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78844B - 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78844B
CN112178844B CN202010995649.7A CN202010995649A CN112178844B CN 112178844 B CN112178844 B CN 112178844B CN 202010995649 A CN202010995649 A CN 202010995649A CN 112178844 B CN112178844 B CN 1121788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valve
heat exchanger
cold accumulation
air conditioning
condition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956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78844A (zh
Inventor
王亮添
谭志勇
万夏红
吴高峰
孙得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enling Environmental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enling Environmental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enling Environmental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enling Environmental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9564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788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78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88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788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88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cold storage bodies, e.g. 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4Storage receiver hea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空调机组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构、冷凝机构以及缓冲机构,还包括控制装置、气液分离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机械制冷机构、蓄冷机构以及离心风机,所述缓冲机构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机械制冷机构连接并通过第二电磁阀与蓄冷机构连接,所述机械制冷机构以及蓄冷机构分别通过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构连接;所述机械制冷机构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设置于离心风机的出风侧;所述压缩机、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机械制冷机构、蓄冷机构以及离心风机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本发明提供的空调机组,采用一种制冷介质则可实现机械制冷和蓄冷,节省了中间板换,提高了蓄冷时的制冷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机组一般不具备蓄冷功能,而是直接采用蒸发制冷的方式对空气进行降温,空调机组的功能单一、适用性低;现存部分空调机组同时具备机械制冷和蓄冷功能,但空调机组内一般设置有至少两个独立的循环系统,且中间板换环节多,换热效率损失大;而管路设计复杂,导致生产成本大大提高。
此外,目前市面上,仍没有可同时进行机械制冷和放冷的空调机组。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采用一种制冷介质则可实现机械制冷和蓄冷,节省了中间板换,提高了蓄冷时的制冷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构、冷凝机构以及缓冲机构,还包括控制装置、气液分离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机械制冷机构、蓄冷机构以及离心风机,所述缓冲机构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机械制冷机构连接,所述缓冲机构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阀与蓄冷机构连接,所述机械制冷机构以及所述蓄冷机构分别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压缩机构连接;所述机械制冷机构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侧;所述压缩机、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机械制冷机构、蓄冷机构以及所述离心风机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所述的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中,所述蓄冷机构包括第二储液器、第二节流装置、蓄冷装置、第一温度控制器以及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第二储液器、第二节流装置、蓄冷装置、第三电磁阀以及气液分离器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器用于检测蓄冷装置的内部温度;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第一温度控制器以及第三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所述的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中,还包括放冷机构,所述放冷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二储液器以及所述蓄冷装置连接;所述放冷机构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侧。
