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1616B - 任务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任务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81616B CN112181616B CN202010977053.4A CN202010977053A CN112181616B CN 112181616 B CN112181616 B CN 112181616B CN 202010977053 A CN202010977053 A CN 202010977053A CN 112181616 B CN112181616 B CN 1121816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nic device
- task
- background task
- application
- distributed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66—Transaction process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8—Program initiating; Program switching, e.g. by interrupt
- G06F9/4806—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 G06F9/4843—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by program, e.g. task dispatcher, supervisor, operating system
- G06F9/4881—Scheduling strategies for dispatcher, e.g. round robin, multi-level priority queu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6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electively disabling software appl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0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 G06F11/302—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where the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is a software system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51—Monitoring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of the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e.g. monitoring the presence of processing resources, peripherals, I/O links, software program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8—Program initiating; Program switching, e.g. by interrupt
- G06F9/4806—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 G06F9/4843—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by program, e.g. task dispatcher, supervisor, operating system
- G06F9/4881—Scheduling strategies for dispatcher, e.g. round robin, multi-level priority queues
- G06F9/4893—Scheduling strategies for dispatcher, e.g. round robin, multi-level priority queues taking into account power or heat criteria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2—Event management; Broadcasting; Multicasting; Not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一种任务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在该方法中,第一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分布式系统,第二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二分布式系统。第二电子设备可响应于第一用户操作,通过第二分布式系统向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分布式系统发送第一后台任务请求。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是否满足。当该任务执行条件满足时,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分布式系统向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分布式系统发送第一通知。响应于接收到的第一通知,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第二分布式系统通知第一应用执行第一后台任务。这样,可提高后台任务执行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任务执行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手机、智能手表、手环等电子设备中系统可获得所安装应用的后台任务,并根据后台任务监测设备状态信息,例如时间、电池状态、网络连接状态等。在特定的条件或者时间,电子设备可处理多个后台任务。例如当电子设备开始充电,且电子设备连接到Wi-Fi时执行推送通知的任务或同步数据的任务。这样,可减少因需执行后台任务系统被频繁唤醒的情况,增加电子设备连续睡眠的时间,从而降低系统功耗并降低电子设备中内存和处理器的开销。
然而,对于智能手表、手环这些电子设备来说,内存和处理器的处理能力有限。当内存和处理器占用较大时,智能手表、手环这些电子设备难以进行设备状态信息的监测,不利于后台任务的执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任务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当手机通过手机的分布式系统监测到智能手表的任务执行条件满足时,即可触发智能手表执行后台任务。由于手机处理器处理能力、内存远比智能手表强大,可减少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在内存和处理器占用较大时,难以进行任务执行条件监测的情况,从而提高后台任务执行的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任务处理系统,该系统包含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该第一电子设备与该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该第一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分布式系统,该第二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二分布式系统,该第二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应用;其中:该第二电子设备,用于响应于通过该第一应用接收到的第一用户操作,通过该第二分布式系统向该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分布式系统发送第一后台任务请求,该第一后台任务请求携带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该第一电子设备,用于响应于接收到该第一后台任务请求,通过该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该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是否满足;该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当监测到满足该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时,通过该第一分布式系统,向该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分布式系统发送第一通知,该第一通知用于通知该第一应用执行该第一后台任务;该第二电子设备,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的该第一通知,通过该第二分布式系统通知该第一应用执行该第一后台任务。
实施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任务执行条件满足时,即可触发第二电子设备执行后台任务。这样,在第一电子设备处理器处理能力、内存远比第二电子设备强大的情况下,可减少第二电子设备在内存和处理器占用较大时,难以进行任务执行条件监测的情况,从而提高后台任务执行的效率。
例如,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第二电子设备为智能手表。手机安装第一分布式系统,智能手表安装第二分布式系统。分布式系统例如是鸿蒙系统。手机的处理器处理能力以及内存可远比智能手表、手环强大。因此,手机这一电子设备可作为核心设备,通过手机安装的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其他设备(例如安装第二分布式系统的智能手表)的任务执行条件。当手机通过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到智能手表的任务执行条件满足时,即可触发智能手表执行后台任务。这样,由于手机处理器处理能力、内存远比智能手表强大,可减少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在内存和处理器占用较大时,难以进行任务执行条件监测的情况,从而提高后台任务执行的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任务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该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该第二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应用,该方法包括:该第一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分布式系统,该第二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二分布式系统;该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该第一应用接收第一用户操作;响应于该第一用户操作,该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该第二分布式系统向该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分布式系统发送第一后台任务请求,该第一后台任务请求携带该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该第一后台任务请求用于该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该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是否满足;该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一通知,该第一通知用于通知该第一应用执行该第一后台任务;响应于接收到的该第一通知,该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该第二分布式系统通知该第一应用执行该第一后台任务。
实施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第二电子设备的任务执行条件可由第一电子设备进行监测。当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任务执行条件满足时,即可触发第二电子设备执行后台任务。这样,在第一电子设备处理器处理能力、内存远比第二电子设备强大的情况下,可减少第二电子设备在内存和处理器占用较大时,难以进行任务执行条件监测的情况,从而提高后台任务执行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于作用在第二电子设备上的第一用户操作来触发第一应用生成后台任务,还可以是作用在已连接的第一电子设备上用户界面的用户操作触发。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后台任务还可以是应用预先通过鸿蒙KIT发送到任务调度SA的任务调度器中,无需用户操作触发,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其中,第一后台任务请求可携带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的ID、执行该第一后台任务的应用包名。该第一后台任务请求还可携带执行该第一后台任务的设备的标识。
举例说明,该第一后台任务请求可用于请求执行畅联通话账号关联的联系人信息的同步。任务执行条件可包含:一、第二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大于30%。二、第二电子设备成功连接到Wi-Fi,并可通过Wi-Fi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任务的ID可唯一标识该后台任务。执行该后台任务的应用可通过应用包名指示,该应用可以是手表应用C。当检测到满足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模块发送第一通知。第一通知可用于通知手表应用C开始执行第一后台任务的ID对应的后台任务,即数据同步的后台任务。第二电子设备中手表应用C调用硬件模块执行数据同步。
第一电子设备可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该通信连接可以是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例如Wi-Fi连接,蓝牙连接),也可以是移动网络连接(例如通过3G、LTE、5G等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或WAN技术建立的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应用为该第二电子设备安装的联系人应用,该第一后台任务为该第一应用的联系人同步的后台任务;该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该第二分布式系统通知该第一应用执行该第一后台任务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该第一应用显示第一提示,该第一提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应用已进行联系人同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还可通过分布式数据管理查询第一应用是否处于运行状态,当第一应用处于运行状态时,才通知该第一应用执行该第一后台任务。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该第二分布式系统,将该分布式数据管理中的数据同步到该第一电子设备;其中,该分布式数据管理中的数据是该第一电子设备确定该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是否满足的参考因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分布式数据管理中的数据可包含第一电子设备监测的设备状态参数,设备状态参数可包含本地设备的设备状态参数和远端设备的设备状态参数。其中:(1)本地设备的设备状态参数例如包含:本地设备是否处于空闲状态、设备时间参数、设备连接状态、设备电池状态、设备存储状态、网络连接状态。(2)远端设备的设备状态参数例如包含:远端设备是否处于空闲状态、设备时间参数、设备连接状态、设备电池状态、设备存储状态、网络连接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分布式数据管理中的数据包含以下至少一种数据:该第一应用在该第二电子设备上使用的频繁程度、该第一后台任务执行的历史统计时长;该分布式数据管理中的数据,还是该第一电子设备确定该第一后台任务的优先级的参考因子,该优先级用于该第一电子设备确定该第二电子设备的多个后台任务执行的先后顺序。其中:
(一)后台任务的优先级由应用的使用的频繁程度确定
其中,第一电子设备可获得本地应用/远端设备的应用的使用频次、每天使用时间统计,根据应用的使用频次和每天使用时间统计确定应用的后台任务的优先级。使用频次越高、每天使用时间越长,应用的后台任务的优先级越高。
远端设备的应用的使用频次、每天使用时间统计可从分布式数据管理中获得。第一电子设备中分布式数据管理可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同步,从而获得第二电子设备中各应用当前最新数据。
任务队列管理器可将应用划分为以下几种:(A)用户经常运行的应用,(B)用户比较经常运行的应用,(C)用户比较经常运行但不是每天都运行的应用,(D)用户不频繁运行的应用,(E)用户从未运行的应用。第一电子设备根据上述(A)~(E)的统计,将对应的后台任务的优先级设置依次降低。
(二)后台任务的优先级由后台任务执行的历史统计的时长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可获得后台任务执行的历史统计的时长。历史统计的时长越长的后台任务的任务优先级越低,历史统计的时长越短的后台任务的任务优先级越高。例如,任务队列管理器还可将应用划分为以下几种:(A)当前正在交互的应用的后台任务,(B)上次已检测到满足任务执行条件但未执行的后台任务,(C)历史统计的时长小于设定阈值的10%的后台任务,(D)历史统计的时长大于设定阈值的10%且小于设定阈值的50%的后台任务,(E)历史统计的时长大于设定阈值的50%且小于设定阈值的90%的后台任务,(F)历史统计的时长大于设定阈值的后台任务。第二电子设备根据上述(A)~(F)的统计,将对应的后台任务优先级设置依次降低。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后台任务的执行条件包含:该第二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大于30%、该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无线保真Wi-Fi连接到通信网络。
