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1195A - 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81195A
CN112181195A CN202010969322.2A CN202010969322A CN112181195A CN 112181195 A CN112181195 A CN 112181195A CN 202010969322 A CN202010969322 A CN 202010969322A CN 112181195 A CN112181195 A CN 112181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thread
sending
indicating
e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693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81195B (zh
Inventor
冼泽华
薛柯利
曾义
杜其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ed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ed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ed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ed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693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811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81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1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811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11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7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using display pa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8Program initiating; Program switching, e.g. by interrupt
    • G06F9/4806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 G06F9/4812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by interrupt, e.g. mask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触控面板技术领域,其包括:当触摸线程检测到针对显示屏的触摸操作时,获取触摸参数;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参数生成触摸事件并上报至主控线程;指示所述主控线程根据所述触摸事件生成控制指令;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发送线程;由所述发送线程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对应的被控设备,以使所述被控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进行响应。采用上述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功能面板的按键数量较多或按键组合用法复杂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触控面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多功能面板是指安装在墙壁中具有多个按键的面板,且该面板可对多种智能电器进行控制。如通过多功能面板控制灯光、窗帘、空调、音响等智能电器。由于多功能面板可同时控制多种智能电器,因此,可以节省墙壁中安装面板的数量,提高墙壁的美观性。
由于多功能面板可控的智能电器种类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在多功能面板中设置较多的按键或设置较为复杂的按键组合用法,才能使多功能面板控制更多的智能电器,这样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功能面板的按键数量较多或按键组合用法复杂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包括:
当触摸线程检测到针对显示屏的触摸操作时,获取触摸参数;
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参数生成触摸事件并上报至主控线程;
指示所述主控线程根据所述触摸事件生成控制指令;
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发送线程;
由所述发送线程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对应的被控设备,以使所述被控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进行响应。
进一步的,还包括:
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实时检测微波传感器采样的模拟值;
当所述模拟值高于设定值时,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唤醒触控面板的显示屏;
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周期性确定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并把所述显示内容存放至设定内存中;
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周期性将所述设定内存中的显示内容输出至所述显示屏以进行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发送线程在上电时启动发送完成中断,
所述由所述发送线程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对应的被控设备包括:
指示所述发送线程确定当前是否正在进行发送;
若未发送,则指示所述发送线程查询发送缓冲区是否为空;
若为空,则指示所述发送线程将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装载至发送缓冲区中,返回执行指示所述发送线程确定当前是否正在进行发送的操作;
若不为空,则指示所述发送线程置正在发送标记,并发送所述发送缓冲区内存储的控制指令至对应的被控设备,按照设定周期休眠所述发送线程;
还包括:
指示所述发送线程确定是否发送完成;
若发送完成,则指示所述发送线程清所述正在发送标记,并清发送完成中断标记。
进一步的,所述当触摸线程检测到针对所述显示屏的触摸操作时,获取触摸参数包括:
当触摸线程发生中断时,确定检测到针对所述显示屏的触摸操作,并获取触摸芯片内的触摸参数;
所述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参数生成触摸事件包括:
指示所述触摸线程记录所述触摸参数中的触摸时间和触摸坐标;
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时间和所述触摸坐标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按下操作时,判断当前是否已经存在按下事件;
若存在按下事件,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时间和所述触摸坐标的初始触摸时间计算第一时间差值,判断所述第一时间差值是否大于第一时间阈值;
若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生成长按事件;
若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计算所述触摸坐标与初始触摸坐标之间的第一坐标差值,并判断所述第一坐标差值是否大于第一差值阈值;
若大于所述第一差值阈值,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生成移动事件;
若不存在按下事件,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置按下标记,并将所述触摸时间记录为所述触摸坐标的初始触摸时间,将所述触摸坐标记为初始触摸坐标,生成按下事件;
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时间和所述触摸坐标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松手操作时,确定当前是否已经存在按下事件;
若不存在按下事件,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生成无效事件;
若存在按下操作,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时间和所述触摸坐标的初始触摸时间计算第二时间差值,判断所述第二时间差值是否大于第二时间阈值;
若大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生成松手事件;
