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46235A - 传感器和换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感器和换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46235A
CN112146235A CN201910578571.6A CN201910578571A CN112146235A CN 112146235 A CN112146235 A CN 112146235A CN 201910578571 A CN201910578571 A CN 201910578571A CN 112146235 A CN112146235 A CN 112146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heat exchange
sensor
heat exchanger
dielectric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85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霞
饶欢欢
逯新凯
黄隆重
黄宁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7857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462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46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62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3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oblique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 G01N27/2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capacitance
    • G01N27/221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capacitance by investigating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 G01N27/2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capacitance
    • G01N27/223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capacitance for determining moisture content, e.g. humidity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感器和换热装置,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电极、介质层和第二电极,所述介质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第一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由待测件的一部分形成。本发明的传感器应用到换热器中能够准确检测换热器表面的湿度,提高除霜效率。

Description

传感器和换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传感器和具有该传感器的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在冬季制热时,换热器通常存在结霜问题。相关技术中,对结霜的监控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传感器,该传感器应用到换热器中能够相对提高换热器表面的湿度的检测准确度。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换热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传感器包括第一电极、介质层和第二电极,所述介质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第一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由待测件的一部分形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感器,通过将传感器的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由待测件的一部分形成,以将传感器集成在待测件上,由此该传感器可准确检测待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为金属膜,所述金属膜设有多个膜孔,所述第二电极为环形以暴露所述多个膜孔,所述第一电极由所述待测件的一部分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还包括第三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一侧面,所述介质层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所述第三电极设在所述第二电极的除所述第一侧面以外的其他侧面的至少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三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电极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以暴露所述多个膜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膜的材质为为金或铂,和/或,所述第三电极的材质为金或铂;所述介质层为所述待测件的一部分氧化形成的氧化薄膜,所述介质层具有微米结构或纳米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传感器,且所述传感器的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由所述换热器的一部分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以及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集流管,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设有第一集流腔,所述第二集流管设有第二集流腔,所述换热管设有多个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与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连通,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换热管成型为一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具有平行布置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沿所述换热管的厚度方向相