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78883A -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78883A
CN112178883A CN202010988209.9A CN202010988209A CN112178883A CN 112178883 A CN112178883 A CN 112178883A CN 202010988209 A CN202010988209 A CN 202010988209A CN 112178883 A CN112178883 A CN 1121788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d
target user
temperature
target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882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78883B (zh
Inventor
江远
刘亚祥
夏培培
陈岳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098820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788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78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8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78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88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待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用户的心率信息;根据心率信息确定对应目标用户的目标温控数据;获取待控制设备与目标用户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相对位置关系确定待控制设备朝向目标用户的控制区域,以及,根据目标温控数据和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与控制区域对应的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待控制设备调节控制区域温度。本申请解决了对待控制设备温控操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心,经常会使用一些温度调节设备对环境温度进行调节,例如,使用变频空调来调节温度,下面以变频空调为例对相关技术进行说明:变频控制技术在空调上的应用使得空调出风口的风温可以在空调使用中进行调节。与依赖于通断时间占空比进行温控的定频空调相比,通过调节风温来实现温控的变频空调可以带给用户更加连续均匀的温控效果。
但现有的变频空调每次用户在使用时,在固定位置,使用遥控器按照用户习惯或经验,对空调进行温度、风速的设置,设置后,空调至始至终地按照用户设置的温度、风速进行运作,但用户在室内的位置不是一直固定,当用户在室内的位置变化后,用户所感受的温度和风向也会出现变化,需要再次设置,这使得用户为了感受到合适的温度和风向,可能需要频繁设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传统待控制设备温控操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的心率信息;
根据所述心率信息确定对应所述目标用户的目标温控数据;
获取待控制设备与所述目标用户的相对位置关系;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朝向所述目标用户的控制区域,以及,根据所述目标温控数据和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与所述控制区域对应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待控制设备调节所述控制区域温度。
可选的,根据所述心率信息确定对应所述目标用户的目标温控数据包括:
检测获取周期内所述目标用户的心率值;
计算当前获取周期内和上一获取周期内的所述目标用户的心率差值;
在所述心率差值大于所述设定阈值时,确定当前获取周期内的心率值为异常心率值;
计算预设时间段内所述异常心率值的心率异常概率值;
在所述心率异常概率值大于设定概率时,将预设温控数据确定为目标温控数据。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当前时间间隔内与上一时间间隔内所述目标用户所处的环境温度变化值;
在确定所述环境温度变化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触发执行获取目标用户的心率信息。
可选的,根据所述心率信息确定对应所述目标用户的目标温控数据包括:
获取预先确定的所述目标用户的历史心率信息与历史目标温控数据的对应关系;
基于所述目标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心率信息对应的目标温控数据。
可选的,获取所述待控制设备与所述目标用户的相对位置关系包括:
检测目标用户的位置信息;
将所述位置信息转换为所述待控制设备坐标系下的位置坐标;
根据所述位置坐标确定待控制设备与所述目标用户的所述相对位置关系。
可选的,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朝向所述目标用户的控制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和所述目标用户之间的连接线;
在所述目标用户周围确定两个与所述目标用户距离相等的受风区域参考点,其中,所述参考点与目标用户之间的连线与所述连接线垂直;
将所述待控制设备分别与两个参考点连线之间的区域确定受风区域;
将位于所述受风区域两侧且与所述受风区域相邻的区域确定为邻接区域。
可选的,根据所述目标温控数据和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与所述控制区域对应的控制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目标温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生成第一控制信息;
获取所述目标用户所在区域的环境温度值;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值和所述目标温控数据生成第二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一环境参数确定待控制设备对所述邻接区域工作的邻接区域工作时间;
根据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和所述邻接区域工作时间生成第二控制信息。
可选的,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目标温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环境信息和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需要对所述受风区域发出的第一风温和第一风速;
根据所述受风区域和第一预设工作时间计算所述待控制设备对所述受风区域的第一扫风速度,其中,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风温、所述第一风速和所述第一扫风速度。
可选的,根据所述环境参数值和所述目标环境信息生成第二参数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值和所述目标环境信息确定所述邻接区域的环境调节信息;
根据所述环境调节信息和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需要对所述邻接区域发出的第二风温和第二风速;
根据所述邻接区域和第二预设工作时间计算所述待控制设备对所述邻接区域的第二扫风速度,所述第二环境参数包括所述第二风温、所述第二风速和所述第二扫风速度。
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一环境参数确定待控制设备对所述邻接区域工作的邻接区域工作时间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风温和所述第二风温,计算所述待控制设备对两区域的风温度差;
根据所述第一风速和所述第二风速,计算所述待控制设备对两区域的风速差;
基于所述风温差和所述待控制设备的温度切换速率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的风温切换时间;
基于所述风速差和所述待控制设备的风速切换速率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的风速切换时间;
判断所述风温切换时间和所述风速切换时间的大小;
在所述风温切换时间大于所述风速切换时间时,将所述风温切换时间作为所述邻接区域工作时间;
