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46189A - 除湿机 - Google Patents

除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46189A
CN112146189A CN202011235589.5A CN202011235589A CN112146189A CN 112146189 A CN112146189 A CN 112146189A CN 202011235589 A CN202011235589 A CN 202011235589A CN 112146189 A CN112146189 A CN 1121461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limiting
sliding
dehumidifie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355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46189B (zh
Inventor
刘发申
蔡志才
张康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46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61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461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61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2003/14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除湿机,该除湿机包括水箱、机身和限位结构,所述水箱,所述机身具有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水箱内的闲置状态。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可活动安装在所述水箱的侧壁,而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机身朝所述水箱内运动的运动路径上,以限制所述机身运动至所述闲置状态,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限位件避让所述机身朝所述水箱内运动的运动路径,以供所述机身运动至所述闲置状态。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降低用户误将机身放入有水的水箱而导致机身进水损坏的可能。

Description

除湿机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08月0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010786623.1、发明名称为“除湿机”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除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除湿机。
背景技术
在一些除湿机中,水箱设置在机身外侧,除湿机工作时,将机身放置于水箱的上方,而当除湿机工作结束后,需要将水箱内的除湿水完全排出后,再将机身收纳于水箱内。然而在实际使用时,当除湿机工作结束后,用户容易忘记将水箱内的水排出,而是直接将机身放入具有除湿水的水箱内,从而导致机身进水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除湿机,旨在降低水箱有水的情况下,用户误将机身放入水箱而导致机身进水损坏的可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除湿机,该除湿机包括:
水箱;
机身,所述机身具有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水箱内的闲置状态;以及,
限位结构,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可活动安装在所述水箱的侧壁,而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机身朝所述水箱内运动的运动路径上,以限制所述机身运动至所述闲置状态,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限位件避让所述机身朝所述水箱内运动的运动路径,以供所述机身运动至所述闲置状态。
可选地,所述机身还具有工作状态,于所述工作状态,所述机身相对所述水箱伸出。
可选地,所述水箱内壁面设有支撑凸部,所述机身的侧部设有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贯穿所述机身的底部,于所述闲置状态,所述支撑凸部伸入所述避让凹槽,于所述工作状态,所述支撑凸部上端支撑所述机身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支撑凸部的下方设有安装位,所述限位件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位,所述限位件的滑动方向沿横向方向,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限位件朝所述支撑凸部侧向伸出,以位于所述机身朝所述水箱内运动的运动路径上,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限位件收缩于所述安装位,以避让所述机身朝所述水箱内运动的运动路径。
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压块,所述压块滑动安装于所述水箱,所述压块的滑动方向沿上下方向,所述压块与所述限位件之间设有联动结构,以在所述压块向下滑动时,所述限位件自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滑动。
可选地,所述压块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位,所述压块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的上端高于所述压块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的上端。
可选地,所述联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压块上的第一滑动部和设于所述限位件上的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中,至少一者沿所述限位件滑出所述安装位的方向逐渐朝上倾斜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动部包括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限位件滑出所述安装位的方向逐渐朝上倾斜延伸,所述第二滑动部包括滑动凸起,所述滑动凸起滑动安装于所述滑槽;和/或,
所述第一滑动部具有朝下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滑动部具有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至少一者沿所述限位件滑出所述安装位的方向逐渐朝上倾斜延伸。
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防护件,所述防护件盖设于所述安装位,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压块位于防护件和所述水箱内壁面之间。
可选地,所述防护件和所述限位件之间设有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用于限制所述限位件沿上下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防护件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沿横向延伸,并具有第一伸出口,所述限位件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并能够自所述第一伸出口伸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限位件的第一导向孔和设于所述防护件的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孔沿横向延伸呈长条状,所述第一导向柱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导向孔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柱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柱的自由端,并朝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侧向凸出设置,所述限位件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防护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上设有第一减料孔,所述第一减料孔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孔外侧,并沿所述第