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1147B - 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81147B
CN112181147B CN202011052185.2A CN202011052185A CN112181147B CN 112181147 B CN112181147 B CN 112181147B CN 202011052185 A CN202011052185 A CN 202011052185A CN 112181147 B CN112181147 B CN 1121811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pplet
wearable device
receiving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521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81147A (zh
Inventor
孟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erte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oer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oerte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oer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5218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811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81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1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811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11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5Program loading or initiating
    • G06F9/44568Immediately runnable c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与可穿戴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后,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小程序向可穿戴设备发送指定指令;所述小程序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处理所述指定指令后返回的结果数据;在所述小程序中显示所述结果数据。装置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显示模块。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微信平台中的小程序即可与可穿戴设备正常交互,避免了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安装与可穿戴设备交互的独立应用,节省了空间,保证了移动智能终端的运行速度,优化了可穿戴设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可穿戴设备领域,与可穿戴设备通信的客户端一般是独立应用,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可穿戴设备会日益增多,导致独立应用也越来越多,特别是现阶段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每一款可穿戴设备都会产生对应的应用与之交互和通信,这些应用都会安装在用户的智能手机中,智能手机里面安装的独立应用越多,智能手机的运行速度会越慢,这严重影响了智能手机与可穿戴设备的交互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可穿戴设备交互需要安装独立应用,导致移动智能终端中独立应用数量多、运行速度慢,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方法,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安装基于微信应用的小程序,包括:
与可穿戴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后,移动智能终端通过小程序向可穿戴设备发送指定指令;
移动智能终端通过所述小程序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处理所述指定指令后返回的结果数据;
移动智能终端在所述小程序中显示所述结果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装置,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与可穿戴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后,控制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小程序向可穿戴设备发送指定指令;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小程序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处理所述指定指令后返回的结果数据;
显示模块,用于在所述小程序中显示所述结果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和处理器之间通过内部总线通讯连接,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本申请一个方面的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方法和装置,与可穿戴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后,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小程序向可穿戴设备发送指定指令;小程序接收可穿戴设备处理指定指令后返回的结果数据;在小程序中显示结果数据。