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9245A - 密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密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19245A
CN112119245A CN201980032094.1A CN201980032094A CN112119245A CN 112119245 A CN112119245 A CN 112119245A CN 201980032094 A CN201980032094 A CN 201980032094A CN 112119245 A CN112119245 A CN 1121192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s
lip
bank
rib
spi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20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米内寿斗
山口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o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 Corp filed Critical No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119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92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1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 F16J15/3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 F16J15/3204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with at least one li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1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 F16J15/3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 F16J15/3244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with hydrodynamic pumping a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1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 F16J15/3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 F16J15/3204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with at least one lip
    • F16J15/323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with at least one lip having two or more li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ealing With Elastic Sealing Lips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密封装置包括配置于外侧构件的孔的内部且与内侧构件接触的密封唇。密封唇具有内部空间侧的倾斜面、大气侧倾斜面和位于它们的倾斜面之间的交界处的唇缘。在大气侧倾斜面形成有从唇缘延伸且与内侧构件的外周面接触的多个第一螺旋肋和多个第二螺旋肋。另外,在大气侧倾斜面形成有远离唇缘配置且不与内侧构件接触的多个第一护堤肋和多个第二护堤肋。第一护堤肋以分别与第一螺旋肋的延长线交叉的方式配置,并向与第一螺旋肋相反的方向倾斜,第二护堤肋以分别与第二螺旋肋的延长线交叉的方式配置,并向与第二螺旋肋相反的方向倾斜。

Description

密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置于相对旋转的内侧构件与外侧构件之间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在配置于相对旋转的内侧构件与外侧构件之间的密封装置的密封唇的大气侧的表面形成有多个螺旋状的肋。这种密封装置用于封闭配置在外侧构件的内部空间的液体(例如润滑剂)而使用,螺旋状的肋带来使泄漏到大气侧的液体伴随着内侧构件与外侧构件的相对旋转而返回到内部空间的作用(泵送作用)。
