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2863B - 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52863B
CN112152863B CN202011132767.1A CN202011132767A CN112152863B CN 112152863 B CN112152863 B CN 112152863B CN 202011132767 A CN202011132767 A CN 202011132767A CN 112152863 B CN112152863 B CN 1121528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width value
access point
bandwidth
branch access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327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52863A (zh
Inventor
张庆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3276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528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52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28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528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28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及装置,应用于通信技术领域,针对分布式的分支接入点的场景,能够在其他分支接入点的带宽有剩余,而当前分支接入点的带宽不够用的情况下,调整当前分支接入点中分配给目标用户的带宽,实现了分布式的分支接入点的场景下用户带宽的合理分配。

Description

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即服务质量。对于网络业务,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包括传输的带宽、传送的时延、数据的丢包率等。在网络中可以通过保证传输的带宽、降低传送的时延、降低数据的丢包率以及时延抖动等措施来提高服务质量。网络资源总是有限的,在保证某类业务的服务质量的同时,可能就是在损害其它业务的服务质量。因此,网络管理者需要根据各种业务的特点来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配,从而使网络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如果不限制用户的带宽流量,那么大量用户不断突发的数据只会使网络更拥挤。为了使有限的网络资源能够更好地发挥效用,更好地为更多的用户服务,必须对用户的带宽加以限制。带宽监管、流量整形和限速可以实现带宽的速率限制功能,而要实现此功能就必须对通过接入点设备的流量进行度量。相关的QoS技术中,一般采用Token Bucket(令牌桶)对流量进行度量,从而控制用户的带宽。
相关技术中,针对用户单接入点的场景,容易使用令牌桶对用户的带宽进行限制,但是对于分布式的多个分支接入点的场景,尚欠缺合理的带宽分配方式。例如图1所示,用户从运营商处购买了10M(Mb/S)带宽的服务,即用户的总资费带宽值为10M,该用户通过两个独立的分支接入点接入网络,现有技术中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在每个分支接入点中,均利用令牌桶为该用户分配10M的带宽值;第二种是在每个分支接入点中,均利用令牌桶为该用户分配5M的带宽值。
但是采用第一种方式,会出现用户在每个分支接入点中都占用10M带宽值的情况,这样用户实际共占用了20M的带宽值,从而导致用户实际使用的带宽值增加,使得网络更加拥挤,加重了分支接入点和运营商之间网络的负担。而采用第二种方式,虽然能够有效将用户实际占用的带宽值控制在10M内,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向每个分支接入点发送的流量是不同的,例如会出现用户向一个分支接入点发送了7M带宽值的流量,而向另一个分支接入点发送了3M带宽值的情况;而接收到7M带宽值流量的分支接入点仅会给用户分配5M的带宽值,这样用户实际占用的带宽值为8M,会导致用户的总资费带宽值不能全部使用的情况。可见在分布式的多个分支接入点的场景下,如何为用户的合理分配带宽值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及装置,以实现在分布式的多个分支接入点的场景下,合理的为用户分配带宽值。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应用于接入系统的第一分支接入点,所述接入系统包括多个分支接入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二分支接入点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包括第二带宽值,所述第二带宽值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所述第二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
获取第一带宽值,所述第一带宽值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所述第一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
当所述第二带宽值小于第二初始带宽值、且所述第一带宽值不小于第一初始带宽值时,在所述第一初始带宽的基础上,增加所述第二初始带宽与所述第二带宽的差值,得到第一目标带宽值;其中,所述第二初始带宽值为所述第二分支接入点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初始带宽,所述第一初始带宽值为所述第一分支接入点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初始带宽;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带宽值,在所述第一分支接入点中,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所述第一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应用于接入系统的主分支接入点,所述接入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从分支接入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各从分支接入点发送的第三报文,所述第三报文包括第三带宽值,针对任一第三报文,该第三报文包括的第三带宽值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发送该第三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值;
获取第四带宽值,所述第四带宽值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所述主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值;
根据各所述第三带宽值、各所述第三带宽值各自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所述第四带宽值及第四初始带宽值,计算得到所述目标用户的剩余带宽值;针对任一第三带宽值,该第三带宽值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为:发送包括该第三带宽值的第三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的初始带宽值;所述第四初始带宽值为所述主分支接入点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的初始带宽值;
在所述剩余带宽值大于零、且所述第四带宽值不小于所述第四初始带宽值时,按照预设分配规则,根据所述剩余带宽值及所述第四初始带宽值确定为所述主分支接入点分配的第二目标带宽值;
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带宽值,在所述主分支接入点中,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所述第二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应用于接入系统的从分支接入点,所述接入系统还包括主分支接入点,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主分支接入点发送第三报文,所述第三报文包括第三带宽值,所述第三带宽值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当前从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值;
接收所述主分支接入点发送的第四报文,所述第四报文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带宽值,所述剩余带宽值为所述主分支接入点根据所述第三报文计算得到的;
在所述第三带宽值不小于当前从分支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剩余带宽值及当前从分支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确定当前从分支接入点中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的第三目标带宽值;
根据所述第三目标带宽值,在当前分支接入点中,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所述第三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带宽分配系统,包括:
主分支接入点及从分支接入点;
所述主分支接入点用于:接收各从分支接入点发送的第三报文,所述第三报文包括第三带宽值,针对任一第三报文,该第三报文包括的第三带宽值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发送该第三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值;获取第四带宽值,所述第四带宽值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所述主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值;根据各所述第三带宽值、各所述第三带宽值各自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所述第四带宽值及第四初始带宽值,计算得到所述目标用户的剩余带宽值;针对任一第三带宽值,该第三带宽值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为:发送包括该第三带宽值的第三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的初始带宽值;所述第四初始带宽值为所述主分支接入点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的初始带宽值;在所述剩余带宽值大于零、且所述第四带宽值不小于所述第四初始带宽值时,按照预设分配规则,根据所述剩余带宽值及所述第四初始带宽值确定为所述主分支接入点分配的第二目标带宽值;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带宽值,在所述主分支接入点中,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所述第二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所述从分支接入点用于:向所述主分支节点发送第三报文。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本申请中任一所述的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中任一所述的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带宽分配装置,应用于接入系统的第一分支接入点,所述接入系统包括多个分支接入点,所述装置包括:
报文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二分支接入点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包括第二带宽值,所述第二带宽值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所述第二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
带宽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带宽值,所述第一带宽值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所述第一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