所述的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中,所述放冷机构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第四电磁阀、流体泵、第三节流装置以及第五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流体泵、第三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以及第五电磁阀依次连接,所述第四电磁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液器连接,所述第五电磁阀的另一端与所述蓄冷装置连接;所述蓄冷机构还包括第一液位控制器,所述第一液位控制器用于检测第二储液器的液位;所述第一液位控制器分别与流体泵以及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所述的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中,还包括第三换热器、第一喷淋装置、第二喷淋装置以及接水盘,所述冷凝机构包括第四换热器、冷凝器和轴流风机;所述冷凝器分别与压缩机构以及缓冲机构连接,所述第四换热器和所述轴流风机分别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两侧;所述第三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侧,所述第一喷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四换热器的顶部,所述第二喷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顶部;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的底部,所述接水盘用于盛装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的冷凝水,所述接水盘分别与所述第一喷淋装置以及所述第二喷淋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喷淋装置、第二喷淋装置以及所述轴流风机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所述的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中,所述机械制冷机构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第一节流装置以及第六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一节流装置、第一换热器、第六电磁阀以及所述气液分离器依次连接。
所述的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中,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过滤器、示镜以及第一储液器,所述冷凝机构、过滤器、示镜、第一储液器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储液器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二电磁阀连接。
所述的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中,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第二温度控制器、第一压力控制器以及第七电磁阀,所述第二温度控制器用于检测第一换热器的温度,所述第一压力控制器用于检测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构连接管路上的压力值,所述压缩机构、第七电磁阀、第一换热器以及气液分离器依次首尾连接。
本发明还相应地提供了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用于实现如上任一所述的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的工作控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当空调机组执行机械制冷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电磁阀以及蓄冷机构停止工作,控制装置控制压缩机构、冷凝机构、第一电磁阀、机械制冷机构以及离心风机开始工作;制冷剂从压缩机构以高温高压过热气体的形式流向冷凝机构,冷凝机构对制冷剂进行冷凝降温,将降温后的制冷剂液体通过缓冲机构以及第一电磁阀输入至机械制冷机构,外部空气通过离心风机进入空调机组,与第一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升温变为过热气体,通过气液分离器返回至压缩机构;
当空调机组执行蓄冷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磁阀以及机械制冷机构停止工作,控制装置控制压缩机构、冷凝机构、第二电磁阀、蓄冷机构以及离心风机开始工作;制冷剂从压缩机构以高温高压过热气体的形式流向冷凝机构,冷凝机构对制冷剂进行冷凝降温,将降温后的制冷剂液体通过缓冲机构以及第二电磁阀输入至蓄冷机构,制冷剂在蓄冷机构内吸热后,以过热气体形式通过气液分离器返回至压缩机构。
所述的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中,还包括步骤:
当空调机组执行放冷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压缩机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以及机械制冷机构停止工作,控制装置控制放冷机构、蓄冷机构以及离心风机开始工作,外部空气通过离心风机进入空调机组,与第二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升温变为过热气体,而后输入至蓄冷机构中进行降温冷凝后再返回至第二换热器;
