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24236A - 道岔牵引的控制方法及电路、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道岔牵引的控制方法及电路、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24236A
CN112224236A CN202010979044.9A CN202010979044A CN112224236A CN 112224236 A CN112224236 A CN 112224236A CN 202010979044 A CN202010979044 A CN 202010979044A CN 112224236 A CN112224236 A CN 1122242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ruction
circuit
relay
turnout
trig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790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24236B (zh
Inventor
姜汉高
伍绍红
肖文贵
曹宝安
黄国调
魏思宇
李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7904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242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24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242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242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242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5/00Local operating mechanisms for points or track-mounted scotch-blocks; Visible or audible signals; Local operating mechanisms for visible or audible signals
    • B61L5/06Electric devices for operating points or scotch-blocks, e.g. using electromotive driving means
    • B61L5/065Construction of driv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5/00Local operating mechanisms for points or track-mounted scotch-blocks; Visible or audible signals; Local operating mechanisms for visible or audible signals
    • B61L5/06Electric devices for operating points or scotch-blocks, e.g. using electromotive driv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5/00Local operating mechanisms for points or track-mounted scotch-blocks; Visible or audible signals; Local operating mechanisms for visible or audible signals
    • B61L5/06Electric devices for operating points or scotch-blocks, e.g. using electromotive driving means
    • B61L5/067Electric devices for operating points or scotch-blocks, e.g. using electromotive driving means using electromagnetic driv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道岔牵引的控制方法及电路、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涉及铁路轨道控制技术领域,所述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道岔的方位,根据所述方位确定方位转动指令;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基于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以及获取的触发指令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以及控制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完成所述道岔牵引后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实现提升施工效率,减少施工工作量,保证道岔可靠转换,以解决目前的提速道岔施工效率低、工作量大以及道岔可靠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道岔牵引的控制方法及电路、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铁路轨道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岔牵引的控制方法及电路、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黄织线扩能织金站改造中,织金正线插铺5组S700K电动牵引机牵引道岔。
原有提速道岔为S700K单机牵引,过渡改造中,既有信号机械室原有单动牵引提速道岔组合无法满足过渡改造的技术要求。如仅仅增加交流单动辅助组合JDF,仅能用新增JDF组合动作室外S700K电动牵引机,既有JDF组合在使用中,电路试验不彻底、点内改线工作量较大、既有线施工时间紧,施工困难、风险极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道岔牵引的控制方法及电路、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技术方案,实现提升施工效率,减少施工工作量,保证道岔可靠转换,以解决目前的提速道岔施工效率低、工作量大以及道岔可靠差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道岔牵引的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道岔的方位,根据所述方位确定方位转动指令;
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基于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以及获取的触发指令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以及控制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完成所述道岔牵引后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
优选地,所述检测道岔的方位的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牵引机的三相供电线序;
根据所述三相供电线序及设定线序规则检测所述道岔的方位。
优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牵引机的三相供电线序的方法,包括:检测并接到三相供电任两相的多个方位对应的检测继电器的线圈带电状态;
根据所述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带电状态确定所述道岔的方位。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方位确定方位转动指令的方法,包括:所述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对应的常闭/常开接点分别形成多条回路;
根据所述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控制对应的常闭/常开接点断开/闭合,形成闭合回路和非闭合回路;
根据所述闭合回路确定所述道岔的方位,以及根据所述方位形成的非闭合回路确定所述方位转动指令。
优选地,所述触发指令,包括:动态触发指令及静态触发指令;
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则形成第一触发条件;
根据所述静态触发指令确定所述动态触发指令,并根据所述动态触发指令形成第二触发条件;
若同时满足所述第一触发条件及所述第二触发条件,则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以及控制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完成所述道岔牵引后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
优选地,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根据所述静态触发指令确定所述动态触发指令之前,实时检测所述牵引机的三相供电;
判断所述三相供电的供电状态;
根据所述供电状态确定所述静态触发指令。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道岔牵引的控制电路,包括:
确定电路、触发电路及切换与控制电路;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确定电路及所述触发电路连接;
所述确定电路,用于检测道岔的方位,根据所述方位确定方位转动指令;
所述触发电路,用于产生触发指令;
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用于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基于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以及获取的所述触发指令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以及控制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完成所述道岔牵引后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