带宽值计算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带宽值小于第二初始带宽值、且所述第一带宽值不小于第一初始带宽值时,在所述第一初始带宽的基础上,增加所述第二初始带宽与所述第二带宽的差值,得到第一目标带宽值;其中,所述第二初始带宽值为所述第二分支接入点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初始带宽,所述第一初始带宽值为所述第一分支接入点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初始带宽;
带宽值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带宽值,在所述第一分支接入点中,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所述第一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带宽分配装置,应用于接入系统的主分支接入点,所述接入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从分支接入点,所述装置包括:
报文收发模块,用于接收各从分支接入点发送的第三报文,所述第三报文包括第三带宽值,针对任一第三报文,该第三报文包括的第三带宽值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发送该第三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值;
带宽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四带宽值,所述第四带宽值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所述主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值;
带宽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第三带宽值、各所述第三带宽值各自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所述第四带宽值及第四初始带宽值,计算得到所述目标用户的剩余带宽值;针对任一第三带宽值,该第三带宽值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为:发送包括该第三带宽值的第三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的初始带宽值;所述第四初始带宽值为所述主分支接入点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的初始带宽值;在所述剩余带宽值大于零、且所述第四带宽值不小于所述第四初始带宽值时,按照预设分配规则,根据所述剩余带宽值及所述第四初始带宽值确定为所述主分支接入点分配的第二目标带宽值;
带宽值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带宽值,在所述主分支接入点中,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所述第二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带宽分配装置,应用于接入系统的从分支接入点,所述接入系统还包括主分支接入点,所述装置包括:
报文收发模块,用于向所述主分支接入点发送第三报文,所述第三报文包括第三带宽值,所述第三带宽值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当前从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值;接收所述主分支接入点发送的第四报文,所述第四报文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带宽值,所述剩余带宽值为所述主分支接入点根据所述第三报文计算得到的;
带宽值计算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三带宽值不小于当前从分支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剩余带宽值及当前从分支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确定当前从分支接入点中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的第三目标带宽值;
带宽值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目标带宽值,在当前分支接入点中,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所述第三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及装置,针对分布式的分支接入点的场景,能够在其他分支接入点的带宽值有剩余,而当前分支接入点的带宽值不够用的情况下,调整当前分支接入点中分配给目标用户的带宽值,实现了分布式的分支接入点的场景下用户带宽值的合理分配。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分布式的分支接入点的场景的一种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QoS服务在网络中的位置的一种示意图;
图3a为相关技术中QoS服务在网络设备中的处理顺序一种示意图;
图3b为相关技术中QoS服务在网络设备中的处理顺序另一种示意图;
图4为相关技术中令牌桶控制用户带宽的一种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的第一种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的第二种示意图;
图7为相关技术中BFD控制报文的一种示意图;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BFD控制报文的第一种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的BFD控制报文的第二种示意图;
图8c为本申请实施例的BFD控制报文的第三种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的第三种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的第四种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的第五种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的第六种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布式带宽分配系统的一种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QoS通常包括三种服务模型:Best-Effort service(尽力而为服务模型)、IntServ(Integrated service,综合服务模型)及DiffServ(Differentiatedservice,区分服务模型)。
其中,Best-Effort是一个单一的服务模型,也是最简单的服务模型。对Best-Effort服务模型,网络尽最大的可能性来发送报文。但对时延、可靠性等性能不提供任何保证。Best-Effort服务模型是网络的缺省服务模型,通过FIFO(First Input First Output,先入先出)队列来实现。它适用于绝大多数网络应用,如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E-Mail(电子邮件)等。
IntServ是一个综合服务模型,它可以满足多种QoS需求。该模型使用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资源预留协议),RSVP运行在从源端到目的端的每个设备上,可以监视每个流,以防止其消耗资源过多。这种体系能够明确区分并保证每一个业务流的服务质量,为网络提供最细粒度化的服务质量区分。但是,IntServ模型对设备的要求很高,当网络中的数据流数量很大时,设备的存储和处理能力会遇到很大的压力。IntServ模型可扩展性很差,难以在Internet核心网络实施。
DiffServ是一个多服务模型,它可以满足不同的QoS需求。与IntServ不同,它不需要通知网络为每个业务预留资源。区分服务实现简单,扩展性较好。
本申请中的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可以基于DiffServ服务模型实现。
QoS包括流分类、流量监管、流量整形、限速、拥塞管理、拥塞避免等。可选的,QoS服务在网络中的位置可以如图2所示。下面对常用的技术进行简单地介绍,流分类、流量监管、流量整形、拥塞管理和拥塞避免主要完成如下功能:
流分类:采用一定的规则识别符合某类特征的报文,它是对网络业务进行区分服务的前提和基础。
流量监管:对进入或流出设备的特定流量进行监管,以保护网络资源不受损害。可以作用在接口入方向和出方向。
流量整形:一种主动调整流的输出速率的流量控制措施,用来使流量适配下游设备可供给的网络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报文丢弃,通常作用在接口出方向。
拥塞管理:当拥塞发生时制定一个资源的调度策略,决定报文转发的处理次序,通常作用在接口出方向。
拥塞避免:监督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当发现拥塞有加剧的趋势时采取主动丢弃报文的策略,通过调整队列长度来解除网络的过载,通常作用在接口出方向。
图3a及图3b简要描述了各种QoS技术在网络设备中的处理顺序。首先通过流分类对各种业务进行识别和区分,它是后续各种动作的基础。然后通过各种动作对特定的业务进行处理。这些动作需要和流分类关联起来才有意义。具体采取何种动作,与所处的阶段以及网络当前的负载状况有关。例如,当报文进入网络时进行流量监管;流出接入点之前进行流量整形;拥塞时对队列进行拥塞管理;拥塞加剧时采取拥塞避免措施等。
流量监管就是对流量进行控制,通过监督进入网络的流量速率,对超出部分的流量进行“惩罚”,使进入的流量被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以保护网络资源和运营商的利益。例如可以限制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报文不能占用50%以上的网络带宽。如果发现流量超出规格,例如图4所示,流量监管可以选择丢弃超规格报文,或重新配置超规格报文的优先级。
流量监管广泛的用于监管进入Internet服务提供方ISP(Internet Service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网络流量。流量监管还包括对所监管流量的流分类服务,并依据不同的评估结果,实施预先设定好的监管动作。这些动作可以包括:
转发:比如对评估结果为“符合”的报文继续转发。
丢弃:比如对评估结果为“不符合”的报文进行丢弃。
改变优先级并转发:比如对评估结果为“符合”的报文,将其优先级进行重标记后再进行转发。
改变优先级并进入下一级监管:比如对评估结果为“符合”的报文,将其优先级进行重标记后再进入下一级的监管。
进入下一级的监管:流量监管可以进行分级,每级关注和监管更具体的目标。
如果不限制用户的带宽流量,那么大量用户不断突发的数据只会使网络更拥挤。为了使有限的网络资源能够更好地发挥效用,更好地为更多的用户服务,必须对用户的带宽值加以限制。带宽值监管、流量整形和限速可以实现带宽值的速率限制功能,而要实现此功能就必须对通过接入点设备的流量进行度量。相关的QoS技术中,一般采用令牌桶对流量进行度量,从而控制用户的带宽值。
令牌桶可以看作是一个存放一定数量令牌的容器。系统按设定的速度向桶中放置令牌,当桶中令牌满时,多出的令牌溢出,桶中令牌不再增加。
在用令牌桶评估流量规格时,是以令牌桶中的令牌数量是否足够满足报文的转发为依据的。如果桶中存在足够的令牌可以用来转发报文,称流量遵守或符合这个规格,否则称为不符合或超标。
评估流量时令牌桶的参数包括:
平均速率:向桶中放置令牌的速率,即允许的流的平均速度。通常配置为CIR(Committed Information Rate,承诺信息速率)。
突发尺寸:令牌桶的容量,即每次突发所允许的最大的流量尺寸。通常配置为CBS(Committed Burst Size),突发尺寸必须大于最大报文长度。
每到达一个报文就进行一次评估。每次评估,如果桶中有足够的令牌可供使用,则说明流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此时要从桶中取走满足报文的转发的令牌;否则说明已经耗费太多令牌,流量超标了。
为了评估更复杂的情况,实施更灵活的调控策略,可以使用两个令牌桶(分别称为C桶和E桶)对流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单速率单桶双色算法、单速率双桶三色算法及双速率双桶三色算法三种算法。
针对单速率单桶双色算法:
CIR:表示向C桶中投放令牌的速率,即C桶允许传输或转发报文的平均速率;
CBS:表示C桶的容量,即C桶瞬间能够通过的承诺突发流量。
每次评估时,依据下面的情况,可以分别实施不同的流控策略:
如果C桶有足够的令牌,报文被标记为green,即绿色报文;
如果C桶令牌不足,报文被标记为red,即红色报文。
针对单速率双桶三色算法:
CIR:表示向C桶中投放令牌的速率,即C桶允许传输或转发报文的平均速率;
CBS:表示C桶的容量,即C桶瞬间能够通过的承诺突发流量;
