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0432A - 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及设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及设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80432A
CN112180432A CN202010903747.3A CN202010903747A CN112180432A CN 112180432 A CN112180432 A CN 112180432A CN 202010903747 A CN202010903747 A CN 202010903747A CN 112180432 A CN112180432 A CN 1121804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bubble
electrode
electric spark
sourc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37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80432B (zh
Inventor
郑江龙
江敏
谢晋兴
黄逸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01090374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804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80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04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804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04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02Generating seismic energy
    • G01V1/157Generating seismic energy using spark discharges; using exploding wi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02Generating seismic energy
    • G01V1/04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Testing Relating To Insulation (AREA)
  • Generation Of Surge Voltage And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震勘探震源研发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及设置方法。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包括若干放电模块;所述放电模块包括若干储能电容器和放电电极,若干储能电容器分别经由若干电极进行放电,放电电极根据放电能量从大到小依次放电,各个电极放电的延迟时间主要由各自的气泡周期决定,电极间距由最大气泡半径决定。水中电晕放电产生的第一气泡脉冲比初始脉冲的能量更强,通过不同放电能量的电极组合使得第一气泡脉冲叠加,利用能量更强的气泡脉冲进行地震勘探,达到提高震源工作效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及设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震勘探震源研发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及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电火花震源是一种基于液相放电原理来进行工作的人工震源。电火花震源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相放电产生的冲击波作用效果,电火花震源的工作过程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并以波的形式传播出去,震源系统在水中进行放电的瞬间,形成以水蒸气为主、夹带着少量金属蒸气的气泡,随后气泡振荡,气泡的形成与振荡伴随着压缩波和稀疏波的发射。液相放电包括电晕放电、火花放电和电弧放电三种形式,传统的电火花震源多采用火花放电或电弧放电,存在电气安全性差、输出波形不稳定、开关及电极使用寿命短等缺陷,新一代的电火花震源多基于脉冲电晕放电,放电所需电压等级较低,加上半导体开关的应用,基本解决了传统电火花震源安全性差、波形不稳定及电极寿命短的问题。
电火花震源的放电机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电能向热能、光能、机械能、声能等形式能量的转变。目前为止,人们对水中放电的研究大多从应用角度出发,针对水中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特性的研究并不多,加上液相放电比气相放电更为复杂,人们对液相放电等离子体的产生机理也尚未完全清楚,因此基于液相放电原理的电火花震源普遍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对于电极电晕放电形式,初始脉冲的强度明显小于第一气泡脉冲的强度,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利用电晕放电的同步性好这一优点来进行多电极组合,提高初始脉冲强度并压制气泡脉冲,因此震源的工作效率并没有得到最优化。
针对以上内容,如何发明一种高效率的电火花震源系统就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电火花震源系统电声转换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
包括若干放电模块;
所述放电模块包括若干储能电容器和若干放电电极,若干储能电容器分别经由若干电极进行放电。
进一步地,上述放电电极根据放电能量从大到小依次放电,各个电极放电的延迟时间主要由各自的气泡周期决定,电极间距由最大气泡半径决定,至少设定为最大气泡半径的10倍。
水中电晕放电产生的第一气泡脉冲比初始脉冲的能量更强,通过不同放电能量的电极组合使得第一气泡脉冲叠加,利用能量更强的气泡脉冲进行地震勘探,达到提高震源工作效率的目的。
进一步地,上述储能电容器和电极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上述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的设置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测定某个能量范围内不同放电能量的气泡特性,包括气泡周期、气泡最大半径;
2)设计电极结构,包括排列方式和电极间距,电极间距不小于气泡最大半径的10倍;
3)以最大能量电极的放电时刻为基准,通过步骤1)测定的气泡周期设定其余各个电极放电的延迟时间;
4)控制各个电极放电的延迟时间,使得第一气泡脉冲相互叠加。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1)中测定某个能量范围内不同放电能量的气泡特性具体为:通过实验分别获得若干种不同能量(E1,E2,E3,…,En;E1<E2<E3<,…,<En)单极放电产生的气泡特性,包括气泡周期和气泡最大半径,分别记为ΔT1,ΔT2,ΔT3,…,ΔTn和Rm1,Rm2,Rm3,…,Rmn,理论上有:ΔT1<ΔT2<ΔT3<,…,<ΔTn,Rm1<Rm2<Rm3<,…,<Rmn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2)中,电极采用线性排列,电极间距设定为气泡最大半径的10倍,即10*MAX(Rm1,Rm2,Rm3,…,Rmn),以减弱气泡振荡造成的相互影响。对于排列几何中心正下方的位置,由电极空间位置造成的传播旅行时差随深度的增大而减小。例如,对于排列几何中心正下方1m处的位置,由传播距离造成的最大旅行时差约为0.075ms,对于排列几何中心正下方10m处的位置,由传播距离造成的最大旅行时差约为0.008ms。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3)中,以放电能量为En的电极放电时刻为基准,放电能量为E1,E2,E3,…,En-1的电极放电时刻分别延迟(ΔTn-ΔT1),(ΔTn-ΔT2),(ΔTn-ΔT3),…,(ΔTn-ΔTn-1)。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4)中,将步骤3)中获得的延时参数输入到自动控制单元,利用自动控制单元控制各电极的放电时刻,使得第一气泡脉冲能够有效叠加。
