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3907B - 一种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83907B
CN112183907B CN201910585401.0A CN201910585401A CN112183907B CN 112183907 B CN112183907 B CN 112183907B CN 201910585401 A CN201910585401 A CN 201910585401A CN 112183907 B CN112183907 B CN 1121839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carbon dioxide
data center
determining
a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854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83907A (zh
Inventor
吴美希
李洁
郭亮
何宝宏
张雪丽
王月
谢丽娜
王少鹏
朱晓云
汪刚
吴建
李国强
张松
陶昱
曹播
连雄伟
钟少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Priority to CN2019105854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839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83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3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83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39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数据中心的碳排放源;获取各碳排放源提供电能时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确定该数据中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为每个碳排放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的和;在该数据中心使用各碳排放源产生的电能过程中获取IT负载;确定该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为该数据中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与IT负载的比值。该方法能够准确确定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产生大量的碳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各组织正积极寻找减排的措施和方法,提高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是降低碳排放最有效的方式。
如何确定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能够准确地获取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数据中心的碳排放源;
获取各碳排放源提供电能时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
确定该数据中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为每个碳排放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的和;
在该数据中心使用各碳排放源产生的电能过程中获取IT负载;
确定该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为该数据中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与IT负载的比值。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的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数据中心的碳排放源;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各碳排放源提供电能时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该数据中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为获取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每个碳排放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的和;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该数据中心使用各碳排放源产生的电能过程中获取IT负载;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该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为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该数据中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的IT负载的比值。
由上面的技术方案可见,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确定碳排放源,并获取所有碳排放源提供能量时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以及数据中心使用所有碳排放源提供产生的电能时该数据中心的IT负载;将所述二氧化碳的总量与IT负载的比值作为该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该方案能够准确地获取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数据中心碳排放源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于上述技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几个具体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的确定方法,通过确定碳排放源,并获取所有碳排放源提供能量时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以及数据中心使用所有碳排放源提供产生的电能时该数据中心的IT负载;将所述二氧化碳的总量与IT负载的比值作为该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该方案能够准确地获取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的设备可以为具有简单计算能力、以及获取数据能力的设备,该设备可以为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或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等,也可以为固定设备,如一台PC等。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的确定过程。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的流程示意图。具体步骤为:
步骤101,确定数据中心的碳排放源。
数据中心的碳排放源根据数据中心实际情况确定,如可以包括数据中心本地供电碳排放源,和/或能源网供电碳排放源。
针对能源网供电碳排放源,如使用煤、点、天然气、水、风等能源发电时排放的二氧化碳;
针对数据中心本地供电碳排放源,指数据中心本地供电产生的二氧化碳。
在具体实现时,针对一个数据中心的碳排放源可以只包括数据中心供电碳排放源,也可以只包括能源网供电碳排放源,还可以两者都包括。
参见图2,图2为数据中心碳排放源示意图。图2中的数据中心的碳排放源包括两个,一个为数据中心本地供电碳排放源,一个为能源网供电碳排放源,图2中以两个能源网为例,两个能源网发电时使用的能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步骤102,获取各碳排放源提供电能时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实现获取各碳排放源提供能量时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可以包括如下两种实现方式,但不限于如下两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
针对每个碳排放源收集产生电能时排放的温室气体;
并将收集的温室气体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
确定该碳排放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为转化后的二氧化碳当量。
其中,将收集的温室气体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包括:当收集的温室气体中包括二氧化碳时,直接记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包括与二氧化碳有关的气体,如甲烷,则转化为二氧化碳的当量记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
第二种,
确定该数据中心使用的电能的总和,每个碳排放源的提供的电能的比例,以及提供单位电能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其中,提供单位电能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包括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以及转换后的二氧化碳的当量。
其中,该数据中心使用的电能的总和可以通过电表仪进行测量,每个碳排放源的提供的电能的比例可以为根据实际经验,或测试值配置的值,提供单位电能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可以为根据实际经验,或测试值配置的值。
