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79565A - 一种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79565A
CN112179565A CN202010889517.6A CN202010889517A CN112179565A CN 112179565 A CN112179565 A CN 112179565A CN 202010889517 A CN202010889517 A CN 202010889517A CN 112179565 A CN112179565 A CN 1121795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capacitor
robot
range
operational ampl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895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之立
潘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Yusheng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Yusheng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Yusheng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Yusheng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8951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795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79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956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00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 G01M1/14Determining imbala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00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 G01M1/30Compensating imbala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5/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acoustic waves, e.g. sonar systems
    • G01S15/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acoustic waves, e.g. sonar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f acoustic waves
    • G01S15/06Systems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5/08System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5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 G01S7/523Details of pulse systems
    • G01S7/524Transmit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5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 G01S7/523Details of pulse systems
    • G01S7/526Receiv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5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5/00
    • G01S7/534Details of non-pulse system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8Control of attitude, i.e. control of roll, pitch, or yaw
    • G05D1/0891Control of attitude, i.e. control of roll, pitch, or yaw specially adapted for lan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easurement Of Velocity Or Position Using Acoustic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系统及方法,包括声波测距单元、屈膝控制单元、脚掌控制单元和范围调整单元;声波测距单元,包括声波发射器、声波接收器,声波发射器设置在机器人胯部向地面发射声波,声波接收器接收反射声波;屈膝控制单元,控制机器人膝部关节齿轮旋转角度;脚掌控制单元,控制机器人脚踝关节齿轮旋转角度;范围调整单元,设置机器人运动范围,根据实际测距结果进行调整。本发明根据机器人行走时的高低变化设置高度检测范围,通过声波测距判断机器人行走时的平衡状态,对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状态的判断更精准。

Description

一种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声波测距,属于机器人平衡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综合学科,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机器人的含义也在不断地拓宽,一般是指机器人化的技术或系统;现代的机器人已跨出了结构化环境的生产车间,向着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渗透。双足行走机器人属于类人机器人,典型特点是机器 人的下肢以刚性构件通过转动副联接,模仿人类的腿及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并以执行装置代替肌肉,实现对身体的支撑及连续地协调运动,各关节之间可以有一定角度的相对转动。通过机器人的模拟运动,人们便可以得到许多观测真人时所不可能得到的定量数据。所以,借助机器人对人类行走方式进行最大限度地模仿,研究人员将可以获得对人类病理学的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可以得到对开发新型医疗和康复设备极有助益的信息。
现在的两足行走机器人增加了许多关节构造和重心变化预测系统,但对机器人步行时的平衡状态检测过于复杂,难以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进行大规模应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系统,包括声波测距单元、屈膝控制单元、脚掌控制单元和范围调整单元;
声波测距单元,包括声波发射器、声波接收器,声波发射器设置在机器人胯部向地面发射声波,声波接收器接收反射声波;
屈膝控制单元,控制机器人膝部关节齿轮旋转角度;
脚掌控制单元,控制机器人脚踝关节齿轮旋转角度;
范围调整单元,设置机器人运动范围,根据实际测距结果进行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声波测距单元,包括两组声波发射器与声波接收器,设置在机器人胯部两侧,对机器人步行时的高度变化进行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声波测距单元,包括声波发射电路,包括选频放大模块、双稳控制模块;
所述选频放大模块,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感L1和二极管D1;
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均接输入信号,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容C5的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感L1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双稳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声波发射器Z1;
