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11170B - 一种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11170B
CN112211170B CN202011130800.7A CN202011130800A CN112211170B CN 112211170 B CN112211170 B CN 112211170B CN 202011130800 A CN202011130800 A CN 202011130800A CN 112211170 B CN112211170 B CN 1122111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drum
shaft tube
garbage
central shaft
water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308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11170A (zh
Inventor
徐立群
赖宗元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to CN20201113080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111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11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1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11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11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5/00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pparatus therefor
    • E02B15/04Devices for 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or like float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ng or removing these materials
    • E02B15/10Devices for removing the material from the surface
    • E02B15/104Conveyors; Paddle wheels; Endless bel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5/00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pparatus therefor
    • E02B15/04Devices for 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or like float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ng or removing these materials
    • E02B15/046Collection of oil using vessels, i.e. boats, barg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4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spi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水面垃圾打捞船效率低等技术问题。垃圾回收船包括船体,本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转筒,转筒的截面呈螺旋型且转筒内形成沿其周向螺旋的进料通道,转筒的中部沿其轴向设有空心的中轴管,中轴管的两端分别穿出转筒的两端,中轴管转动连接在船体上,进料通道的外端延伸至转筒的外周面上,进料通道的内端延伸至转筒的中部且与中轴管相连通,中轴管内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的排料通道。本水面垃圾回收装置代替人工对水面的垃圾、浮萍,油污等污物进行打捞,其进料端的进料口口径大,有效提高了垃圾回收的工作效率;整体结构简单,高效,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垃圾回收船,特别是一种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垃圾产生量的增加,水上漂浮垃圾的数量也日益增多,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使水体污染加速,不但难于降解,还影响美观,这些垃圾各种各样,难于回收,现有人工清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劳动量大,而且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也有专用于水上垃圾打捞的打捞船,但购置这种打捞船的成本较高,而且水面垃圾回收的效率较低。
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7512660A;公告日:2017-12-26)公开了一种高效防锈且船用水上垃圾打捞装置,该装置包括机体、位置调整装置以及打捞装置,机体包括底座、配重块、蓄电池、推杆、把手、旋转座、万向轮,位置调整装置包括纵向支撑板、第一液压缸、第一活塞缸、第一液压活塞、第一连接块、升降板、横向支撑板、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活塞、第二连接块、横向伸缩板、固定座,打捞装置包括旋转辊、挡板、电机、左连杆、右连杆、连接圈、旋转轴、左旋转扣、左打捞手、右打捞手以及漏水孔。
