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78798A - 空调室外机、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外机、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78798A CN112178798A CN202011044439.6A CN202011044439A CN112178798A CN 112178798 A CN112178798 A CN 112178798A CN 202011044439 A CN202011044439 A CN 202011044439A CN 112178798 A CN112178798 A CN 1121787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heat transfer
- outdoor unit
- working medium
- transfer wor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91 radiation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0—Electric components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24—Cooling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散热器,散热器包括:蒸发部,包括第一基体,第一基体设有进入管和流出管;孔道结构,设置于第一基体内部,可流通传热工质,且与进入管和流出管连通。空调室外机内设有散热器,散热器在基体内部设置孔道结构,使传热工质通过进入管进入孔道结构,通过在孔道结构内的流通实现与外部的充分换热,从而提升空调室外机中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及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室外机在运行时,有些元器件易于发热,例如变频模块。变频模块是变频空调器中的重要元器件,压缩机频率越高,变频模块发热越多。目前芯片的结构设计更加紧凑,元器件的密度不断增加,且元器件的体积也趋于微小化。导致元器件的发热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在高温天气下,元件发热后如不及时散热,极易导致电器设备运行出错,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目前有的空调室外机中设置了散热器,利用散热器对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但散热器无法充分对发热元器件进行高效散热。尤其在高环温下,有些发热元器件的温度急剧升高,需要进行高效散热。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空调室外机中散热器对发热元器件的散热效率有待于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空调室外机中散热器对发热元器件的散热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包括散热器,散热器包括:蒸发部,包括第一基体,第一基体设有进入管和流出管;孔道结构,设置于第一基体内部,可流通传热工质,且与进入管和流出管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调节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方法,包括:确定蒸发部的温度;根据蒸发部的温度调节进入管内的传热工质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程序指令时,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及装置,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空调室外机内设有散热器,散热器在基体内部设置孔道结构,使传热工质通过进入管进入孔道结构,通过在孔道结构内的流通实现与外部的充分换热,从而提升空调室外机中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散热器蒸发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散热器蒸发部的俯视剖面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散热器冷凝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蒸发部;20、第一基体;21、进入管;22、流出管;30、孔道结构;31、第一管网;32、第二管网;33、连接管;330、第一连接管;331、第二连接管;40、冷凝部;41、第二基体;410、第一集液管;411、第二集液管;412、支管;413、进液口;414、出液口;42、散热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结合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散热器,散热器包括蒸发部10和孔道结构30,蒸发部10包括第一基体20,第一基体20设有进入管21和流出管22;孔道结构30设置于第一基体20内部,可流通传热工质,且与进入管21和流出管22连通。
散热器用于对空调室外机内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以避免发热元器件过热进而影响空调室外机的正常运行。空调室外机内设有散热器,散热器在第一基体20内部设置孔道结构30,使传热工质通过进入管21进入孔道结构30,通过在孔道结构30内的流通实现与外部的充分换热,从而提升空调室外机中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蒸发部10的第一基体20内设置进入管21和流出管22以及孔道结构30,通过设置上述结构,使蒸发部10内能够流通传热工质,通过传热工质吸收发热元器件产生的热量。传热工质为相变传热工质,其原理是吸收热量可以蒸发变成气态,释放热量则由气态冷凝变成液态。传热工质在传热工质管路内的相态变化能够产生微小的压力差促使传热工质流动。在实际应用中,将蒸发部10靠近发热元器件设置,传热工质在蒸发部10的孔道结构30内流动,能够吸收发热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并变为气态。可选地,传热工质为电子氟化液。这样,传热工质能够自动在传热工质管路内循环流动,实现热量的传递。
