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6300B -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6300B
CN112136300B CN201880093533.5A CN201880093533A CN112136300B CN 112136300 B CN112136300 B CN 112136300B CN 201880093533 A CN201880093533 A CN 201880093533A CN 112136300 B CN112136300 B CN 1121363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mbol group
random access
symbol
interval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35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36300A (zh
Inventor
苏俞婉
罗之虎
金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363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63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363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63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随机接入前导码包括六个符号组;终端设备根据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和预设规则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点位置,第一个符号组与第二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和第二个符号组与第三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相等且均为第一间隔,第四个符号组与第五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和第五个符号组与第六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相等且均为第二间隔,第三个符号组与第四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为第三间隔,第一间隔为1.25kHz,第二间隔为3.75kHz,第三间隔为22.5kHz;终端设备根据频点位置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本申请的通信方法,终端设备通过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跳频图样,可以进行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从而进行随机接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设备提高了网络的覆盖能力,可以应用于物联网,例如MTC、IoT、LTE‑M、M2M等。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在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中,随机接入过程(Random Access Procedure)是终端设备从空闲态获取专用信道资源转变为连接态的重要方法手段。窄带随机接入信道(Narrowband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NPRACH)就是传输随机接入请求的信道。随机接入过程分为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和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无论是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还是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第一步都需要在NPRACH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preamble),以告诉网络设备有一个随机接入请求,同时使得网络设备能估计其与终端之间的传输时延并以此校准上行定时(timing)。
现有的NB-IoT中,随机接入前导码支持小区半径40千米(kilometer,km)。对于物联网面向开阔区域的应用,比如:智能湖泊、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共站等,随机接入前导码需支持更大的小区。为支持更大的小区半径,需要对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重新设计。而针对重新设计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目前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跳频图样可能并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能够根据与重新设计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匹配的跳频图样,进行随机接入。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包括六个符号组,所述六个符号组包括第一个符号组、第二个符号组、第三个符号组、第四个符号组、第五个符号组和第六个符号组;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和预设规则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点位置,
所述六个符号组中每相邻两个符号组的频点的间隔为跳频间隔,所述第一个符号组与所述第二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和所述第二个符号组与所述第三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相等且均为第一间隔,所述第四个符号组与所述第五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和所述第五个符号组与所述第六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相等且均为第二间隔,所述第三个符号组与所述第四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为第三间隔,所述第一间隔、所述第二间隔以及所述第三间隔均不相等且均不等于零;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频点位置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终端设备通过确定包括六个符号组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跳频图样(即,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可以进行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从而进行随机接入。
应理解,跳频间隔是指在时域上相邻的两个符号组的频点的间隔,或者说,在时域上相邻的两个符号组的频点之差的绝对值为跳频间隔。
还应理解,本申请所涉及的频点位置是指子载波的索引或编号。每相邻两个符号组的频点位置间隔为频点位置之差的绝对值,某两个相邻符号组的频点位置间隔乘以子载波带宽等于这两个相邻符号组的跳频间隔。频点位置可以是相对频点位置,也可以是绝对频点位置。符号组的相对频点位置为该符号组的绝对频点位置与偏置后的频点位置之差,相应地,符号组的绝对频点位置为该符号组的相对频点位置与偏置后的频点位置之和。应理解,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是在符号组的绝对频点位置所对应的频点上发送的。
这里,偏置后的频点位置可以由协议规定或者网络设备通知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随机接接入配置信息携带偏置后的频点位置。
可选地,跳频间隔可以是子载波带宽的整数倍。例如,子载波带宽为1.25kHz,相邻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可以是N*1.25kHz,其中,N为正整数。相邻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也可以不是子载波带宽的整数倍,本申请对于相邻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是否是子载波带宽的整数倍不作限定。
可选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跳频范围为36个子载波。
现有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可在12个子载波(即45kHz)中进行跳频,当子载波带宽由3.75kHz降低为本申请实施例的1.25kHz时,在保持45kHz的NPRACH资源的基础上,本申请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跳频范围可由12个子载波增加为36个子载波。从而,本申请提供的跳频方案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复用NPRACH资源进行随机接入。即,相对于现有的45kHz支持12个用户,本申请可支持36个用户复用。
可选地,对于该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包括的六个符号组中的任一符号组,其可以包括:1个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和1个符号;或者,1个CP和2个符号;或者,1个CP和3个符号。这里的CP和符号的时间长度都可以是800微秒(μs)。这样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可以支持更大的小区半径。
最大小区半径与保护时间(Gard Time,GT)有关,保护时间越大,覆盖的最大小区半径越大,而保护时间与CP和符号组内各符号的总长度有关。此外,CP的时间长度应该覆盖最大小区半径,由公式S=V*T,此时,V为光速3.0*108m/s,S=2*100*103m,带入公式S=V*T可得T=666.7μs。而CP的时间长度TCP=800μs,大于666.7μs,因此,本申请中通过设置上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能够使随机接入前导码支持更大的小区半径,大约为100km。
进一步地,符号组内每个符号上承载的序列可以相同。比如,每个符号上承载的序列为a,E个符号可以承载的序列为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41
a可以为实数,比如1或者-1,a也可以为复数,比如j或者-j,其中j表示虚数单位,满足j2=-1。符号组内每个符号上承载的序列也可以不同,或者符号组内一部分符号上承载的序列可以相同,另一部分符号上承载的序列可以不同。
此外,任意两个符号组上承载的序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申请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可以是没有用加扰序列进行加扰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也可以是用加扰序列加扰后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其中加扰是为了提高干扰随机化性能,避免小区间干扰引起的虚警问题。
终端设备通过基序列得到的扰码序列的长度可以分为多种情况。具体的,扰码序列的长度可以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符号组内的符号个数之和相同,扰码序列的长度也可以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重复周期内的符号个数之和相同,扰码序列的长度还可以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所有重复周期内的符号个数之和相同。扰码序列的长度可以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符号组内的循环前缀和符号个数之和相同,扰码序列的长度也可以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重复周期内的循环前缀和符号个数之和相同,扰码序列的长度还可以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所有重复周期内的循环前缀和符号个数之和相同。本申请并不对扰码序列的长度进行限定。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内部设定的方式自行生成基序列,或者通过查询的方式得到基序列。终端设备通过基序列得到扰码序列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一种可选的方法1是加扰序列就是基序列,二者相等,例如基序列为ABC,得到扰码序列为ABC;一种可选的方法2是对所述基序列中的每个元素依次重复M次,得到所述扰码序列,即终端设备对基序列中的第一个元素重复M次,然后第二个元素重复M次,...最后一个元素重复M次,例如基序列为ABC,基序列对每个元素依次重复2次,为AABBCC,例如基序列为AB,基序列对每个元素依次重复3次,为AAABBB。
终端设备可以获得网络设备发送的扰码指示信息,所述扰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方法1或方法2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
一种可选的方法,所述参数的索引可以有不同的取值对应方法1和/或方法2,如:所述参数索引取值为0时,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方法1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所述参数索引取值为1时,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方法2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
一种可选的方法,当终端设备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扰码指示信息时,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方法1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当终端设备没有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扰码指示信息时,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方法2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
一种可选的方法,所述扰码指示信息包含两种状态,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扰码指示信息指示第一状态时,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方法1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当所述扰码指示信息指示第二状态时,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方法2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
