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72567A - 一种充电桩散热通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桩散热通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72567A
CN112172567A CN202011275629.9A CN202011275629A CN112172567A CN 112172567 A CN112172567 A CN 112172567A CN 202011275629 A CN202011275629 A CN 202011275629A CN 112172567 A CN112172567 A CN 1121725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vent hole
heat dissipation
air outlet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756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72567B (zh
Inventor
曹金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Gno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Gno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Gno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Gno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7562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725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72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2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72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25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02Cooling of charging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充电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充电桩散热通风系统,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封闭盖;所述主体内通过安装板一与安装板二安装电气元件;所述主体内固定安装有散热盒;所述散热盒内安装有换热管一与换热管二;所述主体的侧壁内开设有通气孔一与通气孔二;所述主体内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内进风管与出风管;所述内进风管上安装有风扇一;所述主体的侧壁内开设有通气孔三与通气孔四;所述主体上相对的两个外侧面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外出风口一与外出风口二;所述通气孔四中固定安装有风扇二,且风扇二正对外出风口二;本发明散热效果好,且能提高充电桩的内外隔绝效果,避免外界水汽、灰尘进入充电桩内部。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桩散热通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充电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充电桩散热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依电力为动力源,依靠电动机取代燃油发动机的新能源洗车,不仅能够实现零排放,低噪音,无污染,并且可以大量节省日益枯竭的石油能源。随着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应用,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热点与必然趋势。而要使新能源汽车真正的运行发展起来,还需要大力开发建造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而目前现有的充电桩一般采用自然通风散热,或者局部机械散热,这种散热方式容易产生涡流、回流,这会使得散热效率不高,进一步使得电路元件的寿命降低,安全性降低。同时,使用传统的通气孔,虽然可以起到透气、降温的功能,但是外界的灰尘、水汽以及昆虫等容易进入到充电桩内部,充电桩长期运行时,容易导致充电桩内部灰尘积聚,引起充电桩内的元器件的使用寿命缩短、发生短路等问题,使充电桩不能正常工作。
现有技术中也存在部分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CN201921159082.9的中国专利,包括充电桩主体,所述充电桩主体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风力散热排扇结构、带照明电力设备放置架结构、温度湿度调节系统以及多功能通风网板结构,该方案中能够保证充电桩中的热量及时散发到外界环境中,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充电桩的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外界的灰尘、水汽以及昆虫等依旧可以轻松接入到充电桩内部,长期积累后容易导致充电桩频繁出现故障,使充电桩不能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升充电桩内部热量的散发效果,同时保证充电桩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隔绝,提升充电桩内外的密封性,尽可能杜绝外界环境中的水汽、灰尘、昆虫等杂质进入到充电桩内部,本发明提出一种充电桩散热通风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充电桩散热通风系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