若不大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计算所述触摸坐标与初始触摸坐标之间的第二坐标差值,判断所述第二坐标差值是否大于第二差值阈值;
若大于所述第二差值阈值,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生成滑动事件。
进一步的,还包括:
指示接收线程接收所述被控设备发送的数据;
指示所述接收线程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所述主控线程,以通过所述主控线程处理所述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指示接收线程接收所述被控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括:
检测到所述被控设备发送的数据时,指示接收线程启动中断;
指示所述接收线程在确定接收信号量大于信号量阈值时,读取所述数据;
指示所述接收线程校验所述数据,并在校验通过时,执行指示所述接收线程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所述主控线程的操作;
所述检测到所述被控设备发送的数据时,指示接收线程启动中断之后,还包括:
指示所述接收线程判断当前是否处于中断状态;
若是,则指示所述接收线程清中断标记;
指示所述接收线程判断是否存在正在接收标记,并当不存在正在接收标记时置正在接收标记,并启动定时中断;
指示所述接收线程判断当前中断是否超时;
若超时,则指示所述接收线程清正在接收标记,并设置接收信号量大于所述信号量阈值,并返回执行判断当前是否处于中断状态的操作。
进一步的,还包括:
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在设定时长内未接收到触摸事件时,控制所述显示屏熄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当触摸线程检测到针对显示屏的触摸操作时,获取触摸参数;
事件上报模块,用于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参数生成触摸事件并上报至主控线程;
指令生成模块,用于指示所述主控线程根据所述触摸事件生成控制指令;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发送线程;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由所述发送线程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对应的被控设备,以使所述被控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进行响应。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
上述,通过触摸线程获取针对显示屏的触摸操作的触摸参数并生成触摸事件,由主控线程根据触摸事件生成控制指令,由发送线程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的被控设备,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功能面板的按键数量较多或按键组合用法复杂的技术问题,通过设置触摸显示屏的方式丰富多功能触摸面板的功能,且简化控制逻辑。同时,设置多个线程协同工作,可以加快处理速度,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可以由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装置执行,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集成在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设备中。其中,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设备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实体构成。实施例中,设定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设备为多功能触控面板本身。具体的,多动能触控面板中安装有具备触控功能的显示屏,用户可以通过触控显示屏的方式发出控制指令,以实现控制对应的智能电器。可以理解,当智能电器的数量、种类增多时,可以更改显示屏的显示内容,以实现对不同智能电器的控制。
举例而言,多功能触控面板可以控制灯光、音响、空调、窗帘、电视这五类智能电器,相应的,显示屏中可以显示五类智能电器对应的模块,其中,若智能电器的种类过多时,可以采用多页显示的方式,此时,用户通过滑动操作的方式更换显示的模块。进一步的,当用户点击任一模块时,进入该模块下的具体控制页面,例如,模块为灯光,具体控制页面中可以显示灯具的位置、灯光的亮度、灯光的颜色、点亮、熄灭等内容,以使用户通过上述内容实现灯光控制,其中,每个内容可以认为是一个功能。
典型的,多功能触控面板可控制的功能越多时,其需要的资源就越多,处理时的复杂程度越高,因此,实施例中提供的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中设置有不同作用的串口线程,以减小多功能触控面板的处理复杂度、节省资源,提高处理速度。
具体的,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1,其具体包括:
步骤110、当触摸线程检测到针对显示屏的触摸操作时,获取触摸参数。
具体的,触摸线程为串口线程,其用于检测用户在显示屏中的触摸操作。触摸参数是指根据触摸操作得到的参数,实施例中,触摸参数包括触摸坐标和触摸时间。典型的,显示屏中配置有触摸芯片,其中,触摸芯片可以为MCU或单片机等。示例性的,以电容触摸为例描述触摸芯片的实现方式,显示屏内设置有用于检测各触摸坐标的元器件,当用户在显示屏中发出触摸操作时,检测对应触摸坐标的元器件所采集的电容值发生变化,触摸芯片按照设定频率扫描各元器件,以获取各元器件采集的电容值,之后,根据电容值的变化情况确定触摸坐标和触摸时间。进一步的,触摸芯片与触摸线程进行数据通信,以使触摸线程获取触摸芯片发送的触摸坐标和触摸时间,其具体为,触摸芯片检测到触摸坐标和触摸时间时,触发触摸中断引脚,触摸线程通过监听触摸中断引脚以确定当前是否存在触摸操作,即检测针对显示屏的触摸操作,并在检测到触摸中断引脚被触发时,进入中断,并获取触摸芯片检测的触摸坐标和触摸时间。
步骤120、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参数生成触摸事件并上报至主控线程。
示例性的,触摸线程可以根据触摸参数确定触摸操作所对应的触摸事件,实施例中,触摸事件可以包括:按下、松手、移动、左滑、右滑、上滑、下滑、无效等,此时,多功能触控面板UI的所有交互,都是通过上述触摸事件完成的。实施例中,以单点触摸为例进行描述,其中,一次交互是指用户触摸显示屏的一次过程,需说明,一次交互中,触摸线程可以顺序获取触摸芯片检测到的全部触摸参数,一组触摸参数包含一个触摸时间以及该触摸时间下的触摸坐标,且一组触摸参数对应一个触摸事件,一次交互是由多个触摸事件组成。
可以理解,触摸线程中预先设置有各触摸事件对应的判定规则,之后,确定触摸参数所符合的判定规则,进而将该判定规则对应的触摸事件确定为触摸操作所对应的触摸事件。其中,判定规则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的,多功能触控面板还设置有主控线程,主控线程为串口线程,其作为核心线程可以与其他线程进行通信。具体的,主控线程可以控制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可选的,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主控线程的性能,实施例中,设定主控线程每跑一次的时间周期,其中,该时间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如时间周期为17ms,之后,主控线程在当前时间周期内输出一次显示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显示内容流畅,还无需实时输出显示内容。示例性的,触摸线程确定触摸事件后,将触摸事件上报至主控线程,以使主控线程根据触摸事件进行后续处理。
步骤130、指示所述主控线程根据所述触摸事件生成控制指令。
具体的,主控线程根据触摸事件处理数据时,可以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其中,生成控制指令的具体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根据触摸事件以及当前的显示内容确定对应的控制指令。可理解,由于一次触摸操作对应多个触摸事件,那么,主控线程可以根据实时接收的触摸事件确定控制指令,或者是,根据一定数量的触摸事件确定控制指令,此时,一次触摸操作过程中,主控线程可以生成多个控制指令,又或者,根据全部触摸事件确定一个控制指令。举例而言,用户通过滑动的方式调节灯光亮度,那么,在用户滑动过程中,灯光亮度实时调整,此时,主控线程便是根据实时接收的触摸事件确定当前灯光的亮度。或者,用户点击显示屏且手指离开显示屏后开启空调,此时,主控线程便是根据全部触摸事件生成一个控制指令。可选的,控制指令包含指令内容、被控设备地址、被控设备ID等内容。
步骤140、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发送线程。
典型的,多功能触控面板还设置有发送线程,发送线程用于将主控线程产生的数据向外发送。发送线程为串口线程,发送线程的具体工作方式实施例不做限定。
步骤150、由所述发送线程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对应的被控设备,以使所述被控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进行响应。