例如,“1+8+N”战略中,“1”是指手机可作为核心设备,“8”是指4个大屏设备(个人计算机、平板、智慧大屏、车机)和4个非大屏设备(耳机、音箱、智能手表、眼镜)。“N”则是指IoT硬件构成的HiLink生态。其中,“1+8+N”战略中设备均可安装分布式系统。手机作为核心设备通过安装的分布式系统监测其他设备(例如“8”代表的设备和“N”代表的设备)的任务执行条件。第二电子设备可包含在“8”代表的设备中。当手机通过分布式系统监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任务执行条件满足时,即可通过通信模块通知第二电子设备执行任务。这样,手机的处理器处理能力以及内存可远比智能手表、手环强大,可减少第二电子设备在内存和处理器占用较大时,难以进行任务执行条件监测的情况,从而提高任务执行的效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任务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该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该第一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分布式系统,该第二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二分布式系统,该第二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应用,该方法包括:该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分布式系统接收来自该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分布式系统的该第一后台任务请求;该第一后台任务请求携带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该第一后台任务是该第一应用的后台任务;该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该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该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是否满足;当监测到满足该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时,该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该第一分布式系统,向该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分布式系统发送第一通知,该第一通知用于通知该第一应用执行该第一后台任务。
实施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当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任务执行条件满足时,即可触发第二电子设备执行后台任务。这样,在第一电子设备处理器处理能力、内存远比第二电子设备强大的情况下,可减少第二电子设备在内存和处理器占用较大时,难以进行任务执行条件监测的情况,从而提高后台任务执行的效率。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二应用,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该第二应用接收第二用户操作;响应于该第二用户操作,该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该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第二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是否满足,该第二后台任务是该第二应用的后台任务;当监测到满足该第二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时,该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该第一分布式系统通知该第二应用执行该第二后台任务。
其中,第二后台任务请求可携带任务执行条件、任务的ID、执行该任务的应用。该第二后台任务请求可用于请求执行畅联通话账号关联的联系人信息的同步。任务执行条件可包含:一、第一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大于30%。二、第一电子设备成功连接到Wi-Fi,并可通过Wi-Fi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任务的ID可唯一标识该后台任务。执行该任务的应用可通过应用包名指示,该应用可以是联系人应用。该第二用户操作可以是作用在第二应用中同步控件的用户操作。
响应于作用在第二应用中同步控件的用户操作,第一电子设备可将同步控件的状态显示为开启状态。开启状态下,第一电子设备中后台任务触发可监测该数据同步的后台任务的执行条件是否满足。当同步控件的状态显示为开启状态时,第二应用的用户界面还可包含提示,可提示最近一次进行数据同步的时间,例如提示“上次同步时间:2020年6月27日11:06”。本申请实施例中,响应于作用在同步控件的用户操作,第一电子设备中第二应用可即执行数据同步,记录并在该提示显示本次数据同步的系统时间。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应用为该第一电子设备安装的联系人应用,该第二后台任务为该第二应用的联系人同步的后台任务;该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该第一分布式系统通知该第二应用执行该第二后台任务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该第二应用显示第二提示,该第二提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应用已进行联系人同步。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分布式系统包含分布式数据管理,该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该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该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是否满足,包括:该第一电子设备从该分布式数据管理中获得该第二电子设备的状态参数;该第一电子设备根据该第二电子设备的状态参数确定该第二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是否满足。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监测到满足该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时,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该第一分布式系统,获得该第二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占用情况和内存占用情况;该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该第一分布式系统,向该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分布式系统发送第一通知,包括:当该处理器占用低于第一设定阈值,且内存占用低于第二设定阈值时,该第一电设备通过该第一分布式系统,向该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分布式系统发送第一通知。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电子设备存储有该第二电子设备的多个后台任务的优先级,该多个后台任务包含该第一后台任务;当监测到满足该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时,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该第一分布式系统获得该第一后台任务的优先级;该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该第一分布式系统,向该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分布式系统发送第一通知,包括:该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该第一分布式系统,按照该第一后台任务的优先级,向该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分布式系统发送第一通知。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分布式系统还包括分布式数据管理;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该第一分布式系统,从该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分布式系统接收数据并存储在该分布式数据管理中;该分布式数据管理中的数据包含以下至少一种数据:该第一应用在该第二电子设备上使用的频繁程度、该第一后台任务执行的历史统计时长;该第一后台任务的优先级由该分布式数据管理中的数据确定。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电子设备,该第二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该第二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应用,该第二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二分布式系统;该存储器与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该存储器还用于存储该第二分布式系统;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该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任务处理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电子设备,该第一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该第一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二应用,该第一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分布式系统;该存储器与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该存储器还用于存储该第一分布式系统;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该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第三方面所提供的任务处理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该芯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第二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该芯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第一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上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第一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上述第一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上述指令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上述第二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上述指令在第一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上述第一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第四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第五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第六方面提供的芯片、第七方面提供的芯片、第八方面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第九方面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第十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第十一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均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对应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用到的附图进行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鸿蒙系统的软件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硬件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子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件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台任务执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A~图7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台任务执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A~图10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测设备的状态参数的示例;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后台任务的优先级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首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应用场景。电子设备有时需要在特定情况下执行应用的后台任务。例如,延迟一定时间之后,或在特定网络下运行条件下(如Wi-Fi连接状态)或者电子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时运行某一后台任务。其中,后台任务是指电子设备所安装应用中可以在后台运行的任务。即使应用已经停止运行,应用的后台任务仍可以继续后台被执行。后台任务例如是推送应用的通知、联系人数据同步或备份。
本申请实施例中,后台任务可包含以下任一种或多种:
①应用在后台需周期性执行的任务,例如周期性的进行应用的数据库更新。
②非及时性执行的后台任务,如应用的版本更新,可延时更新。
③设备充电时需要执行的后台任务,可以是不需要经常执行但是比较耗时耗电的后台任务。如设备充电时上传应用的一些资源,设备充电时为应用从网络拉取一些数据等。
④设备空闲时(例如休眠时)需要执行的任务,如设备休眠时进行应用的数据库更新。
⑤特定网络状态时(例如Wi-Fi连接状态下)执行的后台任务。
安卓(android)系统可提供用于解决后台任务的系统服务,该系统服务可以是JobScheduler。通过该系统服务,系统可在满足条件时批量执行后台任务。这样,可减少系统频繁唤醒硬件模块的情况,从而降低电子设备中内存和处理器的开销。
然而,现有的安卓系统与硬件绑定,即系统只能监测本设备后台任务执行的条件,并触发本设备的后台任务。而对于智能手表、手环这些电子设备来说,内存和处理器的处理能力有限。当内存和处理器占用较大时,智能手表、手环这些电子设备难以进行后台任务执行的条件的监测,不利于后台任务的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智能手表、手环等电子设备可安装分布式系统。例如手机安装第一分布式系统,智能手表安装第二分布式系统。分布式系统例如是鸿蒙系统(harmony operating system,HarmonyOS)。手机的处理器处理能力以及内存可远比智能手表、手环强大。因此,手机这一电子设备可作为核心设备,通过手机安装的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其他设备(例如安装第二分布式系统的智能手表)的任务执行条件。当手机通过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到智能手表的任务执行条件满足时,即可触发智能手表通过第二分布式系统执行后台任务。
这样,由于手机处理器处理能力、内存远比智能手表强大,可减少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在内存和处理器占用较大时,难以进行任务执行条件监测的情况,从而提高后台任务执行的效率。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以鸿蒙系统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分布式系统,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以鸿蒙系统为例进行介绍,但是不限于鸿蒙系统,分布式系统还可以包含其他类型的系统,例如苹果公司的操作系统(包含手机操作系统(iPhone operation system,IOS)、专用于电脑的MacOS、专用于平板电脑的iPadOS等),微软的系统等。“IOS”,“MacOS”,“iPadOS”是苹果公司的商标。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鸿蒙系统的软件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采用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鸿蒙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程序框架层,基础服务层和内核层。
下面分别介绍内核层、基础服务层、程序框架层和应用程序层。
(1)内核层
鸿蒙系统中,内核层可采用微内核。微内核可采用一套操作平台基于该内核层进行不同的上层部署,以实现不同的界面和功能。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内核层可包含鸿蒙微内核、轻量级的物联网操作系统(lite operating system,LiteOS)。不同类型的设备可采用不同的内核层,对不同硬件能力的产品进行部署。举例来说,手机和车载设备的用途不同。手机和车载设备可基于内核层在上层部署不同的界面或功能。
其中,鸿蒙微内核是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鸿蒙微内核可按需扩展,实现更广泛的系统安全。鸿蒙微内核可用于物联网,具有低时延的特点,时延可低至毫秒级乃至亚毫秒级。
鸿蒙系统可将微内核应用于可信执行环境(例如可信执行环境(trustedexecution environment,TEE)),这样可提升内核安全。
LiteOS为针对物联网领域推出的轻量级物联网操作系统,具备轻量级、低功耗、互联互通、组件丰富、快速开发等关键能力。LiteOS内核尺寸为10KB级。LiteOS可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车联网设备、低功率广域网络(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LPWAN)设备等设备提供内核。
