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1272A -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81272A
CN112181272A CN202011084751.8A CN202011084751A CN112181272A CN 112181272 A CN112181272 A CN 112181272A CN 202011084751 A CN202011084751 A CN 202011084751A CN 112181272 A CN112181272 A CN 1121812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isplay interface
information display
interface
se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847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千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847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812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81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127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0692 priority patent/WO2022078027A1/zh
Priority to EP21879074.9A priority patent/EP4227788A4/en
Priority to US18/133,634 priority patent/US20230244372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6Sound input; Sound output
    • G06F3/162Interface to dedicated audio devices, e.g. audio drivers, interface to CODEC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6Sound input; Sound output
    • G06F3/165Management of the audio stream, e.g. setting of volume, audio stream path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方法涉及一种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通过检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是否连接成功,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连接成功,则在第一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上悬浮显示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在本方法中,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连接成功时,在当前显示界面展示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用户可以基于当前显示界面,直接看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并且基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可以直观地、清晰地获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连接情况,增强了用户感知,人机交互更加智能。

Description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方式在生活生产中随处可见。通常,当两个终端进行通信之前需要先建立连接,连接成功之后两个终端可以进行数据交互。例如,当蓝牙耳机与手机通信时,蓝牙耳机需要先和手机建立蓝牙连接,连接成功之后通信。两个终端连接成功之后,用户可以通过一个终端的显示屏幕上的状态栏查看另一个终端是否连接成功,该查看方式不够直观、清晰,使得人机交互不够智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直观、清晰的获知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的连接状态。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包括:
检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是否连接成功;
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连接成功,则在第一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上悬浮显示提醒信息显示界面;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用于提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连接成功。
一种信息显示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是否连接成功;
显示模块,用于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连接成功,则在第一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上悬浮显示提醒信息显示界面;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用于提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连接成功。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屏幕亮度调节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分集接收方法。
上述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检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是否连接成功,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连接成功,则在第一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上悬浮显示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在本方法中,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连接成功时,在当前显示界面展示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用户可以基于当前显示界面,直接看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并且基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可以直观地、清晰地获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连接情况,增强了用户感知,人机交互更加智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信息显示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信息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信息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信息显示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5为一个实施例中信息显示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6为一个实施例中信息显示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7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客户端称为第二客户端,且类似地,可将第二客户端称为第一客户端。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两者都是客户端,但其不是同一客户端。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信息显示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包括终端11和终端12,终端11和终端12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其中,终端11可以为手机、电脑、电视机、游戏机、iPad等带有显示屏的设备,终端12除了可以是图1中所示的耳机之外,终端12还可以是具有连接功能的音箱、耳机、相机、车载、鼠标、键盘、手环、打印机、以及手机、电脑、电视机、游戏机、iPad等设备,可选地,终端11与终端12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蓝牙、WIFI、以及指定协议连接方式。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信息显示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信息显示方法,以运行于图1中的终端11上为例进行描述。如图2所示,信息显示方法包括步骤201至步骤202。
