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95762A - 基于液压阻尼器的复摩擦摆隔震支座 - Google Patents

基于液压阻尼器的复摩擦摆隔震支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95762A
CN112195762A CN202011008337.9A CN202011008337A CN112195762A CN 112195762 A CN112195762 A CN 112195762A CN 202011008337 A CN202011008337 A CN 202011008337A CN 112195762 A CN112195762 A CN 1121957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support
hydraulic damper
plate
r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083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强
刘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00833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957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95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957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04Bearings; Hin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04Bearings; Hinges
    • E01D19/041Elastomeric bear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液压阻尼器的复摩擦摆隔震支座,包括上支座板(1)、下支座板(2)、中心主轴(3)、夹板(4)、凹球面板(5)、等半径双球面滑块(6)和侧移耗能装置,等半径双球面滑块(6)位于中央,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发生运动并消耗能量;中心主轴(3)与上支座板(1)、凹球面板(5)焊接形成一个整体;支座的侧移耗能装置中:在环框(7)内部沿四个方向共布置四个液压阻尼器(11),高阻尼橡胶(8)为环形波浪状提供支座在水平方向足够的耗能能力;高强抗皱型天然纤维织物环带保证支座在竖向不被拉脱,同时连接环框(7)和下支座板(2)在竖向一同运动。解决了上部结构倾覆问题,最大限度的提升了复摩擦摆隔震支座的隔震耗能性能。

Description

基于液压阻尼器的复摩擦摆隔震支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桥梁及大型特高压电气设备的减隔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抗拔抗倾覆复摩擦摆隔震支座领域。
背景技术
隔震支座是设置于建筑、桥梁、大型电气设备底部的减隔震装置,既要承担上部结构的自重,又要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具有减小地震动输入、消耗地震能量的作用。摩擦摆隔震支座是一种具有较高减隔震效果的支座,其基本原理为:地震作用下,支座的上下支座板将发生相对滑动,滑块的凸球面与支座板的凹球面滑动摩擦耗能,减小地震动输入,消耗地震能量。
普通的摩擦摆隔震支座的结构没有竖向约束,即当作用于支座上的竖向压力变为向上的拉力时,上支座板将被拉起,与滑块的上表面脱离,导致支座不能产生滑动摩擦力耗能,甚至导致上部结构整体倾覆。特别是用于高层建筑或大型变压器设备时,由于上部结构在水平作用下降产生巨大的倾覆力矩,会使部分支座上的压力转变成拉力,因而摩擦摆隔震支座必须配有抗拔抗倾覆措施才能应用于工程。
抗拔措施需要满足既限制支座竖向位移又不限制支座水平位移,因而需要设置一定的连接机构来实现。目前摩擦摆隔震支座的抗拔措施中用的连接机构主要是滑槽类机构,滑槽类机构理论上可以提供竖向的约束,同时不限制水平运动。
经检索,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921074466.0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无抬升单向型摩擦摆支座”,包括底座承重结构和上支座板承重结构,底座承重结构包括下支座板,上支座板承重结构包括上支座板组件;隔震支撑结构设于所述底座承重结构和上支座板承重结构之间,包括球冠滑动单元和活塞滑动单元,所述活塞滑动单元包括设于所述下支座板滑动槽内的活塞、设于该活塞顶部的转动耐磨板,所述球冠滑动单元包括设于所述转动耐磨板内的球冠,以及设于该球冠顶部的隔震耐磨板;限位结构包括限位装置和剪力销。本实用新型的支座通过在摩擦摆支座底部增加一对摩擦副,实现支座正常工况下桥梁因温度、制动产生的水平滑动而不抬升梁体。