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3716A - 一种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53716A CN112153716A CN201910905143.XA CN201910905143A CN112153716A CN 112153716 A CN112153716 A CN 112153716A CN 201910905143 A CN201910905143 A CN 201910905143A CN 112153716 A CN112153716 A CN 1121537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path
- path
- transmission
- terminal
- signal qua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9
- 238000010187 sel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ZCJJIQHVZCFSGZ-UHFFFAOYSA-N 2,8-bis(diphenylphosphoryl)dibenzothiophe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C=1P(C=1C=C2C3=CC(=CC=C3SC2=CC=1)P(=O)(C=1C=CC=CC=1)C=1C=CC=CC=1)(=O)C1=CC=CC=C1 ZCJJIQHVZCFSG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2533 ADP/ATP translocase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6396 ADP/ATP translocase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6397 ADP/ATP translocase 3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768061 Escherichia phage P1 Antirepressor protein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796932 Homo sapiens ADP/ATP translocase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718417 Homo sapiens ADP/ATP translocase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718437 Homo sapiens ADP/ATP translocase 3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1096365 Homo sapiens Replication factor C subunit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1096355 Homo sapiens Replication factor C subunit 3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7851 Replication factor C subunit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7855 Replication factor C subunit 3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5 non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5—Performance tes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5—Performance testing
- H04B17/19—Self-test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3—Evaluation of link metric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该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包括:确定终端各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根据所述各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当前的业务需求和使用场景,选择传输路径或传输路径组合;切换到所选择的传输路径或传输路径组合。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实现了传输路径的灵活配置,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配置,满足业务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一种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5G(5th Generation,第五代)终端的发展和演进,终端制式和频段越来越多。如同一部终端要同时兼容蜂窝,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蓝牙,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中的大部分功能,在频段上覆盖2G/3G/4G/5G的需求,频段上从600M-6GHZ不等,为了追求更高的数据传输数率,还有要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多天线和多载波聚合(CA)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终端的频段会有30多个,天线10多个,每个频段如B1频段又分为主集,分集,主MIMO和分MIMO四个MIMO通道,每个通道由于物理器件的不同,又会分成4-20多个分支路径,所以每个频段的射频传输路径可能有20多个;不同频段之间,如B1-B3-B7之间如果形成CA(载波聚合),再加上2*2MIMO或4*4MIMO,一个高速数据传输业务的CA和MIMO频段组合的射频通道和路径,射频传输路径会成指数级增加,如目前的2/3/4/5G项目,传输路径可能多达500多条。
传输路径的增多,会导致每个频段的传输路径的不确定性,而目前的路径选择都是随机和不可控的,有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实现传输路径的灵活配置。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包括:
确定终端各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
根据所述各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当前的业务需求和使用场景,选择传输路径或传输路径组合;
切换到所选择的传输路径或传输路径组合。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路径选择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读取执行时,实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传输路径选择方法。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传输路径选择方法。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包括:确定终端各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根据所述各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当前的业务需求和使用场景,选择传输路径或传输路径组合;切换到所选择的传输路径或传输路径组合。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实现了传输路径的灵活配置,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配置,满足业务需求。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射频路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射频前端模块路径链路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射频芯片到天线路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路径选择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代码调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提供的传输路径选择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路径选择装置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为了满足5G吞吐传输要求,目前采用SUB(低于)6G频段搭配多阶MIMO或高阶载波聚合方案,由于低于6G频段的天线难度低及覆盖范围广优势,后者是当前5G的主流方案,但由于SUB 6G频带范围相对窄,所以必须要4*4MIMO才能实现吞吐率的扩展,同时还需要一些射频器件切换和合路器件,如3P3T,DP4T,SPDT开关,DIPLEXER,TRIPLEXER分频器等。还有一些萃取器,功分器,合路器等。而由于射频通道和路径的增多,各通道走线及布局在有限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线路板)上已成问题,既有满足一定的兼容性要求,又要满足一定的隔离度要求。在ENDC(E-UTRA NR Dual Connectivity,4G无线接入网与新无线双连接)双连接下,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研究)和NR(New Radio,新无线)频段之间的谐波和互调影响都非常大,如果路径选择不对,隔离度就不好,LTE和NR的灵敏度就会产生恶化,进而影响用户的通信性能,直接影响吞吐量和用户感受。
如图3所示,4G和5G的PATH(路径)非常多,不同PATH的路径损耗不一样,RX性能相差大,信道均衡性差,如果一个4*4MIMO的四条通道性能不均衡,接收到的RSRP(Reference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信号)电平将不一致,严重时直接会影响双流或四流下的MIMO吞吐性能,即调制上不去,误码率高,吞吐速率上不去。
智能终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如全金属终端,金属边框终端,往往需要通过金属边框或外壳实现,而金属天线受人体效应影响较大。如低频下的OTA(Over-the-Air,空中下载)性能,在自由空间状态下,和手握状态下,可能会相差2-150DB,即手持会极大恶化终端的天线性能,进而影响到通话质量或数据传输质量。根据数据统计,即使是非金属材质终端,在人手效应下,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1-5DB)。即使是通过上下天线切换,仍然无法解决左右手的TRP(Total Radiated Power,总辐射功率)和TIS(TotalIsotropic sensitivity,总全向灵敏度)的恶化和下降问题,原因如下:
在金属外壳或金属边框终端中,在人手持模式下,终端天线的参考地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天线的整体效果。
人手的握持会改变天线的辐射方向图,从全向辐射变成异型辐射。异型辐射会改变天线之间的相关性。同时,人手作为大导体介质,也会吸收对应方向上的电磁波,造成辐射方向上的电磁的损耗,当握持位置不当时,最强吸收损耗可高达75%,所以会影响通信质量。
人手的握持还会影响各天线的天线效率,进而影响到天线信号的传输距离和质量。以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天线为例,人手的存在会让效率下降45%。
人手握持的存在会造成终端接收信噪比(SNR)的变化,有手握持的信噪比明显低于没有手握的信噪比。
以金属边框终端为例,金属边框整体环绕终端时,其耦合谐振会增多,由于其耦合效应是耦合Q值会增大,天线的辐射效率会降低,从而天线效率也会降低。而通过其金属缺口,打破边框的完整性,可以改变其辐射效率,降低偶尔耦合Q值。金属边框天线通过接地和开槽来实现对应频点的天线谐振设计,如果人手在握持过程中,握住了开槽点,或者由于人体本身是电介质,也会改变天线的接地环境,则金属天线的性能会发生明显的恶化。所以不同姿势下的性能不能同时兼顾和满足,也是目前一个很大的问题。当前所有的天线切换只是笼统的上下切换,而不会去检测人手的影响和天线路径的影响,所以终端的天线性能总是达不到最优,在5G终端中由于天线的增多,每个频段会用到2到4个天线,不同天线由于天线效率不一样,增益差异也很大,如果加上人手后,天线的均衡性差异更大,如何针对不同的天线效率或用手习惯,来动态调节天线路径,使得射频传输路径到人手影响小的路径。
目前,大部分终端设计都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相关技术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1.固定单一射频链路路径,无法选择和调节。2.ASDIV天线切换路径,只能切换天线路径。3.通过射频开关连接的自由组合路径,无法固定选择较优路径。4.射频驱动配置也是固定的,无法自适应匹配调整和选择芯片端口VCO(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压控振荡器)和射频路径PATH。