步骤201,检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是否连接成功。
在本实施例中,在有第二终端接入第一终端时,触发第一终端检测接入的第二终端是否连接成功,示例地,当第二终端以蓝牙接入第一终端时,第一终端检测自身的蓝牙状态,若蓝牙状态为空闲状态,则意味着当前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的蓝牙连接失败;若蓝牙已连接到某一个设备,则意味着当前第二终端与第二终端的蓝牙连接成功。或者,当第一终端需要与第二终端连接时,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蓝牙连接请求,当第一终端接收到第二终端返回的蓝牙连接响应时,确定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连接成功。针对于其他协议的连接方式,第一终端的检测方式类似,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202,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连接成功,则在第一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上悬浮显示提醒信息显示界面;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用于提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连接成功。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考图3所示,图3给出了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连接成功之后,当前显示界面悬浮显示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布局示意图。当第一终端检测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连接成功之后,第一终端可以生成连接成功的提醒信息,并将该提醒信息显示于当前显示界面中,可选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中除了包括连接成功的信息之外,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的相关信息,例如,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名称标识、图标等信息。以第二终端为耳机说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中可以包括耳机的图标、耳机的设备标识、以及连接成功的信息。
可选地,在进行显示提醒信息显示界面时,第一终端可以将提醒信息显示界面悬浮显示在当前显示界面中任意位置,例如,可以将提醒信息显示界面悬浮显示在当前显示界面的上部、中部、底部,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的信息显示方法,通过检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是否连接成功,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连接成功,则在第一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上悬浮显示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在本方法中,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连接成功时,在当前显示界面展示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用户可以基于当前显示界面,直接看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并且基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可以直观地、清晰地获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连接情况,增强了用户感知,人机交互更加智能。
为了进一步优化数据交互,使得人机交互更智能,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若获取到基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触发的设置操作指令,则隐藏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并在当前显示界面上悬浮显示设置界面;设置界面包括第二终端的功能设置项。
其中,基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触发的设置操作指令,可以是基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上任意区域触发的指令,还可以是基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指定区域触发的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获取到基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触发的设置操作指令,表明此时用户需要对已连接的第二终端进行功能设置操作,此时触发第一终端执行隐藏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操作,同时第一终端还可以将设置界面悬浮显示在当前显示界面中。示例地,预设的时间段可以为2.5秒、3秒、5秒或者其他时间段,本实施例中不加以限制。
如图4所示,图4给出了当第二终端为耳机时,在第一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中,第二终端的设置界面的布局示意图,在第二终端为耳机的情况下,第二终端设置界面的功能设置项1可以为降噪,功能设置项2可以为佩戴感应,可选地,按照实际情况,功能设置项还设置为多个,例如功能设置项3为音效模式、功能设置项4为连接音量等等。另外,第二终端还可以是其他具有连接功能的设备,例如相机,在第二终端是相机的情况下,功能设置项可以为拍摄光圈、拍摄景深、拍摄倒计时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通过检测是否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是否触发设置操作指令,从而在触发设置操作指令的情况下,隐藏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操作,悬浮显示第二终端的设置界面中,从而使得用户不需要通过打开连接设置进行第二终端的功能项设置,简化了用户的设置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用户不需要对第二终端进行功能设置时,可以隐藏该提示信息显示界面,上述方法还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若未获取到基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触发的设置操作指令,则隐藏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并在当前显示界面的状态栏中显示第二终端的设备图标。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时间段可以为2.5秒、3秒、5秒或其他指定时间段,以预设时间段为2.5秒为例,若第一终端在2.5秒内,没有检测到基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触发的设置操作指令,则认为用户不需要对当前第二终端进行功能设置,此时,第一终端可以将当前提醒信息显示界面隐藏,并将连接好的第二终端的标识显示于状态栏中,可参考图5,以第二终端为耳机为例,图5给出了状态栏中包括第二终端标识的示意图。可选地,第二终端的标识可以为第二终端的设备图标,还可以是第二终端的其他指定虚拟标识,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检测到用户有设置第二终端功能的触发操作,则隐藏提醒信息显示界面,不会造成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在当前显示界面停留过久的问题,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状态栏中的第二设备的设备图标直观的获取第二设备的连接状态。
可选地,第一终端可根据用户触发的显示区域执行相应的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获取到基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触发的设置操作指令,包括:若检测到基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对应的触摸屏区域的触控操作,则触发设置操作指令。
