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22761A - 钢筋压紧结构及压紧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钢筋压紧结构及压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22761A
CN112122761A CN202011063456.4A CN202011063456A CN112122761A CN 112122761 A CN112122761 A CN 112122761A CN 202011063456 A CN202011063456 A CN 202011063456A CN 112122761 A CN112122761 A CN 1121227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main
auxiliary
positioning beam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634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22761B (zh
Inventor
丁德申
胡锦
钱良
金晶
沈恺达
滕延锋
陈旭阳
王耀辉
陈晓明
周蓉峰
周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echanized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echanized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echanized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echanized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6345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227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22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22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227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227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36Auxiliary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15/00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 B21F15/02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wire with wire
    • B21F15/04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wire with wire without additional connecting elements or material, e.g. by twist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1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 E04C5/02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of low bending resistance
    • E04C5/04Ma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筋压紧结构及压紧方法,所述钢筋压紧结构用于将多个纵筋压合于横筋上,每个所述纵筋均包括主筋,至少一个所述纵筋还包括副筋,所述钢筋压紧结构包括第一伸缩装置、定位梁及多个压合组件;所述压合组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伸缩装置驱动所述定位梁移动的带动下,将纵筋压合于沿水平向设置的横筋上;其中,所述主压合件用于在所述主弹性件的作用下,将所述主筋压合于所述横筋上;所述副压合件用于在所述副弹性件的作用下,将所述副筋压合于所述横筋上。通过设置每个压合组件均包括主压合件,至少一个压合组件还包括副压合件,可使主压合件压合主筋与横筋抵靠,副压合件压合副筋与横筋抵靠,实现主筋和副筋的同时压合。

Description

钢筋压紧结构及压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筋压紧结构及压紧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a所示的一种钢筋网片,在工程建设中,以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优点而在混凝土道路铺设,隧道衬砌混凝土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钢筋网片由纵筋和横筋正交布置形成,沿钢筋网片纵向(图1a中的竖直向)的钢筋为纵筋01,沿钢筋网片横向的钢筋(图1a中的水平向)为横筋02。钢筋网片在制作时需要通过焊接交叉点的方式将纵筋01和横筋02连接在一起,使用的焊接设备为排焊机04。如图1b的制作钢筋网片的示意图,纵筋01通过定位装置(未图示)穿过排焊机04的焊接装置,横筋02通过上料装置(未图示)放置于纵筋01的上方,然后使用上压梁03将横筋02和纵筋01压紧在反力装置上,最后通过电阻压力焊的方式将横筋02和纵筋01的交叉点处进行焊接,实现单根横筋与纵筋之间的连接。单根横筋完成焊接后,将上压梁03松开,已完成的钢筋网片在下部的运输装置(未图示)的作用下位移一个步长,重复上述的过程,直至所有横筋完成焊接。
现有的排焊机仅能制作钢筋直径较小的单一型钢筋网片,如图1c和图1d所示的一种钢筋网片的断面图,纵筋的直径往往超过20mm,纵筋不仅有单根布置的形式(单筋05),还有两根直径不同且并排放置的并筋布置形式(并筋06)。并筋06包括一根直径较大的主筋061和一根直径较小的副筋062并排放置而成,一般地,主筋061的直径与单筋05直径相等。钢筋网片由于不同位置的设计要求不同,同一钢筋网片的纵筋的布置形式还随着钢筋网片的纵向发生变化,即不同位置处,钢筋网片截面的单筋和纵筋的布置形式是不同的。现有单一压紧的方式无法保证并筋的压紧,因此需要设计能适应单筋和并筋同时存在且经常发生变化的大型钢筋网片纵筋竖向压紧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压紧结构及压紧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对单筋和并筋同时压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基于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钢筋压紧结构,用于将多个纵筋压合于横筋上,每个所述纵筋均包括主筋,至少一个所述纵筋还包括副筋,所述钢筋压紧结构包括第一伸缩装置、定位梁及多个压合组件,所述定位梁沿水平向设置,多个所述压合组件沿所述定位梁的轴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定位梁上;所述第一伸缩装置与所述定位梁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定位梁沿竖向移动;
