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8181A - 一种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18181A
CN112118181A CN202010829050.6A CN202010829050A CN112118181A CN 112118181 A CN112118181 A CN 112118181A CN 202010829050 A CN202010829050 A CN 202010829050A CN 112118181 A CN112118181 A CN 1121181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policy
default
node
constraint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290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18181B (zh
Inventor
蒋文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2905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181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18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81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18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81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8Flow based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如果控制器确定默认路径可以满足路径约束条件,则报文按照路由转发即可,由于路由转发是天然的负载分担,因此控制器无需干预报文如何转发,如果默认路径不满足路径约束条件,则寻找最优路径,使得报文转发按照控制器指示的路径进行转发。这样,控制器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针对纳管的所有网络设备的路径都进行整网调度,由此,降低了控制器的压力。同时,网络节点被下发的SR policy也大量减少,相应的SBFD(Seamless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无缝双向检测)会话探测等也相应减少,提升了网络节点的整体转发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各种用户实际网络中。用户对SDN广域网的需求越来越多,通常广域网的调度封装技术有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资源预留协议)MPLS-TE(MPLS TrafficEngineering,多协议标签交换路径工程)、SR-TE(Segment Routing TrafficEngineering,流量工程的段路由)、SR-Policy(Segment Routing Policy,段路由策略)、基于IPv6的段路由SR的策略(简称为SRV6-Policy)等技术,其中SR-Policy和SRV6-Policy可支持的功能和场景更多,技术相对也比较先进。
控制器部署的SR-Policy结构包括候选路径列表,每个候选路径有一个优先级,流量确定SR Policy后会通过优先级高的当前可用的候选路径转发,一个候选路径中又包含了多个段列表Segment-list,每个段列表Segment-list会对应一个权重,流量会根据各个段列表Segment-list的权重按比例转发。
在一个200个网络设备节点的全连接Full-Mesh的骨干网中,若应用分类为100种,不同的应用通过color(转发路径的Color属性,用于在相同的源和目的节点之间区分多个SR Policy)引流进入不同的SR policy。那么整网将会有200×199×100个SR Policy,如果每个SR policy有五个Segment-list,那么控制器需要维护的总的Segment-list数量将达到1990W条。而控制器还有其他的业务需要维护,无疑给控制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流量调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网络拓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默认路径,所述默认路径为根据默认路由确定出的所述两个节点之间的路径;
判断默认路径是否满足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
若所述默认路径满足所述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则向该两个节点中的首节点下发第一段路由策略SR policy,所述第一SR policy用于指示所述首节点在接收到报文后,查找路由表进行路由转发;
若所述默认路径不满足所述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则寻找最优路径,将携带所述最优路径的第二SR policy发送至所述首节点,所述第二policy用于指示所述首节点在接收到报文后,按照所述第二SR policy中指定的最优路径转发报文。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流量调度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判断模块、发送模块;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网络拓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默认路径,所述默认路径为根据默认路由确定出的所述两个节点之间的路径;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默认路径是否满足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
若所述判断模块确定默认路径满足所述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则触发发送模块向该两个节点中的首节点下发第一段路由策略SR policy,所述第一SR policy用于指示所述首节点在接收到报文后,查找路由表进行路由转发;
若所述判断模块确定默认路径不满足所述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则寻找最优路径,将触发发送模块携带所述最优路径的第二SR policy发送至所述首节点,所述第二policy用于指示所述首节点在接收到报文后,按照所述第二SR policy中指定的最优路径转发报文。