所述电阻R5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感L1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所述电容C8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容C5的一端均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和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7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声波发射器Z1的一端连接,所述声波发射器Z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一端均接输入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声波测距单元,包括声波接收电路,包括前置放大模块、比较放大模块;
所述前置放大模块,包括声波接收器Z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容C9、电容C10、运算放大器U1:A和运算放大器U1:B;
所述声波接收器Z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声波接收器Z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9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10的一端均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第2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第1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B的第5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B的第6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6的一端、所述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B的第7引脚与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比较放大模块,包括二极管D4、电阻R12、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位器RV1、电容C11和运算放大器U1:C;
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1:C的第7引脚、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9的一端、所述电容C11的一端和所述运算放大器U1:C的第9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所述电位器RV1的第1引脚和所述电位器RV1的第3引脚均接电源电压,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声波接收器Z2的一端、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C的第10引脚分别与所述电位器RV1的第2引脚、所述电阻R20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C的第8引脚与所述电阻R21的一端均接输出信号,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均接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屈膝控制单元,根据机器人步行规律设置屈膝角度,当检测到机器人失衡后,增加屈膝角度,减小失衡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脚掌控制单元,根据机器人步行规律设置脚踝弯曲角度,当检测到机器人失衡后,增加脚踝弯曲角度,减小失衡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范围调整单元,设置有两组活动范围,当机器人正常步行时选择正常活动范围,当检测到机器人胯部高度检测低于正常活动范围时,判断机器人开始失衡,控制机器人改变膝盖、脚踝弯曲角度,进入失衡调节范围,当机器人胯部高度检测低于失衡调节范围,判断机器人完全失衡。
一种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机器人胯部两侧的声波测距单元检测机器人站立时胯部高度和机器人两腿分开60度时胯部高度,将此高度范围设置为正常活动范围,检测机器人跪姿高度,将此高度到机器人两腿分开60度时胯部高度的范围设置为失衡调节范围,将低于跪姿高度设置为完全失衡范围;
步骤2、机器人步行时,声波接收器接收地面反射的声波发射器发射的声波信号,当检测到高度范围处于正常活动范围时,保持状态;
步骤3、当检测到高度范围处于失衡调节范围时,控制机器人失衡一侧进行屈膝活动,另一侧进行脚踝弯曲活动,调整失衡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机器人在失衡调节范围时,膝盖关节、脚踝关节的弯曲角度与胯部高度成反比,高度越低,关节弯曲角度越大。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声波检测机器人步行时的高度变化,简化平衡检测过程;通过高度变化调节机器人膝部、脚踝,进行失衡调节,简化调节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声波发射电路的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声波接收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机器人平衡检测通过平衡仪进行重心判断,同时通过算法辅助预测重心变化,技术难度大,难以在工业用机器人上进行推广,为了解决此问题,采用声波测距检测机器人胯部高度变化用来判断机器人是否失衡,操作简单易于应用。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系统,包括声波测距单元、屈膝控制单元、脚掌控制单元和范围调整单元;
声波测距单元,包括声波发射器、声波接收器,声波发射器设置在机器人胯部向地面发射声波,声波接收器接收反射声波;
屈膝控制单元,控制机器人膝部关节齿轮旋转角度;
脚掌控制单元,控制机器人脚踝关节齿轮旋转角度;
范围调整单元,设置机器人运动范围,根据实际测距结果进行调整。
如图2所示,在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声波测距单元,包括声波发射电路,包括选频放大模块、双稳控制模块;
所述选频放大模块,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感L1和二极管D1;
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均接输入信号,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容C5的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感L1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双稳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声波发射器Z1;
所述电阻R5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感L1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所述电容C8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容C5的一端均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和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7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声波发射器Z1的一端连接,所述声波发射器Z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一端均接输入信号。
在此实施例中,在此实施例中,输入信号经过所述三极管Q1、所述电感L、所述二极管D5、所述电容C4、所述三极管Q2组成的选频放大模块放大后在上述电阻R4的两端输出脉冲电压,脉冲电压经过所述电阻R5、所述电容C5组成的积分电路后对所述电容C6、所述电容C7进行充电,由于所述电容C8也需要充电,导致所述三极管Q3截止、所述三极管Q4导通。当电容C8充电完成后,所述三极管Q3、所述三极管Q4组成的双稳控制模块开始反转,使得所述三极管Q4截止、所述三极管Q3导通,于是所述三极管Q5也跟着导通,所述声波发射器Z1工作。
如图3所示,在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声波测距单元,包括声波接收电路,包括前置放大模块、比较放大模块;