所述基序列或者扰码序列可以为正交序列、ZC序列、伪随机序列、差分正交序列,或者每个重复周期内符号组上所加扰码差分后得到的序列正交,或者每个重复周期内符号组上所加扰码差分后得到的序列的子集正交等。其中,正交序列可以是沃尔什序列,伪随机序列可以是m序列,M序列,Gold序列等。伪随机序列的初始化种子为小区标识、超帧号、帧号、符号索引、符号组索引、重复次数、子载波索引和载波索引等至少一种的函数。优选地,基序列或者扰码序列可以用公式c(m)=ej2umπ/k表示,其中,m=0,1,2,...,k-1,u为扰码序列的索引,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51
或者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52
为小区标识,k为该扰码序列的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间隔为1.25kHz。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间隔为3.75kHz。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间隔为22.5kHz。
应理解,本申请并不具体限定第一间隔、第二间隔和第三间隔的大小,上述实施例仅是示例性说明,并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比如,第一间隔还可以是2.5kHz,第二间隔还可以是1.25kHz。再如,第三间隔可以是12.5kHz。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个符号组至所述第二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与所述第二个符号组至所述第三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相反,所述第四个符号组至所述第五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与所述第五个符号组至所述第六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相反。
可选地,第一个符号组至第二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与第四个符号组至第五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相同。或者,第一个符号组至第二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与第四个符号组至第五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不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六个符号组可以分为两个群组,每个群组包括三个符号组。第一个群组中的第一个符号组与第二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和第二个符号组与第三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相等且均为第一间隔。第二个群组中的第一个符号组与第二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和第二个符号组与第三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相等且均为第二间隔。第一个群组中的第三个符号组与第二个群组中的第一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为第三间隔。
可选地,第一个群组中第一个符号组至第二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与第二个符号组至第三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相反。第二个群组中第一个符号组至第二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与第二个符号组至第三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相反。
通过仿真可以发现,当根据第一间隔为1.25kHz、第二间隔为3.75kHz、第三间隔为22.5kHz,以及上述跳频方向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能够提高估算的上行timing的精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次数W,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W次重复所包括的6*W个符号组按照时间顺序编号为0,1,...,i,...,6W-2,6W-1,W为正整数,所述预设规则包括第一公式和第二公式;
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根据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和预设规则,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点位置,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确定编号为0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并且根据所述第一公式及符号组P的编号i确定所述符号组P的频点位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公式及符号组Q的编号i确定所述符号组Q的频点位置;
其中,所述符号组P为所述6*W个符号组中编号满足i>0且imod6=0的符号组,所述符号组Q为所述6*W个符号组中编号满足i>0且imod6≠0的符号组,mod表示取余。
具体来讲,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确定编号为0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并且可以根据第一公式及符号组P的编号i确定符号组P的频点位置,以及根据第二公式及符号组Q的编号i确定符号组Q的频点位置。
该预设规则,例如可以是协议规定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公式与所述编号为0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以及由编号i和伪随机序列所确定的函数相关;或者,所述第一公式与所述编号为i-6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以及由编号i和伪随机序列所确定的函数相关;其中,所述编号i为所述符号组P的编号。
可以看出,符号组P的频点位置与编号为0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有关,或者与符号组P之前的第六个符号组的频点位置有关,而与其他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无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公式与编号为i-1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以及编号为i的符号组相对于编号为i-1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间隔和跳频方向相关,其中,所述编号i为所述符号组Q的编号。
可以看出,符号组Q的频点仅与其相邻的前一个符号组的频点位置有关,而与其他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无关。
应理解,频点位置间隔为子载波的索引之差的绝对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公式一或公式二:
公式一: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71
公式二: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72
其中,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73
为编号为i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f(i/6)是根据符号组的编号i、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74
和伪随机序列确定的函数,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75
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限制,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76
表示向下取整,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77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78
这里,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79
可以是协议规定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知终端设备的,或者为一固定数值,或者可以是一些候选数值中的一个。比如,网络设备可在随机接入配置信息中携带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710
当子载波带宽为1.25kHz的时候,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711
可以等于36,这里不做限定。例如,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712
也可以是72。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713
的取值可以等于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714
的取值也可以和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715
相关联或者绑定,例如,通过一个表格中的一些对应关系将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716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717
相关联,这里不做限定。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718
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中的一个参数,表示用于随机接入的子载波数。
可选地,编号为0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719
ninit为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从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720
中选择的子载波的索引,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721
表示用于随机接入的子载波数。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81
频点位置为相对频点位置时,即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82
为第i个符号组的相对频点位置,将第i个符号组的绝对频点位置记为: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83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84
其中,nstart为偏置后的频点位置。根据这一表达式可知,第i个符号组的绝对频点位置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确定的第i个符号组的频点位置和偏置后的频点位置确定。
示例性的,偏置后的频点位置nstart满足: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85
其中,ninit为MAC层从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86
中选择的子载波的索引。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87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88
为随机接入配置信息中的两个参数,其中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89
表示NPRACH公共的起始子载波频点位置,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810
表示用于随机接入的子载波数。
可选地,f(i/6)的取值可以根据伪随机序列c(n)的函数f(t)确定。其中,f(t)可以表示为: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811
其中,f(-1)=0。c(n)可以是m序列,M序列,gold序列等。
进一步地,c(n)的初始化种子可以为终端设备的物理层小区标识或物理层小区标识的函数。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并发送给终端设备,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包括六个符号组,所述六个符号组包括第一个符号组、第二个符号组、第三个符号组、第四个符号组、第五个符号组和第六个符号组;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是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频点位置发送的,所述频点位置是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和预设规则确定的,所述六个符号组中每相邻两个符号组的频点的间隔为跳频间隔,所述第一个符号组与所述第二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和所述第二个符号组与所述第三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相等且均为第一间隔,所述第四个符号组与所述第五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和所述第五个符号组与所述第六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相等且均为第二间隔,所述第三个符号组与所述第四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为第三间隔,所述第一间隔、所述第二间隔以及所述第三间隔均不相等且均不等于零。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终端设备通过确定包括六个符号组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跳频图样(即,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可以进行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从而进行随机接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间隔为1.25kHz,所述第二间隔为3.75kHz,所述第三间隔为22.5kHz。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个符号组至所述第二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与所述第二个符号组至所述第三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相反,所述第四个符号组至所述第五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与所述第五个符号组至所述第六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相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次数W,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W次重复所包括的6*W个符号组按照时间顺序编号为0,1,...,i,...,6W-2,6W-1,W为正整数,所述预设规则包括第一公式和第二公式;