优选地,所述确定电路,包括:检测电路及表示电路,所述检测电路与所述表示电路连接;
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道岔的方位;
所述表示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方位确定方位转动指令;
以及/或,
所述触发电路,包括:动态触发电路及静态触发电路;其中,所述动态触发电路产生动态触发指令;
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判断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是否一致;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所述触发电路则形成第一触发条件;
所述静态触发电路根据所述静态触发指令确定所述动态触发指令,并根据所述动态触发指令形成第二触发条件;
若同时满足所述第一触发条件及所述第二触发条件,则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以及控制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完成所述道岔牵引后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
以及/或,
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切换电路及第二切换电路;
所述第一切换电路,用于判断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是否一致;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则根据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及获取的触发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切换电路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完成所述道岔牵引后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
优选地,所述的控制电路,还包括:三相供电电路;
所述检测电路,包括: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根据所述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带电状态确定所述道岔的方位;
所述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与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三相供电电路连接,所述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与基准电压电路连接;
以及/或,
所述表示电路,包括: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常闭/常开接点及表示继电器,所述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常闭/常开接点与所述表示继电器的线圈串接在一个回路中;所述表示继电器用于确定所述方位以及根据所述方位确定方位转动指令;
以及/或,
所述静态触发电路,包括:切断继电器(QDJ);所述切断继电器(QDJ)的常闭接点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切断继电器(QDJ)的常闭接点的另一端与启动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启动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的另一端分别与复示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的一端及第一常开接点的一端连接,所述复示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的另一端及第一常开接点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连接;
其中,所述切断继电器(QDJ)的线圈与所述牵引机的三相供电电路连接;所述三相供电电路实时检测所述牵引机的三相供电;根据所述切断继电器(QDJ)线圈的带电状态形成所述静态触发指令;
所述动态触发电路,包括:所述复示继电器的常开接点;所述复示继电器的常开接点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复示继电器的常开接点的另一端与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连接;
其中,所述复示继电器的第一线圈带电,则所述复示继电器的常开接点闭合,生成所述动态触发指令;
以及/或,
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包括:多路动作电路;
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包括:多路动作电路;
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所述多路动作电路的对应的一路接通,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否则,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不一致;
以及/或,
所述第一切换电路以及/或所述第二切换电路,包括:极性保持继电器(2DQJ);所述极性保持继电器(2DQJ)的线圈与所述动态触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极性保持继电器(2DQJ)的第一组接点串接在所述第一切换电路中,所述极性保持继电器(2DQJ)的第二组接点串接在三相供电与所述牵引机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道岔牵引的控制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检测道岔的方位,根据所述方位确定方位转动指令;
触发单元,用于产生触发指令;
切换与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基于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以及获取的所述触发指令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以及控制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完成所述道岔牵引后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上述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控制方法。
上述道岔牵引的控制方法及电路、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技术方案,实现提升施工效率,减少施工工作量,保证道岔可靠转换,以解决目前的提速道岔施工效率低、工作量大以及道岔可靠差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道岔牵引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道岔牵引的控制电路的主体电路原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道岔牵引的控制电路的一个牵引机工作电路原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道岔牵引的控制电路的表示电路原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主体电路中保护延时电路原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800的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1900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表示多种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
另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可以理解,本公开提及的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在不违背原理逻辑的情况下,均可以彼此相互结合形成结合后的实施例,限于篇幅,本公开不再赘述。
此外,本公开还提供了道岔牵引的控制电路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程序,上述均可用来实现本公开提供的任一种道岔牵引的控制方法,相应技术方案和描述和参见方法部分的相应记载,不再赘述。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道岔牵引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道岔牵引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1:检测道岔的方位,根据所述方位确定方位转动指令;步骤S102: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基于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以及获取的触发指令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以及控制牵引机(转辙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完成所述道岔牵引后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实现提升施工效率,减少施工工作量,保证道岔可靠转换,以解决目前的提速道岔施工效率低、工作量大以及道岔可靠差的问题。