侧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封闭盖;所述封闭盖与主体接触处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所述主体内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一与安装板二;所述安装板二位于安装板一的上方;所述安装板一与安装板二上固定安装有电气元件;所述电气元件中包括控制器,控制主体内的其他电气元件运转;所述主体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放置架一与放置架二;所述放置架一上固定放置有充电枪;所述充电枪通过电缆与主体内的电气元件相连接;所述电缆卷绕后挂在放置架二上;所述主体内固定安装有散热盒;所述散热盒位于主体内的上方,且不与电气元件接触;所述散热盒与封闭盖之间存在空隙;所述封闭盖与安装板一之间存在空隙;所述封闭盖与安装板二之间存在空隙;所述散热盒内固定安装有换热管一与换热管二;所述换热管一与换热管二在散热盒中交替布置;所述散热盒中填充有导热液;所述主体的侧壁内开设有通气孔一与通气孔二;所述通气孔一与通气孔二分别位于散热盒的两端;所述通气孔一与通气孔二通过换热管一保持连通;所述主体内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内进风管与出风管;所述内进风管上固定安装有多个风扇一;所述风扇一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风扇一正对处开设有通孔;所述内出风管的侧面均匀开设有多个出风孔;所述内进风管与内出风管分别位于主体内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所述通气孔一与内进风管连通;所述通气孔二与内出风管连通;所述主体的侧壁内开设有通气孔三与通气孔四;所述通气孔三与通气孔一处于主体的同一侧壁内,且通气孔三位于通气孔一的上方;所述通气孔四与通气孔二处于主体的同一侧壁内,且通气孔二位于通气孔四的上方;所述通气孔三与通气孔四通过换热管二保持连通;所述主体上相对的两个外侧面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外出风口一与外出风口二;所述外出风口一与通气孔三连通;所述外出风口二与通气孔四连通;所述通气孔四中固定安装有风扇二,且风扇二正对外出风口二;所述风扇二与控制器电连接;
工作时,在充电桩对车辆进行充电的情况下,主体内安装的电气元件高功率运行,散发出大量的热量,主体内安装在内进风管上的风扇一受到控制器控制,保持高速运转,将主体内温度较高的空气泵入到内进风管中,同时,由于内进风管通过通气孔一与换热管一连通,因此,内进风管中的热空气进入到位于散热盒中的换热管一中,由于散热盒中填充有导热液,换热管一中的热空气中的热量散发进入到导热液中,使换热管一内的空气温度降低,同时,由于通气孔二与换热管一保持连通,换热管一内的温度降低后的空气通过通气孔二进入到内出风管中,最终通过内出风管上的出风孔排出到主体内,完成主体内空气的循环流动,通过主体内的空气的循环流动,将主体内电气元件工作时散发的热量排出到主体外部,避免主体内的温度过高,导致电气元件不能正常工作、老化加速,并且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电气元件出现自燃,引发火情,同时,在换热管一中的热空气内的热量散热到散热盒中的导热液中后,位于通气孔四中的风扇二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保持高速运行,将外界的温度较低的冷空气通过外出风口二抽入到通气孔四中,同时,由于通气孔三与通气孔四通过换热管二保持连通,因此,进入到通气孔四中的冷空气进入到换热管二中,通过换热管二利用换热管一散发到导热液中的热量对换热二中的冷空气进行加热,从而降低导热液的温度,使导热液能够持续吸收换热管一散发的热量,同时,在换热管二中的冷空气被加热变为热空气后,换热管二内温度升高的空气进入到通气孔三中,并通过外出风口一排出到外界环境中,完成对主体内热量的转移,保证主体内的温度处于正常的范围内,同时,通过散热盒、换热管一、换热管二完成对主体内热量的散发,能够避免传统方式进行散热时,主体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需要存在直接联系,外界环境中的水汽、灰尘以及昆虫通过主体内外之间用于散热的缝隙进入到主体内部,影响到主体内安装的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导致充电桩频繁出现故障,同时,通过换热管一与换热管二在导热液的浸泡下进行间接的散热,既能保证相对较好的散热效果,还能相对彻底的对主体进行密封,提升主体对水汽以及灰尘的防护效果,避免充电桩安装在相对恶劣环境中进行工作时,外界的灰尘、水汽进入到主体内,导致充电桩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一位于散热盒中处于竖直状态的管段外侧转动安装有外叶轮;所述外叶轮在换热管一处于竖直状态的管段上间隔安装;所述换热管一上处于竖直状态的管段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转动安装有内叶轮;所述内叶轮的中心线与换热管一上处于竖直状态的管段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内叶轮的外侧设置有转动环,且转动环与换热管一的内壁之间不接触;所述内叶轮位于外叶轮内侧,且两者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外叶轮与内叶轮上的转动环之间存在磁性连接;
工作时,在充电桩正常运行状态下,控制器控制风扇一与风扇二正常运行,在换热管一与换热管二中存在快速流动的气流,同时,由于换热管一位于散热盒中处于竖直状态的管段内通过固定架转动安装有内叶轮,因此,换热管一内的内叶轮在气流的吹动下发生转动,由于内叶轮上的转动环与外叶轮之间存在磁性连接,因此,在内叶轮转动后,外叶轮通过与内叶轮之间的磁性连接同步发生转动,同时,在外叶轮同步发生转动后,外叶轮搅动散热盒中填充的导热液,使导热液在散热盒中出现流动,提高换热管一与换热管二中的空气与导热液进行热量交换的效率,提升主体内热量向外界转移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对主体内温度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一与安装板二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安装板二中开设有散热管;所述主体的侧壁内开设有通液孔一与通液孔二;所述通液孔一与通液孔二位于主体上与封闭盖相对的侧壁中;所述散热管上的出液口与通液孔一连通;所述散热管上的进液口与通液孔二连通;所述散热盒中固定安装有接口一与接口二;所述接口一与接口二互为镜像;所述通液孔一与接口一连通;所述通液孔二与接口二连通;所述接口一与接口二在散热盒中的开口均位于不同外叶轮的侧下方;所述接口一与接口二所对的外叶轮的螺旋方向相反;