一导向孔的延伸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孔内设有缩口部,所述第一导向孔在所述缩口部处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导向柱的尺寸,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导向柱位于所述缩口部远离所述压块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至少具有一个第一滑动面,所述第一滑动面面向所述防护件或所述水箱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一滑动面上设有第一滑动凸筋,所述第一滑动凸筋沿所述限位件的滑动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防护件与所述压块之间设有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用于限制所述压块沿横向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防护件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具有朝上的第二伸出口,所述压块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并能够自所述第二伸出口伸出;和/或,
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压块的第二导向孔和设于所述防护件的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孔沿上下方向延伸呈长条状,所述第二导向柱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导向孔内。
可选地,所述压块设有弹性卡扣,所述防护件面向所述安装位的表面设有止位孔,所述止位孔穿设于所述防护件背离所述安装位的表面,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弹性卡扣卡入所述止位孔。
可选地,所述防护件面向所述安装位的表面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间隔设于所述止位孔的上方,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弹性卡扣位于所述让位槽内。
可选地,所述支撑凸部包括上支撑板和间隔设于所述上支撑板下方的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下支撑板之间形成所述安装位,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均沿横向延伸,所述上支撑板具有断口,所述压块自所述断口朝上伸出。
可选地,所述防护件与所述支撑凸部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限位件可活动地安装在水箱的侧壁,而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于第一位置时,使限位件位于机身朝水箱内运动的运动路径上。此时,在机身朝水箱内运动时,限位件能够抵接机身的底部,可以限制机身朝水箱内运动而切换至闲置状态。从而能够避免机身直接落入水箱内的除湿水中而损坏的情况,即降低了水箱有除湿水的情况下,用户误将机身放入水箱而导致机身进水损坏的可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除湿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机身处于闲置状态;
图2为图1中机身处于工作状态时与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水箱的剖切示意图;其中,限位件处于第一位置;
图4为图1中水箱的剖切示意图;其中,限位件处于第二位置;
图5为图3中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压块从另一侧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中防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防护件从另一侧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3中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水箱 52 第二减料孔
12 支撑凸部 53 第二滑动凸筋
121 上支撑板 54 弹性卡扣
122 下支撑板 55 第二滑动面
123 第一加强筋 450 限位结构
124 第二加强筋 60 防护件
125 凸扣 61 第一导向槽
13 安装位 62 第一伸出口
20 机身 63 第一导向柱
21 避让凹槽 631 第一限位凸起
22 进风口 64 第二导向槽
23 出风口 641 第二伸出口
31 滑槽 65 第二导向柱
32 第一表面 651 第二限位凸起
33 滑动凸起 66 止位孔
34 第二表面 67 让位槽
40 限位件 68 扣孔
41 第一导向孔 70 联动结构
42 缩口部 71 第一滑动部
43 第一减料孔 72 第二滑动部
44 第一滑动凸筋 80 第一导向结构
45 第一滑动面 90 第二导向结构
50 压块 51 第二导向孔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除湿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6,该除湿机包括水箱10、机身20和限位结构450,机身20具有至少部分收容于水箱10内的闲置状态。
限位结构450包括限位件40,限位件40可活动安装在水箱10的侧壁,而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于第一位置,限位件40位于机身20朝水箱10内运动的运动路径上,以限制机身20运动至闲置状态,于第二位置,限位件40避让机身20朝水箱10内运动的运动路径,以供机身20运动至闲置状态。
本实施例中,机身20进行除湿工作时所产生的除湿水能够进入水箱10。其中,机身20和水箱10均呈方形设置,但这仅是机身20和水箱10的一个实施例形状。于其它实施例中,机身20和水箱10还可但不限于呈圆形、多边形、甚至不规则的形状,机身20能够至少部分收容于水箱10内即可。
在将机身20自水箱10内取出进行除湿工作时,可以使限位件40运动至第一位置(即可以在机身20自水箱10内取出时,将限位件40切换至第一位置。也可以在机身20工作一段时间后,当水箱10内具有一定量除湿水时,再使限位件40切换至第一位置。还可以在机身20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次提起机身20时,再使限位件40切换至第一位置)。此时限位件40位于机身20朝水箱10内运动的运动路径上,以在机身20朝水箱10内运动时,限位件40能够抵接机身20的底部,从而限制机身20朝水箱10内运动,即能够防止因误操作等原因导致机身20直接落入具有除湿水的水箱10中的情况。而当机身20结束工作,并将水箱10内的除湿水排出或倒出后,再将限位件40切换至第二位置,以使得机身20能够朝水箱10内运动而收容于水箱10内。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限位件40可活动地安装在水箱10的侧壁,而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于第一位置时,使限位件40位于机身20朝水箱10内运动的运动路径上。此时,在机身20朝水箱10内运动时,限位件40能够抵接机身20的底部,可以限制机身20朝水箱10内运动而切换至闲置状态。从而能够避免机身20直接落入水箱10内的除湿水中而损坏的情况,即降低了水箱10有除湿水的情况下,用户误将机身20放入水箱10而导致机身20进水损坏的可能。
通过将水箱10设置在机身20外,使得水箱10的容积更大,增大了水箱10的储水量,减少用户倒水次数,还减小了机身20的重量,从而能够便于用户搬运机身20。而且在闲置状态时,通过将机身20收容于水箱10内,能够降低除湿机的重心,使得除湿机的放置较为稳定,不易偏倒,还减小了除湿机的整体占用空间,能够方便用户放置除湿机。
本实施例中,机身20还具有工作状态,于工作状态,机身20相对水箱10伸出。具体而言,于工作状态,机身20至少部分伸出至水箱10的上方,如机身20上设有进风口22和出风口23的部分位于水箱的上方,以显露在水箱10外。相当于提高了机身20上出风口23的高度,使得除湿后的空气能够吹向更远的位置,有利于提高室内空气流动范围。而且使得机身20产生的除湿水能够自然落向水箱10内,便于除湿水的收集。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机身20整机设置在水箱10外。
一实施例中,水箱10的内壁面设有支撑凸部12,机身20的侧部设有避让凹槽21,避让凹槽21贯穿机身20的底部,于闲置状态,支撑凸部12伸入避让凹槽21,于工作状态,支撑凸部12上端支撑机身20的底部。具体而言,水箱10设置在机身20外,支撑凸部12与水箱10的底壁间隔设置,支撑凸部12与水箱10的上端边缘间隔设置,即支撑凸部12的上端低于水箱10的上端边缘,避让凹槽21沿机身20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延伸。
使用除湿机时,转动机身20至避让凹槽21与水箱10的支撑凸部12错开,使机身20的底部抵接在支撑凸部12的上端,以通过支撑凸部12支撑机身20,使机身20相对水箱10伸出,此时机身20处于工作状态,机身20工作时产生的除湿水能够排至水箱10内。而当机身20结束工作,并将水箱10内的水排出后,通过转动机身20至避让凹槽21与支撑凸部12对应的状态,使支撑凸部12伸入避让凹槽21,从而能够将机身20收容于水箱10内,以处于闲置状态。
