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74013B - 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及其搬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及其搬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74013B
CN112174013B CN202011039729.1A CN202011039729A CN112174013B CN 112174013 B CN112174013 B CN 112174013B CN 202011039729 A CN202011039729 A CN 202011039729A CN 112174013 B CN112174013 B CN 1121740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horizontally
plate
support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397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74013A (zh
Inventor
李宏龙
吴春寒
沈锋
郑为
薛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t Marin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t Marin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t Marin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tt Marin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3972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740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74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4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74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40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28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end stops, pivoting supporting members, sliding runners adjustable to load dimens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8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rubber springs ; with springs made of rubber and metal
    • F16F15/085Use of both rubber and metal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及其搬运方法,包括搬运框架、叶片搬运机构、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托举装置;在搬运框架内上下间隔设有四个叶片搬运机构,且在第一支柱的内侧面竖直焊接设有第一齿条,并在第二支柱的内侧面竖直焊接设有第二齿条,每一所述叶片搬运机构分别通过与对应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的啮合配合在搬运框架的内部做竖直上下运动;在第三支柱的内侧面相对于叶片搬运机构的水平位置处垂直设有托举装置,托举装置均朝对应叶片搬运机构的方向做水平纵向运动,并分别对对应叶片搬运机构进行托举支撑。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进行叶片的吊装作业,从而减小了对叶片面漆的损坏,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及其搬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搬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及其搬运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风电机组叶片长度较长,叶轮组装时尺寸较大,所以一般是将轮毂和叶片分开搬运至安装场地,再用链条分别绕接在叶片两端的相应位置,通过两台吊车的配合以及合适的吊具来进行叶片与轮毂的组装。但是叶片在搬运途中容易由于震动而折损;另外,通过链条绕接的方式来进行吊装作业,不仅效率不高,而且对叶片的面漆损坏较大,从而增加了成本。因此,以上问题亟需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及其搬运方法,结构简单,便于进行叶片的吊装作业,从而减小了对叶片面漆的损坏,降低了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搬运框架、叶片搬运机构、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托举装置;所述搬运框架为水平放置的中空长方体框架结构,且在其内部还上下平行依次间隔设有四个水平横向设置的叶片搬运机构;在四个所述叶片搬运机构的根部靠轮毂处前后两侧还竖直对称设有第一支柱,且两个所述第一支柱分别与所述搬运框架的前后两侧面共面设置,并整体成型;在四个所述叶片搬运机构的端部靠受力点处前后两侧还竖直对称设有第二支柱,且两个所述第二支柱分别与所述搬运框架的前后两侧面共面设置,并整体成型;在每一所述第二支柱的左右两侧还分别竖直间隔设有数个第三支柱,且每一所述第三支柱分别与所述搬运框架的前后两侧面共面设置,并整体成型;在每一所述第一支柱的内侧面还竖直贴合焊接设有第一齿条,且在每一所述第二支柱的内侧面还竖直贴合焊接设有第二齿条,每一所述第一齿条的齿面以及第二齿条的齿面均朝对应所述叶片搬运机构的方向设置,且每一所述叶片搬运机构分别通过与对应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的啮合配合在所述搬运框架的内部做竖直上下运动;在每一所述第三支柱的内侧面相对于每一所述叶片搬运机构的水平位置处还分别垂直设有托举装置,每一所述托举装置均朝对应所述叶片搬运机构的方向做水平纵向运动,并分别对对应所述叶片搬运机构进行托举支撑;
每一所述叶片搬运机构均包括叶片、第一吊装支架、第二吊装支架和数个环抱装置;每一所述叶片均水平横向设置,且在其根部靠轮毂处还水平套接设有第一吊装支架,并在其端部靠受力点处还水平套接设有第二吊装支架;每一所述第一吊装支架的下表面以及每一所述第二吊装支架的下表面均设于同一水平面,且每一所述叶片分别水平支承在对应所述第一吊装支架以及第二吊装支架内,通过第一吊装支架与对应第一齿条的啮合配合、以及第二吊装支架与对应第二齿条的啮合配合,每一所述叶片搬运机构分别在所述搬运框架的内部做竖直上下运动,再分别通过第一吊装支架以及第二吊装支架对最上面一个所述叶片搬运机构进行吊装搬运作业;在每一所述叶片上沿其长度方向还依次间隔水平套接设有数个环抱装置,每一所述环抱装置的设置位置均与对应所述托举装置的设置位置相对应,且每一所述叶片搬运机构分别通过环抱装置支承在所述搬运框架的对应托举装置上;
每一所述第一吊装支架均包括第一减震装置、第一螺纹杆、第一压板和锁紧螺母;每一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均水平设置,且在其上表面的四个直角处还竖直焊接设有第一螺纹杆,四个所述第一螺纹杆围成的四边形区域与对应所述叶片根部靠轮毂处的外表面区域相匹配,且每一所述叶片均水平放置在对应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上表面,并分别将其根部靠轮毂处放置在四个所述第一螺纹杆围成的四边形区域内;在每一所述叶片的上表面还水平设有第一压板,且每一所述第一压板的设置位置均与四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的设置位置相对应;每一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上端均竖直向上贯穿对应所述第一压板的上表面,且分别通过锁紧螺母锁紧固定,并将每一所述第一压板抵紧贴合在对应所述叶片的上表面。