在本公开中,在确定方位转动指令后,如果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说明方位转动指令为正确指令,牵引机可以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保证了道岔的可靠转换;同时,完成所述道岔牵引后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根据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所述根据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的方法,包括:在获取所述道岔牵引完成指令后,获取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中的转向方位,将所述道岔的方位切换至或更新为所述转向方位;完成了道岔方位的实时更新,必须人为确定道岔的方位,同时为下一次的道岔牵引提供的依据,提升施工效率,减少施工工作量。
例如,道岔的方位可为定位或者反位,一般直路为定位,直路的任一侧弯路为反位;同样地,也可以将弯路设定为定位,直路设定为反位;其中,反位可以具有多个,如第一反位、第二反位、…第N反位(即在一个道岔上具有N个分岔)。如果此时检测道岔的方位为定位,那么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中的转向方位为第一反位,此时将所述道岔的定位更新为所述第一反位。
在本公开中,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基于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及所述触发指令完成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及控制牵引机对所述道岔牵引,完成所述道岔牵引后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所述第一切换电路用于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以及根据所述方位转动指令控制牵引机对所述道岔牵引。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不一致,则说明所述方位转动指令错误,不再执行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及控制牵引机对所述道岔牵引。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包括:多个预设方位转动指令。根据所述道岔的方位个数确定多个预设方位转动指令的数量。例如,所述道岔的方位仅为一个定位以及一个反位;此时,多个预设方位转动指令包括:第一预设方位转动指令及第二预设方位转动指令。第一预设方位转动指令可为预设定位向反位的转动指令,第二预设方位转动指令可为预设反位向定位的转动指令。
如果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为定位向反位的转动指令,此时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为预设定位向反位的转动指令,则切换将所述预设定位向反位的转动指令切换到预设反位向定位的转动指令,并控制牵引机按照所述定位向反位的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由定位向反位进行牵引。
步骤S101:检测道岔的方位,根据所述方位确定方位转动指令。
在本公开中,所述检测道岔的方位的方法,包括:确定所述牵引机的三相供电线序;根据所述三相供电线序及设定线序规则检测所述道岔的方位。
在本公开中,所述确定所述牵引机的三相供电线序的方法,包括:检测并接到三相供电任两相的多个方位对应的检测继电器的线圈带电状态;根据所述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带电状态确定所述道岔的方位。其中,所述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与所述多个方位为一一对应关系。具体可详见道岔牵引的控制电路的说明。
例如,上述道岔的方位可为定位或者反位,由于改变所述牵引机的三相供电线序可以确定所述牵引机对所述道岔进行向定位牵引或向反位牵引。因此,可以检测并接到三相供电任两相的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带电状态,但是在一个方位仅仅让对对应的一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如果反位对应的检测继电器的线圈带电,则所述道岔的方位为反位。同理,如果定位对应的检测继电器的线圈带电,则所述道岔的方位为定位。
在本公开中,所述根据所述方位确定方位转动指令的方法,包括:所述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对应的常闭/常开接点分别形成多条回路;根据所述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控制对应的常闭/常开接点断开/闭合,形成闭合回路和非闭合回路;根据所述闭合回路确定所述道岔的方位,以及根据所述方位形成的非闭合回路确定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具体可详见道岔牵引的控制电路的说明。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中,具体地说,分别将所述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对应的常闭/常开接点串接在一个回路中,分别形成多条回路。例如,2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控制对应的常闭/常开接点形成2条回路,如果定位对应的检测继电器的线圈带电,则检测继电器的线圈对应的常闭/常开接点断开/闭合,形成闭合回路,此时道岔的方位为定位;另一条回路形成非闭合回路,则表示此时道岔的方位不在反位,此时确定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为定位向反位转动指令。
步骤S102: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基于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以及获取的触发指令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以及控制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完成所述道岔牵引后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不一致,则重新根据方位确定方位转动指令,直到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为止。
在本公开具体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方位转动指令控制与所述牵引机的驱动机构可以实现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例如,所述驱动机构可以选择三相电机,所述方位转动指令改变三相电机的线序来控制牵引机的转动方向。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牵引机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例如,道岔的方位可为1个定位以及一个反位,定位和反位的道岔上可以分配多个牵引机来完成道岔从定位向反位的转动或者道岔从反位向定位的转动。
在本公开中,所述触发指令,包括:动态触发指令及静态触发指令;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则形成第一触发条件;根据所述静态触发指令确定所述动态触发指令,并根据所述动态触发指令形成第二触发条件;若同时满足所述第一触发条件及所述第二触发条件,则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以及控制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其中,所述静态触发指令为内部触发指令,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为外部触发指令。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中,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基于所述方位转动指令、所述动态触发指令及所述静态触发指令进行第一切换电路及第二切换电路的切换,完成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及控制牵引机对所述道岔牵引,完成所述道岔牵引后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所述第一切换电路用于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及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所述第二切换电路用于控制牵引机对所述道岔牵引。其中,第一切换电路及第二切换电路可详见道岔牵引的控制电路的说明。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中,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不一致,则重新根据方位确定方位转动指令,直到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为止。例如,检测道岔的方位为定位,此时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定为定位向反位转动指令;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为反位向定位转动指令,则重新根据定位确定方位转动指令,将确定方位转动指令调整为定位向反位转动指令。
同时,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包括:多个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例如,多个预设方位转动指令包括:第一预设方位转动指令及第二预设方位转动指令。第一预设方位转动指令可为预设定位向反位的转动指令,第二预设方位转动指令可为预设反位向定位的转动指令。
如果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为定位向反位的转动指令,此时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为预设定位向反位的转动指令,则所述第一电路切换将所述预设定位向反位的转动指令切换到预设反位向定位的转动指令,所述第二电路控制牵引机按照所述定位向反位的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由定位向反位进行牵引,完成所述道岔牵引后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