这样,只需要在微信平台的小程序中找到能够与可穿戴设备交互的小程序并通过该小程序与可穿戴设备正常交互,避免了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安装与可穿戴设备交互的独立应用,节省了空间,保证了移动智能终端的运行速度,优化了可穿戴设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小程序与可穿戴设备交互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智能手机与可穿戴设备蓝牙连接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小程序向可穿戴设备发送指令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小程序接收并处理数据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装置的框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设计构思是:微信小程序(简称小程序)是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用户通过微信的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就可以找到并打开应用,向用户提供了类似原生应用的体验且不需要下载安装专门的应用程序,可以节省开发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利用微信提供的小程序开发平台编写与可穿戴设备(比如智能手环)交互的应用(即,手环小程序)。然后,与可穿戴设备建立无线连接,通过手环小程序获取智能手环上的数据并显示,从而在客户的智能手机上装有微信应用时不需要下载安装独立的手环应用也能使用智能手环的基本功能,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S101,与可穿戴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后,移动智能终端通过小程序向可穿戴设备发送指定指令;
步骤S102,移动智能终端通过小程序接收可穿戴设备处理指定指令后返回的结果数据;
步骤S103,移动智能终端在小程序中显示结果数据。
由图1所示可知,本实施例的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方法,通过小程序向可穿戴设备发送指定指令,并获取可穿戴设备处理指定指令后返回的结果数据,显示结果数据。这样不需要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安装独立应用,也能正常与可穿戴设备进行交互,从而避免了安装繁多的可穿戴设备交互应用,节省了移动智能终端的空间,保证了运行速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接下来,以智能手环这种可穿戴设备,以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中安装有微信)这种移动智能终端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方法的实现步骤进行具体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在应用时预先利用微信提供的小程序开发平台编写与智能手环交互的应用,如手环小程序。客户不需要安装独立的手环应用,只需要在客户的安装了微信的智能手机中通过小程序搜到本实施例的手环小程序并使用该手环小程序即可与智能手环正常交互和通信。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小程序与可穿戴设备交互的流程图,参见图2,小程序与可穿戴设备交互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S201,开启小程序;
这里是指通过微信的扫一扫或者搜一下找到并打开本实施例的手环小程序。
步骤S202,判断手机蓝牙是否连接智能手环;是则执行步骤S204,否则执行步骤S203;
需要说明的是,要想实现交互,智能手机与智能手环之间需要建立连接,比如无线连接,而考虑到功耗和连接的稳定性可靠性,本实施例通过蓝牙来实现信息交互,即需要先判断手机的蓝牙模块是否连接到智能手环,如果没有连接到智能手环则执行步骤S203,如果连接到的智能手环则意味着可以直接通过智能手机中的蓝牙模块和智能手环中的蓝牙模块进行信息交互。
步骤S203,提示用户连接智能手环或默认连接上一次成功连接的智能手环;
当智能手机没有与智能手环建立连接的情况下,本实施例向用户提示建立蓝牙连接,这样用户看到提示信息后,打开蓝牙连接界面,选择等待连接的智能手环中的蓝牙设备并建立蓝牙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手机已经成功连接过手环,则可以设置手机默认去连接上一次成功连接过的手环,简化操作步骤,提升用户体验,并且在与手环的蓝牙连接成功后,将手环的名称显示到小程序界面上,方便用户查看。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智能手机与可穿戴设备蓝牙连接的流程图,参见图3,小程序端(也即,小程序所在的智能手机端)执行下列步骤:
步骤S301,打开蓝牙适配器,
接收用户的输入操作,并根据输入操作打开智能手机的蓝牙适配器。
步骤S302,搜索设备,
利用智能手机的蓝牙模块搜索设备,本实施例的智能手环的蓝牙模块处于打开状态,这样智能手机的蓝牙模块就可以搜索到当前附近可用的所有蓝牙设备名,其中包括智能手环的设备名;
步骤S303,显示设备,
在搜索完成后,将搜索到的所有蓝牙设备名显示在智能手机的蓝牙搜索结果界面上。
步骤S304,连接设备,
根据用户在智能手机的蓝牙搜索结果界面上选择智能手环对应的蓝牙设备名的操作,向智能手环发起蓝牙连接请求,智能手环接收该蓝牙连接请求进而建立配对和连接,至此连接成功。
步骤S204,通过BLE模块发送指令;
BLE模块基于蓝牙低能耗(Bluetooth Low Energy,简称BLE)技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智能手机与智能手环建立蓝牙低功耗连接之后,智能手机中的小程序通过智能手机的BLE模块发送指令。
例如移动智能终端(本实施例中为智能手机)上的小程序向可穿戴设备(本实施例中为智能手环)发送获取可穿戴设备采集的佩戴者的运动信息的指定指令,或者,向可穿戴设备发送设置可穿戴设备运行状态的指定指令。佩戴者的运动信息比如智能手环所计步的当前频数的当前步数信息,智能手环获取到的用户心率数据,智能手环保留的用户最近三天的步数数据以及智能手环保留的用户最近三天的心率数据。设置可穿戴设备运行状态比如通过小程序设置智能手环的当前时间。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小程序向可穿戴设备发送指令的流程图;参见图4,小程序端具体执行下列步骤:
步骤S401,将服务标识和特征值组合起来,
特征值是BLE协议栈向外提供的一个数据接口。BLE协议栈的GATT(GenericAttribute Profile,通用属性协议)层中封装了若干服务(service),而在每一个服务中又有若干特征值,而这些服务或者特征值都有唯一的ID,即UUID(Universally UniqueIdentifier,通用唯一识别码),UUID是其他设备设置蓝牙服务和特征值的唯一方法。
本实施例中智能手机和智能手环之间通过蓝牙低功耗技术进行信息交互。智能手机在发送蓝牙数据之前,首先将服务标识(UUID)和特征值组合起来。
步骤S402,将具体的指令以字节数组的形式组合,