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根据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和预设规则,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点位置,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确定编号为0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并且根据所述第一公式及符号组P的编号i确定所述符号组P的频点位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公式及符号组Q的编号i确定所述符号组Q的频点位置;
其中,所述符号组P为所述6*W个符号组中编号满足i>0且imod6=0的符号组,所述符号组Q为所述6*W个符号组中编号满足i>0且imod6≠0的符号组,mod表示取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公式与所述编号为0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以及由编号i和伪随机序列所确定的函数相关;或者,所述第一公式与所述编号为i-6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以及由编号i和伪随机序列所确定的函数相关;
其中,所述编号i为所述符号组P的编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公式与编号为i-1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以及编号为i的符号组相对于编号为i-1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间隔和跳频方向相关,其中,所述编号i为所述符号组Q的编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公式一或公式二:
公式一: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91
公式二: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92
其中,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93
为编号为i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f(i/6)是根据符号组的编号i、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94
和伪随机序列确定的函数,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95
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限制,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96
表示向下取整,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97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098
关于第二方面,可以参照第一方面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对于上述的各方面,应理解,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六个符号组在时间上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还应理解,终端设备可以按照配置的重复次数,向网络设备重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也可以不按照重复次数,向网络设备重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比如,每次传输中,随机接入前导码仅重复一次,即只发六个符号组。
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设备需要按照配置的重复次数,向网络设备重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不同重复的副本之间在时间上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器,该存储器上存储可在该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器,该存储器上存储可在该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各方面或上述各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或上述各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所述输入接口、输出接口、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各方面或上述各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一种NB-IoT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及其跳频图样。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及其跳频图样。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及其跳频图样。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结合图1简单介绍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包括至少两个通信设备,例如,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其中,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之间可以通过无线连接进行数据通信。应理解,图1还可以包括更多个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1所示的系统100可以是NB-IoT系统。系统100中,终端设备120只有当其上行传输时间同步后,才能被调度进行上行传输。终端设备120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与网络设备110建立连接并取得上行同步。在NB-IoT中,随机接入过程是终端设备120从空闲态获取专用信道资源转变为连接态的重要方法手段。窄带随机接入信道(Narrowband physical randomaccess channel,NPRACH)就是传输随机接入请求的信道。
随机接入过程分为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和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无论是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还是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都需要在NPRACH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即发送消息(Message,Msg)1。
现有NB-IoT中的上行频域资源中,一个NB-IoT载波的带宽是180kHz,一个子载波带宽是3.75kHz。一个NB-IoT随机接入前导码由四个符号组组成,一个符号组占用一个子载波,符号组之间存在跳频,每个符号组传输会限制在12个子载波内,同时频域跳频的范围也是在12个子载波内,子载波带宽为3.75kHz,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是子载波带宽的整数倍,最小的跳频间隔为3.75kHz。并且,为了支持不同的覆盖增强等级,网络设备给不同的覆盖增强等级配置不同随机接入配置参数,如: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次数。终端设备在实际传输中,按照网络设备配置的重复次数重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下面,结合图2,对现有NB-IoT随机接入前导码及其跳频图样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2,一个NB-IoT随机接入前导码由四个符号组组成,这四个符号组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为第一个符号组、第二个符号组、第三符号组和第四个符号组。图2中,用填充图案的矩形和数字表示该四个符号组,其中,数字为1的符号组表示第一个符号组,数字为2的符号组表示第二个符号组,数字为3的符号组表示第三个符号组,数字为4的符号组表示第四个符号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次数为4次(即,重复#0~重复#3)。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一次传输中,重复发送4次随机接入前导码,也就是发送4*4个符号组。#0~#11表示12个子载波。随机接入前导码在一个重复周期内有两种跳频间隔,分别为3.75kHz和22.5kHz。第一个符号组和第二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为3.75kHz,第三个符号组和第四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为3.75kHz,第一个符号组和第二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方向与第三个符号组和第四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方向相反。第二个符号组和第三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为22.5kHz。相邻两次重复之间采用伪随机跳频(如图3中虚线椭圆中的标注),伪随机跳频范围限制在12个子载波内。
上述NB-IoT随机接入前导码中的每个符号组由1个CP和5个符号(即,图2中的符号#0~符号#4)组成,每个符号上承载有序列,每个符号的时间长度为NB-IoT上行子载波带宽的倒数。如表1所示,现有NB-IoT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包括格式0或格式1。格式0、格式1的CP的时间长度TCP存在差异,格式0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为10km,格式1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为40km。格式0、格式1的5个符号的总时间长度TSEQ相等。
表1
Preamble格式 T<sub>CP</sub>(μs) T<sub>SEQ</sub>(μs) 最大小区半径(km)
0 66.7 5*266.67 10
1 266.67 5*266.67 40
根据表1,现有的NB-IoT随机接入前导码支持小区半径40千米(kilometer,km)。对于物联网面向开阔区域的应用,比如:智能湖泊、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共站等,随机接入前导码需支持更大的小区。为支持更大的小区半径,需要对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重新设计。而针对重新设计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目前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跳频图样可能并不适用。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基于与重新设计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匹配的跳频图样,进行随机接入。下面,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300可以包括S310、S320和S330。应理解,图3中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分别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20和网络设备110,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S310,终端设备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
S320,终端设备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点位置。
S330,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频点位置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本申请实施例中,随机接入前导码可以包括六个符号组。以下,对随机接入前导码包括六个符号组时的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在步骤S310中,该随机接入前导码包括六个符号组。
可选地,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可以是表2中的格式2、格式3或格式4。
表2
Preamble格式 T<sub>CP</sub>(μs) T<sub>SEQ</sub>(μs) 最大小区半径(km)
2 800 1*800 120
3 800 2*800 120
4 800 3*800 120
也就是说,对于六个符号组中的任意一个符号组,其可以包括:1个CP+i个符号;或者,1个CP+2个符号;或者,1个CP+3个符号。这里的CP和符号的时间长度都可以是800μs。CP的时间长度为TCP,一个符号组所包括的符号的总长度为TSEQ
最大小区半径与保护时间(Gard Time,GT)有关,保护时间越大,覆盖的最大小区半径越大,而保护时间与CP和符号组内各符号的总长度有关。此外,CP的时间长度应该覆盖最大小区半径,由公式S=V*T,此时,V为光速3.0*108m/s,S=2*100*103m,带入公式S=V*T可得T=666.7μs。而CP的时间长度TCP=800μs,大于666.7μs,因此,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如表2所示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能够使随机接入前导码支持最大小区半径100km。
应理解,上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以及CP和符号的时间长度仅是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不对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以及CP和符号的时间长度作具体限定。比如,每个符号组也可以包括:1个CP+4个符号。或者,符号的时间长度可以是700us等。
还应理解,上述中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索引,以及格式索引与具体格式的对应关系也仅是示意性说明,并不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比如,格式索引为2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中,任意一个符号组可以包括:1个CP+2个符号。又如,若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中任意一个符号组包括:1个CP+3个符号,则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索引为2。
