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66083B - 复合电梯带和用于制作复合电梯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复合电梯带和用于制作复合电梯带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66083B
CN112166083B CN201880093786.2A CN201880093786A CN112166083B CN 112166083 B CN112166083 B CN 112166083B CN 201880093786 A CN201880093786 A CN 201880093786A CN 112166083 B CN112166083 B CN 1121660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elevator belt
strands
resin coating
cavit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37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66083A (zh
Inventor
弗兰克·都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K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filed Critical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2166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6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66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60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062Belts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1/0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opes or cables
    • D07B1/16Ropes or cables with an enveloping sheathing or inlays of rubber or plastics
    • D07B1/162Ropes or cables with an enveloping sheathing or inlays of rubber or plastics characterised by a plastic or rubber enveloping sheathing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1/0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opes or cables
    • D07B1/22Flat or flat-sided ropes; Sets of ropes consisting of a series of parallel ropes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2501/00Application field
    • D07B2501/20Application field related to ropes or cables
    • D07B2501/2007Elevator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Rop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接合槽轮的复合电梯带,包括承载体,该承载体具有至少一个承载股线和树脂涂层,至少一个承载股线基本平行于承载体的纵向轴线延伸,树脂涂层围绕至少一个承载股线,并且在树脂涂层内与该至少一个股线相邻地限定多个预定的可变形空腔。当电梯带围绕槽轮弯曲时,电梯带限定位于电梯带内大致与纵向轴线重合的中性弯曲区域、位于中性弯曲区域径向外侧的拉伸区域和位于中性弯曲区域径向内侧的压缩区域。

Description

复合电梯带和用于制作复合电梯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地涉及用于提升和降低电梯轿厢的复合电梯带。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这样的复合电梯带,其例如具有包括中心层和至少一个外层的承载体,每个外层限定多个可变形的窝来减小或抵消复合电梯带内的拉伸和压缩负载。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制作复合电梯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竖直地运送人员和货物的电梯是现代住宅和商业建筑的组成部分。典型的电梯系统包括由提升系统提升和降低的一个或多个电梯轿厢。提升系统通常包括从动槽轮组件和空转槽轮组件两者,附接到电梯轿厢的一个或多个受拉构件在从动槽轮组件和空转槽轮组件上被驱动。电梯轿厢由于受拉构件和驱动槽轮之间的牵引而提升或下降。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受拉构件,包括钢缆、V形带、平带和链条,其中,槽轮组件具有相应的跑合表面,以在受拉构件与槽轮组件之间传递牵引力。
当前电梯系统设计中的限制因素是受拉构件的最小弯曲半径。如果受拉构件被弯折超过其最小弯曲半径,则受拉构件内的压缩力可能超过受拉构件材料的断裂强度,或者可能使得材料屈曲和失效。受拉构件在其最小弯曲半径以下的连续运行可能以增加的和不可预测的速率引起疲劳,并且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塑性变形和失效。因此,电梯系统中能够使用的槽轮的最小尺寸由受拉构件的最小弯曲半径决定。
出于若干原因,具有较小直径的槽轮允许更经济的电梯系统设计。首先,通过使用较小直径的槽轮和槽轮组件,可以显著减小电梯系统的整体部件成本。其次,较小直径的槽轮减小了驱动电梯系统所需的电机扭矩,从而允许使用较小的驱动电机并且允许较小的井道尺寸。另外,减小受拉构件的弯曲半径通常允许更容易的安装并且减小受拉构件的卷轴尺寸。
因此,期望最小化电梯受拉构件的弯曲半径并且相反地增加受拉构件的柔性。在当前的受拉构件设计中,具有包裹在树脂或聚合物中的纤维或股线的复合带通常提供强度和柔性的最大折中。然而,这种带通常具有的弯曲直径与承载体的厚度的比率必定大于200(即,D/t>200,其中“D”是弯曲直径,而“t”是承载体厚度)以达到足够的带疲劳寿命。例如,由于合适的树脂套的刚度,使用已知的复合带的高层建筑电梯中的最小槽轮直径范围为大约600毫米至大约1000毫米。通常,树脂必定具有大约2千兆帕斯卡(GPa)或更大的杨氏模量以充分支撑纤维或股线。
当受拉构件与槽轮接合时,受拉构件沿着与槽轮相接触的外部区域受到压缩,并且沿着远离槽轮的外部区域受到拉伸。受拉构件与滑轮之间的摩擦牵引力可以向受拉构件的外表面施加附加的压缩,其中,受拉构件围绕槽轮弯曲。用于制造电梯受拉构件的许多材料在拉伸方面显著强于压缩。例如,许多复合带设计中使用的碳纤维在压缩时通常仅有其在拉伸时的20%-70%的强度。另外,碳纤维和股线中使用的许多其他材料在受到压缩时是脆弱的。因此,受拉构件通常更可能因为在与槽轮接合期间经受的内部压缩、尤其是由于疲劳而失效。因此,现有受拉构件的最小弯曲半径由弯曲引起的内部压缩负载决定。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需要一种复合电梯带,其减少或抵消内部拉伸和/或压缩负载,使得受拉构件在维持高断裂强度的同时弯曲半径减小。另外,需要用于形成这种复合电梯带的方法和设备。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用于接合槽轮的复合电梯带。该复合电梯带包括承载体和树脂涂层,该承载体具有基本平行于承载体的纵向轴线延伸的至少一个承载股线,树脂涂层围绕至少一个承载股线并且在树脂涂层内与该至少一个股线相邻地限定多个预定的可变形空腔。当电梯带围绕槽轮弯曲时,电梯带限定位于电梯带内大致与纵向轴线重合的中性弯曲区域、位于中性弯曲区域径向外侧的拉伸区域和位于中性弯曲区域径向内侧的压缩区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用于接合槽轮的复合电梯带。该复合电梯带包括承载体和树脂涂层,该承载体具有基本平行于承载体的纵向轴线延伸的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特别多个承载股线,树脂涂层围绕至少一个承载股线并且在树脂涂层内与该至少一个股线相邻地限定多个预定的可变形空腔。当电梯带围绕槽轮弯曲时,电梯带限定位于电梯带内大致与纵向轴线重合的中性弯曲区域、位于中性弯曲区域径向外侧的拉伸区域和位于中性弯曲区域径向内侧的压缩区域。该多个承载股线布置为使得在承载股线之间设置无承载股线的空间。该空间形成直的连续通道,该通道从承载体的第一末端行进到承载体的相对末端。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用于接合槽轮的复合电梯带。该复合电梯带包括承载体和树脂涂层,该承载体具有基本平行于承载体的纵向轴线延伸的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特别多个承载股线,树脂涂层围绕至少一个承载股线并且在树脂涂层内与该至少一个股线相邻地限定多个预定的可变形空腔。多个第一齿横向延伸穿过树脂涂层的顶表面。多个第一齿包括与树脂涂层相关联的根部和尖端部分。当电梯带围绕槽轮弯曲时,电梯带限定位于电梯带内大致与纵向轴线重合的中性弯曲区域、位于中性弯曲区域径向外侧的拉伸区域和位于中性弯曲区域径向内侧的压缩区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用于接合槽轮的复合电梯带。该复合电梯带包括承载体和树脂涂层,该承载体具有基本平行于承载体的纵向轴线延伸的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特别多个承载股线,树脂涂层围绕至少一个承载股线并且在树脂涂层内与该至少一个股线相邻地限定多个预定的可变形空腔。多个第一齿横向延伸穿过树脂涂层的顶表面。多个第一齿包括与树脂涂层相关联的根部和尖端部分。当电梯带围绕槽轮弯曲时,电梯带限定位于电梯带内大致与纵向轴线重合的中性弯曲区域、位于中性弯曲区域径向外侧的拉伸区域和位于中性弯曲区域径向内侧的压缩区域。多个承载股线布置为使得在承载股线之间设置无承载股线的空间。该空间形成直的连续通道,该通道从承载体的第一末端行进到承载体的相对末端。
“末端”是指承载体的最外侧表面。其可以位于承载主体上的任何位置处,例如承载体的芯层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处。“相对末端”是指并非第一末端的末端。当从第一末端开始跟随无承载股线的、直的连续通道,直到直的连续通道终止于承载体的最外表面时,可以定位相对末端。该最外表面可以平行于第一末端或者不平行于第一末端。
“直的连续通道”是指承载体内无承载股线的空间。直的连续通道可以包括热固性材料;热塑性材料;热固性材料和热塑性材料的任意组合;聚合材料;聚合基体材料;硅基体材料;胶料,例如粘合剂;或通过无承载纤维来增强的聚合材料。直的连续通道也可以称为“股线间空间”或者更简单地称为“空间”。该空间由两个相邻的承载股线之间的距离来限定。第一空间可以与第二空间尺寸相同或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厚度方向连续的股线间空间比沿宽度方向连续的股线间空间更大。沿宽度方向的股线间空间优选地在0μm至5μm之间。沿厚度方向的股线间空间优选地在3μm至50μm之间。最优选的是,沿厚度方向的股线间空间为碳纤维直径的一半。优选地,一个或多个直的连续通道所覆盖的距离与承载体的厚度和/或宽度相同。在承载体为矩形的情况下,该空间可以覆盖整个承载体厚度上的、整个承载体宽度上或整个承载体的厚度和宽度两者上的不间断距离。在承载体为椭圆形的情况下,空间所覆盖的最大距离由第一直径的长度限定,该第一直径在承载体的最远离彼此定位的两个周边端点之间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电梯带的沿着纵向轴线的剖面显露出多个预定的可变形空腔,这些空腔具有关于第一轴线的对称性或者关于第一轴线和至少一个另外的轴线的对称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整个承载体上设置有多个无承载股线的空间。每个空间形成直的连续通道,该通道从承载体的第一末端行进到承载体的相对末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多个承载股线布置成多个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组用其他材料包裹。
一些实施例中,其他材料选自包括以下的组:胶料、聚合材料、硅材料或其任意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承载体的空间覆盖0μm至50μm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股线具有2μm至20μm范围内、更优选地在5μm至15μm的范围内、最优选地在6μm至10μm的范围内的直径。
在多个空间存在于承载股线内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空间可以覆盖变化的距离。例如,包括具有多个承载股线的承载体的复合带可以具有0μm的沿宽度方向的空间和10μm的沿厚度方向的空间;或者,包括具有多个承载股线的承载体的复合带可以具有0μm的沿宽度方向的第一空间和1.5μm的沿宽度方向的第二空间、7μm的沿厚度方向的第一空间和20μm的沿厚度方向的第二空间。沿宽度方向的空间的距离可以是一个特定距离或各种距离的组合。沿厚度方向的空间的距离可以是一个特定距离或各种距离的组合。这可以根据期望的对承载体的柔性要求进行调整。另一个示例可以是一种包括具有多个承载股线的承载体的复合带,其具有0.5μm的沿宽度方向的空间和3μm的沿厚度方向的空间。当在承载体内存在至少两个不同尺寸的股线间空间时,两个尺寸中较大的一个位于宽度方向(即,横向)或厚度方向(即,竖向)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承载股线布置为使得较高的股线密度位于特定区域。例如,较高密度的承载股线可以朝向承载体的中心定位,或者位于承载体的周边处。优选地,较高的股线密度位于承载体的中心,而较低的股线密度位于承载体的周边处。这种布置允许承载体的更好的柔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树脂涂层(其也可以称为“芯层”或“基体”)包括具有小于2GPa的杨氏模量的材料。这特别在承载体上包括齿时是可行的,并且存在承载股线的有利布置。这些组合特征提供了受控的屈曲,其因此允许使用具有2GPa或更小的杨氏模量的材料作为树脂涂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股线的纤维体积比在40%至70%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齿通过纤维来增强。这些纤维可以是本文所述的任何纤维,优选地,增强纤维在长度上小于承载股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齿通过纤维来增强,该纤维定位在相对于承载股线的纵向方向的横向或交叉方向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齿内的齿的高度在15μm至1mm的范围内,优选地在200μm至600μm的范围内。
复合电梯带上存在齿影响承载股线的偏转或屈曲,并且因此有助于减小股线中的压缩力。当复合带的压缩区域中的纤维屈曲时,中性弯曲轴线朝向拉伸区域移位,并且带中的总应力减小。屈曲可以由力或由几何不平衡性引发。将呈对称或不对称图案的齿引入到承载体,有助于引入力不平衡性,力不平衡性改善了屈曲并且因此减小了承载股线中的压缩力。在承载体上以对称图案布置的齿允许引入对称的可重复的屈曲。当出现比如振动、噪音或集中纤维疲劳的问题时,以非对称图案布置的齿是优选的。齿可以在相对于纵向单向承载股线的横向或在交叉方向上通过纤维来增强。根据承载体自身的强度和尺寸来选择齿的形状和尺寸。齿的形状可以包括矩形、梯形、三角形、圆形等。
齿的尺寸(包括高度、宽度和每个齿之间的距离)应当设计为:考虑一些护套材料可能进入齿之间的间隙的可能性。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则例如牙齿的高度减小。通过在设计齿的高度时考虑到这一点并且通过确保包括套层的合成齿高度是实现期望的屈曲效果的高度,可以优化承载股线中的压缩力的减小。
优选的齿高度在40微米至1mm之间。这适用于在多个第一齿中所使用的齿以及在多个第二或另外的齿中所使用的齿。