可选地,第一基体20的下表面设有第一翅片。第一翅片能够对蒸发部10的部分热量进行释放,增强散热效果。可选地,第一翅片的数量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翅片能够有效提升散热效果。
可选地,进入管21和流出管22设置于第一基体20的外表面。这样,进入管21和流出管22能够与其它管路进行连通。可选地,进入管21和流出管22为硬质材料。这样,使进入管21和流出管22较为硬挺,避免受到碰撞后发生弯折进而影响传热工质的流通。可选地,进入管21和流出管22设置于第一基体20的同一侧壁。这样,便于将冷凝部40设置于蒸发部10的一侧,并使进入管21和流出管22与冷凝部40连通,节省进入管21和流出管22的管道材料使用。可选地,进入管21和流出管22设置于第一基体20的不同侧壁。这样,也可以实现传热工质流入和流出蒸发部10。
可选地,散热器还包括冷凝部40,其中,蒸发部10包括依次连通的进入管21、孔道结构30和流出管22,冷凝部40包括传热工质管路,进入管21、孔道结构30、流出管22和传热工质管路连通并构成传热工质循环回路。可选地,传热工质管路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毛细管段。毛细管段的设置,一方面,增加了传热工质循环回路内的压力,有利于传热工质在传热工质循环回路内的循环流动,提高了传热工质在传热工质循环回路内流动性和流动速率,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例如,在传热工质循环回路为非真空条件下,可实现传热工质在传热工质循环回路内的自循环流动;或者,在蒸发部10和冷凝部40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条件下,可实现传热工质在传热工质循环回路内的自循环流动;第二方面,毛细管段具有降温降压的作用,可对传热工质进行二次降温,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孔道结构30为第一基体20的内部镂空形成,无需在第一基体20内额外设置管道部件,这样,能够使传热工质更直接地发热元器件进行换热。在第一基体20内设置管道部件的情况下,传热工质与发热元器件换热时热量需要穿过管道部件以及第一基体20,导致换热效率较低。通过该实施例,使第一基体20内部形成孔道结构30,能够提升传热工质的换热效率。
可选地,第一基体20的厚度为10mm~15mm。若第一基体20的厚度过厚,则距离发热元器件较远的部分孔道结构30也难以与发热元器件进行换热,不利于提升换热效率;若第一基体20的厚度过薄,则不便于设置孔道结构30。在该第一基体20的厚度范围内,能够在第一基体20内部布设丰富的孔道结构30,并使传热工质在孔道结构30内保持一定的换热效率。
可选地,第一基体20为铝材质。这样,孔道结构30的侧壁也为铝材质,传热工质在孔道结构30内流动时,发热元器件的热量能够快速通过第一基体20被孔道结构30内的传热工质吸收。
结合图1或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孔道结构30包括第一管网31和第二管网32,其中,第一管网31包括多个第一子管,多个第一子管连通成网格状;第二管网32设置于第一管网31的上方,包括多个第二子管,第二子管连通成网格状;多个连接管33,每个连接管33的一端连通第一管网31,另一端连通第二管网32。
网格状是指由多条纵线和多条横线互相交叉形成,横线和纵线交叉后形成多个格子。第一管网31和第二管网32均为网格状,传热工质在第一管网31和第二网管内部流动时,具有较大的几率改变流动方向,这样,能够增加对传热工质的扰动效果。第一管网31和第二管网32通过多个连接管33连通,传热工质能够经过连接管33从第一管网31进入第二管网32,或,从第二管网32进入第一管网31流动。在对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时,热量先传递至第一基体20,再从第一基体20传递至传热工质,通过设置第一管网31、连接管33和第二管网32,能够使传热工质与第一基体20充分换热,提升传热工质对热量的吸收效果。
第二管网32设置于第一管网31的上方,传热工质可以从第一管网31通过连接管33流动至第二管网32,也可以从第二管网32通过连接管33流动至第一管网31。可选地,进入管21与第一管网31连通,流出管22与第二管网32连通。这样,传热工质从第一管网31通过连接管33向上流动至第二管网32。传热工质在换热过程中变为气态,具有向上流动的倾向,在该实施例中,传热工质在第一管网31内流动换热时,变为气态后倾向于沿着连接管33向上流动至第二管网32,气态传热工质也能够夹带部分液态传热工质进入第二管网32继续换热。通过该实施例能够增强传热工质的换热效果。
可选地,第二管网32形成的网格和第一管网31形成的网格位置对应,连接管33的一端连通多个第一子管的连通处,另一端连通多个第二子管的连通处。以传热工质从第一管网31流入第二管网32为例,传热工质在多个第二子管的连通处继续分流并沿不同的第二子管继续流动,同理传热工质从第二管网32流入第一管网31。
可选地,第二管网32形成的网格和第一管网31形成的网格错开,连接管33的一端连通第一子管的侧壁,另一端连通第二子管的侧壁。这样,传热工质在连接管33与第一子管的连通处、多个第一子管的连通处、连接管33与第二子管的连通处以及多个第二子管的连通处均能够分流,提升对传热工质的扰动效果。
以传热工质从第一管网31流入第二管网32为例,传热工质流向第二管网32,在流入第二子管后撞击到第二子管的侧壁,然后分流向第二子管的两端流动,在流动至多个第二子管的连通处时,继续分流进入不同的第二子管,同理传热工质从第二管网32流入第一管网31。这样,能够增强对传热工质的扰动效果,使传热工质与第一基体20充分换热,提升传热工质对热量的吸收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孔道结构30还包括第三管网,设置于第一管网31与第二管网32之间,包括多个第三子管,第三子管连通成网格状;其中,连接管33与第三管网连通。这样能够形成更加丰富的孔道结构30,增强传热工质的换热效果。可选地,第三管网的数量为多个,每层第三管网均与连接管33连通。这样,能够形成更加丰富的孔道结构30。