如此在支撑凸部12的上端支撑机身20的底部时,机身20仍有部分位于水箱10内。相较于将机身20完全自水箱10内提出而放置在水箱10上方的方式,如此设置使得支撑凸部12的上端之上的水箱10部分能够限制机身20,有效降低了机身20相对水箱10偏倒的情况,极大提高了机身20在工作状态时的稳定性。其中,支撑凸部12可以为一体成型于水箱10内壁面的凸起结构,也可以为可活动安装于水箱10内壁面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可以参考限位件40的安装方式)。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机身20的底部抵接在水箱10的上端边缘。
一实施例中,支撑凸部12的下方设有安装位13(参照图12和图13),限位件40滑动安装于安装位13,限位件40的滑动方向沿横向方向,于第一位置,限位件40朝支撑凸部12侧向伸出,以位于机身20朝水箱10内运动的运动路径上,从而限制机身20朝水箱10内运动,于第二位置,限位件40收缩于安装位13,以避让机身20朝水箱10内运动的运动路径,从而使机身20能够放入水箱10。
具体而言,支撑凸部12侧向即为横向方向(也即水平方向),限位件40的滑动方向可以沿水箱10内壁面的水平延伸方向(即限位件40的滑动方向与水箱10内壁面的水平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第一位置,限位件40相对支撑凸部12伸出的长度大于支撑凸部12与避让凹槽21的配合间隙,即限位件40和支撑凸部12沿水箱10内壁面的水平延伸方向的总长度大于避让凹槽21沿机身20外侧壁沿水平延伸方向的宽度。以在用户误将机身20以避让凹槽21与支撑凸部12对应的状态放置于水箱10上时,限位件40伸出的一端能够支撑机身20的底部,从而能够限制机身20继续朝下进入水箱10。
而于第二位置时,限位件40能够收缩于安装位13,即限位件40相对支撑凸部12伸出的长度小于支撑凸部12与避让凹槽21的配合间隙,或者限位件40整体收入安装位13,以避免限位件40与机身20干涉,保证机身20能够顺利进入水箱10内。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限位件40的滑动方向也可以沿垂直于水箱10内壁面的方向(即限位件40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水箱10的内壁面)。此外,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限位件40和支撑凸部12沿横向间隔设置。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限位件40也可以转动安装于水箱10的内壁面。
通过在水箱10的内壁面设有支撑凸部12,并在支撑凸部12的下方的安装位13设置限位结构450,限位结构450的限位件40滑动安装于安装位13。当将限位件40朝支撑凸部12的侧向滑动伸出时,即使用户误将机身20以避让凹槽21对应支撑凸部12的状态放置在水箱10上,限位件40能够抵接在机身20的底部,从而可以限制机身20继续落入水箱10内。如此将机身20从水箱10内取出后,在启动机身20工作之前,可以使限位件40朝支撑凸部12的伸出,以在除湿机工作一段时间后,水箱10内有已经具有除湿水时,即使用户想将机身20收入水箱10内,限位件40也能够阻碍机身20放入水箱10,从而能够避免机身20直接落入水箱10内的除湿水中而损坏的情况。降低了水箱10有除湿水的情况下,用户误将机身20放入水箱10而导致机身20进水损坏的可能。
一实施例中,水箱10的内壁面设有多个支撑凸部12,多个支撑凸部12沿水箱10的周向间隔分布,机身20的外侧面设有多个避让凹槽21,多个避让凹槽21沿机身20的周向间隔排布。具体而言,每一支撑凸部12至少对应有一与之配合的避让凹槽21,即避让凹槽21的数量可以多于支撑凸部12的数量,且每一支撑凸部12至少与一避让凹槽21相配合,以保证机身20能够收容于水箱10内。
可以理解,多个支撑凸部12沿水箱10的周向间隔排布,当需要将机身20从限制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时,可以将机身20自水箱10内提出,并将机身20相对于水箱10旋转一定角度,使得多个避让凹槽21与多个支撑凸部12相互错位,进而可以使得支撑凸部12上端支撑机身20底部未设有避让凹槽21的部分。如此通过多个支撑凸部12共同支撑机身20底部,能够使得机身20周向的多个位置均被支撑,提高了机身20在工作状态时的稳定性。设置多个支撑凸部12时,可以仅在其中一个或部分支撑凸部12下方设置限位件40,也可以在每一个支撑凸部12的下方均设有限位件40。
其中,多个支撑凸部12可以沿水箱10的周向均匀排布,以保证机身20底部与多个支撑凸部12抵接时,机身20周向受力均匀,有利于提高机身20在工作状态时的稳定性。例如当支撑凸部12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支撑凸部12分设于水箱10的两相对侧等等。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当支撑凸部12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个时,也可以就将多个支撑凸部12沿水箱10的周向呈非均匀排布。此外,机身20可以呈圆柱形、椭圆柱形或棱柱形,水箱10的形状与机身20的形状适配。机身20呈棱柱形时,可以呈方形、正五边形或者正六边形等等。
另外,每一安装位13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限位件40,多个限位件40的滑动方向均沿横向方向,例如,一实施例中,每一安装位13均设有两个限位件40,两个限位件40滑出安装位13的方向相反。如此当限位件40支撑机身20底部时,通过多个限位件40共同支撑机身20,能保证机身20的平稳性,降低机身20倾斜的可能。
为减少用户的操作,更加便于用户使用除湿机,请参照图4至图6,一实施例中,限位结构450还包括压块50,压块50滑动安装于水箱10,压块50的滑动方向沿上下方向,压块50与限位件40之间设有联动结构70,以在压块50向下滑动时,限位件40自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滑动。其中,压块50可以设于水箱10外,也可以设于水箱10内,压块50设于水箱10内,可以使压块50的上端能够朝水箱10外伸出,以供用户操作。或者也可以通过机身20的底部抵接压块50的上端,以将压块50下压而驱动限位件40自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滑动。通过设置压块50,能够便于驱动限位件40运动,能便于用户操作。
本实施例中,压块50滑动安装于安装位13,压块50于第二位置时的上端高于压块50于第一位置时的上端,即于第二位置,压块50上端相较于支撑凸部12上端的高度高于第一位置时压块50上端相较于支撑凸部12上端的高度。通常地,于第二位置,压块50的上端高于支撑凸部12的上端,于第一位置,压块50的上端不高于支撑凸部12的上端。当机身20处于闲置状态时,限位件40处于第二位置,此时限位件40通过联动结构70将朝上顶起,以使压块50的上端高于支撑凸部12的上端。而在将机身20切换至工作状态时,机身20底部放置到支撑凸部12的上端之前,机身20会先抵接压块50的上端,从而将压块50下压,直至机身20底部与支撑凸部12的上端抵接。在压块50下压的过程中,压块50通过联动结构70驱动限位件40朝支撑凸部12的侧向伸出而运动至第一位置。如此在用户将机身20放置于工作状态时,即可使限位件40自动切换至第一位置,不需要用户手动操作限位件40,能够大大方便用户使用。
其中,除湿机结束工作后,由于限位件40处于第一位置,故而需要将限位件40收起后,才能将机身20放入水箱10内。可选地,用户手动操作将限位件40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如此在用户手动操作限位件40的过程中,会注意到水箱10中是否存在除湿水,从而避免了用户没有注意到水箱10内存在除湿水时,直接将机身20放入水箱10内,导致机身20进水损坏的情况。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压块50,而通过用户手动将限位件40自安装位13抽出至第一位置。或者也可以在安装位13设置电机,通过电机驱动限位件4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另外,于第一位置,压块50上端也可以高于支撑凸部12的上端。
其中,联动结构70可以为多种,例如,请参照图7和图8,一实施例中,联动结构70包括设于压块50上的第一滑动部71和设于限位件40上的第二滑动部72,第一滑动部71和第二滑动部72中,至少一者沿限位件40滑出安装位13的方向逐渐朝上倾斜延伸。即可以是第一滑动部71沿限位件40滑出安装位13的方向逐渐朝上倾斜延伸呈长条状,也可以是第二滑动部72沿限位件40滑出安装位13的方向逐渐朝上倾斜延伸呈长条状,还可以是第一滑动部71和第二滑动部72均沿限位件40滑出安装位13的方向逐渐朝上倾斜延伸呈长条状。
在压块50朝下运动时,第二滑动部72与第一滑动部71抵接,并能够相对第一滑动部71(沿第一滑动部71或第二滑动部72的延伸方向)滑动,从而驱使限位件40朝滑出安装位13的方向运动,以运动至第一位置。而在将限位件40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时,第一滑动部71与第二滑动部72抵接,并能够相对第二滑动部72(沿第一滑动部71或第二滑动部72的延伸方向)滑动,从而驱使压块50朝上运动,直至所述限位件40运动至第二位置。如此相当于通过压块50和限位件40上成型出联动结构70,结构简单,不需要额外增加零件,减少了物料,有利于提升装配效率和降低成本。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联动结构70也可以包括连杆、设于限位件40第一铰接部和设于压块50的第二铰接部,连杆的一端与第一铰接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二铰接部铰接。
