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2195A - 换流站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换流站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02195A
CN112202195A CN202010946259.0A CN202010946259A CN112202195A CN 112202195 A CN112202195 A CN 112202195A CN 202010946259 A CN202010946259 A CN 202010946259A CN 112202195 A CN112202195 A CN 112202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output power
input power
actual output
commu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462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02195B (zh
Inventor
刘国伟
赵宇明
王静
艾精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4625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021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02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2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021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21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02J1/102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being switching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02J1/106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for load balancing, symmetrisation, or 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流站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该换流站控制方法通过获取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入功率值,得到第一输入功率,获取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入功率值,得到第二输入功率;获取第一实际输出功率,获取第二实际输出功率;根据第二输出功率和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得到第一转移功率;根据第一输入功率、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一转移功率调整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根据第一输入功率和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得到第二转移功率;根据第二输入功率、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二转移功率,调整第二换流的那元的输出功率。使用本申请提供的换流站控制方法可以保证整个直流系统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换流站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电网系统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流站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直流输电被认为是未来电力传输的发展方向,相对于交流系统,直流系统稳定性高,传输损耗小。在对称双极性直流系统换流站中,若其中的一个换流单元传输功率能力下降或者出现故障退出运行的情况,通过另一个换流单元可以进行有效的调节,以使得换流站的输出满足设定的功率值。该对称双极性直流换流站非常适用于新能源电场并网。
在传统技术中,对对称双极性直流换流站中的两个换流单元采用独立控制。然而这样的控制方法会影响整个直流系统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换流站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一方面,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换流站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入功率值,得到第一输入功率;获取所述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入功率值,得到第二输入功率,其中,所述第一输入功率与所述第二输入功率相同,且所述第一输入功率为换流站的总输入功率;
获取所述第一换流单元的实际输出功率值,得到第一实际输出功率;获取所述第二换流单元的实际输出功率值,得到第二实际输出功率;
根据所述第二输入功率和所述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得到第一转移功率;
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功率、所述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和所述第一转移功率,调整所述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功率和所述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得到第二转移功率;
根据所述第二输入功率、所述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所述第二转移功率,调整所述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功率、所述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和所述第一转移功率,调整所述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功率、所述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和所述第一转移功率,确定第一输出功率参考值;
根据所述第一输出功率参考值调整所述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输入功率、所述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所述第二转移功率,调整所述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输入功率、所述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所述第二转移功率,确定第二输出功率参考值;
根据所述第二输出功率参考值调整所述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根据预设功率速度,调整所述第一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节速度和所述第二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节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转移功率是否超过预设范围;
若所述第一转移功率未超过所述预设范围,则将所述第一转移功率记为零;
判断所述第二转移功率是否超于所述预设范围;
若所述第二转移功率未超过所述预设范围,则将所述第二转移功率记为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换流单元和所述第二换流单元是否均启动;
若所述第一换流单元和所述第二换流单元均启动,则控制所述第一输入功率为所述总输入功率的一半,所述第二输入功率为所述总输入功率的一半,直至所述第一换流单元和所述第二换流单元工作进入稳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换流单元是否启动;
若所述第一换流单元启动,则控制所述第一输入功率按照预设斜率,从零上升至目标功率,其中,所述目标功率为所述总输入功率的一半。
另一方面,本申请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换流站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入功率值,得到第一输入功率;获取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入功率值,得到第二输入功率,其中,所述第一输入功率与所述第二输入功率相同,所述第一输入功率为换流站的总输入功率;
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换流的单元的实际输出功率值,得到第一实际输出功率;获取所述第二换流单元的实际输出功率值,得到第二实际输出功率;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输入功率和所述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得到第一转移功率;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功率、所述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和所述第一转移功率,调整所述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功率和所述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得到第二转移功率;
