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0339A - 一种激光偏振合束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激光偏振合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0339A
CN112130339A CN202011049823.5A CN202011049823A CN112130339A CN 112130339 A CN112130339 A CN 112130339A CN 202011049823 A CN202011049823 A CN 202011049823A CN 112130339 A CN112130339 A CN 1121303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ation beam
ahbl
film
chdl
polar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498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30339B (zh
Inventor
苏炎
李昱
陈居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Zhongwei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Zhongwei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Zhongwei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Zhongwei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4982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303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30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0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30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03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3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used for 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激光偏振合束系统,至少两个光束发射器、至少两个光束调整装置及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偏振分光片包括基层和堆叠在基层上的膜系,膜系的膜系结构包括第一膜堆、第二膜堆及第三膜堆,每个膜堆均由非四分之一波长光学厚度的高折射率膜层和低折射率膜层交替堆叠;至少两个光束发射器发射的光束经光束调整装置反射后入射于偏振分光片,偏振分光片进行激光合束得到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激光输出光源。本发明能够将偏振分光的范围由百分之八的中心波长范围扩展到百分之十的中心波长,使得在大角度的应用下,有更好的偏振分离,更好的耦合效率,更宽的透射带宽,能够实现更宽的带宽带来更高的效率和亮度,实现更宽范围的不同波长的合束。

Description

一种激光偏振合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偏振合束系统。
背景技术
半导体光束发射器具有高转换效率、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等优点。但是半导体光束发射器特殊的原理及结构决定了它的光束质量与功率之间普遍存在此消彼长的问题,当追求高功率输出时,其光束质量的提升往往会受到很大限制,这使得半导体光束发射器很难作为直接光源应用于工业加工和国防领域。因此,如何获得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直接半导体激光光源,成为了国际上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光谱合束技术,其技术原理本质上是利用色散元件将不同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光束进行共孔径合束,与通讯中的波分复用技术类似,最终可得到与单束光光束质量相当、亮度倍增数倍的激光输出。这种技术可有效获得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直接半导体激光输出光源,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合束技术。
目前,光谱合束技术所得到的合束输出光束的光束质量与单个激光单元光束质量还有一定差距,需对元件的参数和特性进行进一步研究,以获得高光束质量输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偏振合束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激光偏振合束系统,至少两个光束发射器、至少两个光束调整装置及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所述偏振分光片包括基层和堆叠在基层上的膜系,所述膜系的膜系结构包括第一膜堆、第二膜堆及第三膜堆,每个膜堆均由非四分之一波长光学厚度的高折射率膜层和低折射率膜层交替堆叠;至少两个所述光束发射器发射的激光光束经所述光束调整装置反射后入射于所述偏振分光片,所述偏振分光片进行合束得到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激光输出光源。