(2)基础服务层
基础服务层可包括分布式调度、分布式数据管理。基础服务层还可包含硬件能力虚拟化和分布式软总线(图中未示出)。其中硬件能力虚拟化为共享资源,分布式软总线用于连接不同的电子设备,从而实现电子设备之间能力互助共享。
下面分别介绍分布式数据管理和分布式调度。
(a)分布式数据管理
分布式数据管理可用于不同电子设备之间数据库的同步,以实现不同电子设备上数据库一致。分布式数据管理中,数据库可通过账号、应用标识、数据库标识对数据进行管理。其中,数据可包含调度特征和系统服务列表。调度特征例如包含用户状态、用户画像特征、设备业务状态、设备profile。其中:
用户状态,可用于标识用户是否在线、是否忙碌。
用户画像特征,可用于勾画目标用户的诉求与设计方向。电子设备可根据用户在网络中留下的各种数据,生成一系列的标签,即可用来表示用户画像。
设备业务状态,可包含设备运行状态(例如内存占用情况、处理器占用情况),设备上应用的使用频率等数据。
设备profile,可包含某一设备的设备信息,例如包含设备类型(手机、智能手表、智慧屏等)、设备的硬件特征(例如若包含显示屏,显示屏的尺寸)等。
可以理解的,上述设备业务状态和设备profile举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不应构成限定,还可以包含其他类型的数据。
系统服务列表,可包含运行的多个系统服务,每个系统服务可通过服务身份识别号(identity document,ID)标识。
(b)分布式调度
分布式调度可提供统一的分布式服务管理,包含对后台任务的发现、同步、注册、调用。分布式调度可用来支持对跨设备的应用进行远程启动、远程调用、绑定/解绑、以及迁移等操作。分布式调度可用于鸿蒙系统根据不同设备的能力、位置、业务运行状态、资源使用情况,并结合用户习惯和意图,选择最合适的设备运行后台任务。
分布式调度可包含设备调度、元能力调度、调度策略优化和调度策略管理。
分布式调度还可包含系统能力管理(system ability manager,SAMGR)。SAMGR是系统服务的管理者,可对服务进行注册、发现、同步等。SAMGR还可查询并获取系统能力(system ability,SA),并将查询到的系统能力提供给客户端进程。
其中,SAMGR可包含服务注册、服务发现、服务动态加载和服务同步。
SAMGR还可包含SA管理模块。SAMGR可经由通信模块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
(3)程序框架层
程序框架层可为应用层的应用提供接口。本申请实施例中,程序框架层可包含后台任务触发和包管理服务。下面分别介绍后台任务触发和包管理服务。
(a)后台任务触发
后台任务触发用于管理各应用的后台任务并监测各应用的后台任务的执行条件是否满足。应用包含本地安装的应用,也可包含其他设备上安装的应用。当监测到一个后台任务的执行条件满足时,后台任务触发可检测是否要执行该后台任务。当要执行该后台任务时,后台任务触发可通知应用程序层中的应用,以执行后台任务。
其中,后台任务触发可包含任务队列管理器、任务调度SA和状态监听器。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任务队列管理器可用于存储各应用的后台任务,以及各个后台任务的优先级。
任务调度SA可包含任务调度器。任务调度器,用于根据状态监听器上报的状态,确定是否执行后台任务,并根据队列管理器中后台任务的优先级,按顺序执行对应的后台任务。
状态监听器,用于监听每个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状态监听器可包含监测的条件、后台任务列表。例如,某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可包含处理器的占用低于30%。则监听处理器状态的状态监听器包含的检测的条件为处理器的占用是否低于30%,且后台任务列表中包含该后台任务。状态监听器监测到满足条件就向任务队列管理器上报监听到的条件和对应的任务ID。
(b)包管理服务
本申请实施例中,包管理服务可用于在后台任务发送给应用执行之前,对应用进行校验。具体的,在应用被安装时,应用可被第一电子设备10进行安全校验。安全校验通过后该应用才允许在分布式系统上安装。在安全校验通过后,包管理服务可存储应用的校验信息。包管理服务可在后台任务发送给应用执行之前,利用该预存的校验信息对应用进行校验。当校验通过时,任务调度器才将该后台任务发送给该校验通过的应用,以执行该后台任务。
包管理服务还用于管理各个后台任务所属的应用程序包ID。具体的,包管理服务可存储应用程序的包名和应用程序包ID的对应关系。当任务调度器需要执行某个应用对应的后台任务时,任务调度器可根据该应用程序的包名,从包管理服务中找到对应的应用程序包ID,并根据该应用程序包ID,通知对应的应用执行该后台任务。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包管理服务可不限于位于应用框架层,也可以位于基础服务层。包管理服务还可以部分功能由应用框架层中的模块实现,另一部分功能有基础服务层中的模块实现。
(3)应用程序层
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程序层可包含一系列应用程序包。如图1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各类应用,例如各类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短信息等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包还可包含鸿蒙开发组件(鸿蒙KIT)。
鸿蒙KIT可用于注册后台任务,注册后应用框架层可对后台任务的执行条件进行监测。具体的,鸿蒙KIT可包含任务调度KIT。鸿蒙KIT中任务调度KIT可接收来自应用的后台任务请求,该后台任务请求,用于请求执行该应用的后台任务,具体参考图6中相应内容。该后台任务请求携带后台任务的执行条件。该后台任务可以是满足对应的执行条件时被执行。鸿蒙KIT还用于将后台任务请求下发到程序框架层中的任务调度SA(例如下发到任务调度SA中的任务调度器)。任务调度SA可包含任务调度器。任务调度器可根据该后台任务请求向状态监听器下发监听通知,状态监听器可根据该监听通知进行监听,监听到满足条件即向任务队列管理器上报。
鸿蒙KIT,还用于将后台任务执行请求对应的后台任务存储进任务队列管理器。队列管理器中存储不同执行优先级的后台任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所安装的分布式系统可根据设备类型(手机、智能手表、智慧屏等)设置该设备类型特有的模块。
例如,对于手机,内核层可包含鸿蒙微内核。鸿蒙微内核可根据手机所需进行扩展,实现更广泛的系统安全。对于手机来说,基础服务层还可包含与手机的界面适配的UI模块,使得所显示的用户界面适配手机屏幕。该UI模块还可用于将其他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的用户界面适配到手机的屏幕上。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第一电子设备所安装的分布式系统可以是第一分布式系统。
再例如,对于智能手表、手环等设备,内核层可包含LiteOS,基础服务层可包含智能手表、手环的界面适配的图形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模块,使得所显示的用户界面适配智能手表、手环的屏幕。
再例如,对于物联网设备(包含智能音箱、智能摄像头、智慧屏等智能家居设备,还包含车机等车载设备),基础服务层还可包含IoT设备专有服务。IoT设备专有服务可用于提供IoT服务,提供安全可靠的设备连接通信能力。应用程序层的应用可以通过调用IoT设备专有服务提供的API向其他设备发送数据,以实现传输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表、手环、物联网设备等,第二电子设备所安装的分布式系统可以是第二分布式系统。
基于图1所描述的软件系统架构,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件系统架构。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硬件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硬件系统可包含第一电子设备10以及与第一电子设备10建立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10建立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例如包含第二电子设备20和第三电子设备30。
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是手机、平板等设备,第一电子设备10的处理器处理能力以及内存可比第二电子设备20、第三电子设备30均强大。第二电子设备20和第三电子设备30均可为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家居设备(例如智慧屏、智能音箱、智能体重秤等)、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等等。
第一电子设备10可分别与第二电子设备20、第三电子设备30建立通信连接。该通信连接可以是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例如Wi-Fi连接,蓝牙连接),也可以是移动网络连接(例如通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 generation,3G)、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G)等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或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技术建立的连接)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电子设备10与第二电子设备20之间的连接的类型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可作为核心设备,通过第一电子设备10安装的分布式系统监测其他设备(例如第二电子设备20、第三电子设备30)的任务执行条件。当第一电子设备10通过分布式系统监测到第二电子设备20的任务执行条件满足时,即可通过与第二电子设备20之间的通信连接,触发第二电子设备20执行任务。这样,由于第一电子设备10的处理器处理能力、内存远比第二电子设备20强大,可减少第二电子设备20在内存占用或者处理器占用较大时,难以进行任务执行条件监测的情况,从而提高任务执行的效率。类似的,当第一电子设备10通过分布式系统监测到第三电子设备30的任务执行条件满足时,即可通过与第三电子设备30之间的通信连接,触发第三电子设备30执行后台任务。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二电子设备20、第三电子设备30为例介绍,不限于这两个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10建立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还可包含其他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第二电子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应该理解的是,图1所示第一电子设备10仅是一个范例,并且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具有比图1中所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第一电子设备1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1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I2C接口是一种双向同步串行总线,包括一根串行数据线(serial data line,SDA)和一根串行时钟线(derail clock line,SCL)。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含多组I2C总线。处理器110可以通过不同的I2C总线接口分别耦合触摸传感器180K,充电器,闪光灯,摄像头193等。例如: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C接口耦合触摸传感器180K,使处理器110与触摸传感器180K通过I2C总线接口通信,实现第一电子设备10的触摸功能。
I2S接口可以用于音频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含多组I2S总线。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S总线与音频模块170耦合,实现处理器110与音频模块170之间的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通过I2S接口向无线通信模块1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接听电话的功能。
PCM接口也可以用于音频通信,将模拟信号抽样,量化和编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与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通过PCM总线接口耦合。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也可以通过PCM接口向无线通信模块1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接听电话的功能。所述I2S接口和所述PCM接口都可以用于音频通信。
UART接口是一种通用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该总线可以为双向通信总线。它将要传输的数据在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之间转换。在一些实施例中,UART接口通常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无线通信模块160。例如:处理器110通过UART接口与无线通信模块160中的蓝牙模块通信,实现蓝牙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通过UART接口向无线通信模块1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播放音乐的功能。
MIPI接口可以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显示屏194,摄像头193等外围器件。MIPI接口包括摄像头串行接口(camera serial interface,CSI),显示屏串行接口(displayserial interface,DSI)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和摄像头193通过CSI接口通信,实现第一电子设备10的拍摄功能。处理器110和显示屏194通过DSI接口通信,实现第一电子设备10的显示功能。
GPIO接口可以通过软件配置。GPIO接口可以被配置为控制信号,也可被配置为数据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GPIO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摄像头193,显示屏194,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传感器模块180等。GPIO接口还可以被配置为I2C接口,I2S接口,UART接口,MIPI接口等。
USB接口1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13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第一电子设备10充电,也可以用于第一电子设备10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该接口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电子设备,例如AR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第一电子设备1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USB接口130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第一电子设备1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140为电池1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141为电子设备供电。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41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和充电管理模块14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第一电子设备1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第一电子设备1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第一电子设备1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94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第一电子设备1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模块可通过该无线通信模块160实现。第一电子设备10可通过该无线通信模块160与其他电子设备(例如第二电子设备20)建立无线连接。第一电子设备10和第二电子设备20可通过该无线连接传输数据,例如通过该无线连接对分布式数据管理进行数据同步。
再例如,通过该无线连接,第二电子设备20可将后台任务请求传输给第一电子设备10。第一电子设备10可根据该后台任务请求进行任务执行条件的监测。当监测到该任务执行条件满足时,第一电子设备10还通过该无线连接向第二电子设备20发送用于执行该后台任务的通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satellite 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第一电子设备1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ISP用于处理摄像头193反馈的数据。例如,拍照时,打开快门,光线通过镜头被传递到摄像头感光元件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摄像头感光元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给ISP处理,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像。ISP还可以对图像的噪点,亮度,肤色进行算法优化。ISP还可以对拍摄场景的曝光,色温等参数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193中。
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ISP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1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除了可以处理数字图像信号,还可以处理其他数字信号。例如,当第一电子设备10在频点选择时,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对频点能量进行傅里叶变换等。
