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1262B - 信息交互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交互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81262B
CN112181262B CN201910584587.8A CN201910584587A CN112181262B CN 112181262 B CN112181262 B CN 112181262B CN 201910584587 A CN201910584587 A CN 201910584587A CN 112181262 B CN112181262 B CN 1121812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er
data
optical signal
mobile termina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845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81262A (zh
Inventor
蔡文渊
张坤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ipu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ipu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ipu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ipu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8458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812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81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12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812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12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16Details of coding or mod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交互系统及方法,主要包括具有触控屏幕的移动端和设有触控信号发送模块以及光信号接收模块的服务端,其中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在当触控屏幕与其物理接触时发送触控信号,以使触控屏幕上的触点位置的电容发生变化,以供移动端据以计算出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位置,并借由触控屏幕在对应位置处以光信号形式传送数据信息至光信号接收模块,借由本申请,可以提供移动端和服务端在脱机状态下实现信息交互,并具有成本低廉以及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

Description

信息交互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脱机状态下的信息交互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移动智能设备的使用普及,电子交易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当前的设备终端之间主要是通过二维码识别技术或NFC近场通信技术来实现二者之间的信息交互。然而,上述技术手段在使用过程中均存在缺点:
首先,基于二维码技术进行信息交互的缺点在于:二维码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单工的,即信息只能从二维码传向扫描器,在需要双向信息交互的场景下时,需要借助第三方信息传递媒介,例如,蓝牙设备,故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还需额外打开移动设备的蓝牙通讯,并需等待终端设备之间完成无线连接后才能进行通信,通信步骤复杂,使用不太方便。
再者,基于NFC技术进行信息交互的缺点则在于:很多低端手机中往往没有配置NFC通讯设备,使得此技术的应用领域受到极大限制,例如公共服务领域(检票系统等)。再者,由于NFC通讯技术容易受到手机金属机身的干扰,而导致最终信息交互的失败。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脱机状态下的双向信息交互技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即为本申请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交互系统及方法,可提供服务端与移动端之间在脱机状态下实现双向信息交互。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交互系统及方法,具有成本低廉,且应用范围广的优点。
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交互系统,用于在脱机状态下提供移动端和服务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其中,所述移动端具有触控屏幕、移动端信息处理模块、以及移动端控制模块;所述服务端具有至少二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多个光信号接收模块、服务端信息处理模块、以及服务端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服务端中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以及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分别相对于各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位置均为固定,所述移动端控制模块中预存有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以及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分别相对于各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位置的设置参数;且其中,所述服务端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触控屏幕物理接触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时,令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发送触控信号,以使所述触控屏幕上相应的触点位置的电容发生变化;所述移动端控制模块依据所述触控屏幕的所述触点位置获得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位置,并基于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位置计算出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位置,且控制所述移动端信息处理模块将待传送的第一数据信息进行编码转换以生成第一数据串,并根据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将所述第一数据串切分为多个第一数据子串,以控制所述触控屏幕在对应于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位置处以光信号形式发送各所述第一数据子串;所述服务端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各所述第一数据子串,且令所述服务端信息处理模块拼接各所述第一数据子串而得到所述第一数据串,并针对所述第一数据串进行解码转换处理,以获得所述第一数据信息。
