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28079A - 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施工工法 - Google Patents

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施工工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28079A
CN112228079A CN202011091336.5A CN202011091336A CN112228079A CN 112228079 A CN112228079 A CN 112228079A CN 202011091336 A CN202011091336 A CN 202011091336A CN 112228079 A CN112228079 A CN 1122280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undary line
tunnel
excavation boundary
channel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913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28079B (zh
Inventor
刘顿
熊勇军
陈兴强
张转转
郭新平
须言
李传华
陈雷
唐伟伟
穆文博
刘君
杨润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No 10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10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No 10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10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No 10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10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No 10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913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280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28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28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28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28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21D11/04Lining with building materials
    • E21D11/10Lining with building materials with concrete cast in situ; Shuttering also lost shutterings, e.g. made of blocks, of metal plates or other equipment adapted therefor
    • E21D11/105Transport or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ining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Backfilling the space between main building element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e.g. with concret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21D11/14Lining predominantly with metal
    • E21D11/15Plate linings; Laggings, i.e. linings designed for holding back formation material or for transmitting the load to main supporting members
    • E21D11/152Laggings made of grids or nett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21D11/14Lining predominantly with metal
    • E21D11/18Arch members ; Network made of arch members ; Ring elements; Polygon elements; Polygon elements inside arch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21D11/38Waterproofing; Heat insulating; Soundproofing; Electric insulat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20/00Setting anchoring-bolts
    • E21D20/02Setting anchoring-bolts with provisions for grouting
    • E21D20/021Grouting with inorganic components, e.g. ce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21D9/006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by making use of blasting 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隧道开挖界线;开挖出中导洞;开挖出上台阶通道;开挖出中台阶右通道;开挖出中台阶左通道,L4小于L3,然后在中台阶左通道的岩壁上初喷混凝土;开挖出下台阶左通道;向前开挖出下台阶右通道,并施做相应初期支护。本工法采用“三台阶法+中导洞先行”分步爆破开挖,可适用于各类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的爆破开挖。适用性,通过中导洞先行分步爆破开挖可快速腾出工作面、并可立即施做初期支护,工序衔接更合理,有效地加快施工进度。