视频编解码器用于对数字视频压缩或解压缩。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视频编解码器。这样,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播放或录制多种编码格式的视频,例如:动态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1,MPEG2,MPEG3,MPEG4等。
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第一电子设备10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第一电子设备1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从而执行第一电子设备1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第一电子设备1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内部存储器121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内存。
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或将音频模块1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10中。
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扬声器170A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
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第一电子设备10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受话器170B靠近人耳接听语音。
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170C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170C。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170C。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设置两个麦克风170C,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麦克风170C,实现采集声音信号,降噪,还可以识别声音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等。
耳机接口1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170D可以是USB接口130,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电子设备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SA,CTIA)标准接口。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压力传感器180A的种类很多,如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可以是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导电材料的平行板。当有力作用于压力传感器180A,电极之间的电容改变。第一电子设备10根据电容的变化确定压力的强度。当有触摸操作作用于显示屏194,第一电子设备10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检测所述触摸操作强度。第一电子设备10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的检测信号计算触摸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作用于相同触摸位置,但不同触摸操作强度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操作指令。例如: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小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查看短消息的指令。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新建短消息的指令。
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确定第一电子设备10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180B确定第一电子设备10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拍摄防抖。示例性的,当按下快门,陀螺仪传感器180B检测第一电子设备10抖动的角度,根据角度计算出镜头模组需要补偿的距离,让镜头通过反向运动抵消第一电子设备10的抖动,实现防抖。陀螺仪传感器180B还可以用于导航,体感游戏场景。
气压传感器180C用于测量气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通过气压传感器180C测得的气压值计算海拔高度,辅助定位和导航。
磁传感器180D包括霍尔传感器。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利用磁传感器180D检测翻盖皮套的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子设备10是翻盖机时,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根据磁传感器180D检测翻盖的开合。进而根据检测到的皮套的开合状态或翻盖的开合状态,设置翻盖自动解锁等特性。
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检测第一电子设备1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第一电子设备10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电子设备姿态,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
距离传感器180F,用于测量距离。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红外或激光测量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拍摄场景,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利用距离传感器180F测距以实现快速对焦。
接近光传感器180G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以是红外发光二极管。第一电子设备10通过发光二极管向外发射红外光。第一电子设备10使用光电二极管检测来自附近物体的红外反射光。当检测到充分的反射光时,可以确定第一电子设备10附近有物体。当检测到不充分的反射光时,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确定第一电子设备10附近没有物体。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利用接近光传感器180G检测用户手持第一电子设备10贴近耳朵通话,以便自动熄灭屏幕达到省电的目的。接近光传感器180G也可用于皮套模式,口袋模式自动解锁与锁屏。
环境光传感器180L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根据感知的环境光亮度自适应调节显示屏194亮度。环境光传感器180L也可用于拍照时自动调节白平衡。环境光传感器180L还可以与接近光传感器180G配合,检测第一电子设备10是否在口袋里,以防误触。
指纹传感器180H用于采集指纹。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利用采集的指纹特性实现指纹解锁,访问应用锁,指纹拍照,指纹接听来电等。
温度传感器180J用于检测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利用温度传感器180J检测的温度,执行温度处理策略。例如,当温度传感器180J上报的温度超过阈值,第一电子设备10执行降低位于温度传感器180J附近的处理器的性能,以便降低功耗实施热保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温度低于另一阈值时,第一电子设备10对电池142加热,以避免低温导致第一电子设备10异常关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温度低于又一阈值时,第一电子设备10对电池142的输出电压执行升压,以避免低温导致的异常关机。
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面板”。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以设置于第一电子设备10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
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振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人体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骨传导传感器180M也可以接触人体脉搏,接收血压跳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180M也可以设置于耳机中,结合成骨传导耳机。音频模块170可以基于所述骨传导传感器180M获取的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解析出语音信号,实现语音功能。应用处理器可以基于所述骨传导传感器180M获取的血压跳动信号解析心率信息,实现心率检测功能。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第一电子设备1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1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例如,作用于不同应用(例如拍照,音频播放等)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作用于显示屏194不同区域的触摸操作,马达191也可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时间提醒,接收信息,闹钟,游戏等)也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触摸振动反馈效果还可以支持自定义。
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第一电子设备10的接触和分离。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1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195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所述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第一电子设备10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第一电子设备10中,不能和第一电子设备10分离。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子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第二电子设备20可以是智能手表。
下面对第二电子设备20进行具体说明。应该理解的是,图4所示第二电子设备20仅是一个范例,并且第二电子设备20可以具有比图4中所示的更多或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如图4所示,第二电子设备20可以包括:处理器201A,存储器202A,通信模块203A,天线204A,电源开关205A,有线接口模块206A,音频模块207A。其中:
处理器201A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实现中,处理器201A可主要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其中,控制器主要负责指令译码,并为指令对应的操作发出控制信号。运算器主要负责保存指令执行过程中临时存放的寄存器操作数和中间操作结果等。具体实现中,处理器201A的硬件架构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SIC)架构、MIPS架构、ARM架构或者NP架构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01A可以用于解析通信处理模块203A接收到的信号,如第一电子设备100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用于执行后台任务的通知,等等。处理器201A可以用于根据解析结果进行处理操作,如根据数据同步请求与第一电子设备10进行数据同步。再例如,处理器201A可以根据用于执行后台任务的通知,通过应用执行后台任务。
存储器202A与处理器201A耦合,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具体实现中,存储器202A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并且也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存储器202A可以存储操作系统,例如鸿蒙系统等分布式操作系统。存储器202A还可以存储通信程序,该通信程序可用于与第一电子设备10,或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处理器201A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202A可包含外部存储器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第一电子设备10的存储能力)和内部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与处理器201A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处理器201A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的指令,从而执行第二电子设备2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内部存储器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内存。
通信模块203A可以提供应用在第二电子设备20上的包括WLAN(如Wi-Fi网络),BR/EDR,BLE,GNSS,FM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模块203A、可以与其他设备(如第一电子设备10)建立无线连接,并可以通过该无线连接与其他设备(如第一电子设备10)进行通信,如接收第一电子设备100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用于执行后台任务的通知,等等。再例如第二电子设备20可通过通信模块203A向第一电子设备10发送后台任务请求。
第二电子设备2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204A,通信模块203A,调制解调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204A可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第二电子设备2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模块203A的天线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电源开关205A可用于控制电源向第二电子设备20的供电。
有线接口模块206A可用于通过有线接口(未示出)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音频模块207A可用于通过音频输出接口输出音频信号。音频模块还可用于通过音频输入接口接收音频数据。
不限于智能手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20还可以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第二电子设备20还可以包括显示屏(未示出),其中,该显示屏可用于显示图像,提示信息等。显示屏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iblelight-emitting diode,FLED)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diodes,QLED)显示屏等等。
第二电子设备20还可以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20还可以包括RS-232接口等串行接口。该串行接口可连接至其他设备,如智能音箱等音频外放设备,使得第二电子设备20和音频外放设备协作播放音视频。
可以理解的是图4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第二电子设备2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2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电子设备30的结构示意图可参考图4所示出的第二电子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的描述,并包含比图4所描述附图更多或更少的部件,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软件系统架构和硬件系统架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监测第二电子设备20的应用的任务执行条件,并触发第二电子设备20执行后台任务的过程。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件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电子设备10和第二电子设备20均安装有分布式系统。具体的,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第一电子设备所安装的分布式系统可以是第一分布式系统。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表,第二电子设备所安装的分布式系统可以是第二分布式系统。第一电子设备10可通过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本地应用的任务执行条件,并通过第一分布式系统触发本地应用执行后台任务。第一电子设备10还可通过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第二电子设备20的应用的任务执行条件,并通过第一分布式系统触发第二电子设备20的应用执行后台任务。下面分别结合图5介绍这两个过程。