当空调机组执行机械制冷和放冷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电磁阀以及第三电磁阀关闭,制冷剂从压缩机构以高温高压过热气体的形式流向冷凝机构,冷凝机构对制冷剂进行冷凝降温,将降温后的制冷剂液体通过缓冲机构以及第一电磁阀输入至机械制冷机构,外部空气通过离心风机进入空调机组,分别与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在第一换热器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升温变为过热气体,通过气液分离器返回至压缩机构;在第二换热器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升温变为过热气体,而后输入至蓄冷机构中进行降温冷凝后再返回至第二换热器。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其具有以下优点:
(1)经冷凝机构冷凝降温后的制冷剂可通过第一电磁阀流向机械制冷机构,或通过第二电磁阀流向蓄冷机构,即通过一种制冷介质即可实现空调机组的机械制冷功能和蓄冷功能,节省了中间板换,提升了蓄冷时的制冷效率;
(2)空调机组充分利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冷凝水,冷凝水可分别对进入空调机组的室外空气进行降温以及对冷凝器外部的散热空气进行降温,提高了系统能效性,降低了能源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带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机组执行机械放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机组执行蓄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机组执行放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机组执行机械制冷和放冷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1-压缩机、12-油分离器、13-气液分离器、14-第一压力控制器、21-冷凝器、22-轴流风机、23-第四换热器、31-过滤器、32-示镜、33-第一储液器、41-第一电磁阀、42-第二电磁阀、43-第七电磁阀、51-第一换热器、52-第一节流装置、53-第六电磁阀、54-第二温度控制器、61-第二储液器、62-第二节流装置、63-蓄冷装置、64-第一温度控制器、65-第三电磁阀、66-第一液位控制器、7-离心风机、81-第二换热器、82-第四电磁阀、83-流体泵、84-第三节流装置、85-第五电磁阀、91-接水盘、92-第三换热器、93-第一喷淋装置、94-第二喷淋装置、95-第四温度控制器、96-第一电动球阀、97-第二电动球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安装”、“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构、冷凝机构以及缓冲机构,还包括控制装置、气液分离器13、第一电磁阀41、第二电磁阀42、机械制冷机构、蓄冷机构以及离心风机7,所述缓冲机构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41与机械制冷机构连接,所述缓冲机构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阀42与蓄冷机构连接,所述机械制冷机构以及所述蓄冷机构分别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13与所述压缩机构连接;所述机械制冷机构包括第一换热器51,所述第一换热器51设置于所述离心风机7的出风侧;所述压缩机11、第一电磁阀41、第二电磁阀42、机械制冷机构、蓄冷机构以及所述离心风机7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在实际使用时,当第二电磁阀42以及蓄冷机构停止工作后,制冷剂从压缩机构以高温高压过热气体的形式流向冷凝机构,冷凝机构对制冷剂进行冷凝降温,将降温后的制冷剂液体通过缓冲机构以及第一电磁阀41输入至机械制冷机构,使第一换热器51可对外部空气进行降温,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升温变为过热气体,通过气液分离器13返回至压缩机构,完成机械制冷时制冷剂的循环。
当第一电磁阀41以及机械制冷机构停止工作后,制冷剂从压缩机构以高温高压过热气体的形式流向冷凝机构,冷凝机构对制冷剂进行冷凝降温,将降温后的制冷剂液体通过缓冲机构以及第二电磁阀42输入至蓄冷机构,制冷剂在蓄冷机构内吸热后,以过热气体形式通过气液分离器13返回至压缩机构,完成蓄冷时制冷剂的循环。
因此,本申请公开的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仅采用一种制冷介质即可实现空调机组的机械制冷功能和蓄冷功能,节省了中间板换,提升了空调机组蓄冷时的制冷效率;相对中间板换的空调机组,本申请公开的空调机组可节省能源损失13%以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压缩机构包括压缩机11以及油分离器12,所述压缩机11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过热气体,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过热气体经油分离器12进行润滑油分离,分离出来的润滑油返回至压缩机11以保证压缩机11的润滑。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蓄冷机构包括第二储液器61、第二节流装置62、蓄冷装置63、第一温度控制器64以及第三电磁阀65,所述第二电磁阀42、第二储液器61、第二节流装置62、蓄冷装置63、第三电磁阀65以及气液分离器13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器64用于检测蓄冷装置63的内部温度;所述第二节流装置62、第一温度控制器64以及第三电磁阀65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当空调机组执行蓄冷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磁阀41以及机械制冷机构停止工作,控制装置再控制第二电磁阀42、第二节流装置62以及第三电磁阀65开始工作,第一温度控制器64实时反馈检测信号至控制装置;制冷剂从压缩机构以高温高压过热气体的形式流向冷凝机构,冷凝机构对制冷剂进行冷凝降温,将降温后的制冷剂液体通过缓冲机构以及第二电磁阀42输入至第二储液器61,而后通过第二节流装置62的流量控制,制冷剂液体从第二储液器61中进入蓄冷装置63,制冷剂对蓄冷装置63进行吸热,蓄冷装置63内的水降温结冰进行蓄冷,升温后的制冷剂以过热气体形式通过气液分离器13返回至压缩机构的压缩机11,完成蓄冷时制冷剂的循环;当第一温度控制器64检测到蓄冷装置63的内部水温小于或等于预先设定于控制装置中的最低水温时,空调机组停止蓄冷模式。
