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5434B - 一种中草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草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05434B
CN112205434B CN202011097125.2A CN202011097125A CN112205434B CN 112205434 B CN112205434 B CN 112205434B CN 202011097125 A CN202011097125 A CN 202011097125A CN 112205434 B CN112205434 B CN 1122054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hinese herbal
herbal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fermented soybe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971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05434A (zh
Inventor
李先明
李轩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Langyi Baicao Bio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Langyi Baicao Bio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Langyi Baicao Bio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Langyi Baicao Bio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9712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054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05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5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054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54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40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01N65/48Zingiberaceae [Ginger family], e.g. ginger or galang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08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08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01N65/10Apiaceae or Umbelliferae [Carrot family], e.g. parsley, caraway, dill, lovage, fennel or snakeb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08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01N65/12Asteraceae or Compositae [Aster or Sunflower family], e.g. daisy, pyrethrum, artichoke, lettuce, sunflower, wormwood or tarrag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08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01N65/20Fabaceae or Leguminosae [Pea or Legume family], e.g. pea, lentil, soybean, clover, acacia, honey locust, derris or millett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08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01N65/24Lauraceae [Laurel family], e.g. laurel, avocado, sassafras, cinnamon or camph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Myc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草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中草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按重量份计,制备原料至少包括8~12份蒲公英、15~25份金银花、7~10份肉桂、9~18份淡豆豉、5~9份姜黄、2~9份黄芪、1.5~7份甘草。可与各种杀虫剂及杀菌剂配制成各种剂型,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等,杀虫、杀菌活性均有了显著提高,增效作用明显,在达到相同防治效果时可以成倍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能够刺激作物生长,补充作物生长所必需元素,经济效益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中草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草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作物生长阶段出现病虫害时,一般会通过喷打化学农药杀死病虫。传统的化学农药在病虫害防治、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所带来的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化学农药的高毒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引起的抗药性等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一方面,长期大量喷打农药、除草剂等会导致土壤酸化、板结,给植物生长造成巨大危害。另一方面,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会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直接威胁百姓的菜篮子安全。