工作时,在外叶轮转动时,散热盒中的导热液产生运动,同时,由于散热盒中的接口一与接口二位于不同的外叶轮的侧下方,且接口一与接口二所对的外叶轮的螺旋方向相反,因此,在外叶轮转动并推动导热液运动时,导热液通过接口一与接口二在散热管中进行流动,同时,由于安装板一中安装有散热管,安装在安装板二上的电气元件散发的热量中的一部分能够被安装板二内开设的散热管中流动的导热液吸收,降低电气元件附近的温度,提升主体内的热量向外界散热的效率,提升对主体内温度的降低效果,保证主体内的温度相对稳定,避免主体内的温度过高,影响到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
优选的,所述风扇一与风扇二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自动进行正向运行与反向运行之间的切换;所述控制器对随机选择对风扇一与风扇二进行正反转切换的时间间隔;所述充电桩在未进行充电时,控制器控制风扇一与风扇二保持低速运转;所述充电桩在进行充电时,控制器控制风扇一与风扇二保持高速运转;
工作时,通过控制器对风扇一以及风扇二的正反转的切换,能够在换热管一、换热管二、内进气管以及内出气管中产生气流的冲击作用,对可能沉积到上述各管道内的灰尘进行冲击,将灰尘冲击飞起,并带出到管道外,避免灰尘在管道内沉积,提高换热管一与换热管二在散热盒内的热量交换效率,避免影响到主体的散热效果,导致主体内的温度失控、升高。
优选的,所述外出风口一的出口处固定安装有网板一;所述网板一依据充电桩实际安装情况,选择目数不同的网板一;所述外出风口一内安装有簧片一;所述簧片一的一端固定安装外出风口一的内壁上;所述簧片一的另一端保持悬空状态;所述簧片一在气流带动下,轻微敲击网板一朝向外出风口一内侧的侧面;所述簧片一敲击网板一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橡胶层;所述外出风口二的出口处固定安装有网板二;所述网板二依据充电桩实际安装情况,选择目数不同的网板二;所述外出风口二内安装有簧片二;所述簧片二的二端固定安装外出风口二的内壁上;所述簧片二的另一端保持悬空状态;所述簧片二在气流带动下,轻微敲击网板二朝向外出风口二内侧的侧面;所述簧片二敲击网板二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橡胶层;
工作时,充电桩正常运行过程中,外出风口一与外出风口二中存在流动的气流,当气流通过外出风口一以及外出风口二时,气流扰动簧片一与簧片二,通过簧片一轻微敲击网板一,通过簧片二轻微敲击网板二,使网板一与网板二发生振动,从而使附着到网板一与网板二上的灰尘等杂质脱落,避免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网板一与网板二上的网孔被灰尘堵塞,影响到外界空气进入到换热管二中,导致主体内的热量不能交换到换热管二中的空气中,使主体内的热量增加,温度升高,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当控制器切换风扇一与风扇二的转动方向时,通过外出风口一与外出风口二处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通过反向气流对网板一与网板二进行吹拂、冲击,进一步降低灰尘附着到网板一以及网板二上的可能性,延长更换以及清理网板一和网板二的时间间隔,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保证相对较长时间内充电桩的散热性能良好,无需过多维护。
优选的,所述散热盒的下表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流出口;所述流出口处被聚乙烯蜡封堵;所述聚乙烯蜡的熔点为90℃~120℃;所述主体内的安装板一与安装板二上开设有微孔;所述散热盒中填充的导热液为灭火剂Novec 1230;所述灭火剂Novec 1230在常温下是一种清澈、无色、微味、容易气化的液体灭火剂,不属于危险物品,释放后不留残余物;
工作时,当主体内出现火情后,控制器切断主体内所有电气元件的电源,避免火情进一步扩大,并便于后续救援,同时,在主体内出现火情,导致温度升高后,散热盒上的用于封堵流出口的聚乙烯蜡融化,散热盒中填充的灭火剂Novec 1230流出,对主体内的火情进行扑灭或有效控制,避免火情蔓延,降低损失以及后续维修难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一种充电桩散热通风系统,通过使用散热盒、换热管一以及换热管二,使充电桩在进行及时有效的散热的情况下,保证充电桩内外环境之间的相对隔离,保证充电桩的密封性,有效避免外界环境中的水汽、灰尘、昆虫等杂质进入到充电桩内部,引起充电桩故障。
2.本发明所述一种充电桩散热通风系统,通过散热盒上开设的使用聚乙烯蜡封堵的流出口以及散热盒中填充的灭火剂Novec 1230,在充电桩正常运行时,散热盒中填充的灭火剂Novec 1230能够充电导热液,完成充电桩内外之间的热量交换,使充电桩内的热量散发到外界环境中,同时,当充电桩内出现火情时,聚乙烯蜡融化,散热盒中填充的灭火剂Novec 1230流出到主体内,对火情进行扑灭或控制,有效的降低火情损失以及减小后续维修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充电桩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充电桩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充电桩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充电桩内的散热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4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主体1、封闭盖11、放置架一12、放置架二13、充电枪14、电缆141、安装板一15、安装板二16、散热管161、出液口162、进液口163、电气元件17、散热盒2、接口一21、接口二22、通液孔一23、通液孔二24、流出口25、内进风管3、风扇一31、通气孔一32、换热管一33、外叶轮331、固定架332、内叶轮333、内出风管4、出风孔 