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27934B - 高海拔高温特长隧道施工变频节能通风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海拔高温特长隧道施工变频节能通风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27934B CN112127934B CN202010947471.9A CN202010947471A CN112127934B CN 112127934 B CN112127934 B CN 112127934B CN 202010947471 A CN202010947471 A CN 202010947471A CN 112127934 B CN112127934 B CN 11212793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nnel
- fan
- air
- air quantity
- frequenc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22 bl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399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10000002569 neuron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1100000331 toxic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588 tox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21143 Hypox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5 ai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00—Ventilation of mines or tunnels; Distribution of ventilating currents
- E21F1/006—Ventilation at the working face of galleries or tunne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21F17/18—Special adaptations of signalling or alarm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4—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by varying driving spee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7—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e.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eural network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 or training a model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8—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luid dynamics, e.g. us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s 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4—Architecture, e.g. interconnection topology
- G06N3/045—Combinations of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ology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Bio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lgebra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海拔高温特长隧道施工变频节能通风系统及方法,属于隧道施工通风技术领域。该系统对高海拔高温特长隧道通风系统的风机运行模式进行变频控制的修改,应用神经网络算法对隧道需风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训练并预测,通过对比隧道实时供风量,智能调节风机工作频率。本发明的主要研究对象为隧道施工通风系统,控制对象为可变频的风机。本发明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隧道施工变频节能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实时监测隧道内自然风的环境参数,对通风设备进行智能变频控制,可有效节约隧道通风系统的能耗与降低风机的损耗,并且节能效果显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通风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高海拔高温特长隧道施工变频节能通风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高海拔高温特长隧道施工中,一方面,由于高海拔高寒缺氧,空气较为稀薄,施工过程中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容易积聚,造成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另一方面,高温隧道将导致机械设备效率降低、故障增多,恶化施工环境,降低劳动生产率。