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所提供的流量调度方法和装置中,如果默认路径可以满足路径约束条件,则报文按照路由转发即可,由于路由转发是天然的负载分担,因此控制器无需干预报文如何转发,如果默认路径不满足路径约束条件,则寻找最优路径,使得报文转发按照控制器指示的路径进行转发。这样,控制器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针对纳管的所有网络设备的路径都进行整网调度,由此,降低了控制器的压力。同时,网络节点被下发的SR policy也大量减少,相应的SBFD(Seamless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无缝双向检测)会话探测等也相应减少,提升了网络节点的整体转发性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流量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流量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的一种组网的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流量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描述本公开的方法之前,先对本公开所涉及到的一些概念加以介绍。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SR策略来引导流量,SR策略可以由BSID来标识,BSID(Bindingsegment Identity)即入节点的SID,基于BSID引导流量时,如果接收到的报文的目的IPv6地址为某个SR策略的BSID,则通过该SR策略转发该报文。
BSID有多种类型,其中的一个常见的类型为End SID,End SID代表网络中的一个目的节点,该标识给网络设备的指令是:处理报文的段路由头部Segment Routing Header,更新Ipv6目的地址字段,然后根据End SID代表的目的节点查找IPv6的路由表进行报文转发;
另一种BSID类型为End.X SID,End.X SID给网络设备的指令是:按照End.X SID指示的Segment-list中的路径进行报文转发。
实施例一
图1本公开提供的流量调度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网络拓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默认路径,所述默认路径为根据默认路由确定出的所述两个节点之间的路径;
步骤103,判断默认路径是否满足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
步骤105,若所述默认路径满足所述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则向该两个节点中的首节点下发第一段路由策略SR policy,所述第一SR policy用于指示所述首节点在接收到报文后,查找路由表进行路由转发;
步骤107,若所述默认路径不满足所述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则寻找最优路径,将携带所述最优路径的第二SR policy发送至所述首节点,所述第二policy用于指示所述首节点在接收到报文后,按照所述第二SR policy中指定的最优路径转发报文。
本公开所提供的流量调度方法中,如果默认路径可以满足路径约束条件,则报文按照路由转发即可,由于路由转发是天然的负载分担,因此控制器无需干预报文如何转发,如果默认路径不满足路径约束条件,则寻找最优路径,使得报文转发按照控制器指示的路径进行转发。这样,控制器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针对纳管的所有网络设备的路径都进行整网调度,由此,降低了控制器的压力。同时,网络节点被下发的SR policy也大量减少,相应的SBFD(Seamless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无缝双向检测)会话探测等也相应减少,提升了网络节点的整体转发性能。
本公开以具体示例的方式在实施例二中对本公开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二
本公开提供的流量调度方法,可以应用于控制器,图2为本公开提供的流量调度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2,获取网络拓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默认路径,所述默认路径为根据默认路由确定出的所述两个节点之间的路径。
控制器对默认路径的分析,可以周期性的进行分析,例如,可以周期性的获取网络拓扑中任意两个节点的默认路径;或者,控制器可以在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触发对默认路径的分析,例如,当控制器确定发生链路删除、添加、cost值发生变更这几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均可以触发对默认路径的分析,即执行步骤202和步骤204。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所提供的方法,以图3所示的点对点组网为例对默认路由、默认路径进行说明。
控制器一般会保存纳管的网络设备的网络拓扑,控制器根据网络拓扑,可以针对网络拓扑中任意两个节点计算该两个节点之间的默认路径,进而将整个网络拓扑中所有节点之间的默认路径计算出来。
默认路径就是任意两个节点间通过路由转发所确定的路径。对于不同的应用流通过路由转发所确定的路径可能是不同的。
具体的,默认路径可以根据默认路由确定。默认路由包括:当前节点路由的出接口。
例如如图3所示,控制器可以获取到节点A的默认路由为:
(1)节点A的默认路由包括:
节点C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20::1等价出接口:Ge 0/0;
节点B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30::1等价出接口:Ge 0/1;
节点E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50::1等价出接口:Ge 0/2;
节点F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60::1等价出接口:Ge 0/3;
节点的D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40::1等价出接口:Ge 0/0;Ge 0/1;Ge 0/2;Ge0/3;
(2)节点C的默认路由包括:
节点A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10::1等价出接口:Ge 0/0;
节点B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30::1等价出接口:Ge 0/0;Ge0/1;
节点E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50::1等价出接口:Ge 0/0;Ge0/1;
节点F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60::1等价出接口:Ge 0/0;Ge0/1;
节点D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40::1等价出接口:Ge 0/1;
对于节点B、E、F的默认路由,与节点C类似,本公开中不再赘述。
(3)节点D的默认路由包括:
节点C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20::1等价出接口:Ge 0/0;
节点B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30::1等价出接口:Ge 0/1;
节点E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50::1等价出接口:Ge 0/2;
节点F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60::1等价出接口:Ge 0/3;
节点A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10::1等价出接口:Ge 0/0;Ge 0/1;Ge 0/2;Ge 0/3。
其中,IPv6Prefix表征IP地址前缀。