在所述风速切换时间大于所述风温切换时间时,将所述风速切换时间作为所述邻接区域工作时间。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检测到待控制设备的控制范围存在多个所述目标用户,且多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所述控制区域出现重叠区域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待控制设备按照预设温控方式对多个所述控制区域进行温控操作;
在检测到待控制设备的控制范围存在多个所述目标用户,且多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所述控制区域出现重叠区域的情况下,确定多个目标用户的优先级,控制所述待控制设备按照优先级最高的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所述目标控制信息对多个所述控制区域进行温控操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心率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心率信息确定对应所述目标用户的目标温控数据;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控制设备与所述目标用户的相对位置关系;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朝向所述目标用户的控制区域,以及,根据所述目标温控数据和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与所述控制区域对应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待控制设备调节所述控制区域温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用户的心率信息;根据所述心率信息确定对应所述目标用户的目标温控数据;获取所述待控制设备与所述目标用户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朝向所述目标用户的控制区域,以及,根据所述目标温控数据和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与所述控制区域对应的目标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目标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待控制设备调节所述控制区域温度。
通过获取目标用户的心率信息和待控制设备与目标用户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而可以根据用户的心率信息确定目标温控数据,以实现根据用户心率信息确定目标用户当前感觉适宜的环境参数的目的,此外,还可以根据目标用户与待控制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目标温控数据从而可以确定目标控制信息,根据该目标控制信息控制待控制设备对目标用户所在区域进行温控操作,从而使得根据目标用户的心率控制待控制设备对目标用户所在区域进行温控操作,实现了提高对待控制设备温控操作的效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对待控制设备温控操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控制方法的硬件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设备控制方法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控制区域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设备控制方法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设备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以及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的方法实施例。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设备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由终端101和服务器103所构成的硬件环境中。如图1所示,服务器103通过网络与终端101进行连接,可用于为终端或终端上安装的客户端提供服务(如游戏服务、应用服务等),可在服务器上或独立于服务器设置数据库,用于为服务器103提供数据存储服务,上述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广域网、城域网或局域网,终端101并不限定于PC、手机、平板电脑等。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控制方法可以由服务器103来执行,也可以由终端101来执行,还可以是由服务器103和终端101共同执行。其中,终端101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控制方法也可以是由安装在其上的客户端来执行。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获取目标用户的心率信息;
步骤S204,根据所述心率信息确定对应所述目标用户的目标温控数据;
步骤S206,获取所述待控制设备与所述目标用户的相对位置关系;
步骤S208,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朝向所述目标用户的控制区域,以及,根据所述目标温控数据和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与所述控制区域对应的目标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目标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待控制设备调节所述控制区域温度。
通过上述步骤S202至步骤S208,通过本发明实施了,可以获取目标用户的心率信息和待控制设备与目标用户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而可以根据用户的心率信息确定目标温控数据,以实现根据用户心率信息确定目标用户当前感觉适宜的环境参数的目的,此外,还可以根据目标用户与待控制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目标温控数据从而可以确定目标控制信息,根据该目标控制信息控制待控制设备对目标用户所在区域进行温控操作,从而使得根据目标用户的心率控制待控制设备对目标用户所在区域进行温控操作,实现了提高对待控制设备温控操作的效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对待控制设备温控操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在步骤S202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目标用户是与待控制设备相关的用户,比如:目标用户位于待控制设备控制范围内,或者,待控制设备与目标用户佩戴的智能终端设备连接,再或者,待控制设备与用户佩戴的智能终端设备连接到同一路由器中等等。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用户佩戴的智能终端设备获取目标用户的心率信息,比如:通过目标用户佩戴的智能手表可以获取目标用户的心率信息、通过目标用户佩戴的智能眼镜可以获取目标用户的心率信息。
在步骤S204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目标温控数据可以但不限于包括目标用户感觉适宜的环境温度、环境风速等环境信息,当目标用户在待控制设备的控制范围内活动时,待控制设备控制系统会根据目标用户的心率信息,从而确定对应的目标温控数据。
在步骤S206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相对位置关系包括目标用户与待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关系和角度关系,比如:目标用户在待控制设备的正北方向,距离待控制设备3米。
在步骤S208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控制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控制待控制设备所需要吹出的风温、风速、吹风的角度以及吹风时间的信息。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从待控制设备处吹出的风温和风速在吹向目标用户所在区域的过程中是有损耗的,根据目标用户与待控制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确定出目标用户所在的区域以及该区域与待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关系和角度关系,根据目标用户与待控制设备的位置关系,从而根据目标用户所需要目标温控数据可确定目标控制信息,待控制设备在该控制信息的控制下运行,对目标用户所在的区域进行温度控制,从而使得即使目标用户在待控制设备的控制区域内移动,也可以根据目标用户的目标温控数据和目标用户与待控制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得到控制待控制设备工作的目标控制信息,控制待控制设备对目标用户所在的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根据所述心率信息确定对应所述目标用户的目标温控数据包括:
S11,检测获取周期内所述目标用户的心率值;
S12,计算当前获取周期内和上一获取周期内的所述目标用户的心率差值;
S13,在所述心率差值大于所述设定阈值时,确定当前获取周期内的心率值为异常心率值;
S14,计算预设时间段内所述异常心率值的心率异常概率值;
S15,在所述心率异常概率值大于设定概率时,将预设温控数据确定为目标温控数据。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智能终端设备获取目标用户各个获取周期内目标用户的心率值,一个获取周期可以但不限于是5秒、7秒、10秒等等。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时间段内包含多个获取周期,计算当前获取周期内和上一获取周期内心率值的差值,当心率差值大于设定阈值时,可认为当前获取周期内的心率值为异常心率值,设定阈值可以但不限于是5、7、10等等。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计算预设时间段内用户的心率异常的获取周期的概率从而得到心率异常概率值,比如预设的时间段为1分钟,获取周期是10秒,预设时间段内包含6个获取周期,若预设时间段内有3个获取周期内的心率值是异常心率值,则心率异常概率为50%。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因温度变化异常会导致用户心率发生变化,比如用户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因为两区域温差较大会导致目标用户心率发生异常变化时,预设温控数据可以是但不限于是根据目标用户当前环境温度与温度异常变化之前的温度的中间值,比如:房间1的温度值为25℃,房间2的温度值为37℃,当用户从房间2进入房间1时,预设温控数据为31℃。
通过以上步骤,当目标用户因环境温度异常导致的用户心率异常时,将预设温控数据确定为目标温控数据,从而可实现温度的温柔过渡,避免因温度变化对目标用户的健康造成的影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S21,计算当前时间间隔内与上一时间间隔内所述目标用户所处的环境温度变化值;
S22,在确定所述环境温度变化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触发执行获取目标用户的心率信息。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设备控制方法示意图,如图3所示:
步骤S301,按照固定时间间隔获取目标用户的心率值和所在区域的温度值,每个固定的时间间隔可以作为一个获取周期,在当前获取周期内获取的心率信息可以包括当前获取周期内获取的心率值,以及在当前获取周期内获取的心率值的差值,环境温度变化值为当前获取周期的环境温度值与上一获取周期的环境温度值的差值的环境温度变化值。
步骤S302,判断环境温度变化值是否大于温度变化阈值,其中,温度变化阈值可以但不限于是设置的数值(比如:5℃、6℃、7℃等等),当环境温度变化值小于等于温度变化阈值的情况下,继续执行步骤S301,当环境温度变化值大于温度变化阈值时,控制目标用户佩戴的智能终端设备发出环境温度变化异常警告信息,环境温度变化异常警告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振动、蜂鸣声、屏幕闪烁等形式的警告信息。
步骤S303,终端设备计算固定时间段内(比如:20秒、25秒、30秒等等)目标用户的心率差值大于心率异常变化阈值的概率,其中,心率异常变化阈值可以是由用户预先设置的(比如:目标用户可设置心率异常变化阈值为8、9、10等等),或者,根据用户预先输入的年龄和性别等信息自动生成的等等。
步骤S304,判断固定时间段内目标用户的心率差值大于心率异常变化阈值的概率与预设的概率阈值(概率阈值可以但不限于包括目标用户设置的概率阈值,比如:40%、45%、50%等等)的大小,如果在固定时间段内目标用户的心率差值大于心率异常变化阈值的概率大于预设的概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目标用户佩戴的智能终端设备发出心率变化异常警告信息,心率变化异常警告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振动、蜂鸣声、屏幕闪烁等形式的警告信息,如果在固定时间段内目标用户的心率差值大于心率异常变化阈值的概率小于等于预设的概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终端设备继续执行步骤S301的操作。
步骤S305,检测目标用户是否忽略了心率变化异常警告信息,在检测到用户通过触摸终端设备屏幕上指定区域或者按压终端设备上的指定按钮所产生用于指示忽略心率异常警告的操作指令时,关闭心率异常警告。
步骤S306,在检测到用户通过触摸终端设备屏幕上指定区域或者按压终端设备上的指定按钮所产生用于指示处理操作的操作指令时,终端设备将区域升降温控制信息发送至目标设备的控制系统,区域升降温控制信息是目标用户所处区域环境温度和用户将要前往区域的目标温度,根据区域升降温控制信息控制待控制设备对预设的升降温区域进行升温处理或降温处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S31,获取预先确定的所述目标用户的历史心率信息与历史目标温控数据的对应关系;
S32,基于所述目标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心率信息对应的目标温控数据。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目标用户在初始使用时,预先在智能终端设备中设定自身所感觉适宜的温度,风速等环境参数。根据设定的温度和风速,待控制设备进行温控操作。期间,智能终端设备按固定的时间间隔(比如:每隔30秒、60秒、90秒等等),采集并存储用户的心率信息位置信息。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与用户进行体验信息的交互,获取用户的体验信息。体验信息可以包括用户所感受到的“风速大/风速小/风速适宜”,“温度高/温度低/温度适宜”,“风的温度高/风的温度低/风的温度适宜”。根据用户反馈回的体验信息,对待控制设备的操作进行修正。同时,便携式智能终端继续按固定的时间间隔,采集并存储用户的心率信息。如此往复地进行体验信息的交互,直到用户反馈回的体验信息均为适宜为止,从而确定了目标用户的历史心率信息与历史目标温控数据的对应关系。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获取所述待控制设备与所述目标用户的相对位置关系包括:
S41,检测目标用户的位置信息;
S42,将所述位置信息转换为所述待控制设备坐标系下的位置坐标;
S43,根据所述位置坐标确定待控制设备与所述目标用户的所述相对位置关系。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位置信息可以是大地坐标系中经纬度信息,也可以是在室内的相对位置信息,比如:室内传感器检测到的位于室内的位置。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室内定位技术有多种实现方式,包括无线局域网、射频识别、红外线、超声波、蓝牙定位等技术手段。
通过以上步骤,将目标用户的位置信息转换为待控制设备坐标系下的位置坐标,从而使得目标用户和待控制设备位于同一坐标系下,便于确认目标用户相对于待控制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朝向所述目标用户的控制区域包括:
S51,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和用户之间的连接线;
S52,用于在所述目标用户周围确定两个与所述目标用户距离相等的所述受风区域参考点,其中,所述参考点与目标用户之间的连线与所述连接线垂直;
S53,用于将所述待控制设备分别与两个参考点连线之间的区域确定为受风区域;
S54,用于将位于所述受风区域两侧且与所述受风区域相邻的区域确定为邻接区域。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目标用户的控制区域包括受风区域和邻接区域,受风区域是目标设备发出的风与目标用户直接接触的区域,临近区域是目标用户所在区域的紧邻目标用户的区域,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控制区域示意图,如图4所示,A点为两个与目标用户距离相等的受风区域参考点,两个参考点的连线与目标用户和待控制设备之间的连接线垂直,则空调与两个受风区域参考点的连接线之间的区域为受风区域,B为位于受风区域两侧的两个点,空调与受风区域参考点A之间的连接线和空调与点B之间的连接线之间的区域为邻接区域,邻接区域可以但不限与包括目标用户两侧2米、3米、5米等范围的区域。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根据所述目标温控数据和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与所述控制区域对应的控制信息包括:
S61,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目标温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参数信息;