进一步地,所述偏振分光片的P偏振的透过率大于等于百分之九十的波段范围的宽度大于等于中心波长的百分之十,或P偏振的半峰全宽大于等于中心波长的百分之十。
进一步地,所述偏振分光片的S偏振的的透过率小于百分之十的波段范围大于中心波长的百分之十。
进一步地,第一膜堆采用(aHbL)^m的初始结构;第二膜堆采用((aHbL)^p(cHdL)^q)^r的初始结构;第三膜堆采用(cHdL)^n;
或,第一膜堆采用(cHdL)^n的初始结构;第二膜堆采用((aHbL)^p(cHdL)^q)^r的初始结构;第三膜堆采用(aHbL)^m;
或,第一膜堆采用(aHbL)^m的初始结构;第二膜堆采用((cHdL)^q(aHbL)^p)^r的初始结构;第三膜堆采用(cHdL)^n;
或,第一膜堆采用(cHdL)^n的初始结构;第二膜堆采用((cHdL)^q(aHbL)^p)^r的初始结构;第三膜堆采用(aHbL)^m;
其中,m为aHbL的序列重复交替堆叠的组数,r为(aHbL)^p(cHdL)^q的序列重复交替堆叠的组数,p为第二膜堆中aHbL的序列重复交替堆叠的组数,q为第二膜堆中cHdL的序列重复交替堆叠的组数,n为cHdL的序列重复交替堆叠的组数;
H表示四分之一中心波长光学厚度的高折射率膜层,L表示四分之一中心波长光学厚度的低折射率膜层;a、b、c、d为四分之一中心波长光学厚度系数;
所述第一膜堆与第二膜堆的顺序可调换。
进一步地,所述四分之一中心波长光学厚度系数a和b所在的范围为0.8至0.96,a和b为相等或不相等。
进一步地,m、p、q、r均大于1。
进一步地,所述四分之一中心波长光学厚度系数c和d所在的范围为1.04至1.2,c和d为相等或不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高折射率膜层的材料为Ta2O5、Nb2O5、TiO2中的至少之一,所述高折射率膜层的折射率在1550nm的范围为1.85至2.5;
所述低折射率膜层的材料为SiO2、Al2O3、MgF2中的至少之一,所述低折射率膜层的折射率在1550nm的范围为1.38至1.6。
进一步地,所述基层的折射率在1550nm的范围为1.45至3.5。
进一步地,所述光束调整装置设置在所述光束发射器的光路上。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激光偏振合束系统,采用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能够将偏振分光的范围由百分之八的中心波长范围扩展到百分之十的中心波长,使得在大角度的应用下,有更好的偏振分离,更好的耦合效率,更宽的透射带宽,更好的角度容差,能极大提升应用性能。本发明的激光偏振合束,采用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能够实现更宽的带宽带来更高的效率和亮度,实现更宽范围的不同波长的合束。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激光偏振合束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的实施例一的波长与透过率的关系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的实施例一中每层厚度的柱状图形;
图5为本发明中的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与常规的偏振分光片的实施例二的波长与透过率的关系对比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的实施例二中每层厚度的柱状图形。
附图标记:1、基层;2、高折射率膜层;3、低折射率膜层;10、偏振分光片;21、第一光束发射器;22、第二光束发射器;31、第一光束调整装置;32、第二光束调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接下来,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光具有偏振态,如果光线的偏振矢量在这个平面内,则称为p-偏振,如果偏振矢量垂直于该平面,则称为s-偏振。任何一种输入偏振状态都可以表示为s和p分量的矢量和。当光以非垂直角度入射膜片的时候,光可以分解为P光和S光。由于偏振矢量的差异,P光和S光所对应的折射率会出现差异,会导致P光和S光的透过率出现分离。根据这一特性,将P光透,S光截止的薄膜叫做偏振分光膜。
膜层的厚度可以分为物理厚度,光学厚度两种描述方式。物理厚度指的是物理尺度上的厚度,如100nm等;光学厚度指的是光经过的路程,这涉及到材料的折射率以及光的波长QW=(n*d)/λ,其中,n为光经过的材料的折射率,d为物理厚度,λ为光的波长。
偏振分光膜的基础膜系通常为(HL)^m,H常用于表示高折射率材料的1/4光学厚度,L常用于表示低折射率材料的1/4光学厚度。通过高低折射率材料相互叠加,通过不同的厚度比可以获得不同的光谱曲线。现有技术中,采用常规的短波通的基础膜系结构或者长波通的基础膜系结构,但只能实现4%的中心波长范围的偏振分离。而采用的长波通和短波通膜系迭加的方式可以实现8%的中心波长范围的偏振分离。但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偏振分光膜能够实现10%的中心波长范围的偏振分离。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偏振分光膜能够偏振分离的波长分范围有限,导致激光偏振合束系统能够实现的合束的波长范围有限,偏振合束后的功率和亮度不能达到更高的要求。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偏振合束系统。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激光偏振合束系统,至少两个光束发射器、至少两个光束调整装置及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10,光束发射器的数量与光束调整装置的数量一样,光束调整装置设置在所述光束发射器的光路上。