Description

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施工工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施工工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基础建设的大力推进,我国隧道建设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20年初,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3.1万km。其中,投人运营的铁路隧道15117座,总长16331km。由于铁路隧道建设线路的不断增多,交通线网的不断密集,在新建隧道时工程建设不仅受到实际的地质地形条件、征地范围和环境保护要求的限制,而且常常需要上跨或下穿既有铁路线路,大大增加了新建线建设难度。
目前爆破开挖仍是新建隧道的主要施工手段。新建隧道临近既有铁路隧道时,通常上跨段或下穿段围岩埋深较浅,围岩质量相对一般,爆破开挖时易对既有线路支护结构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爆破振动峰值超限时,极易引起既有线路衬砌结构的损坏,进而导致既有线结构开裂失稳,引发线路的降速、限速甚至停运,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在保证新建线有序开挖作业的同时,确保既有线结构安全不受损、运营有序进行,是现在工程技术人员、设计者和科研人员面临的重大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对小角度上跨既有线路最小扰动的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施工工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隧道开挖界线,在隧道开挖界线内确定上台阶开挖界线和下台阶开挖界线,在隧道开挖界线内、上台阶开挖界线的上方确定中导洞开挖界线;
(2)沿着中导洞开挖界线和上台阶开挖界线的位于中导洞开挖界线内的部分围成的区域向前开挖出长度为L1的中导洞,然后在中导洞的岩壁上初喷混凝土;
(3)沿着中导洞开挖界线、上台阶开挖界线的位于中导洞开挖界线外的部分、隧道开挖界线的位于上台阶开挖界线的上方的部分围成的区域向前开挖出长度为L2的上台阶通道,然后在上台阶通道的岩壁上初喷混凝土;
(4)施做中导洞和上台阶通道的初期支护;
(5)沿着上台阶开挖界线、下台阶开挖界线、隧道开挖界线的位于上台阶开挖界线和下台阶开挖界线之间的部分围成的区域的左半部向前开挖出长度为L3的中台阶左通道,L3小于L2,然后在中台阶左通道的岩壁上初喷混凝土;
(6)沿着上台阶开挖界线、下台阶开挖界线、隧道开挖界线的位于上台阶开挖界线和下台阶开挖界线之间的部分围成的区域的右半部向前开挖出长度为L4的中台阶右通道,L4小于L3,然后在中台阶右通道的岩壁上初喷混凝土;
(7)施做中台阶左通道和中台阶右通道的初期支护;
(8)沿着下台阶开挖界线、隧道开挖界线的位于下台阶开挖界线下方的部分围成的区域的左半部向前开挖出长度为L5的下台阶左通道,L5小于L4,然后在下台阶左通道的岩壁上初喷混凝土;
(9)沿着下台阶开挖界线、隧道开挖界线的位于下台阶开挖界线下方的部分围成的区域的右半部向前开挖出长度为L6的下台阶右通道,L6小于L5,然后在下台阶右通道的岩壁上初喷混凝土;
(10)施做下台阶左通道和下台阶右通道的初期支护。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11):在下台阶左通道和下台阶右通道的前端底部灌注仰拱,再进行仰拱填充,最后灌注二次衬砌。
进一步地,中导洞、上台阶通道、中台阶左通道、中台阶右通道、下台阶左通道、下台阶右通道的开挖方式均采用爆破开挖方式。
进一步地,初期支护的具体施工方法为:先喷射混凝土,再安装锚杆组,之后铺挂钢筋网,最后安装钢格栅拱架,将锚杆组与钢格栅拱架连接。
进一步地,锚杆组包括多个中空注浆锚杆和多个砂浆锚杆,多个中空注浆锚杆沿着钢格栅拱架的环向和纵向按梅花形布置,多个砂浆锚杆布置在拱顶和两侧拱腰处。
进一步地,中空注浆锚杆上制有外螺纹,中空注浆锚杆从上至下依次分为锚固段、混凝土衬砌段和模板加固段,中空注浆锚杆的锚固段通过锚固剂埋设在隧道岩壁内,中空注浆锚杆上套设有密封圈、止水钢环和第一螺母,且密封圈和止水钢环被夹紧在隧道岩壁和第一螺母之间,密封圈紧贴隧道岩壁,中空注浆锚杆的混凝土衬砌段与钢格栅拱架连接。
进一步地,中空注浆锚杆和砂浆锚杆的上端均安装有锚头,锚头包括固定在中空注浆锚杆或砂浆锚杆上的呈V形的弹片以及套设在中空注浆锚杆或砂浆锚杆上的弹簧,弹片的两侧分别开有条形孔,条形孔的上侧孔壁上连接有向外折弯的卡爪。
进一步地,钢格栅拱架包括均呈圆弧形的外环主筋和内环主筋以及焊接在外环主筋和内环主筋之间的多个支撑加强机构;支撑加强机构包括两个正面呈8字形、侧面呈V形的基础钢筋,两个基础钢筋相互对称且中部焊接相连,使得支撑加强机构的侧面呈X形,多个支撑加强机构的安装方向交错设计,在任意相邻两个支撑加强机构中,其中一个支撑加强机构的侧面朝向外环主筋,另一个支撑加强机构的安装方向与该其中一个支撑加强机构的安装方向之间的夹角呈90度。
进一步地,支撑加强机构还包括两个圆环钢筋,两个圆环钢筋分别支撑在两个基础钢筋的两侧之间并与两个基础钢筋焊接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通过分析弱风化花岗岩地层爆破震动传播与衰减规律的基础上,为防止新建线爆破对既有线的运营产生不利影响,采用“三台阶法+中导洞先行”的方式实现了对小角度上跨既有线路最小扰动,具有以下优点:
1.适用性强。本工法采用“三台阶法+中导洞先行”分步爆破开挖,可适用于各类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的爆破开挖。
2.施工速度快。中导洞先行分步爆破开挖可快速腾出工作面、并可立即施做初期支护,工序衔接更合理,有效地加快施工进度。
3.安全性高。本工法通过“导洞先行”、“分次施做”方式,在不增加施工成本的前提下,可加快初期支护进度,并利用围岩自身稳定性,有效控制超大跨度隧道大变形的发生发展,对施工安全较为有利。