在内侧构件例如如机动车的车轴那样能够向两个方向旋转的情况、或者密封装置能够配备于机动车的左右车轴中的任一车轴的情况下,为了在两个方向的旋转中实现泵送作用,有时在密封唇形成有倾斜方向不同的螺旋状的肋(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02517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对于这样的、在两个方向的旋转中发挥作用的密封装置,期望进一步减少液体从内部空间向大气侧的漏出。
因此,本发明提供进一步减少液体从内部空间向大气侧的漏出且在两个方向的旋转中发挥泵送作用的密封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密封装置配置于相对旋转的内侧构件与外侧构件之间,并封闭所述内侧构件与所述外侧构件之间的间隙,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外侧构件;和密封唇,配置于所述外侧构件的孔的内部,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内侧构件的外周面接触,将所述外侧构件的内部空间和大气侧隔开,并封闭所述内部空间内的液体。所述密封唇具有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侧的液体侧倾斜面、配置于大气侧的大气侧倾斜面和位于所述液体侧倾斜面与所述大气侧倾斜面之间的交界处沿周向延伸的唇缘,所述液体侧倾斜面以越远离所述唇缘越远离所述内侧构件的方式倾斜,所述大气侧倾斜面以越远离所述唇缘越远离所述内侧构件的方式倾斜,在所述大气侧倾斜面形成有多个第一螺旋肋和多个第二螺旋肋,多个所述第一螺旋肋从所述唇缘延伸,并与所述内侧构件的所述外周面接触,多个所述第二螺旋肋从所述唇缘延伸,并与所述内侧构件的所述外周面接触,多个所述第一螺旋肋相对于所述唇缘倾斜地呈螺旋状延伸,多个所述第二螺旋肋相对于所述唇缘向与所述第一螺旋肋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呈螺旋状延伸,在所述大气侧倾斜面形成有多个第一护堤肋和多个第二护堤肋,多个所述第一护堤肋远离所述唇缘配置,且不与所述内侧构件的所述外周面接触,多个所述第二护堤肋远离所述唇缘配置,且不与所述内侧构件的所述外周面接触,多个所述第一护堤肋以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螺旋肋的延长线交叉的方式配置,并向与所述第一螺旋肋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呈螺旋状延伸,多个所述第二护堤肋以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螺旋肋的延长线交叉的方式配置,并向与所述第二螺旋肋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呈螺旋状延伸。
在该方式中,通过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螺旋肋和第二螺旋肋,在两个方向的旋转中发挥泵送作用。即,在向第一方向旋转时,第一螺旋肋使液体从大气侧返回到内部空间,在向第二方向旋转时,第二螺旋肋使液体从大气侧返回到内部空间。其中,在向第一方向旋转时,有时第二螺旋肋反而会使液体从内部空间向大气侧漏出,在向第二方向旋转时,有时第一螺旋肋会使液体从内部空间向大气侧漏出。第一护堤肋阻挡在向第二方向旋转时第一螺旋肋使得向大气侧漏出的液体。第一护堤肋由于不与内侧构件的外周面接触,所以在向第二方向旋转时,在内侧构件的外周面与第一护堤肋之间存在伴随着旋转的气流。向大气侧漏出的液体因该气流而沿着第一护堤肋朝向唇缘移动,进一步被传递到第二螺旋肋。第二螺旋肋使从第一护堤肋传递出的液体返回到内部空间。第二护堤肋阻挡在向第一方向旋转时第二螺旋肋使得向大气侧漏出的液体。第二护堤肋由于不与内侧构件的外周面接触,所以在向第一方向旋转时,在内侧构件的外周面与第二护堤肋之间存在伴随着旋转的气流。向大气侧漏出的液体因该气流而沿着第二护堤肋朝向唇缘移动,进一步被传递到第一螺旋肋。第二螺旋肋使从第二护堤肋传递出的液体返回到内部空间。如此,通过设有不与内侧构件的外周面接触的第一护堤肋和第二护堤肋,并利用气流,能够使液体移动到所期望的螺旋肋,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液体从内部空间向大气侧的漏出。虽然转速越高越容易发生液体从内部空间的漏出,但是转速越高气流也越快,因此多数漏出了的液体能够返回到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密封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装置的密封唇的内周面的展开图。
图3是相当于图2的III-III线的密封唇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从密封唇的唇缘漏出的液体返回去的流动的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密封装置的密封唇的内周面的展开图。