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均包括第一减震框、第三压板、第一支撑杆、第一底板、第一减震弹簧、第一固定板和第三螺纹杆;每一所述第一减震框均为水平设置的中空长方体结构,且在其左右两侧偏上位置还水平对称焊接设有第一固定板,每一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均与对应所述第一减震框的上表面共面设置,且每一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下端均焊接在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表面的对应位置处;在靠轮毂一侧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下表面还前后对称竖直设有第三螺纹杆,且每一所述第三螺纹杆的设置位置均与对应所述第一螺纹杆的设置位置相对应;在每一所述第一减震框的内部中间位置还水平设有第三压板,每一所述第三压板均为与对应所述第一减震框内部相匹配的长方形结构,且其两端分别抵紧贴合在对应所述第一减震框的内侧壁上;在每一所述第三压板的上表面呈矩阵还均布间隔竖直设有数个第一减震弹簧,每一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上端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一减震框的内顶面固定连接,且其下端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三压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在每一所述第三压板的下表面四个直角处还竖直对称设有第一支撑杆,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均与对应所述第三压板固定连接,且其下端分别竖直向下延伸出对应所述第一减震框的下表面,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杆均与对应所述第一减震框上下滑动连接,且其下端分别与水平设置的对应所述第一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橡胶垫、第二橡胶垫和第一吊耳;在每一所述叶片与对应所述第一减震框的上表面之间还水平抵紧贴合设有第一橡胶垫,且每一所述第一橡胶垫的上表面均与对应所述叶片根部靠轮毂处的下表面区域相匹配;在每一所述叶片与对应所述第一压板的下表面之间还水平抵紧贴合设有第二橡胶垫,且每一所述第二橡胶垫的下表面均与对应所述叶片根部靠轮毂处的上表面区域相匹配;在每一所述第一压板的上表面还呈矩形竖直对称设有四个第一吊耳,且四个所述第一吊耳均设于四个所述第一螺纹杆围成的四边形区域内。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电机固定座、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和第一加强板;在每一所述第一减震框相对于对应第一齿条的两外侧面上还分别水平焊接设有第一电机固定座,且每一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座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一齿条互不干涉设置;在每一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座的下表面还竖直间隔设有数个用于支撑的第一加强板,且在其上表面靠对应第一齿条一侧还分别水平固定设有第一电机,每一所述第一电机分别通过第一齿轮与对应所述第一齿条啮合,且每一所述第一吊装支架分别带动对应叶片在所述搬运框架的内部做竖直上下运动。
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二吊装支架均包括第二减震装置、第二螺纹杆、第二压板和锁紧螺母;每一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均水平设置,且在其上表面的四个直角处还竖直焊接设有第二螺纹杆,四个所述第二螺纹杆围成的四边形区域与对应所述叶片端部靠受力点处的外表面区域相匹配,且每一所述叶片均水平放置在对应所述第二减震装置的上表面,并分别将其端部靠受力点处放置在四个所述第二螺纹杆围成的四边形区域内;在每一所述叶片的上表面还水平设有第二压板,且每一所述第二压板的设置位置均与四个所述第二螺纹杆的设置位置相对应;每一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上端均竖直向上贯穿对应所述第二压板的上表面,且分别通过锁紧螺母锁紧固定,并将每一所述第二压板抵紧贴合在对应所述叶片的上表面。
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均包括第二减震框、第四压板、第二支撑杆、第二底板、第二减震弹簧和第二固定板;每一所述第二减震框均为水平设置的中空长方体结构,且在其左右两侧偏上位置还水平对称焊接设有第二固定板,每一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均与对应所述第二减震框的上表面共面设置,且每一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下端均焊接在对应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表面的对应位置处;在每一所述第二减震框的内部中间位置还水平设有第四压板,每一所述第四压板均为与对应所述第二减震框内部相匹配的长方形结构,且其两端分别抵紧贴合在对应所述第二减震框的内侧壁上;在每一所述第四压板的上表面呈矩阵还均布间隔竖直设有数个第二减震弹簧,每一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上端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二减震框的内顶面固定连接,且其下端分别与对应所述第四压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在每一所述第四压板的下表面四个直角处还竖直对称设有第二支撑杆,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均与对应所述第四压板固定连接,且其下端分别竖直向下延伸出对应所述第二减震框的下表面,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杆均与对应所述第二减震框上下滑动连接,且其下端分别与水平设置的对应所述第二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第三橡胶垫、第四橡胶垫和第二吊耳;在每一所述叶片与对应所述第二减震框的上表面之间还水平抵紧贴合设有第三橡胶垫,且每一所述第三橡胶垫的上表面均与对应所述叶片端部靠受力点处的下表面区域相匹配;在每一所述叶片与对应所述第二压板的下表面之间还水平抵紧贴合设有第四橡胶垫,且每一所述第四橡胶垫的下表面均与对应所述叶片端部靠受力点处的上表面区域相匹配;在每一所述第二压板的上表面还呈矩形竖直对称设有四个第二吊耳,且四个所述第二吊耳均设于四个所述第二螺纹杆围成的四边形区域内。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电机固定座、第二电机、第二齿轮和第二加强板;在每一所述第二减震框相对于对应第二齿条的两外侧面上还分别水平焊接设有第二电机固定座,且每一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座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二齿条互不干涉设置;在每一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座的下表面还竖直间隔设有数个用于支撑的第二加强板,且在其上表面靠对应第二齿条一侧还分别水平固定设有第二电机,每一所述第二电机分别通过第二齿轮与对应所述第二齿条啮合,且每一所述第二吊装支架分别带动对应叶片在所述搬运框架的内部做竖直上下运动。
优选的,每一所述环抱装置均包括第三固定板、第四螺纹杆、第五压板、第六橡胶垫和第七橡胶垫;每一所述第三固定板均水平设置,且在其上表面的四个直角处还竖直焊接设有第四螺纹杆,相邻四个所述第四螺纹杆围成的四边形区域分别与对应所述叶片的相应支撑点处的外表面区域相匹配,且每一所述叶片均水平放置在对应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上表面,并分别将其相应支撑点处放置在相邻四个所述第四螺纹杆围成的对应四边形区域内;在每一所述叶片的上表面还水平设有第五压板,且每一所述第五压板的设置位置均与相邻四个所述第四螺纹杆的设置位置相对应;每一所述第四螺纹杆的上端分别竖直向上贯穿对应所述第五压板的上表面,且分别通过锁紧螺母锁紧固定,并将每一所述第五压板抵紧贴合在对应所述叶片的相应支撑点处的上表面;在每一所述叶片与对应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上表面之间还分别水平抵紧贴合设有第七橡胶垫,且每一所述第七橡胶垫的上表面均与对应所述叶片的相应支撑点处的下表面区域相匹配;在每一所述叶片与对应所述第五压板的下表面之间还分别水平抵紧贴合设有第六橡胶垫,且每一所述第六橡胶垫的下表面均与对应所述叶片的相应支撑点处的上表面区域相匹配。
