控制模块530在局部线圈400接入时读取线圈ID等识别信息,将此信息与其它的模块状态信息一起作为“其它信息”与各通道原始数据打包到一起。由于光纤恢复CDR Clock的存在,床板中轴线处的线缆中的系统同步时钟电气连接也将不存在,即进一步减少线缆的数量。
整机供电从统一的电源线缆入口输入到所述电源模块510,所述电源模块510可以包含线性稳压电源组件(如,LDO),开关模块电源组件(DC-DC),后者的外部同步时钟可以由所述接收控制模块530提供,与所述时钟模块590的输入端的同步参考系统时钟同源。电源组件也可以应系统将功耗需求由所述接收控制模块530进行开启和关断控制。各个电源组件将输出为所述接收机50内部所有业务功能模块(光电转换模块520、接收控制模块530、数模转换模块540、线圈识别模块550、模拟处理模块560、线圈控制模块570、线圈供电模块580和时钟模块590)供电的供电电压。
请一并参见图4,图4左的横轴代表射频大功率的发射频率,纵轴代表与切片层平面垂直的方向(沿着这个方向进行多层切片扫描)。图4右的横轴也代表射频大功率的发射频率,纵轴代表射频功率的抑制程度(阻性状态),即陷波效果或并联谐振的效果。
在所述磁共振系统100进行切片成像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选层,即保证系统发射的射频大功率只激发这一层的人体组织。而所选片层所在的位置一般通过梯度场进行位置编码,即沿着某一方向叠加一个梯度磁场。所选片层所在的位置和静磁场强度呈线性的一一对应,而静磁场强度与能够实现共振效应的射频大功率的频率也是一一对应的,这样,在一个特定梯度场的基础上叠加一个特定频率的射频大功率就能实现选层的目的。而实际的临床扫描一般都扫多层切片图像。因此每个切片图像对应的激发频率都不同。图示以-100mm、0mm和100层为例,分别对应的射频大功率激发频率为f1、f0和f2。每层的激发频率有所不同,那么也可以针对每一层通过调整所述陷波装置10内的开关220的个数调整谐振频率,以便在激发频率改变时也能动态的将所述陷波装置10最佳谐振频点调整到f1、f0或f2附近,使所述陷波装置10在最佳谐振频点的阻抗最大,如图4右的曲线的变化。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陷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条支路,多条所述支路用于并联连接于第一线缆的屏蔽层,每条所述支路上至少连接一个电容,至少一条所述支路连接有开关,所述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所在的所述支路是否与所述屏蔽层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陷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开关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外部指令,并根据所述外部指令控制所述开关的通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陷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储能单元,与所述支路并联连接于所述屏蔽层,所述储能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陷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用于与所述第一线缆的内芯电连接。
5.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陷波装置的磁共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体;
接收机,设置于所述床体,所述接收机用于与局部线圈连接;
中央控制装置,通过所述第一线缆与所述接收机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装置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线缆为所述接收机供电,所述陷波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线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共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50)为多个,所述磁共振系统还包括:
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床体,所述连接装置通过所述第一线缆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连接;
多个第二线缆,多个所述第二线缆的一端与多个所述接收机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所述第二线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装置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共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靠近检测孔径设置,所述连接装置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所述第一线缆沿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共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陷波装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陷波装置沿所述第一线缆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共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第一光纤线缆组,每个所述第一光纤线缆组包括一个第一光纤接收线缆和一个第一光纤发射线缆,所述第一光纤接收线缆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光纤发射线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接收机连接,所述第一光纤接收线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光纤发射线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光纤线缆组在靠近所述连接装置的位置捆扎成一束,多个所述第一光纤线缆组贴合所述第一线缆延伸。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共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开关连接;
第二光纤线缆组,包括第二光纤接收线缆和第二光纤发射线缆,所述第二光纤接收线缆和第二光纤发射线缆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光纤接收线缆和所述第二光纤发射线缆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中央控制装置接收外部指令,并根据所述外部指令控制所述开关的通断。
CN202010995351.6A 2020-09-21 2020-09-21 陷波装置及磁共振系统 Active CN1122301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5351.6A CN112230172B (zh) 2020-09-21 2020-09-21 陷波装置及磁共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5351.6A CN112230172B (zh) 2020-09-21 2020-09-21 陷波装置及磁共振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0172A true CN112230172A (zh) 2021-01-15
CN112230172B CN112230172B (zh) 2023-05-26

Family

ID=74108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95351.6A Active CN112230172B (zh) 2020-09-21 2020-09-21 陷波装置及磁共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30172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4635A (ja) * 1994-10-14 1996-05-07 Yazaki Corp 電力ケーブルの絶縁劣化診断方法及び装置
US20030094950A1 (en) * 2001-11-20 2003-05-22 Philips Medical Systems (Cleveland), Inc. Multi-channel rf cable trap for magnetic resonance apparatus