S62,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生成第一控制信息;
S63,获取所述目标用户所在区域的环境温度值;
S64,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值和所述目标温控数据生成第二参数信息;
S65,根据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一环境参数确定待控制设备对所述邻接区域工作的邻接区域工作时间;
S66,根据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和所述邻接区域工作时间生成第二控制信息。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信息包括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待控制设备对受风区域进行温控操作,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待控制设备对邻接区域进行温控操作。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参数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待控制设备需要对受风区域的风温、风速、扫风风速和风向等,第二参数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待控制设备需要对邻接区域的风温、风速、扫风风速和风向等。
通过以上步骤,根据确定的目标温控数据和相对位置关系,对目标用户的受风区域和邻接区域生成不同的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控制待控制设备对目标用户所在的受风区域进行温控操作,使用户获得更良好的温度体验,第二控制信息控制待控制设备对目标用户的邻接区域进行温控操作,并以温度传道的方式改变用户所在区域的温度,从而实现对目标用户所在区域的更优化的温控操作,提高用户温度体验。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目标温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
S71,根据所述目标环境信息和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需要对所述受风区域发出的第一风温和第一风速;
S72,根据所述受风区域和第一预设工作时间计算所述待控制设备对所述受风区域的第一扫风速度,其中,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风温、所述第一风速和所述第一扫风速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工作时间是待控制设备直接吹向目标用户的受风区域的吹风持续时间,第一预设工作时间可以是目标用户预先设置的(比如:吹风持续时间为10秒、20秒、30秒等等),目标设备按照设置的时间持续对受风区域吹风。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目标用户的位置信息计算目标用户与待控制设备的吹风口的直线距离,根据用户与待控制设备吹风口的直线距离和目标温控数据可计算出目标设备对受风区域所需要发出的第一风温和第一风速。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目标用户的位置信息可计算出待控制设备吹向目标用户受风区域范围,根据目标用户受风区域范围和第一预设工作时间可计算出待控制设备对受风区域的第一扫风速度。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根据所述环境参数值和所述目标环境信息生成第二参数信息包括:
S81,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值和所述目标环境信息确定所述邻接区域的环境调节信息;
S82,根据所述环境调节信息和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需要对所述邻接区域发出的第二风温和第二风速;
S83,根据所述邻接区域和第二预设工作时间计算所述待控制设备对所述邻接区域的第二扫风速度,所述第二环境参数包括所述第二风温、所述第二风速和所述第二扫风速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邻接区域的环境调节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邻接区域所需的风温和风速。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工作时间是待控制设备直接吹向目标用户的邻接区域的吹风持续时间,第二预设工作时间可以是目标用户预先设置的(比如:吹风持续时间为10秒、20秒、30秒等等),目标设备按照设置的时间持续对临近区域吹风。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目标用户的位置信息计算出目标用户与待控制设备吹风口的直线距离,根据邻接区域所需的风温和风速计算出目标设备需要对邻接区域所需要发出的风温和风速,根据用户邻接区域的风向范围和第二预设工作时间可计算出目标用户邻接区域的扫风速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根据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一环境参数确定目标设备对所述临近区域工作的临近区域工作时间包括:
S91,根据所述第一风温和所述第二风温,计算所述待控制设备对两区域的风温度差;
S92,根据所述第一风速和所述第二风速,计算所述待控制设备对两区域的风速差;
S93,基于所述风温差和所述待控制设备的温度切换速率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的风温切换时间;
S94,基于所述风速差和所述目标设备的风速切换速率确定所述目标设备的风速切换时间;
S95,判断所述风温切换时间和所述风速切换时间的大小;
S96,在所述风温切换时间大于所述风速切换时间时,将所述风温切换时间作为所述邻接区域工作时间;
S97,在所述风速切换时间大于所述风温切换时间时,将所述风速切换时间作为所述邻接区域工作时间。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待控制设备对目标用户邻近区域所需发出的吹风的风速和待控制设备对目标用户受风区域所需发出的吹风的风速,计算出待控制设备对两区域的风速差。根据待控制设备对目标用户邻近区域所需发出的吹风的温度和待控制设备对目标用户受风区域所需发出的吹风的温度,计算出待控制设备对两区域的温度差。根据待控制设备对两区域的风速差和待控制设备出风风速切换速度,计算出待控制设备风速切换时间。根据待控制设备对两区域的温度差和待控制设备出风的温度切换速度,计算出待控制设备风温切换时间。取待控制设备风速切换时间与待控制设备风温切换时间的较大值作为待控制设备风向在目标用户邻接区域与目标用户受风区域毗邻处的停留时间。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S101,在检测到待控制设备的控制范围存在多个所述目标用户,且多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所述控制区域出现重叠区域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待控制设备按照预设温控方式对多个所述控制区域进行温控操作;
S102,在检测到待控制设备的控制范围存在多个所述目标用户,且多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所述控制区域出现重叠区域的情况下,确定多个目标用户的优先级,控制所述待控制设备按照优先级最高的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所述目标控制信息对多个所述控制区域进行温控操作。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区域重叠判断模块判断待控制设备对目标用户的作用区域是否重叠,该区域重叠判断模块可以但不限于是安装在目标设备上,根据用户在空调控制坐标系下的位置坐标,判断空调对该用户的作用区域是否与其他用户的作用区域重叠。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温控方式是目标用户在初次使用目标设备时设置的目标设备采用相同的风温和风速对待控制设备控制范围内各个区域进行温控操作,比如目标用户预先设置目标设备的风温为20℃、风速为2m/s,则目标设备采用该风温和风速对待控制设备控制范围内各个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确定多个目标用户的优先级可以但不限于是通过判断每个目标用户在待控制设备的控制范围内历史停留时间长短实现的,比如检测到第一目标用户在待控制设备的控制范围内的历史停留时间大于第二目标用户的历史停留时间,则确定第一目标用户的优先级高于第二目标用户。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选实施例,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设备控制方法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设备控制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空调设备,通过空调设备对目标用户所在的房间进行温控操作;