第一滑动部71的结构可以为多种,例如,一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71包括滑槽31,滑槽31沿限位件40滑出安装位13的方向逐渐朝上倾斜延伸,第二滑动部72包括滑动凸起33,滑动凸起33滑动安装于滑槽31。滑槽31设于压块50,滑动凸起33设于限位件40,如此能够保证滑动凸部始终位于滑槽31内,即通过操作限位件40和压块50中的任意一者时,均能联动另一者,保证限位件40和压块50的连接可靠性。
安装位13设置两个限位件40时(参照图5和图6),可以将两个限位件40结构设置相同,使得两个限位件40实际上为同一物料,从而能够减少物料种类,降低成本。其中,压块50上对应每一限位件40均设有一个滑槽31。该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二滑动部72包括两个滑动凸起33,两个滑动凸起33设于限位件40的同一侧,并沿上下方向间隔分布。为便于说明,在限位件40上定义一条中线,该中线沿限位件40的滑动方向延伸,并经过限位件40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中点,两个滑动凸起33在限位件40上的位置以中线为对称线呈对称设置。
此外,一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71具有朝下的第一表面32,第二滑动部72具有面向第一表面32的第二表面34,第一表面32和第二表面34中至少一者沿限位件40滑出安装位13的方向逐渐朝上倾斜延伸。相当于限位件40与压块50抵接时,即第一表面32和第二表面34相互抵接,且能够相对滑动。如此结构简单,且能保证第一滑动部71和第二滑动部72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提升限位件40和压块50联动可靠性。
安装位13设置两个限位件40时,可以将两个限位件40结构设置相同,使得两个限位件40实际上为同一物料,从而能够减少物料种类,降低成本。该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滑动部71具有朝下的两个第一表面32,两个第一表面32之间的距离在朝上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第二滑动部72具有两个第二表面34,两个第二表面34之间的距离在沿限位件40滑出安装位13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两个第二表面34在限位件40上的位置以中线为对称线呈对称设置。
另外,一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71包括滑槽31和设于滑槽31下方的第一表面32,第二滑动部72包括滑动凸起33和第二表面34。
请参照图1至图6,为保证限位件40和压块50的运动效果,一实施例中,限位结构450还包括防护件60,防护件60盖设于安装位13,限位件40和压块50位于防护件60和水箱10的内壁面之间。具体而言,防护件60呈板状,并与水箱10连接,防护件60的上端不高于支撑凸部12的上端,以保证机身20的底部能够抵接于支撑凸部12的上端。通过将防护件60盖设于安装位13,能够避免限位件40和压块50之间的联动结构70暴露在外,也能阻挡外物触碰到联动结构70或者杂物进入联动结构70之间,对联动结构70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以保证限位件40和压块50联动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防护件60也可以呈网架结构等。另外,也可以不设置防护件60。
其中,请参照图5、图6、图7和图10,一实施例中,防护件60和限位件40之间设有第一导向结构80,第一导向结构80用于限制限位件40沿上下方向运动。具体而言,第一导向结构80沿限位件40的滑动方向延伸,以保证限位件40能够较为平稳地在水箱10的内壁面与防护件60之间滑动。而通过将第一导向结构80设于防护件60和限位件40之间,如此不需要在水箱10的内壁面上设置导向结构,有利于简化水箱10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导向结构80设于水箱10与限位件40之间。
第一导向结构80可以为多种结构,例如,一实施例中,第一导向结构80包括设于防护件60的第一导向槽61,第一导向槽61沿横向延伸,并具有第一伸出口62,限位件40滑动安装于第一导向槽61,并能够自第一伸出口62伸出。具体而言,第一导向槽61沿限位件40的滑动方向延伸,第一伸出口62位于第一导向槽61远离压块50的一端。可选地,限位件40整体滑动安装于第一导向槽61内,即限位件40的下侧部相对第一导向槽61的下侧壁滑动,限位件40的上侧部与第一导向槽61的上侧壁滑动连接。如此使得第一导向结构80的结构强度较高,能够保证限位件40的运动可靠性较好。当然,也可以将限位件40部分滑动安装于第一导向槽61内。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第一导向槽61设于限位件40,第一导向结构80包括设于防护件60的凸部,凸部能够伸出第一导向槽61。
此外,一实施例中,第一导向结构80包括设于限位件40的第一导向孔41和设于防护件60的第一导向柱63,第一导向孔41沿横向延伸呈长条状,第一导向柱63滑动安装于第一导向孔41内。具体而言,第一导向孔41沿限位件40的滑动方向延伸呈长条状,且第一导向孔41的两端封闭设置,如此能够保证第一导向柱63能够始终位于第一导向孔41内,即可以对限位件40的滑动提供导向,也可以防止限位件40与防护件60脱离,使得限位结构450的整体可靠性较高。其中,第一导向柱6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第一导向柱63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一导向柱63沿限位件40的滑动方向间隔分布。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第一导向孔41设于防护件60,第一导向柱63设于限位件40。另外,一实施例中,第一导向结构80也可以包括第一导向槽61、设于第一导向槽61内的第一导向柱63以及设于限位件40的第一导向孔41。
为便于限位结构450的装配,一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柱63设有第一限位凸起631,第一限位凸起631位于第一导向柱63的自由端,并朝第一导向柱63的侧向凸出设置,限位件40滑动安装于第一限位凸起631和防护件60之间。具体而言,第一导向柱63自由端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一限位凸起631,两个第一限位凸起631沿第一导向孔41的宽度方向分布。第一限位凸起631相对第一导向柱63侧面的凸出高度大于第一导向柱63与第一导向孔41之间的间隙,第一限位凸起631与第一导向柱63根部的距离大于第一导向孔41的孔深。以在将第一导向柱63的自由端自第一导向孔41的一侧伸入,并从第一导向孔41的另一侧伸出后,第一限位凸起631也伸出第一导向孔41外,并能够抵接于第一导向孔41的孔缘,从而限制第一导向柱63自导向孔脱出。以在装配限位结构450时,可以先将限位件40安装于防护件60上,再将防护件60和限位件40一起安装于水箱10的内壁面,且能够避免安装过程中限位件40与防护件60相互脱离的情况,能便于限位结构450的装配。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柱63的自由端也可以仅设置一个第一限位凸起631。
请参照图6和图7,为便于将第一限位凸起631穿过第一导向孔41,一实施例中,限位件40上设有第一减料孔43,第一减料孔43间隔设于第一导向孔41外侧,并沿第一导向孔41的延伸方向延伸。即第一减料孔43呈长条状,通过在第一导向孔41外侧设置第一减料孔43,相当于增加了第一导向孔41孔壁的弹性,当将第一导向柱63的自由端卡入第一导向孔41时,第一限位凸起631能够抵接第一导向孔41的孔壁。此时,第一导向孔41的孔壁能够朝第一减料孔43内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减小第一限位凸起631与第一导向孔41孔壁的抵接作用力,从而能够减小装配时的用力,能较容易地将第一限位凸起631穿过第一导向孔41,便于限位结构450的装配。其中,第一减料孔4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一减料孔43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一减料孔43沿第一导向孔41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如此可以减小每一个第一减料孔43的长度,从而保证第一导向孔41的孔壁具有足够的强度,避免第一导向孔41的孔壁容易变形或断裂而导致第一限位凸起631容易脱出。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减料孔43。