小程序将指定指令转换成字节数组byte[],将字节数组byte[]发送至可穿戴设备(本实施例中为智能手环)。这里的具体的指令是指能够从可穿戴设备处获取所需信息或者能够控制可穿戴设备运行状态的指令,例如,从可穿戴设备处获取用户的行走步数的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降低功耗,本实施例中采用蓝牙低功耗BLE传输技术,而BLE设备一次最多可以发送20字节的数据,所以本实施例中在发送指令到智能手环之前,会判断发送的指令的长度,将指定指令的长度与预设长度阈值进行比较,当指定指令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长度阈值时,对指定指令进行处理并与首部信息组合后转换为字节数组一次性将字节数组发送至可穿戴设备;当指定指令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阈值时,将首部信息和指定指令转换为字节数组后分次发送至可穿戴设备。
根据比较结果,也就是说,根据指令长度的不同,本实施例中发送的数据包的数量不同,以常见的指定指令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阈值为例来说明,这里的预设长度阈值与BLE设备一次可发送的最大数据长度有关,比如长度阈值可以是10字节。而一个待发送的指令的长度为28字节,则本实施例将分成两包发送,分别为头部包和指令包,头部包8个字节用来传输首部信息,数据包20个字节用来传输指令内容。头部包的生成参见步骤S403,
步骤S403,将具体的指令经过CRC校验得到的校验值和其它首部信息组合成一个头部包,
头部包是一个8个字节的字节数组,由于指令长度不定,BLE设备一次最多可以发送20字节,所以在首部长度跟指令长度组合后不足20个字节的情况,可以一次性将数据以字节数组byte[]的形式发送到智能手环。如果超过20个字节(byte),那么首次就只发送头部包,后续再发送指令包。
头部包的数据包括:具体指令的CRC校验值,版本号,指令长度以及指令包数等。
CRC校验即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是常用的一种查错校验码,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CRC校验过程是将具体指令经过CRC验证后,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将验证结果放到头部包的一个指定位置,以便手环将所有指令接收完成后,再将接收的指令经过CRC验证,然后将验证结果与头部包中的验证结果做对比,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损坏。
这里将指令经过CRC校验得到的校验值和其它首部信息一起组合成一个头部包。
步骤S404,发送头部包,
接上例,本实施例中指令的长度大于预设阈值,则第一次发送的是头部包,头部包的长度为8个字节,即,头部包是一个8个字节的数组,将字节数组通过蓝牙发送至智能手环。
步骤S405,发送指令包,
在头部包发送完成之后,发送指令包至智能手环,接上例,本实施例中需要发送的数据包是头部包和指令包,当头部包发送完成后需要将指令包发送至智能手环,供智能手环解析指令包得到具体的指令内容后执行。至此,智能手机将用于控制智能手环状态或者从智能手环获取信息的指令发送完成。
步骤S205,智能手环接收指令;
智能手环接收智能手机中的小程序发送的用于控制智能手环状态的指令或者从智能手环获取信息的指令。
步骤S206,智能手环处理指令;
智能手环接收到指令后处理该指令,根据指令内容执行相应操作。具体的,当指令内容为控制智能手环状态时,在智能手环内部执行具体的设置操作并得到设置结果,当指令内容为从智能手环获取信息时,从智能手环的数据库中找到对应的信息。
步骤S207,智能手环通过BLE向小程序端发送相关数据;
智能手环在处理完指令后,通过智能手环中的BLE(蓝牙低功耗)技术向小程序端发送相关数据。
步骤S208,小程序接收数据并显示结果。
智能手机中的小程序接收到数据之后在小程序中显示结果,至此,完成了智能手机与可穿戴设备的一次交互。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小程序接收并处理数据的流程图,小程序接收并处理数据是本实施例的重要内容,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参见图5,小程序端在等待开始状态接收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第一个数据包后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有用包,当该数据包不是有用包时丢掉数据包并终止流程,当该数据包是有用包时,进一步判断数据包是否接收完毕。
而一种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有用包的方式是判断字节数组第0个元素的下标值是否为0xAB(转换为十进制则等于171),当第0个元素的下标值不是0xAB时,表明该数据包是无用包,则丢掉数据包并终止流程,当第0个元素的下标值是0xAB时,说明数据包为有用包。
判断数据包是否接收完毕,当数据包未接收完毕时,将接收状态修改为等待消息状态并将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数据添加到接收数组中,当数据包接收完毕时,判断数据包是否为确认包,当数据包是确认包时,将数据丢掉,小程序状态置为等待状态(Waitstate),当数据包不是确认包时,进行循环冗余校验,通过则将数据包向上层分发,供上层解析得到数据;不通过则将接收数组置空并终止流程。以及,智能手机中的小程序在等待消息状态,判断数据是否接收完成,当数据接收完成时,将接收到的数据向上层分发,供上层解析得到数据,并将接收状态修改为等待开始状态后终止流程;当数据接收未完成时,将接收到的数据添加到接收数组中,继续等待。
具体的是执行下列步骤:
步骤S501,判断接收状态的值;
可穿戴设备和小程序未进行数据传输时,小程序处于等待状态,以及,本实施例中,为小程序设置一个针对可穿戴设备的接收状态(receiveState)来控制数据的接收,接收状态的取值有两种情况,一种指示等待消息(WaitMessage)状态,另一种指示等待开始(waitStart)状态。因此,小程序端在接收到智能手环返回的数据后首先判断接收状态的值,利用两种类型的状态的切换控制数据的接收,从而实现在小程序与可穿戴设备的数据通讯。
当值为等待开始状态时执行步骤S502,当值为等待消息状态时,执行步骤S511;
步骤S502,判断第0个元素下标值是否为0xAB,是则执行步骤S503,否则执行步骤S504;
步骤S503,判断该包数据是否接收完毕;
智能手机接收到智能手环发送的头部包后,在头部包中有一个字节代表的是有多少包数据要接收,智能手机把这个信息解析出来后,即可判断数据包是否接收完毕。接收完毕则执行步骤S506,否则执行步骤S505;
步骤S505,将接收状态的值修改为等待消息状态,将数据添加到接收数组中;
如果一包数据没有接收完毕,则需要继续接收,因此,执行本步骤中将接收状态的值修改为等待消息状态继续等待接收数据,并且将已经接收到的数据添加到小程序端维护的接收数组中保存。
步骤S506,是否为ACK包;是则执行步骤S507,否则执行步骤S508;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传输的可靠性,优选地,本实施例在收到智能手环发送的数据包后会进行握手验证,握手成功后,智能手机给智能手环返回一条握手成功的消息,然后将数据丢掉,等待智能手环继续发送消息。