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可从实时二氧化碳计量器收集,该计量表收集当地能源的数据(如:天然气,柴油,燃料油,煤炭,涡轮机/发电机/燃料电池或其他)。但是,如果没有实时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则应使用发电机制造商的排放和燃料来源数据进行计算。
步骤103,确定该数据中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为每个碳排放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的和。
数据中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即CO2总排放量是指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产生的CO2,包括本地和能源网的二氧化碳排放。
理想情况下,二氧化碳排放将根据输送到现场的实际能源组合来确定(例如,电力可能来自不同的二氧化碳密集型工厂-煤或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水力或风力更多,还必须包括其他能源,如天然气,柴油等)。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将包括所有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CH4),所有排放都需要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
步骤104,在该数据中心使用各碳排放源产生的电能过程中获取IT负载。
这里的IT负载指数据中心中所有IT设备相关的负载,即所有IT设备消耗的电能,包括:计算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以及用户监控或其他方式控制数据中心的补充设备,如KVM切换器,监视器和工作站、PC等。
如在该数据中心消耗1000W电能(该数据中心使用各碳排放源产生的电能)的情况下,该数据中心的IT设备消耗的电能为10W(IT负载)。
步骤105,确定该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为该数据中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与IT负载的比值。
该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的值越小,表明与数据中心的运营相关联的碳使用越少,相应越环保,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CUE)理想值为0。
通过确定碳排放源,并获取所有碳排放源提供能量时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以及数据中心使用所有碳排放源提供产生的电能时该数据中心的IT负载;将所述二氧化碳的总量与IT负载的比值作为该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该方案能够全面、准确地获取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提供一种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的确定装置。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于上述技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301,用于确定数据中心的碳排放源;
第一获取单元302,用于获取第一确定单元301确定的各碳排放源提供电能时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
第二确定单元303,用于确定该数据中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为获取
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每个碳排放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的和;
第二获取单元304,用于在该数据中心使用各碳排放源产生的电能过程中获取IT负载;
第三确定单元305,用于确定该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为第一确定单元301确定的该数据中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与第二确定单元303确定的IT负载的比值。
优选地,
第一获取单元302,具体用于获取各碳排放源提供电能时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时,针对每个碳排放源收集产生电能时排放的温室气体;并将收集的温室气体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确定该碳排放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为转化后的二氧化碳当量。
优选地,
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将收集的温室气体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时,包括:当收集的温室气体中包括二氧化碳时,记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当收集的温室气体中包括与二氧化碳有关的气体,则将该气体转化为二氧化碳的当量记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
优选地,
第一获取单元302,具体用于获取各碳排放源提供电能时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时,确定该数据中心使用的电能的总和,每个碳排放源的提供的电能的比例,以及提供单位电能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其中,提供单位电能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包括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以及转换后的二氧化碳的当量。
优选地,
数据中心的碳排放源包括:数据中心本地供电碳排放源,和/或,能源网供电碳排放源。
上述实施例的单元可以集成于一体,也可以分离部署;可以合并为一个单元,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单元。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确定碳排放源,并获取所有碳排放源提供能量时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以及数据中心使用所有碳排放源提供产生的电能时该数据中心的IT负载;将所述二氧化碳的总量与IT负载的比值作为该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该方案能够准确地获取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数据中心的碳排放源;
获取各碳排放源提供电能时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
确定该数据中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为每个碳排放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的和;
在该数据中心使用各碳排放源产生的电能过程中获取IT负载;所述IT负载为所有IT设备消耗的电能;
确定该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为该数据中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与IT负载的比值;
其中,所述获取各碳排放源提供电能时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包括:
针对每个碳排放源收集产生电能时排放的温室气体;
并将收集的温室气体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
确定该碳排放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为转化后的二氧化碳当量;
或,
确定该数据中心使用的电能的总和,每个碳排放源的提供的电能的比例,以及提供单位电能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其中,提供单位电能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包括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以及转换后的二氧化碳的当量;
所述数据中心的碳排放源包括:
数据中心本地供电碳排放源,和/或,能源网供电碳排放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收集的温室气体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包括:
当收集的温室气体中包括二氧化碳时,记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
当收集的温室气体中包括与二氧化碳有关的气体,则将该气体转化为二氧化碳的当量记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
3.一种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数据中心的碳排放源;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各碳排放源提供电能时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该数据中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为获取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每个碳排放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的和;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该数据中心使用各碳排放源产生的电能过程中获取IT负载;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该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为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该数据中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的IT负载的比值;