结合图2所示,可选地,连接管33的数量与多个第一子管形成的连通处的数量相同,连接管33与连通处对应设置,或。这样,能够形成较为结构较为均匀的立体网状结构,有利于传热工质与第一基体20进行充分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33的管径大于第一子管的管径,且大于第二子管的管径。连接管33作为传热工质的主流道,管径大于第一子管以及第二子管,便于传热工质在连接管33内以较大的流量流通,进行充分换热。并且,吸热后气态的传热工质可以较快地通过连接管33进入第二管网32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连接管33包括第一连接管330和第二连接管331,第一连接管330,连通第一管网31和第二管网32的第一边角;第二连接管331,连通第一管网31和第二管网32的第二边角;其中,第一边角与第二边角为邻角或对角。
结合图1或2所示,第一边角为网格状的管网的一角,第二边角是第一边角的邻角或对角。以传热工质从第一管网31流向第二管网32为例,传热工质能够从第一管网31的第一边角通过第一子管、第一连接管330和第二连接管331,进入第二管网32的第二子管,向第二管网32的第二边角流动,在第二边角为第一边角对角的情况下有利于传热工质流经孔道结构30的各个子管和连接管33。可选地,连接管33还包括第三连接管33,第三连接管33位于第一连接管330和第二连接管331之间。传热工质在第一管网31的各个区域均有可能通过第三连接管33进入第二管网32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入管21与第一连接管330的底部连通,流出管22与第二连接管331的顶部连通。
第一连接管330的底部与第一管网31连通,顶部与第二管网32连通,传热工质从第一连接管330的底部流入,部分继续沿第一连接管330向顶部流动进入第二管网32,部分分流进入第一子管流动,在第一子管流动的传热工质的一部分进入其他连接管33,向其他连接管33的顶部流动进入第二管网32。传热工质在吸热过程中逐渐变为气态,也倾向于沿连接管33由底部向顶部流动。传热工质进入第一连接管330,能够从第一管网31的第一角部流入,也即从孔道结构30的底部的一角流入,然后向第二管网32的第二角部流动,也即向孔道结构30的顶部的一角流动,两个角部呈斜对角位置,便于传热工质流经整个孔道结构30,与第一基体20充分换热。
结合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33和第一子管的连通处与多个第一子管的连通处错开。这样,能够使传热工质分流的次数更多,增强对传热工质的扰动效果,从而使传热工质与第一基体20充分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管包括纵横相连成网格状的第一横向管和第一纵向管,第二子管包括纵横相连成网格状的第二横向管和第二纵向管。
可选地,第一横向管和第二横向管的侧壁设有第一开口,连接管33的一端与第一横向管的第一开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横向管的第一开口连通。这样,能够使传热工质从第一横向管流向第二横向管,并且,能够增强对传热工质的扰动,使传热工质分流次数增多,增强换热效果。
可选地,第一纵向管和第二纵向管的的侧壁设有第二开口,连接管33的一端与第一横向管的第二开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横向管的第二开口连通。这样,也能够增强对传热工质的扰动,使传热工质分流次数增多,增强换热效果。
可选地,第一横向管和第二横向管的侧壁设有第一开口,第一纵向管和第二纵向管的的侧壁设有第二开口,第一横向管的第一开口和第一纵向管的第二开口靠近第一横向管和第一纵向管的连通处,连接管33的一端与第一横向管的第一开口、第一纵向管的第二开口以及和第一横向管和第一纵向管的连通处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横向管和第二纵向管的连通方式与第一横向管和第一纵向管相同。这样,能够增强对传热工质的扰动,使传热工质分流次数增多,增强换热效果。并且,第一横向管的第一开口和第一纵向管的第二开口靠近第一横向管和第一纵向管的连通处,使传热工质在第一横向管和第一纵向管的连通处易于分流进入连接管33内。
结合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还包括冷凝部40,冷凝部40包括:第二基体41、第一集液管410、第二集液管411和多个支管412,第二基体41为板状;第一集液管410设置于第二基体41内,一端设有进液口413;第二集液管411设置于第二基体41内,与第一集液管410并排设置且靠近进液口413的一端设有出液口414;多个支管412间隔设置于第一集液管410与第二集液管411之间,每个支管412的一端连通第一集液管410,另一端连通第二集液管411;其中,多个支管412的长度由靠近进液口413向远离进液口413逐渐缩短。
冷凝部40的第二基体41内设置第一集液管410、第二集液管411和多个支管412,传热工质从进液口413进入第一集液管410,并分流进入间隔设置的多个支管412内,从多个支管412流出后进入第二集液管411,从第二集液管411的出液口414流出。传热工质从进液口413进入后倾向于进入靠近进液口413的支管412,使多个支管412的长度由靠近进液口413向远离进液口413逐渐缩短,能够增强管路的不平衡性,匹配支管412流量,保证各支管412内传热工质的流量相等,增加冷凝部40的传热能力。
可选地,进液口413和出液口414位于第二基体41的同一侧。这样,便于冷凝部40与蒸发部10进行连通,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管路的长度,降低散热器成本。
可选地,第一集液管410与第二基体41的侧边平行,第二集液管411相对第一集液管410倾斜设置。这样,能够使各支管412的长度呈现出变化。可选地,第二接液管从出液口414至远离出液口414逐渐靠近第一集液管410。这样,能够使多个支管412的长度由靠近进液口413向远离进液口413逐渐缩短。
可选地,相邻的两个支管412中,远离进液口413一侧的支管412的长度比靠近进液口413一侧的支管412的长度缩短0.01倍。这样,能够增强管路的不平衡性,匹配支管412流量,保证各支管412内传热工质的流量相等,增加冷凝部40的传热能力