本发明以两个光束发射器、两个光束调整装置为例,参考图1,两个光束发射器包括第一光束发射器21和第二光束发射器22,第一光束发射器21和第二光束发射器22发射偏振光的光束,优选地,第一光束发射器21和第二光束发射器22均为激光器,发射激光光束。
两个光束调整装置分别是第一光束调整装置31和第二光束调整装置32。第一光束调整装置31和第二光束调整装置32分别设置在第一光束发射器21和第二光束发射器22的光路上。优选地,光束调整装置均为调节镜。
第一光束发射器21和第二光束发射器22发射的激光光束经第一光束调整装置31和第二光束调整装置32反射后入射于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10。偏振分光片10进行合束得到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激光输出光源。
具体地,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包括基层1和堆叠在基层1上的膜系,膜系的膜系结构包括三个膜堆,每个膜堆均由非四分之一波长光学厚度的高折射率膜层2和低折射率膜层3交替堆叠。
初始的膜系结构采用三组膜堆,具体地,初始的膜系结构为:(aHbL)^m((aHbL)^p(cHdL)^q)^r(cHdL)^n。
其中,m为aHbL的序列重复交替堆叠的组数,r为(aHbL)^p(cHdL)^q的序列重复交替堆叠的组数,p为第二膜堆中aHbL的序列重复交替堆叠的组数,q为第二膜堆中cHdL的序列重复交替堆叠的组数,n为cHdL的序列重复交替堆叠的组数。
H表示四分之一中心波长光学厚度的高折射率膜层,L表示四分之一中心波长光学厚度的低折射率膜层;a、b、c、d为四分之一中心波长光学厚度系数。
其中,第一膜堆与第二膜堆的顺序可调换,即(aHbL)^m与(cHdL)^n位置可调;或者,(aHbL)^p与(cHdL)^q位置可调。
因此,第一膜堆采用(aHbL)^m的初始结构;第二膜堆采用((aHbL)^p(cHdL)^q)^r的初始结构;第三膜堆采用(cHdL)^n。
或者,第一膜堆采用(cHdL)^n的初始结构;第二膜堆采用((aHbL)^p(cHdL)^q)^r的初始结构;第三膜堆采用(aHbL)^m。
或者,第一膜堆采用(aHbL)^m的初始结构;第二膜堆采用((cHdL)^q(aHbL)^p)^r的初始结构;第三膜堆采用(cHdL)^n。
或者,第一膜堆采用(cHdL)^n的初始结构;第二膜堆采用((cHdL)^q(aHbL)^p)^r的初始结构;第三膜堆采用(aHbL)^m。
其中,第一膜堆采用(aHbL)^m的初始结构;第二膜堆采用((aHbL)^p(cHdL)^q)^r的初始结构;第三膜堆采用(cHdL)^n,可以理解为,堆叠在基层1上的膜系结构具体为aHbL序列先堆叠m组;再以(aHbL)^p(cHdL)^q序列堆叠r组,其中每组(aHbL)^p(cHdL)^q具体为先以aHbL序列堆叠p组,再以cHdL堆叠q组;最后,以cHdL序列堆叠m组。
具体地,四分之一中心波长光学厚度系数a和b所在的范围为0.8至0.96,a和b为相等或不相等。四分之一中心波长光学厚度系数c和d所在的范围为1.04至1.2,c和d为相等或不相等。
可以理解为,aHbL中的aH为高折射率膜层的光学厚度为a个四分之一中心波长光学厚度,例如0.8H表示0.8个四分之一中心波长光学厚度,bL为低折射率膜层的光学厚度为b个四分之一中心波长光学厚度。
m、p、q、r均大于1,表示每一层膜堆中的序列中的堆叠层数大于一层。
高折射率膜层的材料为Ta2O5、Nb2O5、TiO2中的至少之一,即高折射率膜层的材料为Ta2O5、Nb2O5、TiO2中其中之一,或任意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物。高折射率膜层的折射率在1550nm的范围为1.85至2.5。
低折射率膜层的材料为SiO2、Al2O3、MgF2中的至少之一,低折射率膜层的材料为SiO2、Al2O3、MgF2中其中之一,或任意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低折射率膜层的折射率在1550nm的范围为1.38至1.6。
基层为二氧化硅材料或硅材料基片,基层的折射率在1550nm的范围为1.45至3.5。优选地,基层材料为普通的K9光学玻璃。
在实际研发中,采用Macleod软件对膜系结构进行优化,得到实际需要的膜系结构。
偏振分光片的P偏振的透过率大于等于百分之九十的波段范围大于等于中心波长的百分之十,或P偏振的半峰全宽大于等于中心波长的百分之十。
偏振分光片的S偏振的的透过率小于百分之十的波段范围大于中心波长的百分之十。
本实施例的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其特征波长为950nm,其所对应45度入射角的1/4光学厚度的Ta2O5的物理厚度为121.07nm;SiO2的物理厚度为178.54nm。
入射角度 45°
中心波长 950
波段范围 950+/-50
P偏振透射波段透过率 ≥90%
S偏振透射波段透过率 ≤2%
表1实施例一的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指标
其膜系结构经过初始三种膜堆结构(aHbL)^m((aHbL)^p(cHdL)^q)^r)(cHdL)^n,其中:a为0.85,b为0.85,m为35,c为1.15,d为1.15,p为5,r为4,n为35。
即0.85(HL)^35((1.15(HL)^5 0.85(HL)^5)^4)1.15(HL)^35
采用Macleod软件对膜系结构进行优化,优化后包含220层由两种材料堆叠而成的膜系。其中堆叠的层次顺序和每一层膜厚的控制方式如下表2所示:
Figure BDA0002709201390000081
Figure BDA0002709201390000091
Figure BDA0002709201390000101
Figure BDA0002709201390000111
Figure BDA0002709201390000121
表2实施例一的膜系结构
参考图4的柱状图形,可以看到每层膜系厚度的。