调整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输入功率、所述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所述第二转移功率,调整所述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一种换流站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该换流站控制方法通过获取第一输入功率、第二输入功率、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二实际输出功率的对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和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整,即,可以对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进行协调控制,也就是说,根据第一换流单元的相关数据调整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根据第二换流单元的相关数据调整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这样能够保证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和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可以相互匹配,从而能够保证换流站的功率平衡,进而可以使得整个直流系统的功率平衡,能够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不同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换流站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换流站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4为换流站传统功率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换流站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换流站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换流站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换流站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换流站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换流站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换流站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申请提供的换流站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基于对称双极主接线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10。该柔性直流输电系统10包括两个新能源电场/交流电网11、两个交流电网12、联接变压器13和换流站14。新能源电场/交流电网11可以是风电场/交流电网,也可以是光伏电场/交流电网。换流站14包括换流站1、换流站2、换流站3和换流站4,其中,换流站1与一个新能源电场/交流电网连接,且换流站1和该新能源电场/交流电网之间连接有一个联接变压器13;换流站2与另一个新能源电场/交流电网连接,且换流站2和另一个新能源电场/交流电网之间连接有一个联接变压器13;换流站3与一个交流电网12连接,且换流站3和该交流电网之间连接有一个联接变压器13;换流站4与另一个交流电网12联接,且换流站3与该交流电网之间连接有一个联接变压器13。换流站12包括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分别与新能源电场/交流电网的正极和负极连接,或者分别与交流电网的正极和负极连接。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均可以是换流器,图1中VSC表示电压源换流器。图1中的实线表示直流线路,每个换流站之间的直流线路上连接有直流电抗器L和直流断路器R。图1中虚线表示金属回线,每个换流单元通过金属回线可以维持其对地电压恒定。
本申请提供的换流站控制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实现。计算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控制芯片、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通过JAVA软件实现,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软件。
请参见图2,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换流站控制方法。本实施例以使用该换流站控制方法控制换流站1中的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为例进行描述。该换流站控制方法包括:
S100,获取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入功率值,得到第一输入功率;获取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入功率值,得到第二输入功率,其中,第一输入功率与第二输入功率相同,且第一输入功率为换流站的总输入功率。
在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集中控制时,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入功率值相同,且均为新能源电场/交流电网的总传输功率,新能源电场/交流电网的总传输功率为新能源电场/交流电网输出给换流站的功率,既,换流站的总输入功率。也就是说,第一输入功率是指新能源电场/交流电网输入第一换流单元的功率值,第二输入功率是指新能源电场/交流电网输入第二换流单元的功率值,第一输入功率和第二输入功率均为换流站的总输入功率。在换流站工作过程中,计算机设备可以实时获取第一输入功率和第二输入功率。
S200,获取第一换流单元的实际输出功率值,得到第一实际输出功率;获取第二换流单元的实际输出功率值,得到第二实际输出功率。
第一实际输出功率是指通过第一换流单元输出至另一个换流站中的功率值,第二实际输出功率是指通过第二换流单元输出至另一个换流站中的功率值。理想状态下,第一实际输出功率与第一输入功率相同,第二实际输出功率与第二输入功率相同。但是,在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工作过程中,会消耗一定的功率,则第一实际输出功率与第一输入功率之间会存在偏差,第二实际输出功率与第二输入功率之间会存在偏差。在换流站工作过程中,计算机设备可以实时的获取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二实际输出功率。
S300,根据第二输入功率和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得到第一转移功率;
S400,根据第一输入功率、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一转移功率,调整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第一转移功率是根据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入功率和第一换流单元的实际输出功率计算得到。具体的,假设,第二输入功率为Pset2,第一实际输出功率为Punit1,则第一转移功率ΔP2可以表示为ΔP2=Pset2-Punit1。第一转移功率可以用于对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整。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第一输入功率、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一转移功率,对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整。换句话说,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入功率、第二换流单元的实际输出功率和计算得到的第一转移功率对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整。本实施例对调整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的具体过程不作任何限制。
S500,根据第一输入功率和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得到第二转移功率;