图6是相当于图5的VI-VI线的密封唇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密封装置的密封唇的内周面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考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附图的比例尺不一定准确,有时会放大或省略一部分的特征。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装置1配置于壳体(外侧构件)2与旋转轴(内侧构件)4之间,并封闭壳体2与旋转轴4之间的间隙。在壳体2形成有轴孔2A,在轴孔2A内配置有旋转轴4。在壳体2的内部空间配置有液体即作为润滑剂的油。虽然旋转轴4为圆柱状,轴孔2A为剖面圆形,密封装置1为圆环,但是在图1中,仅示出它们的左半部分。
密封装置1具有外侧圆筒部10、连结部12和内侧圆筒部14。外侧圆筒部10是安装于壳体2的安装部。在图示的例中,外侧圆筒部10以过盈嵌合的方式嵌进(即被压入)轴孔2A。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安装方式。连结部12配置于比外侧圆筒部10更靠大气侧的位置,并连结外侧圆筒部10和内侧圆筒部14。
密封装置1是具有弹性环16和刚性环18的复合结构。弹性环16是由弹性材料、例如弹性体形成。刚性环18由刚性材料、例如金属形成,加强弹性环16。刚性环18具有大致L字形状的剖面形状。刚性环18的一部分埋设于弹性环16,且与弹性环16紧密接触。具体而言,刚性环18遍及外侧圆筒部10和连结部12地设置。
内侧圆筒部14仅由弹性材料构成,在内侧圆筒部14形成有密封唇20和防尘唇22。密封唇20和防尘唇22配置于壳体2的轴孔4A的内部,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旋转轴4的外周面接触。
密封唇20隔开壳体2的内部空间和大气侧,并封闭内部空间内的液体。即,密封唇20起到阻止润滑剂流出的作用。
防尘唇22配置于比密封唇20更靠大气侧的位置,起到阻止异物(包含水(含泥水或盐水)及灰尘在内)从大气侧向内部空间流入的作用。防尘唇22为倾斜的圆环状的板,从其基部朝向大气侧且径向内侧倾斜地延伸。
密封唇20是形成于内侧圆筒部14的内周面的突起,并具有配置于内部空间侧的液体侧倾斜面24、配置于大气侧的大气侧倾斜面26和位于液体侧倾斜面24与大气侧倾斜面26之间的交界且沿周向延伸的唇缘28。液体侧倾斜面24具有截圆锥的侧面的形状,且以越远离唇缘28越远离旋转轴4的方式倾斜。大气侧倾斜面26也具有截圆锥的侧面的形状,且以越远离唇缘28越远离旋转轴4的方式倾斜。
在内侧圆筒部14的外周面卷绕有将密封唇20向径向内侧压缩的卡紧弹簧30。但是,环状螺旋弹簧30不是必不可少的。
图2是密封唇20的内周面的展开图。如图2所示,在大气侧倾斜面26形成有多个第一螺旋肋34、多个第二螺旋肋36、多个第一护堤肋38和多个第二护堤肋40。在图2中,虽然仅示出密封唇20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但是各组为包括多个第一螺旋肋34的多个组35和各组为包括多个第二螺旋肋36的多个组37设置在大气侧倾斜面26,且组35、37在周向交替排列。另外,各组为包括多个第一护堤肋38的多个组39和各组为包括第二护堤肋40的多个组41设置在大气侧倾斜面26,IE组39、41在周向交替排列。
第一螺旋肋34和第二螺旋肋36从唇缘28延伸,相对于唇缘28倾斜地呈螺旋状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螺旋肋34和第二螺旋肋36为直线状的隆起。第二螺旋肋36向与第一螺旋肋34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延伸。即,第一螺旋肋34相对于唇缘28具有倾斜角度α,第二螺旋肋36相对于唇缘28具有倾斜角度-α。
第一螺旋肋34和第二螺旋肋36与旋转轴4的外周面接触。图3中示出第二螺旋肋36与旋转轴4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如图3所示,第二螺旋肋36虽然在第二螺旋肋36的整个长度方向上具有同样的高度,但是与旋转轴4的外周面接触的部分36A可产生弹性变形。虽未图示,但是第一螺旋肋34也相同地、虽然在整个长度方向具有一样的高度,但是与旋转轴4的外周面接触的部分可产生弹性变形。
从唇缘28连续的第一螺旋肋34和第二螺旋肋36伴随着旋转轴4的旋转带来使从唇缘28泄漏到大气侧的液体返回到内部空间的泵送作用。在旋转轴4例如如机动车的车轴那样能够向两个方向旋转的情况、或者密封装置1能够配备于机动车的左右车轴中的任一车轴的情况下,为了在两个方向的旋转中实现泵送作用,有时在密封唇20形成有倾斜方向不同的第一螺旋肋34和第二螺旋肋36。具体而言,在旋转轴4向图2的第一方向R1旋转时,如箭头P1所示,第一螺旋肋34使液体从大气侧返回到内部空间。相反地,在旋转轴4向第二方向R2旋转时,如箭头P2所示,第二螺旋肋36使液体从大气侧返回到内部空间。可理解为,这样的泵送作用是由大气侧倾斜面26的细微的凹凸带来的,螺旋肋34、36借助各自所延伸的方向来促进泵送作用。
但是,在旋转轴4向第一方向R1旋转时,有时第二螺旋肋36使液体向箭头P2的相反方向从内部空间漏出到大气侧,在旋转轴4向第二方向R2旋转时,有时第一螺旋肋34使液体向箭头P1的相反方向从内部空间漏出到大气侧。这样的漏出可理解为是因螺旋肋34、36的微小的变形或者螺旋肋34、36相对于旋转轴4的压紧力的降低而引起的。旋转轴4的转速越高越容易发生液体的漏出。虽然液体的漏出量比因泵送作用引起的液体的返回量小,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下所述,通过第一护堤肋38和第二护堤肋40,进一步减少液体从内部空间向大气侧的漏出。