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从芯片VCO到各测试座之间的路径损耗,可以精准地检测出各路径的损耗,信号强度值,信号均衡性,隔离度及互调谐波干扰等,扫描存储各路径参数值,从而进行最优路径选择和调整,还能根据当前频段和天线情况,握姿情况实时调用,使得终端可以始终处于最优的射频和天线传输路径,以提升用户的通话质量和数据吞吐性能。
如图4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提供一种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包括:
步骤401,确定终端各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
步骤402,根据所述各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当前的业务需求和使用场景,选择传输路径或传输路径组合;其中,传输路径组合是指多个传输路径。
步骤403,切换到所选择的传输路径或传输路径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系统损耗值、谐波值、互调值、信号强度值、所述传输路径对应频点的效率值、比吸收率(SpecificAbsorption Rate,SAR)值、不同握持姿势下的空中下载参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性能参数仅为示例,可以根据需要获取其他性能参数。
所述步骤401中,确定终端各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包括:扫描传输路径,对扫描到的传输路径进行损耗测试、干扰测试、天线信号强度测试、天线效率测试等等。在一实施例中,通过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电平扫描和RSRP(Reference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自扫描,或研发信令测试扫描,测试所有传输路径的系统损耗值。通过干扰测试获得谐波值和互调值。具体测试方法请参考后续实施例中的描述。
在一实施例中,使用所选择的传输路径进行传输包括:使用切换到所选择的传输路径或传输路径组合包括:调用所选择的传输路径或传输路径组合对应的驱动配置程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当前的信号质量状态信息,当不满足预设信号质量要求时,根据所述各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当前的业务需求和使用场景,重新选择传输路径直到满足所述预设信号质量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显示当前所选的传输路径或传输路径组合的性能参数。显示性能参数供用户直接查看性能参数,从而可以由用户进行传输路径的选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前信号质量不满足预设信号质量要求且与握持姿势有关时,提示用户改变握持姿势。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直接检测握姿,当握姿不当时,提示用户改变握持姿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当前信号质量不满足预设信号质量要求且与握持姿势有关包括:当前空中下载参数小于预设空中下载参数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各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当前的业务需求和使用场景,选择传输路径或传输路径组合包括:
当所述终端处于第4代无线接入网和新无线双连接(即ENDC)下时,选择干扰最小的传输路径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各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当前的业务需求和使用场景,选择传输路径或传输路径组合包括:
选择满足业务需求和使用场景需求的且满足损耗最小、干扰最小和信号强度最均衡至少之一的传输路径或传输路径组合。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移动终端框图。如图5所示,该移动终端1包括射频路径检测单元L1,路径损耗测试单元L2,路径干扰测试单元L3,天线路径检测单元L4,存储单元L5,自适应选择和切换单元L6,反馈检测和显示单元L7、天线单元L8,基带芯片L9,射频芯片L10。
射频路径检测单元L1,用于扫描射频通道和天线路径,将扫描到的传输路径以列表形式存储到存储单元L15中。
具体的,根据测试基站或仪表所连接的频段,CA和MIMO情况,扫描对应的射频通道和天线路径,也可以预先扫描好所有的传输路径,以便实时调用。射频传输的路径从射频芯片的VCO端口开始,经过前级开关,中间级LNA开关模组,后级开关,ASDIV开关,3P3T切换开关等,直到测试座和前端天线。每个频段分为TX(射频发射),PRX(主集接收),DRX(分集接收),PRX-MIMO(主集接收-多输入多输出),DRX-MIMO(分集接收-多输入多输出)5个通道,每个通道如PRX,根据VCO的不同,经过的各级开关路径不同,内外部硬件通道的兼容性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射频传输路径。
路径损耗测试单元L2,用于测试传输路径的系统损耗,将系统损耗值存储到存储单元L5。一种测试方法为:通过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电平扫描和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自扫描,或研发信令测试扫描,测试所有的路径的系统损耗。例如,从芯片口A到测试点B,经过路径1,系统损耗插损为S1ab;经过路径2,系统损耗插损为S2ab;经过路径3,系统损耗插损为S3ab;经过路径4,系统损耗插损为S4ab,上述4个插损值写入保存在终端中以备调用。
路径干扰测试单元L3,用于测试传输路径之间的干扰,获得谐波值和互调值,存储到存储单元L5。比如测试ENDC双连接下的LTE和NR互绕,或NR和其他模块如GPS模块的互绕等。LTE和NR频段在NSA(Non-Stand Alone,非独立组网)模式下,由于是同时工作的,所以存在谐波和共存问题,如LTE B3频段的二次谐波会落到N78频段的对应频点上。互调的干扰有传导和空间耦合两种,如果是板上的干扰,属于传导干扰,如果是整机的干扰,属于空间耦合干扰。由于射频路径比较多,在LTE和NR做双连接时,如果LTE的路径和NR的路径靠得比较近,空间的隔离度就会很差,如果LTE做发射,LTE TX的二次或多次谐波就会落入NR RX的频点范围内,影响NR的灵敏度。这里通过侦测到的NR通道,来计算和选择干扰最小的LTE路径通道。可以基于终端自发自收的ENDC谐波检测算法,检测某两个路径在共存状态下的RSRP恶化值,和参考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出是否是干扰路径。自发自收谐波干扰算法可以不借助于第三方的仪表,通过射频芯片在LTE对应频段,信道,带宽,RB数,调制方式上,输入一定的信号电平,如-85DB,通过射频芯片在NR对应频段,信道,带宽,RB数,调制方式上,输入一定的信号电平,如-85DB,同时,设置LTE为TX干扰路径,NR为接收干扰路径,接收扫描终端收到的NR信号电平,如-87DB,则表明当前有2DB的谐波干扰;同时,如果NR是TX信号发射端,LTE是接收信号受干扰路径,接收扫描终端收到的LTE信号电平,如-90DB,则表明当前有5DB的互调干扰。