进一步地,符号组内每个符号上承载的序列可以相同。比如,每个符号上承载的序列为a,E个符号可以承载的序列为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31
a可以为实数,比如1或者-1,a也可以为复数,比如j或者-j,其中j表示虚数单位,满足j2=-1。符号组内每个符号上承载的序列也可以不同,或者符号组内一部分符号上承载的序列可以相同,另一部分符号上承载的序列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任意两个符号组上承载的序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可以是没有用加扰序列进行加扰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也可以是用加扰序列加扰后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这里不做限定。其中加扰是为了提高干扰随机化性能,避免小区间干扰引起的虚警问题。
终端设备通过基序列得到的扰码序列的长度可以分为多种情况。具体的,扰码序列的长度可以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符号组内的符号个数之和相同,扰码序列的长度也可以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重复周期内的符号个数之和相同,扰码序列的长度还可以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所有重复周期内的符号个数之和相同。扰码序列的长度可以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符号组内的循环前缀和符号个数之和相同,扰码序列的长度也可以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重复周期内的循环前缀和符号个数之和相同,扰码序列的长度还可以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所有重复周期内的循环前缀和符号个数之和相同。本申请并不对扰码序列的长度进行限定。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内部设定的方式自行生成基序列,或者通过查询的方式得到基序列。终端设备通过基序列得到扰码序列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一种可选的方法1是加扰序列就是基序列,二者相等,例如基序列为ABC,得到扰码序列为ABC;一种可选的方法2是对所述基序列中的每个元素依次重复M次,得到所述扰码序列,即终端设备对基序列中的第一个元素重复M次,然后第二个元素重复M次,...最后一个元素重复M次,例如基序列为ABC,基序列对每个元素依次重复2次,为AABBCC,例如基序列为AB,基序列对每个元素依次重复3次,为AAABBB。
终端设备可以获得网络设备发送的扰码指示信息,所述扰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方法1或方法2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
一种可选的方法,所述参数的索引可以有不同的取值对应方法1和/或方法2,如:所述参数索引取值为0时,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方法1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所述参数索引取值为1时,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方法2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具体见表3。
表3
参数索引 加扰方法
0 方法1
1 方法2
一种可选的方法,当终端设备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扰码指示信息时,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方法1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当终端设备没有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扰码指示信息时,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方法2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
一种可选的方法,所述扰码指示信息包含两种状态,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扰码指示信息指示第一状态时,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方法1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当所述扰码指示信息指示第二状态时,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方法2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加扰。
所述基序列或者扰码序列可以为正交序列、ZC序列、伪随机序列、差分正交序列,或者每个重复周期内符号组上所加扰码差分后得到的序列正交,或者每个重复周期内符号组上所加扰码差分后得到的序列的子集正交等。其中,正交序列可以是沃尔什序列,伪随机序列可以是m序列,M序列,Gold序列等。伪随机序列的初始化种子为小区标识、超帧号、帧号、符号索引、符号组索引、重复次数、子载波索引和载波索引等至少一种的函数。优选地,基序列或者扰码序列可以用公式c(m)=ej2umπ/k表示,其中,m=0,1,2,...,k-1,u为扰码序列的索引,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51
或者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52
为小区标识,k为该扰码序列的长度。
可选地,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在S310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S3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配置信息。该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说,该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信息。相应地,在S310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确定该随机接入前导码。
具体地,网络设备确定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该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终端设备根据该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可以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例如,该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索引、每个符号组所包括的符号数量、或者CP长度等。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索引、每个符号组所包括的符号数量、或者CP长度都可以用于指示随机接入前导码或者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比如,以表2所示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为例,若该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包括索引2,那么终端设备可以确定该随机接入前导码包括1个CP和1个符号,并且CP和每个符号的时间长度都是800μs。
除上述信息外,随机接入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随机接入资源周期,起始子载波频域位置,分配用于随机接入的子载波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次数,随机接入起始时刻,随机接入前导码每个覆盖增强等级的最大尝试次数,随机接入前导码最大尝试次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初始目标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Power,RSRP)门限等。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所包括的参数的含义具体可以参见现有技术中的描述,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S302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系统信息,例如系统信息块2(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2,SIB2),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配置信息。
作为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广播,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专用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控制元素、或者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等方式发送该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此外,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将该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步骤S320中,将该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包括的六个符号组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作:第一个符号组、第二个符号组、第三个符号组、第四个符号组、第五个符号组,第六个符号组。其中,第一个符号组与第二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和第二个符号组与第三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相等且均为第一间隔。第四个符号组与第五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和第五个符号组与第六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相等且均为第二间隔。第三个符号组与第四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为第三间隔。第一间隔、第二间隔以及第三间隔均不相等且均不等于零。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六个符号组中任意相邻两个符号组的频点的间隔为该两个符号组的跳频间隔;或者说,所述六个符号组中任意相邻两个符号组的频点之差的绝对值为该两个符号组的跳频间隔;或者说,不论时序顺序,对于所述六个符号组中任意相邻两个符号组,频点大的符号组与频点小的符号组之间的频点之差为跳频间隔。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符号组的频点位置间隔为频点位置之差的绝对值,某两个相邻符号组的频点位置间隔乘以子载波带宽等于这两个相邻符号组的跳频间隔。
作为示例,相邻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可以是子载波带宽的整数倍,如,子载波带宽为1.25kHz,相邻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可以是N*1.25kHz,其中,N为正整数。相邻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也可以不是子载波带宽的整数倍,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相邻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是否是子载波带宽的整数倍不作限定。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六个符号组中任意相邻两个符号组为符号组A和符号组B,按照时序顺序,符号组B是符号组A在时间顺序上的下一个符号组。符号组B的频点或频点位置大于或等于符号组A的频点或频点位置时,符号组A至符号组B的跳频方向为正方向;符号组B的频点或频点位置小于符号组A的频点或频点位置时,符号组A至符号组B的跳频方向为负方向。两个跳频方向为一个正方向和一个负方向时,表示两个跳频方向相反;两个跳频方向为两个正方向时,表示两个跳频方向相同;两个跳频方向为两个负方向时,表示两个跳频方向相同。
可选地,第一间隔可以小于第二间隔,第二间隔可以小于第三间隔。
应理解,这里对第一间隔、第二间隔和第三间隔的大小关系的限定仅是示例性说明,并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比如第一间隔也可以大于第二间隔,第二间隔可以大于第三间隔。
可选地,第一间隔可以为1.25kHz。
可选地,第二间隔可以为3.75kHz。
可选地,第三间隔可以为22.5kHz。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第一间隔、第二间隔和第三间隔的大小,上述实施例仅是示例性说明,并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比如,第一间隔还可以是2.5kHz,第二间隔还可以是1.25kHz,第三间隔可以是12.5kHz。又如,第一间隔还可以是3.75kHz,第二间隔还可以是22.5kHz,第三间隔可以是1.25kHz。又如,第一间隔还可以是3.75kHz,第二间隔还可以是1.25kHz,第三间隔可以是22.5kHz。又如,第一间隔还可以是1.25kHz,第二间隔还可以是22.5kHz,第三间隔可以是3.75kHz。又如,第一间隔还可以是22.5kHz,第二间隔还可以是1.25kHz,第三间隔可以是3.75kHz。又如,第一间隔还可以是22.5kHz,第二间隔还可以是3.75kHz,第三间隔可以是1.25kHz。
进一步地,第一个符号组至第二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与第二个符号组至第三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相反,第四个符号组至第五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与第五个符号组至第六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相反。
也就是说,若第一个符号组的频点小于第二个符号组的频点,则第二个符号组的频点大于第三个符号组的频点。若第一个符号组的频点大于第二个符号组的频点,则第二个符号组的频点小于第三个符号组的频点。若第四个符号组的频点小于第五个符号组的频点,则第五个符号组的频点大于第六个符号组的频点。若第四个符号组的频点大于第五个符号组的频点,则第五个符号组的频点小于第六个符号组的频点。
进一步地,第一个符号组至第二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与第四个符号组至第五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可以相同。也就是说,第一个符号组的频点小于第二个符号组的频点,且第四个符号组的频点小于第五个符号组的频点。或者第一个符号组的频点大于第二个符号组的频点,且第四个符号组的频点大于第五个符号组的频点。