具体的,根据默认路由确定出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默认路径,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2021,确定首节点和尾节点,并获取首节点对应默认路由,根据所述默认路由确定所述首节点到达尾节点的出接口。
步骤2022,根据网络拓扑以及所述首节点到达尾节点的出接口信息确定所述首节点的下一跳节点。
步骤2023,根据所述首节点以及所述首节点的下一跳节点生成子路径信息。
步骤2024,以所述下一跳节点作为首节点,重复执行步骤2022和步骤2023,直至当前设备到达尾节点所对应的出接口只有一个。
步骤2025,根据确定出的各个子路径信息拼接得到该两个节点间的默认路径。
以待分析的任意两个节点为节点A和节点D为例对步骤2021-步骤2025进行说明。控制器确定首节点为节点A,则获取首节点A对应的默认路由:
到达C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20::1等价出接口:Ge 0/0;
到达B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30::1等价出接口:Ge 0/1;
到达E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50::1等价出接口:Ge 0/2;
到达F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60::1等价出接口:Ge 0/3;
到达节点D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40::1等价出接口:Ge 0/0;Ge 0/1;Ge 0/2;Ge 0/3;Ge 0/4。
根据上述默认路由中到达尾节点D的路由可以确定节点A对应的出接口为4个,分别为Ge 0/0;Ge 0/1;Ge 0/2;Ge 0/3;Ge 0/4;
由于网络拓扑中包括各个网络设备之间连接的链路信息、接口信息等,例如,网络拓扑中包括节点A的标识、节点C的标识,以及节点A和节点C之间建立的链路所对应的接口。因此,根据步骤2022确定出的节点A的出接口以及网络拓扑可以确定出节点A的下一跳为节点C、节点B、节点E以及节点F。
由此,根据首节点A以及首节点A的下一跳节点(B、C、E、F)生成子路径信息:
(11)A->C;
(12)A->B;
(13)A->E;
(14)A->F。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暂时为每个子路径添加未完成标识,该未完成标识表征还未找到首节点到达尾节点的默认路径。
进一步的,在A的下一跳节点C、B、E、F上继续寻找到达尾节点的子路径,例如,可以获取节点C对应的默认路由:
到达节点A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10::1等价出接口:Ge 0/0;
到达节点B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30::1等价出接口:Ge 0/0;Ge0/1;
到达节点E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50::1等价出接口:Ge 0/0;Ge0/1;
到达节点F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60::1等价出接口:Ge 0/0;Ge0/1;
到达节点D的路由包括:Ipv6Prefix:40::1等价出接口:Ge 0/1。
根据该默认路由可以确定出到达尾节点的出接口只有一个Ge0/1,由此到达尾节点的出接口分析完毕。
此时可以建立子路径为C->D;根据之前建立的子路径A->C,由此拼接获得首节点到尾节点其中的一条默认路径为A->C->D。同理,控制器根据上述方式可以获得首节点A与尾节点D之间的其他默认路径为:A->B->D;A->E->D;A->F->D。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对分析完成的路径添加完成标识,表征已经完成该条默认路径的获取。
步骤204,判断所述默认路径是否满足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
步骤2041,若所述默认路径均满足所述路径约束条件,则将包含有路径信息的段路由策略SR policy发送至该两个节点中的首节点,所述SR policy绑定的段标识BSID的类型为End sid,End sid为该两个节点中的目的节点的标识。
这里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可以包括以下几种约束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
延时小于等于预设延时阈值;
抖动幅度小于等于预设抖动阈值;
剩余带宽大于等于预设带宽阈值;
丢包率小于等于预设丢包阈值;
当然,路径的约束条件也可以为亲和属性等其他类型的约束条件,本公开实施例中不再一一赘述。
如前面基本概念部分所介绍的,当SR Policy绑定的SID类型为End SID时,Endsid为该两个节点中的目的节点的标识,则后续接收到IPv6报文时,若到达的节点不是目的节点,则会查找路由表进行路由转发。路由转发具有天然的负载分担的能力,对于后续报文如何转发至目的节点,控制器无需进行干预,进行复杂的计算,由此可以减轻控制器的负担。
步骤2042,若所述默认路径不满足所述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则根据预设的路径算法根据所述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确定出K条最短路径,其中K为正整数;将确定出的K条最短路径携带在段路由策略SR policy发送至默认路径的首节点;其中,所述SR policy绑定的段标识的BSID类型为End.X SID。
预设的路径算法可以为YEN算法,利用YEN算法确定出K条最短路径。一般利用YEN算法可以确定出多条最短路径。应当理解的是,这里的K条最短路径包括最短路径、次短路径、再次短路径等,这里只不过根据行业习惯将这K条路径均称为最短路径,这些最短路径可以作为步骤107中的最优路径。对于YEN算法如何找出K条最短路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式,本公开中不再详细赘述。
当然预设的路径算法也可以为Dijkstra算法,但是利用Dijkstra只能计算出两个节点之间最短的路径。
如前面概念部分所介绍的,当SR Policy绑定的BSID类型为End.X SID(暂翻译为邻接SID)时,当首节点接收到报文后,会根据SR Policy指定的路径,将报文的目的地址更新为路径所指向的下一跳节点。由此,控制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于报文转发路径的控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可以对默认路径的链路负载进行监控,具体的,可以对链路的剩余可用带宽进行监控,若剩余可用带宽小于等于预设阈值,则可以认为该链路的负载过重。
由于同一个链路上可能承载了多个应用对应的业务流,因此,控制器可以获取链路上流量占比超过预设阈值的流量所对应的SR policy。
例如,如图3所示,若节点A和节点B之间的链路负载超过预设阈值,SRPolicy的总流量控制器是持续获取的,路由多路径转发时流量是负载分担的,由此控制器可以计算出各个链路上SR Policy对应的流量大小。具体的,可以修改该SR policy中的段列表中的路径,以使流量占比超过预设阈值的流量调整值其他链路。
具体的,可以控制器可以将本SR Policy的流量全部模拟释放掉,然后重新多路选路即可,多路选路流程本身会考虑链路超阈值的情况,如果选出的路径相比现在的路径能够降低该链路的负载,则可以考虑使用这个新路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公开提供的流量调度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206,确定网络拓扑中最优路径与所述默认路径相比绕过的差异节点,若该差异节点被多个SR policy指定的最优路径均绕过,则提高该差异节点与其他节点建立的链路的cost(代价)值。