植物农药因其原料来源于天然植物,使用不破坏环境,对人畜安全,病虫不易产生抗药性而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是一类低毒低残留的安全型农药。我国幅员辽阔,盛产的多种天然植物如苦参、苦楝、烟叶、百部等都对防治一定的病虫害有效,具有发展植物农药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很多植物农药的速效性还普遍不佳,具体表现为对害虫的击倒能力差,综合防效低。另外,也有很多中草药植物复配在一起加溶剂溶解放置一段时间后易挥发,尤其是在高低温环境下稳定性降低,同时在大田使用时其附着性和渗透性也较差,防治效果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中草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制备原料至少包括8~12份蒲公英、15~25份金银花、7~10份肉桂、9~18份淡豆豉、5~9份姜黄、2~9份黄芪、1.5~7份甘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制备原料还包括沙棘和当归。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淡豆豉和姜黄的质量比为(0.5~3):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黄芪、甘草和淡豆豉的质量比为(0.1~0.8):(0.1~0.6):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沙棘、当归和金银花的质量比为(0.2~0.9):1:2。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根据所述中草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称取各中草药,混合粉碎后过筛,然后进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以无水乙醇为溶剂萃取,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即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粉碎后过300~400目筛。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根据所述中草药组合物的应用,应用于提高植物的免疫力。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草药组合物与化学农药加工成农业上可接受的制剂后施用,增效作用更明显。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农业上可接受的制剂包括可湿性粉剂(WP)、可溶性粉剂(SP)、可溶性液剂(SL)、悬浮剂(SC)、乳油(EC)、水乳剂(EW)、微乳剂(ME)、可分散液剂(DC)中的任一种。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草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1、本发明选用的中草药均属于药食同源目录中的种类,各种中草药合理配伍,依靠各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了产品的药效和综合防治效果,使得产品具有杀虫和杀菌的双重功效,不仅具有广谱性,使用范围广,而且药效的维持期增长,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抗性,可较好应用于提高植物的免疫力;
2、通过各中草药之间的配伍和协同作用,制备得到的组合物与溶剂混合后不沉淀,高低温下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使用时的粘附性和渗透性也得到了增强,防治效果优异;
3、中草药通过超临界萃取,各中草药之间相互作用,有效成分的提取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合大规模生产;
4、本发明制备得到的中草药组合物可与各种杀虫剂及杀菌剂配制成各种剂型,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等,杀虫、杀菌活性均有了显著提高,增效作用明显,在达到相同防治效果时可以成倍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能够刺激作物生长,补充作物生长所必需元素,经济效益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参选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法的详述以及包括的实施例可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
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当量、浓度、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当公开了范围“1至5”时,所描述的范围应被解释为包括范围“1至4”、“1至3”、“1至2”、“1至2和4至5”、“1至3和5”等。当数值范围在本文中被描述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该范围意图包括其端值和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
此外,本发明要素或组分前的不定冠词“一种”和“一个”对要素或组分的数量要求(即出现次数)无限制性。因此“一个”或“一种”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并且单数形式的要素或组分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所述数量明显只指单数形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中草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制备原料至少包括8~12份蒲公英、15~25份金银花、7~10份肉桂、9~18份淡豆豉、5~9份姜黄、2~9份黄芪、1.5~7份甘草。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备原料还包括沙棘和当归。
蒲公英
本发明所述蒲公英别名蒲公草、地丁、蒲公丁、金簪草、狗乳草、黄花地丁,含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果胶、蒲公英固醇、蒲公英素、蒲公英赛醇、咖啡酸等成分。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肿瘤,抗胃溃疡,利胆及保肝,低浓度时直接兴奋离体蛙心,而高浓度时则呈抑制作用。能提高离体十二指肠的紧张性并加强其收缩力,临床认为有健胃和轻泻作用。注射液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金银花
本发明所述金银花别名忍冬花、双花、二花、银花、鹭鸶花、金花、双苞花、金藤花,含木樨草素、肌醇1%及挥发油、萜类、酚酸等化学成分。其中有绿原酸、异绿原酸、白果醇、β-谷固醇、豆固醇、豆固醇-D-葡萄糖苷等成分。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毒、抗炎、解热、促进炎细胞吞噬功能、降血脂、中枢兴奋、抗生育、预防胃溃疡、兴奋子宫作用。体外实验表明,金银花煎剂及醇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杆菌、脑膜炎双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百日咳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结核杆菌、霍乱弧菌等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金银花的水煎剂、水浸液和提纯液,用平板打洞法,对致龋齿的变形链球菌,具有较好的杀灭和抑制作用,抑菌效果随浓度增大而明显增强。