一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孔41内设有缩口部42,第一导向孔41在缩口部42处的宽度小于第一导向柱63的尺寸,于第二位置,第一导向柱63位于缩口部42远离压块50的一侧。具体而言,缩口部42与第一导向孔41的端部间隔设置,且缩口部42与第一导向孔41的间距大于第一导向柱63的直径,以保证第一导向柱63能够越过缩口部42而位于缩口部42远离压块50的一侧。如此在限位件40处于第二位置时,通过缩口部42能够限制限位件40朝第一位置运动,从而避免将机身20从水箱10取出的过程中,因限位件40伸出与机身20干涉,导致机身20不能正常取出或者被刮伤的情况。可选地,限位件40对应缩口部42设有第一减料孔43,以在第一导向柱63经过缩口部42时,减小第一导向柱63的摩擦缩口部42,减少磨损。其中,可以在第一导向孔41的其中一个侧壁设置凸起,以形成缩口部42,也可以在第一导向孔41的两个侧壁均设置凸起,以形成缩口部42,还可以在设有第一减料孔43时,使第一导向孔41的侧壁朝内隆起形成缩口部42。
请参照图7和图8,为减少限位件40在滑动过程中的摩擦,一实施例中,限位件40至少具有一个第一滑动面45,第一滑动面45面向防护件60或水箱10的内壁面设置,第一滑动面45上设有第一滑动凸筋44,第一滑动凸筋44沿限位件40的滑动方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滑动面45为限位件40上能够接触防护件60或水箱10的内壁面,而通过在第一滑动面45上设有第一滑动凸筋44后,则使得限位件40通过第一滑动凸筋44与防护件60(水箱10的内壁面)接触,能够减小限位件40与防护件60(水箱10的内壁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在限位将相对防护件60(水箱10的内壁面)滑动时,能够减少限位件40在滑动过程中的摩擦,有利于提升滑动效果。第一滑动凸筋44的截面可以呈半圆形、方形或三角形,例如第一滑动凸筋44的截面呈半圆形,相当于第一滑动凸筋44与防护件60(水箱10的内壁面)为线接触,能够进一步减少摩擦,降低摩擦阻力。
其中,限位件40上可以仅具有一个面向防护件60或水箱10内壁面的第一滑动面45,也可以具有多个第一滑动面45。例如限位件40滑动安装于第一导向槽61的实施例中,限位件40具有四个第一滑动面45,其中一个第一滑动面45面向第一导向槽61的上侧壁,一个第一滑动面45面向第一导向槽61的下侧壁,一个第一滑动面45面向第一导向槽61的槽底壁,一个第一滑动面45面向水箱10的内壁面,每一个第一滑动面45均设有第一滑动凸筋44。当然,也可以仅在其中部分第一滑动面45上设置第一滑动凸筋44。
请参照图5、图8和图10,一实施例中,防护件60与压块50之间设有第二导向结构90,第二导向结构90用于限制压块50沿横向方向运动。具体而言,第二导向结构90沿压块50的滑动方向延伸,以保证压块50能够较为平稳地在水箱10内壁面与防护件60之间滑动。而通过将第二导向结构90设于防护件60和压块50之间,如此不需要在水箱10的内壁面上设置导向结构,有利于简化水箱10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二导向结构90设于水箱10与压块50之间。
第一导向结构80可以为多种结构,例如,一实施例中,第二导向结构90包括设于防护件60的第二导向槽64,第二导向槽64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具有朝上的第二伸出口641,压块50滑动安装于第二导向槽64,并能够自第二伸出口641伸出。具体而言,第二导向槽64沿压块50的滑动方向(即上下方向)延伸,第二伸出口641位于第二导向槽64的上端,第二导向槽64的下端贯穿第一导向槽61的上槽壁。可选地,压块50整体滑动安装于第二导向槽64内。如此使得第二导向结构90的结构强度较高,能够保证压块50的运动可靠性较好。当然,也可以将压块50部分滑动安装于第二导向槽64内。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第二导向槽64设于压块50,第二导向结构90包括设于防护件60的凸部,凸部能够伸出第二导向槽64。
此外,一实施例中,第二导向结构90包括设于压块50的第二导向孔51和设于防护件60的第二导向柱65,第二导向孔51沿上下方向延伸呈长条状,第二导向柱65滑动安装于第二导向孔51内。具体而言,第二导向孔51沿压块50的滑动方向延伸呈长条状,且第二导向孔51的两端封闭设置,如此能够保证第二导向柱65能够始终位于第二导向孔51内,即可以对压块50的滑动提供导向,也可以防止压块50与防护件60脱离,使得限位结构450的整体可靠性较高。其中,第二导向柱6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第二导向柱65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二导向柱65沿压块50的滑动方向间隔分布。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第二导向孔51设于防护件60,第二导向柱65设于压块50。另外,一实施例中,第二导向结构90也可以包括第二导向槽64、设于第二导向槽64内的第二导向柱65以及设于限位件40的第二导向孔51。
一实施例中,第二导向孔51自压块50一侧朝靠近另一相对侧的方向设置,即第二导向孔51偏移压块50两相对侧的中点位置设置,第二导向柱65设于第二导向槽64的槽底壁,第二导向柱65对应第二导向孔51设置,即第二导向柱65也偏移第二导向槽64两个槽侧壁的中点位置设置。如此能够保证压块50与防护件60均具有唯一的安装状态,能够防止压块50装反的情况。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二导向孔51设于压块50两相对侧的中点位置。
为便于限位结构450的装配,一实施例中,第二导向柱65设有第二限位凸起651,第二限位凸起651位于第二导向柱65的自由端,并朝第二导向柱65的侧向凸出设置,压块50滑动安装于第二限位凸起651和防护件60之间。具体而言,第二导向柱65自由端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限位凸起651,两个第二限位凸起651沿第二导向孔51的宽度方向分布。第二限位凸起651相对第二导向柱65侧面的凸出高度大于第二导向柱65与第二导向孔51之间的间隙,第二限位凸起651与第二导向柱65根部的距离大于第二导向孔51的孔深。以在将第二导向柱65的自由端自第二导向孔51的一侧伸入,并从第二导向孔51的另一侧伸出后,第二限位凸部651也伸出第二导向孔51外,并能够抵接于第二导向孔51的孔缘,从而限制第二导向柱65自导向孔脱出。以在装配限位结构450时,可以先将压块50安装于防护件60上,再将防护件60和压块50一起安装于水箱10的内壁面,且能够避免安装过程中压块50与防护件60相互脱离的情况,能便于限位结构450的装配。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导向柱65的自由端也可以仅设置一个第二限位凸部651。
为便于将第一限位凸起631穿过第一导向孔41,一实施例中,压块50上设有第二减料孔52,第二减料孔52间隔设于第二导向孔51外侧,并沿第二导向孔51的延伸方向延伸。即第二减料孔52呈长条状,通过在第二导向孔51外侧设置第二减料孔52,相当于增加了第二导向孔51孔壁的弹性,当将第二导向柱65的自由端卡入第二导向孔51时,第二限位凸起651能够抵接第二导向孔51的孔壁。此时,第二导向孔51的孔壁能够朝第二减料孔52内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减小第二限位凸部651与第二导向孔51孔壁的抵接作用力,从而能够减小装配时的用力,能较容易地将第二限位凸部651穿过第二导向孔51,便于限位结构450的装配。其中,第二减料孔5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二减料孔52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二减料孔52沿第二导向孔51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如此可以减小每一个第二减料孔52的长度,从而保证第二导向孔51的孔壁具有足够的强度,避免第二导向孔51的孔壁容易变形或断裂而导致第二限位凸起651容易脱出。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减料孔52。
请参照图8和图9,为减少压块50在滑动过程中的摩擦,一实施例中,压块50至少具有一个第二滑动面55,第二滑动面55面向防护件60或水箱10的内壁面设置,第二滑动面55上设有第二滑动凸筋53,第二滑动凸筋53沿压块50的滑动方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滑动面55为压块50上能够接触防护件60或水箱10的内壁面的表面,而通过在第二滑动面55上设有第二滑动凸筋53,则使得压块50通过第二滑动凸筋53与防护件60(水箱10的内壁面)接触,能够减小压块50与防护件60(水箱10的内壁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在限位将相对防护件60(水箱10的内壁面)滑动时,能够减少压块50在滑动过程中的摩擦,有利于提升滑动效果。第二滑动凸筋53的截面可以呈半圆形、方形或三角形,例如第二滑动凸筋53的截面呈半圆形,相当于第二滑动凸筋53与防护件60(水箱10的内壁面)为线接触,能够进一步减少摩擦,降低摩擦阻力。
其中,限位件40上可以仅具有一个面向防护件60或水箱10的内壁面的第二滑动面55,也可以具有多个第二滑动面55。例如压块50滑动安装于第二导向槽64的实施例中,压块50具有四个第二滑动面55,其中一个第二滑动面55面向第二导向槽64的上侧壁,一个第二滑动面55面向第二导向槽64的下侧壁,一个第二滑动面55面向第二导向槽64的槽底壁,一个第二滑动面55面向水箱10的内壁面,每一个第二滑动面55均设有第二滑动凸筋53。当然,也可以仅在其中部分第二滑动面55上设置第二滑动凸筋53。
请参照图5和图6,一实施例中,压块50与防护件60之间设有卡接结构,于第一位置,压块50与防护件60卡接。如此能够限制限位件40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即能避免用户将水箱10内的除湿水排出前,限位件40自动切换至第二位置的情况。