一些实施例中,当电梯带围绕槽轮弯曲时,拉伸区域中的可变形空腔相对于纵向轴线纵向地拉长并且相对于纵向轴线径向地收缩。当电梯带围绕槽轮弯曲时,压缩区域中的可变形空腔相对于纵向轴线纵向地缩短,并且相对于纵向轴线径向地拉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体包括多个承载股线。多个承载股线包括位于拉伸区域中的第一承载股线和位于压缩区域中的第二承载股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承载股线和第二承载股线各自大致平行于纵向轴线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梯带围绕槽轮弯曲时,第一承载股线在大致平行于纵向轴线的方向上拉伸,并且与第一承载股线相邻的可形变空腔在大体平行于第一承载股线的方向上纵向地拉长,并且在大致垂直于第一承载股线的方向上径向地缩短,以将第一承载股线在径向上重新定位成更靠近中性弯曲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梯带围绕槽轮弯曲时,与第二承载股线相邻的可变形空腔在大致平行于第一承载股线的方向上纵向地缩短,并且在大致垂直于第一承载股线的方向上径向地拉长,导致第二承载股线变形为起伏曲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梯带围绕槽轮弯曲时,第二承载股线的起伏曲线至少部分地围绕与第二承载股线相邻的变形空腔弯曲。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多个承载股线包括设置在第一承载股线与第二承载股线之间并且位于中性弯曲区域中的第三承载股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空腔中的每一个封装气体、液体和可变形固体中的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空腔中的每一个的直径在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的直径的一半至两倍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承载股线是非连续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多个空腔的树脂涂层的组合杨氏模量小于大约2千兆帕斯卡。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区域中的多个空腔的总体积基本等于压缩区域中的树脂涂层的总体积(包括多个空腔的总体积)的三分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伸区域中的多个空腔的总体积基本等于拉伸区域中的树脂涂层的总体积(包括多个空腔的总体积)的三分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电梯带还包括设置在承载体上的套层。
本公开的又一些实施例涉及复合电梯带在电梯系统中的使用,该电梯系统包括具有支撑框架的电梯井道、能够沿着由电梯井道限定的竖直行进路径移动的电梯轿厢、以及具有能够经由电动机装置转动的至少一个驱动槽轮的电机装置。
本公开的又一些实施例涉及制作用于接合槽轮的复合电梯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具有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的承载体拖动到液体树脂浴槽中,用树脂涂层围绕至少一个承载股线,并且在树脂涂层中限定与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相邻的多个可变形空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将具有树脂涂层的承载体拖动通过成型和固化模具,并且将树脂涂层固化成凝固形式,以在树脂涂层中限定多个可变形空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将树脂涂层凝固成凝固形式之后,将套层沉积到树脂涂层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将添加剂混合到液体树脂浴槽中,该添加剂是气体颗粒、液体颗粒和可变形固体颗粒中的一种。多个可变形的空腔由围绕添加剂凝固的树脂涂层来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合到液体树脂浴槽中的添加剂的体积基本等于液体树脂浴中的液体树脂的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将发泡剂混合到液体树脂浴槽中。固化树脂涂层使得发泡剂至少部分地分解成围绕承载股线的液体树脂中的气窝。多个可变形空腔由围绕气窝凝固的树脂涂层来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将具有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的第二承载体拖动到第二液体树脂浴槽中;在第二液体树脂浴槽中用树脂涂层围绕第二承载体的至少一个承载股线;和在树脂涂层中限定与第二承载体的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相邻的多个可变形空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将具有其中形成有多个可变形空腔的树脂涂层的第一承载体拖动到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将具有其中形成有多个可变形空腔的树脂涂层的第二承载体拖动到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在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将第一承载体和第二承载体结合在一起;和在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将第一承载体和第二承载体上的树脂涂层固化为凝固形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将具有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的第三承载体拖动到第三液体树脂浴槽中,并且在第三液体树脂浴槽中用树脂涂层围绕第三承载体的至少一个承载股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将具有其中形成有的多个可变形空腔的树脂涂层的第一承载体拖动到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将具有其中形成有多个可变形空腔的树脂涂层的第二承载体拖动到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将具有树脂涂层的第三承载体拖动到插入在第一承载体与第二承载体之间的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在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将第一承载体、第二承载体和插入在第一承载体与第二承载体之间的第三承载体结合在一起;和在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将第一承载体、第二承载体和第三承载体上的树脂涂层固化为凝固形式。
本公开的又一些实施例涉及制作用于接合槽轮的复合电梯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具有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的承载体拖动到纤维排列器中;接着将具有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的承载体拖动到空腔打印机中,以在树脂涂层中限定与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相邻的多个可变形空腔;固化多个可变形空腔,以产生具有多个固化的空腔的承载体;将具有固化的多个空腔的承载体拖动到液体树脂浴槽中;和在液体树脂浴槽中用树脂涂层围绕至少一个承载股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将具有树脂涂层的承载体拖动到成型和固化模具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将套层沉积到树脂涂层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将具有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的第二承载体拖动到纤维排列器中;接着将具有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的第二承载体拖动到空腔打印机中,以在树脂涂层中限定与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相邻的多个可变形空腔;固化多个可变形空腔,以产生具有多个固化的空腔的第二承载体;将具有固化的多个空腔的第二承载体拖动到第二液体树脂浴槽中;和在第二液体树脂浴槽中用树脂涂层围绕第二承载体的至少一个承载股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将具有其中形成有多个可变形空腔的树脂涂层的第一承载体拖动到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将具有其中形成有多个可变形空腔的树脂涂层的第二承载体拖动到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在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将第一承载体与第二承载体结合在一起;在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将第一承载体和第二承载体上的树脂涂层固化为凝固形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将具有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的第三承载体拖动到纤维排列器中;接着将具有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的第三承载体拖动到空腔打印机中,以在树脂涂层中限定与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相邻的多个可变形空腔;固化多个可变形空腔,以产生具有多个固化的空腔的第三承载体;将具有固化的多个空腔的第三承载体拖动到第三液体树脂浴槽中;和在第三液体树脂浴槽中用树脂涂层围绕第三承载体的至少一个承载股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将具有其中形成有的多个可变形空腔的树脂涂层的第一承载体拖动到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将具有其中形成有多个可变形空腔的树脂涂层的第二承载体拖动到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将具有树脂涂层的第三承载体拖动到插入在第一承载体与第二承载体之间的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在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将第一承载体、第二承载体和插入在第一承载体与第二承载体之间的第三承载体结合在一起;在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将第一承载体、第二承载体和第三承载体上的树脂涂层固化为凝固形式。
本公开的又一些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梯系统,其包括:具有支撑框架的电梯井道;能够沿着由电梯井道限定的竖直行进路径移动的电梯轿厢;电机装置,其具有能够经由电机装置转动的至少一个驱动槽轮;以及至少一个复合电梯带,其与电机装置的驱动槽轮牵引地摩擦接合并且配置为外绕电击装置的驱动槽轮弯曲。该至少一个复合电梯带包括承载体和树脂涂层,该承载体具有基本平行于承载体的纵向轴线延伸的至少一个承载股线,树脂涂层围绕至少一个承载股线并且在树脂涂层内与该至少一个股线相邻地限定多个预定的可变形空腔。当电梯带围绕驱动槽轮弯曲时,电梯带限定位于电梯带内大致与纵向轴线重合的中性弯曲区域、位于中性弯曲区域径向外侧的拉伸区域和位于中性弯曲区域径向内侧的压缩区域。
一些实施例中,当电梯带围绕驱动槽轮弯曲时,拉伸区域中的可变形空腔相对于纵向轴线纵向地拉长并且相对于纵向轴线径向地收缩。当电梯带围绕驱动槽轮弯曲时,压缩区域中的可变形空腔相对于纵向轴线在纵向上缩短,并且相对于纵向轴线在径向上拉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电梯带的承载体包括多个承载股线。多个承载股线包括位于拉伸区域中的第一承载股线和位于压缩区域中的第二承载股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复合电梯带的多个空腔中的每一个封装气体、液体和可变形固体中的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复合电梯带中的每个空腔的直径在该至少一个复合电梯带中的每个承载股线的直径的一半至两倍之间。
现在将在以下编号的条款中描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
条款1一种用于接合槽轮的复合电梯带,该复合电梯带包括:承载体,其包括基本平行于承载体的纵向轴线延伸的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特别多个承载股线;和树脂涂层,其围绕该至少一个承载股线,并且在树脂涂层内与该至少一个股线相邻地限定多个预定的可变形空腔;其中,当电梯带围绕槽轮弯曲时,该电梯带限定位于电梯带内大致与纵向轴线重合的中性弯曲区域、位于中性弯曲区域径向外侧的拉伸区域和位于中性弯曲区域径向内侧的压缩区域;其中,该多个承载股线布置为使得在承载股线之间设置无承载股线的空间;其中,该空间形成直的连续通道,该通道从承载体的第一末端行进到承载体的相对末端。
条款2一种用于接合槽轮的复合电梯带,该复合电梯带包括:承载体,其包括基本平行于承载体的纵向轴线延伸的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特别多个承载股线;和树脂涂层,其围绕该至少一个承载股线,并且在树脂涂层内与至少一个股线相邻地限定多个预定的可变形空腔;和多个第一齿,其横向延伸穿过树脂涂层的顶表面,多个第一齿包括与树脂涂层相关联的根部和尖端部分;其中,当电梯带围绕槽轮弯曲时,该电梯带限定位于电梯带内大致与纵向轴线重合的中性弯曲区域、位于中性弯曲区域径向外侧的拉伸区域和位于中性弯曲区域径向内侧的压缩区域。
条款3一种用于接合槽轮的复合电梯带,该复合电梯带包括:承载体,其包括基本平行于承载体的纵向轴线延伸的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特别多个承载股线;和树脂涂层,其围绕该至少一个承载股线,并且在树脂涂层内与该至少一个股线相邻地限定多个预定的可变形空腔;和多个第一齿,其横向延伸穿过树脂涂层的顶表面,多个第一齿包括与树脂涂层相关联的根部和尖端部分;其中,当电梯带围绕槽轮弯曲时,电梯带限定位于电梯带内大致与纵向轴线重合的中性弯曲区域、位于中性弯曲区域径向外侧的拉伸区域和位于中性弯曲区域径向内侧的压缩区域;其中,该多个承载股线布置为使得在承载股线之间设置无承载股线的空间;其中,该空间形成直的连续通道,该通道从承载体的第一末端行进到承载体的相对末端。
条款4根据条款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电梯带,其中,该电梯带沿着纵向轴线的剖面显露多个预定的可变形空腔,该多个预定的可变形空腔具有:a)关于第一轴线(A)的对称性;或b)关于第一轴线A(A)和至少一个另外的轴线(B)的对称性。优选地,该多个空腔布置为使得拉伸区域中的空腔是压缩区域中的空腔的镜像反转,或者压缩区域中的多个空腔和拉伸区域中的多个空腔是对称的。
条款5根据条款1、3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电梯带,其中,在整个承载体上设置有多个无承载股线的空间,并且其中,每个空间形成直的连续通道,该通道从承载体的第一末端行进到承载体的相对末端。
条款6根据条款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电梯带,其中,该多个承载股线布置成多个组。
条款7根据条款6所述的复合电梯带,其中,每个组通过其他材料来包裹。
条款8根据条款7所述的复合电梯带,其中,该其他材料选自包括以下的组:胶料、聚合材料、硅材料或其任意组合。
条款9根据条款1、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电梯带,其中,该空间覆盖0μm至50μm之间的距离。
条款10根据条款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电梯带,其中,承载股线具有2μm至20μm范围内的直径。
条款11根据条款1、3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电梯带,其中,该空间可以适于覆盖承载体的整个剖面上的变化距离。
条款12根据条款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电梯带,其中,当电梯带围绕槽轮弯曲时,拉伸区域中的可变形空腔相对于纵向轴线纵向地拉长,并且相对于纵向轴线径向地收缩,并且其中,当电梯带围绕槽轮弯曲时,压缩区域中的可变形空腔相对于纵向轴线纵向地缩短,并且相对于纵向轴线径向地拉长。
条款13根据条款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电梯带,其中,该承载体包括多个承载股线,该多个承载股线包括位于拉伸区域中的第一承载股线和位于压缩区域中的第二承载股线。
条款14根据条款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电梯带,其中,第一承载股线和第二承载股线各自大致平行于纵向轴线延伸。
条款15根据条款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电梯带,其中,当电梯带围绕槽轮弯曲时,第一承载股线在大致平行于纵向轴线的方向上拉伸,并且与第一承载股线相邻的可形变空腔在大体平行于第一承载股线的方向上纵向地拉长,并且在大致垂直于第一承载股线的方向上径向地缩短,以将第一承载股线在径向上重新定位成更靠近中性弯曲区域。
条款16根据条款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电梯带,其中,当电梯带围绕槽轮弯曲时,与第二承载股线相邻的可变形空腔在大致平行于第一承载股线的方向上纵向地缩短,并且在大致垂直于第一承载股线的方向上径向地拉长,导致第二承载股线变形为起伏曲线。
条款17根据条款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电梯带,其中,当电梯带围绕槽轮弯曲时,第二承载股线的起伏曲线至少部分地围绕与第二承载股线相邻的变形空腔弯曲。