优选的,每一所述托举装置均包括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固定座、第三齿轮、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齿条、第三加强板和第四加强板;在每一所述第三支柱的内侧面相对于对应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位置处还分别水平焊接设有第一支撑板,且在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还分别竖直间隔焊接设有数个用于支撑的第四加强板;在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还水平贴合滑动设有第二支撑板,且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朝对应所述第三固定板的方向水平往复滑动,并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下表面抵紧贴合,对对应所述第三固定板进行托举支撑;在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靠对应第三支柱一侧还水平嵌入开设有一凹槽,每一所述凹槽均不延伸出对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侧面,且在每一所述凹槽内还分别水平焊接设有第三齿条,每一所述第三齿条的设置方向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滑动方向相一致,且其齿面竖直向上设置,并不超出对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在每一所述第三齿条的正上方还水平设有第三电机固定座,每一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座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三支柱的内侧面焊接固定,且在其下表面靠对应第三固定板一侧还分别水平固定设有第三电机,每一所述第三电机分别通过第三齿轮与对应所述第三齿条啮合,通过第三齿轮和第三齿条的啮合配合,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水平移动至对应第三固定板的下表面,并对对应所述环抱装置进行托举支撑;在每一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座的上表面还分别水平设有数个用于支承的第三加强板,每一所述第三加强板均为L形结构,且其长边一侧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三支柱以及第三电机固定座的上表面焊接固定,每一所述第三加强板的短边一侧均竖直向下延伸至对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且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三齿轮互不干涉设置,并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二支撑板水平滑动连接,对对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下动作进行限位。
优选的,还包括轮毂和轮毂支撑装置;所述轮毂水平设置,且在其下表面还支承设有轮毂支撑装置;所述轮毂支撑装置包括第三支撑板、加强块、第三底板和第五橡胶垫;所述第三支撑板为水平设置的正六边形结构,且与轮毂和三个叶片组合吊装状态下的六个所述第三螺纹杆围成的六边形区域相匹配;在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上表面沿其边沿还依次间隔竖直开设有六个通孔,且每一所述通孔均与对应所述第三螺纹杆相匹配,每一所述通孔均垂直贯穿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下表面,且其设置位置分别与轮毂和三个叶片组合吊装状态下的六个所述第三螺纹杆的设置位置相对应;在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还水平贴合固定设有第五橡胶垫,所述第五橡胶垫为与所述轮毂下表面相匹配的圆形结构,且与每一所述通孔互不干涉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板的正下方还水平间隔设有圆形结构的第三底板,且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第三底板之间还水平固定设有加强块;所述支撑板通过通孔套接在轮毂和三个叶片组合吊装状态下的六个第三螺纹杆内,再通过螺栓锁紧固定,并将轮毂支撑装置与三个第一吊装支架螺接成一整体。
本发明的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的搬运方法,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一:首先将第一吊装支架和第二吊装支架分别安装在每一个叶片的根部靠轮毂处以及端部靠受力点处的相应位置,再将数个环抱装置分别安装在每一个叶片的相应支撑点处,并形成数个叶片搬运机构;
步骤二:然后将数个叶片搬运机构上下平行间隔放置在搬运框架内,使得每一个第一吊装支架上的第一齿轮分别与对应第一齿条啮合,每一个第二吊装支架上的第二齿轮分别与对应第二齿条啮合;
步骤三:在第三齿轮的带动下,每一个托举装置的第二支撑板分别水平伸出至对应第三固定板的下表面,并分别通过环抱装置对对应叶片进行托举支撑,便可通过搬运框架对叶片进行远距离搬运;
步骤四:当叶片和轮毂搬运至安装地点时,先通过第一吊装支架和第二吊装支架对最上面一个叶片搬运机构进行吊装搬运;然后最上面一层的托举装置的第二支撑板分别水平缩回,接着下一个叶片搬运机构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的啮合配合、以及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的啮合配合,在搬运框架内竖直上升至吊装搬运位置,再通过第一吊装支架和第二吊装支架进行吊装搬运,以此循环,直至所有叶片搬运机构均吊装搬运完毕;
步骤五:然后卸下每一个叶片上的环抱装置,将轮毂与三个叶片吊装定位进行组装,并形成水平放置的叶轮,再将轮毂支撑装置与三个第一吊装支架螺接成一整体,使得轮毂支承在轮毂支撑装置的第五橡胶垫上,最后再通过第一吊装支架以及第二吊装支架对叶轮进行吊装搬运作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四个叶片搬运机构上下平行间隔放置在搬运框架的内部,通过齿轮和齿条的啮合配合,叶片搬运机构在搬运框架内做竖直上下运动;使得下一层的叶片搬运机构可上升至起吊位置,从而便于吊钩起吊搬运;
(2)本发明在每一个叶片搬运机构的叶片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套接设有数个环抱装置,并将每一个环抱装置分别支承在搬运框架的对应托举装置上,从而对叶片搬运机构进行了有效支撑,提高了稳定性;
(3)本发明通过在吊装支架上设有吊耳,便于进行叶片的吊装作业,从而减小了对叶片面漆的损坏,降低了成本;