其中,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各碳排放源提供电能时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时,针对每个碳排放源收集产生电能时排放的温室气体;并将收集的温室气体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确定该碳排放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为转化后的二氧化碳当量;
或,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各碳排放源提供电能时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时,确定该数据中心使用的电能的总和,每个碳排放源的提供的电能的比例,以及提供单位电能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其中,提供单位电能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包括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以及转换后的二氧化碳的当量;
其中,数据中心的碳排放源包括:数据中心本地供电碳排放源,和/或,能源网供电碳排放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将收集的温室气体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时,包括:当收集的温室气体中包括二氧化碳时,记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当收集的温室气体中包括与二氧化碳有关的气体,则将该气体转化为二氧化碳的当量记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
CN201910585401.0A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21839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5401.0A CN112183907B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5401.0A CN112183907B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3907A CN112183907A (zh) 2021-01-05
CN112183907B true CN112183907B (zh) 2023-10-27

Family

ID=73914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85401.0A Active CN112183907B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8390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9808A (zh) * 2012-01-17 2012-07-25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对数据中心进行能耗管理的方法与设备
CN103345706A (zh) * 2013-07-11 2013-10-09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心碳排放效率的评价方法
WO2014209370A1 (en) * 2013-06-28 2014-12-31 Schneider Electric It Corporation Calculating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in data center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9808A (zh) * 2012-01-17 2012-07-25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对数据中心进行能耗管理的方法与设备
WO2014209370A1 (en) * 2013-06-28 2014-12-31 Schneider Electric It Corporation Calculating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in data centers
CN103345706A (zh) * 2013-07-11 2013-10-09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心碳排放效率的评价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新能源应用:研究现状与趋势》;邓维 等;《计算机学报》;20130331;第36卷(第3期);第582-59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3907A (zh)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upecki et al. Energy analysis of a 10 kW-class power-to-gas system based on a solid oxide electrolyzer (SOE)
KR101723010B1 (ko) 탄소 풋프린트를 포함하는 데이터 센터 환경 영향들의 할당 및 저감
Georgiou et al. On the value of liquid-air and pumped-thermal electricity storage systems in low-carbon electricity systems
Clerjon et al. Matching intermittency and electricity storage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ime scale analysis: an energy return on investment comparison
CN102263418B (zh) 混合能源发电系统的装置容量配置方法
CN107967560A (zh) 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US11922523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program for acquiring power generation information and generating proposal information including a type of electric power to be selected
JP6669148B2 (ja) エネルギーシステム最適化装置
Shengnan et al. Low-carbon economic dispatching for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based on coordinated optimization of power to gas and carbon capture power plant
CN115186028A (zh) 碳强度的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Wang et al. Research on field testing and assessment technology of ocean energy converters
Sun et al. A multi-model method to assess the value of power-to-gas using excess renewable
CN112183907B (zh) 一种数据中心的碳使用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KR20120022077A (ko) 다양한 에너지원을 이용한 신재생 에너지 발전 시스템
JP5573258B2 (ja) 電力制御装置、電力制御システム、蓄電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280316B1 (ko) 부유식 해상 풍력 터빈 테스트를 위한 그리드 시뮬레이터 장치
JP2020028137A (ja) エネルギーシステム最適化装置
JP7047547B2 (ja) エネルギーシステム最適化装置
You et al. Analysis on Participation Strategy of Independent Energy Storage Station in Electricity Spot Market
Xie et al. Optimal Energy Scheduling in Seaport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
Kong et al. Optimal energy source selection and capacity planning for green datacenters
Winner et al. Carbon Emissions Resulting from Different Power Flow Models for Dispatch
Rosales et al. Assessing DICT carbon footprint contribution through employees’ practices in operating its ICT devices and equipment
Lazaroiu et al. Evaluating the Efficiency of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Photovoltaic, Wind Turbine, Battery Bank, and Hydrogen Storage
Yu et al. Study on metrics model for energy efficiency in data cent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