条款18根据条款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电梯带,其中,该多个承载股线包括设置在第一承载股线与第二承载股线之间并且位于中性弯曲区域中的第三承载股线。
条款19根据条款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电梯带,其中,该多个空腔中的每一个封装气体、液体和可变形固体中的一种。空腔材料例如可以是具有小于0.1GPA的杨氏模量的硅材料或具有高黏性的可固化黏性凝胶硅材料。空腔材料优选地在未固化状态下具有良好的浸渍性能,这对于生产过程是有益的。固化可以例如通过热量、电子束或UV光线来激活。
条款20根据条款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电梯带,其中,该多个空腔中的每一个的直径在该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的直径的一半至两倍之间。
条款21根据条款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电梯带,其中,该至少一个承载股线是非连续的。
条款22根据条款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电梯带,其中,包括该多个空腔的树脂涂层的组合杨氏模量小于大约2千兆帕斯卡。
条款23根据条款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电梯带,其中,压缩区域中的多个空腔的总体积基本等于压缩区域中的树脂涂层的总体积的三分之一,树脂涂层的总体积包括多个空腔的总体积。优选地,基体体积比纤维体积的比率对于压缩区域和拉伸区域相同。这是有利的,因为如果发生反向弯曲,则拉伸区域会变成压缩区域,并且反之亦然。中性区域中的纤维体积含量可以是不同的,优选地比拉伸区域和压缩区域中的纤维体积含量更高。
条款24根据条款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电梯带,还包括设置在承载体上的套层。复合电梯带还可以包括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套层,其中,若承载体包括分别具有根部和尖端部分的多个第一齿,则尖端部分与该另外的套层的底表面相关联。还可以想到,该电梯带还可以包括分别具有根部和尖端部分的多个第二齿,其中,尖端部分与第二个另外的套层的底表面相关联。
条款25一种根据条款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电梯带在电梯系统中的使用,该电梯系统包括:电梯井道,其具有支撑框架;电梯轿厢,其能够沿着由电梯井道限定的竖直行进路径移动;和电机装置,其包括能够经由电动机装置转动的至少一个驱动槽轮。
条款26一种制作用于接合槽轮的复合电梯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具有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的承载体拖动到纤维排列器中;将具有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的承载体拖动到空腔打印机中,以在树脂涂层中限定与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相邻的多个可变形空腔;固化多个可变形空腔,以产生具有多个固化的空腔的承载体;将具有固化的多个空腔的承载体拖动到液体树脂浴槽中;在液体树脂浴槽中用树脂涂层围绕该至少一个承载股线。
条款27根据条款2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具有树脂涂层的承载体拖动到成型和固化模具中。
条款28根据条款26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套层沉积到树脂涂层上。
条款29根据条款26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具有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的第二承载体拖动到纤维排列器中;接着将具有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的第二承载体拖动到空腔打印机中,以在树脂涂层中限定与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相邻的多个可变形空腔;固化多个可变形空腔,以产生包括多个固化的空腔的第二承载体;将包括固化的多个空腔的第二承载体拖动到第二液体树脂浴槽中;和在第二液体树脂浴槽中用树脂涂层围绕第二承载体的至少一个承载股线。
条款30根据条款29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具有其中形成有多个可变形空腔的树脂涂层的第一承载体拖动到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将具有其中形成有多个可变形空腔的树脂涂层的第二承载体拖动到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在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将第一承载体与第二承载体结合在一起;在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将第一承载体和第二承载体上的树脂涂层固化为凝固形式。
条款31根据条款26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具有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的第三承载体拖动到纤维排列器中;接着将具有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的第三承载体拖动到空腔打印机中,以在树脂涂层中限定与至少一个承载股线相邻的多个可变形空腔;固化多个可变形空腔,以产生包括多个固化的空腔的第三承载体;将具有固化的多个空腔的第三承载体拖动到第三液体树脂浴槽中;和在第三液体树脂浴槽中用树脂涂层围绕第三承载体的至少一个承载股线。
条款32根据条款26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具有其中形成有的多个可变形空腔的树脂涂层的第一承载体拖动到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将具有其中形成有多个可变形空腔的树脂涂层的第二承载体拖动到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将具有树脂涂层的第三承载体拖动到插入在第一承载体与第二承载体之间的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在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将第一承载体、第二承载体和插入在第一承载体与第二承载体之间的第三承载体结合在一起;在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将第一承载体、第二承载体和第三承载体上的树脂涂层固化为凝固形式。
条款33一种电梯系统,包括:具有支撑框架的电梯井道;能够沿着由电梯井道限定的竖直行进路径移动的电梯轿厢;电机装置,其具有能够经由电机装置转动的至少一个驱动槽轮;以及至少一个复合电梯带,其与电机装置的驱动槽轮牵引地摩擦接合并且配置为外绕电击装置的驱动槽轮弯曲,该至少一个复合电梯带包括:承载体,其包括基本平行于承载体的纵向轴线延伸的至少一个承载股线;和树脂涂层,其围绕该至少一个承载股线,并且在树脂涂层内与该至少一个股线相邻地限定多个预定的可变形空腔;其中,当电梯带围绕驱动槽轮弯曲时,该电梯带限定位于电梯带内大致与纵向轴线重合的中性弯曲区域、位于中性弯曲区域径向外侧的拉伸区域和位于中性弯曲区域径向内侧的压缩区域。
条款34根据条款33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当电梯带围绕驱动槽轮或电梯槽轮中的任一者弯曲时,拉伸区域中的可变形空腔相对于纵向轴线纵向地拉长,并且相对于纵向轴线径向地收缩,并且其中,当电梯带围绕驱动槽轮弯曲时,压缩区域中的可变形空腔相对于纵向轴线纵向地缩短,并且相对于纵向轴线径向地拉长。
条款35根据条款33或34所述的电梯的系统,其中,该复合电梯带的承载体包括多个承载股线,并且其中,该多个承载股线包括位于拉伸区域中的第一承载股线和位于压缩区域中的第二承载股线。
条款36根据条款33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该至少一个复合电梯带的多个空腔中的每一个封装气体、液体和可变形固体中的一种。
条款37根据条款33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该至少一个复合电梯带中的每个空腔的直径在该至少一个复合电梯带中的每个承载股线的直径的一半至两倍之间。
复合电梯带、其制作方法及其在电梯系统中的使用的这些和其他特点和特征将会在参照附图考虑以下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时变得更加明显,其全部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各个附图中对应的部件。然而,应当清楚地理解,附图仅是为了阐释和说明的目的,而不意图限定对公开内容的限制。除非稳重另外明确本规定,否则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含复数形式。
附图说明
图1是典型的受拉构件围绕轴线弯曲的侧视图;
图2是通过图1的典型受拉构件的横向剖视图;
图3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复合电梯带的横向剖视图;
图3B至图3D是本公开的另外的实施例的复合电梯带的横向剖视图;
图4是处于未加载状态的图3A的复合电梯带的承载体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复合电梯带的承载体的剖面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复合电梯带在使用期间处于加载状态时所经受的变形;
图6A是示出在围绕槽轮弯曲复合电梯带之前图4的复合电梯带的承载体在拉伸区域中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6B是示出复合电梯带围绕槽轮弯曲时的图6A的示意图;
图7A是示出在围绕槽轮弯曲复合电梯带之前图4的复合电梯带的承载体在压缩区域中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7B是示出复合电梯带围绕槽轮弯曲时的图7A的示意图;
图8是图7B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利用根据本公开的复合电梯带的电梯系统的立体图;和
图10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制作复合电梯带的制造设备。
图11A至图11C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复合电梯带的横向剖视图;
图12A至图12C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复合电梯带的横向剖视图;
图13A至图13C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复合电梯带的横向剖视图;
图14A至图14C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复合电梯带的横向剖视图;
图15A至图15C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复合电梯带内的承载体的横向剖视图;
图16A至图16C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复合电梯带内的承载体的横向剖视图;
图17A和图17B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复合电梯带内的承载体的横向剖视图;
图18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复合电梯带内的承载体的横向和纵向剖视图;
图19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复合电梯带内的承载体的横向和纵向剖视图;
图20A和图20B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复合电梯带的纵向剖视图;
图2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复合电梯带内的承载体的横向剖视图;
图2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制作复合电梯带的制造设备。
图2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制作复合电梯带的制造设备。
图2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制作复合电梯带的制造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为了描述的目的,术语“上”、“下”、“右”、“左”、“竖直”、“水平”、“顶部”、“底部”、“侧向”、“纵向”及其衍生词应当按照其在附图中的定向来涉及所公开的设备。然而,应当理解,本公开的设备可以设想替代的变体和步骤顺序,明确相反规定的情况除外。还应当理解,附图中图示并且在以下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系统和过程是本文所公开的设备的简单示例性示例。因此,涉及本文公开的示例的具体尺寸和其他物理特征不应被视为限制。
在本文中使用时,可互换地使用术语“槽轮”和“滑轮”来描述用于牵引连接到任何类型的受拉构件的轮。应当理解的是,“滑轮”包括在对“槽轮”的记载中,反之亦然,除非进行明确的相反说明。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基本”或“大约”在用于将第一数值或条件与第二数值或条件相关联时是指,如上下文所指示的并且除非明确相反地指示,否则第一数值或者条件在第二数值或条件的10个单位内或10%内。例如,术语“基本平行”是指在平行的正负10°范围内。类似地,术语“基本垂直”是指在垂直的正负10°范围内。类似地,术语“体积基本相等”是指体积相等的10%以内。
本文所使用得术语“横向”、“横向于”和“横向地于”给定方向是指不平行于该给定方向。因此,术语“横向”、“横向于”和“横向地于”给定方向包括垂直于、基本垂直于或以其他方式不平行于给定方向的方向。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直径”是指穿过圆、球体、椭圆、椭球体或其他圆形二维或三维物体的中心点的从所述物体的外周上的一点到所述物体的外周上的另一点的任何直线段。非圆形和非球形物体可以具有不同长度的几个这样的直径,包括作为符合上述标准的最长直线段的大直径和作为符合上述标准的最短直线段的小直径。
当参照多个特征或结构来使用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相关联”是指多个特征件或结构与彼此接触、触碰、直接连接、间接连接、粘附或彼此一体形成。
参照附图,其中在其几个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本公开总地涉及用于在电梯系统中使用以提升和降低电梯轿厢的复合电梯带。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所述的复合带可以用于利用受拉构件来与槽轮一起牵引的许多不同应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利用复合电梯带的电梯系统。此外,本公开涉及制作复合电梯带的方法。
图1示出了典型的受拉构件1的一部分,该受拉构件围绕垂直于受拉构件的纵向轴线L的轴线A(比如槽轮轴线)弯曲。受拉构件1具有位于中心的纵向轴线L、平行于纵向轴线L并且在径向上最靠近轴线A的内表面2以及平行于纵向轴线L并且在径向上最远离轴线A的外表面3。与纵向轴线L大致重合的是中性弯曲区域NZ。当受拉构件1围绕轴线A弯曲时,受拉构件1变形,使得在径向上最远离轴线A的外表面3具有比在径向上最靠近轴线A的内表面2更大的弧长。由于受拉构件1的这种变形,受拉构件1的位于内表面2与中性弯曲区域NZ之间的部分压缩,从而限定了压缩区域CZ,而受拉构件1的位于外表面3与中性弯曲区域NZ之间的部分伸展,从而限定了拉伸区域TZ。由于围绕轴线A弯曲受拉构件1,中性弯曲区域NZ经受的应力为零或可忽略。受拉构件1的限定压缩区域CZ的部分由于弯曲而受到压缩应力,该压缩应力的范围是从邻近中性弯曲区域NZ的为零或可忽略的压缩应力到内表面2处的最大压缩应力。相反,受拉构件1的限定拉伸区域TZ的部分由于弯曲而受到拉伸应力,该拉伸应力的范围是从邻近中性弯曲区域NZ的为零或可忽略的拉伸应力到外表面3处的最大拉伸应力。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受拉构件1在压缩区域CZ中所经受的压缩应力从中性弯曲区域NZ到内表面2基本线性地增加,而受拉构件1在拉伸区域TZ中所经受的拉伸应力从中性弯曲区域NZ到外表面3基本线性地增加。如果在压缩区域CZ中所经受的压缩应力达到临界阈值,则受拉构件1的材料可能经受屈曲失效,特别在材料是脆性的情况下。即使在压缩应力的该临界阈值以下,受拉构件1的周期性压缩负载也可能导致疲劳失效。
图2示出了图1的典型受拉构件的横向剖视图。受拉构件1通常包括大致平行于受拉构件1的长度延伸并且包裹在基体5中的一根或多根承载纤维4。纤维4提供受拉构件1的抗拉强度。纤维4和基体5可以包裹在护套6中,护套6适于牵引地接合槽轮并且保护槽轮和纤维4两者免受擦伤和其他磨损。