在单向型摩擦摆支座在接受地震工况下时,震动力由桥体传递到底座承重结构,之后传递到隔震支撑结构,通过设置在剪力销上的U型或V型剪断面承受横向震动力按指定方向发生断裂,将摆动面解锁从而降低震动造成的损害,起到减隔震的作用。该实用新型专利创新点在于对于正常工况和地震工况下支座形式不同,但由于发生地震便会导致支座剪力销断裂,因而支座无法反复使用,震后需重新安装支座较为麻烦,同时由于不能保证剪力销一定断裂会导致支座性能大幅下降。由于结构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无法得到保护,环境对结构的侵蚀也会导致支座性能下降,所以当前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很难同时满足诸多要求。申请号为201820400478.7的实用新型“抗拔复摆摩擦摆支座”,包括上座板和下座板,上座板和下座板为长条形,且上座板和下座板为“十”字交叉设置,在上座板下方设置有上中间板,在上座板下方长边两侧设置有相对的“L”型上挂板,该“L”型上挂板与上座板下表面形成上卡槽,在上中间板与上卡槽对应一侧设置有上卡台,上卡台插入上卡槽中,上座板的下表面为圆弧状,“L”型上挂板为圆弧状;在下座板上方设置有下中间板,在下座板上方的长边两侧设置有相对的“L”型下挂板,该“L”型下挂板与下座板上表面形成下卡槽,在下中间板与下卡槽对应一侧设置有下卡台,下卡台插入下卡槽中,下座板的上表面为圆弧状,“L”型下挂板为圆弧状;在上中间板上方设置有上连接凹槽,在上中间板下方设置有球缺状的下连接凹槽,在上连接凹槽和下连接凹槽之间设置有第一通孔,在下中间板的上方设置有球缺型凸起,在球缺型凸起的下方设置有球缺槽,在球缺槽内设置有中心带有第二通孔的下中间转动板,在与该球缺槽对应的下中间板上设置有第三通孔,在球缺凸起和球缺槽之间设置有锥形的第四通孔,上中间板和下中间板之间通过抗拔螺栓连接:在上中间板和下中间板的两侧边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该实用新型改变了摩擦摆隔震支座原有的形式,将支座板改为弧形的滑槽,水平地震作用下,由于上中间板和下中间板有一定高度,将会在上下中间板与上下座板接触处产生一定的弯矩,进而导致滑槽中产生很大的摩擦力,影响支座的水平位移,降低耗能能力。
可见在实际应用中,滑槽类机构的摩擦力往往会导致水平方向并不是完全理想的无约束状态,对支座的水平减隔震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滑槽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加工精度不够或是使用过程中金属锈蚀都将严重影响其滑动能力,进而影响支座的耗能能力。
目前应用的摩擦摆隔震支座缺乏保护措施,上下支座板的摩擦面均暴露在空气中,极易受到环境中的雨水、沙尘、飞虫等异物的入侵,破坏摩擦面,导致支座摩擦性能改变,降低甚至丧失隔震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液压阻尼器的复摩擦摆隔震支座,该隔震支座不仅在水平方向有足够的耗能能力,而且在竖向也提供了很强的抗拔能力,在前人的基础上,该支座密封性良好,可以防止外界异物入侵造成材料腐蚀和结构破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液压阻尼器的复摩擦摆隔震支座,包括上支座板1、下支座板2、中心主轴3、夹板4、凹球面板5、等半径双球面滑块6和侧移耗能装置,其中:
等半径双球面滑块6位于中央,为圆柱形,其上下表面为等半径凸球面,与上下支座板(1、2)的凹球面吻合,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发生运动并消耗能量。
上支座板1与上部结构固接,下支座板2与基础固接;两块夹板4固接在中心主轴3上,中心主轴3上表面与上支座板1焊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中心主轴3下表面与凹球面板5焊接形成一个整体。
支座的侧移耗能装置包括环框7、高阻尼橡胶8、高强抗皱型天然纤维织物环带9、连杆10、销轴14和液压阻尼器11;其中:在环框7内部沿四个方向共布置四个液压阻尼器11,高阻尼橡胶8为环形波浪状,分布在上支座板1外侧,分别与中心主轴3和环框7上表面连接,提供支座在水平方向足够的耗能能力。高强抗皱型天然纤维织物环带9为筒状,其上端与环框7连接并密封,其下端与下支座板2外沿连接并密封,并预留一定的竖向伸缩冗余度;高强抗皱型天然纤维织物环带保证支座在竖向不被拉脱,同时连接环框7和下支座板2在竖向一同运动。液压阻尼器11一端与环框7固结,另一端通过销轴14与连杆10的外侧铰接,连杆10的内侧与中心主轴3之间通过夹板4连接。
进一步公开细节,此处支座的侧移耗能装置还包括高强螺栓12、螺母13,将螺栓12穿过孔洞拧紧螺母13,这样连杆10与液压阻尼器11和夹板4均形成铰链连接。
进一步具体化,下支座板2外形为圆形,中央为圆形凹球面。