4.扰动性小。本工法通过数码电子雷管加上行之有效的爆破减震施工工法,可最大程度减小对既有线路的扰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各开挖界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开挖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各步开挖区域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施工纵断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衬砌断面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砂浆锚杆的安装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爆破开挖施工间隔装药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爆破开挖施工的炮眼分布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中空注浆锚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托板及相关结构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锚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锚头的左视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钢格栅拱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支撑加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4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砂浆锚杆的安装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钢格栅拱架的端面视图。
图1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钢格栅拱架的拼接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钢格栅拱架的展开及纵向连接钢筋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为:
X1隧道开挖界线、X2上台阶开挖界线、X3下台阶开挖界线、X4中导洞开挖界线;
O1中导洞、O2上台阶通道、O3中台阶左通道、O4中台阶右通道、O5下台阶左通道、O6下台阶右通道;
11中空注浆锚杆、111锚固段、112混凝土衬砌段、113模板加固段、114限位凸缘、12密封圈、13止水钢环、14第一螺母、15锚头、151弹片、152弹簧、153条形孔、154 卡爪、16托板、161条形缺口、162插孔、17插接钢筋、171V形段、172插接段、18第二螺母、191模板、192方木、193钢管;
21外环主筋、22内环主筋、201钢筋杆、202第一加强筋、203第二加强筋、23支撑加强机构、231基础钢筋、232圆环钢筋、24抱箍、241第一安装环、242第二安装环、25 连接角钢、26螺栓孔、27砂浆锚杆;
31炸药、32炮泥、33竹片、34导爆索、35非电毫秒雷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 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多个”指两个以上。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至图4。图3中的剖面线不表示物体的断面,而是用于指示相应开挖区域或灌注区域,图4例示的是从左向右挖进。
本发明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隧道开挖界线X1,在隧道开挖界线X1内确定上台阶开挖界线X2和下台阶开挖界线X3,在隧道开挖界线X1内、上台阶开挖界线X2的上方确定呈倒U形的中导洞开挖界线X4;
(2)沿着中导洞开挖界线X4和上台阶开挖界线X2的位于中导洞开挖界线X4内的部分围成的区域向前开挖出长度为L1的中导洞O1,然后在中导洞O1的岩壁上初喷混凝土;
(3)沿着中导洞开挖界线X4、上台阶开挖界线X2的位于中导洞开挖界线X4外的部分、隧道开挖界线X1的位于上台阶开挖界线X2的上方的部分围成的区域向前开挖出长度为L2的上台阶通道O2,L2小于L1,然后在上台阶通道O2的岩壁上初喷混凝土;
(4)施做中导洞O1和上台阶通道O2的初期支护;
(5)沿着上台阶开挖界线X2、下台阶开挖界线X3、隧道开挖界线X1的位于上台阶开挖界线X2和下台阶开挖界线X3之间的部分围成的区域的左半部向前开挖出长度为L3 的中台阶左通道O3,L3小于L2,然后在中台阶左通道O3的岩壁上初喷混凝土;
(6)沿着上台阶开挖界线X2、下台阶开挖界线X3、隧道开挖界线X1的位于上台阶开挖界线X2和下台阶开挖界线X3之间的部分围成的区域的右半部向前开挖出长度为L4 的中台阶右通道O4,L4小于L3,然后在中台阶右通道O4的岩壁上初喷混凝土;
(7)施做中台阶左通道O3和中台阶右通道O4的初期支护;
(8)沿着下台阶开挖界线X3、隧道开挖界线X1的位于下台阶开挖界线X3下方的部分围成的区域的左半部向前开挖出长度为L5的下台阶左通道O5,L5小于L4,然后在下台阶左通道O5的岩壁上初喷混凝土;
(9)沿着下台阶开挖界线X3、隧道开挖界线X1的位于下台阶开挖界线X3下方的部分围成的区域的右半部向前开挖出长度为L6的下台阶右通道O6,L6小于L5,然后在下台阶右通道O6的岩壁上初喷混凝土;
(10)施做下台阶左通道O5和下台阶右通道O6的初期支护。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11),在下台阶左通道和下台阶右通道的前端底部灌注仰拱,再进行仰拱填充,最后灌注二次衬砌。