每个所述压合组件均包括主压合件及主弹性件,至少一个所述压合组件还包括副压合件和副弹性件,所述主压合件通过所述主弹性件沿竖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定位梁上,所述副压合件通过所述副弹性件沿竖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定位梁上;
所述压合组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伸缩装置驱动所述定位梁移动的带动下,将纵筋压合于沿水平向设置的横筋上;其中,所述主压合件用于在所述主弹性件的作用下,将所述主筋压合于所述横筋上;所述副压合件用于在所述副弹性件的作用下,将所述副筋压合于所述横筋上。
可选的,所述压合组件设置于所述定位梁的下方,所述第一伸缩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定位梁向下移动,以压合设置于横筋上方的纵筋。
可选的,所述主弹性件和所述副弹性件均在未受外力时,所述主压合件的底部与所述副压合件的底部平齐,或者所述副压合件的底部向下超出所述主压合件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钢筋压紧结构还包括多个反力装置,多个所述反力装置沿所述定位梁的轴向间隔地排布,并用于布置于所述横筋之下;所述反力装置的竖向位置被限制。
可选的,所述主压合件和所述副压合件分别包括沿竖向延伸设置的压合杆,以及沿水平向延伸设置的限位勾;所述限位勾设置于所述压合杆的下端;所述主压合件的限位勾朝向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副压合件的限位勾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伸缩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定位梁向上移动,以带动所述限位勾压合设置于横筋下方的纵筋。
可选的,所述钢筋压紧结构还包括主水平推杆、副水平推杆、第二伸缩装置及第三伸缩装置;
所述主水平推杆与所有的所述主压合件连接,所述第二伸缩装置与所述主水平推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主水平推杆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主压合件的限位勾移动至所述主筋的下方;
所述副水平推杆与所有的所述副压合件连接,所述第三伸缩装置与所述副水平推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副水平推杆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副压合件的限位勾移动至所述副筋的下方。
可选的,所述主压合件的压合杆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伸缩装置驱动所述主水平推杆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带动下,与所述主筋抵靠;所述副压合件的压合杆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三伸缩装置驱动所述副水平推杆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带动下,与所述副筋抵靠。
可选的,所述定位梁具有多个通孔,所述压合杆沿竖向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通孔中,并被所述通孔限制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位移。
可选的,所述主压合件和所述副压合件还分别包括限位座,所述限位座沿所述压合杆的轴向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压合杆上;所述主弹性件的一端或所述副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座连接,所述主弹性件的另一端或所述副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梁连接。
可选的,所述钢筋压紧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伸缩装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伸缩装置沿所述定位梁的轴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定位梁的两端。
基于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钢筋压紧方法,所述钢筋压紧方法利用如上所述的钢筋压紧结构实现多个纵筋的压合,其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伸缩装置驱动所述定位梁沿竖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压合组件压合所述纵筋,至所述纵筋与水平向设置的横筋相抵靠;
其中,所述主压合件将所述主筋压合于横筋上;所述副压合件将所述副筋压合于所述横筋上。
可选的,在利用所述第一伸缩装置驱动所述定位梁沿竖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压合组件压合所述纵筋之前,所述钢筋压紧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压合组件沿所述定位梁的轴向位置设置为与所述纵筋沿所述定位梁的轴向位置相适配。
可选的,利用所述第一伸缩装置驱动所述定位梁沿竖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压合组件压合所述纵筋,至所述纵筋与沿水平向设置的横筋相抵靠之前,所述钢筋压紧方法还包括:
驱动所述主压合件连接的主水平推杆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主压合件的限位勾移动至所述主筋之下;