具体的,多功能触控面板还设置有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与被控制的智能电器实现数据通信,实施例中,将被控制的智能电器称为被控设备。需说明,通信装置采用的具体通信方式实施例不做限定,例如,采用蓝牙、WiFi等通信方式。当发送线程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将控制设备发送至通信装置,由通信装置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的被控设备。由于控制指令中包含被控设备的地址,因此,通信装置可以直接根据该地址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的被控设备中。
上述,通过触摸线程获取针对显示屏的触摸操作的触摸参数并生成触摸事件,由主控线程根据触摸事件生成控制指令,由发送线程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的被控设备,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功能面板的按键数量较多或按键组合用法复杂的技术问题,通过设置触摸显示屏的方式丰富多功能触摸面板的功能,且简化控制逻辑。同时,设置多个线程协同工作,可以加快处理速度,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多功能控制面板中还设置有微波传感器。其中,微波传感器是利用微波特性来检测一些物理量的器件,其可以感应物体的存在、运动速度、距离、角度等信息。实施例中,使用微波传感器感应用户是否接近多功能触控面板。此时,设定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210-步骤240:
步骤210、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实时检测微波传感器采样的模拟值。
具体的,为了降低多功能触控面板的功耗和温度,设定用户不需要操作多功能触控面板时,将多功能触摸面板设定为休眠状态。在休眠状态下,显示屏熄屏,此时,微波传感器可以采集微波信号的强度,该强度为模拟值。
进一步的,微波传感器可与主控线程进行数据通信,实施例中,设定微波传感器可以向主控线程发送实时采集的模拟值。
步骤220、当所述模拟值高于设定值时,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唤醒触控面板的显示屏。
可以理解,当用户接近多功能触控面板时,微波传感器发射的微波信号被用户反射回来且用户距离多功能触摸面板越近反射的微波信号强度越大,即模拟值越大。实施例中,主控线程接收到模拟值时,将模拟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其中,设定值为预先设定的模拟值阈值。当模拟值高于设定值时,说明用户已经足够接近多功能触控面板,主控线程结束休眠状态并唤醒显示屏。当模拟值未高于设定值时,说明用户与多功能触控面板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无需唤醒显示屏。此时,主控线程可以继续接收微波传感器采样的模拟值并进行判断。
步骤230、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周期性确定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并把所述显示内容存放至设定内存中。
具体的,主控线程每跑一次的时间周期为显示内容的一次更新周期,即主控线程每跑一次时确定一次当前应显示的显示内容。可以理解,即使主控线程未实时确定显示数据,但是,其设定的周期时间较短(如17ms),因此,从用户角度而言,其观看到显示屏的动画是流畅显示的。
典型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处理速度,在多功能触控面板的内存中选择一块区域,并将该区域记为设定内存,之后,主控线程将当前周期内确定的显示内容存储至设定内存中。可以理解,主控线程每次确定显示内容时,都将显示内容存储至设定内存,且在存储时,由新的显示内容覆盖原有旧的显示内容,此过程也可以认为是修改设定内存中存储的数据。
步骤240、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周期性将所述设定内存中的显示内容输出至所述显示屏以进行显示。
具体的,主控线程周期性读取设定内存中存储的全部数据(即显示内容),并根据该显示内容控制显示屏进行显示,以实现更新显示内容。其中,读取周期和主控线程跑一次时的时间周期相同,以使显示屏不会重复获取显示内容且不会遗漏显示内容。
可以理解,除了通过微波传感器采集的模拟值唤醒显示屏,还可以通过触摸操作唤醒显示屏,即当触摸芯片检测到触摸操作时向触摸线程发送触摸参数,之后,触摸线程生成触摸事件并上传至主控线程,主控线程根据触摸时间结束休眠状态并唤醒显示屏,以处理数据。
下面对唤醒显示屏以及更新显示内容的过程进行示例性描述,其中,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其为主控线程的处理流程。参考图2,当多功能触控面板启动时,触控面板的系统启动,即主线程启动,之后,依次创建其他线程(如接收线程、发送线程、触摸线程等)。之后,进入主循环,其中,主控线程每跑一次可以认为进行一次主循环,在主循环时,主控线程确定显示屏当前是否处于休眠状态(即是否熄屏),若否,则确定当前是否接收到触摸线程发送的触摸事件,若未接收到触摸事件,则进入下一次主循环。若接收到触摸事件,则根据触摸事件处理数据,即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给发送线程,以由发送线程发送至对应的被控设备。之后,主控线程更新显示内容并写入设定内存,然后,读取设定内存中的显示内容,以控制显示屏刷新。当主控线程确定显示屏处于休眠状态时,通过微波传感器采集的模拟值确定用户是否靠近显示屏,若确定用户靠近显示屏,则唤醒显示屏(即亮屏),之后,主控线程确定当前是否接收到触摸线程发送的触摸事件。若确定用户未靠近显示屏,则确定当前是否接收到触摸线程发送的触摸事件,若没有,则主控线程进入下一次循环,若接收到触摸事件,则进行响应,即唤醒显示屏并根据触摸事件处理数据。
可理解,在刷新显示时,主控线程确定是否存在异常,若存在异常,则主控线程进行异常重启。若不存在异常,则主控线程确定本次循环结束并进入下一次主循环。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在设定时长内未接收到触摸事件时,控制所述显示屏熄屏。
具体的,为了节省功耗,设定显示屏亮屏时,若设定时长内主控线程未接收到触摸事件,则说明用户暂时无需操作多功能触控面板,因此,主控线程控制显示屏熄屏。
上述,主控线程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控制显示屏的点亮状态以及显示内容。
进一步的,上述提及的发送线程专门处理要向外发送的数据,具体用于发送控制指令给被控设备。实施例中,在发送线程上电时启动发送完成中断,并为发送线程添加队列,以使各控制指令以队列的方式进行发送。可选的,通过设置缓冲区的方式实现队列,其中,缓冲区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只有控制指令被写入缓冲区后才能进行发送。据此,设定发送线程在上电时启动发送完成中断,步骤150包括步骤151-步骤154:
步骤151、指示所述发送线程确定当前是否正在进行发发送。若未发送,则执行步骤152。若正在发送,则发送数据并按照设定周期休眠所述发送线程。
具体的,当多功能触控面板上电时,发送线程启动后,创建发送缓冲区,启动中断,该中断记为发送完成中断。发送完成中断的作用是使发送线程进行接收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的被控设备的工作。在启动发送完成中断时,同步设置发送完成中断标记,以使主控线程确定发送线程正在工作。
具体的,发送线程执行的发送动作是指将控制指令发送至通信装置,以由通信装置将控制指令发送至被控设备。其中,发送线程发送控制指令至通信装置是指发送缓冲区内的控制指令至通信装置,可理解,由于多功能触控面板中可能存在多种不同功能的缓冲区,此时,为了便于区分,实施例中将用于缓存控制指令的缓冲区称为发送缓冲区。
示例性的,开启发送完成中断后,发送线程进行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发送线程确定当前是否正在向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其中,可以通过确定当前是否存在正在发送标记确定当前是否正在进行发送。若正在进行发送,则发送线程将发送缓冲区内的数据(控制指令)发送至通信装置并进行休眠。示例性的,为了保证通信装置准确发送控制指令,设定发送线程向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后,进入休眠,其中,休眠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休眠时间为10ms。当休眠时间结束后,发送线程结束休眠并重复执行确定当前是否正在进行发送的操作。即发送线程的休眠为周期性休眠。
步骤152、指示所述发送线程查询发送缓冲区是否为空。若为空,则执行步骤153,若不为空,则执行步骤154。
具体的,若发送线程当前没有进行发送,则查询发送缓冲区,以确定当前发送缓冲区内是否存在控制指令,若存在控制指令,则说明当前还有未进行发送的控制指令,发送线程确定发送缓冲区不为空,此时,需要发送控制指令,因此,执行步骤154。若没有存入的控制指令,则说明当前发送缓冲区内没有未发送的控制指令,发送线程确定缓冲区为空,因此,执行逐步后153。
步骤153、指示所述发送线程将所述控制指令装载至所述发送缓冲区。返回执行步骤151。
发送缓冲区为空时,将主控线程发送的控制指令写入发送缓冲区,返回执行步骤151。
步骤154、指示所述发送线程置正在发送标记,并发送所述发送缓冲区内存储的控制指令至对应的被控设备,按照设定周期休眠所述发送线程。
发送缓冲区不为空时,需要对发送缓冲区内的控制指令进行发送,此时设置正在发送标记,其中,正在发送标记用于标记发送线程当前正在进行发送。之后,发送线程读取发生缓冲区内的控制指令,并发送至通信装置,之后,发送线程进行周期性休眠。休眠结束后,返回执行步骤151。可选的,发送线程发送缓冲区内的控制指令时,先按照通信装置所采用的通信协议的格式对控制指令进行格式化处理,以保证通信装置可以准确发送控制指令。