此外,第一个符号组至第二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与第四个符号组至第五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也可以不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一个符号组至第二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与第四个符号组至第五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终端设备通过确定包括六个符号组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跳频图样(即,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可以进行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从而进行随机接入。
下面,结合图4,介绍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跳频图样。
如图4所示,随机接入前导码包括6个符号组,分别为:符号组1、符号组2、符号组3、符号组4、符号组5和符号组6。每个符号组包括:1个CP、符号#0、符号#1和符号#2。#0~#35表示36个子载波。符号组1与符号组2之间的跳频间隔为符号组2的频点减去第一个符号组的频点得到1.25kHz,即符号组1和符号组2的跳频间隔为1.25kHz,符号组2和符号组3的跳频间隔为1.25kHz,符号组3和符号组4的跳频间隔为22.5kHz,符号组4和符号组5的跳频间隔为3.75kHz,符号组5和符号组6的跳频间隔为3.75kHz。其中,符号组1至符号组2的跳频方向与符号组2至符号组3的跳频方向相反,符号组4至符号组5的跳频方向与符号组5至符号组6的跳频方向相反。
应理解,符号组1~符号组6可以分别对应于前述的第一个符号组~第六个符号组。
通过仿真,根据图4所示的跳频图案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序列相关性较好,能够提高估算的上行timing的精度。并且,现有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可在12个子载波(即45kHz)中进行跳频,当子载波带宽由3.75kHz降低为本申请实施例的1.25kHz时,在保持45kHz的NPRACH资源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跳频范围可由12个子载波增加为36个子载波。从而,图4提供的跳频图案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复用NPRACH资源进行随机接入。即,相对于现有的45kHz支持12个用户,本申请可支持36个用户复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六个符号组可以分为两个群组,每个群组包括三个符号组。第一个群组中的第一个符号组与第二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和第二个符号组与第三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相等且均为第一间隔。第二个群组中的第一个符号组与第二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和第二个符号组与第三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相等且均为第二间隔。第一个群组中的第三个符号组与第二个群组中的第一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为第三间隔。
可选地,第一个群组中第一个符号组至第二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与第二个符号组至第三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相反。第二个群组中第一个符号组至第二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与第二个符号组至第三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相反。
例如,参见图4,第一个群组包括符号组1~符号组3,第二个群组包括符号组4~符号组6。符号组1与符号组2之间的跳频间隔与符号组2与符号组3之间的跳频间隔均为第一间隔,符号组4与符号组5之间的跳频间隔与符号组5与符号组6之间的跳频间隔均为第二间隔,符号组3与符号组4之间的跳频间隔为第三间隔。符号组1至符号组2的跳频方向与符号组2至符号组3的跳频方向相反,符号组4至符号组5的跳频方向与符号组5至符号组6的跳频方向相反。
应理解,图4中的符号组1~符号组3可以分别对应于第一个群组中的第一个符号组~第三个符号组,符号组4~符号组6可以分别对应于第二个群组中的第一个符号组~第三个符号组。
可选地,作为S320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和预设规则确定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点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频点位置”均指子载波的索引或编号。
比如,该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次数W。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W次重复所包括的6*W个符号组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编号为0,1,...,i,...,6W-2,6W-1,W为正整数。应理解,该6*W个符号组的编号i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6W-1。比如,若W=2,则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2次重复所包括的12个符号组按照时间顺序分别编号为0,1,2,3,4,5,6,7,8,9,10,11。应理解,在W=2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在S330中发送的符号组的个数为12。该随机接入配置信息还可以用于确定编号为0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
所述预设规则包括第一公式和第二公式,第一公式和第二公式可用于计算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其中,第一公式及符号组P的编号i用于确定所述符号组P的频点位置,第二公式及符号组Q的编号i用于确定符号组Q的频点位置。符号组P为所述6*W个符号组中编号满足i>0且imod6=0的符号组,所述符号组Q为6*W个符号组中编号满足i>0且imod6≠0的符号组。或者说,符号组P为所述6*W个符号组中编号为i的符号组,i满足i>0,且imod6=0,mod表示取余,符号组Q为所述6*W个符号组中除编号为0的符号组和符号组P之外的其他符号组。比如,若W=2,则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2次共包括12个符号组,符号组P为所述12个符号组中编号为6的符号组,符号组Q为12个符号组中编号为1,2,3,4,5,7,8,9,10,11的符号组。
该预设规则,例如可以是协议规定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确定编号为0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并且可以根据第一公式及符号组P的编号i确定符号组P的频点位置,以及根据第二公式及符号组Q的编号i确定符号组Q的频点位置。
再如,随机接入配置信息也可以包括重复次数W、第一次重复中每个符号组的频点位置、后一次重复中的第一个符号组相对于前一次重复中的第六个符号组的跳频间隔。根据这些信息,终端设备可以确定W次重复中的每个重复周期内,各个符号组的频点位置。
在本申请中,终端设备也可以仅根据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确定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点位置。比如,该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可以包括6*W个符号组中每个符号组的频点位置。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设备通过何种方式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点位置。
作为第一公式的一个示例,第一公式与编号为0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以及由编号i和伪随机序列所确定的函数相关,还可以和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81
相关;或者,第一公式与编号为i-6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以及由编号i和伪随机序列所确定的函数相关,还可以和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82
相关。其中,编号i为符号组P的编号。
也就是说,符号组P可以由编号为0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符号组P的编号i、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83
以及伪随机序列所确定的函数确定。或者说,符号组P可以由编号为i-6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符号组P的编号i、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84
以及伪随机序列所确定的函数确定。可以看出,符号组P的频点位置与编号为0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有关,或者与符号组P之前的第六个符号组的频点位置有关,而与其他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无关。
作为第二公式的一个示例,第二公式与编号为i-1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以及编号为i的符号组相对于编号为i-1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间隔和跳频方向相关。其中,编号i为所述符号组Q的编号。
也就是说,符号组Q的频点位置可以由与其相邻的之前的一个符号组的编号i-1的频点位置、其相对于与其相邻的前一个符号组跳频间隔和跳频方向确定。可以看出,符号组Q的频点位置仅与其相邻的前一个符号组的频点位置有关,而与其他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无关。
应理解,这里的频点位置间隔为频点位置之差的绝对值。
可选地,预设规则可以包括公式一或公式二:
公式一: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91
公式二: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92
其中,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93
为编号为i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f(i/6)是根据符号组的编号i、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94
和伪随机序列确定的函数,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95
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限制,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96
表示向下取整,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97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98
这里,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99
可以是协议规定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知终端设备的,或者为一固定数值,或者可以是一些候选数值中的一个。比如,网络设备可在随机接入配置信息中携带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910
当子载波带宽为1.25kHz的时候,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911
可以等于36,这里不做限定。例如,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912
也可以是72。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913
的取值可以等于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914
的取值也可以和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915
相关联或者绑定,例如,通过一个表格中的一些对应关系将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916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917
相关联,这里不做限定。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1918
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中的一个参数,表示用于随机接入的子载波数。
应理解,公式一或者公式二中的第1行可以是上文中的第一公式,公式一或公式二中的第2行至第7行可以是上文中的第二公式。还应理解,根据第2行至第7行的公式,可以确定编号为i的符号组相对于编号为i-1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间隔和跳频方向。比如,以公式一或公式二中的第2行为例,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201
为编号为i-1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其后的“+1”表示编号为i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大于编号为i-1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并且编号为i的符号组与编号为i-1的符号组的跳频间隔为1个子载波。按照递推关系,只要确定了第1个符号组的频点位置,根据编号为i的符号组相对于编号为i-1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间隔和跳频方向,就可以确定第一个符号组之后的每个符号组的频点位置。
作为一个示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编号为0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202
ninit为MAC层从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203
中选择的子载波的索引,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204
表示用于随机接入的子载波数。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f(i/6)的取值可以根据伪随机序列c(n)的函数f(t)确定。其中,f(t)可以表示为: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205