在本公开中,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根据所述静态触发指令确定所述动态触发指令之前,实时检测所述牵引机的三相供电;判断所述三相供电的供电状态;根据所述供电状态确定所述静态触发指令。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状态,包括:供电正常及供电异常;若所述三相供电正常,则所述静态触发指令为逻辑真(例如,数值为1),所述静态触发指令为逻辑真时,所述静态触发指令触发生成所述动态触发指令,以形成第二触发条件;若所述三相供电异常,则所述静态触发指令为逻辑假,(例如,数值为0),所述静态触发指令为逻辑假,所述静态触发指令不能触发生成所述动态触发指令,则不形成第二触发条件。其中,实时检测所述三相供电的相电压或者相数;根据所述相电压及设定相电压或者相数及设定相数(三相)确定所述供电状态为供电正常及供电异常。在本公开中,所述牵引机采用三相供电,例如:所述三相供电的某一相电压超过设定相电压或者/以及出现缺相,则可认为供电异常。正常时,所述牵引机的三相供电为A相、B相和C相;缺相时,所述牵引机的三相供电仅为A相、B相和C相中两相或一项。
道岔牵引的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控制装置,例如,道岔牵引的控制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或服务器或其它处理设备执行,其中,终端设备可以为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手持设备、计算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道岔牵引的控制可以通过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的方式来实现。
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道岔牵引的控制装置,所述道岔牵引的控制装置,包括:确定单元,用于检测道岔的方位,根据所述方位确定方位转动指令;触发单元,用于产生触发指令;切换与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基于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以及获取的所述触发指令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以及控制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完成所述道岔牵引后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实现提升施工效率,减少施工工作量,保证道岔可靠转换,以解决目前的提速道岔施工效率低、工作量大以及道岔可靠差的问题。
在本公开中,所述触发单元,包括:动态触发单元及静态触发单元;其中,所述动态触发单元产生动态触发指令。
所述切换与控制单元判断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是否一致;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所述触发电路则形成第一触发条件;所述静态触发单元根据所述静态触发指令确定所述动态触发指令,并根据所述动态触发指令形成第二触发条件;若同时满足所述第一触发条件及所述第二触发条件,则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以及控制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具体可详见所述道岔牵引的控制方法或控制电路的详细说明。
在本公开中,所述确定单元,包括:道岔方位检测单元及指令确定单元。其中,所述道岔方位检测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牵引机的三相供电线序;根据所述三相供电线序及设定线序规则检测所述道岔的方位。具体地说,检测并接到三相供电任两相的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带电状态;根据所述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带电状态确定所述道岔的方位。所述指令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控制对应的常闭/常开接点形成若干条回路;根据所述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控制对应的常闭/常开接点断开/闭合,形成闭合回路和非闭合回路;根据所述闭合回路确定所述道岔的方位,以及根据所述方位形成的非闭合回路确定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具体可详见所述道岔牵引的控制方法或控制电路的详细说明。
在本公开中,所述道岔牵引的控制装置还包括:检测单元;在所述根据所述静态触发指令确定所述动态触发指令之前,所述检测单元实时检测所述牵引机的三相供电;根据所述三相供电的供电状态确定所述静态触发指令。具体可详见所述道岔牵引的控制方法或控制电路的详细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中,各步骤的撰写顺序并不意味着严格的执行顺序而对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各步骤的具体执行顺序应当以其功能和可能的内在逻辑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具有的功能或包含的模块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其具体实现可以参照上文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道岔牵引的控制电路,用于实现上述道岔牵引的控制方法。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道岔牵引的控制电路的主体电路原理图。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道岔牵引的控制电路的一个牵引机工作电路原理图。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道岔牵引的控制电路的表示电路原理图。
如图2-4所示,所述道岔牵引的控制电路,包括:确定电路、触发电路及切换与控制电路;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确定电路及所述触发电路连接;所述确定电路,用于检测道岔的方位,根据所述方位确定方位转动指令;所述触发电路,用于产生触发指令;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用于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基于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以及获取的所述触发指令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以及控制牵引机J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完成所述道岔牵引后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实现提升施工效率,减少施工工作量,保证道岔可靠转换,以解决目前的提速道岔施工效率低、工作量大以及道岔可靠差的问题。
在本公开中,所述确定电路,包括:检测电路11及表示电路12,所述检测电路11与所述表示电路12连接;所述检测电路11,用于检测道岔的方位;所述表示电路12,用于根据所述方位确定方位转动指令。
在本公开中,所述触发电路,包括:静态触发电路21及动态触发电路22;其中,所述动态触发电路22产生动态触发指令。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判断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是否一致;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所述触发电路则形成第一触发条件。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方位转动指令由表示电路12根据所述方位确定。作为示例,方位仅为定位及反位进行说明,如果检测电路11检测到目前的道岔的方位为定位,则所示表示电路12不能将方位转动指令确定为反位向定位转动指令,仅能将方位转动指令确定为定位向反位转动指令。
在本公开中,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切换电路32及第二切换电路33;所述第一切换电路32,用于判断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是否一致;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则根据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及获取的触发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以及控制第二切换电路33的牵引机J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完成对所述道岔的牵引后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
在本公开中,所述第一切换电路32,包括:多路动作电路;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所述多路动作电路的对应的一路接通,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否则,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不一致;同时,多路动作电路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2中,多路动作电路为2路,包括:第一开关141-142及第二开关141-143,同时所述检测电路11控制表示电路12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例如,当方位转动指令为反位向定位转动指令时,将第一开关141-142切换到第二开关141-143,将预设方位转动指令由预设反位向定位转动指令切换到正位向反位转动指令;当方位转动指令为正位向反位转动指令时,将第二开关141-143切换到开关141-141,将预设方位转动指令由预设正位向反位转动指令切换到反位向定位转动指令。