按照传统的隧道压入式通风,通过风管将室外空气送到隧道掌子面附近,再通过隧道排风到隧道外部,能一定程度达到通风降温的目的,但隧道施工现场使用的风机只有两个工作状态:“开”和“关”,这些情况导致低效率和高功耗的发生;而在隧道降温方面,由于高海拔地区水沸点较低且易蒸发,传统的洒水降温的方式将较难使用,而传统的冰块降温的方式耗能巨大,管理繁琐,较难大规模应用。
因此,在隧道施工期间,有必要研究高海拔高温特长隧道施工变频节能通风系统及方法来应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该系统可以根据隧道环境的要求提供所需的风量,并且可以节省电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海拔高温特长隧道施工变频节能通风系统及方法,该方法通过实时监测隧道内自然风的环境参数,对通风设备进行智能变频控制,可有效节约隧道通风系统的能耗与降低风机的损耗,并且节能效果显著。
该系统包括硬件系统、人机交互功能、隧道主体与通风井,人机交互功能依托硬件系统对通风系统进行控制,隧道主体连接通风井,硬件系统布设在隧道主体内;通风井为立井结构,隧道主体包括风机房、机房运输通道、横洞变电所、风机、排风联络巷、左线隧道排风联络巷、左线隧道主洞、右线隧道排风联络巷、右线隧道主洞。
硬件系统包括安全监测模块、安全控制模块、通信联络模块以及可变频风机,安全监测模块包括信号转换器和传感器,传感器包括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信号转换器同时与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相接;安全控制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器、神经网络计算中心、控制器以及变电器,中央处理器分别与信号转换器、神经网络计算中心相连,控制器分别与神经网络计算中心、可变频风机相连,变电器分别与信号转换器、可变频风机相连;通信联络模块包括打印机、显示屏,打印机、显示屏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相连。
人机交互功能包括系统安全登录模块、监测监控模块、风机运行控制模块及帮助模块,系统安全登录模块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操作与控制风机,用户只能使用正确的登录密码来启动该系统,监测监控模块显示了隧道内所有传感器的数据,若传感器值超过指定的允许值,将触发蜂鸣和闪烁警报,风机运行控制模块包括自动控制与手动控制两部分,当处于自动控制时,经神经网络计算中心计算隧道需风量后进行智能调节风机频率,当处于手动控制时,在该模块人工修改风机工作频率,输入密码后将工作频率发送至可变频风机,帮助模块提供修改用户名密码及帮助说明操作。
通风井与风机房相连通,风机房分别与机房运输通道、排风联络巷、左线隧道排风联络巷相连通,风机布置于风机房,左线隧道排风联络巷与左线隧道主洞连通,排风联络巷与右线隧道排风联络巷相连通,右线隧道排风联络巷与右线隧道主洞连通,横洞变电所分别连接左线隧道主洞与右线隧道主洞。
应用该发明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S1:根据高海拔高温特长隧道内基本环境信息计算隧道供风量,包括六部分,分别为隧道施工作业段向岩壁散热需风量Q1,掌子面散热需风量Q2,机械散热需风量Q3,放炮散热需风量Q4,人员散热需风量Q5以及有害气体的浓度稀释需风量Q6;
S2:建立神经网络计算中心,实时采集得到隧道内空气风速v、温度T、湿度D、掌子面距离风机的距离L,根据通风频率控制算法进行模拟预测,计算得到隧道需风量值;
S3:将神经网络计算中心模拟计算所得隧道需风量值作为反馈参数输出给控制器与中央处理器,与隧道供风量进行比对,若隧道供风量不等于隧道需风量,则控制器控制可变频风机更改工作频率,进而控制隧道内机械通风的风量,直至隧道供风量与隧道需风量值相等,从而达到隧道施工变频节能的效果。
其中,S2中通风频率控制算法计算方式如下:
基于神经网络的通风频率控制算法由输入层、隐藏层、输出层三部分组成,
输入层参数主要包括隧道施工作业段向岩壁散热需风量Q1,掌子面散热需风量Q2,机械散热需风量Q3,放炮散热需风量Q4,人员散热需风量Q5,有害气体的浓度稀释需风量Q6,风速V,温度T,湿度D以及掌子面距离风机的距离L,其矩阵表达式为:
隧道需风量值可定义为公式1:
Q需风量=f(Q1,Q2,Q3,Q4,Q5,Q6,V,T,D,L) (公式1)
其中,M为训练样本矩阵,训练样本数量为10个,f表示隧道施工作业段需风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隐藏层中激活函数采用多元高斯函数,其表达式如公式2:
式中,qj为该通风频率控制算法中的激活函数,mj表示第j个训练样本向量,O表示样本中心,mj-O表示标准值,σ表示第j个神经元的节点方差;
输出层计算表达式如公式3:
式中,ω为输出层计算表达式,ωj表示第j个训练样本值输出时的权重;
训练集样本F的输出矩阵可定义为公式4:
F=[f1,f2,…,f10]T (公式4)