其中,f(-1)=0。c(n)可以是m序列,M序列,gold序列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进一步地,c(n)的初始化种子可以为终端设备的物理层小区标识或物理层小区标识的函数。
例如,c(n)可以31长的Gold序列。Gold序列的长度记为MPN,其中n=0,1,...,MPN-1,c(n)可以表示为:
c(n)=(x1(n+NC)+x2(n+NC))mod 2,
x1(n+31)=(x1(n+3)+x1(n))mod 2,
x2(n+31)=(x2(n+3)+x2(n+2)+x2(n+1)+x2(n))mod 2,
其中,NC=1600,第一个m序列初始化种子满足x1(0)=1,x1(n)=0,n=1,2,...,30,第二个m序列的初始化种子表示为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206
其中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207
为物理层小区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达式仅为示例,本申请并不限制索引表达式的具体表现形式,其它形式的表达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理解,上述中的公式一和公式二,以及与公式一和公式二相关的举例,均可以应用于下述配置:子载波带宽配置为1.25kHz,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限制在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208
个子载波内,符号组间的跳频范围在36个子载波内。公式一和公式二,以及与公式一和公式二相关的举例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的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还应理解,上述中仅以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不同重复之间的跳频间隔采用伪随机跳频为例,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中,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不同重复之间也可以不采用伪随机跳频,如任意两次重复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所包括的六个符号组中的第一个符号组所在的频点位置可以一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描述的“频点位置”可以是相对频点位置,也可以是绝对频点位置。应理解,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是在符号组的绝对频点位置所对应的频点上发送的。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209
频点位置为相对频点位置时,即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2010
为第i个符号组的相对频点位置,将第i个符号组的绝对频点位置引记为: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2011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2012
其中,nstart为偏置后的频点位置。根据这一表达式可知,第i个符号组的绝对频点位置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确定的第i个符号组的频点位置和偏置后的频点位置确定。
示例性的,偏置后的频点位置nstart满足: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211
其中,ninit为MAC层从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212
中选择的子载波的索引。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213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214
为随机接入配置信息中的两个参数,其中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215
表示NPRACH公共的起始子载波频点位置,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216
表示用于随机接入的子载波数。
应理解,在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六个符号组在时间上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按照配置的重复次数,向网络设备重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也可以不按照重复次数,向网络设备重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比如,每次传输中,随机接入前导码仅重复一次,即只发六个符号组。
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设备需要按照配置的重复次数,向网络设备重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不同重复的副本之间在时间上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下面,结合图5,介绍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跳频图样。图5中,W=2,即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次数为2(即,重复#0和重复#1)。重复#0和重复#1之间采用伪随机跳频(如图5中虚线椭圆中的标注),作为一种示例,伪随机跳频范围可以限制在36个子载波内,伪随机跳频范围也可以不限制在36个子载波内,可以与
Figure GPA0000296383630000217
的取值相同。
如图5所示,随机接入前导码包括6个符号组,分别为:符号组1、符号组2、符号组3、符号组4、符号组5和符号组6。每个符号组包括:1个CP、符号#0、符号#1和符号#2。#0~#35表示36个子载波。符号组1和符号组2的跳频间隔为1.25kHz,符号组2和符号组3的跳频间隔为1.25kHz,符号组3和符号组4的跳频间隔为22.5kHz,符号组4和符号组5的跳频间隔为3.75kHz,符号组5和符号组6的跳频间隔为3.75kHz。其中,符号组1至符号组2的跳频方向与符号组2至符号组3的跳频方向相反,符号组4至符号组5的跳频方向与符号组5至符号组6的跳频方向相反。
应理解,符号组1~符号组6可以分别对应于前述的第一个符号组~第六个符号组。
通过仿真,根据图5所示的跳频图案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序列相关性较好,能够提高估算的上行timing的精度。并且,现有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可在12个子载波(即45kHz)中进行跳频,当子载波带宽由3.75kHz降低为本申请实施例的1.25kHz时,在保持45kHz的NPRACH资源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跳频范围可由12个子载波增加为36个子载波。从而,图5提供的跳频图案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复用NPRACH资源进行随机接入。即,相对于现有的45kHz支持12个用户,本申请可支持36个用户复用。
以上,结合图3至图5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以下,结合图6至图9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6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6所示,该通信设备600可包括:处理单元610和发送单元620。
处理单元610,用于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
所述处理单元610还用于,根据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和预设规则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点位置。
发送单元620,用于根据所述频点位置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包括六个符号组,所述六个符号组包括第一个符号组、第二个符号组、第三个符号组、第四个符号组、第五个符号组和第六个符号组。所述六个符号组中每相邻两个符号组的频点的间隔为跳频间隔,所述第一个符号组与所述第二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和所述第二个符号组与所述第三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相等且均为第一间隔,所述第四个符号组与所述第五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和所述第五个符号组与所述第六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相等且均为第二间隔,所述第三个符号组与所述第四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为第三间隔,所述第一间隔、所述第二间隔以及所述第三间隔均不相等且均不等于零。
应理解,该通信设备600可以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300中的终端设备,该通信设备6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3中通信方法300的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设备6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3中通信方法300的相应流程,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方法300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7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7所示,该网络设备700可包括:处理单元710、发送单元720和接收单元730。
处理单元710,用于确定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并通过发送单元720发送给终端设备,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
接收单元730,用于接收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是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频点位置发送的,所述频点位置是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和预设规则确定的。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包括六个符号组,所述六个符号组包括第一个符号组、第二个符号组、第三个符号组、第四个符号组、第五个符号组和第六个符号组。所述六个符号组中每相邻两个符号组的频点的间隔为跳频间隔,所述第一个符号组与所述第二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和所述第二个符号组与所述第三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相等且均为第一间隔,所述第四个符号组与所述第五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和所述第五个符号组与所述第六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相等且均为第二间隔,所述第三个符号组与所述第四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为第三间隔,所述第一间隔、所述第二间隔以及所述第三间隔均不相等且均不等于零。
应理解,该网络设备700可以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300中的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7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3中通信方法300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的模块,并且,该网络设备70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3中通信方法300的相应流程,各模块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方法300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800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800可适用于图1所示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终端设备800可以是图6所示的通信设备600的一种具体实现。为了便于说明,图8仅示出了终端设备的主要部件。如图8所示,终端设备80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动作,如,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点位置等。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例如存储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预设规则等。控制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控制电路和天线一起也可以叫做收发器,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当终端设备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8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一个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8中的处理器可以集成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所述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控制电路视为终端设备800的收发单元801,例如,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如图3部分所述的接收功能和发送功能。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800的处理单元802。如图8所示,终端设备800包括收发单元801和处理单元802。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801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801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801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输入口、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处理器802可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单元801接收信号和/或发送信号,完成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收发单元801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的专用芯片实现。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可以为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基站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基站9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910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 unit,DU)920。所述RRU 910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911和射频单元912。所述RRU 910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所述BBU 920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 910与BBU 920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 920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所述BBU(处理单元)920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