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交互系统,用于在脱机状态下提供移动端和服务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其中,所述移动端具有触控屏幕、移动端信息处理模块、以及移动端控制模块;所述服务端具有至少二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多个光信号接收模块、服务端信息处理模块;以及服务端控制模块;其中,不同所述服务端中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以及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分别相对于各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位置为不同,所述服务端控制模块中预存有所述服务端中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以及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分别相对于各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位置的设置参数;且其中,所述服务端控制模块用于令所述服务端信息处理模块将所述设置参数进行编码转换以生成第二比特串,并根据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数量将所述第二比特串切分为多个第二比特子串,并当侦测所述触控屏幕物理接触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时,令各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以触控信号形式发送各所述第二比特子串,并使所述触控屏幕上相应的触点位置的电容发生变化;所述移动端控制模块用于经由所述触控屏幕获取各所述第二比特子串,且令所述移动端信息处理模块拼接各所述第二比特子串而得到所述第二比特串,并针对所述第二比特串进行解码转换处理,以获得所述设置参数;所述移动端控制模块还根据所述触控屏幕的所述触点位置获得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位置,且基于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位置计算出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位置,再控制所述移动端信息处理模块将待传送的第一数据信息进行编码转换以生成第一数据串,并根据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将所述第一数据串切分为多个第一数据子串,以控制所述触控屏幕在对应于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位置处以光信号形式发送各所述第一数据子串;所述服务端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各所述第一数据子串,且令所述服务端信息处理模块拼接各所述第一数据子串而得到所述第一数据串,并针对所述第一数据串进行解码转换处理,以获得所述第一数据信息。
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交互系统中,所述服务端具有信息交互面,且其中:各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还包括凸触单元,所述凸触单元凸设于所述信息交互面;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设置于所述服务端的内部,所述信息交互面还具有通孔,其用于外露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
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交互系统中,所述服务端具有呈不共线设置的三个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
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交互系统中,所述服务端控制模块还包括控制所述服务端信息处理模块将待传送的第三数据信息进行编码转换以生成第三比特串,并根据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数量将所述第三比特串切分为多个第三比特子串,以及控制各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发送各所述第三比特子串;所述移动端控制模块还包括经由所述触控屏幕获取各所述第三比特子串,且令所述移动端信息处理模块拼接各所述第三比特子串而得到所述第三比特串,并针对所述第三比特串进行解码转换处理,以获得所述第三数据信息。
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交互系统中,所述第二比特子串与所述第三比特子串为二进制比特串,所述服务端控制模块还包括所述控制所述服务端信息处理模块将所述第二比特子串或所述第三比特子串转换为相应的0-1信号,并据以令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在模拟触摸状态与非模拟触摸状态之间切换以传送所述第二比特子串或所述第三比特子串。
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交互系统中,所述第一数据子串为二进制比特串,所述移动端控制模块还包括令所述移动端信息处理模块将所述第一数据子串转换为0-1信号,并据以控制所述触控屏幕以闪光形式传送所述第一数据子串。
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交互系统中,所述第一数据子串为N进制数据串,所述移动端控制模块还包括将所述N进制数据串转换为不同颜色的光信号,并据以控制所述触控屏幕以相应颜色进行闪光,从而传送所述第一数据子串。
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交互系统中,所述服务端为功能机台,所述移动端为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智能手表或其他穿戴式智能设备。
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用于提供移动端和服务端之间在脱机状态下的信息交互,其中,所述移动端具有触控屏幕,所述服务端具有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和光信号接收模块,所述移动端中预存有所述服务端中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以及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分别相对于各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位置的设置参数,所述方法包括:令所述服务端当侦测所述移动端的所述触控屏幕物理接触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时,控制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发送触控信号,以使所述触控屏幕上相应的触点位置的电容发生变化;令所述移动端依据所述触控屏幕的所述触点位置获得所述服务端的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位置,并基于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位置计算出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位置;令所述移动端将待传送的第一数据信息进行编码转换以生成第一数据串,并根据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将所述第一数据串切分为多个第一数据子串;令所述移动端的所述触控屏幕在对应于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位置处以光信号形式发送各所述第一数据子串;令所述服务端的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各所述第一数据子串;以及令所述服务端拼接各所述第一数据子串而得到所述第一数据串,并针对所述第一数据串进行解码转换处理,以获得所述第一数据信息。