进一步地,请参阅1、图3和图4,所述的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还包括放冷机构,所述放冷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二储液器61以及所述蓄冷装置63连接;所述放冷机构包括第二换热器81,所述第二换热器81设置于所述离心风机7的出风侧,所述第二换热器81用于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对外部空气进行降温。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3和图4,所述放冷机构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第四电磁阀82、流体泵83、第三节流装置84以及第五电磁阀85,所述第四电磁阀82、流体泵83、第三节流装置84、第二换热器81以及第五电磁阀85依次连接,所述第四电磁阀8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液器61连接,所述第五电磁阀85的另一端与所述蓄冷装置63连接;所述蓄冷机构还包括第一液位控制器66,所述第一液位控制器66用于检测第二储液器61的液位;所述第一液位控制器66分别与流体泵83以及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当空调机组执行放冷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压缩机构、第一电磁阀41、第二电磁阀42、第三电磁阀65以及机械制冷机构停止工作,控制装置控制第二节流装置62、第三电磁阀65、第四电磁阀82、流体泵83、第三节流装置84、第五电磁阀85以及离心风机7开始工作;流体泵83检测到第一液位控制器66的液位信息后启动,第二储液器61的制冷剂经第三节流装置84流量控制后进入第二换热器81,外部空气通过离心风机7进入空调机组,第二换热器81对外部空气进行降温,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升温变为过热气体,通过第五电磁阀85输入至蓄冷装置63,蓄冷装置63将制冷剂冷凝成制冷剂液体,再通过第二节流装置62流量控制后返回至第二储液器61,完成放冷模式下制冷剂的循环;当第一温度控制器64检测到蓄冷装置63的内部水温大于或等于预先设定于控制装置中的最高水温时,空调机组停止放冷模式。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5,所述的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还包括第三换热器92、第一喷淋装置93、第二喷淋装置94以及接水盘91,所述冷凝机构包括第四换热器23、冷凝器21和轴流风机22;所述冷凝器21分别与压缩机构以及缓冲机构连接,所述第四换热器23和所述轴流风机22分别设置于所述冷凝器21的两侧;所述第三换热器92设置于所述离心风机7的进风侧,所述第一喷淋装置93设置于所述第四换热器23的顶部,所述第二喷淋装置94设置于所述第三换热器92的顶部;所述接水盘91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51以及第二换热器81的底部,所述接水盘91用于盛装第一换热器51以及第二换热器81的冷凝水,所述接水盘91分别与所述第一喷淋装置93以及所述第二喷淋装置94连接;所述第一喷淋装置93、第二喷淋装置94以及所述轴流风机22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当冷凝机构工作时,轴流风机22开始工作,轴流风机22对冷凝器21内的制冷剂进行降温。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81排出的冷凝水的温度低,接水盘91盛装的冷凝水经空调机组的内部管路输出至第一喷淋装置93和第二喷淋装置94,第一喷淋装置93将冷凝水喷淋于第四换热器23上,对冷凝器21外部的散热空气进行降温,加快冷凝器21的冷凝速度,降低能耗;第二喷淋装置94将冷凝水喷淋于第三换热器92上,对进入空调机组的外部空气进行预处理降温,进一步降低空调机组的能耗;所述接水盘91与第一喷淋装置93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动球阀96,所述接水盘91与第二喷淋装置94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动球阀97,所述第三换热器92以及第四换热器23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四温度控制器95,所述第四温度控制器95用于检测环境工况的实时情况并反馈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第四温度控制器95反映的环境工况的实时情况来控制第一电动球阀96和第二电动球阀97的开启和关闭;举例说明,当环境干球温度高于预先设定在控制装置的喷淋水温且检测到的环境相对湿度小于50%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电动球阀97开启,控制第一电动球阀96关闭,反之,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动球阀96开启,控制第二电动球阀97关闭。
本申请公开的空调机组,可充分利用第一换热器51和第二换热器81的冷凝水,冷凝水可分别对进入空调机组的室外空气进行降温以及对冷凝器21外部的散热空气进行降温,提高了系统能效性,降低了空调机组整体的能源损耗,相对于现有的空调机组节省了15%以上的能源损耗,同时杜绝了冷凝水的浪费排放。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机械制冷机构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第一节流装置52以及第六电磁阀53,所述第一电磁阀41、第一节流装置52、第一换热器51、第六电磁阀53以及所述气液分离器13依次连接。