路径干扰测试单元L3检测当前的扫描干扰情况,如果发现干扰,自适应选择和切换单元L6实时调整发射和接收路径,选择干扰小,隔离度高的路径作为当前ENDC的传输路径。
天线路径检测单元L4,用于检测天线的信号强度和天线效率,存储到存储单元L5。具体的,检测当前频段的使用的是哪个天线路径,从射频芯片的发射和接收端口出来,前半部分经过的是射频路径,后半部分经过的是天线路径,由于射频前端电路到各天线之间存在ASDIV电路,如DPDT开关,3P3T开关等,和其他天线兼容,还有存在SPDT开关等,这里不同的天线路径定义为不同的ID,如定位为ANT1,ANT2,ANT3....ANT15,通过检测当前终端的天线传输路径,并判断每个天线的信号强度,天线效率,从而选择信号强且效率高的天线路径。如果是金属边框终端,还会存在头手模式影响的问题,如果检测到人手握或靠近头部的情形,天线路径也可以进一步的切换。
存储单元L5,用于存储路径损耗测试单元L2、路径干扰测试单元L3和天线路径检测单元L4测试所得的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比如各路径的系统损耗值,各路径的谐波值,互调值,各路径的信号强度值(比如RSRP),各天线路径对应频点的效率值,比吸收率值和人手影响系数值(不同握持姿势下相对于自由空间下的信道强度值的一个比例系数)。同时,还存储对应路径的射频驱动配置程序,选择什么路径,配置什么路径,限制什么路径,共存哪些路径。当需要使用的频段、ENDC组合和MIMO路径组合确定后,检测当前的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是否在预设阈值范围,如果超过预设阈值范围,则需要进行自适应路径切换,切换的控制通过不同的射频驱动配置程序来完成,如定义驱动配置文件为RFC1,RFC2,RFC3...RFC10,不用的场景调用不同的RFC文件,则可以实现路径的动态切换和调用。如图6所示,为射频驱动配置程序调用过程。如图6所示,在终端内存储不同的RFC(射频驱动代码程序),每个RFC代表一套射频驱动配置文件,该配置文件负责控制终端射频通道的配置,各通道内器件及端口的打开和关闭,即每个RFC就是每组传输路径(射频及天线路径)的配置及控制文件,即负责终端内射频路径的映射和工作控制,每一组射频路径配置对应一个RFC,该RFC文件可以包含一个传输路径,也可以是多个传输路径的组合,根据N个传输路径的不同,在终端内可以包含N个该驱动配置文件。每个RFC控制程序对应一组终端参数,这些参数包括系统损耗,隔离度,天线增益,谐波和互调等。在实际应用中,检测模块检测终端当前的环境,包括应用场景,干扰情况,业务能力需求和用户需求,当需要终端需要提升和优化某一个业务需求时,查找对应的影响参数,不同的影响参数会去查找对应的RFC,进而调用不同的射频路径配置及控制,对终端当前的工作路径进行修正或切换,进行特性化配置和选择,直到终端各参数能够匹配当前的业务需求,环境需求及用户需求。
存储单元L5还可以存储终端对应频段各路径在自由空间下的天线OTA值,然后会储存加人手后的OTA值,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增加人手后的OTA值不同于常规的单一人手测试模式,而是不同握姿触点的模型值,如可以涵盖左手模型,右手模型,这些模式都通过出厂前的自测,储存到终端的模型存储模块中,通过检测到的不同的MIMO路径组合和握姿来调用。如果是用户常用的新的使用姿态情况,也可以作为新参数模型建立起来,以供参考和调用。
自适应选择和切换单元L6,用于根据存储单元L5存储的各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当前的业务需求和使用场景,实现路径的选择和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自适应选择和切换单元L6包括自适应选择模块和切换模块,其中:
所述自适应选择模块用于,根据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当前的业务需求和使用场景,进行对比搜索,选择传输路径或传输路径组合。
比如,当前的应用场景如是发射场景,则需要提高功率,相应地,选择系统损耗比较低的路径;如是接收场景,则需要选择干扰小且损耗小的路径;如果是高速吞吐场景,则需要选择双流或四流通道信道RSRP比较均衡的。如果是ENDC有谐波干扰的信道场景,则需要选择路径传导和耦合干扰比较小的。可以预先建立使用场景和业务需求和传输路径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业务需求和使用场景后,选择其对应的传输路径。
所述切换模块用于,切换到所选择的传输路径或传输路径组合,其中,可以是GPIO(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通用输入输出)控制的切换,也可以是射频驱动代码的切换。
反馈检测和显示单元L7,用于检测终端当前的信号质量,当终端当前信号质量不满足预设信号质量要求,即当前的传输路径和当前终端无线模式不匹配时,显示当前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并提示最佳推荐传输路径,以及,进行握姿的反馈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反馈检测和显示单元L7包括:无线性能对比判断模块、显示单元、反馈检测单元、触觉反馈控制模块,其中:
无线性能对比判断模块用于,检测终端当前的信号质量,判断终端当前信号质量是否满足预设信号质量要求;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当前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或状态信息,并提示最佳推荐路径,显示单元也可以直观的显示出当前的传输路径(射频路径和天线路径),实时显示各传输路径的损耗和隔离度等信息,让研发调试人员和用户得到更直观的数据和感受,并知道当前的握姿对信号质量的影响,以便于调整到正确的握姿。
反馈检测单元用于,根据用户指令启动自适应路径调节功能进行传输路径的切换,检测调节后的效果,直到达到预设信号质量要求。
触觉反馈控制模块,和无线性能对比判断模块和反馈显示单元相连,用于终端系统的不同握姿的反馈控制。所述触觉反馈控制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当前握姿下性能不是最优(比如通过OTA进行判断),或者信号质量不满足预设信号质量要求时,控制终端进行触觉反馈。其中,触觉反馈方式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显示反馈,振动反馈,语音提示反馈,也可以使其他的反馈实现。可以采用默认设置,也可以用户自定义设置。