(4)本发明在搬运时,通过减震装置降低了震动对叶片的影响,从而避免了叶片的折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E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中C-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F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叶片搬运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第一吊装支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第一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第二吊装支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第二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8中环抱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中轮毂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俯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叶片与轮毂组装后的吊装搬运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轮毂支撑装置与第一吊装支架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搬运框架;2-叶片搬运机构;3-第一吊装支架;4-第二吊装支架;5-托举装置;6-环抱装置;7-叶片;8-轮毂;9-第一支柱;10-第二支柱;11-第三支柱;12-第一齿条;13-第二齿条;14-第一限位板;15-第二限位板;16-轮毂支撑装置;31-第一减震装置;32-第一螺纹杆;33-第一橡胶垫;34-第二橡胶垫;35-第一压板;36-锁紧螺母;37-第一吊耳;41-第二减震装置;42-第二螺纹杆;43-第三橡胶垫;44-第四橡胶垫;45-第二压板;46-第二吊耳;51-第三电机;52-第三电机固定座;53-第三齿轮;54-第一支撑板;55-第二支撑板;56-第三齿条;57-第三加强板;58-第四加强板;61-第三固定板;62-第四螺纹杆;63-第五压板;64-第六橡胶垫;65-第七橡胶垫;161-第三支撑板;162-加强块;163-第三底板;164-通孔;165-第五橡胶垫;311-第一减震框;312-第三压板;313-第一支撑杆;314-第一底板;315-第一减震弹簧;316-第一固定板;317-第三螺纹杆;318-第一电机固定座;319-第一电机;320-第一齿轮;321-第一加强板;411-第二减震框;412-第四压板;413-第二支撑杆;414-第二底板;415-第二减震弹簧;416-第二固定板;417-第二电机固定座;418-第二电机;419-第二齿轮;420-第二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的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包括搬运框架1、叶片搬运机构2、第一支柱9、第二支柱10、第三支柱11、第一齿条12、第二齿条13和托举装置5;具体结构如图1~7所示,搬运框架1为水平放置的中空长方体框架结构,且在其内部还上下平行依次间隔设有四个水平横向设置的叶片搬运机构2;在四个叶片搬运机构2的根部靠轮毂8处前后两侧还竖直对称设有第一支柱9,且两个第一支柱9分别与搬运框架1的前后两侧面共面设置,并整体成型;在四个叶片搬运机构2的端部靠受力点处前后两侧还竖直对称设有第二支柱10,且两个第二支柱10分别与搬运框架1的前后两侧面共面设置,并整体成型;在每一个第二支柱10的左右两侧还分别竖直间隔设有数个第三支柱11,且每一个第三支柱11分别与搬运框架1的前后两侧面共面设置,并整体成型;在每一个第一支柱9的内侧面还竖直贴合焊接设有第一齿条12,且在每一个第二支柱10的内侧面还竖直贴合焊接设有第二齿条13,每一个第一齿条12的齿面以及第二齿条13的齿面均朝对应叶片搬运机构2的方向设置,且每一个叶片搬运机构2分别通过与对应第一齿条12以及第二齿条13的啮合配合在搬运框架1的内部做竖直上下运动;在每一个第三支柱11的内侧面相对于每一个叶片搬运机构2的水平位置处还分别垂直设有托举装置5,每一个托举装置5均朝对应叶片搬运机构2的方向做水平纵向运动,并分别对对应叶片搬运机构2进行托举支撑;其中,在每一个第一齿条12的下端还水平设有第一限位板14,且每一个第一限位板14分别与对应第一支柱9的内侧面以及第一齿条12的下端面焊接固定,并对第一齿轮320进行下限位;在每一个第二齿条13的下端还水平设有第二限位板15,且每一个第二限位板15分别与对应第二支柱10的内侧面以及第二齿条13的下端面焊接固定,并对第二齿轮419进行下限位。
本发明中每一个叶片搬运机构2均包括叶片7、第一吊装支架3、第二吊装支架4和数个环抱装置6;如图8~13所示,每一个叶片7均水平横向设置,且在其根部靠轮毂8处还水平套接设有第一吊装支架3,并在其端部靠受力点处还水平套接设有第二吊装支架4;每一个第一吊装支架3的下表面以及每一个第二吊装支架4的下表面均设于同一水平面,且每一个叶片7分别水平支承在对应第一吊装支架3以及第二吊装支架4内;本发明通过第一吊装支架3与对应第一齿条12的啮合配合、以及第二吊装支架4与对应第二齿条13的啮合配合,每一个叶片搬运机构2分别在搬运框架1的内部做竖直上下运动,再分别通过第一吊装支架3以及第二吊装支架4对最上面一个叶片搬运机构2进行吊装搬运作业。
本发明中每一个第一吊装支架3均包括第一减震装置31、第一螺纹杆32、第一压板35和锁紧螺母36;如图8~10所示,每一个第一减震装置31均水平设置,且在其上表面的四个直角处还竖直焊接设有第一螺纹杆32,四个第一螺纹杆32围成的四边形区域与对应叶片7根部靠轮毂8处的外表面区域相匹配,且每一叶片7均水平放置在对应第一减震装置31的上表面,并分别将其根部靠轮毂8处放置在四个第一螺纹杆32围成的四边形区域内;
其中,每一个第一减震装置31均包括第一减震框311、第三压板312、第一支撑杆313、第一底板314、第一减震弹簧315、第一固定板316和第三螺纹杆317;如图9、图10所示,每一个第一减震框311均为水平设置的中空长方体结构,且在其左右两侧偏上位置还水平对称焊接设有第一固定板316,每一个第一固定板316的上表面均与对应第一减震框311的上表面共面设置,且每一个第一螺纹杆32的下端均焊接在对应第一固定板316上表面的对应位置处;在靠轮毂8一侧的第一固定板316下表面还前后对称竖直设有第三螺纹杆317,且每一个第三螺纹杆317的设置位置均与对应第一螺纹杆32的设置位置相对应;在每一个第一减震框311的内部中间位置还水平设有第三压板312,每一个第三压板312均为与对应第一减震框311内部相匹配的长方形结构,且其两端分别抵紧贴合在对应第一减震框311的内侧壁上;在每一个第三压板312的上表面呈矩阵还均布间隔竖直设有数个第一减震弹簧315,每一个第一减震弹簧315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第一减震框311的内顶面固定连接,且其下端分别与对应第三压板3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在每一个第三压板312的下表面四个直角处还竖直对称设有第一支撑杆313,每一个第一支撑杆313的上端均与对应第三压板312固定连接,且其下端分别竖直向下延伸出对应第一减震框311的下表面,每一个第一支撑杆313均与对应第一减震框311上下滑动连接,且其下端分别与水平设置的对应第一底板314上表面固定连接。本发明在搬运时,通过第一减震装置31降低了震动对叶片7的影响,从而避免了叶片7的折损。
如图8、图9所示,在每一个叶片7与对应第一减震框311的上表面之间还水平抵紧贴合设有第一橡胶垫33,且每一个第一橡胶垫33的上表面均与对应叶片7根部靠轮毂8处的下表面区域相匹配。
如图8~10所示,在每一个叶片7的上表面还水平设有第一压板35,且每一个第一压板35的设置位置均与四个第一螺纹杆32的设置位置相对应;每一第一螺纹杆32的上端均竖直向上贯穿对应第一压板35的上表面,且分别通过锁紧螺母36锁紧固定,并将每一个第一压板35抵紧贴合在对应叶片7的上表面。
如图8~10所示,在每一个叶片7与对应第一压板35的下表面之间还水平抵紧贴合设有第二橡胶垫34,且每一个第二橡胶垫34的下表面均与对应叶片7根部靠轮毂8处的上表面区域相匹配。
如图8~10所示,在每一个第一压板35的上表面还呈矩形竖直对称设有四个第一吊耳37,且四个第一吊耳37均设于四个第一螺纹杆32围成的四边形区域内。通过在第一吊装支架3上设有第一吊耳37,便于进行叶片7的吊装作业,从而减小了对叶片7面漆的损坏,降低了成本。
如图2、图3所示,在每一个第一减震框311相对于对应第一齿条12的两外侧面上还分别水平焊接设有第一电机固定座318,且每一个第一电机固定座318分别与对应第一齿条12互不干涉设置;在每一个第一电机固定座318的下表面还竖直间隔设有数个用于支撑的第一加强板321,且在其上表面靠对应第一齿条12一侧还分别水平固定设有第一电机319,每一个第一电机319分别通过第一齿轮320与对应第一齿条12啮合,且每一第一吊装支架3分别带动对应叶片7在搬运框架1的内部做竖直上下运动。
本发明中每一个第二吊装支架4均包括第二减震装置41、第二螺纹杆42、第二压板45和锁紧螺母36;如图8、图11、图12所示,每一个第二减震装置41均水平设置,且在其上表面的四个直角处还竖直焊接设有第二螺纹杆42,四个第二螺纹杆42围成的四边形区域与对应叶片7端部靠受力点处的外表面区域相匹配,且每一个叶片7均水平放置在对应第二减震装置41的上表面,并分别将其端部靠受力点处放置在四个第二螺纹杆42围成的四边形区域内;