第一护堤肋38和第二护堤肋40远离唇缘28配置,且相对于唇缘28倾斜地呈螺旋状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护堤肋38和第二护堤肋40为直线状的隆起。第二护堤肋40向与第一护堤肋38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延伸。即,第一护堤肋38相对于唇缘28具有倾斜角度β,第二护堤肋40相对于唇缘28具有倾斜角度-β。
第一护堤肋38的组39在旋转轴4的轴线方向上与第一螺旋肋34的组35重叠,第二护堤肋40的组41在旋转轴4的轴线方向上与第二螺旋肋36的组37重叠。多个第一护堤肋38以分别与多个第一螺旋肋34的延长线交叉的方式配置,向与第一螺旋肋34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呈螺旋状延伸。多个第二护堤肋40以分别与多个第二螺旋肋36的延长线交叉的方式配置,向与第二螺旋肋36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呈螺旋状延伸。
第一护堤肋38和第二护堤肋40不与旋转轴4的外周面接触。图3中示出第二护堤肋40不与旋转轴4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如图3所示,第二护堤肋40的、与旋转轴4相对的表面40A与旋转轴4的外周面相离开,并与外周面平行地延伸。在表面40A和旋转轴4之间存在间隙G。虽未图示,但是第一护堤肋38的、与旋转轴4相对的表面也与旋转轴4的外周面相离开,并与外周面平行地延伸。
将多个第一护堤肋38之中、与多个第二护堤肋40最接近的第一护堤肋38称为第一端部护堤肋38E。如图2所示,第一端部护堤肋38E的唇缘28侧的端部42比多个第一螺旋肋34的大气侧的端部靠近唇缘28,第一端部护堤肋38E的大气侧的端部比多个第一螺旋肋34的大气侧的端部远离唇缘28。即,第一端部护堤肋38E在周向上与第一螺旋肋34部分重叠。将多个第二护堤肋40之中、与多个第一护堤肋38最接近的第二护堤肋40称为第二端部护堤肋40E。第二端部护堤肋40E的唇缘28侧的端部44比多个第二螺旋肋36的大气侧的端部靠近唇缘28,第二端部护堤肋40E的大气侧的端部比多个第二螺旋肋36的大气侧的端部远离唇缘28。即,第二端部护堤肋40E在周向上与第二螺旋肋36部分重叠。
对此,第一端部护堤肋38E以外的第一护堤肋38的唇缘28侧的端部和大气侧的端部比多个第一螺旋肋34的大气侧的端部远离唇缘28。在第一端部护堤肋38E以外的第一护堤肋38的唇缘28侧的端部与第一螺旋肋34的大气侧的端部之间有间隙ga。即,这些第一护堤肋38整体在周向上不与第一螺旋肋34重叠,且配置为比第一螺旋肋34远离唇缘28。第二端部护堤肋40E以外的第二护堤肋40的唇缘28侧的端部和大气侧的端部比多个第二螺旋肋36的大气侧的端部远离唇缘28。在第二端部护堤肋40E以外的第二护堤肋40的唇缘28侧的端部与第二螺旋肋36的大气侧的端部之间有间隙ga。即,这些第二护堤肋40整体在周向上不与第二螺旋肋36重叠,且配置为比第二螺旋肋36远离唇缘28。
在该结构中,如上所述,假定在旋转轴4向第一方向R1旋转时第二螺旋肋36使液体向箭头P2的相反方向从内部空间漏出到大气侧。在图4中,箭头A示出第二螺旋肋36使液体从内部空间漏出的流动。与第二螺旋肋36的延长线交叉的第二护堤肋40在旋转轴4向第一方向R1旋转时,阻挡第二螺旋肋36使得向大气侧漏出的液体。
另外,第二护堤肋40由于不与旋转轴4的外周面接触,所以在旋转轴4向第一方向R1旋转时,在旋转轴4的外周面与第二护堤肋40之间的间隙G(参考图3)存在伴随着旋转的气流。如箭头B所示,气流通过第二护堤肋40被从大气侧朝向唇缘28引导。漏出到大气侧的液体借助该气流沿着第二护堤肋40朝向唇缘28移动。
进一步,在包括第二螺旋肋36的组37与包括第一螺旋肋34的组35之间的区域中,液体借助如箭头C那样所朝向的气流沿周向移动,从而到达第一螺旋肋34。如上所述,在旋转轴4向第一方向R1旋转时,第一螺旋肋34通过泵送作用而使液体从大气侧返回到内部空间(参考图2的箭头P1)。因此,如图4的箭头D所示,液体沿着第一螺旋肋34返回到内部空间。如此,通过设有不与旋转轴4的外周面接触的第二护堤肋40,并利用气流,能够使液体移动到第一螺旋肋34,并能够进一步减少液体从内部空间向大气侧的漏出。虽然旋转轴4的转速越高越容易发生液体从内部空间的漏出,但是转速越高气流也越快,因此能够使多数漏出了的液体返回到内部空间。
相反,在旋转轴4向第二方向R2旋转时,在第一螺旋肋34使液体向与箭头P1的相反方向从内部空间漏出到大气侧的情况下,第一护堤肋38阻挡第一螺旋肋34使得向大气侧漏出的液体。第一护堤肋38由于不与旋转轴4的外周面接触,所以在旋转轴4向第二方向R2旋转时,在旋转轴4的外周面与第一护堤肋38之间存在伴随着旋转的气流。漏出到大气侧的液体借助该气流沿着第一护堤肋38朝向唇缘移动,从而传递到第二螺旋肋36。第二螺旋肋36使从第一护堤肋38传递到第二螺旋肋36的液体返回到内部空间。如此,通过设有不与内侧构件的外周面接触的第一护堤肋,并利用气流,能够使液体移动到第二螺旋肋36,并能够进一步减少液体从内部空间向大气侧的漏出。