驱动与所述副压合件连接的副水平推杆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副压合件的限位勾移动至所述副筋的下方。
可选的,在每个所述纵筋均与所述横筋抵靠后,所述钢筋压紧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伸缩装置驱动所述定位梁沿竖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压合组件脱离所述纵筋。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提供的钢筋压紧结构及压紧方法中,所述钢筋压紧结构用于将多个纵筋压合于横筋上,每个所述纵筋均包括主筋,至少一个所述纵筋还包括副筋,所述钢筋压紧结构包括第一伸缩装置、定位梁及多个压合组件,所述定位梁沿水平向设置,多个所述压合组件沿所述定位梁的轴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定位梁上;所述第一伸缩装置与所述定位梁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定位梁沿竖向移动;每个所述压合组件均包括主压合件及主弹性件,至少一个所述压合组件还包括副压合件和副弹性件,所述主压合件通过所述主弹性件沿竖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定位梁上,所述副压合件通过所述副弹性件沿竖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定位梁上;所述压合组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伸缩装置驱动所述定位梁移动的带动下,将纵筋压合于沿水平向设置的横筋上;其中,所述主压合件用于在所述主弹性件的作用下,将所述主筋压合于所述横筋上;所述副压合件用于在所述副弹性件的作用下,将所述副筋压合于所述横筋上。通过设置压合组件,且每个压合组件均包括主压合件和主弹性件,至少一个压合组件还包括副压合件和副弹性件,并驱动压合组件沿竖向移动,可使主压合件压合主筋与横筋抵靠,副压合件压合副筋与横筋抵靠,实现主筋和副筋的同时压合。所述的钢筋压紧结构不仅压合位于水平设置的横筋上方的纵筋,还能压合位于水平设置的横筋下方的纵筋,且压合过程方便、高效,进一步配置电气控制系统后,还可实现钢筋压紧结构的自动化操作。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a是一种钢筋网片的示意图;
图1b是制作钢筋网片的示意图;
图1c是一种钢筋网片沿纵筋的横断面图;
图1d是另一种钢筋网片沿纵筋的横断面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钢筋压紧结构的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钢筋压紧结构压合纵筋的示意图。
图3a和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钢筋压紧结构的示意图;
图3c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主压合件和副压合件的示意图;
图3d~3f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钢筋压紧结构压合纵筋的示意图。
附图中:
01-纵筋;02-横筋;03-上压梁;04-排焊机;05-单筋;06-并筋;061-主筋;062-副筋;
10-第一伸缩装置;20-定位梁;30-压合组件;31-主压合件;32-主弹性件;33-副压合件;34-副弹性件;310-压合杆;330-限位勾;350-限位座;40-反力装置;51-主水平推杆;52-副水平推杆;60-第二伸缩装置;70-第三伸缩装置;80-纵筋;81-主筋;82-副筋;90-横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如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术语“上”、“下”、“顶”、“底”通常是按重力方向进行排布的相对位置关系;术语“竖向”通常是指沿重力方向,其一般垂直于地面,“水平向”通常是指沿平行于地面的方向。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该特征,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筋压紧结构及压紧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对单筋和并筋同时压紧的问题。
如图2a和图3a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钢筋压紧结构,用于将多个纵筋80压合于横筋90上,每个所述纵筋80均包括主筋81,至少一个所述纵筋80还包括副筋82,所述钢筋压紧结构包括第一伸缩装置10、定位梁20及多个压合组件30,所述定位梁20沿水平向设置,多个所述压合组件30沿所述定位梁20的轴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定位梁20上;所述第一伸缩装置10与所述定位梁20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定位梁20沿竖向移动;每个所述压合组件30均包括主压合件31及主弹性件32,至少一个所述压合组件30还包括副压合件33和副弹性件34,所述主压合件31通过所述主弹性件32沿竖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定位梁20上,所述副压合件33通过所述副弹性件34沿竖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定位梁20上;所述压合组件30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伸缩装置10驱动所述定位梁20移动的带动下,将纵筋80压合于沿水平向设置的横筋90上;其中,所述主压合件31用于在所述主弹性件32的作用下,将所述主筋81压合于所述横筋90上;所述副压合件33用于在所述副弹性件34的作用下,将所述副筋82压合于所述横筋90上。
相应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钢筋压紧方法,所述钢筋压紧方法利用如上所述的钢筋压紧结构实现多个纵筋的压合,其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伸缩装置10驱动所述定位梁20沿竖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压合组件30压合所述纵筋80,至所述纵筋80与水平向设置的横筋90相抵靠,其中,所述主压合件31将纵筋80中的主筋81压合于横筋90上,副压合件32将纵筋80中的副筋82压合于横筋90上。