现在参考图3A至图4,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受拉构件是包括承载体200的复合电梯带100。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体200包裹在套层300中。承载体200提供复合电梯带100的抗拉强度,而套层300配置为与比如惰轮或驱动槽轮的槽轮的跑合表面牵引地摩擦接合。如图3A和图4所示,复合电梯带100可以包括单个承载体200。然而,如图3B至图3D所示,复合电梯带100的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在套层300内以任意行和列的构造布置的多个承载体200。
每个承载体200包括设置在中心层220上的至少一个外层210。至少一个外层210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平行于复合电梯带100的纵向轴线L布置的一个或多个承载股线211。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股线211可以沿着纵向轴线L中断,并且可以彼此重叠或不重叠。在另外的其他实施例中,承载股线211可以布置到在垂直于纵向轴线L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层中。在另外的其他实施例中,承载股线211可以是布置在衬垫或粗纱中的纠缠、非连续的纤维。承载股线211可以包裹在树脂涂层212中,树脂涂层212限定外层210的剖面轮廓并且填充承载股线211之间的任何空隙。一个或多个承载股线211可以占每个外层210的总体积的大约30%至大约60%。然而,对于特定应用,可以调节承载股线211与每个外层210的总体积的体积比率,以平衡复合电梯带100的强度和柔性。通常,增加承载股线211与每个外层210的总体积的体积比率使复合电梯带100的强度增加并且柔性降低,而降低承载股线211与每个外层210的总体积的体积比率使复合电梯带100的强度降低并且柔性增加。
中心层220可以包括平行于复合电梯带100的纵向轴线L并且沿着其连续布置的一个或多个承载股线221。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股线221可以沿着纵向轴线L中断,并且可以彼此重叠或不重叠。在另外的其他实施例中,承载股线221可以布置到在垂直于纵向轴线L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层中。在另外的其他实施例中,承载股线221可以是布置在衬垫或粗纱中的纠缠、非连续的纤维。一个或多个承载股线221可以包裹在树脂涂层222中,树脂涂层222限定中心层220的剖面轮廓并且填充承载股线221之间的任何空隙。除在制造中心层220期间无意引入的空隙或杂质外,树脂涂层222可以基本没有任何空隙或杂质。一个或多个承载股线221可以占中心层220的总体积的大约60%至大约80%。然而,对于特定应用,可以调节承载股线221与中心层220的总体积的体积比率,以平衡复合电梯带100的强度和柔性。通常,增加承载股线221与中心层220的总体积的体积比率使复合电梯带100的强度增加并且柔性降低,而降低承载股线221与中心层220的总体积的体积比率使复合电梯带100的强度降低并且柔性增加。
由于至少一个外层210可以占据复合电梯带100的压缩区域CZ或拉伸区域TZ,因此至少一个外层210可以由于弯曲而承受比中心层220更大的载荷,中心层220可以大致与中性弯曲区域NZ重合。这样,每个外层210的承载股线211的体积与该外层210的总体积的比率可以小于中心层220的承载股线221的体积与中心层220的总体积的比率。
每个外层210的树脂涂层212限定了整体散布的多个可变形空腔213。多个可变形空腔213定位成与承载股线211相邻,这意味着空腔213中的每一个在树脂涂层212内在距纵向轴线L的任意方向上与承载股线211间隔开。多个空腔213中的每一个封装具有比周围的树脂涂层212更大的变形能力的材料,该材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多个空腔213可以占树脂涂层212的总体积的大约三分之一,但是可以调节空腔213的体积与树脂涂层212的总体积的比率以在复合电梯带100中实现各种程度的应力减小,如以下将参考图5所述。多个空腔213中的每一个在形状上是大致球形、卵形或椭圆形的且具有平行于复合电梯带100的纵向轴线L的第一轴线BX和径向地垂直于复合电梯带100的纵向轴线L的第二轴线BY。空腔213不限于圆形形状,还可以考虑空腔213的多边形形状。此外,如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的,空腔213的形状可以由树脂涂层212的制造方法决定。另外,每个可变形空腔213在树脂涂层212内的精确间距和位置可以是在限定空腔213的制造过程中的固有可变性的产物。然而,尽管制造过程中存在变化,空腔213的许多性质可以预定。例如,空腔213的尺寸和每单位体积的树脂涂层212的空腔213的总体积的比率可以预定并且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受到控制。这样,多个可变形空腔213可以区别于自然出现在树脂涂层212中的无意中形成的空隙和/或不连续性。由于这个原因,多个空腔213可以称为是预定的或预定义的。
如图5至图8所示,至少一个外层210中的多个空腔213中的每一个配置为当复合电梯带100围绕垂直于复合电梯带100的纵向轴线L的轴线A弯曲时变形。当复合电梯带100围绕轴线A弯曲时,复合电梯带100的拉伸区域TZ相对于压缩区域CZ拉长,导致拉伸区域TZ和压缩区域CZ中的空腔213在不同的方向上变形。在图5中,多个空腔213以夸大的尺寸示出,以更清楚地表示空腔213的变形。
复合电梯带100的压缩区域CZ中的每个空腔213通过沿着其第一轴线BX收缩或缩短以及沿着其第二轴线BY拉长或延伸而变形。空腔213的变形通过允许承载股线211在外层210内重新定位到减小应力的状态来减小或抵消承载股线211在压缩区域CZ中所经受的压缩载荷。每个空腔213沿着其第二轴线BY的拉长在垂直于纵向轴线L的径向方向上将法向力FN施加在承载股线211上。由空腔213施加在承载股线211的相对侧上的法向力FN抵消或中和承载股线211由于使复合电梯带100弯曲而承受的压缩应力。更具体地,由空腔213施加的法向力FN将承载股线211诱导成至少部分地围绕变形的空腔213弯曲的起伏曲线。因为起伏曲线固有地具有比定位相似的平滑曲线更大的长度,因此将承载股线211诱导成起伏曲线增加了压缩区域CZ中的每个承载股线211的长度。承载股线211可以拉伸以获得压缩区域CZ中的起伏曲线的增加的长度,从而使承载股线211承受拉伸应力,该拉伸应力抵消并且优选地超过由于围绕轴线A弯曲而产生的压缩应力。压缩区域CZ中的承载股线211上的压缩应力的减小或消除允许复合电梯带100在不超过最大允许内部压缩的情况下获得更紧密的弯曲半径。另外,用拉伸应力代替承载股线211中的压缩应力消除了局部屈曲失效的风险,并且由于承载股线211中使用的材料的抗拉强度通常比压缩强度强得多,因此可以预期承载股线211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疲劳寿命。
与压缩区域CZ中的空腔213相反,当复合电梯带100围绕轴线A弯曲时,拉伸区域TZ中的空腔213通过沿着其第一轴线BX拉长或延伸并且沿着其第二轴线BY收缩或缩短而变形。空腔213沿着其第二轴线BY的收缩降低了拉伸区域TZ中树脂涂层212的径向厚度,从而使承载股线211在拉伸区TZ中移位得更靠近中性弯曲区域NZ。通过移动靠近中性弯曲区域NZ,承载股线211在拉伸区域TZ中经受的拉伸应力减小。因此,拉伸区域TZ中的承载股线211的使用和疲劳寿命增加。
在图6A至图7B中更详细地示出了腔213的变形,其中,空腔213示意性地示出为矩形,以更清楚地示出腔113的变形。图6A示出了在复合电梯带100围绕轴线A(未示出)弯曲之前拉伸区域TZ中的外层210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7A示出了在复合电梯带100围绕轴线A(未示出)弯曲之前压缩区域CZ中的外层210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如从图6A和图7A明显看出的,在复合电梯带100的未弯曲状态下,外层210在拉伸区域TZ和压缩区域CZ中的布置基本相同,除了空腔213的位置的变化。空腔213位置的这种变化是无意的,但是这是由于下面将参考图10更详细地描述的制造工艺而引起的。
图6B示出了与图6A所示相同的承载体200的部分,然而是在复合电梯带100围绕轴线A(未示出)弯曲时,因此所示的带部分处于拉伸区域TZ中。如上所述,由于通过使复合电梯带100弯曲而产生的拉伸力FT,拉伸区域TZ中的空腔213沿着其各自的第一轴线BX拉长,并且沿其各自的第二轴线BY缩短。空腔213沿着其第二轴BY的缩短导致周围的树脂涂层212垂直于承载股线211的厚度降低。
图7B和图8显示了如图7A所示的承载体200的相同部分,然而是在复合电梯带100围绕轴线A(未示出)弯曲时,因此所示的带部分处于压缩区域CZ中。如上所述,由于通过使复合电梯带100弯曲而产生的压缩力FC,压缩区域CZ中的空腔213沿着其各自的第一轴线BX缩短,并且沿着其各自的第二轴线BY拉长。每个空腔213沿着其第二轴线BY的拉长施加平行于第二轴线BY的法向力FN,该法向力FN使相邻的承载股线211在第二轴线BY的方向上移位。多个空腔213的变形在沿着每个承载股线211的长度和围绕每个承载股线211的几个位置处施加法向力FN,诱导承载股线211形成起伏曲线。图8示出了如图7B所示的承载体200的相同部分,其中,复合电梯带100围绕轴线A(未示出)弯曲,图8示出了空腔213从其未变形的、基本球形的状态到其变形的扁圆形或部分扁平状态的变形。另外,图8示出了空腔213可以散布在承载股线211之间的任何位置,使得空腔213的变形在承载股线211的所有径向方向上施加法向力FN。这样,由每个承载股线211呈现的起伏曲线可以在三维中弯曲。
现在参照图9,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梯系统1000,其利用参照图1至图8描述的至少一个复合电梯带100。电梯系统1000可以包括电梯轿厢700和配重(未示出),该配重能够沿着由电梯井道800限定的竖直行进路径移动,电梯系统1000使用多个复合电梯带100来提升和/或降低电梯轿厢700。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梯系统1000包括四个复合电梯带100,其配置为在电梯井道800内移动电梯轿厢700和配重。每个复合电梯带100的每个端部可以保持在分离的端站900中,该端部末端固定到电梯系统1000的静止或可移动部件,比如支撑框架1100、电梯轿厢700或电梯系统1000的任何其他负载支撑部件。复合电梯带100可以围绕任意数量的电梯槽轮400地布置,以改变由复合电梯带100施加在电梯轿厢700和配重上的拉伸的方向。电梯槽轮400可以附接到电梯系统1000的任何部分,包括支撑框架1100、电梯轿厢700、配重、和/或井道的底板、顶板或壁,以根据电梯系统1000的设计来改变复合电梯带100的拉力的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梯系统1000可以利用其中不存在电梯槽轮400的一对一挂绳装置。
复合电梯带100还围绕可由至少一个电机装置1200转动的驱动槽轮1210行进。驱动槽轮1210在复合电梯带100的相对端之间摩擦地接合复合电梯带100,使得驱动槽轮1210的转动增加或减少复合电梯带100在复合电梯带100的第一端与电机装置1200之间的长度。因此,驱动槽轮1210的转动使得电梯轿厢700根据驱动槽轮1210转动的方向和配重、端站900和电梯槽轮400的布置而升高或降低。
如可以从图9的电梯系统1000认识到的,根据驱动槽轮1210和电梯槽轮400的布置,复合电梯带100的任一侧可以在沿着复合电梯带100的不同位置处处于拉伸或压缩状态。这样,外层210中的每一个可以在沿着复合电梯带100的纵向轴线L的第一位置处限定拉伸区域TZ,并且在沿着复合材料电梯带100的纵向轴线L的第二位置处限定压缩区域CZ。此外,外层210中的一个的任意部分可以相对于驱动槽轮1210中的一个或电梯槽轮400中的一个限定拉伸区带TZ,并且外层210中的一个的同一部分可以相对于驱动槽轮1210中的另一个或电梯槽轮400中的另一个限定压缩区域TZ。
已经描述了复合电梯带100的结构和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各种材料可以适用于其各种部件。合适材料的示例在以下进行大致描述,并且在作为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11/0259677公布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3/092,391中进一步论述,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可以根据其有利的机械特性以及其与适于制作复合电梯带100的方法的相容性来选择材料。
至少一个外层210和中心层220的承载股线211、221可以由各种天然的和合成的材料制成,这些材料是柔性的,但具有高的断裂强度。因此,用于承载股线211、221的合适材料包括玻璃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碳纤维、尼龙纤维、玄武岩纤维、金属缆线和/或其组合。制造复合电梯带100的一些方法可以利用对承载股线211、221的感应加热,使得有利的是,承载股线211、221的材料是导电的。承载股线211、221可以各自具有例如0.4μm至1.2μm的直径,比如0.7μm。
树脂涂层212、222可以由聚合物基体材料制成,比如可固化的环氧树脂,其适于沉积在承载股线211、221上并且在固化时是柔性的。然而,也可以利用替代的树脂类型。树脂涂层212、222可以包括添加剂,比如阻燃剂和脱模剂,以改进树脂涂层212、222的功能性和/或制造过程。树脂涂层212、222的材料可以基于其固化特性(比如固化速率和固化速率对热的响应性)来选择。另外,如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的,外层210的树脂涂层212的材料可以针对其与用于形成多个空腔213的添加剂的可混合性来选择。也可以选择外层210的树脂涂层212的材料以降低刚度。特别地,在树脂涂层212中包括多个空腔213可以允许使用具有小于大约2千兆帕斯卡(大约290,000磅每平方英寸)的杨氏模量的材料。也就是说,考虑到多个空腔213和其中包含的任何添加剂,树脂涂层212的组合杨氏模量可以具有大约2千兆帕斯卡(GPa)的总杨氏模量。树脂涂层212、222的材料优选地是热固性的,或者部分热固性和热塑性的,或者是热塑性材料。固化过程优选地通过热、电子束或紫外光来激活。树脂涂层212、222的杨氏模量优选地在300兆帕斯卡(MPa)至4000MPa之间。最优选地,杨氏模量为约1700MPa,即1.7GPa。
如上面简要描述的,由多个空腔213中的每一个封装的材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中的任何一种。该材料的操作物理性质是该材料允许相关的空腔213在复合电梯带100的拉伸和压缩载荷下变形。在一些实施例中,由每个空腔213封装的材料可以是在外层210的树脂涂层212的制造期间由活化的发泡剂产生的气窝。例如,例如偶氮二甲酰胺的化学发泡剂可以在树脂涂层212的制造过程中被加热,以将该氮二甲酰胺分解成气体,当树脂涂层212固化时,该气体被捕获在树脂涂料212中,从而限定了围绕由偶氮二甲胺产生的离散气窝的空腔213。在其他实施例中,由腔213中的每一个所封装的材料可以为可变形固体。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由每个空腔213封装的材料可以是液体窝。
多个空腔213中的一些可以封装与多个空腔213中其他空腔不同的材料。在具有多于一个外层210的复合电梯带100的实施例中,每个外层210可以在空腔213中使用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多个空腔213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例如在相关联的外层210中的承载股线211的直径的一半至两倍之间的直径或外部尺寸。
套层300可以由聚合物材料制成,该聚合物材料针对柔性来选择并且促进与电梯系统1000的槽轮400和驱动槽轮1200的摩擦。另外,套层300的材料可以选择为用于套层300的耐磨性和/或防止对槽轮400和驱动槽轮1200的磨损和其他损坏。因此,用于套层300的合适材料包括可固化树脂,比如聚氨酯,特别热塑性聚氨酯(TPU)。套层300的材料可以比承载体200的材料软例如10倍。
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涉及参照图1至图8和图11A至图20B描述的制造复合电梯带100的方法。现在参考图10,在最终成型阶段中结合至少一个外层210和中心层220之前,设备2000至少部分地单独地形成至少一个外部层210和中心层220中的每一个。如图10所示,设备2000包括与中心层220相关联的第一粗纱线圈支架2100a、与外层210中的第一个相关联的第二粗纱线圈支架2100b、以及与外层210中的第二个相关联的第三粗纱线圈支架2100c。粗纱线圈支架2100a-2100c分别保持用于外层210和中心层220的承载股线211、221。与中心层220和第一粗纱线圈支架2100a相关联的第一注入室2200a包含用于形成中心层220的树脂涂层222的液体树脂浴槽。将中心层220的承载股线221从第一粗线圈支架2100a拉出并且通过第一注入室2200a,以用液体树脂浸渍承载股线221。类似地,与外层220以及第二和第三粗纱线圈支架2100b、2100c相关联的第二和第三注入室2200b、2200c各自包含用于形成外层210的树脂涂层212的液体树脂浴槽。两个外层210的承载股线211从第二和第三粗线圈支架2100b、2100c中拉出,并且分别通过第二注入室2200b和第三注入室2200c,以用液体树脂浸渍承载股线211。
第二和第三注入室2200b、2200c中的液体树脂可以与适于在树脂涂层212中形成多个空腔213的添加剂混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添加剂可以是发泡剂,比如偶氮二甲酰胺,其在液体树脂随后的固化期间分解成气体。在其他实施例中,添加剂可以是固体颗粒、液体颗粒或气体颗粒。可以决定与液体树脂混合的所选添加剂的量或体积,以控制最终限定在成品树脂涂层212中的空腔213的总体积。可以采取措施以确保添加剂与液体树脂均匀地混合,从而随后在成品树脂涂层212中限定具有基本均匀的间距的空腔21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拉入注入室2200a、2200b、2200c之前,承载股线211、221可以用添加剂(比如发泡剂)涂覆,作为与液体树脂混合的添加剂的替代方案或附加方案。