进一步具体化,等半径双球面滑块6上下表面为等半径凸球面,与中心主轴3下表面的凹球面板和下支座板的凹球面等半径,从而保证等半径双球面滑块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发生运动并消耗能量并最终可复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液压阻尼器、高阻尼橡胶、高强抗皱型天然纤维织物环带应用于复摩擦摆隔震支座中,使隔震支座既具有水平耗能能力,又具有竖向耗能和抗拔抗倾覆能力,同时还可以防止外界异物入侵造成支座破坏。当隔震支座受到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时,由于支座板和滑块的摩擦面是球面,下支座板在发生水平和竖向运动时,处于凹球面板之间的等半径双球面滑块将发生滑动,以此来减小上支座板的水平运动达到减小地震动的输入的目的,高阻尼橡胶的阻尼力和支座板与滑块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可以消耗水平地震能量。上支座板的竖向运动会牵动环框发生产生竖向运动,进而牵动高强抗皱型天然纤维织物环带,当上支座板将被拉起时,高强抗皱型天然纤维织物环带被张紧,上支座板竖向位移被限制,从而确保上支座板不被拉脱,避免上部结构的整体倾覆。液压阻尼器的应用代替了滑槽机构,避免了滑槽机构摩擦力过大、精度要求过高的缺陷,确保了支座的水平滑动耗能能力。高阻尼橡胶、高强抗皱型天然纤维织物环带将支座密成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密封体,防止外界异物入侵支座,造成结构破坏导致支座失效,大大提高了摩擦摆隔震支座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液压阻尼器的复摩擦摆隔震支座内部轴测示意图。
图2为基于液压阻尼器复摩擦摆隔震支座外观轴测示意图。
图3为基于液压阻尼器的复摩擦摆隔震支座剖面示意图。
图4为基于液压阻尼器的复摩擦摆隔震支座俯视示意图。
图5为液压阻尼器轴测示意图。
图中:1为上支座板;2为下支座板;3为中心主轴;4为夹板;5为凹球面板;6为等半径双球面滑块;7为环框;8为高阻尼橡胶;9为高强抗皱型天然纤维织物环带;10为连杆;11为液压阻尼器;12为高强螺栓;13为螺母;14为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并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基于液压阻尼器的复摩擦摆隔震支座,包括上支座板1、下支座板2、中心主轴3、夹板4、凹球面板5、等半径双球面滑块6、侧移耗能装置:
等半径双球面滑块6位于中央,为圆柱形,其上下表面为等半径凸球面,与上下支座板(1、2)的凹球面吻合,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发生运动并消耗能量。
上支座板1与上部结构(图中未示意)固接,下支座板2与基础(图中未示意)固接;两块夹板4固接在中心主轴3上,中心主轴3上表面与上支座板1焊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中心主轴3下表面与凹球面板5焊接形成一个整体。
进一步具体化,下支座板2外形为圆形,中央为圆形凹球面。等半径双球面滑块6上下表面为等半径凸球面,与中心主轴3下表面的凹球面板和下支座板的凹球面等半径,保证等半径双球面滑块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发生运动并消耗能量并最终可复位。
支座的侧移耗能装置包括环框7、高阻尼橡胶8、高强抗皱型天然纤维织物环带9、连杆10、销轴14和液压阻尼器11;其中:在环框7内部沿四个方向共布置四个液压阻尼器11,高阻尼橡胶8为环形波浪状,分布在上支座板1外侧,分别与中心主轴3和环框7上表面连接,提供支座在水平方向足够的耗能能力。高强抗皱型天然纤维织物环带9为筒状,其上端与环框7连接并密封,其下端与下支座板2外沿连接并密封,并预留一定的竖向伸缩冗余度;高强抗皱型天然纤维织物环带保证支座在竖向不被拉脱,同时连接环框7和下支座板2在竖向一同运动。液压阻尼器11一端与环框7固结,另一端通过销轴14与连杆10的外侧铰接,连杆10的内侧与中心主轴3之间通过夹板4连接。进一步公开细节,此处支座的侧移耗能装置还包括高强螺栓12、螺母13,将螺栓12穿过孔洞拧紧螺母13,这样连杆10与液压阻尼器11和夹板4均形成铰链连接。
当支座受到到水平、竖向荷载同时作用时,液压阻尼器11使得上支座板1在竖直方向与环框7同步运动,同时液压阻尼器11的阻尼力保证支座在水平方向有足够的耗能能力。在水平方向高强抗皱型天然纤维织物环带9类似于刚性连接,保证环框7和下支座板2一同运动。高强抗皱型天然纤维织物环带9的伸缩有一定限度,可以确保支座不被拉脱,防止上部结构倾覆。同时由于支座所处环境未知,高阻尼橡胶8与高强抗皱型天然纤维织物环带9将整个支座围成一个密封体,防止由于雨雪、昆虫,灰尘等异物侵入支座导致橡胶腐蚀和结构的破坏。
作为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上述基于液压阻尼器的复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安装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下支座板2锚固于基础上,并将高强抗皱型天然纤维织物环带9下端与下支座板2外缘连接并密封。
第二步,将上支座板1与中心主轴3焊接,夹板4与中心主轴3焊接,将凹球面板5与中心主轴3焊接。将连杆10的一端放置于两个夹板4之间,将高强螺栓12穿过夹板4和连杆10一端,并拧紧螺母13形成铰接连接。将液压阻尼器11与环框7固结连接,然后将销轴14穿过液压阻尼器11和连杆10的另一端,形成铰接连接。