需说明的,请继续参考图2a及图3a,在实际工程中,一部分纵筋为单根布置的钢筋(称为单筋),另一部分纵筋为两根直径不同且并排布置的钢筋(称为并筋),并筋包括直径较大的主筋81和直径较小的副筋82,主筋81的直径和单筋的直径相同,为便于叙述,单筋即用主筋81表示,则纵筋表示为主筋81或者并排布置的主筋81和副筋82。所述钢筋压紧结构的压合组件30均包括主压合件31和主弹性件32,至少一个压合组件30还包括副压合件33和副弹性件34,由此,对于纵筋无论是单筋还是并筋,均可被一次压合至横筋90上。
优选地,所述钢筋压紧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伸缩装置10,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伸缩装置10沿所述定位梁20的轴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定位梁20的两端,以便有足够的压力驱动定位梁20移动并带动压合组件30压合钢筋。进一步,至少三个第一伸缩装置10沿定位梁20的轴向间隔均匀地分布,以使定位梁20受压均匀,从而使压合组件30压合纵筋80更高效。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所述压合组件30设置于所述定位梁20的下方,所述第一伸缩装置10用于驱动所述定位梁20向下移动,以压合设置于横筋90上方的纵筋80。具体地,请参考图2b,主压合件31通过主弹性件32设置于定位梁20的下方,副压合件33通过副弹性件34设置于定位梁20的下方,第一伸缩装置10驱动定位梁20向下移动,待主压合件31与主筋81抵靠,副压合件33与副筋82抵靠后,主弹性件32和副弹性件34分别产生形变量,以使主压合件31压合主筋81与横筋90抵靠,副压合件33压合副筋82与横筋90抵靠。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副弹性件34产生的弹力不小于300N。
相应地,在利用所述第一伸缩装置10驱动所述定位梁20沿竖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压合组件30压合所述纵筋80之前,所述钢筋压紧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压合组件30沿所述定位梁20的轴向位置设置为与所述纵筋80沿所述定位梁20的轴向位置相适配。具体地,继续参考参考图2a,即钢筋压紧结构在压合纵筋之前,将主压合件31的中心轴线与主筋8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配置在工程要求范围内,将副压合件33的中心轴线与副筋8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配置在工程要求的范围内,以使主筋81和副筋82被压合后,位置更准确。
可选地,在每个所述纵筋80均与所述横筋90抵靠后,所述钢筋压紧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伸缩装置10驱动所述定位梁20沿竖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压合组件30脱离所述纵筋80,以解除压合组件30对纵筋80的压合。具体地,第一伸缩装置10驱动定位梁20向上移动以带动压合组件30远离纵筋80,且每个主压合件31和每个副压合件33均脱离对应的纵筋。
进一步,所述主弹性件32和所述副弹性件34均在未受外力时,所述主压合件31的底部与所述副压合件34的底部平齐,或者所述副压合件34的底部向下超出所述主压合件31的底部。如此配置,避免主压合件31在完成对主筋81的压合后,副压合件33还未与副筋82抵靠,或刚好抵靠但副弹性件34还未产生形变,从而影响纵筋的压合。
可选地,所述钢筋压紧结构还包括多个反力装置40,多个所述反力装置40沿所述定位梁20的轴向间隔地排布,并用于布置于所述横筋90之下,可以保证分级荷载的施加;所述反力装置40的竖向位置被限制,使横筋90水平设置,不会偏转。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a及图3b所示,所述主压合件31和所述副压合件33分别包括沿竖向延伸设置的压合杆310,以及沿水平向延伸设置的限位勾330;所述限位勾330设置于所述压合杆310的下端;所述主压合件31的限位勾朝向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副压合件33的限位勾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伸缩装置10用于驱动所述定位梁20向上移动,以带动所述限位勾330压合设置于横筋90下方的纵筋80。具体地,参考图3d及图3e,第一伸缩装置10驱动定位梁20向上移动以带动压合组件30向上移动,待主压合件31的限位勾与主筋81抵靠后,主弹性件32产生较大的形变量以使限位勾330压合主筋81至横筋90之下;待副压合件33的限位勾与副筋82抵靠后,副弹性件34产生较大的形变量,以使限位勾330压合副筋82至横筋90之下。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主弹性件32和副弹性件34产生的弹力均不小于600N。需说明的,限位勾330的长度需在适当的范围内,否则无法将纵筋80上压至横筋90之下,具体地,主压合件31的限位勾长度不小于主筋81的半径,副压合件33的限位勾的长度不小于副筋82的半径。
应当理解,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指的是沿定位梁20轴向的延伸方向,具体地,第一方向可理解为主压合件31沿定位梁20的轴向靠近主筋81的方向,第二方向可理解为副压合件33沿定位梁20的轴向靠近副筋82的方向。继续参考图3a及图3b,第一方向为向右的方向,第二方向为向左的方向,则主压合件31的限位勾沿右向延伸,则副压合件31的限位勾沿左向延伸。当然,本领域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主筋81和副筋82的相对位置配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实际含义。
进一步,所述钢筋压紧结构还包括主水平推杆51、副水平推杆52、第二伸缩装置60及第三伸缩装置70;所述主水平推杆51与所有的所述主压合件31连接,所述第二伸缩装置60与所述主水平推杆51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主水平推杆51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主压合件31的限位勾移动至所述主筋81的下方;所述副水平推杆52与所有的所述副压合件33连接,所述第三伸缩装置70与所述副水平推杆52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副水平推杆52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副压合件33的限位勾移动至所述副筋82的下方。