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电火花震源系统电声转换效率低下的问题;
2)本发明利用若干个放电模块实现多个不同能量的电极延迟放电,使得第一气泡脉冲相互叠加,从而提高震源工作效率;
3)相比于现有的电火花震源,本发明震源系统充分利用了电晕放电形式产生的第一气泡脉冲比初始脉冲强度更大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采用的电火花震源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模拟的第一气泡脉冲叠加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模拟的第一气泡脉冲叠加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
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包括若干放电模块,放电模块包括若干储能电容器和放电电极,若干储能电容器分别经由若干电极进行放电。水中电晕放电产生的第一气泡脉冲比初始脉冲的能量更强,通过不同放电能量的电极组合使得第一气泡脉冲叠加,利用能量更强的气泡脉冲进行地震勘探,达到提高震源工作效率的目的。
本发明中的电极根据放电能量从大到小依次放电,各个电极放电的延迟时间主要由各自的气泡周期决定,电极间距由最大气泡半径决定,至少设定为最大气泡半径的10倍。
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的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定某个能量范围内不同放电能量的气泡特性,包括气泡周期、气泡最大半径;
2)设计电极结构,包括排列方式和电极间距,电极间距不小于气泡最大半径的10倍;
3)以最大能量电极的放电时刻为基准,通过步骤1)测定的气泡周期设定其余各个电极放电的延迟时间;
4)利用自动控制单元控制各个电极放电的延迟时间,使得第一气泡脉冲相互叠加。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步骤1)测定某个能量范围内不同放电能量的气泡特性具体为:
通过实验分别获得若干种不同能量(E1,E2,E3,…,En;E1<E2<E3<,…,<En)单极放电产生的气泡特性,包括气泡周期和气泡最大半径,分别记为ΔT1,ΔT2,ΔT3,…,ΔTn和Rm1,Rm2,Rm3,…,Rmn,理论上有:ΔT1<ΔT2<ΔT3<,…,<ΔTn,Rm1<Rm2<Rm3<,…,<Rmn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步骤2)中设计电极结构具体为:采用线性排列,电极间距设定为气泡最大半径的10倍,即10*MAX(Rm1,Rm2,Rm3,…,Rmn),以减弱气泡振荡造成的相互影响。对于排列几何中心正下方的位置,由电极空间位置造成的传播旅行时差随深度的增大而减小。例如,对于排列几何中心正下方1m处的位置,由传播距离造成的最大旅行时差约为0.075ms,对于排列几何中心正下方10m处的位置,由传播距离造成的最大旅行时差约为0.008ms。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步骤3)中以最大能量电极的放电时刻为基准,通过步骤1)测定的气泡周期设定其余各个电极放电的延迟时间,具体为:以放电能量为En的电极放电时刻为基准,放电能量为E1,E2,E3,…,En-1的电极放电时刻分别延迟(ΔTn-ΔT1),(ΔTn-ΔT2),(ΔTn-ΔT3),…,(ΔTn-ΔTn-1)。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4)中,将步骤3)中获得的延时参数输入到延时控制单元,利用延时控制单元控制各电极的放电时刻,使得第一气泡脉冲能够有效叠加。
实施例1
参见图1-2,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的设置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包括以下:
步骤a,通过实验分别获得5、10、15、20、25、30J六种不同能量单极放电产生的气泡特性,并利用这六种放电能量进行了仿真组合,根据实验测得结果,放电产生的气泡的最大半径与放电能量呈正相关,5~30J能量范围内的气泡最大半径均在10mm左右,5J、10J、15J、20J、25J、30J对应的气泡周期分别为1.800ms、2.150ms、2.350ms、2.550ms、2.725ms、2.900ms;
步骤b,采用线性排列,电极间距设定为气泡最大半径的10倍,即100mm,以减弱气泡振荡造成的相互影响;
步骤c,以30J的放电时刻为基准,5J、10J、15J、20J、25J的放电时刻分别延迟1.100ms、0.750ms、0.550ms、0.350ms、0.175ms;
步骤d,将步骤c中获得的延时参数输入到自动控制单元,利用自动控制单元控制各电极的放电时刻,使得第一气泡脉冲相互叠加。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模拟的第一气泡脉冲叠加示意图,其可以看出通过对不同放电能量的电极进行延时控制,能够使得第一气泡脉冲同相叠加,说明利用不同放电能量之间的气泡周期差异进行延时控制是可行的。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模拟的第一气泡脉冲叠加效果图,其可以看出有效叠加第一气泡脉冲能够获得更高幅值的主脉冲(相比叠加初始脉冲),说明合理利用第一气泡脉冲可以取得更高的震源工作效率。
综上可见,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电火花震源系统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该震源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利用若干个放电模块实现多个不同能量的电极延迟放电,使得第一气泡脉冲相互叠加,从而提高震源工作效率;相比于现有的电火花震源,该震源系统充分利用了电晕放电形式产生的第一气泡脉冲比初始脉冲强度更大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采用的电火花震源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系统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放电模块;
所述放电模块包括若干储能电容器和若干用于放电的电极,若干储能电容器分别经由若干电极进行放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根据放电能量从大到小依次放电,各个电极放电的延迟时间主要由各自的气泡周期决定,电极间距由最大气泡半径决定,至少设定为最大气泡半径的10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能电容器和电极的数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能电容器和电极的数量不同。
5.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测定某个能量范围内不同放电能量的气泡特性,包括气泡周期、气泡最大半径;
2)设计电极结构,包括排列方式和电极间距,电极间距不小于气泡最大半径的10倍;
3)以最大能量电极的放电时刻为基准,通过步骤1)测定的气泡周期设定其余各个电极放电的延迟时间;