在一个实例中,所述BBU 920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指示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BBU 920还包括存储器921和处理器922,所述存储器921用于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例如存储器921存储上述实施例中的预设规则。所述处理器92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921和处理器9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前述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和,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包括六个符号组,所述六个符号组包括第一个符号组、第二个符号组、第三个符号组、第四个符号组、第五个符号组和第六个符号组;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和预设规则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点位置,
所述六个符号组中每相邻两个符号组的频点的间隔为跳频间隔,所述第一个符号组与所述第二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和所述第二个符号组与所述第三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相等且均为第一间隔,所述第四个符号组与所述第五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和所述第五个符号组与所述第六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相等且均为第二间隔,所述第三个符号组与所述第四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为第三间隔,所述第一间隔为1.25kHz,所述第二间隔为3.75kHz,所述第三间隔为22.5kHz;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频点位置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次数W,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W次重复所包括的6*W个符号组按照时间顺序编号为0,1,…,i,…,6W-2,6W-1,W为正整数,所述预设规则包括第一公式和第二公式;
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根据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和预设规则,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点位置,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确定编号为0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并且根据所述第一公式及符号组P的编号i确定所述符号组P的频点位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公式及符号组Q的编号i确定所述符号组Q的频点位置;
其中,所述符号组P为所述6*W个符号组中编号满足i>0且imod6=0的符号组,所述符号组Q为所述6*W个符号组中编号满足i>0且imod6≠0的符号组,mod表示取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个符号组至所述第二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与所述第二个符号组至所述第三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相反,所述第四个符号组至所述第五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与所述第五个符号组至所述第六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公式与所述编号为i-6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以及由编号i和伪随机序列所确定的函数相关;
其中,所述编号i为所述符号组P的编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公式与编号为i-1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以及编号为i的符号组相对于编号为i-1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间隔和跳频方向相关,其中,所述编号i为所述符号组Q的编号。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公式一和公式二:
公式一: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21
公式二: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22
其中,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23
为编号为i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f(i/6)是根据符号组的编号i、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24
和伪随机序列确定的函数,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25
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限制,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26
表示向下取整,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27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28
6.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并发送给终端设备,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包括六个符号组,所述六个符号组包括第一个符号组、第二个符号组、第三个符号组、第四个符号组、第五个符号组和第六个符号组;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是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频点位置发送的,所述频点位置是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和预设规则确定的,所述六个符号组中每相邻两个符号组的频点的间隔为跳频间隔,所述第一个符号组与所述第二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和所述第二个符号组与所述第三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相等且均为第一间隔,所述第四个符号组与所述第五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和所述第五个符号组与所述第六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相等且均为第二间隔,所述第三个符号组与所述第四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为第三间隔,所述第一间隔为1.25kHz,所述第二间隔为3.75kHz,所述第三间隔为22.5kHz;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次数W,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W次重复所包括的6*W个符号组按照时间顺序编号为0,1,…,i,…,6W-2,6W-1,W为正整数,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还用于确定编号为0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
所述预设规则包括第一公式和第二公式,所述第一公式及符号组P的编号i用于确定所述符号组P的频点位置,所述第二公式及符号组Q的编号i用于确定所述符号组Q的频点位置,其中,所述符号组P为所述6*W个符号组中编号满足i>0且imod6=0的符号组,所述符号组Q为所述6*W个符号组中编号满足i>0且imod6≠0的符号组,mod表示取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个符号组至所述第二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与所述第二个符号组至所述第三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相反,所述第四个符号组至所述第五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与所述第五个符号组至所述第六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公式与所述编号为i-6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以及由编号i和伪随机序列所确定的函数相关;
其中,所述编号i为所述符号组P的编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公式与编号为i-1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以及编号为i的符号组相对于编号为i-1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间隔和跳频方向相关,其中,所述编号i为所述符号组Q的编号。
10.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公式一和公式二:
公式一: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31
公式二: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32
其中,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33
为编号为i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f(i/6)是根据符号组的编号i、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34
和伪随机序列确定的函数,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35
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限制,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36
表示向下取整,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37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38
11.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包括六个符号组,所述六个符号组包括第一个符号组、第二个符号组、第三个符号组、第四个符号组、第五个符号组和第六个符号组;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和预设规则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点位置,
所述六个符号组中每相邻两个符号组的频点的间隔为跳频间隔,所述第一个符号组与所述第二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和所述第二个符号组与所述第三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相等且均为第一间隔,所述第四个符号组与所述第五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和所述第五个符号组与所述第六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相等且均为第二间隔,所述第三个符号组与所述第四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为第三间隔,所述第一间隔为1.25kHz,所述第二间隔为3.75kHz,所述第三间隔为22.5kHz;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频点位置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次数W,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W次重复所包括的6*W个符号组按照时间顺序编号为0,1,…,i,…,6W-2,6W-1,W为正整数,所述预设规则包括第一公式和第二公式;
以及,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确定编号为0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并且根据所述第一公式及符号组P的编号i确定所述符号组P的频点位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公式及符号组Q的编号i确定所述符号组Q的频点位置;