更进一步,所述主压合件31的压合杆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伸缩装置60驱动所述主水平推杆51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带动下,与所述主筋81抵靠;所述副压合件33的压合杆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三伸缩装置70驱动所述副水平推52杆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带动下,与所述副筋82抵靠。
相应地,在利用所述第一伸缩装置10驱动所述定位梁20沿竖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压合组件30压合所述纵筋80之前,所述钢筋压紧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压合组件30沿所述定位梁20的轴向位置设置为与所述纵筋80沿所述定位梁20的轴向位置相适配。
进一步,即利用所述第一伸缩装置10驱动所述定位梁20沿竖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压合组件30压合所述纵筋80,至所述纵筋80与沿水平向设置的横筋90相抵靠之前,所述钢筋压紧方法还包括:
驱动与所述主压合件31连接的主水平推杆51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主压合件31的限位勾移动至所述主筋81的下方;
驱动与所述副压合件33连接的副水平推杆52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副压合件33的限位勾移动至所述副筋82的下方。具体地,参考图3f,利用第二伸缩装置60驱动主水平推杆51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主压合件31移动,至主压合件31的压合杆与主筋81抵靠,此时,主压合件31的限位勾位于主筋81的下方;同理,利用第三伸缩装置70驱动副水平推杆52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带动副压合件33移动,至副压合件33的压合杆与副筋82抵靠,此时,副压合件33的限位勾位于副筋82的下方。
可选地,在每个所述纵筋80均与所述横筋90抵靠后,所述钢筋压紧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伸缩装置10驱动所述定位梁20沿竖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压合组件30脱离所述纵筋80,即第一伸缩装置10驱动定位梁20向下移动以带动压合组件30远离纵筋80,以解除压合组件30对纵筋80的压合。具体地,主压合件31的限位勾向下远离主筋81,以解除对主筋81的压合;副压合件33的限位勾向下远离副筋82,以解除对副筋82的压合。
进一步,在利用所述第一伸缩装置10驱动所述定位梁20沿竖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压合组件30脱离所述纵筋80之后,所述钢筋压紧方法还包括:
驱动所述压合组件30沿定位梁20的轴向远离所述纵筋80。具体地,利用第二伸缩装置60驱动主水平推杆51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带动主压合件31的压合杆远离主筋;利用第三伸缩装置70驱动副水平推杆52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副压合件33的压合杆远离副筋82。
可选地,所述定位梁20具有多个通孔(未图示),所述压合杆310沿竖向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通孔中,并被所述通孔限制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位移。进一步,主水平推杆51和副水平推杆52分别包括与通孔对应的穿孔(未图示),供压合杆310移动地穿设。
可选地,所述主压合件31和所述副压合件33还分别包括限位座350,所述限位座350沿所述压合杆310的轴向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压合杆310上;所述主弹性件32的一端或所述副弹性件34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座350连接,所述主弹性件32的另一端或所述副弹性件34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梁20连接。
在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c,压合杆310与限位勾330一体成形,较佳地,主压合件31和副压合件33分别为直钩螺栓,即呈“L”型,其中,“L”中的“l”为压合杆310,“一”为限位勾330;限位座350为与直钩螺栓配合的调整螺母;主弹性件32和副弹性件34为分别套设于直钩螺栓上的弹簧。
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伸缩装置10、所述第二伸缩装置60和所述第三伸缩装置70分别为液压油缸或气缸。
以下以主压合件31为直钩螺栓,主弹性件32为弹簧,第一伸缩装置10为第一油缸、第二伸缩装置60为第二油缸为例,对钢筋压紧结构压合主筋的过程进行说明,此外,第一方向为右向,第二方向为左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对各部件采用的具体装置可用等功能的其他装置进行变换或替换使用,这里仅用于举例说明。
钢筋压紧结构压合主筋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第二油缸伸出,驱动主水平推杆向右移动,以带动直钩螺栓向右移动至与主筋抵靠,且直钩螺栓的勾状部位于主筋的下方;
步骤二:第一油缸伸出,驱动定位梁向上移动,并通过弹簧带动直钩螺栓向上移动,至直钩螺栓的勾状部压合主筋与横筋的下表面抵靠;
步骤三:在每个主筋均与横筋抵靠后,第一油缸回缩,驱动定位梁向下移动,以带动直钩螺栓的勾状部向下远离主筋,至弹簧恢复初始状态;
步骤四:第二油缸回缩,驱动主水平推杆向左移动,以带动直钩螺栓向左移动远离主筋,使直钩螺栓位于相邻的两个主筋之间的间隙。