(A)第一电子设备10通过第一分布式系统触发本地应用执行后台任务
如图5所示,第一电子设备10中,应用程序层可包含手机应用B。手机应用B可产生后台任务。例如,该手机应用B需周期性的同步数据。当打开周期性同步数据功能时,手机应用B可生成后台任务。当手机应用B产生后台任务时,手机应用B经由鸿蒙KIT向后台任务触发发送后台任务请求。后台任务请求对应手机应用B的后台任务。后台任务请求可携带该后台任务的执行条件。后台任务触发具体参考图1所描述的相应内容。
第一电子设备10中后台任务触发在接收到该后台任务请求后,开始监测该手机应用B的后台任务的触发条件。当第一电子设备10通过后台任务触发监测到后台任务的触发条件满足时,后台任务触发可检测当前手机应用B执行后台任务的条件是否满足。例如当前处理器占用是否小于设定阈值。若是,后台任务触发通知手机应用B执行该后台任务。
(B)第一电子设备10通过第一分布式系统触发第二电子设备20的应用执行后台任务
第二电子设备20例如是智能手表,第二电子设备20中,应用程序层可包含手表应用C。手表应用C也可产生后台任务。当手表应用C产生后台任务时,手表应用C经由第二电子设备20的鸿蒙KIT向其后台任务触发发送后台任务请求。后台任务请求对应手表应用C的后台任务,后台任务请求可携带该后台任务的执行条件。
第二电子设备20的后台任务触发接收到该后台任务请求后,将该后台任务请求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20的基础服务层的分布式调度。第二电子设备20的分布式调度中SAMGR可将该后台任务请求通过通信模块传输给第一电子设备10中的SAMGR。其中,通信模块例如是Wi-Fi模块、蓝牙模块等。第一电子设备10可通过通信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20建立通信连接。第一电子设备10中的SAMGR可将该手表应用C的后台任务请求传输给第一电子设备10中的后台任务触发。
第一电子设备10中的后台任务触发在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20的手表应用C的后台任务请求后,开始监测第二电子设备10中手表应用C的后台任务的触发条件。
第一电子设备10的分布式数据管理与第二电子设备20的分布式数据管理可通过通信模块进行数据同步。具体的,调度特征通过两设备的通信模块进行数据同步,同步的数据可包括用户状态、用户画像特征、设备业务状态、设备profile等。系统服务列表可通过两设备之间的通信模块进行数据同步,同步的数据可包含后台服务数据。
当第一电子设备10通过其后台任务触发监测到第二电子设备20的手表应用C的后台任务的触发条件满足时,第一电子设备10的后台任务触发可通过第一电子设备10的分布式数据管理获得第二电子设备20中手表应用C是否处于运行状态。若是,第一电子设备10的后台任务触发通知第一电子设备10的SAMGR。第一电子设备10的SAMGR通过其通信模块向第二电子设备20的SAMGR发送通知,用于通知第二电子设备20的手表应用C执行后台任务。第二电子设备20中的SAMGR经由程序框架层中的后台任务触发向手表应用C发送该通知。手表应用C接收到该通知后即执行后台任务。
基于图5所描述的分布式系统,下面分别介绍:(一)第一电子设备10中监测本地手机应用B的后台任务的执行条件以及本地手机应用B的后台任务执行过程。(二)第一电子设备10监测第二电子设备20上手表应用C的后台任务的执行条件,以及触发手表应用C后台任务执行的过程。
(一)第一电子设备10中通过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本地手机应用B的后台任务的执行条件以及本地手机应用B的后台任务执行过程
下面以第一电子设备10中手机应用B的后台任务为数据同步为例进行介绍。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台任务执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后台任务执行方法可包含步骤S101~S110。
S101、第一电子设备10通过其手机应用B接收第二用户操作,第二用户操作用于手机应用B生成第二后台任务,该第二后台任务为手机上数据同步的后台任务。
举例说明,该手机应用B可以是联系人应用,该数据同步的后台任务可以是畅联通话的联系人同步的后台任务。请参阅图7A~图7C,图7A~图7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示意图。如图7A所示,该用户界面100为联系人应用的设置界面。用户界面100包含同步控件101、提示102、立即同步控件103和删除控件104。其中:
同步控件101,用于设置联系人信息自动同步。同步控件101可包含关闭状态和开启状态。如图7A所示,同步控件101显示为关闭状态。关闭状态下,用户界面101上包含提示102,可提示“自动同步功能已关闭”。
立即同步控件103,用于与云服务器或者其他电子设备同步联系人信息。响应于作用在立即同步控件103的用户操作,不论此时第一电子设备10的处理器和内存占用情况如何,第一电子设备10即向云服务器或其他电子设备进行联系人信息同步。
删除控件104,用于删除该联系人应用中的畅联通话账号及该账号下的联系人信息。该账号用于与云服务器或其他电子设备同步联系人信息。
其中,该第二用户操作可以是作用在同步控件101的用户操作。响应于作用在该同步控件101的用户操作,第一电子设备10中联系人应用可执行步骤S102,向后台任务触发发送第二后台任务请求。
S102、第一电子设备10的手机应用B通过鸿蒙KIT向其任务调度SA发送第二后台任务请求。应理解:本文以“第一电子设备10的手机应用B通过鸿蒙KIT向其任务调度SA包括的任务调度器发送第二后台任务请求”为例进行说明,但这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
第二后台任务请求可携带任务执行条件、任务的ID、执行该任务的应用。其中,该第二后台任务请求可用于请求执行畅联通话账号关联的联系人信息的同步。任务执行条件可包含:一、第一电子设备10的剩余电量大于30%。二、第一电子设备10成功连接到Wi-Fi,并可通过Wi-Fi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任务的ID可唯一标识该后台任务。执行该任务的应用可通过应用包名指示,该应用可以是联系人应用。
如图7A和图7B所示,响应于作用在同步控件101的用户操作,第一电子设备10可将同步控件101的状态显示为开启状态。开启状态下,第一电子设备10中后台任务触发可监测该数据同步的后台任务的执行条件是否满足。
如图7B所示,当同步控件101的状态显示为开启状态时,用户界面10还可包含提示105。提示105可提示最近一次进行数据同步的时间,例如提示“上次同步时间:2020年6月27日11:06”。本申请实施例中,响应于作用在图7A所示的同步控件101的用户操作,第一电子设备10中手机应用B可即执行数据同步,记录并在提示105显示本次数据同步的系统时间。本次数据同步的系统时间例如是2020年6月27日11:06。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应用即为手机应用B。
S103、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调度器根据第二后台任务请求,向其状态监听器发送第二监听请求。
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调度SA包括的任务调度器可向其各个对应的状态监听器下发监听请求。
其中,对于任务执行条件一:第一电子设备10的剩余电量大于30%,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调度器可向监测电池剩余电量的状态监听器A发送监听请求。该监听请求可请求状态监听器A监测第一电子设备10的剩余电量信息是否大于30%。该监听请求还可携带该后台任务(数据同步的后台任务)的ID。当状态监听器A监测到满足第一电子设备10的剩余电量大于30%时,第一电子设备10状态监听器A可向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队列管理器发送通知。该通知指示电池剩余电量已满足后台任务ID对应的后台任务的条件:剩余电量大于30%。
对于任务执行条件二:第一电子设备10成功连接到Wi-Fi并可通过Wi-Fi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调度器可向监测Wi-Fi连接状态的状态监听器B发送监听请求。该监听请求可请求状态监听器B监测第一电子设备10是否连接上Wi-Fi,如果连接上Wi-Fi是否可用。该监听请求还可携带该后台任务(数据同步的后台任务)的ID。当状态监听器B监测到成功连接到Wi-Fi并可通过Wi-Fi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时,第一电子设备10的状态监听器B可向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队列管理器发送通知。该通知指示Wi-Fi连接情况已满足后台任务ID对应的后台任务的条件:成功连接到Wi-Fi并可通过Wi-Fi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中状态监听器A和状态监听器B不限于监测该数据同步的后台任务的执行条件,还可以监测其他后台任务的执行条件。例如如果其他的后台任务执行条件包含电池剩余电量的要求,则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调度器可向其状态监听器A下发监听请求。类似的,如果其他后台任务执行条件包含第一电子设备Wi-Fi连接状态的要求,则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调度器也可向状态监听器B下发监听请求。
S104、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调度器向任务队列管理器发送该后台任务ID。
其中,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队列管理器可存储多个后台任务,以及每个后台任务的优先级。当接收到新的后台任务ID时,任务队列管理器可进行初始化,即重新根据新的后台任务ID和已存储的后台任务ID确定各个后台任务的优先级。本申请实施例中,后台任务的优先级可由应用的使用的频繁程度、后台任务的运行时间确定。
S105、第一电子设备10中状态监听器监测到满足设定条件,则向其任务队列管理器发送监测到的条件和对应的任务ID。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队列管理器可存储第二后台任务请求携带的任务执行条件、任务的ID、执行该任务的应用。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队列管理器可接收第一电子设备10中各状态监听器上报的通知。当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队列管理器接收到状态监听器A下发的通知,且也接收到状态监听器B下发的通知时,任务队列管理器检测到满足第二任务ID对应的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状态监听器A下发的通知用于通知电池剩余电量已满足后台任务ID对应的后台任务的条件:剩余电量大于30%。状态监听器B下发的通知指示Wi-Fi连接情况已满足后台任务ID对应的后台任务的条件:成功连接到Wi-Fi并可通过Wi-Fi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其中,第二任务ID即为第二后台任务的ID。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中基础服务层可获得电池、Wi-Fi模块的状态,并将携带电池电量信息的广播和携带Wi-Fi连接状态的广播发送出去。第一电子设备10中状态监听器A可通过携带电池电量信息的广播监测到剩余电量大于30%。第一电子设备10中状态监听器B可通过携带Wi-Fi连接状态的广播监测到成功连接到Wi-Fi并可通过Wi-Fi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
S106、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队列管理器检测到满足第二任务ID对应的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则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队列管理器通知其任务调度器。
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调度SA包括的任务调度器发送给任务调度器的通知可携带第二任务ID、执行该任务的应用(手机应用B)。
S107、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调度器获得当前其处理器和内存的占用情况,并查询手机应用B是否处于运行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满足第二任务ID对应的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时,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调度器还可查看当前处理器占用情况和内存占用情况,当处理器的占用率低于第一阈值、内存的占用率低于第二阈值时,处理器和内存可足够执行该第二任务ID对应的后台任务。
具体的,第一电子设备10中基础服务层也可获处理器和内存的占用状态,并将携带处理器占用信息的广播和携带内存占用的信息的广播在第一电子设备10中进行广播。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调度器可获得该广播中的处理器和内存占用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当执行该第二任务ID对应的后台任务的手机应用B处于运行状态时,手机应用B才执行该后台任务。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无论手机应用B处于运行状态还是关闭状态,手机应用B均执行该后台任务。当手机应用B处于关闭状态时,手机的系统可打开手机应用B。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应用B处于运行状态是指应用处于前台运行或者后台运行状态。
S108、当查询到处理器的占用率低于第一阈值、内存的占用率低于第二阈值、且手机应用B处于运行状态,且当前需要执行多个后台任务时,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调度器从任务队列管理器中获得这多个后台任务的优先级。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调度器检测到多个后台任务均需被执行时,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调度器可从任务队列管理器获得这多个任务的优先级。然后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调度器按照优先级的高低,依次向对应的应用发送通知,以使得应用执行后台任务。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任务队列管理器可在步骤S106中即可按照优先级高低依次向任务调度器发送通知,任务调度器在步骤S108~S109中可无需再次查询优先级即可根据处理器占用、内存占用、手机应用B的状态向手机应用B发送第二通知。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任务调度器可无需获得当前处理器和内存的占用率,也无需查询手机应用B是否处于运行状态,即可执行步骤S109。
S109、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调度器按照优先级经由其鸿蒙KIT向手机应用B发送第二通知。
第二通知用于通知手机应用B开始执行第二任务ID对应的后台任务,即数据同步的后台任务。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任务调度器在经由鸿蒙KIT向手机应用B发送第二通知之前,任务调度器还可请求包管理服务对该后台任务所属的手机应用B进行校验,校验通过后包管理服务可通过应用包名向包管理服务请求查询到对应的应用程序包ID。包管理服务可通过应用包名查询到对应的应用程序包ID。任务调度器可通过该应用程序包ID找到对应的应用即手机应用B,并执行步骤S108。其中,包管理服务对应用进行校验的过程可参考图1所描述示例中具体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应用程序包ID可包含应用程序的接口身份标识(port identity document,PID)、用户身份标识(user identity document,UID)中的一个或多个。
S110、响应于第二通知,第一电子设备10中手机应用B调用硬件模块执行数据同步。
本申请实施例中,硬件模块可包含通信模块。第一电子设备10中手机应用B可通过第一电子设备10的通信模块,与云服务器或者其他电子设备同步数据。同步数据过程中,第一电子设备10可获得云服务器或其他电子设备上更新的数据,并将更新的数据添加到本地的数据中。例如,在畅联通话的联系人数据同步过程中,第一电子设备10可获得云服务器或者其他电子设备上该账号下更新的联系人数据,并将该更新的联系人数据添加到本地的联系人列表中。第一电子设备10还可将更新后的联系人数据传输给云服务器或者其他电子设备。
在执行步骤S110之后,第一电子设备10可记录本次执行数据同步的系统时间,并在用户界面100上的提示105显示该系统时间。例如,如图7C所示,在执行步骤S110进行数据同步之后,第一电子设备10可记录并在提示105显示该系统时间:2020年7月01日10:0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分布式系统通知第二应用(例如手机应用B)执行第二后台任务之后,第一电子设备还可通过第二应用显示第二提示。该第二提示可提示“已同步畅联通话联系人”。该第二提示还可以是图7C所示提示105。
下面结合附图8举例介绍第一电子设备10中监测本地手机应用B的后台任务的执行条件以及本地手机应用B的后台任务执行过程。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第一电子设备10上可安装该手机应用B。第一电子设备10可接收第二用户操作,第二用户操作例如是作用在图7A所描述用户界面10上同步控件101的用户操作。响应于该第二用户操作,手机应用B通过鸿蒙KIT(例如,任务调度KIT)向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调度器发送第二后台任务请求。该第二后台任务请求可用于请求执行畅联通话账号关联的联系人信息的同步。任务执行条件可包含:一、第一电子设备10的剩余电量大于30%。二、第一电子设备10成功连接到Wi-Fi,并可通过Wi-Fi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此处鸿蒙KIT以鸿蒙KIT包括的任务调度KIT为例进行说明,但这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
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调度器还可向其任务队列管理器发送该后台任务ID。任务队列管理器可重新根据该新的后台任务ID和已存储的后台任务ID确定各个后台任务的优先级。
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调度器可根据第二后台任务请求,向其状态监听器A发送监听请求。该监听请求可请求状态监听器A监测第一电子设备10的剩余电量信息是否大于30%。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调度器还可向其监测Wi-Fi连接状态的状态监听器B发送监听请求。该监听请求可请求状态监听器B监测第一电子设备10是否连接上Wi-Fi,如果连接上Wi-Fi是否可用。