上述专利文献中的船用水上垃圾打捞装置中横向支撑板不能灵活转动,故打捞装置也不能转动,并且本装置中打捞装置的位置仅能实现在设定的范围内调整,其工作范围较小,另外其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升垃圾回收船中水面垃圾的回收效率且简化其结构、降低其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垃圾回收船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转筒,所述转筒的截面呈螺旋型且所述转筒内形成沿其周向螺旋的进料通道,所述转筒的中部沿其轴向设有空心的中轴管,所述中轴管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转筒的两端,所述中轴管转动连接在所述船体上,所述进料通道的外端延伸至所述转筒的外周面上,所述进料通道的内端延伸至所述转筒的中部且与所述中轴管相连通,所述中轴管内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的排料通道。
其工作原理如下:船体漂浮在水面上,转筒横向设置在水面上,底部与水接触,转筒转动时,进料通道的外端—即进料通道的进料端形成进料入口,该端朝向水面转动,水面上的垃圾由此进入进料通道,转筒继续转动,垃圾由进料通道进入进料通道的内端并移动至中轴管的排料通道内,再由排料通道外端排出。
本技术方案中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代替人工对水面的垃圾、浮萍,油污等污物进行打捞,其进料端的进料口口径大,有效提高了垃圾回收的工作效率;整体结构简单,高效,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低。
在上述的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中,所述船体中部具有悬空凹槽,所述转筒和中轴管横向架设在所述悬空凹槽处,所述中轴管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悬空凹槽两侧的所述船体上;所述中轴管的一端还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电机。转筒的最低面刚好位于水面处或者稍微低于水面,驱动电机用于驱动中轴管以及转筒周向旋动。
在上述的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中,所述船体上具有垃圾回收箱;所述排料通道由所述中轴管的中部延伸至所述中轴管外端面,所述排料通道的外端位于所述垃圾回收箱的上方;所述排料通道的一侧侧壁厚度由内至外逐渐变薄并使得所述排料通道的口径逐渐增大。这样中轴管转动时,便于排料通道内的垃圾由中部向两端排出。垃圾统一回收到垃圾回收箱中集中处理。
在上述的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中,所述转筒上具有沿其横截面设置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位于所述转筒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转筒上位于所述进料通道的外端分别固设有过滤孔板一和过滤孔板二,所述过滤孔板一和过滤孔板二分别位于所述分隔板的两侧。过滤孔板一和过滤孔板二覆盖进料通道的外端,即进料通道的进料端,对垃圾进行初步过滤,防止过大的垃圾卡入进料通道内或者中轴管内。
在上述的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中,所述过滤孔板一上的过滤孔孔径大于所述过滤孔板二上的过滤孔孔径;所述过滤孔板二由外向内朝向所述过滤孔板一倾斜设置;所述分隔板将所述进料通道分隔为两部分,所述中轴管的排料通道也由中部分隔为两部分,所述进料通道和排料通道的其中一部分与所述过滤孔板一相对应,所述进料通道和排料通道的另一部分与所述过滤孔板二相对应。这样大部分垃圾先与过滤孔板二接触,小尺寸垃圾进入过滤孔板二对应的进料通道和排料通道,从中轴管的一端排出,大尺寸的垃圾无法穿过过滤孔板二上的过滤孔,到达过滤孔板一处,使得大尺寸垃圾进入过滤孔板一对应的进料通道和排料通道,从中轴管的另一端排出,实现垃圾的初步分类。
在上述的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中,所述转筒的外周面上还设有若干弧形叶片,所述弧形叶片的弧度与其所对应连接处的所述转筒外壁的弧形轮廓的弧度相同;所述弧形叶片通过铰链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转筒上。弧形叶片相对转筒具有一定的自由转角,当打捞垃圾时,转筒周向转动使得进料通道的进料口首先朝向水面往前转动,此时弧叶片转到与转筒的外周面贴合,减少水的阻力;当需要推动船体移动时,使得转筒逆向转动,这时弧形叶片相对转筒转动一个角度,且该角度较小,优选为30°,从而使得弧形叶片能够将水向后方推动,利用反作用力推动船体前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技术方案中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代替人工对水面的垃圾、浮萍,油污等污物进行打捞,其进料端的进料口口径大,有效提高了垃圾回收的工作效率;整体结构简单,高效,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低。
2、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不同口径的过滤孔板一和过滤孔板二,使得小尺寸垃圾进入过滤孔板二对应的进料通道和排料通道,从中轴管的一端排出,大尺寸的垃圾无法穿过过滤孔板二上的过滤孔,到达过滤孔板一处,大尺寸垃圾进入过滤孔板一对应的进料通道和排料通道,从中轴管的另一端排出,从而实现垃圾的初步分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水面垃圾回收装置的正视及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水面垃圾回收装置的俯视及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水面垃圾回收装置的横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水面垃圾回收装置的横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船体;1a、悬空凹槽;1b、垃圾回收箱;2、转筒;21、进料通道;3、中轴管;31、排料通道;4、分隔板;5、过滤孔板一;6、过滤孔板二;7、弧形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用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垃圾回收船包括船体1,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转筒2,转筒2的截面呈螺旋型且转筒2内形成沿其周向螺旋的进料通道21,转筒2的中部沿其轴向设有空心的中轴管3,中轴管3的两端分别穿出转筒2的两端,中轴管3转动连接在船体1上,进料通道21的外端延伸至转筒2的外周面上,进料通道21的内端延伸至转筒2的中部且与中轴管3相连通,中轴管3内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的排料通道31。