ACK(Acknowledgement)是确认字符,在数据通信中,接收端发给发送端的一种传输类控制字符,表示发来的数据已确认接收无误。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本步骤根据需求可以省略。步骤S507,将数据丢掉,小程序状态修改为等待状态;
当发送来的数据包是ACK包的情况下,即仅仅用于握手而不用于传输实际数据的情况下,将收到的数据丢掉并将数据丢掉状态,小程序状态修改为等待状态,以等待智能手环继续发送消息。
步骤S508,是否通过CRC校验;通过执行步骤S510,不通过执行步骤S509;
这里是针对智能手机当前接收到的头部数据进行验证。步骤S510,将数据向上层分发,供上层解析;
验证通过,说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损坏,可以将数据向上层分发,供上层解析。
步骤S509,将接收数组置空并结束流程。
验证不通过,说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已经被损坏了,则直接将接收数组置空并结束流程。
接着说明步骤S511,判断数据是否接收完成;是则执行步骤S512,向上层分发,供上层解析,将接收状态修改为等待开始状态;
智能手环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中也有一个字节代表的是有多少包数据要接收,把这个数据解析出来后,智能手机即可判断数据是否接收完毕。
步骤S513,将数据添加到接收数组中,继续等待。
至此,智能手机完成了智能手环的数据接收工作。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装置的框图,参见图6,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装置600包括:
发送模块601,用于与可穿戴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后,控制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小程序向可穿戴设备发送指定指令;
接收模块602,用于通过小程序接收可穿戴设备处理指定指令后返回的结果数据;
显示模块603,用于在小程序中显示结果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模块601具体用于:当指定指令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长度阈值时,对指定指令进行处理并与首部信息组合后转换为字节数组一次性将字节数组发送至可穿戴设备;
当指定指令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阈值时,将首部信息和指定指令转换为字节数组后分次发送至可穿戴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装置600还包括:
解析模块,用于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小程序在等待开始状态接收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第一个数据包后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有用包,当该数据包不是有用包时丢掉数据包并终止流程,当该数据包是有用包时,进一步判断数据包是否接收完毕,当数据包未接收完毕时,将接收状态修改为等待消息状态并将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数据添加到接收数组中,当数据包接收完毕时,判断数据包是否为确认包,当数据包是确认包时,将数据丢掉状态置为等待状态,当数据包不是确认包时,进行循环冗余校验,通过则将数据包向上层分发,供上层解析得到数据;不通过则将接收数组置空并终止流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解析模块,用于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小程序在等待消息状态,判断数据是否接收完成,当数据接收完成时,将接收到的数据向上层分发,供上层解析得到数据,并将接收状态修改为等待开始状态后终止流程;当数据接收未完成时,将接收到的数据添加到接收数组中,继续等待。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模块601,用于向可穿戴设备发送获取可穿戴设备采集的佩戴者的运动信息的指定指令,或者,向可穿戴设备发送设置可穿戴设备运行状态的指定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装置的工作过程是和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方法的实现步骤对应的,因此本实施例中对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装置未做描述的内容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71和处理器72,存储器71和处理器72之间通过内部总线73通讯连接,存储器71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72执行的程序指令,程序指令被处理器72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的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方法。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71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的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的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的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发明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呈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上述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其他的改进或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具体描述只是更好的解释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安装基于微信应用的小程序,所述方法包括:
与可穿戴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后,移动智能终端通过小程序向可穿戴设备发送指定指令;
移动智能终端通过所述小程序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处理所述指定指令后返回的结果数据;