对布置,所述传感器的第一电极由所述换热管的第一平面或第二平面的至少部分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为至少两个,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之间的翅片,所述传感器邻近所述第一集流管设置,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翅片和所述第一集流管之间,所述传感器的厚度小于相邻两个换热管之间间隙的二分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为多通道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传感器的剖切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传感器在电路中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传感器1,第一电极11,介质层12,通孔121,第二电极13,膜孔131,第三电极14,开口141,换热器2,第一集流管21,第二集流管22,换热管23,翅片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参考附图1-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感器。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感器1包括第一电极11、介质层12和第二电极13。介质层12位于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3之间。如图2所示,第一电极11、介质层12和第二电极13从下到上依次设置。
第一电极11和/或第二电极13由待测件的一部分形成。换言之,传感器1用于检测待测件,且传感器1的第一电极11由待测件的一部分形成,或者,传感器1的第二电极11由待测件的一部分形成,或者,传感器1的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均由待测件的一部分形成。
可以理解的是,该传感器1为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包括上下两个电极和电介质,传感器1中的介质层12作为电介质,电容C正比于εS/d,其中ε为电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电极的正对面积,d为上下电极的距离。当电容C确定时,其上下两个电极正对面积S和上下电极间距离d固定不变。电容C=Q/U,其中Q为上下电极的带电量,U为上下电极之间的电压。若电介质的介电常数ε发生变化,电容C则会改变,该电容C的电极带电量Q将会跟着改变,如此与该电容连接的电路会出现电流,如图4所示,因此可通过测量电路中电流的改变值或者上下电极之间电压U的改变值可测得电容C的变化值。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感器1,通过将第一电极11和/或第二电极13由待测件的一部分形成,以将传感器1集成在待测件上,由此该传感器1可准确检测待测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的传感器中,可通过将第一电极11和/或第二电极13由待测件的一部分形成,以将传感器1集成在待测件上,由此该传感器1可准确检测待测件。
可选的,第二电极13为金属膜。可选的,金属膜设有多个膜孔131。如图2所示,金属膜上设有多个彼此间隔开的膜孔131。可选的,所述膜孔131在上下方向上贯通金属膜。
所述第一电极11由待测件的一部分形成。换言之,待测件的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一电极11,即待测件的一部分作为所述传感器1的第一电极11,所述介质层12覆设在所述第一电极11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电极13覆设在介质层12的外表面。
可选的,传感器1还包括第三电极14。第二电极13包括第一侧面(图2所示的第二电极13的下侧面),介质层12位于第二电极13的第一侧面和第一电极11之间,第三电极14设在第二电极13的除第一侧面以外的其他侧面的至少部分。
可选地,第二电极13还包括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图2所示的第二电极13的上侧面),第三电极14设置于第二侧面。如图2所示,第三电极14设在第二电极13的上侧面。
第三电极14设有开口141,开口141与多个膜孔131相对,以暴露多个膜孔131。如图2所示,开口141为矩形,第三电极14为矩环形,矩形的开口141的正下方为多个的多个膜孔131。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电极14的形状和/或开口141的形状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开口141还可以为圆形等,第三电极14还可以为圆环形等。当然,第三电极14也并不限制于为环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感器,通过在第二电极13的上侧面的至少部分设置第三电极14,能够各更加容易地收集电子,提高传感器1的检测效率。
可选的,介质层12为待测件的一部分氧化形成的氧化薄膜。换言之,形成第一电极11的待测件的一部分的表面可被氧化以形成氧化薄膜,该氧化薄膜形成传感器1的介质层12。
可选的,金属膜的材质为金或铂等稳定材料,第三电极14的材质为金、铂或铝等。
可以理解的是,金属膜的材料选用稳定材料,可使其受水气影响较小,长期使用耐腐蚀,其中,水气可通过金属膜的膜孔131进入氧化铝薄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介质层12具有微米结构,可选的,所述介质层12具有纳米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微、纳米结构均为多孔结构,如图3所示,介质层12设有多个通孔121,多个通孔121与多个膜孔131大致对应且连通。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介质层12上制备微、纳米结构,能够增加介质层12的比表面积。
下面参考附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2和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感器1,主要用于检测湿度,传感器1的第一电极11和/或第二电极12由换热器2的一部分形成。换言之,换热器2的一部分作为传感器1的第一电极11或第二电极12,以将传感器1集成在换热器1的表面,从而使得传感器1能够相对提高换热器2表面的湿度的检测准确度,如此能够在设备运行中及时提醒设备进行除霜处理,提高除霜效率。
传感器1中介质层12作为介质的同时也作为湿度敏感层,当空气中的湿气或水汽进入该介质层时,电介质的介电常数发生变化,电容值产生相应改变ΔC,则上下电极中的带电量ΔQ会随之改变,电路中将出现电流,输出电压也改变ΔU。通过检测输出电压,可以获得相应的相对湿度值。可选的,可用电表G或示波器监控电路中电流或电压的改变。
如图4所示,在第一电极11和第三电极14之间引入稳定电源E,则电源E可和该传感器1形成一个稳定电路。电源E能够使第一电极11和第三电极14带电,其带电量Q=C*E,其中C为电容器的电容,E为电源电动势。可选的,当电容器的上下电极之间的介质因湿度的改变而导致介电常数改变时,电容器的电容C也会改变。此时,电容器的带电量Q也会改变。如果在第一电极11和第三电极14之间引入另一电路,并用电表G监控另一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的改变,当电表G中的电流改变或电压改变值被监控并转换成其他信号时,电容的改变值就能够被读取,第一电极11和第三电极14之间的湿度值也能被测量。