一般地,如果检测到用户是在方便可视终端屏幕界面的状态下,如非通话状态、游戏状态或上网状态下,可以采用显示反馈的方式,通过反馈显示单元在显示屏侧边显示对应位置显示出现,让握姿和信号状态很直观的展现给用户。如果终端检测在通话状态下,或者是用户非直接观看终端显示屏的模式下,可以采用振动反馈或语音反馈的提示方式。提醒用户当前位置不可触摸,并提示到较优的握点或握姿方式。
天线单元L8,用于无线信号检测,也用于接收和发射无线信号。在本装置中,天线单元L8和终端的射频前端模块相连,用于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射。
基带芯片L9,和射频芯片L10相连,用于采集当前信号强度和显示模式,基带芯片L9和终端内的射频芯片L10相连,可以实时检测当前的各模块无线信号强度,将其反馈给需要无线信号强度的其他单元,同时,基带芯片L9还和终端的各传感器模块及显示接口模块相连,用于检测采集当前的加速度状态和横竖屏显示状态,监测当前用户的握姿。
射频芯片L10,和路径干扰测试单元L3、天线单元L8、基带芯片L9相连,用于各射频路径的发射和接收处理,同时负责路径干扰测试单元L3的信号的自发自收处理。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路径选择装置,包括上述射频路径检测单元L1,路径损耗测试单元L2,路径干扰测试单元L3,天线路径检测单元L4,存储单元L5,自适应选择和切换单元L6和反馈检测和显示单元L7。各单元的实现请参考上述实施例,不再赘述。
下面通过几个实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
实例1:VCO路径交换
终端N41频段(2496MHz~2690MHz)是4*4MIMO,每个频段会有4个射频传输路径:TX,DRX,PRX-MIMO,DRX-MIMO,ID分别为P1,P2,P3,P4,测试或实际工作时,发现DRX-MIMO性能较差,而PRX-MIMO性能较好,则自适应调用选择P1,P2,P4,P3路径代替P1,P2,P3,P4路径,即PRX-MIMO路径和DRX-MIMO路径交换,得到更好的整体性能。
实例2:天线路径交换
终端N41频段和N78频段(3300MHz~3800MHz)由于是4*4MIMO,每个频段会有4个射频传输路径,TX,DRX,PRX-MIMO,DRX-MIMO,N41频段分别对应四个天线A1,A2,A3,A4,N78频段分别对应四个天线A5,A6,A7,A8;在电路设计上,N41频段和N78频段的天线路径之间做兼容设计,通过天线开关来实现,如SP2T,3P3T,4P4T等。当N78频段的天线性能不好时,或当N78频段的天线受到影响时,可以切换到N41频段的对应天线路径上去。
实例3:干扰路径交换
当LTE B3频段(上行1710~1785MHz,下行1805~1880MHz)作为ENDC锚点时,B3频段的二次谐波会落到N78频段的对应信道频点上,从而导致N78频段的接收灵敏度恶化,N78频段和LTE B3频段之间的隔离度越高,作为双连接下的谐波或互调影响就越小。如LTE B3频段的路径有L1,L2,L3,L4,L5,L6,L7共7条,其中B3频段的TX有G1,G2两条,N78频段的PRX有NP1,NP2,NP3,NP4共4条,则路径干扰测试单元L3会将上述所有的组合都计算一遍,然后选择干扰最小的组合路径作为最后的ENDC工作路径。
实例4:信道均衡路径交换
当N78频段工作在高速吞吐4*4MIMO时,四个通道的信号强度必须相对均衡,不然吞吐性能就有由于失衡而降低。如NR N78的路径有M1,M2,M3,M4,M5,M6,M7共7条路径,检测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RSRP或RSSI值分别为R1,R2,R3,R4,R5,R6,R7,如果原来默认的路径的信号强度分别是R1,R2,R3,R4,不均衡,则可切换到更均衡的路径上去(切换后的路径的信号强度分别为R1,R3,R5,R7,相比R1,R2,R3,R4更为均衡),以提高各通道的均衡性和吞吐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当前的业务需求和使用场景,选择传输路径,能解决当前射频通道配置不灵活的问题,能减少路径损耗,提升路径之间的抗干扰度,能提升各路径的均衡性,增强信号强度,改善天线性能,进而改善用户的通讯和数据业务性能,以提升手持的通话率,降低掉话率。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提供的传输路径选择方法流程图。如图7所示,包括:
701,终端扫描检测所有的传输路径(包括射频通道和天线路径),将扫描到的传输路径储存到存储单元中;
702,终端按照上述传输路径列表,进行传输路径的损耗探测,传输路径的干扰探测,天线性能探测,得到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值并存储;
703,终端获取当前的使用场景和业务需求,确定所需的传输路径的目标性能参数;
其中,可以由用户配置业务需求,也可以由终端检测当前传输的业务和使用场景,确定使用场景和业务需求。
704,终端根据目标性能参数和存储的各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进行性能对比搜索,选择一个或多个传输路径;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直接根据预先存储的业务需求和使用场景与传输路径的对应关系,直接确定传输路径。
705,终端根据所选择的传输路径,调用对应的传输路径及驱动配置文件;
706,终端检测到当前的传输路径下的信号质量不满足预设信号质量要求时,进行调节,重新选择传输路径直到信号质量满足预设信号质量要求或者信号质量最佳;
707,如果当前的传输路径下的信号质量满足预设信号质量要求,调节完成,可实时显示调节效果。
如图8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路径选择装置80,包括存储器810和处理器820,所述存储器810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820读取执行时,实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传输路径选择方法。
如图9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90,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90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910,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910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传输路径选择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组件或所有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Claims (10)
1.一种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包括:
确定终端各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