在外层210和中心层220的承载股线211、221用液体树脂浸渍之后,将承载股线211和221拉出注入室2220a-2200c,并且进入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外层210与中心层220在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中结合在一起。当进入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时,浸渍承载股线211、221的液体树脂保持为至少部分的液相,以促进外层210粘附到中心层220。在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内进行外层210和中心层220的最终成型,并且浸渍承载股线211、221的液体树脂固化以形成外层210和中心层220的树脂涂层212、222。树脂涂层212、222的固化可以例如通过承载股线211、221和/或液体树脂的感应加热来实现。
在发泡剂与外层210的液体树脂混合的复合电梯带100的实施例中,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也可以提供热量以在固化外层210树脂涂层212之前或同时分解发泡剂。发泡剂的分解形成气窝,当树脂涂层212固化时,围绕气窝限定树脂涂层212的空腔213。类似地,在固体颗粒和/或液体颗粒与外层210的液体树脂相互混合的复合电梯带100的实施例中,树脂涂层212围绕液体颗粒和/或固体颗粒固化以限定空腔213。
在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中完成固化之后,此时包括结合在一起的所有外层210和中心层220的承载体200可以可选地通过护套挤出机2400被拉动,该挤出机将套层300沉积到承载体100的外表面上。完全形成型的复合电梯带100离开护套挤出机2400。
位于护套挤出机2400和/或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下游的牵引机2500施加拉力,以将承载股线211、221从粗纱线圈支架2100a-2100c展开,并且将承载股线221、221拉动通过注入室2200a-2200c、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以及可选的护套挤出机2400。然后,成品复合电梯带100通过卷绕器2600被卷绕成卷筒。
利用上述设备2000,一种用于制作复合电梯带100的方法包括:通过在第二和第三注入室2100b、2100c中用液体树脂浸渍至少一个外层210的承载股线211而部分地形成承载体100的至少一个外层210。第二和第三注入室2100b、2100c中的液态树脂可以与选自于由可变形材料和发泡剂组成的组的添加剂进行混合。承载体100的中心层220可以以与外层210基本相同的方式形成,即,通过在第一注入室2100a中用液体树脂浸渍中心层220的承载股线221。然后,可以将外层210和中心层220从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中拉出,以使外层210与中心层220结合,并且固化外层210和中心层220的液体树脂。固化外层210的液体树脂形成固体树脂涂层,固体树脂涂层围绕与液体树脂混合的添加剂限定多个空腔213。
虽然上述设备2000和方法提供了用于制造复合电梯带100的一个实施例,但是可以进行变化以适应特定应用的要求。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缺少存在于外层210中的多个空腔213的中心层220可以至少部分地使用与外层210不同的工艺形成,或者中心层220可以预先制造并且在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中结合到部分成型的外层210。在其他实施例中,中心层220可以与外层210类似地制成,使得除了外层210,还在中心层220中形成空腔213。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向设备2000添加附加的工具,以对复合电梯带100进行附加的成型操作,或向复合电梯带100添加更多的层。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承载体200可以包括仅在中心层220的一侧上的外层210,或者承载体220可以包括堆叠在中心层220的任意一侧或两侧上并且彼此结合的多个外层210。
图11A和图12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电梯带100的一部分。复合电梯带100包括至少一根纤维或股线211,该纤维或股线包裹在树脂涂层212中并且在复合电梯带100的纵向方向L上延伸以形成承载体200。该至少一根纤维或股线211可以是沿着复合电梯带100的长度连续的。在该实施例中,承载股线211布置为有序图案。图中所示的有序图案是方形布置。股线211在其最宽部分处并排地定位。这种定位允许在承载股线211之间设置无承载股线的股线间空间23。股线间空间23形成直的连续通道,该通道从承载体200的第一末端24行进到承载体200的相对末端25。替代地和/或附加地,第一末端24也可以位于顶表面21处,而相对末端25可以位于底表面22上。这种股线211的布置便于电梯带100的受控屈曲并且用于提高其弯曲性能。多个第一齿30设置在树脂涂层212的顶表面21上并且从其向外延伸。多个第一齿30中的每一个具有与树脂涂层212相关联的根部32和从根部32延伸远离树脂涂层212的尖端部分33。多个第一齿30中的每一个还包括一对齿侧表面31,齿侧表面在不平行于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本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方向上沿着树脂涂层20的顶表面21延伸。相邻的齿30之间的空间形成与树脂涂层212的顶表面21相关联的凹槽(未示出)。类似地,多个第二齿40设置在树脂涂层212的底表面22上并且从其向外延伸。多个第二齿40中的每一个具有与树脂涂层212相关联的根部42和从根部42延伸远离树脂涂层212的尖端部分43。多个第二齿40中的每一个具有一对齿侧表面41(未示出),齿侧表面在不平行于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本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方向上沿着树脂涂层212的底表面22延伸。相邻的齿40之间的空间形成与芯层的底表面22相关联的凹槽(未示出)。股线211、树脂涂层212以及多个第一齿30和多个第二齿40共同限定了在复合电梯带100处于支撑电梯系统1000的部件的操作中时在纵向方向L上承载拉伸的承载体200(参见图9)。
设置有在纵向方向L上平行于树脂涂层212延伸的第一套层50。第一套层50通过多个第一齿30与树脂涂层212间隔开,并且与多个第一齿30中的每一个的尖端部分33相关联。在多个第一齿30的每对相邻齿之间,通过芯层212的顶表面21、第一套层50的底表面52和相邻的齿30的齿侧表面31限定了横向凹槽。类似地,设置有在纵向方向L上平行于树脂涂层212延伸第二套层60。第二套层60通过多个第二齿40与树脂涂层212间隔开,并且与多个第二齿40中的每一个的尖端部分43相关联。在多个第二齿40的每对相邻齿之间,通过树脂涂层212的底表面22、第二套层60的顶表面61和相邻的齿40的齿侧表面41限定了横向凹槽。这些横向凹槽没有树脂涂层212和套层50、60的材料。第一套层50的顶表面51和第二套层60的底表面62限定了复合电梯带100的接触表面,并且配置为与槽轮400或驱动槽轮的跑合表面牵引地摩擦接合。
树脂涂层212限定了整体散布的多个可变形的空腔213。多个可变形空腔213定位成与承载股线211相邻,这意味着空腔213中的每一个在树脂涂层212内在距纵向轴线L的任意方向上与承载股线211间隔开。多个空腔213中的每一个封装具有比周围的树脂涂层212更大的变形能力的材料,该材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多个空腔213可以占树脂涂层212的总体积的大约三分之一,但是可以调节空腔213的体积与树脂涂层212的总体积的比率以在复合电梯带100中实现各种程度的应力减小,如参考图5所述。空腔213的形状为多边形。如先前所述,空腔213的形状可以由树脂涂层212的制造方法决定。另外,每个可变形空腔213在树脂涂层212内的精确间距和位置可以是在限定空腔213的制造过程中的固有可变性的产物。然而,尽管制造过程中存在变化,空腔213的许多性质可以预定。例如,空腔213的尺寸和每单位体积的树脂涂层212的空腔213的总体积的比率可以预定并且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受到控制。这样,多个可变形空腔213可以区别于自然出现在树脂涂层212中的无意中形成的空隙和/或不连续性。由于这个原因,多个空腔213可以称为是预定的或预定义的。优选地,相邻空腔213之间在带纵向方向L上的距离等于相邻齿之间的距离。这种布置以最佳的方式加强了屈曲过程。
图11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电梯带100的一部分。除了承载股线211的布置,带100与图11A所示的带相同。在该实施例中,股线间空间23在整个承载体200的剖面上变化,使得股线211形成三个承载股线的组G2、G4、G6。组G2、G4、G6横向地间隔开,使得在组G2与组G4之间以及在组G4与组G6之间存在无承载股线的更大的空间23。
每个单独的股线211或股线组G2、G4、G6可以通过其他材料27来处理,优选地,在其被树脂涂层212覆盖之前,通过其他材料27来对其进行处理。其他材料27可以单独地施加到每个股线211或者施加到股线组G2、G4、G6。其他材料27可以选自:树脂材料、聚合基体材料、粘合剂材料(例如,胶料)、热固性材料、热塑性材料或其任意组合。示例图11B中所示的股线211可以可选地包括胶料。
图11C所示的示例与图11B所示的示例相同,但是每个股线组G8、G10、G12覆盖有第一其他材料27。包括股线组G8、G10、G12的第一其他材料27嵌入树脂涂层212中。单独的股线211也可以覆盖有第二其他材料27,其中,第二其他材料27可以与第一其他材料27相同或不同。例如,第二其他材料27可以是硅基体材料,而第一其他材料27可以是聚合基体材料。将承载股线211分布成这样的组G2、G4、G6、G8、G10、G12可以有助于改善复合电梯带100的屈曲特性并且因此改善其弯曲性能。
图12B示出了图11A和图12A所示的实施例的另一示例,其中承载股线211可以被分组。图12B所示的股线间空间23在整个承载体200的剖面上变化,使得股线211形成两个承载股线的组G1、G3。组G1、G3竖直地间隔开。
每个单独的股线211或每个单独的股线组G1、G3可以通过其他材料27来处理,优选地,在其被树脂涂层212覆盖之前,通过该其他材料27来对其进行处理。其他材料27可以单独地施加到每个股线211或者施加到股线组G1、G3。其他材料27可以选自:树脂材料、聚合基体材料、粘合剂材料(例如,胶料)、热固性材料、热塑性材料或其任意组合。示例图12B中所示的股线211可以可选地包括胶料。
图12C所示的示例与图12B所示的示例相同,但是每个股线组G5、G7覆盖有第一其他材料27。包括股线组G5、G7的第一其他材料27嵌入树脂涂层212中。单独的股线211也可以覆盖有第二其他材料27,其中,第二其他材料27可以与第一其他材料27相同或不同。例如,第二其他材料27可以是胶料,而第一其他材料27可以是聚合物基体材料。将承载股线211分布成这样的组G1、G3、G5、G7可以有助于改善复合电梯带100的屈曲特性并且因此改善其弯曲性能。
图13A和图14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电梯带100的一部分。复合电梯带100包括至少一根纤维或股线211,该纤维或股线包裹在树脂涂层212中并且在复合电梯带100的纵向方向L上延伸以形成承载体200。该至少一根纤维或股线211可以是沿着复合电梯带100的长度连续的。在该实施例中,承载股线211布置为有序图案。图中所示的有序图案是方形布置。股线211在其最宽部分处并排地定位。这种定位允许在承载股线211之间设置无承载股线的股线间空间23。股线间空间23形成直的连续通道,该通道从承载体200的第一末端24行进到承载体200的相对末端25。替代地和/或附加地,第一末端24也可以位于顶表面21处,而相对末端25可以位于底表面22上。这种股线211的布置便于电梯带100的受控屈曲,并且用于提高其弯曲性能。多个第一齿30设置在树脂涂层212的顶表面21上并且从其向外延伸。多个第一齿30中的每一个具有与树脂涂层212相关联的根部32和从根部32延伸远离树脂涂层212的尖端部分33。多个第一齿30中的每一个还包括一对齿侧表面31,齿侧表面在不平行于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本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方向上沿着树脂涂层212的顶表面21延伸。相邻的齿30之间的空间形成与树脂涂层212的顶表面21相关联的凹槽(未示出)。类似地,多个第二齿40设置在树脂涂层212的底表面22上并且从其向外延伸。多个第二齿40中的每一个具有与树脂涂层212相关联的根部42和从根部42延伸远离树脂涂层212的尖端部分43。多个第二齿40中的每一个具有一对齿侧表面41(未示出),齿侧表面在不平行于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本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方向上沿着树脂涂层212的底表面22延伸。相邻的齿40之间的空间形成与芯层的底表面22相关联的凹槽(未示出)。股线211、树脂涂层212以及多个第一齿30和多个第二齿40共同限定了在复合电梯带100处于支撑电梯系统1000的部件的操作中时在纵向方向L上承载张力的承载体200(参见图9)。
树脂涂层212限定了整体散布的多个可变形的空腔213。多个可变形空腔213定位成与承载股线211相邻,这意味着空腔213中的每一个在树脂涂层212内在距纵向轴线L的任意方向上与承载股线211间隔开。多个空腔213中的每一个封装具有比周围的树脂涂层212更大的变形能力的材料,该材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多个空腔213可以占树脂涂层212的总体积的大约三分之一,但是可以调节空腔213的体积与树脂涂层212的总体积的比率以在复合电梯带100中实现各种程度的应力减小,如参考图5所述。空腔213的形状为多边形。如先前所述,空腔213的形状可以由树脂涂层212的制造方法决定。另外,每个可变形空腔213在树脂涂层212内的精确间距和位置可以是在限定空腔213的制造过程中的固有可变性的产物。然而,尽管制造过程中存在变化,空腔213的许多性质可以预定。例如,空腔213的尺寸和每单位体积的树脂涂层212的空腔213的总体积的比率可以预定并且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受到控制。这样,多个可变形空腔213可以区别于自然出现在树脂涂层212中的无意中形成的空隙和/或不连续性。由于这个原因,多个空腔213可以称为是预定的或预定义的。优选地,相邻空腔213之间在纵向带方向L上的距离等于相邻齿之间的距离。这种布置以最佳的方式加强了屈曲过程。
图13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复合电梯带100的一部分。除了承载股线211的布置,带100与图13A所示的带相同。在该实施例中,股线间空间23在整个承载体200的剖面上变化,使得股线211形成三个承载股线的组G02、G04、G06。组G02、G04、G06横向地间隔开,使得在组G02与组G04之间以及在组G04与组G06之间存在无承载股线的更大的空间23。
每个单独的股线211或每个单独的股线组G02、G04、G06可以通过其他材料27来处理,优选地,在其被树脂涂层212覆盖之前,通过其他材料27来对其进行处理。其他材料27可以单独地施加到每个股线211或者施加到股线组G02、G04、G06。其他材料27可以选自:树脂材料、聚合基体材料、粘合剂材料(例如,胶料)、热固性材料、热塑性材料或其任意组合。示例图13B中所示的股线211可以可选地包括胶料。
图13C所示的示例与图13B所示的示例相同,但是每个股线组G08、G010、G012覆盖有第一其他材料27。包括股线组G08、G010、G012的第一其他材料27嵌入树脂涂层212中。单独的股线211也可以覆盖有第二其他材料27,其中,第二其他材料27可以与第一其他材料27相同或不同。例如,第二其他材料27可以是胶料,而第一其他材料27可以是聚合物基质材料。将承载股线211分布成这样的组G02、G04、G06、G08、G010、G012可以有助于改善复合电梯带100的屈曲特性并且因此改善其弯曲性能。
图14B示出了图13A和图14A所示的实施例的另一示例,其中承载股线211可以被分组。图14B所示的股线间空间23在整个承载体200的剖面上变化,使得股线211形成两个承载股线的组G01、G03。组G01、G03竖直地间隔开。
每个单独的股线211或每个单独的股线组G01、G03可以通过其他材料27来处理,优选地,在其被树脂涂层212覆盖之前,通过该其他材料27来对其进行处理。其他材料27可以单独地施加到每个股线211或者施加到股线组G01、G03。其他材料27可以选自:树脂材料、聚合基体材料、粘合剂材料(例如,胶料)、热固性材料、热塑性材料或其任意组合。示例图14B中所示的股线211可以可选地包括胶料。
图14C所示的示例与图14B所示的示例相同,但是每个股线组G05、G07覆盖有第一其他材料27。包括股线组G05、G07的第一其他材料27嵌入树脂涂层212中。单独的股线211也可以覆盖有第二其他材料27,其中,第二其他材料27可以与第一其他材料27相同或不同。例如,第二其他材料27可以是胶料,而第一其他材料27可以是聚合物基质材料。将承载股线211分布成这样的组G01、G03、G05、G07可以有助于改善复合电梯带100的屈曲特性并且因此改善其弯曲性能。
在图13A至图13C和图14A至图14C所示示例中的每一个中,树脂涂层212也可以用作套层,并且放置成与电梯系统的部件部分(例如,牵引槽轮)接触。