第一端部护堤肋38E和第二端部护堤肋40E也可以与其他的第一护堤肋38和其他的第二护堤肋40相同,在周向上不与第一螺旋肋34和第二螺旋肋36重叠。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借助气流(向第一方向R1旋转的情况、箭头C所示的气流)而在组35、37之间交接液体。
但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端部护堤肋40E由于在周向上与第二螺旋肋36部分重叠,所以在旋转轴4向第一方向R1旋转时,第二端部护堤肋40E能够承接住第二螺旋肋36使得向大气侧漏出的多数液体,并传递到接近的第一螺旋肋34。另外,第一端部护堤肋38E由于在周向上与第一螺旋肋34部分重叠,所以在旋转轴4向第二方向R2旋转时,第一端部护堤肋38E能够承接住第一螺旋肋34使得向大气侧漏出的多数液体,并传递到接近的第二螺旋肋36。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至少几个第一护堤肋38整体配置于比多个第一螺旋肋34远离唇缘28。另外,至少几个第二护堤肋40整体配置为比多个第二螺旋肋36远离唇缘28。第一护堤肋38和第二护堤肋40由于形成于大气侧倾斜面26,所以越远离唇缘28与旋转轴4接触的可能性越少。即使密封唇20磨损,第一护堤肋38和第二护堤肋40与旋转轴4接触的可能性也少。从其他的观点来看,第一护堤肋38和第二护堤肋40相对于大气侧倾斜面26的高度H(参考图3)增大,从而能够使借助气流的液体的移动效率提高。
第二实施方式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密封装置的密封唇20的内周面的展开图。图6是相当于图5的VI-VI线的密封唇20的剖视图。在图5以后的附图中,由于示出已经说明的结构要素,所以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这些的结构要素不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螺旋肋34和第二螺旋肋36各自具有直线部50和船底部52。直线部50是在专利文献1中被称为“平行螺钉”的部分,呈直线状延伸,如图5所示,具有相互平行的侧部。船底部52是在专利文献1中被称为“船底螺钉”的部分,具有底部弓形的形状。即,如图5所示,船底部52的宽度沿着船底部52的长度方向从一端逐渐地变大,并从中央部分朝向另一端逐渐地变小。在各螺旋肋中,直线部50和船底部52串联地配置,直线部50与唇缘28连接,船底部52配置于大气侧。
如图6所示,直线部50虽然在直线部50的整个长度方向具有同样的高度,但是与旋转轴4的外周面接触的部分36A可产生弹性变形。船底部52具有中央高的圆弧形的轮廓。在初始状态下,虽然船底部52不与旋转轴4的外周面接触,但是当密封唇20磨损时,船底部52与旋转轴4的外周面接触。因此,即使直线部50产生磨损而基于直线部50的泵送作用下降,船底部52也可补偿泵送作用的下降。关于护堤肋38、40的高度H如此设定:即使是船底部52产生相当地磨损,也使护堤肋38、40不与旋转轴4的外周面接触。
如图5所示,第一护堤肋38和第二护堤肋40各自具有弯曲的形状。
其他的特征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二实施方式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密封装置的密封唇20的内周面的展开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大气侧倾斜面26形成有多个周向护堤肋56。周向护堤肋56配置于相邻的组39、41之间。具体而言,周向护堤肋56配置于第一端部护堤肋38E的端部42与第二端部护堤肋40E的端部44之间。因此,借助气流(向第一方向R1旋转的情况下,图2的箭头C所示的气流),在组35、37之间交换液体时,液体更可靠地到达期望的组。
图示的周向护堤肋56虽然不与第一端部护堤肋38E和第二端部护堤肋40E连结,但是也可以与第一端部护堤肋38E和第二端部护堤肋40E连结。
周向护堤肋56也可以形成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密封唇20的大气侧倾斜面26。
其他的变形例
以上,已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说明,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可以考虑包括结构要素的删除、追加、置换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密封装置1虽然配置于壳体(外侧构件)2和旋转轴(内侧构件)4之间,但是也可以配置于旋转的外侧构件与静止了的内侧构件之间。
螺旋肋和护堤肋的形状和尺寸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本发明的方式也可以记载于下述带编号的条目中。
条目1.一种密封装置,配置于相对旋转的内侧构件和外侧构件之间,并封闭所述内侧构件与所述外侧构件之间的间隙,所述密封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外侧构件;和
密封唇,配置于所述外侧构件的孔的内部,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内侧构件的外周面接触,隔开所述外侧构件的内部空间和大气侧,并封闭所述内部空间内的液体,