移动智能终端在所述小程序中显示所述结果数据;
其中,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小程序向可穿戴设备发送指定指令包括:
计算指定指令对应的首部信息;
将指定指令的长度与预设长度阈值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将指定指令和首部信息采用蓝牙低功耗BLE方式发送至可穿戴设备;
其中,移动智能终端通过所述小程序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处理所述指定指令后返回的结果数据包括:
小程序中设置针对可穿戴设备的接收状态,所述接收状态包括等待开始状态和等待消息状态两种类型,所述等待消息状态为数据包未接收完毕,所述等待开始状态为数据接收完成;
小程序端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结果数据后首先判断接收状态的值,利用两种类型的状态的切换控制数据的接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指定指令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长度阈值时,对指定指令进行处理并与首部信息组合后转换为字节数组一次性将字节数组发送至所述可穿戴设备;
当指定指令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阈值时,将首部信息和指定指令转换为字节数组后分次发送至所述可穿戴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智能终端通过所述小程序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处理所述指定指令后返回的结果数据包括:
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小程序在等待开始状态接收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数据包时,判断数据包是否接收完毕,当数据包未接收完毕时,将接收状态修改为等待消息状态并将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数据添加到接收数组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小程序在等待开始状态接收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第一个数据包后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有用包,
当该数据包不是有用包时丢掉数据包并终止流程,
当该数据包是有用包时,进一步判断数据包是否接收完毕,
当数据包未接收完毕时,将接收状态修改为等待消息状态并将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数据添加到接收数组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当数据包接收完毕时,判断数据包是否为确认包,
当数据包是确认包时,将数据丢掉,
当数据包不是确认包时,进行循环冗余校验,通过则将数据包向上层分发,供上层解析得到数据;不通过则将接收数组置空并终止流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小程序在等待消息状态,判断数据是否接收完成,
当数据接收完成时,将接收到的数据向上层分发,供上层解析得到数据,并将接收状态修改为等待开始状态后终止流程;
当数据接收未完成时,将接收到的数据添加到接收数组中,继续等待。
7.一种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与可穿戴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后,控制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小程序向可穿戴设备发送指定指令;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小程序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处理所述指定指令后返回的结果数据;
显示模块,用于在所述小程序中显示所述结果数据;
其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计算指定指令对应的首部信息;
将指定指令的长度与预设长度阈值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将指定指令和首部信息采用蓝牙低功耗BLE方式发送至可穿戴设备;
所述接收模块,还具体用于小程序端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结果数据后首先判断接收状态的值,利用两种类型的状态的切换控制数据的接收,其中,小程序中设置针对可穿戴设备的接收状态,所述接收状态包括等待开始状态和等待消息状态两种类型,所述等待消息状态为数据包未接收完毕,所述等待开始状态为数据接收完成。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之间通过内部总线通讯连接,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方法。
CN202011052185.2A 2020-09-29 2020-09-29 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1811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52185.2A CN112181147B (zh) 2020-09-29 2020-09-29 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52185.2A CN112181147B (zh) 2020-09-29 2020-09-29 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1147A CN112181147A (zh) 2021-01-05
CN112181147B true CN112181147B (zh) 2024-01-02

Family

ID=73946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52185.2A Active CN112181147B (zh) 2020-09-29 2020-09-29 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811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3218A (zh) * 2021-08-04 2021-11-05 江西科技学院 一种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交互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N114924807B (zh) * 2022-04-28 2023-12-01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小程序运行速度的提升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7646A (zh) * 2016-01-29 2016-06-08 南京悦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4.0的设备间大数据通信方法