图15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承载体200的剖视图。尽管未示出,但承载体20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齿,或者包括多个第一齿和多个第二齿,或者根本不包括齿。承载体200还可以包括如图11A至图14C所示的空腔213。承载体200包括包裹在树脂涂层212中的多个股线211,其中,股线211布置为使得存在股线之间的沿宽度方向的第一空间23W1和股线之间的沿宽度方向的第二空间23W2。第一空间23W1优选地为0μm,因此,股线211是触碰式的,而第二空间23W2覆盖优选地在3至5μm范围内的距离。股线之间的沿厚度方向的空间23T覆盖优选地在7至20μm范围内的恒定距离。
图15B中的股线211的分布基于图15A,其中,股线211被分组为多个组G02、G04、G06。承载股线211布置为使得存在股线之间的沿宽度方向的第一空间23W1和股线之间的沿宽度方向的第二空间23W2。第一空间23W1优选地为0μm,因此,股线211是触碰式的,而第二空间23W2覆盖10μm的距离。由于股线211的分组,股线之间的沿厚度方向的空间23T不再覆盖4至5μm的恒定距离。相反,存在沿厚度方向的第一空间23T1和沿厚度方向的第二空间23T2,其中,第一空间23T1是指一组内的股线之间的股线间空间并且因此覆盖更小的距离,而第二空间23T2是指每组之间的空间并且覆盖更大的距离。
图15C与图15B相同,但是股线组G02、G04、G06由其他材料27覆盖。股线间空间维持不变。
图16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承载体200的剖视图。尽管未示出,但承载体20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齿,或者包括多个第一齿和多个第二齿,或者根本不包括齿。承载体200还可以包括如图11A至图14C所示的空腔213。承载体200包括包裹在树脂涂层212中的多个股线211,其中,股线211布置为使得存在股线之间的沿宽度方向的第一空间23W1和股线之间的沿宽度方向的第二空间23W2。第一空间23W1覆盖大于0μm的距离,优选地为0.5至3μm,因此,股线211不触碰,而第二空间23W2覆盖比沿宽度方向的第一空间23W1更大的距离。在该示例中,第二空间23W2覆盖优选地在3至10μm范围内的距离。股线之间的沿厚度方向的空间23T相对于图16A不变并且覆盖恒定的距离,优选地在7至20μm范围内。
图16B中的股线211的分布基于图16A,其中,股线211被分组为多个组G02、G04、G06。承载股线211布置为使得存在股线之间的沿宽度方向的第一空间23W1和股线之间的沿宽度方向的第二空间23W2。第一空间23W1覆盖大于0μm的距离,优选地为0.5至3μm,因此,股线211不触碰,而第二空间23W2覆盖比沿宽度方向的第一空间23W1更大的距离。在该示例中,第二空间23W2覆盖8至10μm范围内的距离。由于股线211的分组,股线之间的沿厚度方向的空间23T不再是恒定距离。相反,存在沿厚度方向的第一空间23T1和沿厚度方向的第二空间23T2,其中,第一空间23T1是指一组内的股线之间的股线间空间并且因此覆盖更小的距离,而第二空间23T2是指每组之间的空间并且覆盖更大的距离。一组内的股线间空间23T1优选地为2μm或更小。
图16C与图16B相同,但是股线组G02、G04、G06由其他材料27覆盖。股线间空间23T1、23T2、23W1、23W2所覆盖的距离维持不变。
图17A和图17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承载体200的剖视图。尽管未示出,但承载体20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齿,或者包括多个第一齿和多个第二齿,或者根本不包括齿。承载体200还可以包括如图11A至图14C所示的空腔213。承载体200包括包裹在树脂涂层212中的多个股线211,其中,股线211以随机定向布置。股线211之间的沿宽度方向的第一空间23W可以覆盖或可以不覆盖与沿宽度方向的第二空间(未示出)相同的距离。股线211之间的沿厚度方向的第一空间23T1覆盖比股线之间的第二空间23T2显著更大的距离。由于股线的随机定向,股线间空间23所覆盖的距离沿厚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中的任一者可以是任何距离。图17A所示的股线211的布置在承载体200的中心具有更高的股线集中度,而图17B中的股线布置在承载体200的周边处具有更高的股线211集中度。当调整承载体200的柔性时,这种承载股线211的布置是有利的。
图15A至图17B中任一个所示的承载体200的剖面可以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的任何实施例的任何复合电梯带100。例如,承载体200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一齿;或多个第一齿和多个第二齿;第一套层;或第一套层和第二套层;或其任意组合。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复合电梯带100。复合电梯带100包括至少一根纤维或股线211,该纤维或股线包裹在树脂涂层212中并且在复合电梯带100的纵向方向L上延伸以形成承载体200。该至少一根纤维或股线211可以是沿着复合电梯带100的长度连续的。在该实施例中,承载股线211布置为有序图案。股线211在其最宽部分处并排地定位。这种定位允许在承载股线211之间设置无承载股线的股线间空间23。股线间空间23形成直的连续通道,该通道从承载体200的第一末端24行进到承载体200的相对末端25。在该特定示例中,不存在沿厚度方向的空间23。这种股线211的布置便于电梯带100的受控屈曲,并且用于提高其弯曲性能。多个第一齿30设置在树脂涂层212的顶表面21上并且从其向外延伸。多个第一齿30中的每一个具有与树脂涂层212相关联的根部32和从根部32延伸远离树脂涂层212的尖端部分33。多个第一齿30中的每一个还包括一对齿侧表面31齿侧表面在不平行于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本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方向上沿着树脂涂层212的顶表面21(未示出)延伸。相邻的齿30之间的空间形成与树脂涂层212的顶表面21相关联的凹槽(未示出)。类似地,多个第二齿40设置在树脂涂层212的底表面22(未示出)上并且从其向外延伸。多个第二齿40中的每一个具有与树脂涂层212相关联的根部42和从根部42延伸远离树脂涂层212的尖端部分43。多个第二齿40中的每一个具有一对齿侧表面41(未示出),齿侧表面在不平行于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本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方向上沿着树脂涂层212的底表面22延伸。相邻的齿40之间的空间形成与树脂涂层212的底表面22相关联的凹槽(未示出)。股线211、树脂涂层212以及多个第一齿30和多个第二齿40共同限定了在复合电梯带100处于支撑电梯系统1000的部件的操作中时在纵向方向L上承载张力的承载体200(参见图9)。
设置有在纵向方向L上平行于树脂涂层212延伸的第一套层50。第一套层50通过多个第一齿30与树脂涂层212间隔开,并且与多个第一齿30中的每一个的尖端部分33相关联。在多个第一齿30的每对相邻齿之间,通过树脂涂层212的顶表面21、第一套层50的底表面52和相邻的齿30的齿侧表面31限定了横向凹槽。类似地,设置有在纵向方向L上平行于树脂涂层212延伸第二套层60。第二套层60通过多个第二齿40与树脂涂层212间隔开,并且与多个第二齿40中的每一个的尖端部分43相关联。在多个第二齿40的每对相邻齿之间,通过树脂涂层212的底表面22、第二套层60的顶表面61和相邻的齿40的齿侧表面41限定了横向凹槽。这些横向凹槽没有树脂涂层212和套层50、60的材料。第一套层50的顶表面51和第二套层60的底表面62限定了复合电梯带100的接触表面,并且配置为与电梯系统1000的槽轮200或驱动槽轮1200的跑合表面牵引地摩擦接合。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复合电梯带100。复合电梯带100包括至少一根纤维或股线211,该纤维或股线包裹在树脂涂层212中并且在复合电梯带100的纵向方向L上延伸以形成承载体200。该至少一根纤维或股线211可以是沿着复合电梯带100的长度连续的。在该实施例中,承载股线211布置为有序图案。股线211在其最宽部分处并排地定位。这种定位允许在承载股线211之间设置无承载股线的股线间空间23。股线间空间23形成直的连续通道,该通道从承载体200的第一末端24行进到承载体200的相对末端25。在该特定示例中,在厚度方向上不存在沿厚度方向的空间23。这种股线211的布置便于电梯带100的受控屈曲,并且用于提高其弯曲性能。多个第一齿30设置在树脂涂层212的顶表面21上并且从其向外延伸。多个第一齿30中的每一个具有与树脂涂层212相关联的根部32和从根部32延伸远离树脂涂层212的尖端部分33。多个第一齿30中的每一个还包括一对齿侧表面31,齿侧表面在不平行于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本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方向上沿着树脂涂层212的顶表面21(未示出)延伸。相邻的齿30之间的空间形成与树脂涂层212的顶表面21相关联的凹槽(未示出)。类似地,多个第二齿40设置在树脂涂层212的底表面22(未示出)上并且从其向外延伸。多个第二齿40中的每一个具有与树脂涂层212相关联的根部42和从根部42延伸远离树脂涂层212的尖端部分43。多个第二齿40中的每一个具有一对齿侧表面41(未示出),齿侧表面在不平行于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本垂直于纵向方向L的方向上沿着树脂涂层212的底表面22延伸。相邻的齿40之间的空间形成与树脂涂层212的底表面22相关联的凹槽(未示出)。股线211、树脂涂层212以及多个第一齿30和多个第二齿40共同限定了在复合电梯带100处于支撑电梯系统1000的部件的操作中时在纵向方向L上承载拉伸的承载体200(参见图9)。
设置有在纵向方向L上平行于树脂涂层212延伸的第一套层50。第一套层50通过多个第一齿30与树脂涂层212间隔开,并且与多个第一齿30中的每一个的尖端部分33相关联。在多个第一齿30的每对相邻齿之间,通过树脂涂层212的顶表面21、第一套层50的底表面52和相邻的齿30的齿侧表面31限定了横向凹槽。类似地,设置有在纵向方向L上平行于树脂涂层212延伸第二套层60。第二套层60通过多个第二齿40与树脂涂层212间隔开,并且与多个第二齿40中的每一个的尖端部分43相关联。在多个第二齿40的每对相邻齿之间,通过树脂涂层212的底表面22、第二套层60的顶表面61和相邻的齿40的齿侧表面41限定了横向凹槽。这些横向凹槽没有树脂涂层212和套层50、60的材料。第一套层50的顶表面51和第二套层60的底表面62限定了复合电梯带100的接触表面,并且配置为与电梯系统1000的槽轮200或驱动槽轮1200的跑合表面牵引地摩擦接合。
树脂涂层212限定了整体散布的多个可变形的空腔213。多个可变形空腔213定位成与承载股线211相邻,这意味着空腔213中的每一个在树脂涂层212内在距纵向轴线L的任意方向上与承载股线211间隔开。多个空腔213中的每一个封装具有比周围的树脂涂层212更大的变形能力的材料,该材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多个空腔213可以占树脂涂层212的总体积的大约三分之一,但是可以调节空腔213的体积与树脂涂层212的总体积的比率以在复合电梯带100中实现各种程度的应力减小,如参考图5所述。空腔213的形状为多边形。如先前所述,空腔213的形状可以由树脂涂层212的制造方法决定。另外,每个可变形空腔213在树脂涂层212内的精确间距和位置可以是在限定空腔213的制造过程中的固有可变性的产物。然而,尽管制造过程中存在变化,空腔213的许多性质可以预定。例如,空腔213的尺寸和每单位体积的树脂涂层212的空腔213的总体积的比率可以预定并且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受到控制。这样,多个可变形空腔213可以区别于自然出现在树脂涂层212中无意中形成的空隙和/或不连续性。由于这个原因,多个空腔213可以称为是预定的或预定义的。在所示的该特定实施例中,空腔213设计在承载体200内,使得其具有关于第一轴线A的对称性。
图20A和图20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两个单独实施例的复合电梯带100的纵向剖视图。根据每个实施例的带100都包括承载体200。承载体200提供复合电梯带100的抗拉强度。复合电梯带100包括平行于复合电梯带100的纵向轴线L布置的多个承载股线211。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股线211可以沿着纵向轴线L中断,并且可以彼此重叠或不重叠。在另外的其他实施例中,承载股线211可以布置到在垂直于纵向轴线L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层中。在另外的其他实施例中,承载股线211可以是布置在衬垫或粗纱中的纠缠、非连续的纤维。承载股线211可以包裹在树脂涂层212中,树脂涂层212限定外层210的剖面轮廓并且填充承载股线211之间的任何空隙。一个或多个承载股线211可以占每个外层210的总体积的大约30%至大约60%。然而,对于特定应用,可以调节承载股线211与每个外层210的总体积的体积比率,以平衡复合电梯带100的强度和柔性。通常,增加承载股线211与每个外层210的总体积的体积比率使复合电梯带100的强度增加并且柔性降低,而降低承载股线211与每个外层210的总体积的体积比率使复合电梯带100的强度降低并且柔性增加。
中心层220可以包括平行于复合电梯带100的纵向轴线L并且沿着其连续布置的一个或多个承载股线221。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股线221可以沿着纵向轴线L中断,并且可以彼此重叠或不重叠。在另外的其他实施例中,承载股线221可以布置到在垂直于纵向轴线L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层从中。在另外的其他实施例中,承载股线221可以是布置在衬垫或粗纱中的纠缠、非连续的纤维。一个或多个承载股线221可以包裹在树脂涂层222中,树脂涂层212限定中层220的剖面轮廓并且填充承载股线221之间的任何空隙。除在制造中心层220期间无意引入的空隙或杂质外,树脂涂层222可以基本没有任何空隙或杂质。一个或多个承载股线221可以占中心层220的总体积的大约60%至大约80%。然而,对于特定应用,可以调节承载股线221与中心层220的总体积的体积比率,以平衡复合电梯带100的强度和柔性。通常,增加承载股线221与中心层220的总体积的体积比率使复合电梯带100的强度增加并且柔性降低,而降低承载股线221与中心层220的总体积的体积比率使复合电梯带100的强度降低并且柔性增加。
由于至少一个外层210可以占据复合电梯带100的压缩区域CZ或拉伸区域TZ,因此至少一个外层210可以由于弯曲而承受比中心层220更大的载荷,中心层220可以大致与中性弯曲区域NZ重合。这样,每个外层210的承载股线211的体积与该外层210的总体积的比率可以小于中心层220的承载股线221的体积与中心层220的总体积的比率。每个外层210的树脂涂层212限定了整体散布的多个可变形空腔213。多个可变形空腔213定位成与承载股线211相邻,这意味着空腔213中的每一个在树脂涂层212内在距纵向轴线L的任意方向上与承载股线211间隔开。多个空腔213中的每一个封装具有比周围的树脂涂层212更大的变形能力的材料,该材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多个空腔213可以占树脂涂层212的总体积的大约三分之一,但是可以调节空腔213的体积与树脂涂层212的总体积的比率以在复合电梯带100中实现各种程度的应力减小,如参考图5所述。空腔213的形状为多边形。如先前所述,空腔213的形状可以由树脂涂层212的制造方法决定。另外,每个可变形空腔213在树脂涂层212内的精确间距和位置可以是在限定空腔213的制造过程中的固有可变性的产物。然而,尽管制造过程中存在变化,空腔213的许多性质可以预定。例如,空腔213的尺寸和每单位体积的树脂涂层212的空腔213的总体积的比率可以预定并且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受到控制。这样,多个可变形空腔213可以区别于自然出现在树脂涂层212中无意中形成的空隙和/或不连续性。由于这个原因,多个空腔213可以称为是预定的或预定义的。在图20A和图20B的每个特定实施例中,在外层210与中心层220之间存在附加层2120,并且在每个外层的不与中心层220相邻的侧面上存在附加层2120。该附加层2120是可选的,并且包括没有任何纤维的树脂涂层212。空腔213具有较短的边长LB和较长的边长LN。根据图20A中所示的实施例,空腔213在承载体200内设计为使得空腔213具有关于第一轴线A的对称性。根据图20B中所示实施例,空腔213在承载体200内设计为使得空腔具有关于第一轴线A的对称性以及关于另一轴线B的对称性。还可以想到,根据图20A和图20B所示的实施例的电梯带100还可以可选地包括至少多个第一齿(未示出)。当齿包含到带100中时,随着带100围绕槽轮弯曲,曲线BF表示当在压缩区域CZ中弯曲时的承载股线。齿的存在、其在带100内的定位以及其选定的尺寸可以有利地实现承载股线211在外层210中的受控屈曲。附加层2120的高度由在压缩区域CZ中弯曲时承载股线的屈曲幅度确定。屈曲振幅越大,附加层越厚。有利的是,纤维可以自由屈曲而不接触套层或例如中心层。在图21中更清楚地示出了弯曲的效果。
图21更清楚地示出了在压缩区域CZ和拉伸区域TZ中的应力释放(由其各自的箭头示出)。在拉伸区域TZ中,纤维(未示出)如箭头FI所示向内移动,使得拉伸应力减小。由于在压缩区域CZ中承载股线的受控纤维屈曲BF,压缩应力被释放。