在一实施例中,初期支护的具体施工方法为:先喷射混凝土,再安装锚杆组,之后铺挂钢筋网,最后安装钢格栅拱架,将锚杆组与钢格栅拱架连接。这样设计,初期支护的结构更加稳定,钢格栅拱架不易变形,不易坍塌。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5和图6,锚杆组包括多个中空注浆锚杆11和多个砂浆锚杆27,多个中空注浆锚杆11沿着钢格栅拱架的环向和纵向按梅花形布置,多个砂浆锚杆27布置在拱顶和两侧拱腰处。钢格栅拱架自稳能力较差,施工时存在安全隐患,必须采取加固措施,通过中空注浆锚杆和砂浆锚杆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保证钢格栅拱架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中,还可以在钢格栅拱架设置
Figure BDA0002722215250000071
L=5m壁厚3.5mm的锁脚钢管28。进一步增加其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9和图10,中空注浆锚杆11上制有外螺纹,中空注浆锚杆11从上至下依次分为锚固段111、混凝土衬砌段112和模板加固段113,中空注浆锚杆11的锚固段111通过锚固剂埋设在隧道岩壁内,中空注浆锚杆11上套设有密封圈12、止水钢环13和第一螺母14,且密封圈12和止水钢环13被夹紧在隧道岩壁和第一螺母14之间,密封圈12紧贴隧道岩壁,中空注浆锚杆11的混凝土衬砌段112与钢格栅拱架连接。施工时,用机械打孔的方式在隧道岩壁上钻孔,然后插入中空注浆锚杆的锚固段,注入锚固剂,将锚固段埋设在隧道岩壁内,使锚固段与隧道岩壁间产生可靠的锚固力,然后套入密封圈、止水钢环和第一螺母,并拧紧第一螺母,这样通过橡胶垫和止水钢环能够有效防止钻孔处渗水,然后将钢格栅拱架与混凝土衬砌段连接,为其提供一个可靠的拉结力,从而提高钢格栅拱架的自稳能力,有效地控制钢筋变形,减小施工难度。
具体实施中,中空注浆锚杆11的锚固段111的长度不小于1米,密封圈12采用橡胶制成,止水钢环13由钢板制成。
浇筑混凝土时,参见图9,再安装模板191,并用方木192和钢管193进行加固(中空注浆锚杆11的模板加固段113,可用于安装加固安装模板191、方木192和钢管193),然后在混凝土衬砌段112的范围内进行混凝土浇筑。优选地,中空注浆锚杆11的模板加固段113的后端设有一圈径向向外伸出的限位凸缘114。限位凸缘用于对钢管进行限位,提高模板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中,中空注浆锚杆11的混凝土衬砌段112与钢格栅拱架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或者采用以下方式配合连接,参见图9和图10: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两块托板16,两块托板16分别连接在中空注浆锚杆11的混凝土衬砌段112上,且两块托板16分别支撑在钢格栅拱架两侧。这样设计,通过托板对钢格栅拱架产生支撑拉结力,受力面积大,受力更加均匀,防变形效果更好,而且安装精度要求低。
优选地,托板16上开有条形缺口161,托板16以条形缺口161卡设在中空注浆锚杆11的混凝土衬砌段112上,托板16通过插接钢筋17和第二螺母18与中空注浆锚杆11的混凝土衬砌段112和钢格栅拱架配合,插接钢筋17包括中间的V形段171和两侧的插接段172,托板16上位于条形缺口161的后侧开有两个插孔162,插接钢筋17的V形段171 围设在中空注浆锚杆11的混凝土衬砌段112外并与条形缺口161开口相对,插接钢筋17 的两侧的插接段172分别插设在两个插孔162内,钢格栅拱架的外环主筋21和内环主筋 22被限位在插接钢筋17的V形段171、托板16和中空注浆锚杆11的混凝土衬砌段112 之间,第二螺母18螺纹连接在中空注浆锚杆11的混凝土衬砌段112上并从下方对托板16 形成限位。这样设计,托板通过条形缺口进行安装,更加方便,容易操作,第二螺母从下方对托板形成支撑和限位,并且通过插接钢筋和插孔的配合,可以围住混凝土衬砌段,防止其从条形缺口中脱出,另外,钢格栅拱架的外环主筋和内环主筋也被限位在插接钢筋的 V形段、托板和混凝土衬砌段之间,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更好。
具体实施中,插接钢筋17安装好后,可以将其伸出托板16的部分折弯,防止脱出插孔162。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1和图12,中空注浆锚杆11和砂浆锚杆27的上端均安装有锚头15,锚头15包括固定在中空注浆锚杆11或砂浆锚杆27上的呈V形的弹片151以及套设在中空注浆锚杆11或砂浆锚杆27上的弹簧152,弹片151的两侧分别开有条形孔153,条形孔153的上侧孔壁上连接有向外折弯的卡爪154。在将中空注浆锚杆11的锚固段111 插入钻孔时,弹片151会自适应受力内收,弹簧152起到撑开弹片151的作用,这样设计,锚头起到固定和居中锚杆的作用,而且能产生一定的锚固力,提高锚杆的埋设牢固性,而锚固剂穿过条形孔,卡爪伸入锚固剂内,能够进一步增强锚固力,提高锚杆的埋设牢固性。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3至图16,钢格栅拱架包括均呈圆弧形的外环主筋21和内环主筋22以及焊接在外环主筋21和内环主筋22之间的多个支撑加强机构23;支撑加强机构23包括两个正面呈8字形、侧面呈V形的基础钢筋231,两个基础钢筋231相互对称且中部焊接相连,使得支撑加强机构23的侧面呈X形,多个支撑加强机构23的安装方向交错设计,在任意相邻两个支撑加强机构23中,其中一个支撑加强机构23的侧面朝向外环主筋21,另一个支撑加强机构23的安装方向与该其中一个支撑加强机构23的安装方向之间的夹角呈90度。