在本公开中,所述第一切换电路以及/或所述第二切换电路,还包括:极性保持继电器2DQJ,其中图2的中标号31为极性保持继电器2DQJ的线圈,图2中的标号32以及图3的中标号33为极性保持继电器2DQJ的转换接点;所述极性保持继电器2DQJ的线圈与所述动态触发电路2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极性保持继电器2DQJ的第一组接点串接在所述第一切换电路32中,所述极性保持继电器2DQJ的第二组接点串接在三相供电电路4与所述牵引机J之间的第二切换电路33,通过第二切换电路33改变与所述牵引机J的三相供电电路4的线序控制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
所述静态触发电路21根据所述静态触发指令确定所述动态触发电路22的动态触发指令,并根据所述动态触发指令形成第二触发条件。
在本公开中,所述静态触发电路21,包括:切断继电器QDJ;所述切断继电器QDJ的常闭接点的一端与电源(电压正极KZ)连接,所述切断继电器QDJ的常闭接点的另一端与启动继电器(第一道岔启动继电器1DQJ)的第一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启动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的另一端分别与复示继电器1DQJF的第一线圈的一端及第一常开接点的一端连接,所述复示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的另一端及第一常开接点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电压正极KZ及电压负极KF)连接。其中,所述切断继电器QDJ的线圈与所述牵引机J的三相供电电路4连接;所述三相供电电路4实时检测所述牵引机J的三相供电;根据所述切断继电器QDJ线圈的带电状态确定所述静态触发指令。具体地说,所述切断继电器QDJ的线圈不带电,所述切断继电器QDJ的常闭接点不动作(常闭接点仍然是闭合状态),则形成所述静态触发指令。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静态触发电路21的启动继电器(第一道岔启动继电器1DQJ)包括:第一组线圈3-4及第二组线圈1-2。第一组线圈3-4先通电,然后第二组线圈1-2通电。第一组线圈3-4先通电后,第二组线圈1-2的两端一直存在电压差,第二组线圈1-2一直通电,让启动继电器(第一道岔启动继电器1DQJ)对应的常开接点一直闭合以及常闭接点一直断开。
具体地说,启动继电器(第一道岔启动继电器1DQJ)为自闭电路,其形成自闭电路的原理如下。第一组线圈3-4先通电:控制反操继电器FCJ的常开接点闭合(吸合或吸起),控制锁闭继电器SJ的常开接点闭合(吸合或吸起),第一道岔启动继电器1DQJ的第一组线圈3-4带电,第一道岔启动继电器1DQJ的常开触点1DQJF(3)闭合。然后第二组线圈1-2通电:驱动室外的道岔动作的三相供电电路4通电后,保护继电器BHJ的线圈带电,保护继电器BHJ的常开接点闭合(吸合或吸起),第一道岔启动继电器1DQJ的2脚经过常开触点1DQJF(3)与电源负极KF连接;第一道岔启动继电器1DQJ的1脚经过切断继电器QDJ的常闭触点与电源正极KZ连接。启动继电器(第一道岔启动继电器1DQJ)吸起后经电压正极KZ、切断继电器QDJ的常闭触点、启动继电器(第一道岔启动继电器1DQJ)的第二组线圈1-2、保护继电器BHJ的常开接点(此时为闭合状态)、第一道岔启动继电器1DQJ的常开触点1DQJF(3)、电源负极KF构成了自闭电路。
更为具体地说,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启动继电器(第一道岔启动继电器1DQJ)的第一组线圈3-4的3脚经锁闭继电器SJ的常开接点连接至电源正极KZ,启动继电器(第一道岔启动继电器1DQJ)的第一组线圈3-4的4脚经极性保持继电器2DQJ(2道岔启动继电器)连接反操继电器FCJ的常开接点或定操继电器DCJ的常开接点连接至电源负极KF,当锁闭继电器SJ吸起,反操继电器FCJ或定操继电器DCJ吸起后,启动继电器(第一道岔启动继电器1DQJ)的第一组线圈3-4通电,1启动继电器(第一道岔启动继电器1DQJ)DQJ对应的常开接点闭合以及常闭接点断开。
在本公开中,所述动态触发电路22,包括:所述复示继电器1DQJF的常开接点;所述复示继电器1DQJF的常开接点的一端与电源(电压正极KZ)连接,所述复示继电器的1DQJF常开接点的另一端与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连接;其中,所述复示继电器1DQJF的第一线圈带电,则所述复示继电器的常开接点闭合,生成所述动态触发指令。
在本公开中,若同时满足所述第一触发条件及所述第二触发条件,则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以及控制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具体地说,当同时满足所述第一触发条件及所述第二触发条件后,所述极性保持继电器2DQJ动作,相应的常开接点闭合以及常闭接点断开;此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32的多路动作电路动作,切换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以及通过表示电路12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第二切换电路33根据方位转动指令控制所述牵引机J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
具体地说,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方位确定方位转动指令后,相应的方位转动电路发出方位转动指令。例如,图2中方位仅为定位及反位进行说明,方位转动电路可以为继电器电路。当方位转动指令为反位向定位转动指令时,定操继电器DCJ的线圈带电,相应的定操继电器DCJ的常开接点闭合,所述定操继电器DCJ的常开接点的一端与电源(电源负极KF)连接,所述定操继电器DCJ的常开接点的另一端通过切换与控制电路(第一切换电路32的第一开关141-142)及所述静态触发电路21的启动继电器(第一道岔启动继电器1DQJ)与锁闭继电器SJ的常开接点一端连接,所述锁闭继电器SJ的常开接点另一端与电压正极KZ连接;此时控制锁闭继电器SJ的线圈带电,所述锁闭继电器SJ的常开接点吸合,此时第二切换电路33将第一开关141-142切换到第一开关141-142,并控制第二切换电路33的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
同理,当方位转动指令为定位向反位转动指令时,反操继电器FCJ的线圈带电,相应的反操继电器FCJ的常开接点闭合,所述反操继电器FCJ的常开接点的一端与电源(电源负极KF)连接,所述反操继电器FCJ的常开接点的另一端与切换与控制电路连接(第一切换电路32的第二开关141-143)及所述静态触发电路21的启动继电器(第一道岔启动继电器1DQJ)与锁闭继电器SJ的常开接点一端连接,所述锁闭继电器SJ的常开接点另一端与电压正极KZ连接;此时控制锁闭继电器SJ的线圈带电,所述锁闭继电器SJ的常开接点吸合,此时第二切换电路33将第二开关141-143切换到第一开关141-142,完成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并控制第二切换电路33的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
更为具体地说,当第一开关141-142接通(141点与142点连接在一起)时,所述切断继电器QDJ的常闭接点不动作(常闭接点仍然是闭合状态),反操继电器FCJ的常开触点闭合,启动继电器(第一道岔启动继电器1DQJ)的第一组线圈3-4带电,所述复示继电器1DQJF的线圈带电,所述复示继电器1DQJF对应的常开接点闭合,所述极性保持继电器2DQJ转极,第一开关141-142断开,第二开关141-143连接,为反位向定位转动提供准备条件。
同理,当第二开关141-143接通时,所述切断继电器QDJ的常闭接点不动作(常闭接点仍然是闭合状态),反操继电器FCJ的常开触点闭合,启动继电器(第一道岔启动继电器1DQJ)的第一组线圈3-4带电,所述复示继电器1DQJF的线圈带电,所述复示继电器1DQJF对应的常开接点闭合,所述极性保持继电器2DQJ转极,第二开关141-143断开,第一开关141-142连接,为定位向反位转动提供准备条件。
同时,三相供电电路4的第一相A、第二相B以及第三相C分别经过第一限流电阻RD1(5A)、第二限流电阻RD2(5A)及第三限流电阻RD3(5A)接入断相保护器DBQ,三相供电电路4的断相保护器DBQ具有保护继电器BHJ,三相电进入断相保护器DBQ时,保护继电器BHJ吸起(线圈带电),保护继电器BHJ的常开接点闭合;当三相电缺相时,保护继电器BHJ不吸起(线圈不带电),保护继电器BHJ的常开接点保持断开状态。其中,护继电器BHJ的常开接点串接在所述启动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的另一端与复示继电器1DQJF的第一线圈的一端及第一常开接点的一端之间。护继电器BHJ的常开接点用于控制所述静态触发电路21进一步是否形成所述静态触发指令,此时与所述切断继电器QDJ的常闭接点不动作一样,都是三相供电电路4为正常状态,即所述三相供电的供电状态为供电正常。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以下对控制第二切换电路33的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进行说明。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3中,第二切换电路33为极性保持继电器2DQJ的一组转换接点,通过极性保持继电器2DQJ改变第三开关131-132或第四开关131-133、第五开关121-122、第六开关121-123、第七开关111-112及第八开关111-113的打开和闭合的组合控制牵引机J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例如,向定位启动(正操继电器DCJ吸起):牵引机J的三相电线序分别是第一相A、第二相B、第三相C,向反位启动(反操继电器FCJ吸起):牵引机J的三相电线序分别是第一相A、第三相C、第二相B。例如,图3中,极性保持继电器2DQJ转极前,定表继电器DBJ的线圈带电;极性保持继电器2DQJ转极后,反表继电器FBJ的线圈带电。