41、通气孔二42、通气孔三5、换热管二51、外出风口一52、网板一521、簧片一522、外出风口二53、网板二531、簧片二532、风扇二533、通气孔四5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充电桩散热通风系统,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侧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封闭盖11;所述封闭盖11与主体1接触处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所述主体1内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一15与安装板二16;所述安装板二16位于安装板一15 的上方;所述安装板一15与安装板二16上固定安装有电气元件17;所述电气元件17中包括控制器,控制主体1内的其他电气元件17运转;所述主体1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放置架一12与放置架二13;所述放置架一12上固定放置有充电枪14;所述充电枪14通过电缆141与主体1内的电气元件17相连接;所述电缆141卷绕后挂在放置架二13上;所述主体1内固定安装有散热盒2;所述散热盒2位于主体1内的上方,且不与电气元件17 接触;所述散热盒2与封闭盖11之间存在空隙;所述封闭盖11与安装板一15之间存在空隙;所述封闭盖11与安装板二16之间存在空隙;所述散热盒2内固定安装有换热管一 33与换热管二51;所述换热管一33与换热管二51在散热盒2中交替布置;所述散热盒2 中填充有导热液;所述主体1的侧壁内开设有通气孔一32与通气孔二42;所述通气孔一 32与通气孔二42分别位于散热盒2的两端;所述通气孔一32与通气孔二42通过换热管一33保持连通;所述主体1内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内进风管3与出风管;所述内进风管3 上固定安装有多个风扇一31;所述风扇一31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风扇一31正对处开设有通孔;所述内出风管4的侧面均匀开设有多个出风孔41;所述内进风管3与内出风管4 分别位于主体1内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所述通气孔一32与内进风管3连通;所述通气孔二42与内出风管4连通;所述主体1的侧壁内开设有通气孔三5与通气孔四54;所述通气孔三5与通气孔一32处于主体1的同一侧壁内,且通气孔三5位于通气孔一32的上方;所述通气孔四54与通气孔二42处于主体1的同一侧壁内,且通气孔二42位于通气孔四 54的上方;所述通气孔三5与通气孔四54通过换热管二51保持连通;所述主体1上相对的两个外侧面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外出风口一52与外出风口二53;所述外出风口一52与通气孔三5连通;所述外出风口二53与通气孔四54连通;所述通气孔四54中固定安装有风扇二533,且风扇二533正对外出风口二53;所述风扇二533与控制器电连接;
工作时,在充电桩对车辆进行充电的情况下,主体1内安装的电气元件17高功率运行,散发出大量的热量,主体1内安装在内进风管3上的风扇一31受到控制器控制,保持高速运转,将主体1内温度较高的空气泵入到内进风管3中,同时,由于内进风管3通过通气孔一32与换热管一33连通,因此,内进风管3中的热空气进入到位于散热盒2中的换热管一33中,由于散热盒2中填充有导热液,换热管一33中的热空气中的热量散发进入到导热液中,使换热管一33内的空气温度降低,同时,由于通气孔二42与换热管一 33保持连通,换热管一33内的温度降低后的空气通过通气孔二42进入到内出风管4中,最终通过内出风管4上的出风孔41排出到主体1内,完成主体1内空气的循环流动,通过主体1内的空气的循环流动,将主体1内电气元件17工作时散发的热量排出到主体1 外部,避免主体1内的温度过高,导致电气元件17不能正常工作、老化加速,并且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电气元件17出现自燃,引发火情,同时,在换热管一33中的热空气内的热量散热到散热盒2中的导热液中后,位于通气孔四54中的风扇二533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保持高速运行,将外界的温度较低的冷空气通过外出风口二53抽入到通气孔四54中,同时,由于通气孔三5与通气孔四54通过换热管二51保持连通,因此,进入到通气孔四54 中的冷空气进入到换热管二51中,通过换热管二51利用换热管一33散发到导热液中的热量对换热二中的冷空气进行加热,从而降低导热液的温度,使导热液能够持续吸收换热管一33散发的热量,同时,在换热管二51中的冷空气被加热变为热空气后,换热管二51 内温度升高的空气进入到通气孔三5中,并通过外出风口一52排出到外界环境中,完成对主体1内热量的转移,保证主体1内的温度处于正常的范围内,同时,通过散热盒2、换热管一33、换热管二51完成对主体1内热量的散发,能够避免传统方式进行散热时,主体1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需要存在直接联系,外界环境中的水汽、灰尘以及昆虫通过主体1内外之间用于散热的缝隙进入到主体1内部,影响到主体1内安装的电气元件17的正常工作,导致充电桩频繁出现故障,同时,通过换热管一33与换热管二51在导热液的浸泡下进行间接的散热,既能保证相对较好的散热效果,还能相对彻底的对主体1进行密封,提升主体1对水汽以及灰尘的防护效果,避免充电桩安装在相对恶劣环境中进行工作时,外界的灰尘、水汽进入到主体1内,导致充电桩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换热管一33位于散热盒2中处于竖直状态的管段外侧转动安装有外叶轮331;所述外叶轮331在换热管一33处于竖直状态的管段上间隔安装;所述换热管一33上处于竖直状态的管段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架332;所述固定架332上转动安装有内叶轮333;所述内叶轮333的中心线与换热管一33上处于竖直状态的管段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内叶轮333的外侧设置有转动环,且转动环与换热管一33的内壁之间不接触;所述内叶轮333位于外叶轮331内侧,且两者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外叶轮331与内叶轮333上的转动环之间存在磁性连接;