本发明中的内、外环主筋呈弧形,与隧道岩壁契合度高,而设计的支撑加强机构,结构简单,支撑加强效果可靠,与混凝土粘结效果好,而且多个支撑加强机构的安装方向相互交错成度,能够在不同位置形成不同姿态的支撑,加强支撑作用分布更加合理均匀,效果更好,相比于现有的钢拱架,本发明既具有柔性支护结构的优点,能允许隧道围岩出现一定的变形,又具有刚性支护结构的优点,能承受较大的围岩压力,可以更好地运用于大跨度、超大跨度隧道中,设计合理,质量轻,承载力高,整体性强,容易制作安装,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实用性非常好。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3至图16,支撑加强机构23还包括两个圆环钢筋232,两个圆环钢筋232分别支撑在两个基础钢筋231的两侧之间并与两个基础钢筋231焊接相连。这样设计,通过圆环钢筋可以防止两个基础钢筋向内弯曲变形,进一步加强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7,砂浆锚杆27通过抱箍24、第一安装环241和第二安装与钢格栅拱架连接,抱箍24套设在两个基础钢筋231的中部外,第一安装环241焊接在抱箍24上,第二安装环242焊接在砂浆锚杆27的后端,第一安装环241和第二安装环242 相互套设。施工时,先将砂浆锚杆埋设在隧道岩壁内,使其与隧道岩壁间产生可靠的锚固力,可为钢格栅拱架提供一个可靠的拉结力,从而提高钢格栅拱架的自稳能力,有效地控制钢格栅拱架变形,减小施工难度,抱箍可选用现有市售常见抱箍,其一方面可以起到提高支撑加强机构的结构强度的作用,另一方面其位置和角度可调,再配合第一安装环和第二安装环的活动性,对安装位置限制小。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8,外环主筋21和内环主筋22均由两根钢筋杆201以及焊接在两根钢筋杆201之间的一根以上的第一加强筋202构成,外环主筋21和内环主筋22之间焊接有一根以上的第二加强筋203。这样设计,结构简单,容易制作和安装,而且结构也较稳定可靠。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8和图19,外环主筋21和内环主筋2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两块连接角钢25,连接角钢25上开有一个以上的螺栓孔26。这样设计,便于将多个本发明隧道内新型钢格栅拱架进行拼接安装,实用性更好。
本发明主要由开挖、支护与衬砌组成,优选地,中导洞、上台阶通道、中台阶左通道、中台阶右通道、下台阶左通道、下台阶右通道的开挖方式均采用爆破开挖方式,这样施工,施工效率更高,周期更短。爆破施工主要通过数码电子雷管、“三台阶法+中导洞先行”实现对小角度上跨既有线路最小扰动,支护与衬砌主要通过初期支护+二衬施工完成对围岩的支撑防护。
爆破开挖工艺流程为:布孔→钻孔→装药→堵塞→联网→设置防护→警戒→起爆→爆后检查→解除警戒,具体如下:
1)布孔
由技术人员根据本设计方案的孔网参数进行布孔,布孔时如遇到裂隙或断层等地质状况时,应作适当调整,具体炮眼布置及起爆顺序分别如图8所示。炮孔孔口调整时,尽可能略为调整炮孔方向,使每个炮孔爆破所负担的爆破方量大致平衡,其中掏槽眼剖面示意图如图8所示。爆破参数参见表1。具体的炮孔布置原则有:
①炮孔位置要尽量避免布置在岩石松动、节理裂隙发育或岩性变化大的地方;
②特别注意底盘抵抗线过大的地方,应视情况不同,采取加密炮孔方式来避免产生根底;
③特别注意前排炮孔抵抗线变化,防止因抵抗线过小会出现爆破飞石事故、过大会留下根坎;
④注意地形标高的变化,适当调整钻孔深度,保证下部作业平台的标高基本一致。
表1爆破参数表
Figure BDA0002722215250000101
Figure BDA0002722215250000111
2)钻孔
按设计方案所要求的布孔位置、钻孔方向和钻孔深度进行钻孔;钻孔前必须仔细检查钻孔机械是否正常,要防止碎碴等物落入孔内而堵住炮孔。
3)验孔
由技术人员用炮杆或卷尺逐孔检查孔排距、孔向及孔深,若不合要求应及时修正;复核前排各炮孔的抵抗线和查看孔中含水情况;检查后应进行验孔记录,作为爆破装药的计算依据。
4)装药
按经公安机关批准的爆破方案所允许的单孔装药量进行每次爆破作业的炮孔装药,深孔爆破的主爆孔和浅孔爆破的炮孔,采用耦合装药结构,装药过程中,应随时用炮棍测量孔深,防止装药卡孔而造成填塞长度不足;余孔使用岩屑或炮泥填塞至炮口。
5)填塞
填塞材料一般采用钻屑、粘土、粗沙,并将其堆放在炮孔周围。水平孔填塞时应用报纸等将钻屑、粘土、粗沙等按炮孔直径要求制作成炮泥卷,放在炮孔周围。
可采用如图7所示的装药结构,包括炸药31、炮泥32、竹片33、导爆索34、非电毫秒雷管35,装导爆索连接,药结构用竹片绑扎,导爆管雷管起爆。
6)联网
由技术人员或经验丰富的熟练爆破员根据爆破方案所确定的网络联接方式进行联接,严格控制爆破的单段起爆药量,并由专人负责复核和记录各炮孔的单孔装药量和单段起爆药量,对各孔雷管延时段位和网路连接质量进行复查,经安全监理复核确认方可进行爆破。
7)防护
由于本次爆破区域离天然气管道最近距离在200m范围以内,孔口防护采用编织带装填经筛分后的细河沙防护,再采用柔性橡胶垫进行表层防护。
8)警戒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的要求,深孔爆破时将人员、设备的安全距离定为200m,浅孔爆破时将人员、设备的安全距离定为300m。且爆破器材存放点和装药作业区域警戒范围为50m,在此范围内严禁吸烟和动火
9)起爆
起爆是爆破工作的关键。由于现在国内生产的起爆仪器易受人为操作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因为起爆人员的一个微小错误(例如忘记更换电池、接线前没有按要求进行放电、操作顺序错误、按钮未能按到底造成开关接触不良、提早按下起爆按钮充电不到位等),就导致整个爆破的失败,故对起爆人员的要求较高。
为实现对既有线路的最小扰动,本工法采用先进的数码电子雷管控制,它是一种可以任意调节并实现精确延期发火时间的新型电雷管,内置有隆芯1号电子雷管具有两线双向无极性组网通信、孔内在线编程和全功能检测能力,可对爆破网路的完整性进行在线检查,可实现宽范围(0~16000ms)、小间隔(1ms)延期时间的孔内设定和在线校准,可对起爆能量进行有效管理,起爆精确性好、起爆可靠性高、使用安全性好,同时具有防水、耐压、抗冲击、环保等特点。通过雷管内置产品序列号和起爆密码,内嵌抗干扰隔离电路,使用安全,网络设计简单,操作使用方便,隆芯1号数码电子雷管主要技术指标参见表2。