根据所述各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当前的业务需求和使用场景,选择传输路径或传输路径组合;
切换到所选择的传输路径或传输路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系统损耗值、谐波值、互调值、信号强度值、所述传输路径对应频点的效率值、比吸收率值、不同握持姿势下的空中下载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切换到所选择的传输路径或传输路径组合包括:调用所选择的传输路径或传输路径组合对应的驱动配置程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当前的信号质量状态信息,当不满足预设信号质量要求时,根据所述各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当前的业务需求和使用场景,重新选择传输路径直到满足所述预设信号质量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当前的业务需求和使用场景,选择传输路径或传输路径组合包括:
当所述终端处于第4代无线接入网和新无线双连接下时,选择干扰最小的传输路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前信号质量不满足预设信号质量要求且与握持姿势有关时,提示用户改变握持姿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信号质量不满足预设信号质量要求且与握持姿势有关包括:当前空中下载参数小于预设空中下载参数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传输路径的性能参数、当前的业务需求和使用场景,选择传输路径或传输路径组合包括:
选择满足业务需求和使用场景需求,且满足损耗最小、干扰最小和信号强度最均衡至少之一的传输路径或传输路径组合。
9.一种传输路径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读取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传输路径选择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传输路径选择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05143.XA CN112153716B (zh) | 2019-09-24 | 2019-09-24 | 一种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PCT/CN2020/103169 WO2021057215A1 (zh) | 2019-09-24 | 2020-07-21 | 传输路径选择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US17/624,236 US20220386216A1 (en) | 2019-09-24 | 2020-07-21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transmission path and storage medium |
EP20869020.6A EP3965474A4 (en) | 2019-09-24 | 2020-07-21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LECTING A TRANSMISSION PATH AND STORAGE MEDIU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05143.XA CN112153716B (zh) | 2019-09-24 | 2019-09-24 | 一种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53716A true CN112153716A (zh) | 2020-12-29 |
CN112153716B CN112153716B (zh) | 2024-02-06 |
Family
ID=73892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05143.XA Active CN112153716B (zh) | 2019-09-24 | 2019-09-24 | 一种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386216A1 (zh) |
EP (1) | EP3965474A4 (zh) |
CN (1) | CN112153716B (zh) |
WO (1) | WO2021057215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04118A (zh) * | 2020-12-31 | 2021-05-14 |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智能电表数据跳传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2969207A (zh) * | 2021-02-23 | 2021-06-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默认数据主卡的切换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CN114244764A (zh) * | 2021-12-23 | 2022-03-25 | 东莞市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业务报文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257264A (zh) * | 2021-12-15 | 2022-03-29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射频天线线路、pcb板及移动终端 |
CN114785360A (zh) * | 2022-04-27 | 2022-07-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装置及方法 |
CN114866461A (zh) * | 2022-04-28 | 2022-08-05 | 抖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Rtc流媒体自适应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76498B (zh) * | 2021-05-07 | 2022-09-01 | 啓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天線系統 |