结合参照图9至图11,卡接结构的结构可以为多种,例如,一实施例中,压块50设有弹性卡扣54,防护件60面向安装位13的表面设有止位孔66,止位孔66穿设于防护件60背离安装位13的表面,于第一位置,弹性卡扣54卡入止位孔66。即弹性卡扣54和止位孔66构成卡接结构,换言之,卡接结构包括弹性卡扣54和止位孔66。在压块50下压,驱动限位件40运动至第一位置时,弹性卡扣54能够卡入止位孔66,从而能够限制压块50朝上运动。而在用户需要将限位件40切换至第二位置时,则可以通过按压位于止位孔66中的弹性卡扣54,使弹性卡扣54脱出止位孔66,此时压块50不再受到止位孔66的限制,可以朝上运动,即可以将限位件40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通过采用弹性卡扣54和止位孔66的卡接结构,能够便于用于操作,而且降低了弹性卡扣54在卡入止位孔66之前的运动过程中与防护件60的抵接力,能减少弹性卡扣54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弹性卡扣54设于防护件60,止位孔66设于压块50。或者在防护件60和压块50上均设置有弹性卡扣54,防护件60和压块50通过弹性卡扣54相互卡接。
为减少弹性卡扣54的,一实施例中,防护件60面向安装位13的表面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让位槽67,让位槽67间隔设于止位孔66的上方,于第二位置,弹性卡扣54位于让位槽67内。具体而言,当压块50朝上运动,弹性卡扣54脱出止位孔66,并越过止位孔66与让位槽67之间的隔开部分后,弹性卡扣54能够进入让位槽67,此时弹性卡扣54与让位槽67的槽底间隔设置,即弹性卡扣54位于让位槽67内时,弹性卡扣54处于自由状态,没有与防护件60抵接。如此能够避免弹性卡扣54长时间被挤压而发生永久变形的情况,能够延长弹性卡扣54的使用寿命。当弹性卡扣54自让位槽67滑出后,至弹性卡扣54卡入止位孔66前的运动过程中,弹性卡扣54受到防护件60挤压而发生弹性变形。而通过使让位槽67沿上下方向延伸呈长条状,可以减小让位槽67与止位孔66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减小弹性卡扣54受挤压的时间,也能减少弹性卡扣54在让位槽67和止位孔66之间与防护件60的摩擦,有利于延长弹性卡扣54的使用寿命。可选地,让位槽67的下侧壁朝下倾斜设置,以对弹性卡扣54滑动让位槽67提供导向。
请参照图12和图13,一实施例中,支撑凸部12包括上支撑板121和间隔设于上支撑板121下方的下支撑板122,上支撑板121与下支撑板122之间形成安装位13,上支撑板121和下支撑板122均沿横向延伸,上支撑板121具有断口,压块50(参照图4)自断口朝上伸出。如此相当于可以将压块50更靠近水箱10的内壁面设置,能够减小支撑凸部12和限位结构450相对水箱10内壁面的整体凸出高度,从而有利于减小机身20上避让凹槽21的槽深,可以增大机身20内部空间。
防护件60设于上支撑板121和下支撑板122之间,且可以将防护件60的下侧部与下支撑板122的上板面抵接,以能够通过下支撑板122对防护件60进行支撑。还可以将防护件60的上侧部与上支撑板121的下板面抵接,如此相当于能够通过下支撑板122支撑上支撑板121,从而有利于提升支撑凸部12的支撑能力。
为提升上支撑板121的结构强度,一实施例中,支撑凸部12还包括第一加强筋123,第一加强筋123连接于上支撑板121的下板面,防护件60对应第一加强筋123设有避让位。还可以将第一加强筋123的下表面与避让位处朝上的表面抵接,以能够增大防护件60与支撑凸部12的支撑面积。其中,第一加强筋123的结构可以为多种,例如,第一加强筋123可以呈纵横交错的网格结构,或者第一加强筋123也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竖筋。
为提升下支撑板122的结构强度,一实施例中,支撑凸部12还包括第二加强筋124,第一加强筋123连接于下支撑板122。其中,第一加强筋123可以连接于下支撑板122的上板面,此时,防护件60对应第二加强筋124也设有避让位,还可以将第一加强筋123的上表面与避让位处朝下的表面抵接,以能够增大防护件60与支撑凸部12的支撑面积。或者,第一加强筋123也可以连接于下支撑板122的下板面。第二加强筋124的结构可以为多种,例如,第二加强筋124可以呈纵横交错的网格结构,或者第二加强筋124也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竖筋。一实施例中,支撑凸部12还包括支撑筋,支撑筋的上端连接下支撑板122,下端朝水箱10底壁延伸,支撑筋的下端连接水箱10底壁或者与水箱10底壁间隔。
请参照图10、图11和图13,为便于限位结构450的装配,一实施例中,防护件60与支撑凸部12可拆卸连接。如此当压块50、防护件60或者限位件40损坏或者磨损后,能够便于更换,由于不需要更换整个水箱10,故而能降低成本。可选地,防护件60与支撑凸部12卡接,如此装配方便,不需打螺钉,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具体地,防护件60沿限位件40滑动方向的两端部均设有扣孔68,第一加强筋123对应每一扣孔68均设有凸扣125,凸扣125沿限位件40滑动方向凸出设置,防护件60和支撑凸部12通过扣孔68与凸扣125卡接。一实施例中,限位件40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扣孔68,以保证防护件60和支撑凸部12的连接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防护件60和支撑凸部12也可以通过螺钉连接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箱;
机身,所述机身具有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水箱内的闲置状态;以及,
限位结构,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可活动安装在所述水箱的侧壁,而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机身朝所述水箱内运动的运动路径上,以限制所述机身运动至所述闲置状态,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限位件避让所述机身朝所述水箱内运动的运动路径,以供所述机身运动至所述闲置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还具有工作状态,于所述工作状态,所述机身相对所述水箱伸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内壁面设有支撑凸部,所述机身的侧部设有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贯穿所述机身的底部,于所述闲置状态,所述支撑凸部伸入所述避让凹槽,于所述工作状态,所述支撑凸部上端支撑所述机身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部的下方设有安装位,所述限位件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位,所述限位件的滑动方向沿横向方向,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限位件朝所述支撑凸部侧向伸出,以位于所述机身朝所述水箱内运动的运动路径上,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限位件收缩于所述安装位,以避让所述机身朝所述水箱内运动的运动路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压块,所述压块滑动安装于所述水箱,所述压块的滑动方向沿上下方向,所述压块与所述限位件之间设有联动结构,以在所述压块向下滑动时,所述限位件自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滑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位,所述压块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的上端高于所述压块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的上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压块上的第一滑动部和设于所述限位件上的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中,至少一者沿所述限位件滑出所述安装位的方向逐渐朝上倾斜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部包括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限位件滑出所述安装位的方向逐渐朝上倾斜延伸,所述第二滑动部包括滑动凸起,所述滑动凸起滑动安装于所述滑槽;和/或,