采用梯度下降的方式训练各样本值,因此二次代价损失函数可定义为公式5:
式中,E为二次代价损失函数表达式,ωfj表示真实值,
f(ωj)表示经模拟计算的预测值;
由实时采集得到隧道内空气风速V、温度T、湿度D、掌子面距离风机的距离L及10组样本向量集,通过上述迭代计算进行反向演算隧道需风量Q需风量,即当E的计算结果满足给定的收敛条件时,停止迭代计算。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能够充分利用高海拔高温特长隧道内外温差大的特点高效利用自然风,通过神经网络计算中心计算使得变频机械通风方式更加节能;智能算法减少风机能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风机寿命;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新鲜空气,降低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带来的危害,避免隧道内高温导致机械设备效率降低、故障增多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安全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硬件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人机交互功能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基于神经网络的通风频率控制算法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风方案平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风方案剖面图。
其中:1-通风井,2-风机房,3-机房运输通道,4-横洞变电所,5-风机,6-排风联络巷,7-左线隧道排风联络巷,8-左线隧道主洞,9-右线隧道排风联络巷,10-右线隧道主洞,21-打印机,22-显示屏,23-中央处理器,24-神经网络计算中心,25-控制器,26-信号转换器,27-变电器,28-可变频风机,291-风速传感器,292-湿度传感器,293-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海拔高温特长隧道施工变频节能通风系统及方法。
该系统包括硬件系统、人机交互功能、隧道主体与通风井1,人机交互功能依托硬件系统对通风系统进行控制,隧道主体连接通风井1,硬件系统布设在隧道主体内;通风井1为立井结构,隧道主体包括风机房2、机房运输通道3、横洞变电所4、风机5、排风联络巷6、左线隧道排风联络巷7、左线隧道主洞8、右线隧道排风联络巷9、右线隧道主洞10。
高海拔高温特长隧道施工变频节能通风系统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具体控制流程如下:
第一步,高海拔高温特长隧道施工变频节能通风系统启动并自检,自检的目的在于检测所述硬件系统是否连接正确,且该自检必须在系统运行之前执行。
第二步,所述安全控制模块读取隧道基本信息,并计算隧道供风量,将计算结果发送至可变频风机。
第三步,所述安全监测模块检测并读取隧道内环境参数,所述风速传感器采集隧道内空气速度,并将采集的风速传输给信号转换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隧道内空气温度,并将采集的温度数据传输给信号转换器,所述湿度传感器采集隧道内空气湿度,并将采集的湿度数据传输给信号转换器。
第四步,通过在隧道内添加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来采集高海拔高温特长隧道内风速、温度、湿度并传输给信号转换器,并通过所述中央处理器传输给所述神经网络计算中心,作为神经网络计算中心的前馈反馈信号,其目的在于在保证变频调节过程中,隧道内的风量可以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第五步,神经网络计算中心将采集到的实时隧道内空气风速、温度、湿度进行模拟计算预测,得到隧道需风量值,将隧道供风量值与隧道需风量值进行比较。如果隧道供风量小于隧道需风量值,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可变频风机加快工作频率,增加隧道内机械通风的风量,直至隧道供风量与隧道需风量值相等,从而达到隧道内部通风降温的效果。如果隧道供风量大于隧道需风量值,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可变频风机减小工作频率,减小隧道内机械通风的风量,直至隧道供风量与隧道需风量值相等,可有效降低风机的能耗,从而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
如图2所示,硬件系统包括安全监测模块、安全控制模块、通信联络模块以及可变频风机,安全监测模块包括信号转换器26和传感器,传感器包括风速传感器291、温度传感器293、湿度传感器292,信号转换器26同时与风速传感器291、温度传感器293、湿度传感器292相接;安全控制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器23、神经网络计算中心24、控制器25以及变电器27,中央处理器23分别与信号转换器26、神经网络计算中心24相连,控制器25分别与神经网络计算中心24、可变频风机28相连,变电器27分别与信号转换器26、可变频风机28相连;通信联络模块包括打印机21、显示屏22,打印机21、显示屏22分别与中央处理器23相连。