当空调机组执行机械制冷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电磁阀42以及蓄冷机构停止工作,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磁阀41、第一节流装置52、第六电磁阀53以及离心风机7开始工作;制冷剂从压缩机构以高温高压过热气体的形式流向冷凝机构,冷凝机构对制冷剂进行冷凝降温,降温后的制冷剂液体分别通过缓冲机构以及第一电磁阀41,而后再通过第一节流装置52控制流量后输入至第一换热器51,第一换热器51对外部空气进行降温,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升温变为过热气体,通过气液分离器13返回至压缩机构,完成机械制冷时制冷剂的循环。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过滤器31、示镜32以及第一储液器33,所述冷凝机构、过滤器31、示镜32、第一储液器33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储液器3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磁阀41以及第二电磁阀42连接;经过冷凝机构降温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分别通过过滤器31、示镜32以及第一储液器33后,可通过第一电磁阀41输入至机械制冷机构或通过第二电磁阀42输入至蓄冷机构。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的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第二温度控制器54、第一压力控制器14以及第七电磁阀43,所述第二温度控制器54用于检测第一换热器51的温度,所述第一压力控制器14用于检测气液分离器13与压缩机构连接管路上的压力值,所述压缩机构、第七电磁阀43、第一换热器51以及气液分离器13依次首尾连接。
第一压力控制器14将所检测到的压力值反馈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为压力值匹配一个饱和吸气温度,并将第二温度控制器54所检测的温度值与饱和吸气温度比较;若饱和吸气温度低于第二温度控制器54所检测的温度值10度以上时,判断第一换热器51处于结霜状态;控制装置控制第七电磁阀43开启,过热制冷剂气体通过第七电磁阀43进入第一换热器51中,对换热器进行热气融霜。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还相应地提供了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用于实现如上任一所述的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的工作控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当空调机组执行机械制冷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电磁阀42以及蓄冷机构停止工作,控制装置控制第二电磁阀42以及蓄冷机构停止工作,控制装置控制压缩机构、冷凝机构、第一电磁阀41、机械制冷机构以及离心风机7开始工作;制冷剂从压缩机构以高温高压过热气体的形式流向冷凝机构,冷凝机构对制冷剂进行冷凝降温,将降温后的制冷剂液体通过缓冲机构以及第一电磁阀41输入至机械制冷机构,外部空气通过离心风机7进入空调机组,与第一换热器51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升温变为过热气体,通过气液分离器13返回至压缩机构。
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2,当空调机组执行机械制冷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电磁阀42、第三电磁阀65以及流体泵83关闭,控制装置控制压缩机11、第一电磁阀41、第一节流装置52、第六电磁阀53、离心风机7以及轴流风机22开始工作;制冷剂从压缩机构以高温高压过热气体的形式流向冷凝器21,冷凝器21对制冷剂进行冷凝降温,降温后的制冷剂液体分别通过过滤器31、示镜32、第一储液器33以及第一电磁阀41,而后再通过第一节流装置52控制流量后输入至第一换热器51,第一换热器51对外部空气进行降温,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升温变为过热气体,通过气液分离器13返回至压缩机11。
当空调机组执行蓄冷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磁阀41以及机械制冷机构停止工作,控制装置控制压缩机构、冷凝机构、第二电磁阀42、蓄冷机构以及离心风机7开始工作;制冷剂从压缩机构以高温高压过热气体的形式流向冷凝机构,冷凝机构对制冷剂进行冷凝降温,将降温后的制冷剂液体通过缓冲机构以及第二电磁阀42输入至蓄冷机构,制冷剂在蓄冷机构内吸热后,以过热气体形式通过气液分离器13返回至压缩机构。
具体地,请参阅图1和图3,当空调机组执行蓄冷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磁阀41、第四电磁阀82、第五电磁阀85、第六电磁阀53、第七电磁阀43以及流体泵83,控制装置再控制第二电磁阀42、第二节流装置62、第三电磁阀65、压缩机11、轴流风机22和离心风机7开始工作;制冷剂从压缩机构以高温高压过热气体的形式流向冷凝器21,冷凝器21对制冷剂进行冷凝降温,降温后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过滤器31、示镜32、第一储液器33以及第二电磁阀42后输入至第二储液器61,而后通过第二节流装置62的流量控制,制冷剂液体从第二储液器61中进入蓄冷装置63,制冷剂对蓄冷装置63进行吸热,蓄冷装置63内的水降温结冰进行蓄冷,升温后的制冷剂以过热气体形式通过气液分离器13返回至压缩机构的压缩机1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的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当空调机组执行放冷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压缩机构、第一电磁阀41、第二电磁阀42、第三电磁阀65以及机械制冷机构停止工作,控制装置控制放冷机构、蓄冷机构以及离心风机7开始工作,外部空气通过离心风机7进入空调机组,与第二换热器81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升温变为过热气体,而后输入至蓄冷机构中进行降温冷凝后再返回至第二换热器81。