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涉及参照图1至图8和图11A至图20B描述的制造复合电梯带100的方法。现在参考图22,在最终成型阶段中结合至少一个外层210和中心层220之前,设备2000至少部分地单独地形成至少一个外层210和中心层220中的每一个。如图10所示,设备2000包括与中心层220相关联的第一粗纱线圈支架2100a、与外层210中的第一个相关联的第二粗纱线圈支架2100b、以及与外层210中的第二个相关联的第三粗纱线圈支架2100c。粗纱线圈支架2100a-2100c分别保持用于外层210和中心层220的承载股线211、221。与中心层220和第一粗纱线圈支架2100a相关联的第一注入室2200a包含用于形成中心层220的树脂涂层222的液体树脂浴槽。通过纤维排列器2700将中心层220的承载股线221从第一粗纱线圈支架2100a中拉出,其中,纤维排列器2700包括第一纤维排列器2700a、第二纤维排列器2700b、第三纤维排列器2700c。每个纤维排列器2700a、2700b、2700c使矩形纤维分布形成为承载股线221的纤维束。中心层220的承载股线221通过纤维排列器2700a从第一粗纱线圈支架2100a中拉出。然后,纤维束被拉动通过空腔打印机2800,其中,空腔打印机2800包括第一空腔银砂机2800a、第二空腔打印机2800b、第三空腔打印机2800c。中心层220的承载股线221被拉动通过空腔打印机2800a。每个空腔打印机2800a、2800b、2800c将限定数量的空腔材料喷涂到承载股线221的纤维束上。喷涂材料的量取决于空腔的高度和纤维束在其通过空腔打印机2800a、2800b、2800c时的速度。它还影响喷涂图案所需的浸渍厚度。一旦通过空腔打印机2800b,承载股线221的纤维束就经受空腔固化2900。空腔固化包括第一腔固化2900a、第二腔固化2900b、第三腔固化2900c。空腔的固化优选地通过电子束进行。根据固化要求调节电子束的强度。若空腔间隙穿过电子束,则电子束变暗。在通过第一空腔固化2900a固化空腔之后,承载股线221的纤维束进入第一注入室2200a,以用液体树脂浸渍承载股线221。类似地,与外层220以及第二和第三粗纱线圈支架2100b、2100c相关联的第二和第三注入室2200b、2200c各自包含用于形成外层210的树脂涂层212的液体树脂浴槽。两个外层210的承载股线211被从第二和第三粗纱线圈支架2100b、2100c拉出并且分别通过纤维排列器2700b、2700c。纤维排列器2700b、2700c将矩形纤维分布形成承载股线211的纤维束。然后将纤维束分别拉动通过空腔打印机2800b、2800c(未示出)。空腔打印机2800b、2800c将限定数量的空腔材料喷涂到承载股线211的纤维束上。喷涂材料的量取决于空腔的高度和纤维束通过空腔打印机2800b、2800c的速度。它还影响喷涂图案所需的浸渍厚度。一旦通过空腔打印机2800b、2800c,承载股线211的纤维束就经受空腔固化2900b、2900c。空腔的固化优选地通过电子束进行。根据固化要求调节电子束的强度。若空腔间隙穿过电子束,则电子束变暗。在固化空腔之后,承载股线211的纤维束分别进入第二和第三注入室2200b、2200c,以用液体树脂浸渍承载股线211。
第二和第三注入室2200b、2200c中的液体树脂可以与适于在树脂涂层212中形成多个空腔213的添加剂混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添加剂可以是发泡剂,比如偶氮二甲酰胺,其在液体树脂随后的固化期间分解成气体。在其他实施例中,添加剂可以是固体颗粒、液体颗粒或气体颗粒。可以决定与液体树脂混合的所选添加剂的量或体积,以控制最终限定在成品树脂涂层212中的空腔213的总体积。可以采取措施以确保添加剂与液体树脂均匀地混合,从而随后在成品树脂涂层212中限定具有基本均匀的间距的空腔21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拉入注入室2200a、2200b、2200c之前,承载股线211、221可以用添加剂(比如发泡剂)涂覆,作为液体树脂混合的添加剂的替代方案或附加方案。
在外层210和中心层220的承载股线211、221用液体树脂浸渍之后,将承载股线211和221拉出注入室2220a-2200c,并且进入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外层210与中心层220在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中结合在一起。当进入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时,浸渍承载股线211、221的液体树脂保持为至少部分的液相,以促进外层210粘附到中心层220。在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内进行外层210和中心层220的最终成型,并且浸渍承载股线211、221的液体树脂固化以形成外层210和中心层220的树脂涂层212、222。树脂涂层212、222的固化可以例如通过承载股线211、221和/或液体树脂的感应加热来实现。
在发泡剂与外层210的液体树脂混合的复合电梯带100的实施例中,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也可以提供热量以在固化外层210树脂涂层212之前或同时分解发泡剂。发泡剂的分解形成气窝,当树脂涂层212固化时,围绕气窝限定树脂涂层212的空腔213。类似地,在固体颗粒和/或液体颗粒与外层210的液体树脂相互混合的复合电梯带100的实施例中,树脂涂层212围绕液体颗粒和/或固体颗粒固化以限定空腔213。
在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中完成固化之后,此时包括结合在一起的所有外层210和中心层220的承载体200可以可选地通过护套挤出机2400被拉动,该挤出机将套层300沉积到承载体100的外表面上。完全成型的复合电梯带100离开护套挤出机2400。
位于护套挤出机2400和/或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下游的牵引机2500施加拉力,以将承载股线211、221从粗纱线圈支架2100a-2100c展开,并且将承载股线221、211拉动通过纤维排列器2700a、2700b、2700c;空腔打印机2800a、2800b、2800c;空腔固化2900a、2900b、2900c;注入室2200a-2200c;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以及可选的护套挤出机2400。然后,成品复合电梯带100通过卷绕器2600被卷绕成卷筒。
利用上述设备2000,一种用于制作复合电梯带100的方法包括通过在第二和第三注入室2100b、2100c中用液体树脂浸渍至少一个外层210的承载股线211而部分地形成承载体100的至少一个外层210。第二和第三注入室2100b、2100c中的液态树脂可以与选自于由可变形材料和发泡剂组成的组的添加剂进行混合。承载体100的中心层220可以以与外层210基本相同的方式形成,即,通过在第一注入室2100a中用液体树脂浸渍中心层220的承载股线221。然后,可以将外层210和中心层220从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中拉出,以使外层210与中心层220结合,并且固化外层210和中心层220的液体树脂。固化外层210的液体树脂形成固体树脂涂层,固体树脂涂层围绕与液体树脂混合的添加剂限定多个空腔213。
虽然上述设备2000和方法提供了用于制造复合电梯带100的一个实施例,但是可以进行变化以适应特定应用的要求。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缺少存在于外层210中的多个空腔213的中心层220可以至少部分地使用与外层210不同的工艺形成,或者中心层220可以预先制造并且在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中结合到部分成型的外层210。在其他实施例中,中心层220可以与外层210类似地制成,使得除了外层210,还在中心层220中形成空腔213。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向设备2000添加附加的工具,以对复合电梯带100进行附加的成型操作,或向复合电梯带100添加更多的层。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承载体200可以包括仅在中心层220的一侧上的外层210,或者承载体220可以包括堆叠在中心层220的任意一侧或两侧上并且彼此结合的多个外层210。图23更详细地示出了空腔打印机2800,而图24更详细地示出了空腔固化2900。在该阶段中使用的任何空腔打印机2800a、2800b、28800c包括两个打印机2810、2820,每个打印机2810、2820分别包括打印头2811、2821,其中,所述打印机2810、2820被间隔开,以便允许通过承载股线211、221的纤维束。承载股线211、221的纤维束以由牵引器2500的速度确定的速度在方向D上在打印头2811、2821之间通过。空腔打印产生限定的空腔。将空腔打印在承载股线211、221中以形成限定的空腔位置和形状,使得空腔中的所有股线可以被浸渍或至少被润滑(例如,纤维磨损)。在打印空腔213之后,固化工艺帮助空腔即使在例如使用基体树脂材料浸渍之后以及在已经通过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阶段之后仍保持良好的形状。
图24中所示的空腔固化2900包括未固化的打印空腔213-U,其穿过空腔固化设备2900a、2900b、2900c,以便固化承载股线211、221的纤维束中的空腔213-C。空腔的固化优选地通过电子束进行。通过的承载股线211、221的纤维束暴露于来自至少第一电子枪2910和第二电子枪2920的电子束。优选的是,主要使未固化的打印空腔213-U暴露于电子束而非纤维束。因此,如果在纤维束两侧上的未固化的打印空腔213-U同时暴露于电子束,则优选地仅同时施加来自第一电子枪的第一电子束和来自第二电子枪的第二电子束。图24示出了在带移动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处的两个电子束以及分别在不同位置处未固化和已固化的打印空腔213-U、213-C。如果电子束在纤维束移动方向上的距离等于在纤维束两侧上的未固化/已固化的打印空腔213-U、213-C的距离,则两个电子束可以同时工作。根据固化要求调节电子束的强度。如果空腔间隙穿过电子束,则电子束变暗。纤维束优选不非必要地暴露于电子束,因为这会在纤维内产生不希望的分子变化。然而,打印空腔本身可能经历分子变化,特别是交联,因为这有助于产生强烈加速的固化过程。传统的固化工艺(例如加热)太慢并且显著地拉成了挤出线。
尽管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上文中详细描述了用于电梯系统的复合电梯带以及用于制作该复合电梯带的方法的若干示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其他示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并且容易做出的。例如,应当理解的是,上文所述的各个实施例的方面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的方面组合,同时仍然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相应地,前述描述旨在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上文所述的本公开的集合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并且落入权利要求的意义和等价范围内的对所公开的集合的所有改变都包含在其范围内。

Claims (32)

1.一种用于接合槽轮的复合电梯带(100),所述复合电梯带(100)包括:
承载体(200),其包括基本平行于所述承载体(200)的纵向轴线(L)延伸的多个承载股线(211);和
树脂涂层(212),其围绕所述多个承载股线(211),并且在所述树脂涂层(212)内与所述多个承载股线(211)相邻地限定多个预定的可变形空腔(213);
每个所述可变形空腔具有平行于所述复合电梯带(100)的纵向轴线L的第一轴线和径向地垂直于复合电梯带(100)的纵向轴线L的第二轴线;
其中,当所述复合电梯带(100)围绕所述槽轮弯曲时,所述电梯带(100)限定位于所述电梯带(100)内大致与所述纵向轴线(L)重合的中性弯曲区域(NZ)、位于所述中性弯曲区域(NZ)径向外侧的拉伸区域(TZ)、位于所述中性弯曲区域(NZ)径向内侧的压缩区域(CZ);
所述多个承载股线和所述多个可变形空腔位于所述拉伸区域(TZ),并且所述多个承载股线和所述多个可变形空腔位于所述压缩区域(CZ)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接合槽轮的复合电梯带(100),其中所述多个承载股线(211)布置为使得在所述多个承载股线(211)之间设置无承载股线(211)的空间(23);其中,所述空间(23)形成直的连续通道,所述通道从所述承载体(200)的第一末端(24)行进到所述承载体(200)的相对末端(2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接合槽轮的复合电梯带(100),所述复合电梯带(100)包括:
多个第一齿(30),其横向延伸穿过所述树脂涂层(212)的顶表面,所述多个第一齿(30)包括与所述树脂涂层(212)相关联的根部(32)和尖端部分(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梯带(100),其中,所述电梯带(100)沿着所述纵向轴线(L)的剖面显露所述多个预定的可变形空腔(213),所述多个预定的可变形空腔具有:
a)关于所述第一轴线(A)的对称性;或
b)关于所述第二轴线(B)的对称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电梯带(100),其中,在整个所述承载体(200)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无承载股线(211)的空间(23),并且其中,每个空间(23)形成直的连续通道,所述通道从所述承载体(200)的第一末端(24)行进到所述承载体(200)的相对末端(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梯带(100),其中,所述多个承载股线(211)布置成多个组(G1、G2、G3、G4、G5、G6、G7、G8、G10、G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电梯带(100),其中,每个组(G1、G2、G3、G4、G5、G6、G7、G8、G10、G12)通过其他材料(27)来包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电梯带(100),其中,所述其他材料(27)选自包括以下的组:胶料、聚合材料、硅材料或其任意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电梯带(100),其中,所述空间(23)覆盖0μm至50μm之间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梯带(100),其中,所述承载股线(211)具有2μm至20μm范围内的直径。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电梯带(100),其中,所述空间(23)能够适于覆盖所述承载体(200)的整个剖面上的变化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梯带(100),其中,当所述电梯带(100)围绕所述槽轮弯曲时,所述拉伸区域(TZ)中的可变形空腔(213)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L)纵向地拉长并且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L)径向地收缩,并且
其中,当所述电梯带(100)围绕所述槽轮弯曲时,所述压缩区域(CZ)中的可变形空腔(213)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L)纵向地缩短并且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L)径向地拉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梯带(100),其中,所述多个承载股线(211)包括位于所述拉伸区域(TZ)中的第一承载股线(211)和位于所述压缩区域(CZ)中的第二承载股线(211)。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电梯带(100),其中,所述第一承载股线(211)和所述第二承载股线(211)各自大致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L)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电梯带(100),其中,当所述电梯带(100)围绕所述槽轮弯曲时,所述第一承载股线(211)在大致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L)的方向上拉伸,并且与所述第一承载股线(211)相邻的可变形空腔(213)在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承载股线(211)的方向上纵向地伸拉长,并且在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承载股线(211)的方向上径向地缩短,以将所述第一承载股线(211)在径向上重新定位成更靠近所述中性弯曲区域(NZ)。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电梯带(100),其中,当所述电梯带(100)围绕所述槽轮弯曲时,与所述第二承载股线(211)相邻的可形变空腔(213)在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二承载股线(211)的方向上纵向地缩短,并且在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二承载股线(211)的方向上径向地拉长,诱导所述第二承载股线(211)变形为起伏曲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复合电梯带(100),其中,当所述电梯带(100)围绕所述槽轮弯曲时,所述第二承载股线(211)的起伏曲线至少部分地围绕与所述第二承载股线(211)相邻的变形空腔(213)弯曲。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电梯带(100),其中,所述多个承载股线(211)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股线(211)与所述第二承载股线(211)之间并且位于所述中性弯曲区域(NZ)中的第三承载股线(211)。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梯带(100),其中,所述多个空腔(213)中的每一个封装气体、液体和可变形固体中的一种。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梯带(100),其中,所述多个空腔(213)中的每一个的直径在所述多个承载股线(211)的直径的一半至两倍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梯带(100),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多个承载股线(211)是非连续的。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梯带(100),其中,包括所述多个空腔(213)的所述树脂涂层(212)的组合杨氏模量小于大约2千兆帕斯卡。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梯带(100),其中,所述压缩区域(CZ)中的所述多个空腔(213)的总体积基本等于所述压缩区域(CZ)中的所述树脂涂层(212)的总体积的三分之一,所述树脂涂层的总体积包括所述多个空腔(213)的总体积。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梯带(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体(200)上的套层(300)。