CN116437317B (zh) * | 2023-04-11 | 2024-03-15 | 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升级刷写方法、装置及车辆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071203A1 (en) * | 2010-09-20 | 2012-03-22 | Siu Ling Wong | Mobile telephone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switching antenna according to user's hand position |
CN103582047A (zh) * | 2012-07-19 | 2014-02-12 | 英特尔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 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方法 |
CN104683540A (zh) * | 2013-11-26 | 2015-06-03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通讯终端信号质量的方法及终端 |
CN105517028A (zh) * | 2014-10-17 | 2016-04-2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触发和配置传输路径的方法及设备 |
CN106575970A (zh) * | 2014-06-20 | 2017-04-19 | 苹果公司 | 具有可调谐天线、可调节天线阻抗匹配电路和天线切换的电子设备 |
CN106849987A (zh) * | 2017-01-20 | 2017-06-13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及终端 |
CN107623543A (zh) * | 2017-08-30 | 2018-01-23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7707281A (zh) * | 2017-08-30 | 2018-02-16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通信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8055687A (zh) * | 2018-01-31 | 2018-05-18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连接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09951218A (zh) * | 2019-01-31 | 2019-06-2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降低通信干扰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65468B (zh) * | 2014-06-26 | 2017-06-06 | 北京邮电大学 | 无线设备中基于多路径的数据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和装置 |
CN107528606B (zh) * | 2016-06-21 | 2020-10-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以及装置、移动终端 |
US11039370B2 (en) * | 2017-07-19 | 2021-06-1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Automatic routing based on dual-capability Wi-Fi systems |
WO2019061414A1 (zh) * | 2017-09-30 | 2019-04-0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路径的切换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
CN110098857B (zh) * | 2019-03-29 | 2021-04-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和装置 |
-
2019
- 2019-09-24 CN CN201910905143.XA patent/CN112153716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7-21 EP EP20869020.6A patent/EP3965474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7-21 WO PCT/CN2020/103169 patent/WO2021057215A1/zh unknown
- 2020-07-21 US US17/624,236 patent/US20220386216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071203A1 (en) * | 2010-09-20 | 2012-03-22 | Siu Ling Wong | Mobile telephone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switching antenna according to user's hand position |
CN103582047A (zh) * | 2012-07-19 | 2014-02-12 | 英特尔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 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方法 |
CN104683540A (zh) * | 2013-11-26 | 2015-06-03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通讯终端信号质量的方法及终端 |
CN106575970A (zh) * | 2014-06-20 | 2017-04-19 | 苹果公司 | 具有可调谐天线、可调节天线阻抗匹配电路和天线切换的电子设备 |
CN105517028A (zh) * | 2014-10-17 | 2016-04-2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触发和配置传输路径的方法及设备 |
CN106849987A (zh) * | 2017-01-20 | 2017-06-13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及终端 |