4)通过控制各个电极放电的延迟时间,使得第一气泡脉冲相互叠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通过实验分别获得若干种不同能量E1,E2,E3,...,En单极放电产生的气泡特性,包括气泡周期和气泡最大半径,分别记为ΔT1,ΔT2,ΔT3,...,ΔTn和Rm1,Rm2,Rm3,...,Rmn,其中,E1<E2<E3<,...,<En,ΔT1<ΔT2<ΔT3<,...,<ΔTn,Rm1<Rm2<Rm3<,...,<Rm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电极采用线性排列,电极间距设定为气泡最大半径的10倍,即10*MAX(Rm1,Rm2,Rm3,...,Rm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中,以放电能量为En的电极放电时刻为基准,放电能量为E1,E2,E3,...,En-1的电极放电时刻分别延迟(ΔTn-ΔT1),(ΔTn-ΔT2),(ΔTn-ΔT3),...,(ΔTn-ΔTn-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步骤4)中,将步骤3)中获得的延时参数输入到延时控制单元,利用延时控制单元控制各电极的放电时刻,使得第一气泡脉冲相互叠加。
CN202010903747.3A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及设置方法 Active CN1121804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3747.3A CN112180432B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及设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3747.3A CN112180432B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及设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0432A true CN112180432A (zh) 2021-01-05
CN112180432B CN112180432B (zh) 2023-10-20

Family

ID=73924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3747.3A Active CN112180432B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及设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8043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6605A (zh) * 2021-04-25 2021-07-27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对称硬界面结构压制气泡脉冲的低频电声发射阵
CN117607948A (zh) * 2024-01-24 2024-02-27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波形可控震源及地质体超前探测装置、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614037D0 (en) * 1985-06-14 1986-07-16 Exxon Production Research Co Producing seismic pulse
EP0393261A1 (en) * 1989-04-17 1990-10-24 Adrien P. Pascoue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suppression of bubble oscillations in underwater seismic exploration
WO1998007520A1 (en) * 1996-08-21 1998-02-26 Komatsu Ltd. Electric discharge shock breakdown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1833110A (zh) * 2010-04-15 2010-09-15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地质信息勘探方法
CN102466812A (zh) * 2010-11-10 2012-05-2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用于地震勘探的相控阵电火花子震源
CN102983774A (zh) * 2012-12-17 2013-03-20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多路开关延时输出的液相脉冲放电系统
CN103454672A (zh) * 2013-05-23 2013-12-18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海上地震勘探气枪阵列震源三维空间组合方法
CN103630931A (zh) * 2012-05-30 2014-03-12 Pgs地球物理公司 从近场测量和建模假想特征计算假想源特征的方法和系统
CN105676293A (zh) * 2016-01-20 2016-06-15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微孔电极结构的等离子体震源发射阵
CN106932815A (zh) * 2017-05-06 2017-07-07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高分辨立体垂直阵列电火花震源
CN106932814A (zh) * 2017-05-06 2017-07-07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高分辨立体垂直时延电火花震源
CN108107468A (zh) * 2017-12-11 2018-06-01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海洋电火花源多频混合立体激发模拟装置及方法
CN108257486A (zh) * 2018-03-14 2018-07-06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精确控制水下多气泡生成试验装置
CN111123349A (zh) * 2019-12-30 2020-05-08 浙江大学 一种编码调制输出等离子体震源
CN210982749U (zh) * 2019-08-23 2020-07-10 湖南奥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式大功率智能电火花震源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614037D0 (en) * 1985-06-14 1986-07-16 Exxon Production Research Co Producing seismic pulse
EP0393261A1 (en) * 1989-04-17 1990-10-24 Adrien P. Pascoue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suppression of bubble oscillations in underwater seismic exploration
WO1998007520A1 (en) * 1996-08-21 1998-02-26 Komatsu Ltd. Electric discharge shock breakdown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1833110A (zh) * 2010-04-15 2010-09-15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地质信息勘探方法