如图3所示,人机交互功能包括系统安全登录模块、监测监控模块、风机运行控制模块及帮助模块,系统安全登录模块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操作与控制风机,用户只能使用正确的登录密码来启动该系统,监测监控模块显示了隧道内所有传感器的数据,若传感器值超过指定的允许值,将触发蜂鸣和闪烁警报,风机运行控制模块包括自动控制与手动控制两部分,当处于自动控制时,经神经网络计算中心24计算隧道需风量后进行智能调节风机5频率,当处于手动控制时,在该模块人工修改风机5工作频率,输入密码后将工作频率发送至可变频风机28,帮助模块提供修改用户名密码及帮助说明操作。
如图5、图6所示,通风井1为立井结构,隧道主体包括风机房2、机房运输通道3、横洞变电所4、风机5、排风联络巷6、左线隧道排风联络巷7、左线隧道主洞8、右线隧道排风联络巷9、右线隧道主洞10;通风井1与风机房2相连通,风机房2分别与机房运输通道3、排风联络巷6、左线隧道排风联络巷7相连通,风机5布置于风机房2,左线隧道排风联络巷7与左线隧道主洞8连通,排风联络巷6与右线隧道排风联络巷9相连通,右线隧道排风联络巷9与右线隧道主洞10连通,横洞变电所4分别连接左线隧道主洞8与右线隧道主洞10。
基于神经网络的通风频率控制算法示意图如图4所示。
该算法具体如下:
基于神经网络的通风频率控制算法主要由输入层、隐藏层、输出层三部分组成。
其中输入层参数主要包括所述隧道施工作业段向岩壁散热需风量Q1,所述掌子面散热需风量Q2,所述机械散热需风量Q3,所述放炮散热需风量Q4,所述人员散热需风量Q5,所述有害气体的浓度稀释需风量Q6,所述风速V,所述温度T,所述湿度D以及掌子面距离风机的距离L,其矩阵表达式为
隧道需风量值可定义为公式1:
Q需风量=f(Q1,Q2,Q3,Q4,Q5,Q6,V,T,D,L) (公式1)
隐藏层中激活函数采用多元高斯函数,其表达式如公式2:
式中mj表示第j个训练样本向量,O表示样本中心,mj-O表示标准值,σ表示第j个神经元的节点方差;
输出层计算表达式如公式3:
式中ωj表示第j个训练样本值输出时的权重;
训练集样本F的输出矩阵可定义为公式4:
F=[f1,f2,…,f10]T (公式4)
采用梯度下降的方式训练各样本值,因此二次代价损失函数可定义为公式5:
式中ωfj表示真实值,f(ωj)表示经模拟计算的预测值;
通过上述多次迭代计算进行反向演算隧道需风量,当E的计算结果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时,停止迭代计算,由实时采集得到隧道内空气风速v、温度T、湿度D、掌子面距离风机的距离L及若干组样本向量集,通过上述多次迭代反向演算此时隧道需风量值Q需风量。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高海拔高温特长隧道施工变频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硬件系统、人机交互功能、隧道主体与通风井(1);人机交互功能依托硬件系统对通风系统进行控制,隧道主体连接通风井(1),硬件系统布设在隧道主体内;通风井(1)为立井结构,隧道主体包括风机房(2)、机房运输通道(3)、横洞变电所(4)、风机(5)、排风联络巷(6)、左线隧道排风联络巷(7)、左线隧道主洞(8)、右线隧道排风联络巷(9)、右线隧道主洞(10);
所述硬件系统包括安全监测模块、安全控制模块、通信联络模块以及可变频风机(28),安全监测模块包括信号转换器(26)和传感器,传感器包括风速传感器(291)、温度传感器(293)、湿度传感器(292),信号转换器(26)同时与风速传感器(291)、温度传感器(293)、湿度传感器(292)相接;安全控制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器(23)、神经网络计算中心(24)、控制器(25)以及变电器(27),中央处理器(23)与信号转换器(26)、神经网络计算中心(24)相连,控制器(25)与神经网络计算中心(24)、可变频风机(28)相连,变电器(27)与信号转换器(26)、可变频风机(28)相连;通信联络模块包括打印机(21)、显示屏(22),打印机(21)、显示屏(22)分别与中央处理器(23)相连;
应用该系统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S1:根据高海拔高温特长隧道内基本环境信息计算隧道供风量,包括六部分,分别为隧道施工作业段向岩壁散热需风量Q1,掌子面散热需风量Q2,机械散热需风量Q3,放炮散热需风量Q4,人员散热需风量Q5以及有害气体的浓度稀释需风量Q6;
S2:建立神经网络计算中心,实时采集得到隧道内空气风速V、温度T、湿度D、掌子面距离风机的距离L,根据通风频率控制算法进行模拟预测,计算得到隧道需风量值;
S3:将神经网络计算中心模拟计算所得隧道需风量值作为反馈参数输出给控制器与中央处理器,与隧道供风量进行比对,若隧道供风量不等于隧道需风量,则控制器控制可变频风机更改工作频率,进而控制隧道内机械通风的风量,直至隧道供风量与隧道需风量值相等,从而达到隧道施工变频节能的效果;
其中,S2中通风频率控制算法计算方式如下:
基于神经网络的通风频率控制算法由输入层、隐藏层、输出层三部分组成,
输入层参数包括隧道施工作业段向岩壁散热需风量Q1,掌子面散热需风量Q2,机械散热需风量Q3,放炮散热需风量Q4,人员散热需风量Q5,有害气体的浓度稀释需风量Q6,风速V,温度T,湿度D以及掌子面距离风机的距离L,其矩阵表达式为:
隧道需风量值定义为Q需风量:
Q需风量=f(Q1,Q2,Q3,Q4,Q5,Q6,V,T,D,L)
其中,M为训练样本矩阵,训练样本数量为10个,f表示隧道施工作业段需风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隐藏层中激活函数采用多元高斯函数,其表达式如下:
式中,qj为该通风频率控制算法中的激活函数,mj表示第j个训练样本向量,O表示样本中心,mj-O表示标准值,σ表示第j个神经元的节点方差;
输出层计算表达式如下:
式中,ω为输出层计算表达式,ωj表示第j个训练样本值输出时的权重;
训练集样本F的输出矩阵可定义为:
F=[f1,f2,…,f10]T
采用梯度下降的方式训练各样本值,因此二次代价损失函数定义为:
式中,E为二次代价损失函数表达式,ωfj表示真实值,f(ωj)表示经模拟计算的预测值;
由实时采集得到隧道内空气风速V、温度T、湿度D、掌子面距离风机的距离L及10组样本向量集,通过上述迭代计算进行反向演算隧道需风量Q需风量,即当E的计算结果满足给定的收敛条件时,停止迭代计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海拔高温特长隧道施工变频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功能包括系统安全登录模块、监测监控模块、风机运行控制模块及帮助模块,系统安全登录模块保证系统登录安全,监测监控模块显示隧道内所有传感器的数据,若传感器值超过指定的允许值,将触发蜂鸣和闪烁警报,风机运行控制模块包括自动控制与手动控制两部分,当处于自动控制时,经神经网络计算中心(24)计算隧道需风量后进行智能调节风机(5)频率,当处于手动控制时,在该模块人工修改风机(5)工作频率,输入密码后将工作频率发送至可变频风机(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海拔高温特长隧道施工变频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井(1)与风机房(2)相连通,风机房(2)分别与机房运输通道(3)、排风联络巷(6)、左线隧道排风联络巷(7)相连通,风机(5)布置于风机房(2),左线隧道排风联络巷(7)与左线隧道主洞(8)连通,排风联络巷(6)与右线隧道排风联络巷(9)相连通,右线隧道排风联络巷(9)与右线隧道主洞(10)连通,横洞变电所(4)分别连接左线隧道主洞(8)与右线隧道主洞(1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47471.9A CN112127934B (zh) | 2020-09-10 | 2020-09-10 | 高海拔高温特长隧道施工变频节能通风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47471.9A CN112127934B (zh) | 2020-09-10 | 2020-09-10 | 高海拔高温特长隧道施工变频节能通风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27934A CN112127934A (zh) | 2020-12-25 |
CN112127934B true CN112127934B (zh) | 2021-12-10 |
Family
ID=73845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947471.9A Active CN112127934B (zh) | 2020-09-10 | 2020-09-10 | 高海拔高温特长隧道施工变频节能通风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12793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33462B (zh) * | 2021-07-21 | 2024-01-12 | 绍兴文理学院 | 一种寒区隧道正积温通风调控方法 |
CN113431619A (zh) * | 2021-07-31 | 2021-09-24 | 重庆交通大学 | 一种用于公路隧道通风的智能控制系统 |
CN114046174B (zh) * | 2021-11-11 | 2023-05-26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隧道施工期粉尘监测与分段降尘系统及方法 |
CN114165894B (zh) * | 2021-12-14 | 2023-03-31 | 北京金茂人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风量调整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5189924U (zh) * | 2015-12-01 | 2016-04-27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高海拔特长隧道的通风雷达探测系统 |
CN106321487A (zh) * | 2016-11-25 | 2017-01-11 |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 三段式隧道施工通风控制方法 |
CN106777528A (zh) * | 2016-11-25 | 2017-05-31 | 山东蓝光软件有限公司 | 矿井需风量的全息预测方法 |
CN108133289A (zh) * | 2017-12-21 | 2018-06-08 |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环境预测的隧道通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0374906A (zh) * | 2019-07-03 | 2019-10-25 | 长安大学 | 一种长大公路隧道风机群效率优化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11425239A (zh) * | 2020-04-16 | 2020-07-17 |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适用于超长公路隧道的通风系统的施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24434B2 (ja) * | 1997-03-26 | 2002-09-17 | 株式会社エフ・エフ・シー | 換気制御装置 |