本申请的第四实施例为提供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用于提供移动端和服务端之间在脱机状态下的信息交互,其中,所述移动端具有触控屏幕,所述服务端具有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和光信号接收模块,所述服务端中预存有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以及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分别相对于各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位置的设置参数,所述方法包括:令所述服务端将所述设置参数进行编码转换以生成第二比特串,并根据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数量将所述第二比特串切分为多个第二比特子串;令所述服务端当侦测所述移动端的所述触控屏幕物理接触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时,令各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以触控信号形式发送各所述第二比特子串,以使所述触控屏幕上相应的触点位置的电容发生变化;令所述移动端经由所述触控屏幕获取各所述第二比特子串,且拼接各所述第二比特子串而得到所述第二比特串,并针对所述第二比特串进行解码转换处理,以获得所述设置参数,同时还令所述移动端根据所述触控屏幕的所述触点位置获得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位置,且基于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位置计算出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位置;令所述移动端将待传送的第一数据信息进行编码转换以生成第一数据串,并根据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将所述第一数据串切分为多个第一数据子串;令所述移动端的所述触控屏幕在对应于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位置处以光信号形式发送各所述第一数据子串;令所述服务端的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各所述第一数据子串;以及令所述服务端拼接各所述第一数据子串而得到所述第一数据串,并针对所述第一数据串进行解码转换处理,以获得所述第一数据信息。
于上述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交互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令所述服务端将待传送的第三数据信息进行编码转换以生成第三比特串,并根据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数量将所述第三比特串切分为多个第三比特子串,以及控制各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发送各所述第三比特子串;以及令所述移动端经由所述触控屏幕获取各所述第三比特子串,且拼接各所述第三比特子串而得到所述第三比特串,并针对所述第三比特串进行解码转换处理,以获得所述第三数据信息。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服务端设置光信号接收模块和触控信号发送模块,以使光信号接收模块和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分别与移动端的触控屏幕相配合,而实现移动端与服务端之间在脱机状态下的双向信息交互,并具有制造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泛、使用方便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信息交互系统的系统框架实施例示意图;
图2A及图2C为本申请的信息交互系统的移动端与服务端的硬件配置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信息交互方法的运作流程示意图;以及
图4为本申请的零一实施例的信息交互方法的运作流程示意图。
元件标号
1 信息交互系统
20 移动端
21 触控屏幕
22 移动端信息处理模块
23 移动端控制模块
30 服务端
300 信息交互面
301 通孔
31 触控信号发送模块
311 凸触模块
32 光信号接收模块
33 服务端信息处理模块
34 服务端控制模块
S31~S36 步骤
S41~S47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请配合参阅图1,其为显示本申请的信息交互系统1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本申请的信息交互系统1主要用于在脱机状态下提供移动端20和服务端30之间的双向信息交互。于本实施例中,移动端20例如为使用者手持使用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智能手表或其他穿戴式智能设备等,然,并不以此为限,任何具有电容触控屏并具有计算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均可适用于本案。服务端30例如为设置在固定位置的功能机台,包括但不限于,公交、地铁、高铁等公共运输行业的检票机,考勤机,移动支付设备,密码锁/门,自动售卖机等。
如图1所示,移动端20主要包括触控屏幕21、移动端信息处理模块22、以及移动端控制模块23。其中,触控屏幕21例如为智能手机上的触控显示屏,移动端信息处理模块22主要负责信息的编码/解码、校验、纠错等操作,移动端控制模块23例如为设置在移动端20内的中央处理芯片,用于控制移动端20内的各组成部件(包括但不限于触控屏幕21和/或移动端信息处理模块22)执行运作,而完成相关指令操作(请容后详述)。于本实施例中,于移动端20中可预先安装相关的应用程序(APP),通过启动应用程序以令上述各模块执行相关操作,而实现移动端20与服务端30之间的信息交互。
服务端30主要包括至少两个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多个光信号接收模块32、服务端信息处理模块33、以及服务端控制模块34。其中,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可用于向移动端20的触控屏幕21发送触控信号;光信号接收模块32用于以光信号形式接收数据;服务端信息处理模块33主要负责信息的编码/解码、校验、纠错等操作;服务端控制模块34例如为设置在服务端中的中央处理芯片,用于控制服务端30内的各组成部件(包括但不限于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多个光信号接收模块32、和/或服务端信息处理模块33)执行运作,而完成相关指令操作(请容后详述)。
请配合参阅图2A至图2C,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服务端30具有一信息交互面300。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还包括有凸触单元311,其例如由导电中空软橡胶所制成,并凸设于服务端30的信息交互面300,借以与移动端20的触控屏幕21形成良好的物理接触。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的设置数量为至少两个,较佳者,可在服务端30中安装呈不共线设置的三个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借此使得移动端20的触控屏幕21与服务端30的信息交互面300之间的平面夹角相对固定,从而利于移动端20与服务端30之间的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也就是说,本申请利用呈不共线设置的三个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所确定的平面,以于移动端20的触控屏幕21在同时物理接触服务端30的三个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时,可使得触控屏幕21相对于服务端30的信息交互面300之间的夹角相对固定,并以信息交互面300为基础平面,识别触控屏幕21在X、Y、和Z轴方向上的角度,以利于提高触控屏幕21与光信号接收模块32之间的光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较佳者,可呈不共线设置的三个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而令触控屏幕21与信息交互面300之间呈平行设置,使得移动端20的触控屏幕21的各闪光点与服务端30的各光信号接收模块32实现精准对位,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成功率。
再者,光信号接收模块32例如由基于光电效应的感应器所构成。于一些实施例中,光信号接收模块32可直接设置于服务端30的信息交互面300的表面;较佳者,可将光信号接收模块32埋设于服务端30的内部,具体而言,于信息交互面300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301,各通孔301分别外露服务端30内的各个光信号接收模块32,借此以防止环境光以及附近的其他屏幕闪光点的干扰。此外,服务端30内的光信号接收模块32的设置数量主要根据数据传输速度以及传输数据大小的设计需求而定。较佳者,可将光信号接收模块32分布于各触控信号接收模块31的周围,以利用凸设于服务端30的信息交互面300的凸触单元311阻挡部分光线,从而减少光信号的干扰。另外,针对服务端30中的光信号接收模块32的设置范围并无特别限制,只需处于移动端20的触屏屏幕21可涵盖的范围内即可。