EBS(Excess Burst Size,超出突发尺寸):表示E桶的容量的增量,即E桶瞬间能够通过的超出突发流量,取值不为0。E桶的容量等于CBS与EBS的和。
每次评估时,依据下面的情况,可以分别实施不同的流控策略:
如果C桶有足够的令牌,报文被标记为green,即绿色报文;
如果C桶令牌不足,但E桶有足够的令牌,报文被标记为yellow,即黄色报文;
如果C桶和E桶都没有足够的令牌,报文被标记为red,即红色报文。
针对双速率双桶三色算法:
CIR:表示向C桶中投放令牌的速率,即C桶允许传输或转发报文的平均速率;
CBS:表示C桶的容量,即C桶瞬间能够通过的承诺突发流量;
PIR(Peak Information Rate,峰值信息速率):表示向E桶中投放令牌的速率,即E桶允许传输或转发报文的最大速率;
EBS:表示E桶的容量,即E桶瞬间能够通过的超出突发流量。
每次评估时,依据下面的情况,可以分别实施不同的流控策略:
如果C桶有足够的令牌,报文被标记为green,即绿色报文;
如果C桶令牌不足,但E桶有足够的令牌,报文被标记为yellow,即黄色报文;
如果C桶和E桶都没有足够的令牌,报文被标记为red,即红色报文。
相关技术中,针对用户单接入点的场景,容易使用令牌桶对用户的带宽值进行限制,但是在分布式的多个分支接入点的场景下,如何为用户的合理分配带宽值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应用于接入系统的第一分支接入点,接入系统包括多个分支接入点,参见图5,该方法包括:
S501,接收第二分支接入点发送的第一报文,第一报文包括第二带宽值,第二带宽值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第二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
本申请的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可以通过分支接入点实现。第一分支接入点即为直接执行本申请的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的分支接入点。目标用户可以为任一用户。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适用于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两个分支接入点,即第一分支接入点及第二分支接入点接入网络的情况。目标用户对应第一分支接入点及第二分支接入点,是指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第一分支接入点及第二分支接入点接入网络。
第一报文中包括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在第二分支接入点中所占用的带宽值,以下称为第二带宽值。第一报文中可以携带表示第二带宽值的第二带宽值标识,从而第一分支接入点可以根据第一报文中的第二带宽值标识获取到第二带宽值。
S502,获取第一带宽值,第一带宽值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第一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
利用相关技术中的用户占用带宽值的获取方法,获取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在当前分支接入点中实际所占用带宽值,以下称为第一带宽值。
S503,当第二带宽值小于第二初始带宽值、且第一带宽值不小于第一初始带宽值时,在第一初始带宽的基础上,增加第二初始带宽与第二带宽的差值,得到第一目标带宽值;其中,第二初始带宽值为第二分支接入点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初始带宽,第一初始带宽值为第一分支接入点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初始带宽。
第一初始带宽值为在第一分支接入点中给目标用户分配的初始带宽值,第二初始带宽值为第二分支接入点中给目标用户分配的初始带宽值,第一初始带宽值与第二初始带宽值的和为目标用户的资费总带宽值。第一初始带宽值和第二初始带宽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定义设置,例如,第一初始带宽值可以为资费总带宽值×a,第二初始带宽值可以为资费总带宽值×(1-a)。
在第二带宽值小于第二初始带宽值、且第一带宽值不小于第一初始带宽值的情况下,计算第二初始带宽值与第二带宽值的差值,并在在第一初始带宽值的基础上增加该差值,得到第一目标带宽值。
S504,根据第一目标带宽值,在第一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第一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可以按照第一目标带宽值调整当前分支接入点中的目标用户的令牌桶,从而为目标用户分配第一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值,例如,可以调节当前分支接入点中的目标用户的令牌桶的CIR,此外,还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对当前分支接入点中的目标用户的令牌桶的CBS、EBS及PIR等参数进行调整,从而将当前分支接入点分配给目标用户的带宽值调整为第一目标带宽值大小。
可选的,在第一带宽值小于第一初始带宽值、且第二带宽值小于第二初始带宽值的情况下,不对目标用户的令牌桶进行调节,而是等待下一调节周期再次执行本申请的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
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下面进行举例说明。目标用户的资费总带宽值为10M,第一初始带宽值为5M,第二初始带宽值为5M,目标用户在第二分支接入点中占用的带宽值为4M,第二分支接入点向当前分支接入点发送第一报文,其中第一报文包括的第二带宽值为4M。第一分支接入点获取目标用户在第一分支接入点中占用的带宽值,即第一带宽值为5M,则计算第一目标带宽值=5M-4M+5M=6M。第一分支接入点调整目标用户的令牌桶,将第一分支接入点中分配给目标用户的带宽值调整为6M。从而实现了分布式的分支接入点的场景下,用户带宽值的合理分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分布式的分支接入点的场景,在第二带宽值小于第一初始带宽值、且第一带宽值不小于第一初始带宽值的情况下,在第一初始带宽值的基础上,增加第二初始带宽值与第二带宽值的差值,得到第一目标带宽值,为目标用户分配第一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值。能够在第二个分支接入点的带宽值有剩余,而第一分支接入点的带宽值不够用的情况下,调整第一分支接入点中分配给目标用户的带宽值,实现了分布式的分支接入点的场景下用户带宽值的合理分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6,在获取第一带宽值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
S601,当第一带宽值不小于第一初始带宽值、且第二带宽值不小于第二初始带宽值时,判断第一分支接入点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实际带宽值是否等于第一初始带宽值。
S602,若不等于,则在第一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第一初始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若第一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分配的带宽值不等于第一初始带宽值,在第一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分配第一初始带宽值大小的带宽值。在第一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分配的带宽值等于第二初始带宽值的情况下,不对目标用户的令牌桶进行调节,而是等待下一调节周期再次执行本申请的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
例如,目标用户的资费总带宽值为10M,第一初始带宽值为5M,第二初始带宽值为5M,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在第二分支接入点中占用的带宽值为5M,第二分支接入点向第一分支接入点发送第一报文,其中第一报文包括的第二带宽值为5M。第一分支接入点获取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在当前分支接入点中占用的带宽值,即第二带宽值为6M,说明第二分支接入点中分配给目标用户6M的带宽值,则将当前分支接入点中分配给目标用户的带宽值调整为5M;从而将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占用的总带宽值恢复为10M,实现了分布式的分支接入点的场景下,用户带宽值的合理分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实现了在为用户实际分配的带宽值大于用户的资费总带宽值的情况下,将为用户实际分配的带宽值调整为用户的资费总带宽值,能够在布式的分支接入点的场景下对用户带宽值进行合理分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向第二分支接入点发送第二报文,第二报文包括第一带宽值,以使第二分支接入点根据第一带宽值以及第二带宽值调整第二分支接入点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带宽。
第一分支接入点向第二分支接入点发送第二报文,第二报文包括第一带宽值,从而使第二分支接入点根据第二报文调整自身当中的针对目标用户的令牌桶,以是实现调节分配给目标用户的带宽值。第二分支接入点根据第二报文调节分配给目标用户的带宽值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见第一分支接入点根据第一报文调节分配给目标用户的带宽值的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第二报文给第二分支接入点,从而第二分支接入点可以调节分配给目标用户的带宽值,实现了分布式的分支接入点的场景下用户带宽值的合理分配。
第一报文与第二报文可以为任意种类的报文,但是考虑到分支接入点的型号及种类可能会存在区别,为了增加适用性,第一报文与第二报文可以为BFD(BidirectionalForwarding Detection,双向转发检测)协议报文,带宽值标识可以携带在BFD控制报文的Auth Type字段或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中。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报文为第一双向转发检测BFD协议报文,第一BFD协议报文包括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第一BFD协议报文的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携带第二带宽值;第二报文为第二BFD协议报文,第二BFD协议报文包括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第二BFD协议报文的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携带第一带宽值。第一报文为第一BFD协议报文,第一BFD协议报文的AuthenticationData字段中携带有第二带宽值标识,第二带宽值标识表示第二带宽值;第二报文为第二BFD协议报文,第二BFD协议报文的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中携带有第一带宽值标识,第一带宽值标识表示第一带宽值。
BFD协议是一个通用的、标准化的、介质无关和协议无关的快速故障检测机制,用于检测转发路径的连通状况,保证设备之间能够快速检测到通信故障,以便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业务持续运行。BFD协议可以为各种上层协议(如路由协议)快速检测两台设备间双向转发路径的故障。上层协议通常采用Hello报文机制检测故障,所需时间为秒级,而BFD协议可以提供毫秒级检测。
基于BFD协议的会话通过echo报文和控制报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BFD协议报文可以包括echo报文和控制报文。
echo报文封装在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报文中传送,其UDP目的端口号为3785。本端发送echo报文建立BFD会话,对链路进行检测。对端不建立BFD会话,只需把收到的echo报文转发回本端。如果在检测时间内没有收到对端转发回的echo报文,则认为会话“down”即失效。
控制报文封装在UDP报文中传送,对于单跳检测其UDP目的端口号为3784,对于多跳检测其UDP目的端口号为4784。链路两端的设备通过控制报文中携带的参数(会话标识符、期望的收发报文最小时间间隔、本端BFD会话状态等)协商建立BFD会话。
BFD会话的建立有两种模式: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主动模式:在建立会话前不管是否收到对端发来的BFD控制报文,都会主动发送BFD控制报文。被动模式:在建立会话前不会主动发送BFD控制报文,直到收到对端发送来的控制报文。通信双方至少要有一方运行在主动模式才能成功建立起BFD会话。