高折射率膜层的材料为Ta2O5,在1550nm附近的折射率为2.108。
低折射率膜层的材料为SiO2,在1550nm附近的折射率为1.477。
基底材料为普通的K9光学玻璃,折射率为1.52。
实施例一得到的偏振分光片的性能参考图3,其中心波长的百分之十为95纳米,偏振分光片的P偏振的透过率大于等于百分之九十的波段范围为900-1000,其波段范围的宽度为100纳米,大于中心波长的百分之十(95纳米)。或者,P偏振的半峰全宽大于等于中心波长的百分之十。参考图3,P偏振的半峰全宽,偏振分光片的P偏振的透过率大于等于百分之九十的波段范围的宽度为100纳米,大于中心波长的百分之十(95纳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二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的具体构成,因此,其他相同部分在此不累赘。具体参考图1-图2、图5-图6,本实施例为的其中一种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其特征波长为950nm,其所对应45度入射角的1/4光学厚度的Ta2O5的物理厚度为121.07nm;SiO2的物理厚度为178.54nm。
入射角度 45°
中心波长 950
波段范围 950+/-50
P偏振透射波段透过率 ≥90%
S偏振透射波段透过率 ≤2%
表3实施例二的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指标
其膜系结构经过初始三种膜堆结构(aHbL)^m((cHdL)^q(aHbL)^p)^r)(cHdL)^n,其中:a为1.2,b为1.2,m为35,c为0.8,d为0.8,p为5,r为4,n为35。
即1.2(HL)^35((1.2(HL)^5 0.8(HL)^5)^4)0.8(HL)^35
采用Macleod软件对膜系结构进行优化,优化后包含220层由两种材料堆叠而成的膜系。其中堆叠的层次顺序和每一层膜厚的控制方式如下表4所示:
Figure BDA0002709201390000131
Figure BDA0002709201390000141
Figure BDA0002709201390000151
Figure BDA0002709201390000161
Figure BDA0002709201390000171
Figure BDA0002709201390000181
表4实施例二的膜系结构
参考图6的柱状图形,可以看到每层膜系厚度的。
高折射率膜层的材料为Ta2O5,在1550nm附近的折射率为2.108。
低折射率膜层的材料为SiO2,在1550nm附近的折射率为1.477。
基底材料为普通的K9光学玻璃,折射率为1.52。
实施例二得到的偏振分光片的性能参考图5,图5中实线代表本发明提供的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虚线代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
从图5可以看出,其中心波长的百分之十为95纳米,偏振分光片的P偏振的透过率大于等于百分之九十的波段范围为900-1000,其波段范围的宽度为100纳米,大于中心波长的百分之十(95纳米)。或者,P偏振的半峰全宽大于等于中心波长的百分之十。参考图5,P偏振的半峰全宽,偏振分光片的P偏振的透过率大于等于百分之九十的波段范围的宽度为100纳米,大于中心波长的百分之十(95纳米)。
而常规的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的P偏振的透过率大于等于百分之九十的波段范围的宽度,大约大于中心波长的百分之四至百分之八。可见,本发明提供的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能够实现10%的中心波长范围的偏振分离,比常规的偏振分光片能够实现更宽的透射带宽。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激光偏振合束系统中的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采用三个膜堆组成膜系结构,每个膜堆均由非四分之一波长光学厚度的高折射率膜层和低折射率膜层交替堆叠,结合了传统基于长短波通迭加的偏振分光的优点,将偏振分光的范围由百分之八的中心波长范围扩展到百分之十的中心波长,使得在大角度的应用下,有更好的偏振分离,更好的耦合效率,更宽的透射带宽,更好的角度容差,能极大提升应用性能,可广泛应用于激光,仪器,数据中心,光通讯等领域。
本发明提供的激光偏振合束系统,采用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能够将偏振分光的范围由百分之八的中心波长范围扩展到百分之十的中心波长,使得在大角度的应用下,有更好的偏振分离,更好的耦合效率,更宽的透射带宽,更好的角度容差,能极大提升应用性能。采用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能够实现更宽的带宽带来更高的效率和亮度,实现更宽范围的不同波长的合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先后顺序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且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上述说明已经充分揭露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激光偏振合束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光束发射器、至少两个光束调整装置及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
所述偏振分光片包括基层和堆叠在基层上的膜系,所述膜系的膜系结构包括第一膜堆、第二膜堆及第三膜堆,每个膜堆均由非四分之一波长光学厚度的高折射率膜层和低折射率膜层交替堆叠;