第三步,将等半径双球面滑块6置于下支座板2的凹球面上,将凹球面板5置于等半径双球面滑块6上,调整液压阻尼器的位置和高强抗皱型天然纤维织物环带9的伸缩,将环框7的外缘与高强抗皱型天然纤维织物环带9的上端连接并密封。
第四步,将高阻尼橡胶7分别与环框6的环形上表面和中心主轴3连接密封。将上支座板1与上部结构锚固,完成支座的安装。
当承受地震荷载时,下支座板2将在水平方向发生滑动。无论支座怎样滑动,液压阻尼器11都可以作出相应的运动,减小上支座板1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而不对其产生水平方向上的阻碍。由于上支座板1、下支座板2与滑块6之间的接触面为球面,因而上支座板1的运动会产生一个竖向分量,加上竖向地震的作用,上支座板1可能发生竖向的运动。由于液压阻尼器在竖向是刚性的,在液压阻尼器的牵动下,环框7将产生与上支座板1同步的竖向运动,而高强抗皱型天然纤维织物环带9下端与下支座板2固定,当上支座板1被拉起时,高强抗皱型天然纤维织物环带9将被张紧,从而限制上支座板1竖向运动,起到抗拔抗倾覆的作用。
作为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高阻尼橡胶,举例而非限定,其主要材料为:天然橡胶,每100克天然橡胶,加入4克细粒子炭黑N115作为补强填充剂,按2:1:0.5:1的比例加入少量氧化锌、硬脂酸、有机小分子、硫化剂(次磺酰胺类、噻唑类)等,并经模压硫化而成,具有耐撕裂,耐磨耗、高弹性的特点;该结构中的高阻尼橡胶布置在上支座外围。上支座外围处为环形波浪状,外侧与环框连接并密封,内侧与中心主轴连接并密封。
作为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高强抗皱型天然纤维织物环带,举例而非限定,其主要材料由配比为2:1:1的纯化木质素磺酸钠,氢氧化钠,亚硫酸钠构成。采用羟基改性的胶原蛋白进行复合焙烘,使得复合凝胶体系中的羟基被封闭,并采用水解胶原体系,通过形成的微颗粒结构,渗透并与织物缝隙内部结合和包覆,有效抑制了织物的泛黄现象,同时具有很高的机械性能和力学强度,可视为刚性。
需要说明的是,材料配方、工艺不是本发明的创新点,本发明可以根据功能和性能要求进行选购获得。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解决了普通复摩擦摆隔震支座可能产生的上部结构倾覆问题,同时又最大限度的提升了复摩擦摆隔震支座的隔震耗能性能,而将整体支座密封也是本发明的一大优势。
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结构与本发明基于液压阻尼器的复摩擦摆隔震支座结构相同或相似,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基于液压阻尼器的复摩擦摆隔震支座,其特征是,包括上支座板(1)、下支座板(2)、中心主轴(3)、夹板(4)、凹球面板(5)、等半径双球面滑块(6)和侧移耗能装置,其中:
等半径双球面滑块(6)位于中央,为圆柱形,其上下表面为等半径凸球面,与上下支座板(1、2)的凹球面吻合,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发生运动并消耗能量;
上支座板(1)与上部结构固接,下支座板(2)与基础固接;两块夹板(4)固接在中心主轴(3)上,中心主轴(3)上表面与上支座板(1)焊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中心主轴(3)下表面与凹球面板(5)焊接形成一个整体;
支座的侧移耗能装置包括环框(7)、高阻尼橡胶(8)、高强抗皱型天然纤维织物环带(9)、连杆(10)、销轴14和液压阻尼器(11);其中:在环框(7)内部沿四个方向共布置四个液压阻尼器(11),高阻尼橡胶(8)为环形波浪状,分布在上支座板(1)外侧,分别与中心主轴(3)和环框(7)上表面连接,提供支座在水平方向足够的耗能能力;高强抗皱型天然纤维织物环带(9)为筒状,其上端与环框(7)连接并密封,其下端与下支座板(2)外沿连接并密封,并预留一定的竖向伸缩冗余度;高强抗皱型天然纤维织物环带保证支座在竖向不被拉脱,同时连接环框(7)和下支座板(2)在竖向一同运动;液压阻尼器(11)一端与环框(7)固结,另一端通过销轴14与连杆(10)的外侧铰接,连杆(10)的内侧与中心主轴(3)之间通过夹板(4)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支座,其特征是,支座的侧移耗能装置还包括高强螺栓(12)、螺母(13),将螺栓(12)穿过孔洞拧紧螺母(13),这样连杆(10)与液压阻尼器(11)和夹板(4)均形成铰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支座,其特征是,下支座板(2)外形为圆形,中央为圆形凹球面。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隔震支座,其特征是,等半径双球面滑块(6)上下表面为等半径凸球面,同时与中心主轴(3)下表面的凹球面板和下支座板(2)的凹球面等半径,从而保证等半径双球面滑块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发生运动并消耗能量并最终可复位。