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4,当空调机组执行放冷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压缩机11、第一电磁阀41、第二电磁阀42、第三电磁阀65、第六电磁阀53、第七电磁阀43、轴流风机22以及第一节流装置52停止工作,控制装置控制第二节流装置62、第三电磁阀65、第四电磁阀82、流体泵83、第三节流装置84、第五电磁阀85以及离心风机7开始工作;流体泵83检测到第一液位控制器66的液位信息后启动,第二储液器61的制冷剂经第三节流装置84流量控制后进入第二换热器81,外部空气通过离心风机7进入空调机组,第二换热器81对外部空气进行降温,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升温变为过热气体,通过第五电磁阀85输入至蓄冷装置63,蓄冷装置63将制冷剂冷凝成制冷剂液体,再通过第二节流装置62流量控制后返回至第二储液器61。
当空调机组执行机械制冷和放冷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电磁阀42以及第三电磁阀65关闭,制冷剂从压缩机构以高温高压过热气体的形式流向冷凝机构,冷凝机构对制冷剂进行冷凝降温,将降温后的制冷剂液体通过缓冲机构以及第一电磁阀41输入至机械制冷机构,外部空气通过离心风机7进入空调机组,分别与第一换热器51以及第二换热器81进行热交换,在第一换热器51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升温变为过热气体,通过气液分离器13返回至压缩机构;在第二换热器81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升温变为过热气体,而后输入至蓄冷机构中进行降温冷凝后再返回至第二换热器81。
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5,当空调机组执行机械制冷和放冷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电磁阀42以及第三电磁阀65关闭,制冷剂的循环路径包括两条,具体如下:
第一、制冷剂从压缩机构以高温高压过热气体的形式流向冷凝器21,冷凝器21对制冷剂进行冷凝降温,降温后的制冷剂液体分别通过过滤器31、示镜32、第一储液器33以及第一电磁阀41,而后再通过第一节流装置52控制流量后输入至第一换热器51,第一换热器51对外部空气进行降温,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升温变为过热气体,通过气液分离器13返回至压缩机11;
第二、流体泵83检测到第一液位控制器66的液位信息后启动,第二储液器61的制冷剂经第三节流装置84流量控制后进入第二换热器81,外部空气通过离心风机7进入空调机组,第二换热器81对外部空气进行降温,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升温变为过热气体,通过第五电磁阀85输入至蓄冷装置63,蓄冷装置63将制冷剂冷凝成制冷剂液体,再通过第二节流装置62流量控制后返回至第二储液器61。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构、冷凝机构以及缓冲机构,还包括控制装置、气液分离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机械制冷机构、蓄冷机构以及离心风机,所述缓冲机构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机械制冷机构连接,所述缓冲机构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阀与蓄冷机构连接,所述机械制冷机构以及所述蓄冷机构分别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压缩机构连接;所述机械制冷机构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侧;所述压缩机、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机械制冷机构、蓄冷机构以及所述离心风机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蓄冷机构包括第二储液器、第二节流装置、蓄冷装置、第一温度控制器以及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第二储液器、第二节流装置、蓄冷装置、第三电磁阀以及气液分离器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器用于检测蓄冷装置的内部温度;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第一温度控制器以及第三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冷机构,所述放冷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二储液器以及所述蓄冷装置连接;所述放冷机构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冷机构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第四电磁阀、流体泵、第三节流装置以及第五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流体泵、第三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以及第五电磁阀依次连接,所述第四电磁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液器连接,所述第五电磁阀的另一端与所述蓄冷装置连接;所述蓄冷机构还包括第一液位控制器,所述第一液位控制器用于检测第二储液器的液位;所述第一液位控制器分别与流体泵以及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换热器、第一喷淋装置、第二喷淋装置以及接水盘,所述冷凝机构包括第四换热器、冷凝器和轴流风机;所述冷凝器分别与压缩机构以及缓冲机构连接,所述第四换热器和所述轴流风机分别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两侧;所述第三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侧,所述第一喷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四换热器的顶部,所述第二喷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顶部;