S600,根据第二输入功率、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二转移功率,调整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第二转移功率根据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入功率和第二换流单元的实际输出功率计算得到。具体的,假设,第一输入功率为Pset1,第二实际输出功率为Punit2,则第二转移功率ΔP1可以表示为ΔP1=Pset1-Punit2。第二转移功率可以用于对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整。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第二输入功率、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二转移功率,对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整。换句话说,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入功率、第一换流单元的实际输出功率和计算得到的第二转移功率对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整。本实施例对调整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的具体过程不作任何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换流站控制方法通过获取第一输入功率、第二输入功率、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二实际输出功率的对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和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整,即,可以对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进行协调控制,也就是说,根据第一换流单元的相关数据调整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根据第二换流单元的相关数据调整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这样能够保证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和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可以相互匹配,从而能够保证换流站的功率平衡,进而可以使得整个直流系统的功率平衡,能够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请参见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400根据第一输入功率、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一转移功率,调整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包括:
S410,根据第一输入功率、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一转移功率,确定第一输出功率参考值;
S420,根据第一输出功率参考值调整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在根据第一输入功率、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一转移功率计算得到第一输出功率参考值后,将第一输出参考值按照传统的换流站功率控制模式进行控制得到调整后的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传统的换流站功率控制模式如图4所示。图4中,Pact1表示第一换流单元的有功功率参考值,即,第一输出功率参考值,Qact1表示第一换流单元的的无功功率参考值,idref表示计算得到的d轴电流分量,iqref表示计算得到的q轴电流分量,Ud表示第一换流单元的d轴实际电压分量,Uq表示第一换流单元的q轴实际电压分量,id表示第一换流单元的d轴实际电流分量,iq表示第一换流单元的q轴实际电流分量,P表示第一换流单元的实际有功功率,Q表示第一换流单元的实际无功功率,Vd表示第一换流单元d轴输出电压参考值,与Vq表示第一换流单元q轴输出电压参考值。第一换流单元可以根据第一输出功率参考值调整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具体的,第一输出功率参考值Pact1可以表示为:Pact1=Pset1-Punit2+ΔP2
请参见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600根据第二输入功率、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二转移功率,调整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包括:
S610,根据第二输入功率、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二转移功率,确定第二输出功率参考值;
S620,根据第二输出功率参考值调整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在根据第二输入功率、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二转移功率计算得到第二输出功率参考值后,将第二输出参考值按照传统的换流站功率控制模式进行控制得到调整后的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具体的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可以根据第二输出功率参考值参调整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具体的,第二输出功率参考值Pact2可以表示为:Pact2=Pset2-Punit1+ΔP1
请参见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换流站控制方法还包括:
S700,根据预设功率速度,调整第一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节速度和第二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节速度。
预设功率速率可以是由工作人员电力标准DL/T5426高压输电系统的工程设计的功率变换速率的要求进行设置。计算机设备根据预设功率速度,可以调整第一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节速度和第二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节速度。这样可以保证对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和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进行稳定的调节,从而可以避免出现功率变化过大或过小而造成的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不稳定的情况。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的变化速率可以为0.9Pn/80ms,其中,Pn为第一换流单元或者第二换流单元的有功功率的功率额定值。
请参见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换流站控制方法还包括:
S810,判断第一转移功率是否超过预设范围;
S820,若第一转移功率未超过预设范围,则将第一转移功率记为零;
S830,判断第二转移功率是否超过预设范围;
S840,若第二转移功率未超过预设范围,则将第二转移功率记为零。
预设范围可以由工作人员根据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功率的变化情况进行设置。当第一转移功率超过预设范围,则说明第一实际输出功率与第二输入功率偏差较大,则需要根据第一转移功率对第一实际输出功率进行调整。当第一转移功率未超过预设范围,则说明第一实际输出功率与第二输入功率偏差较小,则无需对第一实际输出功率进行调整,则将第一转移功率记为零。对于判断第二转移功率是否超过预设范围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对于判断第一转移功率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定第一转移功率的第二转移功率的限制范围,可以避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功率波动时,仍调整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二实际输出功率,这样可以提高该换流站控制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请参见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换流站控制方法还包括:
S910,判断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是否均启动;
S920,若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均启动,则控制第一输入功率为总输入功率的一半,第二输入功率为总输入功率的一半,直至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工作进入稳态。
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换流单元的电气量判断第一换流单元是否启动;通过第二换流单元的电气量判断第二换流单元是否启动。具体的,若第一换流单元或第二换流单元中存在输入电压值,则说明第一换流单元或第二换流单元启动;若第一换流单元或第二换流单元中存在输入功率,则说明第一换流单元或第二换流单元启动。在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都启动时,将第一输入功率设定为总输入功率的一半,且将第二输入功率设定为总输入功率的一半。第一换流单元的整个工作状态为从启动到工作进入稳态,第一换流单元的整个工作状态也是从启动到工作进入稳态。在对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进行集中控制时,第一输入功率和第二输入功率均为总输入功率。由于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的工作状态从启动到稳态时所需的功率较小,则通过在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的工作状态从启动到进入稳态的过程中,将第一输入功率和第二输入功率均设置为总输入功率的一半,可以减少功率的浪费。