其中,每一个第二减震装置41均包括第二减震框411、第四压板412、第二支撑杆413、第二底板414、第二减震弹簧415和第二固定板416;如图11、图12所示,每一个第二减震框411均为水平设置的中空长方体结构,且在其左右两侧偏上位置还水平对称焊接设有第二固定板416,每一个第二固定板416的上表面均与对应第二减震框411的上表面共面设置,且每一个第二螺纹杆42的下端均焊接在对应第二固定板416上表面的对应位置处;在每一个第二减震框411的内部中间位置还水平设有第四压板412,每一个第四压板412均为与对应第二减震框411内部相匹配的长方形结构,且其两端分别抵紧贴合在对应第二减震框411的内侧壁上;在每一个第四压板412的上表面呈矩阵还均布间隔竖直设有数个第二减震弹簧415,每一个第二减震弹簧415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第二减震框411的内顶面固定连接,且其下端分别与对应第四压板4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在每一个第四压板412的下表面四个直角处还竖直对称设有第二支撑杆413,每一个第二支撑杆413的上端均与对应第四压板412固定连接,且其下端分别竖直向下延伸出对应第二减震框411的下表面,每一个第二支撑杆413均与对应第二减震框411上下滑动连接,且其下端分别与水平设置的对应第二底板414上表面固定连接。本发明在搬运时,通过第二减震装置41降低了震动对叶片7的影响,从而避免了叶片7的折损。
如图8、图11所示,在每一个叶片7与对应第二减震框411的上表面之间还水平抵紧贴合设有第三橡胶垫43,且每一个第三橡胶垫43的上表面均与对应叶片7端部靠受力点处的下表面区域相匹配。
如图8、图11所示,在每一个叶片7的上表面还水平设有第二压板45,且每一个第二压板45的设置位置均与四个第二螺纹杆42的设置位置相对应;每一个第二螺纹杆42的上端均竖直向上贯穿对应第二压板45的上表面,且分别通过锁紧螺母36锁紧固定,并将每一个第二压板45抵紧贴合在对应叶片7的上表面。
如图8、图11所示,在每一个叶片7与对应第二压板45的下表面之间还水平抵紧贴合设有第四橡胶垫44,且每一个第四橡胶垫44的下表面均与对应叶片7端部靠受力点处的上表面区域相匹配。
如图8、图11所示,在每一个第二压板45的上表面还呈矩形竖直对称设有四个第二吊耳46,且四个第二吊耳46均设于四个第二螺纹杆42围成的四边形区域内。通过在第二吊装支架4上设有第二吊耳46,便于进行叶片7的吊装作业,从而减小了对叶片7面漆的损坏,降低了成本。
如图4、图5所示,在每一个第二减震框411相对于对应第二齿条13的两外侧面上还分别水平焊接设有第二电机固定座417,且每一个第二电机固定座417分别与对应第二齿条13互不干涉设置;在每一个第二电机固定座417的下表面还竖直间隔设有数个用于支撑的第二加强板420,且在其上表面靠对应第二齿条13一侧还分别水平固定设有第二电机418,每一个第二电机418分别通过第二齿轮419与对应第二齿条13啮合,且每一个第二吊装支架4分别带动对应叶片7在搬运框架1的内部做竖直上下运动。
本发明在每一个叶片7上沿其长度方向还依次间隔水平套接设有数个环抱装置6,如图6、图7所示,每一个环抱装置6的设置位置均与对应托举装置的设置位置相对应,且每一个叶片搬运机构2分别通过环抱装置6支承在搬运框架1的对应托举装置5上;其中,每一个环抱装置6均包括第三固定板61、第四螺纹杆62、第五压板63、第六橡胶垫64和第七橡胶垫65;如图8、图13所示,每一个第三固定板61均水平设置,且在其上表面的四个直角处还竖直焊接设有第四螺纹杆62,相邻四个第四螺纹杆62围成的四边形区域分别与对应叶片7的相应支撑点处的外表面区域相匹配,且每一个叶片7均水平放置在对应第三固定板61的上表面,并分别将其相应支撑点处放置在相邻四个第四螺纹杆62围成的对应四边形区域内;在每一个叶片7的上表面还水平设有第五压板63,且每一个第五压板63的设置位置均与相邻四个第四螺纹杆62的设置位置相对应;每一个第四螺纹杆62的上端分别竖直向上贯穿对应第五压板63的上表面,且分别通过锁紧螺母36锁紧固定,并将每一个第五压板63抵紧贴合在对应所述叶片7的相应支撑点处的上表面;
如图8、图13所示,在每一个叶片7与对应第三固定板61的上表面之间还分别水平抵紧贴合设有第七橡胶垫65,且每一个第七橡胶垫65的上表面均与对应叶片7的相应支撑点处的下表面区域相匹配;在每一个叶片7与对应第五压板63的下表面之间还分别水平抵紧贴合设有第六橡胶垫64,且每一个第六橡胶垫64的下表面均与对应叶片7的相应支撑点处的上表面区域相匹配。
本发明中每一个托举装置5均包括第三电机51、第三电机固定座52、第三齿轮53、第一支撑板54、第二支撑板55、第三齿条56、第三加强板57和第四加强板58;如图6、图7所示,在每一个第三支柱11的内侧面相对于对应第三固定板61的位置处还分别水平焊接设有第一支撑板54,且在每一个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还分别竖直间隔焊接设有数个用于支撑的第四加强板58;在每一个第一支撑板54的上表面还水平贴合滑动设有第二支撑板55,且每一个第二支撑板55分别朝对应第三固定板61的方向水平往复滑动,并分别与对应第三固定板61的下表面抵紧贴合,对对应第三固定板61进行托举支撑;在每一个第二支撑板55的上表面靠对应第三支柱11一侧还水平嵌入开设有一凹槽,每一个凹槽均不延伸出对应第二支撑板55的外侧面,且在每一个凹槽内还分别水平焊接设有第三齿条56,每一个第三齿条56的设置方向分别与对应第二支撑板55的滑动方向相一致,且其齿面竖直向上设置,并不超出对应第二支撑板55的上表面;其中,第三齿条56嵌入设于对应第二支撑板55内,且不延伸出对应第二支撑板55,从而便于对第二支撑板55的水平移动进行限位。
如图6、图7所示,在每一个第三齿条56的正上方还水平设有第三电机固定座52,每一个第三电机固定座52分别与对应第三支柱11的内侧面焊接固定,且在其下表面靠对应第三固定板61一侧还分别水平固定设有第三电机51,每一个第三电机51分别通过第三齿轮53与对应第三齿条56啮合,通过第三齿轮53和第三齿条56的啮合配合,每一个第二支撑板55分别水平移动至对应第三固定板61的下表面,并对对应环抱装置6进行托举支撑;
如图6、图7所示,在每一个第三电机固定座52的上表面还分别水平设有数个用于支承的第三加强板57,每一个第三加强板57均为L形结构,且其长边一侧分别与对应第三支柱11以及第三电机固定座52的上表面焊接固定,每一个第三加强板57的短边一侧均竖直向下延伸至对应第二支撑板55的上表面,且分别与对应第三齿轮53互不干涉设置,并分别与对应第二支撑板55水平滑动连接,对对应第二支撑板55的上下动作进行限位,从而避免了因叶片搬运机构2过重,第二支撑板55侧翻的现象发生。
本发明中轮毂8水平设置,且在其下表面还支承设有轮毂支撑装置16;其中,轮毂支撑装置16包括第三支撑板161、加强块162、第三底板163和第五橡胶垫165;如图14~17所示,第三支撑板161为水平设置的正六边形结构,且与轮毂8和三个叶片7组合吊装状态下的六个第三螺纹杆317围成的六边形区域相匹配;在第三支撑板161的上表面沿其边沿还依次间隔竖直开设有六个通孔164,且每一个通孔164均与对应第三螺纹杆317相匹配,每一个通孔164均垂直贯穿第三支撑板161的下表面,且其设置位置分别与轮毂8和三个叶片7组合吊装状态下的六个第三螺纹杆317的设置位置相对应;
如图14~17所示,在第三支撑板161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还水平贴合固定设有第五橡胶垫165,第五橡胶垫165为与轮毂8下表面相匹配的圆形结构,且与每一个通孔164互不干涉设置;在第三支撑板161的正下方还水平间隔设有圆形结构的第三底板163,且在第三支撑板161与第三底板163之间还水平固定设有加强块162;本发明支撑板通过通孔164套接在轮毂8和三个叶片7组合吊装状态下的六个第三螺纹杆317内,再通过螺栓锁紧固定,使得轮毂支撑装置16与三个第一吊装支架3螺接成一整体,从而便于将轮毂8支承在轮毂支撑装置16的第五橡胶垫165上。
本发明的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的搬运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一:首先将第一吊装支架3和第二吊装支架4分别安装在每一个叶片7的根部靠轮毂8处以及端部靠受力点处的相应位置,再将数个环抱装置6分别安装在每一个叶片7的相应支撑点处,并形成数个叶片搬运机构2;
步骤二:然后将数个叶片搬运机构2上下平行间隔放置在搬运框架1内,使得每一个第一吊装支架3上的第一齿轮320分别与对应第一齿条12啮合,每一个第二吊装支架4上的第二齿轮419分别与对应第二齿条13啮合;
步骤三:在第三齿轮53的带动下,每一个托举装置5的第二支撑板55分别水平伸出至对应第三固定板61的下表面,并分别通过环抱装置6对对应叶片7进行托举支撑,便可通过搬运框架1对叶片7进行远距离搬运;
步骤四:当叶片7和轮毂8搬运至安装地点时,先通过第一吊装支架3和第二吊装支架4对最上面一个叶片搬运机构2进行吊装搬运;然后最上面一层的托举装置5的第二支撑板55分别水平缩回,接着下一个叶片搬运机构2通过第一齿轮320与第一齿条12的啮合配合、以及第二齿轮419与第二齿条13的啮合配合,在搬运框架1内竖直上升至吊装搬运位置,再通过第一吊装支架3和第二吊装支架4进行吊装搬运,以此循环,直至所有叶片搬运机构2均吊装搬运完毕;
步骤五:然后卸下每一个叶片7上的环抱装置6,将轮毂8与三个叶片7吊装定位进行组装,并形成水平放置的叶轮,再将轮毂支撑装置16与三个第一吊装支架3螺接成一整体,使得轮毂8支承在轮毂支撑装置16的第五橡胶垫165上,最后再通过第一吊装支架3以及第二吊装支架4对叶轮进行吊装搬运作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四个叶片搬运机构2上下平行间隔放置在搬运框架1的内部,通过齿轮和齿条的啮合配合,叶片搬运机构2在搬运框架1内做竖直上下运动;使得下一层的叶片搬运机构2可上升至起吊位置,从而便于吊钩起吊搬运;