于本申请中,服务端30中的光信号接收模块32的设置数量及其设置位置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任意的,而针对不同的设置方式,服务端控制模块34和移动端控制模块23亦执行不同的处理,具体如下:
于第一实施例中,服务端30上的光信号接收模块32的设置数量及其设置位置(亦即,各光信号接收模块32分别相对于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的设置位置)均为固定,在此情况下,由于不同服务端30中的光信号接收模块32的设置数量及设置位置均是相同的,故可将服务端30中的光信号接收模块32的设置数量以及各光信号接收模块32分别相对于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的设置位置的相关设置参数预先存储在移动端20中,以简化两者之间信息交互的处理步骤,从而提高处理效率。
举例而言,如图2B所示,在服务端30设置有两个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以及三个光信号接收模块32a,32b,32c,则移动端20的移动端控制模块23中预先存储的设置参数包括:三个光信号接收模块(即光信号接收模块32a,光信号接收模块32b和光信号接收模块32c),以及各光信号接收模块32a,32b,32c分别相对于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的设置位置,即光信号接收模块32a相对于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的位置参数(例如坐标参数)Z1;光信号接收模块32b相对于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的位置参数Z2;以及光信号接收模块32c相对于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的位置参数Z3。
服务端控制模块34用于在侦测到移动端20的触控屏幕21物理接触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2b时,令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2b发送触控信号,以使触控屏幕21上相应的触点位置(即触控屏幕21与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2b的接触点)的电容发生变化。
移动端控制模块23用于依据触控屏幕21的触点位置取得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的设置位置。然后,移动端控制模块23基于所获得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的设置位置,以及各光信号接收模块32a,32b,32c分别相对于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的设置位置,计算出各光信号接收模块32a,32b和32c的设置位置,例如,根据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的设置位置以及光信号接收模块32a相对于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的位置参数Z1,计算出光信号接收模块32a的设置位置。而后,控制移动端信息处理模块22将移动端20待传送给服务端30的第一数据信息进行编码转换以生成第一数据串,并根据光信号接收模块32a,32b,32c的设置数量(即三个)将所生成的第一数据串平均切分为三个第一数据子串,并控制触控屏幕21在对应于各光信号接收模块32a,32b,32c的设置位置处进行并行闪光,从而以光信号形式并行发送各第一数据子串。
此外,服务端控制模块34还用于控制各光信号接收模块32a,32b,32c接收各第一数据子串,而后控制服务端信息处理模块33依序拼接所接收到的各第一数据子串而得到第一数据串,并针对第一数据串进行校验、纠错、解码转换等处理,即可获得移动端20所欲传送给服务端30的第一数据信息。
于第二实施例中,服务端30上的光信号接收模块32的设置数量及其设置位置(亦即,各光信号接收模块32分别相对于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的设置位置)均为任意的,亦即,不同服务端30中的光信号接收模块32的设置数量及设置位置各不相同,且于服务端控制模块34中预存有其对应服务端30中的光信号接收模块32的设置数量以及各光信号接收模块32分别相对于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的设置位置的设置参数。此设计优点在于,可通过定制具有不同数量的光信号接收模块32的服务端30,而适应于不同传输速度以及数据传输大小的设计需求,借以拓展本申请的应用领域。
仍以图2B所示的实施例为例,在服务端30中设置有两个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以及三个光信号接收模块32a,32b,32c,则移动端20的移动端控制模块23中预先存储的设置参数包括:三个光信号接收模块,即光信号接收模块32a,光信号接收模块32b和光信号接收模块32c,以及各光信号接收模块32a,32b,32c分别相对于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的设置位置,即光信号接收模块32a相对于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的位置参数(例如坐标参数)Z1;光信号接收模块32b相对于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的位置参数Z2;以及光信号接收模块32c相对于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的位置参数Z3。
服务端控制模块34首先用于控制服务端信息处理模块33将所存储的设置参数(即服务端30上光信号接收模块32a,32b,32c的设置数量以及各光信号接收模块32a,32b,32c分别相对于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的设置位置的设置参数)进行编码转换以生成第二比特串,并根据服务端30上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的设置数量(两个),将所生成的第二比特串平均切分为两个第二比特子串,并在当侦测到移动端20的触控屏幕21物理接触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时,令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以触控信号形式并行发送各第二比特子串,以供移动端20的触控屏幕21在接收各第二比特子串的同时还使得触控屏幕21上相应的触点位置(即触控屏幕21与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2b的接触点)的电容发生变化。
移动端控制模块23用于经由触控屏幕21而获取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所发送的各第二比特子串,且令移动端信息处理模块22依序拼接各第二比特子串而得到第二比特串,并针对第二比特串进行校验、纠错、以及解码转换等处理,以获得服务端30中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的相关设置参数。然后,移动端控制模块23根据触控屏幕21的触点位置获得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的相对位置,再基于所获得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的位置以及各光信号接收模块32a,32b,32c分别相对于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的设置位置,计算出各光信号接收模块32a,32b和32c的设置位置。例如,根据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的设置位置以及光信号接收模块32a相对于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a,31b的位置参数Z1,而计算出光信号接收模块32a的设置位置,光信号接收模块32b,32c的计算方式亦同,在此不予赘述。而后,移动端控制模块23控制移动端信息处理模块22将移动端20待传送给服务端30的第一数据信息进行编码转换以生成第一数据串,并根据光信号接收模块32a,32b,32c的设置数量(即三个)将所生成的第一数据串平均切分为三个第一数据子串,并控制触控屏幕21在对应于各光信号接收模块32a,32b,32c的设置位置处进行并行闪光,从而以光信号形式并行发送各第一数据子串。
服务端控制模块34还用于控制各光信号接收模块32a,32b,32c接收各第一数据子串,再控制服务端信息处理模块33依序拼接所接收到的各第一数据子串而得到第一数据串,并针对第一数据串进行校验、纠错、解码转换等处理,即可获得移动端20所欲传送给服务端30的第一数据信息。