所述密封唇具有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侧的液体侧倾斜面、配置于大气侧的大气侧倾斜面和位于所述液体侧倾斜面与所述大气侧倾斜面之间的交界且沿周向延伸的唇缘,
所述液体侧倾斜面以越远离所述唇缘越远离所述内侧构件的方式倾斜,
所述大气侧倾斜面以越远离所述唇缘越远离所述内侧构件的方式倾斜,
在所述大气侧倾斜面形成有多个第一螺旋肋和多个第二螺旋肋,上述多个第一螺旋肋从所述唇缘延伸,并与所述内侧构件的所述外周面接触,上述多个第二螺旋肋从所述唇缘延伸,并与所述内侧构件的所述外周面接触,
所述多个第一螺旋肋相对于所述唇缘倾斜地呈螺旋状延伸,所述多个第二螺旋肋相对于所述唇缘向与所述第一螺旋肋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呈螺旋状延伸,
在所述大气侧倾斜面形成有多个第一护堤肋和多个第二护堤肋,上述多个第一护堤肋远离所述唇缘配置,且不与所述内侧构件的所述外周面接触,上述多个第二护堤肋远离所述唇缘配置,且不与所述内侧构件的所述外周面接触,
所述多个第一护堤肋以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螺旋肋的延长线交叉的方式设置,向与所述第一螺旋肋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呈螺旋状延伸,所述多个第二护堤肋以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二螺旋肋的延长线交叉的方式配置,向与所述第二螺旋肋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呈螺旋状延伸。
条目2.根据条目1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护堤肋之中、与所述多个第二护堤肋最接近的第一护堤肋即第一端部护堤肋的唇缘侧的端部比所述多个第一螺旋肋的大气侧的端部靠近所述唇缘,所述第一端部护堤肋的大气侧的端部比所述多个第一螺旋肋的大气侧的端部远离所述唇缘,
所述多个第二护堤肋之中、与所述多个第一护堤肋最接近的第二护堤肋即第二端部护堤肋的唇缘侧的端部比所述多个第二螺旋肋的大气侧的端部靠近所述唇缘,所述第二端部护堤肋的大气侧的端部比所述多个第二螺旋肋的大气侧的端部远离所述唇缘。
根据该条目,第一端部护堤肋由于在周向上与第一螺旋肋部分重叠,所以在向第二方向旋转时,第一端部护堤肋能够承接住第一螺旋肋使得向大气侧漏出的多数液体,并传递到接近的第二螺旋肋。另外,第二端部护堤肋由于在周向上与第二螺旋肋部分重叠,所以在向第一方向旋转时,第二端部护堤肋能够承接住第二螺旋肋使得向大气侧漏出的多数液体,并传递到接近的第一螺旋肋。
条目3.根据条目1或2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护堤肋之中、至少几个第一护堤肋的唇缘侧的端部和大气侧的端部比所述多个第一螺旋肋的大气侧的端部远离所述唇缘,
所述多个第二护堤肋之中、至少几个第二护堤肋的唇缘侧的端部和大气侧的端部比所述多个第二螺旋肋的大气侧的端部远离所述唇缘。
根据该条目,至少几个第一护堤肋整体配置为比多个第一螺旋肋远离唇缘。第一护堤肋由于形成于大气侧倾斜面,所以越远离唇缘与内侧构件接触的可能性越少。即使密封唇产生磨损,第一护堤肋与内侧构件接触的可能性也小。从别的观点来看,第一护堤肋相对于大气侧倾斜面的高度增大,能够使因气流而产生的液体的移动效率提高。另外,至少几个第二护堤肋整体设置为比多个第二螺旋肋远离唇缘。第二护堤肋因形成于大气侧倾斜面,所以越远离唇缘与内侧构件接触的可能性越少。即使密封唇产生磨损,第二护堤肋与内侧构件接触的可能性也小。从别的观点来看,第二护堤肋相对于大气侧倾斜面的高度增大,能够使借助气流的液体的移动效率提高。
附图标记说明
1 密封装置
10 外侧圆筒部(安装部)
20 密封唇
24 液体侧倾斜面
26 大气侧倾斜面
28 唇缘
34 第一螺旋肋
36 第二螺旋肋
38 第一护堤肋
38E 第一端部护堤肋
40 第二护堤肋
40E 第二端部护堤肋
R1 第一方向
R2 第二方向

Claims (3)

1.一种密封装置,配置于相对旋转的内侧构件和外侧构件之间,并封闭所述内侧构件与所述外侧构件之间的间隙,所述密封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外侧构件;和
密封唇,配置于所述外侧构件的孔的内部,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内侧构件的外周面接触,将所述外侧构件的内部空间和大气侧隔开,并封闭所述内部空间内的液体,
所述密封唇具有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侧的液体侧倾斜面、配置于大气侧的大气侧倾斜面和位于所述液体侧倾斜面与所述大气侧倾斜面之间的交界处且沿周向延伸的唇缘,
所述液体侧倾斜面以越远离所述唇缘越远离所述内侧构件的方式倾斜,
所述大气侧倾斜面以越远离所述唇缘越远离所述内侧构件的方式倾斜,
在所述大气侧倾斜面形成有多个第一螺旋肋和多个第二螺旋肋,多个所述第一螺旋肋从所述唇缘延伸,并与所述内侧构件的所述外周面接触,多个所述第二螺旋肋从所述唇缘延伸,并与所述内侧构件的所述外周面接触,
多个所述第一螺旋肋相对于所述唇缘倾斜地呈螺旋状延伸,多个所述第二螺旋肋相对于所述唇缘向与所述第一螺旋肋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呈螺旋状延伸,