(2)本发明在每一个叶片搬运机构2的叶片7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套接设有数个环抱装置6,并将每一个环抱装置6分别支承在搬运框架1的对应托举装置5上,从而对叶片搬运机构2进行了有效支撑,提高了稳定性;
(3)本发明通过在吊装支架上设有吊耳,便于进行叶片7的吊装作业,从而减小了对叶片7面漆的损坏,降低了成本;
(4)本发明在搬运时,通过减震装置降低了震动对叶片7的影响,从而避免了叶片7的折损。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技术要求书中。

Claims (12)

1.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搬运框架、叶片搬运机构、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托举装置;所述搬运框架为水平放置的中空长方体框架结构,且在其内部还上下平行依次间隔设有四个水平横向设置的叶片搬运机构;在四个所述叶片搬运机构的根部靠轮毂处前后两侧还竖直对称设有第一支柱,且两个所述第一支柱分别与所述搬运框架的前后两侧面共面设置,并整体成型;在四个所述叶片搬运机构的端部靠受力点处前后两侧还竖直对称设有第二支柱,且两个所述第二支柱分别与所述搬运框架的前后两侧面共面设置,并整体成型;在每一所述第二支柱的左右两侧还分别竖直间隔设有数个第三支柱,且每一所述第三支柱分别与所述搬运框架的前后两侧面共面设置,并整体成型;在每一所述第一支柱的内侧面还竖直贴合焊接设有第一齿条,且在每一所述第二支柱的内侧面还竖直贴合焊接设有第二齿条,每一所述第一齿条的齿面以及第二齿条的齿面均朝对应所述叶片搬运机构的方向设置,且每一所述叶片搬运机构分别通过与对应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的啮合配合在所述搬运框架的内部做竖直上下运动;在每一所述第三支柱的内侧面相对于每一所述叶片搬运机构的水平位置处还分别垂直设有托举装置,每一所述托举装置均朝对应所述叶片搬运机构的方向做水平纵向运动,并分别对对应所述叶片搬运机构进行托举支撑;
每一所述叶片搬运机构均包括叶片、第一吊装支架、第二吊装支架和数个环抱装置;每一所述叶片均水平横向设置,且在其根部靠轮毂处还水平套接设有第一吊装支架,并在其端部靠受力点处还水平套接设有第二吊装支架;每一所述第一吊装支架的下表面以及每一所述第二吊装支架的下表面均设于同一水平面,且每一所述叶片分别水平支承在对应所述第一吊装支架以及第二吊装支架内,通过第一吊装支架与对应第一齿条的啮合配合、以及第二吊装支架与对应第二齿条的啮合配合,每一所述叶片搬运机构分别在所述搬运框架的内部做竖直上下运动,再分别通过第一吊装支架以及第二吊装支架对最上面一个所述叶片搬运机构进行吊装搬运作业;在每一所述叶片上沿其长度方向还依次间隔水平套接设有数个环抱装置,每一所述环抱装置的设置位置均与对应所述托举装置的设置位置相对应,且每一所述叶片搬运机构分别通过环抱装置支承在所述搬运框架的对应托举装置上;
每一所述第一吊装支架均包括第一减震装置、第一螺纹杆、第一压板和锁紧螺母;每一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均水平设置,且在其上表面的四个直角处还竖直焊接设有第一螺纹杆,四个所述第一螺纹杆围成的四边形区域与对应所述叶片根部靠轮毂处的外表面区域相匹配,且每一所述叶片均水平放置在对应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上表面,并分别将其根部靠轮毂处放置在四个所述第一螺纹杆围成的四边形区域内;在每一所述叶片的上表面还水平设有第一压板,且每一所述第一压板的设置位置均与四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的设置位置相对应;每一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上端均竖直向上贯穿对应所述第一压板的上表面,且分别通过锁紧螺母锁紧固定,并将每一所述第一压板抵紧贴合在对应所述叶片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均包括第一减震框、第三压板、第一支撑杆、第一底板、第一减震弹簧、第一固定板和第三螺纹杆;每一所述第一减震框均为水平设置的中空长方体结构,且在其左右两侧偏上位置还水平对称焊接设有第一固定板,每一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均与对应所述第一减震框的上表面共面设置,且每一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下端均焊接在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表面的对应位置处;在靠轮毂一侧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下表面还前后对称竖直设有第三螺纹杆,且每一所述第三螺纹杆的设置位置均与对应所述第一螺纹杆的设置位置相对应;在每一所述第一减震框的内部中间位置还水平设有第三压板,每一所述第三压板均为与对应所述第一减震框内部相匹配的长方形结构,且其两端分别抵紧贴合在对应所述第一减震框的内侧壁上;在每一所述第三压板的上表面呈矩阵还均布间隔竖直设有数个第一减震弹簧,每一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上端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一减震框的内顶面固定连接,且其下端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三压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在每一所述第三压板的下表面四个直角处还竖直对称设有第一支撑杆,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均与对应所述第三压板固定连接,且其下端分别竖直向下延伸出对应所述第一减震框的下表面,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杆均与对应所述第一减震框上下滑动连接,且其下端分别与水平设置的对应所述第一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橡胶垫、第二橡胶垫和第一吊耳;在每一所述叶片与对应所述第一减震框的上表面之间还水平抵紧贴合设有第一橡胶垫,且每一所述第一橡胶垫的上表面均与对应所述叶片根部靠轮毂处的下表面区域相匹配;在每一所述叶片与对应所述第一压板的下表面之间还水平抵紧贴合设有第二橡胶垫,且每一所述第二橡胶垫的下表面均与对应所述叶片根部靠轮毂处的上表面区域相匹配;在每一所述第一压板的上表面还呈矩形竖直对称设有四个第一吊耳,且四个所述第一吊耳均设于四个所述第一螺纹杆围成的四边形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机固定座、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和第一加强板;在每一所述第一减震框相对于对应第一齿条的两外侧面上还分别水平焊接设有第一电机固定座,且每一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座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一齿条互不干涉设置;在每一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座的下表面还竖直间隔设有数个用于支撑的第一加强板,且在其上表面靠对应第一齿条一侧还分别水平固定设有第一电机,每一所述第一电机分别通过第一齿轮与对应所述第一齿条啮合,且每一所述第一吊装支架分别带动对应叶片在所述搬运框架的内部做竖直上下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吊装支架均包括第二减震装置、第二螺纹杆、第二压板和锁紧螺母;每一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均水平设置,且在其上表面的四个直角处还竖直焊接设有第二螺纹杆,四个所述第二螺纹杆围成的四边形区域与对应所述叶片端部靠受力点处的外表面区域相匹配,且每一所述叶片均水平放置在对应所述第二减震装置的上表面,并分别将其端部靠受力点处放置在四个所述第二螺纹杆围成的四边形区域内;在每一所述叶片的上表面还水平设有第二压板,且每一所述第二压板的设置位置均与四个所述第二螺纹杆的设置位置相对应;每一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上端均竖直向上贯穿对应所述第二压板的上表面,且分别通过锁紧螺母锁紧固定,并将每一所述第二压板抵紧贴合在对应所述