其中,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对应的触摸屏区域就是提醒信息显示界面所在的区域。触控操作可以单击、双击、滑动、长按等操作,本实施例中不加以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根据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位置和产生触摸点的位置,确定当前触摸点是否处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对应的触摸屏区域范围内。若确定当前触摸点处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对应的触摸屏区域范围内,则意味着用户想要进行第二终端的连接功能的设置,此时,第一终端确定触发设置操作指令,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基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对应的触摸屏区域的任意一点触发设置操作指令,触发区域范围较大,用户可以快捷地触发设置操作指令,简化了用户的设置操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触屏操作的准确率,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包括管理控件,获取到基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触发的设置操作指令,包括:
若检测到管理控件被触发,则生成设置操作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管理控件所在的位置和产生触摸点的位置,确定当前触摸点是否处于管理控件所在的位置范围内。若确定当前触摸点处于管理控件所在的位置范围内,则意味着用户想要进行第二终端的连接功能的设置,此时,第一终端确定触发设置操作指令。管理控件的布局示意图可参考图6所示,以第二终端为耳机为例,管理控件可以设置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右端,可选地,管理控件还可以在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其他位置,根据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其他标识的位置确定管理控件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基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中的管理控件触发设置操作指令,触发区域范围精确,不会造成误触发操作,简化了用户的设置操作。
为了使用户可以获取到当前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的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设置界面还包括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其中,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为用于表征当前第二终端信息的标识,其设备标识可以为第二终端的图标标识、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二终端的符号标识、或者是第二终端的其他指定意义标识。
可选地,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第二终端的设备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包括第二终端的设备图标和/或设备名称。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可以设置于设置界面的顶部,或者,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可以设置于设置界面的其他指定位置,根据设置界面中其他标识的位置确定设备标识的相对位置。示例的,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在设置界面的布局示意图可参考图7所示,以第二终端为耳机为例,图7中虚线框中的内容即为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可选地,设备标识可以为第二终端图标标识,或者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或者第二终端的图标标识和设备标识,在设备标识为第二终端的图标标识和设备标识的情况下,其图标标识和设备标识的布局方式可以为同行并列,还可以如图7中所示,图标标识和设备标识呈现两行显示,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界面中设置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使得用户可以直观的获知当前设置的第二终端的信息。
在对设置界面进行布局设置时,还可以规范设置界面的位置、尺寸等。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设置界面的上边界与当前显示界面的状态栏的下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零。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考图8所示,以第二终端为耳机为例,图8给出了设置界面的上边界与当前显示界面的状态栏的下边界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可以表示为H1,在对设置界面进行布局设置时,可以将该H1设置为大于0的数,可选地,在对设置界面进行布局设置时,根据状态栏的大小、设置界面的大小、以及当前显示界面的大小来设置距离H1。示例地,可以根据状态栏的大小和位置确定状态栏的下边界,根据设置界面的大小和位置确定设置界面的上边界,根据当前显示界面的大小,考虑用户的观看适宜度,确定设置界面与状态栏距离H1,本命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设置界面的上边界和当前显示界面的状态栏的下边界进行设置界面的布局设置,保证了设置界面的悬浮显示不会影响到当前显示界面中状态栏的显示,优化了用户体验。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设置界面的上边界与当前显示界面的上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其中,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根据状态栏的高度确定,其中第一预设阈值可以等于状态栏的高度,也可以根据为状态栏的高度与允许误差之和。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考图9所示,以第二终端为耳机为例,图9给出了设置界面的上边界与当前显示界面的上边界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可以表示为H2,可选地,在对设置界面进行布局设置时,根据第一预设阈值进行设置界面的布局,例如,状态栏的高度为1cm,允许误差为0.2cm,则该第一预设阈值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cm,1.2cm),此时,根据该第一预设阈值,确定距离H2,H2可以为大于1.2cm,且小于当前显示界面高度的值,进一步地,还可以根据观看适宜度设置该设置界面中信息的字体大小,根据字体大小和设置界面中的信息量,以及当前界面的大小,确定设置界面是设置于当前显示界面的上部,还是中部或者底部,从而确定对应的距离H2,本命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设置界面的上边界和当前显示界面的上边界进行设置界面的布局设置,由于当前显示界面的上边界不会发生变化,以一定固定值作为参照物,该方法简单准确的确保了设置界面布局不会对当前显示界面和状态栏造成其他影响,提高画面舒适感。
可选地,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第二终端的类型,确定第二终端对应的设置界面,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在当前显示界面上悬浮显示设置界面,包括:
S301、获取第二终端的功能设置项和第二终端的设置界面模板;设置界面模板用于表示各功能设置项在设置界面上的页面布局信息。
其中,第一终端可以预先构建不同类型的第二终端对应的设置界面模板,例如,第二终端为相机的情况下,构建相机对应的设置界面模板;第二终端为耳机的情况下,构建耳机对应的设置界面模板。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界面模板中包括第二终端对应的功能设置项,不同类型的设置界面模板中的功能设置项不同。例如,第二终端为相机的情况下,其对应的设置界面模板中的功能设置项可以包括拍摄光圈、拍摄景深、拍摄倒计时等;第二终端为耳机的情况下,其对应的设置界面模板中的功能设置项可以包括降噪、佩戴感应、音效模式等。
S302、根据功能设置项和设置界面模板生成设置界面,并在当前显示界面上悬浮显示设置界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在检测到第二终端的连接之后,根据获取到的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确定第二终端的类型,从而根据第二终端的类型确定其对应的设置界面模板,根据功能设置项和设置界面模板生成设置界面。例如,根据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确定第二终端为耳机,则从设置界面模板数据库中确定与耳机对应的设置界面模板,根据耳机对应的设置界面模板、耳机对应的功能设置项,生成该耳机对应的设置界面,并将该设置界面悬浮显示于当前显示界面中,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确定第二终端的类型,从而自适应的确定第二终端对应的设置界面模板,使得生成的设置界面可以准确反映当前第二终端的相关功能设置项信息。
类似的,为了使得用户可以直观的获知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对应的设备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包括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和连接成功提醒信息。