所述第一滑动部具有朝下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滑动部具有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至少一者沿所述限位件滑出所述安装位的方向逐渐朝上倾斜延伸。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防护件,所述防护件盖设于所述安装位,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压块位于防护件和所述水箱内壁面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和所述限位件之间设有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用于限制所述限位件沿上下方向运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防护件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沿横向延伸,并具有第一伸出口,所述限位件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并能够自所述第一伸出口伸出。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限位件的第一导向孔和设于所述防护件的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孔沿横向延伸呈长条状,所述第一导向柱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导向孔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柱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柱的自由端,并朝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侧向凸出设置,所述限位件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防护件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上设有第一减料孔,所述第一减料孔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孔外侧,并沿所述第一导向孔的延伸方向延伸。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孔内设有缩口部,所述第一导向孔在所述缩口部处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导向柱的尺寸,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导向柱位于所述缩口部远离所述压块的一侧。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至少具有一个第一滑动面,所述第一滑动面面向所述防护件或所述水箱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一滑动面上设有第一滑动凸筋,所述第一滑动凸筋沿所述限位件的滑动方向延伸。
17.如权利要求9至16任意一项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与所述压块之间设有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用于限制所述压块沿横向方向运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防护件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具有朝上的第二伸出口,所述压块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并能够自所述第二伸出口伸出;和/或,
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压块的第二导向孔和设于所述防护件的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孔沿上下方向延伸呈长条状,所述第二导向柱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导向孔内。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设有弹性卡扣,所述防护件面向所述安装位的表面设有止位孔,所述止位孔穿设于所述防护件背离所述安装位的表面,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弹性卡扣卡入所述止位孔。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面向所述安装位的表面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间隔设于所述止位孔的上方,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弹性卡扣位于所述让位槽内。
21.如权利要求9至16任意一项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部包括上支撑板和间隔设于所述上支撑板下方的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下支撑板之间形成所述安装位,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均沿横向延伸,所述上支撑板具有断口,所述压块自所述断口朝上伸出。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与所述支撑凸部可拆卸连接。
CN202011235589.5A 2020-08-06 2020-11-06 除湿机 Active CN1121461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66231 2020-08-06
CN202010786623 2020-08-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6189A true CN112146189A (zh) 2020-12-29
CN112146189B CN112146189B (zh) 2021-12-03

Family

ID=73887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35589.5A Active CN112146189B (zh) 2020-08-06 2020-11-06 除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4618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27810A1 (zh) * 2020-08-06 2022-02-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除湿机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72525A (ja) * 2001-12-04 2003-06-20 Matsushita Ecology Systems Co Ltd 除湿機
KR20070044210A (ko) * 2005-10-24 2007-04-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습기 및 그에 따른 응축수 수위감지방법
CN101973243A (zh) * 2010-10-28 2011-02-16 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具有外置式儿童保护锁止机构的安全带卷收器
KR20130055370A (ko) * 2011-11-18 2013-05-28 위니아만도 주식회사 가습 제습 복합기의 제습수 수용 구조
CN103617017A (zh) * 2013-12-02 2014-03-05 天津鑫畅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显示器
CN104006620A (zh) * 2014-05-14 2014-08-27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
CN105276712A (zh) * 2014-07-09 2016-01-27 Lg电子株式会社 除湿机
CN105444276A (zh) * 2014-08-27 2016-03-30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除湿机
CN106906799A (zh) * 2017-03-27 2017-06-30 成荣鹏 水利水库升降式水闸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70431A (zh) * 2017-06-19 2017-10-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雾化盒装置及空调器
CN206846951U (zh) * 2017-06-28 2018-01-05 广州松井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用强力除湿机
CN108826503A (zh) * 2018-07-19 2018-11-16 合肥暖心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家居用智能空气净化器
CN109002124A (zh) * 2018-10-26 2018-12-14 郑州辛西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式计算机机箱
CN208349451U (zh) * 2018-06-09 2019-01-08 张莉莉 一种便于清洁的空气净化器