肉桂
本发明所述肉桂别名菌桂、大桂、筒桂、辣桂、玉桂、牡桂、紫桂、桂皮、桂,含挥发油1.98%-2.06%,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占52.92%-61.20%,还有乙酸桂皮酯、苯甲酸苄酯、反式桂皮酸、桂皮苷等成分。对肠胃有缓和的刺激作用,并能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具有很强的抗溃疡作用;可拮抗血小板聚集,具有改善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镇痛、解热、抗惊厥等作用;对阳虚、阴虚模型有预防和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具有很强的杀真菌作用;抗肿瘤;升高小鼠血清三酰甘油有明显降低作用,能延长亚硝酸钠中毒小鼠的存活时间。肉桂中含有的桂皮醛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减少,对抗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所产生的过多活动、转棒试验产生的运动失调以及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等。
淡豆豉
本发明所述淡豆豉别名香豉、淡豉、大豆豉。主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成分。解表、除烦、宣发郁热。具有抗凝血酶作用。
姜黄
本发明所述姜黄别名黄姜、宝鼎香,主要含挥发油及酚性物质。挥发油已鉴定出51种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主要有姜黄酮、姜油烯等;酚性成分主要有姜黄素等。应用薄层一比色法测定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并应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姜黄素的含量。另含姜黄新酮、3-谷固醇、3-谷固醇-3-O-胡萝卜苷、姜黄多糖等。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保肝、利胆、抗菌、抗炎、抗肿瘤、抗艾滋病、抗生育、降血脂、抗病原微生物及抗病原虫、加快创伤愈合、抗突变等作用。对消化系统有保护作用;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抗凝血和抑制血小板聚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淡豆豉和姜黄的质量比为(0.5~3):1;优选的,所述淡豆豉和姜黄的质量比为(1.5~2):1;更优选的,所述淡豆豉和姜黄的质量比为2:1。
申请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当在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蒲公英、金银花和肉桂,可协同作用能够减少农作物病害,可提高植物的免疫力,但所得组合物加溶剂溶解后放置易挥发,有效成分的流失使得药效降低。而进一步在体系中加入淡豆豉、姜黄可以有效改善上述问题,尤其是控制淡豆豉、姜黄的质量比为(1.5~2):1时,应用于作物上还可进一步提高其抗虫、杀菌性,这可能是因为蒲公英、金银花和肉桂中含有的甾体、生物碱、萜烯类、醛类等物质,作用于植物时可破坏菌体的细胞结构,能够调节真菌致病系统和加强寄主抗病系统,从而可提高植物的免疫力,但其中的醛类物质不稳定一方面是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另一方面是挥发性较强;而淡豆豉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等物质,包覆性较强,可提高体系的稳定性,同时可增大体系粘度,降低小分子的扩散和流失,延长其储存时间,与姜黄中的姜黄素等物质提高作用效果。但淡豆豉加入太多时,会使得组合物在60℃高温下的稳定性降低,尤其易出现絮凝、聚沉的现象,当控制淡豆豉、姜黄的质量比为(1.5~2):1时,效果最佳。
黄芪
本发明所述黄芪别名黄耆、木耆、绵黄芪、王孙、箭芪。主要含黄芪甲苷、黄芪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异黄芪苷Ⅰ、异黄芪苷Ⅱ、三萜皂苷、黄酮及多糖等成分。对核酸代谢有促进作用;增强造血功能;改善心肌功能,对抗心肌梗死;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癌、改善肾功能和肾组织病理改变等。水煎剂具调节免疫、抗衰老和抗应激作用。
甘草
本发明所述甘草别名蜜甘、甜甘草、国老、美草,含甘草苷、甘草酸、甘草甜素、子丁香烯氧化物、甘草萜醇、18а-羟基甘草次酸、异甘草次酸、甘草香豆精、刺芒柄花素、新甘草查耳酮D、光果甘草苷元、异甘草黄酮醇、三萜皂苷、香豆素等成分。甘草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抗炎、抗溃疡、抗过敏反应,抗癌,抗菌,抗病毒,促进胰液分泌,对离体肠有抑制,调节免疫功能,镇咳祛痰,抗突变,解毒,抗氧化,保护耳前庭功能、利尿,保肝、防止动脉硬化,抗脑缺血,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等作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黄芪、甘草和淡豆豉的质量比为(0.1~0.8):(0.1~0.6):1;优选的,所述黄芪、甘草和淡豆豉的质量比为(0.3~0.5):(0.2~0.35):1;更优选的,所述黄芪、甘草和淡豆豉的质量比为0.4:0.3:1。
申请人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黄芪、甘草的加入可提高体系的60℃耐高温性,也使得作用于植物的时效性更长。这可能是因为黄芪、甘草中含有的多糖、甘草萜醇等物质有利于和淡豆豉相作用,整体稳定性提高;并且由于其含有较多的三萜皂苷、甘草酸,在后面与农药复配使用时,药液喷落到植物及害虫上,湿展力和附着力更强一些,可显著提高药液在表面的沉积量,各植物组分间互相作用能够抑制一些真菌、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以及更好防治害虫,从而能够使得时效性更长。但随着苷类物质、甘草酸含量的增加,在温度小于8℃下易析出,使得稳定性降低,当控制黄芪、甘草和淡豆豉的质量比为(0.3~0.5):(0.2~0.35):1时,体系稳定性较好。
沙棘
本发明所述沙棘别名酸棘、醋柳果、酸溜溜、达尔、沙枣。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主要有维生素、异鼠李素、蛋白质、胡萝卜素、氨基酸、酰氨、黄酮类、芹菜素、槲皮素、山柰酚、β-谷固醇、隐黄质、糖类、有机酸、甾酸、脂肪酸、脂类和微量元素。具有降脂作用、止咳祛痰作用;能调整消化功能,促进溃疡愈合;能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促进造血功能;降低全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肝脏总胆固醇;抑制试验性血栓的形成;保肝;抗胃溃疡;抗氧化;抗炎;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抗过敏。
当归