BFD会话建立后有两种模式:异步模式和查询模式。异步模式:本端周期性发送BFD控制报文,如果在检测时间内没有收到对端发送的BFD控制报文,则认为会话down。查询模式:本端的BFD会话工作在查询模式时,本端设备会向对端发送D(D为预设值)比特位置1的BFD控制报文,对端(缺省为异步模式)收到该报文后将停止周期性发送BFD控制报文。这种情况下,仅对本端到对端的链路进行检测,即当对端设备在检测时间内未收到BFD控制报文时,则认为链路故障,将BFD会话状态置为down。如果通信双方的BFD会话均工作在查询模式,则双方都停止周期性发送BFD控制报文。这种情况下,系统将通过其他与BFD无关的机制对链路进行检测(比如Hello报文机制、硬件检测机制等)。当系统中的BFD会话数量较多时,采用查询模式可防止周期性发送BFD控制报文的开销对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可选的,第一带宽值标识及第二带宽值标识等可以携带在BFD控制报文中,一种可能的BFD控制报文可以如图7所示,BFD控制报文的强制部分可以参见BFD协议的规定,本申请中未示出。其中,各字段的长度及含义可以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735680440000171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果A比特位置1且认证类型值为1(Simple Password),则BFD控制报文可以如图8a所示。其中,A比特位置1表示发送设备希望工作在查询模式下。Auth Type:认证类型,对于简单密码认证,值为1。Auth Len:认证字段长度,对于简单密码认证,长度等于密码长度+3。Auth Key ID:该报文使用的认证秘钥ID,该值允许同时激活多个秘钥。Password:密码值,是个二进制字符串,长度为1~16字节。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果A比特位置1且认证类型值为2(Keyed MD5)或3(Meticulous Keyed MD5),则BFD控制报文可以如图8b所示。其中,Auth Type:认证类型,值为2(Keyed MD5)或3(Meticulous Keyed MD5)。Auth Len:认证字段长度,对于Keyed MD5和Meticulous Keyed MD5认证,长度值为24。Auth Key ID:该报文使用的认证秘钥ID,该值允许同时激活多个秘钥。Reserved:在传输过程中,该值必须为0,接收端接收时忽略此字段。Sequence Number:报文顺序号。对于Keyed MD5认证,该值随机增加,对于MeticulousKeyed MD5认证,同一个会话中的报文按顺序逐渐增加;该值用于预防重放攻击。Auth Key/Digest:该字段携带16字节MD5摘要信息。当MD5摘要被计算后,该字段填的是MD5共享秘钥,并按需尾填充16字节的0。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果A比特位置1切认证类型值为4(Keyed SHA1)或5(Meticulous Keyed SHA1),则BFD控制报文可以如图8c所示。其中,Auth Type:认证类型,值为4(Keyed SHA1)或5(Meticulous Keyed SHA1)。Auth Len:认证字段长度,对于KeyedSHA1和Meticulous Keyed SHA1认证,长度为28。Auth Key ID:该报文使用的认证秘钥ID,该值允许同时激活多个秘钥。Reserved:在传输过程中,该值必须为0,接收端接收时忽略此字段。Sequence Number:报文顺序号。对于Keyed SHA1认证,该值随机增加,对于Meticulous Keyed SHA1认证,同一个会话中的报文按顺序逐渐增加。该值用于预防重放攻击。Auth Key/Hash:该字段携带20字节SHA1哈希值。当hash被计算后,,该字段填的是SHA1共享秘钥,并按需尾填充20字节的0。
可选的,初始时需要为目标用户在其接入的各分支接入点中分配初始带宽值,例如,可以给目标用户接入的各分支接入点分配(1/n)×资费总带宽值的带宽值作为初始带宽值,其中,n表示目标用户接入的分支接入点的数量。通过BFD协议来实现目标用户带宽值的动态配置。
对于当前分支接入点及另一分支接入点双方都可以工作在主动模式,在AuthType字段新增一个类型,如255标识用户实际占用的带宽值,Authentication Data携带0-100的数值,表示用户的业务流量实际占用的带宽值占其初始带宽值的百分比,其中,0表示用户在该分支接入点中没有占用带宽值,该数值最大为100,100表示用户在该分支接入点中占用的带宽值不小于相应的初始带宽值,例如,一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分配的初始带宽值为5M,即使用户在该分支接入点中实际占用的带宽值大于5M,Authentication Data携带的数值仍然为100。分支接入点可以根据初始带宽值的分配情况及AuthenticationData携带的数值,得到用户在分支接入点中占用的带宽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BFD协议报文实现布式的分支接入点的场景下对用户带宽值进行合理分配。BFD协议是一个通用的、标准化的、介质无关和协议无关的快速故障检测机制,能够适用于不同通信协议及不同类型的分支接入点,适用性高。并且BFD协议可以实现毫秒级的检测,从而可以实现用户带宽值的毫秒级分配。
针对目标用户同时接入两个及两个以上分支接入点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应用于接入系统的主分支接入点,接入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从分支接入点,参见图9,该方法包括:
S901,接收各从分支接入点发送的第三报文,第三报文包括第三带宽值,针对任一第三报文,该第三报文包括的第三带宽值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发送该第三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值。
主分支接入点可以为目标用户接入的分支接入点中的任一分支接入点。可选的,可以按照各分支接入点的负载,在目标用户接入的各分支接入点中选取负载最小的分支接入点作为主分支接入点,而将剩余的分支接入点作为从分支接入点;或者可以将目标用户第一个接入的分支接入点作为主分支接入点,将目标用户接入的各其他分支接入点作为从分支接入点。目标用户仅对应(接入)一个主分支接入点,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从分支接入点。
目标用户接入的各从分支接入点分别向目标用户的主分支接入点发送第三报文,针对任一从分支接入点,该从分支接入点的第三报文包括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在该从分支接入点中占用的带宽值,即第三带宽值。
S902,获取第四带宽值,第四带宽值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主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值。
S903,根据各第三带宽值、各第三带宽值各自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第四带宽值及第四初始带宽值,计算得到目标用户的剩余带宽值;针对任一第三带宽值,该第三带宽值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为:发送包括该第三带宽值的第三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为目标用户分配的初始带宽值;第四初始带宽值为主分支接入点为目标用户分配的初始带宽值。
各从分支接入点各自对应有相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针对任一从分支接入点,该从分支接入点的第三初始带宽值为该从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分配的初始带宽值。针对任一第三带宽值,该第三带宽值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为发送包括该第三带宽值的第三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主分支接入点对应第四初始带宽值,第四初始带宽值为主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分配的初始带宽值。第四初始带宽值与各第三初始带宽值的和为目标用户的资费总带宽值,利用第三报文包括的第三带宽值、各第三带宽值各自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第四带宽值及第四初始带宽值,可以计算得到目标用户的剩余带宽值。
S904,在剩余带宽值大于零、且第四带宽值不小于第四初始带宽值时,按照预设分配规则,根据剩余带宽值及第四初始带宽值确定为主分支接入点分配的第二目标带宽值。
预设分配规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预设分配规则可以规定主分支接入点增加带宽值的比例;或者,预设分配规则可以规定不同优先级的业务增加带宽值的比例等。
例如,针对目标用户,有n个从分支接入点的第三带宽值不小于其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且剩余带宽值大于零,第四带宽值不小于第四初始带宽值,假设采用平均分配剩余带宽值的原则,则第二目标带宽值=剩余带宽值÷(n+1)+第四初始带宽值,其中n为非负整数。
例如,针对目标用户,有n个从分支接入点的第三带宽值不小于其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且剩余带宽值大于零,第四带宽值不小于第四初始带宽值,假设采用业务优先级分配剩余带宽值的原则,目标用户在上述n个从分支接入点中的业务均对应权重为A的优先级,目标用户在主分支接入点中的业务对应权重为B的优先级,则第二目标带宽值=B/(nA+B)×剩余带宽值+第四初始带宽值,其中n为非负整数。
S905,根据第二目标带宽值,在主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分配第二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按照第二目标带宽值调整主分支接入点中针对目标用户的令牌桶,从而为目标用户分配第二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值。主分支接入点中针对目标用户的令牌桶的调整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令牌桶调整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分布式的分支接入点的场景,在剩余带宽值大于零、且第四带宽值不小于第四初始带宽值的情况下,按照预设分配规则,根据剩余带宽值及第四初始带宽值确定为主分支接入点分配的第二目标带宽值,为目标用户分配第二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值。能够在从分支接入点的带宽值有剩余,而主分支接入点的带宽值不够用的情况下,调整主分支接入点中分配给目标用户的带宽值,实现了分布式的分支接入点的场景下用户带宽值的合理分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0,上述方法还包括:
S1001,在剩余带宽值等于零的情况下,判断主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实际带宽值是否等于第四初始带宽值。
S1002,若不等于,则在主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第四初始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若主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分配的带宽值不等于第四初始带宽值,在主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分配第四初始带宽值大小的带宽值。若主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分配的带宽值等于第四初始带宽值,则不调整主分支接入点中针对目标用户的令牌桶。
S1003,向目标用户对应的各从分支接入点发送第四报文,以使接收到第四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根据第四报文及第三带宽值调整自身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带宽,第四报文包括剩余带宽值。
针对任一从分支接入点,该从分支接入点接收到表示剩余带宽值为零的第四报文后,判断该从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分配的带宽值是否等于该从分支接入点的第三初始带宽值;若该从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分配的带宽值不等于该从分支接入点的第三初始带宽值,按照该从分支接入点的第三初始带宽值调整该从分支接入点中针对目标用户的令牌桶,从而为目标用户分配该从分支接入点的第三初始带宽值大小的带宽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1,上述方法还包括:
S1101,当剩余带宽值大于零、且存在第三带宽值不小于其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的从分支接入点时,向第三带宽值不小于其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的从分支接入点发送第四报文,以使接收到第四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根据第四报文及第三带宽值调整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带宽,第四报文包括剩余带宽值。
这对任一从分支接入点,若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在该从分支接入点中占用的带宽值不小于该从分支接入点的第三初始带宽值,则该从分支接入点即为:第三带宽值不小于其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的从分支接入点,为了方便描述以下称为待调整从分支接入点。
主分支接入点可以仅向待调整从分支接入点发送第三报文;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分支接入点还可以向除待调整从分支接入点外的其他从分支接入点发送第三报文,因为其他从分支接入点中目标用户占用的带宽值小于其各自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所以无需调整目标用户的带宽分配。
待调整从分支接入点根据剩余带宽值调整目标用户的带宽值的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主分支接入点根据剩余带宽值调整目标用户的带宽值的方式,此处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与主分支接入点计算时使用第四初始带宽值不同,针对待调整从分支接入点,其计算时使用的为待调整从分支接入点自身的第三初始带宽值。
可选的,当剩余带宽值大于零,第四带宽值小于第四初始带宽值、且各从分支接入点的第三带宽值小于其各自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的情况下,主分支接入点及各从分支接入点均无需调整目标用户的令牌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报文为第三BFD协议报文,第三BFD协议报文包括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三BFD协议报文的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中携带有第三带宽值;第四报文为第四BFD协议报文,第四BFD协议报文包括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第四BFD协议报文的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中携带有第四带宽值。
第三报文及第四报文同样可以为BFD协议报文,关于BFD协议报文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BFD协议报文实现布式的分支接入点的场景下对用户带宽值进行合理分配。BFD协议是一个通用的、标准化的、介质无关和协议无关的快速故障检测机制,能够适用于不同通信协议及不同类型的分支接入点,适用性高。并且BFD协议可以实现毫秒级的检测,从而可以实现用户带宽值的毫秒级分配。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应用于接入系统的从分支接入点,接入系统还包括主分支接入点,参见图12,该方法包括:
S1201,向主分支接入点发送第三报文,第三报文包括第三带宽值,第三带宽值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当前从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值。
S1202,接收主分支接入点发送的第四报文,第四报文包括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带宽值,剩余带宽值为主分支接入点根据第三报文计算得到的。
S1203,在第三带宽值不小于当前从分支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的情况下,根据剩余带宽值及当前从分支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确定当前从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分配的第三目标带宽值。
在剩余带宽值为零、且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在当前从分支接入点中占用的带宽值不小于当前从分支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的情况下,将当前从分支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确定为当前从分支接入点分配的第三目标带宽值。
在剩余带宽值大于零、且目标用户在当前从分支接入点中占用的带宽值不小于当前从分支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的分配规则确定当前从分支接入点分配的第三目标带宽值。
预设分配规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预设分配规则可以规定当前分支接入点增加带宽值的比例;或者,预设分配规则可以规定不同优先级的业务增加带宽值的比例等。例如,当前分支接入点增加带宽值的比例为1/2,则第三目标带宽值=剩余带宽值/2。
可选的,第四报文中可以包括目标用户分别在主分支接入点及各从分支接入点中占用的带宽值,当前从分支接入点可以根据目标用户分别在主分支接入点及各从分支接入点中占用的带宽值计算剩余带宽值,其中剩余带宽值的具体计算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剩余带宽值的计算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剩余带宽值及当前从分支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确定为当前从分支接入点分配的第三目标带宽值。
例如,针对目标用户,有n个从分支接入点的第三报文表示的带宽值不小于其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且剩余带宽值大于零,主分支接入点的第四带宽值不小于第四初始带宽值,假设采用平均分配剩余带宽值的原则,则第三目标带宽值=剩余带宽值÷(n+1)+目标第三初始带宽值,其中n为非负整数,目标第三初始带宽值为当前从分支接入点的第三初始带宽值。
例如,针对目标用户,有n个从分支接入点的第一报文表示的带宽值不小于其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且剩余带宽值大于零,第四带宽值不小于第四初始带宽值,假设采用业务优先级分配剩余带宽值的原则,目标用户在上述n个从分支接入点中的业务均对应权重为A的优先级,目标用户在主分支接入点中的业务对应权重为B的优先级,则第三目标带宽值=A/(nA+B)×剩余带宽值+目标第三初始带宽值,其中n为非负整数,目标第三初始带宽值为当前从分支接入点的第三初始带宽值。
S1204,根据第三目标带宽值,在当前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分配第三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按照第三目标带宽值调整当前分支接入点中针对目标用户的令牌桶,从而为目标用户分配第三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在其他分支接入点的带宽值有剩余,而当前从分支接入点的带宽值不够用的情况下,调整当前从分支接入点中分配给目标用户的带宽值,实现了分布式的分支接入点的场景下用户带宽值的合理分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报文为第三BFD协议报文,第三BFD协议报文包括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三BFD协议报文的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中携带有第三带宽值;第四报文为第四BFD协议报文,第四BFD协议报文包括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第四BFD协议报文的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中携带有第四带宽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BFD协议报文实现布式的分支接入点的场景下对用户带宽值进行合理分配。BFD协议是一个通用的、标准化的、介质无关和协议无关的快速故障检测机制,能够适用于不同通信协议及不同类型的分支接入点,适用性高。并且BFD协议可以实现毫秒级的检测,从而可以实现用户带宽值的毫秒级分配。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带宽分配系统,参见图13,该系统包括:
主分支接入点1301及从分支接入点1302;
主分支接入点1301用于:接收各从分支接入点发送的第三报文,第三报文包括第三带宽值,针对任一第三报文,该第三报文包括的第三带宽值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发送该第三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值;获取第四带宽值,第四带宽值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主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值;根据各第三带宽值、各第三带宽值各自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第四带宽值及第四初始带宽值,计算得到目标用户的剩余带宽值;针对任一第三带宽值,该第三带宽值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为:发送包括该第三带宽值的第三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为目标用户分配的初始带宽值;第四初始带宽值为主分支接入点为目标用户分配的初始带宽值;在剩余带宽值大于零、且第四带宽值不小于第四初始带宽值时,按照预设分配规则,根据剩余带宽值及第四初始带宽值确定为主分支接入点分配的第二目标带宽值;根据第二目标带宽值,在主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分配第二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从分支接入点1302用于:向主分支接入点发送第三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分支接入点还用于:当剩余带宽值大于零、且存在第三带宽值不小于其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的从分支接入点时,向第三带宽值不小于其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的从分支接入点发送第四报文,以使接收到第四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根据第四报文及第三带宽值调整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带宽,第四报文包括剩余带宽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分支接入点还用于:在剩余带宽值等于零的情况下,判断主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实际带宽值是否等于第四初始带宽值;若不等于,则在主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第四初始带宽值大小的带宽;向目标用户对应的各从分支接入点发送第四报文,以使接收到第四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根据第四报文及第三带宽值调整自身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带宽,第四报文包括剩余带宽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从分支接入点还用于:接收主分支接入点发送的第四报文,第四报文包括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带宽值,剩余带宽值为主分支接入点根据第三报文计算得到的;在第三带宽值不小于当前从分支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的情况下,根据剩余带宽值及当前从分支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确定当前从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分配的第三目标带宽值;根据第三目标带宽值,在当前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分配第三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报文为第三BFD协议报文,第三BFD协议报文包括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三BFD协议报文的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中携带有第三带宽值;第四报文为第四BFD协议报文,第四BFD协议报文包括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第四BFD协议报文的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中携带有第四带宽值。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带宽分配装置,应用于接入系统的第一分支接入点,接入系统包括多个分支接入点,该装置包括:
报文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二分支接入点发送的第一报文,第一报文包括第二带宽值,第二带宽值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第二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
带宽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带宽值,第一带宽值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第一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
带宽值计算模块,用于当第二带宽值小于第二初始带宽值、且第一带宽值不小于第一初始带宽值时,在第一初始带宽的基础上,增加第二初始带宽与第二带宽的差值,得到第一目标带宽值;其中,第二初始带宽值为第二分支接入点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初始带宽,第一初始带宽值为第一分支接入点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初始带宽。
带宽值调整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目标带宽值,在第一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第一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报文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分支接入点发送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包括所述第一带宽值,以使所述第二分支接入点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值以及所述第二带宽值调整所述第二分支接入点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报文为第一BFD协议报文,第一BFD协议报文包括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第一BFD协议报文的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携带第二带宽值;第二报文为第二BFD协议报文,第二BFD协议报文包括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第二BFD协议报文的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携带第一带宽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带宽值不小于第一初始带宽值、且第二带宽值不小于第二初始带宽值时,判断第一分支接入点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实际带宽值是否等于第一初始带宽值。
带宽值调整模块,还用于若第一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分配的带宽值不等于第一初始带宽值,则在第一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第一初始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带宽分配装置,应用于接入系统的主分支接入点,接入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从分支接入点,该装置包括:
报文收发模块,用于接收各从分支接入点发送的第三报文,所述第三报文包括第三带宽值,针对任一第三报文,该第三报文包括的第三带宽值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发送该第三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值。
带宽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四带宽值,所述第四带宽值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所述主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值。
带宽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各第三带宽值、各第三带宽值各自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第四带宽值及第四初始带宽值,计算得到目标用户的剩余带宽值;针对任一第三带宽值,该第三带宽值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为:发送包括该第三带宽值的第三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为目标用户分配的初始带宽值;第四初始带宽值为主分支接入点为目标用户分配的初始带宽值;在剩余带宽值大于零、且第四带宽值不小于第四初始带宽值时,按照预设分配规则,根据剩余带宽值及第四初始带宽值确定为主分支接入点分配的第二目标带宽值。
带宽值调整模块,用于根据第二目标带宽值,在主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分配第二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报文收发模块,还用于:当剩余带宽值大于零、且存在第三带宽值不小于其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的从分支接入点时,向第三带宽值不小于其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的从分支接入点发送第四报文,以使接收到第四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根据第四报文及第三带宽值调整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带宽,第四报文包括剩余带宽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带宽值计算模块,还用于在剩余带宽值等于零的情况下,判断主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实际带宽值是否等于第四初始带宽值。
带宽值调整模块,还用于若主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分配的带宽值不等于第四初始带宽值,则在主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第四初始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报文收发模块,还用于:向目标用户对应的各从分支接入点发送第四报文,以使接收到第四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根据第四报文及第三带宽值调整自身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带宽,第四报文包括剩余带宽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报文为第三BFD协议报文,第三BFD协议报文包括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三BFD协议报文的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中携带有第三带宽值;第四报文为第四BFD协议报文,第四BFD协议报文包括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第四BFD协议报文的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中携带有第四带宽值。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带宽分配装置,应用于接入系统的从分支接入点,接入系统还包括主分支接入点,该装置包括:
报文收发模块,用于向主分支接入点发送第三报文,第三报文包括第三带宽值,第三带宽值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当前从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值;接收主分支接入点发送的第四报文,第四报文包括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带宽值,剩余带宽值为主分支接入点根据第三报文计算得到的。
带宽值计算模块,用于在第三带宽值不小于当前从分支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的情况下,根据剩余带宽值及当前从分支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确定当前从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分配的第三目标带宽值。
带宽值调整模块,用于根据第三目标带宽值,在当前分支接入点中,为目标用户分配第三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报文为第三BFD协议报文,第三BFD协议报文包括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三BFD协议报文的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中携带有第三带宽值;第四报文为第四BFD协议报文,第四BFD协议报文包括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第四BFD协议报文的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中携带有第四带宽值。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
上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上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存储器存放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
具体的,该电子设备可以为分支接入点设备。
可选的,参见图14,除了处理器1401及存储器1403外,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还包括通信接口1402和通信总线1404,其中,处理器1401,通信接口1402,存储器1403通过通信总线14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上述电子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PCI(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也可以包括NVM(Non-Volatile Memory,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NP(Network Processor,网络处理器)等;还可以是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述任一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