所述前置放大模块,包括声波接收器Z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容C9、电容C10、运算放大器U1:A和运算放大器U1:B;
所述声波接收器Z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声波接收器Z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9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10的一端均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第2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第1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B的第5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B的第6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6的一端、所述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B的第7引脚与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比较放大模块,包括二极管D4、电阻R12、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位器RV1、电容C11和运算放大器U1:C;
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1:C的第7引脚、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9的一端、所述电容C11的一端和所述运算放大器U1:C的第9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所述电位器RV1的第1引脚和所述电位器RV1的第3引脚均接电源电压,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声波接收器Z2的一端、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C的第10引脚分别与所述电位器RV1的第2引脚、所述电阻R20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C的第8引脚与所述电阻R21的一端均接输出信号,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均接地。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前置放大模块由运算放大器U1:A和运算放大器U1:B组成两级高增益放大器,预先对声波接收器Z2所接收的声波反射信号进行放大。放大输出信号经所述二极管D4检波后,进入由所述电容C11和所述电阻R18组成的滤波电路,排除掉超声区域内的环境瞬时噪声,只取出反射信号的负电平。
该负电平送至由所述运算放大器U1:C组成的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1:C的正相输入端的基准电平比较后,输出正脉冲。即将不太规则的反射信号,整形成很规整的触发脉冲信号再输出。
实施例2
当机器人步行出现失衡后,现有对机器人的体态调节方法难以普及,对机器人自身构造要求过高,不适用于工业机器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两足机器人根据胯部高度划分三个变化范围,根据变化范围对机器人的腿部关节进行必要调整,简单调节失衡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系统,包括声波测距单元、屈膝控制单元、脚掌控制单元和范围调整单元;
声波测距单元,包括声波发射器、声波接收器,声波发射器设置在机器人胯部向地面发射声波,声波接收器接收反射声波;
屈膝控制单元,控制机器人膝部关节齿轮旋转角度;
脚掌控制单元,控制机器人脚踝关节齿轮旋转角度;
范围调整单元,设置机器人运动范围,根据实际测距结果进行调整。
如图2所示,在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声波测距单元,包括声波发射电路,包括选频放大模块、双稳控制模块;
所述选频放大模块,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感L1和二极管D1;
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均接输入信号,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容C5的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感L1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双稳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声波发射器Z1;
所述电阻R5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感L1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所述电容C8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容C5的一端均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和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7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声波发射器Z1的一端连接,所述声波发射器Z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一端均接输入信号。
在此实施例中,在此实施例中,输入信号经过所述三极管Q1、所述电感L、所述二极管D5、所述电容C4、所述三极管Q2组成的选频放大模块放大后在上述电阻R4的两端输出脉冲电压,脉冲电压经过所述电阻R5、所述电容C5组成的积分电路后对所述电容C6、所述电容C7进行充电,由于所述电容C8也需要充电,导致所述三极管Q3截止、所述三极管Q4导通。当电容C8充电完成后,所述三极管Q3、所述三极管Q4组成的双稳控制模块开始反转,使得所述三极管Q4截止、所述三极管Q3导通,于是所述三极管Q5也跟着导通,所述声波发射器Z1工作。
如图3所示,在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声波测距单元,包括声波接收电路,包括前置放大模块、比较放大模块;
所述前置放大模块,包括声波接收器Z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容C9、电容C10、运算放大器U1:A和运算放大器U1:B;
所述声波接收器Z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声波接收器Z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9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10的一端均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第2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第1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B的第5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B的第6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6的一端、所述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B的第7引脚与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比较放大模块,包括二极管D4、电阻R12、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位器RV1、电容C11和运算放大器U1:C;
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1:C的第7引脚、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9的一端、所述电容C11的一端和所述运算放大器U1:C的第9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所述电位器RV1的第1引脚和所述电位器RV1的第3引脚均接电源电压,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声波接收器Z2的一端、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C的第10引脚分别与所述电位器RV1的第2引脚、所述电阻R20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C的第8引脚与所述电阻R21的一端均接输出信号,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均接地。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前置放大模块由运算放大器U1:A和运算放大器U1:B组成两级高增益放大器,预先对声波接收器Z2所接收的声波反射信号进行放大。放大输出信号经所述二极管D4检波后,进入由所述电容C11和所述电阻R18组成的滤波电路,排除掉超声区域内的环境瞬时噪声,只取出反射信号的负电平。