本发明所述当归别名秦归、云归、西当归、干归。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藁本内酯、正丁烯基嗼内酯和当归酮等,尚含维生素B12和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另含阿魏酸、苯乙酮、菖蒲二烯、香荆芥酚、愈创木酚、茴香酸、当归内酯、藁本内酯二聚体等。有降低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促进造血系统功能;降血脂及抗动脉硬化;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抑制I、Ⅱ、Ⅲ、Ⅳ型变态反应;对子宫具有兴奋及抑制的双向性作用;抑制前列腺增生;抗促性腺激素;抗辐射损伤;抗肿瘤;抗炎镇痛、抗损伤;保肝,利胆,促进消化,抑制胃肠的推动运动;具有抑制神经系统、松弛气管平滑肌、利尿、抑菌等作用。可抑制离体动物的子宫而兴奋整体动物的子宫。藁本内酯对实验动物有平喘作用,对其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抗贫血作用可能与所含的维生素B12和铁、锌等微量元素有关。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沙棘、当归和金银花的质量比为(0.2~0.9):1:2;优选的,所述沙棘、当归和金银花的质量比为(0.5~0.7):1:2;更优选的,所述沙棘、当归和金银花的质量比为0.6:1:2。
申请人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在体系中进一步加入沙棘和当归,作用于植物可大大提高植物的免疫力,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抗性,可刺激作物生长。与此同时还使得,组合物加溶剂溶解后高温稳定性得到了提高。这可能是因为其沙棘、当归可与体系中其他植物组分的酸性物质相作用,更有利于其中各类氨基酸、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的提取,使得整体稳定性更高,不易挥发,作用于植物表面,不易滚落,增加药液接触植物的时间,也可以补充作物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让作物营养充分,植株健壮,从根本上去增强作物的免疫力,预防病害的入侵。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根据所述中草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称取各中草药,混合粉碎后过筛,然后进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以无水乙醇为溶剂萃取,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即得。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草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称取各中草药,混合粉碎后过300~400目筛,然后进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以无水乙醇为溶剂萃取,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即得。
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萃取温度为40~55℃,萃取压力为30~40MPa,萃取时间为0.5~1h。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中草药组合物的应用,应用于提高植物的免疫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制备得到的中草药组合物应用中,当与化学农药复配,增效作用更明显。
所述化学农药包括但不限于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同时,化学农药是指具有杀虫、杀菌、除草、调节植物生长等功用的活性成分,也可以是包含所述活性成分的制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中草药组合物与化学农药加工成农业上可接受的制剂后施用;所述农业上可接受的制剂包括可湿性粉剂(WP)、可溶性粉剂(SP)、可溶性液剂(SL)、悬浮剂(SC)、乳油(EC)、水乳剂(EW)、微乳剂(ME)、可分散液剂(DC)种的任一种。
所述农药制剂的加工,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除中草药组合物与化学农药外,很可能还需要选用适宜的助剂或是载体。
本发明对其助剂、载体不作具体限定,为本领域人员所知助剂、载体。
实施例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内容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另外,如果没有其它说明,所用原料都是市售的。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一种中草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制备原料至少包括10份蒲公英、20份金银花、8份肉桂、7份姜黄、淡豆豉、黄芪、甘草。
所述制备原料还包括沙棘和当归。
所述淡豆豉和姜黄的质量比为2:1。
所述黄芪、甘草和淡豆豉的质量比为0.4:0.3:1。
所述沙棘、当归和金银花的质量比为0.6:1:2。
所述中草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称取各中草药,混合粉碎后过350目筛,然后进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以无水乙醇为溶剂萃取,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即得。
所述萃取温度为45℃,萃取压力为35MPa,萃取时间为1h。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实施例2提供一种中草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制备原料至少包括8份蒲公英、15份金银花、7份肉桂、6份姜黄、淡豆豉、黄芪、甘草。
所述制备原料还包括沙棘和当归。
所述淡豆豉和姜黄的质量比为1.5:1。
所述黄芪、甘草和淡豆豉的质量比为0.3:0.2:1。
所述沙棘、当归和金银花的质量比为0.5:1:2;
所述中草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称取各中草药,混合粉碎后过350目筛,然后进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以无水乙醇为溶剂萃取,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即得。
所述萃取温度为45℃,萃取压力为35MPa,萃取时间为1h。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实施例3提供一种中草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制备原料至少包括12份蒲公英、25份金银花、10份肉桂、9份姜黄、淡豆豉、黄芪、甘草。
所述制备原料还包括沙棘和当归。
所述淡豆豉和姜黄的质量比为2:1。
所述黄芪、甘草和淡豆豉的质量比为0.5:0.35:1。
所述沙棘、当归和金银花的质量比为0.7:1:2;
所述中草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称取各中草药,混合粉碎后过350目筛,然后进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以无水乙醇为溶剂萃取,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即得。