步骤S501,通过目标用户佩戴的智能终端设备的位置传感器获取目标用户在位置传感器坐标系下的位置坐标,计算出目标用户在空调的控制坐标系下的位置坐标。
步骤S502,目标用户在初次使用空调对当前环境进行温度控制时,会预先在终端设备中设定自身所感觉适宜的温度和风速等信息,空调控制系统根据目标用户设置的信息,对目标用户所在区域进行温度控制。在此期间,智能终端设备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采集并存储用户的心率信息(比如:获取的当前时间间隔目标用户的心率值、当前时间间隔和上一时间间隔目标用户的心率差值)和空调控制信息(比如:目标用户所在区域温度、所在区域风速、所在区域的温度变化量、目标设备吹出的风温和风速等等)。与此同时,终端设备将获取的目标用户的体验信息(比如:目标用户感受到的“风速大/风速小/风速适宜”,“温度高/温度低/温度适宜”,“风的温度高/风的温度低/风的温度适宜”)并将体验信息发送至空调控制系统,空调控制系统根据接收到的目标用户的体验信息生成控制指令对空调出风口吹出的风温和风速等进行修正,如此往复的进行体验信息的交互,直到用户反馈的体验信息均为适宜为止,从而建立了用户心率信息与空调控制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S503,在目标用户结束建立控制系统与用户体验信息之间的交互操作后,终端设备上的心率传感器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获取目标用户当前时间间隔检测到的目标用户的心率值,计算当前时间间隔的目标用户的心率值与上一时间间隔的目标用户心率值之间的心率差值,将目标用户的当前时间间隔的心率值和心率差值作为当前时间间隔的目标用户的心率信息。
步骤S504,根据当前时间间隔的目标用户的心率信息和目标用户初次使用空调时创建的心率信息与空调控制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空调控制信息,空调控制信息包括目标用户当前所需要的风温和风速。
步骤S505,获取目标用户在空调设备的控制坐标系下的位置坐标,从而确定目标用户与空调设备之间的距离和目标用户的受风区域范围和临近区域范围。
步骤S506,根据目标用户与空调吹风口的直线距离和空调控制信息,使用空调控制系统中的风温校正模块和风速校正模块从而确定空调吹风口需要向目标用户所在的受风区发出的风温和风速,其中,风温校正模块用于根据用户与空调出风口的距离和空调处室内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内温度信息,将用户在用户区域所需的风温校正为空调出风口所吹出的吹风的温度,风速校正模块用于根据用户与空调出风口的距离,将用户在用户区域所需感觉到的风速校正为空调出风口所吹出的风的风速。根据目标用户在空调控制坐标系下的位置坐标使用空调控制系统中的风向计算模块计算出吹风吹向受风区域的的风向范围,其中,风向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终端设备在空调控制坐标系下的位置坐标,确定出空调的风向角度范围。
步骤S507,获取室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目标用户当前所在区域的温度,根据目标用户所在区域的温度和空调控制信息,使用风速差计算模块和风温差计算模块分别计算出目标用户的临近区域所需要的风温和风速,其中,风速差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空调出风口对用户邻接区域和用户受风区域所吹出的吹风风速,计算出用户邻接区域和用户受风区域的风速差,风温差计算模块根据空调出风口对用户邻接区域和用户受风区域所吹出的吹风的风温,计算出用户邻接区域和用户受风区域的风温差。根据空调与用户的距离使用风温校正模块和风速校正模块可计算出空调吹风口吹向临近区域的风温和风速。
步骤S508,根据用户受风区与和邻接区域的风速和风温,使用切换停留时间计算模块计算出空调风向在邻接区域停留的时间,其中,切换停留时间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空调对用户邻接区域和用户受风区域的风速差和风温差,计算出空调在用户邻接区域与用户受风区域毗邻处的停留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设备控制方法的设备控制装置。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设备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62,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心率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64,用于根据所述心率信息确定对应所述目标用户的目标温控数据;
第二获取模块66,用于获取待控制设备与所述目标用户的相对位置关系;
第二确定模块68,用于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朝向所述目标用户的控制区域,以及,根据所述目标温控数据和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与所述控制区域对应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待控制设备调节所述控制区域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第一获取模块62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202,该实施例中的第一确定模块64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204,该实施例中的第二获取模块66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206,该实施例中的第二确定模块68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208。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示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运行在如图1所示的硬件环境中,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
通过上述模块,可以解决了待控制设备温控操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提高对待控制设备温控操作的效率的技术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获取周期内所述目标用户的心率值;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当前获取周期内和上一获取周期内的所述目标用户的心率差值;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心率差值大于所述设定阈值时,确定当前获取周期内的心率值为异常心率值;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预设时间段内所述异常心率值的心率异常概率值;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心率异常概率值大于设定概率时,将预设温控数据确定为目标温控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当前时间间隔内与上一时间间隔内所述目标用户所处的环境温度变化值;
执行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环境温度变化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触发执行获取目标用户的心率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先确定的所述目标用户的历史心率信息与历史目标温控数据的对应关系;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心率信息对应的目标温控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二获取模块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目标用户的位置信息;
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位置信息转换为所述待控制设备坐标系下的位置坐标;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位置坐标确定待控制设备与所述目标用户的所述相对位置关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和用户之间的连接线;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用户周围确定两个与所述目标用户距离相等的所述受风区域参考点,其中,所述参考点与目标用户之间的连线与所述连接线垂直;