该负电平送至由所述运算放大器U1:C组成的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1:C的正相输入端的基准电平比较后,输出正脉冲。即将不太规则的反射信号,整形成很规整的触发脉冲信号再输出。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在机器人步行时胯部两侧高度处于交替变化,正常活动范围设置为机器人正常步行时的高度变化范围,当机器人失衡后,某一侧检测到的高度会率先低于正常活动范围,,判断这一侧的机器人腿部为失衡腿,另一侧的机器人腿部为非失衡腿。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控制机器人失衡腿的膝部关节与非失衡腿的脚踝环境进行弯曲,调节机器人的失衡状态。当胯部高度检测稳定在失衡调节范围内,判断机器人的失衡状态已经稳定;当胯部高度检测继续降低达到失衡调节范围以下,判断机器人完全失衡。
一种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方法,机器人在失衡调节范围时,膝盖关节、脚踝关节的弯曲角度与胯部高度成反比,高度越低,关节弯曲角度越大,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机器人胯部两侧的声波测距单元检测机器人站立时胯部高度和机器人两腿分开60度时胯部高度,将此高度范围设置为正常活动范围,检测机器人跪姿高度,将此高度到机器人两腿分开60度时胯部高度的范围设置为失衡调节范围,将低于跪姿高度设置为完全失衡范围;
步骤2、机器人步行时,声波接收器接收地面反射的声波发射器发射的声波信号,当检测到高度范围处于正常活动范围时,保持状态;
步骤3、当检测到高度范围处于失衡调节范围时,控制机器人失衡一侧进行屈膝活动,另一侧进行脚踝弯曲活动,调整失衡状态。
总之,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声波检测机器人步行时的高度变化,简化平衡检测过程;
2、通过高度变化调节机器人膝部、脚踝,进行失衡调节,简化调节过程。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用于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9)

1.一种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声波测距单元、屈膝控制单元、脚掌控制单元和范围调整单元;
声波测距单元,包括声波发射器、声波接收器,声波发射器设置在机器人胯部向地面发射声波,声波接收器接收反射声波;
屈膝控制单元,控制机器人膝部关节齿轮旋转角度;
脚掌控制单元,控制机器人脚踝关节齿轮旋转角度;
范围调整单元,设置机器人运动范围,根据实际测距结果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波测距单元,包括两组声波发射器与声波接收器,设置在机器人胯部两侧,对机器人步行时的高度变化进行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波测距单元,包括声波发射电路,包括选频放大模块、双稳控制模块;
所述选频放大模块,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感L1和二极管D1;
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均接输入信号,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容C5的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感L1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双稳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声波发射器Z1;
所述电阻R5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感L1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所述电容C8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容C5的一端均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和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7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声波发射器Z1的一端连接,所述声波发射器Z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一端均接输入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波测距单元,包括声波接收电路,包括前置放大模块、比较放大模块;
所述前置放大模块,包括声波接收器Z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容C9、电容C10、运算放大器U1:A和运算放大器U1:B;
所述声波接收器Z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声波接收器Z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9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10的一端均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第2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第1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B的第5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B的第6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6的一端、所述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B的第7引脚与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比较放大模块,包括二极管D4、电阻R12、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位器RV1、电容C11和运算放大器U1:C;
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1:C的第7引脚、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9的一端、所述电容C11的一端和所述运算放大器U1:C的第9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所述电位器RV1的第1引脚和所述电位器RV1的第3引脚均接电源电压,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声波接收器Z2的一端、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A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C的第10引脚分别与所述电位器RV1的第2引脚、所述电阻R20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C的第8引脚与所述电阻R21的一端均接输出信号,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均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屈膝控制单元,根据机器人步行规律设置屈膝角度,当检测到机器人失衡后,增加屈膝角度,减小失衡影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掌控制单元,根据机器人步行规律设置脚踝弯曲角度,当检测到机器人失衡后,增加脚踝弯曲角度,减小失衡影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范围调整单元,设置有两组活动范围,当机器人正常步行时选择正常活动范围,当检测到机器人胯部高度检测低于正常活动范围时,判断机器人开始失衡,控制机器人改变膝盖、脚踝弯曲角度,进入失衡调节范围,当机器人胯部高度检测低于失衡调节范围,判断机器人完全失衡。