在本公开中,所述检测电路11,包括: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根据所述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带电状态确定所述道岔的方位;所述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与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三相供电电路4连接,所述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与基准电压电路连接;所述根据所述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确定所述道岔的方位。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电路11控制图4的表示电路12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例如,在图3中作为示例,给出了方位仅为定位及反位的检测电路11。其中,第一个方位检测继电器111为定表继电器DBJ,第一个方位检测继电器111的线圈带电,则表示所述道岔的方位为定位;第二个方位检测继电器112为反表继电器FBJ,第二个方位检测继电器112的线圈带电,则表示所述道岔的方位为反位。此时,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将定位切换到反位。
例如,反表继电器FBJ吸起(线圈带电,相应常开接点闭合以及相应的常闭接点打开)或定表继电器DBJ吸起(线圈带电,相应常开接点闭合以及相应的常闭接点打开),表示室外的道岔在定位状态还是反位状态。具体地说,反表继电器FBJ吸起表示室外的道岔在反位状态,定表继电器DBJ吸起表示室外的道岔在定位状态。当控制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完成所述道岔牵引至反位时,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为反位,反表继电器FBJ吸起;同理,当控制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完成所述道岔牵引至正位时,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为正位,定表继电器DBJ吸起。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基准电压电路为变压器BB,基准电压电路为变压器BB将一次线圈I的220V电压降压到二次线圈II的110V。基准电压电路为变压器BB的一次线圈I串接有第四限流电阻RD4(0.5A)后的两端分别连接220V电源DJF220,基准电压电路为变压器BB的二次线圈II的两端与启动继电器(第一道岔启动继电器1DQJ)的常开接点连接。也就是说,220V电源DJF220经过变压器BB降压隔离后,为所述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提供110V的独立电源(第一电压),供检测电路11及表示电路12使用,提高检测电路11及表示电路12的稳定性。
当牵引机J完成所述道岔牵引后,三相供电电路4不再对牵引机J进行供电,此时护继电器BHJ的线圈失电,串接在所述启动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的另一端与复示继电器1DQJF的第一线圈的一端及第一常开接点的一端之间的护继电器BHJ的常开接点断开,启动继电器(第一道岔启动继电器1DQJ)延迟失电(可见图5的详细说明),此时两端与BB的二次线圈II的一端以及通过断相保护器DBQ的第一相A连接闭合的启动继电器(第一道岔启动继电器1DQJ)对应的常开接点恢复到常开状态,断开第一相A与两端与BB的二次线圈II一端的连接二次线圈II另一端通过第一电阻R1(型号RXYC-75/1KΩ)、启动继电器(第一道岔启动继电器1DQJ)对应的常闭接点(此时闭合)及第三开关131-132或第四开关131-133以及第五开关121-122或第六开关121-123分别与定表继电器DBJ的线圈或反表继电器FBJ线圈的一端连接;此时复示继电器1DQJF的第一线圈也失电,此时复示继电器1DQJF对应的常开接点组合23由闭合状态恢复为常开状态,断开了定表继电器DBJ的线圈或反表继电器FBJ线圈与第二相B以及第三相C的连接;为所述定表继电器DBJ的线圈或反表继电器FBJ线圈的一端提供一个110V的第一电压。
所述定表继电器DBJ的线圈或反表继电器FBJ线圈另一端的第二电压由分线柜提供。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形成电压差,则所述定表继电器DBJ的线圈或反表继电器FBJ线圈就会带电,所述定表继电器DBJ的线圈或反表继电器FBJ对应的接点就会动作,详见图4的说明。
在图4中,方位仅为定位及反位进行说明,且具有2台牵引机J(第一牵引机J1及第二牵引机J2),第一牵引机J1及第二牵引机J2驱动一组道岔,因此第一牵引机J1及第二牵引机J2分别具有的定表继电器DBJ(第一个方位检测继电器111)与反表继电器FBJ第二个方位检测继电器112,具体可详见图3的说明。当极性保持继电器2DQJ转极前,第一牵引机J1及第二牵引机J2的反表继电器FBJ的线圈不带电,第一牵引机J1的反表继电器FBJ对应的反表第一组常开接点111a及第二组常开接点保持断开状态;而,第一牵引机J1的定表继电器DBJ对应的第一组常闭接点112a以及第一牵引机J2的定表继电器DBJ对应的第二组常闭接点均处于闭合状态,总定表继电器ZDBJ的线圈两端带电分别经过第一组常闭接点112a及第二组常闭接点与电源正极KZ以及电源负极KF连接,此时总定表继电器ZDBJ的线圈带电,表示道岔的方位在正位;极性保持继电器2DQJ转极后,第一牵引机J1及第二牵引机J2的反表继电器FBJ的线圈带电,第一牵引机J1的反表继电器FBJ对应的反表第一组常开接点111a及第二组常开接点为闭合状态;而,第一牵引机J1的定表继电器DBJ对应的第一组常闭接点112a以及第一牵引机J2的定表继电器DBJ对应的第二组常闭接点均处于断开状态,总反表继电器ZFBJ的线圈两端带电分别经过第一组常开接点111a及第二组常开接点与电源正极KZ以及电源负极KF连接,此时总反表继电器ZFBJ的线圈带电,表示道岔的方位在反位。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主体电路中保护延时电路原理图。如图5所示,第一牵引机J1及第二牵引机J2的三相供电电路4正常工作时,第一牵引机J1及第二牵引机J2对应的保护继电器BHJ的常闭接点均不动作,保持闭合状态。第一牵引机J1及第二牵引机J2对应的保护继电器BHJ的常闭接点串接在一起,其一端与电源负极KF连接,其另一端与切断继电器QDJ的第一组线圈3-4的4脚连接,以及其另一端经过总保护继电器ZBHJ的第一常开接点与电源负极KF连接,通过电源负极KF通过总保护继电器ZBHJ的第二常开接点与切断继电器QDJ的第二组线圈1-2的2脚连接,切断继电器QDJ的第二组线圈1-2的1脚通过启动继电器(第一道岔启动继电器1DQJ)的常闭接点与电源正极KZ连接;同时切断继电器QDJ的第一组线圈3-4的两端连接有RC延时电路,RC延时电路的一端与电源正极KZ连接,RC延时电路的一端与通过总保护继电器ZBHJ的第一常开接点与电源负极KF连接。其中,RC延时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I(型号CD-1000μf/50V)及第一电阻R1(型号RXYC-25-51Ω)。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5中,当2个台牵引机的保护继电器BHJ的线圈带电,总保护继电器ZBHJ的第一常开触点4和常第二开触点6闭合,第一牵引机J1及第二牵引机J2的未通三相电时,切断继电器QDJ的第一组线圈3-4带电,给第一电容CI充电;如第一牵引机J1及第二牵引机J2通三相电时,总保护继电器ZBHJ的第一常开接点4和第二常开接点6闭合,切断继电器QDJ的第一组线圈3-4带电,切断继电器QDJ的第二组线圈1-2带电。如果第一牵引机J1及第二牵引机J2中任何一台不带电,第一牵引机J1及第二牵引机J2的保护继电器BHJ的线圈带电,保护继电器ZBHJ的第一常开触点4和第二常开触点6闭合,利用第一电容CI给切断继电器QDJ的第一组线圈3-4暂时供电,一般暂时供电时间为30秒。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上述方法。其中,电子设备可以被提供为终端、服务器或其它形态的设备。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800的框图。例如,电子设备8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终端。
参照图6,电子设备8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802,存储器804,电源组件806,多媒体组件808,音频组件810,输入/输出(I/ O)的接口812,传感器组件814,以及通信组件816。
处理组件802通常控制电子设备8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808和处理组件8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电子设备8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806为电子设备8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电子设备8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808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8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电子设备8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电子设备8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 O接口812为处理组件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电子设备8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814可以检测到电子设备8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电子设备8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检测电子设备800或电子设备8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电子设备8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电子设备8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电子设备8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816被配置为便于电子设备8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电子设备8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804,上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可由电子设备800的处理器8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1900的框图。例如,电子设备1900可以被提供为一服务器。参照图7,电子设备1900包括处理组件1922,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由存储器1932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组件1922的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193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1922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方法。