请继续参见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换流站控制方法还包括:
S930,判断第一换流单元是否启动;
S940,若第一换流单元启动,则控制第一输入功率按照预设斜率,从零上升至目标功率,其中,目标功率为总输入功率的一半。
在第一换流单元发生故障,维修人员在对第一换流单元的故障进行清除后,第一换流单元需要恢复运行,既,开始启动。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换流单元的电气量判断第一换流单元是否启动,也可以通过其他换流站的电气量判断第一换流单元是否启动,同时也可以是维修人员在将故障清除后,向计算机设备手动输入第一换流单元开始启动。具体的,可以判断第一换流单元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第一换流单元的工作是否进入稳态。若第一换流单元的工作进入稳态,则说明书第一换流单元启动。预设斜率可以由工作人员根据目标功率以及第一换流单元的相关参数进行设定。第一换流单元在启动到稳态这个过程中的输入功率为总输入功率的一半,则将第一输入功率按照预设斜率从零逐渐的上升到目标功率,在第一换流单元的工作进入稳态时,再将第一输入功率设定为总输入功率。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输入功率按照预设功率逐渐上升至目标功率,可以防止第一换流单元在恢复工作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功率波动,对第一换流单元本身造成损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换流站控制方法还包括:判断第二换流的单元是否启动;若第二换流单元启动,则控制第一输入功率按照预设斜率,从零上升至目标功率。在第二换流单元发生故障,维修人员在对第二换流单元的故障进行清除后,第二换流单元需要恢复运行,既,开始启动。对第二换流单元恢复运行的具体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对第一换流单元故障恢复运行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第一换流单元的工作状态由启动到稳定、集中控制和故障清除后恢复过程中的第一输入功率不同,第二换流单元的工作状态由启动到稳定、集中控制和故障清除后恢复过程中的第二输入功率不同,则可以采用如图9所示的方法选择第一输入功率和第二输入功率,图中Pref表示总输入功率,Ctrl1为一个三通开关,Ctrl2为一个二通开关。当Ctrl1=0,Ctrl2=0,第一换流单元31的第一输入功率为总输入功率的一半,第二换流单元32的第二输入功率为总输入功率的一半,此时,第一换流单元的工作状态和第二换流单元的工作状态均为从启动到稳态,即为上述图8所述的实施例描述的过程。当Ctrl1=2,Ctrl2=1,第一换流单元31的第一输入功率为总输入功率,第二换流单元32的第二输入功率为总输入功率,此时,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的工作状态为功率集中控制过程,即为上述图2、图3、图5和图6所述的实施例描述的过程。当Ctrl1=1,Ctrl2=0,第一换流单元的第一输入功率按照预设斜率从零上升至目标功率,第二换流单元的第二输入功率按照预设斜率从零上升至目标功率,此时,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的工作状态为故障清除后恢复运行的过程,即为上述图8所述的实施例描述的过程。在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的工作进入稳态后,将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的工作状态切换为功率集中控制的过程。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中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请参见图10,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换流站控制装置20,包括获取模块100、确定模块200和调整模块300。其中,
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入功率值,得到第一输入功率;获取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入功率值,得到第二输入功率,其中,第一输入功率与第二输入功率相同,第一输入功率为换流站的总输入功率;
获取模块100还用于获取第一换流的单元的实际输出功率值,得到第一实际输出功率;获取第二换流单元的实际输出功率值,得到第二实际输出功率;
确定模块200用于根据第二输入功率和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得到第一转移功率;
调整模块300用于根据第一输入功率、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一转移功率,调整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确定模块200还用于根据第一输入功率和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得到第二转移功率;
调整模块300还用于根据第二输入功率、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二转移功率,调整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模块300还用于根据第一输入功率、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一转移功率,确定第一输出功率参考值;根据第一输出功率参考值调整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模块300还用于根据第二输入功率、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二转移功率,确定第二输出功率参考值;根据第二输出功率参考值调整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模块300还用于根据预设功率速度,调整第一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节速度和第二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节速度。
请参见图11,在一个实施例中,换流站控制装置20还包括第一判断模块400。
第一判断模块400用于判断第一转移功率是否超过预设范围,若第一转移功率未超过的预设范围,则将第一转移功率记为零;
第一判断模块400还用于判断第二转移功率是否超过预设范围,若第二转移功率未超过预设范围,则将第二转移功率记为零。
请继续参见图10,在一个实施例中,换流站控制装置20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500。
第二判断模块500用于判断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是否均启动;若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均启动,则控制第一输入功率为总输入功率的一半,第二输入功率为总输入功率的一半,直至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工作进入稳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判断模块500还用于判断第一换流单元是否启动,若第一换流单元启动,则控制第一输入功率按照预设斜率,从零上升至目标功率,其中,目标功率为总输入功率的一半。
关于上述换流站控制装置20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换流站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换流站控制装置20中的各个模块可以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装置、各模块或者各单元可以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装置或模块对应的操作。
请参见图12,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2所示。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第一输入功率、第二输入功率、总输入功率、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二实际输出功率等。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计算机设备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换流站控制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2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入功率值,得到第一输入功率;获取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入功率值,得到第二输入功率,其中,第一输入功率与第二输入功率相同,且第一输入功率为换流站的总输入功率;
获取第一换流单元的实际输出功率值,得到第一实际输出功率;获取第二换流单元的实际输出功率值,得到第二实际输出功率;
根据第二输入功率和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得到第一转移功率;
根据第一输入功率、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一转移功率,调整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根据第一输入功率和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得到第二转移功率;