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述任一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 Disk(SSD))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各个可选方案中的技术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组合来形成方案,这些方案均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内。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入系统的第一分支接入点,所述接入系统包括多个分支接入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二分支接入点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包括第二带宽值,所述第二带宽值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所述第二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值;
获取第一带宽值,所述第一带宽值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所述第一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值;
当所述第二带宽值小于第二初始带宽值、且所述第一带宽值不小于第一初始带宽值时,在所述第一初始带宽的基础上,增加所述第二初始带宽与所述第二带宽的差值,得到第一目标带宽值;其中,所述第二初始带宽值为所述第二分支接入点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初始带宽值,所述第一初始带宽值为所述第一分支接入点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初始带宽值;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带宽值,在所述第一分支接入点中,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所述第一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分支接入点发送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包括所述第一带宽值,以使所述第二分支接入点根据所述第一带宽值以及所述第二带宽值调整所述第二分支接入点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带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为第一双向转发检测BFD协议报文,所述第一BFD协议报文包括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所述第一BFD协议报文的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携带第二带宽值;
所述第二报文为第二BFD协议报文,所述第二BFD协议报文包括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所述第二BFD协议报文的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携带第一带宽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第一带宽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带宽值不小于所述第一初始带宽值、且所述第二带宽值不小于所述第二初始带宽值时,判断所述第一分支接入点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实际带宽值是否等于所述第一初始带宽值;
若不等于,则在所述第一分支接入点中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所述第一初始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5.一种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入系统的主分支接入点,所述接入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从分支接入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各从分支接入点发送的第三报文,所述第三报文包括第三带宽值,针对任一第三报文,该第三报文包括的第三带宽值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发送该第三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值;
获取第四带宽值,所述第四带宽值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所述主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值;
根据各所述第三带宽值、各所述第三带宽值各自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所述第四带宽值及第四初始带宽值,计算得到所述目标用户的剩余带宽值;针对任一第三带宽值,该第三带宽值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为:发送包括该第三带宽值的第三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的初始带宽值;所述第四初始带宽值为所述主分支接入点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的初始带宽值;
在所述剩余带宽值大于零、且所述第四带宽值不小于所述第四初始带宽值时,按照预设分配规则,根据所述剩余带宽值及所述第四初始带宽值确定为所述主分支接入点分配的第二目标带宽值;
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带宽值,在所述主分支接入点中,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所述第二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剩余带宽值大于零、且存在第三带宽值不小于其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的从分支接入点时,向第三带宽值不小于其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的从分支接入点发送第四报文,以使接收到所述第四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根据所述第四报文及第三带宽值调整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带宽,所述第四报文包括所述剩余带宽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剩余带宽值等于零的情况下,判断所述主分支接入点中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实际带宽值是否等于所述第四初始带宽值;
若不等于,则在所述主分支接入点中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所述第四初始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向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各从分支接入点发送第四报文,以使接收到所述第四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根据所述第四报文及第三带宽值调整自身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带宽,所述第四报文包括所述剩余带宽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报文为第三BFD协议报文,所述第三BFD协议报文包括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所述三BFD协议报文的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中携带有第三带宽值;
所述第四报文为第四BFD协议报文,所述第四BFD协议报文包括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所述第四BFD协议报文的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中携带有第四带宽值。
9.一种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入系统的从分支接入点,所述接入系统还包括主分支接入点,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主分支接入点发送第三报文,所述第三报文包括第三带宽值,所述第三带宽值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当前从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值;
接收所述主分支接入点发送的第四报文,所述第四报文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带宽值,所述剩余带宽值为所述主分支接入点根据所述第三报文计算得到的;
在所述第三带宽值不小于当前从分支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剩余带宽值及当前从分支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确定当前从分支接入点中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的第三目标带宽值;
根据所述第三目标带宽值,在当前分支接入点中,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所述第三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报文为第三BFD协议报文,所述第三BFD协议报文包括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所述三BFD协议报文的AuthenticationData字段中携带有第三带宽值;
所述第四报文为第四BFD协议报文,所述第四BFD协议报文包括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所述第四BFD协议报文的Authentication Data字段中携带有第四带宽值。
11.一种分布式带宽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入系统的第一分支接入点,所述接入系统包括多个分支接入点,所述装置包括:
报文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二分支接入点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包括第二带宽值,所述第二带宽值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所述第二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
带宽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带宽值,所述第一带宽值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所述第一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
带宽值计算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带宽值小于第二初始带宽值、且所述第一带宽值不小于第一初始带宽值时,在所述第一初始带宽的基础上,增加所述第二初始带宽与所述第二带宽的差值,得到第一目标带宽值;其中,所述第二初始带宽值为所述第二分支接入点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初始带宽,所述第一初始带宽值为所述第一分支接入点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的初始带宽;
带宽值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带宽值,在所述第一分支接入点中,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分配所述第一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12.一种分布式带宽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入系统的主分支接入点,所述接入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从分支接入点,所述装置包括:
报文收发模块,用于接收各从分支接入点发送的第三报文,所述第三报文包括第三带宽值,针对任一第三报文,该第三报文包括的第三带宽值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发送该第三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值;