电子设备19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1926被配置为执行电子设备19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950被配置为将电子设备19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1958。电子设备19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1932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 OS XTM,UnixTM, LinuxTM,FreeBSDTM或类似。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1932,上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可由电子设备1900的处理组件1922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
本公开可以是系统、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道岔牵引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道岔的方位,根据所述方位确定方位转动指令;
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基于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以及获取的触发指令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以及控制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完成所述道岔牵引后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道岔的方位的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牵引机的三相供电线序;
根据所述三相供电线序及设定线序规则检测所述道岔的方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指令,包括:动态触发指令及静态触发指令;
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则形成第一触发条件;
根据所述静态触发指令确定所述动态触发指令,并根据所述动态触发指令形成第二触发条件;
若同时满足所述第一触发条件及所述第二触发条件,则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以及控制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完成所述道岔牵引后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根据所述静态触发指令确定所述动态触发指令之前,实时检测所述牵引机的三相供电;
判断所述三相供电的供电状态;
根据所述供电状态确定所述静态触发指令。
5.一种道岔牵引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电路、触发电路及切换与控制电路;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确定电路及所述触发电路连接;
所述确定电路,用于检测道岔的方位,根据所述方位确定方位转动指令;
所述触发电路,用于产生触发指令;
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用于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基于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以及获取的所述触发指令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以及控制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完成所述道岔牵引后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电路,包括:检测电路及表示电路,所述检测电路与所述表示电路连接;
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道岔的方位;
所述表示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方位确定方位转动指令;
以及/或,
所述触发电路,包括:动态触发电路及静态触发电路;其中,所述动态触发电路产生动态触发指令;
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判断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是否一致;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所述触发电路则形成第一触发条件;
所述静态触发电路根据所述静态触发指令确定所述动态触发指令,并根据所述动态触发指令形成第二触发条件;
若同时满足所述第一触发条件及所述第二触发条件,则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以及控制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完成所述道岔牵引后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
以及/或,
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切换电路及第二切换电路;
所述第一切换电路,用于判断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是否一致;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则根据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及获取的触发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切换电路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完成所述道岔牵引后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相供电电路;
所述检测电路,包括: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根据所述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带电状态确定所述道岔的方位;
所述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与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三相供电电路连接,所述方位检测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与基准电压电路连接;
以及/或,
所述表示电路,包括: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常闭/常开接点及表示继电器,所述多个方位检测继电器的常闭/常开接点与所述表示继电器的线圈串接在一个回路中;所述表示继电器用于确定所述方位以及根据所述方位确定方位转动指令;
以及/或,
所述静态触发电路,包括:切断继电器(QDJ);所述切断继电器(QDJ)的常闭接点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切断继电器(QDJ)的常闭接点的另一端与启动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启动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的另一端分别与复示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的一端及第一常开接点的一端连接,所述复示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的另一端及第一常开接点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连接;
其中,所述切断继电器(QDJ)的线圈与所述牵引机的三相供电电路连接;所述三相供电电路实时检测所述牵引机的三相供电;根据所述切断继电器(QDJ)线圈的带电状态形成所述静态触发指令;
所述动态触发电路,包括:所述复示继电器的常开接点;所述复示继电器的常开接点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复示继电器的常开接点的另一端与所述切换与控制电路连接;
其中,所述复示继电器的第一线圈带电,则所述复示继电器的常开接点闭合,生成所述动态触发指令;
以及/或,
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包括:多路动作电路;
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所述多路动作电路的对应的一路接通,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否则,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不一致;
以及/或,