进一步的,船体1中部具有悬空凹槽1a,转筒2和中轴管3横向架设在悬空凹槽1a处,中轴管3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悬空凹槽1a两侧的船体1上;中轴管3的一端还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用于驱动中轴管3以及转筒2周向旋动;船体1上具有垃圾回收箱1b;排料通道31由中轴管3的中部延伸至中轴管3外端面,排料通道31的外端位于垃圾回收箱1b的上方;排料通道31的一侧侧壁厚度由内至外逐渐变薄并使得排料通道31的口径逐渐增大。
使用时,船体1漂浮在水面上,转筒2横向设置在水面上,转筒2的最低面刚好位于水面处或者稍微低于水面,转筒2转动时,进料通道21的外端—即进料通道21的进料端形成进料入口,该端朝向水面转动,水面上的垃圾由此进入进料通道21,转筒2继续转动,垃圾由进料通道21进入进料通道21的内端并移动至中轴管3的排料通道31内,再由排料通道31外端排出,统一回收到垃圾回收箱1b中集中处理。本实施例中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代替人工对水面的垃圾、浮萍,油污等污物进行打捞,其进料端的进料口口径大,有效提高了垃圾回收的工作效率;整体结构简单,高效,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低。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转筒2上具有沿其横截面设置的分隔板4,分隔板4位于转筒2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转筒2上位于进料通道21的外端分别固设有过滤孔板一5和过滤孔板二6,过滤孔板一5和过滤孔板二6分别位于分隔板4的两侧;过滤孔板一5和过滤孔板二6覆盖进料通道21的外端,即进料通道21的进料端,对垃圾进行初步过滤,防止过大的垃圾卡入进料通道21内或者中轴管3内。更进一步的,过滤孔板一5上的过滤孔孔径大于过滤孔板二6上的过滤孔孔径;过滤孔板二6由外向内朝向过滤孔板一5倾斜设置;分隔板4将进料通道21分隔为两部分,中轴管3的排料通道31也由中部分隔为两部分,进料通道21和排料通道31的其中一部分与过滤孔板一5相对应,进料通道21和排料通道31的另一部分与过滤孔板二6相对应。这样大部分垃圾先与过滤孔板二6接触,小尺寸垃圾进入过滤孔板二6对应的进料通道21和排料通道31,从中轴管3的一端排出,大尺寸的垃圾无法穿过过滤孔板二6上的过滤孔,到达过滤孔板一5处,使得大尺寸垃圾进入过滤孔板一5对应的进料通道21和排料通道31,从中轴管3的另一端排出,实现垃圾的初步分类。
如图3和图4所示,转筒2的外周面上还设有若干弧形叶片7,弧形叶片7的弧度与其所对应连接处的转筒2外壁的弧形轮廓的弧度相同;弧形叶片7通过铰链转动的连接在转筒2上。弧形叶片7相对转筒2具有一定的自由转角,当打捞垃圾时,转筒2周向转动使得进料通道21的进料口首先朝向水面往前转动,此时弧叶片转到与转筒2的外周面贴合,减少水的阻力;当需要推动船体1移动时,使得转筒2逆向转动,这时弧形叶片7相对转筒2转动一个角度,且该角度较小,优选为30°,从而使得弧形叶片7能够将水向后方推动,利用反作用力推动船体1前进。
尽管本文较多的使用了1、船体;1a、悬空凹槽;1b、垃圾回收箱;2、转筒;21、进料通道;3、中轴管;31、排料通道;4、分隔板;5、过滤孔板一;6、过滤孔板二;7、弧形叶片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的精神相违背的。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垃圾回收船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转筒(2),所述转筒(2)的截面呈螺旋型且所述转筒(2)内形成沿其周向螺旋的进料通道(21),所述转筒(2)的中部沿其轴向设有空心的中轴管(3),所述中轴管(3)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转筒(2)的两端,所述中轴管(3)转动连接在所述船体(1)上,所述进料通道(21)的外端延伸至所述转筒(2)的外周面上,所述进料通道(21)的内端延伸至所述转筒(2)的中部且与所述中轴管(3)相连通,所述中轴管(3)内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的排料通道(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中部具有悬空凹槽(1a),所述转筒(2)和中轴管(3)横向架设在所述悬空凹槽(1a)处,所述中轴管(3)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悬空凹槽(1a)两侧的所述船体(1)上;所述中轴管(3)的一端还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上具有垃圾回收箱(1b);所述排料通道(31)由所述中轴管(3)的中部延伸至所述中轴管(3)外端面,所述排料通道(31)的外端位于所述垃圾回收箱(1b)的上方;所述排料通道(31)的一侧侧壁厚度由内至外逐渐变薄并使得所述排料通道(31)的口径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2)上具有沿其横截面设置的分隔板(4),所述分隔板(4)位于所述转筒(2)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转筒(2)上位于所述进料通道(21)的外端分别固设有过滤孔板一(5)和过滤孔板二(6),所述过滤孔板一(5)和过滤孔板二(6)分别位于所述分隔板(4)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孔板一(5)上的过滤孔孔径大于所述过滤孔板二(6)上的过滤孔孔径;所述过滤孔板二(6)由外向内朝向所述过滤孔板一(5)倾斜设置;所述分隔板(4)将所述进料通道(21)分隔为两部分,所述中轴管(3)的排料通道(31)也由中部分隔为两部分,所述进料通道(21)和排料通道(31)的其中一部分与所述过滤孔板一(5)相对应,所述进料通道(21)和排料通道(31)的另一部分与所述过滤孔板二(6)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2)的外周面上还设有若干弧形叶片(7),所述弧形叶片(7)的弧度与其所对应连接处的所述转筒(2)外壁的弧形轮廓的弧度相同;所述弧形叶片(7)通过铰链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转筒(2)上。