CN1445880A (zh) * 2002-03-15 2003-10-01 西门子公司 外套波陷波器
EP1361625A2 (de) * 2002-05-10 2003-11-12 Hirschmann Electronics GmbH & Co. KG Mantelwellensperre
US20080191699A1 (en) * 2005-09-20 2008-08-1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f Traps for Radio Frequency Coils Used in Mri
JP2010125050A (ja) * 2008-11-27 2010-06-10 Toshiba Corp 高周波コイルユニット
US20100253333A1 (en) * 2007-12-13 2010-10-0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ual tuned volume coils adapted to provide an end ring mode
US20130207660A1 (en) * 2010-10-26 2013-08-1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f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mri comprising a trap circuit
CN205246851U (zh) * 2015-11-24 2016-05-18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陷波器及射频线圈组件
US20170063411A1 (en) * 2015-08-28 2017-03-02 Skyworks Solutions, Inc. Tunable notch filter
CN107069157A (zh) * 2017-04-25 2017-08-18 四川省韬光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CN108241133A (zh) * 2016-12-27 2018-07-03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mri系统中的共模陷波器的系统和方法
US20200233048A1 (en) * 2019-01-23 2020-07-23 Joseph Russell Corea Flexible resonant trap circuit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4635A (ja) * 1994-10-14 1996-05-07 Yazaki Corp 電力ケーブルの絶縁劣化診断方法及び装置
US20030094950A1 (en) * 2001-11-20 2003-05-22 Philips Medical Systems (Cleveland), Inc. Multi-channel rf cable trap for magnetic resonance apparatus
CN1445880A (zh) * 2002-03-15 2003-10-01 西门子公司 外套波陷波器
EP1361625A2 (de) * 2002-05-10 2003-11-12 Hirschmann Electronics GmbH & Co. KG Mantelwellensperre
US20080191699A1 (en) * 2005-09-20 2008-08-1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f Traps for Radio Frequency Coils Used in Mri
CN101268379A (zh) * 2005-09-20 2008-09-17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mri中使用的射频线圈的rf陷波器
US20100253333A1 (en) * 2007-12-13 2010-10-0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ual tuned volume coils adapted to provide an end ring mode
JP2010125050A (ja) * 2008-11-27 2010-06-10 Toshiba Corp 高周波コイルユニット
US20130207660A1 (en) * 2010-10-26 2013-08-1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f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mri comprising a trap circuit
US20170063411A1 (en) * 2015-08-28 2017-03-02 Skyworks Solutions, Inc. Tunable notch filter
CN205246851U (zh) * 2015-11-24 2016-05-18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陷波器及射频线圈组件
CN108241133A (zh) * 2016-12-27 2018-07-03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mri系统中的共模陷波器的系统和方法
CN107069157A (zh) * 2017-04-25 2017-08-18 四川省韬光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US20200233048A1 (en) * 2019-01-23 2020-07-23 Joseph Russell Corea Flexible resonant trap circu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0172B (zh) 2023-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76790B1 (ko) Mr 이미징을 위한 무선 주파수 코일을 위한 시스템
CN110568389B (zh) 用于射频线圈组件的方法和系统
US8742759B2 (en) High-frequency coil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evice
KR102270520B1 (ko) 자기 공명 이미징(mri) 시스템을 위한 순응성 후방 무선 주파수(rf) 코일 어레이
CN101088021B (zh) 磁共振设备和方法
CN103026251B (zh) Mri rf线圈阵列的多个通道的解耦
US20110012598A1 (en) Mr coils with an active electronic component having an indirect power connection
US20190154774A1 (en) Radio frequency (rf) coil array for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system for use in interventional and surgical procedures
US7414402B2 (en) Coil apparatus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EP1105966B1 (en) Mri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anti-interference supply conductors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equipment
CN111279207B (zh) 用于mr成像的射频线圈的系统
JP5681699B2 (ja) 多重共鳴磁気共鳴システムで用いられる装置及びケーブル
US5869966A (en) Radio frequency coil switching
CN102338863B (zh) 桶形表面波陷波器
CN107290697B (zh) 磁共振射频线圈和磁共振系统
CN105842640B (zh) 磁共振设备
CN103176154A (zh) 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选择单元
CN112230172B (zh) 陷波装置及磁共振系统
CN105301535B (zh) 用于磁共振断层成像的有集成光缆线引导的外罩波陷波器
US11280861B2 (en) Sheath wave barrier for magnetic resonance (MR) applications
CN202235367U (zh) 一种用于高场和超高场的多通道发射接收头线圈
CN102429659A (zh) 一种用于高场和超高场的多通道发射接收头线圈
CN102860826A (zh) 一种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使用的射频接收线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