所述萃取温度为45℃,萃取压力为35MPa,萃取时间为1h。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中草药组合物,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淡豆豉和姜黄的质量比为3:1。
实施例5
本发明的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中草药组合物,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淡豆豉和姜黄的质量比为0.5:1。
实施例6
本发明的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中草药组合物,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无淡豆豉。
实施例7
本发明的实施例7提供了一种中草药组合物,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黄芪、甘草和淡豆豉的质量比为0.8:0.6:1。
实施例8
本发明的实施例8提供了一种中草药组合物,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黄芪、甘草和淡豆豉的质量比为0.1:0.1:1。
实施例9
本发明的实施例9提供了一种中草药组合物,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无黄芪。
实施例10
本发明的实施例10提供了一种中草药组合物,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无甘草。
实施例11
本发明的实施例11提供了一种中草药组合物,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无黄芪、甘草。
实施例12
本发明的实施例12提供了一种中草药组合物,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无沙棘。
实施例13
本发明的实施例13提供了一种中草药组合物,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无当归。
实施例14
本发明的实施例14提供了一种中草药组合物,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无沙棘、当归。
实施例15
本发明的实施例15提供了一种中草药组合物,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沙棘、当归和金银花的质量比为0.9:1:2。
性能测试
1.挥发性测试
将实施例制备得到的中草药组合物与乙醇在45℃下混合得到含有30wt%中草药组合物的溶液,在室温下条件无尘敞口下放置1天后,计算溶液质量损失,记为w,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724121010000111
其中,m0为原始草药组合物溶液的质量,m1为草药组合物溶液放置半个月后的质量。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以溶液质量损失减去空白对照组的质量损失为最终结果。其中,最终溶液质量损失值在≤10%的记为A;10~30%的记为B;30~60%的记为C;≥60%的记为D。
2.高温稳定性测试
将实施例制备得到的中草药组合物与乙醇在45℃下混合得到含有30wt%中草药组合物的溶液,密封后放入60℃的恒温箱中,每个实施例分别设置10个平行样品,贮存一周后,观察记录出现絮凝、聚沉、沉淀的个数。其中,出现絮凝、聚沉、沉淀的个数为0的记为A;在0~2(包括2)的记为B;2~7的记为C;≥7的记为D。
3.低温稳定性测试
将实施例制备得到的中草药组合物与乙醇在45℃下混合得到含有30wt%中草药组合物的溶液,密封后放入6℃冰箱中,每个实施例分别设置10个平行样品,贮存一周后,观察记录出现絮凝、聚沉、沉淀的个数。其中,出现絮凝、聚沉、沉淀的个数为0的记为A;在0~2(包括2)的记为B;2~7的记为C;≥7的记为D。
表1
挥发性 高温稳定性 低温稳定性
实施例1 A A A
实施例2 A A A
实施例3 A A A
表2
挥发性 高温稳定性
实施例4 B C
实施例5 C B
实施例6 D B
表3
高温稳定性 低温稳定性
实施例7 B C
实施例8 B B
实施例9 C B
实施例10 C B
实施例11 D B
表4
挥发性 高温稳定性
实施例12 B B
实施例13 B B
实施例14 C C
实施例15 B C
通过以上测试结果可看出,本发明通过特定的中草药组合物中,可使得中草药组合物中的各个成分相互作用,相辅相成,配制成溶液具有较好的高低温稳定性,并且不易挥发。
5.增效性测试
由实施例制备得到的中草药组合物与啶虫脒、吡虫啉、甲维盐、阿维啶虫脒等杀虫剂复配,对蚜虫、蓟马、甜菜夜蛾、白粉虱等抗性害虫进行田间生测试验;与甲霜灵、吡唑醚菌酯、乙嘧酚、丙环唑等杀菌剂复配对黄瓜霜霉病、柑橘疮痂病、黄瓜白粉病、西瓜叶斑病等常见的真菌病害进行田间生测试验。
每种病虫害在山东、河南、辽宁、海南、云南以及甘肃等试验地做田间生测试验时,都设置不少于15个观察点,尽可能的覆盖当地范围内的乡镇,每个观察点设置不少于3个重复,每个重复设置5-8个处理,并且每个处理不少于1亩地,每个处理根据事先制定的试验方案进行用药,用药时一般采用桶混的方式进行常规喷雾。
用药后采用各处理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进行调查,定5点每点1m2进行调查。虫害在用药后5min、30min、1h、4h、12h以及24h等不同的时间段来统计杀灭率,病害在用药后12h、24h、48h和72h等不同的时间段采摘病叶计算防效。
害虫杀灭率(%)=(防治前的活虫数-防治后的活虫数)/防治前的活虫数*100%
病情指数=100×∑(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代表值);当严重度用百分率表示时,病情指数=普遍率×严重度×100
相对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按重量百分比加入3%啶虫脒、30%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中草药组合物、6%木质素磺酸钙、5%十二烷基硫酸钠、硫酸铵补足至100%,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得可溶性粉剂,稀释1500倍,对蚜虫的防效为96.8%,优于不加本发明中草药组合物的防效效果为62.1%。
按重量百分比加入10%吡虫啉、20%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中草药组合物、10%、10%乙醇、二甲基甲酰胺补足至100%,得可溶性液剂,稀释1000倍,对蓟马的防效为92.3%,优于不加本发明中草药组合物的防效效果为76.7%。
按重量百分比加入1%甲维盐、30%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中草药组合物、8%乙醇、0.3%黄原胶、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异丙醇、水补足至100%,得微乳剂,稀释1000倍,对甜菜夜蛾的防效为96.4%,优于不加本发明中草药组合物的防效效果为80.3%。
按重量百分比加入4%阿维啶虫脒、35%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中草药组合物、6%脂肪酸聚氧乙烯酯、17%环己酮、7%乙醇、溶剂油补足至100%,得乳油,稀释1500倍,对白粉虱的防效为93.3%,优于不加本发明中草药组合物的防效效果为80.6%。