于其他实施例中,除了光信号接收模块32的相关设置参数之外,服务端30也可传送其他数据信息给移动端20,具体而言,服务端控制模块34还包括控制服务端信息处理模块33将服务端30待传送给移动端20的第三数据信息进行编码转换以生成第三比特串,并根据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的设置数量将第三比特串平均切分为相应数量的第三比特子串,再控制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并行发送所生成的各第三比特子串。再者,移动端控制模块23还包括经由触控屏幕21获取各第三比特子串,且令移动端信息处理模块22依序拼接所接收到的各第三比特子串而得到第三比特串,并针对所述第三比特串进行校验、纠错、解码转换等处理,以获得服务端30所欲传送给移动端20的第三数据信息。
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借由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所传送的第二比特子串或第三比特子串例如为二进制比特串。具体而言,服务端控制模块34还包括控制服务端信息处理模块33将各第二比特子串或各第三比特子串转换为相应的0-1信号,并控制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根据第二比特子串或各第三比特子串的0-1信号在模拟触摸状态与非模拟触摸状态之间切换以传送各第二比特子串或各第三比特子串,其中,当比特位为1时,触控屏幕21的对应触点位置将接收到一个触摸信号,而当比特位为0时,触控屏幕21的对应触点位置上的触摸信号消失,借此,移动端20的触控屏幕21能够通过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31并行地获取到相应的第二比特子串或第三比特子串。
再者,借由触控屏幕21以光信号形式所传送的第一数据子串例如为二进制比特串,具体而言,移动端控制模块23还包括令移动端信息处理模块22将各第一数据子串转换为0-1信号,并据以控制触控屏幕21在对应位置21以闪光形式传送各第一数据子串,其中,当比特位为1时,触控屏幕21上对应位置处的像素点亮,而当比特位为0时,触控屏幕21上对应位置处的像素熄灭。
然而,并不以此为限,第一数据子串也可设计为N进制数据串,例如,可将服务端30的光信号接收模块32升级为可以感应不同颜色的光信号,则不同数量的颜色即可构成不同的信号进制,例如:取黑、红、绿、蓝、白,五种颜色,则第一数据子串可设计为5进制数据串,同时令触控屏幕21根据5进制数据串的位值分别以上述五种颜色进行闪光,即可构成五进制的闪光信号,从而有效提升数据的传输速度。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不同实施例的信息交互方法,请配合参阅图3,于本实施例中,信息交互方法用于提供移动端和服务端之间在脱机状态下的信息交互,其中,移动端具有触控屏幕,服务端设置有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和光信号接收模块,于本实施例中,不同服务端中的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以及各光信号接收模块分别相对于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位置均为相同,且上述设置参数为预先存储在移动端中。本实施例的信息交互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首先执行步骤S31,令服务端在当侦测到移动端的触控屏幕与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物理接触时,控制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发送触控信号,从而使得触控屏幕上相应的触点位置(即触控屏幕与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接触点)的电容发生变化,接着执行步骤S32。
于步骤S32中,令移动端依据触控屏幕的触点位置,获得服务端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相对设置位置,并基于所获取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位置以及各光信号接收模块分别相对于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位置,计算出各光信号接收模块在服务端上的设置位置,接着执行步骤S33。
于步骤S33中,令移动端将待传送至服务端的第一数据信息进行编码转换以生成第一数据串,并根据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将所生成的第一数据串平均切分为多个第一数据子串,接着执行步骤S34。
于步骤S34中,令移动端的触控屏幕在对应于各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位置处以光信号形式并行发送各第一数据子串,接着执行步骤S35。
于步骤S35中,令服务端的各光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各第一数据子串,接着执行步骤S36。
于步骤S36中,令服务端依序拼接各第一数据子串而得到第一数据串,并针对第一数据串进行校验、纠错、解码转换等处理,以获得移动端所欲传送给服务端的第一数据信息。
请配合参阅图4,于另一实施例中,信息交互方法用于提供移动端和服务端之间在脱机状态下的信息交互,其中,移动端亦具有触控屏幕,服务端亦设有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和光信号接收模块,且其中,不同服务端中的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以及各光信号接收模块分别相对于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位置各不相同,上述设置参数为存储在服务端中。本实施例的信息交互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首先执行步骤S41,令服务端将设置参数(即服务端中的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以及各光信号接收模块分别相对于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位置)进行编码转换以生成第二比特串,并根据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数量将第二比特串平均切分为多个第二比特子串,接着执行步骤S42。
于步骤S42中,令服务端在当侦测到移动端的触控屏幕与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物理接触时,令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以触控信号形式发送各第二比特子串,以供移动端的触控屏幕在接收各第二比特子串的同时还使得触控屏幕上相应的触点位置(即触控屏幕与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接触点)的电容发生变化,接着执行步骤S43。
于步骤S43中,令移动端经由触控屏幕获取各第二比特子串,且拼接各第二比特子串而得到第二比特串,并针对第二比特串进行校验、纠错、解码转换等处理,以获得服务端上光信号接收模块的相关设置参数,同时还令移动端根据触控屏幕21上的触点位置,获得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相对设置位置,且基于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位置以及各光信号接收模块分别相对于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位置,计算出各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位置接着执行步骤S44。
于步骤S44中,令移动端将待传送给服务端的第一数据信息进行编码转换以生成第一数据串,并根据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将第一数据串平均切分为多个第一数据子串,接着执行步骤S45。
于步骤S45中,令移动端的触控屏幕在对应于各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位置处以光信号形式并行发送各第一数据子串,接着执行步骤S46。
于步骤S46中,令服务端的各光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各第一数据子串,接着执行步骤S47。
于步骤S47中,令服务端依序拼接各第一数据子串而得到第一数据串,并针对第一数据串进行校验、纠错、解码转换等处理,以获得移动端所欲传送给服务端的第一数据信息。