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的底部,所述接水盘用于盛装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的冷凝水,所述接水盘分别与所述第一喷淋装置以及所述第二喷淋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喷淋装置、第二喷淋装置以及所述轴流风机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制冷机构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第一节流装置以及第六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一节流装置、第一换热器、第六电磁阀以及所述气液分离器依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过滤器、示镜以及第一储液器,所述冷凝机构、过滤器、示镜、第一储液器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储液器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二电磁阀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第二温度控制器、第一压力控制器以及第七电磁阀,所述第二温度控制器用于检测第一换热器的温度,所述第一压力控制器用于检测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构连接管路上的压力值,所述压缩机构、第七电磁阀、第一换热器以及气液分离器依次首尾连接。
8.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可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的工作控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当空调机组执行机械制冷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电磁阀以及蓄冷机构停止工作,控制装置控制压缩机构、冷凝机构、第一电磁阀、机械制冷机构以及离心风机开始工作;制冷剂从压缩机构以高温高压过热气体的形式流向冷凝机构,冷凝机构对制冷剂进行冷凝降温,将降温后的制冷剂液体通过缓冲机构以及第一电磁阀输入至机械制冷机构,外部空气通过离心风机进入空调机组,与第一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升温变为过热气体,通过气液分离器返回至压缩机构;
当空调机组执行蓄冷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磁阀以及机械制冷机构停止工作,控制装置控制压缩机构、冷凝机构、第二电磁阀、蓄冷机构以及离心风机开始工作;制冷剂从压缩机构以高温高压过热气体的形式流向冷凝机构,冷凝机构对制冷剂进行冷凝降温,将降温后的制冷剂液体通过缓冲机构以及第二电磁阀输入至蓄冷机构,制冷剂在蓄冷机构内吸热后,以过热气体形式通过气液分离器返回至压缩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当空调机组执行放冷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压缩机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以及机械制冷机构停止工作,控制装置控制放冷机构、蓄冷机构以及离心风机开始工作,外部空气通过离心风机进入空调机组,与第二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升温变为过热气体,而后输入至蓄冷机构中进行降温冷凝后再返回至第二换热器;
当空调机组执行机械制冷和放冷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电磁阀以及第三电磁阀关闭,制冷剂从压缩机构以高温高压过热气体的形式流向冷凝机构,冷凝机构对制冷剂进行冷凝降温,将降温后的制冷剂液体通过缓冲机构以及第一电磁阀输入至机械制冷机构,外部空气通过离心风机进入空调机组,分别与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在第一换热器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升温变为过热气体,通过气液分离器返回至压缩机构;在第二换热器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升温变为过热气体,而后输入至蓄冷机构中进行降温冷凝后再返回至第二换热器。
CN202010995649.7A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1788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5649.7A CN112178844B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5649.7A CN112178844B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8844A CN112178844A (zh) 2021-01-05
CN112178844B true CN112178844B (zh) 2022-04-08

Family

ID=73956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95649.7A Active CN112178844B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788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3804A (zh) * 2021-11-01 2022-01-04 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强制预冷装置和自然蓄冷装置交替使用控制方法