其中,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为用于表征当前第二终端信息的标识,其设备标识可以为第二终端的图标标识、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二终端的符号标识、或者是第二终端的其他指定意义标识。连接成功提醒信息可以为指定字符标识,例如“已连接”或“连接成功”,或者其他指定标识。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设备标识包括第二终端的设备图标和/或第二终端的名称。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可以为第二终端图标标识,或者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或者第二终端的图标标识和设备标识,在设备标识为第二终端的图标标识和设备标识的情况下,其图标标识和设备标识的布局方式可以为同行并列,如图11中所示,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在提醒信息显示界面中设置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和连接成功提醒信息,其中,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和连接成功提醒信息的布局位置根据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大小确定,示例的,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一种布局示意图可参考图11所示,以第二终端为耳机为例,图11中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包括两个虚线框,图中左边的虚线框中包括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图中右边的虚线框中包括连接成功提醒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图11只是给出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一种布局,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布局还可以为左边包括连接成功提醒信息,右边包括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在提醒信息显示界面中设置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和连接成功标识,特别的,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包括图标和/或名称,可以更加直观地使得用户知道第二终端的设备信息以及第二终端是否连接成功。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还包括静音控件;该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静音控件被触发,则控制第二终端进入静音模式。
其中,静音控件用于控制第二终端将第二终端工作模式调整为静音模式。示例地,在第二终端为耳机的情况下,静音控件用于将耳机的音量调整至0;在第二终端为相机的情况下,静音控件用于关闭相机操作产生的声音,例如拍摄时的音效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若检测到静音控件被触发,即检测到静音控件被点击、被选择,或者在静音控件所在的区域检测到产生触摸点,则控制第二终端进入静音模式。可选地,静音控件的布局设置可参考图12所示,以第二终端为耳机为例,静音控件可以设置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右端,或者静音控件可设置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其他指定位置,其中,静音控件的布局位置根据提醒信息显示界面中的其他信息标识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基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静音控件控制第二终端进入静音模式,简化了用户对第二终端的操作选择。
对于提醒信信息显示界面的布局设置,可参考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上边界与当前显示界面的状态栏的下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零,且,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下边界与当前显示界面的上边界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阈值。
其中,预设阈值指的是根据当前界面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布局关系,确定的距离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考图13所示,以第二终端为耳机为例,图13给出了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上边界与当前显示界面的状态栏的下边界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可以表示为H3,在对提醒信息显示界面进行布局设置时,可以将该H3设置为大于0的数,图13还给出了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下边界与当前显示界面的上边界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可以表示为H4,可选地,在对提醒信息显示界面进行布局设置时,不仅要考虑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与状态栏的关系,还要考虑提醒信息显示界面与当前界面的布局比例关系,即,既要确保提醒信息显示界面不与状态栏重叠,又要确保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处于当前显示界面的上端部分区域。可选地,当预设阈值为4cm时,H1为0.5cm,H4为2cm时,基本可以确定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位置以及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大小,本命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上边界、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下边界、当前显示界面的状态栏的下边界、以及当前显示界面的上边界进行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布局设置,保证了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在不会影响到状态栏的同时,确保了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处于当前显示界面的上部位置,实现了直观的将提醒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目的,使得页面布局更加优化。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预设阈值为根据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高度和当前显示界面的高度之间的比例确定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的显示界面存在不同的尺寸和大小,为了确保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可以始终保持显示在显示界面的上部,使得用户可以直观的看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上述实施例中的H4对应的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当前显示界面的高度和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高度之间的比例确定。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预设阈值等于当前显示界面的高度的五分之一倍。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中的H4对应的阈值范围可以是当前显示界面的高度的五分之一倍,示例地,第一终端的显示界面为5.5英寸,其对应的显示界面的高度为12.18cm,经过计算,预设阈值可以确定为2.436cm,即,H4的取值范围为(0,2.436cm),确定一个H4取值和一个H3的取值,例如,H4为2cm,H3为0.2cm,便可确定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上边界和下边界,从而确定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大小和尺寸,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高度和当前显示界面的高度进行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布局设置,保证了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在不会影响到状态栏的同时,确保了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处于当前显示界面的上部位置,实现了直观的将提醒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目的,同时优化了显示界面的布局,更加符合用户习惯。