2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梯带(100)在电梯系统(1000)中的使用,所述电梯系统(1000)包括:
电梯井道(800),其具有支撑框架(1100);
电梯轿厢(700),其能够沿着由所述电梯井道(800)限定的竖直行进路径移动;和
电机装置(1200),其包括能够经由所述电机装置(1200)转动的至少一个驱动槽轮(1210)。
26.一种制作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接合槽轮的复合电梯带(100)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具有多个承载股线(211)的承载体(200)拖动到纤维排列器(2700)中;
将所述具有多个承载股线(211)的承载体(200)拖动到空腔打印机(2800)中,以在树脂涂层(212)中限定与所述多个承载股线(211)相邻的多个可变形空腔(213);
每个可变形空腔具有平行于所述复合电梯带(100)的纵向轴线L的第一轴线和径向地垂直于复合电梯带(100)的纵向轴线L的第二轴线;
固化所述多个可变形空腔(213),以产生具有多个固化的空腔(213)的承载体(200);
将具有固化的多个空腔(213)的承载体(200)拖动到液体树脂浴槽中;
在所液体树脂浴槽中用树脂涂层(212)包围所述多个承载股线(211);
其中,当所述电梯带(100)围绕所述槽轮弯曲时,所述电梯带(100)限定位于所述电梯带(100)内大致与所述纵向轴线(L)重合的中性弯曲区域(NZ)、位于所述中性弯曲区域(NZ)径向外侧的拉伸区域(TZ)、位于所述中性弯曲区域(NZ)径向内侧的压缩区域(CZ);
所述多个承载股线和所述多个可变形空腔位于所述拉伸区域(TZ),并且所述多个承载股线和所述多个可变形空腔位于所述压缩区域(CZ)内。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具有所述树脂涂层(212)的所述承载体(200)拖动到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中。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套层(300)沉积到所述树脂涂层(212)上。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具有多个承载股线(211)的第二承载体(200)拖动到纤维排列器(2700)中;
将所述具有多个承载股线(211)的第二承载体(200)拖动到空腔打印机(2800)中,以在所述树脂涂层(212)中限定与所述多个承载股线(211)相邻的多个可变形空腔(213);
固化所述多个可变形空腔(213),以产生具有多个固化的空腔(213)的第二承载体(200);
将具有固化的多个空腔(213)的第二承载体(200)拖动到第二液体树脂浴槽中;
在所述第二液体树脂浴槽中用树脂涂层(212)围绕所述第二承载体(200)的至少一个承载股线(211)。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具有在其中形成有多个可变形空腔(213)的树脂涂层(212)的第一承载体(200)拖动到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中;
将具有在其中形成有多个可变形空腔(213)的树脂涂层(212)的第二承载体(200)拖动到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中;
在所述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中将所述第一承载体(200)和所述第二承载体(200)结合在一起;
在所述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中将所述第一承载体(200)和所述第二承载体(200)上的树脂涂层(212)固化为凝固形式。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具有至少一个承载股线(211)的第三承载体(200)拖动到纤维排列器(2700)中;
将所述具有至少一个承载股线(211)的第三承载体(200)拖动到空腔打印机(2800)中,以在所述树脂涂层(212)中限定与所述至少一个承载股线(221)相邻的多个可变形空腔(213);
固化所述多个可变形空腔(213),以产生具有多个固化的空腔(213)的第三承载体(200);
将具有固化的多个空腔(213)的第三承载体(200)拖动到第三液体树脂浴槽中;
在所述第三液体树脂浴中用树脂涂层(212)围绕所述第三承载体(200)的至少一个承载股线(211)。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具有在其中形成有多个可变形空腔(213)的树脂涂层(212)的第一承载体(200)拖动到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中;
将具有在其中形成有多个可变形空腔(213)的树脂涂层(212)的第二承载体(200)拖动到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中;
将具有所述树脂涂层(222)的第三承载体(200)拖动到插入在所述第一承载体(200)与所述第二承载体(200)之间的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中;
在所述成型和固化模具中将所述第一承载体(200)、所述第二承载体(200)和插入在所述第一承载体(200)与所述第二承载体(220)之间的所述第三承载体(200)结合在一起;
在所述成型和固化模具(2300)中将所述第一承载体(200)、所述第二承载体(220)和所述第三承载体(200)上的树脂涂层(212、222)固化为凝固形式。
CN201880093786.2A 2018-06-06 2018-11-22 复合电梯带和用于制作复合电梯带的方法 Active CN1121660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8/064854 WO2019233574A1 (en) 2018-06-06 2018-06-06 Composite elevator bel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EPPCT/EP2018/064854 2018-06-06
PCT/EP2018/082168 WO2019233620A1 (en) 2018-06-06 2018-11-22 Composite elevator bel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66083A CN112166083A (zh) 2021-01-01
CN112166083B true CN112166083B (zh) 2022-08-26

Family

ID=62563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3786.2A Active CN112166083B (zh) 2018-06-06 2018-11-22 复合电梯带和用于制作复合电梯带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802392A1 (zh)
CN (1) CN112166083B (zh)
WO (2) WO20192335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91186B2 (en) * 2018-08-06 2023-02-28 Otis Elevator Company Belt with layered load bearing element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8281A (zh) * 2002-11-12 2005-01-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用绳索及电梯装置
CN101343840A (zh) * 2007-07-09 2009-01-14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装置的拉伸组件及其电梯装置
CN103562111A (zh) * 2011-06-10 2014-02-05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张力构件
CN106029545A (zh) * 2014-02-11 2016-10-12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
CN107073807A (zh) * 2014-10-16 2017-08-18 通力股份公司 用于制造提升绳索的方法、提升绳索和使用其的电梯
CN111936409A (zh) * 2018-03-29 2020-11-13 蒂森克虏伯电梯创新与运营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电梯带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50182A2 (de) * 2007-10-17 2009-04-23 Inventio Ag Aufzug mit einem tragmittel
BRPI0823028A2 (pt) * 2008-08-15 2015-07-28 Otis Elevator Co Elemento de sustentação de carga alongado, e, método para fazer um conjunto.
FI125142B (fi) * 2009-07-08 2015-06-15 Kone Corp Nostolaitteen köysi, köysijärjestely, hissi ja menetelmä
CN102985350B (zh) 2010-04-22 2015-11-25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升降机悬架和传输条带
JP5512439B2 (ja) * 2010-07-22 2014-06-04 東京製綱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ワ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014456A1 (en) * 2012-07-18 2014-01-23 Otis Elevator Company Fire-retardant bel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8281A (zh) * 2002-11-12 2005-01-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用绳索及电梯装置
CN101343840A (zh) * 2007-07-09 2009-01-14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装置的拉伸组件及其电梯装置
CN103562111A (zh) * 2011-06-10 2014-02-05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张力构件
CN106029545A (zh) * 2014-02-11 2016-10-12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
CN107073807A (zh) * 2014-10-16 2017-08-18 通力股份公司 用于制造提升绳索的方法、提升绳索和使用其的电梯
CN111936409A (zh) * 2018-03-29 2020-11-13 蒂森克虏伯电梯创新与运营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电梯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33620A1 (en) 2019-12-12
WO2019233574A1 (en) 2019-12-12
CN112166083A (zh) 2021-01-01
EP3802392A1 (en) 2021-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93220B2 (en) Elevator suspension and/or driving assembly having at least one traction surface comprising exposed weave fibers
CN104555658B (zh) 用于提升装置的绳索以及电梯
EP3388381B1 (en) Elevator belt with additive layer
EP3392186B1 (en) Tension member for elevator system belt
EP3332958B1 (en) Hybrid fabric-laminated belt for elevator system
US11866300B2 (en) Overbraided non-metallic tension members
EP3429952B1 (en) Load bearing member including lateral layer
EP3392183B1 (en) Tension member for elevator system belt
EP3492417B1 (en) Light weight load bearing member for elevator system
US10882719B2 (en) Composite elevator belt
US11548763B2 (en) Load bearing traction members and method
JP5735651B2 (ja) 露出した織物繊維を備えた少なくとも一つの牽引面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懸垂/駆動アセンブリ
EP3009390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hoisting rope, hoisting rope and elevator using the same
CN112166083B (zh) 复合电梯带和用于制作复合电梯带的方法
US2019029955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Composite Elevator Belt"
US20210229956A1 (en) Composite elevator bel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KR101445652B1 (ko) 노출된 직조 섬유를 포함한 적어도 하나의 트랙션 표면을 갖는 구동 조립체 및/또는 엘리베이터 서스펜션
JP7279267B2 (ja) 複合ストランド、その製造方法、ロープ、ベルト、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WO2020200431A1 (en) Core impregna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composite elevator belt using a tapered core impregnator
WO2020200430A1 (en)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composite elevator belt comprising one or more fiber lay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Dusseldorf

Applicant after: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essen

Applicant before: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