工作时,在充电桩正常运行状态下,控制器控制风扇一31与风扇二533正常运行,在换热管一33与换热管二51中存在快速流动的气流,同时,由于换热管一33位于散热盒2中处于竖直状态的管段内通过固定架332转动安装有内叶轮333,因此,换热管一33 内的内叶轮333在气流的吹动下发生转动,由于内叶轮333上的转动环与外叶轮331之间存在磁性连接,因此,在内叶轮333转动后,外叶轮331通过与内叶轮333之间的磁性连接同步发生转动,同时,在外叶轮331同步发生转动后,外叶轮331搅动散热盒2中填充的导热液,使导热液在散热盒2中出现流动,提高换热管一33与换热管二51中的空气与导热液进行热量交换的效率,提升主体1内热量向外界转移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对主体1 内温度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板一15与安装板二16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安装板二16中开设有散热管161;所述主体1的侧壁内开设有通液孔一23与通液孔二24;所述通液孔一23与通液孔二24位于主体1上与封闭盖11相对的侧壁中;所述散热管161 上的出液口162与通液孔一23连通;所述散热管161上的进液口163与通液孔二24连通;所述散热盒2中固定安装有接口一21与接口二22;所述接口一21与接口二22互为镜像;所述通液孔一23与接口一21连通;所述通液孔二24与接口二22连通;所述接口一21 与接口二22在散热盒2中的开口均位于不同外叶轮331的侧下方;所述接口一21与接口二22所对的外叶轮331的螺旋方向相反;
工作时,在外叶轮331转动时,散热盒2中的导热液产生运动,同时,由于散热盒2中的接口一21与接口二22位于不同的外叶轮331的侧下方,且接口一21与接口二22所对的外叶轮331的螺旋方向相反,因此,在外叶轮331转动并推动导热液运动时,导热液通过接口一21与接口二22在散热管161中进行流动,同时,由于安装板一15中安装有散热管161,安装在安装板二16上的电气元件17散发的热量中的一部分能够被安装板二 16内开设的散热管161中流动的导热液吸收,降低电气元件17附近的温度,提升主体1 内的热量向外界散热的效率,提升对主体1内温度的降低效果,保证主体1内的温度相对稳定,避免主体1内的温度过高,影响到电气元件17的正常工作。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风扇一31与风扇二533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自动进行正向运行与反向运行之间的切换;所述控制器对随机选择对风扇一31与风扇二533进行正反转切换的时间间隔;所述充电桩在未进行充电时,控制器控制风扇一31与风扇二533保持低速运转;所述充电桩在进行充电时,控制器控制风扇一31与风扇二533保持高速运转;
工作时,通过控制器对风扇一31以及风扇二533的正反转的切换,能够在换热管一33、换热管二51、内进气管以及内出气管中产生气流的冲击作用,对可能沉积到上述各管道内的灰尘进行冲击,将灰尘冲击飞起,并带出到管道外,避免灰尘在管道内沉积,提高换热管一33与换热管二51在散热盒2内的热量交换效率,避免影响到主体1的散热效果,导致主体1内的温度失控、升高。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出风口一52的出口处固定安装有网板一521;所述网板一521依据充电桩实际安装情况,选择目数不同的网板一521;所述外出风口一52内安装有簧片一522;所述簧片一522的一端固定安装外出风口一52的内壁上;所述簧片一522的另一端保持悬空状态;所述簧片一522在气流带动下,轻微敲击网板一521朝向外出风口一52内侧的侧面;所述簧片一522敲击网板一521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橡胶层;所述外出风口二53的出口处固定安装有网板二531;所述网板二531依据充电桩实际安装情况,选择目数不同的网板二531;所述外出风口二53内安装有簧片二532;所述簧片二 532的二端固定安装外出风口二53的内壁上;所述簧片二532的另一端保持悬空状态;所述簧片二532在气流带动下,轻微敲击网板二531朝向外出风口二53内侧的侧面;所述簧片二532敲击网板二531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橡胶层;
工作时,充电桩正常运行过程中,外出风口一52与外出风口二53中存在流动的气流,当气流通过外出风口一52以及外出风口二53时,气流扰动簧片一522与簧片二532,通过簧片一522轻微敲击网板一521,通过簧片二532轻微敲击网板二531,使网板一521 与网板二531发生振动,从而使附着到网板一521与网板二531上的灰尘等杂质脱落,避免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网板一521与网板二531上的网孔被灰尘堵塞,影响到外界空气进入到换热管二51中,导致主体1内的热量不能交换到换热管二51中的空气中,使主体 1内的热量增加,温度升高,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当控制器切换风扇一31与风扇二533 的转动方向时,通过外出风口一52与外出风口二53处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通过反向气流对网板一521与网板二531进行吹拂、冲击,进一步降低灰尘附着到网板一521 以及网板二531上的可能性,延长更换以及清理网板一521和网板二531的时间间隔,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保证相对较长时间内充电桩的散热性能良好,无需过多维护。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散热盒2的下表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流出口25;所述流出口25处被聚乙烯蜡封堵;所述聚乙烯蜡的熔点为90℃~120℃;所述主体1内的安装板一15与安装板二16上开设有微孔;所述散热盒2中填充的导热液为灭火剂Novec 1230;所述灭火剂Novec 1230在常温下是一种清澈、无色、微味、容易气化的液体灭火剂,不属于危险物品,释放后不留残余物;