需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对上述步骤进行同理变换以利用本实施例的钢筋压紧结构压合副筋。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提供的钢筋压紧结构及压紧方法中,所述钢筋压紧结构用于将多个纵筋压合于横筋上,每个所述纵筋均包括主筋,至少一个所述纵筋还包括副筋,所述钢筋压紧结构包括第一伸缩装置、定位梁及多个压合组件,所述定位梁沿水平向设置,多个所述压合组件沿所述定位梁的轴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定位梁上;所述第一伸缩装置与所述定位梁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定位梁沿竖向移动;每个所述压合组件均包括主压合件及主弹性件,至少一个所述压合组件还包括副压合件和副弹性件,所述主压合件通过所述主弹性件沿竖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定位梁上,所述副压合件通过所述副弹性件沿竖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定位梁上;所述压合组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伸缩装置驱动所述定位梁移动的带动下,将纵筋压合于沿水平向设置的横筋上;其中,所述主压合件用于在所述主弹性件的作用下,将所述主筋压合于所述横筋上;所述副压合件用于在所述副弹性件的作用下,将所述副筋压合于所述横筋上。通过设置压合组件,且每个压合组件均包括主压合件和主弹性件,至少一个压合组件还包括副压合件和副弹性件,并驱动压合组件沿竖向移动,可使主压合件压合主筋与横筋抵靠,副压合件压合副筋与横筋抵靠,实现主筋和副筋的同时压合。所述的钢筋压紧结构不仅压合位于水平设置的横筋上方的纵筋,还能压合位于水平设置的横筋下方的纵筋,且压合过程方便、高效,进一步配置电气控制系统后,还可实现钢筋压紧结构的自动化操作。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钢筋压紧结构,用于将多个纵筋压合于横筋上,每个所述纵筋均包括主筋,至少一个所述纵筋还包括副筋,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压紧结构包括第一伸缩装置、定位梁及多个压合组件,所述定位梁沿水平向设置,多个所述压合组件沿所述定位梁的轴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定位梁上;所述第一伸缩装置与所述定位梁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定位梁沿竖向移动;
每个所述压合组件均包括主压合件及主弹性件,至少一个所述压合组件还包括副压合件和副弹性件,所述主压合件通过所述主弹性件沿竖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定位梁上,所述副压合件通过所述副弹性件沿竖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定位梁上;
所述压合组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伸缩装置驱动所述定位梁移动的带动下,将纵筋压合于沿水平向设置的横筋上;其中,所述主压合件用于在所述主弹性件的作用下,将所述主筋压合于所述横筋上;所述副压合件用于在所述副弹性件的作用下,将所述副筋压合于所述横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组件设置于所述定位梁的下方,所述第一伸缩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定位梁向下移动,以压合设置于横筋上方的纵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弹性件和所述副弹性件均在未受外力时,所述主压合件的底部与所述副压合件的底部平齐,或者所述副压合件的底部向下超出所述主压合件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压紧结构还包括多个反力装置,多个所述反力装置沿所述定位梁的轴向间隔地排布,并用于布置于所述横筋之下;所述反力装置的竖向位置被限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压合件和所述副压合件分别包括沿竖向延伸设置的压合杆,以及沿水平向延伸设置的限位勾;所述限位勾设置于所述压合杆的下端;所述主压合件的限位勾朝向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副压合件的限位勾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伸缩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定位梁向上移动,以带动所述限位勾压合设置于横筋下方的纵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筋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压紧结构还包括主水平推杆、副水平推杆、第二伸缩装置及第三伸缩装置;
所述主水平推杆与所有的所述主压合件连接,所述第二伸缩装置与所述主水平推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主水平推杆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主压合件的限位勾移动至所述主筋的下方;
所述副水平推杆与所有的所述副压合件连接,所述第三伸缩装置与所述副水平推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副水平推杆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副压合件的限位勾移动至所述副筋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筋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压合件的压合杆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伸缩装置驱动所述主水平推杆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带动下,与所述主筋抵靠;所述副压合件的压合杆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三伸缩装置驱动所述副水平推杆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带动下,与所述副筋抵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筋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梁具有多个通孔,所述压合杆沿竖向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通孔中,并被所述通孔限制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筋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压合件和所述副压合件还分别包括限位座,所述限位座沿所述压合杆的轴向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压合杆上;所述主弹性件的一端或所述副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座连接,所述主弹性件的另一端或所述副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筋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压紧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伸缩装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伸缩装置沿所述定位梁的轴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定位梁的两端。