CN202011008337.9A 2020-09-23 2020-09-23 基于液压阻尼器的复摩擦摆隔震支座 Pending CN1121957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8337.9A CN112195762A (zh) 2020-09-23 2020-09-23 基于液压阻尼器的复摩擦摆隔震支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8337.9A CN112195762A (zh) 2020-09-23 2020-09-23 基于液压阻尼器的复摩擦摆隔震支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95762A true CN112195762A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16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08337.9A Pending CN112195762A (zh) 2020-09-23 2020-09-23 基于液压阻尼器的复摩擦摆隔震支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9576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9072A (zh) * 2021-12-09 2022-04-12 东南大学 自复位桥墩用液压耗能装置、抗震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5506505A (zh) * 2022-11-03 2022-12-23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减震支座和变压器设备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5359A (en) * 1987-09-21 1989-02-21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Method of applying floor vibration-damping work and vibration-damping floor device
JPH01137078A (ja) * 1987-11-25 1989-05-30 Kayaba Ind Co Ltd 制振装置の捩れ防止機構
CN1064516A (zh) * 1991-02-28 1992-09-16 株式会社竹中工务店 地板防震装置
CN1221057A (zh) * 1998-12-25 1999-06-30 西安上善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滑移隔震装置及其用途
JP2000170831A (ja) * 1998-12-08 2000-06-23 Ohbayashi Corp 免震台
BG63551B1 (bg) * 1999-09-28 2002-04-30 Милен ДЕЧКОВ Противосеизмична опора
JP2003278824A (ja) * 2002-03-20 2003-10-02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制振装置
KR100757749B1 (ko) * 2007-02-14 2007-09-11 대한주택공사 구조물 면진장치
CN204551783U (zh) * 2015-02-28 2015-08-12 郑州大学 一种自复位磁流变多维减隔震装置
CN204825621U (zh) * 2015-07-22 2015-12-02 安徽尚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向活动型支座的连杆抗拔装置
CN208346999U (zh) * 2018-03-23 2019-01-08 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自复位结构
CN109594672A (zh) * 2018-12-19 2019-04-09 南华大学 一种摩擦摆隔震系统
CN110453955A (zh) * 2019-07-18 2019-11-15 同济大学 一种防异物抗拔复摩擦摆隔震支座
CN111021571A (zh) * 2019-12-26 2020-04-17 山东大学 一种半主动正负刚度并联自协调减振装置
CN111173161A (zh) * 2020-03-11 2020-05-19 张靖 一种建筑房屋用多维度抗震缓冲底座机构及其实施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5359A (en) * 1987-09-21 1989-02-21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Method of applying floor vibration-damping work and vibration-damping floor device