进一步的,发送线程还需要判断发送是否完成,因此,实施例中发送线程启动发送完成中断之后,还包括步骤155-步骤156:
步骤155、指示所述发送线程确定是否发送完成。若发送完成,则执行步骤156,否则,重复执行本步骤。
具体的,发送线程开启完成中断后,除了确定当前是否正在进行发送,还确定当前是否发送完成。其中,确定是否发送完成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如发送线程确定将缓冲区内的控制指令发送至通信装置后,确定发送完成,此时,执行步骤156。若未发送完成,则重复执行本步骤。
步骤156、指示所述发送线程清所述正在发送标记,并清发送完成中断标记。
具体的,若发送完成,则可以清除正在发送标记,以使发送线程确定当前没有进行发送。同时清除发送完成中断标记。清楚发送完成中断标记。
可选的,若当前没有可被发送的控制指令,则发送线程结束中断。
可理解,发送完成后,对应的硬件装置会自动置位,并生成中断标记。
下面对发送线程的处理过程进行示例性描述。其中,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其为发送线程的数据处理流程。参考图3,当多功能触控面板启动时,创建发送线程(串口发送线程),之后,创建10个发送缓冲区。之后,发送线程开启发送完成中断,发送完成中断可以记为串口发送完成中断,并创建发送完成中断标记。之后,发送线程确定当前是否正在进行发送,并在未进行发送时,查询发送缓冲区是否为空,若为空,则将主控线程发送的控制指令写入发送缓冲区并返回执行确定当前是否正在进行发送。若不为空,则置正在发送标记,根据通信装置采用的通信协议的格式格式化控制指令,并向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之后,线程休眠10ms,返回执行确定当前是否正在进行发送。可理解,若当前正在进行发送,则发送后按照设定周期休眠发送线程。
同时,发送线程在开启发送完成中断后,确定是否发送完成,并在发送完成时,清正在发送标记,并清发送完成中断标记,以使主控线程继续向发送线程发送控制指令。
上述,通过设定发送线程,可以有效利用资源,且在发送时设置缓冲区并确定正在发送的操作以及休眠,可以实现队列和延时处理,防止未发送完当前控制指令就处理下一控制指令的情况,同时,避免控制指令发送的过快,控制设备无法及时反应的情况。
进一步的,上述提及的触摸线程专门用于检测触摸操作,即根据触摸参数确定对应的触摸事件。此时,设定步骤110具体为:当触摸线程发生中断时,确定检测到针对所述显示屏的触摸操作,并获取触摸芯片内的触摸参数。
具体的,触摸线程监听触摸中断引脚,以确定当前是否发送中断。需说明,只有发生中断时,触摸线程才会读取触摸芯片生成的触摸参数。其中,触发中断的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设定间隔时间,并根据间隔时间间隔触发中断,或者是,触摸芯片确定电容发生变化时通过触摸中断引脚触发中断。可选的,每次中断时,触摸线程读取一次触摸芯片当前采集的触摸坐标和触摸时间,且触摸坐标和触摸时间的组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可以理解,一组触摸坐标和触摸时间可以理解为包含当前触摸发生的时间以及当前触摸的坐标,其中,当前触摸的坐标可以为多个,如用户手指触摸显示屏时有一定的接触面积,该接触面积需要占用多个坐标,因此,当前触摸时间会采集到多个触摸坐标。
相应的,步骤120具体包括:
步骤121、指示所述触摸线程记录所述触摸参数中的触摸时间和触摸坐标。
具体的,触摸线程需要处理读取到的每组触摸时间和触摸坐标,实施例中,以触摸线程处理一组触摸时间和触摸坐标为例进行描述,且后续过程中描述的触摸时间和触摸坐标均是指当前处理的触摸时间和触摸坐标。
示例性的,触摸线程记录当前处理的触摸时间和触摸坐标。可理解,触摸线程每次处理触摸时间和触摸坐标时均对其进行记录。可选的,触摸操作结束后,触摸线程清除本次触摸操作下记录的各触摸时间和触摸坐标。
步骤122、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时间和所述触摸坐标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按下操作时,判断当前是否已经存在按下事件。若存在按下事件,则执行步骤123,若不存在按下事件,则执行步骤127。
具体的,触摸线程可以根据记录的触摸坐标和触摸时间确定用户当前在显示屏中执行按下操作还是松手操作,以单点触控为例,按下操作时,触摸线程可以得到一个触点,松手操作时,触摸线程得不到触点。可理解,按下操作时和松手操作时,元器件采集的电容值不同,据此,设定触摸参数中还包括电容变化值,以使触摸线程根据电容变化值确定为按下操作还是松手操作,其中,电容变化值是指元器件采集的电容值与基准电容值之间的差值,电容变化值高,说明用户为按下操作,电容变化值低,说明用户为松手操作。
进一步的,在按下操作时,执行步骤122,在松手操作时,执行步骤128。
具体的,确定当前是否已经存在按下事件。若已经存在按下事件,则说明用户已经触摸显示屏,当前为触摸操作的中间过程,执行步骤123,若不存在按下事件,则说明当前用户刚触摸显示屏,即当前为触摸操作的起始过程,执行步骤127。其中,本次触摸操作时。触摸线程可以根据每组触摸时间和触摸坐标生成一个触摸事件,并记录触摸事件。
步骤123、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时间和所述触摸坐标的初始触摸时间计算第一时间差值,判断所述第一时间差值是否大于第一时间阈值。若大于第一时间阈值,则执行步骤124。若未达到第一时间阈值,则执行步骤125。
具体的,初始触摸时间是指触摸线程连续接收该触摸坐标时,第一次接收该触摸坐标对应的触摸时间,可以理解,若当前为第一次接收到该触摸坐标,则对应的触摸时间为初始触摸时间。之后,计算触摸时间和初始触摸时间之间的差值,实施例中,将该差值记为第一时间差值,其中,第一时间差值可以理解为触摸坐标的持续时间。
进一步的,第一时间阈值用于限定长按事件下触摸坐标最短的持续时间。在计算第一时间差值后,判断第一时间差值是否大于第一时间阈值,若大于第一时间阈值,则触摸坐标的持续时间满足长按事件,因此,执行步骤124。否则,说明不满足长按事件,需要进行后续判断,因此,执行步骤125。
步骤124、指示所述触摸线程生成长按事件。
具体的,若第一时间差值大于第一时间阈值,则说明当前触摸坐标已经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可以认为用户正在执行长按操作,触摸线程生成长按事件并上报至主控线程,以进行后续处理。可选的,生成长按事件后,对长按事件进行记录。
步骤125、指示所述触摸线程计算所述触摸坐标与初始触摸坐标之间的第一坐标差值,并判断所述第一坐标差值是否大于第一差值阈值。若大于所述第一差值阈值,则执行步骤126。
具体的,当第一时间差值不大于第一时间阈值时,获取初始触摸坐标,其中,初始触摸坐标为本次触摸操作下,触摸线程第一次接收到的触摸坐标。初始触摸坐标与当前的触摸坐标可以相同或不同。进一步的,计算触摸坐标与初始触摸坐标之间的差值,该差值也可以理解为触摸坐标和初始触摸坐标之间的距离。实施例中,将该差值记为第一坐标差值。
第一差值阈值用于限定移动事件下触摸坐标移动的最小距离。在计算第一坐标差值后,将第一坐标差值与第一差值阈值进行比较,若第一坐标差值大于第一坐标差值,说明触摸坐标满足移动事件的要求,此时,执行步骤126。若第一坐标差值不大于第一坐标差值,则可以生产无效事件,并不上报至主控线程。
步骤126、指示所述触摸线程生成移动事件。
具体的,若第一坐标差值大于第一差值阈值,则说明用户正在执行移动操作,触摸线程生成移动事件并上报至主控线程,以进行后续处理。可选的,生成移动事件后,对移动事件进行记录。
步骤127、指示所述触摸线程置按下标记,并将所述触摸时间记录为所述触摸坐标的初始触摸时间,将所述触摸坐标记为所述初始触摸坐标,生成按下事件。
示例性的,若当前不存在按下事件,则说明当前用户刚刚触摸显示屏,即当前为触摸操作的初始过程,因此,设置按下标记,其中,设置按下标记后,后续过程中可以根据按下标记确定已经存在按下操作。进一步的,将触摸时间记为当前触摸坐标的初始触摸时间,并将触摸坐标记为初始触摸坐标。可理解,当触摸坐标发生变化时,将首次接收的新的触摸坐标的触摸时间记录为新的触摸坐标的初始触摸时间。之后,生成按下事件,并上报至主控线程进行响应。可选的,生成按下事件后,对按下事件进行记录。
步骤128、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时间和所述触摸坐标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松手操作时,确定当前是否已经存在按下事件。若不存在按下事件,则执行步骤129。若存在按下事件,则执行步骤1210。
由前述描述可知,步骤121之后,触摸线程可以根据触摸时间和触摸坐标确定触摸操作为松手操作还是按下操作,并在确定为按下操作时执行步骤122,相应的,在确定为松手操作时执行步骤128。具体的,松手操作可以认为用户手指离开了显示屏,其可以认为是触摸操作的结束部分。典型的,若触摸线程根据触摸时间和触摸操作确定从有触点状态进入到无触点状态后,便可以认为当前触摸操作为松手操作。之后,确定当前是否已经存在按下事件,其中,本步骤与步骤122中确定当前是否已经存在按下事件的方式相同。
步骤129、指示所述触摸线程生成无效事件。
具体的,若当前不存在按下事件,则说明本次触摸操作可能为触摸芯片误感应,因此,可以认为是无效事件。可选的,将无效事件上报至主控线程,主控线程接收到无效事件后确定不响应。还可选的,放弃将无效事件上报至主控线程。
步骤1210、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时间和所述触摸坐标的初始触摸时间计算第二时间差值,判断所述第二时间差值是否大于第二时间阈值。若大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则执行步骤1211。若不大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则执行步骤1212。
具体的,若当前存在按下操作,则说明用户在显示屏中发生了触摸。此时,触摸线程计算第二时间差值,其中,第二时间差值与第一时间差值的计算方式相同。
第二时间阈值用于限定松手事件的最小时间长度,其中,松手事件是指用户按下后的抬起事件。将第二时间差值和第二时间阈值进行比较,若第二时间差值大于第二时间阈值,则说明当前已经满足松手事件,因此,执行步骤1211,否则进行后续判断,即执行步骤1212。