-
2020
- 2020-09-10 CN CN202010947471.9A patent/CN11212793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5189924U (zh) * | 2015-12-01 | 2016-04-27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高海拔特长隧道的通风雷达探测系统 |
CN106321487A (zh) * | 2016-11-25 | 2017-01-11 |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 三段式隧道施工通风控制方法 |
CN106777528A (zh) * | 2016-11-25 | 2017-05-31 | 山东蓝光软件有限公司 | 矿井需风量的全息预测方法 |
CN108133289A (zh) * | 2017-12-21 | 2018-06-08 |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环境预测的隧道通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0374906A (zh) * | 2019-07-03 | 2019-10-25 | 长安大学 | 一种长大公路隧道风机群效率优化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11425239A (zh) * | 2020-04-16 | 2020-07-17 |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适用于超长公路隧道的通风系统的施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27934A (zh) | 2020-12-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27934B (zh) | 高海拔高温特长隧道施工变频节能通风系统及方法 | |
CN107288677A (zh) | 一种煤矿通风参数智能化监测调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3480299U (zh) | 智能楼宇节能系统 | |
CN101655272A (zh) | 一种网络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3306701B (zh) | 大区域自动控制均压防灭火系统 | |
CN106482507B (zh) | 一种水泥分解炉燃烧自动控制方法 | |
CN114738031B (zh) | 自然和机械通风耦合的施工隧道数字孪生智能通风方法 | |
CN213150857U (zh) | 一种蓄电池固化室可视化监控系统 | |
CN109857177B (zh) | 一种建筑电气节能监测方法 | |
CN112797508A (zh) | 一种洁净室内部气流组织形式自适应调节的控制方法 | |
CN209642406U (zh) | 一种智能配电房在线监测系统 | |
CN114109465A (zh) | 一种矿井通风系统智能分析决策方法 | |
CN204963111U (zh) | 智能空调管理系统 | |
CN207795652U (zh) | 一种矿井通风机风压风量平衡切换智能控制系统 | |
CN203274132U (zh) | 一种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用的实时监控装置 | |
CN102880152A (zh) | 一种物联网室内环境调节设备控制装置 | |
CN210688626U (zh) | 一种矿用井口保温气候补偿自动控制系统 | |
CN104913658B (zh) | 一种瓷砖窑炉的生产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036231A (zh) | 中央空调监控系统中冷却塔智能节电控制方法 | |
CN103294028A (zh) | 室内建筑能耗和空气质量的综合控制方法 | |
CN102385361A (zh) | 金属矿山矿井通风计算机远程集中监控系统 | |
CN204902115U (zh) | 基于ZigBee的无线新风机组控制装置 | |
CN104154613B (zh) | 智能节能控制系统 | |
CN204695030U (zh) | 一种具有钻头降温装置的精密钻孔取芯机 | |
CN202854632U (zh) | 制药厂温湿度智能测控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3 Address after: 100083 No. 3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Patentee after: China National Railwa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3 No. 3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