于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信息交互方法还包括:令服务端将待传送给移动端的第三数据信息(即除了设置参数以外的信息)进行编码转换以生成第三比特串,并根据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数量将第三比特串切分为多个第三比特子串,并控制各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发送各第三比特子串,以及令移动端经由触控屏幕获取各第三比特子串,且依序拼接各第三比特子串而得到第三比特串,并针对所述第三比特串进行校验、纠错、解码转换等处理,以获得服务端所欲传送给移动端的第三数据信息。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在服务端设置光信号接收模块和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并通过与移动端现有的触控屏幕相配合,以借由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实现服务端至移动端的信息传递,并借由光信号接收模块实现移动端至服务端的信息传递,由于移动端和服务端收发信息的载体是互不干扰的,因此,本申请可以实现移动端和服务端在脱机状态下的双向的信息交互。
此外,本申请无需在移动端增加任何硬件,具有硬件成本低廉的优点。此外,更可根据传输速度以及数据传输大小的实际需求而定制服务端上的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参数,故可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
再者,本申请还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例如,现有技术的密码锁/门的密码被按很多次之后会留下痕迹,容易给破译者留下线索,而本申请可将密码保存在移动端(手机)中,并通过光信号形式将密码传送给密码锁/门(服务端),因此不会留下物理性的使用痕迹,具有使用更加方便且安全性更高的优点。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包括用于以计算机(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送信息的任何机制。例如,机器可读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盘存储介质、光存储介质、闪速存储介质、电、光、声或其他形式的传播信号(例如,载波、红外信号、数字信号等)等,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设备)、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Claims (12)

1.一种信息交互系统,用于在脱机状态下提供移动端和服务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端具有触控屏幕、移动端信息处理模块、以及移动端控制模块;以及
所述服务端具有至少二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多个光信号接收模块、服务端信息处理模块、以及服务端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服务端中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以及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分别相对于各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位置均为固定,所述移动端控制模块中预存有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以及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分别相对于各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位置的设置参数;且其中,
所述服务端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触控屏幕物理接触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时,令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发送触控信号,以使所述触控屏幕上相应的触点位置的电容发生变化;
所述移动端控制模块依据所述触控屏幕的所述触点位置获得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位置,并基于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位置计算出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位置,且控制所述移动端信息处理模块将待传送的第一数据信息进行编码转换以生成第一数据串,并根据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将所述第一数据串切分为多个第一数据子串,以控制所述触控屏幕在对应于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位置处以光信号形式发送各所述第一数据子串;
所述服务端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各所述第一数据子串,且令所述服务端信息处理模块拼接各所述第一数据子串而得到所述第一数据串,并针对所述第一数据串进行解码转换处理,以获得所述第一数据信息。
2.一种信息交互系统,用于在脱机状态下提供移动端和服务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端具有触控屏幕、移动端信息处理模块、以及移动端控制模块;以及
所述服务端具有至少二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多个光信号接收模块、服务端信息处理模块;以及服务端控制模块;其中,
不同所述服务端中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以及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分别相对于各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位置为不同,所述服务端控制模块中预存有所述服务端中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以及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分别相对于各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位置的设置参数;且其中,
所述服务端控制模块用于令所述服务端信息处理模块将所述设置参数进行编码转换以生成第二比特串,并根据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数量将所述第二比特串切分为多个第二比特子串,并当侦测所述触控屏幕物理接触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时,令各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以触控信号形式发送各所述第二比特子串,并使所述触控屏幕上相应的触点位置的电容发生变化;
所述移动端控制模块用于经由所述触控屏幕获取各所述第二比特子串,且令所述移动端信息处理模块拼接各所述第二比特子串而得到所述第二比特串,并针对所述第二比特串进行解码转换处理,以获得所述设置参数;所述移动端控制模块还根据所述触控屏幕的所述触点位置获得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位置,且基于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位置计算出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位置,再控制所述移动端信息处理模块将待传送的第一数据信息进行编码转换以生成第一数据串,并根据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将所述第一数据串切分为多个第一数据子串,以控制所述触控屏幕在对应于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位置处以光信号形式发送各所述第一数据子串;
所述服务端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各所述第一数据子串,且令所述服务端信息处理模块拼接各所述第一数据子串而得到所述第一数据串,并针对所述第一数据串进行解码转换处理,以获得所述第一数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具有信息交互面,且其中:
各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还包括凸触单元,所述凸触单元凸设于所述信息交互面;
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设置于所述服务端的内部,所述信息交互面还具有通孔,其用于外露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具有呈不共线设置的三个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端控制模块还包括控制所述服务端信息处理模块将待传送的第三数据信息进行编码转换以生成第三比特串,并根据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数量将所述第三比特串切分为多个第三比特子串,以及控制各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发送各所述第三比特子串;以及
所述移动端控制模块还包括经由所述触控屏幕获取各所述第三比特子串,且令所述移动端信息处理模块拼接各所述第三比特子串而得到所述第三比特串,并针对所述第三比特串进行解码转换处理,以获得所述第三数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控制模块还包括控制所述服务端信息处理模块将所述第三比特子串转换为相应的0-1信号,并据以令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在模拟触摸状态与非模拟触摸状态之间切换以传送所述第三比特子串。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子串为二进制比特串,所述移动端控制模块还包括令所述移动端信息处理模块将所述第一数据子串转换为0-1信号,并据以控制所述触控屏幕以闪光形式传送所述第一数据子串。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子串为N进制数据串,所述移动端控制模块还包括将所述N进制数据串转换为不同颜色的光信号,并据以控制所述触控屏幕以相应颜色进行闪光,从而传送所述第一数据子串。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为功能机台,所述移动端为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智能手表或其他穿戴式智能设备。
10.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用于提供移动端和服务端之间在脱机状态下的信息交互,其中,所述移动端具有触控屏幕,所述服务端具有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和光信号接收模块,所述移动端中预存有所述服务端中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以及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分别相对于各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位置的设置参数,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令所述服务端当侦测所述移动端的所述触控屏幕物理接触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时,控制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发送触控信号,以使所述触控屏幕上相应的触点位置的电容发生变化;
令所述移动端依据所述触控屏幕的所述触点位置获得所述服务端的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位置,并基于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位置计算出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位置;
令所述移动端将待传送的第一数据信息进行编码转换以生成第一数据串,并根据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将所述第一数据串切分为多个第一数据子串;
令所述移动端的所述触控屏幕在对应于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位置处以光信号形式发送各所述第一数据子串;
令所述服务端的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各所述第一数据子串;以及
令所述服务端拼接各所述第一数据子串而得到所述第一数据串,并针对所述第一数据串进行解码转换处理,以获得所述第一数据信息。
11.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用于提供移动端和服务端之间在脱机状态下的信息交互,其中,所述移动端具有触控屏幕,所述服务端具有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和光信号接收模块,所述服务端中预存有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以及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分别相对于各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位置的设置参数,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令所述服务端将所述设置参数进行编码转换以生成第二比特串,并根据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数量将所述第二比特串切分为多个第二比特子串;
令所述服务端当侦测所述移动端的所述触控屏幕物理接触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时,令各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以触控信号形式发送各所述第二比特子串,以使所述触控屏幕上相应的触点位置的电容发生变化;
令所述移动端经由所述触控屏幕获取各所述第二比特子串,且拼接各所述第二比特子串而得到所述第二比特串,并针对所述第二比特串进行解码转换处理,以获得所述设置参数,同时还令所述移动端根据所述触控屏幕的所述触点位置获得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位置,且基于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位置计算出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位置;
令所述移动端将待传送的第一数据信息进行编码转换以生成第一数据串,并根据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数量将所述第一数据串切分为多个第一数据子串;
令所述移动端的所述触控屏幕在对应于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设置位置处以光信号形式发送各所述第一数据子串;
令所述服务端的各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各所述第一数据子串;以及
令所述服务端拼接各所述第一数据子串而得到所述第一数据串,并针对所述第一数据串进行解码转换处理,以获得所述第一数据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令所述服务端将待传送的第三数据信息进行编码转换以生成第三比特串,并根据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的设置数量将所述第三比特串切分为多个第三比特子串,以及控制各所述触控信号发送模块发送各所述第三比特子串;以及
令所述移动端经由所述触控屏幕获取各所述第三比特子串,且拼接各所述第三比特子串而得到所述第三比特串,并针对所述第三比特串进行解码转换处理。
CN201910584587.8A 2019-07-01 2019-07-01 信息交互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21812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4587.8A CN112181262B (zh) 2019-07-01 2019-07-01 信息交互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4587.8A CN112181262B (zh) 2019-07-01 2019-07-01 信息交互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1262A CN112181262A (zh) 2021-01-05
CN112181262B true CN112181262B (zh) 2022-04-01

Family