JPH01137078A (ja) * 1987-11-25 1989-05-30 Kayaba Ind Co Ltd 制振装置の捩れ防止機構
CN1064516A (zh) * 1991-02-28 1992-09-16 株式会社竹中工务店 地板防震装置
JP2000170831A (ja) * 1998-12-08 2000-06-23 Ohbayashi Corp 免震台
CN1221057A (zh) * 1998-12-25 1999-06-30 西安上善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滑移隔震装置及其用途
BG63551B1 (bg) * 1999-09-28 2002-04-30 Милен ДЕЧКОВ Противосеизмична опора
JP2003278824A (ja) * 2002-03-20 2003-10-02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制振装置
KR100757749B1 (ko) * 2007-02-14 2007-09-11 대한주택공사 구조물 면진장치
CN204551783U (zh) * 2015-02-28 2015-08-12 郑州大学 一种自复位磁流变多维减隔震装置
CN204825621U (zh) * 2015-07-22 2015-12-02 安徽尚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向活动型支座的连杆抗拔装置
CN208346999U (zh) * 2018-03-23 2019-01-08 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自复位结构
CN109594672A (zh) * 2018-12-19 2019-04-09 南华大学 一种摩擦摆隔震系统
CN110453955A (zh) * 2019-07-18 2019-11-15 同济大学 一种防异物抗拔复摩擦摆隔震支座
CN111021571A (zh) * 2019-12-26 2020-04-17 山东大学 一种半主动正负刚度并联自协调减振装置
CN111173161A (zh) * 2020-03-11 2020-05-19 张靖 一种建筑房屋用多维度抗震缓冲底座机构及其实施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9072A (zh) * 2021-12-09 2022-04-12 东南大学 自复位桥墩用液压耗能装置、抗震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4319072B (zh) * 2021-12-09 2024-05-03 东南大学 自复位桥墩用液压耗能装置、抗震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5506505A (zh) * 2022-11-03 2022-12-23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减震支座和变压器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53955B (zh) 一种防异物抗拔复摩擦摆隔震支座
CN101333829B (zh) 竖向限位型铅剪切三维隔振装置
CN112195762A (zh) 基于液压阻尼器的复摩擦摆隔震支座
WO2019024552A1 (zh) 一种自复位摩擦摆三维减隔震支座
CN102900153B (zh) 三维铅挤压隔震耗能支座
CN112252504B (zh) 基于气缸原理的复摩擦摆隔震支座
CN109555009B (zh) 一种支撑及梁体减隔震结构体系及其应用
CN201261919Y (zh) 竖向限位型铅剪切三维隔振装置
CN112696076A (zh) 一种sma自复位隔震支座
CN113356668A (zh) 一种新型可更换的剪力墙减震支座
CN107447644B (zh) 一种大跨度桥梁减隔震系统
CN211596377U (zh) 一种带拉索的减隔震支座
CN112160237A (zh) 一种基于高阻尼橡胶的复摩擦摆隔震支座
CN208907263U (zh) 一种具有双重自恢复能力的耗能剪力墙
CN2701938Y (zh) 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
CN113123482A (zh) 一种自复位的球形凹槽消能减震支座
CN205314285U (zh) 一种采用gfrp角钢约束的防屈曲耗能支撑结构
CN107747277B (zh) 一种可更换单元式高阻尼减隔震支座及减震方法
CN206655323U (zh) 一种抗风建筑隔震支座
CN203238528U (zh) 一种用于控制三塔斜拉桥主梁和桥塔纵向响应的结构体系
CN111501537A (zh) 一种球型抗风桥梁支座
CN220724826U (zh) 一种预制箱梁的新型连接装置
CN111579266A (zh) 三层平面框架梁柱子结构抗倒塌性能研究的静力试验装置
CN103726574A (zh) 环布多金属棒钢球型复合阻尼支座
CN215756026U (zh) 一种群塔、多起重设备作业防碰撞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