在所述大气侧倾斜面形成有多个第一护堤肋和多个第二护堤肋,多个所述第一护堤肋远离所述唇缘配置,且不与所述内侧构件的所述外周面接触,多个所述第二护堤肋远离所述唇缘配置,且不与所述内侧构件的所述外周面接触,
多个所述第一护堤肋以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螺旋肋的延长线交叉的方式配置,并向与所述第一螺旋肋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呈螺旋状延伸,多个所述第二护堤肋以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螺旋肋的延长线交叉的方式配置,并向与所述第二螺旋肋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呈螺旋状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护堤肋之中、与多个所述第二护堤肋最接近的第一护堤肋即第一端部护堤肋的唇缘侧的端部比多个所述第一螺旋肋的大气侧的端部靠近所述唇缘,所述第一端部护堤肋的大气侧的端部比多个所述第一螺旋肋的大气侧的端部远离所述唇缘,
多个所述第二护堤肋之中、与多个所述第一护堤肋最接近的第二护堤肋即第二端部护堤肋的唇缘侧的端部比多个所述第二螺旋肋的大气侧的端部靠近所述唇缘,所述第二端部护堤肋的大气侧的端部比多个所述第二螺旋肋的大气侧的端部远离所述唇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护堤肋之中、至少几个第一护堤肋的唇缘侧的端部和大气侧的端部比多个所述第一螺旋肋的大气侧的端部远离所述唇缘,
多个所述第二护堤肋之中、至少几个第二护堤肋的唇缘侧的端部和大气侧的端部比多个所述第二螺旋肋的大气侧的端部远离所述唇缘。
CN201980032094.1A 2018-08-28 2019-08-09 密封装置 Pending CN1121192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59411 2018-08-28
JP2018159411 2018-08-28
PCT/JP2019/031758 WO2020045070A1 (ja) 2018-08-28 2019-08-09 密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9245A true CN112119245A (zh) 2020-12-22

Family

ID=69644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2094.1A Pending CN112119245A (zh) 2018-08-28 2019-08-09 密封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10599A1 (zh)
EP (1) EP3845781A4 (zh)
JP (1) JP6961094B2 (zh)
KR (1) KR20200127253A (zh)
CN (1) CN112119245A (zh)
WO (1) WO202004507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4416A (zh) * 2019-05-16 2021-10-22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2059360A1 (zh) * 2020-09-15 2022-03-24
KR102618081B1 (ko) * 2022-02-21 2024-01-09 아라정밀 주식회사 양방향 회전축용 오일 씰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79700A (ja) * 1998-12-17 2000-06-27 Nok Corp 密封装置
CN104254720A (zh) * 2012-04-27 2014-12-31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JP2016061321A (ja) * 2014-09-16 2016-04-25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JP2016196928A (ja) * 2015-04-03 2016-11-24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CN107429846A (zh) * 2015-03-31 2017-12-01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CN107676484A (zh) * 2014-06-10 2018-02-09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40318A (en) * 1978-09-11 1980-03-21 Yoshio Arai Pattern of seal lip for rotation in both directions