CN109631299A (zh) * 2018-11-15 2019-04-16 浙江欧伦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排水的除湿机
US20190137121A1 (en) * 2017-11-06 2019-05-09 Premium Home Comfort, Inc. Compact dehumidifier
CN109869837A (zh) * 2017-12-01 2019-06-11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一体设备
CN110748989A (zh) * 2019-11-29 2020-02-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除湿机
CN110932139A (zh) * 2019-11-27 2020-03-27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电力设备箱支撑底座
CN210724883U (zh) * 2019-10-30 2020-06-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伸缩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0842674U (zh) * 2019-09-27 2020-06-26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开水器
CN211121291U (zh) * 2020-02-25 2020-07-28 许昌学院 一种环境监测仪防脱落装置
CN211177191U (zh) * 2019-11-29 2020-08-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除湿机

Patent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72525A (ja) * 2001-12-04 2003-06-20 Matsushita Ecology Systems Co Ltd 除湿機
KR20070044210A (ko) * 2005-10-24 2007-04-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습기 및 그에 따른 응축수 수위감지방법
CN101973243A (zh) * 2010-10-28 2011-02-16 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具有外置式儿童保护锁止机构的安全带卷收器
KR20130055370A (ko) * 2011-11-18 2013-05-28 위니아만도 주식회사 가습 제습 복합기의 제습수 수용 구조
CN103617017A (zh) * 2013-12-02 2014-03-05 天津鑫畅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显示器
CN104006620A (zh) * 2014-05-14 2014-08-27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
CN105276712A (zh) * 2014-07-09 2016-01-27 Lg电子株式会社 除湿机
CN105444276A (zh) * 2014-08-27 2016-03-30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除湿机
CN106906799A (zh) * 2017-03-27 2017-06-30 成荣鹏 水利水库升降式水闸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70431A (zh) * 2017-06-19 2017-10-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雾化盒装置及空调器
CN206846951U (zh) * 2017-06-28 2018-01-05 广州松井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用强力除湿机
US20190137121A1 (en) * 2017-11-06 2019-05-09 Premium Home Comfort, Inc. Compact dehumidifier
CN109869837A (zh) * 2017-12-01 2019-06-11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一体设备
CN208349451U (zh) * 2018-06-09 2019-01-08 张莉莉 一种便于清洁的空气净化器
CN108826503A (zh) * 2018-07-19 2018-11-16 合肥暖心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家居用智能空气净化器
CN109002124A (zh) * 2018-10-26 2018-12-14 郑州辛西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式计算机机箱
CN109631299A (zh) * 2018-11-15 2019-04-16 浙江欧伦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排水的除湿机
CN210842674U (zh) * 2019-09-27 2020-06-26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开水器
CN210724883U (zh) * 2019-10-30 2020-06-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伸缩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932139A (zh) * 2019-11-27 2020-03-27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电力设备箱支撑底座
CN110748989A (zh) * 2019-11-29 2020-02-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除湿机
CN211177191U (zh) * 2019-11-29 2020-08-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除湿机
CN211121291U (zh) * 2020-02-25 2020-07-28 许昌学院 一种环境监测仪防脱落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帅领: "蒸发器冷冻除湿特性模拟分析与优化研究", 《制冷学报》 *
陈大名; 刘珍珍: "陈大名; 刘珍珍", 《日用电器》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27810A1 (zh) * 2020-08-06 2022-02-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除湿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6189B (zh) 2021-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46189B (zh) 除湿机
RU2196042C2 (ru) Бритвенный картридж с подвижными лезвиями
EP1812319B1 (en) Container for tool bits
CN107049142B (zh) 吸尘器
US4353846A (en) Filter assembly for evaporative cooler pumps
CN212319940U (zh) 除湿机
US6102499A (en) Mounting bracket for data processing device
US20210093140A1 (en) Cleaner
CA3129091C (en) Dehumidifier
JP5216427B2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装置
CN211854260U (zh) 除湿机
CN112828670B (zh) 防护帘以及机床
CN216810729U (zh) 一种建筑防撞护角条
US20050126718A1 (en) Carrier-positioning device for a vertical blind
CN106859499B (zh) 一种吸尘器
CN219002111U (zh) 过滤组件及清洁基站
CN218093270U (zh) 一种高位进气管结构及进气系统
CN211854401U (zh) 进风格栅组件、室内机及新风空调
CN213472710U (zh) 驻车空调外机
CN211823048U (zh) 用于空调器的开关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0017651U (zh) 除湿机的底盘和除湿机
CN212108694U (zh) 立柜式空调器
CN214412566U (zh) 一种机柜用通风防尘罩
CN214230884U (zh) 烹饪器具
CN21518305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蜂鸣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