以上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5
Figure BDA0002724121010000141
按重量百分比加入25%甲霜灵、27%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中草药组合物、15%木质素磺酸钙、12%烷基苯磺酸钙、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得可湿性粉剂,稀释1500倍,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为70.5%,优于不加本发明中草药组合物的防效效果为53.1%。
按重量百分比加入25%吡唑醚菌酯、20%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中草药组合物、8%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9)、7%乙醇、1%黄原胶、3%有机硅消泡剂(SAG612)、水补足至100%,得悬浮剂,稀释2000倍,对柑橘疮痂病的防效为91.1%,优于不加本发明中草药组合物的防效效果为86.7%。
按重量百分比加入25%乙嘧酚、15%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中草药组合物、8%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9)、7%乙醇、1%黄原胶、3%有机硅消泡剂(SAG612)、水补足至100%,得悬浮剂,稀释1000倍,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为75.3%,优于不加本发明中草药组合物的防效效果为55.6%。
按重量百分比加入25%丙环唑、10%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中草药组合物、6%脂肪酸聚氧乙烯酯、17%环己酮、7%乙醇、溶剂油补足至100%,得乳油,稀释1000倍,对西瓜叶斑病的防效为81.4%,优于不加本发明中草药组合物的防效效果为55.5%。
以上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6
Figure BDA0002724121010000151
从以上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啶虫脒、吡虫啉、甲维盐、阿维啶虫脒等杀虫剂以及甲霜灵、吡唑醚菌酯、乙嘧酚、丙环唑等杀菌剂与本发明制备得到的中草药组合物混合后可制备成悬浮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等多种剂型,杀虫、杀菌活性均有了显著提高,增效作用明显,在达到相同防治效果时可以成倍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能够有效提高植物的免疫力,经济效益较高。
前述的实例仅是说明性的,用于解释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一些特征。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要求可以设想的尽可能广的范围,且本文所呈现的实施例仅是根据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组合的选择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因此,申请人的用意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不被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的示例的选择限制。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一些数值范围也包括了在其之内的子范围,这些范围中的变化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解释为被所附的权利要求覆盖。

Claims (4)

1.一种中草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制备原料包括8~12份蒲公英、15~25份金银花、7~10份肉桂、9~18份淡豆豉、5~9份姜黄、2~9份黄芪、1.5~7份甘草,所述淡豆豉和姜黄的质量比为2:1;
所述制备原料还包括沙棘和当归;
所述黄芪、甘草和淡豆豉的质量比为(0.3~0.5):(0.2~0.35):1;
所述沙棘、当归和金银花的质量比为(0.5~0.7):1:2;
所述中草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称取各中草药,混合粉碎后过筛,然后进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以无水乙醇为溶剂萃取,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即得;
所述混合粉碎后过300~400目筛;
所述萃取温度为40-55℃,萃取压力为30-40MPa。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草药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提高植物的免疫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中草药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草药组合物与化学农药加工成农业上可接受的制剂后施用,增效作用更明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中草药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业上可接受的制剂选自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可溶性液剂、悬浮剂、乳油、水乳剂、微乳剂、可分散液剂中的任一种。
CN202011097125.2A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中草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22054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7125.2A CN112205434B (zh)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中草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7125.2A CN112205434B (zh)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中草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5434A CN112205434A (zh) 2021-01-12
CN112205434B true CN112205434B (zh) 2022-04-12

Family