工作时,当主体1内出现火情后,控制器切断主体1内所有电气元件17的电源,避免火情进一步扩大,并便于后续救援,同时,在主体1内出现火情,导致温度升高后,散热盒2上的用于封堵流出口25的聚乙烯蜡融化,散热盒2中填充的灭火剂Novec 1230流出,对主体1内的火情进行扑灭或有效控制,避免火情蔓延,降低损失以及后续维修难度。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工作时,在充电桩对车辆进行充电的情况下,主体1内安装的电气元件17高功率运行,散发出大量的热量,主体1内安装在内进风管3上的风扇一31受到控制器控制,保持高速运转,将主体1内温度较高的空气泵入到内进风管3中,同时,由于内进风管3通过通气孔一32与换热管一33连通,因此,内进风管3中的热空气进入到位于散热盒2中的换热管一33中,由于散热盒2中填充有导热液,换热管一33中的热空气中的热量散发进入到导热液中,使换热管一33内的空气温度降低,同时,由于通气孔二42与换热管一 33保持连通,换热管一33内的温度降低后的空气通过通气孔二42进入到内出风管4中,最终通过内出风管4上的出风孔41排出到主体1内,同时,在换热管一33中的热空气内的热量散热到散热盒2中的导热液中后,位于通气孔四54中的风扇二533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保持高速运行,将外界的温度较低的冷空气通过外出风口二53抽入到通气孔四54中,同时,由于通气孔三5与通气孔四54通过换热管二51保持连通,因此,进入到通气孔四 54中的冷空气进入到换热管二51中,通过换热管二51利用换热管一33散发到导热液中的热量对换热二中的冷空气进行加热,降低导热液的温度,同时,在换热管二51中的冷空气被加热变为热空气后,换热管二51内温度升高的空气进入到通气孔三5中,并通过外出风口一52排出到外界环境中;在充电桩正常运行状态下,控制器控制风扇一31与风扇二533正常运行,在换热管一33与换热管二51中存在快速流动的气流,同时,由于换热管一33位于散热盒2中处于竖直状态的管段内通过固定架332转动安装有内叶轮333,因此,换热管一33内的内叶轮333在气流的吹动下发生转动,由于内叶轮333上的转动环与外叶轮331之间存在磁性连接,因此,在内叶轮333转动后,外叶轮331通过与内叶轮333之间的磁性连接同步发生转动,同时,在外叶轮331同步发生转动后,外叶轮331 搅动散热盒2中填充的导热液,使导热液在散热盒2中出现流动;在外叶轮331转动时,散热盒2中的导热液产生运动,同时,由于散热盒2中的接口一21与接口二22位于不同的外叶轮331的侧下方,且接口一21与接口二22所对的外叶轮331的螺旋方向相反,因此,在外叶轮331转动并推动导热液运动时,导热液通过接口一21与接口二22在散热管 161中进行流动,同时,由于安装板一15中安装有散热管161,安装在安装板二16上的电气元件17散发的热量中的一部分能够被安装板二16内开设的散热管161中流动的导热液吸收;通过控制器对风扇一31以及风扇二533的正反转的切换,能够在换热管一33、换热管二51、内进气管以及内出气管中产生气流的冲击作用,对可能沉积到上述各管道内的灰尘进行冲击,将灰尘冲击飞起,并带出到管道外;充电桩正常运行过程中,外出风口一52与外出风口二53中存在流动的气流,当气流通过外出风口一52以及外出风口二53 时,气流扰动簧片一522与簧片二532,通过簧片一522轻微敲击网板一521,通过簧片二532轻微敲击网板二531,使网板一521与网板二531发生振动,从而使附着到网板一 521与网板二531上的灰尘等杂质脱落;当主体1内出现火情后,控制器切断主体1内所有电气元件17的电源,同时,在主体1内出现火情,导致温度升高后,散热盒2上的用于封堵流出口25的聚乙烯蜡融化,散热盒2中填充的灭火剂Novec 1230流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充电桩散热通风系统,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侧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封闭盖(11);所述封闭盖(11)与主体(1)接触处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所述主体(1)内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一(15)与安装板二(16);所述安装板二(16)位于安装板一(15)的上方;所述安装板一(15)与安装板二(16)上固定安装有电气元件(17);所述电气元件(17)中包括控制器,控制主体(1)内的其他电气元件(17)运转;所述主体(1)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放置架一(12)与放置架二(13);所述放置架一(12)上固定放置有充电枪(14);所述充电枪(14)通过电缆(141)与主体(1)内的电气元件(17)相连接;所述电缆(141)卷绕后挂在放置架二(13)上;所述主体(1)内固定安装有散热盒(2);所述散热盒(2)位于主体(1)内的上方,且不与电气元件(17)接触;所述散热盒(2)与封闭盖(11)之间存在空隙;所述封闭盖(11)与安装板一(15)之间存在空隙;所述封闭盖(11)与安装板二(16)之间存在空隙;所述散热盒(2)内固定安装有换热管一(33)与换热管二(51);所述换热管一(33)与换热管二(51)在散热盒(2)中交替布置;所述散热盒(2)中填充有导热液;所述主体(1)的侧壁内开设有通气孔一(32)与通气孔二(42);所述通气孔一(32)与通气孔二(42)分别位于散热盒(2)的两端;所述通气孔一(32)与通气孔二(42)通过换热管一(33)保持连通;所述主体(1)内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内进风管(3)与出风管;所述内进风管(3)上固定安装有多个风扇一(31);所述风扇一(31)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风扇一(31)正对处开设有通孔;所述内出风管(4)的侧面均匀开设有多个出风孔(41);所述内进风管(3)与内出风管(4)分别位于主体(1)内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所述通气孔一(32)与内进风管(3)连通;所述通气孔二(42)与内出风管(4)连通;所述主体(1)的侧壁内开设有通气孔三(5)与通气孔四(54);所述通气孔三(5)与通气孔一(32)处于主体(1)的同一侧壁内,且通气孔三(5)位于通气孔一(32)的上方;所述通气孔四(54)与通气孔二(42)处于主体(1)的同一侧壁内,且通气孔二(42)位于通气孔四(54)的上方;所述通气孔三(5)与通气孔四(54)通过换热管二(51)保持连通;所述主体(1)上相对的两个外侧面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外出风口一(52)与外出风口二(53);所述外出风口一(52)与通气孔三(5)连通;所述外出风口二(53)与通气孔四(54)连通;所述通气孔四(54)中固定安装有风扇二(533),且风扇二(533)正对外出风口二(53);所述风扇二(533)与控制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