11.一种钢筋压紧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筋压紧结构实现多个纵筋的压合,所述钢筋压紧方法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伸缩装置驱动所述定位梁沿竖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压合组件压合所述纵筋,至所述纵筋与沿水平向设置的横筋相抵靠;
其中,所述主压合件将所述主筋压合于所述横筋上;所述副压合件将所述副筋压合于所述横筋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钢筋压紧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第一伸缩装置驱动所述定位梁沿竖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压合组件压合所述纵筋之前,所述钢筋压紧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压合组件沿所述定位梁的轴向位置设置为与所述纵筋沿所述定位梁的轴向位置相适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钢筋压紧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第一伸缩装置驱动所述定位梁沿竖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压合组件压合所述纵筋,至所述纵筋与沿水平向设置的横筋相抵靠之前,所述钢筋压紧方法还包括:
驱动与所述主压合件连接的主水平推杆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主压合件的限位勾移动至所述主筋的下方;
驱动与所述副压合件连接的副水平推杆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副压合件的限位勾移动至所述副筋的下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钢筋压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纵筋均与所述横筋相抵靠后,所述钢筋压紧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伸缩装置驱动所述定位梁沿竖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压合组件脱离所述纵筋。
CN202011063456.4A 2020-09-30 2020-09-30 钢筋压紧结构及压紧方法 Active CN1121227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3456.4A CN112122761B (zh) 2020-09-30 2020-09-30 钢筋压紧结构及压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3456.4A CN112122761B (zh) 2020-09-30 2020-09-30 钢筋压紧结构及压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22761A true CN112122761A (zh) 2020-12-25
CN112122761B CN112122761B (zh) 2023-11-17

Family

ID=73843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3456.4A Active CN112122761B (zh) 2020-09-30 2020-09-30 钢筋压紧结构及压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2276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9239A (zh) * 2021-02-09 2021-05-18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钢筋网片制作系统、钢筋网片制作方法及桁架制作方法
CN112809238A (zh) * 2021-02-09 2021-05-18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钢筋网片焊接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57917A (ja) * 1997-08-14 1999-03-02 Shimizu Corp 鉄筋ユニットの組立方法及び組立装置
JP2000017841A (ja) * 1998-07-02 2000-01-18 Kenzo Unno 鉄筋支持具、これを用いたコンクリート壁、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JP3151714U (ja) * 2009-04-21 2009-07-02 渡辺 徹 鉄筋結束用具
JP2013185397A (ja) * 2012-03-09 2013-09-19 Kajima Corp せん断補強鉄筋およびその配筋方法
CN104043762A (zh) * 2014-06-05 2014-09-17 建科机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钢筋网焊接生产线的新型横筋落料机构
CN108405767A (zh) * 2018-07-12 2018-08-17 湖南三快而居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钢筋网片焊接生产线
CN111266495A (zh) * 2020-02-25 2020-06-12 华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网及其成型工艺