所述第一切换电路以及/或所述第二切换电路,包括:极性保持继电器(2DQJ);所述极性保持继电器(2DQJ)的线圈与所述动态触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极性保持继电器(2DQJ)的第一组接点串接在所述第一切换电路中,所述极性保持继电器(2DQJ)的第二组接点串接在三相供电与所述牵引机之间。
8.一种道岔牵引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检测道岔的方位,根据所述方位确定方位转动指令;
触发单元,用于产生触发指令;
切换与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与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一致,基于所述方位转动指令以及获取的所述触发指令切换所述预设方位转动指令以及控制牵引机按照所述方位转动指令对所述道岔进行牵引,完成所述道岔牵引后切换或更新所述方位。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2010979044.9A 2020-09-17 2020-09-17 道岔牵引的控制方法及电路、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2242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79044.9A CN112224236B (zh) 2020-09-17 2020-09-17 道岔牵引的控制方法及电路、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79044.9A CN112224236B (zh) 2020-09-17 2020-09-17 道岔牵引的控制方法及电路、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24236A true CN112224236A (zh) 2021-01-15
CN112224236B CN112224236B (zh) 2022-07-26

Family

ID=74108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79044.9A Active CN112224236B (zh) 2020-09-17 2020-09-17 道岔牵引的控制方法及电路、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2423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7859A (zh) * 2022-08-24 2022-11-0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远程控制的道岔转辙控制电路和装置
WO2023173674A1 (zh) * 2022-03-17 2023-09-21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道岔注油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84974B1 (en) * 2001-09-10 2002-11-26 Union Switch & Signal, Inc. Controller for switch machine
CN103786750A (zh) * 2014-03-07 2014-05-14 兰州交通大学 铁路重型道岔多台转辙机同步牵引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07891884A (zh) * 2017-09-20 2018-04-10 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电子道岔位置检测装置
CN108032870A (zh) * 2017-12-06 2018-05-15 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 道岔控制模块及其全电子化的实现方法
CN109278802A (zh) * 2018-09-28 2019-01-29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道岔装置、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84974B1 (en) * 2001-09-10 2002-11-26 Union Switch & Signal, Inc. Controller for switch machine
CN103786750A (zh) * 2014-03-07 2014-05-14 兰州交通大学 铁路重型道岔多台转辙机同步牵引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07891884A (zh) * 2017-09-20 2018-04-10 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电子道岔位置检测装置
CN108032870A (zh) * 2017-12-06 2018-05-15 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 道岔控制模块及其全电子化的实现方法
CN109278802A (zh) * 2018-09-28 2019-01-29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道岔装置、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孔青宁: "S700K型电动转辙机道岔控制电路故障分析", 《价值工程》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3674A1 (zh) * 2022-03-17 2023-09-21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道岔注油装置
CN115257859A (zh) * 2022-08-24 2022-11-0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远程控制的道岔转辙控制电路和装置
CN115257859B (zh) * 2022-08-24 2024-03-1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远程控制的道岔转辙控制电路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24236B (zh) 2022-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24236B (zh) 道岔牵引的控制方法及电路、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158447B2 (en) Functional component,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unctional component, and terminal
KR101701834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것의 통신 데이터 송신 및 통신 리스트 디스플레이 제어 방법
KR101556180B1 (ko) 이동 단말기, 차량에 부착된 영상표시장치 및 이들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CN108574123B (zh) 电池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电池
CN103442146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显示与联系人的会话界面的方法及系统
CN107037949A (zh)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及装置
KR20140051379A (ko) 이동 단말기, 차량에 부착된 영상표시장치 및 이들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KR20140141967A (ko)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110016584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것의 전원 제어 방법
CN105160898A (zh) 车辆限速方法及装置
CN111262941B (zh) 重连云端服务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388503A (zh) 一种进行导航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045119A1 (zh) 一种导航方法及终端
CN113242510A (zh) 停车场的出场引导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EP3225510B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self-balanced vehicle to park
CN105912286A (zh)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1669297B2 (en) Audio playback control method, audio playback control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5653903A (zh) 应用程序权限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0363695B (zh) 一种基于机器人的人群队列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262990B (zh) 滑盖式终端、滑盖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4598140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WO2023050598A1 (zh) 访客引导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330986A (zh) 电源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8018425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return of a mobile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