第一终端可以根据预设的模板悬浮显示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在第一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上悬浮显示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包括:根据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连接成功提醒信息和预设的提醒界面模板,生成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并在第一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上悬浮显示提醒信息显示界面;提醒界面模板用于表示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页面布局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预先构建不同类型的第二终端对应的提醒界面模板,例如,第二终端为相机的情况下,构建相机对应的提醒界面模板;第二终端为耳机的情况下,构建耳机对应的提醒界面模板。示例地,第一终端在检测到第二终端的连接之后,根据获取到的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确定第二终端的类型,例如,根据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确定第二终端为耳机,则从提醒界面模板中确定与耳机对应的提醒界面模板,根据耳机对应的提醒界面模板、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和连接成功提醒信息,生成该耳机对应的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并将该提醒信息显示界面悬浮显示于当前显示界面中,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确定第二终端的类型,从而自适应的确定第二终端对应的提醒界面模板,使得生成的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可以准确反映当前第二终端的相关信息。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和图10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和图10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图14为一个实施例的信息显示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4所示,信息显示装置包括检测模块01和显示模块02,其中:
检测模块01,用于检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是否连接成功;
显示模块02,用于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连接成功,则在第一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上悬浮显示提醒信息显示界面;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用于提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连接成功。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上述信息显示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03,用于在预设时间段内,若获取到基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触发的设置操作指令,则隐藏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并在当前显示界面上悬浮显示设置界面;设置界面包括第二终端的功能设置项。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模块03,用于若检测到基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对应的触摸屏区域的触控操作,则触发设置操作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包括管理控件,获取模块03,用于若检测到管理控件被触发,则生成设置操作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置界面还包括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置界面还包括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置界面的上边界与当前显示界面的状态栏的下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零。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置界面的上边界与当前显示界面的上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模块03,用于获取第二终端的功能设置项和第二终端的设置界面模板;设置界面模板用于表示各功能设置项在设置界面上的页面布局信息;根据功能设置项和设置界面模板生成设置界面,并在当前显示界面上悬浮显示设置界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上述信息显示装置还包括隐藏模块04,用于在预设时间段内,若未获取到基于提醒信息显示界面触发的设置操作指令,则隐藏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并在当前显示界面的状态栏中显示第二终端的设备图标。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包括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和连接成功提醒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备标识包括第二终端的设备图标和/或第二终端的名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醒信息显示界面还包括静音控件;上述检测模块01,还用于若检测到静音控件被触发,则控制第二终端进入静音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上边界与当前显示界面的状态栏的下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零,且,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下边界与当前显示界面的上边界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阈值为根据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高度和当前显示界面的高度之间的比例确定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阈值等于当前显示界面的高度的五分之一倍。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块02,用于根据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连接成功提醒信息和预设的提醒界面模板,生成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并在第一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上悬浮显示提醒信息显示界面;提醒界面模板用于表示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页面布局信息。
上述信息显示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信息显示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信息显示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关于信息显示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信息显示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信息显示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图17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电子设备的运行。存储器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内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所执行,以用于实现以下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提供高速缓存的运行环境。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 of Sales,销售终端)、车载电脑、穿戴式设备等任意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信息显示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实现可为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在终端或服务器上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构成的程序模块可存储在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上。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信息显示方法的步骤。