第七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待控制设备分别与两个参考点连线之间的区域确定为受风区域;
第八确定单元,用于将位于所述受风区域两侧且与所述受风区域相邻的区域确定为邻接区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目标温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参数信息;
第二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生成第一控制信息;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用户所在区域的环境温度值;
第三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值和所述目标温控数据生成第二参数信息;
第九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一环境参数确定待控制设备对所述邻接区域工作的邻接区域工作时间;
第四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和所述邻接区域工作时间生成第二控制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生成单元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环境信息和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需要对所述受风区域发出的第一风温和第一风速;
根据所述受风区域和第一预设工作时间计算所述待控制设备对所述受风区域的第一扫风速度,其中,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风温、所述第一风速和所述第一扫风速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二生成单元包括: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值和所述目标环境信息确定所述邻接区域的环境调节信息;
根据所述环境调节信息和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需要对所述邻接区域发出的第二风温和第二风速;
根据所述邻接区域和第二预设工作时间计算所述待控制设备对所述邻接区域的第二扫风速度,所述第二环境参数包括所述第二风温、所述第二风速和所述第二扫风速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九确定单元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风温和所述第二风温,计算所述待控制设备对两区域的风温度差;
根据所述第一风速和所述第二风速,计算所述待控制设备对两区域的风速差;
基于所述风温差和所述待控制设备的温度切换速率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的风温切换时间;
基于所述风速差和所述待控制设备的风速切换速率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的风速切换时间;
判断所述风温切换时间和所述风速切换时间的大小;
在所述风温切换时间大于所述风速切换时间时,将所述风温切换时间作为所述邻接区域工作时间;
在所述风速切换时间大于所述风温切换时间时,将所述风速切换时间作为所述邻接区域工作时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待控制设备的控制范围存在多个所述目标用户,且多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所述控制区域出现重叠区域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待控制设备按照预设温控方式对多个所述控制区域进行温控操作;
处理模块,用于在检测到待控制设备的控制范围存在多个所述目标用户,且多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所述控制区域出现重叠区域的情况下,确定多个目标用户的优先级,控制所述待控制设备按照优先级最高的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所述目标控制信息对多个所述控制区域进行温控操作。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示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运行在如图1所示的硬件环境中,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其中,硬件环境包括网络环境。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设备控制方法的服务器或终端。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701、存储器703、以及传输装置705,如图7所示,该终端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707。
其中,存储器703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7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03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设备控制方法。存储器703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703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7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上述的传输装置705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还可以用于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有线网络及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705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网线与其他网络设备与路由器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或局域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705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其中,具体地,存储器703用于存储应用程序。
处理器701可以通过传输装置705调用存储器703存储的应用程序,以执行下述步骤:
获取目标用户的心率信息;
根据所述心率信息确定对应所述目标用户的目标温控数据;
获取待控制设备与所述目标用户的相对位置关系;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朝向所述目标用户的控制区域,以及,根据所述目标温控数据和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与所述控制区域对应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待控制设备调节所述控制区域温度。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的方案。通过获取目标用户的心率信息和待控制设备与目标用户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而可以根据用户的心率信息确定目标温控数据,以实现根据用户心率信息确定目标用户当前感觉适宜的环境参数的目的,此外,还可以根据目标用户与待控制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目标温控数据从而可以确定目标控制信息,根据该目标控制信息控制待控制设备对目标用户所在区域进行温控操作,从而使得根据目标用户的心率控制待控制设备对目标用户所在区域进行温控操作,实现了提高对待控制设备温控操作的效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对待控制设备温控操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Devices,MID)、PAD等终端设备。图7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终端还可包括比图7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如网络接口、显示装置等),或者具有与图7所示不同的配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终端设备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用于执行控制设备方法的程序代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网络中的多个网络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上。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获取目标用户的心率信息;