当状态监听器A监测到满足第一电子设备10的剩余电量大于30%时,状态监听器A可向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队列管理器发送通知。该通知指示电池剩余电量已满足后台任务ID对应的后台任务的条件:剩余电量大于30%。当状态监听器B监测到第一电子设备10成功连接到Wi-Fi并可通过Wi-Fi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时,状态监听器B可向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队列管理器发送通知。该通知指示Wi-Fi连接情况已满足后台任务ID对应的后台任务的条件:成功连接到Wi-Fi并可通过Wi-Fi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当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队列管理器接收到状态监听器A下发的通知,且也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10的状态监听器B下发的通知时,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队列管理器检测到满足第二任务ID对应的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则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队列管理器可查询当前处理器和内存的占用率,并查询手机应用B是否处于运行状态。
当查询到处理器的占用率低于第一阈值、内存的占用率低于第二阈值、且手机应用B处于运行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队列管理器可通知其任务调度器。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调度器收到通知后可经由鸿蒙KIT向手机应用B发送第二通知。响应于第二通知,第一电子设备10的手机应用B可调用硬件模块执行数据同步。
可选的,当任务队列管理器检测到多个后台任务均需被执行时,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队列管理器可确定这多个任务的优先级。然后按照优先级的高低,依次向任务调度器发送通知,以使得应用执行后台任务。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以后台任务为数据同步任务为例进行介绍,但是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数据同步的任务,还可以包含其他类型的后台任务,例如推送通知、应用更新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生成数据同步的后台任务的第二用户操作也不限于图7A中作用在同步控件101上的用户操作。该第二用户操作还可以是其他应用的用户界面上的控件的用户操作,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不限于通过用户操作触发生成后台任务,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生成后台任务。例如当手机应用B检测到有更新版本时生成用于升级版本的后台任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些后台任务还可以是开发者预先通过鸿蒙KIT发送到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调度器中,无需用户操作触发。
图6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上分布式系统可在满足条件时批量执行后台任务。这样,可减少系统频繁唤醒硬件模块的情况,从而降低电子设备中内存和处理器的开销。
(二)第一电子设备10通过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第二电子设备20上手表应用C的后台任务的执行条件,以及触发手表应用C后台任务执行的过程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台任务执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结合图8所示出的系统架构和图9所示出的流程示意图,该后台任务执行方法可包含步骤S201~S215。该后台任务执行方法可包含以下过程:
(Ⅰ)下发后台任务过程,该过程第二电子设备20中手表应用C通过第二分布式系统可向第一电子设备10发送后台任务请求,具体参考步骤S201~S204。
本申请实施例中,手表应用C可以是第一应用。第一应用可以是第二电子设备安装的联系人应用。
(Ⅱ)监测后台任务过程,该过程第一电子设备10可通过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第二电子设备20上后台任务的执行条件,具体可参考步骤S205~S212。
(Ⅲ)通知执行后台任务过程,该过程第一电子设备10在监测到满足后台任务执行条件时,可通过第一分布式系统通知第二电子设备20的应用执行该后台任务,具体可参考步骤S213~S215。
S201、第二电子设备20通过手表应用C收第一用户操作,第一用户操作用于手表应用C生成第一后台任务,该第一后台任务例如是智能手表数据同步的后台任务,例如是联系人同步的后台任务。
S202、第二电子设备20的手表应用C通过鸿蒙KIT向SA管理模块发送第一后台任务请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用户操作可类比图6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用户操作。该第一用户操作可以是作用在第二电子设备20的手表应用C的用户界面上的用户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于作用在第二电子设备20上的用户操作来触发手表应用C生成后台任务,还可以是作用在已连接的第一电子设备10上用户界面的用户操作触发。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后台任务还可以是手表应用C预先通过第二电子设备20的鸿蒙KIT发送到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调度器中,无需用户操作触发,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后台任务可由第二电子设备20的鸿蒙KIT经由其任务调度SA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20的SA管理模块。
S203、第二电子设备20中SA管理模块通过通信模块向第一电子设备10发送第一后台任务请求。
其中,该第一后台任务请求可携带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的ID、执行该第一后台任务的应用包名。该第一后台任务请求还可携带执行该第一后台任务的设备的标识。
其中,该第一后台任务请求可用于请求执行畅联通话账号关联的联系人信息的同步。任务执行条件可包含:一、第二电子设备20的剩余电量大于30%。二、第二电子设备20成功连接到Wi-Fi,并可通过Wi-Fi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任务的ID可唯一标识该后台任务。执行该后台任务的应用可通过应用包名指示,该应用可以是手表应用C。
执行步骤S203时,第一电子设备10的通信模块可与第二电子设备20的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该通信连接例如是无线连接,例如为蓝牙连接、Wi-Fi连接等。该通信连接还可以是移动通信连接。
S204、第一电子设备10中SA管理模块通过通信模块接收第一后台任务请求。
S205、第一电子设备10中SA管理模块向其任务调度器发送第一后台任务请求。
S206、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调度器根据第一后台任务请求,向状态监听器发送第一监听请求。
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调度器可向各个对应的状态监听器下发监听请求,具体下发监听过程可参考图6所示出实施例中步骤S103的描述。状态监听器可从基础服务层中的分布式数据管理获得第二电子设备20的剩余电量信息和Wi-Fi连接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20可通过第二分布式系统,将分布式数据管理中的数据同步到第一电子设备10。该数据同步可以周期性进行。这样,第一电子设备10的分布式数据管理可获得第二电子设备20的实时数据。分布式数据管理中的数据即为第二电子设备的状态参数,例如包含第二电子设备20的剩余电量信息、Wi-Fi连接信息等等,可用于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是否满足。这些状态参数可以是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是否满足的参考因子。
S207、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调度器向其任务队列管理器发送第一后台任务的ID。
S208、第一电子设备10中状态监听器监测到满足设定条件,则向任务队列管理器发送监测到的条件和对应的任务ID。
S209、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队列管理器检测到满足第一后台任务的ID对应的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
第一电子设备10中状态监听器可从基础服务层中的分布式数据管理获得第二电子设备20的剩余电量信息和Wi-Fi连接信息。当状态监听器监测到满足第二电子设备20的剩余电量大于30%时,第一电子设备10中状态监听器可向其任务队列管理器发送通知。该通知指示第二电子设备20的电池剩余电量已满足后台任务ID对应的后台任务的条件:剩余电量大于30%。当状态监听器监测到第二电子设备20成功连接到Wi-Fi并可通过Wi-Fi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时,第一电子设备10中状态监听器可向其任务队列管理器发送通知。该通知指示第二电子设备20的Wi-Fi连接情况已满足后台任务ID对应的后台任务的条件:成功连接到Wi-Fi并可通过Wi-Fi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
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队列管理器可根据这状态监听器上报的这两个通知确定满足第一后台任务的ID对应的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则执行步骤S210。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后台任务的ID可与设备ID关联,例如与第二电子设备20的设备ID关联。当满足第一后台任务的ID对应的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时,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队列管理器可根据第一后台任务的ID与设备ID的关联关系确定该第一后台任务为第二电子设备20的后台任务,并执行步骤S210。
S210、响应于检测到满足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队列管理器通知任务调度器。
S211、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调度器从分布式数据管理中查询当前第二电子设备20的处理器和内存的占用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还可通过其分布式数据管理查询第二电子设备20的手表应用C是否处于运行状态,当手表应用C处于运行状态时,才执行步骤S211。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执行步骤S209之后可即执行步骤S211。
S212、当查询到第二电子设备20的设备占用情况可执行后台任务且第二电子设备20需要执行多个后台任务时,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调度器从任务队列管理器中获得这多个后台任务的优先级。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20的设备占用情况可执行后台任务,是指处理器占用低于第一设定阈值,且内存占用低于第二设定阈值。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设定阈值和第二设定阈值的取值不作限定。
其中,第二电子设备20的设备占用情况例如是第二电子设备20中处理器的占用率低于第三阈值、内存的占用率低于第四阈值。需要执行多个后台任务是指,第一电子设备10监测到这多个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均满足,且这多个后台任务均为第二电子设备20的后台任务。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有多个后台任务需要第二电子设备20执行时,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调度器从任务队列管理器中获得这多个后台任务的优先级。然后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调度器按照优先级高低间隔一定时间依次通知第二电子设备20执行。优先级越高,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调度器越靠前发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执行步骤S213时,第一电子设备10与第二电子设备20通过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
S213、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调度器按照优先级经由其SA管理模块和其通信模块向第二电子设备20的通信模块发送第一通知。
第一通知可用于通知手表应用C开始执行第一后台任务的ID对应的后台任务,即数据同步的后台任务。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调度器在经由SA管理模块和通信模块发送第一通知之前,任务调度器还可通过第一后台任务请求携带的应用包名请求第一电子设备10中包管理服务对该后台任务所属的手表应用C进行校验。校验通过后第一电子设备10中包管理服务可查询到对应的应用程序包ID。第一电子设备10中包管理服务可通过应用包名查询到对应的应用程序包ID。第一通知可携带该应用程序包ID,该应用程序包ID对应手表应用C,用于第二电子设备20根据该应用程序包ID找到对应的应用即手表应用C,并执行步骤S214。
S214、第二电子设备20中SA管理模块接收第一通知,并向手表应用C发送第三通知。
第三通知可用于通知手表应用C开始执行数据同步的后台任务。
S215、第二电子设备20中手表应用C调用硬件模块执行数据同步。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二电子设备20的后台任务为数据同步任务为例进行介绍,但是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数据同步的任务,还可以包含其他类型的后台任务,例如推送通知、应用更新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下面结合第二电子设备20的用户界面对上述执行第一后台任务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0A~图10C,图10A~图10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示意图。如图10A所示,类比图7A,用户界面200为设置智能手表自动进行联系人同步的用户界面。用户界面200可包含控件201和提示202。控件201的描述可参考图7A中同步控件101,提示202可参考图7A中提示102。响应于作用在该控件201的用户操作,第二电子设备20中手表应用C可执行步骤S202,向后台任务触发发送第一后台任务请求。该作用在控件201的用户操作即为第一用户操作。响应于作用在控件201的用户操作,第二电子设备20可将控件201的状态由关闭状态显示为开启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B所示,第二电子设备20完成步骤S214之后,第二电子设备20可显示用户界面300,该用户界面300可包含提示201,提示201可指示“已根据手机指示,同步畅联通话联系人。同步时间:2020年7月2日11:06”。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示201可以是第一提示。第一提示由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第一应用输出。该第一提示用于指示第一应用已进行联系人同步。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以提示为界面显示的提示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申请实施例对提示的形式不作限定,还可以是语音等方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C所示,在执行步骤S214进行数据同步之后,第二电子设备20可记录并在提示203显示该执行数据同步时的系统时间:2020年7月2日11:06。
实施图9所描述的实施例,第一电子设备10这一电子设备可作为核心设备,通过第一电子设备10安装的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其他设备(例如第二电子设备20)的任务执行条件。当第一电子设备10通过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到第二电子设备20的任务执行条件满足时,即可通过通信模块通知第二电子设备20的第二分布式系统执行任务。这样,第一电子设备10的处理器处理能力以及内存可远比智能手表、手环强大,可减少第二电子设备20在内存和处理器占用较大时,难以进行任务执行条件监测的情况,从而提高任务执行的效率。
例如,“1+8+N”战略中,“1”是指手机可作为核心设备,“8”是指4个大屏设备(个人计算机、平板、智慧大屏、车机)和4个非大屏设备(耳机、音箱、智能手表、眼镜)。“N”则是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硬件构成的HiLink生态。其中,“1+8+N”战略中设备均可安装分布式系统。手机作为核心设备通过安装的分布式系统监测其他设备(例如“8”代表的设备和“N”代表的设备)的任务执行条件。第二电子设备20可包含在“8”代表的设备中。当手机通过分布式系统监测到第二电子设备20的任务执行条件满足时,即可通过通信模块通知第二电子设备20执行任务。这样,手机的处理器处理能力以及内存可远比智能手表、手环强大,可减少第二电子设备20在内存和处理器占用较大时,难以进行任务执行条件监测的情况,从而提高任务执行的效率。
可以理解的,图6、图8和图9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第一电子设备所安装的分布式系统可以是第一分布式系统。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表,第二电子设备所安装的分布式系统可以是第二分布式系统。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状态监听器监测的设备状态参数。