若SR policy1中包括的节点A1和节点D1之间的最优路径包括:Segment list11:A1->C1->D1;Segment list12:A1->E1->D1;
默认路径包括:Segment list13:A1->B1->D1;Segment list14:A1->F1->D1。
若SR policy2中包括的节点A2和节点D2之间的最优路径包括:Segment list21:A2->C1->D2;Segment list22:A2->E1->D2;
默认路径包括:Segment list23:A2->B1->D2;Segment list24:A2->F1->D2。
那么则B1和F1就是两个SR-Policy最优路径绕开的设备节点。如果节点B1被多个SR-policy指定的最优路径均绕过了,则说明该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的链路网络质量不佳。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对网络拓扑中最优路径与所述默认路径相比绕过的差异节点被绕过的次数,找到被绕过次数超过预设阈值的节点所对应的链路,提高该差异节点与其他节点建立的链路的cost(代价)值,从而使得默认路径不会走这些质量差的链路,由此,可以进一步的减少控制器通过SR policy指定最优路径的数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可以持续的监控不满足所述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的默认路径,若该不满足预设路径约束条件的默认路径满足了预设路径约束条件,则向路径的首节点下发第一SR policy,从而使得网络设备恢复路由转发,控制器无需进行另外的干预,从而减少控制器的负担。
实施例三
与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相对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流量调度装置,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流量调度方法。图4为本公开提供的流量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流量调度装置包括:获取模块401、判断模块402、发送模块403;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网络拓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默认路径,所述默认路径为根据默认路由确定出的所述两个节点之间的路径;
判断模块402,用于判断默认路径是否满足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
若所述判断模块402确定默认路径满足所述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则触发发送模块403向该两个节点中的首节点下发第一段路由策略SR policy,所述第一SR policy用于指示所述首节点在接收到报文后,查找路由表进行路由转发;
若所述判断模块402确定默认路径不满足所述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则寻找最优路径,将触发发送模块403携带所述最优路径的第二SR policy发送至所述首节点,所述第二policy用于指示所述首节点在接收到报文后,按照所述第二SR policy中指定的最优路径转发报文。
可选的,判断模块402还用于确定网络拓扑中最优路径与默认路径相比绕过的差异节点,若该差异节点被多个SR policy指定的最优路径均绕过,则提高该差异节点与其他节点建立的链路的cost值。
可选的,若判断模块402确定所述默认路径均满足所述路径约束条件,则触发发送模块403将第一段路由策略SR policy发送至该两个节点中的首节点,所述第一SR policy绑定的段标识BSID的类型为End sid。
可选的,所述判断模块402还用于根据预设的路径算法根据所述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确定出K条最短路径,并触发发送模块403将所述确定出的K条最短路径携带在第二段路由策略SR policy发送至所述首节点,其中,所述第二SR policy绑定的段标识的BSID类型为End.X SID,所述K为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获取模块401还用于获取默认路径中链路负载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的链路;
获取模块401还用于获取该链路上流量占比超过预设阈值的流量所对应的SRpolicy;
所述判断模块402还用于修改该SR policy中的段列表中的路径,以使流量占比超过预设阈值的流量调整值其他链路;
可选的,获取模块401还用于监控不满足所述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的默认路径,若判断模块402确定该不满足预设路径约束条件的默认路径满足了预设路径约束条件,则触发发送模块403向路径的首节点下发第一段路由策略SR policy。
本公开所提供的流量调度装置中,如果默认路径可以满足路径约束条件,则报文按照路由转发即可,由于路由转发是天然的负载分担,因此流量调度装置无需干预报文如何转发,如果默认路径不满足路径约束条件,则寻找最优路径,使得报文转发按照控制器指示的路径进行转发。这样,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针对纳管的所有网络设备的路径都进行整网调度,由此,降低了流量调度装置的压力。同时,网络节点被下发的SR policy也大量减少,相应的SBFD(Seamless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无缝双向检测)会话探测等也相应减少,提升了网络节点的整体转发性能。
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说明书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流量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网络拓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默认路径,所述默认路径为根据默认路由确定出的所述两个节点之间的路径;
判断默认路径是否满足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
若所述默认路径满足所述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则向该两个节点中的首节点下发第一段路由策略SR policy,所述第一SR policy用于指示所述首节点在接收到报文后,查找路由表进行路由转发;
若所述默认路径不满足所述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则寻找最优路径,将携带所述最优路径的第二SR policy发送至所述首节点,所述第二policy用于指示所述首节点在接收到报文后,按照所述第二SR policy中指定的最优路径转发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网络拓扑中最优路径与默认路径相比绕过的差异节点,若该差异节点被多个SRpolicy指定的最优路径均绕过,则提高该差异节点与其他节点建立的链路的cost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默认路径满足所述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则向该两个节点中的首节点下发第一段路由策略SR policy包括:
若所述默认路径均满足所述路径约束条件,则将第一段路由策略SR policy发送至该两个节点中的首节点,所述第一SR policy绑定的段标识BSID的类型为End si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寻找最优路径,将携带所述最优路径的第二SR policy发送至所述首节点,包括:
根据预设的路径算法根据所述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确定出K条最短路径,并将所述确定出的K条最短路径携带在第二段路由策略SR policy发送至所述首节点,其中,所述第二SR policy绑定的段标识的BSID类型为End.X SID,所述K为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默认路径中链路负载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的链路;
获取该链路上流量占比超过预设阈值的流量所对应的SR policy;
修改该SR policy中的段列表中的路径,以使流量占比超过预设阈值的流量调整值其他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监控不满足所述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的默认路径,若该不满足预设路径约束条件的默认路径满足了预设路径约束条件,则向路径的首节点下发第一段路由策略SR policy。
7.一种流量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判断模块、发送模块;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网络拓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默认路径,所述默认路径为根据默认路由确定出的所述两个节点之间的路径;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默认路径是否满足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
若所述判断模块确定默认路径满足所述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则触发发送模块向该两个节点中的首节点下发第一段路由策略SR policy,所述第一SR policy用于指示所述首节点在接收到报文后,查找路由表进行路由转发;
若所述判断模块确定默认路径不满足所述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则寻找最优路径,将触发发送模块携带所述最优路径的第二SR policy发送至所述首节点,所述第二policy用于指示所述首节点在接收到报文后,按照所述第二SR policy中指定的最优路径转发报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还用于确定网络拓扑中最优路径与默认路径相比绕过的差异节点,若该差异节点被多个SR policy指定的最优路径均绕过,则提高该差异节点与其他节点建立的链路的cost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判断模块确定所述默认路径均满足所述路径约束条件,则触发发送模块将第一段路由策略SR policy发送至该两个节点中的首节点,所述第一SR policy绑定的段标识BSID的类型为End sid。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根据预设的路径算法根据所述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确定出K条最短路径,并触发发送模块将所述确定出的K条最短路径携带在第二段路由策略SR policy发送至所述首节点,其中,所述第二SR policy绑定的段标识的BSID类型为End.X SID,所述K为正整数;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默认路径中链路负载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的链路;
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该链路上流量占比超过预设阈值的流量所对应的SR policy;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修改该SR policy中的段列表中的路径,以使流量占比超过预设阈值的流量调整值其他链路;
获取模块还用于监控不满足所述预设的路径约束条件的默认路径,若判断模块确定该不满足预设路径约束条件的默认路径满足了预设路径约束条件,则触发发送模块向路径的首节点下发第一段路由策略SR policy。
CN202010829050.6A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1181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9050.6A CN112118181B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9050.6A CN112118181B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8181A true CN112118181A (zh) 2020-12-22
CN112118181B CN112118181B (zh) 2022-03-29

Family

ID=73804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29050.6A Active CN112118181B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1818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0751A (zh) * 2020-12-23 2021-04-0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53262A (zh) * 2021-06-29 2021-09-28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转发检测bfd方法及装置
CN114205282A (zh) * 2021-12-08 2022-03-1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SRv6 Policy的调度方法、系统、路由器和控制器
CN114448868A (zh) * 2022-02-28 2022-05-06 百果园技术(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段路由策略的路径调度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22194A1 (en) * 1999-06-18 2004-02-05 Digital Island, Inc. On-demand overlay routing for computer-base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5847151A (zh) * 2016-05-25 2016-08-10 安徽大学 一种面向软件定义网络的多约束QoS路由策略设计方法
CN108234314A (zh) * 2016-12-15 2018-06-2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9039681A (zh) * 2017-06-09 2018-12-18 杭州达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sdn的路径优化方法、存储装置和网络设备