充电桩散热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一(33)位于散热盒(2)中处于竖直状态的管段外侧转动安装有外叶轮(331);所述外叶轮(331)在换热管一(33)处于竖直状态的管段上间隔安装;所述换热管一(33)上处于竖直状态的管段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架(332);所述固定架(332)上转动安装有内叶轮(333);所述内叶轮(333)的中心线与换热管一(33)上处于竖直状态的管段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内叶轮(333)的外侧设置有转动环,且转动环与换热管一(33)的内壁之间不接触;所述内叶轮(333)位于外叶轮(331)内侧,且两者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外叶轮(331)与内叶轮(333)上的转动环之间存在磁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充电桩散热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一(15)与安装板二(16)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安装板二(16)中开设有散热管(161);所述主体(1)的侧壁内开设有通液孔一(23)与通液孔二(24);所述通液孔一(23)与通液孔二(24)位于主体(1)上与封闭盖(11)相对的侧壁中;所述散热管(161)上的出液口(162)与通液孔一(23)连通;所述散热管(161)上的进液口(163)与通液孔二(24)连通;所述散热盒(2)中固定安装有接口一(21)与接口二(22);所述接口一(21)与接口二(22)互为镜像;所述通液孔一(23)与接口一(21)连通;所述通液孔二(24)与接口二(22)连通;所述接口一(21)与接口二(22)在散热盒(2)中的开口均位于不同外叶轮(331)的侧下方;所述接口一(21)与接口二(22)所对的外叶轮(331)的螺旋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充电桩散热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一(31)与风扇二(533)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自动进行正向运行与反向运行之间的切换;所述控制器对随机选择对风扇一(31)与风扇二(533)进行正反转切换的时间间隔;所述充电桩在未进行充电时,控制器控制风扇一(31)与风扇二(533)保持低速运转;所述充电桩在进行充电时,控制器控制风扇一(31)与风扇二(533)保持高速运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充电桩散热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出风口一(52)的出口处固定安装有网板一(521);所述网板一(521)依据充电桩实际安装情况,选择目数不同的网板一(521);所述外出风口一(52)内安装有簧片一(522);所述簧片一(522)的一端固定安装外出风口一(52)的内壁上;所述簧片一(522)的另一端保持悬空状态;所述簧片一(522)在气流带动下,轻微敲击网板一(521)朝向外出风口一(52)内侧的侧面;所述簧片一(522)敲击网板一(521)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橡胶层;所述外出风口二(53)的出口处固定安装有网板二(531);所述网板二(531)依据充电桩实际安装情况,选择目数不同的网板二(531);所述外出风口二(53)内安装有簧片二(532);所述簧片二(532)的二端固定安装外出风口二(53)的内壁上;所述簧片二(532)的另一端保持悬空状态;所述簧片二(532)在气流带动下,轻微敲击网板二(531)朝向外出风口二(53)内侧的侧面;所述簧片二(532)敲击网板二(531)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橡胶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充电桩散热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盒(2)的下表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流出口(25);所述流出口(25)处被聚乙烯蜡封堵;所述聚乙烯蜡的熔点为90℃~120℃;所述主体(1)内的安装板一(15)与安装板二(16)上开设有微孔;所述散热盒(2)中填充的导热液为灭火剂Novec 1230;所述灭火剂Novec 1230在常温下是一种清澈、无色、微味、容易气化的液体灭火剂,不属于危险物品,释放后不留残余物。
CN202011275629.9A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充电桩散热通风系统 Active CN1121725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5629.9A CN112172567B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充电桩散热通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5629.9A CN112172567B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充电桩散热通风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2567A true CN112172567A (zh) 2021-01-05
CN112172567B CN112172567B (zh) 2022-07-15

Family

ID=73918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75629.9A Active CN112172567B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充电桩散热通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7256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1686A (zh) * 2021-01-21 2021-04-30 深圳市米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用一体化智能控制终端