ID=74053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97125.2A Active CN112205434B (zh)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中草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054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6057A (zh) * 2022-03-08 2022-07-12 吉林省十一有机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植物与土壤同治的中药多糖水肥一体化生产配方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6371A (zh) * 2012-08-01 2014-02-12 南京神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抗微生物的物理方法
CN105123784A (zh) * 2015-09-18 2015-12-09 昆明线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生姜姜瘟的中药制剂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6371A (zh) * 2012-08-01 2014-02-12 南京神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抗微生物的物理方法
CN105123784A (zh) * 2015-09-18 2015-12-09 昆明线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生姜姜瘟的中药制剂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5434A (zh) 202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l-Snafi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Capsella bursa-pastoris-A review
Zahara et al. A review of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Saussurea lappa-An endangered plant from Himalaya
Marwat et al. Medicinal folk recipes used as traditional phytotherapies in district Dera Ismail Khan, KPK, Pakistan
Jimoh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nutritive value, antioxidant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Sonchus asper and Sonchus oleraceus
Yeap et al. Vernonia amygdalina, an ethnoveterinary and ethnomedical used green vegetable with multiple bioactivities
Singh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phenolics of some spices having pharmacotherapeutic properties
US20040156920A1 (en) Extracts from plant and non-plant biomass and uses thereof
CN105076253B (zh) 一种黄瓜专用复合型生长调节剂
Singh et al. Phytochemicals, medicinal and food applications of Shatavari (Asparagus racemosus): An updated review
Jain et al. Diverse application of Phoenix sylvestris: A potential herb
Yusuf et al. The phytochem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of Entada africana Guill. & Perr.
CN112205434B (zh) 一种中草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trović et al. Significance and efficacy of triterpene saponin herbal drugs with expectorant action in cough therapy
CN108244158A (zh) 一种农用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14986A (zh) 一种中华蜂欧洲幼虫腐臭病的防治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US20050158402A1 (en) Preparation of Chinese herbal composite recipe used in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Rajurkar A comparative study on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Clerodendrum infortunatum, Simarouba glauca and Psoralea corylifolia
Chaudhary et al. Ethnopharmacological and phytopharmaceutical evaluation of Prosopis cineraria: An overview and future prospects
Lal et al. Nigella (Nigella sativa L.), a novel herb can cure many diseases: A review
EP0578878A1 (en) Neem oil fatty acid distillation residue based pesticide
Pavithra et al. A Review on Phytochemistry, Pharmacological Action, Ethanobotanical Uses and Nutritional Potential of Kedrostis foetidissima (Jacq.) Cogn.
Shirisha et al. Review on Albizia lebbeck (L.) Benth: a plant possessing divers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bbas et al. Herbal significance of horse mint (Mentha longifolia) a review
Pérez-González et al. Establishment of a cell suspension culture with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and the effect of salicylic acid on the production of callus from Cnidoscolus chayamansa
Wal et al. Medicinal Properties of Crotalaria burhia: A Revie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