步骤1211、指示所述触摸线程生成松手事件。
具体的,若第二实际差值大于第一差值阈值,则说明用户已经按压完成,因此,触摸线程生成松手事件并上报至主控线程,以进行后续处理。可选的,生成松手事件后,对松手事件进行记录。
需说明,当用户按压显示屏中时,触摸线程向主控线程上报的触摸事件包括:按下事件、多个长按事件以及松手事件。此时,主控线程根据上报的触摸事件确定当前用户正在执行长按,并结合显示屏中长按的位置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一般而言,按压时间越长,长按事件的数量越多,进而主控线程可以结合长按实际的数量确定按压时长进而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
步骤1212、指示所述触摸线程计算所述触摸坐标与初始触摸坐标之间的第二坐标差值,并判断所述第二坐标差值是否大于第二差值阈值。若大于所述第二差值阈值,则执行步骤1213。
示例性的,若第二时间差值小于第二时间阈值,则说明用户没有按压显示屏而是在显示屏中进行移动,因此,需要进一步判断当前是否为滑动事件。其中,滑动事件和移动事件的区别在于滑动事件说明用户手指移动后离开了显示屏,移动事件说明用户手指当前正在移动还未离开显示屏。具体的,判断是否为滑动事件时,计算触摸坐标与初始触摸坐标之间的第二坐标差值,其中,第二坐标差值与第一坐标差值的计算方式相同。
第二差值阈值用于限定滑动事件下触摸坐标移动的最小距离。在计算第二坐标差值后,将第二坐标差值与第二差值阈值进行比较,若第二坐标差值大于第二坐标差值,说明触摸坐标满足滑动事件的要求,此时,执行步骤1213。若第二坐标差值不大于第二坐标差值,则可以生成无效事件,即当前为用户无意接触显示屏产生的数据,并不上报至主控线程,还可以不生成触摸事件。
可选的,在比较第二时间差值和第二时间阈值时,可以先判断第二时间差值是否小于时间误差阈值,其中,时间误差阈值用于限定触摸芯片误产生触摸参数时触摸坐标的最大持续时长,触摸芯片误产生触摸参数的情况为用户无意触摸显示屏或者检测触摸操作元器件受到环境影响产生了电容变化。时间误差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实施例中,以50ms为例,当第二时间差值小于50ms时,确定触摸操作为无效事件。当第二时间差值大于50ms时,可以继续比较第二时间差值和第二时间阈值。
步骤1213、指示所述触摸线程生成滑动事件。
具体的,若第二坐标差值大于第二差值阈值,则说明用户已经移动完成,因此,触摸线程生成松手事件并上报至主控线程,以进行后续处理。可选的,生成滑动事件后,对滑动事件进行记录。
需说明,当用户在显示屏内移动时,触摸线程向主控线程上报的触摸事件包括:按下事件、多个移动事件以及滑动事件。此时,主控线程根据上报的触摸事件确定当前用户正在执行移动,并结合显示屏中移动的位置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一般而言,移动时间越长,移动事件的数量越多,进而主控线程可以结合移动事件的数量确定移动时长和/或移动幅度进而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
可选的,生成触摸事件后,触摸线程可以对触摸事件进行标记,即执行置触摸事件标记,以明确当前已经完成了对触摸事件的识别。
可选的,生成触摸事件后,触摸线程进行休眠,并在休眠结束后,再次返回步骤211,。其中,休眠时间与主控线程跑一次的时间周期相同。可以理解,每次生成触摸事件后,触摸线程均需要休眠。
下面对触摸线程的处理过程进行示例性描述。其中,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其为触摸线程的数据处理流程。参考图4,当多功能触控面板启动时,创建触摸线程,之后,触摸线程监听触摸中断引脚,以确定是否发送中断,若未发生中断,则持续监听,若发生中断,则读取触摸芯片的触摸参数,之后,记录当前的触摸时间和当前的触摸坐标。之后,根据当前的触摸时间和当前触摸坐标判断触摸操作为按下操作还是松手操作。若为按下操作,则判断是否已存在按下事件,若是,则判断当前的触摸时间和初始触摸时间的第一时间差值是否大于第一时间阈值,若是,则生成长按事件,并置触摸事件标记,之后,触摸线程休眠。若第一时间差值不大于第一时间阈值,则判断当前的触摸坐标和初始触摸坐标的第一坐标差值是否大于第一差值阈值,若是,则生成移动事件,并置触摸事件标记,之后,触摸线程休眠。若不存在按下事件,则置按下标记,之后,将当前触摸时间记为初始触摸时间,将当前触摸坐标记为初始触摸坐标。之后,生成按下事件,并置触摸事件标记,之后,触摸线程休眠。若为松手操作,则判断是否已存在按下事件,若是,则判断当前的触摸时间和初始触摸时间的第二时间差值是否大于第二时间阈值,若是,则生成松手事件,并置触摸事件标记,之后,触摸线程休眠。若第二时间差值不大于第二时间阈值,则判断当前的触摸坐标和初始触摸坐标的第二坐标差值是否大于第二差值阈值,若是,则生成滑动事件,并置触摸事件标记,之后,触摸线程休眠。若第二时间差值小于50ms或若不存在按下事件,则生成无效事件并置触摸事件标记,之后,触摸线程休眠,可理解,置触摸事件标记时,可以向主控线程上报触摸事件。
上述,通过触摸线程和触摸芯片的配合,可以实时检测触摸操作,且实现合理利用资源。
进一步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多功能触控面板接收被控设备发送的数据的情况,此时,设定多功能触控面板中还设置有接收线程,以接收被控设备发送的数据。据此,实施例中设定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310-步骤320:
步骤310、指示接收线程接收所述被控设备发送的数据。
具体的,被控设备发送数据时,先将数据发送至多功能触控面板的通信装置中,之后,由通信装置将数据发送至接收线程。其中,被控设备和通信装置处理数据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步骤320、指示所述接收线程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所述主控线程,以通过所述主控线程处理所述数据。
由于主控线程用于响应数据,因此,接收线程接收到数据后,将数据发送至主控线程中进行处理。
可理解,由于设置接收线程,可以减小主控线程的数据处理量,节省资源,同时,加快接收数据的处理速度。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接收数据的处理速度,需要接收线程具有快速的反映速度,且不能占用太多的系统资源,因此,实施例中通过为接收线程创建一个信号量,来确定是否需要接收数据。其中,信号量用于保证两个或多个关键代码段不被并发调用。在进入一个关键代码段之前,线程必须获取一个信号量;一旦该关键代码段完成了,那么该线程必须释放信号量。据此,设定步骤310具体包括步骤311-步骤313:
步骤311、检测到所述被控设备发送的数据时,指示接收线程启动中断。
具体的,当通信装置确定接收被控设备发送的数据时,通知接收线程当前有接收的数据,此时,接收线程启动中断。启动中断后接收线程可以进行接收数据的操作。当通信装置接收的数据输出至接收线程,且未接收到新的数据时,结束接收线程的中断。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串口接收引脚触发中断。
步骤312、指示所述接收线程在确定接收信号量大于信号量阈值时,读取所述数据。
具体的,启动中断后,进入主循环,此时,接收线程获取当前的信号量,并记为接收信号量。进一步的,信号量阈值用于判断是否满足接收条件,即确定通信装置是否已经完整接收数据,信号量阈值的具体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当接收信号量大于信号量阈值,说明当前满足处理条件,因此,可以读取通信装置内的数据。否则,说明不满足处理条件,继续进入主循环。可以理解,由于接收线程为串口线程,因此,读取数据具体为读取串口数据。
可选的,当数据发送至主线程后且一段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新的数据时,使能接收信号量,并判断接收信号量是否大于信号量阈值。
步骤313、指示所述接收线程校验所述数据,并在校验通过时,执行指示所述接收线程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所述主控线程的操作。
具体的,读取数据后,接收线程对该数据进行校验,以确定数据是否准确,其中,校验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校验方式,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进一步的,在确定数据准确时,确定校验通过,否则,确定校验不通过。校验通过后,向主控线程发送该数据,以使主控线程处理该数据,此时可以认为一次接收完成。校验不通过后,继续进入主循环。
进一步的,接收线程启动中断后,配合定时器来进行控制,此时,检测到所述被控设备发送的数据时,指示接收线程启动中断之后,还包括步骤330-步骤380。
步骤330、指示所述接收线程判断当前是否处于中断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340。否则,重复执行本步骤。
具体的,通过接收线程是否处于中断状态可以确定接收线程是否在接收数据。实施例中,启动中断后,接收线程确定当前是否处于中断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340,否则,持续重复执行本步骤。
步骤340、指示所述接收线程清中断标记。
典型的,中断标记用于指示接收线程当前未处理数据。由于接收线程中断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因此,本步骤中清除中断标记。
步骤350、指示所述接收线程判读是否存在正在接收标记,并当不存在正在接收标记时置正在接收标记,并启动定时中断。
具体的,由于接收线程中断的目的是为了处理数据(即接收并向主控线程发现数据),所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正在接收标记指示接收线程当前正在处理数据,本步骤中,接收线程确定当前是否存在正在接收标记,若不存在,则说明当前还未创建正在接收标记,因此,创建正在接收标记,并启动定时中断,执行步骤360。若存在,则说明当前接收线程正在工作,即接收数据并发送至主控线程。