CN111673017A (zh) * 2020-05-29 2020-09-18 建科机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钢筋网片焊接设备
CN213469945U (zh) * 2020-09-30 2021-06-18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钢筋压紧结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57917A (ja) * 1997-08-14 1999-03-02 Shimizu Corp 鉄筋ユニットの組立方法及び組立装置
JP2000017841A (ja) * 1998-07-02 2000-01-18 Kenzo Unno 鉄筋支持具、これを用いたコンクリート壁、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JP3151714U (ja) * 2009-04-21 2009-07-02 渡辺 徹 鉄筋結束用具
JP2013185397A (ja) * 2012-03-09 2013-09-19 Kajima Corp せん断補強鉄筋およびその配筋方法
CN104043762A (zh) * 2014-06-05 2014-09-17 建科机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钢筋网焊接生产线的新型横筋落料机构
CN108405767A (zh) * 2018-07-12 2018-08-17 湖南三快而居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钢筋网片焊接生产线
CN111266495A (zh) * 2020-02-25 2020-06-12 华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网及其成型工艺
CN111673017A (zh) * 2020-05-29 2020-09-18 建科机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钢筋网片焊接设备
CN213469945U (zh) * 2020-09-30 2021-06-18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钢筋压紧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9239A (zh) * 2021-02-09 2021-05-18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钢筋网片制作系统、钢筋网片制作方法及桁架制作方法
CN112809238A (zh) * 2021-02-09 2021-05-18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钢筋网片焊接方法
CN112809238B (zh) * 2021-02-09 2022-12-16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钢筋网片焊接方法
CN112809239B (zh) * 2021-02-09 2023-12-15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钢筋网片制作系统、钢筋网片制作方法及桁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22761B (zh) 2023-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22761A (zh) 钢筋压紧结构及压紧方法
US5722639A (en) Multistage wedge-shaped jack apparatus
DE112006000808B4 (de) Drahtgeflecht-Hitzeschildisolator
CN213469945U (zh) 钢筋压紧结构
KR101721371B1 (ko) 관 갱생 공법
KR101103530B1 (ko) 구조물의 부등 침하 복원 또는 말뚝 선행하중 도입을 위한 장치
KR101427340B1 (ko) 강관말뚝 압입장치 및 압입 강관말뚝 공법
EP1034096A1 (de) Vorrichtung zum gegenseitigen abstützen zweier konstruktionsteile
KR101377019B1 (ko) 가이드레일을 이용한 반력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초 보강방법
CN112065455A (zh) 水平向弹性钢筋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KR20140065321A (ko) 파일의 압입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파일 압입 시공방법
KR101514763B1 (ko) 교번 압입식 기초 보강장치 및 기초 보강공법
KR101813518B1 (ko) 기초파일의 선행하중 재하공법
CN106812366A (zh) 一种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支撑结构
KR101583271B1 (ko) 말뚝압입장치 및 압입말뚝공법
KR20200092577A (ko) 침하구조물 인상을 위한 원형강관말뚝 및 그 시공방법
EP2410097A2 (de) Stützenstumpfstoß hochbelasteter Fertigteilstützen
KR101415250B1 (ko) 자유낙하식 반력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파일 시공방법
CN212583716U (zh) 竖向弹性钢筋定位系统
CN206874022U (zh) 一种停车设备斜坡板结构
CN212583712U (zh) 水平向弹性钢筋定位系统
KR101528846B1 (ko) 잭 승강수단을 이용한 반력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초 보강방법
WO2018068918A1 (de) Pedalkraftsimulatoreinrichtung
EP2816168B1 (de) Schalungsstein zur Verbindung mit einer Betondecke
DE10110248B4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Lagerung eines Betonbautei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