8.一种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机器人胯部两侧的声波测距单元检测机器人站立时胯部高度和机器人两腿分开60度时胯部高度,将此高度范围设置为正常活动范围,检测机器人跪姿高度,将此高度到机器人两腿分开60度时胯部高度的范围设置为失衡调节范围,将低于跪姿高度设置为完全失衡范围;
步骤2、机器人步行时,声波接收器接收地面反射的声波发射器发射的声波信号,当检测到高度范围处于正常活动范围时,保持状态;
步骤3、当检测到高度范围处于失衡调节范围时,控制机器人失衡一侧进行屈膝活动,另一侧进行脚踝弯曲活动,调整失衡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机器人在失衡调节范围时,膝盖关节、脚踝关节的弯曲角度与胯部高度成反比,高度越低,关节弯曲角度越大。
CN202010889517.6A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系统及方法 Withdrawn CN1121795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9517.6A CN112179565A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9517.6A CN112179565A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9565A true CN112179565A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24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89517.6A Withdrawn CN112179565A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79565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0008A (zh) * 2008-09-17 2011-08-1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防摔倒控制装置及计算机程序
CN102551995A (zh) * 2012-01-20 2012-07-11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膝关节角度的实时检测方法与装置
US20120316682A1 (en) * 2011-06-10 2012-1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lance control apparatus of robo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4888464A (zh) * 2015-06-18 2015-09-09 周鑫 智能机器人
CN107650150A (zh) * 2017-09-28 2018-02-02 深圳市行者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足机器人的2d行走稳定结构
CN107947746A (zh) * 2017-12-28 2018-04-20 东莞旺科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超声波测距的功率放大电路
CN208393509U (zh) * 2018-06-15 2019-01-18 河池学院 一种智能步行机器人
CN109333506A (zh) * 2018-10-23 2019-02-1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人形智能机器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0008A (zh) * 2008-09-17 2011-08-1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防摔倒控制装置及计算机程序
US20120316682A1 (en) * 2011-06-10 2012-1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lance control apparatus of robo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2551995A (zh) * 2012-01-20 2012-07-11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膝关节角度的实时检测方法与装置
CN104888464A (zh) * 2015-06-18 2015-09-09 周鑫 智能机器人
CN107650150A (zh) * 2017-09-28 2018-02-02 深圳市行者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足机器人的2d行走稳定结构
CN107947746A (zh) * 2017-12-28 2018-04-20 东莞旺科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超声波测距的功率放大电路
CN208393509U (zh) * 2018-06-15 2019-01-18 河池学院 一种智能步行机器人
CN109333506A (zh) * 2018-10-23 2019-02-1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人形智能机器人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1398B (zh) 一种步态分析、训练方法及系统
CN106539587A (zh) 一种基于多运动传感器的跌倒风险评估以及监测系统及评估方法
Kwa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IHMC mobility assist exoskeleton
CN106419928B (zh) 一种可穿戴式设备及用于该设备的实时步长测量方法
Lim et al. Development of real-time gait phase detection system for a lower extremity exoskeleton robot
CN105286874A (zh) 一种用于预测老年人跌倒风险的系统及方法
CN203663349U (zh) 基于平衡功能评估的气囊减重步行训练装置
JP2011078731A (ja) 手足の筋力と運動/身体能力のモニタリング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6730760A (zh) 健身动作检测方法、系统、可穿戴设备及终端
Nalam et al. Development of a two-axis robotic platform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wo-dimensional ankle mechanics
CN106112985B (zh) 下肢助行机器的外骨骼混合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079763B (zh) 一种可穿戴柔性步行助力机器人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618979A (zh) 步态康复机器人及用于步态康复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CN103120586A (zh) 人体步态运动学参数采集辅助装置和方法
JP2006014837A (ja) 運動測定方法、運動測定装置及び運動測定プログラム
CN105852836A (zh) 一种血压测量方法以及智能血压计
CN110442947B (zh) 融合平衡策略的下肢机器人动力学仿真平台及仿真方法
CN104771174A (zh) 一种站姿身高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06267730B (zh) 一种智能化肢体运动监管仪及应用方法
CN112179565A (zh) 一种两足机器人步行平衡检测系统及方法
Baldovino et al. A survey in the different designs and control systems of powered exoskeleton for lower extremities
KR102033687B1 (ko) 레그 프레스 장치
CN110123329A (zh) 一种用于配合运动辅助下肢外骨骼进行人体位置调整的智能机械架及其控制方法
Gong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intelligent prosthetic knee control system
CN103657039A (zh) 激光式超等长铅球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及信息反馈监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