根据第二输入功率、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二转移功率,调整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第一输入功率、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一转移功率,确定第一输出功率参考值;根据第一输出功率参考值调整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第二输入功率、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二转移功率,确定第二输出功率参考值;根据第二输出功率参考值调整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预设功率速度,调整第一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节速度和第二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节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判断第一转移功率是否超过预设范围;若第一转移功率未超过预设范围,则将第一转移功率记为零;判断第二转移功率是否超于预设范围;若第二转移功率未超过预设范围,则将第二转移功率记为零。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判断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是否均启动;若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均启动,则控制第一输入功率为总输入功率的一半,第二输入功率为总输入功率的一半,直至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工作进入稳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判断第一换流单元是否启动;若第一换流单元启动,则控制第一输入功率按照预设斜率,从零上升至目标功率,其中,目标功率为总输入功率的一半。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入功率值,得到第一输入功率;获取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入功率值,得到第二输入功率,其中,第一输入功率与第二输入功率相同,且第一输入功率为换流站的总输入功率;
获取第一换流单元的实际输出功率值,得到第一实际输出功率;获取第二换流单元的实际输出功率值,得到第二实际输出功率;
根据第二输入功率和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得到第一转移功率;
根据第一输入功率、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一转移功率,调整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根据第一输入功率和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得到第二转移功率;
根据第二输入功率、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二转移功率,调整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第一输入功率、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一转移功率,确定第一输出功率参考值;根据第一输出功率参考值调整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第二输入功率、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第二转移功率,确定第二输出功率参考值;根据第二输出功率参考值调整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预设功率速度,调整第一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节速度和第二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节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判断第一转移功率是否超过预设范围;若第一转移功率未超过预设范围,则将第一转移功率记为零;判断第二转移功率是否超于预设范围;若第二转移功率未超过预设范围,则将第二转移功率记为零。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判断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是否均启动;若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均启动,则控制第一输入功率为总输入功率的一半,第二输入功率为总输入功率的一半,直至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工作进入稳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判断第一换流单元是否启动;若第一换流单元启动,则控制第一输入功率按照预设斜率,从零上升至目标功率,其中,目标功率为总输入功率的一半。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换流站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换流单元和第二换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入功率值,得到第一输入功率;获取所述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入功率值,得到第二输入功率,其中,所述第一输入功率与所述第二输入功率相同,且所述第一输入功率为换流站的总输入功率;
获取所述第一换流单元的实际输出功率值,得到第一实际输出功率;获取所述第二换流单元的实际输出功率值,得到第二实际输出功率;
根据所述第二输入功率和所述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得到第一转移功率;
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功率、所述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和所述第一转移功率,调整所述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功率和所述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得到第二转移功率;
根据所述第二输入功率、所述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所述第二转移功率,调整所述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功率、所述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和所述第一转移功率,调整所述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功率、所述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和所述第一转移功率,确定第一输出功率参考值;
根据所述第一输出功率参考值调整所述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输入功率、所述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所述第二转移功率,调整所述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输入功率、所述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所述第二转移功率,确定第二输出功率参考值;
根据所述第二输出功率参考值调整所述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预设功率速度,调整所述第一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节速度和所述第二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节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转移功率是否超过预设范围;
若所述第一转移功率未超过所述预设范围,则将所述第一转移功率记为零;
判断所述第二转移功率是否超于所述预设范围;
若所述第二转移功率未超过所述预设范围,则将所述第二转移功率记为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换流单元和所述第二换流单元是否均启动;
若所述第一换流单元和所述第二换流单元均启动,则控制所述第一输入功率为所述总输入功率的一半,所述第二输入功率为所述总输入功率的一半,直至所述第一换流单元和所述第二换流单元工作进入稳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换流单元是否启动;
若所述第一换流单元启动,则控制所述第一输入功率按照预设斜率,从零上升至目标功率,其中,所述目标功率为所述总输入功率的一半。
8.一种换流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入功率值,得到第一输入功率;获取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入功率值,得到第二输入功率,其中,所述第一输入功率与所述第二输入功率相同,且所述第一输入功率为换流站的总输入功率;