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信息显示方法。
本申请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0)

1.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是否连接成功;
若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连接成功,则在所述第一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上悬浮显示提醒信息显示界面;所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用于提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连接成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预设时间段内,若获取到基于所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触发的设置操作指令,则隐藏所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并在所述当前显示界面上悬浮显示设置界面;所述设置界面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功能设置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到基于所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触发的设置操作指令,包括:
若检测到基于所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对应的触摸屏区域的触控操作,则触发所述设置操作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包括管理控件,所述获取到基于所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触发的设置操作指令,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管理控件被触发,则生成所述设置操作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界面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图标和/或设备名称。
7.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界面的上边界与所述当前显示界面的状态栏的下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零。
8.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界面的上边界与所述当前显示界面的上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前显示界面上悬浮显示设置界面,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功能设置项和所述第二终端的设置界面模板;所述设置界面模板用于表示各所述功能设置项在所述设置界面上的页面布局信息;
根据所述功能设置项和所述设置界面模板生成所述设置界面,并在所述当前显示界面上悬浮显示设置界面。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若未获取到基于所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触发的设置操作指令,则隐藏所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并在所述当前显示界面的状态栏中显示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图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包括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和连接成功提醒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标识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图标和/或所述第二终端的名称。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还包括静音控件;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静音控件被触发,则控制所述第二终端进入静音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上边界与所述当前显示界面的状态栏的下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零,且,所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下边界与所述当前显示界面的上边界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阈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阈值为根据所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高度和所述当前显示界面的高度之间的比例确定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阈值等于所述当前显示界面的高度的五分之一倍。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上悬浮显示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连接成功提醒信息和预设的提醒界面模板,生成所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并在所述第一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上悬浮显示提醒信息显示界面;所述提醒界面模板用于表示所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的页面布局信息。
18.一种信息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是否连接成功;
显示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连接成功,则在所述第一终端的当前显示界面上悬浮显示提醒信息显示界面;所述提醒信息显示界面用于提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连接成功。
1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显示方法的步骤。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显示方法的步骤。
CN202011084751.8A 2020-10-12 2020-10-12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1812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84751.8A CN112181272A (zh) 2020-10-12 2020-10-12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1/110692 WO2022078027A1 (zh) 2020-10-12 2021-08-05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21879074.9A EP4227788A4 (en) 2020-10-12 2021-08-05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8/133,634 US20230244372A1 (en) 2020-10-12 2023-04-12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84751.8A CN112181272A (zh) 2020-10-12 2020-10-12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1272A true CN112181272A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49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84751.8A Pending CN112181272A (zh) 2020-10-12 2020-10-12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44372A1 (zh)
EP (1) EP4227788A4 (zh)
CN (1) CN112181272A (zh)