通过在换热器2局部区域集成一个或多个电容式的传感器1,可以准确测试换热器2表面湿度。当换热器2的表面相对湿度RH接近100%,且换热器2的表面温度T<0℃,换热器2的表面将要结霜。通过该湿度传感器1实时发送湿度信息并进行控制,能够预防换热器2的表面结霜。
可选的,换热器2为板式换热器或多通道换热器。可选的,换热器2的表面材质主要为铝材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2包括第一集流管21、第二集流管22和多个换热管23。换热管23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换热管23的第一端与第一集流管21相连,换热管23的第二端与第二集流管22相连。第一集流管21设有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管22设有第二集流腔,换热管23设有多个换热通道,换热通道与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连通。传感器1与换热管23成型为一体。可选的,换热管23的一部分形成第一电极11。换言之,换热管23的一部分作为第一电极11。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换热管23具有平行布置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沿换热管23的厚度方向相对布置,传感器1的第一电极11由换热管23的第一平面的至少部分或第二平面的至少部分形成。换言之,换热管23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中的一个的至少部分形成第一电极11。
换热管23为微通道换热管或多通道换热管,也称为扁管。扁管的使用有利于降低空调的重量、减小空调的尺寸。其中,扁管通常内部设有多个供冷媒流动的通道。相邻的通道彼此隔离。多个通道排成一列,共同影响扁管的宽度。扁管整体呈扁平状,其长度大于宽度,宽度又大于其厚度。扁管的长度方向即由扁管内的所述通道所确定的冷媒流动方向。扁管的长度方向可以是直线型或折线型或弯曲型等。这里所说的扁管并不局限于此种类型,也可以是其它形态。比如,相邻的通道可不完全隔离。又比如,所有的通道可以排成两列,只要其宽度仍大于厚度即可。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换热管23为至少两个,换热器2还包括翅片24,翅片24连接在相邻两个换热管23之间。翅片24的设置可以提高相邻的两个换热管23的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
传感器1邻近第一集流管21设置,传感器1位于翅片24和第一集流管21之间,传感器1的厚度小于相邻两个换热管23之间间隙的二分之一。
如图1和2所示,第一电极11的下侧面和第三电极14的上侧面之间的距离为传感器1的厚度,第一电极11的下侧面和第三电极14的上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1/2的相邻两个换热管23之间的间隙。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传感器1的检测准确度。
进一步地,换热管23的一部分形成第一电极11,和/或,翅片24的一部分形成第一电极11。可以理解的是,换热器2中的换热管23的一部分和翅片24的一部分均可作为第一电极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2为铝金属换热器,介质层12为氧化铝薄膜。换言之,换热器2的材质为铝,换热管23的表面氧化后形成氧化铝薄膜,该薄膜为介质层12。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1为多个,多个传感器1分布在换热器2的不同位置。而且,多个传感器的第一电极11均可由换热管23的一部分形成,也均可由翅片24的一部分形成;还可以是一部分传感器的第一电极11由换热管23的一部分形成,另一部分传感器的第一电极11由翅片24的一部分形成。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介质层和第二电极,所述介质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第一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由待测件的一部分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为金属膜,所述金属膜设有多个膜孔,所述第一电极由所述待测件的一部分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一侧面,所述介质层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所述第三电极设在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一侧面外的其他表面的至少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三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电极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以暴露所述多个膜孔。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膜的材质为金或铂,和/或,所述第三电极为的材质为金或铂;所述介质层为所述待测件的一部分氧化形成的氧化膜,所述介质层具有微米结构或纳米结构。
6.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器,
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为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且所述传感器的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由所述换热器的一部分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以及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集流管,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设有第一集流腔,所述第二集流管设有第二集流腔,所述换热管设有多个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与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连通,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换热管成型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具有平行布置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沿所述换热管的厚度方向相对布置,所述传感器的第一电极由所述换热管的第一平面或第二平面的至少部分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至少两个,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之间的翅片,所述传感器邻近所述第一集流管设置,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翅片和所述第一集流管之间,所述传感器的厚度小于相邻两个换热管之间间隙的二分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多通道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