CN116754020A (zh) * 2023-08-21 2023-09-15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森林防火勘测用温湿度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2424A (zh) * 2016-08-19 2016-11-09 苏州科勒迪电子有限公司 热管型散热模组及采用该热管型散热模组的充电桩模块
CN106535568A (zh) * 2016-11-07 2017-03-22 许继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换热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充电机机柜和充电机
CN206379737U (zh) * 2016-11-19 2017-08-04 广东粤凯电力有限公司 具散热风道的直流充电机箱体
CN206734094U (zh) * 2017-05-19 2017-12-12 江苏新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交流充电桩
US20200171967A1 (en) * 2017-08-10 2020-06-0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for Providing Electric Energy for a Charging Operation of at Least One Electrically-Driven Motor Vehicle, and Retrofit Module and Operat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2424A (zh) * 2016-08-19 2016-11-09 苏州科勒迪电子有限公司 热管型散热模组及采用该热管型散热模组的充电桩模块
CN106535568A (zh) * 2016-11-07 2017-03-22 许继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换热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充电机机柜和充电机
CN206379737U (zh) * 2016-11-19 2017-08-04 广东粤凯电力有限公司 具散热风道的直流充电机箱体
CN206734094U (zh) * 2017-05-19 2017-12-12 江苏新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交流充电桩
US20200171967A1 (en) * 2017-08-10 2020-06-0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for Providing Electric Energy for a Charging Operation of at Least One Electrically-Driven Motor Vehicle, and Retrofit Module and Operating Method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1686A (zh) * 2021-01-21 2021-04-30 深圳市米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用一体化智能控制终端
CN112721686B (zh) * 2021-01-21 2022-08-19 深圳市米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用一体化智能控制终端
CN116754020A (zh) * 2023-08-21 2023-09-15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森林防火勘测用温湿度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116754020B (zh) * 2023-08-21 2023-11-17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森林防火勘测用温湿度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2567B (zh) 2022-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72567B (zh) 一种充电桩散热通风系统
CN206712284U (zh) 一种环保散热型配电柜装置
CN210468539U (zh) 变电站的室内通风系统
CN109193065A (zh) 电池箱的热管理系统、汽车及热管理方法
CN207801736U (zh) 一种高散热电源柜
CN206077916U (zh) 一种集中式逆变器的冷却装置
CN207459494U (zh) 一种用于开关柜的底进共箱导向式强制风冷系统
CN212695495U (zh) 一种改进型散热配电柜
CN211552022U (zh) 一种电磁能循环热水器的新型结构
CN208955516U (zh) 一种防护功能好的配电柜
CN111828157A (zh) 一种静音型柴油发电机的散热装置
CN106445035B (zh) 温度智能控制的机箱
CN105141111A (zh) 一种免维护变频器
CN219936809U (zh) 一种主变冷却器散热装置
CN219570372U (zh) 高温消防排烟风机
CN209544975U (zh) 一种抽屉电控柜用抽屉散热结构
CN217308149U (zh) 一种基于gprs通信网络的新风设备能耗监控装置
CN210831945U (zh) 锅炉给水系统控制装置及锅炉
CN220872637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风力发电机用漏电报警装置
CN210298373U (zh) 一种置换式防尘散热电气柜
CN206993582U (zh) 一种电气柜结构及风冷电气柜
CN208456769U (zh) 水轮发电机组开机控制器
CN214478970U (zh) 一种风冷电气控制柜
CN218630159U (zh) 一种带有风冷装置的雷达转台安装结构
CN218733869U (zh) 一种户外变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