叶片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均包括第二减震框、第四压板、第二支撑杆、第二底板、第二减震弹簧和第二固定板;每一所述第二减震框均为水平设置的中空长方体结构,且在其左右两侧偏上位置还水平对称焊接设有第二固定板,每一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均与对应所述第二减震框的上表面共面设置,且每一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下端均焊接在对应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表面的对应位置处;在每一所述第二减震框的内部中间位置还水平设有第四压板,每一所述第四压板均为与对应所述第二减震框内部相匹配的长方形结构,且其两端分别抵紧贴合在对应所述第二减震框的内侧壁上;在每一所述第四压板的上表面呈矩阵还均布间隔竖直设有数个第二减震弹簧,每一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上端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二减震框的内顶面固定连接,且其下端分别与对应所述第四压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在每一所述第四压板的下表面四个直角处还竖直对称设有第二支撑杆,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均与对应所述第四压板固定连接,且其下端分别竖直向下延伸出对应所述第二减震框的下表面,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杆均与对应所述第二减震框上下滑动连接,且其下端分别与水平设置的对应所述第二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橡胶垫、第四橡胶垫和第二吊耳;在每一所述叶片与对应所述第二减震框的上表面之间还水平抵紧贴合设有第三橡胶垫,且每一所述第三橡胶垫的上表面均与对应所述叶片端部靠受力点处的下表面区域相匹配;在每一所述叶片与对应所述第二压板的下表面之间还水平抵紧贴合设有第四橡胶垫,且每一所述第四橡胶垫的下表面均与对应所述叶片端部靠受力点处的上表面区域相匹配;在每一所述第二压板的上表面还呈矩形竖直对称设有四个第二吊耳,且四个所述第二吊耳均设于四个所述第二螺纹杆围成的四边形区域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机固定座、第二电机、第二齿轮和第二加强板;在每一所述第二减震框相对于对应第二齿条的两外侧面上还分别水平焊接设有第二电机固定座,且每一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座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二齿条互不干涉设置;在每一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座的下表面还竖直间隔设有数个用于支撑的第二加强板,且在其上表面靠对应第二齿条一侧还分别水平固定设有第二电机,每一所述第二电机分别通过第二齿轮与对应所述第二齿条啮合,且每一所述第二吊装支架分别带动对应叶片在所述搬运框架的内部做竖直上下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环抱装置均包括第三固定板、第四螺纹杆、第五压板、第六橡胶垫和第七橡胶垫;每一所述第三固定板均水平设置,且在其上表面的四个直角处还竖直焊接设有第四螺纹杆,相邻四个所述第四螺纹杆围成的四边形区域分别与对应所述叶片的相应支撑点处的外表面区域相匹配,且每一所述叶片均水平放置在对应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上表面,并分别将其相应支撑点处放置在相邻四个所述第四螺纹杆围成的对应四边形区域内;在每一所述叶片的上表面还水平设有第五压板,且每一所述第五压板的设置位置均与相邻四个所述第四螺纹杆的设置位置相对应;每一所述第四螺纹杆的上端分别竖直向上贯穿对应所述第五压板的上表面,且分别通过锁紧螺母锁紧固定,并将每一所述第五压板抵紧贴合在对应所述叶片的相应支撑点处的上表面;在每一所述叶片与对应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上表面之间还分别水平抵紧贴合设有第七橡胶垫,且每一所述第七橡胶垫的上表面均与对应所述叶片的相应支撑点处的下表面区域相匹配;在每一所述叶片与对应所述第五压板的下表面之间还分别水平抵紧贴合设有第六橡胶垫,且每一所述第六橡胶垫的下表面均与对应所述叶片的相应支撑点处的上表面区域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托举装置均包括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固定座、第三齿轮、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齿条、第三加强板和第四加强板;在每一所述第三支柱的内侧面相对于对应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位置处还分别水平焊接设有第一支撑板,且在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还分别竖直间隔焊接设有数个用于支撑的第四加强板;在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还水平贴合滑动设有第二支撑板,且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朝对应所述第三固定板的方向水平往复滑动,并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下表面抵紧贴合,对对应所述第三固定板进行托举支撑;在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靠对应第三支柱一侧还水平嵌入开设有一凹槽,每一所述凹槽均不延伸出对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侧面,且在每一所述凹槽内还分别水平焊接设有第三齿条,每一所述第三齿条的设置方向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滑动方向相一致,且其齿面竖直向上设置,并不超出对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在每一所述第三齿条的正上方还水平设有第三电机固定座,每一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座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三支柱的内侧面焊接固定,且在其下表面靠对应第三固定板一侧还分别水平固定设有第三电机,每一所述第三电机分别通过第三齿轮与对应所述第三齿条啮合,通过第三齿轮和第三齿条的啮合配合,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水平移动至对应第三固定板的下表面,并对对应所述环抱装置进行托举支撑;在每一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座的上表面还分别水平设有数个用于支承的第三加强板,每一所述第三加强板均为L形结构,且其长边一侧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三支柱以及第三电机固定座的上表面焊接固定,每一所述第三加强板的短边一侧均竖直向下延伸至对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且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三齿轮互不干涉设置,并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二支撑板水平滑动连接,对对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下动作进行限位。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轮毂和轮毂支撑装置;所述轮毂水平设置,且在其下表面还支承设有轮毂支撑装置;所述轮毂支撑装置包括第三支撑板、加强块、第三底板和第五橡胶垫;所述第三支撑板为水平设置的正六边形结构,且与轮毂和三个叶片组合吊装状态下的六个所述第三螺纹杆围成的六边形区域相匹配;在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上表面沿其边沿还依次间隔竖直开设有六个通孔,且每一所述通孔均与对应所述第三螺纹杆相匹配,每一所述通孔均垂直贯穿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下表面,且其设置位置分别与轮毂和三个叶片组合吊装状态下的六个所述第三螺纹杆的设置位置相对应;在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还水平贴合固定设有第五橡胶垫,所述第五橡胶垫为与所述轮毂下表面相匹配的圆形结构,且与每一所述通孔互不干涉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板的正下方还水平间隔设有圆形结构的第三底板,且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第三底板之间还水平固定设有加强块;所述支撑板通过通孔套接在轮毂和三个叶片组合吊装状态下的六个第三螺纹杆内,再通过螺栓锁紧固定,并将轮毂支撑装置与三个第一吊装支架螺接成一整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的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一:首先将第一吊装支架和第二吊装支架分别安装在每一个叶片的根部靠轮毂处以及端部靠受力点处的相应位置,再将数个环抱装置分别安装在每一个叶片的相应支撑点处,并形成数个叶片搬运机构;