请一并参阅表一和图11,表一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各状态监听器监测的设备状态参数示例。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测设备的状态参数的示例。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状态参数仅用于举例,不应构成限定。
表一、各状态监听器监测的设备状态参数
如表一和图11所示,每个设备状态参数可通过一个状态监听器进行监测。状态监听器为本地设备上软件系统中的状态监听器。第一电子设备10中状态监听器可从其任务调度器获得监听请求。第一电子设备10中状态监听器可存储监测的条件和对应的后台任务的ID。例如对于图6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103中用于监测本地设备(第一电子设备10,如手机)电池剩余电量的状态监听器A,状态监听器A可存储监测的条件:第一电子设备10的剩余电量是否大于30%,还存储该监测的条件和后台任务ID的对应关系。当第一电子设备10中状态监听器A监测到满足该条件(第一电子设备10的剩余电量是否大于30%)时,第一电子设备10中状态监听器A可将该条件和对应的后台任务ID一起上报给其任务队列管理器。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队列管理器在检测到该后台任务ID对应的后台任务的所有执行条件均满足(例如剩余电量和Wi-Fi连接情况)时,即可按照优先级通知应用执行该后台任务ID对应的后台任务。
再例如,对于图9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206中用于监测远端设备(第二电子设备20,如智能手表)电池剩余电量的状态监听器,该状态监听器可存储监测的条件:第二电子设备20剩余电量是否大于30%,还存储该监测的条件和后台任务ID的对应关系。第一电子设备10中状态监听器可以从其分布式数据管理中获得第二电子设备20的电池状态参数,并检测后台任务的执行条件是否满足。当第一电子设备10中状态监听器监测到满足该条件(第二电子设备20剩余电量是否大于30%)时,第一电子设备10中状态监听器可将该条件和对应的后台任务ID一起上报给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队列管理器。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队列管理器在检测到该后台任务ID对应的后台任务的所有执行条件均满足(例如第二电子设备20剩余电量和第二电子设备Wi-Fi连接情况)时,即可按照优先级通知第二电子设备20的应用执行该后台任务。
如表一和图11所示,第一电子设备10中监测本地设备的设备空闲状态的状态监听器可根据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调度器下发的监听请求,监测本地设备(如前后文中第一电子设备10,具体如手机)是否处于空闲状态。
示例性的,空闲状态可以是指本地设备当前处于息屏状态。再例如,空闲状态可以是指本地设备的处理器占用和内存占用均低于一个阈值。可以理解的,上述对空闲状态的举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不应构成限定,空闲状态还可以有其他的定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第一电子设备10中监测远端设备的设备空闲状态的状态监听器可根据其任务调度器下发的监听请求,监测远端设备(如前后文中第二电子设备20,具体如智能手表)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具体的,状态监听器可以从分布式数据管理中获得第二电子设备20的设备空闲状态,并检测后台任务的执行条件是否满足。
类似地,设备时间参数,可用于指示本地设备/远端设备是否达到特定时间点(例如系统时间为03:00)。设备时间参数,也可用于指示本地设备/远端设备中定时时间段是否完成。例如,在状态监听器接收到监听请求时,开始计时在计时12小时后,定时时间段12小时完成。
设备连接状态,可用于指示本地设备/远端设备是否与其他设备建立Wi-Fi或蓝牙连接。例如,第一电子设备10与第二电子设备20均安装有分布式系统。当第一电子设备10与第二电子设备20建立蓝牙连接时,第一电子设备10中监测第一电子设备10的设备连接状态的状态监听器可监测到已与第二电子设备20建立蓝牙连接。第一电子设备10中监测第二电子设备20的设备连接状态的状态监听器,可从分布式数据管理中获得第二电子设备20已与第一电子设备10建立蓝牙连接,从而监测到已与第一电子设备10建立蓝牙连接。
设备存储状态,可用于指示本地设备/远端设备内存剩余情况、占用情况。
网络连接状态,可用于指示本地设备/远端设备是否连接上数据网络、是否连接上Wi-Fi等。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后台任务优先级。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调度器可对多个后台任务进行优先级由高到低排序。对于第一电子设备10本地应用的后台任务,当多个后台任务均满足任务执行条件时,任务调度器可按照该优先级通知对应的应用执行相应的后台任务。对于远端设备(例如第二电子设备20)的应用的后台任务,当多个后台任务均满足任务执行条件时,任务调度器可按照该优先级,依次通过通信连接通知远端设备的应用执行响应的后台任务。这样,多个后台任务依次先后执行,可减少多个后台任务同时被执行时处理器和内存占用过大导致卡死的情况,从而提高后台任务执行的流畅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后台任务的优先级可根据对应应用的使用的频繁程度确定,使用越频繁,后台任务的优先级越高。后台任务的优先级还可根据后台任务执行的历史统计的时长来确定,历史统计的时长越大,后台任务的优先级越低。以下分别介绍这两种后台任务的优先级确定方法。下面结合图12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优先级。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后台任务的优先级的示例。
(1)后台任务的优先级由应用的使用的频繁程度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队列管理器可获得本地应用/远端设备的应用的使用的频次、每天使用的时间统计,根据应用的使用的频次和每天使用的时间统计确定应用的后台任务的优先级。使用的频次越高、每天使用的时间越长,应用的后台任务的优先级越高。
远端设备的应用的使用的频次、每天使用的时间统计可由任务队列管理器从分布式数据管理中获得。第一电子设备10中分布式数据管理可与第二电子设备20进行同步,从而获得第二电子设备20中各应用当前最新数据。下面举出一种由应用的使用的频繁程度确定后台任务的优先级的示例。
例如,如图12所示,任务队列管理器可将应用划分为以下几种:
(A)用户经常运行的应用:被打开次数大于第一阈值,统计期间每天被打开频率大于第二阈值的应用。其中,应用被打开可包含:由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由后台运行状态到前台运行状态。
(B)用户比较经常运行的应用:被打开的次数和统计期间每天被打开的频率满足以下条件的应用:被打开的次数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三阈值,且统计期间每天被打开的频率小于第二阈值且大于第四阈值。其中,第三阈值可小于第一阈值,第四阈值可小于第二阈值。第一电子设备还可根据采集的用户使用应用时间的数据,分析出用户可能在未来设定时间内(例如未来几个小时内)使用该应用。
(C)用户比较经常运行但不是每天都运行的应用:被打开的次数大于第五阈值,但统计期间并非每天被打开的应用。第五阈值不限制。
(D)用户不频繁运行的应用:被打开的次数小于第六阈值的应用,第六阈值小于第五阈值。
(E)用户从未运行的应用:统计期间被打开的次数为0的应用。
任务队列管理器根据上述(A)~(E)的统计,将对应的后台任务的优先级设置依次降低。则当多个后台任务均满足任务执行条件时,任务队列管理器可按照该优先级先通知优先级最高的应用执行后台任务。通知发出后延时一段时间再通知优先级次高的应用执行后台任务。这样,依次按照优先级通知应用执行对应的后台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对延时的时间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的,上述由应用的使用的频繁程度确定优先级的举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不应构成限定。
图9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分布式数据管理中的数据包含以下至少一种数据:第一应用在第二电子设备20上使用的频繁程度、第一后台任务执行的历史统计时长。第一电子设备可根据这些数据确定第一后台任务的优先级。该优先级可用于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多个后台任务执行的先后顺序。
(2)后台任务的优先级由后台任务执行的历史统计的时长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中任务队列管理器可获得后台任务执行的历史统计的时长。历史统计的时长越长的后台任务的任务优先级越低,历史统计的时长越短的后台任务的任务优先级越高。下面举出一种由后台任务执行的历史统计的时长确定后台任务的优先级的示例。例如,如图12所示,任务队列管理器还可将应用划分为以下几种:
(A)当前正在交互的应用的后台任务:即当前前台运行的应用的后台任务可优先级最高。
(B)上次已检测到满足任务执行条件但未执行的后台任务。
(C)历史统计的时长小于设定阈值的10%的后台任务。其中,执行的历史统计的时长,可以由任务队列管理器获得该任务之前每次被执行时所占用的时长,然后求平均值得到。
(D)历史统计的时长大于设定阈值的10%且小于设定阈值的50%的后台任务。
(E)历史统计的时长大于设定阈值的50%且小于设定阈值的90%的后台任务。
(F)历史统计的时长大于设定阈值的后台任务。
任务队列管理器根据上述(A)~(F)的统计,将对应的后台任务优先级设置依次降低。可以理解的,上述由后台任务执行的历史统计的时长确定优先级的举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不应构成限定。本申请实施例还可采用其他完全公平调度(completely fairscheduler,CFS)算法对多个满足任务执行条件的后台任务排列执行的优先级。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20的后台任务不限于通过第一电子设备10进行任务执行条件监测,第二电子设备20还可通过自身的分布式系统对自身的后台任务进行任务执行条件监测。
具体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第二电子设备20的应用向第二电子设备20的任务调度器下发后台任务请求时,第二电子设备20可预先判断对应后台任务执行时占用处理器的情况和占用内存的情况。当该后台任务占用处理器大于设定阈值,或者占用内存大于设定阈值时,第二电子设备20可将该后台任务请求通过SA管理模块、通信模块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10。第一电子设备10按照图9所描述的实施例监测第二电子设备20上应用的后台任务的执行条件,并触发应用执行后台任务。当后台任务执行占用处理器小于设定阈值,或者占用内存小于设定阈值时,第二电子设备20可通过自身的分布式系统对后台任务进行任务执行条件监测,并触发应用执行后台任务,过程类比图6所描述实施例。
这样,可减少第二电子设备20在内存和处理器占用较大时,难以进行任务执行条件监测的情况,还可通过第二电子设备20分担第一电子设备10的任务执行条件监测,可以提高任务执行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个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个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全部或部分功能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件加硬件的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任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含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分布式系统,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二分布式系统,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应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能力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移动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用于响应于通过所述第一应用接收到的第一用户操作,通过所述第二分布式系统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发送第一后台任务请求,所述第一后台任务请求携带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后台任务请求,通过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所述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是否满足;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当监测到满足所述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时,通过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分布式系统发送第一通知,所述第一通知用于通知所述第一应用执行所述第一后台任务;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通知,通过所述第二分布式系统通知所述第一应用执行所述第一后台任务;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分布式系统,将分布式数据管理中的数据同步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分布式数据管理中的数据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是否满足的参考因子;
其中,当监测到满足所述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占用情况和内存占用情况,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分布式系统发送第一通知,包括:当所述处理器占用低于第一设定阈值,且内存占用低于第二设定阈值时,所述第一电设备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分布式系统发送第一通知。
2.一种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应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能力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移动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分布式系统,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二分布式系统;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应用接收第一用户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操作,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分布式系统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发送第一后台任务请求,所述第一后台任务请求,携带所述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
所述第一后台任务请求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是否满足;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分布式系统接收第一通知,所述第一通知用于通知所述第一应用执行所述第一后台任务;
响应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通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分布式系统通知所述第一应用执行所述第一后台任务;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分布式系统,将分布式数据管理中的数据同步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分布式数据管理中的数据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是否满足的参考因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安装的联系人应用,所述第一后台任务为所述第一应用的联系人同步的后台任务;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分布式系统通知所述第一应用执行所述第一后台任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应用显示第一提示,所述第一提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应用已进行联系人同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数据管理中的数据包含以下至少一种数据: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使用的频繁程度、所述第一后台任务执行的历史统计时长;
所述分布式数据管理中的数据还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后台任务的优先级的参考因子,所述优先级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多个后台任务执行的先后顺序。
5.如权利要求2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台任务的执行条件包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大于30%、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无线保真Wi-Fi连接到通信网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台任务的执行条件包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大于30%、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无线保真Wi-Fi连接到通信网络。