可选地,多个支管412的管径由靠近进液口413向远离进液口413逐渐增加。这样,有利于匹配支管412流量,保证各支管412内传热工质的流量相等。
可选地,相邻的两个支管412中,远离进液口413一侧的支管412的管径是靠近进液口413一侧的支管412的管径的1.05倍。这样,支管412的管径从靠近进液口413向远离进液口413逐渐增加,有利于匹配支管412流量,保证各支管412内传热工质的流量相等。
可选地,冷凝部40为吹胀板,吹胀板的第二基体41开设有散热窗42。散热窗42能够强化冷凝部40的散热效果。可选地,冷凝部40为吹胀板,吹胀板表面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翅片。第二翅片可以是将吹胀板的部分板体切割并向上或向下翻折形成,部分板体翻折形成第二翅片后,板体上形成通风的散热窗42。这样,一方面能够使气流从开口处穿过强化散热,另一方面形成的第二翅片也能够加快对冷凝部40的散热效果。
结合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调节如前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方法,方法包括:
S01、确定蒸发部和发热元器件的温度差;
S02、根据温度差调节进入管内的传热工质流量。
根据蒸发部与发热元器件之间的温度差,调节进入管内的传热工质流量,能够在发热元器件过热时,保持散热效果。蒸发部与发热元器件之间的温度差能够代表对蒸发部吸热能力的需求,如果蒸发部与发热元器件的温度差较大,表明蒸发部需要快速将发热元器件的热量带走;如果蒸发部与发热元器件的温度差较小,表明蒸发部以正常速率对发热元器件进行吸热即可。根据蒸发部与发热元器件之间的温度差,调节进入管内的传热工质流量,能够在发热元器件过热时保持散热效果。
传热工质流量调节可以通过在传热工质管路上设置阀门实现。可选地,阀门设置于进入管。这样,便于设置阀门检测进入管的传热工质流量。可选地,阀门为微型阀门。这样便于设置于进入管上。蒸发部和发热元器件的温度检测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温度差调节进入管内的传热工质流量,包括:
在温度差大于或等于预设值的情况下,调节进入管内的传热工质流量为第一流量;
在温度差小于预设值的情况下,调节进入管内的传热工质流量为第二流量;
其中,第一流量大于第二流量。
在温度差大于或等于预设值的情况下,表明发热元器件与蒸发部的温度差异较大,发热元器件有较多的热量无法被传热工质带走,此时,调节传热工质为第一流量,使传热工质流量较大,快速带走发热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在温度差小于预设值的情况下,表明发热元器件与蒸发部的温度差异较小,发热元器件的热量一般,使蒸发部传热工质以小于第一流量的第二流量流动即可散热。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程序指令时,执行如前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
结合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装置,包括处理器(processor)100和存储器(memory)101。可选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 Interface)102和总线103。其中,处理器100、通信接口102、存储器101可以通过总线10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102可以用于信息传输。处理器100可以调用存储器101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101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存储器10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0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1中的程序指令/模块,从而执行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
存储器101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产品(例如:计算机、手机等),包含上述的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执行上述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多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也可以是暂态存储介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类似地,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列出的任何以及所有可能的组合。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变型“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等指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可以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所述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所述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在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所对应的描述中,不同的方框所对应的操作或步骤也可以以不同于描述中所披露的顺序发生,有时不同的操作或步骤之间不存在特定的顺序。例如,两个连续的操作或步骤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
蒸发部,包括第一基体,所述第一基体设有进入管和流出管;