CN201910578571.6A 2019-06-28 2019-06-28 传感器和换热装置 Pending CN1121462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8571.6A CN112146235A (zh) 2019-06-28 2019-06-28 传感器和换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8571.6A CN112146235A (zh) 2019-06-28 2019-06-28 传感器和换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6235A true CN112146235A (zh) 2020-12-29

Family

ID=73891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8571.6A Pending CN112146235A (zh) 2019-06-28 2019-06-28 传感器和换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46235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63032Y (zh) * 2001-02-12 2001-12-05 梁武舜 一种空气净化机
CN103134837A (zh) * 2011-12-02 2013-06-05 意法半导体亚太私人有限公司 具有集成加热器的可调湿度传感器
CN203569216U (zh) * 2013-10-10 2014-04-30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阳极板密封罩
CN206208813U (zh) * 2016-08-03 2017-05-31 衢州市沃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型供电的湿度测量装置电源适配器
CN207196999U (zh) * 2017-09-05 2018-04-06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换热系统、电动车
CN109425372A (zh) * 2017-08-31 2019-03-05 德州仪器公司 使用电容感测霜和冰积聚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63032Y (zh) * 2001-02-12 2001-12-05 梁武舜 一种空气净化机
CN103134837A (zh) * 2011-12-02 2013-06-05 意法半导体亚太私人有限公司 具有集成加热器的可调湿度传感器
CN203569216U (zh) * 2013-10-10 2014-04-30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阳极板密封罩
CN206208813U (zh) * 2016-08-03 2017-05-31 衢州市沃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型供电的湿度测量装置电源适配器
CN109425372A (zh) * 2017-08-31 2019-03-05 德州仪器公司 使用电容感测霜和冰积聚
CN207196999U (zh) * 2017-09-05 2018-04-06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换热系统、电动车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窦晓霞: "《建筑电气控制技术》", 30 November 2004, 高等教育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39012B2 (en) 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or and gas chromatograph using same
US8672541B2 (en) Temperature sensor
EP2751531B1 (de) Strömungssensor zur bestimmung eines strömungsparameters und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desselben
Piotto et al.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directional anemometer based on a single chip MEMS flow sensor
CN104990607B (zh) 一种热式气体流量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US6684695B1 (en) Mass flow sensor utilizing a resistance bridge
US11913892B2 (en) Condensation detection element
WO2023213056A1 (zh) 可穿戴式无源的汗液检测装置
CN113739945A (zh) 一种基于表面微柱阵列的气膜复合钨铼合金薄膜热电偶
CN112146235A (zh) 传感器和换热装置
CN108956686B (zh) 一种非规则固体壁面实时传热量的测量方法
CN204831421U (zh) 一种热式气体流量传感器
DE102011081923B4 (de) Sensorchip zur Bestimmung eines Strömungsparameters eines Gases und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desselben
CN208313871U (zh) 一种用于研究对流换热的实验装置
CN104409756B (zh) 燃料电池内部湿度-热流密度-电流密度分布测量插片
CN104409754B (zh) 燃料电池内部湿度‑电流密度联测传感器
CN111272229A (zh) 一种微通道内流动工质的测温装置及保温层厚度计算方法
CN103196955A (zh) 碳化硅纳米纸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CN111999338B (zh) 一种微型热导气体传感器
CN104409753B (zh) 燃料电池内部温度‑湿度分布测量插片
CN104466210B (zh) 燃料电池内部湿度-电流密度分布测量插片
CN104406705A (zh) 燃料电池内部温度-湿度-热流密度分布测量插片
CN104360277A (zh) 燃料电池内部热流密度-电流密度联测传感器
CN104377373B (zh) 燃料电池内部温度‑湿度联测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CN211085360U (zh) 一种热式质量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