根据所述心率信息确定对应所述目标用户的目标温控数据;
获取待控制设备与所述目标用户的相对位置关系;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朝向所述目标用户的控制区域,以及,根据所述目标温控数据和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与所述控制区域对应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待控制设备调节所述控制区域温度。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上述实施例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上述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或多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客户端,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的心率信息;
根据所述心率信息确定对应所述目标用户的目标温控数据;
获取待控制设备与所述目标用户的相对位置关系;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朝向所述目标用户的控制区域,以及,根据所述目标温控数据和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与所述控制区域对应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待控制设备调节所述控制区域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心率信息确定对应所述目标用户的目标温控数据包括:
检测获取周期内所述目标用户的心率值;
计算当前获取周期内和上一获取周期内的所述目标用户的心率差值;
在所述心率差值大于所述设定阈值时,确定当前获取周期内的心率值为异常心率值;
计算预设时间段内所述异常心率值的心率异常概率值;
在所述心率异常概率值大于设定概率时,将预设温控数据确定为目标温控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当前时间间隔内与上一时间间隔内所述目标用户所处的环境温度变化值;
在确定所述环境温度变化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触发执行获取目标用户的心率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心率信息确定对应所述目标用户的目标温控数据包括:
获取预先确定的所述目标用户的历史心率信息与历史目标温控数据的对应关系;
基于所述目标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心率信息对应的目标温控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待控制设备与所述目标用户的相对位置关系包括:
检测目标用户的位置信息;
将所述位置信息转换为所述待控制设备坐标系下的位置坐标;
根据所述位置坐标确定待控制设备与所述目标用户的所述相对位置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朝向所述目标用户的控制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和所述目标用户之间的连接线;
在所述目标用户周围确定两个与所述目标用户距离相等的受风区域参考点,其中,所述参考点与目标用户之间的连线与所述连接线垂直;
将所述待控制设备分别与两个参考点连线之间的区域确定受风区域;
将位于所述受风区域两侧且与所述受风区域相邻的区域确定为邻接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温控数据和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与所述控制区域对应的控制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目标温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生成第一控制信息;
获取所述目标用户所在区域的环境温度值;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值和所述目标温控数据生成第二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一环境参数确定待控制设备对所述邻接区域工作的邻接区域工作时间;
根据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和所述邻接区域工作时间生成第二控制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目标温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环境信息和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需要对所述受风区域发出的第一风温和第一风速;
根据所述受风区域和第一预设工作时间计算所述待控制设备对所述受风区域的第一扫风速度,其中,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风温、所述第一风速和所述第一扫风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环境参数值和所述目标环境信息生成第二参数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值和所述目标环境信息确定所述邻接区域的环境调节信息;
根据所述环境调节信息和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需要对所述邻接区域发出的第二风温和第二风速;
根据所述邻接区域和第二预设工作时间计算所述待控制设备对所述邻接区域的第二扫风速度,所述第二环境参数包括所述第二风温、所述第二风速和所述第二扫风速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一环境参数确定待控制设备对所述邻接区域工作的邻接区域工作时间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风温和所述第二风温,计算所述待控制设备对两区域的风温度差;
根据所述第一风速和所述第二风速,计算所述待控制设备对两区域的风速差;
基于所述风温差和所述待控制设备的温度切换速率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的风温切换时间;
基于所述风速差和所述待控制设备的风速切换速率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的风速切换时间;
判断所述风温切换时间和所述风速切换时间的大小;
在所述风温切换时间大于所述风速切换时间时,将所述风温切换时间作为所述邻接区域工作时间;
在所述风速切换时间大于所述风温切换时间时,将所述风速切换时间作为所述邻接区域工作时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检测到待控制设备的控制范围存在多个所述目标用户,且多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所述控制区域出现重叠区域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待控制设备按照预设温控方式对多个所述控制区域进行温控操作;
在检测到待控制设备的控制范围存在多个所述目标用户,且多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所述控制区域出现重叠区域的情况下,确定多个目标用户的优先级,控制所述待控制设备按照优先级最高的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所述目标控制信息对多个所述控制区域进行温控操作。
12.一种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心率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心率信息确定对应所述目标用户的目标温控数据;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控制设备与所述目标用户的相对位置关系;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待控制设备朝向所述目标用户的控制区域,以及,根据所述目标温控数据和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与所述控制区域对应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待控制设备调节所述控制区域温度。