ID=73915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84587.8A Active CN112181262B (zh) 2019-07-01 2019-07-01 信息交互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81262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0299A (zh) * 2014-09-05 2016-03-30 深圳光启智能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的编解码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02192B2 (en) * 2005-04-28 2007-11-27 Menara Networks Methods of spread-pulse modulation and nonlinear time domain equalization for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 channel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0299A (zh) * 2014-09-05 2016-03-30 深圳光启智能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的编解码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1262A (zh)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17002B2 (en) Mobile device digital communic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methods
US9843726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anoramic image processing
TWI495381B (zh) Two - dimensional bar code connection method
CN102725717A (zh) 触摸面板设备之间的通信
US11392680B2 (en) Authentication and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for authentication
US8798543B2 (en) Easily operated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reception system and easily operated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reception program
US20120173744A1 (en) Wireless conn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image recogni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20210026586A1 (en) Display adjustment method and device for bar-shaped electronic shelf label
US10602021B2 (en) Authentication setting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1368820A (zh) 文本标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5517185A (zh) 第一电子装置及其与第二电子装置无线通讯配对的方法
CN107291403A (zh) 移动终端及其处理器
CN112181262B (zh) 信息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16996309A (zh) 基于区块链的语义通信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设备
WO2007080458A1 (en) The device screen as a single light source
US20160196420A1 (en) Electronic system and device unlock method of the same
KR20120076676A (ko) 휴대단말기의 보안 인증 장치 및 방법
US9756673B2 (en) Data sha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492935B (zh) 数据处理系统、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WO2017128487A1 (zh) 一种鉴权方法及鉴权装置
JP6169868B2 (ja) 無線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US20230009449A1 (en) Wireless connection system, information terminal, display device, and wireless connection method
KR20210122541A (ko) 데이터의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US9979977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of generating and decoding image streams with respective verification data
KR102594097B1 (ko) 사용자 장치,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그를 포함하는 결제 시스템, 그의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401, 2-6 / F, No.5 Lane 541, Wenshui East Road, Hongkou District, Shanghai 200083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hipu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3, building 1, 100 Qinzhou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235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Honglu Data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system and metho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1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401

Pledgee: Industrial Bank Co.,Ltd. Shanghai Hongkou sub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hipu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31000002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401

Pledgee: Industrial Bank Co.,Ltd. Shanghai Hongkou sub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hipu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310000027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formation exchange system and method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401

Pledgee: Industrial Bank Co.,Ltd. Shanghai Hongkou sub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hipu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310000213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