孔道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基体内部,可流通传热工质,且与所述进入管和所述流出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结构包括:
第一管网,包括多个第一子管,所述多个第一子管连通成网格状;
第二管网,设置于所述第一管网的上方,包括多个第二子管,所述第二子管连通成网格状;
多个连接管,每个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网,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管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结构还包括:
第三管网,设置于所述第一管网与所述第二管网之间,包括多个第三子管,所述第三子管连通成网格状;
其中,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三管网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管包括:
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一管网和所述第二管网的第一边角;
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一管网和所述第二管网的第二边角;
其中,所述第一边角与所述第二边角为邻角或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底部连通,所述流出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顶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和所述第一子管的连通处与所述多个第一子管的连通处错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还包括冷凝部,所述冷凝部包括:
第二基体,为板状;
第一集液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基体内,一端设有进液口;
第二集液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基体内,与所述第一集液管并排设置且靠近所述进液口的一端设有出液口;
多个支管,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液管与所述第二集液管之间,每个所述支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集液管,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集液管;
其中,所述多个支管的长度由靠近所述进液口向远离所述进液口逐渐缩短。
8.一种用于调节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蒸发部和发热元器件的温度差;
根据所述温度差调节所述进入管内的传热工质流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差调节所述进入管内的传热工质流量,包括:
在所述温度差大于或等于预设值的情况下,调节所述进入管内的传热工质流量为第一流量;
在所述温度差小于预设值的情况下,调节所述进入管内的传热工质流量为第二流量;
其中,所述第一流量小于所述第二流量。
10.一种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44439.6A CN112178798B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空调室外机、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44439.6A CN112178798B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空调室外机、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78798A true CN112178798A (zh) | 2021-01-05 |
CN112178798B CN112178798B (zh) | 2022-07-19 |
Family
ID=73946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044439.6A Active CN112178798B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空调室外机、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17879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09724A (zh) * | 2022-04-18 | 2022-08-1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外机降温的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19571A1 (en) * | 2005-11-30 | 2007-05-31 | Fujitsu Limited | Electronic device cooling apparatus |
CN102245995A (zh) * | 2008-11-12 | 2011-11-16 | 阿斯特里姆有限公司 | 具有相互连通的毛细热管网络的热控器件 |
CN102967164A (zh) * | 2012-11-26 | 2013-03-13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热管簇 |
CN106091733A (zh) * | 2016-08-04 | 2016-11-09 | 唐玉敏 | 一种两用换热板 |
CN108859740A (zh) * | 2018-06-28 | 2018-11-23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冷却系统及电动汽车 |