典型的,在接收线程中断后,存在数据处理完毕后,中断还未结束的情况,因此,实施例中,确定接收线程正在接收数据时,开启定时中断,该定时中断也可以理解为定时超时中断。其中,定时中断是指设置一个阈值,然后开始对中断计数。
步骤360、指示所述接收线程判断当前中断是否超时。若超时,则执行步骤370。
当计数的数值超过阈值时,说明当前中断已经超时,因此,执行步骤370。若未超时,则继续计数,直到超时或中断结束为止。
进一步的,启动定时中断后,还需要重置定时中断的计数,以保证从头记录,以保证超时判断的准确性。之后,返回执行步骤330,以确定当前是否产生中断,直到中断结束。
需说明,当存在正在接收标记时,也会重置定时中断的计数。重置定时中断的计数是为了区分是否接收完数据。可理解,在接收到一个数据时,接收线程启动中断,而实际应用中存在接收一组数据的情况,一组数据中包含多个数据,接收线程是一组一组的处理数据,此时,接收线程处理一组数据的时间较长,因此,当接收线程处理一组数据时,会存在超时的情况,所以,实施例中,每接收一个数据就重置定时中断的计数,以实现完整的接收一组不定长的数据。
步骤370、指示所述接收线程清正在接收标记,并设置接收信号量大于所述信号量阈值,并返回执行步骤330。
具体的,中断超时后,说明接收线程可能出现问题,因此,可以触发超时中断,此时,实施例中清除正在接收标记,并且重置接收信号量,即设置接收信号量大于信号量阈值,以使接收线程重新正常处理接收工作,并返回步骤330,此时,若接收线程还处于中断状态,则说明接收线程重新处理数据,此时,重复上述流程,以确定接收线程再次接收数据时是否出现中断超时,若接收线程未处于中断状态,则说明接收线程不在接收数据。
下面对接收线程的处理过程进行示例性描述。其中,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其为接收线程的数据处理流程。参考图5,当多功能触控面板启动时,创建接收线程(串口接收线程),之后,创建接收信号量。当通信装置接收被控设备发送的数据时,通知接收线程,此时,接收线程启动中断。图5中记为启动串口接收引脚中断,之后,进入主循环,之后,接收线程获取接收信号量,并判断接收信号量是否大于信号量阈值,若否,则继续进行主循环,以重新进行接收,直到接收信号量大于信号量阈值。当接收信号量大于信号量阈值时,读取数据,校验数据,并在数据校验通过时,处理数据(向主控线程发送数据),继续进行主循环,以重新进行接收。在数据校验未通过时,继续进行主循环,以重新进行接收。同时,接收线程启动中断后,判断当前已经中断,若是,则清中断标记,图5中记为清引脚中断标记,判断是否存在正在接收标记,若存在,则创建正在接收标记,后启动定时中断。启动定时中断后,根据当前的计数判断是否超时,若是,则清正在接收标记,置接收信号量,并返回执行判断是否中断的操作。当完成接收后重置定时中断的计数,以对下一次接收重新计数。
上述,通过接收线程和主控线程、通信装置的合理配合,可以合理利用系统资源,保证处理速度。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该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装置包括:参数获取模块401、事件上报模块402、指令生成模块403、第一发送模块404、第二发送模块405。
其中,参数获取模块401,用于当触摸线程检测到针对显示屏的触摸操作时,获取触摸参数;事件上报模块402,用于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参数生成触摸事件并上报至主控线程;指令生成模块403,用于指示所述主控线程根据所述触摸事件生成控制指令;第一发送模块404,用于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发送线程;第二发送模块405,用于由所述发送线程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对应的被控设备,以使所述被控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进行响应。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采样模块,用于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实时检测微波传感器采样的模拟值;唤醒模块,用于当所述模拟值高于设定值时,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唤醒触控面板的显示屏;内容确定模块,用于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周期性确定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并把所述显示内容存放至设定内存中;内容显示模块,用于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周期性将所述设定内存中的显示内容输出至所述显示屏以进行显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发送线程在上电时启动发送完成中断,第二发送模块405包括:发送确定单元,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线程确定当前是否正在进行发送;查询单元,用于若未发送,则指示所述发送线程查询发送缓冲区是否为空;指令加载单元,用于若为空,则指示所述发送线程将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装载至发送缓冲区中,返回执行指示所述发送线程确定当前是否正在进行发送的操作;第一标记单元,用于若不为空,则指示所述发送线程置正在发送标记,并发送所述发送缓冲区内存储的控制指令至对应的被控设备,按照设定周期休眠所述发送线程;还包括:完成确定单元,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线程确定是否发送完成;第一清标记单元,用于若发送完成,则指示所述发送线程清所述正在发送标记,并清发送完成中断标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数获取模块401具体用于:当触摸线程发生中断时,确定检测到针对所述显示屏的触摸操作,并获取触摸芯片内的触摸参数。事件上报模块402包括:记录单元,用于指示所述触摸线程记录所述触摸参数中的触摸时间和触摸坐标;第一事件判断单元,用于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时间和所述触摸坐标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按下操作时,判断当前是否已经存在按下事件;第一时间差计算单元,用于若存在按下事件,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时间和所述触摸坐标的初始触摸时间计算第一时间差值,判断所述第一时间差值是否大于第一时间阈值;第一生成单元,用于若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生成长按事件,并上报主控线程;第一坐标差计算单元,用于若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计算所述触摸坐标与初始触摸坐标之间的第一坐标差值,并判断所述第一坐标差值是否大于第一差值阈值;第二生成单元,用于若大于所述第一差值阈值,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生成移动事件,并上报主控线程;第二标记单元,用于若不存在按下事件,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置按下标记,并将所述触摸时间记录为所述触摸坐标的初始触摸时间,将所述触摸坐标记为初始触摸坐标,生成按下事件;第二事件判断单元,用于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时间和所述触摸坐标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松手操作时,确定当前是否已经存在按下事件;第三生成单元,用于若不存在按下事件,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生成无效事件;第二时间差计算单元,用于若存在按下操作,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时间和所述触摸坐标的初始触摸时间计算第二时间差值,判断所述第二时间差值是否大于第二时间阈值;第四生成单元,用于若大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生成松手事件,并上报主控线程;第二坐标差计算单元,用于若不大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计算所述触摸坐标与初始触摸坐标之间的第二坐标差值,判断所述第二坐标差值是否大于第二差值阈值;第五生成单元,用于若大于所述第二差值阈值,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生成滑动事件,并上报主控线程。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指示接收线程接收所述被控设备发送的数据;接收发送模块,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线程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所述主控线程,以通过所述主控线程处理所述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接收模块包括:中断单元,用于检测到所述被控设备发送的数据时,指示接收线程启动中断;读取单元,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线程在确定接收信号量大于信号量阈值时,读取所述数据;校验单元,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线程校验所述数据,并在校验通过时,执行指示所述接收线程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所述主控线程的操作;中断判断单元,用于检测到所述被控设备发送的数据时,指示接收线程启动中断之后,指示所述接收线程判断当前是否处于中断状态;第二清标记单元,用于若是,则指示所述接收线程清中断标记;第二标记单元,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线程判断是否存在正在接收标记,并当不存在正在接收标记时置正在接收标记,并启动定时中断;超时判断单元,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线程判断当前中断是否超时;第三清标记单元,用于若超时,则指示所述接收线程清正在接收标记,并设置接收信号量大于所述信号量阈值,并返回执行判断当前是否处于中断状态的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熄屏模块,用于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在设定时长内未接收到触摸事件时,控制所述显示屏熄屏。