CN114353173B (zh) * 2022-01-22 2023-04-25 福建工程学院 一种直接膨胀式相变储能热泵系统及工作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29637A (ja) * 2004-07-13 2006-02-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蓄熱式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CN103234301B (zh) * 2013-04-25 2015-02-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换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E1650851A1 (sv) * 2016-06-16 2017-12-17 Fläkt Woods AB Sätt och anordning för att minska eller eliminera sänkningenav tilluftstemperaturen under avfrostning av en förångare v id ett luftbehandlingsaggregat
CN108444005A (zh) * 2018-02-01 2018-08-24 深圳市艾特网能技术有限公司 不间断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870598A (zh) * 2018-07-27 2018-11-23 南昌大学 一种分离式热管蓄能空调系统
CN109282456A (zh) * 2018-09-18 2019-01-29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放冷可分散控制独立运行的大型集中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0772480U (zh) * 2019-08-02 2020-06-16 青岛海尔中央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11486568A (zh) * 2020-04-29 2020-08-0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06415Y (zh) * 2005-12-23 2007-05-30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双级蓄冷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29637A (ja) * 2004-07-13 2006-02-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蓄熱式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CN103234301B (zh) * 2013-04-25 2015-02-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换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E1650851A1 (sv) * 2016-06-16 2017-12-17 Fläkt Woods AB Sätt och anordning för att minska eller eliminera sänkningenav tilluftstemperaturen under avfrostning av en förångare v id ett luftbehandlingsaggregat
CN108444005A (zh) * 2018-02-01 2018-08-24 深圳市艾特网能技术有限公司 不间断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870598A (zh) * 2018-07-27 2018-11-23 南昌大学 一种分离式热管蓄能空调系统
CN109282456A (zh) * 2018-09-18 2019-01-29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放冷可分散控制独立运行的大型集中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0772480U (zh) * 2019-08-02 2020-06-16 青岛海尔中央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11486568A (zh) * 2020-04-29 2020-08-0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8844A (zh)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5932C (zh) 热液除霜的冷冻系统
CN112178844B (zh) 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EP3712541A1 (en) Heat pump system
CN111750566B (zh) 一种温度控制系统
CN108155439B (zh) 一种空调电池冷却单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440137A (zh) 一种节能空调系统和制冷方法
CN220601671U (zh) 一种带自然冷却功能的水冷一体式冷水机组
CN211854312U (zh) 一种高效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
CN206683156U (zh) 新型制冷系统
CN215571358U (zh) 一种具有自然冷却功能的复合型制冷系统
CN109163469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3454357U (zh) 一种蒸发冷机组板管热泵系统
CN209978429U (zh) 一种能够控制润滑油温度的热泵空调机组
CN109210814B (zh) 一种多功能制冷系统
CN112283988A (zh) 一种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1435629B (zh) 一种螺杆式冷源热水机组
CN210165600U (zh) 单冷型热回收系统
CN110631295A (zh) 压力控制装置及压力控制方法
CN219776097U (zh) 一种节能水冷制冷机组
CN216481666U (zh) 空调机组
CN210624990U (zh) 冷暖型热回收系统
CN221519225U (zh) 车用热泵系统及车辆
CN117006560B (zh) 一种带自然冷却功能的水冷一体式冷水机组及控制方法
CN219713552U (zh) 一种防气蚀复合制冷系统及多联机空调机组
CN221570829U (zh) 联合循环热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