步骤二:然后将数个叶片搬运机构上下平行间隔放置在搬运框架内,使得每一个第一吊装支架上的第一齿轮分别与对应第一齿条啮合,每一个第二吊装支架上的第二齿轮分别与对应第二齿条啮合;
步骤三:在第三齿轮的带动下,每一个托举装置的第二支撑板分别水平伸出至对应第三固定板的下表面,并分别通过环抱装置对对应叶片进行托举支撑,便可通过搬运框架对叶片进行远距离搬运;
步骤四:当叶片和轮毂搬运至安装地点时,先通过第一吊装支架和第二吊装支架对最上面一个叶片搬运机构进行吊装搬运;然后最上面一层的托举装置的第二支撑板分别水平缩回,接着下一个叶片搬运机构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的啮合配合、以及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的啮合配合,在搬运框架内竖直上升至吊装搬运位置,再通过第一吊装支架和第二吊装支架进行吊装搬运,以此循环,直至所有叶片搬运机构均吊装搬运完毕;
步骤五:然后卸下每一个叶片上的环抱装置,将轮毂与三个叶片吊装定位进行组装,并形成水平放置的叶轮,再将轮毂支撑装置与三个第一吊装支架螺接成一整体,使得轮毂支承在轮毂支撑装置的第五橡胶垫上,最后再通过第一吊装支架以及第二吊装支架对叶轮进行吊装搬运作业。
CN202011039729.1A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及其搬运方法 Active CN1121740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9729.1A CN112174013B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及其搬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9729.1A CN112174013B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及其搬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4013A CN112174013A (zh) 2021-01-05
CN112174013B true CN112174013B (zh) 2022-03-01

Family

ID=73944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39729.1A Active CN112174013B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及其搬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740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7392A (zh) * 2021-01-22 2021-06-04 江苏皋广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的搬运装置及其搬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25582B1 (en) * 2006-11-23 2010-06-2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mounting of wind turbine blades
CN202625655U (zh) * 2012-05-15 2012-12-26 北京万桥兴业机械有限公司 塔筒搬运机
CN104229675B (zh) * 2014-09-26 2017-04-19 徐州华恒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 防坠机构及应用其的液压式升降装置
CN106870256A (zh) * 2017-04-17 2017-06-20 张希文 塔式升降流水动力水轮发电站
CN108584768B (zh) * 2018-03-23 2019-11-26 睢宁县尚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现代消防用货运推车
CN210885095U (zh) * 2019-07-10 2020-06-30 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角板吊装搬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4013A (zh)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74013B (zh) 一种叶轮用的搬运装置及其搬运方法
CN207142045U (zh) 超重超长大平面物件自动仓储装置
CN211310677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升降机
CN217620482U (zh) 一种铝合金箱体侧门安装工作台
CN215795054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通用托架
CN209903151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机电维修抬升架
CN210853393U (zh) 一种船舶电气屏装载运输装置
CN112897392A (zh) 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的搬运装置及其搬运方法
CN210594996U (zh) 一种汽车底盘自动焊接用升降装置
CN209685233U (zh) 一种基于plc控制器的升降平台
CN219504756U (zh) 一种cnc机床检修伸缩平台
CN219730447U (zh) 一种便捷移动的升降装置
CN116053995B (zh) 一种变电站巡视维护辅助系统
CN218114055U (zh) 一种链条机用顶升装置
CN216659953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搬运车
CN215470890U (zh) 一种多功能模具装配桌
CN219203333U (zh) 电池架
CN216235888U (zh) 一种托盘码垛车的双层托盘装置
CN216302429U (zh) 一种可多向运输的多功能升降地滚台
CN216235849U (zh) 一种机电工程维修用升降平台
CN217838005U (zh) 一种模块式框架安全连续升降机
CN211943269U (zh) 一种用于紧固贮气筒的支架结构
CN217719823U (zh) 电动车后背式电池包可便捷拆装的支架
CN219485667U (zh) 一种机加件的存放架
CN212763246U (zh) 一种高效侧板组装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Group 9, Gangcheng village, Changsha Town, Rudong Coun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400

Patentee after: ZTT MARINE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26009 No.5 Zhongtian Road, Nant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TT MARINE ENGINEERING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