CN102466812A (zh) * 2010-11-10 2012-05-2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用于地震勘探的相控阵电火花子震源
CN103630931A (zh) * 2012-05-30 2014-03-12 Pgs地球物理公司 从近场测量和建模假想特征计算假想源特征的方法和系统
CN102983774A (zh) * 2012-12-17 2013-03-20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多路开关延时输出的液相脉冲放电系统
CN103454672A (zh) * 2013-05-23 2013-12-18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海上地震勘探气枪阵列震源三维空间组合方法
CN105676293A (zh) * 2016-01-20 2016-06-15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微孔电极结构的等离子体震源发射阵
CN106932815A (zh) * 2017-05-06 2017-07-07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高分辨立体垂直阵列电火花震源
CN106932814A (zh) * 2017-05-06 2017-07-07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高分辨立体垂直时延电火花震源
CN108107468A (zh) * 2017-12-11 2018-06-01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海洋电火花源多频混合立体激发模拟装置及方法
CN108257486A (zh) * 2018-03-14 2018-07-06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精确控制水下多气泡生成试验装置
CN210982749U (zh) * 2019-08-23 2020-07-10 湖南奥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式大功率智能电火花震源
CN111123349A (zh) * 2019-12-30 2020-05-08 浙江大学 一种编码调制输出等离子体震源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志强;郝天珧;唐松华;张训华;郑彦鹏;肖国林;赵维娜;: "立体气枪阵列延迟激发震源特性及在浅海区OBS探测中的应用", 地球物理学报 *
蒋生淼: "气枪震源信号提取方法与传播特性研究", 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6605A (zh) * 2021-04-25 2021-07-27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对称硬界面结构压制气泡脉冲的低频电声发射阵
CN113176605B (zh) * 2021-04-25 2022-11-11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对称硬界面结构压制气泡脉冲的低频电声发射阵
CN117607948A (zh) * 2024-01-24 2024-02-27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波形可控震源及地质体超前探测装置、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0432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80432A (zh) 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高效率电火花震源系统及设置方法
Sentoku et al. High energy proton acceleration in interaction of short laser pulse with dense plasma target
US6630649B1 (en) Inducing physical changes in metal objects
CN102983774A (zh) 一种基于多路开关延时输出的液相脉冲放电系统
JP2018505306A (ja) エネルギーを抽出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1822313A (zh) 基于金属丝阵电爆炸的水中声源与冲击波源
CN111464067B (zh) 高频极短电子枪栅极调控脉冲电源系统
Liu et al. Temporal evolution of electron energy distribution function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hydrogen radical generation in atmospheric-pressure methane needle–plane discharge plasmas
WO2005017918A3 (en) Pulsed low energy nuclear reaction power generators
JPH07140277A (ja) 常温核融合装置
CN109327953B (zh) 一种大面积紫外光波段的脉冲强闪光光源
Nelson et al. Evidence for cavitation in fluorocarbon liquids subjected to alternating electric fields
Rutgers et al. Multi‐tip sparker for the generation of acoustic pulses
CN204217195U (zh) 激光等离子体共振x光源
RU178906U1 (ru) Генератор высокочастотных импульсов на основе разряда с полым катодом
RU2448409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энергии
Neau High average power, high current pulsed accelerator technology
Teslenko et al. Generation and focusing of shock-acoustic waves in a liquid by a multicenter electric discharge
RU2553088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мпульсов тормозного излучения
RU2113052C1 (ru)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мпульса тормозного излучения сложной форм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RU2515884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газового водородно-кислородного топлива из воды (варианты)
US11291972B2 (en) High efficiency hydrogen oxygen gen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3176605B (zh) 一种基于对称硬界面结构压制气泡脉冲的低频电声发射阵
Mantsinen et al. ICRF mode conversion experiments on JET
RU2236074C2 (ru)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объемного разряда в импульсно-периодическом газовом лазере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