数码电子雷管和非电导爆管网路相比,优势主要体现在爆破网路及雷管的可检查性。当起爆网路连接好之后,所有的施工人员撤离到安全距离以外,通过专用设备可对爆破网路连接的可靠性进行“一键检测”,对连接不可靠的雷管进行准确定位,既安全又高效。首先,通过微差爆破可以实现真正意义的干扰降振;其次,良好的同步性保证了光爆和预裂效果;第三,通过逐孔起爆的方法可增加单次起爆药量,提高单次起爆规模;第四,通过在线设置微差时间,充分利用岩石爆炸产生的应力,改善破碎效果。这些都是传统雷管所无法比拟的。
表2隆芯1号数码电子雷管主要技术指标
序号 名称 指标
1 延期精度 0~100ms,偏差小于1ms;101~16000ms,偏差小于1%。
2 延期范围 0~16000ms范围内,最小时间间隔1ms。
3 编程方式 在线可编程。
4 检测方式 在线监测。
5 起爆方式 双密码起爆:起爆器登陆密码、起爆授权密码。
6 通信方式 两线制双向无极性组网通信。
7 扛外电性 220VAC、50VDC、15KV静电、射频及杂散电流。
8 防水性能 30m
9 高温耐油 -35#柴油,80℃,72h。
10 使用温度 -20℃~+70℃。
10)爆后检查
由起爆的爆破员或安全员进入爆区,检查是否有安全隐患,并及时制定处理措施。
爆后检查内容包括:
①有无盲炮。通过堆积情况初步判定是否有盲炮。
②堆积状况。岩土爆破的岩石堆积状况是否稳定,拆除爆破中建(构)筑物是否完全塌落,是否存在不安全隐患。
③边坡(或围岩)危石情况。露天爆破中爆后的边坡是否稳定,边坡上是否存在危石,地下爆破中有无冒顶、顶板是否仍有危石悬吊,支撑是否破坏等。
④附近建筑物及不能撤离的设备(包括天然气管道)有无损坏。
⑤现场是否有残存的爆破器材。
由于可能存在迟爆、炮烟危害人身的因素,要求有一定的爆后等待时间。本工程进入爆区的检查人员要遵守下列等待时间的规定:
露天浅孔爆破,爆后应超过5分钟,规模较大露天深孔爆破,爆后应超过15分钟,方准许检查人员进入爆破地点。
11)解除警戒
起爆后,经检查确认无盲炮或其他险情,检查人员向爆破工作领导人报告后方能解除爆破安全警戒。
初期支护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如下:
1)喷射混凝土
现场采用湿喷机械手进行施工,喷浆料由搅拌站统一拌制配送。喷射混凝土前清理受喷面,检查开挖尺寸,清理浮渣及堆积物,埋设控制混凝土的厚度标志。喷射作业应分层、分段、分片进行,喷射顺序由下而上,分段长度不大于6m。喷射混凝土终凝后3h内部进行爆破作业。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进行养护,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密实、平整、无裂缝、漏喷、漏筋等现场。
2)锚杆施工
大跨段初期支护设计用的锚杆为:边墙
Figure BDA0002722215250000141
砂浆锚杆和拱部
Figure BDA0002722215250000142
组合中空注浆锚杆。
锚杆钻孔前首先进行定位,确定锚杆开孔位置。钻孔前对围岩进行检查,查看有无掉块、开裂现象,确保施工安全。锚杆成孔后采用高压风进行清孔,检查锚杆孔深度是否符合要求。锚杆施工应安装垫板,正在砂体强度达到10MPa后,垫板用螺帽上紧并与喷层面紧贴。锚杆安装后不得随意敲击,填充砂浆终凝前其端部不得挂重物。
3)钢筋网施工
钢筋网按照设计要求在加工厂统一集中制作,钢筋网的大小方便运输和安装。钢筋网在初喷混凝土后铺挂,使其与喷射混凝土形成一体。钢筋网搭接长度为1~2个网格,并与锚杆连接牢固。钢筋网的保护层不小于2cm。
4)格栅钢拱架是在隧道开挖初期支护期间,为保持围岩稳定而按照隧道开挖轮廓线布设的型钢(格栅)制成的支护骨架结构,钢架安装后可达到支撑围岩稳定,限制围岩变形的目的,它通常与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结合在一起共同受力,钢格栅拱架的展开及纵向连接钢筋参见图20。
初支钢架由钢筋加工厂统一加工配送,钢架出厂进行试拼。钢架在初喷后架设,安装前清除虚渣及杂物。钢架安装时各节钢架连接板间以螺栓连接牢固、密贴,钢架外缘每隔2m用混凝土预制块与初喷混凝土楔紧。钢架与锁脚锚杆焊接牢固。钢架背后的间隙用喷射混凝土充填密实,施工时限喷射钢架与壁面间的混凝土,后喷射钢架之间的混凝土。
格栅钢各单元由主筋、加强筋、连接角钢焊接成型,钢架宜现场预制,单元间由螺栓连接,边墙脚垫钢板,接头处焊缝应严格按照钢结构的有关要求进行。
格栅钢拱架在初喷4cm混凝土后架设,架设完毕后须再喷混凝土,并保证不少于3cm 的覆盖厚度。相邻钢架间采用中22钢筋连接,环向间距1.0m,斜向布置。
大跨段断面跨度较大,初支钢架采用150格栅、160格栅及I18工字钢,钢架自稳能力较差,施工时存在安全隐患,钢架施工时必须采取加固措施,现场拟在初支钢架拱顶、两侧拱腰处各增设一组砂浆锚杆,砂浆锚杆采用
Figure BDA0002722215250000151
螺纹钢,锚杆锚固长度不小于1m,锚杆与开挖面呈45°夹角打设,锚杆纵向间距同钢架间距。锚杆端部与钢架外侧齐平锚杆与钢架采用焊接,增加初支钢架稳定性,如图6所示。
仰拱和衬砌施工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如下:
1)仰拱开挖
施工临时通行设仰拱栈桥跨越,仰拱开挖长度控制在3m以内,为了避免两侧初期支护悬空,可在拱脚处增加一些临时支撑,确保结构安全。
根据隧道围岩分布情况,仰拱开挖应以钻爆开挖为主,人工配合机械开挖为辅;基底开挖应圆顺、平整,不得欠挖,超挖部分应用同级混凝土回填。
仰拱采用自卸车出渣,出渣后应及时清除仰拱上的浮渣。
2)仰拱混凝土浇筑
隧底初支完成2个循环后及时进行仰拱混凝土施工,同一段仰拱必须连续浇注,不得分幅浇注。隧道清底后检查隧底尺寸和标高,如有欠挖必须进行处理,将浮碴、杂物、积水清理干净,清理完毕,班组自检合格后必须经质检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立模浇筑混凝土。
(3)衬砌施工
隧道衬砌施工遵循“仰拱超前、拱墙整体衬砌”的原则,初期支护完成后,为有效地控制其变形,仰拱紧跟掌子面施工,仰拱填充采用简易栈桥平台以解决洞内运输问题。
隧道防水施工:隧道内采用防水板台架铺设防水材料。
隧道钢筋施工:集中钢筋加工厂加工,再运输至隧道二衬钢筋施工部位,采用二衬钢筋安装台车进行钢筋施工。
隧道二衬砼施工:采用搅拌站统一配送,经地泵泵送入模,振捣采用附着式振捣器+ 人工配合采用捣固棒震捣。