WO (1) WO202207802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9493A (zh) * 2021-03-22 2021-07-06 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匹配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2078027A1 (zh) * 2020-10-12 2022-04-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49565U (zh) * 2014-04-03 2014-09-24 深圳市威米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手机动态的提醒的蓝牙手表
CN104993934A (zh) * 2015-06-30 2015-10-2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连接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5022568A (zh) * 2014-04-30 2015-11-04 青岛北电高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手表的敲击式人机交互方法和系统
CN109495850A (zh) * 2018-11-01 2019-03-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与终端的连接方法、装置及耳机盒
CN111050414A (zh) * 2019-12-12 2020-04-21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示显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4293B (zh) * 2013-07-16 2016-05-04 锤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显示界面的显示控制方法和装置
US9332578B2 (en) * 2014-07-30 2016-05-03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Connecting wireless devices using visual image capture and processing
CN115048007B (zh) * 2014-12-31 2024-05-07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调整界面操作图标分布范围的装置、方法及触摸屏设备
CN110543273A (zh) * 2018-05-28 2019-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终端的分屏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8958591A (zh) * 2018-06-29 2018-12-07 深圳春沐源控股有限公司 基于悬浮按钮的终端程序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857897A (zh) * 2019-04-25 2020-10-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327769B (zh) * 2020-02-25 2022-04-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多屏互动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2181272A (zh) * 2020-10-12 2021-0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49565U (zh) * 2014-04-03 2014-09-24 深圳市威米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手机动态的提醒的蓝牙手表
CN105022568A (zh) * 2014-04-30 2015-11-04 青岛北电高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手表的敲击式人机交互方法和系统
CN104993934A (zh) * 2015-06-30 2015-10-2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连接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495850A (zh) * 2018-11-01 2019-03-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与终端的连接方法、装置及耳机盒
CN111050414A (zh) * 2019-12-12 2020-04-21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示显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78027A1 (zh) * 2020-10-12 2022-04-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79493A (zh) * 2021-03-22 2021-07-06 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匹配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079493B (zh) * 2021-03-22 2023-08-08 北京搜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匹配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44372A1 (en) 2023-08-03
EP4227788A1 (en) 2023-08-16
EP4227788A4 (en) 2024-03-20
WO2022078027A1 (zh) 2022-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89591B2 (en) User terminal device and displaying method thereof
US11347372B2 (en) User terminal device and displaying method thereof
KR102459127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정보 제공방법
US1079598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horized login
CN107608615B (zh) 指纹识别功能开启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8376094B (zh) 通知消息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30244372A1 (en)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7391768B (zh) 网页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74490B (zh) 应用权限显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4978180B (zh) 一种未处理事件的提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1176543A (zh) 实现电子签名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30729A (zh) 页面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648281B (zh) 一种截图方法及装置
CN107168969B (zh) 一种页面元素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EP3043252A1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displaying electronic document
CN109634509B (zh) 处理方法、插件以及第一电子设备
WO2021068112A1 (zh) 触摸事件的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130949A (zh) 提示资源的显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67907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page rollback
JP6596616B2 (ja) コンテンツ共有システム、コンテンツ共有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503942B1 (ko) 디스플레이의 일부분을 통하여 정보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4690980A (zh) 页面浏览进度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677445A (zh) 相机标定方法、相机标定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6033343B (zh) 自绘控件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5933924A (zh) 条码显示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