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换流的单元的实际输出功率值,得到第一实际输出功率;获取所述第二换流单元的实际输出功率值,得到第二实际输出功率;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输入功率和所述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得到第一转移功率;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功率、所述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和所述第一转移功率,调整所述第一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输入功率和所述第二实际输出功率,得到第二转移功率;
调整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输入功率、所述第一实际输出功率和所述第二转移功率,调整所述第二换流单元的输出功率。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0946259.0A 2020-09-10 2020-09-10 换流站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2021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6259.0A CN112202195B (zh) 2020-09-10 2020-09-10 换流站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6259.0A CN112202195B (zh) 2020-09-10 2020-09-10 换流站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2195A true CN112202195A (zh) 2021-01-08
CN112202195B CN112202195B (zh) 2023-01-24

Family

ID=74015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46259.0A Active CN112202195B (zh) 2020-09-10 2020-09-10 换流站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0219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75454A1 (en) * 2010-01-20 2011-07-21 Williams Bertrand J Dual-Loop Dynamic Fast-Tracking MPPT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4300570A (zh) * 2014-10-31 2015-01-21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全站无功功率控制方法
CN105720589A (zh) * 2016-04-06 2016-06-29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换流站无功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9787534A (zh) * 2019-02-28 2019-05-21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高压直流供电的变频器和变频控制装置
CN110808602A (zh) * 2019-11-15 2020-02-18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改进附加频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75454A1 (en) * 2010-01-20 2011-07-21 Williams Bertrand J Dual-Loop Dynamic Fast-Tracking MPPT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4300570A (zh) * 2014-10-31 2015-01-21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全站无功功率控制方法
CN105720589A (zh) * 2016-04-06 2016-06-29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换流站无功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9787534A (zh) * 2019-02-28 2019-05-21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高压直流供电的变频器和变频控制装置
CN110808602A (zh) * 2019-11-15 2020-02-18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改进附加频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ENGLIANG WANG等: "A Reactive Power Consumption Model of Inverter Station of LCC-HVDC Based on RBF Neural Network", 《2019 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DESIGN (ISCID)》 *
佘冯建等: "基于智能多代理系统的VSC-MTDC系统分布式控制策略", 《电力自动化设备》 *
赵宇明等: "柔性直流配电网控制保护系统设计与策略研究", 《供用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2195B (zh) 202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igatos Intelligent renewable energy systems: modelling and control
KR102167903B1 (ko) 전기 그리드 교란들의 연료 전지 시스템 라이드-스루
Li et al. Control of a solid oxide fuel cell power plant in a grid-connected system
CN111064179B (zh) 多馈入直流系统功率恢复阶段保证电压安全性的综合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449962B (zh) 储能调频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EP3754807A1 (en) Substation direct-current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power storage method
EP3823152A1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conversion circuit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13489080B (zh) 电池电量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329488B2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nverter circuit, and program
CN112202195B (zh) 换流站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US20230279571A1 (en) Electrolyzer power management and power system control
CN116683545A (zh) 一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5310678A (zh) 电力市场出清优化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190020B2 (en) Direct current voltage coordination control method
CN112952881A (zh) 电力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2865670A (zh) 一种能量优化管理系统、方法、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
JP4396173B2 (ja) 燃料電池の制御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7404284B2 (ja) 分散型電源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113346518B (zh) 电压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04714B (zh) 配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76980A (zh) 高压连锁脱网风险的预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EP4283813A1 (en) Water electrolysis system managing power supply of renewable energy
CN112769117B (zh) 一种防止直流电网过电压的控制方法
CN116742683B (zh) 一种兼具构网功能与直流电压稳定能力的换流阀控制方法
CN105515064B (zh) 受端电网直流功率紧急控制措施量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