本工法在新建赣州至深圳铁路GSSG-10标伯公坳隧道工程试验及正式应用,证明其安全、快速、可靠,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工法关键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为既有高铁大跨度隧道爆破施工工法开创了一种新思路,为进一步推广应用,特总结形成工法,可适用于各类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的爆破开挖。
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例子和实施方式仅为了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它做出各种修改或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隧道开挖界线,在隧道开挖界线内确定上台阶开挖界线和下台阶开挖界线,在隧道开挖界线内、上台阶开挖界线的上方确定中导洞开挖界线;
(2)沿着中导洞开挖界线和上台阶开挖界线的位于中导洞开挖界线内的部分围成的区域向前开挖出长度为L1的中导洞,然后在中导洞的岩壁上初喷混凝土;
(3)沿着中导洞开挖界线、上台阶开挖界线的位于中导洞开挖界线外的部分、隧道开挖界线的位于上台阶开挖界线的上方的部分围成的区域向前开挖出长度为L2的上台阶通道,然后在上台阶通道的岩壁上初喷混凝土;
(4)施做中导洞和上台阶通道的初期支护;
(5)沿着上台阶开挖界线、下台阶开挖界线、隧道开挖界线的位于上台阶开挖界线和下台阶开挖界线之间的部分围成的区域的左半部向前开挖出长度为L3的中台阶左通道,L3小于L2,然后在中台阶左通道的岩壁上初喷混凝土;
(6)沿着上台阶开挖界线、下台阶开挖界线、隧道开挖界线的位于上台阶开挖界线和下台阶开挖界线之间的部分围成的区域的右半部向前开挖出长度为L4的中台阶右通道,L4小于L3,然后在中台阶右通道的岩壁上初喷混凝土;
(7)施做中台阶左通道和中台阶右通道的初期支护;
(8)沿着下台阶开挖界线、隧道开挖界线的位于下台阶开挖界线下方的部分围成的区域的左半部向前开挖出长度为L5的下台阶左通道,L5小于L4,然后在下台阶左通道的岩壁上初喷混凝土;
(9)沿着下台阶开挖界线、隧道开挖界线的位于下台阶开挖界线下方的部分围成的区域的右半部向前开挖出长度为L6的下台阶右通道,L6小于L5,然后在下台阶右通道的岩壁上初喷混凝土;
(10)施做下台阶左通道和下台阶右通道的初期支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11):在下台阶左通道和下台阶右通道的前端底部灌注仰拱,再进行仰拱填充,最后灌注二次衬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中导洞、上台阶通道、中台阶左通道、中台阶右通道、下台阶左通道、下台阶右通道的开挖方式均采用爆破开挖方式。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初期支护的具体施工方法为:先喷射混凝土,再安装锚杆组,之后铺挂钢筋网,最后安装钢格栅拱架,将锚杆组与钢格栅拱架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锚杆组包括多个中空注浆锚杆和多个砂浆锚杆,多个中空注浆锚杆沿着钢格栅拱架的环向和纵向按梅花形布置,多个砂浆锚杆布置在拱顶和两侧拱腰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中空注浆锚杆上制有外螺纹,中空注浆锚杆从上至下依次分为锚固段、混凝土衬砌段和模板加固段,中空注浆锚杆的锚固段通过锚固剂埋设在隧道岩壁内,中空注浆锚杆上套设有密封圈、止水钢环和第一螺母,且密封圈和止水钢环被夹紧在隧道岩壁和第一螺母之间,密封圈紧贴隧道岩壁,中空注浆锚杆的混凝土衬砌段与钢格栅拱架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中空注浆锚杆和砂浆锚杆的上端均安装有锚头,锚头包括固定在中空注浆锚杆或砂浆锚杆上的呈V形的弹片以及套设在中空注浆锚杆或砂浆锚杆上的弹簧,弹片的两侧分别开有条形孔,条形孔的上侧孔壁上连接有向外折弯的卡爪。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钢格栅拱架包括均呈圆弧形的外环主筋和内环主筋以及焊接在外环主筋和内环主筋之间的多个支撑加强机构;支撑加强机构包括两个正面呈8字形、侧面呈V形的基础钢筋,两个基础钢筋相互对称且中部焊接相连,使得支撑加强机构的侧面呈X形,多个支撑加强机构的安装方向交错设计,在任意相邻两个支撑加强机构中,其中一个支撑加强机构的侧面朝向外环主筋,另一个支撑加强机构的安装方向与该其中一个支撑加强机构的安装方向之间的夹角呈90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支撑加强机构还包括两个圆环钢筋,两个圆环钢筋分别支撑在两个基础钢筋的两侧之间并与两个基础钢筋焊接相连。
CN202011091336.5A 2020-10-13 2020-10-13 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施工工法 Active CN1122280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1336.5A CN112228079B (zh) 2020-10-13 2020-10-13 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施工工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1336.5A CN112228079B (zh) 2020-10-13 2020-10-13 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施工工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28079A true CN112228079A (zh) 2021-01-15
CN112228079B CN112228079B (zh) 2022-10-18