上述提供的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设备为多功能触控面板本身。如图7所示,多功能触控面板包括处理器50、存储器51、显示屏52、通信装置53、触摸芯片54、微波传感器55;多功能触控面板中处理器5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7中以一个处理器50为例。多功能触控面板中处理器50、存储器51、显示屏52、通信装置53、触摸芯片54、微波传感器55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7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5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装置中的参数获取模块401、事件上报模块402、指令生成模块403、第一发送模块404、第二发送模块405)。处理器5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1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多功能触控面板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
存储器51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多功能触控面板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5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51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多功能触控面板。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显示屏52用于进行显示,通信装置53用于与被控设备进行通信,触摸芯片54用于检测触摸操作,微波传感器55用于采样模拟值。此外,多功能触控面板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其中,输入装置可以包括物理按键等,输出装置可以包括扬声器等。
上述多功能触控面板包含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任意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中的相关操作,且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
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触摸线程检测到针对显示屏的触摸操作时,获取触摸参数;
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参数生成触摸事件并上报至主控线程;
指示所述主控线程根据所述触摸事件生成控制指令;
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发送线程;
由所述发送线程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对应的被控设备,以使所述被控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进行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实时检测微波传感器采样的模拟值;
当所述模拟值高于设定值时,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唤醒触控面板的显示屏;
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周期性确定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并把所述显示内容存放至设定内存中;
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周期性将所述设定内存中的显示内容输出至所述显示屏以进行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线程在上电时启动发送完成中断,
所述由所述发送线程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对应的被控设备包括:
指示所述发送线程确定当前是否正在进行发送;
若未发送,则指示所述发送线程查询发送缓冲区是否为空;
若为空,则指示所述发送线程将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装载至发送缓冲区中,返回执行指示所述发送线程确定当前是否正在进行发送的操作;
若不为空,则指示所述发送线程置正在发送标记,并发送所述发送缓冲区内存储的控制指令至对应的被控设备,按照设定周期休眠所述发送线程;
还包括:
指示所述发送线程确定是否发送完成;
若发送完成,则指示所述发送线程清所述正在发送标记,并清发送完成中断标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触摸线程检测到针对所述显示屏的触摸操作时,获取触摸参数包括:
当触摸线程发生中断时,确定检测到针对所述显示屏的触摸操作,并获取触摸芯片内的触摸参数;
所述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参数生成触摸事件包括:
指示所述触摸线程记录所述触摸参数中的触摸时间和触摸坐标;
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时间和所述触摸坐标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按下操作时,判断当前是否已经存在按下事件;
若存在按下事件,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时间和所述触摸坐标的初始触摸时间计算第一时间差值,判断所述第一时间差值是否大于第一时间阈值;
若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生成长按事件;
若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计算所述触摸坐标与初始触摸坐标之间的第一坐标差值,并判断所述第一坐标差值是否大于第一差值阈值;
若大于所述第一差值阈值,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生成移动事件;
若不存在按下事件,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置按下标记,并将所述触摸时间记录为所述触摸坐标的初始触摸时间,将所述触摸坐标记为初始触摸坐标,生成按下事件;
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时间和所述触摸坐标确定所述触摸操作为松手操作时,确定当前是否已经存在按下事件;
若不存在按下事件,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生成无效事件;
若存在按下操作,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时间和所述触摸坐标的初始触摸时间计算第二时间差值,判断所述第二时间差值是否大于第二时间阈值;
若大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生成松手事件;
若不大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计算所述触摸坐标与初始触摸坐标之间的第二坐标差值,判断所述第二坐标差值是否大于第二差值阈值;
若大于所述第二差值阈值,则指示所述触摸线程生成滑动事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指示接收线程接收所述被控设备发送的数据;
指示所述接收线程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所述主控线程,以通过所述主控线程处理所述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接收线程接收所述被控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括:
检测到所述被控设备发送的数据时,指示接收线程启动中断;
指示所述接收线程在确定接收信号量大于信号量阈值时,读取所述数据;
指示所述接收线程校验所述数据,并在校验通过时,执行指示所述接收线程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所述主控线程的操作;