CN109787913A (zh) * 2019-03-15 2019-05-21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sdn的数据中心网络动态负载均衡方法
CN110138660A (zh) * 2019-06-06 2019-08-16 杭州商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出口路由选择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22194A1 (en) * 1999-06-18 2004-02-05 Digital Island, Inc. On-demand overlay routing for computer-base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5847151A (zh) * 2016-05-25 2016-08-10 安徽大学 一种面向软件定义网络的多约束QoS路由策略设计方法
CN108234314A (zh) * 2016-12-15 2018-06-2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9039681A (zh) * 2017-06-09 2018-12-18 杭州达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sdn的路径优化方法、存储装置和网络设备
CN109787913A (zh) * 2019-03-15 2019-05-21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sdn的数据中心网络动态负载均衡方法
CN110138660A (zh) * 2019-06-06 2019-08-16 杭州商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出口路由选择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0751A (zh) * 2020-12-23 2021-04-0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00751B (zh) * 2020-12-23 2022-10-2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53262A (zh) * 2021-06-29 2021-09-28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转发检测bfd方法及装置
CN113453262B (zh) * 2021-06-29 2023-10-20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转发检测bfd方法及装置
CN114205282A (zh) * 2021-12-08 2022-03-1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SRv6 Policy的调度方法、系统、路由器和控制器
CN114448868A (zh) * 2022-02-28 2022-05-06 百果园技术(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段路由策略的路径调度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448868B (zh) * 2022-02-28 2024-02-27 百果园技术(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段路由策略的路径调度方法、装置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8181B (zh)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18181B (zh) 一种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1385206B (zh) 报文转发的方法、网络系统、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0596102C (zh) 最小化路径抢占代价的标签交换路径建立方法
US7570649B2 (en) Forwarding state sharing between multiple traffic path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605627B2 (en) Provider link state bridging (PLSB) computation method
Pasca et al. AMPS: Application aware multipath flow routing using machine learning in SDN
CN107925624A (zh) 基于业务功能链sfc的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506037B2 (en) Discovery of ingress provider edge devices in egress peering networks
US957138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domain RSVP-TE LSP load balancing
KR101457317B1 (ko) 라우팅 정보 업데이트의 우선 순위 지정
WO2020052306A1 (zh) 一种报文转发路径的确定方法、设备和系统
US20130028094A1 (en) Fiber chanel device
CN108476170A (zh) 双向约束路径搜索
Papán et al. Analysis of existing IP Fast Reroute mechanisms
CN102123089B (zh) 隧道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3542120A (zh) 一种路径选择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1465712B1 (ko) 네트워크 구성 방법, 링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노드
WO2011113358A1 (zh) 用于ip网络的路由转发方法及网络设备
WO2015135284A1 (zh) 数据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398749A (zh) 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和系统、网络和存储介质
JP2002368787A (ja) 明示的経路指定中継装置
JP4673329B2 (ja) マルチキャストツリーを作成するための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4531398A (zh) 一种报文转发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Hu et al. Path selection with joint latency and packet loss for edge computing in SDN
Kumaran et al. Implem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raffic Engineere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Network for IPv6 Cli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