DE4443422C2 (de) * 1994-12-06 1997-05-28 Bruss Dichtungstechnik Wellendichtring mit einer elastischen Dichtlippe
JP4702517B2 (ja) 2004-03-31 2011-06-15 Nok株式会社 オイルシール
US7396016B2 (en) * 2005-09-27 2008-07-08 Nak Sealing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Sealing device
US7775528B2 (en) * 2006-02-13 2010-08-17 Freudenberg-Nok General Partnership Bi-directional pattern for dynamic seals
EP2816261B1 (en) * 2012-02-15 2019-09-25 Eagle Industry Co., Ltd. Shaft-sealing device
WO2015053170A1 (ja) * 2013-10-10 2015-04-16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79700A (ja) * 1998-12-17 2000-06-27 Nok Corp 密封装置
CN104254720A (zh) * 2012-04-27 2014-12-31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CN107676484A (zh) * 2014-06-10 2018-02-09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JP2016061321A (ja) * 2014-09-16 2016-04-25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CN107429846A (zh) * 2015-03-31 2017-12-01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JP2016196928A (ja) * 2015-04-03 2016-11-24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4416A (zh) * 2019-05-16 2021-10-22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CN113544416B (zh) * 2019-05-16 2024-09-20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45781A1 (en) 2021-07-07
KR20200127253A (ko) 2020-11-10
EP3845781A4 (en) 2021-10-27
JPWO2020045070A1 (ja) 2021-03-18
WO2020045070A1 (ja) 2020-03-05
JP6961094B2 (ja) 2021-11-05
US20210010599A1 (en) 2021-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60486B2 (en) Shaft sealing ring
CN108138967B (zh) 滑动部件
CN112119245A (zh) 密封装置
US3501155A (en) Bi-directional seal
CN112088267B (zh) 密封环
KR102459648B1 (ko) 슬라이딩 부품
KR20090080540A (ko) 패킹 및 씰링 시스템
US20190101211A1 (en) Sealing device
US10641395B2 (en) Sealing apparatus
US9841105B2 (en) Sealing lip and seal
US20040245728A1 (en) Lip seal
EP3056776B1 (en) Sealing device
KR20040103402A (ko) 회전축 실
KR20140137408A (ko) 스태틱 및 하이드로다이나믹 씰링 특징부들을 지닌 래디얼 샤프트 씰
JPWO2017094599A1 (ja) 密封装置
CN114321389B (zh) 平衡型涨圈密封装置
US20200340587A1 (en) Fiber reinforced seal lips for increased pressure resistance
JP3068170B2 (ja) オイルシール
WO2020202948A1 (ja) 密封装置
CN113494609A (zh) 密封圈
CN116057304A (zh) 密封装置
US10408351B2 (en) Sealing arrangement and use thereof
JP2021156314A (ja) 密封装置
JP2020514632A (ja) 物体をシール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
CN216131375U (zh) 密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