CN107623543A (zh) * | 2017-08-30 | 2018-01-23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7707281A (zh) * | 2017-08-30 | 2018-02-16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通信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8055687A (zh) * | 2018-01-31 | 2018-05-18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连接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09951218A (zh) * | 2019-01-31 | 2019-06-2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降低通信干扰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04118A (zh) * | 2020-12-31 | 2021-05-14 |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智能电表数据跳传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2804118B (zh) * | 2020-12-31 | 2023-01-31 |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智能电表数据跳传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2969207A (zh) * | 2021-02-23 | 2021-06-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默认数据主卡的切换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CN114257264A (zh) * | 2021-12-15 | 2022-03-29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射频天线线路、pcb板及移动终端 |
CN114257264B (zh) * | 2021-12-15 | 2023-08-11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射频天线线路、pcb板及移动终端 |
CN114244764A (zh) * | 2021-12-23 | 2022-03-25 | 东莞市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业务报文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244764B (zh) * | 2021-12-23 | 2023-11-03 | 东莞市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业务报文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785360A (zh) * | 2022-04-27 | 2022-07-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装置及方法 |
CN114785360B (zh) * | 2022-04-27 | 2024-09-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装置及方法 |
CN114866461A (zh) * | 2022-04-28 | 2022-08-05 | 抖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Rtc流媒体自适应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386216A1 (en) | 2022-12-01 |
EP3965474A1 (en) | 2022-03-09 |
CN112153716B (zh) | 2024-02-06 |
WO2021057215A1 (zh) | 2021-04-01 |
EP3965474A4 (en) | 2022-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53716B (zh) | 一种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
US11057098B2 (en) | Methods of antenna system control in massive MIMO systems | |
US10924247B2 (en) | State prediction process and methodology | |
US9559756B2 (en) | Antenna system optimized for SISO and MIMO operation | |
CN112118024B (zh) | 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 |
US20110143673A1 (en) | Automatic positioning of diversity antenna array | |
CN111277309B (zh) | 客户前置设备 | |
US9007970B2 (en) | Antenna swapping methods including repeatedly swapping between antennas, and related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s | |
US20230352855A1 (en) | Operating a modal antenna system for point to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s | |
US20230421212A1 (en) | Client Grouping for Point to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s | |
EP1802001B1 (en) | Cellular phone terminal, antenna changeover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 |
US20220069926A1 (en) | Automatic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and automatic antenna switch | |
US20240154630A1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 |
CN118353507A (zh) | 电子设备及其天线调谐方法、装置、通信系统 | |
JP2012105124A (ja) |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アンテナ切替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