至少两个所述光束发射器发射的光束经所述光束调整装置反射后入射于所述偏振分光片,所述偏振分光片进行激光合束得到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激光输出光源。
2.如权利要求1的激光偏振合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分光片的P偏振的透过率大于等于百分之九十的波段范围的宽度大于等于中心波长的百分之十,或P偏振的半峰全宽大于等于中心波长的百分之十。
3.如权利要求1的激光偏振合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分光片的S偏振的的透过率小于百分之十的波段范围大于中心波长的百分之十。
4.如权利要求1的激光偏振合束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膜堆采用(aHbL)^m的初始结构;第二膜堆采用((aHbL)^p(cHdL)^q)^r的初始结构;第三膜堆采用(cHdL)^n;
或,第一膜堆采用(cHdL)^n的初始结构;第二膜堆采用((aHbL)^p(cHdL)^q)^r的初始结构;第三膜堆采用(aHbL)^m;
或,第一膜堆采用(aHbL)^m的初始结构;第二膜堆采用((cHdL)^q(aHbL)^p)^r的初始结构;第三膜堆采用(cHdL)^n;
或,第一膜堆采用(cHdL)^n的初始结构;第二膜堆采用((cHdL)^q(aHbL)^p)^r的初始结构;第三膜堆采用(aHbL)^m;
其中,m为aHbL的序列重复交替堆叠的组数,r为(aHbL)^p(cHdL)^q的序列重复交替堆叠的组数,p为第二膜堆中aHbL的序列重复交替堆叠的组数,q为第二膜堆中cHdL的序列重复交替堆叠的组数,n为cHdL的序列重复交替堆叠的组数;
H表示四分之一中心波长光学厚度的高折射率膜层,L表示四分之一中心波长光学厚度的低折射率膜层;a、b、c、d为四分之一中心波长光学厚度系数;
所述第一膜堆与第二膜堆的顺序可调换。
5.如权利要求4的激光偏振合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分之一中心波长光学厚度系数a和b所在的范围为0.8至0.96,a和b为相等或不相等。
6.如权利要求4的激光偏振合束系统,其特征在于,m、p、q、r均大于1。
7.如权利要求4的激光偏振合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分之一中心波长光学厚度系数c和d所在的范围为1.04至1.2,c和d为相等或不相等。
8.如权利要求4的激光偏振合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率膜层的材料为Ta2O5、Nb2O5、TiO2中的至少之一,所述高折射率膜层的折射率在1550nm的范围为1.85至2.5;
所述低折射率膜层的材料为SiO2、Al2O3、MgF2中的至少之一,所述低折射率膜层的折射率在1550nm的范围为1.38至1.6。
9.如权利要求1的激光偏振合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的折射率在1550nm的范围为1.45至3.5。
10.如权利要求1的激光偏振合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调整装置设置在所述光束发射器的光路上。
CN202011049823.5A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激光偏振合束系统 Active CN1121303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9823.5A CN112130339B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激光偏振合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9823.5A CN112130339B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激光偏振合束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0339A true CN112130339A (zh) 2020-12-25
CN112130339B CN112130339B (zh) 2022-08-12

Family

ID=73844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49823.5A Active CN112130339B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激光偏振合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3033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4293A (zh) * 2004-08-10 2006-02-15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四个信道的cwdm滤光片
CN202383362U (zh) * 2011-11-22 2012-08-15 北京凯普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偏振旋转装置及激光器偏振合束系统
CN106911062A (zh) * 2017-04-13 2017-06-30 江苏天元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绿光输出光纤激光器
CN108169831A (zh) * 2018-01-18 2018-06-15 无锡奥芬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940nm窄带滤光片及其递变膜系设计方法
CN108427154A (zh) * 2017-02-13 2018-08-21 唯亚威解决方案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偏振滤光器