其中,所述符号组P为所述6*W个符号组中编号满足i>0且imod6=0的符号组,所述符号组Q为所述6*W个符号组中编号满足i>0且imod6≠0的符号组,mod表示取余。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个符号组至所述第二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与所述第二个符号组至所述第三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相反,所述第四个符号组至所述第五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与所述第五个符号组至所述第六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相反。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公式与所述编号为i-6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以及由编号i和伪随机序列所确定的函数相关;
其中,所述编号i为所述符号组P的编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公式与编号为i-1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以及编号为i的符号组相对于编号为i-1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间隔和跳频方向相关,其中,所述编号i为所述符号组Q的编号。
15.如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公式一和公式二:
公式一: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41
公式二: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42
其中,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51
为编号为i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f(i/6)是根据符号组的编号i、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52
和伪随机序列确定的函数,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53
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限制,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54
表示向下取整,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55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56
16.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并通过所述网络设备的发送单元发送给终端设备,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包括六个符号组,所述六个符号组包括第一个符号组、第二个符号组、第三个符号组、第四个符号组、第五个符号组和第六个符号组;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是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频点位置发送的,所述频点位置是根据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和预设规则确定的,其中,所述六个符号组中每相邻两个符号组的频点的间隔为跳频间隔,所述第一个符号组与所述第二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和所述第二个符号组与所述第三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相等且均为第一间隔,所述第四个符号组与所述第五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和所述第五个符号组与所述第六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相等且均为第二间隔,所述第三个符号组与所述第四个符号组之间的跳频间隔为第三间隔,所述第一间隔为1.25kHz,所述第二间隔为3.75kHz,所述第三间隔为22.5kHz;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复次数W,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W次重复所包括的6*W个符号组按照时间顺序编号为0,1,…,i,…,6W-2,6W-1,W为正整数,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还用于确定编号为0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
所述预设规则包括第一公式和第二公式,所述第一公式及符号组P的编号i用于确定所述符号组P的频点位置,所述第二公式及符号组Q的编号i用于确定所述符号组Q的频点位置,其中,所述符号组P为所述6*W个符号组中编号满足i>0且imod6=0的符号组,所述符号组Q为所述6*W个符号组中编号满足i>0且imod6≠0的符号组,mod表示取余。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个符号组至所述第二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与所述第二个符号组至所述第三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相反,所述第四个符号组至所述第五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与所述第五个符号组至所述第六个符号组的跳频方向相反。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公式与所述编号为i-6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以及由编号i和伪随机序列所确定的函数相关;
其中,所述编号i为所述符号组P的编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公式与编号为i-1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以及编号为i的符号组相对于编号为i-1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间隔和跳频方向相关,其中,所述编号i为所述符号组Q的编号。
20.如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公式一和公式二:
公式一: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61
公式二: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62
其中,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63
为编号为i的符号组的频点位置,f(i/6)是根据符号组的编号i、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64
和伪随机序列确定的函数,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65
为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限制,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66
表示向下取整,
Figure FDA0003277331520000067
CN201880093533.5A 2018-05-21 2018-05-21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 Active CN1121363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087690 WO2019222883A1 (zh) 2018-05-21 2018-05-21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6300A CN112136300A (zh) 2020-12-25
CN112136300B true CN112136300B (zh) 2022-02-08

Family

ID=68616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3533.5A Active CN112136300B (zh) 2018-05-21 2018-05-21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36300B (zh)
WO (1) WO20192228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4442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5378463B (zh) * 2022-10-24 2023-01-31 北京和熵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变周期跳频通信的跳频同步方法、装置和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84953A1 (en) * 2016-11-07 2018-05-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Improved prach design for larger cell radi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85195B2 (en) * 2014-06-11 2019-05-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ocessing of random access preamble sequences
US10904923B2 (en) * 2016-01-29 2021-01-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requency hopping for random access
US9661663B1 (en) * 2016-03-16 2017-05-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access of a wireless device to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0148461B2 (en) * 2016-05-06 2018-12-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reamble detection and time-of-arrival estimation for a single-tone frequency hopping random access preambl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84953A1 (en) * 2016-11-07 2018-05-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Improved prach design for larger cell radiu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PRACH enhancement for cell radius extension,R1-1801446;Huawei, HiSilic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2》;20180302;第3节 *
NPRACH enhancement for cell radius extension,R1-1803879;Huawei, HiSilic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2bis》;20180420;第2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6300A (zh) 2020-12-25
WO2019222883A1 (zh) 2019-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84731B (zh)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178434B (zh) 传输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431818B (zh) 传输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10366863B (zh) 传输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133715B (zh) Tdd模式下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方法和设备
WO2016048798A1 (en) Listen before talk arrangement for a multi-operator scenario
CN108207027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设备
CN107683624B (zh) 指示资源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12136300B (zh)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
RU2728762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EP4044749B1 (en) Sequence-base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1565466B (zh) 无线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1937477B (zh) 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547750B1 (en) Method for demodulating shared reference signal,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20240049146A1 (en)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enhancement for multi-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 (trp) operation
US20240048419A1 (en)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enhancement for multi-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 (trp) operation
US20240048323A1 (en)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enhancement for multi-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 (trp) operation
CN110267354B (zh) 一种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10870266B (zh) 一种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发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210274557A1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reception apparatus,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CN114557106A (zh) 一种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