Family

ID=74112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91336.5A Active CN112228079B (zh) 2020-10-13 2020-10-13 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施工工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2807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3317A (zh) * 2021-05-11 2021-07-23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一种适用于软岩大断面隧道的施工方法及注浆装置
CN114151091A (zh) * 2021-12-17 2022-03-08 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适用于上软下硬地层爆破开挖的crd工法和结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74289A (ja) * 2002-08-28 2003-03-12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掘削工法
CN103089270A (zh) * 2013-01-23 2013-05-08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适用于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开挖方法
CN104165056A (zh) * 2014-03-11 2014-11-26 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富水浅埋暗挖隧道的开挖施工方法
CN106907159A (zh) * 2017-03-27 2017-06-30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浅埋暗挖地铁车站分离开敞式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888990U (zh) * 2017-03-27 2018-01-16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浅埋暗挖地铁车站分离开敞式结构
CN107829748A (zh) * 2017-11-10 2018-03-23 长安大学 一种适用于漂卵石地层大断面隧道的互补循环式开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74289A (ja) * 2002-08-28 2003-03-12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掘削工法
CN103089270A (zh) * 2013-01-23 2013-05-08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适用于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开挖方法
CN104165056A (zh) * 2014-03-11 2014-11-26 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富水浅埋暗挖隧道的开挖施工方法
CN106907159A (zh) * 2017-03-27 2017-06-30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浅埋暗挖地铁车站分离开敞式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888990U (zh) * 2017-03-27 2018-01-16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浅埋暗挖地铁车站分离开敞式结构
CN107829748A (zh) * 2017-11-10 2018-03-23 长安大学 一种适用于漂卵石地层大断面隧道的互补循环式开挖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3317A (zh) * 2021-05-11 2021-07-23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一种适用于软岩大断面隧道的施工方法及注浆装置
CN114151091A (zh) * 2021-12-17 2022-03-08 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适用于上软下硬地层爆破开挖的crd工法和结构
CN114151091B (zh) * 2021-12-17 2023-10-31 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适用于上软下硬地层爆破开挖的crd工法和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28079B (zh)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9980B (zh) 邻近既有线陡峻山体松动控制爆破施工方法
CN110617069B (zh) 一种全环开挖施工方法
CN110374633B (zh) 隧道穿越松散体的洞口段施工方法
CN109209392B (zh) 适用于大断面隧道ⅳ-ⅴ级围岩的全环开挖方法
CN110454172B (zh) 一种隧道横洞与正洞交叉口段施工方法及台阶爆破方法
CN109595004B (zh) 一种隧道二扩四扩挖方法
CN106643361A (zh) 超大暗挖隧道双侧壁上下导坑开挖施工方法
CN112228079B (zh) 新建隧道小角度上跨既有线施工工法
CN110593909A (zh) 隧道二衬拆换施工方法
CN112502777A (zh) 隧道突涌冒顶关门处治的方法
CN108952804B (zh) 用于封堵待充填空区采矿巷道的尾砂充填挡墙及构筑方法
CN111997624A (zh) 一种浅埋大断面暗挖矩形隧道施工方法
CN109488347B (zh) 一种用于特殊地层硐室的开挖施工方法
CN111560941A (zh) 一种用于喀斯特地貌溶腔处理方法
CN112554885A (zh) 一种隧道竖井及横通道开挖方法
CN106522248A (zh) 加固土质边坡方法及边坡加固装置
CN111894641B (zh) 一种隧道穿越特大型有水空腔溶洞处治与施工工艺
CN111594179B (zh) 地铁暗挖车站大断面拱盖开挖一次成型施工工法
CN115898416A (zh) 高原地区隧道施工方法
CN113847050B (zh) 熔岩山区特长公路隧道的施工方法
CN113091541B (zh) 低振动爆破拆除地连墙施工方法
CN112727470B (zh) 一种重叠段盾构隧道施工加固方法
CN110700843B (zh) 基于分区爆破的隧道三台阶同步开挖施工方法
CN116677407A (zh) 一种对顶板离层且煤体松软的巷道进行维修的方法
CN116446915A (zh) 浅埋隧道洞口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u Liyan

Inventor after: Tang Weiwei

Inventor after: Mu Wenbo

Inventor after: Liu Jun

Inventor after: Yang Rundong

Inventor after: Liu Dun

Inventor after: Xiong Yongjun

Inventor after: Chen Xingqi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Zhuanzhuan

Inventor after: Guo Xinping

Inventor after: Xu Yan

Inventor after: Li Chuanhua

Inventor after: Chen Lei

Inventor before: Liu Dun

Inventor before: Mu Wenbo

Inventor before: Liu Jun

Inventor before: Yang Rundong

Inventor before: Xiong Yongjun

Inventor before: Chen Xingqi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Zhuanzhuan

Inventor before: Guo Xinping

Inventor before: Xu Yan

Inventor before: Li Chuanhua

Inventor before: Chen Lei

Inventor before: Tang Weiwe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