13.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14.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CN202010988209.9A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21788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8209.9A CN112178883B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8209.9A CN112178883B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8883A true CN112178883A (zh) 2021-01-05
CN112178883B CN112178883B (zh) 2021-11-16

Family

ID=73955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88209.9A Active CN112178883B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7888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4055A (zh) * 2021-12-30 2022-04-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84450A (ja) * 2003-03-20 2004-10-14 Denso Corp シート温度調節システム
CN102759173A (zh) * 2011-04-26 2012-10-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空调运行方式的方法和空调
CN105841306A (zh) * 2016-04-22 2016-08-10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044712A (zh) * 2017-01-19 2017-08-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758959A (zh) * 2018-05-28 2018-11-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为空调送风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895628A (zh) * 2018-05-29 2018-11-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671802A (zh) * 2019-10-17 2020-01-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空调的装置及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11351181A (zh) * 2020-03-09 2020-06-30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控制空调器的方法、空调器以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84450A (ja) * 2003-03-20 2004-10-14 Denso Corp シート温度調節システム
CN102759173A (zh) * 2011-04-26 2012-10-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空调运行方式的方法和空调
CN105841306A (zh) * 2016-04-22 2016-08-10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044712A (zh) * 2017-01-19 2017-08-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758959A (zh) * 2018-05-28 2018-11-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为空调送风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895628A (zh) * 2018-05-29 2018-11-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671802A (zh) * 2019-10-17 2020-01-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空调的装置及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11351181A (zh) * 2020-03-09 2020-06-30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控制空调器的方法、空调器以及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4055A (zh) * 2021-12-30 2022-04-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8883B (zh) 202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41358B2 (en) Wireless network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mart appliance
JP2021506047A5 (zh)
US2018014604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eripheral device
JP6711635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電気機器、通信端末、および通信端末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US20190141179A1 (en) Networked thermostat control for ductless hvac
CN104536561A (zh) 采用可穿戴设备控制终端设备操作的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N108922163A (zh) 一种红外遥控的学习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US10117258B2 (en) Wireless channel redistribu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178883B (zh)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
KR20210062988A (ko) 증강현실 공유 기반 다자참여 원격 협업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0661888B (zh) 家电设备的语音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27863B (zh) 设备的控制方法、遥控器及存储介质
JP6104385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携帯端末装置及び対象機器特定方法
CN112944624B (zh) 用于空调控制的方法和空调
CN113625577A (zh) 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终端
JP2019056498A (ja) 空調制御装置、空調制御方法、及び、空調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2432328A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8156659B (zh) 家电设备的定位方法、装置、家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02328B (zh)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216228B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136424B (zh) 一种设备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TWM547792U (zh) 具有腳本功能之家電系統
US20140214185A1 (en) Somatosensory Household Electricity Control Equipment and System Thereof
TWI635721B (zh) 具有腳本功能之家電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CN108206784B (zh) 智能家居的网络拓扑生成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