CN202011130800.7A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 Active CN1122111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0800.7A CN112211170B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0800.7A CN112211170B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1170A CN112211170A (zh) 2021-01-12
CN112211170B true CN112211170B (zh) 2022-02-08

Family

ID=74056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30800.7A Active CN112211170B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1117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00046A2 (en) * 2008-07-02 2010-01-07 Cavalheiro Mario Texeira Power hydraulic machine in circular movement at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CN105127177A (zh) * 2015-08-31 2015-12-09 柳建国 生活垃圾水洗分选回收利用方法及生活垃圾洗涤机
CN106892065A (zh) * 2017-04-06 2017-06-27 济南大学 一种旋转式水面清洁回收装置
CN107600336A (zh) * 2017-08-04 2018-01-19 河海大学 一种城市河道漂浮物清洁船
CN108824389A (zh) * 2018-05-30 2018-11-16 安徽中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面污染垃圾清理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00046A2 (en) * 2008-07-02 2010-01-07 Cavalheiro Mario Texeira Power hydraulic machine in circular movement at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CN105127177A (zh) * 2015-08-31 2015-12-09 柳建国 生活垃圾水洗分选回收利用方法及生活垃圾洗涤机
CN106892065A (zh) * 2017-04-06 2017-06-27 济南大学 一种旋转式水面清洁回收装置
CN107600336A (zh) * 2017-08-04 2018-01-19 河海大学 一种城市河道漂浮物清洁船
CN108824389A (zh) * 2018-05-30 2018-11-16 安徽中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面污染垃圾清理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1170A (zh) 202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17124B (zh) 一种水面垃圾综合清理船
CN111196338B (zh) 一种移动式海洋微塑料回收装置
CN109018225B (zh) 一种不易缠绕鱼虾笼的河道保洁船
CN201176250Y (zh) 分离型捞藻船
CN112211170B (zh) 一种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
CN112008592A (zh) 一种金属回收利用加工处理装置
CN209363264U (zh) 一种移动式建筑垃圾分选装置
CN210496646U (zh) 垃圾球磨机
CN218795935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反应釜
CN113227502A (zh) 一种海洋漂浮垃圾处理设备
CN209174577U (zh) 一种钛屑回收用自动生产线
CN111791994A (zh) 一种双船体海面清洁船
CN210684310U (zh) 一种造纸用复合式压力筛
CN211290851U (zh) 一种高效的磁瓦用脱水机
CN212717194U (zh) 一种正反刃式动刀及其具有该动刀的切割潜污泵
CN212335965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蓝藻用打捞装置
CN114620192A (zh) 一种环保型水面清理智能船
CN208559710U (zh) 一种水面垃圾及油渍收集船
CN211724771U (zh) 铟离心萃取装置
CN209702522U (zh) 一种叠螺式污泥脱水机
CN217459188U (zh) 一种淤泥筛分过滤分流装置
CN205741741U (zh) 一种新型碎浆机
CN216332630U (zh) 水面垃圾自动收集船
CN217895406U (zh) 一种淤泥中的无机质与有机质分离脱水一体机
CN211228662U (zh) 一种河道污水综合治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