带宽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四带宽值,所述第四带宽值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所述主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值;
带宽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第三带宽值、各所述第三带宽值各自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所述第四带宽值及第四初始带宽值,计算得到所述目标用户的剩余带宽值;针对任一第三带宽值,该第三带宽值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为:发送包括该第三带宽值的第三报文的从分支接入点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的初始带宽值;所述第四初始带宽值为所述主分支接入点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的初始带宽值;在所述剩余带宽值大于零、且所述第四带宽值不小于所述第四初始带宽值时,按照预设分配规则,根据所述剩余带宽值及所述第四初始带宽值确定为所述主分支接入点分配的第二目标带宽值;
带宽值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带宽值,在所述主分支接入点中,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所述第二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13.一种分布式带宽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入系统的从分支接入点,所述接入系统还包括主分支接入点,所述装置包括:
报文收发模块,用于向所述主分支接入点发送第三报文,所述第三报文包括第三带宽值,所述第三带宽值为目标用户的业务流量通过当前从分支接入点转发时所占用的带宽值;接收所述主分支接入点发送的第四报文,所述第四报文包括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带宽值,所述剩余带宽值为所述主分支接入点根据所述第三报文计算得到的;
带宽值计算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三带宽值不小于当前从分支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剩余带宽值及当前从分支接入点对应的第三初始带宽值确定当前从分支接入点中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的第三目标带宽值;
带宽值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目标带宽值,在当前分支接入点中,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所述第三目标带宽值大小的带宽。
CN202011132767.1A 2020-10-21 2020-10-21 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1528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2767.1A CN112152863B (zh) 2020-10-21 2020-10-21 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2767.1A CN112152863B (zh) 2020-10-21 2020-10-21 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2863A CN112152863A (zh) 2020-12-29
CN112152863B true CN112152863B (zh) 2022-05-24

Family

ID=73954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32767.1A Active CN112152863B (zh) 2020-10-21 2020-10-21 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528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2737B (zh) * 2021-08-25 2022-01-11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83727B (zh) * 2021-09-07 2024-04-26 山石网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分布式设备带宽的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4430376B (zh) * 2021-12-31 2023-08-25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带宽限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9527A (zh) * 2006-05-15 2009-06-03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增加经由在多个无线以太网接入点上的业务量分布的链路容量
CN101674244A (zh) * 2009-09-24 2010-03-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带宽控制方法、带宽控制装置以及分组数据网络网关
CN103686756A (zh) * 2012-09-17 2014-03-26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基于多接入点的tdma接入装置及其接入方法
CN106912118A (zh) * 2016-12-28 2017-06-30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创建服务号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0038729B1 (en) * 2013-08-15 2018-07-3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operative network access
CN111435922A (zh) * 2019-01-11 2020-07-21 北京邦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共享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89486B2 (en) * 2008-03-28 2012-05-29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holistic, iterative, rule-based traffic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9527A (zh) * 2006-05-15 2009-06-03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增加经由在多个无线以太网接入点上的业务量分布的链路容量
CN101674244A (zh) * 2009-09-24 2010-03-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带宽控制方法、带宽控制装置以及分组数据网络网关
CN103686756A (zh) * 2012-09-17 2014-03-26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基于多接入点的tdma接入装置及其接入方法
US10038729B1 (en) * 2013-08-15 2018-07-3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operative network access
CN106912118A (zh) * 2016-12-28 2017-06-30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创建服务号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435922A (zh) * 2019-01-11 2020-07-21 北京邦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共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2863A (zh) 202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52863B (zh) 分布式带宽分配方法及装置
US11811661B2 (en) Call admission control and preemption control over a secure tactical network
KR100542401B1 (ko) 인터넷 차별 서비스 망에서의 연결 수락 제어방법
US20040125815A1 (en) Packet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traffic conditioner, priority control mechanism and packet shaper
AU2002339309B2 (en) Traffic restriction by means of reliability check for a packet-oriented connectionless network with QoS transmission
JP2005513917A (ja) 異なる品質を有する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のデータの伝送方法
EP2670189B1 (en) Control of data flows over transport networks
JP2010528542A (ja) ステートレス領域における優先フローの処理
CN111431811A (zh) 一种报文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Zhang et al. End-to-end QoS guarantees over diffserv networks
KR100585934B1 (ko) 라우터에서의 트래픽 조절기의 파라미터 및 서비스 클래스정의 규칙 테이블의 동적 관리 방법
EP4262313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cheduling service flow
Menth et al. Threshold configuration and routing optimization for PCN-based resilient admission control
Jeong et al. QoS support for UDP/TCP based networks
Bodamer A 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relative delay differentiation
Mehic et al. Quality of Service Architectures of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s
JP2004166080A (ja) パケットシェーパ、パケット中継装置
Nakayama et al. N Rate ${\rm N}+ 1$ Color Marking: Per-Flow Fairness in Ring Aggregation Networks
Rhee et al. Scalable Quasi‐Dynamic‐Provisioning‐Based Admission Control Mechanism in Differentiated Service Networks
Akintola et al. Modeling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Dynamic Random Early Detection (DRED) Gateway for Congestion Avoidance.
Tian et al. Network Performance Architecture
CN116887416A (zh) 流量数据的调度方法及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Sharma et al. IPv4 Vs IPv6 QoS: A challenge in MANET
Mohammed et al. Effects of Dynamic Scheduling of Internet Traffics on Multimedia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Djouvas Extending diffserv architecture: integration of idcc and rmd frame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