7.一种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分布式系统,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二分布式系统,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应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能力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移动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分布式系统的所述第一后台任务请求;所述第一后台任务请求携带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所述第一后台任务是所述第一应用的后台任务;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所述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是否满足;
当监测到满足所述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分布式系统发送第一通知,所述第一通知用于通知所述第一应用执行所述第一后台任务;
其中,当监测到满足所述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占用情况和内存占用情况,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分布式系统发送第一通知,包括:当所述处理器占用低于第一设定阈值,且内存占用低于第二设定阈值时,所述第一电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分布式系统发送第一通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二应用,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应用接收第二用户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操作,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第二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是否满足,所述第二后台任务是所述第二应用的后台任务;
当监测到满足所述第二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通知所述第二应用执行所述第二后台任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应用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安装的联系人应用,所述第二后台任务为所述第二应用的联系人同步的后台任务;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通知所述第二应用执行所述第二后台任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应用显示第二提示,所述第二提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应用已进行联系人同步。
10.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包含分布式数据管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监测所述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是否满足,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从所述分布式数据管理中获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状态参数;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状态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是否满足。
11.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存储有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多个后台任务的优先级,所述多个后台任务包含所述第一后台任务;
当监测到满足所述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获得所述第一后台任务的优先级;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分布式系统发送第一通知,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按照所述第一后台任务的优先级,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分布式系统发送第一通知。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存储有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多个后台任务的优先级,所述多个后台任务包含所述第一后台任务;
当监测到满足所述第一后台任务的任务执行条件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获得所述第一后台任务的优先级;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分布式系统发送第一通知,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按照所述第一后台任务的优先级,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分布式系统发送第一通知。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还包括分布式数据管理;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分布式系统接收数据并存储在所述分布式数据管理中;
所述分布式数据管理中的数据包含以下至少一种数据: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使用的频繁程度、所述第一后台任务执行的历史统计时长;
所述第一后台任务的优先级由所述分布式数据管理中的数据确定。
14.一种第二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应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二分布式系统;
所述存储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存储器还用于存储所述第二分布式系统;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
15.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二应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分布式系统;
所述存储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存储器还用于存储所述第一分布式系统;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7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77053.4A CN112181616B (zh) | 2020-07-24 | 2020-07-24 | 任务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77053.4A CN112181616B (zh) | 2020-07-24 | 2020-07-24 | 任务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202010724778.2A CN113971076A (zh) | 2020-07-24 | 2020-07-24 | 任务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24778.2A Division CN113971076A (zh) | 2020-07-24 | 2020-07-24 | 任务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81616A CN112181616A (zh) | 2021-01-05 |
CN112181616B true CN112181616B (zh) | 2021-11-19 |
Family
ID=7406741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24778.2A Pending CN113971076A (zh) | 2020-07-24 | 2020-07-24 | 任务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202010977053.4A Active CN112181616B (zh) | 2020-07-24 | 2020-07-24 | 任务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24778.2A Pending CN113971076A (zh) | 2020-07-24 | 2020-07-24 | 任务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297414A1 (zh) |
EP (1) | EP4177746A4 (zh) |
CN (2) | CN113971076A (zh) |
WO (1) | WO202201747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11603A (zh) * | 2021-02-09 | 2022-08-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分布式设备能力虚拟化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 |
CN113691812B (zh) * | 2021-10-25 | 2022-03-08 | 广州朗国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鸿蒙系统的分布式视频处理方法、终端和可读介质 |
CN114679752B (zh) * | 2022-03-29 | 2024-04-19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双系统共享无线通信能力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14489812A (zh) * | 2022-04-06 | 2022-05-13 |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指令发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78006A (zh) * | 2012-09-18 | 2014-03-26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数据同步的方法及同步控制系统 |
CN104035683A (zh) * | 2014-05-14 | 2014-09-10 | 张智锋 | 一种通讯终端分屏多任务交互方法 |
CN104503834A (zh) * | 2014-12-29 | 2015-04-0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
WO2015074388A1 (en) * | 2013-11-21 | 2015-05-28 |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 Task execution method,apparatus and system |
CN105868007A (zh) * | 2015-12-15 | 2016-08-17 |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后台任务触发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86976B2 (en) * | 2011-04-11 | 2014-11-11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Management of background tasks |
CN103809730B (zh) * | 2014-02-18 | 2016-08-17 | 上海新储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 一种低功耗可穿戴设备系统 |
US10117600B2 (en) * | 2014-04-15 | 2018-11-06 | Apple Inc. | Pacing activity data of a user |
KR102206351B1 (ko) * | 2014-04-28 | 2021-01-22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작업 연계 방법 |
TW201642083A (zh) * | 2015-05-29 | 2016-12-01 | 拓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與穿戴式電子裝置間之通知管理方法 及系統,及相關電腦程式產品 |
CN105049329A (zh) * | 2015-07-08 | 2015-11-11 | 杭州木梢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家居环境下的随身消息推送方法及设备控制系统 |
-
2020
- 2020-07-24 CN CN202010724778.2A patent/CN113971076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7-24 CN CN202010977053.4A patent/CN112181616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7-22 WO PCT/CN2021/107926 patent/WO2022017474A1/zh unknown
- 2021-07-22 EP EP21846478.2A patent/EP4177746A4/en active Pending
- 2021-07-22 US US18/017,329 patent/US20230297414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78006A (zh) * | 2012-09-18 | 2014-03-26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数据同步的方法及同步控制系统 |
WO2015074388A1 (en) * | 2013-11-21 | 2015-05-28 |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 Task execution method,apparatus and system |
CN104035683A (zh) * | 2014-05-14 | 2014-09-10 | 张智锋 | 一种通讯终端分屏多任务交互方法 |
CN104503834A (zh) * | 2014-12-29 | 2015-04-0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
CN105868007A (zh) * | 2015-12-15 | 2016-08-17 |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后台任务触发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81616A (zh) | 2021-01-05 |
CN113971076A (zh) | 2022-01-25 |
EP4177746A1 (en) | 2023-05-10 |
US20230297414A1 (en) | 2023-09-21 |
WO2022017474A1 (zh) | 2022-01-27 |
EP4177746A4 (en) | 2023-11-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542839B (zh) | 电子设备的投屏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2181616B (zh) | 任务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 |
WO2021185141A1 (zh) | Wi-Fi Aware的建链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1628916B (zh) | 一种智能音箱与电子设备协作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3923230B (zh) | 数据同步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22033320A1 (zh) | 蓝牙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21052204A1 (zh) | 基于通讯录的设备发现方法、音视频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2615960A (zh) | 一种设备能力调度方法及电子设备 | |
WO2021031865A1 (zh) | 通话方法及装置 | |
CN114095599B (zh) | 消息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3722058A (zh) | 一种资源调用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1835907A (zh) | 一种跨电子设备转接服务的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 |
CN113126948A (zh) | 一种音频播放方法及相关设备 | |
WO2020134868A1 (zh) | 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13596919B (zh) | 数据下载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
CN114116610A (zh) | 获取存储信息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 |
CN114828098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5083400A (zh) | 语音助手唤醒方法及装置 | |
CN110737916A (zh) | 通信终端及处理方法 | |
CN113672454B (zh) | 冻屏监控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6723384B (zh) | 进程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24078315A1 (zh) | 一种应用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 |
CN115495716A (zh) | 一种本地鉴权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5706994A (zh) | 访问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7991954A (zh) | 设备输入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