CN210399237U (zh) * | 2019-06-28 | 2020-04-2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散热构件、散热器和空调器 |
-
2020
- 2020-09-28 CN CN202011044439.6A patent/CN11217879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19571A1 (en) * | 2005-11-30 | 2007-05-31 | Fujitsu Limited | Electronic device cooling apparatus |
CN102245995A (zh) * | 2008-11-12 | 2011-11-16 | 阿斯特里姆有限公司 | 具有相互连通的毛细热管网络的热控器件 |
CN102967164A (zh) * | 2012-11-26 | 2013-03-13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热管簇 |
CN106091733A (zh) * | 2016-08-04 | 2016-11-09 | 唐玉敏 | 一种两用换热板 |
CN108859740A (zh) * | 2018-06-28 | 2018-11-23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冷却系统及电动汽车 |
CN210399237U (zh) * | 2019-06-28 | 2020-04-2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散热构件、散热器和空调器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09724A (zh) * | 2022-04-18 | 2022-08-1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外机降温的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78798B (zh) | 2022-07-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81525B (zh) | 高湿度环境中的自由冷却 | |
Shabgard et al. |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s and heat sinks: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pplications, analysis, and state of the art | |
JP5204220B2 (ja) | サーマル・キャパシタ・ユニットを利用した冷却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US9288932B2 (en) | Ground-based heat sink facilitating electronic system cooling | |
US10912229B1 (en) | Cooling system for high density racks with multi-function heat exchangers | |
EP3280233A1 (en) | Server rack heat sink system with combination of liquid cooling device and auxiliary heat sink device | |
US5655598A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atural heat transfer between mediums having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
CN113091345B (zh) | 一种变频空调发热芯片散热系统及散热方法 | |
CN112178798B (zh) | 空调室外机、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及装置 | |
DK3136033T3 (en) | Device for cooling a closed cabinet | |
JP2017015313A (ja) | 熱音響冷却装置 | |
US20230288147A1 (en) | Heat exchanger apparatus and cooling systems comprising heat exchanger apparatus | |
CN111526694B (zh) | 用于服务器机柜的液冷系统和服务器机柜 | |
JPWO2019146535A1 (ja) | 冷却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
Sbaity et al. | Study of annual performance and capacity of data center passive cooling mode | |
CN215832064U (zh) | 用于电控元件的散热装置、空调室外机 | |
CN112178799B (zh) | 空调室外机、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及装置 | |
CN214891554U (zh) |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 |
KR20130028616A (ko) | 수냉식 열교환 구조를 갖는 실외기 없는 냉,난방장치 | |
CN207132605U (zh) | 并网光伏空调散热系统 | |
CN112178797B (zh) | 空调室外机、用于调节空调室外机的方法及装置 | |
CN213847412U (zh) | 一种数据中心的循环冷却装置 | |
CN216557429U (zh) |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 |
CN207196768U (zh) | 一种数据中心余热利用及控制系统 | |
JP2004174963A (ja) | 均熱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