CN109471211A (zh) * 2018-12-29 2019-03-15 润坤(上海)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偏振合束镜薄膜及其设计方法
CN110927852A (zh) * 2018-09-19 2020-03-27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红外宽波段截止滤波器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4293A (zh) * 2004-08-10 2006-02-15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四个信道的cwdm滤光片
CN202383362U (zh) * 2011-11-22 2012-08-15 北京凯普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偏振旋转装置及激光器偏振合束系统
CN108427154A (zh) * 2017-02-13 2018-08-21 唯亚威解决方案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偏振滤光器
CN106911062A (zh) * 2017-04-13 2017-06-30 江苏天元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绿光输出光纤激光器
CN108169831A (zh) * 2018-01-18 2018-06-15 无锡奥芬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940nm窄带滤光片及其递变膜系设计方法
CN110927852A (zh) * 2018-09-19 2020-03-27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红外宽波段截止滤波器及其应用
CN109471211A (zh) * 2018-12-29 2019-03-15 润坤(上海)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偏振合束镜薄膜及其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0339B (zh) 2022-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72190A1 (en) Wavelength selective external resonator and beam combining system for dense wavelength beam combining laser
TWI227796B (en)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 and polarizer using the same
US9645315B2 (en) Multiplexer
JPH04110916A (ja) 半導体レーザ用合波装置
US9678277B2 (en) Filter, method for producing filter, and laser wavelength monitoring apparatus
US2014013992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ing light sources
CN110632697B (zh) 一种偏振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JP2002267834A (ja) 光学部品およびその部品を用いた光分散補償器ならびに光分散補償方法
CN113970834A (zh) 合色棱镜、光学模组和电子设备
JP6551193B2 (ja)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mimo通信システム
EP1939655B1 (en)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 and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element
CN112130340B (zh) 一种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
CN109471211B (zh) 一种消偏振合束镜薄膜及其设计方法
CN112130339B (zh) 一种激光偏振合束系统
US20120268719A1 (en)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element using the same, and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CN214474072U (zh) 一种超宽带的偏振分光片
CN112130244A (zh) 一种兼容多波长的超陡的宽带滤光片
JP2012037610A (ja) Irカット機能付きndフィルタ
CN112146563B (zh) 一种激光干涉仪
CN112130243B (zh) 一种透过率线性变化的滤光片
CN111123510A (zh) 高色散镜膜系的设计方法
JP3584257B2 (ja) 偏光ビームスプリッタ
CN112394436B (zh) 1064纳米波段的非对称结构全介质反射式合束光栅
US10145999B2 (en) Polarizing beamsplitter that passes s-polarization and reflects p-polarization
JP2006053200A (ja) エッジフィル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