所述检测到所述被控设备发送的数据时,指示接收线程启动中断之后,还包括:
指示所述接收线程判断当前是否处于中断状态;
若是,则指示所述接收线程清中断标记;
指示所述接收线程判断是否存在正在接收标记,并当不存在正在接收标记时置正在接收标记,并启动定时中断;
指示所述接收线程判断当前中断是否超时;
若超时,则指示所述接收线程清正在接收标记,并设置接收信号量大于所述信号量阈值,并返回执行判断当前是否处于中断状态的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在设定时长内未接收到触摸事件时,控制所述显示屏熄屏。
8.一种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当触摸线程检测到针对显示屏的触摸操作时,获取触摸参数;
事件上报模块,用于指示所述触摸线程根据所述触摸参数生成触摸事件并上报至主控线程;
指令生成模块,用于指示所述主控线程根据所述触摸事件生成控制指令;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指示所述主控线程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发送线程;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由所述发送线程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对应的被控设备,以使所述被控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进行响应。
9.一种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
CN202010969322.2A 2020-09-15 2020-09-15 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1811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9322.2A CN112181195B (zh) 2020-09-15 2020-09-15 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9322.2A CN112181195B (zh) 2020-09-15 2020-09-15 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1195A true CN112181195A (zh) 2021-01-05
CN112181195B CN112181195B (zh) 2023-04-18

Family

ID=73921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69322.2A Active CN112181195B (zh) 2020-09-15 2020-09-15 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8119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1741A (zh) * 2022-06-24 2022-09-06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按键的复位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8913A (zh) * 2014-01-23 2015-07-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事件响应方法和装置
CN105045514A (zh) * 2015-08-27 2015-11-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进程管理方法及终端
US20170345323A1 (en) * 2014-12-22 2017-11-30 Cork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ducational apparatus
CN109491736A (zh) * 2018-10-16 2019-03-19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框窗口的显示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8913A (zh) * 2014-01-23 2015-07-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事件响应方法和装置
US20170345323A1 (en) * 2014-12-22 2017-11-30 Cork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ducational apparatus
CN105045514A (zh) * 2015-08-27 2015-11-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进程管理方法及终端
CN109491736A (zh) * 2018-10-16 2019-03-19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框窗口的显示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1741A (zh) * 2022-06-24 2022-09-06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按键的复位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CN115021741B (zh) * 2022-06-24 2024-05-0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按键的复位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1195B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22007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aking up a processor
US20180365086A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Collected by Touch Panel,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110018828A1 (en) Touch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unit for multi-touch environment
EP284046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aving battery of portable terminal
US907545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acing applications processor to touchscreen display for reduced data transfer
KR102429740B1 (ko) 터치 이벤트 처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2155229B1 (ko)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04102444B (zh) 手势控制闹钟的方法和智能终端
US11614790B2 (en) Electronic p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electronic pen,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2530056B (zh) 降低智能门锁功耗的方法、智能门锁和存储介质
WO2018233636A1 (zh) 加速界面绘制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12181195B (zh) 多功能触控面板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019835A1 (zh) 响应黑屏手势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7831987B (zh) 防手势操作的误触控方法及装置
CN108845727B (zh) 基于互容式触摸屏的唤醒方法及装置
CN105589611A (zh) 一种参数调节方法及触摸式控制器
CN102968237A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549762A (zh) 一种悬浮键移动方法和装置
CN109766136A (zh) 一种唤醒屏幕方法
CN105549857B (zh) 一种电子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电子终端
CN204302672U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109739339B (zh) 控制方法和装置
TW200947276A (en) Wireless pointing device and computer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02637106A (zh) 闹钟界面解除方法
CN108717349B (zh) 终端亮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