CN108881353A (zh) * 2017-05-16 2018-11-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内容推送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91748A (zh) * 2018-11-12 2019-03-1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管控方法及管控终端
CN111277988A (zh) * 2020-03-17 2020-06-12 北京百瑞互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微信小程序蓝牙传输速度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2300B (zh) * 2015-10-10 2020-02-2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穿戴设备显示信息的显示方法及系统
US20190147452A1 (en) * 2018-02-09 2019-05-16 Ka Wai Wayne LEUNG Biometric enabled wireless secure payment and data transaction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7646A (zh) * 2016-01-29 2016-06-08 南京悦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4.0的设备间大数据通信方法
CN108881353A (zh) * 2017-05-16 2018-11-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内容推送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91748A (zh) * 2018-11-12 2019-03-1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管控方法及管控终端
CN111277988A (zh) * 2020-03-17 2020-06-12 北京百瑞互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微信小程序蓝牙传输速度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1147A (zh)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40455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ntelligently controlling device, and plug-and-play device
CN112181147B (zh) 基于小程序的可穿戴设备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04018691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atching incoming data in a multi-application terminal
CN113938535B (zh) 基于多协议适配的物联网设备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0471692B (zh) 终端程序的空中升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73269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services in server and client of 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
CN103379446B (zh) 一种基于wifi的多终端控制方法及设备
WO2022142153A1 (zh) 电表升级方法、系统、智能电表及存储介质
CN106453629B (zh) 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汽车电子系统远程升级系统及其方法
CN102955705A (zh) 一种实现程序间互启动的方法和系统
CN116088901A (zh) 一种固件升级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104532B (zh) 网络连接方法、配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92528A (zh) 一种基于识别码的智能门锁绑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67735B (zh) 通信协议的动态配置方法、无线通信装置和智能设备
CN111884938B (zh) 路由器信息采集方法及装置
CN113138788A (zh) 空调程序升级方法及空调系统
EP2515601B1 (en) Dial-up conn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of mobile data terminal
EP2003852A1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output of data from a remote gateway at a mobile device and download management unit
CN111356090A (zh) 网络的连网方法及其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22938A (zh) At指令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019358A (zh) 网络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CN113396600A (zh) 信息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29985A (zh) 空调机组与数据传输终端dtu的匹配方法及装置
WO2012159291A1 (zh) 识别终端类型的方法及无线接入网设备
CN112905212A (zh) 一种固件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